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计算机服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3: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服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计算机服务论文

第1篇

(1)移动硬盘价格高。

(2)对多台电脑进行同时维护时需要多个移动硬盘。

(3)部分电脑不能识别移动硬盘。

(4)容易感染病毒。

(5)经常移动使用损坏。除了以上问题,还有就是有大量电脑需要维护的地方,需要大量的人手,比如电脑维修服务站、网吧、医院、宾馆、学校的机房、实验室、网络维护中心等等。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在一台电脑上搭建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实现,来对在同一局域网内的电脑进行维护,而且所有的电脑都支持DHCP服务。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能进系统的电脑,就可以通过网络来故障电脑进行诊断、维护。

2基于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原理及部署过程

基于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原理。首先,说说PXE启动。PXE是由Intel公司开发的启动技术,工作于Client/Server的网络模式下,支持工作站通过网络从远端服务器下载镜像文件,并由此支持来自网络的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目前,电脑的网卡几乎都支持PXE启动,我们只要在服务器上配置好启动参数,客户端启动后通过网络映射即可实现访问计算机维护系统。下面以客户端启动算机维护系统原理:

(1)客户端开机后,BootROM(自启动芯片)获得控制权之前先做自我测试,然后以广播形式发出一个请求FIND帧。

(2)如果服务器收到工作站所送出的要求,就会送回DHCP回应,内容包括用户端的IP地址,预设通讯通道,及开机映像文件。否则,服务器会忽略这个要求。

(3)工作站收到服务器发回的响应后则会回应一个帧,以请求传送启动所需文件。

(4)之后,将有更多的讯息在工作站与服务器之间作应答,用以决定启动参数。BootROM由TFTP通讯协议从服务器下载开机映像文件,这个映像文件就是计算机维护系统。

(5)工作站使用TFTP协议接收启动文件后,将控制权转交启动块,引导进入计算机维护系统。计算机维护系统成功运行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既然是通过网络传输,那么计算机在启动时,它的IP地址由谁来配置;通过什么协议下载Linux内核和根文件系统。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DHCPServer解决,由DHCPserver来给PXEclient分配一个IP地址,DHCPServer是用来给DHCPClient动态分配IP地址的协议,不过由于这里是给PXEClient分配IP地址,所以在配置DHCPServer时,需要增加相应的PXE特有配置。至于第二个问题,在PXEclient所在的ROM中,已经存在了TFTPClient。PXEClient使用TFTPClient,通过TFTP协议到TFTPServer上下载所需的文件。基于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部署过程:

(1)配置DHCPServer、TFTPserver、bootstrap。

(2)制作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包括封装的操作系统、pe系统、内存扫瞄工具、硬盘扫瞄工具、驱动安装程序、软件自动安装程序等软件集成到根文件系统。

(3)启动DHCPServer/TFTPServer。

(4)启动客户端电脑,网络引导。

3服务器端软件安装及配置

(1)普通方式安装WIN2003操作系统,安装好网卡驱动程序、协议及服务。

(2)在“TCP/IP属性”中,指定IP地址。

(3)假定计算机名称为:DHCPSERVER,工作组名为DOMAIN。

4基于DHCP服务器的计算机维护系统优势

(1)这个系统可以部署在任何能够安装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的电脑上。

(2)可以一人对多台电脑同时进行维护,对机房和实验室、维修量大的地方,优势就很明显,也克服了U盘和光盘的缺陷。

(3)维修电脑很方便,故障电脑只需一根网线与服务器相连就可以了。

(4)维护工具,由于全是自己制作,方便升级更新,不受制于人。

(5)能有效的避免病毒攻击。

5基于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1)本系统基于网络,受制于网络传输速度,交换机常用的1000M传输带宽,不能很好的支持大量电脑同时大数据量的传输。

第2篇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办公室环境也能提供同样甚至更多的服务。

典型的办公室环境包含很多服务,主要有DNS、电子邮件、认证服务、联网以及打印等等。这些服务非常重要,一旦没有了这些服务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它典型的服务还包括各种远程接入方法、网络证书服务、软件仓库、备份服务、连接因特网、DHCP、文件服务等等。如此多的服务确实令人厌倦,但这也证明了系统管理员团队所创造并维护的服务是如此之多。你给用户的每一个技术支持都包含了系统管理员团队提供的服务在里面。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系统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这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工作的开展,用户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结果系统管理员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并创建新的服务,创建的新服务的质量决定了以后系统管理员们对它们提供技术支持时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多少,同时也决定了用户的满意程度。

一、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是什么"比"怎么样"更重要,否则在具体执行时很容易就会陷入泥潭而失去目标。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和性能。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大多数服务都依赖其它服务,通过进一步理解服务是如何进行的,会使你洞悉这个服务所依赖的其它的服务。例如,几乎所有的服务都依靠域名服务(DNS)。要给一个服务配置机器名或域名,要靠DNS;要想在日志文件中包含所使用服务或服务访问过的主机名,要用到DNS;如果你进入一台主机通过它的服务联系别的机器,也要用到DNS。同样,几乎所有的服务都依靠网络,其实网络也是一种服务。DNS是依靠网络的,所以所有依赖DNS的服务也依靠网络。有一些服务是依靠email的(而email是依赖DNS和网络的),还有别的服务依靠访问其它计算机上的共享文件,也有许多服务也依靠身份认证和授权服务来对人们进行区分,特别是在那些基于认证机制而又具有不同级别服务权限的环境中。某些服务如DNS的故障,会引起所有依赖DNS的其它服务的一连串的失败。所以在构建一个服务时,了解它所依赖的其它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

为了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应当进行限制,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具有访问权限。使用机器的人和机器上运行的程序越多,发生内存溢出或突然出现其它故障、服务中断的机会就越大。用户使用计算机时总喜欢多装点东西,这样他们就能方便的存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和使用其它的服务。但是服务器应该是尽可能的简单,简单化可以让机器更加可靠,发生问题时更容易调试。服务器在满足服务运转正常的前提下应当安装最少的东西,只有系统管理员们具有安装权限,而且系统管理员们登录服务器时应该也只是为了维护。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服务器比普通的台式机更敏感。入侵者一旦获得了服务器的管理员权限,他所能做的破坏比获得台式机管理员权限所能做的破坏大的多!越少的人具有管理员权限,服务器运行的东西就越少,入侵者获得权限的机会就越小,入侵者被发现的机会就越大。

系统管理员在构建一个服务时必须要作几个决策,比如从哪个厂家买设备、对于一个复杂的服务用一台还是多台服务器、构建服务时要留多大的冗余度。一个服务应该尽可能的简单,尽可能小的依赖性,这样才能提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另一个使服务易于维护的方法是使用标准硬件、标准软件、标准配置以及把文件放在标准位置,对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例如,在一个公司中,用一个或两个大的主要的打印服务器比零星分布的几百个小服务器使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在执行一些新服务时,服务所在的机器在用户端配置时最好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而不是用真实的主机名,这样服务才会不依赖于机器。如果你的操作系统不支持这个功能,那就去告诉你的操作系统销售商这对你很重要,同时要考虑是否使用别的具有这个功能的操作系统。

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简直就是在浪费精力。

很少有服务不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建立的,DNS就是其中之一。其它的如邮件服务和网络服务都是明显为了用户的需求建立的。用户需要他们的邮件用户端具备某些功能,而且不同的用户想要在网络上作不同是事情,这些都依靠提供服务的系统设置情况。其它的服务如电子购物系统则更是以用户为导向的了。系统管理员们需要理解服务怎样影响用户,以及用户的需求又如何反过来对服务的设计产生影响。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系统管理员们还要考虑怎样规划一个服务,因为随着公司规模的增长,所需要的服务当然也会比当初预期的有所增长,所以系统管理员们还得想办法在增长服务规模的同时不中断现存的服务。

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法是升级服务的路径。一旦有了新版本,如何进行升级呢?是否得中断现在的服务呢?是否要触及桌面呢?能不能慢慢地逐渐升级,在整个公司发生冲突之前先在一些人中进行测试呢?所以要尽量把服务设计得容易升级,不用中断现有的服务就能升级,不要触及桌面而且能慢慢地逐渐升级。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系统管理员们需要考虑到由服务主机位置和用户位置而引起的网络性能问题。如果远程用户通过低带宽、高等待时间连接,那这样的服务该怎么完成呢?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各个地方的用户都获得好的或比较好的服务呢?销售商很少测试用他们的产品连接时是否高等待时间的――即RTT值是否比较大――每个人从程序员到销售员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人们只是确信内部测试的结果。

3.开放的体系结构

一个新服务,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可能,就应该建立在使用开发式协议和文件格式的体系结构上。特别是那些在公共论坛上记录成文的协议和文件格式,这样销售商才能依据这些标准生产出通用的产品。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服务更容易和其它遵循相同标准的服务集成到一起。

开放的反义词是私有,使用私有协议和文件格式的服务很难和其它产品共同使用,因为私有协议和文件格式的改变可以不通知,也不要求得到协议创造者的许可。当销售商扩展到一个新领域,或者试图保护自己的市场而阻止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时,他们会使用私有协议。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商业上使用开放协议的例子很简单:它使你能够建立更好的服务,因为你可以选择最好的服务器和用户端软件,而不必被迫地选择,比如在选择了最好的用户端后,又被迫选择不是最理想的服务器。用户想要那些具有他们需要的功能,而又易于使用的应用程序,而系统管理员们却希望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易于管理,这两个要求常常是冲突的。一般来说,或者用户或者系统管理员们有更大权利私下做一个另对方惊奇的决定。如果系统管理员们做了这个决定,用户会认为他们简直是法西斯,如果用户做了这个决定,这会成为一个难以管理的包袱,最终使得用户自己不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使用开放系统的另一个好处是和其它系统连接时不再需要额外的网关。网关是不同系统能连接在一起的黏合剂。虽然网关能节省你的时间,但使用开放协议的系统彻底避免了使用网关。网关作为一项额外的服务也需要计划、设计、监测以及本章所讲的其它关于服务的每一样东西,减少服务可是一件好事。

当下次有销售人员向你推销一些忽略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标准和其它工业标准的产品,如日历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等的时候,想想这些教训吧!虽然销售商会承诺再卖给或者免费送给你性能优越的网关产品。使用标准协议就是使用IETF的标准,而不是销售商的私有标准,销售商的私有协议以后会给你带来大麻烦的。

4."简单"的价值

在建立一个新服务时,简单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能满足所有要求的解决方案中,最简单的才是最可靠、最容易维护、最容易扩展以及最易于和其它系统集成到一起的。过度复杂将导致混乱、错误、使用困难以及明显的运行速度下降,而且使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增加。

当系统规模增长的时候,还会变得更复杂,这是生活常识。所以,开始尽可能的简单可以避免系统过早出现"太复杂"的情况。想一想,如果有两个销售人员都打算推销他们的系统,其中一个系统有20个功能,另外一个有40个功能,我们就可以认为功能多的软件可能会有更多的错误,它的销售商就更难以有时间维护他的系统代码。

有时,用户或系统管理员们的一两个要求就会使系统的复杂度增加很多。如果在设计阶段遇到这样的要求,就值得去寻找为什么会有这种要求,并估价其重要性,然后向用户或系统管理员们解释,这样的要求能够满足,但要以降低可靠性、支持水平和可维护性为代价。根据这些,再让他们重新决定是坚持这样的要求,还是放弃。

三、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以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有些服务和网站每时每刻的功能都集成在一起,所以它们在网站建立的早期就做到充分冗余了。别的仍然被忽视,直到网站变得很大,出现了一些大的、明显的故障。

名字服务和认证服务是典型的、首先要充分冗余的服务。这么做的部分原因是软件就是设计得要有辅助服务器,部分原因是它确实很重要。其它重要的服务如邮件服务、打印服务和网络服务,在以后才能被考虑到,因为要为它们作完全冗余会更复杂而且很昂贵。

在你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在哪儿作完全冗余才能让用户最受益,然后就从那儿开始吧。

冗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升级。可以进行滚动升级。每次有一台主机被断开、升级、测试然后重新开始服务。单一主机的故障不会停止整个服务,虽然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你真的搞杂了一个升级那就关掉电源等你冷静下来再去修它。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1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就是在浪费精力。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1.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1.3开放的体系结构。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2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2.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

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冗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升级。可以进行滚动升级。每次有一台主机被断开、升级、测试然后重新开始服务。单一主机的故障不会停止整个服务,虽然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你真的搞杂了一个升级那就关掉电源等你冷静下来再去修它。

参考文献:

第4篇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办公室环境也能提供同样甚至更多的服务。

典型的办公室环境包含很多服务,主要有DNS、电子邮件、认证服务、联网以及打印等等。这些服务非常重要,一旦没有了这些服务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它典型的服务还包括各种远程接入方法、网络证书服务、软件仓库、备份服务、连接因特网、DHCP、文件服务等等。如此多的服务确实令人厌倦,但这也证明了系统管理员团队所创造并维护的服务是如此之多。你给用户的每一个技术支持都包含了系统管理员团队提供的服务在里面。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系统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这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工作的开展,用户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结果系统管理员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并创建新的服务,创建的新服务的质量决定了以后系统管理员们对它们提供技术支持时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多少,同时也决定了用户的满意程度。

一、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是什么"比"怎么样"更重要,否则在具体执行时很容易就会陷入泥潭而失去目标。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和性能。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大多数服务都依赖其它服务,通过进一步理解服务是如何进行的,会使你洞悉这个服务所依赖的其它的服务。例如,几乎所有的服务都依靠域名服务(DNS)。要给一个服务配置机器名或域名,要靠DNS;要想在日志文件中包含所使用服务或服务访问过的主机名,要用到DNS;如果你进入一台主机通过它的服务联系别的机器,也要用到DNS。同样,几乎所有的服务都依靠网络,其实网络也是一种服

DNS是依靠网络的,所以所有依赖DNS的服务也依靠网络。有一些服务是依靠email的(而email是依赖DNS和网络的),还有别的服务依靠访问其它计算机上的共享文件,也有许多服务也依靠身份认证和授权服务来对人们进行区分,特别是在那些基于认证机制而又具有不同级别服务权限的环境中。某些服务如DNS的故障,会引起所有依赖DNS的其它服务的一连串的失败。所以在构建一个服务时,了解它所依赖的其它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

为了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应当进行限制,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具有访问权限。使用机器的人和机器上运行的程序越多,发生内存溢出或突然出现其它故障、服务中断的机会就越大。用户使用计算机时总喜欢多装点东西,这样他们就能方便的存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和使用其它的服务。但是服务器应该是尽可能的简单,简单化可以让机器更加可靠,发生问题时更容易调试。服务器在满足服务运转正常的前提下应当安装最少的东西,只有系统管理员们具有安装权限,而且系统管理员们登录服务器时应该也只是为了维护。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服务器比普通的台式机更敏感。入侵者一旦获得了服务器的管理员权限,他所能做的破坏比获得台式机管理员权限所能做的破坏大的多!越少的人具有管理员权限,服务器运行的东西就越少,入侵者获得权限的机会就越小,入侵者被发现的机会就越大。

系统管理员在构建一个服务时必须要作几个决策,比如从哪个厂家买设备、对于一个复杂的服务用一台还是多台服务器、构建服务时要留多大的冗余度。一个服务应该尽可能的简单,尽可能小的依赖性,这样才能提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另一个使服务易于维护的方法是使用标准硬件、标准软件、标准配置以及把文件放在标准位置,对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例如,在一个公司中,用一个或两个大的主要的打印服务器比零星分布的几百个小服务器使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在执行一些新服务时,服务所在的机器在用户端配置时最好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而不是用真实的主机名,这样服务才会不依赖于机器。如果你的操作系统不支持这个功能,那就去告诉你的操作系统销售商这对你很重要,同时要考虑是否使用别的具有这个功能的操作系统。

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简直就是在浪费精力。

很少有服务不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建立的,DNS就是其中之一。其它的如邮件服务和网络服务都是明显为了用户的需求建立的。用户需要他们的邮件用户端具备某些功能,而且不同的用户想要在网络上作不同是事情,这些都依靠提供服务的系统设置情况。其它的服务如电子购物系统则更是以用户为导向的了。系统管理员们需要理解服务怎样影响用户,以及用户的需求又如何反过来对服务的设计产生影响。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系统管理员们还要考虑怎样规划一个服务,因为随着公司规模的增长,所需要的服务当然也会比当初预期的有所增长,所以系统管理员们还得想办法在增长服务规模的同时不中断现存的服务。

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法是升级服务的路径。一旦有了新版本,如何进行升级呢?是否得中断现在的服务呢?是否要触及桌面呢?能不能慢慢地逐渐升级,在整个公司发生冲突之前先在一些人中进行测试呢?所以要尽量把服务设计得容易升级,不用中断现有的服务就能升级,不要触及桌面而且能慢慢地逐渐升级。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系统管理员们需要考虑到由服务主机位置和用户位置而引起的网络性能问题。如果远程用户通过低带宽、高等待时间连接,那这样的服务该怎么完成呢?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各个地方的用户都获得好的或比较好的服务呢?销售商很少测试用他们的产品连接时是否高等待时间的――即RTT值是否比较大――每个人从程序员到销售员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人们只是确信内部测试的结果。

3.开放的体系结构

一个新服务,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可能,就应该建立在使用开发式协议和文件格式的体系结构上。特别是那些在公共论坛上记录成文的协议和文件格式,这样销售商才能依据这些标准生产出通用的产品。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服务更容易和其它遵循相同标准的服务集成到一起。

开放的反义词是私有,使用私有协议和文件格式的服务很难和其它产品共同使用,因为私有协议和文件格式的改变可以不通知,也不要求得到协议创造者的许可。当销售商扩展到一个新领域,或者试图保护自己的市场而阻止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时,他们会使用私有协议。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商业上使用开放协议的例子很简单:它使你能够建立更好的服务,因为你可以选择最好的服务器和用户端软件,而不必被迫地选择,比如在选择了最好的用户端后,又被迫选择不是最理想的服务器。用户想要那些具有他们需要的功能,而又易于使用的应用程序,而系统管理员们却希望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易于管理,这两个要求常常是冲突的。一般来说,或者用户或者系统管理员们有更大权利私下做一个另对方惊奇的决定。如果系统管理员们做了这个决定,用户会认为他们简直是法西斯,如果用户做了这个决定,这会成为一个难以管理的包袱,最终使得用户自己不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使用开放系统的另一个好处是和其它系统连接时不再需要额外的网关。网关是不同系统能连接在一起的黏合剂。虽然网关能节省你的时间,但使用开放协议的系统彻底避免了使用网关。网关作为一项额外的服务也需要计划、设计、监测以及本章所讲的其它关于服务的每一样东西,减少服务可是一件好事。

当下次有销售人员向你推销一些忽略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标准和其它工业标准的产品,如日历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等的时候,想想这些教训吧!虽然销售商会承诺再卖给或者免费送给你性能优越的网关产品。使用标准协议就是使用IETF的标准,而不是销售商的私有标准,销售商的私有协议以后会给你带来大麻烦的。

4."简单"的价值

在建立一个新服务时,简单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能满足所有要求的解决方案中,最简单的才是最可靠、最容易维护、最容易扩展以及最易于和其它系统集成到一起的。过度复杂将导致混乱、错误、使用困难以及明显的运行速度下降,而且使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增加。

当系统规模增长的时候,还会变得更复杂,这是生活常识。所以,开始尽可能的简单可以避免系统过早出现"太复杂"的情况。想一想,如果有两个销售人员都打算推销他们的系统,其中一个系统有20个功能,另外一个有40个功能,我们就可以认为功能多的软件可能会有更多的错误,它的销售商就更难以有时间维护他的系统代码。

有时,用户或系统管理员们的一两个要求就会使系统的复杂度增加很多。如果在设计阶段遇到这样的要求,就值得去寻找为什么会有这种要求,并估价其重要性,然后向用户或系统管理员们解释,这样的要求能够满足,但要以降低可靠性、支持水平和可维护性为代价。根据这些,再让他们重新决定是坚持这样的要求,还是放弃。

三、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以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有些服务和网站每时每刻的功能都集成在一起,所以它们在网站建立的早期就做到充分冗余了。别的仍然被忽视,直到网站变得很大,出现了一些大的、明显的故障。

名字服务和认证服务是典型的、首先要充分冗余的服务。这么做的部分原因是软件就是设计得要有辅助服务器,部分原因是它确实很重要。其它重要的服务如邮件服务、打印服务和网络服务,在以后才能被考虑到,因为要为它们作完全冗余会更复杂而且很昂贵。

在你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在哪儿作完全冗余才能让用户最受益,然后就从那儿开始吧。

冗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升级。可以进行滚动升级。每次有一台主机被断开、升级、测试然后重新开始服务。单一主机的故障不会停止整个服务,虽然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你真的搞杂了一个升级那就关掉电源等你冷静下来再去修它。

第5篇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1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就是在浪费精力。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1.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1.3开放的体系结构。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2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2.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

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超级秘书网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冗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升级。可以进行滚动升级。每次有一台主机被断开、升级、测试然后重新开始服务。单一主机的故障不会停止整个服务,虽然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你真的搞杂了一个升级那就关掉电源等你冷静下来再去修它。

参考文献:

第6篇

1、账户管理风险

首先是结算账户管理存在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存款人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骗取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的非法存款人企图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非法的犯罪活动而冒用合法存款人名义开户或用虚构的单位名称开户或用注销的单位名义开户;也有的合法单位为达到规避现金管理或单位内部管理的目的而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违规异地开户或多头开户。而银行未能认真执行真实性审查职责,对开户资料审查不严,甚至于为吸引客户,主动为客户违规开立结算账户,从而为支付结算业务埋下了诸多的风险隐患。其次是内部账户管理风险。内部账户管理不规范,挂账事项没有有效的分类管理,责任不清,原因不明,对于长期挂账户未及时清理,存在内部作案隐患。

2、贪污诈骗风险

表现在:第一,犯罪分子伪造变造银行票据及结算凭证、伪造银行预留印鉴诈骗盗用资金。犯罪分子或通过涂改、挖补等手段更改出票金额、收款人,或通过防真技术克隆票据及结算凭证或企业预留印鉴,骗取银行和企业的资金以。空头支票为例,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底,仅西安市部分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报告的已签发空头支票就近300笔,诈骗风险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第二,犯罪分子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利用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有的犯罪分子采取编造银行承兑汇票申请材料、伪造购销合同和虚构担保,以及伪造财务审计报告等手段到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而银行没有对单位资质、经营状况进行审查,也不核实合同的真伪就办理承兑,当承兑申请人不是交纳足额保证金时,一旦承兑申请人到期不足付款,必将引起银行垫款的风险。

3、行业竞争风险

各家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或争市场地位而盲目铺摊设点;一线网点任务重、压力大,是否完成任务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在利益的重压下,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放弃风险控制为代价,片面追求存款业务发展,为了完成存款任务、留住大客户,面对客户的无理要求不惜放弃原则,违章操作。

4、审核风险

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过程中,柜台人员对支付凭证记载的要素审查不严、未按规定流程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以及未严格执行先收款后付款“银行不垫款”的支付原则,均可能形成支付风险。客户预留印鉴做为银行审核客户办理各项支付结算业务的支付依据,核验印鉴真伪是把控支付风险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大部分行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折角验印来鉴别印鉴的真伪。当业务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部分柜台人员折角验印流于形式,未严格进行双人验印,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尤其是遇到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电子仿真技术伪造的足以以假乱真的客户印鉴来办理业务时,临柜人员仅凭肉眼往往难以辨别真假印鉴的细微差别而形成审核风险。

5、人员管理及制度执行风险

银行柜台支付结算风险大多来自人为的因素。一是会计人员政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加之劳动强度过大,导致工作质量不高,柜台操作行为不规范,形成差错、失误的风险。二是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差,品质恶劣,内部作案监守自盗,造成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四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尽管现在银行的制度建设相对健全,职责分工、操作流程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有些会计人员只讲关系、协作,不讲职责、原则,丧失了对违规导致风险的起码警觉。如2009年初,湖北省潜江市财政局干部樊红监守自盗,窃取国库资金落入法网。案犯樊红原为潜江市国库收付中心支付科副科长,该单位兼有集中收付与集中核算两项职能,编制26人,内设综合、支付、专户、会计和稽核五个科室,陕西省各级财政国库执行机构设置比较近似。此案件中,樊红能轻易地将580万元巨款盗走,暴露出其单位管理混乱,资金监管纪律严重缺失,内控制度虽然不少,但是执行不力,形同虚设,存在巨大漏洞。

二、加强柜台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1、重视和树立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意识

银行柜台支付结算业务中的风险确实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已变成实实在在的资金损失。现代金融业中,柜台支付结算业务占银行中间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大。银行应把银行结算风险摆在风险管理的重要位置,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工作人员应提高对银行结算风险的认识,重视对银行结算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将防范和化解结算风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效推动银行结算业务健康、快速的发展。下面这个案例说明了树立防范风险的重要性:两年前,有一自称美籍华人者来某分行洽谈,称其要对该市进行投资,计划为5亿美元,提出要在**行开立账户专门用于接收境外汇入的外币资金,并且要求**行同时按其提供的文本出具英文书面证明,大意为:银行承诺同意接受5亿美元投资外汇;某公司已经开立了用于接收上述资金的专门账户,并列明具体账号;银行承诺对汇入资金进行安全监管,并且如果监管不力,银行承担责任。该市分行把握不准,向法律部咨询可否出具上述证明。法律部答复,该笔业务中来人对于外汇入境、划转、支用等描述过于简单、随意,且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得银行同意接收资金和监管资金的证明,这与通常的业务操作十分不符,因此判断很可能是一宗“三角式诈骗”。后来该市分行进一步向当地外汇管理局咨询,得到的答复意见和法律部一致。

2、完善管理制度

加大制度的执行力是防范和控制前台业务操作风险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基本要求。从管理制度建设上讲,首要的是组织管理制度,应当改变目前多级、多头管理风险的模式,建立集中、垂直、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体制。由总行集中统一实施风险政策,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执行。不论分支机构有多少,管理层级有多少,分支机构的区域差异有多大,全行必须统一业务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必须集中行使风险管理职能。今年3月份,北京一中院审理的建行行长帮开发商骗开银行承兑汇票4.56亿元的案件充分说明了完善银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房地产开发商谢根荣通过假按揭“借”出6亿多,建设银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行长颜林壮发现上当后,为保乌纱,继续资金支持,并派人指导做假账。导致谢根荣共从建设银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累计金额达4.56亿元,被贴现1.56亿元,5.4768亿余元无法归还。

3、银行柜台支付结算突出科技支撑

高科技犯罪已成为涉及支付结算业务犯罪中的一个发展趋势,用人工肉眼对“凭印鉴支取”的票据支付依据的审核办法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仿真印鉴已构成了对预留银行印鉴的最大威胁。银行应尽快研究新的支付依据,改变传统的、易被伪造的预留银行印鉴为支付依据的做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研制防假识假的检测仪器,改变完全依靠人工识假辨假的方式。实现从最基层业务人员到最高决策层的各项业务操作都在系统上完成,保证每项业务的“公开透明、依法合规”最大限度的杜绝各种操作失误和恶意欺诈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损失。但是百密难免一疏,也不能完全信赖科技和计算机,今年以来先后发生的广州“许庭”案、云南“何鹏”案、宁波“唐风军、唐风光”兄弟案,均因银行ATM出现故障或银行系统程序出错,而被当事人恶意取款所引起。

4、加强柜台人员队伍的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柜台支付结算风险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人”的因素有关。用“苹果效应”来比喻银行的人际关系问题很贴切,当一箱苹果中有了一个坏苹果时,若不把它找出来扔掉,最后整箱苹果都会坏掉。一是科学设置岗位和人员安排,将思想品德良好、具有一定的支付结算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人员安排到支付结算业务岗位;二是加强对银行结算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要对一线临柜人员进行票据诈骗手法,伪造、变造票据的主要特征,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以及真票据样式、暗记等票据防伪技术的业务培训。还可邀请公安部门传授鉴定票据字迹的方法,全面掌握票据真假查验的工作程度和结算操作规程,把业务处理的审慎性和效率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7篇

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电子商务系统是涉及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店、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或证券公司和政府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完全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用的电子交易支付方法和机制,还要确实保证参加交易各方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商业活动。

由于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等网络上进行的,因此,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构架;电子商务还强调要使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参加交易的买方、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要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网络计算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

一、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顾客在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使用电子钱包购物,通常需要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钱包的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可以直接使用与自己银行帐号相连接的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器上的电子钱包软件,也可以从Internet上调出来,采用各种保密方式利用Internet上的电子钱包软件。目前世界上有VISAcash和Mondex两大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其他电子钱包服务系统还有MasterCardcash、EuroPay的Clip和比利时的Proton等.

使用电子钱包的顾客通常在银行里都是有帐户的。在使用电子钱包时,将有关的应用软件安装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利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就可以把自己的各种电子货币或电子金融卡上的数据输入进去。在发生收付款时,如果顾客要用电子信用卡付款,例如用Visa卡或者MasterCard卡等收付款时,顾客只要单击一下相应项目(或相应图标)即可完成,人们常将这种电子支付方式称为单击式或电击式支付方式。

在电子钱包内只能完全装电子货币,即装入电子现金、电子零钱、安全零钱、电子信用卡、在线货币、数字货币等。这些电子支付工具都可以支持单击式支付方式。

在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设有电子货币和电子钱包的功能管理模块,称为电子钱包管理器,顾客可以用它来改变保密口令或保密方式,用它来查看自己银行帐号上的收付往来的电子货币帐目、清单和数据。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还有电子交易记录器,顾客通过查询记录器,可以了解自己都买了些什么物品,购买了多少,也可以把查询结果打印出来。

二、电子商务服务器

在网络上开展实际电子贸易和交易业务,首先要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是设立电子商务服务器。电子商务系统通常采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在客户机一端通常可以使用电子钱包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有关使用电子钱包的软件可以向有关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公司索要,一般也都不用付费,也可以从Internet上调出来,也就是说,电子钱包的应用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快捷。电子商务安全保密服务器也使用了相应的密码加密算法,用来保护数字化的保密数据,例如对数字化签名的保密服务等。在服务器一端的服务器软件称为电子商务支付系统,也称电子商务出纳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公司已经建立了传统银行和Internet之间安全可靠保险的联系,在电子商务服务器上通常采用三种付款方式,即电子信用卡与电子银行储蓄卡、电子货币与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客户持有的电子信用卡,可以用来购买各种“硬”货物,例如购买衣服、各种用品和水果等。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对于每天都要发生的上万笔的信用卡帐务往来,当天都能及时处理,顾客利用电子货币、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等电子商务支付工具不仅可以购买传统的硬货物,也可以用来购买“软”货物,可以转让他人,也可以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如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商品,几乎所有花费都可以使用。使用电子零钱(也叫安全零钱)还可用于进行多媒体信息服务,如洗一张照片等。有人用Java语言编写游戏程序,例如编写一个像日本人玩的中弹子游戏等,这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电子零花钱去玩游戏;可以用来购买一张贺卡送给朋友,也可以用来发送给朋友一份电子贺卡等。

三、电子商务通用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通用交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交易前的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和参加交易各方在签约前的准备活动。(1)买方根据自己要买的商品,准备购货款,制订购货计划,进行货源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反复进行市场查询,了解各个卖方国家的贸易政策,反复修改购货计划和进货计划

,确定和审批购货计划。再按计划确定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规格、价格、购货地点和交易方式等,尤其要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寻找自己满意的商品和商家;(2)卖方根据自己所销售的商品,召开商品新闻会,制作广告进行宣传,全面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制订各种销售策略和销售方式,了解各个买方国家的贸易政策,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商品广告,寻找贸易伙伴和交易机会,扩大贸易范围和商品所占市场的份额。其他参加交易各方有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统、运输公司也都为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做好准备。

2.交易谈判和签定合同。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对所有交易细节进行谈判,将双方磋商的结果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即以书面文件形式和电子文件形式签定贸易合同。电子商务的特点是可以签定电子商务贸易合同,交易双方可以利用现代电子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经过认真谈判和磋商后,将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所承担的义务、对所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交货地点、交货期、交易方式和运输方式、违约和索赔等合同条款,全部以电子交易合同作出全面详细的规定,合同双方可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进行签约,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等方式签名。

3.办理交易进行前的手续。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签定合同后到合同开始履行之前办理各种手续的过程,也是双方贸易前的交易准备过程。交易中要涉及到有关各方,即可能要涉及到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统、运输公司等,买卖双方要利用EDI与有关各方进行各种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的交换,直到办理完可以将所购商品从卖方按合同规定开始向买方发货的一切手续为止。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产业,河南,经济发展,建议

一、数据的整理

运用《200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上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对河南省产业进行合并整理计算,将第二次产业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两大类信息技术行业单独列为信息技术产业,而将剔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第二产业作为新的第二产业,将剔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并列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下表就是运用Excel表格整理后的投入产出表(见表1)

表1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

资料来源:根据《200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行到。

二、信息技术产业的中间投入与中间需求以及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

分析这个指标时,需要引入中间投入与中间需求两个概念。中间投入指的是一个产业在经济活动中从其他产业也包括自身产业等的投入总和;中间需求则指的是一个产业的产出在经济活动中被其他产业同时也包括自身产业消耗的总和。而中间投入率则是指各个产业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的比率,中间需求率是各个产业的中间需求与该产业总需求的比率。

中间投入率的含义是:如果中间投入率偏高则说明该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多,多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反之则相反。而中间需求率的含义则是指,该产业能否为其他产业提供较多的产品与服务等。如果中间需求率高,则意味着该产业所产出的产品能更多的用作其他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就越靠近基础产业,如果相反则说明该种产业的产品不能很好地为其他产业发展所用,就越不能成为基础产业。

利用表2我们就可以算出中间投入、中间需求、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如下表所示。(见表3)

表3信息产业的中间投入、中间需求、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

中间需求

绝对量

比率

绝对量

比率

第一产业

164483709

0.43

276473475

0.72

第二产业

2074425481

0.72

1836841068

0.63

第三产业

387100699

0.47

504177059

0.62

信息技术产业

22653747

0.47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家,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场所,也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推动力。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评价、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动机和企业家进行产融结合的主要动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评价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基本态度、对风险的认知以及对政策环境和中介服务的评价。

1、企业家认为参与资本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并存

调查发现,目前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这体现在:首先,企业家比较认同“借助资本市场可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3.74,括号内数值为得分均值论文格式范文数学小论文,下同。);其次,企业家也比较认同“资本运作存在很大风险”(3.73);最后,多数企业家并不认同“企业上市就是获得了成功”(2.37)这一说法(见表16)。调查表明,多数企业家认为,参与资本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营战略,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并做好收益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和评价,是企业家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2、企业家认为资本市场政策环境和中介服务都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就制度建设方面来说,企业家不太认同“政府在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82)以及“中介咨询机构在企业资本运作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2.77)的说法(见表16)。这表明,在制度建设和服务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中介咨询机构还有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论文格式范文数学小论文,上述分析都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和一致性,相关结论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基本上都成立。其中,大型企业对“政府在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一问题的判断更为正面(3.07),而中小企业的评价值仅分别为2.84和2.76,这可能与我国政府更重视对大企业的服务、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还不是很到位有一定关系;不同行业对“政府在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一问题的判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评价最高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评价值为3.11,评价最低的是房地产业,评价值为2.53(见表16)。

表16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基本认知(认同程度,5分制)

企业上市

就是获得了

成功

借助资本市场,可以

实现企业

跨越式发展

政府在

企业融资

方面提供了

良好的

政策环境

资本运作存

在很大风险

中介咨询机构在企业资本运作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总体

2.37

3.74

2.82

3.73

2.77

东部地区企业

2.38

3.72

2.81

3.73

2.77

中部地区企业

2.45

3.78

2.93

3.68

2.81

西部地区企业

2.29

3.79

2.72

3.79

2.78

东北地区企业

2.22

3.68

2.81

3.79

2.63

大型企业

2.21

3.71

3.07

3.66

2.94

中型企业

2.33

3.75

2.84

3.74

2.75

小型企业

2.43

3.75

2.76

3.74

2.76

国有独资企业

2.32

3.71

2.91

3.73

2.90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2.38

3.75

2.81

3.74

2.76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2.35

3.77

2.90

3.68

2.85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2.37

3.76

2.80

3.74

2.75

农林牧渔业

2.42

3.77

3.02

3.60

2.75

采矿业

2.58

3.81

2.83

3.62

2.94

制造业

2.36

3.74

2.84

3.75

2.7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42

3.67

3.11

3.68

2.73

建筑业

2.29

3.76

2.70

3.63

2.8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1

3.69

2.90

3.73

2.9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32

3.83

2.83

3.68

2.83

批发和零售业

2.34

3.81

2.72

3.85

2.83

住宿和餐饮业

3.09

3.81

3.03

3.73

2.71

房地产业

2.50

3.81

2.53

3.64

2.9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47

3.51

2.80

3.60

2.75

(二)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主要动机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主要动机,这些动机既包括日常经营层面的论文格式范文数学小论文,也包括战略层面的:扩大现有产能、开发新产品、进入新行业、开拓新市场、提升品牌价值、改善企业财务状况、重组产权和兼并收购、改善公司治理、吸引优秀人才、改进企业管理水平、为创业资本提供退出机制等。

1、多数企业的融资动机仍处于日常经营层面,还没有提升到战略层面

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企业进行融资的动机主要有扩大现有产能(65.1%)、开发新产品(59.3%)、开拓新市场(51.7%)、提升品牌价值(35.8%)、改进企业管理水平(31.4%)、吸引优秀人才(28.8%)、改善企业财务状况(27.7%)等。这些融资动机大多属于企业日常经营层面的融资需求。同时,多数企业的融资动机还没有提升到战略层面,只有19.9%的企业认为进行融资是为了“进入新行业”,只有14.9%的企业认为进行融资是为了“改善公司治理”,只有12.9%的企业认为进行融资是为了“重组产权和收购兼并”,只有2.6%的企业认为进行融资是为了“为创业资本提供退出机制”(见表17)。

表17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动机(%)

总体

扩大现有产能

65.1

开发新产品

59.3

开拓新市场

51.7

提升品牌价值

35.8

改进企业管理水平

31.4

吸引优秀人才

28.8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27.7

进入新行业

19.9

改善公司治理

14.9

重组产权、收购兼并

12.9

为创业资本提供退出机制

2.6

其他

2.5

2、大型企业的战略融资动机比中小企业更强

从不同规模看,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选择“进入新行业”(25.9%)、“开拓新市场”(55.9%)、“重组产权和收购兼并”(27.9%)、“改善公司治理”(17.9%)等战略融资动机方面的比重要明显地高于中小型企业(见表18)。调查表明,大型企业的战略融资动机更强。

表18不同规模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动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扩大现有产能

66.8

67.0

63.2

开发新产品

54.7

59.0

60.2

开拓新市场

55.9

51.1

51.6

提升品牌价值

32.4

36.6

35.6

改进企业管理水平

27.9

31.4

31.9

吸引优秀人才

22.6

26.8

31.5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27.1

27.2

28.2

进入新行业

25.9

19.8

19.0

改善公司治理

17.9

15.7

13.6

重组产权、收购兼并

27.9

14.3

9.3

为创业资本提供退出机制

2.1

3.1

2.2

其他

0.9

2.8

2.4

3、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动机各有侧重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论文格式范文数学小论文,调查结果显示,23.3%的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选择了“重组产权和收购兼并”,要明显地高于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35.1%的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选择了“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要高于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而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选择“扩大现有产能”(66.3%)、“开发新产品”(59.7%)、“提升品牌价值”(37%)、“吸引优秀人才”(30.1%)的比重要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见表19)。

表19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动机(%)

国有独资企业

非国有独资企业

国有控股公司和

中央直属企业

民营企业和

家族企业

扩大现有产能

62.5

65.4

60.4

66.3

开发新产品

49.1

60.1

46.5

59.7

开拓新市场

49.1

51.9

49.8

51.6

提升品牌价值

26.0

36.6

27.3

37.0

改进企业管理水平

30.2

31.5

29.2

32.3

吸引优秀人才

16.8

29.7

17.3

30.1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33.0

27.3

35.1

27.1

进入新行业

18.2

20.0

19.0

20.3

改善公司治理

15.4

14.9

15.3

14.9

重组产权、收购兼并

21.4

12.3

23.3

11.4

为创业资本提供退出机制

1.4

2.7

1.8

2.5

其他

3.2

2.5

3.3

2.3

调查还发现,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融资动机差异并不明显。由于行业特征的原因,不同行业的融资动机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进行融资时,“开发新产品”的动机非常强烈,选择比重分别为69.5%和70.7%;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进行融资时,“开发新产品”的动机不明显,选择比重分别为20.6%、21%和19%(见表20)。

表20不同地区和行业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动机(%)

扩大现有产能

开发新产品

进入新行业

开拓新市场

提升品牌价值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重组产权、收购兼并

改善公司治理

吸引优秀人才

改进企业管理水平

创业资本提供退出机制

东部地区企业

63.9

60.7

19.7

52.7

34.6

26.8

11.1

15.4

28.3

29.7

2.6

中部地区企业

70.6

58.9

19.8

52.6

40.9

26.7

15.6

13.5

28.2

32.4

2.5

西部地区企业

62.5

53.9

22.1

47.9

33.9

31.9

16.1

15.5

28.1

34.1

1.7

东北地区企业

65.2

61.1

16.2

49.0

34.0

28.3

12.1

13.4

36.4

36.4

4.9

农林牧渔业

63.6

60.2

17.0

51.1

42.0

27.3

8.0

12.5

37.5

31.8

1.1

采矿业

73.6

41.5

39.6

26.4

18.9

28.3

26.4

24.5

13.2

30.2

3.8

制造业

69.9

69.5

18.8

49.8

37.8

25.5

11.8

13.3

28.0

30.7

2.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8.3

20.6

23.8

39.7

17.5

27.0

28.6

12.7

14.3

39.7

1.6

建筑业

70.3

30.9

28.5

57.6

21.8

39.4

5.5

22.4

32.1

33.9

3.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1.9

32.1

21.4

64.3

23.8

32.1

22.6

19.0

22.6

34.5

1.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1.3

70.7

24.0

62.7

42.7

20.0

12.0

12.0

53.3

32.0

1.3

批发和零售业

42.3

21.0

22.1

65.2

27.3

39.0

16.1

18.7

27.7

34.1

2.2

住宿和餐饮业

30.6

33.3

8.3

55.6

55.6

27.8

16.7

30.6

19.4

30.6

2.8

房地产业

57.6

25.8

18.2

59.8

27.3

43.2

20.5

18.9

27.3

32.6

1.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1.4

19.0

31.0

54.8

35.7

26.2

11.9

19.0

38.1

19.0

7.1

(三)企业家进行产融结合的主要动机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进行产融结合的主要动机论文格式范文数学小论文,包括四个方面: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求出路、获取更高利润,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水平,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以及提高企业家的学习创新能力。

1、企业家进行产融结合的主要动机是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的动机,总体来说,超过半数(50.2%)的企业家选择了“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见表21)。这表明,目前很多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获得关联贷款。这一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例如:企业系族内部的关联交易和关联贷款会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质量下降、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因此,政府的金融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主要的产融结合动机还包括:“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水平”(35.1%)、“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求出路、获取更高利润”(22.2%)、“提高企业家的学习创新能力”(21.5%)等(见表21)。调查表明,有不少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产融结合所具有的战略价值论文格式范文数学小论文,即降低资本风险、提升资本回报,并通过参与资本市场、进行产融结合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创新能力。

表21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的动机(%)

总体

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

50.2

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水平

35.1

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求出路、获取更高利润

22.2

提高企业家的学习创新能力

21.5

其他

8.9

2、中西部地区企业产融结合的信贷融资动机比其他地区更强

从不同地区看,中西部地区企业选择“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的比重分别为65.4%和63.2%,要明显地高于东北地区;选择“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求出路、获取更高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6.8%和14.8%,要明显低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企业;选择“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水平”的比重分别为30.3%和29.7%,要低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企业;选择“提高企业家的学习创新能力”的比重分别为17.8%和19.4%,要明显低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企业(见表22)。

表22不同地区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的动机(%)

东部地区企业

中部地区企业

西部地区企业

东北地区企业

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求出路、获取更高利润

25.7

16.8

14.8

26.2

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水平

37.5

30.3

29.7

45.2

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

43.3

65.4

63.2

28.6

提高企业家的学习创新能力

23.2

17.8

19.4

23.8

其他

9.0

6.3

11.0

11.9

3、多元化经营是大型企业产融结合的首要动机

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选择“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水平”的比重最高,为50.4%,选择“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求出路、获取更高利润”的比重为28.8%,均高于中小企业;而选择“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的比重为40.8%,要低于中小企业(见表23)。

表23不同规模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的动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求出路、获取更高利润

28.8

22.5

20.4

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水平

50.4

35.9

30.4

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

40.8

51.6

51.1

提高企业家的学习创新能力

20.0

20.1

23.3

其他

8.0

9.3

8.7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论文格式范文数学小论文,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选择“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求出路、获取更高利润”的比重为21.5%,要低于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选择“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水平”的比重与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没有明显差别;选择“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 和“提高企业家的学习创新能力”的比重分别为52.5%和22.4%,要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见表24)。

从不同行业看,由于行业特征的原因,不同行业的产融结合动机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选择“提高企业家的学习创新能力”的比重相对较低,分别为4.2%和5.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选择“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求出路,获取更高利润”的比重相对较低,为7.1%(见表24)。

表24不同经济类型和行业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的动机(%)

为剩余产业

资本寻求

出路、获取

更高利润

进行多元化

经营、降低

风险水平

获得更多

信贷支持、

增强财务

灵活性

提高企业家

的学习创新

能力

其他

国有独资企业

23.0

31.1

57.4

16.4

9.8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22.0

35.3

50.1

21.6

8.7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26.4

37.3

45.5

14.5

14.5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21.5

35.4

52.5

22.4

6.8

农林牧渔业

12.5

33.3

83.3

4.2

12.5

采矿业

31.6

52.6

57.9

5.3

5.3

制造业

21.2

31.0

52.1

22.8

8.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1

35.7

57.1

14.3

14.3

建筑业

20.0

53.3

40.0

28.9

8.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9.4

23.5

35.3

23.5

11.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1.2

76.5

17.6

17.6

11.8

批发和零售业

27.5

39.2

45.1

15.7

3.9

住宿和餐饮业

16.7

66.7

16.7

41.7

8.3

房地产业

19.6

39.1

60.9

17.4

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3.3

50.0

16.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