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2: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手术期护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临床资料
54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在40~82岁,其中80岁以上8例。临床表现:上腹痛和上腹部饱满不适、进行性黄疸(无痛性)、消瘦乏力、发热、腹部可触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增高50%(27/54)、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4(4%(3/54),CEA、POA、PCAA、CA19-9均增高100%(54/54)。定位诊断:B超:可见胰胆管扩张100%(54/54)、CT和核磁共振100%(54/54)。
54例患者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和肿瘤浸润情况,施行了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32例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有并发症发生,在围手术期进行妥善处理和仔细的护理下痊愈出院。
2.观察和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
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比其他肿瘤术前心态还要差。除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由于频繁呕吐、腹胀、腹痛、皮肤瘙痒,使患者的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向病人家属清楚交代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2.2营养支持
补充能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90%以上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凝血功能差、手术危险大为了提高手术耐受力和减少并发症,1.术前要进行1周充分准备,包括补充血容量?慢性脱水、低钾的纠正,输入人体白蛋白、新鲜血浆、胃肠外补充维生素K1以改善凝血机制、纠正低蛋白血症,口服胆盐减轻内毒素血症,如有贫血,则予以输血。2.对于高消耗分解代谢的病人使用氨基酸、20%脂肪乳剂。3.胰十二指肠肿瘤病人糖尿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得多,一旦检查证实,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2~8.9mmol/L、尿糖(+)~(-)范围内,要避免胰岛素过量因为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更大。
2.1.3呼吸道的准备
胰十二指肠肿瘤术后肺部并发症机会多,术前应采取预防措施。严格忌烟最好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胸式呼吸锻炼,有助于防止术后膈萎陷、肺部感染和低氮血症。我科54例患者有吸烟史32位,术前、术后进行深呼吸锻炼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0。
2.2术后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神志清晰取半卧位。24小时心电监护、监控血压、脉搏,保持各种引流管有效吸引,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此外,还需做好以下护理:
2.2.1腹腔内出血的观察及处理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大、吻合口多,最易出现腹腔内出血。早期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应注意腹腔内出血往往不能通过腹腔引流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赖腹腔引流。我科22例有并发症发生,出血占12例,其中6例腹腔出血已经有很多,而腹腔引流量不多,甚至没有。所以必须结合病人全身情况进行分析,一旦患者在术后出现烦躁、口渴、脉快、低血、失血休克表现时,首先应考虑腹腔出血的可能。一旦明确诊断,予以止血药物,如:立止血2~4u静脉点滴、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立即手术探察、止血。
2.2.2应急性溃疡观察及处理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后5~7天,最易出现并发症是应急性溃疡。应急性溃疡的出现与手术创伤较大、病人应急程度较低、体内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因此,为减少应急性溃疡的发生,在手术前应使病人做好充分准备,以减少精神应激,术中尽量缩短时间,术后予以营养支持和必要的代谢调理,以降低应激程度和增加组织修复能力。予以雷尼替丁0.15+NS20mlBid静脉注射或信法丁40-60mg+NS20mlBid静脉注射等酸药物,并给予抑制胃肠道、胰胆等激素分泌和对胃肠道粘膜有保护作用的生长抑素。我科发生应激性溃疡7例,经过以上方法控制都得到满意效果。
2.2.3胰瘘的观察及护理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根治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胰吻合技术的提高,胰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我科54例胰十二指肠根治术,仅发生1例胰瘘。胰瘘不仅与患者全身情况、医生的操作机能有关,而且与感染有关。感染可以增加胰瘘的发生,胰瘘也与增加感染的程度有关。一旦发生胰瘘,早期应保持胰液引流通畅,可使用善得定0.2mgq8h皮下注射,或用施他宁3000u+5%GS500ml维持24小时,并予以肠外高能量静脉营养等支持疗法,合理使用有效抗菌素。
2.2.4腹腔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管理;围手术期
新生儿群体是一特殊人群。不仅体现在新生儿的发育特点、身体条件等,也体现在患儿家属对于新生儿的关注程度上。而对于新生儿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起到辅助治疗效果[1]。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在对于患儿的有效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院选取新生儿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围手术期间护理管理方案对于提升围手术期新生儿治疗效果发挥的作用。具体方案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220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患儿中有120例男性患儿,女性患儿为100例,患儿的年龄在1-10天之间,平均年龄为5-6天。采取随机实验法,将全部22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结果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临床上的可比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1.2方法
在患儿治疗的过程中,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儿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如下:1.2.1术前护理。做好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及胸腹部X线片等检查。进行备皮、配血、胃肠减压、应用光谱抗生素、补充维生素K和维生素C。术前改善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因此,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不良是术前护理的重点内容。当患儿合并肠穿孔腹膜炎和休克时,复苏的同时补充血容量是术前治疗及护理的重点[2]。常规将患儿置暖箱内;床旁备好吸引装置;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注意观察腹部情况,争取在出现明显腹胀之前手术治疗;同时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术前半小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及镇静药。患儿进手术室后,病房护士准备好一切抢救物品,提前将暖箱预热到32℃左右。1.2.2术后护理。胃肠减压及全胃肠外营养是肠闭锁早期管理的关键。因此,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密切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哭声、四肢温度、腹部穿刺孔渗出情况、呕吐、腹胀、排气和排便、切口愈合情况等变化。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或合并其他严重畸形的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并由专人护理。患儿进行肠外营养期间,指导患儿母亲正确使用吸奶器,将乳汁挤出并储存起来,为经口母乳喂养做准备。出院前评估患儿喂养状况及哺乳支持情况,出院后随访至患儿进食状况良好、体重达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注重袋鼠式护理,鼓励母婴情感交流,营造温馨、舒适、和谐的护理氛围和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3]。向患儿家长强调随访和院外功能训练的重要性。1.2.3出院指导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美国各大医院均从不同层面设定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及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4]。我国目前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健康教育层面上,术前着重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自行编制患儿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之前,向其家属解释该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问卷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所有检测数据以(±s)表示,检验方法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新生儿消化系统外科疾病当中,肠道闭锁、肠道狭窄是较为常见的,且对新生儿生活影响较重,生活质量极大的降低。在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当中,手术治疗是可以取得临床疗效较好的一种治疗方式,而手术治疗期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治疗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肠闭锁、肠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可以发生在十二指肠到结肠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为呕吐、无正常的胎便排出、腹胀[5]。新生儿手术风险较大,在取得家长信任及配合前提下应及时完善术前准备,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保证营养及水分供给,提高对手术耐受性。术后维持新生儿恒定体温,提供新生儿喂养技术指导,防止肺部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并发症,加强及造口护理,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综上所述,观察组进行新生儿生理病理的特点剖析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后,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芦惠敏 单位:乌鲁木齐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鲁思鹏,高霞.新生儿先天性闭锁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5,3(5):54.
[2]冯玉英,刘飞,赵秋玲,等.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5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15(24):72-73.
[3]何小玲,陈惠贤,陈凤华.健康教育在新生儿结肠造口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6,14(23):3250-3251.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为此,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嗜铬细胞瘤手术8例,均治愈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3~61岁,病程2~5年,均具有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8例患者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全部阳性,6例术前经α-受体阻滞剂准备,8例均经手术治愈,并经病理学确诊。
2护理[1]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痛、多汗等症状,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的表现为排尿后血压急剧上升,有的轻微刺激即血压升高。同时手术危险性大,术前准备时间长,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故护士必须在言行举止上让患者满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的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顺利接受手术。
2.1.2降压扩容由于瘤体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血压升高而血容量不足,因此,术前的降压扩容是治疗的重点。常用降压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苯苄胺,其优点是作用维持24~48h,控制血压效果好,口服用药方便,根据病情逐渐加重,随时调整,但可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改变,服药后要有人在旁边照顾,不要随意下床活动,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护士要多巡视患者。扩容是术前准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术前3天,每天输全血2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平衡液1000ml及5%的葡萄糖液500ml,同时摄入饮食不限盐,以利于血容量恢复。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肿瘤切除后患者的血压很不稳定,患者回房后取半卧位,设单人病房,24h专人护理,尽量减少搬动,常规吸氧,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口腔、皮肤护理。
2.2.2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嗜铬细胞瘤切除后,血循环中儿茶酚胺急剧下降,使长期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开放,术前虽然进行了扩容治疗,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循环血量不足。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压不同程度的下降,少尿,均经输血、输液及对症处理后得到纠正,因此,必须做到:(1)保持2条静脉管道通畅,一条用微量泵调整药液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另一条用来补充血容量,监测循环功能。(2)严格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根据CVP来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3)准确记录24h尿量,为医师提供补液量作参考。(4)注意水电解质紊乱,按医嘱检测各项生化指标。
2.2.3保持尿管通畅每2h挤压导尿管1次,更换时勿过度牵拉或打折,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并做好记录,每天尿道口用0.033%碘伏抹洗2次,防止尿路感染。
2.2.4预防呼吸道感染手术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为使痰液便于咳出,常规予氧气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0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达到消炎、止咳、祛痰效果。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翻身拍背,进行有效排痰,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3小结
手术摘除嗜铬细胞瘤虽然危险性大,但只要充分地做好对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就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为此,术前充分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治疗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截肢是破坏性较大的一种手术,是肢体骨骼、肌肉与软组织广泛损伤无法修复或有严重无法控制的感染危及生命时,经骨或关节将肢体截除的外科手段[1]。截肢手术常造成患者终生残废,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打击,给家庭、社会造成了很大负担。对此类病人做好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0年~2005年共施行截肢术34例,现将笔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8岁,平均38.6岁。外伤28例,脉管炎2例,肿瘤1例,糖尿病1例,气性坏疽2例。截肢部位:髋关节离断术1例,肩关节离断术2例,单侧大腿截肢术4例,双侧小腿截肢术8例,单侧小腿截肢术8例,单侧上臂截肢术11例。全部病例经及时抢救,行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残端肢体功能活动正常,有13例已装配假肢,效果良好。
2护理
2.1心理护理众所周知,失去肢体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其心理状态往往要经过震惊、回避、承认、适应四个阶段[2]。在前两个阶段中,患者表现出悲观、失望、沮丧和孤独,具体体现在对婚姻家庭、工作生活等问题上忧心重重。在此阶段,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教养和性格特征,选择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与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其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解决其心理问题。同时可适当介绍现代假肢业的成就,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增强生活的勇气,并动员家属参与,通过亲人的理解,爱护与鼓励,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对于外伤性截肢患者,由于多遇突发的意外事故,毫无心理及生理上的准备,不但需要常规心理护理,而且还需要心理上的超前护理[3]。超前护理要求责任护士事先要充分估计整个救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反应,而能超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者早做好思想准备,提高其对各种痛苦的自控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2.2术前准备注意患者全身情况的观察和护理,检查主要脏器功能,排除内脏损伤,以防手术中因其它问题而发生生命危险。本组多数病人起病急,病情重,入院后有部分病人处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状态,故要随时测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皮肤粘膜色泽和温度、周围循环、尿量等,正确估计休克程度,建立特护记录。为保证输液速度,应采取2个以上的静脉通道,如输液速度慢,可行加压注入。在快速补充血容量时观察心脏对输液的负荷情况,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患肢有效地制动,以大量的无菌纱布或无菌巾压迫止血,对活动性出血迅速以止血钳夹止血。对污染严重的手术区伤口周围用毛刷及肥皂液刷洗,然后再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剃净毛发。在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完善术前准备,争取抢救时机。血压回升后立即入手术室。
2.3术后常规护理由于创伤、手术打击,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术后易并发如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合并症,后果也甚严重。因此,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30min~1h测血压1次,每4小时更换1次,以防褥疮发生;同时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保持留置尿管通畅,每4小时一次,观察尿液颜色并记录尿量。为防止缝线脱落或大出血,床头应备橡皮止血带。髋关节离断术后病人,为防止股动脉出血,则在床旁备足沙袋,以便应急压迫止血。术后大多患者食欲欠佳,为增强其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尽快恢复体力,应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4残肢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残肢的情况,如有无出血、渗出以及血运和知觉等,同时注意周围皮肤的颜色、伤口敷料、引流液的颜色、质地、数量。注意残肢保持正确肢位,截肢后由于主动肌与结抗肌的不平衡,致使残肢在短时间内会在不当肢位下造成挛缩,故应采取对抗挛缩的,不抬高患肢,可行牵引来防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而导致的挛缩。伤口愈合后,每日用中性肥皂水清洗残肢,不能浸泡,以免软化残肢皮肤。也不能涂酒精,以防皮肤干裂。
2.5幻肢痛护理四肢肢体的某一部分被截除后,在一定时间内患者仍有患肢存在的幻觉,而且有实际幻肢的所有空间特征,即为幻肢。当伴有疼痛时则为幻肢痛[1]。幻肢痛是一种特殊的疼痛现象,出现在已截除肢体的部位或整个神经支配的肢体区域,疼痛性质常与截肢前相似,多为持续性疼痛,以夜间为甚,尤其是术前曾有长期严重疼痛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待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无渗血后,指导患者用手有节律地轻拍叩击残肢末端。先由医护人员示范,逐渐教会患者方法以及掌握恰当节律,其时间、轻重程度由患者自己掌握,使患者从触角的感受中体会并认可肢体已经缺失这一事实,利于消除幻肢痛这一主观感觉。局部可辅以热敷,理疗、蜡疗、离子透入等辅助手段。对顽固性的幻肢痛,还可采用氯乙烷喷射局部,普鲁卡因敏感点封闭等综合措施。
2.6功能锻炼目的在于改善截肢病人全身状态,促进残肢定型,增强肌力,提高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装配假肢后更好地发挥代偿功能。一般上肢截肢术后2~3日可离床活动,下肢截肢术后3~4日可练习床上坐起,全身情况好者,可在术后7~8日开始扶拐离床活动。这段时间主要练习呼吸运动、健肢的运动和残肢近侧部分的肌肉运动。伤口拆线后可立即进行残肢肌肉的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截肢侧关节活动练习和对残肢施加按摩等。残肢使用石膏外固定的病人,须尽早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
3小结
截肢术是一种古老的手术,但在以往的治疗中只强调手术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截肢患者的护理。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护理医学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社会心理、行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贯穿整个围术期的心理疏导是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基石,严密的术前准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而全面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2003,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889-1891
2.杜克.骨科护理学.199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28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最大年龄86岁,平均76±3.23岁;行胆囊切除7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
临床特点:伴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6例,并发症占61.1%。
结果
108例患者均在术后7~14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担心病人年龄大,怕疼痛、意外,怕下不了手术台。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向家属和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地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让相同手术、年龄相当的患者现身说法。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告诉患者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进行的,手术中不会引起疼痛,术后还可留置自控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手术。②术前检查: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上,故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一般手术所需的检查外,要增加肺通气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前应用长效口服药或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用胰岛控制血糖水平,使之空腹状态下<10mmol/L。支气管炎的患者术前要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以免术后咳嗽影响伤口愈合。③手术前1日的准备:根据医嘱做好备皮、药敏试验、必要时配血,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告诉病人禁饮食的时间。根据医嘱晚9时给予通便灌肠1次,并注意观察灌肠后的效果。注意病人的睡眠情况,必要时使用催眠镇定药,保证患者的休息,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④手术当日的护理:术晨测量病人的体温及血压,根据医嘱留置尿管,需要时留置胃管,注意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确保胃管留置在胃内。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将患者安全交于手术室人员。
术后护理: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麻醉常规护理,给予多参数监护及氧气吸入,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选用面罩或鼻塞给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0.5~1小时记录1次。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对糖尿病病人注意血糖监测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血压高的患者有要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术后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血压平稳后均可采用半坐卧位,既有利于呼吸,又利于腹腔的引流,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取半坐卧位,用双手按住患者的伤口,让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屏气3~5秒,然后慢慢呼气且尽量呼尽,第2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从胸部咳出,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3]。术后活动术后当日可让患者床上活动,四肢做屈伸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天可根据情况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不能下床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压疮的发生。饮食的护理: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胆瘘的观察加强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术后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应警惕胆瘘的可能。及时处理胆瘘,一旦发现胆瘘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遵医嘱术后静滴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腹壁引流管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通畅,避免“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
出院指导:责任护士于病人出院当日做详细出院指导,如饮食、活动等等,对带T管的病人要详细交代“T”管的自护方法及夹管的时间,并告知夹管后如有发热、腹痛、黄疸或腹胀不适应立即停止夹管,及时就诊。
胆总管探查是治疗有症状的胆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的最佳选择。
论文关键词胆石病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70岁以上胆石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其护理效果。结果:108例患者于手术后7~14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文.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8.
AORN的使命就是支持注册护士们帮助接受手术和接受有创治疗的病人们达到最佳效果。AORN的梦想是在围手术期护理实践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成为全球的引领者。
作为护士,每日我都处于对病人的护理进行管理的角色。我们领导着手术和介人治疗区的小组,为病人提供协调护理。在美国,医务人员每天都要走到一起对病人进行护理。小组包括外科医生、注册围手术期护士(循环护士)、麻醉科医师(MD)、取得资格证书的注册麻醉护士、围手术期注册护士或者外科技师(surgicaltech-nologist)(刷洗职务)、可能是医学博士的外科助理、注册护士一级助理(RNFA)或者医师助理。
AORN的领导层决定我们需要把焦点放在小组的构建上,以便我们能够战胜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的主要焦点是病人的安全。
正确手术部位通用方案
手术部位正确是保证病人安全的目标之一,其与提高识别病人的准确度、提高在护理供给人员中通讯的有效性并避免部位或者侧向错误、病人错误和手术错误有关。
引人“正确手术部位通用方案”。该方案在“错误手术部位峰会”上制定。在该峰会中,有AORN和二十多个关键外科组织参加。此次会议规定了防止病人错误、手术错误和手术部位错误的标准。在实施手术和有创治疗医院的各个区均强制到位的情况下,是一种“暂时停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把手术刀置于病人身上以前,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停止,并集中在病人身上。这时,小组就可以积极地去肯定病人正确,取得手术正确、部位正确、侧向正确(如果涉及偏重哪一个侧面)的一致性,标出部位,病人在正确位置,而且植入物和特殊设备均在常
AORN着手发表关于手术后期安排病人方案中确认过程的文章和信息。手术始于制订病人方案。如有偏侧现象,确切的那侧必须写清楚(右/左)。这看似简单,但是许多缩写和字迹难以辨认。在入院时必须确认确切的病人、手术、部位、侧面,并递送到每个病人的护理处。病人是该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果手术过程包括左/右侧、多组织(手指/脚趾)或多水平(即脊柱手术、颈、胸、腰),那么手术部位必须标明。病人和外科医生都参与部位标记。标记不能拭除,并置于一个覆盖后也能看见标记的部位。
在切开病人之前的那一刻,整组人员必须用有效的口头语言进行确认,这个确认仪式必须成为常规。这一确认时刻必须记录在案。
药物治疗不当
IOM发现,药物治疗不当是另一个主要威胁病人安全的问题。建议执行约束或强制职责以将关于药物经营和管理的危险降至最低。约束的例子:剂量限制方案、自动停止定购、三方检查药品、在手术室标记所有药品。强制的例子:标准化和限制护士室中常规储存的浓缩电解液的数量。AORN标准、推荐规范和指南防止我们的护理过程造成药物治疗不当:
.仔细确认药品标签三次。
.当药物传递给消毒人员时传达药物强度、给药途径和剂量,当药物给予将要服用的人手中时再次传达。
.保持药物无菌传送至无菌室。
.进出无菌室标记所有药物。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所有原始药物和溶液容器保留在手术室,直到手术结束。
.创造药物安全储存环境:分开貌似和音似的药物,将高度危险和易于出问题的药物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报告和反应药物治疗不当或近似过失的程序需要恰如其分。注意力应该在错误降低上而不是惩罚。许多临床机构缺乏回顾专注于错误降低而非惩罚趋势的方法。
手术物品遗留
手术物品遗留在病人体内一直是全世界困扰病人和医院的问题。海绵、剖腹包、毛巾、针、甚至大的手术器械遗留在病人体内,导致疼痛增加、伤口愈合延迟、感染和增加身体、心理上的折磨。这种危险在急诊手术、不改进手术程序和体重指数高的病人中显著升高。AORN建议规范中统计海绵、手术刀、器械的部分说明了如何在例行程序中阻止这些致命手术危害及其并发症。
AORN建议:
.所有手术都应该清点手术刀和各种器具物品。
.在有可能导致海绵和器械遗留的所有手术中应清点海绵和器械。
.应在手术前进行清点作为基数。在一个腔内关闭另一个腔之前,伤口缝合之前,在皮肤缝合或手术结束时,在消毒人员和巡回护士换班的时候进行清点工作。
.清点物品时,要数出声来,同时有两个人观看,其中一个人为注册护士。
.清点完毕的物品应通过交换基座传递给外科医生。
.每次应进行相同的操作。
.清点过的物品、亚麻布、废弃物直到手术结束时才被清理。
.记录清点类型、清点数量、清点人的姓名、职称、清点结果。
.通知病人清点结果。
降低护理中获得性(医院的)感染
降低护理中获得性(医院)感染危险的发生是医院优先考虑的问题。众所周知,降低感染的手段之一就是洗手。疾病控制中心手部卫生指南在全美医院强制执行。“将细菌摩擦掉”是我们的行动标语,让我们的参加者知道肥皂、水和摩擦是良好的洗手方法所需要的。
[摘要]目的:纠正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失眠症状,减少安眠药的应用,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历史回顾性对照法,将80例术前失眠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40例为对照组,综合性护理40例为实验组。结果:失眠改善率常规组为45%,实验组为93%,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组能明显改善失眠症状,减少安定片使用率,并提高病人对护士满意度。
[关键词]术前患者;失眠;护理
失眠是指睡眠时间不足,睡眠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侯特征。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对于将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由于精神压力与疾病本身的不适,失眠症状显得尤为突出,而且往往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不能按期进行手术。为了更好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纠正了术前患者失眠的发生,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失眠患者共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41.5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22例,胃癌3例,肝内胆管结石18例,肝外胆管结石37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患者。
1.2分组方法采用历史回顾性对照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为对照组40例,2004年7月至2004年12月为实验组,两组在年龄、疾病谱及例数等分布上基本相似,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护理
2.1对照组(常规护理组)通过护理巡视听取病人主诉,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仍不能入睡时告知医生,应用安定片口服。
2.2实验组(综合性护理组)
2.2.1收集患者与失眠有关的资料既往睡眠情况,每晚习惯睡多少小时,何时就寝;睡眠时对环境的要求:如灯光、声音;失眠的主要原因,如生理的不适、疼痛、焦虑、恐惧等;失眠的程度;通过以上资料分析病人引起失眠的有关因素,其中10例由于睡眠环境改变引起,20例由于压力及恐惧引起,10例由于疼痛及上述综合因素引起。
2.2.2护理措施
2.2.2.1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病人住院后,对新的房间、床铺、不熟悉的环境、扰人的噪声、不舒服的光线等均可延长入睡的时间,使有效的睡眠时间减少,因此,我们想尽办法满足了病人睡前的要求。环境保持安静,科室实行夜间护工值班制,协助护士完成部分病人的生活护理,减少陪护率及外在流动人员。温度适宜,保持室温20℃左右。灯光适宜,说服患者不开灯睡眠,或者开壁灯,护士查房时用手电筒。工作人员操作、走路、说话、开关门时要轻,护士上班一律改穿医院统一订做的胶底护士鞋,不能拖鞋走路,工作人员避免在办公室大声谈话。
2.2.2.2减轻压力和恐惧主管护士及值班护士耐心倾听患者有关害怕与不安的叙述,然后向患者介绍主刀及主管医生精湛的医术及先进的设备。准确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现象及有关注意事项,例举同种病友的成功事例,鼓励患者之间互相沟通,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医生术前谈话签字由术前一天晚上改为术前0.5h左右进行,患者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更有信心接受手术治疗。本组病人除1例因家里有突发事取消手术,其余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
2.2.2.3减轻生理不适10例病人由于疼痛或卧床不适影响入睡。解释疾病有关知识,放松情绪,必要的情况下及时告知医生应用止痛剂。满足舒适的卧位,提供隐蔽性,协助做好睡前的个人卫生。
2.2.2.4实施适当的松弛术以上40例病人在针对失眠原因的护理基础上,根据病人的需求,10例子按摩背部,涌泉穴按摩,20例予热水泡脚,7例饮少量热开水,3例看书调节。
2.2.2.5睡前要求对40例病人,均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及兴奋的谈论,避免看情节凶险离奇的电视节目,有10例患者因探视人次较多,患者情绪兴奋,通过与病人及家属交谈,取得了合作;减少探视时间及次数,让患者安下心来治疗。
2.2.2.6药物通过以上5项护理,病人有6例仍不能很好入睡,予珍珠末、琥珀粉、酸枣仁粉有养心安神作用,在术前禁食时间外服用后4例入睡,确实不能入睡2例,告知医生予安定片口服后入睡。
3结果
综合性护理前后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病人应用安定片百分率、睡眠改善率、满意度效果比较(略)
注:P<0.05
从表1可见,对术前失眠患者通过综合性护理措施,病人应用安定片例数下降,睡眠改善率明显提高,病人对护士满意度有所提高,分别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4讨论
4.1病人的睡眠术前患者多因心神不宁、生理不适而失眠,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往往也是最早发现患者的不适,通过我们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患者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怀和重视,在我们这里治疗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期接受手术,促进康复。
4.2减少催眠药应用催眠药应用,总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病人往往在服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拒服,整夜不能入睡,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故重视术前失眠患者的护理、减少安眠药的应用,仍能很好地促进患者睡眠,确实是我们护士一项义不容辞的护理内容。
4.3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认可塑造了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在综合性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既帮助患者解除了痛苦,又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普.中医内科护理学[M].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编印,1994:135136.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2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2]。所以,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1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3]。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SaO2<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通呼吸机并给予高浓度氧,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2.3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湿度98%~99%,温度31℃~33℃[4]。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持续湿化,间断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
2.4心理护理ICU病房患者往往由于环境陌生,且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患者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因此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此时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患者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与信息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口干口渴所诉的痛苦,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关心体贴患者,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患者以鼓励、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定时做血气分析,我们体会血气分析固然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并非十分可靠全面,护士应全面观察临床动态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勤查X线胸片,并与前日做对照,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会同医生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既要把握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时机,又要保证安全。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且由于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此不能达到有效咳嗽[2],分泌物易于蓄积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造成二氧化碳蓄积。此时呼吸道给予正确、合理地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达到促进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2张会芝.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适时吸痰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6.
3缪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
1.1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大小、形状、条件设施基本相同的两个手术室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手术室常规有4~6名医护人员。两组手术室在基本情况、人员配备、手术种类等方面如表1所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所有资料均应用于科学研究,绝不泄露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1.2方法:
两个手术室在手术前均由同一组清洁人员进行彻底的清洁,且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手术器械也均经过相同的方法消毒灭菌,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均进行相同步骤的无菌处理。对照组手术室采用医院常规的紫外线消毒处理,应用ZXC-SGB型紫外线消毒车(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电源:220V,50HZ;功率:每根灯管30W;紫外波长:254nm),依据手术室的空间,按照每立方厘米3W的标准计划打开灯管的数量,灯管离地面在2.0m的高度,开灯后6min左右开始消毒,照射1h后消毒结束。研究组手术室采用感染控制路径进行清洁消毒,具体如下:每次手术结束后进行手术室内物品、手术室、通风等的常规清洁工作,然后再进行以下方法消毒:首先,采用循环风和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去除手术室空气中的尘埃以及微生物。将紫外空气消毒器打开30min,以便清洁空气,杀灭细菌。该机器可长期持续工作,每15min工作一次,一次持续30min,当手术室内有人员在时,也不影响其工作。再次采用外线灯照射杀菌,约用紫外线灯管功率按照每立方厘米3W的标准计划打开灯管,灯管离地面在2.0m的高度左右,开灯后6min左右开始消毒,照射1h后消毒结束。两个手术室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紧急抢救,手术完成进入病房后针对具体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常规护理,由工作认真、业务熟练护理人员主管约8~12例患者,实行8h在班、全天负责制,协助护士长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责任组中每一个成员均有自己对应的患者,护士长依据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护理和精神康复等。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及时地向患者解释该病发生的诱因、原因和发病机制等,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定期复查。护理人员还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鼓励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一方面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另一方面还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康复。术后通过各种护理方式来使患者放松心情,促进手术康复。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手术前10min、手术开始后10min、30min、60min和手术完成时进行标准采样,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和术后情况。在手术室中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在距墙壁1.0m处布点,将琼脂培养基平板置于手术室内的采样点处,将距离地面1.5m左右处作为采样的高度,采样时将培养基平板上的盖子打开,采样5min后将盖子盖上送检,检验部门需将培养基平板在37℃温箱中培养2d,观察结果。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上式中A代表培养基平板的面积(cm2);T代表培养基平板暴露的时间(min);N代表平均菌落数(cfu)。
1.4统计学处理:
结果均采用SPSS15.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手术前10min、手术开始后10min、30min、60min和手术完成时的菌落总数如下表所示,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0,3.438,6.916,9.810,10.261,均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10例(31.25%)患者术后体温升高,11例(34.38%)患者术后白细胞升高显著高于研究组的2例(6.25%),4例(12.50%)(χ2=6.564,4.267,均P<0.05)。对照组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和拆线时间分别为(4.64±1.13)d和(8.89±2.38)d显著高于研究组的(2.43±0.49)d和(6.43±1.89)d(t=10.152,4.581,均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4.38%(11/32),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9.38%(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1,P=0.016<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