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0: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艺研究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根据相关报道,光纤损耗的80%主要来自瑞利散射[3],其瑞利散射系数是由密度散射损耗系数Ad和浓度散射损耗系数Ac组成。降低光纤瑞利散射损耗的关键是降低或改善光纤中的密度不均匀和掺杂浓度不均匀。光纤材料密度不均匀引起的散射损耗可表示为[4]:αd=8π3/(3λ4)n8p2kTfβT=Ad/λ4(2)式中λ为波长,n为折射率,p为Pockel光弹系数,k为波尔兹曼常数,Tf为假想温度,βT为等温压缩率。可见,光纤材料密度不均匀引起的散射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与Tf成正比。光纤掺杂浓度不均匀引起的散射损耗可表示为:αc=(1+CRΔni)AR/λ4=Ac/λ4(3)式中AR为纯石英光纤的瑞利散射系数,CR为经验常数(不同掺杂光纤的AR和CR如表1所示),Δni为掺杂i时折射率变化。
2低损耗光纤生产工艺的改进
2.1光纤芯棒折射率的优化
在VAD沉积过程中通过掺杂来改变芯层的折射率,构成光纤所需要的折射率分布及其传输性能。通常光纤都是由纯石英构成包层和掺Ge的高折射率石英构成芯层组成,但是芯层掺Ge破坏了石英作为传导部分的单一成分,加剧了微观结构不均匀性,增加了瑞利散射损耗,不利于降低光纤衰减。图1显示了随着掺Ge量增加,光纤1310nm和1550nm衰减系数呈增加的趋势。因此,对于掺Ge的石英单模光纤,可以通过降低VAD沉积中的芯层掺Ge量来降低光纤瑞利散射系数,但同时需要通过调节其它参数或途径来平衡芯层与包层间的折射率差Δ,例如掺F,否则会引起光纤的光学性能发生变化,诸如衰减、截止波长、模场直径、色散系数等[5-6]。为保证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和光纤光学性能,需要结合相对折射率差来选择合适的芯径a,即Δ和a成为设计关键。图2a)显示了掺F优化后的折射率分布,图2b)显示了折射率优化前后的光纤衰减系数。
2.2光纤掺杂浓度的控制
由于GeO2和F的掺杂,使得不同掺杂部分的石英具有不同的黏度,其关系式如下:lgη=lgηSi+KGeΔnGe+KFΔnF(4)式中ηSi为纯石英的黏度;KGe,KF分别为掺Ge和参F石英的黏度灵敏度系数;ΔnGe,ΔnF分别为掺Ge和掺F后的折射率变化。虽然掺F和GeO2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石英的黏度,但在等同的石英折射率变化下,掺F的石英黏度是掺GeO2的三倍[7]。在光纤芯层和包层中掺入Ge、F的浓度差别越大,则相应石英黏度差别也越大,在高温拉丝时容易引起芯层和包层的界面发生相对黏滞流动,产生缺陷和断键,这类缺陷会随着拉丝速度的增加而增多,影响光纤的衰减。因此,必须控制光纤中的GeO2和F的掺入浓度,使得光纤的芯层和包层具有相近的黏度。
2.3光纤拉丝张力和温度的控制
在光纤拉丝过程中,影响光纤材料密度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拉丝张力F、拉丝温度T和拉丝速度v,其关系式如下:v∝F/[3Sη(T)](5)lgη=-6.24+(2.69×104)/T(6)式中S为光纤截面积,η(T)为相应温度下的石英黏度。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在高速拉丝中,光纤内部的残余应力σ随着拉丝张力F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式如下:σ=S2E2F/[S1(S1E1+S2E2)(1+η2S2/η1S1)](7)式中E为弹性模量,下标1、2分别为芯层和包层。图3显示了拉丝速度v=1500m/min时,不同拉丝张力F下,所制得光纤在1550nm波长的衰减系数。可见,拉丝张力越大,光纤在1550nm波长的衰减也随之增加。因此,拉丝张力不能过高,否则将引起光纤衰减的增加;但张力也不能过低,否则同样会因拉丝张力过小而引起光纤直径波动以及光纤的芯径和模场直径的不稳定,增加光纤的散射损耗。在拉丝高温下,光纤中的Ge和F粒子会发生扩散[8]以及存在GeO2GeO的热分解,从而影响光纤原有折射率的分布。因此,应针对不同的拉丝速度控制拉丝炉温度及温度场分布,改善拉丝温度T对光纤衰减的影响。扩散系数D的表达式为:D=D0exp[-Eact/(RT)](8)式中D0为扩散常数,Eact为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通常在相同温度下F的扩散相比Ge更快,扩散系数随掺杂浓度而变化。
2.4光纤拉丝热历史的控制
预制棒熔融成丝后,从2000℃高温快速冷却至常温(通常为25℃),此时石英黏度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剧烈变化。由于在冷却过程中温差较大,光纤内部应力无法得到充分释放,内部结构仍处于无序的非晶状态,这增加了光纤的密度不均匀性。这种结构变化与光纤冷却固化时间有关,换言之,石英的无序性取决于冷却速率(或拉丝速度),相应的凝固转化温度即为假想温度Tf。由式(2)可知,Tf越低,光纤的退火效果越显著,光纤内部的应力释放越充分,光纤的瑞利散射系数就越小。图4示出了不同冷却方式对光纤性能的影响。图5示出了光纤出炉后,热处理优化过程,可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保温退火,延长了光纤内部应力释放的时间。图6示出了光纤在1550nm波长的衰减系数随拉丝速度加快呈增大的趋势,经热处理退火后,相同拉丝速度下的光纤衰减系数均有明显的下降。这表明,延长冷却速度(石英的假想温度Tf降低),有利于释放光纤骤冷过程中引起的内应力。因此,选择合理的拉丝速度和热处理工艺,对改善光纤材料密度均匀性和降低光纤衰减尤为重要。
2.5光纤拉丝锥形的控制
预制棒在拉丝炉中熔融拉丝,其锥形受拉丝炉结构、拉丝张力和拉丝速度等影响,拉丝炉热区越大、拉丝速度越快或拉丝张力越高,锥形会越短。锥形的变化对光纤衰减有明显的影响,锥形较长有利于降低光纤的衰减,这是因为延长锥形,可降低光纤的温度和张力,有利于降低Tf,改善光纤材料密度均匀性。但锥形也不能过长,否则,光纤成形的最终位置将超出热区范围;并且下炉口温度和气流的均匀性相对较差,也会造成光纤直径波动,从而影响光纤性能。
2.6光纤衰减优化结果
通过VAD工艺的优化设计、拉丝工艺的改善以及热处理等优化后,采用OTDR对其制备的光纤进行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优化后的光纤1550nm衰减系数中位值可降低0.006dB/km。
3结论
摘要:宜兴均陶堆贴装饰工艺是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一种堆贴装饰技法。在江南陶都宜兴的民间陶文化艺林中,它与精陶、紫砂、青瓷、彩陶曾繁极一时,史称陶都民间陶艺的“五朵金花”。时至今日,陶都陶瓷业界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是时代生活发展的趋势使然,然而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我们就很有必要深入剖析研究它的装饰工艺手法,而后结合时展的需求进行艺术创新。
关键词:均陶装饰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宜兴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宜兴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需求定位,从生活需求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过渡。
在现代生活需求中,均陶工艺产品因其质粗体大而受到冷落,市面上又泛滥着粗制滥造的统货,而匮乏有艺术内涵的精致工艺品。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宜兴均陶艺术品的定位方向从生活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进行过渡,这一点是借鉴紫砂陶的艺术成功之处。
(2)对于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造型上入手。
在传统均陶工艺中,由于它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品、是大器皿,因此均陶工艺品往往等同于简单的陶瓷装饰,装饰内容不重要,因为它与陶瓷造型脱节,与造型缺失关联就使得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美化而存在的。既然我们将要把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定位为生活装饰艺术品、以小器皿为主,那么顺理成章地我们可以把均陶装饰融入陶瓷造型,使它成为陶瓷造型的整体元素,均陶装饰与陶瓷造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创新
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故而它往往只注重日常实用性,它的均陶装饰多只是美化,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景物,比如龙凤图腾之类,这类作品装饰内容缺乏时代文化气息,不可能为高层次文人所喜爱,因此它的装饰内容也就缺少文化内涵。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进行改进创新,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性,引入文人文化进而融合,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2.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民间艺术历史上,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并非没有,在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民间艺术流传的这句谚语就曾被用来诠释宜兴历史上均陶工艺,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剧艺术与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的结合,还有以明清时代文学作品人物场景为题材选择的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宜兴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现代宜兴均陶装饰工艺题材的创新变革,不是照搬宜兴紫砂陶的成功而是借鉴,虽然两者材质工艺都有区别,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这也只是提议与尝试,我们根本的目的则是加大宜兴均陶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程度,想通过这样的尝试使宜兴均陶工艺更富有文化内涵而重新被大众人民所喜爱追捧。
2.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时代生活的结合
回顾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有着与时代生活的结合的传统,建国后出现的政治题材的均陶工艺,再到更早的传统均陶工艺中的神话题材、宗教题材、祥瑞图案题材等,无不是与当时人们时代生活需求相符的例子,大器皿的生活需求才有了传统均陶工艺品的普遍“大器”,更直接的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生活题材中的“春兰秋菊”、“松鼠葡萄”、“秋菊蟹肥”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记录了宜兴均陶工艺与时代生活结合的历史。
但是时代变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的更多的现代元素,然而宜兴均陶艺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中还是比较少见现代生活元素的一些东西,这当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把现代生活元素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主观的艺术创新更是时代生活发展的必需。
3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技法的创新
宜兴均陶堆贴工艺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却形象地说明了它的装饰技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均陶堆贴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的不同技法来完成的,这是它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动梁;铸造方法;浇注系统;铸后处理;铸件产品
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为大连某公司生产压机配套产品,动梁是其中最主要的铸件产品。接到生产计划后,技术部联合车间不断研究,最终生产出了完全符合厂家技术标准的要求,为以后生产此类铸件产品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验。
1生产支臂技术条件
1.1产品概况
动梁本体:13450kg,化学成分为ZG20MnMo,钢号ZG20MnMo,含C量0.17%~0.23%,含Mn量1.10%~1.40%,含Si量0.20%~0.40%,含P量0.030%以下,含S量0.030%以下。机械性能:抗拉强度≥490MPa;屈服强度≥295MPa;延伸率≥16%以上;冲击值39。
1.2要求的生产条件和方法
(1)动梁需要进行正回火热处理,以消除应力,同时提供热处理曲线,包括升温曲线、冷却温度、时间进度等;(2)铸造过程中,强烈要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3)内表面要打磨成更加光滑的表面。
1.3铸件表面质量要求
(1)铸件表面经过热处理后应平整光洁,不准有裂纹、缩孔、粘砂等缺陷;(2)铸件不得有影响强度之缺陷;(3)铸件表面质量要符合提出要求的标准范围之内。
1.4试料
动梁要带试料,试料要附在本体上,要与本体同炉进行热处理,试料的机械性能符合JB/T5000.6-2007提出的标准。
2工艺方案的拟定
2.1铸造方法的选择
铸造方法的选择在此不再详述。
2.2工艺方案的选择
(1)浇注位置:为了得到高质量的铸件和方便操作,采用正常的浇注位置。此浇注位置便于下芯、排气、利于补缩,便于操作。(2)分型面:分型面的选择是与浇注位置的选择密切相关。确定了浇注位置之后,即可按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来选定分型面,此件选大平面作为分型面,便于操作、检验,易保证各部尺寸的准确,木型采用实样木型,便于起模。
2.3造型材料
为了达到尺寸准确、表面光洁的技术要求,为了确保检测的技术要求,选用碱酚醛自硬砂造型。
3工艺参数
3.1缩尺
缩尺是为了保证铸件冷却由液态到固态后尺寸符合图纸要求,而在制作木型时应进行适当的放尺。缩尺是根据铸件的线收缩率来确定的,而铸件的线收缩率又直接与铸件的材质、结构、收缩时的受阻情况、造型方案、造型用砂等有关。根据支臂的具体情况,缩尺定为1.8%。
3.2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是铸件在机械加工时去掉的一层金属的厚度。加工余量的大小取决于铸件的最大尺寸、加工面间的距离、加工面与加工基准面的距离、铸件的尺寸精度、浇注时加工面的位置。此件上面取加工量25mm,下侧面取20mm。
3.3工艺补正量
由于动梁造型时,中间芯子不准用铸工顶固定泥芯,故只能通过吊梁挂芯,所以大芯子内芯铁必须牢固、可靠,这就要使芯子的收缩应力增大,考虑到这种情况在相应部位设置了工艺补正量。
3.4拔模斜度
为了在造型时易于起模,而在模样的立面上给出一定的斜度。此件下面组一层芯,实样按木型操作规程守则留出拔模斜度。
3.5分型负数
由于铸型上、下型之间合箱后不严密,为防止跑火,合箱时要在分性面上放石棉绳。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型腔的高度。为了保证铸件尺寸符合要求,在模样上必须减去相当的高度,此高度尺寸即为分型负数。分型负数的大小,与铸件的尺寸有关,即与分型面的大小有关,与使用的型砂性质有关。分型负数定为3mm。
3.6涨箱系数
铸件在浇注时,由于钢水压力大,而型砂在受热后变软、分解,被高压钢水向后推,使铸件涨箱,在考虑毛重时,应将此数值加入。涨箱系数与铸件高度,壁厚和所用的造型材料有关,此件砂箱结合地坑实样造型,四周废砂撞平,涨箱系数定为5%。
3.7芯子
芯子是用来形成铸件的内腔,有时也用来形成较为复杂的不易起型的外皮。此件实样造型,中间出芯。
4浇注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4.1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直接影响着铸件的质量,很多铸造缺陷,如包砂、夹杂物、浇不足、裂纹等缺陷,多与浇注系统不合理有关,所以铸钢件的浇注系统应设计合理,要保证钢水平稳地进入铸件型腔有合理的注入位置,保证钢水的顺序凝固。此件高500mm,为使钢水平稳的进入铸型,采用侧面一层水口,浇注时钢水由内浇口进入型腔,内浇口六道,此浇注系统达到了注入位置合理,钢水能平稳地进入铸型且造成了趋向于冒口的温度梯度,有利于钢水的顺序凝固,有利于铸件的内部质量的提高。
4.2浇注系统的计算
浇口各部分截面尺寸恰当,减少钢水的消耗,并有恰当的上升速度。此件毛重15.2吨,钢水总重25.4吨,需要一包浇注。(1)包孔直径¢70mm×2,总截面积为7693mm2;(2)直浇口2个¢120mm,总截面积为22608mm2;(3)横浇口一道¢100mm,总截面积也应为7850mm2。因为直浇口均匀进入横浇口同时向两个方向流去,只能扩大其面积;(4)内浇口6个¢80mm,总截面积为30144mm2;(5)浇注系统的截面积之比为:包孔∶直浇口∶横浇口∶内浇口=1∶2.94∶1.02∶3.92;(6)钢水在型腔中的上升速度计算如下:t=Q/nq(s)=15200/(120×2)=63.3s。式中:t为浇注时间(s);Q为铸件重量(kg);n为注孔数量(个);q为钢水的流量(kg/s)。包孔直径(mm)60时,q(kg/s)取90;包孔直径(mm)70时,q取120,包孔直径(mm)80时,取150,包孔直径(mm)100时,取150。V=H/t=500/63.3=7.9(mm/s)式中:V为钢水在型腔中的上升速度(mm/s);H为铸件的高度(mm)。
4.3分析
此上升速度可满足应用碱酚醛自硬砂生产大型厚壁铸钢件时钢水在型腔内上升速度的工艺要求。浇注时,待钢水上升至冒口内1/3高度时,在冒口内加足够量的高效覆盖剂。此浇注系统对碱酚醛自硬砂造型的动梁是比较适合的,它能使钢水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充满型腔,减少钢水对型腔的烘烤时间,避免由于掉砂、起皮等因素而使铸件产生砂眼、粘砂、夹渣等铸造缺陷,另外由于内水口面积大、分散,有利于钢水热量的分散,避免局部过热,引起局部缩松等铸造缺陷。
4.4冒口
钢水浇注时从液态状态下经过降温直到凝固完了的全过程中,要发生体收缩。在收缩过程中,需要适当的钢水补缩,否则铸件将产生缩孔和缩松,冒口就是用来盛装钢水补缩铸件而设置的。为了形成铸件向着冒口的顺序凝固,有时采用内冷铁和外冷铁来控制,冒口高度设计以冒口内的金属液能保持较高的热量和压力为原则。动梁的冒口设置遵循了下列原则:(1)冒口设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即铸件的最高部位,以造成顺序凝固的条件;(2)冒口设在铸件浇注位置的上部,便于设置并提高了补缩效果;(3)冒口采用圆形和集中的大冒口,以提高其补缩效果。
5铸后处理
5.1气割与补焊
ZG20MnMo材质属合金钢,为了防止产生裂纹,切割冒口以后马上进到热处理炉中进行热处理。小的局部缺陷可局部加热补焊,补焊后要进行回火处理(温度为580oC),以消除应力。所用焊条为结J506或J507。
5.2热处理
根据技术要求,铸件要进行正、回火处理:图1此件在热处理时,第一个阶段时消除铸造应力和改善铸态组织性能的退火处理,在切割冒口之前进行,它的作用是在切割冒口时避免出现裂纹。消除缸体在缺陷处理过程中组织应力,保证缸体在正、回火后得到满足技术要求的综合机械性能。曲线的第二、三阶段是正、回火处理,在气割掉冒口后进行。风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冷却速度,此阶段是得到合格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根本保证。
5.3对操作及夹具的要求
(1)检查来件的标识和表面质量;(2)放平、垫实、加热要均匀。火焰不能直射铸件表面,均匀加热;(3)控制升温、冷却速度,做好操作记录。
5.4对缺陷处置
动梁作为大型铸钢件,由于铸造过程复杂,出现质量问题后的缺陷处理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保证缸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具体处理方法规定如下:(1)表面缺陷用砂轮磨光,经磁粉探伤检查无裂纹等铸造缺陷后进行补焊,内部缺陷在预热温度大于200℃的条件下用气割方法清理缺陷,并用砂轮磨光,经磁粉检查合格后施焊;(2)补焊时整体预热,并在施焊部位加热保温大于200℃;(3)焊修后缺陷部位及时保温处理,盖石棉板等,整体施焊后,入炉中进行补焊后的去应力处理;(4)去应力处理后的铸件,重新用砂轮打磨精整达到同整体表面一致,并重新进行磁粉及超声波探伤检查。
6结语
生产动梁时,主要是通过借鉴相似材质的工艺参数及以前生产过类似的铸钢件经验,在生产过程中,对木型质量要求特别高,表面必须光滑,做出圆角,不涂漆,刷脱模剂;要有良好的起模吊具;检测过程中,探伤合格、机械性能、NDT和力学性能达到了的要求;在铸造产品后,没有不良的质量后果。总之,通过设计选择动梁的工艺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了工艺,证明了这次工艺是切实可行的。这一实践不仅提高了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铸件工艺方案的设计水平,还成功地完成了客户的配套生产任务。
作者:王重鑫 单位: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庆春.铸件成型理论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由于碾压混凝土在筑坝工程中的施工特性,水泥量少而粉煤灰和碎石的含量较多,所以说适合使用机械化作业,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的碾压方法为薄层碾压,然后在强度方面逐渐提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所采用的施工机械也会有所不同,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施工机械和碾压技术方面也相应的得到了提升,对施工工艺和机械有了更高的要求。摊铺混凝土辗压工艺,通常采用推土机或者施工专用的平仓机进行混凝土摊铺。同时,采用串链摊铺法和叠压式卸料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混凝土骨料分离等问题,当局部出现骨料分离时,采用人工处理取得很好的施工效果。采用薄层连续上升辗压施工工艺,大大的提高了浇筑层的高度,同时保障坝体的坚固,同时还充分体现了辗压混凝土快速施工的优点。在模板工艺、施工工艺、混凝土入仓、温控技术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使用薄层辗压连续上升施工,不仅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还大大缩短工期节约投资成本。新的成缝方式加快辗压混凝土施工速度通常工程施工中是采用预埋分缝板成缝或者切缝机成缝等方式成缝,新的成缝方式不仅提高工程的质量还加快辗压混凝土施工的速度,有效缩短工期。采用诱导板成对埋设的方式成缝,即诱导缝成缝方式应运而生,但其存在挖槽的埋设和固定不容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的诱导缝成缝方式,采用设置有重复灌浆系统的重力式的混凝土预制件型式进行诱导成缝。这种新的成缝形式安装更加简便,适合人工安装,并且这种结构形成更加安全可靠。将变态混凝土的使用范围扩大,优化施工变态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添加一定的水泥灰浆,使拌合物具有可振性,再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动密实,形成一种具有常规混凝土特性的新的混凝土。变态混凝土因其施工中没有死角,且能将模板的周边进行很好的浇筑,所以在水利筑坝施工中已被广泛采用。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变态混凝土用于坝面和岸坡基岩面接触的垫层效果明显,且与常态混凝土施工相比,质量上有了更好的保障,所以变态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会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单回路的重复灌浆技术,因其成本低,结构简单,施工简便等特点,适用于筑坝施工,这种重复的灌浆技术能慢慢的增加坝体的稳定度,防止拱坝在强度不够时因灌浆而拉开。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模板是能否确保碾压混凝土连续上升的关键之一,因此在模板的选择以及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目前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模板广泛采用了可上下交替上升的全悬臂钢模板型式,这种模板上、下两块面板可脱开互换,并交替上升,轻易的实现了坝体连续上升的施工要求。
展望
随着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项新技术新产品不断的出现在工程建设中,而工程的发展也应该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相应的有所改变。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应该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以满足施工需求。在水利筑坝工程中,碾压混凝土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在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保证,对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说这种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够使施工工艺适应工程的发展,我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工艺进行了相应的改善,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在筑坝施工中,坝体的层间接触面是重要的施工环节,也是比较薄弱的部位,一旦这个位置出现裂缝,发生渗水现象,将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在工程开工之前,应该对施工场地的气候条件和整体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分析,分析在该种状况下,可能出现裂缝的原因,然后提前制定出防范措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可以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这些都是我国未来水利工程施工中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对于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按照常规状态的情况下分析的,如果在寒冷地区施工的话,这些指标将不再适用,所以说对于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施工,要根据实际状况来掌握各项指标,保证工程的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建立仿真模拟体系,通过对施工环境的模拟演示,可以发现在施工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将会逐步改善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将水利筑坝施工工艺发展的更好。
关键词:片齿轮;精冲;工艺分析;模具设计
1冲制片齿轮的技术难点
用板、条、带、卷料一模成形,直接冲制出各种齿型、不同模数和带孔或不带孔、轮辐加厚或减薄的圆形、扇形与特定任意形状的片齿轮等,其冲压加工的技术难点如下:
(1)齿型冲切面即齿廓啮合面质量,往往因材质金相组织结构不良、不到位和模具刃口出现不均匀磨损等因素而使冲件冲切面塌角过大,塌角深度超过25%T;冲切面完好率不足75%,低于Ⅳ级而影响使用;冲切面局部毛刺过大,难以彻底清除;冲切面的整体表面粗糙度值大于RA1.6“m,无后续加工工序时小于RA1.6”m,就无法使用。
(2)料厚t<1mm的小尺寸片齿轮,尤其当t≤0.5mm时,各种精冲方法都难以加工;用高精度普通冲模冲制,冲切面质量,特别是冲切面表面粗糙度值如何减小到符合要求。
(3)小模数片齿轮,如模数m<0.25mm的渐开线片齿轮,其冲裁模齿形冲切刃口,包括凸模与凹模的齿形刃口在冲裁过程中,要承受较大的压力载荷,容易出现崩刃、压塌、局部过量磨损……,冲制的工件,齿顶部位塌角大,料厚减薄明显,而且模数越小减薄越严重。在齿顶刃口处过量磨损而失效。也有在齿根圆的位
(4)所有冲制片齿轮的冲模,寿命都很低。多数都置,凸模出现了裂纹。由于齿形模数小,节圆上的齿宽B远小于零件料厚,冲裁时凸模齿形部位的压力峰值数倍于凸模的平均压应力,因而大幅度增加了齿形部位的摩擦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成倍磨耗,必然导致冲模提前刃磨。
(5)料厚t≥1mm-3mm的薄板片齿轮,多采用各种精冲方法,直接从原材料冲制成品片齿轮零件。由于模数小,节圆齿宽B大多都小于t,多数仅为B≤60%T,甚至40%T或更小。不仅凸模齿形承载压力大,而且冲出齿形齿顶部位减薄,塌角深达20%T-25%T,软料更为严重。
(6)片齿轮的齿形精度、整体的线性尺寸精度以及齿形外廓与孔,尤其是中心孔的同轴度、轮辐群孔的位置度等,受冲压工艺、冲模结构型式、冲模制造精度的制约;冲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冲切面质量影响较大。采用连续冲裁工艺冲制的带孔或轮辐厚度与齿形不同需要减薄轮辐或齿形部位的工件,可采用多工位连续冲压工艺:先在压形打扁减薄的工位内外两旁边切口,容纳多余材料及料厚减薄增大的面积,而后才能精冲孔或扩孔、精冲齿形,与只有冲裁工位的连续冲裁模一样,精准的定位系统是确保工件形位精度的关键。齿形与尺寸精度则主要靠提高制模精度保证。
2超薄料片齿轮的冲制
料厚t≤0.5mm的片齿轮,采用V形齿圈强力压板精冲,即FB精冲有难度,特别是t≤0.3mm时,因标准齿圈的V形齿最小高度hmIN为0.3mm,压入材料过深会将材料咔断,故不能实施精冲。其他精冲方法,如对向凹模精冲,也不能精冲t≤0.5mm的零件。这些厚度不大的各种材料的片齿轮,特别是t≤0.5mm-1mm或更薄一些的片齿轮,仪表产品中使用较多。
下文笔者举例一种与安徽电影机械厂合作,在普通压力机上推广应用精冲技术而设计的精冲模结构之一。该模具为电影放映机输片齿零件在普通压力机上进行精冲的固定凸模式FB精冲模。该模具有推件滞后结构,能避免因滑块回程将工件推入废料腔内而刮坏断面的缺陷,确保精冲件的断面质量。
推件滞后机构由硬橡胶圈、球面接头、调节垫和碟形弹簧组成。当上模上行时,硬橡圈把模柄弹起,碟形弹簧放松,推件块不动。上模继续上行,通过杠杆的作用使推件块动作,推出工件。使用这种机构时需严格控制反推加压行程及对模深度,否则会损坏推件块或碟形弹簧。该模具采用通用模架,更换模芯,可冲制不同的工件。
对于t≤0.5mm的片齿轮,使用高精度普通全钢冲模,冲制薄料、超薄料零件,只要制模精度高、冲裁间隙小、冲裁刃口锋利,也能获得高质量零件。
精冲件与普通冲裁件相比,冲切面光洁、平整,表面粗糙度值一般为RA0.63!m-0.25∮m;尺寸精度可达IT7-9级。而普通冲裁件冲切面质量随料厚t增加,波动很大:t=1mm时,其表面粗糙度值为RA3.0-3.2∮m;T≤0.5mm时,可达RA2.5m-2.0m,尺寸精度可达IT9-10级。因此,对于料厚t<1mm的片齿轮零件,尤其t≤0.5mm的片齿轮零件,推荐采用图5所示高精度固定卸料导板式冲裁模或连续冲裁模冲制片齿轮,可以收到精冲效果,达到IT8-IT9级冲压精度。3薄板与中厚板片齿轮的冲制
料厚t>1mm-3mm的薄板与t>3mm-4.75mm中厚板片齿轮零件,当投产批量达到大批大量生产的水平,推荐采用FB精冲,即用V形齿圈强力压板精冲工艺加工。实施FB精冲,采用专用CNC精冲机组,不仅效率高、自动化
程度高、操作安全性高,更主要的是以人为本,劳动强度低,无噪声与污物对环境污染,精冲在封闭空间进行,外扩散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专用CNC精冲机或成套CNC精冲机组过去一直靠进口,价格高昂,维修技术要求高,配套水、电、空调、压缩空气等动力系统及设施投资巨大,专用精冲机与CNC精冲机国内也有几家生产,售价仍觉偏高。建议外委协作加工。同时,对于尺寸不大的小型精冲件,也可用特殊结构的冲模,在普通压力机上实施FB精冲。
下图所示是齿弧板零件在专用CNC精冲机上精冲的冲孔——落料复合冲裁精冲模。该模具采用顺装-结构型式,齿圈压板件6亦是冲裁凸模件13的导板,虽采用滑动导向导柱模架,但有嵌装在模座沉孔中的V形齿圈压板为内嵌式凸模导向,两者原本同轴度极好,导向也可达到零偏差或接近零偏差导向,精度极高。
4厚板齿轮、凸轮与类似零件的精冲、整修及后续加工
料厚超过t≥4.75mm的片齿轮,如果产量达到成批和大量生产的水平,采用CNC专用精冲机组生产最合算,不仅仅是发展与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获得巨大经济技术效益和良好的社会与环保效益,而且确保冲压生产安全,消除了多项安全隐患。所以,推广厚板零件,包括片齿轮、凸轮、棘轮等,用精冲工艺生产,扩大无削加工范围,使冲压生产技术得到提升。
目前国内已有内江锻压机床厂、徐州特种锻压设备厂、武汉华夏精冲公司等企业制造多种规格的精冲机。其性能比世界一流的瑞FEINTOOL公司CNC精冲机有一些差距,但实际使用效果还不错,其售价也远低于进口机。用国产精冲机实际精冲,效益也会很好的。对普通冲裁的齿轮、凸轮、棘轮等零件,经过后续整修获得高的尺寸与形位精度、光洁平整的冲切面。实践证明,该工艺行之有效。对于厚板高精度片齿轮等零件,不仅可行,而且经济,特别适合小型零件的多品种生产。
诸如凸轮、多边形型板、标准孔板、基座等精冲件,厚度虽都较大,一般t≥4.75mm属于厚板零件,但其外廓形状简单,有利于冲裁后整修加工。微间隙整修变形过程有些类似的负间隙整修工艺,用于形状简单、材料强度不大的低碳钢、有色金属零件加工,效果很好。例如有种模具是采用负间隙修整,凸模、凹模间负间隙为(0.1-0.2)T,凹模刃口带有小圆角,其圆角半径取R0.05-R0.1mm。卸料板既起卸料作用又起毛坯的定位作用,故下端面离凹模刃面应小于料厚(约取0.8T),以保证毛坯定位,又能排屑。排屑需用压缩空气吹掉。由于凸模刃口大于凹模刃口,故用两限位柱,以防凹、凸模的刃口啃伤。整修完毕,工件没有全部挤入凹模,由下一个工件整修时将它全部推入并推出凹模。
参考文献
目前FPR工业生产工艺路线有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气相聚合法三种。下面将分别详细论述其技术状况及待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溶液聚合工艺
1.1技术状况
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经不断完善和改进,技术己成熟,为许多新建装置所使用,是工业生产的主导技术,约占FPR总生产能力的77.6%。
该工艺是在既可以溶解产品、又可以溶解单体和催化剂体系的溶剂中进行的均相反应,通常以直链烷烃如正己烷为溶剂,采用V一A1催化剂体系,聚合温度为30~50C,聚合压力为0.4~0.8MPa,反应产物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一般为8%~10%。工艺过程基本上由原材料准备、化学品配制、聚合、催化剂脱除、单体和溶剂回收精制以及凝聚、干燥和包装等工序组成,但由于各公司在某部分或控制方面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而各具独特的工艺实施方法。代表性的公司有DSM、Exxon、uniroya1、DuPont、日本三井石化和JSR公司。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DSM公司,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EPR生产者,而且在荷兰、美国、日本、巴西所拥有的四套装置均是采用溶液聚合工艺,占世界溶液聚合工艺生产EPR总能力的1/4.下面将以该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DSM公司采用己烷为溶剂,乙叉降冰片烯(ENB)或双环戊二烯(DCPD)为第三单体,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VOCL3一1/2AL2Et3CL3为催化剂。此外,为提高催化剂活性及降低其用量,还加入了促进剂。催化剂的配比用量、预处理方式、促进剂类型是DSM公司的专有技术。反应物料二级预冷到一500C,根据生产的牌号,单釜或两釜串联操作。聚合釜容积大约为6m3.聚合反应条件为:温度低于650C,压力低于2.5MPa,反应热用于反应器绝热升温。在碱性脱钒剂和热水作用下,聚合物胶液中残留的钒催化剂进入水相,经两次转相过程被彻底脱除。未反应单体经二次减压闪蒸回收并循环使用。此时向胶液中加入稳定剂等助剂(生产充油牌号时加入填充油)。汽提蒸出残存的乙烯、丙烯和大部分溶剂后撇液送至两台串联的凝聚釜进行凝聚,并进一步蒸出回收残余己烷溶剂循环使用,JC胶粒浆液脱水后进入干燥系统,然后压块或粉料包装。含ENB的废热空气送至焚烧炉焚烧,含钒污水送至污水脱钒单元,在脱钒剂的中和絮凝作用下,钒进入钒渣中,定期送堆埋场掩埋,经脱钒的污水排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DSM公司EPR溶液聚合工艺技术成熟,比较先进,有下列优点:
(1)投资低,工艺最佳化。反应器的优比设计能满足反应物料混合要求,能准确控制聚合反应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聚合物胶液浓度高而循环溶剂量少,聚合釜体积小但生产强度高,原料和循环单体不需要精制,催化剂效率高,三废中钒含量低,生产弹性大。
(2)生产操作费用低,装置年操作时间长,原料和催比剂的消耗低,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对生产进行控制。
(3)产品质量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产品中催化剂残渣含量低,生产中次品少,产品牌号切换灵活,切换废品量少,产品特性能够按用户要求进行调整,产品牌号多,门尼值可在20~160宽范围内调节,质量稳定,重复性好,产品规格指标变化幅度窄和产品加工性能优异。
1.2技术特点
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稳定,是工业生产EPR的主要方法;产品品种牌号较多,质量均匀,灰分含量较少,应用范围广泛;产品电绝缘性能好。但是由于聚合是在溶剂中进行,传质传热受到限制,聚合物的质过分数一般控制在6%~9%,最高仅达11%~14%,聚合效率低。同时,由于溶剂需回收精制,生产流程长,设备多,建设投资及操作成本较高。
2悬浮聚合工艺
2.技术状况
EPR悬浮聚合工艺产品牌号不多,其用途有局限性,主要用作聚烯烃改性,目前只有Enichem公司和Bayer公司两家使用,占EPR总生产能力的13.4%.该工艺是根据丙烯在共聚反应中活性较低的原理,将乙烯溶解在液态丙烯中进行共聚合。丙烯既是单体又兼作反应介质,靠其本身的蒸发致冷作明控制反应温度,维持反应压力。生成的共聚物不溶于液态丙烯,而呈悬浮于其中的细粒淤浆。又可分为一般悬浮聚合工艺和简化悬浮聚合工艺。
2.1.1一般悬浮聚合工艺
Enichem公司采用此工艺:以乙酰丙酮钒和AlEt2Cl为催化剂,二氯丙二酸二乙酯为活化剂,HNB或DCPD为第三单体,二乙基锌和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视所生产产品牌号的不同,将乙烯、丙烯、第三单体以及催化剂加入具有多桨式搅拌器的夹套式聚合釜中,反应条件为:温度一20~20oC,压力0.35~1.05MPa.反应热借反应相的单体蒸发移除。反应相中悬浮聚合物的质量分数控制在30%~35%,整个聚合反应在高度自动控制下进行,生成的聚合物丙烯淤浆间歇地(10~15次/h)送入洗涤器,用聚丙二醇使催化剂失活,再用NaOH水溶液洗涤。悬浮液送入汽提塔汽提,未反应的乙烯、丙烯和ENB分别经回收系统精制后循环使用。胶粒一水浆液经振动筛脱水、挤压干燥、压块和包装即得成品胶。该工艺特点是聚合精制不使用溶剂,聚合物浓度高,强化了设备生产能力,同时省略了溶剂循环和回收,节省了能量。
2.1.2简化悬浮聚合工艺
该工艺是在一般悬浮聚合工艺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主要是采用高效钛系催化体系,不必进行催化剂的脱除,未反应单体不需处理即可返回使用。通常用于生产EPM,这是因为闪蒸不易脱除未反应的第三单体。其工艺流程为:反应在带夹套的搅拌釜中进行,采用TiC1、一MgC12一A1(i一Bu),催化剂体系,催化剂效率为50kg聚合物/g钛,反应温度27C,压力1.3MPa,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33%。反应釜出来的蒸汽物料压缩到2.7MPa并冷却后返口反应釜。聚合物淤浆经闪蒸脱除未反应单体,不需精制处理,压缩和冷却后直接循环到反应釜使用。脱除单体的聚合物不必净化处理即可作为成品。产品可以为粉状、片状或颗粒状。近年来,Enichem公司采用改进后的V一A1催化体系,催化剂效率提高到30~50kg聚合物/g钒,省去了洗涤脱除催化剂工序,同样简化了工艺流程。
2.2技术特点
EPR悬浮聚合工艺的特点是:聚合产物不溶于反应介质丙烯,体系粘度较低,提高了转化率,聚合物的质量分数高达30%~35%,因而其生产能力是溶液法的4~5倍;无溶剂回收精制和凝聚等工序,工艺流程简化,基建投资少;可生产很高分子量的品种;产品成本比溶液法低。而其不足之处是:由于不用溶剂,从聚合物中脱离残留催化剂比较困难;产品品种牌号少,质量均匀性差,灰分含量较高;聚合物是不溶于液态丙烯的悬浮粒子,使之保持悬浮状态较难,尤其当聚合物浓度较高和出现少量凝胶时,反应釜易于挂胶,甚至发生设备管道堵塞现象;产品的电绝缘性能较差。
3气相聚合工艺
3.1技术状况
EPR的气相聚合工艺是由Himont公司率先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实施工业化的。UCC公司则于90年代初宣布气相法EPR中试装置投入试生产,其9.1万吨/年的气相法EPR工业装置于1999年正式投产。目前,该工艺占EPR总生产能力的9%。UCC公司的EPR气相聚合工艺最具代表性,它分为聚合、分离净化和包装三个工序。质量分数为60%的乙烯、35.5%的丙烯、4.5%的ENB同催化剂、氢气、氮气和炭黑一起加入流比床反应器,在50~65C和绝对压力2.07kPa下进行气相聚合反应。乙烯、丙烯和ENB的单程转化率分别为5.2%。0.58%和0.4%。来自反应器的未反应单体经循环气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循环气冷却器除去反应热,与新鲜原料气一起循环回反应器。从反应器排出的EPR粉未经脱气降压后进入净化塔,用氮气脱除残留烃类。来自净化塔顶部的气体经冷凝回收ENB后用泵送回流比床反应器。生成的微粒状产品进入包装工序。
3.2技术特点
与前两种工艺相比,气相聚合工艺有其突出的优点:工艺流程简短,仅三道工序,而传统工艺有七道工序;不需要溶剂或稀释剂,毋需溶剂回收和精制工序;几乎无三暖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但其产品通用性较差,所有的产品皆为黑色。这是由于为避免聚合物过粘,采用炭黑作为流态化助剂之故。虽然开发成功了用硅烷粘土和云母代替炭黑生产的白色和有色产品,但第一套工业化生产装置仍然只能生产黑色FPR.
4各种生产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
在FPR的各种生产工艺路线中,溶液聚合工艺投资和成本最高。投资高是因为流程长,高粘度散热难,设备生产强度低,反应后聚合物流浓度太稀(仅为6%~14%,悬浮聚合工艺为33%),单体、溶剂回收需较高的费用;成本高主要是因为公用工程费、折旧费、固定成本费用高。这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消耗较高的电和蒸汽所致。
悬浮聚合工艺的投资与成本工艺分别相当于相同规模溶液聚合工艺的77%和88%,具有投资少、原料消耗和能耗低、生产成本低、三废处理费用少等特点。
气相聚合工艺的投资和产品成本最低,分别相当于同等规模溶液聚合工艺的42%和68%。
关键词:电烙铁;引脚型元件;贴片型元件
现在电子元器件的封装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电路板上的元件越来越少,越来越密,管脚越来越细,电路板越来越小。而且电路板上大量使用表面贴装元件,倒装芯片等元件,这无一例外的说明了电子工业已朝向小型化、微型化方面发展,手工焊接难度也随之增加,在焊接当中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元器件,或引起焊接不良,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对焊接原理,焊接过程,焊接方法,焊接质量的评定,及电子基础有一定的了解。
电烙铁是焊接中最常用的工具,作用是把电能转换成热能对焊接点部位进行加热焊接是否成功很大一部分是看对它的操控怎么样了。一般来说,电烙铁的功率越大,热量越大,烙铁头的温度也越高。像我们对硬件改造选用20W的内热式(30-40W外热式)电烙铁足够了,使用功率过大容易烧坏元件,一般二极管、三极管结点温度超过200℃就会损坏。一般最恰当的必须在1.5~4s内完成一个元件的焊接。
现在常用的电烙铁有外热式和内热式两种,外热式电烙铁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内热式电烙铁功率较高,使用方法相同,但据笔者经验发现在市场上内热式电烙铁的配件较多(主要是不同种类,不同价格的内热式烙铁头在市场采购容易),所以建议使用内热式电烙铁。在许多文献中都有阐述,如果电烙铁尖被氧化后,要用小刀等刮除前端氧化层。笔者认为现在市场上普通价格的烙铁尖(外层有电镀层)都有防氧化层,在使用时不能刮,否则影响使用寿命,如果烙铁尖上有氧化层,要用湿透的吸锡海绵擦拭干净,后马上镀锡防止再次氧化。
助焊剂能使焊锡和元件更好的焊接到一起,一般采用得最多的是松香和酒精的混合物。现在使用的焊锡丝中,有一部分焊锡丝中心是空芯的内有助焊剂,使用这种焊丝作业时不用再另外使用助焊剂了,但如果是要焊接或修理的电路板焊点管脚表面已经变乌氧化,最好使用少量的助焊剂来加强焊接质量。
另外还有一些必不可少辅助工具,烙铁架,吸锡器,镊子,偏口钳,毛刷等,烙铁架应该是在其底座部分有一个或二个槽(用于放吸锡海绵)的专用架子,而并不是随便的架子,这样可以随时擦拭烙铁尖,方便使用。吸焊器可以帮你把电路板上多余的焊锡处理掉。
现在的电路板上主要有两大类元器件,一类是直插式引脚式元件,另一类是贴片类元件。以下就按这两大类,元件来具体的说一说每类元件的焊接方法。
1.直插引脚式元件焊接方法:
1.1烙铁头与两个被焊件的接触方式。
接触位置:烙铁头应同时接触到相互连接的2个被焊接件(如焊脚与焊盘),烙铁一般倾斜30-45度,应避免只与其中一个被焊接件接触。当两个被焊接元件受热面积相差悬殊时,应适当调整烙铁倾斜角度,使烙铁与焊接面积大的被焊接元件倾斜角减小,使焊接面积较大的被焊件与烙铁的接触面积增大,热传导能力加强。如LCD拉焊时倾斜角在30度左右,焊麦克风、马达、喇叭等倾斜角可在40度左右。两个被焊件能在相同的时间里达到相同的温度,被视为加热理想状态。
接触压力:烙铁头与被焊件接触时应略施压力,热传导强弱与施加压力大小成正比,但以对被焊件表面不造成损伤为原则。
1.2焊锡丝的供给方法
焊锡丝的供给应掌握3个要领,既供给时间,位置和数量。
供给时间:原则上是被焊件升温达到焊料的熔化温度是立即送上焊锡丝。
供给位置:应是在烙铁与被焊件之间并尽量靠近焊盘。
供给数量:应看被焊件与焊盘的大小,焊锡盖住焊盘后焊锡高于焊盘直径的1/3既可,焊点应呈圆锥形。
1.3焊接时间及温度设置
1.3.1温度由实际使用决定,以焊接一个锡点1-4秒最为合适,最大不超过8秒,平时观察烙铁头,当其发紫时候,温度设置过高。
1.3.2一般直插电子料,将烙铁头的实际温度设置为(350~370度);表面贴装物料(SMT),将烙铁头的实际温度设置为(330~350度),一般为焊锡熔点加上100度。
1.3.3特殊物料,需要特别设置烙铁温度。LCD连接器等要用含银锡线,温度一般在290度到310度之间。
1.3.4焊接大的元件脚,温度不要超过380度,但可以增大烙铁功率。
1.4焊接注意事项
1.4.1焊接前应观察各个焊点(铜皮)是否光洁、氧化等,如果有杂物要用毛刷清理干净在进行焊接,如有氧化现象要加适量的助焊剂,以增加焊接强度。
1.4.2在焊接物品时,要看准焊接点,以免线路焊接不良引起的短路。
1.4.3如果需要焊接的元件是塑壳等不耐热封装,可以在元件本体上涂无水酒精后进行焊接,以防止热损伤。
1.4.4在焊接后要认真检查元件焊接状态,周围焊点是否有残锡,锡珠、锡渣。2.贴片式元件焊接方法:
2.1在焊接之前先在焊盘上涂上助焊剂,用烙铁处理一遍,以免焊盘镀锡不良或被氧化,造成不好焊,芯片则一般不需处理。
2.2用镊子小心地将QFP芯片放到PCB板上,注意不要损坏引脚。使其与焊盘对齐,要保证芯片的放置方向正确。把烙铁的温度调到300多摄氏度,将烙铁头尖沾上少量的焊锡,用工具向下按住已对准位置的芯片,在两个对角位置的引脚上加少量的焊锡,仍然向下按住芯片,焊接两个对角位置上的引脚,使芯片固定而不能移动。在焊完对角后重新检查芯片的位置是否对准。如有必要可进行调整或拆除并重新在PCB板上对准位置。
2.3开始焊接所有的引脚时,应在烙铁尖上加上焊锡,将所有的引脚涂上焊锡使引脚保持湿润。用烙铁尖接触芯片每个引脚的末端,直到看见焊锡流入引脚。在焊接时要保持烙铁尖与被焊引脚并行,防止因焊锡过量发生搭接。
2.4焊完所有的引脚后,用助焊剂浸湿所有引脚以便清洗焊锡。在需要的地方吸掉多余的焊锡,以消除任何可能的短路和搭接。最后用镊子检查是否有虚焊,检查完成后,从电路板上清除助焊剂,将硬毛刷浸上酒精沿引脚方向仔细擦拭,直到焊剂消失为止。
2.5贴片阻容元件则相对容易焊一些,可以先在一个焊点上点上锡,然后放上元件的一头,用镊子夹住元件,焊上一头之后,再看看是否放正了;如果已放正,就再焊上另外一头。如果管脚很细在第2步时可以先对芯片管脚加锡,然后用镊子夹好芯,在桌边轻磕,墩除多余焊锡,第3步电烙铁不用上锡,用烙铁直接焊接。当我们完成一块电路板的焊接工作后,就要对电路板上的焊点质量的检查,修理,补焊。符合下面标准的焊点我们认为是合格的焊点:
(1)焊点成内弧形(圆锥形)。
(2)焊点整体要圆满、光滑、无针孔、无松香渍。
(3)如果有引线,引脚,它们的露出引脚长度要在1-1.2MM之间。
(4)零件脚外形可见锡的流散性好。
(5)焊锡将整个上锡位置及零件脚包围。
不符合上面标准的焊点我们认为是不合格的焊点,需要进行二次修理。
(1)虚焊:看似焊住其实没有焊住,主要原因是焊盘和引脚脏,助焊剂不足或加热时间不够。
(2)短路:有脚零件在脚与脚之间被多余的焊锡所连接短路,亦包括残余锡渣使脚与脚短路。
(3)偏位:由于器件在焊前定位不准,或在焊接时造成失误导致引脚不在规定的焊盘区域内。
(4)少锡:少锡是指锡点太薄,不能将零件铜皮充分覆盖,影响连接固定作用。
(5)多锡:零件脚完全被锡覆盖,即形成外弧形,使零件外形及焊盘位不能见到,不能确定零件及焊盘是否上锡良好.。
(6)锡球、锡渣:PCB板表面附着多余的焊锡球、锡渣,会导致细小管脚短路。
最后在说一下焊接操作的坐姿,由于助焊剂加热挥发出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是有一定的危害,如果操作时鼻子距离烙铁头太近,则很容易将有害气体吸入体内。一般烙铁离开鼻子的距离应至少不小于30cm,通常以40cm时为宜。
1.1.处方盐酸洛美沙星15.0g;甘油1260g;乙醇1230g;依地酸二钠5g;纯化水适量(定量至5000ml),制成1000支(5ml/支)。1..2批量10000支或20000支。1..3处方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034)-2002Z。
2操作过程
2.1生产前检查
各生产工序检查作业场所是否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检查设备容器具是否有“已清洁”状态标志,计量器具是否有“校检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检查设备状态是否有“完好”及“待运行”状态标志等[1]。
2.2称量
按批生产指令对物料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进行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按批处方量准确称量,经操作人及工艺员、质检员复核无误后转至配制工序[2]。
2.3配制
①取少量纯化水加热至40~45℃,保温,加入盐酸洛美沙星,超声5min,加入纯化水并搅拌使其全部溶解;②将处方量的依地酸二钠加入到盐酸洛美沙星溶液中,搅拌使之溶解,备用[3];③将处方量的甘油和乙醇加入配液罐中,搅拌使混合均匀,加入上述备用溶液,再加入纯化水至定容量,搅拌30min;④过滤;取样检验。
2.4灌封
①调整装量,标示装量为每瓶5ml,平均装量不低于标示装量,每瓶装量限度不得低于标示装量的93%;②每小时抽查1次装量,如有异常可随时增加抽查装量次数;③抽查拧盖的严密性。剔除不合格品,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别做好标记,并将合格品转入中转站,不合格品单独存放,及时销毁。
2.5待包品检验
质检员取样送检,检验项目为全项检验。
2.6包装
①包装规格:5ml×1瓶×10盒×40中包;②确认使用的包装材料与该产品批包装指令相符;③在药品瓶上贴标签,距瓶底边基线2mm处端正粘贴,不得有皱褶,标签上要求打印批号及有效期至。之后连同1张折好的说明书装入小盒。小盒按照规定打印批号,批号应清晰准确。每10小盒套上收缩膜。收缩膜要平整光洁;④大箱按批包装指令卡印批号,批号应清晰准确[4,5]。将热膜收缩好的中包整齐摆放在大箱中,每箱40中包,并装有装箱单,用胶带封箱,打包呈井字形。
2.7清场
以上各工序在生产结束后按《清场标准管理规程》(SMP-PM-0039-00)的要求进行清场,并填写相应记录。
3小结
关键词:植物油脂,提取工艺
植物油料大多来源于植物的种子,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大宗农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需求国和世界第一大食用油生产国。入世以来,我国植物油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取消出口补贴和逐步放开贸易权,进口完全实行市场化自由竞争。2004年我国植物油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引来社会各界对植物油市场的关注和忧虑,植物油生产领域如何改进提取工艺,提高国际竞争力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在此背景下就植物油的提取工艺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1传统植物油提取工艺
传统植物油提取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
1.1压榨法
压榨法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取油方法,目前是国内植物油脂提取的主要方法。压榨法适应性强,工艺操作简单,生产设备维修方便,生产规模大小灵活,适合各种植物油的提取,同时生产比较安全。按照提油设备来分,压榨法提油有液压机榨油和螺旋机榨油两种。液压榨油机又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类,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立式液压榨油机。
压榨法存在出油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低的缺点并且由于榨油过程中有生坯蒸炒的工序,豆粕中蛋白质变性严重,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1.2浸出法
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多采用预榨饼后再浸提。
在我国,采用直接浸出或预压榨浸出工艺的植物油脂每年超过800万吨,这些油几乎全部使用的是6号溶剂油,其主要成分为六碳的烷烃和环烷烃,沸点在60~90℃(发达国家用的工业己烷,沸点在66.2~68.1℃)。由于6号溶剂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的产品,而今石油能源短缺,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剩余的高沸点溶剂对饼粕食用卫生安全质量有影响,因此人们不得不考虑开发替代溶剂。目前国内已经有人开始丙烷、丁烷等作为溶剂提取小麦胚芽油的研究,这种方法适合一些特种油脂的分离提取,油脂中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所得的蛋白粕可以用于深加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有进行油料生胚挤压膨化后直接进行浸出制油的研究,生坯挤压膨化后,多孔性增加,酶类被钝化,溶剂对料层的渗透比和排泄性都大为改善,浸出速率提高,混合油浓度增大,浸出毛油品质提高,出油率大大提高。国外生胚膨化浸出工艺已广泛应用,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浸出法具有出油率高,粕中残油率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粕中蛋白质变性程度小,质量较好,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生产自动化等优点。其缺点为浸提出来的毛油含非油物质较多,色泽较深,质量较差,且浸出所用溶剂易燃易爆,而且具有一定毒性,生产的安全性差以及会造成油脂中溶剂的残留。
2新研究开发的植物油脂提取工艺
2.1水代法
水代法与普通的压榨法、浸出制油工艺不同,主要是将热水加到经过蒸炒和细磨的原料中,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以水作为溶剂,从油料中把油脂代替出来,故名为水代法。这种提油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发明的。目前,水代法主要用于小磨香油的生产。水代法提油的工艺有很多优点:提取的油脂品质好,尤其是以芝麻为原料的小磨香油;提取油脂工艺设备简单,同时能源消耗少;还有就是水代法以水作为溶剂,没有燃爆的危险,不会污染环境,并且可同时分离油和蛋白质。但主要缺点为出油率低于传统浸出法,在浸提过程中易污染微生物。
2.2水酶法
水酶法提油是一种较新的油脂与蛋白质分离的方法,它将酶制剂应用于油脂分离,通过对油料细胞壁的机械破碎作用和酶的降解作用提高油脂的提取率,与传统提油工艺相比水酶法提油工艺具有处理条件温和,工艺简单、能耗低、并且能同时得到优质的植物油脂和纯度高、再利用性强的蛋白质等优点。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较早,1983年Fullbrook等人用蛋白水解酶和对细胞壁有降解作用的酶从西瓜籽、大豆和菜籽中制取油脂和蛋白质,大豆油回收率可达90%,菜籽油为70%~72%;1986年McGlone等人用聚半乳糖醛酸酶、a-淀粉酶和蛋白酶提取椰子油,油脂收率为74%~80%;1988年Sosulski对Canola油料进行酶解预处理后再进行己烷浸出,可明显缩短浸出时间,提高浸出效率;1993年Sosulski等人对Canola油料先进行酶处理后再进行压榨,未经酶处理的Canola压榨出油率仅为72%,经过酶处理后可达90%~93%;1996年CheMan等人用纤维素酶、a-淀粉酶、聚半乳糖醛酸酶和蛋白酶对椰子进行水酶法提油,油脂收率为73.8%。国内王瑛瑶、王璋等进行了水酶法提取花生蛋白质和花生油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水酶法应用于同时进行油脂和蛋白质的分离作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尝试。
2.3反胶束萃取技术
一般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会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属于正常胶团;若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形成与上述相反的聚集体,即反胶束,因此反胶束就是指分散于连续有机溶剂介质中的包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表面活性剂的纳米尺寸的聚集体,也称逆胶束或反胶团。在反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尾在外,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接触,而极性头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该极性核具有溶解极性物质的能力,如蛋白质、酶、盐、水等分子。如果极性核溶解了水之后就形成了“水池”,此时反胶束也称为溶胀的反胶束。
用反胶束系统萃取分离植物油脂和植物蛋白质的基本工艺过程为,将含油脂和蛋白质的原料溶于反胶束体系,蛋白质增溶于反胶束极性水池内,同时油脂萃取入有机溶剂中,这一步称为前萃,然后用水相,通过调节离子强度等,使蛋白质转入水相,离心分离,实现反萃。这样将传统工艺的提油得粕再脱溶的复杂冗长流程,改进为直接用反胶束系统分离油脂和蛋白质,工艺过程大为缩短,能耗大为降低。反胶束分离过程中,蛋白质由于受周围水层和极性头的保护,蛋白质不会与有机溶剂接触,从而不会失活。避免了传统方法中蛋白质容易变性的缺点。国内的对这方面也作了一些研究:程世贤等人用反胶团提取大豆中的蛋白质和豆油,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的萃取率最高达96.9%,豆油的萃取率为90.5%;陈复生、赵俊庭等人用反胶束体系进行了萃取花生蛋白和花生油的研究,得出了用反胶束体系同时萃取植物油脂和植物蛋白是可行的结沦,并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陈复生等人对经反胶束萃取法得到的豆油脂肪酸成分与常用的溶剂萃取法进行了比较。这些研究为反胶束法用于分离植物油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4超临界CO2萃取法
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的优良溶解性及这种溶解性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原理,通过调整流体密度来提取不同物质。超临界CO2萃取植物油脂具有许多优点,如工艺简化,节约能源;萃取温度较低,生物活性的物质受到保护;CO2作为萃取溶剂、资源丰富、价格低、无毒、不燃不爆,不污染环境。
近三十年来,国外在超临界CO2萃取植物油脂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超临界CO2提取大豆油、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等都做了系统的研究,制造出容积超过10000L的提取装置,并在特种油脂方面己有工业化生产。我国科技界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也倍加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对其进行了大力支持,短短几年内,我国在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我国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香料、中草药、色素等的精制和提纯,例如: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葡萄籽油等种子油脂;超临界CO2萃取薄荷醇、茉莉精油、桂花精油等;超临界CO2萃取砂仁、当归油、银杏黄酮、卵磷脂、丹参、幽醇、大黄酸、番茄红色素、银杏叶花青素等。在提取设备方面,己生产出了1L~1000L的超临界CO2提取装置,但对这些萃取工艺的研究大部分仅集中于小试阶段,真正能工业化的工艺还不够成熟,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超临界CO2萃取植物油脂存在耐高压设备昂贵,生产成本高,不易操作,批处理量小等不足之处,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工业化的生产。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这些问题终究都会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其所具有的选择性高、操作温度低、工艺简单等方面的优势,必将会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5超声波处理法
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KHz声波,具有波动与能量双重属性,其振动可产生并传递强大能量,使物质中分子产生极大加速度。由于大能量超声波作用,媒质粒子将处于约为其重力104倍的加速度交替周期波动,波的压缩和稀疏作用使媒质被撕裂形成很多空穴,这些小空穴瞬间生成、生长、崩溃,会产生高达几千个大气压瞬时压力,即成为空化现象。空化使界面扩散层上分子扩散加剧,在油脂提取中加快油脂渗出速度,提高出油率。超声波在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在油脂提取方面尚处探索阶段,国内现已有葵花籽、猕猴桃籽、松籽油、苦杏仁油超声波提取方面的报道。
3小结
传统的植物油脂提取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须对其工艺进行必要改进和改善,以提高出油率,工作效率及保证安全生产。新兴的油脂提取工艺已经慢慢地崭露头角,随着其研究的不断加深,朝着工业化方向的不断迈进,必将给油脂工业带来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世界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J].粮油食品科技,2005,13,(5):1-3.
[2]李全宏.植物油脂制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3]杨潞芳,郝利.植物蛋白和植物油脂分离技术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6):5-8.
[4]王瑛瑶,王璋,许时婴.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油和水解蛋白[J].中国粮油学报,2004,19,(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