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0: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服装结构设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

第1篇

1.1色彩搭配

色彩的选择在幼儿服装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2-3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初步表达自己的意识及喜好,在选择及购买服装时,幼儿常常能表现出自己的喜好。因为明亮色彩的冲击性强,幼儿大多比较喜欢明亮的、色调偏暖的、隶属大自然的颜色。但是,与此同时,2-3岁幼儿的视力发育还不完全,视网膜较为脆弱,长时间接触过于明亮的色彩会影响到幼儿的视力发育。因此,幼儿服装设计时在色彩的选择上应选择纯度较低,例如粉红、粉蓝、深绿色等一些对眼睛刺激较小但同时也能吸引幼儿的颜色。当然,幼儿服装的选择购买大部分意愿还是来自于家长。2-3岁的幼儿常常会将衣服弄脏,因此,幼儿家长在选择幼儿服装时会考虑到服装的色彩尤其是易脏部位的色彩是否耐脏,面料是否容易清洗,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往往还会配一些灰色、咖啡、黑等深色。

1.2图案设计

幼儿来到世界不久,对万物都感到很新鲜,同时每个孩子在家长眼中都是非常可爱、天真烂漫的,所以家长也愿意将孩子打扮得可爱活泼。其次,随着媒体产业的发达,很多卡通节目,比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热播,很多小朋友在选择服装时都偏向带有卡通人物的服装。因此,在一些图案设计上经常会选用卡通的、富有童趣的。幼儿服装上图案的选择在满足幼儿喜好、富有童趣的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积极向上,对幼儿智力、性格等方面起一些积极的作用。例如一些英文字母、数字、等有关知识的图案;一些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方面的图案;或是一些童话卡通人物,满足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2廓形和结构设计

廓形是指服装正面或侧面的外观轮廓,体现了服装总体形象的基本特征,是服装的直观形象。被喻为服装款式造型的第一要素,廓形直接影响到服装的结构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可以使服装款式设计具体化,是服装造型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手段,同时其结构设计更关乎到穿着的舒适性以及功能性。以下就是围绕A、H、O这三种适合幼儿穿着的廓形与结构展开的讨论。A廓形的设计主要表现为服装上半部较为紧身、下半部较为宽松,这一设计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幼儿肚子部凸起这个体型特征。肚子部分较为宽松的设计既能够较好的遮住幼儿肚子凸起这一体型不足,展现幼儿的天真可爱,同时又没有禁锢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得幼儿的体型健康发展。例如这款裙子,采用了A字廓形的设计,款式上比较宽松,能够遮住幼儿的凸肚,从结构图上看,裙片从腋下开始加放松量直至裙摆,像一朵盛开的花,既符合幼儿的特殊体型,又体现了幼儿可爱、天真烂漫的特性,采用无领设计,方便儿童穿脱,裙子上两个插袋的设计,既方便孩子储物,又给衣服带来了功能性。O廓形的风格特征为内部造型线的设计没有明显棱角,外观较为饱满、圆润,达到服装外形上下收紧,中部宽松的特征,O廓形的服装宽松且易穿脱,现在可见的连体服和幼儿下装在设计上多选择O型的设计。例如这条裤子,采用的就是O型廓形的设计,整体轮廓像一个圆圆的O字,O型的裤子比较宽松,便于幼儿的行动,同时加大了臀部以及裆部的设计,穿着比较舒适,这款裤子既考虑到孩子穿着行动时的舒适性,又不失美观,是时尚与个性的结合。从结构上看,臀部到脚口的的线段采用圆顺的弧形设计,裆部到脚口同样如此,这样做使得臀部以及裆部比较宽松,穿脱比较方便,增加了穿着的舒适性。从美观性角度来看,O型的设计比较可爱,符合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H廓形的造型线设计往往偏重于直线形,服装的设计多呈现简约、中性化的特征。2-3岁的儿童性格好动,H型服装呈直筒状,上下等宽,这一特点适合儿童好动的特征。H型的服装设计简洁,通常适用于幼儿下装的设计和男童服装的设计。例如这款男童背带裤短裤,就是采用的H型廓形的设计,上下呈直筒设计,宽松舒适,同时又便于穿脱,裆部给出的余量较大,便于幼儿活动以及生长发育。背带裤腹部裁片的设计比较保暖,防止幼儿吹风着凉,同时采用假拉链,既有美观性还具有时尚性。门襟处和贴袋处采用卡通图案,符合了孩子可爱的性格。从结构上来看,裤子立裆深度加大,有利于儿童活动的各种方便;臀围处呈明显的曲线结构,利于儿童的走路。总之,整条背带裤的设计,既有设计美感,同时又体现H型廓形的简洁大方的特点。

3零部件结构设计

领、袋、袖、腰头等均属于零部件的设计,零部件的造型设计决定了整体服装的合理性以及实用性。

3.1领型设计2-3岁幼儿颈部较短,同时会自己吃饭,但是常常会掉饭粒,所以设计领型时以无领和领座较低的领型为主,要求领部开口较大,方便头部

活动的同时也易于带围兜或者食饭兜。

3.2口袋设计

2-3岁幼儿手部变得灵活,有抓握的能力,喜欢大大的口袋,能够将喜欢的东西装进去,通常幼儿的服装中以贴袋为主,避免了口袋布弄伤孩子娇嫩的皮肤,贴袋通常设计卡通图案,整体造型可爱天真,位置能够自由变化,同时具有实用性。

3.3袖子设计

2-3岁幼儿活动量明显增加,袖子多采用插肩袖或者连身袖,这样的袖子与肩部没有明显的区别,宽松舒适,易于活动,同时,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保证了衣物的合身性。

3.4裆部设计

2-3岁幼儿基本能够知晓是否要上厕所,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上厕所,裤子大多采用不开档设计,但需要比较宽松,在冬天衣物较多、穿脱不方便时会使用尿布,所以也有部分裤子采用开档的设计。

4配饰设计

第2篇

解构主义,从字面意思理解即是一种分解构成的主义,就是将事物整体,分解成独立的单个元素,对单个单位元素进行研究,再进行重组构成的一种主义。它最初是一种哲学思维,始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当时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对语言文字学中的结构主义提出批判,反对它的固有序列似的结构主义,认为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把结构的构成当成一种枷锁。主张对其单位元素的研究,反对结构,通过对单位元素的研究,形成自我的解构。这一哲学思维反映到设计领域始于八十年代,受到当时社会开放化的环境影响,人们在设计领域也在不断的寻求突破,打破固有思维,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开放、大爆炸时代。解构主义体现在服装设计领域,就是将服装构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进行解构。通过对服装的内部造型设计的结构线、领型、袖型和其它零部件的研究设计,注重对某一单个零件的研究设计,然后重组此类零部件,以期突破传统,打破固有的设计思路,形成新的设计风格,炫亮人的眼球。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解构主义在服装构成的构件上的应用是解构主义应用的一大亮点,它通过对服装的某一个零部件的分析研究,对其进行创新,然后应用于服装的整体之中,实现服装设计的新发现。在1999/2000年秋冬的迪奥公司的产品中,其推出一款与传统的开片方式结构很是不同的一款新式绿色长裙,采用了由右肩向右腰部倾斜,再向左下方旋转的的缝合线开片方式,同时它对缝合线部位还进行了深绿底色宽饰边的修饰。如此打破传统的开片方式使人眼前一亮,首先设计者对缝合线这一单位元素进行了抽离,从服装整体中将缝合线这一元素抽离出来,对其进行单独的设计,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创新,然后应用于整体的创新,实现以点破面,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同时它又体现出服装设计者的一种思维,一种线条思维,变换的缝合线,改变的线路,是否也反映了设计者对这快速变化时代的感想,由此反映到设计当中,打动人心,让人喜爱呢?服装上的图案的结构向来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点,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可以说通过对服装图案的挑选,人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而对服装设计图案的选择,是服装设计师的一个敏感点,这一图案的选择可以反映时事,也可以反映设计者的思想,总而言之,图案的设计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它必定要有所反映,能让人看到能够引起思想的共鸣。在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后,有一段时间伊拉克新闻发言人的头像作为一种服装设计图案,在美国曾流行一时,因为这一头像代表了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一种象征。这引起了一些有反抗精神的青年的共鸣,所以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元素作用于服装设计之中。所以对于服装图案这一元素的研究,就在于其所代表的含义,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分析研究,运用解构主义,将其实现的时代精神归于服装设计之中。解构主义思维对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服装设计者的解构主义运用是服装设计解构主义运用的灵魂核心,无论是服装的构件还是图案的分析研究、精选创新,都离不开服装设计者,它都是服装设计人员思想的一种体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实际上是服装设计者思维方式结构主义的一种体现,它运用于服装的设计当中就是在服装中体现设计者的思维情感。譬如就个人而言,笔者比较喜欢“安特卫普六人组”中的维尔特•范拜尔唐克,它的服装设计主张“无性别主义”,认为它所设计的服装男女皆宜,其作品的灵感来源源自于视觉艺术、文学、大自然和音乐、宗教等。它喜欢大自然的狂放,在其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强烈的色彩对比,感受到无比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狂放力量的无比共鸣,这种思维的打破传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对服装元素的及其组合的固有思维,从思想元素进行创新,体现在服装设计当中。如此实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创新。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立体;实践;省道转移

在服装领域,用“流动的雕塑”来形容服装,是非常形象而生动的。服装,人人皆知,人人皆用,可这么普通而熟悉的东西,在某些教学层面却让人有些迷惘。如《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既是服装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教学的主干课程,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具有承接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桥梁作用。这么重要的一门课程,却没有一本实用的、针对性强的职高教材,实在很引以为憾。

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服装教学,在教高二年级《服装结构设计》时,有一些体会想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服装立体结构意识

晚会上,我们欣赏婀娜多姿的晚礼服;商界,我们欣赏企业精英们精明、干练、简洁、合体的职业服装;当今,我也有几分欣赏让人回味的乡村风格的服装……。这形形、让人倾心的服装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除了效果图设计和工艺制作这两个重要环节,还有《服装结构设计》这门关键性课程。要想学好《服装结构设计》,必须让学生了解服装立体结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服装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由人体的外形决定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款式图或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造型结构组成的数量、形态细部的吻合关系以及结构制图分解的能力,还应融入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将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结构,直接用布料复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进行剪切,通过将平面状布料收省、抽褶、分割等形式,练习处理服装褶皱、悬垂、凹凸、波浪造型和复杂线条。这种使用立体因素的实践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立体组合意识,使抽象思维转变为具象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初步效果。

二、从实践中理解掌握服装结构设计

1、从工艺制作中理解

服装专业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装专业的教学也应围绕此目的采用互动式教学。开辟生动活泼的课内外学习课堂,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服装专业课教学,一般是一门课程一个教师,即使一个教师上同一个班的两门专业课,也基本是依据课本内容讲学,相互联系不大,学生理解不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把眼光放远了,办起了校办企业,从外地接单,承接各式各样服装款式的制作。学校服装高考班在高二年级时通常会安排工艺强化实习一个月,白天实习,夜晚上其他专业课。结构制图课一周上两个晚上,学生工艺流水制作三天后,晚上上制图课时,把白天实习所做的服装样衣穿在人体模型上,根据工艺制作的方法来分析款式。做过领子的学生对领子的结构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做过袖子的学生对袖子的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学生们通过互相学习,教师旁引,一周花两个晚上的时间学习一款服装结构设计就不是件难事了。一个月下来,四款结构设计图就完整的呈现出来。学生学习兴趣大,教师教学轻松,效果很显著。学生们在往后的学习中回味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2、从纸样设计中理解

服装是有生命的,一件好的服装穿到人身上,会使人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反之,则会使人精神萎缩,无精打采。这其中除跟设计效果图和工艺有关外,还跟纸样设计有直接的关系。高二年级学生对制图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动手绘图能力,对基本图画法及步骤也已掌握,如何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企业纸样设计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主要有两步,其一是服装基本框架图(含有基本省),其二是根据款式图进行局部结构设计。

裙、裤、上衣都有它们的基本图。把基本框架图画好后,在基本图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结构设计,局部设计必须跟款式保持一致。其中难度最大、最难理解的是省道的转移。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找出了一条省道转移的规律:(1)确定新省道造型线;(2)找出须转移的块面(在不改变款式特征的情况下,必要时可添加辅助线);(3)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块面,迸拢基本省,形成新的省道或褶裥。学生把这一条规律熟记下来后,通过灵活运用,结构设计也就容易多了。服装专业技能的学习,不能光讲不练,往往一个知识点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以熟悉、巩固技能操作要领。同时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更要善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胸省转移为例:教师讲解分析完一个胸省通过转移后形成另一胸省或褶裥的基本型特点,学生在领悟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能独立思考分析各种款式胸省转移之间的变化,并且尝试各种胸省转移纸样的制作到最终熟练完成各款正面衣身的实物制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遇到许多问题、难题。教师此时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甚至要和学生共同思考,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在实践中完成再创造的劳动。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持着教鞭发号施令的夫子,而是一个引路者、同行者,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的扶持者。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3、从cad制板中理解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服装行业的cad制板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大、中、小型的服装企业,由此,服装cad教学迫在眉睫。服装制板传统上是手工操作,效率低、重复量大。而cad借助电脑的高速计算及储存量大的优点,使设计效率大大提高。结构设计(纸样或打板)省去了手工绘制的繁复计算和测量,不但速度快,准确度也高,可以非常方便对纸样结构线条进行修改、移动和调换。运用cad教学,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理解,学习兴趣也高。

第4篇

葛俊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南京葛老师服装学校校长。毕业于船舶学校,运用船体放样的理念解剖服装结构,发明了3项服装量具,申请了148项服装结构设计发明专利,给服装结构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自2002年起,在《服装时报》、《中国服饰报》、《服饰导报》三大服装媒体开设葛老师专栏,至今已发表技术论文380篇。葛老师服装结构系列工具书共12本,现已出版6本,包括《服装200个疑难问题的解答》(上、下)、《袖子结构大全与原理》、《衣身结构大全与原理》(上、中、下)。

葛老师创立了科学的服装结构理论体系,揭示了服装结构设计是把服装造型各区域平面图形进行合理组合的过程。即先有立体造型尺寸,即已知尺寸,再有平面图形。首先应对立体划分区域,才能找到各区域的平面图形。

前衣身斜向皱纹的现象,通常是指前衣身胸围线以下侧部斜向的皱纹,表现的形式有撇和捺两种斜向皱纹,其直接的原因为前衣身横向失去平衡。

构成前衣身胸围线以下呈撇方向的斜向皱纹现象,其直接的原因为:前衣身侧部纵向尺寸多余,前衣身中部纵向尺寸缺少;使前衣身横向失去平衡(如图1),具体与衣身结构及缝制中以下因素有关:

1、前肩线斜度太小,肩端纵向尺寸多余而下垂;

2、肩端移位至前,使前袖笼纵向尺寸多余而下垂;

3、肩宽尺寸太大,袖笼各因素匹配不合理,使前袖笼底A点下垂;

4、前袖笼弧线拉伸,使前袖笼底A点下垂;

5、袖笼宽尺寸太大,前袖笼底A点下垂;

6、乳峰基省不足,使乳峰侧纵向尺寸多余;

7、在前身胸与腰的区域轮廓边线组合中,胸围线上纵向多余量处理不足;

8、在前身腰与臀的区域轮廓边线组合中,腰围线上纵向多余量处理不足;

9、前侧缝腰节处纵向尺寸多余;

10、前侧缝拉伸;

11、前后侧缝拼接错位;

12、前领孔宽尺寸不足,构成前中心纵向尺寸缺少;

13、前门襟缝制收缩,构成前中心纵向尺寸缺少;

14、领与领孔匹配不吻合,构成前中心纵向尺寸缺少;

15、前衣身没处理峰胸宽,使衣身斜向移动,构成前衣身中部纵向尺寸不足;

16、前衣身纵向分割线收缩(如图2);

17、前衣身侧片纵向分割线长度不足;

18、前衣身纵向分割线缝份长度不足;

19、前衣身纵向分割线拼接错位;

20、前腰围线省道处纵向尺寸不足;

第5篇

折纸艺术是通过手工,经过很多道工艺程序,制作出来的纸花和纸艺作品。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体积感和雕塑感。不久之前在日本东京,作者目睹了服装设计师应用折纸艺术创作的服装获得了大奖,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折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得以巧妙的应用,将面料进行有序叠加或堆砌,使得平面的面料具有一定立体效果。无论是细细的、直直的手风琴式的折叠,还是向同一方向的折叠,以及内外交错的折叠等,都能使原本平面而简约的服装显得立体跳跃起来。在法国著名品牌近年推出的作品中,折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累见不鲜。

作者尝试用1:2的比例打板,做了几款折纸服装设计,作品看起来比较复杂,仔细分析以后却并不难。比如百合造型的时装,我们一旦掌握了四瓣百合花的折叠方法以后,这几张图片中的衣服都能制作出来。

绿色上衣领部的百合花是整套服装的视觉焦点,这种折纸艺术是四瓣百合花的折叠方法,裙子的设计是将腰部的省道向两侧斜向分割拉开加放活折。正中间平均加放一些量,再折叠在一起产生的独特效果。法国服装大师将这些元素用在服装不同的部位并加以不断的重组,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款式。

玫红色套装,在颈侧装上一朵百合花,又在腰部装上一朵百合花。上衣卡腰,腰线上提,追求玲珑的曲线以及婀娜多姿的感觉。

灰色礼服,腰部装上立体形态两朵百合花,从腰部向下发射性的扩展,不仅起到收腰效果,还能产生大气优美的动态感,使服装更具有细节性和观赏性。如果是素色上衣,在领口处采用斜向交叉的折叠,看起来比一般结构更生动。

黄色上衣肩部不对称的设计,随着折纸艺术的介入,立体感十足的造型使原本平淡的肩立刻跳跃起来。肩部的大折叠,使服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折纸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和形式语言,能够将服装的功能性和视觉审美性完美的结合。在将来的女装成衣设计中,运用将越来越普遍,并且随着人们时尚观念和审美趋势的不断改变,服装面料和工艺的更新发展,折纸艺术将作为服装的流行时尚元素,充分的展现出它不可取代的地位。

袖子的弊病解剖

袖筒偏前的弊病解剖

葛俊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南京葛老师服装学校校长。毕业于船舶学校,运用船体放样的理念解剖服装结构,发明了3项服装量具,申请了148项服装结构设计发明专利,给服装结构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自2002年起,在《服装时报》、《中国服饰报》、《服饰导报》三大服装媒体开设葛老师专栏,至今已发表技术论文380篇。葛老师服装结构系列工具书共12本,现已出版6本,包括《服装200个疑难问题的解答》(上、下)、《袖子结构大全与原理》、《衣身结构大全与原理》(上、中、下)。

葛老师创立了科学的服装结构理论体系,揭示了服装结构设计是把服装造型各区域平面图形进行合理组合的过程。即先有立体造型尺寸,即已知尺寸,再有平面图形。首先应对立体划分区域,才能找到各区域的平面图形。

构成袖筒偏前的现象(如图1),其直接的原因为:袖筒结构本身偏前;袖山与袖笼组合构成袖筒偏前,具体与衣身、袖子的结构及缝制有关:

1、袖筒结构本身偏前(如图2);

2、二片袖大片前袖下缝拔开量不足(如图3),袖筒前折线NRS长度缩短,构成袖筒偏前;

3、缝制中二片袖大小片前袖下缝收缩(如图3),NRS长度缩短,构成袖筒偏前;

4、缝制中二片袖大片后袖下缝归缩量不足(如图3),FTU长度增长,构成袖筒一定程度的偏前;

5、缝制中二片袖后袖下缝拉伸(如图3),FTU长度增长,构成袖筒一定程度的偏前;

6、前衣身没处理峰胸宽,使前衣身立体冲肩增大(如图4),袖山与袖笼组合构成前袖山水平尺寸不足,袖筒偏前;

7、后衣身袖笼纵向尺寸多余,构成后袖笼眼对位点下垂,袖山与袖笼组合使袖筒向前偏移(如图5);

第6篇

关键词:服装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模块 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7-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研究、探索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其它专业,它直接反映学生从整体策划、设计构思、服装板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设计内容方面必须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同时根据当前的流行时尚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主题方向,以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实践性、原创性的特点,从而为过渡成为未来的“准服装设计师”作好铺垫。

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也是服装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多年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式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其次是按各教学模块的特点,确定学生完成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专业教师将按每个模块的特点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分别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和考核。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一套管理有序且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图1。

2 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 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2 收集服装主题设计相关资料及选择论文选题阶段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专业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定位及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论题选择实践。此教学环节是在毕业调研过程中穿行,在实施选题方向之前,专业教师可提示出几个选题方向。即:(1)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主题相吻合的设计主题;(2)与企业合作进行成衣产品开发或流行趋势预测的设计主题;(3)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课题;(4)研究服装展示、品牌、企业形象及服装市场营销的课题;(5)研究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主题;(6)研究服装流行趋势、传播媒介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课题;(7)研究服装CAD技术、人体计测与服装造型的课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一个课题,同时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需尽可能的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选题。针对选题范围通过图书馆、网络及服装期刊等方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毕业调研及收集资料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将组织学生讲解论文选题的思路,和学生共同分析、筛选适宜的选题,对选题进一步考察、论证,同时要求选题应具有典型性(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最后确定选题;此过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又利于深化学科知识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3 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选题确定以后,指导教师将根据选题的已知要求、条件和学生交流,并对学生进行具体分组,初步拟订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预案(色彩、款式、风格、面料分析)、设计草图、服装效果图(设计一个系列服装5—10套)、服装款式图及工艺设计说明等,同时要求学生对每系列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确定最佳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全面、综合考虑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即:服装的面料、服装的款式、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工艺及配饰等整体协调与统一。

第7篇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原则与来源如图l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

现阶段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有: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过程控制把关不严、学生认识不到位、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校企合作双导师、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双结合、指导教师一肩挑等措施,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案例

(一)动画短片《APPLE》

1.设计题目:“动画学院奖”动画短片创作《APPLE》。

2.课题来源: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是为准备参加2011年10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而设定的选题。

3.学生信息:刘芳哲,2008级电脑艺术设计(1)班。

4.指导教师信息:陈淑姣,艺术设计学院传媒系副教授。

5.创新特点:要求学生有对剧本编著的认知、导演艺术的把握、镜头语言的运用、角色和分镜头设定、原画和动画的设定制作、电脑动画及后期合成等多方面的技能。

(二)《素·媚》成衣设计

1.毕设题目:《素·媚》。

2.课题来源:朗姿服装品牌2012年~2013年高级成衣设计与研发。

3.学生信息:康萌萌,2009级服装服饰(3)班。

4.指导教师信息:吴效瑜,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讲师。

5.指导过程:对朗姿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面料特性、特征进行充分把握,依据前期工作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结合面料,进行正稿设计,制出手绘效果图、电脑效果图、1:5结构设计图、1:1工业样板,进行工艺缝制。

6,创新特点:根据企业服装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调研、设计构思、设计主题、设计效果图、设计选料、设计制作、设计手册汇报等完整的工作。课题通过东西方元素在现代高级成衣设计中相互融合、碰撞,阐释了品牌成衣的内涵。

(三)计算机游戏软件

1.毕设题目:基于J2ME平台的手机游戏开发。

2.课题来源:此课题来源于学生本人参加201 1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大赛的获奖作品。

3.学生信息:杨蕾,2009级手机应用(2)班。

4.指导教师信息:作品指导教师:李云玮,计算机应用(手机游戏设计)教研室;

毕设指导教师:司建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博士。

5.指导过程:指导教师首先下发策划目录,学生按照策划目录独立完成游戏策划案的撰写,然后设计游戏的流程图和类结构图,分析了游戏的具体功能模块:界面设计、菜单设计、地图设计、角色设计、战斗系统设计、对话设计、音效设计、场景切换,最后编程实现每个功能模块。

6.创新特点:在游戏战斗的界面中加入了npc的行为判定,主动攻击型,玩家进入任务场景时敌人进行追击和攻击。玩家需要和各种npc对话找到任务的相关线索,通过得到的线索完成任务。

(四)半自动火焰切管机

1.毕设题目:半自动火焰切管机的设计与制作。

2.课题来源:来源于实习,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设备。

3.学生信息:朱继业,2009级焊接技术班、姚卫杰,2009级焊接技术班。

4.指导教师信息:张磊,助理讲师、焊接技术专业教师。

5.指导过程:在研制改造半自动火焰切管机的过程中,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切割30度的坡口管时的准确性。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分度头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利用分度头可以根据工件在水平、倾斜或垂直的位置上进行装夹分度的优点,再加上一个可调节固定的切割枪,经过后期的下料、装配、焊接、测试,最终研制出既可以提高切割管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切管效率的半自动火焰切管机。

6.创新特点:通过研制改造半自动火焰切管机,大大提高了在切割30度的坡口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手动火焰切管中对人力和材料的浪费,为学院节约了经费。

以上作品反映了学校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成果,虽然有些作品还显得幼稚和不成熟,但毕竟是来自社会实践,具有实际意义,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能力,为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8篇

[关键词]服装CAD 职业女装 服装仿真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072-01

一、职业女装实例设计方案

(一)新款职业女装设计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服装上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形制(包括穿着方式)、色彩、图案方面,在结构方面的探讨较少。本论文从服装结构方面,特别是服装同人体之间的空间设计方面来体现传统文化中儒道释合一的精神本质。

(二)主要结构设计

1.职业女装围度放量。围度放量是穿着舒适、满足良好功能性的重要因素。由实验姿态可知,上肢前举120度时,人体皮肤长度方向上变化很大,当衣服的侧长不能满足需要时,围度放量也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同时,“厚”的品德推崇,也对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取向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传统职业女装的围度放量较小,成衣胸围在98cm左右,袖肥在36cm左右。这个数值可以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小幅度的动作,没有多余的部分,所以外观比较简练,便于活动,但对于更大范围的运动就稍显不足,背部、上臂大范围的压力和腋底的牵拉很常见。

2.职业女装长度设计。职业女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侧长和袖底长的设计,纵向线段变化率最为剧烈的部位大多集中在腋窝周围的四个线段,也就是6cm范围内,其中侧长的变化率最大。所以满足侧长和袖底长,共76cm,是适应手臂前举120度的关键。传统女职业女装肩袖角度很大,肩峰处有明显的转折感,此时肩部造型立体,但是同时造成了袖底长和侧长(至腰线)很短,约为53cm左右,这个数值同手臂前举120度姿态所要求的76cm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袖子的抬高,侧长和袖底长也必须不断增大。

3.职业女装肩斜角度设计。肩斜角度影响着服装的整体平衡。合适的肩斜对于运动量的满足和穿着的舒适都具有重大意义:理想的肩斜角度可以使得衣服在人体的着力部位均匀的分布在由颈侧到肩峰的肩线上,减少疲劳感,为肩部向上运动提供一定的活动量:理想的肩斜角度还可以使得服装的外观平整,避免出现垂绺。

而传统职业女装的肩斜一般是以人体的自然肩斜为基准的。考虑到符合人体角度的肩线的上述诸多优点,新款职业女装可以参照人体的角度设定肩斜,即以参照日本文化式原型中的肩斜,前肩斜180度左右,后肩斜220度左右。

三、主要功能设计

随着人们生产活动场所的扩展,以及对生活品质的重视,服装功能性和舒适性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功能性纺织产品的种类很多,通常分为:物理产品(电子、电气,热学功能,光学功能,物理形态功能等);化学产品(光化学功能,化学反应功能);物理分离产品(分离,吸附交换功能);生物适应产品(医疗保健功能,生物体功能)等。近几年,国内外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的重点在于提高产品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防护性和环保性,其中舒适性是研究的重点。调查表明,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舒适度已超过款式、尺寸、品牌等,成为首要考虑因素。

研究舒适度首先要了解人体的热平衡机制,人体具有一个可靠的体温调节系统,保证身体内核温度稳定在37℃附近。当体温过高时,通过血管舒张和出汗来加速热量散发;当体温过低时,通过血管收缩和肌肉颤抖来减缓热量散发和增加热量。Zhang提出了动态非一致环境下的局部,全身热感觉和热舒适度模型,模型分为四部分:

(1)19个身体部位的局部热感觉;

(2)备个局部热舒适度;

(3)全身热感觉;

(4)全身热舒适度。

所有模型都是基于实验测量的生理和主观参数,包括皮肤和内核的温度、温度变化率、局部和全身的感觉和舒适度评价。通过对数据的回归统计分析,给出了感觉和舒适度的数学模型。在分析局部热感觉模型时,首先研究稳定条件下的计算公式,然后再加上动态条件下的数据,最后形成可预测动态条件的局部热感觉模型。而全身感觉模型是各个局部热感觉的加权平均,全身舒适度模型是基于规则,没有数学模型,确定权重的主要因素包括:

(1)由于几何尺寸和敏感度影响,某些部位(胸、背等)的权重要远大于另一些部位(如手、足等);

(2)对每个部位来说,权重具有冷热不对称现象,即某些部位可能热的时候占的权重小,冷的时候占的权重大;

(3)每个部位的权重是关于局部与全身感觉间偏差的函数,偏差越大,权重也越大。

通过研究纺织材料的热传递特性,结合人体热循环机制,建立着装人体在人体―服装―环境系统中的热传递仿真计算模型,对给定的仿真场景(包括服装的材料特性、构造,人体参数、环境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经过计算机数值仿真计算后,得出人体和服装的温度等有关物理生理数据。再利用热舒适度评价模型,预测人体的热舒适度感觉,从而得到服装和纺织材料的传热性能评价,即服装的热舒适性。

【参考文献】

[1]徐美玲.CAD在服装业中的应用和发展[J].纺织导报,

第9篇

中式立领设计、高开衩的下摆、流线型的斜开襟设计、运用民间传统的滚边工艺处理领子的都是旗袍的经典元素。本章选取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现代旗袍为例分析设计师们如何运用立领元素作为创作源泉将中西文化不断融合,归纳总结了现在常用旗袍领型的常用样式、立领的形状变化以及立领元素如何在旗袍设计中应用。

1.旗袍立领的分类

立领是一种将领片竖立在领围线上的领型,所以又称竖领。旗袍立领虽然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领式,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加入了一些其它的造型元素,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领型设计体系.现在常用的旗袍立领根据造型可分为以下领式:

除了上述的旗袍立领样式外还有其他领型和各种不规则的旗袍立领。

2.旗袍立领的形状变化

由于领型是服装整体造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旗袍立领的款式设计重点是考虑立领的领缘角度变化、立领的高低变化、立领的倾斜度变化、立领与衣片结合程度、领口镂空形状变化、领面的宽窄,开口方式及领面上有无装饰,如绣花、色边、嵌金属装饰等。旗袍立领的开口除了中开、侧开还有后开、旁开等,并且开口有长有短,领型线有方圆、宽窄、高低变化,领围线也可高低深浅不同。

旗袍立领的领型变化与领面和肩斜的夹角有关。夹角小或近似于直角时,领子造型呈水平状态,即上领口线与底领口线一样长,领子无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形成直立式领型.而旗袍立领设计探讨面与肩斜的夹角大表示领子呈圆形,即上领口弧线缩小,底领口长大于上领口长,领子造型有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后与颈部造型吻合.夹角越大,上领口线长与底领口线长的差距加大,则表示领子的起翘加大,与颈部的贴合程度就越近。

旗袍立领设计时可以与衣身完全结合,旗袍衣身部分用纱与立领相连营造通透感。也可以用无袖设计,前片肩线的裁剪角度与衣领角度一直形成A型,衣片与立领仅仅25%的结合程度。或者领子与衣片彻底分离,露出锁骨。

在设计旗袍时保留立领的传统设计,在胸口部位做镂空设计,可以是三角形椭圆形等几何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随意镂空使得原本优雅端庄的旗袍款式变得灵动和前卫,将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展现的淋漓精致,也把旗袍的性感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立领元素在旗袍设计中的应用

1.领型的夸张变形

本文已经介绍了传统常用的旗袍领型有上海领、元宝领、凤仙领、水滴领、企领等。在服装设计中我们可以采取夸张的手法将传统旗袍领型的三维亦或是某个局部放大或缩小。设计师们可以对立领、盘扣、门襟等元素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设计,最终配合自己的设计理念,对其塑造出西方雕塑一般立体的视觉效果,但是又不失旗袍东方的韵味。例如2011年Louis Vuitton 春夏高级成衣将其水滴领刻意夸张,使得水滴领拉伸变形至小腹,给人一种戏剧的荒诞感,但又奇趣无比。

2.元素的打散重构

通过对原型旗袍元素的加减结合,去除某些其他元素亦或是将元素重新整合,使其造型变得简化亦或是复杂化。也可以在整体造型上将中西方元素重新整合再造,创造出新的服装款式造型。 例如2009年香奈儿“巴黎-上海”高级手工坊系列中的一款改良旗袍,将传统的中式元宝领和拉链、紧身长袖、夸张的立体廓型这些西方元素打散重构在一起给人前卫新奇的视觉冲击但是细节中又透着说不清的中国味道。这一身的装束将现代感与复古感、传统与前卫、中式与西式的服饰元素,看似全都几乎矛盾的元素却完美融洽的合为一体,独具匠心。

3.局部的替换再生

如今我们时常看到很多旗袍看似旗袍但又形似晚礼服。比如章子怡在2008年赴雅典参加北京奥运会圣火产火仪式时所穿的一件吊带式旗袍没有立领没有盘扣等旗袍经典元素但是我们仍把它称之为旗袍。在现代旗袍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保留部分的旗袍元素使整体能看得到旗袍的韵味,然后将其他西方或东方的服装结构将旗袍的局部进行替换,打破原有旗袍的造型结构设计,再配合新的服饰搭配,使之形成一种新的造型。比如旗袍领型设计时可以考虑替换成翻领、无领、交领等。

总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