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12: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

第1篇

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得当、不注重教学实效、为电教而电教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研究。为此,笔者就生物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整体考虑课堂电化教学的总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过程与操作程序。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

课堂电化教学即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三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矗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日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无疑为实现生物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电教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2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癌症的新发病人已超过1000万,死亡超过700万,中国每年患病人数260万,死亡超过17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并且趋向年轻化。

一个重量不足10克的肿瘤为什么会夺去人的生命?这是每位患者最想弄清楚的问题,也是科学家苦苦探索的课题。

关于攻克癌症的学说有近百种,但世界著名肿瘤专家科学预言:攻克癌症的人最终可能是搞生物化学的!一对中国夫妇――化学教授张建国、细胞生物学副教授 榜琴从生化角度揭开了癌症的真面目――D―乳酸就是产生癌症的“元凶”。

一切科学理论的研究突破与成功,来源于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方法,也决定着攻克癌症创造新产品的级别与功效。张建国教授与榜琴教授,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纯天然中草药及绿色食品中以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取有效成份,组成了纯中药生化酶抗癌产品――亚宝“恋康”。这是国内市场上出现的一个针对D―乳酸生癌链的纯中药生化酶产品,也是一个从西医生化(市场)病源抗癌的中药产品,经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验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由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于今年3月20日投产上市。

张建国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 榜琴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为了共同的志向及爱好,他们同时来到了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担任化学及细胞生物科、教、研工作,由于志趣相投,两人结为伉俪,共度风雨人生……

1995年的一个傍晚,张建国教授的妻子榜琴拿起当天一份《中国中医药报》,不经意的念了起来:癌症病人为什么总发热……,处于职业的敏感,张建国教授脑子里猛然闪现一个念头:“癌症病人发热与化学的放热反应是否有联系?”月光静悄悄地洒在窗上,本来温馨的小卧室,堆放起了各种论著、书刊及资料……

有结果了!一天他们找到了医学科学家的证词:“癌症发热并非炎症引起,而是细胞分裂的直接结果。”夫妻俩于是十分兴奋,分析、探讨、争论、设想,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又一次达成共识并锁定第二个目标,即寻找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放热化学反应,而不是朝着细胞生物的其它方面深钻。但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关的化学反应,人们大都还未涉足,要有也只是些窥探和了解,要确定具体的放热化学反应,几乎是不可能。怎么办?又是两年快过去了,继续进取还是停止设想,他们选择了前者,加大了投资力度,拓宽了思路、开辟了新的研究渠道,在尚未发现有前人论证的情况下,他们试图用化学热力学确定物质相对“熵”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失败了。又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来抑制放热反应,也没有取得多少突破。这时,一位同行战友却被癌魔夺去了生命,他们亲眼目睹了恶魔的疯狂肆虐,又一位当医生的同学的母亲也被肺癌煎熬着、不几个月便去了。他们又一次鼓起了勇气,更加坚定了突破难关的信心,而且大胆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张教授辞职,全力以赴投入实验和研究。

然而,在科学领域里,试验和研究越是尖端就越可能以失败而告终。天底下普通工作人员搞科研,顽强的精神和毅力几人能有?既使有,研究经费的不足和短缺也会使其夭折。张教授夫妇,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而且要比其他科研工作者有着更为严峻的现实危机。随着时间的延长,张教授夫妇虽是丰富了肿瘤医学知识,更多地搜集到了其它相关学科信息,但在肿瘤生化研究领域,除了偶尔间或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一点小的认识外,总体上却是没啥进展,于是冷嘲热讽、生计问题、子女问题、老人关系等,一个个向他们压来,张教授也一度流浪飘泊给人打工, 教授却时常悄悄地钻研。

思路决定出路。1997年初,又一个灵感激发了张教授,酝酿已久的方案,使他们再次做出了大胆决定:“把癌细胞普遍具有的生化特征统统罗列出来,同时把每一特征所对应的化学物质确定下来,他们深信那些物质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如果能把那些联系确定为一组化学反应,那么癌的真正面目就会暴露出来。”正是这一思路,才使他们的研究走出了困境。

他们的思路和方案,恰好与美国著名化学家、肿瘤学专家圣一乔其的想法极为相似,因为圣一乔其已经注意到,癌细胞分裂必然伴随着一组化学反应的发生,即乙二醛酶在谷胱甘肽作为辅酶的情况下,将甲基乙二醛转化为D―乳酸。但是圣一乔其由于受传统细胞学根深蒂固的影响,总是设想乙二醛酶要么被一种膜包裹,要么被固定在某一位置,当它被释放时,才显示活性。正是受这一固有思想的束缚,他的研究才没有取得应用的成果。而张教授与教授的思维方法与圣一乔其是不同的,他们认为: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化学反应的结果,人的思维也是化学能的一种转变,癌细胞失去控制并不断的生长,表现在化学反应上,只能是自动催化反应,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可能。这样癌细胞中存在的一组化学反应就成了自动催化反应。另外,两位教授对D―乳酸和甲基乙二醛的代谢也作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发现并证实了酵解过程中的磷酸丙糖会自发生成甲基乙二醛,说明只要有营养供应,反应就会持续下去,从而揭示了癌细胞“永生”的本质。此理论经知名专家推荐,1998年被《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在封页上刊发,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的肿瘤学研究机构以及中医学会,相继纷纷来函来电邀请张教授夫妇前往出国讲学,国内更有不少研究单位及医院的同行们直接赶到太原市与两位教授切磋交谈诚恳邀请。自1998年至今,他们先后在国内外肿瘤专业期刊公开发表肿瘤研究论文30余篇。

研究方法能不能正确定位,决定着科学理论的成功与否,科学理论的正确与否,不仅需要反复的动物试验来检验,更需要严格的临床观察来求证。他们在完成了一系列艰难的工作后,推出了“康尼一号”,由于他们深知产品对成人是十分安全的,无任何毒副作用,所以在少数几个患者免费试服后,逐步在并州大地传了开来。接着愈来愈多的事例,证明至少也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3篇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不断钻研、创新、突破的精神。他们尊古法,而不拘泥於古法,行医过程中,不断寻求更优的去病之道。並在四十多年的行医经验的基础上,从实践中求得真知,积极钻研中医学基础性概念之气、经络的本质,力图将其理论化、现代化、科学化,挑战这世界性医学难题。其一家人合作之论文《经络是生命信息能量的谐振通道——经络本质初探》、《气的本质》获北京生物工程医学杂誌主编高度评价:创新、合理、全面。

善心仁术 造福病患

气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健身术,以其调息,调形,调心的方式达至形神合一的境界而闻名於世。作为中医学的重要一支,其强调同因的整体疗法,在中医学上的作用亦日益受到重视。香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而刚先生练习气功多年,深入钻研气功之功用,强化了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等理论和臓腑心理相关性等的认识。他认为:通过自我气功修练,能夠提高人体免疫力,调整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因而,他充分运用气功之医学效用,将气功与针灸、推拿相结合,形成气理合一,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

王而刚先生和张葆荣医师夫妇二人於1988年来到香港,坚持行医治病,服务市民。开办的张葆荣中医诊所,治疗范围包括内外全科、疑难杂症、耳穴治病、点穴刮沙、针灸拔罐、物理治疗、病理推拿、跌打损伤。张葆荣医师介绍道:“我们主要以物理治疗为主,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法的运用,达到治疗的效果。”作为医生,他们自知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因而在治疗时,尽量少用药物,如果一定要用到药物也主要採用食疗,以减少副作用。而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临床效果验证,该法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多年经验的积累和钻研,王而刚夫妇的医术不断精进,结合古法自创了各种疗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理念。他们将推拿、针灸、气功三者相结合,在治疗老年退化性增生、骨刺、膝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椎骨刺、颈椎增生、软组织增生等各类骨痛症状具有突出的疗效。且该类顽疾,基本上在一个疗程即十次治疗之内,就能基本解决,使病人恢复正常。其自创的“38秒穴位按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法,以推拿为基础並配以自创手法,按住痛点持续38秒即可解除痛苦,而今,经此手法治愈的病患已有上万人之众。其疗效之神奇、救助之众,不得不令人讚叹,无怪乎二人备受患者尊敬。

数十年来,无论是各种小疾小病还是疑难杂症,经王而刚夫妇诊治的案例已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专业名医所未能治愈之案例。有位比利时患者,身患遗传性多囊肾肿瘤,其母亲、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因此病而不治身亡,在该患者前来治疗时已不能工作。遗传性多囊肾肿瘤本就是一个医学难题,世界上还未有过完全治愈的案例,经王而刚夫妇细细剖析病理,耐心诊治後,该病患虽未完全康复,但已能正常生活。为了感激他们的帮助,该病患还赠送他们一个特别纪念品,以表示:他们二人还原了她钢铁般的体魄,是其再生父母。更有甚者,夫妇二人还通过高超的医术,转变了一位西医对中医的看法。该医生原对中医持怀疑态度,患有腰痛症後,朋友向其推荐张葆荣中医诊所数次而不至,及至亲眼所见另一位患者的神奇痊愈,第四次终於前来诊治。而後,该医生已成为王而刚夫妇的朋友,甚至经常向患者推荐该诊所。

除了高超的医术令人叹服外,其仁厚的医德更使人钦佩不已。夫妇二人紧遵医术乃仁术善业之道,将治病救人置於首位。患者无高低贵贱之别,皆以一颗医者父母心待之。对於一些经济条件较差者,往往减免费用,甚至不收费。有一位长者生活困难,以接受社会福利署救济为生,每次求医问诊,除免诊治费外,还赠送药物,助其痊愈。其善心仁术,称得上良医之名。

在业界,张葆荣医师也备受关注与褒奖,並荣获全国疑难病癥三等奖,於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荣誉证书。在患者们的口口相传下,诊所声誉日隆,王而刚夫妇在治疗骨痛症和疑难杂症上的良好名声早已传扬海内外,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包括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而在这众多的顾客中,更为以一个家庭、公司、团体的形式固定在诊所检查诊治,诊所在患者心目中的信誉度可见一斑。

谈及今日香港中医发展之环境,王而刚先生欣慰地说道:“後,政府对中医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实行中医註册制度确保了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而所以香港註册中医师必须不间断进修的规定,亦带动了整个中医行业的向前发展。因此,香港中医业发展前景可喜,这是中医之福,也是医者之福。”

执著钻研 勇於创新

王而刚先生的气功造诣能达至今日之境界,可非一朝一夕之事,都是通过他的艰苦劳动和刻苦努力所得。从家至诊所须一小时的地铁路程,他就利用这一小时练习气功,日日坚持,周而反复,甚至还专门写了《在地铁里的健身术》一文,以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地铁时间。作为香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而刚先生倾心研究气功文化,扩大气功的影响力。他参加2010年的(香港)国际中医针灸、推拿、气功学术研讨会,一家人共同撰写了论文《中国气功的健身机理探析》,与众医学专家及气功大师交流心得,探讨发展之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创新与改进是任何事物向前发展的源泉,中医也是如此。中医之所以不如西医发展那麽迅速,大部分原因在於中医的很多重要概念、原理皆未得到规范的、理论化的解释,在现代化道路上,发展较为缓慢;另一方面中医的哲学基础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皆属於形而上的理论,很难用语言进行清晰凖确的描述。因而导致被冠之以“不科学、不规范”而受人诟病,推广也就较为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而刚夫妇勇於创新,不断钻研,採用中西医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博採众长,而成一家之言,为中医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

气与经络乃中医学之基础性理论,然而什麽是气,什麽是经络,卻未能得到详尽的解释,依然是世界性医学难题。就经络而言,经络的本质是什麽?如何将经络具体显示出来?为什麽活人有经络,而死人没有?就气而言,中医所说的“气血”、“肝气”等中的“气”实指什麽?气又在人体中起着什麽样的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中医乃至世界性的医学专家穷其十几年时间,卻仍未有定论。中医科学化道路依然路漫漫而修远。

王而刚夫妇结合四十多年的行医经验,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总结理论,这两方面作了深入细緻的研究,写成《经络是生命信息能量的谐振通道——经络本质初探》、《气的本质》两篇论文,投稿於北京生物工程医学杂誌並被採用,将於明年的第一期刊登。两篇论文受到该杂誌主编的重视,在其回信中以“创新、合理、全面”六字进行高度评价。

在论文中,他们分析了“在解剖学中无法观察到的原因”、“如何显现经络”等问题。他们认为,经络是生命信息能量谐振通道,生命信息能量的载体是远红外电磁波,因而显示远红外电磁波的通行传导情况,就会找到生命信息能量的通道(经络)。並提出,可用测能量的仪器如热相仪等可测量经络中的能量及其变化情况並显示经络等重要理论。

於“气”方面,他们认为,气首先是一种能量,其本质是生命信息能量,人体中的四种基本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派生的“臓腑之气”等,其本质都是相同的,是一种有生命信息能量的物质。而细胞通讯的传播子是W+、W-、Z°和光子。並计算出气在体内的传导速度是载体(远红外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的传递速度和按五十营的推算相符,约为3.125厘米/秒。中医所谓的补气、养气,就在於把体内能量调动起来,以加强自我免疫力,从而形成自我防护达到加强体质的作用,因此,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是气的能量的科学。

两篇论文将中西医结合、经典理学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生物化学与能量学相结合,在合理的基础上创新,深入细緻、严谨而又全面地分析了“经络”与“气”的理论,並试图将二者以现代化、科学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二者皆是中医学之重要而又独有的概念,王而刚夫妇的所进行的探索,皆是现代医学界未攻克的难题,属於最前沿、先进的理论,无论是在充实中医学的理论知识,还是在医学实践运用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王而刚夫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国内外学者一起开拓科学研究的独特领域。”今後,他们将更加致力於其实践性研究,继续钻研,向医学难题挑战。

其子王汇成先生,在父母的影响下,亦颇具医学天赋,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学士学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刚刚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並担任香港中医经络研究院院长。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致力於医学研究上,用高超医术造福於人,透过研究推动中医业的发展,可谓厚德之家。

王而刚先生在多年气功练习经验和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中国传统健身术的健身基理》一书,正在筹备出版中,为发扬气功文化,推动市民身心健康略尽己力。

王而刚先生一家用精湛医术诠释着仁心仁术之含义,用不懈的钻研体现一位医者对医学发展的责任。而无论其成果如何,他们对於医学执著精神,都将感动你我。有着这样一群为中医学发展尽心尽力之士,中医发展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第4篇

徐建兴教授花费毕生的精力,专注于呼吸链酶系结构与功能研究,孜孜不倦地求索,在线粒体基础研究与医学应用的结合上打开了一扇门,引入了新思想,取得了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他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科技创新的赞歌。

矢志不移潜心科研

徐建兴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在他热爱的学科领域,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辛勤探索,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用坚韧和执着坚守着属于他自己的科研阵地,用超常的付出缔造着中国科学界的奇迹。

徐教授1958年考入中国科大生物物理系,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酶分子生物学研究。1964-1965年在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进修,在邹承鲁院士指导下研究细胞色素C氧化酶CO抑制光解动力学。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首批出国学者先后两次赴美留学,回国后相继开展了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中细胞色素b的三项还原动力学、泛醌反应抑制剂的合成与筛选、呼吸链酶系的啦曼光谱研究、细胞色素C抗氧毒研究,呼吸链酶的纯化与晶体培养等课题?

1987年徐建兴再度赴美国留学期间,他针对当时争论了多年的关于Mllche化学渗透学说(1978获得诺贝尔奖)与实验检验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分析了呼吸链研究的历史资料,他发现学术界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判断线粒体作为分子热机也应该做“无用功”。Mitche理论只阐述了线粒体如何制造ATP(相当于热机做“有用功”)的问题,而忽略了线粒体会不会和怎样丧失制造ATP能力(相当于热机做“无用功”)的问题。反复思考之后徐建兴脑海里产生了论证这一尚无人过问的理论问题的思路,于是他决定拒绝绿卡的诱惑回国自行开展这一课题研究。

徐建兴教授回国后,将自己的想法向邹承鲁院士做了汇报。邹院士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鼓励他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做研究,自己申请资金,自己开展工作,并为他使用实验仪器大开绿灯,成为徐建兴教授能坚持下来并完成此项研究的坚强后盾。

徐建兴教授的研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申请科研资金难,因为选择了超前思维的课题很难被评审专家理解。所以很长时问他是通过与临床医生合作使用别人的基金为别人带学生的方式进行的。在科研基金赤字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不懈。他经过了十几年的坚持和努力,设计了多种实验论证手段,最终以极具说服力的实验数据完成了其独创理论的论证,撰写并发表了多篇具有原创性思维的科学论文。

苦心孤诣硕果累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建兴教授用心血和智慧培育出三项重大成果。

第一项是呼吸链酶的结构研究成果:他与清华大学饶子和教授合作完成了猪心呼吸链复合物lI晶体结构2.4埃的解析,在2005年CeIl上该成果是继日本科学家完成牛心呼吸链复合物1V结构解析和美国科学家完成牛心呼吸链复合物…结构解析之后呼吸链酶系晶体结构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标致了我国在国际生物能力学和膜蛋白晶体学领域占有席之地。

第二项是呼吸链功能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生物能学力家普遍关注呼吸链如何传递电子制造能量分子ATP的功能时,徐建兴思考了呼吸链如何受损伤失去制造ATP能力的问题并提出了呼吸链电子漏旁路假说。在论证假说的研究中证明了细胞色素c具有清除线粒体中O2和H2O2的抗氧毒性新功能,发现了细胞色素C通过两条呼吸链电子漏旁路对线粒体中O2,一和H2O2,的水平进行调控的原理,提出了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概念和自由基代谢失调导致病理状态的理论。该理论不仅把Mitc helI理论与实验检验之间存在偏差的来源解释清除了,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呼吸链电子漏生成的氧毒性分子O2和H2O2,是损伤呼吸链和线粒体的元凶,这为探讨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疲劳、缺血再灌流损伤等与氧毒性有关的重大医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最近他以呼吸链传递电子制造造ATP为“阳”,以呼吸链漏电产生氧自由基为“阴”,对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出了科学的解释,为中西医的互相理解和认同提出了依据。从维护保养呼吸链功能的角度他申报了克服辅酶Q副作用这一瓶颈问题的发明专利。

他的第三项研究成果与呼吸链无关。徐建兴教授针对国际创伤医学领域使用生长因子治疗顽固难愈合溃疡临床研究所面右的种种困境,提出了“天然愈伤分子组合”的概念,并在这一概念指导下挖掘中药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烂脚、褥疮、口腔溃疡等顽症的特效治疗手段,从中医特色医疗的角度促进了了国际愈伤医学界面临难题的解决。

徐教授的线粒体自由基代谢和自由基代谢失调导致病理状态的理论得到了国际科学家同行很高的评价。

意大利著名线粒体学者GiorgloLanaz说:徐教授和他同事的工作是在国际高水平上对线粒体中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问题以及对细胞凋亡和相应的病理因果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建兴教授在生物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08年11月,他在天津召开的国际线粒体学术大会上获得了亚洲线粒体学会(ASMRM)颁发的线粒体研究特殊贡献奖;2009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徐教授国际爱恩斯坦科学成就奖;2009年美国传记研究所授予徐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金奖。

第5篇

我50岁时患高血压,担心晚年会像父亲和祖父一样,虽然长期吃降压药,但也避免不了患中风瘫痪的命运。于是我检索资料,从我国的基础医学研究报告得到启示,认为人和哺乳动物一样,如饮用富含小分子团的离子水,也可能降血脂、血黏度,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有望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根治高血压和冠心病。因而我努力不懈,研发出“卓康”小分子团离子水瓶。产品送给三家省级医院做临床试用观察4个月,表明对心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黏血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降脂降压效果好,患者因动脉硬化、血脂血压过高而引起的胸闷、心痛、头胀、头晕、失眠、四肢发凉、肢体麻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并能扩大心脑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脑电图和微循环,较好地降低血尿酸和血糖。产品经北京和广西医学专家鉴定,肯定了其医疗价值。产品获准字号医疗器械注册证上市,并取得中国发明专利权。

产品初上市时,人们将信将疑,由于这些病是世界性医学难题,我自己也难预见长期使用的效果。于是我通过《产品信誉卡》针对用户的心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黏血症等病症,承诺使用180天无效可退货,并通过《质量跟踪调查书》请用户自己反映效果,既对用户负责,又可见到使用的远期效果。此举得到用户的欢迎和支持,一直延续至今。十年来广大用户经过长期使用实践,通过书信和电话向我反映的效果表明,小分子水确实能根治高血压和冠心病,至今已治愈3万多人。即使是六七十岁或八十多岁的老人,饮用后血压均能逐渐平稳正常,不再服药。有些血压高达180~235/110~130毫米汞柱,脉压差70~170毫米汞柱的患者,饮用后血压能保持在120~130/70~80毫米汞柱,脉压差为35~45毫米汞柱的正常水平。这显示其主动脉、大动脉的粥样硬化已经消退,血管恢复了弹性。有的老人服了三四十年降压药,饮用该小分子水两三个月,短的才一个月,血压就正常了,且可停药。这表明饮用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改善,小动脉的痉挛、收缩停止了。有的用户饮用6个月后做生化检测,高密度脂蛋白提高至1.8~2.62,最高者达到3.24~3.5,甚至3.8。这种高密度脂蛋白能抓运动脉内壁的脂质沉积,被誉为“血管清道夫”。靠它的逐渐升高,可使血管越来越干净,使高血压才能被根治。更为可喜的是,许多患了多年的冠心病,包括放了支架或做了“搭桥术”的较重的冠心病患者也痊愈了。大量用户写信来,深表谢意和称赞。同时,许多用户还反映,患了多年的高血脂、高黏血症被治愈。前列腺增生、慢性胃炎、肠炎、咽喉炎、胆囊炎和湿疹皮炎等病症也不药而愈。(详见省略)

众多冠心病患者的来信,从工人、农民、退休干部、中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都有,他们先后反映已治愈冠心病和高血压,包括做了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如:湖南湘乡市段慎之于2005年11月28日来信说:“我的好友王剑强才50岁,去年因心肌梗塞到湘潭市中心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救了他一命,花费6.9万元。出院回家后他每天需服80多元的药,沉重的医药费用压在他心头。自从4月9日起饮用卓康小分子离子水后,病情逐渐好转,饮用3个月后,心胸闷胀的现象没有了,4个月后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都正常,心电图比以前好多了(因有支架,不可能与正常人比)。现在他经医生同意,只吃阿司匹林和另一种药,每日花不上1元钱。他来信多次对我说:喝卓康小分子离子水帮了我的大忙,不仅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大大减轻了经济压力。”

第6篇

从事中医临床20多年。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精于临床。曾3次赴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中医临床。

在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学术杂志、报纸发表文章10余篇,并引起国际关注。2009年日本中医“火神派考察团”一行15人专程对扶阳法治疗疑难病症及肿瘤进行考察交流。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曾作专门报道,并在日本《中医临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篇。

我的病人里有位48岁的王女士,近两年来觉得睡眠不好,入睡困难,经常早晨两三点钟就醒来,然后再也睡不着了。平时经常心慌,胸部憋闷,四肢发麻,上楼气喘,容易出汗,便秘,吃饭没味,饭量比以前减少了,体重减轻了,上班时自觉总是记不住事情,记忆力大不如前,觉得脑子空空的,思考问题困难,反应慢,注意力老是难以集中,生活中总是高兴不起来,干什么事情也提不起精神,不爱活动,浑身发懒,洗衣做饭都觉得困难费劲,逐渐发展至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原来喜欢热闹,可是现在却觉得很难受。尤其是早晨起来越发严重,下午或晚上可稍微缓解一点。

患者求治心切,奔走于各个大医院,曾就诊于消化科、心内科、神经科等,曾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服用多种药物,总不见效。后来,患者在朋友的介绍下,辗转来到我院就诊。我们先给患者做了抑郁症系列检查,化验显示:患者5-羟色胺减低,去甲肾上腺素有改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检测:36分,诊断为抑郁症。中医四诊合参,阳虚致郁。给予中药,一周以后见效,坚持服药8周,病情稳定,病人自述: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继续给予中药,间断服用,以巩固疗效。

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常见疾病,据世卫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西方国家抑郁症患病率为3%~20%;我国有13.7%的发病率,每年约有1700万人患抑郁症。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大于男性,女性因经前、产后、绝经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导致心情变化,常会引起经前综合征、经前不悦症、产后抑郁症等。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长期抑郁还会引发高血压和肿瘤。抑郁症患者往往伴随躯体其他疾病,或躯体疾病中常常隐含抑郁症的因素,以致大量抑郁症或有抑郁状态的患者常常在综合性医院就诊,带来抑郁症的低识别率,使得大量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它的诱发因素与气质异常、非常事件、遗传基因、生化及药物因素有关。

亲人死亡、家庭破裂、失恋、严重的躯体疾病、考试、升学、就业、职场压力、退休、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及挫折等应激事件容易使人自尊心受到打击而诱发此病症。

临床资料显示,患抑郁症的母亲所生子女患此症的也较多。这是因为如果父母患有抑郁症,沉默少言,害怕各种社会活动,或者对事物的知觉过于敏感,身体稍有不适或遭遇一些挫折就十分焦虑和悲观,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还有就是生化及药物因素。有关抑郁症发病的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有多种假说,包括5-羟色胺假说、儿茶酚胺假说、乙酰胆碱与去甲肾上腺素平衡假说等。

抑郁症的前兆现象

典型症状为睡眠障碍,其中以早醒为主。如果每晚到下半夜醒后就难以入睡,一个人胡思乱想,将会直接导致白天上班时无精打采,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办事效率降低,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动”。长期或者反复如此,则每日精神不振,兴趣减退,悲观消极,信心缺乏,在情绪上表现出易激动、爱发无名火,生活中觉得饮食乏味、不想购物、不爱游玩等,这些都是抑郁症发生的前兆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抑郁症的特殊情况

1.更年期抑郁障碍:以焦虑为主,表现为焦虑不安、搓手顿足,整日提心吊胆、慌慌张张,表情痛苦,甚至有大祸临头的感觉。焦虑的内心深处是抑郁心境,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失落感、绝望感比较强烈。

2.产后抑郁障碍:产后抑郁症多发生在产后14~28天之间,由于遗传因素,加上产后激素水平的波动,社会心理因素的诱发,使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以前多一些。

3.青少年抑郁障碍:常表现为行为异常,如好发脾气,好与人发生冲突,不守纪律,逃学,好哭闹,纠缠父母。躯体症状是头痛、腹痛、睡眠不好,无食欲,尿多,乏力。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笨、丑陋,不愿与小朋友玩耍,孤独,退缩甚至自责内疚。学习能力下降,脑子笨了,学的东西记不住,不愿去上学。

4.老年抑郁障碍:多数表现不是典型的情绪低落,一是焦虑恐惧非常明显,无故担心家人出危险,有时喋喋不休,有时如大祸临头,患者表情可有明显的忧愁。二是迟滞,闷闷不乐,愁眉不展、表情呆板。三是自杀倾向,尤其在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自杀后果。四是疑病症状;五是假性痴呆;六是躯体症状,出现头痛及全身各处疼痛,胸闷、心悸、厌食、腹胀、便秘及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

5.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1)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2)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障碍(3)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4)甲状腺功能低下引发抑郁障碍(5)恶性肿瘤伴发抑郁障碍。

此外还有药源性抑郁障碍和冬季抑郁障碍。

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抑郁症,在临床四诊的基础上,首先应抓住症候特征,即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或易激惹,焦虑不安,丧失兴趣,郁郁寡欢,懒言少动,悲观绝望,内疚自责,甚则自杀,伴有早醒失眠,纳呆食少,减退等。其次应分病位,不同的病理变化累及脑神,可出现不同的症候群。若患者出现: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夜难入寐,或有早醒等症状为心阳不足,阳不入阴;情绪不稳,烦躁易惊,胸胁胀满,焦虑不安,时而抑郁,或易激惹坐卧不安为肝阳不升,郁结于内;四肢酸懒,沉重少动,纳呆便溏,腹胀便秘,入睡困难等,为脾阳虚衰,阳虚内寒;记忆力大减,无任何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甚则有自杀观念及行为,伴减退、阳痿、、阴冷等,为肾阳不足。我们扎根于病人身体阳虚成郁,归因为怕冷、情绪低落,什么也不想做等等,均是阳气虚引起的,用温阳法治疗抑郁症取得很好的效果。

心主神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人体的正气主要来源于脾肾两脏的阳气,由于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心阳,养心神,导致心主神明的能力下降,成为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而生活中的操劳、劳心、房劳以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进一步耗伤人体阳气,导致体内阳气不足。

由于人体正气,即阳气强弱不同,抗病力不一,有的单一,有的发病却很复杂,例如在同一人群处于同样环境,同样生活事件中,有人患上抑郁症,有人则不患抑郁症。

抑郁症的西药治疗及心理疏导

由于抑郁症容易复发,西医治疗抑郁症用阻断5-羟色胺转移酶的药物治疗,把TCAS作为治疗抑郁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其次可考虑MAOIS。

第7篇

【关键词】 COURAGE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中医疗法

1977年9月Gruntzig在瑞士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至今,全世界接受这种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已有600 000余人[2]。然而,PTCA术后的再狭窄(RS)发生率却达到了30%~50%[3],其再狭窄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另一方面,对于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干预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疗效,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一项由美国Buffalo总医院Willam.E.Boden医生领衔的名为COURAGE(血管重建和强化药物治疗的临床转归)的临床实验研究[4-9] ,历时7年,纳入了美国及加拿大50家医院2 287例患者,其中95%的患者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2/3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狭窄。纳入患者分为单独优化药物治疗组和优化药物治疗加冠脉介入干预(PCI)组,平均追踪4.6年。试验发现,其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8.5%和19%(P=0.62);2组5年内无心绞痛生存率分别为72%和74%(P=0.35),仅事件发生早期时,优化药物加PCI组心绞痛缓解率较高,而对于合并有心肌梗死病史和糖尿病病史等基础疾病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该临床研究结果在美国心脏学会2007年年会上报道,并全文发表在2007年4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COURAGE临床研究在现代医学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在心脏介入领域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于当前似乎有滥用趋势的冠脉介入技术提出了一些质疑。在经过许多讨论以后,心血管专家、学者们达成了一些共识:对于发生冠心病急性事件的患者,PCI治疗是有益的,而对于错过了急性期或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并不推荐首选PCI治疗。那么,COURAGE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药领域是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COURAGE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药的冠心病研究工作,也有许多有益的启示,现简要叙述如下。

1 PCI并没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COURAGE临床研究表明,优化药物治疗加PCI并没有表现出相对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的优越性。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虽然PCI能迅速改善血运,但它并没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因此,PCI治疗后仍存在发生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可能。也就是说,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仍在继续,所以其终点事件发生率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异。这也使得许多心血管专家、学者对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有了信心。然而,中医药治疗是否也可以由此为突破口呢?完全有理由相信的是:将经过设计合理、操作严谨的临床研究检验的中药制剂(无论是单味药物,还是中药复方),应用于冠心病的药物优化治疗当中,可以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所在。以冠心病治疗药物通冠胶囊为例,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通冠胶囊具有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10] 、心功能指标[11] 、血脂含量和凝血功能[12]、血浆纤维素(FIB)[13]、凝血纤溶系统[14]等作用,能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再狭窄[15],临床应用多年,显示出对胸痹心痛的病人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关急性毒理实验也从实验角度证明了通冠胶囊的安全性[16] 。另有研究显示,通冠胶囊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证和血瘀证有更为良好的效果[17] ,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之中[18]。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PCI的治疗中,对药物洗脱支架的推崇日益明显,尽管其存在术后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可能,但许多研究仍显示了药物洗脱支架(尤其是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良好前景[19-26] ,中药对于PCI术后再狭窄有着较好的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 并非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才是循证医学

COURAGE临床研究是一项设计合理、循证医学强度高的临床研究,得到医学领域普遍的公认。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纳入病例有限,病例全部来源于美国及加拿大,其人群代表性尚有待进一步证实等。尽管如此,其临床意义仍受到世界范围内学者的推崇。这也间接告诉我们,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固然更具说服力,但并非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才是循证医学,只要设计合理、严谨、真实,规模不大的临床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目前中国医学界的经济现状,暂时还不可能动辄组织起像国外那样的大规模、资金投入巨大的临床试验研究。而这一点,在我国的中医药领域更显得突出,中国目前的西医从业人数为100万左右,而中医只有20万左右的现状就可以反映出这种状况。那么,在科研经费并不充裕的前提下,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应该如何开展起来呢?那就是完善科研思路,使试验设计严谨、合理、真实,这样的临床研究即使规模不大,也是能够具有较高循证医学强度的。

3 没有症状并不一定没有危险

在COURAGE临床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中有一半左右的冠心病发病事件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这反映出一种状况,即部分冠心病患者可以是没有或者只有轻微症状的,一旦疾病事件发作,便有可能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者死亡,其事件结果较为严重,这可能与患者存在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有关。因此,根据COURAGE临床研究的结果,许多专家提出了注重预防冠心病的观点,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早期预防来降低冠心病事件。我国心血管领域专家胡大一教授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提出要从少年到老年,终生进行。少年时开始预防,中年时加强调控,老年时相应调整。还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同或相近的观点,不一而足。而在这里,我们发现,当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达到一些问题上的共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没有症状,并不一定没有危险,而早期的预防,生活方式的改变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意。中医是哲学与医学的统一,其中有许多养生的观点,在许多治疗方法中可以体现。因此,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冠心病的中西医治疗需要注意优势互补,中医药治疗中许多治则、治法的先进性甚至超过了西医,所以,在冠心病的中西医研究中,既应明确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又要注意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如中医的“治未病”、“心脾相关”等理论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中是有用武之地的,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专家陈可冀院士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27]的研究成果便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4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层面、多靶点性,PCI可视作一种活血化瘀的手段

PCI治疗的作用点在于心脏局部,而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点在“证”的整体上,因此,PCI可以视作一种活血化瘀的手段,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COURAGE临床研究提示,冠心病PCI治疗与优化药物治疗相比,并无显著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而优化药物治疗与PCI的作用靶点都是较为准确而局限的,这也显示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所在: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层面、多靶点性。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内皮功能[28-29],易损斑块[30]、血小板活化、缺血再灌注[31]、缺血预适应[32-35]、左室重构[36]、血管重构[37]、血管新生[38]以及微循环[39]等多层面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在中药治疗冠心病领域,关于根据“血瘀”理论对冠心病治疗的文章已有200余篇(其中有50余篇被SCI收录),根据络病理论研制的代表方剂通心络的相关研究论文已有300余篇。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层面、多靶点的优势已逐渐得到公认,但其作用的靶点所在,以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绩。COURAGE临床研究同时给现代医学心血管研究领域和中医药心血管研究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今后对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由于中医学对继承的强调,使得中医药领域对于冠心病的治则、治法在这些年来并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对中医药的治则、治法所赋予的内容与以前将有所不同。以新的观点和药效来评价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审视近年来冠心病的中医药研究之路,这本身就将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 Gruentzig A R,Myler R K,Hanna E H,et a1.Coronary transluminalangioplasty[J].Circulation,1977,84(suppl II):II.

[2] Woll M G, Moliterno D J,Lincof A M,et a1.Restenosis,an open file[J].Clin Cardiol,1996,19:347.

[3] Castervla P J,Teimtein P S.Prevention of Coronal restenosis[J].Cardiol Rev,1999,7:219.

[4] 陈可冀.Courage临床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8):677.

[5] William E Boden,Robert A O’Rourke,Koon K Teo,et al.Optimal medical therapy wit or without PCI for stable cor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7,356:1503-1516.

[6] William E Boden, Robert A O Rourke, Koon K Teo, et al.The evolving pattern of symptoma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99(2): 208.

[7] Leslee J Shaw, Gary V Heller, Paul Casperson, et al.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ve study No. 424[J].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 2006,13(5): 685.

[8] William E Boden, Robert A O’Rourke, Koon K Teo, et al. Design and rationale of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 Veterans affairs cooperative studies program No. 424[J].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6, 151(6): 1173.

[9] William S Weintraub, Paul Barnett, Shuo Chen, et al.Economics methods in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guideline-driven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6, 151(6): 1180.

[10] 王磊,张敏州,程康林,等.通冠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07,30(2):247.

[11] 乔志强,张敏州,刘慧,等.通冠胶囊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J].2006,24(9):1667.

[12] 张敏州,李松,邹旭,等.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血脂含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2):93.

[13] 李松,张敏州,邹旭,等. 辨证分型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浆FIB及血脂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89.

[14] 张翔炜,张敏州.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人术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2):1065.

[15] 祁建勇,张敏州,李健,等. 通冠胶囊对冠脉再狭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医药学刊,2003,21(6):882.

[16] 张敏州,杨广,韩凌. 通冠胶囊的急性毒理实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4(9):787.

[17] 李健,张翔炜,张敏州,等. 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证血瘀证26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5,37(10):33.

[18] 张军,张敏州. 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2):147.

[19] Ochsner F, Lobrinus J, Jeanrenaud X,et al.Right ventricular arrhythmic cardiomyopathy with an autosomal dominant R355P DES gene mutation[J].Neuromuscular Disorders, 2007, 17(9):879.

[20] Masamichi Takano, Daisuke Murakami, Kyoichi Mizuno, et al. Overlapping hybrid stenting with a sirolimus-eluting stent and a bare metal st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118(1):8.

[21] Maarten J Suttorp , Gerrit J Laarman .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with zota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s: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primary stenting of occluded native coronary arteries III (PRISON III) study[J].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7,154(3):432.

[22] Edward L Hannan, Michael Racz, David R Holmes, et al. A comparison of mortality,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repeated revascularization for sirolimus-eluting and paclitaxel-eluting coronary stents[J].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7,154(3):545.

[23] Pierfrancesco Agostoni, Paul Vermeersch, Oscar Semeraro, et 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omparison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 versus bare metal stent implantation in diseased saphenous vein graf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 100(1):52.

[24] John Cosgrave, Gloria Melzi, Simon Corbett, et al. Comparable clinical outcomes with paclitaxel-and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in unrestricted contemporary practic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7, 49(24):2320.

[25] Ryota Sakurai, Junya Ako, Ali H M Hassan,et al. Neointimal progression and luminal narrowing in sirolimus-eluting stent treatment for bare metal in-stent restenosis: A quantitative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alysis[J]. 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7,154(2):361.

[26] Imad Sheiban, Emanuele Meliga, Claudio Moretti, et al. Long-term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outcomes of treatment of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with sirolimus-eluting stent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7, 100(3):431.

[27] 陈可冀,史大卓,徐浩,等.200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摘要: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中心临床及机理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93.

[28] 雷燕,陈可冀,柯元南,等.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580.

[29] 刘红旭,邓新荣,金玫,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中药治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585.

[30] 张文高,郑广娟,朱庆均,等.中西医结合防治易损斑块、易损血液的研究与思路[C].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93-107.

[31] 李格,史载祥,贾海忠,等.大蒜素防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生物化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2):11.

[32] 张卫军,史载祥,王蓓蓓,等.大蒜素模拟心肌缺血预处理作用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140.

[33] 梁日欣,廖福龙,韩东.川芎嗪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2):11.

[34] 李春杰,曹洪欣,陈治水,等.中药预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 38.

[35] 高秀梅,张伯礼,商洪才,等.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预适应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J].中草药,2003,34(10):933.

[36] 王硕仁.心室重构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C].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5-39.

[37] 王承龙,刘彤.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78.

第8篇

摘要:

饮食调节的意义以及

论文内容:

饮食调节与疾病医治初探

一.饮食调节方法在医治疾病中的作用概述:

1.使急性病能够通过医治而达到使病情迅速缓解,治愈,防止转化为慢性病的效果

2.能使大多数慢性病得到有效根治,缩短病程,减少用药。使病人医治得起,减轻国家,单位,个人的负担。

3.可以防止旧病复发。如癌症病,精神病以及各种慢性炎症病复发。巩固医疗效果。

4.可以防止人体及病菌对医药品产生耐药性。提高医药品的使用价值,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疾病治愈率。

5.可以攻克顽疾。如:癌症病,糖尿病,精神病,乙肝病,心脑血管病,结核病,还有红斑狼疮等。

6.能够提高医疗水平,增强医院威信,增加医院收入,同时此方法人人可行,无需投资,而且见效显著,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好方法。

二 饮食调节方法定义及意义

1定义:饮食调节医治疾病的方法。就是要求病人在运用医药治病的过程中,以及病情好转后的一段时间内,在饮食上要有所忌宜,即忌吃一些使病情加重恶化以及使病情复发的食物,还要忌吃一些使医药品减低疗效的食物。多吃一些有利于身体康复的食物,改正偏食和饮食不当的生活习惯,达到饮食的目的。

2.意义:坚持饮食调节,以配合医药医治疾病,这是经过长期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在治病过程中,它关系到疾病医治效果的好坏,医疗费用的高低,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以及是否能够根治的大。

3.饮食调节包含着科学饮食的内涵,首先纠偏的对象是病患者.有的放矢,其效果显而易见,会引起人们注重生活饮食,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三. 饮食调节与治病的辨证关系

正常人体表现为体内酸碱平衡,这是一个生物化学环境平衡。其主要功能是保证人体细胞代谢正常。在酸性体质内。细胞的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长期偏重与酸性饮食者,往往会长成肥胖型人体,会引发血栓等疾病。而长期偏重与碱性饮食者,就会形成碱性体质,其体内细胞的分解大于合成代谢。在碱性环境中,食物中的铁元素不易被分解和吸收,因而会产生缺铁性贫血,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此以往,人体就会长得清瘦,贫血,而且神经兴奋失眠,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往往是碱性体质。继续下去,当人体内碱性度达到一个临界点,激发了人体癌基因,人体就会转化为癌症体质,发生癌症病,艾滋病。所以人体内的正常酸碱度是保证人体呈中性体质,细胞代谢正常,体态优美。结实健康的条件。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人体的物理环境,是保证人的血压。体温正常的需要,而阴阳失调,偏阳性者,表现为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热,阳盛阴虚等体症。偏阴性者,则表现为低血压,风湿病,阴盛阳虚,中气不足,身体寒冷,神疲等

人体的营养平衡,要求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糖。脂肪。钙。钠,铁……各种维生素,按一定的 比例供给,人体所需的每一种营养素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有一个大体上的比例,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的需要,否则,人体就会因营养过多或者缺乏而引起相关的疾病,如:缺钙会引起佝偻病。

人体的三大平衡关系,对于人体的发育成长至关重要。是决定人体素质强弱的重要因素。而三大平衡与人的日常饮食状况关系尤为密切,所以必须注重饮食上的三大平衡。饮食上的不平衡,就会导致人体上的不平衡,人的食物中同样分为:酸性食物,如:脂肪,糖,猪肉;中性食物:大米,面粉,薯类。碱性食物:蔬菜类;有热性食物如姜,葱。狗肉,寒凉性食物:绿豆,丝瓜。芭蕉……还有含碱性较重的过敏性食物如虾,鸭……所以饮食上的不当会形成习惯性的偏食,是产生一些慢性顽症的主要根源。

饮食与治病的关系,饮食是本,医药医治是方法手段。饮食是常住性的,医药则是临时性的。注意调整饮食再配合医药医治,治病就象拔萝卜,连病根一同拔去。光讲医药而不讲饮食调节治病如同割韭菜,病会复发。这是从人体发病机制来讲的,这是其一

其二,在治病过程中,医生看病开药,医药必须要通过患者体内吸收,并产生化学反应而使病情得到控制,缓解。医药中的一系列抗生素,抗癌,大多数是酸性药物,在人体酸性环境中医药疗效高,在中性环境中疗效一般,而在人体碱性环境中疗效减低,所以忌食碱性重的食物,是保证医药的疗效的重要的一招,是防止医食相克,相反的情况出现饮食不调,医药减效,医生为了使医药发挥较大疗效,则往往加大药量成倍,几倍,这样就造成医疗费用大,病人身体承受力加大,医药能治病,但用量过大也能将人治死,医生难以掌握用药。所以饮食调节可以促使医生安全用药,病人也减少痛苦及节约医药和减轻经济负担。

其三,根据人体某器官患病,在饮食上既要有用科学饮食平衡营养,以保证整体的需要,改善人体大环境。还要有针对性的吃一些补充患病器官的营养,如肝炎病,在饮食上首先是中性食物。以保证饮食上的酸碱平衡,阴阳平衡之外还要适当地增吃一些猪肝来补充,吃肝补肝,吃肠补肠,缺什么就吃什么。以此类推,皆从猪身上取来补充人体相关器官,这就是在整体上要平衡,个别上要特殊照顾,使患者早日康复。

四. 食物的分类及安全饮食

1.酸性食物,指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糖这类食物。如:猪油,白糖,红糖,母鸡,白酒等补血补气类食物。食入量为总食量的15-25%。

2.中性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如:大米,面粉,红薯,是人类的主食,应占总食量的50-70%。

3.碱性食物:蔬菜,水果,应占总食量的20-25%。

4.含碱较重使人体具有过敏,加重炎症性疾病病情的食物有四十几种,在正常情况下宜少吃,适量适当的吃一些可以兴奋大脑神经,提高工作效率,而在患病期间则忌食。

5.温热性食物有:大枣,姜,葱,芸须,五香八角,狗肉,辣椒,淮山等。其功能可使人体发热,行气,散风寒,发散,高血压,发热病人忌食。低血压,风湿病人可适当吃。

6.寒凉性食物:绿豆,丝瓜,冬瓜,苦瓜,大蒜,韭菜,凉薯,芭蕉,西瓜,西红柿。空心菜,白菜,黄瓜等具有清火,解暑滋阴,解毒降压,利尿的作用。

高血压病人,发热者可适当地吃一些,达到降压降火的效果,低血压者。风湿病人忌食少食为宜。

7.虚损性疾病:如各种炎症,癌症,结核病,皮肤病,外伤等,病人安全饮食食物种类:大米,猪油,猪肉,盐,母鸡,豆腐,大枣。枸杞,大小白菜,南瓜,豆角,苦瓜,丝瓜,红薯,面粉。红糖,白糖,萝卜,茶叶,菠菜,莴苣,绿豆,西红柿,猪骨(猪头肉忌食)。

五. 忌食过敏翻病食物细则及注意事项

要想治病好得快,请忌食下列肉和菜(过敏食物四十几种)

1.肉类食物:牛肉、鸭、虾、江鱼、老鼠肉、鸽子肉、

生公鸡、猪婆肉、麂子肉、鹅、猪头肉。

2.蔬菜类:芥兰苞、箭杆菜、大青菜(酸菜)、黄花豆、黄花菜、凤尾菇、茼蒿、大韭菜(害菜)、魔芋(附子豆腐)毛尾笋、蚕豆、槟榔芋、海带、鹅米豆、福寿瓜、针尖菇、秋南瓜、芹菜。

3.粮食与其他食物:高粱、粟米、玉米、粽子粑、皮蛋、浓茶叶水、咖啡、红瓜子、炒花生、烟、泡打粉、茄子、芝麻。

上述食物含碱较高,在膳食中,若过多食入,就会使人体内的酸碱度值偏向碱性,降低人体内的营养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而引起不少虚损性疾病。因此,在医治一些疾病期间,需要忌食之,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可以避免人体、病毒产生抗药性、耐药性、增强医药疗效。

4.适应范围:外伤、各种急慢性炎症、传染病、结核病、各型肝炎、糖尿病、癌症、贫血、白血病、红斑狼疮、甲亢、精神分裂症、过敏、脚气、皮肤病、风湿、心脑血管病、尿毒症、结石病、强直性脊椎炎、白癜风、腰椎病、失眠等均有效。

5.忌食期限:轻病、小病为7-20天,住院病人忌三个月至半年,各种慢性病忌1-3年,各种癌症忌3-7年。(过了忌食期限后,重大疾病患者不可掉以轻心。一旦恢复旧的饮食习惯,疾病又可再度复发。切记)

6.注意事项:在忌食期间若出现头症状,可用适量茶叶、生姜、白糖煎水喝,一次20至30ML,一天一次即可,以头不昏为宜。由于坚持忌食上述食物,医药的功能较强,也可适当地减少药量,切不可超量用药,以免伤害身体。

第9篇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应用型发展趋势进行,基础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逐渐体现出来,即传统基础医学课程逐渐整合为“综合型”大课程[1]。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随着医学自身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己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工作过程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也由“诊断一治疗”型转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综合型。这些都使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培养类型更趋于综合性复合型。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学生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知识;在能力培养上,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复合能力,对医学技术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素质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为了适应现阶段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中也在进行不停的探索改革。但是作为医学教育中重点模块的实验教学却大部分沿用传统的以学科基础为单位的教学方式,制约了综合课程的教学效果[2]。以基础学科为单位实验教学形式上较为枯燥和内容单一重复,这些问题影响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创造性无法发挥,创新思维受到阻滞,影响了基础医学应用型体质改革的发展速度。

为了适应现代应用型本科基础医学教学的要求,实验体系相应的优化迫在眉睫,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基础医学课程理论综合的基础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使学生全面综合掌握与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集体精神。

1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必要性探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过程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实验技能,训练科学思维、创新意识有极大作用。实验教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及培养积极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原因,基础医学实验现阶段仍旧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影响了实验培养在教学过中应发挥的作用,影响了医学生对基础医学实验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实验教学人力物力投入多但学习成果不好的被动局面。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性将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完全按照理论教学要求设置实验环节,重视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习,忽略实验技能的培养; 着重强调实验的结果,忽视实验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过程[3,4]。第二,以往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材往往是根据独立课程编写,没有综合性实验指导材料,影响了综合性基础医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第三,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仔细认真的对基础操作进行训练[5]。第四,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较为单一,以往主要采用实验报告打分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实验水平,无法做到真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第五,以往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师是根据独立对应基础医学学科配套教学的,没有适应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能力。第六,传统医学基础实验的学习过程,以单人或2到3人为单位,没有小组教学和考核的设定,不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过程

2.1 加强基础医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练习。主要包括基本实验物品的认识及操作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如动物手术器械的使用;动物的基本抓持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标本的切片制作;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器的使用;基本溶液的配置;动物实验基本操作等等。通过这些有目的性的项目的筛选引导学习,使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初始阶段就可以实现规范熟练掌握实验用品操作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效果,为以后顺利完成实验,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较高的基础和保障。

2.2从医学和护理学专业从业的角度出发,将基础医学独立学科实验分设成形态实验学、机能实验学、和病原生物实验学几个体系的实验课程。形态实验学以组织学和器官系统为中心,融合进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对应内容,培养学生对正常异常形态观察识别能力。机能学实验以整体和器官功能为主线,综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对应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功能机制的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原生物学实验则以寻找和识别病原为着重点,综合微生物寄生虫学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识别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上述的课程化模式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核心,以此来制订对应的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组织实施。

2.3编写相应的综合性实验教材及辅导材料。实验教材以系统为单位将基础医学独立学科实验分设成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几个体系的实验课程体系,并编写了相应的与专业相关的设计行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同时有依据可循,并逐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

2.4实验教师的选择及综合训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对于实验教师的选择和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6],需要实验教学人员的准确把控才能按照要求顺利完成综合性实验教学任务。因此,基础医学教研室对承担基础医学实验整合教学内容的实验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主要是从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几个体系进行训练,形态学实验教师可以完成解剖学和病理学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观察的教学任务,并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解答; 机能学实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基本动物实验操作方法训练,并熟练使用模拟实验系统组织各项生理活动测试工作。在综合实验教学授课过程中,对相应的任课教师进行合理分组,尽可能地安排理论课教学老师共同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2.5通过改革传统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能力。以往传统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强调对实验结果的描述, 不重视对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分析[7,8,9]。实验课在整个基础医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得不到较好的发挥。针对目前这种情况, 努力发挥实验课在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实验预习汇报。在预习汇报中要求学生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使用仪器及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并按照理论课程中讲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预测和分析,减少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过程中的盲目性, 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传统的实验报告仍然保留,但是在实验报告的完成过程中, 我们重点除了对实验结果的客观描述之外还要进行结果原因的准确分析, 要求学生加强对实验结果观察, 在传统的对实验结果的文字描述的基础上, 要求有准确的数据测定。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结论后面附有相应的参考文献, 以求达到拓展学生的视野目的。通过实验报告的完成, 一方面要求使学生客观地明确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对理论课程中学到的相应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学习的联系, 培养了学生小论文的初步写作能力, 为将来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汇报的改革,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性成功率明显高于没有实施前,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在随后的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中, 有82.23%的学生认为在实验前书写预习报告的效果很好。93%的学生觉得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 能明显明确分析问题的目的性对实验的完成有很大帮助。

2.6增强实验过程中集体意识及团队配合意识。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模式基本是一单人或者2到3人为单位进行,实验结果独立汇报,不利于团队及集体意识的训练。在新一轮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的过程中,加入了集体团队配合模式。如在基础医学实验开设之初,预先设定分组,每组约6到8人,以此为单位进行进一步预习资料整合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讨论。6到8人小组在实验开始前需要整理关于实验材料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信息,以小组实验预习汇报的形式呈现,由实验指导教师给予小组实验预习汇报成绩,参与大组内每位成员的最终实验成绩评定。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原因分析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将最终的实验结果分析以实验报告的形式独立呈现。通过这种方式的改革,增加了大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配合的团队意识,在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呈现出集体向心力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2.7改革学生实验考核成绩模式。基础医学实验的最终成绩评定逐步由重知识理论向重能力培养、重实践操作方向转变[10]。改革后的实验课的成绩主要包括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预习成绩,主要是大组成员查阅整理实验相关资料形成统一实验预习汇报形成; 第二部分是实验操作成绩,主要是通过实验过程操作细节评定获得,考察的重点主要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等; 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主要是通过完成实验报告获得,打分比例着重于考查实验结果分析讨论部分。

3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实施案例及效果评定

3.1教学对象

选择山东英才学院2014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2个班共106人。这些学生均已经学习过大部分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具备开设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改革的理论基础。学生共分成13大组,每组8到9人。

3.2先期准备

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理论教师教师团队,对基础医学本科生实验项目从头进行认真梳理,归纳整理,删减与专业关系较小的传统实验内容,整合各学科之间相互承接的实验内容,以及部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增加与护理学专业就业相关性较大的人体实验内容,编辑整理相关改革实验大纲,制作实验指导材料及指导书。培训实验教师适应新大纲改革要求,从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三个方面进行培训,要求实验教师可以完成解剖学和病理学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观察的教学任务,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基本动物实验操作方法训练,并熟练使用模拟实验系统组织各项生理活动测试工作。将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前预习,通过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资料等方式整理形成实验预习汇报,熟悉实验使用器械及仪器,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3 具体组织实施

设置综合解剖生理病理学等各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以家兔的实验性肺水肿为例[11],首先由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制作肺水肿动物模型,使学生熟练掌握家兔的相关解剖结构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包括解、静脉插管、药物注射和输液等操作; 通过BL-420生物机能信息采集系统、压力换能器等设备的使用,观察家兔肺水肿时变化的呼吸、心率典型体征,复习相应生理学知识,并对病理生理学中所讲述的人体肺水肿机制有进一步理解。然后,学生采集相关组织并完成肺组织切片制作,观察并按照大组讨论病变标本及光镜下的病理改变情况。最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复习理论知识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最后的实验报告及结果分析。

3.4实验考核

最终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预习报告成绩,主由实验指导老师审阅实验汇报打分; 第二部分是实验操作成绩,实验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操作细节及团队配合能力评定打分; 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教师审阅上交实验报告打分获得,实验报告分数侧重于实验结果分析项。这三部分的权重比例分别为20%、40%、40%。

4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平台,将各基础医学学科实验总和起来,删减多余重复的内容,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完成各个阶段的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室及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减少了实验动物消耗。通过实验大纲及对应教材的综合整理,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组,着重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更为适用于现阶段专业人才的应用性培养。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实验课程调整内容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12]。从学生最终综合实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这种以学生为本着重抢到应用性教育的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学效果也较好。事实证明,以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既可以将原有分散独立的基础医学知识串联起来,实现了锻炼学生灵活掌握综合各学科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性科研素质的目的,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集体意识,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如大学生学习的惰性使部分学生实验前预习的主动性不高,实验操作过程的小组化使部分同学过于依赖同组队员,出现了只看不动手的情况,另外,学科综合性实验开设对实验教师的要求较高,在初期培训准备阶段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因此,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还亟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以形成更好更成熟模式。

[参考文献]

[1] 柯海萍,李伟东,章皓,等. 基于专业群构建基础医学平台课程的实践及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 6) : 75 - 76.

[2] 冯洁.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 4) : 102 - 104.

[3] 邵红英. 大胆探索改革生化实验教学[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 17) : 93 - 94.

[4] 张超. 论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 22) : 3151- 3155.

[5] 白永涛,刘革力,左渝萍,等.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 ( 2):200-202.

[6] 刘利兵,刘芳娥,陈健康,等. 开展综合型医学实验课程的初步实践[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2( 2) :101 - 103.

[7] 吴伟建, 马剑茵. 对医学高职教育基础医学功能学科实验教学的再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12): 14.

[8] 谢勇恩.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 7(3): 293.

[9] 陆 源, 历旭云, 夏 强, 等. 基础医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和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2) : 51.

[10] 刘智,苏颖,王志宏,等. 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2) : 51 - 52.

[11]郭颖,张立民,任君旭等.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2015,35(10):1424-142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