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3: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工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选择恰当的教材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与教学内容是教学能顺利进行的保障。目前可供选择的精细化工专业英语教材很少,教材建设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经权衡利弊,我们以刘宇红主编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为教材,[4]以花建丽主编的《精细化工专业英语》为参考书,[5]部分教学内容可选自参考书。《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不是专业英文文献的简单罗列,而是分为科技英语翻译方法、专业文章阅读及科技论文摘要三部分。其中,第一及第三部分既方便教学又利于学生自学,第二部分的专业文章内容涵盖了专业基础课及精细化工专业课的一些内容。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包括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化工单元操作、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化妆品和盥洗用品及香料等方面的文章。对精细化工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基于这种考虑,在选择时,我们兼顾了基础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及精细化工专业课的内容,同时考虑课文难度及学生对专业熟悉的程度。恰当的教学内容会开启学生心中的兴趣之门,因为熟悉的专业知识会令学生如遇故人,只不过这位“故人”换了妆,以英文的形式出现了。原来专业知识可以这样用英文解读,熟悉及亲切之感会让学生愿意去学。
明确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关系,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
学习之前,对于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大多数学生一知半解,这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时抓不住重点、找不到方法。因此,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应讲清楚二者的关系。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都属大学英语学习的范畴,二者不可生硬割裂。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基础英语偏文偏基础知识,专业英语与专业紧密结合,偏理偏应用,是用英文来阐述专业知识,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专业信息以及写作。很多学生认为以过去的英语知识为基础,再记些专业词汇就能学好专业英语。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专业英语除内容上的专业特色之外,行文风格、构词方式、语法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为了客观、准确、精炼地叙述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在行文风格上的表现就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法上的表现就是被动语态多、后置定语多、复杂长句多。另外,专业词汇量非常大,但构词手段灵活多样且具有规律性。明确了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之间的关系,了解了专业英语的特点,学生就能清楚怎样学习这门课,由此就有了想探究下去的好奇心。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所述,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到单调、沉闷之中。为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对每一次课,我们都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在一次课上只讲解课文。就好比吃饭,总吃一道菜,难免让人食欲渐失,若是每餐菜品丰富,必令人胃口大开,课堂教学也一样最忌单调。每次课我们都巧花心思,尽量使内容多样化,除安排基础的词汇、课文教学,再在恰当的时候穿插诸如数字的英文表示与读法、化学式的英文读法、温度的英文表示法或者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等。每个新的知识点,会成为一个新的兴奋点,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习哪些专业词汇,也是我们教学内容设计的重点之一。如果词汇学习只局限于所学课文的词汇,词汇量会大打折扣,而且过于零散无规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拓宽了词汇学习的范围,比如增加了元素周期表词汇、与课文词汇相关的词汇以及化合物的名称等。我们将元素周期表词汇安排在第一次课,为后序的基础化学相关课文以及化合物命名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学生在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中都可能接触到许多化合物的名称,而化合物的中、英文命名法又有许多不同,因此我们也将其作为词汇学习的内容之一,将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作为小专题进行讲述,使学生对化合物的英文名称有系统的了解。词汇学习内容的拓宽与多样化,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词汇的兴趣。
1.1化工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扩建的总体规划及要求
根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经过陕西国防工业职教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决定其改扩建基本方向如下:①结合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生产技术(煤化工方向)等优势专业的自身特点,专指委分析认为,能源化工属于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学生在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生产实习时常遇到无法进行亲手具体操作、得不到开停车和事故处理的机会。实训基地将建设典型化工实训装置及小型化工工艺类工业生产装置,供教学实践和小规模化工生产使用,操作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②化工仿真教学是运用实物、半实物或全数字化动态模型,深层次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高级阶段。化工生产现场操作与化工仿真技术的结合很大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解决长期以来学生生产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化工仿真将理论知识、工艺过程、操作控制能力和计算机的运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扩建项目中建设培训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操作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的化工仿真实训中心。
1.2化工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特点
1)实训过程中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应用的真实性。操作训练按照企业对学生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设置。
2)技术要求方面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前瞻性、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路线。
3)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通过实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4)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兼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承担本院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社会培训任务。
5)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3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1)承担学院的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和社会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任务。社会培训的主要对象的定位在将来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即二类人员(化工工艺技术人员、化工总控工操作人员),四类岗位(生产操作岗位、DCS操作岗位、生产工艺岗位、环境监测工位)。培训内容将根据陕西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技术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按化工行业基本知识技能、化工各个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仿真控制操作等方面的开展实训。基本能够满足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学品、轻工、日化的岗位培训要求。
2)开展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并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陕西乃至周边地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包括:①化工工艺流程类的技能实训。②化工计算机仿真操作实训。③化工单元操作实训。④化工单元拆装实训。
2建设安排及实施
此次改扩建重点项目为化工仿真实训室和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两个项目。化工仿真实训室目前拥有仿真用计算机100台套,软件有早期的单一设备仿真操作以及成套的工艺操作。本次扩建拟再购置尿素工艺、煤气化工艺、均苯四甲酸二酐合成工艺、丙烯酸甲酯工艺等最新版仿真软件,进一步丰富实训内容;同时,考虑到火炸药生产现场安全的特殊要求,计划与兵器第805厂、兵器第845厂及东方仿真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两套火炸药生产工艺综合仿真软件,解决学生火炸药生产技术等课程仿真实训需要,军工企业员工相关岗位岗前培训的需要。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主要是在原有实验设备基础上添置大型可DCS远程操控的精馏、吸收、传热、干燥及萃取等实训设备,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生产工艺仿真模型。扩建后的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包含仿真实训室、单元操作实训室、管路拆装室、化工设备(泵及换热器)拆装室。可满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的项目化教学及实训,满足化工总控工、化工工艺试验工中级工至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以及对周边企业员工进行工艺操作等岗位的培训工作。
3基地建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化工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不仅满足学生的培养,其功能定位还应包括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训基地建立了有效的保障制度:①建立导师负责制的培养制度。青年教师成长有专门的“导师”负责。安排青年教师助课、答疑、讲解习题、评卷试卷、指导实验等基本教学环节,熟悉教学内容。②制定长期的培养培养计划。积极提供机会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并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内的学术活动交流。加强知识的交流,防止知识的僵化。③为青年教师提供下工厂、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的的机会。培养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学到一定的教学经验,较好地承担高职教学工作,使其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带动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实践环节,坚持教学科研并重。④建立青年教师考核制度。导师不定期地听青年教师讲课。坚持定期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树立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由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指导。
4结语
1.1准备阶段
(1)施工设备、材料准备:跟踪材料设备到货情况,配合施工单位开箱验收和领取材料;监督施工单位材料储存条件;做好设备的单校,阀门打压检查。
(2)做好作业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监督,包括人员资质、安全培训检查,要求持证上岗,证在检验有效期。
(3)机器设备检查,包括种类、数量、资质和有效期状态情况。
1.2施工阶段
在土建施工、设备和管道安装时,要随时关注施工进度,并对仪表施工程序过程进行监督,评判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执行相关标准。
1.3后期阶段
包括试车、交工阶段。试车包括配合工艺单体试车、DCS系统回路调校、ESD或SIS联锁试验、联动试车、热态调试和化工投料运行合格后交工验收。
2施工管理方法
2.1处理问题办法
(1)组织与协调。要熟悉各工程建设相关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针对不同的问题,以恰当的时机和方式找到协调部门负责人和责任人,落实到人头。
(2)对协调问题要跟踪到底,直到问题解决。
(3)检查仪表线路故障问题,建立“回路”观点,从起点到终点分段、分区逐一查找问题原因。
(4)建立好例会和专题讨论会议制度。
2.2进度控制
(1)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及时调整仪表专业的进度计划,偏离关键线路、重大偏差要及时向负责人汇报,以采取合理措施调整。
(2)根据一级和二级网络施工进度计划动态调整物装材料订货计划,制定材料需求计划,落实材料上单情况,动态跟踪材料到库情况。
(3)在施工前期阶段应做好取源管件、法兰的组对焊接,做好立柱、管架、支架等的预制和防腐,以及所领设备与套管、法兰、螺栓和垫片的预组装。一般应先敷设受其它专业影响较小且对仪表调试工作影响较大的气源管路及气信号管路,也可哪一部分条件成熟集中力量尽快完成。
(4)施工中要合理调配,密切配合,合理催料入场,开辟新的作业面,合理调度人员,考虑天气、麦收和秋收对施工人员的影响;按规范施工,避免返工。
(5)在施工中应尽量协调催促外管廊等公用工程的施工,避免因电缆桥架无法施工造成工期延误。
(6)室内机柜、卡件安装上电后,可以提前开始组态建点。
2.3质量控制
(1)贯彻质量理念,做好宣传。
(2)建立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加强监督力度,分清主次,重抓主控项目监督和验收,重抓事前预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纠控。
(3)以施工图纸为依据,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如《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50770-2013)、《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SH/T3006-2012)、《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T3521-2007。
(4)要求施工单位建立质量控制小组,责任到人头,做好自检和互检;要求监理对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做好旁站、平行检验和巡视监督;业主方定期开展项目部内的质量监督专检和第三方的专业检验,配合总公司、公司内的各种质量检查工作,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更改;涉及设计问题的,及时沟通设计出变更。
(5)具体操作可以从“人员、机具、材料、方法、环境”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
2.4安全控制
(1)设计选型方面:按危险区域划分,现场仪表应选用相适应的防爆仪表,本安型或隔爆型,现场机柜间按抗爆结构设计;恰当采用可燃性、有毒性气体现场检测器,检测器可带现场声光报警功能,在中心控制室内进行集中监视和超限报警设置,安装后用标气调试,调试验收要多方确认;室内及现场仪表供电设置仪表专用的UPS,不间断供电时间一般为30min,重要的气动阀设置净化风储罐,其容量保证装置内仪表使用15~30min;采用技术成熟、先进可靠的DCS系统;设置安全仪表系统(SIS),完成工艺联锁保护和设备联锁保护,重要联锁系统的检测元件或输入信号按“三取二”方式设置,同一检测点的联锁信号和控制信号分开设置检测元件,重要联锁切断阀采用双电磁阀,安全联锁保护系统按“故障安全型”设计;设置机组专用监测和控制系统(CCS),完成机组的调速、防喘振控制、负荷控制、过程控制、联锁保护等功能。
(2)入场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施工前做好安全交底,在特殊环境下施工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安全监护,严格执行作业票及监护制度。
(3)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方法施工,在投运过程中,要了解施工工艺,对特殊部位或场合,应在仪表班长和工艺技术员指导下进行施工。
2.5合同、成本及信息化管理
(1)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合同交底和跟踪,控制好工程变更。
(2)成本管理:根据合同合理控制费用,严格图纸会审,选择经济合理的设备、材料和系统,控制好设计变更。
(3)信息化管理:运用ERP系统,控制好设备、材料的上单采购,出入库;选择先进适用的仪表控制系统,对施工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资料的可追溯性。
2.6仪表与相关专业的接口问题
2.6.1土建与仪表
与土建提前做好设计交底,重点审查预埋件的位置、规格、数量,预留孔洞的大小及标高,坡度和孔洞的防爆、防鼠封堵等;落实活动地板的高度和厚度,保证机柜底座制作尺寸准确,基础高度应与活动地板上表面标高一致。
2.6.2管道与仪表
确定一个有权威的调度负责人,提前做好交叉专业交底,及时焊接管嘴,加装一次阀;确认调节阀、节流装置、流量计等安装方向和前后直管段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做好吹扫和投用的配合。
2.6.3电气与仪表
电气和仪表的往来电缆,要求由电气专业铺设并完成到机柜的接线;电气、仪表、设备专业共同完成联锁实验。
2.6.4设备与仪表
查阅设备图纸,落实仪表取源部件的规格型号、间距是否与仪表相符,留有仪表安装的足够空间,法兰面要在同一平面上。要求施工单位对成套设备所带仪表进行校验;如果开箱发现损坏和施工中损坏的仪表,要及时统计,由领导审批,物装及时采购。
2.6.5防腐保温与仪表
除锈后刷漆,刷漆遍数和厚度符合要求,做好成品保护,防弄脏和损坏。
3设计、安装和调试要点
(1)测量仪表和阀的选用。温度仪表:显示且测量点特别集中的地方采用现场多路温度信号采集器,采集器与DCS间采用冗余MODBUS、RTU、RS-485总线通信。压力检测仪表:测量压差或微压力选用差压变送器,测量粘度较大、腐蚀性较强、易结晶介质的压力,选用带隔离密封远传装置的压力变送器或差压变送器。流量测量仪表:优先选用节流装置,配差压变送器,首选法兰取压同心锐孔板,需要计量的电导率高的水类介质选用电磁流量计;进、出装置油品计量选用质量流量计或超声波流量计;带大/小分段量程的蒸汽计量选用喷嘴流量计(配双变送器);进/出装置双向流量的蒸汽计量选用双向孔板流量计(配双变送器);测含杂质多、粘稠的流量应选用楔形流量计,但注意伴热保温。液位测量仪表:一般场合选透光式玻璃板液位计;测量范围较大选用磁浮子液位计。当测量范围≥1000mm且温度≤250℃时,一般选用双法兰差压式变送器;当测量范围<1000mm时,一般选用外浮筒液位变送器;当测量范围≥1000mm且温度>250℃时,一般选用引压管配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地下污油罐液位测量选用雷达液位计。阀:调节阀中,低压场合选用偏心旋转调节阀,高压差场合选用高压降多级角型调节阀;装置区联锁保护用切断阀选用气动两位式切断阀,配双电控电磁阀和阀位回讯器;高压场合选用气动切断闸阀;机组进出口选用电动切断闸阀。
(2)取源部件/节流装置取压点/取压口方位应符合:测量气体时,在工艺管道上半部;测量液体时,在工艺管道下半部与工艺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范围内;测蒸汽压力时,在工艺管道上半部及下半部与工艺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范围内;在合金钢、有色金属的工艺设备和管道上面开孔时,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
(3)变送器管路铺设及安装施工前,建设单位、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应共同研讨管路的敷设方式、设备安装方位,优化选择,统一方案,并做出样板,供施工人员学习,推行“首件样板引路”方式施工。
(4)接地检查,涉及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本质安全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等,必须对电阻测试并做好记录,整个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注意接地线截面积大小和颜色的区分。
(5)与其他设备通信:跨接电缆型号和通信接口形式要符合其他专业设备的端口需求,同时要仔细确认接口界面材料的提供方,防止施工时无料。
(6)仪表系统投入之前,应进行系统实验,包括检测与调节系统实验、报警系统实验、联锁保护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实验。实验前应具备的条件:系统有关的硬件和软件功能实验完成,系统相关的回路实验完成;系统中的各有关仪表和部件的动作设定值,已经根据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整定。
4建议
(1)管理者应多参加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对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的控制力度,完善考核制度。
(3)及时学习更新的规范和标准,熟悉设计图纸、手册。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具有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毫无疑问,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改进,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摆脱本本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项目化”课程开发脱离生产实际,课程体系构建经不起实践检验。“项目化”教学的初衷是以企业生产的内容和工作程序来规范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但是在教学活动“项目化”的过程中,这一良好的愿望很难真正实现。因为“项目”这一概念很宽泛,涉及的内容比较庞杂,既有大项目又有子项目,既有综合项目又有独立项目。按照通常的理解,对于小小的课堂来说,项目化教学应该选择那些子项目或独立项目,但高职的很多课程是综合课程,涵盖方方面面的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很多项目课程的开发不可能依靠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实现,而是需要多个项目的共同参与,这就形成了矛盾,处理不好会造成综合项目与子项目关系脱离、各子项目彼此不相关联、知识重复等现象。要想有效实施项目化教学,就需要对原有高职课程体系进行学科性架构,对课程门类进行重新划分,对专业教学计划、课时分配等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这是不现实的。其次,“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缺乏教学资源的有力支撑。项目化教学依仗于丰富的教学资源,若没有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设施,项目化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这恰恰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短板。由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很多项目化教学只是对原有的综合实训或毕业设计进行简单的重复,无法用现实的工作成果引领学生的学习,无法将生产实际中的“项目”变为教学活动中的“项目”,致使项目化教学收效甚微。
二、成品化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教育中,无论是理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总能够在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中找到对应其知识体系的物化原型,这为成品化教学模式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成品化教学是指将教学目标产品化,或称实体化。它脱胎于项目化教学,是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化。相较于项目化教学,该模式教学目标明确,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适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它以“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支撑,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程序。它生发于成品又终结于成品,能够避免理论讲授和实验实训的脱节,实现课堂知识传授和实验实训的无缝对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传授知识、全面培养能力的初衷,能够克服项目化教学脱离生产实际、内容空泛的弊端,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品化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单一课堂的束缚,集中了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的优势,实现了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成品化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实现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职业技能、敏锐的行业发展洞察力、突出的职业素养。只有授业教师构建出合理的成品化教学方案,拿出合格的、有实质意义的教学产成品,才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成品化教学提出的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学生实践技能的获取需要有专门的实训场所和实训模式,同样,理论知识的传授也离不开专业性的教学场所和教学模式。成品化教学模式能够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灵活、高效地完成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等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将课程知识体系所对应的物化原型或者类似于物化原型的事物作为教师教学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将其作为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的起点,符合认知规律,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原则。
三、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成品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理论基础课程
以《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工业分析技术》为代表的理论基础课程是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这三门课程很难套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因为它们中的每一门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无法用一个项目来代表。若强行套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仍然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加实验检验,最多是用“项目”一词将原有的“教学单元”、“章节”直接替换掉,将原先的“实验课程”改为“项目实训”,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品化教学模式可以克服项目化教学的弊端。以有机化学教学为例。我们将Gaussian03量子化学计算软件作为教学工具引入课堂。使用该软件可以逼真地展现各类化合物的立体结构、键长、键角、分子轨道的形状和电子排布的状况,揭示分子最外层电荷分布的规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该软件在课堂上完成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成品工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用在每一章节、每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如表1所示)。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配合。实践证明,成品化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在有机化学中,有些章节知识的传授需要实训环节的实时辅助和补充,这就需要引入大型仿真平台[1]。教师将基于仿真平台的实验实训操作融入这些章节知识的传授中,设计好成品化教学任务让学生来完成。有机化学第五章《醇、酚、醚》的成品化教学方案如表2所示。成品化教学模式在整个理论章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其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成品任务。这种成品任务应具有如下的特点:1.必须和当时所传授的知识相吻合;2.必须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的工作过程的结果;3.可操作性强,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借助于大型仿真平台,教师可以及时模拟出所学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结果,并将此结果作为成品化教学的阶段性产品,将此产品目标作为判断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这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借助于大型仿真实训平台实时模拟实验实训的成果,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实训内容更丰富、实训操作更灵活,它立足于实验实训又高于实验实训,克服了项目化教学模式实训项目过少、实训项目不能代表所讲授的知识体系甚至以偏概全的弱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工业分析技术》这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的规律。实践证明,成品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程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设备》、《化工制图》、《化工设计》、《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等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代表。这类课程以使学生获得某一方面、某一单元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为教学目标。其成品化教学模式中“成品”方案的确立仍然需要克服项目化教学模式中“项目”过大、空洞的缺点,要将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物化,以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紧扣主题、操作性强为原则。以《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为例。该门课程的成品化教学方案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在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引入大型仿真软件操作平台,教师既可以以整个单元操作为成品目标,也可以将一个单元操作细分为不同的部分,将这些部分作为教学成品子目标。总之,要紧跟授课进度,将授课内容物化和实体化。如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的教学活动可以如表3所示那样进行。在该门课程的综合实训中,根据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实训内容成品化。在实训阶段,必须要求学生拿出合格的成品来,并以此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同时,在对实训内容的讲解和辅导中,要基于成品目标,将实训内容归入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去。如“精馏塔分离50%乙醇溶液”的成品化综合实训,可以按照表4所示的那样进行设计。成品化教学模式借鉴了企业培训中“先习后学”的做法,弥补了学校教育“先学后习”这种方式的不足。同时,以小而全的成品化教学方案组织课堂学习,以实际工业产品为成品,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往往能够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专业课程
水泥生产常用工业废渣的危害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工业废渣无非是主要含钙硅铁铝等化学成分的化工工业废渣,且附含有水泥生产限制的有害成分如氯离子,硫,碱;物料的表观组成各不一致,水分从5%~75%不等,部分有毒有害气体带来了安全隐患,造成了物料的输送存储困难,同时影响了工业废渣的广泛推广应用,电石渣滤渣是生产PVC的一种强碱高钙工业废渣,极易水解,对土壤水质污染严重,既使采用最安全有效的办法进行深埋处理,也要防渗漏和进行覆盖,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粉煤灰,煤矸石,硫酸渣,煤矸石,铜渣,磷石膏,都是工业副产品废渣,相对来讲危害要小一些,但是大量的堆积,会影响环境和堆放场地的增加.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工业废渣的主要危害是污染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土壤,污染水源,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和破坏生态平衡,本文就3年的应用实践,在使用电石渣,粉煤灰,滤渣,煤矸石,铜渣,磷石膏,炉渣,硫酸渣,钢渣生产水泥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同行一起探讨。
生料的配料组成
在新型干法2500t/d生产线进行3年生产实践,打破传统的配料率值指标范围,对生料控制指标进行了调整。生料原料组成:石灰石,电石渣,煤矸石,铜渣,硫酸渣,砂岩,滤渣;要求燃煤发热量在5150~5400kcal/kg,挥发分大于21%,全硫小于1.8%。
水泥的制成
水泥中的原料组成:熟料,粉煤灰,炉渣,钢渣,天然石膏,磷石膏,采用开路辊压磨进行粉磨。水泥性能见表4。
综述
1质量控制
生料中石灰石的比例控制在60%~65%,氯离子控制在0.04%以下,尽可能的保重生料质量的稳定。由于生料入磨水分较高,只能采用立磨生产,由于电石渣反应温度只有580℃,窑尾温度要适当降低,防止烟室管道结皮堵塞,确保整个窑系统通风良好,熟料中的Fe2O3含量控制保证在3.1%~3.5%,同时熟料要采取急冷才能保证熟料的结粒良好,有了熟料质量的保证,在制成水泥方面关键就是粉磨技术和混合材的质量,一是要满足国家对该品种的混合材含量的限制,二是满足品质要求。三是满足用户对水泥减水剂相容性的要求,大量的工业废渣掺入,就其表观化学组成,对生料质量的影响就是有害成分的增加,适当降低有害成分的直接加入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为了全部利用工业废渣,必须保证在窑内不能富集循环,其办法一是加强通风。二是旁路放风,后者投资太大,影响企业效益。化工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渣特别是含水量高的物料,尽可能采用新鲜水进行反应或者进行洗涤压滤,防止有害成分的循环富集。
关键词:风险分析;风险监控;安全管理;风险预警
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无论是机械智能还是人工流水作业线,都面临着诸多的潜在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1]。企业成于安全,败于事故。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1典型事故案例
例如自2016年以来发生的安全事故,1月16日美国休斯敦一家化工厂发生化学品储存罐爆炸事故,造成1名工人当场死亡,3人因手臂骨折和暴露在化学物质中受伤。1月27日凌晨,绍兴市袍江经济开发区马山镇一家印染企业发生火灾,绍兴消防支队第一时间调集多方力量,成功扑灭大火,将损失降到了最低。1月29日,位于山东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纯碱厂渣场北渣池护坡发生溃泄,大量液体碱渣泄漏。2月18日,眉县金渠镇教坊村四组一化工厂内一辆拉运燃料油的油罐车装油过程中突然发生闪爆,并引发大火,导致一死两伤。2月28日,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名工人,在对青岛双桃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平度分公司苯胺黑车间更换氮气缓冲罐内的密封垫时,发生窒息事故,致一名工人死亡,一名受伤。仅2016年以来化工行业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达到了数十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2]。诸多血泪的实例沉痛的告诫了我们,为了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甚至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各类风险源进行明确的识别,不管是作业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以安全责任为重中之重[3]。在基于以为的研究成果,利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手段,使得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和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得安全生产实现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对企业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指导。
2化工企业风险分析
2.1风险与风险率风险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行为过程潜在的不安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势必存在的或大或小的风险,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风险失控,将直接产生安全事故,造成财产和人员生命损失[4]。风险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指的是任何风险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概率,且造成的损失都是不确定的,狭义的风险指的是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的期望值[5]。可以由式1表达。=(,,LPHR)(1)式中,R为风险,H为危险,P为危险发生的概率,L为危险发生导致的损失。风险率是反应风险大小的指标,可以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价,表示风险的严重程度。可以由式2表达。有了风险率的概念,可以更直观的表述安全性。⋅=CPN(2)式中,N为风险率,P为事故发生的概率,C为事故的严重程度。2.2风险源识别。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发现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通过调查分析,判定出哪些作业过程、作业区域存在危险性,并分析危险性质和危险程度,从而有效的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得危险源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至于转化为事故。分析过程和方法如下:(1)生产作业过程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设备装置说明书、工艺参数、操作手册等等;(2)设备装置的资料,以及参与工艺过程的各类物料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以及其产生的次类风险;(3)预估各类风险所造成的故事情况,分析其事故出现的可能性;(4)降低或减少风险的措施方案。
3风险管理与控制
3.1风险分类。按照风险产生原因区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人为因素和潜在二次危害。3.2管理与控制。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模式下,以C/S(客户端/服务器)系统,建立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和预警的构架系统。能实现如下功能:(1)风险信息采集;(2)风险识别判断;(3)风险等级划分;(4)安全指令的;(5)风险预警图标打印;(6)管理对策措及实施情况反馈;(7)其它安全服务。基于以上系统建立了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平台,在提高管控水平、使得管控达到目视化管理的水平,能良好的生成图标,对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的分析,对整个系统设备都具有更良好的整体化评价分析。同时使得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网络系统更加贴近于实际应用。
4结语
通过对近年来化工企业实际的重大事故分析后发现化工企业安全情况不容忽视。对化工企业的风险和风险率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公式,更为直接量化的评价风险。基于C/S建立网络化的风险分析管控平台,应用于实践效果良好。
作者:王雄 单位:新疆圣雄氯碱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婧肄.国内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J].化工管理,2016(19):147-148.
[2]焦文雅.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OL].科技展望,2015(27):72.
[3]李继宾.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化工管理,2015(22):115.
1.项目选取缺乏适应性
专业核心课程项目的选取大多来源于大型石化公司生产岗位,校内的生产实训装置与大型石化公司生产一线装置相比较,差距太大。导致工作任务项目化在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有很多任务根本无法实施,最终导致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又回到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2.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并不是拿到了“高级工证”或“技师证”就属于“双师”型教师。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师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但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理论功底较扎实,但由于从教时间短,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绝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了解不深,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准,对教育教学技艺应用不够熟练。
3.企业参与度不足
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基于企业,而企业本身并没有较好地参加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来。目前的校企合作只局限于把企业的生产能手、技能专家等召集到一起讨论课程的开发,往往忽略了课程的实施环节。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另外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对项目化教学的支持也不够。有些任务的实施是需要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的,但往往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学生进不了工厂。
4.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多需要倒班,有些工厂离市区还很远。一些毕业生下不去、扎不深、留不住、难干好,跳槽现象较严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职业岗位分析
从近几年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6类:一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从事化工生产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30%。二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化工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0%。三是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如,工作在企业或公司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5%。四是产品的销售、售后的技术服务等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五是产品的开发、科研、制图等工作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六是行政管理和个体、其他等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学生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相关工作。如,操作与维修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从学院对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这可以看做是社会对高职高专化工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应。
2.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是学生未来做好所从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可能做好职业工作。化工行业对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包含: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及其他的相关能力。(1)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化工仪表、仪器的操作及使用和计算机的操作等。基本的实验能力及设计能力,要求理解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处理生产中出现的事故,一定的维修化工设备的能力等。具体的项目是:化工现场的操作、工艺流程编制实施、工艺参数的调整规范、紧急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技术改进等。(2)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判断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3)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4)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及社交能力。能将工程设计转变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小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本领,并能自觉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务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关系与纵向领属关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新疆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构建出适合化工生产特点,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校企共育、教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1)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炼油化工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图1)。(2)教学环节安排。第一学年进行职业基本素质能力培养,在学校主要进行英语、计算机等职业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通用技术知识的学习。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开展模拟训练和实训,并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在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实习、就业、工作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化工专门技能。(3)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做到“四合一”,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结合,教室与实训室整合,以及教师与师傅配合等。从而强化学生石油化工生产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企业与学校在石油化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融合。
三、实施效果分析
为21世纪化工行业培养合格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自2006年以来,沈阳化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整体安排。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实践,建立了具有化工行业特点及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色、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一方面,课程设置与专业特色相契合,再结合沈阳化工大学的化工特色,针对化工单元设备的主要加工方法,如压力加工、焊接、机械加工及化工单元设备的腐蚀问题,对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统筹规划、整体安排,构建具有化工行业特色及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点、科学合理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金属塑性加工原理、焊接冶金学、焊接工艺与设备、金属腐蚀与防护、金属热处理和材料无损检测等主要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特色,不断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工程法规、工程问题、典型产品相结合,尤其与化工生产和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典型课程如,金属塑性加工原理、焊接工艺与设备及腐蚀与防护等都是以化工单元设备生产过程为背景的案例教学方法,着力打造精品课程,形成部分专业课程特色教材,加强金属工程材料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践内容贯穿培养过程的始终。首先,增加课程实验,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然后开展灵活多样的实习实践,在原有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实习。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就业单位的培训等等,分别送学生到企业去学习实践。为方便学生到企业实习,我校先后建立了与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沈阳金杯广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沈阳来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富奥辽宁汽车弹簧有限公司、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合作的实习基地。通过加强实习基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及其相关材料的科技发展动态,以及相关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建立创新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活动[5]。如参加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申报并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全国及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通过组织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课外活动,将各类工程实践活动、创新实践训练、学科竞赛活动、学术前沿讲座、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课程模块纳入到课程体系中统一实施和管理。从2006年开始,我们以学校“6S”,即ST(科技训练)、SC(系列竞赛)、SP(社会实践)、SW(社会工作)、SL(系列讲座)、SA(特色活动)为指导,以“挑战杯”“机械设计竞赛”活动为契机,以课外教学环节为突破口,开展了多项大学生课外竞赛活动。近年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参赛学生项目获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一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辽宁省级奖项几十项。通过创新竞赛的开展,活跃了创新教育的氛围,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对学生实行实验室全天开放,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用于学生科研训练,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结论
(1)课程的综合性特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是由计算机和化学化工等多个专业交叉融合而成的新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化学化工领域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去解决本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化学化工专业软件的运用,还要提高通过互联网获取化学化工信息的检索能力等。
(2)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与其它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实践性非常强。除了规定的上机练习实践教学外,在计算机命令和执行的演示,化学化工软件程序说明和运行的示范,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检索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所以采用传统的单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课程的前沿性特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化学化工领域中问题的一门新课,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又是更新换代最快的一个学科,再加上化学化工行业本身飞速发展的特点,势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求相关知识前沿,及时注入最新的科技成果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不断拓展《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异常广泛,所应用到的计算机软件也相当繁杂,而目前各个高校并没有一套较权威的专门教材。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动态的设计与管理。
(1)电子讲义取代纸质课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化工上的应用也日新月异。因此,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把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化工应用的新信息、新知识和新动向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反映当前该学科领域的新理论和新动态,我们结合实际编写了本课程教学的电子讲义,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课本,不仅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而且博众家之长,有效避免了一书独大的局限性。
(2)师生共同设计学习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和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结合《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的课程特点,由主讲教师公布教学大纲和重点,广泛征求往届学生和应届学生意见,采取了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共同完成学习内容设计的方法,受到了学生广泛好评。
3积极推进《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学手段改进和教学方法创新。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我们采用了2/3理论和1/3实践的模块教学形式。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与课堂上的教学相比,学生对于实践教学表现出更大的兴趣。通过上机练习实践教学不仅能巩固和融会贯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现代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的理论教学模块中,我们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模式并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涉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内容,我们多采用多媒体演示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对于化学化工知识方面的内容,我们又运用了一些传统的板书和实物模型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现代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自主探究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培育、弘扬、规范和定型的。为此,我们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课后,教师要布置相应的课外练习作业,并辅导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4)大辅导与小专业相结合。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是化学化工所有专业学生的选修科目,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多,但专业方向不同。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基础知识大辅导,模拟实践与具体小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
(5)师生面对面与网上互动相结合。
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教学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面对面辅导学生学习,课下还通过QQ群、电子邮箱、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了传统教学的内容和空间。
4优化创新《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是对其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课程考核方式对促进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优化考核方式,使教师由课程成绩评定的仲裁者转化为课程学习的鼓励者。因此,优化考核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优质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的考核中,我们改变了一张卷子定成绩的传统方式,开展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并举的考核方式探索。为提高学生对上课、作业、上机操作等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也为了能科学合理的评定课程成绩,达到全面客观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目的,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上机操作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上机操作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上机操作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课堂互动表现和平时作业等;上机操作成绩包括预习报告、上机操作报告和师生互动信息反馈等;期末考试成绩由理论卷面成绩和上机实践成绩两个部分组成。通过考核方式的优化,一方面促使教师做到多策并举、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既关注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的目的。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