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3: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第1篇

1.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就目前我院的实际情况而言,并没有配备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专项教材,在图书馆里,仅有少部分的书籍是关于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图书馆是提供学生获取大量信息和知识的平台,然后图书馆并未被有效利用起来,图书馆除了拥有大量的书籍以外,应包含信息服务功能。然而目前我院有76.4%学生表示对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以及信息资源了解并不是很多。并且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借阅书籍和自习,使用到电子资源的学生是少之又少。

2.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种类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了,才能够让学生充满兴趣,从而主动去获取相关的知识。然而,对于就我院现在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来说,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少配合一些教育活动来授课。一般来说,就是老师在讲台上面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听。并且很多时候教师都是通过教材来授课,这种理论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信息素养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如果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的话,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学生也很容易忘记是如何使用信息工具的。根据资料显示表明,我院大学生中只有23.4%的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中的高级检索方式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专业文献,13.5%的学生知道如何快速地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专业类的信息

二、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措施

1.加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对信息素质教育进行宣传,让大学生们能够时刻牢记要保持一定的信息素养。在我院里有很多场所都可以作为传播信息素养教育的平台,例如图书馆以及计算机室等等,信息素养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场所,和其他相关部门强强联手,一起做好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对于才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在其刚刚接触信息素养课程的时候,就应该侧重灌输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针对更高年级的学生,则应该要侧重于对其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的培养。

2.扩充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队伍。

大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进行得如何,与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信息素养教育工作队伍壮大了,专业素养提升上去了,那么大学生们才有可能在其教导下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高校应该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强、知识面广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队伍,将有能力的人员招募到队伍中来。其次,在工作中也要重视对于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能力以及工作责任感的培养。要加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定期让教育工作者们去进修和学习,让他们充分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尽职尽责。

3.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让学生们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需要优化学生们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例如将高校的图书馆的服务用纸化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们,学生根据这些指导册能够清楚地明白许多图书馆的设备是如何操作的。其次,针对电子资源的利用,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关于如何使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培训。除此之外,针对学生较为关注的项目要积极地推广,可适当地举办一些信息搜索比赛以及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的讲座等等,调动学生使用图书馆搜索功能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4.丰富信息素养教学的方式。

第2篇

大学图书馆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机构,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节信息素养教育课基本设在图书馆内进行,为了让学生认识大学图书馆的任务和义务,带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介绍是必要的。但是这项工作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走马观花趋于形式成为完成任务的效果。在当今信息泛在化的环境下,由于新生人数之多,应该为广大师生提供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特别是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手机访问的在线信息素养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通过手机访问该平台,进行信息素养的学习。了解图书馆网站上提供的各种数据库和文献资源,另外,网站上还提供有各重点学科的学术前沿与研究方向及专题专题资源导航,师生可以随时了解、访问各学科有关的新闻、期刊、数据库资源以及从网络收集的其他移动信息和学科资源,接受学科专业方面的信息素养教育。

2教学课件手机化

手机智能化的发展使其功能扩充到现在丰富多彩,不论从文字、图像、视频都可以实现,因此手机也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学媒体的形式从简单文字文本发展到图像,动画视屏的丰富教学模式,在手机上都可以完成。使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提供PDF的教育手册,涉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各个方面,方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下载学习。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素养教育,达到普及信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3手机终端教学化

无线网络的发展使手机成为互联网的终端,图书馆应该利用这个终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图书馆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将手机这个便捷的通信工具嵌入到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中,通过将真实教学环境与数字化学习环境结合,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直观的、可操作的、交互式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手机QQ等方式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更特别的是可以方便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将手机作为课堂反馈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陈列,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接受信息素养教学,还可以随时就某一问题与老师展开交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费用不断降低,相信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将手机作为首选的学习设备,用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4方便快捷的二维码技术

手机二维码技术应用的特点有目共睹,图书馆在借还书,预约座位等诸多服务层面和业务管理上可以得到应用,图书馆只要将手机需要访问的图书资料,资源导航、信息编入到二维码中,读者利用手机摄像头就可以识读,或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信息,读者服务在手机上的应用方便快捷。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的特点是可免去读者书写、录入的繁琐。还可以将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讲座等信息编成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宣传页上的二维码来获取课程、讲座信息,并进行选课、预约讲座座位等。手机二维码技术,拓展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手段,提升了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能力,也将成为图书馆增值服务的标志。

5借助微信、微博推送信息素养教育知识

微信、微博是目前信息交流、互动访问量最大的平台,图书馆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向读者进行语音短信、视屏、图片、文字等信息素养知识的推送,这种信息素养方式更加灵活方便,并随时可以与读者实施互动,讲解更加直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手机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6结束语

第3篇

 

信息素养是人们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1]是人们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独立的终身学习者的关键。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及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收集、整理、评估、利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将所获得的信息用于问题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发能力。[2]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了获得最佳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必须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即实施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是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3]

 

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有效的一个现实途径。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是物理学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交集。[4]在物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要素有机融入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中,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信息素养教育,以满足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迫切需求,进而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5]

 

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以物理学专业为例

 

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重要学习环节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是全面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论文内容可以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或应用开发。论文应具有完整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比较充分的调研,分析具体,结论可靠。提交的论文应符合通常科技论文的规范和要求,内容基本正确。对论文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学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因此,结合物理学专业特点制订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将信息素养能力纳入自身能力建设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而得到不断的强化,并最终成为保障其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7]

 

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总目标是在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策略,学会运用专业数据库,具备检索物理学专业信息的良好能力;二是使学生学会批判性的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并选择有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会在所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学术创新;三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信息道德;四是在答辩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传递、交流信息。

 

二、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这种渗透式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术素养,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1.通过论文选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题。例如,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一维三原子链的晶格振动分析,一维线性谐振子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计算,相互作用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航天器变轨过程分析,光学涡旋的产生及衍射特性,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研究,光学实验中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等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增加科研实践机会,拓展物理学专业知识视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及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自主选题,也可以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无论如何选题,都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为己所用的信息,了解课题的学术意义、学术创新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就会大大拓宽研究思路。[8]

 

在论文选题过程中,课题检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题检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物理学专业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如学会熟练运用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等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了解SCI、EI、ISTP、EBSCO、IOPP、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IEEE Xplore等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觉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课题检索,掌握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信息知识,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信息能力得到发展。

 

2.通过文献综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确定好论文题目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与课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课题在一定时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9]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教师要指点学生注意文献资料的新颖性、价值性和真实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筛选、评价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源进行分类,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完成文献综述。当然,本科生的文献综述只要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述评即可。文献综述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课题的全面情况,把握课题的发展规律,熟悉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事该课题工作的主要学者的成就和水平;[10]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检索工具的能力以及根据主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文献综述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第四,文献综述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抄袭现象,便于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3.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物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占有的各类信息资源,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在综合归纳材料、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各个细节,如要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结构:一是论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中英文摘要、目录;二是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三是附录;四是致谢。在开始论文写作前,要列出论文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要提纲挈领、主次分明、组织合理。在写论文的主体部分时,要注意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衔接自然、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格式规范。论文中的论据应该真实可靠;论证要合情合理;论述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结论与全文观点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4.通过论文答辩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专业信息素养能力

 

论文答辩是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由答辩委员会就论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及修改意见的过程。论文答辩是学生展示、交流毕业论文成果及学业成就,检验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知程度,对物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运用论文观点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文中创新点的解释能力。

 

三、结论

 

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机整合是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是专业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拓展信息视野,锻炼信息能力,培养信息道德。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既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全面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创新、信息交流、信息伦理等内容渗透到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如文献查阅、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文献综述、论文提纲与结构、论证方法、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图表处理、论文撰写与排版、文献引用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信息能力,发展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各类信息,充分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第4篇

1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以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为基础,为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融合计算机技术,增加对信息需求的认识和表达、批判性地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等技术技能要求,并逐渐提升到文化素养的范畴。[1]包括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内的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在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在校教育和各种实践活动形成的。在此,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包括在信息行为中明确信息需求、查找、获取、组织、利用信息以及评价结果和过程,所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则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2]

2 专业信息素养的内涵及现状

根据信息素养的层次性特点,不同的人应具有不同的信息素养,不同社会群体的信息素养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陈维维、李艺从纵向把信息素养分成三个层次: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基础性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所有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它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则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从事一定职业、承担一定工作或者陶冶自己的情操所应具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开发或设计新的信息系统供他人利用,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目的的高层次素养”。[3]蒋荣,王新提出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包括基本信息素养和体育学科信息素养,基本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关于信息论学科的理念、知识、技能和能力;体育学科信息素养可分为教学信息素养、课外体育信息素养、体育科研信息素养等。[4]此外,在学校教育中,除了所有信息行为、信息任务所共有的一般信息素养要求之外,不同专业或学科领域还有特殊的信息素养要求。[5]

据此,我们可将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分为基础性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素养,基础性信息素养是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不同专业大学生都应该达到的要求,专业信息素养是不同专业大学生因其专业性要求,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具备的能解决专业信息问题的信息素养。专业信息素养能力属于高层次的信息素养,它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包括了解本学科信息的范畴、类型、常用的信息资源,对本学科文献的内容作出有效评价并对其中的举证作出判断,能够完成本学科学术论文的写作等。[6]

显然,较高专业信息素养的具备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笔者曾对北京高校(调查时间为2005年)和广东省高校(调查时间为2009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领域动态的关注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赛事上,而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学术性较强的研究关注较少。此外,对专业信息源的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熟悉体育类核心期刊(在调查对象中北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熟悉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达93.7%,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达94.6%),很多学生把《田径》、《体坛周刊》《中国教育报》等杂志或报纸当成核心期刊。而且,很多学生不熟悉专业的体育网站。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能力,但对此还有不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不够熟练(在调查对象中对制作课件软件“操作不熟练”或“完全不懂”的北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达62.7%,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达45.5%)。

以上所提到的“对专业领域动态的关注”、“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专业核心期刊和网站的了解”都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由此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较低,这必将影响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对专业信息的利用,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3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的提升

3.1 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

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高校一般信息素养教育向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深化势在必行,从学科专业角度具体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将成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必然趋势,并把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更深层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关于信息素养的教育大多停留在文献检索课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上,显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绝非一门简单的文献检索课及相关信息技术课程能完成,基于专业学习和教育的信息素养教育才是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及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专业知识、文献检索、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应该有效融合,建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完成从信息获得式教育向信息素养系统培训方式的转变。

3.2 加强专业课程与信息素养教育的融合

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必须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7]近年来,国外融入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得到推广,国外一流大学多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以专业教师作为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主力,但在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由于缺乏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和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教学内容也未超出传统文献检索课程的范围。[8]而在体育教育领域,由于体育术科教学具有很强身体实践性的特点,在专业课程中嵌入信息素养教育更难以实现。这既有硬件设施限制的原因,也因为术科课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很难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限制了利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如何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增加解决专业信息问题的要求,如何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专业课程(主要是术科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将成为体育教育改革新的热点问题。

3.3 在论文撰写中增加信息素养的要求,提高专业信息素养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论文撰写的过程,学生需要以专业问题为主线,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经历信息的搜寻、获取、吸收并最终形成新的信息的过程,从而迫使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并不间断的利用信息素养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都以研究主题为目标,所有指导和学习都更具有针对性,而且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会觉得更有价值,也更有兴趣,收获也更大。而且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给出具体的专业信息知识,如专业核心期刊和专业网站的介绍,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的方法和步骤的学习,因此通过论文撰写,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都会得到提高,无疑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此,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如能综合图书馆、专业教师的力量,将信息素养的指导融入了专业论文形成的全过程,必然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信息素养。

第5篇

关键词:高师院校;信息素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255-02

在迈向信息时代的当今时代,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信息化生存已成为新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其生活的质量。一个不具备捕捉、鉴别、处理信息并解决相关问题的“信息文盲”,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就有被淘汰的可能。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培养高师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最初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1]。随着时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在不断的发展。通常说来,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的生存技能,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就是一个具有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从而能够较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人[2]。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方向。一般说来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意思,一是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二是在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各个方面的内容[3]。

二、现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途径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对“读写算”这一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阅读方法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写作和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使计算机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在高校教学必须跟上教育形势发展,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从思想、行动上跟上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意识。主要从以下高校、社会环境、学生个人三个方面来加以培养。

(一)利用学校必(选)修课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从高师院校学校教育的形式看,主要包括平时课堂教学、图书馆教育和课外个别指导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检索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1984年,国家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文献检索课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出现与普及,信息资源日益多样化,检索手段日益智能化,诸如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上数据库检索已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献检索课逐渐发展成“信息检索与利用”课,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侧重于手工检索转为计算机检索,注重通过大量的检索实例对学生进行训练,计算机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于教学中。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务必使学生知道五个“W”一个“H”(借助珍妮特・沃斯(Jeannette Voss)和戈登・德莱顿(Garden Dryden)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画脑图的办法,信息检索可以表达为五个“W”一个“H”:“What”什么是信息及信息检索,“Why”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检索,“Who”在进行信息搜集利用的过程中,谁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Where”何处才是信息资源的富矿,“When”什么时候需要进行信息的搜集以及何时可以获得帮助,“How”怎样进行信息检索)。

2.通过其他必(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大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为此,各个高校在所开设的必(选)修课程,应该要求各个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在平常课堂教学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所授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扩展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那么大学生信息素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逐渐的提升。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图书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师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之一,高校的图书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气氛,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有较多的检索工具,有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有热心辅导的图书馆服务工作者,理应成为高校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和通识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否具备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成为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具备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水平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低。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新生入馆教育和指导,并进行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介绍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动力;通过组织信息检索、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来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情报资源的技能。

4.通过大学生科研、毕业论文等提升使用信息的能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科研,除了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科学的信息检索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可以深化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视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大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比如有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设计科学试验,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写出论文等环节。完成毕业论文,一方面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写出论文等各个环节中,全面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大学生自身特点完成信息素养培养

网络化的信息海洋把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它既然不属于任何国家、机构或个人,它就能容纳所有国家、机构或个人的观点,所以,在这个海洋中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也有许多不利于稳定、国家安全和个体的信息。因此,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必须强调对学习者的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

1.培养自我学习信念,提高自控力。在信息快速流动的时代,学校正式教育所传授的部分知识很快就会过时,要保持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学习,将学习当做终身的挑战。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我学习的时候,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有很大的灵活度,开始会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有趣,有很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因厌倦而迷恋沉湎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或聊天等。所以,要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力,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强化自控学习信念,对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使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习惯。

2.培养信息敏感程度,提高抗干扰力。网络信息是庞杂的,鱼龙混杂,作为学生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二次吸收和创新,取决与大学生本身持有的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庞大信息的同时,也承受着大量垃圾信息的干扰。很多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且信息资源更新缓慢。这就需要自我学习者具有很强的信息辨别能力,排除信息过载现象的干扰,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准确把握信息的内核,防止和解决信息迷航和信息过载现象,快速鉴别出信息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准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使学生在主观上要减少对教师的依赖,逐步提高自身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被无关信息干扰,学会合理分配自身有效的注意力资源,明晰自身需要哪些信息,调整学习步调,合理思考与消化信息,做信息的主动鉴别者、吸收者,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社会环境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更强调人精神意识层面上的文化底蕴、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能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要从全社会考虑,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社会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处于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环境中,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范围、信息环境、硬件设施上都会有优越的条件,自然容易形成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反过来,只有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更好地推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互联网不仅仅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文化、网络技术、网络普及程度和发达程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会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建立完善的公众网络,使大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

如何更好地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使命,我们将努力探索适合提高其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毕景刚,赵梦笔.从教师视角看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定位[J].教育探索,2009,(3):29-30.

第6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校学生;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2

一、关于信息素养

信息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素养”,就会出现“Information Literacy”的英文词条,它的意思就是与网络信息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文化内涵,给人们传送的是一种文化理念。“信息素养”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文化范畴,像信息使用者对待网络信息所采取的态度,面对数字信息的自我约束,对待网络信息应具备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现信息使用者个人的修养和情操等。与“信息素养”容易弄混淆的,还有“信息素质”一词。“信息素质”更多强调的是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创新等等方面的知识,注重的是人的品质特征,主要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情意。其中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情意是获取信息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动力。信息知识是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播,并且在信息交流中不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信息能力是人们在利用信息的各种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一般而言,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创新等能力、对于信息的合理利用能力、信息的免疫能力等等。信息情意主要是人们对待信息所采取的态度和意识。通过上述分析说明,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和“信息素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所关注的核心是不一样的,“信息素养”重点关注的是文化的传承,“信息素质”侧重于人的技术和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向人们传递一种现代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的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因此,本文研究的是“信息素养”。

二、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程度,我们选取了东北大学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以及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围绕当代大学生实际关心的问题,将信息知识、能力,信息意识、道德、伦理等等内容,设计成容易回答的选择题,随机向学生发放。近千份调查问卷,最后回收五百余份,属于有效问卷的450份。下面是针对本次调查的分析报告。

(一)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按性别来分,男女人数比为267:183;按学生学历来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人数比为288:151:11;按学科分类,文、理、工、医人数比为60:32:283:74。从人数统计可以看出,男生、本科生、工科生这三部分学生比例较大,博士生人数最少。上述学生中,上大学前就经常使用电脑的学生有262人,接受过信息技术正规培训的学生有211人,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学生几乎没有,毫无疑问,这些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二)信息知识状况

对于检索知识,450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在校时间较长的学生,有近1/3参加过专业的信息素养课程培训,参加图书馆数据库培训的学生比例有近40%,这些参加过系统培训的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信息知识,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增长自己的能力。虽然图书馆对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对于图书馆服务了解不多,对OPAC较为熟悉的学生接近八成,了解参考咨询服务的学生不到两成,很少有人接触过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在信息检索的选择方面,选择搜索引擎的最多,达到59.3%,有20.1%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数据库,选择熟悉网站和书刊资料的人数较少。

对于分类目录,像最基本的《中图法》,只有84人有所认识,254人感觉模棱两可,其他人竟然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再如CALIS工程,知道的学生不到总人数的10%,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闻所未闻。不少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普遍一般,这从检索手段上可见一斑,近四成学生用的是布尔算符,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过字段检索,使用过短语检索的学生超过40%,其中十分之一的学生使用过截词符的方法。

在调查的学生中,对于电子资源的使用,主要运用的是中文数据库,点击率最高的是期刊网,排在第二的是万方,重庆维普最低,三者的人数比率分别为82.5%、42.8%和10.2%。外文数据库的使用相对较少,按照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三种情况加以比较,人数比率分别为35.5%、46.7%和18.9%。针对外文数据库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学生回答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即语言障碍、检索使用障碍和专业不需要,存在这三类原因的学生认识比率分别为51.3%、35.8%和14.5%。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校大学生整体信息技术现状并不容乐观,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引领作用,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相关数据库的特点,向他们介绍方便快捷的使用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能力情况

虽然许多学生经过学习、培训,具有了一定的检索能力,但在实际的检索过程中,信息能力不足仍然是大多数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检索信息时,面对突遇陌生信息源的问题,如何找出解决的方法,其中77.6%的学生求助于老师和同学,选择上网查询的占63.7%,还有21.3%的学生向图书馆管理员问询。对于信息获取障碍问题,追根求源,有45%的学生解释为对数据资源了解很少,37.2%的学生搜索不到必备的数据库,74.1%的学生承认是由于检索知识匮乏。对于通过检索获取的信息,如何快速、高效处理的问题,选择专题归档的学生有321人,选择日期归档的有52人,选择Mylibrary进行信息处理的只有13人。可能是许多学生对于Mylibrary认识不多,也可能是学生感觉Mylibrary相对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Mylibrary这种高效、快捷的信息处理技术没有在学生中推广使用。在这个问题上,图书馆应该担负起对学生培训的重任,要大力宣传Mylibrary的优点,通过讨论、讲座等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

(四)信息伦理道德问题

信息伦理道德有利于规范学生学习信息、使用信息的行为,但是信息伦理道德问题通常会被大家所忽视。从调查结果发现,将近90%的同学对别人机器中的文件,从来没有私自进行删除或改动的行为,9%的同学由于对自己要求不是十分严格,表示有很少的改动现象,只有5个同学主动坦白自己经常改动他人文件。对病毒文件的处理方法选择通知管理员处理的占总人数的20%,将近68%的同学选择不会复制转发,只有8%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4%的同学选择会转发。

对于黑客的攻击,有将近50%的人觉得如果自己有能力,会对黑客的攻击行为进行阻止,有13%的人幻想体验黑客的感觉,有30%的人认为只要自己不受到攻击就心安理得了,自己没有必要去花费太多的精力去阻止黑客对别人的攻击行为。有关对网络中信息可信度的调查结果得知,只有10%的人对网络信任度比较高,8%的人认为网络完全不可以信,92%的人对于网络的可信度一般,认为网络信息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对于网上信息公布的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有将近30%的同学表示对该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将近60%的同学仅仅考虑过,只有7%的同学对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关注,剩余3%的同学表示与自己毫无相干。

(五)学术规范素养

在这一环节,我们主要向同学们进行了学术论文方面问题的调查。学术论文首先想到的是论文的格式,论文的格式是学生写论文所必需了解的基本内容。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只有46%的同学大概知道论文的格式,但其中有一部分同学还不能说出完整的论文格式。在对同学们进行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论文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现象的看法时,60%左右的同学认为这样的行为非常严重,20%左右的同学认为还可以接受,18%左右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太平常了,只有2%的同学对于这样的现象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引用他人著作超过多少字属于剽窃这一问题时,只有30多人完全答对,其他的同学答案大相径庭。对于论文的书写,有140多人愿意进行提供有偿论文服务,有170多人则不愿意为他人,剩余的人均选择不知道。现在,替别人写论文的现象在社会上普遍盛行,大家对这一现象也大都表示接受和认可。

三、调查结果讨论

我们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在现代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大学生专业信息的来源和途径更为广阔,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现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信息的检索方法,检索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对信息检索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对数据库的内容也知之甚少,所以这些学生都觉得在获取信息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对信息的获得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虽然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还需要更进一步努力探讨和学习。

对信息的有效利用方面,现在大学生在对信息进行获取时,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并且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确保获取的信息能够为己所用。同时注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从中吸纳其精华。但是他们对信息的评价不到位,分析不透彻,缺乏敢于创新的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信息价值的有效利用。

在信息伦理和安全方面,大学生虽然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知识产权有关方面的知识,但是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他们还缺乏细致地了解,并且该内容还牵涉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大部分同学都略知皮毛。不过很多同学还是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大部分不会对使用文献进行恶意的下载,对信息有一定的保密意识和防范意识,从而时刻提高警惕,以防违规操作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在学术规范方面,大部分学校对学术规范知识的传播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学术规范知识的了解途径比较狭窄,使同学们对学术规范了解甚少,或者根本就是一无所知。基于此,建议以后高校要把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列入到大学生的必修课范围之内,开设开足相关的课程,使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道德素养逐渐得到提升。

四、关于深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普及信息素养方面的课程

目前,各大中院校都非常重视信息素养课的开设,新生入学必须接受信息素养课知识的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借鉴过去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成功经验,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据了解,世界上一些信息素养教育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视,很早都已经实行了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对于信息素养课的教学方法,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一样,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视频教学相结合,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大学生涯始终,不仅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且也应加强对课前课后对这方面知识教育的融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受教育情况,根据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等有关要求,要注意及时对原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达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

(三)加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现在学校的图书馆除了为学生提供借阅图书的服务功能外,由于信息素养课的开设,使图书馆又增添了一项新的职能,即,它又承担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现在各学校图书馆都在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文献检索讲座,经典著作导读,新书评价等,让图书馆不仅能成为学生浏览知识的场所,更成为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掌握信息知识的有效途径,让图书馆参考馆员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让学生们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好地获得知识,让图书馆发挥它的最佳效应。

(四)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

第7篇

关键词:文献检索;自学能力;信息素养;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03-02

一、大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本领的综合能力,包括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查找文献资料和独立阅读能力等,也包括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参观和访问等实践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大学生的智能培养主要是指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自学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自学是没有教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次性教育的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时展。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为自学能力是大学生较好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也是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二、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指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的过程。当今社会,各种数字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资源给我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只有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路径、最准确有效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和学习材料,完成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

大学中的各门课程,教师讲解授课的时间很短,一般只能讲解最基本的概念性的内容,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学。通过文献检索可获得许多有关大学课程的参考书、工具书和其他学习资料。此外,文献检索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学好文献检索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提高论文质量。

三、文献检索对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有较强的学习材料获取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多动手学习,启发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大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是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之一。

文献检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常文献检索不是一步完成的,即不是通过一个检索式在一个检索平台上完成的,而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查全、查准率,通常需要使用多个检索式、利用多种检索工具和多种检索手段,进行多次检索。有时还需要从文献的引文来查找发现相关文献。在整个过程中,检索者全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体现了检索者的自学能力。

四、如何利用文献检索提高自学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校应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科技迅猛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学能力,充分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人。

(一)通过文献检索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能够独立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文献检索课程的目标之一。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综合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水平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课程。

当前,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信息时代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来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离不开文献检索课程,文献检索课是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及形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搜索和处理的技能,以及对有用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应用的能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应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程建设结合起来。

(二)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理念

自学能力是人的创新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增强创新理念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课的主要作用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安排一定的上机实习课时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选择检索词,通过各种检索手段查阅资料,增强学生自觉主动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逐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作为现代化人才,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新生事物,还应该具有敏感性,善于及时发现并利用新事物,避免成为未来不会自学的文盲。此外,随着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仅用一些常规方法来实现文献的检索与利用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些教材内容已经落后,许多新的工具资源没有写入教材。文献检索上课过程中应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充分介绍新知识、新方法与技巧。通过这样一些新知识的传授,加强学生关于信息不断更新、快速更新的思想意识,也有助于增强创新理念。

(三)充分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以及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柱。图书馆的使用让大学生获益匪浅。图书馆的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量与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源供学生们使用。大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深度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和各种获取文献与学习材料的途径,这对大学生的自学十分有利。

学生课外自学能力提高的幅度与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目前许多文献检索平台均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中国知网就是这样一个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这些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材料,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生自学资料的重要来源,对大学生学好各门课程有很大帮助。

(四)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获取学习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Internet用户早已普及。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使用也极大地便利了人们日常信息的检索。网络时代的读者阅读教育不可轻视,它是读者获取有价值知识的主要手段。文献检索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有效地利用网络中各类有用资源,提高学生检索、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电子资源的获取方法。

RSS订阅有利于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更新,让用户使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需要的信息,而不用陷入信息的海洋里面。百度和谷歌(谷粉搜搜替代)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包括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文章搜索有时也可以用百度谷歌来完成。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他们需要的材料和文献,以增加学习资料,促进自学。利用“filetype:文件类型(DOC,PPT,PDF等)”限定查找网络资源的类型,是一种高效的查找学习资料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地收集到足够的自学材料,应鼓励学生使用。

(五)重视使用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库

网络搜索引擎所能搜索到的材料是较为大众化的,常用、常见的,对于检索专业性较强的信息而言还远远不够。此外,通过搜索引擎查到的材料不一定能直接下载,这也给学习带来不便。学校购买的数据库很多都是由知名的学术出版商提供,文献内容经过了专业人士的评审,质量优良。大学生在检索专业文献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学校购买的数据库。

大学生在使用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偏重于期刊类数据库,忽视其他文献类型数据库的利用。高校购置的数据库种类相当丰富,除了期刊类数据库,还有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专利等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集成了期刊库、学位论文库、专利库等,应充分利用。此外,大学生在检索文献时,更喜欢使用中文数据库,而很少主动去检索英文数据库。众所周知,国内外高质量的研究、各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多以英文文献发表,因此英文文献是大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对于生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尤其如此。

五、小结

为较好地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应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理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专业文献数据库,获取自学材料,提高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魏进民.从高校毕业设计反思文献检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55-56.

[2]花芳,程爱平,曾晓牧.以“学”为中心: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J].教育探索,2008.

[3]罗讳晟.《文献检索》实践模式的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60-161.

第8篇

论文摘 要:信息素养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21世纪人们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终生追求的目标,这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路子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路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信息素养是现代人文化素养、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培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在拓展学校教育的学习空间、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来实现的。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和《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足见希望以此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良苦用心。

2 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新体系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必须制定学生信息素养体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质等四个方面。

信息技术意识:主要指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来感受、理解、评价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信息现象等。

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与信息获取和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应用能力、信息查询获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和分析能力。

信息品质:主要包括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生活态度,重视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和协作精神;培养信息社会的责任心。

3 采用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就我国高校大学生目前的信息素养状况宜采取三级教育模式,即初级培养、中级教育和高级培训三个层次。

初级培养:图书馆要使馆藏信息适应形势,适合当前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及时补充各种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开设新书推荐栏目、发放问卷等形式收集读者意见。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举办讲座、文献利用指导等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最基本的信息素养。

中级教育:主要针对二三年级学生,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技能和相关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一阶段可设立知识产权法、计算机编程语言、网页制作等课程。

高级培训:主要是培养大四学生和研究生的信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新思路和新思维,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4 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在高等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保证学生为迎接信息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做好知识上、心理上、技能上的准备,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能利用信息资源学习,培养学生寻找和有效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拥有参与职业竞争和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逐步具备信息素养人所应具备的特征。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捕捉与分析意识的教育。信息意识专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反映以及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要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信息价值观。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在专业学习和科研方面取得主动权。(2)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是指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消化吸收并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强的学生,能从杂乱无序、良莠不齐、交叉重复信息获得所需的信息。良好的信息能力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条件。信息能力是人们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就大学生而言,在个人智力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吸收运用新知识的效果将取决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信息能力的强弱。培养大学生熟悉各种信息资源,掌握一定信息检索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查询、获取能力,提高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及权威性鉴别能力,增强运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分析、整合交流的能力。(3)信息观念与道德的教育。信息观念是指人们对信息的看法、对待信息的态度以及对信息本质、特征和价值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信息的社会功能,了解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变革、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并树立起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作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大学生中开展信息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在信息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

5 加快高校文检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首先,应当提高文检课的地位,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列入公共必修课,给予充分的学时保证,课时应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其次,要进行文检课内容的改革,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文献课应适应现代信息素质的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以计算机信息检索为主线,内容包括:因特网基本知识、联机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搜索引擎利用、计算机检索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再次,将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教学中。还有,将文检课与学生的具体专业相结合,促使文检课教学内容具体化。

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现代高校图书馆既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典型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信息专业人员,他们大都具有计算机、外语、图书馆学的专业背景,具有长期的信息加工、处理和组织、检索的实践经验,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其它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全国层面的一级网络平台。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支持和良好的网络环境。因此在对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成为主要的承担者。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建民.师范生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4.

第9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数据;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95-04

自20世纪60年代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社会对人才提出了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一系列要求。信息素养的培养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立足于发展,因而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1]。进入2012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选择、获取、加工处理等直接影响到知识更新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获取有效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应用信息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信息素养概念界定及研究概述

1.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Paul Zurkowski于1947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的技术与技能”[2]。但是信息素养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不同学者和群体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目的定义了诸多概念。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把信息素养定义成“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纵观国外信息素养的研究,不难发现研究重点逐渐由信息技能转向更为综合的信息基本素养。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对信息素养进行研究。199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涵盖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的学生信息素养九大标准。2004年1月全美大学及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正式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提出了针对美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5大标准及22项性能指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概况的研究,二是研究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三是根据国家、专业、年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

3.国内信息素养的研究。我国很早就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如2007年霸桂芳结合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提出高校应通过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大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4];2011年吴晓伟根据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才培养规格和特点设计出了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6]。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研究的内容与主题主要局限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教育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简单分析等方面。另一方面,研究集中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等方面而较少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本研究从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出发,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同时考虑移动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探索大数据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找到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说明

1.研究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调查南京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再通过SPSS19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在专业、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可行性的策略。

2.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向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的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82份,按照剔除有缺失数据,剔除答案排练完全一致问卷的原则获得有效问卷406份。

三、量表设计

综合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笔者把大学生信息素养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伦理与道德四个维度进行研究。量表题项根据五级Likert回答,分别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作为信息素养中的关键一环,指个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会面对众多数据,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将众多的数据转化为相关的信息。信息意识分量表的设计从其定义出发,分别从学生对信息类课程的态度、遇到专业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对于高校图书馆检索课程的意见等出发设计。

2.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能力主要测量学生能否用总结概括性语言提炼自己所需信息、知晓常见信息源的类型、内容特点、获取条件,将信息源与所需信息相匹配的能力[7]。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休闲娱乐”、“学术学习”、“生活服务”三个方面。信息需求分量表从信息需求的定义出发。分别考量大学本科生在学术学习时对常见信息源的掌握情况和其对高校开设相关信息检索课的需求状况。

3.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知识与技能是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细分为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两部分内容。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技能则是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核心。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作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形式的信息,既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又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大学本科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熟练掌握国内外网络数据库及网络下载工具等。

信息知识与技能分量表从检索技能、网络下载技能、数据库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等方面对于大学生信息信息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考量。

4.信息伦理与道德。信息伦理与道德,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应该具备的判断和辨别信息,正确传播信息的能力。它要求个体在国家法律和公民社会道德规范允许范围内进行信息的应用与创造,不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侵害社会和他人合法权益。为了得出大学生信息伦理与道德的现状,笔者从其定义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大学本科生遇到的实际情况,如贴吧论坛讨论、网上搜集资料、网络音乐下载、学术论文写作,进行此维度问卷设计。

5.大数据。大数据通常用来形容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群体,与信息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本科生对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使用频率骤增,利用移动互联网订购火车票、查找旅游目的地信息等已不是新奇事。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会面临更多挑战,能否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应用创造显得格外重要。

四、实证结果

1.信度和效度分析。(1)信度,本研究中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伦理与道德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A系数分别为0.674,0.582,0.842,0.800。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5,信度较高。(2)效度,按总均分高低排序,前27%记为组1,后27%记为组2。通过对组1和组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每一题的sig.值都在0.05以下,可见每一题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从而整张问卷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所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2.描述性统计。如表6所示,对406个个案的平均分进行描述统计,平均分的最大值为4.923077,最小值为2.461538,平均值为3.67723001,标准差为0.458346830。依据Likert五点法,结合均值,可知当前大学生总体信息素养较高。

3.影响因素分析。

(1)专业因素,如表7所示,不同专业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差异不大。按照专业分组,利用多独立样本检验,可知不同专业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渐进显著性为0.765,远大于0.05,佐证了描述性统计的分析结果。

(2)性别因素,本研究发现男女生信息素养并无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男生信息素养总均分为3.71,略高于女生的总均分3.65。

(3)年级因素,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具有显著差异,年级越高,信息素养得分越高。按照年级分组,利用多独立样本检验,显示渐进显著性为0.002,小于0.05,可见不同年级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具有显著差别。再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大三、大四学生信息素养得分均值为3.76,大二学生得分均值为3.56,大一学生得分均值为3.68,验证了信息素养的年级差异。

4.大数据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为了得到大数据与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关系,笔者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到两个变量的Pearson系数为0.667,远大于0,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可见两者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可以理解为信息素养较高的大学本科生,对于大数据的把握也较深。

5.研究结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体较好,但是信息技能水平较低,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没有发现专业和性别的显著影响。

五、对策及建议

1.建立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信息素养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但是目前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教育范围等还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为此,应该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高校信息素养研究组织,制定相关培养标准,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技能较弱的现状开展专门培训,着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以适应大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的需要。

2.开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图书馆信息技能培训工作,首先应该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教师应该探索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一些通识课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定期开设文献检索课、专题讲座等,在学校形成一种信息化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些信息化手段,如微信平台等,介绍相关知识及预告专题讲座,使其可以惠及更多的大学本科生。

3.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几何形增长态势,知识更新迅速,大学生应该积极树立自主学习观念,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提高专业知识储备,扩大自身知识面。通过访谈调查,大学本科生前往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自习,而非阅读大量书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着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

4.培养方案增设相关课程。我国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直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而发展缓慢,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高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常见信息检索检索方法,逐步提高信息技能。

参考文献:

[1]郭玮.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3,(6):119-122.

[2]汪慧芳.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群文天地,2010,(10):74-75.

[3]陈文勇,杨晓光.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J].情报科学,2000,18(7):611-613.

[4]霸桂芳.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7,(2):15-1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