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1: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

第1篇

1.1防止接错患者

①实行腕带识别制度,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先拿手术通知单到疗区与病志核对科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再与疗区护士到病房和患者核对,然后呼唤患者姓名及核查患者的腕带,3次核对无误后将患者接到手术室。②患者到手术室后,送到指定手术间,由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③麻醉、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生、主刀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

1.2防止摔伤、碰伤患者

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加床档、上下坡时患者应脚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移动患者时车身应固定不摇晃,动作轻柔,防止意外发生。全身麻醉诱导期时护士应陪伴在患者身旁,预防意外伤害发生。

1.3防止不适造成损伤

护士协助患者摆放时,应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手术术野暴露良好,上下肢外展符合生理弯曲角度,骨隆突部位垫软枕,约束固定舒适松紧适宜,以免造成神经损伤,加强术中病情观察及末梢血运,受压肢体给予适当按摩。

1.4防止发生用药、输血错误

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执行人签名制度,实行责任到人。②熟练掌握各类药品的浓度、剂量、用途及给药方法。③术中用过的药瓶、液体瓶不得遗弃,以便术后与医师进行核对。④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制度,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大声复诵1遍,与医师确认无误再执行,并详细记录。⑤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由在场两人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单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保存期,输血前由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后保留血袋以便医师再次核对。

1.5防止烫伤、烧伤患者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刀时,首先要保持手术床单清洁、干燥,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不得暴露在外。其次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的电极片应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与远离患者心脏的肌肉丰厚处。检查电源连接正确,防止电灼伤。

1.6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耐高温高压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的控制要求。将手术间划分无菌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先做无菌手术,在做感染手术,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1.7防止术中标本、病理错漏

巡回护士负责保管手术下来的标本,将标本贴上标签,写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连同写好的病理标本检验单交专人立即送病理科。

1.8防止燃烧、爆炸意外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电路,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和密闭性。每月对高频电刀、无影灯以及其他设备进行测试,维修或更换。熟悉手术室的安全通道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程序。

1.9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①器械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准备手术器械,并确保性能良好。②实施重大手术、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器械护士必要时参加病情讨论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物品是否齐备及适用。③由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养护及保管工作。

2原因分析

对于手术室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存在原因做了以下四方面概括:①护士安全意识薄弱,教育不深入,不落实,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或监控不严。②对手术室业务人员技术或素质要求不严,导致业务水平低,素质差。③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及时发现不安全苗头,未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措施不力。④手术室工作精神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不足、体力透支,是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控制措施

3.1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警惕

科室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安全知识,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熟练掌握各种规章制度。

3.2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制

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护士长对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记录,查找原因,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订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及专业性,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3.4优化组合、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科室护士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以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5分析原因、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部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分析会,各科室认真分析、制定措施、详细记录、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及整改措施。

4小结

第2篇

【关键词】护理工作;纠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法律意识普遍提高,患者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随着临床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手术的范围越来越广,手术技术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士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逐渐增多。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规则,手术室护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工作中每个环节的风险监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在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杜绝因护理工作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1手术护理过程中易发生的差错事故

1.1告知行为不规范告知中该讲明白的没讲明白,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也导致医院的负面影响。

1.2接错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1.3手术放置方向有误;放置不当造成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伤等。

1.4器械准备器械准备不全或器械性能不好,造成意外。

1.5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如使用电刀时,电极板固定不牢,造成电灼伤。

1.6操作错误(1)术中用药有误或药物过敏或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输错血等。(2)器械或纱布遗留体腔或创腔。(3)术中取下的病人的标本或移植物遗失。(4)护理文件书写、护理记录不规范,医护记录不相符或记录不完整。

2造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

(1)缺乏责任心,服务工作不到位,有些护士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制度,工作时精力不集中,把病人接到手术台上擅自离开,易造成病人坠床摔伤或自伤。有的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不注意场合,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精力分散,致使术中物品准备不全、记录不及时、清点物品不清楚等。(2)不注意新业务的学习,致使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不当,引起手术病人的意外损伤或导致手术失败。(3)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生硬,语言简单生冷。(4)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如:没有把手术记录单、抢救单等的重要性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工作中存在记录不认真,内容不完整,字迹不清晰等。

3预防措施

3.1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法律依据,是正常医疗活动的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是护理行为的可靠保证。广大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杜绝违反原则的事情发生。

3.2加强责任心,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疗纠纷并不是因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所限,而是责任心不强,不严于职守而造成的。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敬业慎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学习强化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技术水平,保障护理安全,使事故发生率降为零。

3.3增强法律意识,尊重病人的权利在围术期护理中,患者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平等医疗权、隐私权、人格权、身体权、选择权等等。作为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患者的权益,把病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在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损害病人的权利。

第3篇

1.1对象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3年2-11月收治的112例手术病人为访视对象,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7.6±2.4)岁;肝胆手术病人45例,胃肠手术病人40例,妇科手术病人15例,骨科手术病人12例。

1.2方法

将112例病人依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运用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手术室护理不给予术前访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

1.3术前访视方案

观察组实施术前访视的具体方案为:

(1)认真做好术前评估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病人接受手术之前应该仔细查阅病人的病历情况,并且跟有关医务人员详细了解病人的体质、药物过敏史、交叉配血、药敏实验等基本资料,同时注意询问及了解女性病人是否处于月经期。

(2)访视手术病人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访视病人之前应该先作自我介绍,向病人介绍自己的职责,详细说明本次术前访视的主要目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术前精神状况,如果是长期处于卧床状态的手术病人,则应该向病人详细询问日常的饮食与营养情况,以及肢体活动、压疮等相关情况。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告诉病人在术前1d的晚上21:00后就要禁食水。对配有假牙的老年病人应该告知其术前要把假牙摘下。同时告知病人在术前要将金银首饰、手机等一些贵重物品收藏好,不宜带进手术室。依据病人学历及文化认知水平,灵活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种类与方法、手术室的内部环境与手术设备、病人术中应该放置的、接送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与流程等。帮助病人详细检查术前心率、术前血压、术前呼吸指标与皮肤的完整性,积极做好病人术前麻醉诱导与输液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发现存有手术疑虑的病人应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实施心理疏导,尽量向病人介绍同类手术病人的成功案例,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病人树立手术治疗疾病的信心以及提高病人的手术治疗依从性。

(3)科学制定计划

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师、医生对病人手术方案进行评估,参与讨论如何科学制定富有个性化的、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方案,为病人科学设计符合手术要求的手术;认真做好术前各种器械物品的准备与安排。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血压与心率等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调查分析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运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入手术室的收缩压、心率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收缩压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普外科手术室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手术复杂、病情危急的病例。有些病人的病情严重、十分危急、同时病情进展速度又快,加上手术过程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导致普外科手术室存在各类护理及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护理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些新理念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增添了许多活力。术前访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普外科护理方法。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收缩压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术前访视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普外科常规护理的效果。笔者应用术前访视的体会是:术前访视能够显著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之信任感,提升病人对手术方法、手术设备、手术环境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帮助病人掌握更多的与手术治疗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以及对手术的恐惧感,让病人在手术之前就摆正好心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往往是从病人的心理特征出发,遵循以病人为中心,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情绪变化,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介绍手术治疗概况、手术成功的案例、宣教普外科手术原发病知识,从而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信心,改善护患关系。

4总结

第4篇

1.每月安排一次重点专题护理查房,时间为90分钟左右。

2.每周安排一次普通基础性护理查房,时间为30分钟左右。一般由护士长主持,巡回护士或器械护士主讲。或每个护士轮流主讲。全体护士及科内护生参加。

查房内容

1.重点专题护理查房

开展新手术病例查房

主要针对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的进步及知识更新而进行。我们于2004年选择了2例病理性股骨骨折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入术病人,邀请了临床主刀专家主讲,负责手术的巡回护士配合,结合手术病人讲解手术入路、特殊配合、特殊器械准备,同种异体骨的准备及用物准备要求等,强调巡回和器械护士在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熟悉掌握手术全过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健,通过查房使全科护士得以及时掌握同种异体骨的贮藏、植入前的初步准备及植入的专科护理新知识,使新手术得以顺利开展。

学习新技术病例查房

结合新开展5例为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这一新技术,及时组织教学查房,使护士了解目前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通过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提出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护理问题,规范术中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手术和麻醉的同时,病人也得到了周到的护理。从而使护理人员达到更新知识,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代。

开展疑难、重大手术存在的护理不足而进行总结回顾性查房

手术室针对1例严重风心病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护理的回顾性查房,运用护理程序,查看每一环节的不足,操作者谈经验、教训,相互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这一方面的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为病人提供可靠的保障、全方位的护理。

对术中突出意外及反应及时在术后进行查房

先后对心脏骤停、麻醉后呼吸抑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治疗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查房,使护士熟悉各种抢救程序,了解某些征象发生的原因、提高护士分析与应急能力,快而准确,有条不系地做好每次抢救工作。

2.普通基础性查房

质量查房

一般通过晨间交班查手术间术前物品、器械急救物品等术前准备情况,提高了术前准备的准确率,减少术中忙乱,使术中配合质量稳定可靠。

模拟演示查房

主要是围绕临床中基本病种手术摆放,不同手术部位无菌巾铺法及无菌器械台的摆放、传递器械、缝针、缝线的基本方法,按手术室护理技术规范模拟和演练,使护士能够熟练配合手术,使每个护士了解各科医师的手术习惯,预见性地准备好术中不同阶段所需物品,做到应急能力强,传递方法正确。

技术操作性查房

对手术室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流程、注意事项,进行现场查房。如我科对高频电刀、显微镜、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特别是对新开展、高难度的技术操作,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先由厂家派专家主讲示范,再由各个护士轮流演示设备的使用,直到全体护士熟练后进行手术台前的现场演示,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操作水平。

特殊感染病房

第5篇

1.1加强对受压部位的护理进行手术室护理期间,应加强对受压部位的保护。对需要进行剪切的部位时,可利用衬垫物将该部位垫高,避免对切口部位压伤。若手术过程中需移动受伤患者,护理人员的动作应尽量轻柔,避免对患者的受伤部位造成二次压伤。

1.2加强防治措施的管理(1)入手术室时,部分患者需要使用交换车,护理人员推动交换车时,应辅助车身,避免出现患者坠床的现象。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束缚带。(2)不同的患者手术其原发疾病不同,其具体的手术时间也存在差异。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使用柔软度高的床垫,降低患者的术中不适感。(3)加强尿管以及引流的管理,查看其是否出现弯折、堵塞的现象。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抽取针对性护理管理前后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满意度,针对性护理后,本次研究80例患者中,62例满意,18例较满意,0例不满意,总满意率100%;针对性护理前,本80例患者中,49例满意,20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86.2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进行检查,与未进行针对性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后手术室高危影响因素护理前高危影响影响因素高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用于抢救、治疗患者的重要科室,其护理重量直接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手术的护理。

3.1高危影响因素笔者对医院手术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高危因素:(1)护理技术有待提高。现阶段,医院逐渐引进现代化手术器械,认为很多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这些手术器械的操作流程并不熟练,无法配合医生在短时间内实施抢救,易延误救治时机。(2)记录单不完整。手术记录单时实施前领取药物以及术后核对术后器械等的依据[4],然而,很多护理人员仍未意识到手术护理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存在用药错误、手术器械遗落等问题,增加了手术风险[5]。(3)术中感染。术中感染与手术室的无菌操有着直接的关系,手术器械灭菌不彻底、空气质量过低等均会造成患者出现术中感染症状[6]。(4)摆放不恰当。手术过程中未对手术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导致患者的患肢受到压迫,出现血液循环异常、压疮的现象。

3.2护理措施对上述高危影响因素,笔者医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行护理:(1)预防切口感染。本研究认为,无菌手术室和平常手术时应分离设置,行无菌手术进行临床治疗期间,手术人员应彻底清洁手部,并对患者的病例资料、CT诊断资料等进行消毒,降低手术感染的概率。此外,还应加强应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2)定期组织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一方面培养护理人员的收手术室护理技术,另一方面,熟悉医院手术室引进的先进设备,掌握操作程序,避免造成因操作技术不成熟延误救治时机。(3)预防用药措施。部分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取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前,应先观察药品的生产日期、密封保存情况,认真核对药品名称,若存在疑问,则不予以使用。进行输血治疗时,应核对血液的血型,由两名护士同时进行核对,输血完毕后,保存血袋,便于后期校对。(4)辅助患者取合适。根据手术的需要,辅助患者合适,能够充分暴露患处,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了解患者的呼吸循环情况,若存在呼吸局促情况,则可能压迫到血管或神经,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进行调整。

第6篇

1.1器械损伤患

手术的特点就是动刀见血,所以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及分泌物,还有被这些污染的器械和材料等。稍不注意,就会感染上如各种肝炎、艾滋、梅毒等传染病。手术中应用的刀、剪、针、钩,在快速而频繁的传递中,很容易自伤和误伤他人,间接地造成感染。

1.2药物损伤的隐患

手术室的消毒是最常规的工作,其消毒液的品种多,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影响。患者麻醉、环境的消毒和标本的浸泡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健康威胁因素。工作环境中的消毒剂挥发、残余的吸入,久而久之,在体内积蓄到一定量时,就会对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有报道统计手术室护士的氟化物中毒现象及遗传学的影响都很不容乐观;癌症手术中,护士要经常配置化学药物,这时发生污染皮肤、有毒药物的气溶液,天长日久的积累,完全可能造成妊娠时期发生流产和畸胎以及生育能力下降等。

1.3电离辐射的损伤隐患

在手术室内会安装许多紫外线灯管和移动灯具作为消毒用,偶尔接触问题不大,但经常性地在这种光线作用下,皮肤红斑、角膜炎、视力下降等情况很容易发生。在手术中,微创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还有骨科手术中的X线、C臂机,反复的照射,会令人产生头晕、乏力、纳差等不适现象。在手术中,电刀、电钻、电锯、电动吸引器经常被用到,这些工具在使用中会产生噪声,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损害人体的健康;高频电刀和电凝的广泛应用,产生的烟雾、骨水泥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长期侵染,会导致出现情绪郁闷、神思恍惚、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1.4压力造成的精神损伤隐患

心理疲劳是手术室护士常态,因其工作的特性,使得护士整天面对的是麻醉状态的病人和冰冷的手术器械,封闭的环境,接触面的狭窄,工作的无规律性。长久作用下,护士们很容易产生精神疲劳和心理改变。手术室是最容易发生医患纠纷的科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不敢有一丝的疏忽,担心由此给患者健康带来危害和引起医患纠纷,整天在紧张和担心中工作,对健康极其不利。新型的、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在手术室中不断出现,这也无形中对护士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学习和进修,势必难以适应新的工作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又给护士加重了负担,加之社会上的偏见,护士的心理健康令人堪忧。手术室是医院的抢救和治疗中心,这个工作间里,手术的医生和麻醉师不停地更换着,个体间的性格和习惯差异,导致配合上的复杂。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不好,都容易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劳。再有担心手术器械纱布遗留在患者体腔内,害怕配合不好手术医生而延误手术时间。

2.防控对策

2.1手术中护士长要合理安排洗手和巡回的次数,调整护士的身心疲劳。

护士在手术台传递器械时,为了减少颈部转移的幅度和次数,传递时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应对高强度的工作量,饮食要高热量、高营养,下肢可适当在原地活动,适当坐下休息,休息时进行适当的颈部、背部及肢体按摩,平时加强健身锻炼,增强体质和身体抵抗力。接触放射线要做好防护,穿铅衣。

2.2防感染措施,不直接用手接触锐利器械,用弯盘盛装手术刀剪,传递注射器套上针套。

需要换化学消毒剂时,或者必须接触病人的血液、唾液、排泄物时,应及时地戴口罩、手套,按规范进行操作。手术的患者有肝炎、艾滋病携带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中一旦被污染的锐利器械损伤后,要及时处理伤口,尤其是乙肝表面阳性患者的血液污染后,还要在处理完成后注射乙肝抗病毒血清。具体方法是马上挤出伤口内血液,消毒冲洗伤口,及时正确处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配制肿瘤药物时,要选择清洁避风的台面,并带好口罩和手套,预防被动感染。

2.3保证手术室空气质量符合标准,条件允许必须安装层流设备。

进行室内消毒时,严禁人员逗留;手术室空间不宜使用甲醛熏蒸消毒和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要控制好时间。如果需要进行药物熏蒸消毒后,必须进行通风换气;随时检查以便保证麻醉剂的密闭性,避免麻醉气体外泄;使用高频电刀进行烧灼组织时,应用吸引器抽吸烟雾;采用环氧乙烷消毒,必须将吸附在物品上的环氧乙烷驱散后使用。接触标本固定液时,必须小心处理,防止泼翻。

2.5学习《护士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充满自信地面对工作

加强自我保护,平衡心理,掌握过硬的手术配合技能,从容应对紧张的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地熟悉每位手术医生的工作习惯,避免同事间出现误会而影响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适当放置刀、剪、缝针,关节关闭传递,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受到损伤,术中注射器抽吸后及时戴上针帽。学会调节疲劳,当一台手术结束时,听一段轻松、舒缓的音乐,以消除工作的劳累和紧张。手术中匀速工作,避免过劳,减少无效劳动。院领导层对手术室的人员编制要给予特殊考虑,适当增加人员,减少加班的次数和时间。

第7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出现安全风险不仅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疏忽,更多的是管理中操作不规范、医疗器械的管理问题[1-2]。而手术室又是与医院各科联系最紧密的部门,因而手术室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主旨为探究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32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116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7~75岁,平均年龄(45±1.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8~75岁,平均年龄(46±1.3)岁,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管理方法1.2.1对照组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在患者入院时,为患者讲解手术的操作过程,并进行常规的手术管理。1.2.2观察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工作较为特殊,需要团队配合进行,因而护理管理者需对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表现足够的关心,为护理人员排忧解难,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②管理者通过与护士的交流或其他途径,了解其家庭情况,安排值班时根据护士的该情况进行合理排班,在最大程度上顾及护士工作感受,提高手术室护理治疗。③对所有参与护理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管理者加强对护士操作技能的考核,有利于预见手术室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措施。④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及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养成严谨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态度,可独立完成护理工作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风险事件、护理投诉纠纷及风险管理的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效果。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及护理投诉纠纷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及护理投诉纠纷的例数显示,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情况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情况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风险事件及护理投诉纠纷的例数少于对照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在手术室护理过中,经常会出现院内感染、职责不明确、差错事故等情况,这也是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观察组采取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时,对护士进行岗位的培训,这要求管理者对风险有预见性的分析,针对每一个护理人员的不足,安排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针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缺失,做到权责明确、分工合理,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手术室风险事故的产生,因而观察组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显著少于对照组[3]。此外,安全是手术室护理的核心,安全的护理则是安全医疗的基础与前提,而科学护理方法的要求是护理与手术治疗之间的完美配合[4]。在建设安全手术室护理环境的同时,增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关注、法律意识培养,在一方面使护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加强其护理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意识,改变风险态度和对待风险的行为,促进手术室护理安全建设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风险管理预防机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徐静 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苏临英.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418-2420.

[2]沈勤,沈翠珍.本科护理学专业融入式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医教育,2015,29(4):70-72.

第8篇

【关键字】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67-01

1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情况

1.1 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主要种类 手术室中导致受伤的锐器主要有缝合针,手术刀片,剪,各种穿刺针,手术钳,安剖玻璃片等受伤方式。手术室护士产锐器致伤的主要时间为手术中。产生主要原因为手术中要求护士必须节奏快,步调和主治医生完全一致,不能有半秒差错,而且手术中操作时间有时过于漫长,从而会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时因疲乏而分心,致使受伤的几率加大。

2 锐器致伤产生的相关因素

2.1 工作环境及护理工作量 繁忙的工作环境及超强度的护理工作量极易导致锐器伤。手术室连台大手术及复杂手术中、多个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等,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工作较忙及抢救病人较紧急时发生锐器伤的频率较高,较大的手术,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这提示工作负荷过重及工作紧张可能也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1]。

2.2 护龄 工作1年或不到一年的发生锐器上述占总数的21.9%~35.0%,说明锐器伤与护龄有关。与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不规范,防护意识不够等有关。

2.3 与锐器相关的操作环节 护理工作繁忙而复杂,每次治疗与护理操作环节较多,本次调查中不及时正确处理锐器,处置用后的锐器是造成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的一个中要环节,其次是传递锐器时,配合医生操作时,接触不适当放置的锐器物,静脉加药时等。手术室护士对锐器的准备,使用,传递,处理等各个环节操作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当,均有发生锐器致伤的可能,手术室护士在传递手术刀片,缝合针等锐器是操作不规范,术中和医生配合不熟练,医生将用后的刀片,缝合针的锐器随意放置,用后的针头随意乱扔,无人管理,徒手折安掊,取刀片,徒手对各类穿刺针进行毁形,整理锐器时不注意防护,工作忙乱是仓促处理锐器,锐器的清洗及处理未分类进行等诸多环节,均可导致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

2.4 缺乏标准预防知识 标准预防是由美国CDC颁布的一项预防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指导,在这个概念下,病人的血液体液都被视为传染源,护士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事发生针刺伤的一个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2] :39.7%的护士对标准防护不很熟悉,甚至从未听过;高达69.9%的护士在注射.输液操作时不戴手套[3] ,认为操作不便,没有必要,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另外医院没有要求戴手套的占37.6%[2]。这一结果暴露了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造成针刺伤的发生率相对增加。

3自我防护情况

3.1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达60%.有资料显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几率为6%~3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几率为1.8%,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几率为0.3%,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的感染几率[4]。为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手术室护士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

3.2 手的保护 调查中发现,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的主要部位是手。手术室护士用手接触被血液污染的器械,针头等锐器时,如静脉穿刺抽血,输液,处理针头时均未戴手套,可见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有待提高。

3.3 自我防护意识和知识缺乏 一部分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知之其少,防护行为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上的原因很复杂,如手术过程中被手术刀,缝针,穿刺针刺伤皮肤,掰安掊时划破手指,抽药后刺伤手指等,且受心理压力,职业紧张,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对危害因素的理解和防护问题只有50%的正确率,而防护知识的来源有58%来自书本,38%来自经验,只有4%来自社会宣教[5] 。

4 应对措施

4.1 加强操作技能培训 加强手术室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的基本功训练,使其熟练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对手术室护士操作技能定期进行考核。使其做到术中配合熟练,用物八方合理,传递锐器操作规范,对各项锐器的使用做到熟练,安全。

4.2 掌握不同锐器的使用哪个方法 1)不用手将锐器传来递去,手术中传递手术刀,缝针等锐器可用合适的容器(如弯盘)盛装传递;2)在给已确诊或可以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进行静脉穿刺和注射时应戴手套;3)不能将用过的锐器随意放置或无人管理;4)对用过的锐器应尽快处置;清洗锐器应分类进行;5)把注射器与针头的处理作为一个单独的处理步骤;6)应分类放置用后的锐器和其他垃圾,不能将使用过的锐器扔进医疗垃圾袋内;7)折安掊时,用纱布包裹后折断或用折安掊起折断,避免用手接触;8)取刀片时不要用手,最好用设当的器械协助。

4.3 建立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使用安全医疗器具 如锐利器具的安全处理,所有污染器具的严格消毒,正确的洗手,口罩,乳胶手套,隔离衣等防护设施的使用,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现在国际上提出使用安全医疗器具可以阻止锐器伤害的放生,被用来降低使用锐器时所造成针头扎伤或其他锐器伤的危险[6]。

4.4 锐器致伤后的处理

4.4.1 发生锐器致伤后应按正确的方法处理[7]立即挤压伤口,使伤口处血液流出,然后用流水清冲伤口,最后用碘酊消毒后密闭敷料包裹伤口。若有疑似感染病毒,则须处理伤口后报告相关部门责任人,填写“锐器伤后登记表”,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感染科。

4.4.2 后期处理 ①误伤者2d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②感染HBV的针刺伤者,应在24h内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③对于感染HCV的受伤者,目前尚无有效的补救预防措施,只能加强伤口的处理,定期随访;④确认感染HIV阳性,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在医师指导下运用抗病毒制剂或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将感染率从0.30%降至0.06%,暴露后6w,12w,6个月,12个月定期检定HIV抗体[8]。

4.4.3 锐器致伤预防性治疗方案 1)对乙型肝炎感染患者(指未接种过疫苗者,接种过疫苗但对疫苗无反应者或抗体效价已降至很低时)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的锐器上后可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或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有效率可达75%[8];2)艾滋病暴露的预防心治疗,对于受到艾滋病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后,应在伤后几小时内立即使用齐多夫定(叠氮胸苷),氮它并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3)丙型肝炎病毒暴露后的预防性治疗,目前无有效的事后预防措施,只能强调局部伤口的处理,定期随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 小结

针刺锐器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况,也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害。因此,在工作中无论面对的病人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护士均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潜在的危险,在护理操作中注意没一个细节,加强防护,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有锐器损伤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把职业风险降到最低。提高防护意识,对减少杜绝针刺锐器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晓丽。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现况调查与对策 [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30―731.

[2] 毛秀英,吴欣娟,于丽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3] 吴安华,任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527.

[4] 陆连方,孙慧娟,杨过真。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病的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5] 李玉芝,手术室护士职业有害因素及防护,国外医学护理学期,2005,5(24);237-238.

[6] 李晓梅。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临床误诊误治,2008,10(21),85-86.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对本院手术室37位护士采取抽血体检与问卷调查。

2结果

37位手术室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生理心理损伤,见表1。表1手术室37位护士的生理心理损伤及影响因素损伤表现n百分比职业损伤因素慢性呼吸道损伤848.65%消毒液腰、背、肩疼痛1232.43%负重、抬搬病人刀、针刺伤616.22%机械性因素白细胞下降12.07%放射线及电离辐射3讨论

3.1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3.1.1生物因素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羊水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如一些可传播性疾病、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据研究,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尿、便、汗、泪、母乳、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4%[1],暴露于含HBV血液、体液而感染HBV比率为6%~30%;若HbsAg(+)、HbeAg(+)则感染率更高。接种过乙肝疫苗可降低感染危险性。

3.1.2机械因素最常见的为针刺伤,其次为刀片、玻璃等锐器伤。本院针刺伤率高达16.22%,已经证实20种病原体可以经针刺传播。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3.1.3物理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较多。无防护接触论文放射线及电离辐射给手术室护士造成严重的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3]。微波、射频、激光等手术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在消毒工作中,紫外线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高浓度臭氧吸入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负重、抬、搬病人等常规护理工作也是导致护士腰背痛的危险因素。此外机器声、工作人员的对话声、电话铃声、病人的声、物品及机器移动声所产生的噪音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长时间暴露于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可能引起如上不适[4]。

3.1.4化学因素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全身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甲醛、煤酚皂、戊二醛、臭氧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2],它们用于手术室的消毒、浸泡标本、器械消毒,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还具有致敏、诱变及致癌作用,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溶液,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染色体异常。

3.1.5心理因素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他们长期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休息不定时的环境中,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工作人员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病、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胆病等。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燥等。

3.2职业伤害的防护措施

3.2.1锐利仪器使用的防护根据具体手术,总结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体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普及使用可自动回套的针头;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医疗垃圾严格分类管理,减少流通污染环节,把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3.2.2加强室内流通定时开窗换气,添置空调设备,完善排污系统,并对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毒剂浓度要配制准确,现配现用,改变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操作前后正确洗手,严格无菌振作。手术后对器械、污水、房间处理,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设专用浸泡污敷料水池等设施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3.2.3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了解病人的病史、肝功能、两对半、HIV、梅毒等检查结果,这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对阳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手套如有破损,立即重新更换消毒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皮肤如有损伤,立即用3%碘酒、75%酒精消毒、立即注射乙肝疫苗。术前巡回护士配制0.2%过氧乙酸1000mL盛于专用容器中,置于手术间,方便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在给病人操作前后随时洗手,手术间门口铺一块用0.5%过氧乙酸浸透的台布,以减少因工作人员进出造成的交叉感染。

3.2.4辐射及电离危害的防护在无法躲避时尽量使身体不进入直射线中,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主要依靠3项基本防护手段,即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消除手术间内有害物质,可采取以下措施:(1)通风换气,除安装迷宫式百叶窗保持良好通风外,最好设有机械通风,保持每天换气4~6次;(2)设置负离子发生器,调节正负离子平衡;(3)尽量少用或不用的铅制品,传统的铅衣应被塑封铅取代。

3.2.5防止身体疲劳工作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