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4: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开展实践操作性强的数学教育
数学知识多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且能够直接被用来解决生活中各类实际问题,这就使得它从本质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所以,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深入把握这一本质,对数学教育加以改变,使小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中《观察物体》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黑板、课本、铅笔盒、树叶、蜻蜓以及五角星等具有明显对称性质的各类图形进行观察,并询问学生:“同学们,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所观察的图形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引导他们通过对纸张进行折叠、裁剪,寻找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找出相同点,以激活课堂。
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尽量地将数学课堂的外延进行最大限度的延伸,将其扩展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游戏中,潜在地设计出第二课堂,帮助小学生自由、主动地在第二课堂中对知识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比如,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g与kg”这两个重量单位时,可以直接让学生去生活中选择各类物品进行掂量,以感受1g与1kg的重量差别。
二、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八九岁的小学生更倾向于在特定的情境中,对事物进行自主的挖掘、感受与学习,以便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抓住这一特点,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主动创造与小学生生活贴近,被小学生关注,具有讨论价值的情境,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趣味化的学习。
以三年级上册中《可能性》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各种颜色的粉笔装在一个小箱子中,设定类似于“同学们猜一猜在箱子中抓到粉笔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不可以一次性抓出白颜色的粉笔,能不能在箱子中抓出黑板擦”等自由发言的问答活动,通过与小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情境互动,引导小学生主动猜想,以帮助小学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三者在可能性方面存在的差别。
然后,教师将“可能性的计算”这一问题加入到情境中,加深问题的深度,比如:已知盒子中有红白蓝三种粉笔各3支,一次抓出一支白色粉笔的可能性约有多大?鼓励小学生自主研究或组队探讨,通过计算或者实际情境模拟,使他们实现对于可能性计算方法的掌握。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定完情境之后,还可以允许小学生进行同学之间的自由相互问答,以使整个课堂的气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直观数学教学
相较于教师单纯使用粉笔与黑板的讲解,多媒体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现对知识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讲解,以引导、帮助小学生进行思考,填补他们思维发育的不足,同时,还可借助于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或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使小学生实现对于知识的全方位学习,并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以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画图工作,通过多媒体进行图形绘制,并借助于多媒体对图形进行多样化的变形,以引导小学生通过更为直观的观察,实现对于图形之间变化规律的掌握。比如,教师可以先画一个点,然后围绕该点使用三角尺画角,再对角进行不同度数的变化,使学生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等的区别与联系,并帮助他们掌握45°角、30°角、60°角、90°角以及180°角等特殊的角。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屏幕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不同形状的图形共同展示在一个页面上,引导学生去自主观察和总结各个图形在边长、角度等方面的联系。
低年级小学生在自身思维发育特点的局限下,普遍会觉得数学知识难以理解且较为枯燥,从而阻碍到他们对于知识的深入把握,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对于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应当根据小学生成长与学习特点,主动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得富有趣味性,通过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一、调研分析,优化组合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地了解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以下是我市(县级市)农村教学点调查情况表:
50岁以下教师有135人,占总数的66.2%;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占80.4%;20-30岁的教师是近年来考聘的大学生;30-45岁的教师基本都是中师毕业,后经过自考、在职培训等方式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学点教师学历达标,“老、中、青”年龄比例比较适合。调查研究为设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途径提供了依据。为此,市教育局集中了全市小学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51人,按个人专长、年龄大小、不同学科组合成19个培训导师小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导师团队作用。如:地处偏远的教学点教师较少,就把相邻的2个教学点组合成1个培训小组,选派年轻、会开车的导师团队,以便培训工作的展开;年轻教师多的教学点则选派特级教师作为首席培训导师,希望唤起他们职业热情,或选派课题研究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他们教育教学水平……总之,尽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顶层设计,培训有方
根据我市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培训以“提升农村教学点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为着眼点,创建“三校”交融、“导师引领”“自我学习”的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模式,聚合优质资源,推进农村教学点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1. 走出去,开阔眼界。“三校融合”中的“三校”指的是高等师范院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学员任职学校。应该说,乡村教师不一定全都是专业上的弱势者,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处在中国教育的底层。有的乡村教师在教育生涯中从未跨出省门,有的甚至从未迈出过本市区域,一辈子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辛勤地耕耘,却由于自身专业发展所限难有太多作为。他们是最急需高质量培训的群体。在“教学点全科教师培训”的三年时间里,每一位教学点教师都要到高等师范院校进行高端培训。每到放寒、暑假,教学点老师们在进修学校主管领导、班主任的带领下到闽南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学习,聆听高等学府教授们精彩的讲座,感受大学的人文氛围。这对拓展他们的眼界,提升他们的教育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正常上课期间,他们则分批轮流到杭州“千课万人”听课研训。这样高端的培训让教学点教师受益匪浅。某一偏远的教学点教师从杭州听课回来后写道:杭州“千课万人”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情四射的示范课、见解独特的报告、思维碰撞的互动点评,让我这个来自偏远山村的语文教师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课是这样的精彩纷呈;原来当语文教师是这样的幸福。名师也是磨砺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2. 请进来,增强内功。每一个学期,市进修学校都会邀请各路专家到“家门口”进行全员培训,如信息技术培训、汉语言知识培训、论文撰写培训等等。福建省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全国模范教师陈文明老师先进事迹报告《执着追求,成就教育梦想》感动着每一位教学点教师。陈文明老师是乡村教师的典范。他1982年师范毕业后,就一直坚持在最边远、最艰苦的乡村小学任教,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铸就了他人生的辉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的事迹告诉了乡村教师突围之道――成功来源于自己的努力,突破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构筑自身的思想园地,坚守教育信念。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凡人、平凡事、身边人、身边事,点燃的是希望之灯,照亮的是人生之路。
3. 同进步,导师引领。教学点培训引用国外先进的“导师制”“指导小组制”,制定“导师责任制”实行培训考核目标,充分发挥导师作用,确保培训质量奠定基础。笔者和进修学校高级数学教研员黄老师与最偏远乡村的五位年轻教师结为师徒。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014年12月,天上飘着小雪,我们第一次下校培训,山路十八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达目的地。我上了一节科学示范课后,听了罗老师、范老师执教的数学课和一年级语文单元试卷讲评课。听他们的课,我和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由于长期在农村教学点(完小)教学,缺乏信息沟通、专业引领、合作研修,他们个人专业成长基本停滞,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陈旧,教育素养逐步退化。
面对这五位年轻的教师,作为导师的我们该做什么?上示范课、听课、点评、研修是不可少的,但仅这样的常规培训是不够的。有什么方法能让地处偏远的山村教师、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一起享受现代教育资源?我想起了2013年去支教的某教学点。这个教学点只有5位老师(其中英语教师还要走教),四个年级,共38位学生。这个教学点是我市“数字化资源”全覆盖运用示范点,老师们的授课与全国名师精彩的讲解完美结合。拿音乐课来说吧,老师在一节课里同时上两个年级游刃有余。当二年级学生听视频里的老师上课时,执教老师便去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当一年级学生欢快地跟着视频且歌且舞时,老师又到二年级组织教学。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引导孩子们分享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优质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研讨会上,我把这个教学点教学情况向老师们做了介绍。这些好学的年轻人听了很感兴趣,很乐于去学习、去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看到了曙光。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课题深入研究,以此作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能。我开始忙活起来,调查、搜索资料,写课题论证……向省科学规划办申请课题研究。可惜这个课题申请未通过立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教学点数字化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导师组成员、教学点教师之间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有一件事值得一提。2015年5月,我们特邀示范教学点负责人冯老师前往该教学点一起做培训,不料出城不到10公里出现了极其惊险的一幕:刚学会开车的黄老师一个小小失误导致车子像脱缰的野马冲向右边的山崖,眼看车子就要冲出排水沟,坠入深谷。“小命难保”的念头刚一闪而过,我已被甩到右边的座位上。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车子竟然冲出排水沟折回到公路上,惊魂未定的我们赶紧下车,只见右边车门磨损得惨不忍睹。没想到,黄老师很淡定地说了一句:“没事,车还能跑。我们继续前行!”每次我想起这件惊心动魄的事,常会为自己,为我们的团队而感动: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呢?人活着有时需要一种勇气,需要一种精气神。
三、挖掘潜能,同伴互助
1. 创建学习共同体。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是尚未开发的巨大课程资源。如果没有教师主动的参与、研究,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是难以成功的。为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尤其要珍视教师自身的资源。
冯老师给该教学点带来了不一样的培训,一次教学点与教学点的深度交流。他不仅倾情提供了1至4年级全部学科的教学资源,还就地用“数字化资源”上了一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可贵的沉默》示范课。直观的演示,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上完课后,冯老师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使用数字资源,如何链接资源库、如何解压、如何寻找有用的材料……老师们在冯老师的指点下,逐一上台学习运用。
在这偏僻的山村,一群爱学习的年轻人,经过半年的摸索都能较熟练地使用“数字化资源”,如视频的切换、师生的互动、与视频同步学习、老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等等。当然还有许多问题,如语文课,如何让乡村学生按视频的标准有声有色朗读课文;数学课学生看一遍视频还不理解,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补充视频的不足等等。老师们不仅能反思存在的问题,还能提出解决方法,改进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