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2: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业教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当前,高职教师在职业语言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职业语言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在教学和管理中,有的教师语言使用生硬蛮横,缺乏人文情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好感,进而导致学生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使得教学和管理的实效不尽如人意。实际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的对立、误解的产生,很多时候都源于没有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也忽视了沟通凭借的语言的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当前高职教师职业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普通话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都明文规定了在教学时应该使用普通话。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教师在教学时,若只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和顺口,就不分时间和场合随意使用自己所熟悉的方言的话,那么对于方言区外的那部分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一方面,他们很可能会因为听不懂教师的方言,而失去对某门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也会认为这是教师对他们的不重视,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顾及全体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使用好普通话,有意识地纠正自己不准确的发音,使学生都能听得懂自己所传达的内容。
(二)语言上对学生的尊重不够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只能服从,这也就造成了师生地位上的不平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学生颐指气使,反映在语言中则是很少使用礼貌用语,并且命令性指示语的使用较多。这常常让学生感到自己不被教师所尊重,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给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三)对体态语言的漠视体态语言是人际交往中信息传递的一种副载体,它在使用中不需要凭借有声语言,但却对有声语言的理解起着强化作用。体态语言主要包括动作和表情两个方面。就动作而言,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散漫地靠坐在椅子上,使学生觉得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心理上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有的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诚意产生疑问,导致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和沟通的兴趣。就面部表情而言,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经常会皱眉和撇嘴,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觉得教师对他们是不认可的,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谈心也不再积极配合;有的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时候,没有以殷切的目光注视学生,而显得目光散漫,这也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心不在焉。因此,应改变教师对体态语言的漠视态度,让他们意识到体态语言是有声语言的有效延伸,运用得当可以显著提高教育效果。
(四)正面语言使用不够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往往较差,平时听到的多为教师和家长的抱怨与批评,在进入高职学习时已经积累了很多负面的情绪。然而,一部分高职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时还是常常使用负面语言,经常粗暴地用“不能”“不行”“不可以”等话语来回答学生;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仍然以批评教育为主,忽视正面的肯定与鼓励。这些都容易激起学生的负面情绪,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感到痛苦和绝望,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也持抵触态度。所以,高职教师要正视自身在职业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消除,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语言素养。毕竟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他们对教师的情感往往是建立在有效的语言沟通基础之上的。
二、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语言素养的措施
针对上述高职教师职业语言使用中的种种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期对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语言素养有所裨益。
(一)准确使用普通话为了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避免因方言的原因听不懂某门课程,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首先,在发音上,教师应努力做到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要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确切。其次,在遣词造句上,教师应摒弃粗鄙的方言俚语,使用通用的词语和说法,让学生准确理解教师的意思,避免因词不达意造成的师生误解。
(二)在语言表达上尊重学生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平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语言上应该充分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锤炼自己的语言,表现对学生的尊重]。
1.称谓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记住学生的名字,在课堂上教师若能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教师对其的重视,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对于叫不出名字的学生,教师也切不可简单地以“哎”“喂”呼来唤去,可以使用“同学”称谓。对于记住姓氏的学生,教师可在其姓之前加上“小”字用于称呼,这样的称呼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尊重的个体,从而在教学中更加愿意配合,也很好地化解了教师叫不出学生全名的尴尬。
2.问候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打照面的时候很多,这就涉及打招呼的问题。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问候以后,仍然板着一张脸,严肃地点点头,这种教师学生就觉得不容易亲近,自然就拉大了两者的心理距离。因此,在学生向教师打招呼以后,教师也要热情地予以回应,可以面带微笑回答“你好”,对于正好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也可以有一些关心式的回应,例如“最近学习怎样”“上次给你指出的问题有没有注意”等。
3.指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常常会需要使用一些指示性的语言,在使用这些语言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句式的选择,多使用祈使语气的句式而不是命令语气的句式,多用引导式的语句而不是用语气强烈的反问语句。适当的句式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心理上也较为放松,进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不恰当的句式会使学生心里紧张或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给教育教学带来障碍。
(三)重视体态语言的使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特通过实验证明:口头语言的效果=7%的内容+38%的声调+55%的表情。由此可以看出,体态语言的使用在信息沟通和交流就动作姿势而言,教师和学生谈心时,身体应自然前倾,不可懒散地靠在椅背上;当学生向教师讲述问题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并频频点头加以回应;当学生说到困难和伤心之处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拍一拍他们的肩膀加以宽慰和鼓励,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当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时,教师应保持和学生的目光接触,用专注、坚定、温暖的目光向学生传递真诚的情感和平等的态度。就面部表情而言,无论学生在向教师倾诉什么内容的时候,教师都应该认真倾听,切不可经常皱眉、撇嘴或露出鄙夷的神色。当学生向教师表达成功的喜悦时,教师应该和颜悦色、面带微笑,为学生的进步感到骄傲;当学生向教师倾诉苦难时,教师应该面色凝重,为学生的不幸感到同情,表现出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四)多使用正面语言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信心减弱的现状,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使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日渐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划分为五个等级:一是社会上层。包括最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大私营企业主、高等级的学者专家等。二是社会中上层。包括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三是社会中层。包括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四是中下层。包括个体体力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业人员、工人、农民。五是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的人群。其中,上层、中上层人士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中层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20%,余下部分为中下层及底层,占70%-75%。根据各阶层对幼儿教育不同的需求倾向,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需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0%的最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15%—20%的良好学前教育服务,70%-75%的基准化的学前教育服务。现实困境是,2000年后,我国幼儿园供给总量下滑,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比例也发展了变化。例如,2000年我国的幼儿园结构中,集体办园约占46%,教育部门办园占20%,其他部门办园9%,民办园约占25%。而到2010年,情况则完全改变了,民办园成为幼儿园的主体部分,占比约为68%,教育部门办园19%,集体办园仅为10%,其他部门办园3%。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我国社会中下层和底层人民对基准化的学前教育需求大致占学前教育需求总量的70%-75%,而收费相对低、并且质量有保障的公办园、集体办园仅占幼儿园总量的30%左右,并且绝大部分的公办园、集体办园的首要招生对象为公务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提供给普通民众子女的名额非常少。另一方面,尽管当前我国民办园已经占据幼儿园总量的65%以上,成为学前教育供给的事实主体,但与公办园、集体办园相比,在同等保教质量下,民办园的价格往往更高,或者是游离于保教质量标准之外的低质低价。在我国质优价廉的公办园尚属稀缺资源,“僧多粥少”难免会引发家长的激烈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除了供给短缺之外,“入园难”还是一种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供求关系仍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层次性失衡和区域性失衡。
1.层次性失衡。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师资数量供需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随着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有效实施,小学适龄人口开始减少并逐渐向初中推移,高中学历人口逐渐增加,使我国当前的教师供给关系由总量紧缺向层次性失衡转变。从目前的师生比来看,小学教师总量过剩,初中教师呈过剩趋势,高质量的幼儿和高中教师严重欠缺。
2.区域性失衡。对于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幼儿教师依然严重缺乏。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与当地缺少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有关。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丽水市为经济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县域,只有两所大专院校――丽水学院和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前均没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唯一一所开设五年一贯制大专学历层次教育的学校是由原省级示范性中等师范学校改制后的丽水中等专业学校,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虽然有20年的历史,但受学校性质和办学层次的制约,只能以挂靠其他高校办学的形式来求得生存和发展,专业发展相当缓慢;其次是该市部分县(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了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无序,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底子差,层次低,因而高学历幼儿教师的匮乏成为制约丽水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作为经济大省,浙江早在2005年就实行二级师范体系办学制度。当时只有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且招生面前全国,数量有限。相当一部分生源在毕业后继续读研,或者进入研究机构,经济欠发达的县域一级幼儿园几乎没有学前教育本科生前来就职。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的矛盾在浙江省显得十分突出,县域乡镇幼儿园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富余的小学教师转行过来,同时还招收了大量的普通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以丽水市为例,该市唯一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丽水学院从200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学前教育本科生,招生规模为2个班级80余人,大部分毕业生回到户籍所在地,或者流失到杭嘉湖等经济发达地区。根据丽水市教育局部分统计,2013年全市幼儿教师上岗持证率仅为47.8%。大量的乡镇民办幼儿园由于教师工资待遇低,各类社会保险没有按照规定执行,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浙西南地区乡镇幼儿入托难、入园难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当地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幼教师资水平
基于上述事实,从社会公平和国家干预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需求应该由政府来满足。在幼儿教育市场中,公办园要体现财政支持的意义,而民办园则体现市场调节的意义。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上,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本科、专科、中职(幼儿师范)三个层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需要共同存在,特别是后两个层面的师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正因为如此,党和政府才在今年的全国职教会议召开之际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并以战略性的目光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城乡布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科学规划职业教育,院校布局更加贴近所服务的产业和社区。新增高等职业学校主要向中小城市布局。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们以江浙闽粤等经济大省为例。这些省份企业众多,从中西部涌进数量巨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支撑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但他们作为第四、五个级次群体,其子女入托、入园和当地大多数乡镇农村居民的要求一样,只需要收费低廉、质量有一定保障的基准化的幼儿教育服务,他们希望自己在工作时,孩子能够有玩伴,幼儿园有较好的硬件设置和师资条件,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品德以及一定的兴趣爱好。在这些省份中,有相当一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历史悠久,特色显明,声誉很好,属优质教育资源,应留在教育系统,不要流失。所以,主要应鼓励他们合并到师范院校中,成立幼儿教育学院,培养幼儿教师;或升格为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少数学校可视当地的实际状况而改为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在这方面,福建、江苏等省借助《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这股春风,改革成绩斐然,普通民众子女入托、入园受益匪浅。在浙江,虽然实行二级师范体系制度,但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远远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无论浙东还是浙西,浙北还是浙南,各县域幼儿园师资仍以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毕业生为主力军。在相当一部分乡镇幼儿园中,中职学前专业毕业生构成当地师资主体。如果按照浙江省二级师范体系制度,这些师资明显无法达标,理想与现实之间构成了严重的背离。其实,职业教育并不是低层次教育,中国需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中职、高职可以向本科、研究生延伸,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可以相互融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把师范教育纳入到现代职教体系,学前教育师资既可以实行中职校与高职校“3+2”分段培养,也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2”分段培养;高职校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进行“3+2”“5+2”分段培养。像浙江这样的经济大省可参照福建等省市的经验,将丽水中等专业学校(原松阳师范)等这些原本有着20余年学前教育办学经验的省级示范性师范学校与相关院校整合,或者单独升格高等幼儿专科学校,扶持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明确其作为区域性幼儿师资培养的核心基地地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一、英语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院在毕业论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协调,主要是在管理、评价、导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校制定的工作条例和制度是不全面、不细致的,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不规范和难以落实。也就是说学校在指导教学方面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教师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教导学生。管理方面主要的问题有三:一是缺少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来体现英语的专业特点;二是毕业论文管理机构不健全,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三是没有行之有益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
(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需要论文评价体系,用以解决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论文答辩和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主体是关于学生的学历、职称、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学生的答案参差不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也很难确定。评价标准是关于评价论文时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导致评价者很难用细致科学合理的量化角度评价论文,致使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还是真正的公平公正,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层次和水平。还有教师出于种种考虑,勉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过度宽容和迁就,这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和错误暗示,会让学生有不用努力学习,通过抄袭就可以顺利通过的侥幸心理。
(三)导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大多数学生一生中第一次接触学术研究工作,对每个学生都有重大的意义,使得教师对毕业生关于毕业论文方面的指导尤为重要。但是教师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投入的精力少,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毕业论文的教育工作。其次,大多数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学校缺乏专门用于毕业论文指导的经费和师资,主要是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学缺少重视,投入极少。最后,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乏味,教师难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创新趣味的理念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过程过度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和讲解,但是缺少对个案的分析或实践的开展,导致很多学生表面上理解和吸收了知识,但是在毕业论文进行研究时,依然不知所措。
(四)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的问题很多。第一,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第二,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等应具备的掌握的不扎实。第三,缺乏对选题的科学领域的深入了解,没有正解认识和理解题目的要求。第四,学生难以独立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五,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低,只求能够通过,而且学生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往往思想陈旧,缺乏创新能力。每部第六,学生的感性认识强,但是缺乏理性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总结。学生在选题时太过盲目,随大流,有的学生摇摆不定,常常更换自己的选题,有的学生太草率,没有经过研究和思考,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与自己的专业无关,或者题目太大,给人的感觉是不知所云。
二、撰写英语毕业论文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谨性和规范性,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防止抄袭行为的出现,教学生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加强指导教师的自身认识,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真正领会英语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教学生撰写论文的同时教他们诚信做人。
(二)加强对毕业论各个环节的指导教育
调整论文撰写辅导的时间和形式。以往是在第七学期开学举行毕业论文讲座,但是论文是在十二月份开始撰写,相隔时间较长,难有实际效果,不过是走过场,内容太多,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学校作出了调整,把撰写过程分为收集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报告、规范格式、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这六个部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撰写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论文质量。
(三)加强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督
建立一个健全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教师论文指导的质量。主要是在论文准备阶段、论文写作过程、论文写作中期和论文评估体系这四个方面的监控管理。
(四)加强外文书籍的资料建设
英语论文离不开参考文献,外文的参考文献对学生的写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校应该为学生建立外文图书资源库,加强资料室方面的投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从思想上重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加强对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写作技巧,加强有关部门对撰写论文的各环节的监控管理,以及加强外文书籍资料产投入,来保证学生能够写出有深度有新意有质量的英语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盛国强,周永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04):42-45.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化措施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比如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陈树梅.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教论坛,2002(6)
(一)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主要是由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思想性质所决定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教师作为启蒙者,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此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要时刻依据教育教学法规的要求,积极工作,认真分析领会课改新精神、新理念,尽心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知识素质
渊博的知识积累是语文教师素质的具体体现。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求语文教师掌握扎实的语文教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其他学科如哲学、政治、历史、物理等的相关知识,对社会地理、自然现象、世界形势、生活潮流乃至传统文化也要有一些基本了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时时充电,处处学习,真正做到学识渊博,为人师表。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一)教学能力
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首先包括备课能力,它是课前准备的关键能力,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其次是上课能力,上课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教育的重心;此外,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培养多规格、多层次、多门类的人才,还要求教师具备活动课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
(二)创新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和创新思维,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展现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效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阐述创新概念,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素质和能力培养对策
(一)积极自主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激活了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以新教育理念武装课堂。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以适应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二)注重相互交流,积累专业教学经验
教学经验具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和习惯特征,它是教师一生的财富,是形成自身教学特点、培养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基础,对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同事间的经验交流,就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的一个良好途径。
(三)构建展示平台,培养提升自我才华
语文教师自我才华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学识和才华的展示。语文教师可在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办公开课,邀请领导和其他教师参与,在授课中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在工作之余,可开展教师演讲比赛、写作比赛、备课展示等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将自己的作品陈列出来供他人欣赏,展现自身魅力。同时,可定期与其他学校联合开展“语文教师交流学习活动”,将本校的教育成就与其他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展示自身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等,并积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反馈,完善自身。
(四)积极参与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课程培训。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现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法规、教学理论、师德提升等各方面的培训,强化自身素质,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积极参加常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整体素质
(1)积极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公共课全员培训等继续教育培训。(2)积极参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培训活动,全面提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引领带动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提高素质。(3)积极参加高等院校组织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提高培训,使学历层次逐年提高。
2.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1)以学校为本,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引导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提高语文教师“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2)针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在研究中学习和提高。
3.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提升语文教师专业水平
(1)以语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干力量,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成果展示、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2)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积极参与城乡联动、骨干先行的活动,引导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实践,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4.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1.当今高校体育教师形象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者。但是由于受到当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之处。
1.1高校体育教师文化水平滞后
如在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方面:知识、智力及专业教育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去追求达标率。而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少数体育教师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学习、进修、继续教育机会又不多。久而久之,形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同时体育教师教学多重教轻研,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相对停滞。
1.2高校体育教师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积极
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方面:“有的教师被钱所迷,一切向钱看;也有人为权惑,千方百计改行,有的怨天尤人,教学不积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和开拓精神,失去了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热爱”。近两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虽然有所加强,但由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与全民健身计划相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众所周知,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殿堂,而体质又是构成人才的重要因素,没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即使专业水平出众也会“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矛盾上,高校体育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融于课堂,才能尽快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高等体育教育的着眼点和主要精力除了要放在提高学生的体质上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自我锻炼成为其自主活动,使他们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将对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高校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全面影响
1.体育教师人际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在体育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教育性的。师生交往本身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相遇,教师人格精神必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启迪和影响”。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身心成长。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喜欢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而不太喜欢体育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老师所有的学生都是你的学生,就必须做到一视同仁。对能力差的学生还要更加关心和鼓励,这也是关系到教师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人际交往是一种双边活动。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具有相互交往的需求。学生希望体育教师能了解他、关心他,体育教师更希望得到学生的支持和信任。体育教师人际行为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是建立在信服基础上的,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转变成学生的内驱力来起作用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地了解每个学生,对学校体育工作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交往过程中,体育教师的高度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学生是会感受到的。当学生认识到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质的增强及今后的成长需要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疾苦的好体育教师时,他们自然会对教师产生尊敬的感情,欢迎他、接受他。在正确的动机下,学生愿意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并努力的完成他布置的教学任务。
2.体育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交往态度在体育教师与学生整个人际交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决定着交往的内容和效果。态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尊重、信任、同情、理解、热爱等积极的交往态度,能促进人际交往的发展,是建立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基础;歧视、蔑视、厌恶、猜疑、冷淡等消极的交往态度,则严重影响着交往的形成和发展,甚至造成师生人际关系的对立。同时严重地损害教师的个人形象。在体育教学过程无论何种基础的学生,没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是常见的现象。此时,体育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过分指责,更不能讽刺或羞辱他们,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体育教师表扬和鼓励的效果比简单的批评要好。特别是对体育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失误,体育教师应帮助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他们从中积累练习的经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来确定人物和要求,在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体育教师的人际交往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一个体育教师带着厌烦的表情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马上就会产生疑惧戒备心理。学生把这种消极情绪状态反馈给老师,就形成一种不良的气氛,影响交往的效果。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体育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前提,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对表现好的、基础好的学生,要看到他的弱点严格要求;对后进或体育基础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热情辅导;对身体有病的学生要关怀照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理解爱护的基础上,既严格又亲密做到动之以情。
三、改进高校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全面影响建议
3.1运用吸引效应,塑造仪表美与心灵美的美好形象
体育教师的仪表美是学生直接感受到的一种形象美。能长久地留在学生的心中,体育教师重视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服饰、动作示范,以形成形象吸引力。体育教师服饰端庄、大方整洁、活泼的运动服装,能给学生端庄高雅之感,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心灵美蕴含在深层的因素中,它对体育教师美的形象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最终赢得学生尊敬、爱戴的决定性因素。
3.2以爱之情,期待学生,完善自我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向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和蔼可亲的语言、严肃认真的教态、热情耐心的指导、准确优美的示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爱,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同时,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以语言、神态、行为等激励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完善自我,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
3.3不断提高威信,扩大影响力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形体美的感召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拓展知识领域,获取新知识,吸收新信息;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促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更美好的想象;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形象的塑造,重要的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有良好品德和修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热爱学生、同时还要审视自己、控制自己、提高自己,以促进自己的个性进一步完善。在学生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这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美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1)接口设计。对于外部接口设计而言,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用户界面的设计,采用的是网页作为教师、各级管理员用户的界面;二是软件接口的设计,采用的是WindowsXP系统,IE6.0以上;三是硬件接口的设计,支持普通个人电脑;四是Word接口的设计,将内部信息利用Word输出为相应的文档。在内部接口设计如下:利用IE进入系统登录模块,经身份验证后进入数据维护模块,退出登陆后,返回至操作系统界面。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指的是在给定应用环境下进行数据库模式的构建,通过数据库及相应应用系统的构建,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类需求。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开发中的有效手段之一,数据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小规模单项事务处理系统,还是大型信息系统,均采用现代化数据库技术,用以保障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在设计数据结构时,需要先进行数据库的创建,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teacher.mdb。该数据库利用的是Access创建的。具体步骤如下:打开Access,出现相应的对话框,选择建立空数据库,创建名为teacher.mdb的数据库后,进行保存,出现另一个对话框。设置创建用户管理、班级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教师工作、教学工作量汇总、进修、科研、、获奖等数据表。
2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系统共包括三大模块,主要功能如下:1)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及各级管理员的登录及信息删改,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要想进入该模块,需对管理员或教师身份进修验证。该模块还负责对已有管理员信息进行删改;2)一般教师信息管理模块,负责对教师信息进修录入、修改,对班级及课程进行增减操作,并对教师所完成的科研工作、所发表的论文、获奖情况、评优选先、进修情况等进行添加或删除操作。当需要打印信息时,该模块还提供打印及预览功能,可将查询结果进行打印;3)教师工作量管理模块。负责将教师所完成的教学、班主任及其他工作量进行录入,以年作为单位,依据学历、培训、函授及实训教育四大类予以汇总和计算。
3系统的实现
1)身份的验证。用户通过系统首页对登陆者的身份进行选择,依据不同身份进入相应操作界面,并在相应权限的要求下进行操作。对于教师用户而言,应选择一般教师类型进行登陆,需要对教师的用户名及密码进行验证,若正确则顺利转入教师主页面:user.asp,若错误将返回登陆主页;对于管理员用户而言,应选择管理员类型进行登陆,验证用户名及密码成功后,将转入管理员主界面,若错误将返回登陆主页。
2)教师信息管理的实现。①教师信息录入模块可通过该页面对新教师的相关信息进行添加,对新教师不同信息段进行输入,在添加成功之后可继续输入页面,该模块所采用的数据表为教师信息表;②教师信息修改模块需先查到所需操作的教师信息,再对其进行修改,对教师各信息段进行输入,在修改成功之后直接返回。模块所采用的数据表为教师信息表;③班级管理模块可利用该页面对班级信息进行管理,对班级进行添加或删除,在操作成功之后会返回至主页面,模块所采用的数据表为班级信息表;④课程管理模块可利用这一页面对课程信息进行管理,对课程进行添加或删除,在操作成功之后会返回至主页面,模块所采用的数据表为课程信息表;⑤科研管理模块可利用该页面对科研工作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可对科研工作信息进行添加或删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会返回至主页面,模块所采用的数据表为科研信息表;⑥获奖管理模块可利用该页面对教师的获奖信息情况进行管理,对获奖信息进行添加或删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主页面,所采用数据表为获奖信息表;⑦评优选先管理模块可利用该页面对教师评优选先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可对评优选先相关信息进行添加或删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将返回至页面,采用数据表为评优选先表;⑧进修管理模块可利用该页面对教师的进修信息情况进行管理,对进修信息进行添加或删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页面,采用的数据表为进修信息表;⑨信息打印模块可利用这一页面对所需信息进行打印,结果生成Word文档或打印出来,通过对查询条件进行选择,输入相应的教师名予以查询,点击即可生成Word文档,生成Word文档或打印成功后返回至页面。采用数据表有教师信息表、获奖信息表、班主任工作表、进修信息表、教学工作量信息表、评优选先信息表、科研论文信息表及其他类型的工作信息表。
3)教师工作量管理的实现。①教学工作量录入模块可利用该页面对教师教学工作量信息进行录入、添加或删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主页面,采用的数据表为教学信息表;②班主任工作量录入模块可利用该页面将班主任工作量信息进行录入、添加或删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页面,采用数据表为班主任工作信息表;③其他工作量录入模块可利用该页面将其他工作量信息进行录入、添加或删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页面,采用数据表为其他工作信息表;④就工作量计算模块而言,可利用该页面对教师教学工作量依据学历、培训、函授或实训等四类教育予以汇总及计算,通过年份及教师姓名进行选择,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页面。采用数据表为教学信息表及教学工作量汇总表。
4结束语
毕业设计过程中工作态度较好,潜力较强,任务完成状况较好。软件设计贴合工程规范,文档及程序清单比较齐全。推荐毕业设计(论文)评为中等。
2、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设计,并较好地到达了任务书所提出的要求。演示效果良好。
论文书写格式比较标准。界面设计合理,文档齐全。推荐毕业设计评为良好。
3、该生能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方案合理,方法正确,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技能主要指极具英语学科特征的教学技能,包括英文书写,英文童谣说唱,英文游戏,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技能,英语学科教具的制作以及对英语教材的分析设计技巧等方面。小学英语教师最基本的学科教学技能如下:1.英语书写和板示:熟练掌握英语硬笔书写的规则和要求。能够书写规范,流畅和比较美观的英文匀笔斜体行书。2.演唱和教唱英文歌曲技能:能够完整准确流畅地演唱小学英文歌曲,并掌握教唱英文歌曲的步骤,方法和手段,以及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歌曲改词改编等技能。3.简笔画辅助教学技能:掌握各类教学简笔画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简笔画教授英语单词,句型,语法和课文,讲故事以及讲解其他内容。4.英语教学游戏组织技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游戏,并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并设计游戏,在课堂上有序地组织学生玩游戏,激发学生兴趣。5.常规教具制作与电教仪器使用技能:能结合授课的需要制作不同类型的教具并选择使用不同的电教设备辅助教学6.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熟悉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媒体声像系统的操作并运用于教学。7.教学设计:“熟练掌握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词汇、对话及高年级小学生学习语篇的方法。”[2](P5)能根据我国少年儿童学习外语的特点撰写教案,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除了具备以上基本技能外,学校还应培养他们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技能等。
二、多方努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一)全方位管理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要培养高素质,强职业技能,高职业素养,职业适应能力强的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不仅需要该专业教师对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训练的重视,更需要学校的相关教育教学部门的多元管理,从目标,质量和训练强度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1.严格规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及标准并使之系统化。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不是短期的训练能够达成,应该是有计划,有秩序,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培养过程。制定长期的训练标准规划,可以采用分阶段目标进行训练考核。如对入学的新生进行以扎实英语语言基础为目标的专业技能培养训练,而大二的学生则侧重以强化教学基本功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应该是以训练学科教学技能为主,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辅的技能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从而保证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2.拓宽思路,创新思维,运用多种有效规范的训练方法贯彻实施计划。理论联系实际,课内外训练相结合,集体训练和个人辅导相结合,范例训练和创造训练结合、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结合等方法进行,并通过举办各种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训练效果加以考核和激励,促进训练计划的实施。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着力训练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不是纸上谈兵,只有实践动手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理解并最终内化掌握下各种技能。校内主要可以通过加强微格教室的建设,可以使学生的系统训练得到更好的实践和检验,在微格教室创设的仿真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逐渐夯实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应该开拓各类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在真实教学环境下的执教机会与频率,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检验。
(二)通过校本研习,提高学生教学实战技能
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收集各类优秀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视频及各类讲座材料,结合专业教师积累的各类趣味教具,PPT,教学反思,各类教学材料,以及校外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等材料,进行资源的整合,形成系统成套的课程资源,上传至学校网站供学生参阅下载借用,并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教具,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战技能。
(三)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促进和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质量
1.建立教师负责制,落实各个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自我管理与监督。每个教师负责一定名额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的各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按阶段监督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情况,并做出适时的辅导,确保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训练无断层、顺畅协调发展,循序渐进地掌握各项技能。2.阶段化举办各种教师职业技能比赛,检验训练效果,促进训练的积极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目标,举办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如大一可举办语音口语大赛,大二可举办英文板书,简笔画,课件制作等比赛,大三可举办片段教学,说课等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学生对职业技能的重视。
(四)与实习基地实行校校互动,共同培养的合作机制
高校与教育实习基地的合作紧密度越高,越能够促进高职英语师范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在加强学生到小学进行认知实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等锻炼外,还应该定期安排高职教师到小学挂职锻炼,授课并参与小学教研活动,加强与小学一线教师的研讨及交流,从而获得最一线,最前沿,最符合小学英语教育特点及现状的素材和观念,运用于校内的课程教学及课程实训。邀请一线小学英语优秀教师参与指导本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及实践,实现校校的实质性合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