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1: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文素质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第1篇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在高中阶段过早地开始了文理分科,且有重理轻文的思想。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足可以说明一切。这就导致了学生过早脱离了人文教育,觉得人文教育没有用。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理工类的学生即便是一些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的学生,做起项目演讲来磕磕巴巴;写出的课题报告,工程说明书逻辑欠缺,文字简要不通畅,有的都无法读通看懂,更不要说从中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创新性了。从2013年9月开始,笔者带领学生在三所理工类高校针对师生开展了“人文类教育相关”调查,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1份。我们发现:有87.7%的师生觉得学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高达83%的人觉得所在的学校缺乏相对高水平的人文师资。在学生中关于人文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只有5%的人表示非常熟悉,有62.13%的学生表示如果所在的学校不组织安排人文教育相关学科,自己几乎不会去主动学习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这些都成为在理工类高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障碍。

二、在理工类高校加强和改进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⒈是高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理工教育的目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又相互依存的客观趋势,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都对高等理工类高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是国家最具活力和希望的群体,大学生在精神和人生价值上的追求,对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都起到带动和表率的作用,必然会逐渐引导社会形成一种推己及人的优良精神风气。催生出更加有价值、有意义的新的社会准则和衡量标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动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产生。所以,加强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⒉是遏制高校恶性事件,维护校园安宁,建立良好校园文化的一项有力举措。近些年来,高校恶性事件频繁见诸报端。从前些年的“马加爵事件”到最近这几年掀起舆论热议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南航金城学院的捅杀室友事件。这些恶性事件的产生绝非是偶然,其中反映出的:社会价值观的物质化和功利化、对生命的漠视、对自身定位和正确认识的缺失、法律意识的淡薄等等,其实都是中国家庭、学校、社会长期注重学业而忽略人文教育,忽略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总爆发。由此,在高校特别是理工类的高校开展人文教育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它可以促使学生健康阳光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使得学生在面临挫折和问题的时候有一层更加坚实的心理屏障;它可以促使大学教育告别单纯的以专业和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鼓励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立德树人”这个宏伟的目标。

三、关于促进理工类高校人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⒈创新教育理念,构筑相对科学系统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理工类大学进行人文教育的一大难点就是,人文学科在理工类学校难交叉,难渗透。相当一部分师生会不自觉地忽略人文教育,而钻入实用科学中。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的渗透和交叉,不是简单地把人文学科安排到课程表的某一天中。而是从教师的选配到理工学科的教学和实践中都应该穿插入人文教学的环节。由此笔者建议:可以针对年级的不同由浅入深地引入人文类的教育;少开空洞泛谈的概论课,多开一些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开设的课程应该具有层次感、实践性和带动性;可以开设人文社科类的辅修课程或者是第二学士学位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会贯通。

⒉将人文素质教育运用到实践中,激发学生对人文教育的兴趣,强化吸收能力。现代教育提倡互动式、自主接受的教育方式。而人文素质类的教育强调将知识“内化”再将之体现为个人理想信念追求、道德品质修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这样的个体演变其实也是社会的演变。这样一个“内化”隐形的过程通过实践将更加深刻地进入受教育者的内心:教学过程中互动体验式教学;走出课堂走到社区,团体中的亲身体验。比如《公益社会》这样一类选修课,就应该在教学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到公益团体中去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中感知人文精神,提高自身能力和修养。

第2篇

1.准确对古代文学教育价值进行定位

当前,各个高校都进一步扩大共选课程设置,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文理渗透的快速发展。在实施此对策之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今时代,受我国体制改革和全球化的共同影响,从而使得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其古代文学教育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由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当前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需要将古代文学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然而,在古代文学教育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古代文学边缘化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古代文学教育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主要形式,而且又是现代文化教育当中所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所以,改革的核心思想为开展素质教育。

2.把现有德育教育和古代文学特点相结合

结合古代文学内容与特点,在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培养他们高尚、正直的人格。然而,由于古代文学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古代文学教育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学生思想树立起到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在古代文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优势,它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形象也十分的鲜明,同时有着强烈的情感。为最终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要结合文学作品内容去寻找潜藏在文字之后的信息,充分去感受人们鲜活精神跋涉。由此看来,我们古代文学的价值不只是完全局限到教材当中,而是要将其看作是一个流动式的教学课堂。

3.培养现代化教学思想

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顽强生命力,并且这也成为教书育人的核心内容与有效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将爱国主义精神、各种传统美德、中心思想等作为重点内容。并且使教育工作和我国现展步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追求时髦,而这是由古代文学丰富性予以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培养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4.认真做好科研工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管涉及到教师的科研成果并不多见,但是,他们的这些科研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调动全局,因此,进行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加快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把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化发展紧密相结合。特别是在古代文学教育过程中,追求美学律动,点评古代文学与现代作家创作二者的关联。这样一来,不仅有深度,而且也有一定的广度。

二、结语

第3篇

(一)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

妇产科护理教学分为理论及实践教学两部分。护理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即使在最能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临床技能实训过程中,教师也多以示教为主,使得学生在按照教师的示教按部就班地操作过程中,体会不到临床实际操作的过程,也想象不到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情景。

(二)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受到重视,因此,护理专业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护理心理、护理美学等课程。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主观性,并未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规定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人文素质要求和专业水平,而主要是根据自身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目前的师资条件来开设课程。个别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选的教材不能与妇产科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内容方面,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较少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仅仅学习到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对人文知识是如何渗透并应用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如何较好地掌握人文精神等,还停留于感性认识的表浅层次。且讲授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妇产科护理实践中,讲得缺乏针对性,结果使人文教育脱离了专业本身。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枯燥单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考核方式上,多以理论考核为主,片面追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平时对于知识的运用及能力的培养,实践考核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上述问题若不得到有效解决,即使开设了一定数量的人文社科课程,人文素质教育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三)教师知识有限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者,是人文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目前高校多数专业教师缺乏将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及渗透的能力。如讲授妇产科护理的教师虽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自身欠缺人文社科知识;而人文社科教师又不懂护理专业知识。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素养与现代整体护理模式不相适应,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对护理专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认识、理解不足,削弱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人文教育与护理专业教学脱节

多数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增加了人文社科类课程及学时,并将它们列为了通识必修课,授课时间多集中于专业课学习之前,授课教师多为非护理专业教师。而自专业课开设后,妇产科护理教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不足,没有对各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做特定的培养计划及实践指导,导致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脱节严重,不能达到专业课程中理想的人文素质教学目标。

(五)学校投入不足

多数护理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研究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教学科研经费,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及教学团队,若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妇产科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育人为本,重视德育

护理作为一项崇高的职业,南丁格尔曾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渗透在整个护理程序中,影响着护理质量和医疗效果,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外在形象。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5期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妇产科护理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病患及家属对此期望很高,对妇产科护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授课中,从受精卵的着床发育到胎儿在母体内不断成熟以及娩出,一系列的图片资料、录像以及课后的心得体会,都能激发起学生对于生命的新感悟、对于伟大母爱的赞叹,能够使学生对妇产科有一个新的认识。妇产科是生命诞生的圣殿,而护士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双手托起的是新的希望。我们要时刻告诫学生珍爱生命,把奉献精神牢记于心,并通过临床实践开展各种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体会护患角色,真正能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形成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高尚品德。

(二)强调实践,学会沟通

第4篇

1.1学生人文知识掌握状况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四川省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但对某些方面的人文知识还是比较欠缺的,需要提高,如哲学、历史知识、古典诗词、外国文学等知识。在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调查中,只有41.9%的学生正确选择了思维和存在;有40.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四大文明古国;有20.9%的把中国四大名著都读过。

1.2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

关于人文精神方面的调查,涉及到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认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社会贡献的大小(41.6%)、工资薪酬的多少(36.4%)。47.6%的学生认为一个博士生为救一个落水的老人而牺牲是否值得时,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44.3%的学生认为不值得,博士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一个老人。可以看出,四川省高职学生主体价值取向是积极的、向上的,但还有部分学生还是在用金钱的多少作为人生价值衡量的标准,对生命的认识还存在等级观念。对校园中私拉乱接电线、长明灯的现象有73.7%的表示反感,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能注重自我修养,有一定的爱心和公德心。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1.3学生的人文行为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行为表现,体现了大学生应有的一些素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中,从来没有过的只有24.3%,而75%以上的学生偶尔或经常有作弊行为的发生,这反映出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看到老人倒地,能立刻扶老人起来,并送去医院的有30.1%,围观不采取行动、无动于衷、怕引祸上身的占1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敢于见义勇为,没有被社会中有部分人救了老人而被敲诈的现象吓到,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敢见义勇为,怕惹祸上身,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

1.4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

在调查中,有67.3%的学生是喜欢人文素质教育课的,说明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是认识的。学生喜欢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是人文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及实践活动等,喜欢课堂教学这种方式的相对较少,说明要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改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的调查中,有73.3%的学生认为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其次是多开设人文课程(56%)、举办高质量的人文讲座(51.5%)及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43.1%)。

2四川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指导下,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学院领导、教师、学生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而对专业发展比较重视。认为学生只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业的机会多,就业率才会提高,这是学院生存的根本。

2.2课程设置重专业轻人文,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

在以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市场、面向产业、对接产业结构升级的导向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课程的设置重专业轻人文。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是专业教师,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专业发展,对人文教育一般只注重国家规定的“两课”,对其他人文课程开设不够重视。

2.3教师人文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其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目前,四川省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投入不多,人文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少,人文教师教育水平不高。

2.4人文素质教育缺少职业特点

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与专业结合紧密的人文教育很感兴趣,希望人文教育更多体现职业特色。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体现出职业特征,让学生具备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素养。

3四川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1教育理念落后

有部分领导、老师认为高职院校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只要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过硬,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能够顺利就业,在未来岗位上能胜任工作,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3.2学生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招生来源主要有三类:一类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高职录取分数线在各类高校中是最低的,有些低至200分左右,而补录的学生分数更低。一类是通过单招录取的对口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对口中职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一类是藏区“1+2”学生和“9+3”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差,有些连汉语都听不懂。

3.3学生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高职大部分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是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就行,没有必要学习人文知识。因此对专业课比较重视,学习积极性很高,出勤率也比较高;而对人文素质课,只要教师不点名,能逃课就逃课,出勤率不高,上课经常看其他的书籍或者玩手机、上网等,根本不重视。

4四川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4.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要认识到职业教育不能等同就业教育,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器”才。

4.2完善课程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有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师参加,设置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必修课程,开设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的的选修课程、特色课程,并在课时、学分等方面给予保障。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采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增强人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轻松活泼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

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就要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要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人格魅力,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4.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

一是要加强校园自然人文景观建设,做好建筑命名、文化走廊建设等,突出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要让学生一跨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校园独特的文化气息,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二是要开展积极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等,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氛围。三是举办人文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四是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支农支教”、“美化寝室”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发挥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

4.5人文素质教育要体现职业性

第5篇

1.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法以一所工科类大学为例,调查对象为本校学生(本专科大一至大四),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3份,回收率为96.6%,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率为95%,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共计398人,女生共计77人,本次调查涉及6个工科专业,男生占84%,女生占16%。2.工科类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分析。在礼仪意识和礼仪知识的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礼仪意识显示欠缺和非常欠缺,认为礼仪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可见学生的礼仪意识有待提高;45%的同学的礼仪知识匮乏和非常匮乏,忽略礼仪课程的学习,而只有20%的同学通过选修《大学生礼仪》课程及自主学习,礼仪知识显示丰富,认为学习礼仪知识非常有必要,数据说明,普及礼仪知识,形成全校性的礼仪意识尤为重要。在学校人文环境、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同学反映学校注重只专业课程,人文环境非常不利于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的提高,而且《大学生礼仪》课程为选修课,学校、教师、学生重视程度较低,开课教师基本处于积累上课经验阶段,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选课更多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是去获取知识。访谈法结果也显示,学生在人文素质修养意识、知识方面欠缺,对学校的人文环境不满意,除此之外,学生对任课教师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加强当前工科大学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1.深刻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开展规范性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启智慧大门,而且能够让学生的精神更高尚,形象更完美。而长期以来,高校人文课程被忽视,这是高等教育的遗憾,因此,在基于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学校应着力抓好人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2.应将大学生礼仪课程设置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目前被调查大学,礼仪课程属于选修课程体系,呈现学生教师不重视的局面,通过对学校春季选课情况的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礼仪》相关课程都未能饱和,饱和度甚至不到40%,可见学生对此课程的不重视,所以,建议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将此课程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必修课,这是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充分条件。3.选聘专业或有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力度。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学校礼仪课程的有效推动需要配备一支专业教师队伍,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具有优势是根本保障。

(二)教师层面

第6篇

一、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人才的现状

我国创意产业的现状表明,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竞争力较弱,存在很多不足,造成诸多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创意人才的教育与产业需求相脱节,使创意人才严重短缺,难有高质量、高水平,具有竞争力的创意产品出现。“中国创意产业之父”厉无畏认为我国急需的创意人才可分三类:技术制造类、原创策划类、经营管理类。其中,第一类是我们的传统强项,而其他两类均需加强。也就是说,技术制造类人才是我们的强项,但缺少原创策划类、经营管理类人才;另外,创意人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30岁以上的中高级人才较少,专业结构上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笔者通过对山东地区文化创意行业调查研究发现,创意人才队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人才队伍年轻化,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占70%左右;二是从业人员的教育层次多样化,本科、大专学历的从业人员占83%左右;三是从业人员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较强,但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较弱;四是人才的市场供求矛盾,一方面大量的设计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难就业,一方面行业难招到合适的人才,调查显示,55%的毕业生难招到工作,73%的行业管理者表示难招聘到合适的创意人才,说明高等院校的人才教育和市场需求相脱节。五是人才流动频繁,创意产业单位可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58%的创意人才调查时表示在一年内换过单位或岗位,说明创意人员一般不会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岗位工作太久。

二、创意人才素质教育的内涵

与其他产业相比,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知识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跨界性,是科技、文化艺术和市场经济融合的产物,对创意人才的素质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培养多元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使其具备以下多种素质,如图(1)所示:

(一)、具备多元的知识能力。知识能力指的是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人文知识。在创意产业领域需要创意人才不仅拥有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独特掌握能力,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对创意产业的相关知识内容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拥有对社会的各种文化的接触积累和独特见解,并能够与产业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

(二)、具备多变的创新能力。创意人才的头脑创新能力应如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思维善变,反应敏捷,善于汲取各种创意元素,善于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创意思维没有想象能力、洞察力、变通能力、模仿能力、实践能力,是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创新。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并且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任何伟大的创意无不源于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洞察力是从多方面观察事物,把握其核心的能力,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于产生、定位创意的点子极为重要;变通能力、模仿能力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先声,不可否认有许多成功的创意都是仿效已有,进行再设计或改造产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指的是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对创新的实现和执行力,没有实践能力的实现和执行,再好的创意也只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

(三)、具备多样的基本能力。所谓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适应能力、辨别能力。通过对从业人员的调查看,创意人才的优势竞争力往往不是其创新能力,而是其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可以使他们有效的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增加他们的正能量,又快又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其具备良好的的状态。学习能力是自觉地进行求知,自我发展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对艺术美、设计美、生活美基本的认识、评价能力,可以帮助人创造艺术、科学的设计作品;沟通表达能力是能够把自己创意、意图用明确清晰明确的言行或图文表达的能力,并善于使人理解和认同;团结协作能力是强调团队合作、互助互补的精神,特别是创意产业领域,大量工作的完成需要团队来进行;适应能力主要指人的处事交往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创意产业是与多种产业、部门有交集的产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辨别能力是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研究的能力,创意人才要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才会在自己专业领域里有着独特的创意和见识,取得优秀成绩。

(四)、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创意人才的个性品质是其核心特质,是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特质,具体体现在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禀赋上,也体现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在常规生活中,将人具备某一特长、艺术天赋、活泼开朗、积极上进、善于创造、与众不同等特征称作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创意人才来讲,更需要具备这些优秀的个性品质。

三、创意人才素质教育的思考

创意产业人才素质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立体式、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总的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影响创意人才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有:基础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生活环境陶冶以及个人品质等。

(一)、基础素质教育。基础素质是指人才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接受教育培养而积淀的素质,时间跨度从幼儿教育开始到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由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熏陶出来的人的基本的人文素质、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种基础素质不是浅显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创意人才来说,需要的就是这种更为坚实的基础素质。因此,要构建科学的、完整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素质教育要从儿童时代开始,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乃至职业教育阶段,形成长期的熏陶和引领;高等院校应把人文教育、创意教育、美育纳入高校的通识教育当中,在培养设计艺术人才的土壤里播下创意的种子。

(二)、专业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是在专业学校进行的为专门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是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性、引领性的人才。面对创意产业人才短缺的局面,结合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应改革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大力发展高等专业教育。做到专业设置齐全、结构合理,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建立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等与专业教学统一起来的评价标准;构建符合产业需要、引领产业趋势,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另外,专业院校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创意产业的相关职业技术培训,对相关行业人员进行专业再教育,大力提升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职业素质教育。从产业的角度来看,职业素质是比专业素质更进一步的素质,职业素质是来自产业实践的一种经验素质、能力素质,是从业人员从事创意产业所必需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根据行业实践人员调查数据显示,(图2)影响创意人员成功的因素的比例为:专业素质占36.5%,职业素质占48%,社会环境占8.5%,个人品质占8%。影响创意人才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如:受教育程度、企业环境、工作性质以及个人品质等。培养创意人才的职业素质,首先要意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日常行为规范的守时、诚信等细节处抓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其次要实现专业教学和专业实战的有效统一,以“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等方式,按照专业实战的规范进行专业教学和考核,培养学生的职业经验。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四)、生活环境陶冶。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一种教育形式,要努力打造适合创意人才生活的环境。首先,积极保护和建设各种文化资源,这是创意人才从事创意活动的基础,不但要保护好已有的文化遗产,而且也要建设好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其次,政府和社会对“创意”要有宽容度,要提高大众对创意的欣赏和消费能力,要通过各种平台、活动弘扬创新、鼓励创意。再次,高等院校要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

(五)、个人品质。创造性人才在人格上具有独立性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敢于突破常规、有怀疑精神等个性品质,他们渴望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个人或团体,渴望得到尊重认可,渴望实现自己的想法和价值,具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因此,我们要充分的尊重、认可他们,欣赏他们,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尊重创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意灵感和创新意识,为创意产业创造高水准、高质量的创意产品。

四、总结

第7篇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的品质发展的程度,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与修养。发展人文素质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2006年国家教育部文件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文件中对高职生德育要求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一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表明了高职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语言承载着它相对应的文化,掌握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更有助于这门语言的学习,掌握语言也能更好得理解其文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培养的人才素质包括:“具有人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具有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和国际意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21世纪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的途径

高职英语课程蕴含丰富人文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随便一堂课就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而是要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运用相应的教学技巧适时,适度地进行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一)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根据英语课堂任务及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行互助合作学习。分组合作能在大合堂教学中有效组织课堂活动,这样能使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中来,而不致于被留在遗忘的角落里。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养成了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团队合作的良好品质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更新传统英语教学方法高职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既传授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较强的应用能力,可是书本,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远远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所以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每堂英语课开始的前十分钟让学生轮流进行freetalk的活动,可以谈论最近校园内发生的新鲜事及国内外大事。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接触大量中西方文化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分辨文化的良莠,吸收其精华,去除糟粕,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选取恰当教材并挖掘其蕴含的人文素材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本着既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蕴含人文精神的原则,选取恰当的教材,这符合教材育人功效的初衷。刘继华认为“外语教材的编写,除了注意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选取好的教材为开展更好地教学奠定基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所提供的背景,增加相应的人文方面的素材。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ThedancingBeijing”中,讲述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那些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乐观无畏,顽强拼搏的爱国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得。借此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想将来事业有成,必须坚定方向,目标专一,乐于进取,绝不言弃,这是一种精神动力。通过以上讲解与分析,教师实现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四)强化课外英语文化建设校园师生学术活动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课程,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潜在课程,校园各种社团活动,文化节和艺术节等是进行人文教育的补充课程。围绕英语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知识大赛、英语文化艺术节、英语广播、英语墙报、英语讲座、英语角及具有专业特色的模拟英语面试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生活,对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确实有效的锻炼平台,在实践中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

三、结语

第8篇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途径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第一是从人文学科的专门课程教育入手。包括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在这些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修养等人文素质。第二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以渗透。教师及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这些课程课时量很大,同时专业课程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直接关联,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必是最佳选择。软件技术专业作为理工科类的专业,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其人文学科专门课程开设必然相对有限。因此更应该重视在专业课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本身,还在于让学生了解这种结晶当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说,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而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造就的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并不丰满的人文素质。科学与人文素质的紧密联系可以看出,在软件技术专业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二、专业课堂中人文内容的挖掘

以软件专业核心课程《动态网页设计》为例,这是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掌握技术,可能以此为基础在相关岗位就业(如网站设计员)。但是如果学生仅仅是掌握了技术,而缺乏人文素质(如沟通、创新等),其业务成长必然会受限制。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且必须充分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首先,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课程背景时,可以谈到技术背后那些IT工程师是如何默默无闻、辛勤付出,从而使学生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秀的品质。其次,该课程是以项目化的形式进行讲解,整个课程就是一个软件项目,在项目的实施中讲授知识和技术。因此,其教学过程是按照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进行。软件开发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系统架构设计、软件详细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部署与维护,在每个阶段的讲授中都可以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

1.软件需求分析

在项目的这个阶段,可以通过模拟需求分析工程师和用户双方,需求分析工程师在交流中明确用户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需求分析工程师站在用户角度,深入分析用户的功能需求,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

2.软件系统架构阶段和系统详细设计

软件系统的架构应该是软件架构师完成;系统详细设计是由系统设计师完成,根据软件架构师的《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编制《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作为高职院校的大专生,这两部分在将来的工作中不会涉及太多。因此,这两部分只作简单讲解。在讲解中,使学生明白架构以及详细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糟糕的架构则使软件开发后续过程几乎寸步难行;好的软件详细设计使得软件开发过程变得更容易。从而让学生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他们踏实做事、老实做人的优秀品质。二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人合作的关系。

3.软件编码

这是高职学生重点需要学习的部分,通过编码初步完成软件项目。此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团队,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项目,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而人文素质的教育在这阶段也是得到充分渗透,在代码编写中,培养学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等优秀品质。在小组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人合作的关系。

4.软件测试

在这个部分的教学中,通过两两小组团队交换测试,发现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细心的优秀品格。同时,在测试中发现问题和错误,经历挫败,而后感受成功的喜悦,磨砺学生的心性,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及顽强的意志。

第9篇

在各个优秀文学作品当中,爱国主义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思想,并且任何一个朝代的诗人、文学家等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例如:屈原、陆游、文天祥、林则徐等人。其中,屈原成为后人啧啧称道的著名爱国诗人。特别是在《离骚》当中所表现处的忠诚、为国殉难的强烈爱国精神,铸就民族灵魂,因此,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当前,贯穿在古文学当中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可以成为培养现代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精神食粮。尤其是此种情感并不是通过理论知识所能表现出来的,通常都是融入到具有较强感染力艺术形象当中,触动当代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都能够接受这种情感。一般来说,爱国精神和热爱人们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支柱为爱国与爱民。在诸多优秀文学作品当中,都反映出对人们疾苦生活所表现出的怜悯与同情,歌颂了人民在反抗统治阶级斗争当中的伟大精神,并且这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干线。在当今时代,要求当代学生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其核心内容就是培养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思想。这样一来,利用古代文学当中的诸多审美艺术形象,都为当代学生提供足量的思想教育范本。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所提出的各种理想道德,比如: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都是我们所要汲取的古代文学的精华。然而,在古代文学当中涉及到的君、臣、父、子等传统观念中,有些都是糟粕东西,而有些则是非常合理的内容,因此,也值得我们去效仿的。另外,在古代文学当中涉及到的勤劳、朋友情、交往时的款款有礼等,都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民族传统良好伦理道德。而这些伦理道德内容通常都是体现在家庭、朋友等方方面面。而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上述内容都是培养他们道德素质的基础内容。如果任何一个人对家庭、朋友等都持有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只是想着自身的利益,甚至去损坏他人利益的人,更不会热爱国家。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当中,都会倾注这些形象,爱憎分明,营造一个良好的意境,并且对当代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较强感染力与说服力。由此看来,我国古代文学对我国人文素质教育产生的影响是来自多方面的,特别是古代文学教育者不仅承担着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使命,又肩负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挖掘我国古代文学中生存和发展的底蕴,通过古代文学教育来促进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2.怎样在古代文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2.1准确对古代文学教育价值进行定位

当前,各个高校都进一步扩大共选课程设置,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文理渗透的快速发展。在实施此对策之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今时代,受我国体制改革和全球化的共同影响,从而使得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其古代文学教育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由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当前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需要将古代文学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然而,在古代文学教育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古代文学边缘化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古代文学教育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主要形式,而且又是现代文化教育当中所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所以,改革的核心思想为开展素质教育。

2.2把现有德育教育和古代文学特点相结合

结合古代文学内容与特点,在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培养他们高尚、正直的人格。然而,由于古代文学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古代文学教育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学生思想树立起到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在古代文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优势,它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形象也十分的鲜明,同时有着强烈的情感。为最终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要结合文学作品内容去寻找潜藏在文字之后的信息,充分去感受人们鲜活精神跋涉。由此看来,我们古代文学的价值不只是完全局限到教材当中,而是要将其看作是一个流动式的教学课堂。

2.3培养现代化教学思想

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顽强生命力,并且这也成为教书育人的核心内容与有效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将爱国主义精神、各种传统美德、中心思想等作为重点内容。并且使教育工作和我国现展步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追求时髦,而这是由古代文学丰富性予以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培养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2.4认真做好科研工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管涉及到教师的科研成果并不多见,但是,他们的这些科研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调动全局,因此,进行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加快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把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化发展紧密相结合。特别是在古代文学教育过程中,追求美学律动,点评古代文学与现代作家创作二者的关联。这样一来,不仅有深度,而且也有一定的广度。

3.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