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2: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艺流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装饰装修是随着近几年建筑工程的增多而发展壮大的,装饰装修公司也在发展中越来越多。装饰装修公司在市场上多了,就会产生激烈的竞争,公司想要在装修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质量是最重要的。而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流程,就是为了确保装饰装修的质量,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流程,就要掌握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正确工艺流程,并进行严格的贯彻和执行。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涉及到的施工工艺流程
2.1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地面工程是装饰装修的基础。在施工队伍施工前,一是要把基层地面进行认真的清扫和整理,把杂物以及妨碍施工的物品清理出去;二是就可以进行地面找平的施工,利用水泥砂浆进行;三是利用标高尺进行定标高、弹线的施工;四是对铺设地面的大理石板材进行选料;五是在地面铺设前,要把板材浸水湿润;六是安装标准块;七是摊铺水泥砂浆;八是在地面铺贴大理石的石材。在完成以上施工流程后,还要把大理石材之间的缝隙进行灌缝处理,之后进行地面工程的清洁处理,做好每天的地面工程养护。完成这些流程后,地面工程也就符合装饰装修的质量要求了。
2.2木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木工工程在装饰装修中是很普遍的,包括门窗的安装、橱柜的打造等。在进行木工工程施工时,必须要在确定木工施工的位置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固定好侧框板,之后把门窗的工字钢滑轨固定好,在做好门窗悬挂螺栓与挂件固定之后,还要检查门窗的侧框板是否实现完全吻合。
2.3墙面装饰施工工艺流程
墙面的装饰装修质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装饰装修都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整个装饰装修工程的美观,还关系到装修后的使用安全。在墙面装饰施工中,一是要做好墙面基层的清扫,要把墙面存在的缝隙进行填补;二是利用工具进行石膏板面的接缝处理;三是要把墙面的腻子进行磨平;四是给整个墙面涂刷防潮剂,以免墙面出现返潮;五是要进行墙面的底胶涂刷施工,并在墙面上进行墙纸的处理;六是利用滚轴等赶压墙纸下的胶粘剂气泡,以保证墙纸的平整度质量;最后,把墙纸上以及拼缝处的胶水擦干净,对整个墙面进行修整。
2.4油漆涂料施工工艺流程
油漆涂料施工也是建筑装饰装修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这项施工时,一是要清理需要油漆的木器表面;二是利用磨砂纸对木器进行打光的施工;三是在木器上上润泊粉,之后利用砂纸进行打磨;四是给木器刮第一遍腻子,之后利用粗砂纸进行磨光;五是给木器刮第二遍腻子,之后利用细砂纸进行磨光;六是给木器刷第一遍清漆,并对存在颜色差别的位置补腻子,之后利用细砂纸磨光;完成上述施工后,在陆续进行两遍清漆的粉刷,都是采用细砂纸进行磨光施工;最后,利用水砂纸对木器的油漆面进行打磨,打完蜡后擦亮就可以了。
2.5吊顶工程装饰工艺流程
吊顶工程的施工需要按照三个步骤进行:一是要安装吊杆,起到基础的支撑作用;二是要安装龙骨架,作为面板安装的平面,其固定作用;最后,完成面板的安装施工,也就完成了整个吊顶工程的施工。
2.6电路灯具施工工艺流程
电路灯具是装饰装修工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建筑的后期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电路灯具施工前,必须要掌握要装修的建筑的电路分布图以及业主要求安装电源、灯具的具置,并量好准确的尺寸,在装修图纸上以及现场墙面等位置明确标出。在这项施工中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引线要利用附近的同类插座电源线。
2.7卫浴洁具安装工艺流程
这种装饰装修在建筑工程中也很普遍,也属于常用的一种装修工程。这种工程的装饰装修基本步骤为:首先是进行地面、墙面的装饰装修,而且地面一定要做好防水处理;其次就是进行马桶以及洗手盆的安装,有的还安装浴盆或者太阳能、浴霸等;再次是安装排水管道;最后要安装插座、灯具以及毛巾杆等。
2.8管路改造工程工艺流程
管路分为上水管、下水管以及供暖管道等。在进行这些管道的安装时,第一个步骤就是在墙面或者地面凿出铺设管道的孔洞,之后按照业主要求的管道尺寸进行下料;第二个步骤是做好管道接头处的连接,通常连接的方式有螺纹连接、热胶连接等;之后进行打压试水,看是否有接头不严。
2.9厨房设备施工工艺流程
厨房是家庭装饰装修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厨房的装修都是按照墙面和地面处理、吊柜和底柜的安装、电器和厨具的安装进行,最后进行现场的清理。
3保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的措施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往小了说,合格的质量可以保证工程整体美感,往大了说,合格的质量可以保证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决定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质量的关键是施工工艺,而决定施工工艺能否实现的根本则是工艺流程。为了保证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施工工艺的质量,就要执行质量控制措施:一是施工人员要掌握施工工艺流程。严格安装施工图纸和要求,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认真的施工,确保工艺流程的顺利实施;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要针对装饰装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并对每一阶段的施工工艺流程贯彻情况进行检查;三是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制度。要对施工工艺流程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组织专人进行检查,以确保施工的工艺流程符合装饰装修的质量要求。
4结语
输油管线在线试漏流程见图1。在原输油管线阀门1和阀门4之间,加装阀门2、3,盲板1、2,压力表1、2,安全阀等管件,即可实现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管线关阀试漏或加盲板试漏。试漏流程见图1中的虚线部分。安全阀定压为输油管线设计压力的80%,最低不得低于0.4MPa,阀门、管件、仪表的公称通径和公称压力要与原输油管线一致。
2操作流程
以图1为例分析说明。管线在线试漏应选择在在输油作业结束时段进行,此时管线内没有油气,充满油品,经阀门截断后,压力波动小,试漏准确性高。经改造的工艺管线可以实现不加盲板试漏流程和加盲板试漏流程:阀门1、阀门2组成阀门1组;阀门3、阀门4组成阀门2组。每组中有一个阀门密封完好,就可以进行不加盲板试漏,而有一组中2个阀门密封均不完好,就要进行加盲板试漏。不加盲板操作规程①加压。使用管线自身的输油泵进行加油,内压达到正常工作压力时,但最低不低于0.4MPa,关闭阀门组2和阀门组1。②保压。时间为30min,做好试漏记录,期间每5min记录一次压力表示值。③泄压。打开阀门组2和阀门组1,输油管线保持在不作业的常态。加盲板操作规程①加盲板2。关闭阀门组2,拆下垫片2,装上盲板2。②加压。使用管线自身的输油泵进行加油,但最低不低于0.4MPa,关闭阀门组1。③加盲板1。拆下垫片1,装上盲板1。④保压。时间为30min,做好试漏记录,期间每5min记录一次压力表示值。⑤拆盲板2。拆下盲板2,装上垫片2。⑥泄压。打开阀门组2。⑦拆盲板1。拆下盲板1,装上垫片1。⑧泄压。打开阀门组1,输油管线保持在不作业的常态。
3试漏记录及保压压力的判读
试漏记录主要内容试漏时间、管线管径、埋地长度、地上长度、油品牌号、油品体积、当日气温、当日风力、记录时间、压力数值、压力变化速率、泄压排出量,此外,还需注明记录人。保压压力的判读①管线无渗漏。管线内压力随油品温度变化而变化,符合pV=nRT的规律,即温度升高,压力也升高,反之亦然[7]。②管线有渗漏。管线内压力不稳定,随时间逐步下降,压力变化与温度关系不成比例。③确定管线有渗漏,应立即放空管线,停止使用,由专业人员进行查漏、堵漏处理。
4优势
鉴于常用检查方法的局限性,对现有埋地输油管线进行简单的工艺流程改造,可以实现在线试漏,其优势如下。利用原输送的油品,不必放空或置换油品;利用管线自身的输油泵作为试漏加压泵;试漏压力为正常工作压力或管线设计内压;可以即时发现管线是否存在渗漏;将非常规的检维修作业变成日常常规作业,消除了非常规作业风险。不需要检维修人员,司泵工就可以进行操作,便于日常管理。
5结束语
1.1基于MBD的装配工艺设计技术
在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系统中,工艺人员首先进行装配工艺建模,依据产品设计模型确定工艺方案;然后利用装配工艺结构树进行装配工艺规划,并对工艺规划结果进行仿真;最后生成装配工艺文件。装配序列规划是工艺规划的重要内容。产品结构反映产品中各零部件之间组成和层次关系,低层级零部件总是先于高层级零部件进行工艺设计。因而,产品结构包含了一定的装配序列信息,工艺人员可以依据产品结构信息,进行装配序列规划。在装配工艺建模时,保存了产品的结构信息和零部件模型信息。在工艺规划过程中,借助工艺结构树进行工艺设计,生成了多种工艺数据集,包括装配序列、装配路径、工艺标注、工艺装备、辅助工艺等信息;工艺数据集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构成装配工艺模型。装配工艺模型信息集合如图1所示。
1.2装配工艺结构树
在装配工艺设计过程中,利用装配工艺结构树描述、存储工艺设计数据集,最终生成产品的装配工艺。产品的装配工艺通常由装配工序、装配工步组成。装配工艺结构树的数据结构如下:1)装配工序是装配工艺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含义与一般工序的定义一致。LO是工序对象列表,表示当前工序下所有待装配零部件。根据产品结构,工序对象列表中的零部件必须是相同部件下的同级子零部件。LP是装配工步序列,LP由工序下所有待装配零部件的装配过程按照工步划分规则进行细分得到。2)装配工步是装配工艺信息的基本载体,它的含义与一般工步的定义一致。3)装配信息由各种工艺信息组成。在工艺结构树中,装配信息的组成如下:AA是装配活动,它表示模拟零部件装配过程的三维动画展示;IAP是辅助工艺信息,它表示零部件常用的装配操作方法、特殊零部件的处理方法及设计人员的经验;DP是工艺标注,它表示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与装配工艺相关的标注特征信息,包括尺寸、公差、粗糙度、注释等;EP是工艺装备,它表示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用到的夹具、工具、量具等。在实际装配中,一个复杂产品的装配过程通常是按照先组装、再部装、后总装的顺序进行的。在装配工艺结构树中,工艺人员不一定按照实际装配过程进行工艺设计,即组装和部装工艺设计可能交替进行,这减小了工艺设计的限制,人机交互性更好。装配工艺结构树如图2所示。
2装配工艺流程
工艺设计完成后,采用何种方式管理装配工艺信息,将直接影响工艺人员的工作效率。工艺结构树的自身特性不利于工艺信息的管理,而工艺流程图不仅克服了工艺结构树的缺点,并且在工艺信息管理中具有优势。为此,本文将工艺流程图应用于装配工艺信息的组织和管理中,以解决上述问题。
2.1装配工艺流程组成和分类
产品的装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组装阶段、部装阶段、总装阶段;装配过程可以由一组串(并)联混合而成的装配链表组成;因此,产品的装配工艺可以由一系列流程节点组成的装配工艺流程图来表示。在装配工艺流程中,将包含一个或多个零部件装配过程信息的单元定义为工艺流程节点;工艺流程节点是装配工艺流程的基本组成元素,串并行工艺流程节点构成装配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节点能链接装配对象三维模型、装配动画、装配标注信息、工艺装备和辅助工艺信息等相关工艺信息。装配工艺流程不只是简单的单个流程,对于不同的装配阶段,如组装阶段、部装阶段和总装阶段,工艺流程可以用组装工艺流程、部装工艺流程和总装工艺流程分别表示。对于不同装配阶段的工艺流程,其工艺流程节点的装配对象可能存在父子关系,某个工艺流程节点可由其子零部件所在的工艺流程构成,工艺流程之间存在组成和层次关系,因而,总装工艺流程可以由部装工艺流程组成,部装工艺流程可以由组装工艺流程组成。装配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流程节点间的连接箭头表示装配操作方向;流程节点的先后顺序表示节点中装配对象的装配顺序;并行的流程节点表示其装配对象可同时进行装配。
2.2装配工艺流程数据组成
工艺流程节点作为装配工艺流程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数据结构如下:<NP>={<Name>,<L>,<ON>,<ID>,<SeqID>,<ParID>,<IN>}Name是节点名称,表示节点在工艺流程中的显示名称;L是节点层级,为将工艺流程节点放入相应层级的工艺流程链表中提供数据;ON表示该工艺流程节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ID是工艺流程节点的标识,具有唯一性;ParID是父级工艺流程节点的标识,具有唯一性。根据装配对象的父子关系,建立工艺流程节点的联系,用于标识装配对象的父级部件所在工艺流程节点,即父级工艺流程节点NPP,ParID为实现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工艺流程提供数据支持SeqID是并行工艺流程节点的标识,具有唯一性。SeqID为实现具有并行关系的工艺流程节点提供数据支持;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并行工艺流程节点包含的装配对象可同时进行装配。IN是节点工艺信息,表示该节点装配对象的工艺信息。工艺流程链表用于存储工艺流程节点。工艺流程链表的组成如下:<SN>={NPk|k=1,2,3,…}工艺流程节点NP是工艺流程链表SN的基本组成元素。SN中NP的顺序包含了装配序列信息。
3工艺结构树与工艺流程映射方法
为了实现装配工艺结构树向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需要解决五个问题,依次是解决工艺流程节点与装配对象的关联问题,解决工艺流程节点的工艺信息链接问题,解决装配序列信息的保存问题,解决工艺流程节点的并行关系问题,解决装配工艺流程的层次关系问题,即不同工艺阶段中工艺流程的分离。针对上述五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解析工艺结构树的工艺流程映射方法。它首先对装配工艺结构树进行解析并预处理,然后以装配工步为基本单元,将装配工步映射为工艺流程节点,并存储工艺流程节点生成工艺流程链表,记录装配序列信息,最终生成装配工艺流程。该方法能有效实现装配工艺结构树向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为了将装配工艺结构树映射为装配工艺流程,首先要解析装配工艺结构树,从工艺结构树中获取装配工艺信息。在工艺结构树中,装配工步PS是工艺信息的基本载体,可以从中获得所有装配对象OA及其装配信息IA,IA包括装配活动AA、辅助工艺信息IAP、工艺标注DP、工艺装备EP等;根据装配工序Pd及其装配工步PS的先后顺序关系,可以获得零部件的装配序列信息。同时,在解析工艺结构树时,需要从工艺结构树中分离出不同工艺阶段的工艺过程,以便实现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工艺流程。通过上述流程,基本解决了上文提到的5个问题。根据PS的OA,实现了NP和ON的关联;根据IA,实现了NP和IN的集成;根据SeqID,为实现具有并行关系的NP提供了数据支持;根据ParID,为实现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工艺流程提供了数据支持;将NP依次存储在相应层级的SN中,保存了产品的装配序列信息,为生成装配工艺流程提供了序列信息。图4是装配工艺结构树与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关系。
4应用实例与结论
1.教学内容分析。《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这门课是微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融工艺原理和操作技能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氧化、光刻、刻蚀、掺杂、薄膜五大工序,每个工序又分为: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工艺实训三个教学模块。本次课是氧化工序的工艺流程模块,设置为2课时。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微电子技术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基础、能力状态、学习心理特征、可能存在困难等方面的情况如下:(1)知识基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集成电路制造基础知识,学过氧化原理和工艺概述,对设备的系统构成有一定了解。但还未接触实际工艺流程,需要进一步学习。(2)能力状态:对公式、流程、原理等理论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强。(3)心理特征:对学习对象有很大的选择性,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能够认真投入,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则“不想听”。(4)存在困难:从往届学生的反映看,对着文字和图片来学习氧化工艺操作和设备运行知识,他们觉得抽象、烦琐、枯燥,教学效果差。结果导致后面的现场实训不敢动手,工艺流程操作的一次成功率较低。另外,设备内部的运行情况就算在企业现场也无法观察,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参照国家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职业资格标准,设定本课题的知识、技能、素质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记氧化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了解氧化设备运行情况;(2)技能目标-学生能选择正确的氧化工艺流程并完成操作;(3)素质目标:学生具有严格遵守净化室规章制度和工艺规范的意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完成氧化工艺操作。教学难点是:了解氧化设备运行情况。
二、策略选择
1.项目教学法。本次课采用项目教学法,设置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实施任务、考核评价、拓展提高五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2.信息化教学。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工艺操作方法和设备运行情况不够直观、信息量太过丰富不易掌握等制约因素,我们紧紧围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制造3D虚拟车间开展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室、课程网站等信息化环境和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等数字化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三、实施过程
课前回顾和预习:通知学生课前登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网站进行理论知识回顾,通过查看多媒体课件和化学反应动画,知识的复习显得快速高效。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氧化工艺的详细工艺流程,通过课程网站发给老师。教师网上检查学生作业的递交情况。1.创设情境。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利用信息化教室功能,学生登陆课程网站观看氧化环节的视频,初步了解更衣室、风淋室和净化车间的情况,配合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进行集成电路制造3D虚拟车间的演示,教师通过广播系统演示软件操作方法,介绍更衣室规范要求和净化车间工作环境和设备,引出工艺操作这一学习主题。2.确定任务。教师总结点评学生上传的作业,整理出正确的氧化工艺流程,明确学习任务。3.实施任务。氧化工艺的全部流程可以分为“更衣室”“、清洗”、“氧化”“、测试‘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多个工艺操作步骤。以氧化环节为例介绍学习的流程:氧化环节包含输入系统、货架取片、上料、下料四个工艺操作步骤,学生利用集成电路制造3D虚拟车间来完成学习任务,登陆软件选择教学模式,经过更衣室环节后,进入净化车间,选择氧化区域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单个工艺操作的学习方法:(1)查看主菜单里面的工艺文件,了解工艺规范;(2)观看企业视频,学习操作要领;(3)进行虚拟操作,完成技能训练;(4)如果做错会有信息反馈,学生重新练习。氧化环节的货架取片、上料下料等操作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其余工艺环节的所有操作训练均可在虚拟车间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完成一个环节之后,学生总结操作要领,教师进行点评。这种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呈现生动有趣,真正寓教于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度明显提高。3D虚拟车间里面还整合了很多的数字化资源:比如清洗机构、氧化传片、测试传片的动画,克服了设备内部运行情况在企业现场也难以观察的困难,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4.考核评价。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考核评价,学生选择考核模式进入,完成全套工艺流程。在考核模式中系统会有相关问题提出,学生作答。如果答错则会扣分,并会将正确答案显示在左下方。在工艺流程中如果选错流程,那么也会显示’步骤错误”并做正确提示。学生完成考核之后,可以即时看到得分和用时;通过软件统计分析,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整体的掌握情况和每个知识点的正确率,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最后做总结点评。5.拓展提高。在前面实施任务过程中,学生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能训练上了,要求他们关注车间墙壁上的工艺规范、员工守则、管理条例甚至急救方法等信息,在虚拟车间中实现环境育人,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效果特色
1.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拟选择大孔口无闸墩可调控溢流坝,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可在橡胶坝、翻板钢坝和气动盾形坝3种坝型中选择其一。
1.2功能指数
1.2.1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情报,系统地进行项目功能定义及分类,将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真正掌握对象的必要功能。在本次方案比选中,首先,明确整体目标是溢流坝选型,是为第一级功能需求;其次,为实现整体目标的手段是方案必须具备实用性、美观、技术可靠性、耐久性、对环境影响和经济性六大项二级功能评价指标;之后,六大项二级功能又作为三级功能评价的目标,为实现二级功能的手段是满足22个子项的三级功能评价指标。为使研究对象一、二、三级功能上下位的逻辑关系明晰,绘制功能系统图。
1.2.2各功能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系数采用0-1评分法来确定三种溢流坝方案的每项功能评价指标重要性系数。具体如下:将功能评价指标按照重要性进行相互比较,相对重要者得1分,不重要者得0分,自己与自己比较画“—”表示,不得分;之后,将每项功能评价指标的得分相加,再除以总得分,即可得该功能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系数。为防止最不重要者得零分,可将各项功能评价指标累计得分进行加1的加权修正,再计算该功能指标的重要性系数。
1.2.3确定功能指数将橡胶坝、翻板钢坝和气动盾形坝3种方案进行功能逐项对比,最符合功能指标的方案得3分,次之得2分,相对最差的方案得1分,之后,将上述所得的各功能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系数与指标得分相乘并求和,得到该方案的总得分。
1.3成本指数由于各方案的使用年限不同,为使寿命不等的互斥方案之间具有可比性,需要按照一定的折现率,通过净年值(NAV)等值换算,将各方案的总投资现金流量分摊到使用期内各年计算等额年值,进而进行寿命不等的互斥方案比选。由于3个方案建成后维护费用基本相同,寿命周期成本即为建设期投资的费用,且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社会折现率取8%,计算所得3个方案的成本指数见表3。
1.4价值指数根据价值工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以上得到的功能指数和成本指数来计算3个溢流坝方案的价值指数,最大价值指数的方案资金利用率最高,为最佳方案。价值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气动盾形坝方案的价值指数V=1.278,为3个方案中最高,因此,本工程的溢流坝拟采用气动盾形坝方案。
2气动盾形坝工程实例
气动盾形坝在欧美等国家有应用先例,2007年引入我国,于2008年获得中国专利,并被水利部推广,该坝型结合了橡胶坝和翻板钢坝的部分优点,结构由钢面板、埋件,橡胶坝袋、抑制带和气动控制系统组成,见图2。钢面板正面迎水,坝袋支撑在下游面,在气动控制系统控制下,利用橡胶坝袋充、放气来控制钢面板起伏达到阻水或放水的目的,且通过橡胶坝袋的气压调节精确控制钢面板的升降高度,进而准确控制所需水位的高度,抑制带则保证了开口角度和钢面板始终向一侧倒伏,当钢面板完全倒卧于河底时,水流顺畅地流通,可进行河道的泄洪,当钢面板升起,可停置在0°~70°的任意角度上,水流从坝顶部溢流,形成人工瀑布景观。其主要特点有:a)适用面广,河宽不限。可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的蓄水、引水工程以及水库大坝的坝顶加高,可快速增加河道或水库的水域面积,坝体由单独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包括面板和坝袋,且中间不需要闸墩,拦河宽度不受限制,可适应任意宽度的挡水要求。b)休闲造景,技术可靠。可应用于城市河流和景区河流,开启高度可以任意调节,平时可升起面板进行河道蓄水,蓄水时坝顶溢流形成的小瀑布景观以及河道内水域面积的增加,可满足人们亲水休闲的景观水位要求,而当洪水来临时,可在几分钟之内倒伏面板迅速泄洪排涝。c)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坝袋采用食品级原材料及专利生产工艺技术,确保安全无毒,坝体起降时依靠清洁气体进行调节,无需添加机油,对周围的环境和水体都不会造成污染,且钢面板可以完全倒伏在河底时,鱼类等水生生物可以自由通行,有利于生态保护。d)综合价低,经久耐用。不需要启闭机械设备,土建只需要简单地基,配件和设备均国产化,可有效降低总成本,坝袋支撑的钢面板可以完全保护气袋本身,避免漂浮的树枝、冰块及砂石等杂物阻塞和损伤,使其使用寿命延长,一般可在20~30年以上。据了解,气动盾形坝在北京大兴区新凤河、朝阳区清河和贵阳南明河等地有应用实例,均运行良好。本工程的气动盾形坝为国内第六座,坝体过流断面净宽30m,抬水高度2.5m,由6套单宽5m的不锈钢(304)面板和高分子聚合物气袋模块组合而成,除气动系统的空压机和少部分控制阀件、控制传感器采用进口产品外,其余部件已全部国产化,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和性价比。工程建成以来,运行情况良好。
3结论
关键词:工法;编写;要点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我国自1984年引入工法管理制度以来,先后经历了学习宣传阶段、工法试行阶段和迅速发展阶段[1]。施工一线人员流动性大,初次参与工法编写的人员常常不得要领,如何快速掌握工法编制要点,编写出高质量的工法,展示企业施工水平和施工能力,成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成长的一个台阶。
2、工法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技术应用方法[2]。
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施工;工法不是单纯的施工单项技术,而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工法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工法的核心是施工工艺,其中的材料、设备、劳动力、质量安全及治疗控制标准都是为工艺服务的;工法是施工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工法不等同于技术总结和论文,而是成功经验关键技术研究的提炼和精华,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的格式编写。
3、工法选题
3.1选题原则
课题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工法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枢扭,关键工法的选题应满足以下原则:①总结工程中有实用价值、有规律性的工艺技术;②在原有的工法发展起来的新技术;③四新技术形成的工艺方法;④经施工检验的专利及发明的成果提升。
3.2选题范围
工法的选题范围非常广泛,土木工程相关大致分为以下四类:①大型重工业工程项目,如石化、冶炼、电力等;②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如水利水电、路桥、港口、污水处理等;③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如文化体育、商业、会展中心、航站楼等;④住宅工程中采用新材料或容易产生质量隐患的关键技术项目。
3.3选题步骤
每项工法都是一个系统,系统有大有小,针对单位工程的是大系统,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编写的是子系统,工法选题一般来说经历三个步骤[1]。① 梳理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性要强,可是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也可是某个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② 网络排查类似工法,专业网站或政府机关公布的已通过评审的各级工法名单;③ 对关键技术进行主题研究,参照科技成果的立项、鉴定评估、报奖等流程。
4、工法编写常见误区
常见工法编制存在以下误区:①前言冗长;②特点模糊;③范围不清;④原理不明;⑤操作要点不对应;⑥材料设备繁杂;⑦质量控制泛泛;⑧安全措施不周全;⑨环保措施不全面;⑩效益分析太片面;⑪应用实例针对性差;⑫工法与方案、总结或论文混淆;⑬文本不规范[3-5]。
5、土木工程工法编写要点
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6]。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科研立项情况、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专利发明、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工法的特点是指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的特点,不是产品性能说明书,也不是单纯的技术特点,更不是机械设备或装置的特点。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着重说明工程性质,如公路、铁路、厂房等;针对设计要求的工程性能和特点及施工中的特点;周边环境条件和节能环保等要求方面。适用范围应实事求是,不扩大范围增加误导读者;不限定过狭窄影响推广价值。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着重说明关键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关键技术的施工主要过程的阐述。表达应科学有序、准确严谨、通俗易懂。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
操作要点必须是工艺流程的关键点,操作要点应与工艺流程的程序基本对应,工艺技术的关键工序应列为工法操作要点,各操作要点作详细介绍。必要时对施工组织和管理要求作翔实的说明。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此外还应强调该材料在操作要点中起到的作用,以证明该材料在工法技术实现中是必不可少的。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有些工法由于采用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中末规定质量要求,在这类工法中质量要求应注明依据的是国际通用标准,国外标准,还是某科研机构、某生产厂家的试行标准,使工法应用单位明确本工法的质量要求,使质量控制有参照依据。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水土保持、大气或噪声污染、人员职业健康等。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技术、环保和节能效益。
①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是指物料消耗、机械购置或租赁、人工减少、造价降低。间接效益是指与其它方案相比投入减少,安全风险降低等。
②社会效益是指工期缩短对社会的影响降低,提前竣工对社会的贡献,
③技术效益是指对推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开辟了困难条件下某种技术的应用范围。
④环保和节能效益是指满足现行环保节能相关要求,节约水、电、煤、油等能源或推进可再生资源利用,对降低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贡献。
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符合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应有所交代。
(11)应用实例:工法已经过2项及以上工程实践应用,安全可靠,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并能证明该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2)论文与总结、方案、论文的比较:
工法与施工技术总结、技术论文、施工方案格式和内容不同。
施工技术总结是施工单位结合某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和关键技术进行的总结,写法是先介绍工程概况,后叙述施工方法,最后总结经验和体会。工法强调的是工艺原理和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技术论文是作者论述科技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性、实验性、观测性的新成果、新见解和新知识, 或者是总结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践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科技文献。技术论文可以是施工前、施工中或施工后的技术总结,数据可以是计算分析或者是估算,并不一定要有操作性。工法是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的作用。
施工方案是针对特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合理的、具体的解决方法,体现出材料的规格型号、机械设备的参数标准,紧紧围绕特定项目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工法是针对经过成功实施的方案关键技术部分的提炼与升华,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特定适用范围的推广价值。
(13)行文规范:
工法内容要完整,工法名称应当与内容贴切,直观反映出工法特色,必要时冠以限制词。工法文本格式采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格式进行编排。
①工法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项五个层次依次排列。
②工法中的表格、插图应有名称,图、表的使用要与文字描述相互呼应,图、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插图要符合制图标准,工艺原理与示意图宜采用三维线框图绘制,除应用实例外不应过多采用施工照片。
③工法中的公式编号与图、表的编号方法一致,以条为基础,公式要居中。
④工法文稿中的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专业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如使用专用术语应加注解[6]。
⑤文稿统一使用A4纸排版,页面整洁、无错字、漏字。流程图及示意图清晰美观,建议采用与OFFICE兼容性好的VISIO软件绘制。
6、结语
在工法的编写前注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编写过程中对资料要认真研究分析,对关键技术总结、提炼、升华,成文后的工法要反复研读、修改、提高。国家级工法均经历了企业评审、修改提升,省部级评审、提档升级,土木工程工法的编写人员应仔细琢磨专家评审意见,博采众长,善于总结,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希顺.《建筑工程施工工法编写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2] 裴勇军,张志强.施工工法编写要点 [J]. 《山西建筑》2007.02
[3]秋枫.浅析工法编制的十大误区[J].《建筑》2009年第14期
[4]徐浩,施工工法编写技术 [J].《施工技术》1997.11
关键词:充气浮选机,原矿性质,处理矿量,回收率
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原红透山铜矿)已具有50年的生产经历,为采、选、冶联合企业。目前,矿山保有地质储量900万吨,选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历史较好水平,铜回收率:92.57%;锌回收率:73.22%;硫回收率:73.50%。前几年由于处理矿量逐年增加,矿石性质随着开采深度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原浮选设备已不适应选别工艺的要求,导致生产指标下降。通过对充气式浮选机的研究和原浮选设备的对比分析,铜、锌、硫浮选设备全部改用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提升了设备装备水平,改善了技术作业条件,使三种产品的回收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1 原矿性质
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为典型的铜、锌多金属硫化矿石,矿床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并以充填为主交代为辅。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绿泥石、石英、绢云母、透闪石、角闪石、绿帘石和方解石等。
矿石中铜、锌与铁的硫化物致密共生,闪锌矿、黄铜矿沿黄铁矿裂隙充填交结,具有交代溶蚀作用,黄铜矿呈点滴状分布在闪锌矿中,矿石中的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嵌布紧密。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均赋存于石英—绢云母片麻岩中。毕业论文,回收率。毕业论文,回收率。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以粗粒为主,黄铜矿以细粒为主,粗粒较少。金属矿物嵌布极不均匀。
2生产工艺流程
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采用的是两段磨矿、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即两段连续磨矿、优先选铜、铜尾选锌、锌尾选硫的优先浮选工艺。此工艺于1991年7月改造并投入运行后,比较适合选矿厂的选矿生产。经过几次局部改造后,各项技术指标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艺流程详见图—1
工艺流程图图—1
3 改造前存在的问题
优先选铜浮选工艺的最初设计生产能力1400t/d,为了发挥规模效益,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选矿厂的处理矿量逐年增加,由优先浮选改造之初的40多万吨/年扩大到60多万吨/年。处理矿量的增加造成浮选设备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原有的设备配置与生产作业量不匹配,进而导致选矿工艺条件达不到要求,最终影响选矿生产指标,通过对前几年的指标统计分析(见表—1)可说明浮选时间短和浮选设备生产能力的不足。
历年来主要技术指标统计 表-1
年份 矿量 原矿品位(%) 回收率(%) 改造情况 (万吨) 铜 锌 硫 铜 锌 硫 94 48.5 1.449 2.584 21.304
89.55 71.48 70.88
95 51.93 1.491 2.466 20.432
90.50 72.7 71.64 增加4台浮选机 96 54.21 1.46 2.444 20.515
89.6 70.58 67.45
97 56.82 1.477 2.408 20.386
90.51 70.4 68.11
98 61.77 1.466 2.532 21.911
90.14 71.7 69.51
99 62.62 1.507 2.52 20.691
89.94 71 69.14
2000 61.7 1.59 2.28 19.950
90.26 72.4 69.09
2001 64.7 1.529 2.55 20.937
91.04 72.51 70.65
2002 64.88 1.57 2.479 20.228
91.16 72.12 62.92
2003 64.45 1.605 2.400 20.748
91.41 72.33 72.7
2004 57.8 1.659 2.324 21.206
91.55 71.52 71.95
2005 53.5 1.618 2.287 20.700
92.35 71.29 71.87 铜浮选机改造后 2006 55.1 1.551 2.247 19.797
关键词:冶金工业,高速钢轧辊,研究现状
一、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逐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为主转向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保护环境。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是缩短生产流程,减少工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技术进步中有两大主要趋向:一是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工艺的新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二是现有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完善化。两大技术进步趋向互相竞争、相互渗透,促使钢铁工业不断提高钢材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走向集约化。
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种“冷态”下间歇式生产的工艺流程。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10多个大型钢铁厂都是采用这种工艺流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业已逐步将上述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成为现代化“热态”连续生产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具有高效、连续、紧凑、智能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开发成功接近最终钢材产品形状的连铸、连轧技术,如带钢、型钢的连铸连轧等。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生产周期短、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厂投产以来, 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8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厂共56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已超过5 500万吨。我国现已有5个钢铁企业建成8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又有5个钢铁企业正在建设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不久的将来总生产能力将达2000万吨,预计届时将占全世界同类生产线能力的1/4以上。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2001年我国连铸比达到89.71%,已经超过了200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达到了96.96%,目前,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中,连铸比达到99%以上的企业已达41家。
带钢连铸连轧技术是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开发应用的一项重大钢铁生产前沿技术,它将是21世纪钢铁生产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二)钢铁产量不断增长
冶金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国内方面,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钢铁行业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遏制,有效打击了“地条钢”等劣质产品冲击钢材市场的行为,进一步净化了市场,钢铁生产企业对市场更加理性化。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速度加快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国际方面,世界经济仍保持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球钢铁需求持续增长。
二、冶金工业对轧辊的需求
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为轧辊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一方面,随着钢产量的不断增加,轧辊需求量大幅增长。仅就国内而言,据统计,每年消耗的轧辊材料有50万吨以上,价值数十亿元。另一方面,随着轧钢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轧辊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轧辊生产厂家的制造水平还较落后。仅以宝钢为例,2000年,宝钢用于轧辊的采购资金超过2亿元,其中国内的只占30%,国外的占70%。因此,不断研究新型轧辊材质及制造工艺,为轧机配备高性能的轧辊已成为国内轧辊生产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轧辊材料的研究现状
为提高热轧辊的表面耐磨性,热轧辊材料不断地得到改进,其基本的发展过程是从冷硬铸铁到高铬铸铁到半高速钢和高速钢。高速钢材料用于轧辊制造,使轧辊性能显著提高,轧材质量明显改善。
(一)高速钢轧辊的特点
高速钢轧辊是用具有高硬度,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红硬性、耐磨性和淬透性的高速钢作为轧辊的工作层,用韧性满足要求的高强度灰铁、球铁、铸钢及锻钢作为轧辊的芯部材料,把工作层和芯部以冶金结合的方式结合起来的高性能轧辊。
1、高速钢轧辊的化学成分特点
(1)含有较多的C和V。C和V可以形成高硬度的MC型碳化物,提高轧辊耐磨性;
(2)有较高的Cr含量。Cr含量高,可在轧辊组织中形成一定数量的M7C3型碳化物,有利于降低轧制力并改善轧辊辊面的抗粗糙性;
(3)含有一定量的Co(≤10%)。Co可提高高速钢轧辊的红硬性,从而提高轧辊耐磨性;
(4)离心铸造高速钢轧辊中含有≤5%的Nb。Nb可降低轧辊组织中因合金元素密度差大而引起的偏析。
2、高速钢轧辊的组织特点
高速钢轧辊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组织结构特征:(1)碳化物的种类、形状、体积分数及分布;(2)马氏体基体的性能特点;(3)晶粒尺寸大小。轧辊用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合金成分及工艺条件有关。因材料成分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同以往的高铬铸铁轧辊相比,高速钢轧辊中的碳化物类型较多,除含有MC型碳化物外,还含有M2C、M6C和M7C3型碳化物。
(二)高速钢轧辊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围绕着轧辊外层与芯部的结合问题,高速钢轧辊的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离心铸造法(CF)、连续浇铸复合法(CPC)和电渣熔铸法(ESR)制造,而热等静压法(HIP)和喷射成形法(Osprey)仍在完善和发展中。CPC法制造轧辊装备复杂,我国仍无法生产;ESR法制造轧辊能耗高,仅适合于制造冷轧辊;用离心铸造法生产轧辊装备简单,工艺稳定,效率高,是制造高速钢轧辊的重要方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离心铸造法生产高速钢轧辊尽管存在着合金元素容易产生偏析的问题,但由于其突出的优点,使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高速钢轧辊生产的主导地位。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
(三)高速钢轧辊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在热带钢连轧机上开始试用高速钢轧辊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高速钢轧辊的比例不断提高,在某些机架上,甚至全部采用了高速钢轧辊。使用高速钢轧辊后,辊耗明显下降,换辊次数显著减少,轧辊研磨量减少,轧机能力提高,燃料和动力消耗降低,有助于降低轧制成本和提高带钢质量。
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铸造高速钢轧辊的研究,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采用普通离心铸造方法生产了高速钢辊环,其成分(质量分数,%)为:2.0~2.4C,8~15W,2~3Mo,4~7V,3~5Co;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力学性能为:硬度60~65HRC,冲击韧性(5~10)J/cm,抗拉强度(400~600)MPa。
四、结语
随着轧机向自动化、连续化、重型化方向发展,对轧辊的几何尺寸、表面精度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轧辊生产厂、研究机构和钢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冶金轧辊材料的基础性研究、轧辊生产技术的研究、轧辊工艺装备的研究和轧辊使用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轧辊制造业和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符寒光.高速钢轧辊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钢铁,2000,(05).
[2]翁宇庆.我国冶金工业在新世纪最初几年的科技进步[J]钢铁,2004,(01).
关键词 压滤机;二段脱水;一段脱水;脱水效果
中图分类号:TD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41-01
1 项目背景
选煤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也是煤炭深加工(焦化、汽化、液化和制作水煤浆)和洁净、高效利用的前提。自2012年初以来,煤炭行情持续走低,各精煤用户对于煤炭质量尤其是洗精煤产品水分过高的问题日趋重视。由于禹州地区原煤存在粒度细,煤泥含量大,优质煤主要存在于-0.5 mm的特性,导致选煤公司洗精煤水分长期偏高,稳定在21%左右,远超出客户水分要求,加之煤炭形势下滑,选煤公司精煤销售工作十分困难,因此如何减低精煤水分,满足客户要求,成为选煤公司迫在眉睫的问题。为降低精煤水分,我单位河南永锦选煤有限公司对浮选系统脱水工艺进行了改造,将原设计的浮选精煤二段脱水工艺改为一段脱水工艺,改造前后效果对比明显,能够很好的解决选煤公司精煤水分过高的问题。
2 项目的提出
选煤公司原设计脱水工艺流程采用的是:主洗精煤采用立式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主要处理+0.5 mm精煤产品,水分根据入洗原煤不同,稳定在5%-9%,设备脱水效果良好;-0.5 mm浮选精煤产品脱水采用二段脱水工艺,即浮选精煤先经过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脱水,脱水后的产物作为粗精煤产品,产品水分在20%-22%,其离心液和滤液(0.045 mm颗粒含量达到40%以上)进入快开式压滤机进行脱水,滤饼水分在26%-27%左右,工艺流程图详见图1,两种脱水设备脱水效果不佳,产品水分均偏高,因此如何优化选煤公司脱水工艺,提高设备脱水效果成为降低选煤公司洗精煤水分的关键。
图1 改造前二段脱水环节工艺流程图
项目改造内容一:优化脱水系统工艺流程
根据实地了解其他选煤厂脱水工艺流程及脱水设备的应用情况,结合2013年4月份选煤公司工业化试验,最终我们提出了将原设计的浮选精煤二段脱水工艺改为一段脱水,即浮选精煤不通过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而直接进入快开式压滤机进行脱水。通过优化脱水改善快开式压滤机脱水工况及入料特性,提高压滤机处理能力,能够很好的解决选煤公司精煤水分过高的问题,改造后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 改造后一段脱水环节工艺流程图
3 改造前后洗精煤综合水分效果评价
改造前后,根据各精煤组成部分比例计算,理论分析洗精煤综合水分变化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根据改造后压滤机水分降至21.5%进行理论计算,洗精煤综合水分达到16.8%。但由于近期所入洗的二矿、一矿原煤煤质粒度组成较之前发生较大差异,以二矿为例,二矿原煤大筛分实验数据显示-0.5 mm含量达到了45%,较之前提高12%,一矿原煤-0.5 mm含量也较之前提高7%。而这种粒度变细的变化导致浮选精煤量较之前提高8%左右。我们通过测量计算得出,目前主洗精煤量占总精煤含量的22%,浮选精煤占到了78%,这样洗精煤理论综合水分为18.1%与选煤公司目前调试结果18.3%仅相差0.2%,同时我们统计了12月3号-12号商品销售精煤(均为当日生产落地精煤)综合水分为17.9%,与理论水分也相差0.2%。
综上所述,通过对浮选系统脱水工艺进行改造,将原设计的浮选精煤二段脱水工艺改为一段脱水工艺,能够很好的解决选煤公司精煤水分过高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