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4: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生论文

第1篇

论文和临床工作矛盾,医生如何选择?

调查中,面对论文和临床工作的矛盾,60%的医生选择以临床为主,或者科研暂缓。他们的理由是:临床工作是一个医生的本职,其他都是次要的,要对病人负责;国内的科研受限于客观因素、人为因素,也做不出什么创新的东西。

一位受访者颇有些戏谑地说:“以后遇见病人,医生可以很客气地说:不好意思,您的手术我做不了,但是您也别担心,首先我是教授,教授给你看病本身就是你的荣耀;第二,虽然我做不了手术,但是我写过文章,要不您看看我的文章……”

另一个受访者则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事儿。2004年,他所在的医院因为没有省级的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进三甲时被一票否决。此后,院领导为医院发展提出医、教、研一体化的方针,“逼”着医生“搞科研”,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与晋升职称、发放高级职称人员津贴挂钩。“金钱刺激等措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些人开始造假,花钱打通各个环节,结果获省级二等奖,院里大肆表彰。”

如此,这位三乙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认为,基层医院还是应该以医疗为主。“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搞科研的能力,科研是何等严谨、严肃、严格的事情,科研的结果是用来推动医学发展的,是解决临床难题的,一个假的结果将会对临床工作造成多大的危害!因此我认为不分医院级别、能力,盲目地追求搞科研,写论文,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就必然会导致造假。”

不过,仍有四成的受访者选择“科研为先”。毕竟论文是自己的事情,关系着晋升,没有科研,就别想在专业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这也是推动临床进步的基础,能不断增长自己的临床知识;另外,临床工作只要基本完成就可以了,病人的事情是谁都可以管理的。

临床水平高的医生和科研水平高的医生,谁更有地位 ?

58%的医生觉得,要根据医院的级别和地区来分,在三甲医院,科研水平高的医生更有地位、更有发展前景,也更有钱;在下面的医院,则是临床水平高的医生占优势。

但是,有50%的医生还是认为,写论文是能提高临床水平的。因为写论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了解专业前沿、总结经验、熟悉专业英语。30%的人认为,写论文没用,国内的很多论文都缺乏创意、拼凑数据、剽窃抄袭、滥竽充数,没有实际价值。另外,有20%的医生觉得,写论文有用,但作用有限,因为写论文而减少临床时间,得不偿失。

第2篇

这就是医生市场的信号传递(signalling),最终减少逆向选择问题。信号传递,其实可以理解为激励机制的一个特例,是指使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人)主动说实话。在此,可以借鉴斯宾塞(Spence,1974)劳动力市场模型[9]来解释。同样,医生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有关医生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但医生的评级可以向患者传递有关医生能力的信息。患者也可通过搜集其他信息(如等级、学术水平、获取的荣誉等)来判断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由于竞争的存在,医疗服务质量高的医生也希望让患者知道自己的信息,以便与医疗服务质量低的医生区别开来,获取更多的收入,因此愿意通过向患方展示自身的评级来传递信息。医生积极晋升职称,动机就在于此。也就是说,对任何给定的评级S,能力水平高的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是能力水平低的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的2倍,而给定能力水平,医生评级越高,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越高。令U兹(w,s)是能力水平为兹的医生的效用函数,其中,w是预期医生市场得到的工资。再假定乜U/乜w>0,乜2U/乜w2臆0,乜U/乜s>0,乜2U/乜s2臆0,即:医生市场得到的工资带来正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或不变);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医生的评级带来负效用,边际成本递增。因为医生晋升等级是需要支出成本的。在这个假设下,在(s,w)空间,可以得到斜率为正且递增的无差异曲线。一个关键的假设是,低能力医生的评级成本相对高于高能力医生,即:乜U1/乜s>乜U2/乜s。这一假设意味着,低能力医生的无差异曲线比高能力水平的医生的无差异曲线陡峭,因而两条属于不同能力医生的无差异曲线只有一个相交点(单交叉条件)。

医生的问题是,根据预期得到医生市场的工资w,选择医生的评级s,以最大化其效用函数U(w,s)。在完全信息下,患者之间的竞争使得均衡价格等于医生市场得到的工资,即:w1=y1=s,w2=y2=2s,最优化条件。条件(1)称为激励相容约束或“自选择约束”,是指给定预期的医疗服务价格函数,能力为兹的医生将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评级水平s*(兹);条件(2)是“参与约束”,在均衡时,患者支付的医疗价格等于对医生服务质量的期望。在分离均衡中,不同能力的医生将选择不同的评级,患者根据医生的评级水平判断其能力。具体来说,能力为兹=1的医生选择s*(1)=s1,能力为兹=2的医生选择s*(2)=s2,且s1屹s2;患者认为评级为s1的是低能力,从而支付服务价格w(s1)=s1,评级为s2的是高能力,从而支付服务价格w(s2)=2s2。但在混同均衡中,两类能力的医生选择相同的评级水平s*(1)=s*(2)=s*,患者不能从评级水平上区别医生的能力,因此,只能支付同一医疗价格w(s*)=0.5s*+0.5伊2s*=1.5s*。对应于不同的医生工资函数,存在着不同的分离均衡,只有一个分离均衡是合理的(见图2)。但是现实生活中,医生市场不存在完全信息,(A,B)还构成均衡吗?假定医生属于低能力和高能力的先验概率相等,令滋(s)=滋(兹=1|s)为患者观察到医生评级s时认为医生属于低能力的后验概率,1-滋(s)是属于高能力的后验概率。那么在非对称信息下,精炼贝叶斯均衡可以定义如下:存在一个预期的医生市场工资函数w(s),一个医生评级水平s*(兹),一个后验概率滋(s)。

二、建议

1援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降低高能力医生发送信号的边际成本医生市场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医生信誉、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费用等数据共享平台,患者在选择就医时可以调用医生过去治疗其他病人的历史数据,那么高能力医生几乎不花成本就可证明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而低能力医生只能继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有利于二者的分离。

2援医生市场应体现分离条件的作用,量化分离标准医生市场中,可利用“分离条件”区分医生的能力,如医疗服务价格、医生的学历、职称、患者满意度等。分离标准非常重要,倘若过低,则信号的区分功能不明显,将降低信号的使用价值。此外,分离标准的量化也直接影响信号功能的实现,如果指标的量化比较困难,会导致信号传递的成本增加。

3援实现医生市场化,建立医生个人声誉机制新医改提出医生多点执业,但是还未真正得到推行,医生仍是单位人,因此还需推动医生市场化,由市场决定医生的劳务价格。当放开医生市场时,应建立医生个人声誉机制。声誉是医生自己的无形资产,一旦形成便具有“抵押”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传递信号。乱收费、开大处方、滥检查等导致医生个人声誉受损害,未来收益的损失将完全由医生本人承担。理性的医生为了获得长期收益,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就会自觉在诊疗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3篇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由医学生向医师转变和过渡的桥梁,这期间病人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病人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使得临床实习资源日趋短缺,也造成了现阶段“实习医生不觉得自己是医生,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实习医生的服务”的尴尬境地。因此,表面看来,实习医生与患者之间没有出现紧张或恶劣的正面冲突,但今天的“平和安静”,却正是明天“医患纠纷”的隐患。临床带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安排好他们与实习医生配合的学习项目,但是最终得到的效果充其量也就是一出“表演”,而非真实的诊疗过程,无法从根本上调动起双方的主动性和相互需求,使得临床实习教学流于形式。医患关系的改善不仅要注重于当前,更应该着眼于今后。从临床实习阶段就应该教育实习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为其在以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能够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并真正地贯彻和体现医学医疗“以人为本”的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临床实习阶段对实习医生进行建立正确医患关系教育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病人的权利和法律意识增强。传统的以医生为中心,只注重疾病本身,而忽视病患的旧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的步伐,因此,除了指导学生要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外,还应该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对病人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诊治,使学生力争做到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为人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方式。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初步尝试了“一站式跟踪服务”的临床带教模式。

2.1从门诊开始教育实习医生树立“患者至亲”“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实习医生从门诊开始接触病人。带教教师选择合适的患者,让实习医生协助完成基本的查体项目,并在之后的检查和住院过程中陪同患者及其家属,一方面帮助患者更快捷有效的完成入院程序,同时为实习医生提供了与病人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使双方建立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从而顺利过渡到住院后的问诊和查体等环节。当然,需要提前告知实习医师医疗行为是一种以人和人的健康为对象的行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原则。在临床工作中做到痛病人所痛,帮病人所需,贴近病人,认真仔细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取得病人信任,让患者放心,倾吐自己的心声。带教教师在指导实习医生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患病过程的同时,还应该帮助其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与态度,如对所患疾病的看法,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对疾病的担心与恐惧感,疾病对生理与心理的影响,病人对医生治疗方案、措施与态度的期望等。

2.2在住院部进一步强化实习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有了门诊的初步接触,进入住院部,开始第二阶段的培训与渗透。避免让实习医生管理超过2名以上的患者,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多肯定实习医生的工作,当面给实习医生布置任务,告知家属实习医师是最直接照顾患者病情的医生。进一步教育实习医生应该摒弃“以医为尊”、“重病轻人”、“患者求医”、“医不叩门”的思想,耐心地向患者多解释、多倾听,增加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的投入,交往中要注重沟通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中,相似的态度、信念、价值具有吸引性”,医生的语言贴近患者生活、适合患者心理,就可取得相似的吸引。语言内容因人而异,根据病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文化程度、习惯与患者关系亲疏等社会属性的不同,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的患者等,尽可能注意医学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而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则注意语言的条理性和适当的医学术语,能够用数据说话的尽量使用,不可含糊、模棱两可;特别注意减少支配和强加的意识,把治疗方案等选择交给病人(家属),不轻易说“不”,用期望与引导实施医疗行为。

2.3将患者(家属)对实习医生的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针对实习医生作为学生的角色,对其各方面的教育和要求都应该有一个量化的考核指标。将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医生的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视,使其认识到医患沟通能力的高低与医学知识技能的多少一样,是考评一名医学生合格与否的不可或缺的标准,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这种“一站式跟踪服务”的代教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实习医生与患者的疏离关系,强化的双方的需求关系,提高了实习医生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切实体会到真实的医疗行为中医患之间的关系。但是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实习医生与患者产生摩擦的概率,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应该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发现隐患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和对待。

第4篇

本文作者:李军陈少花郑建盛工作单位:莆田市第一医院手术室

①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否能影响您的情绪(简称:专业技能水平)。②手术室护士经常需要同时兼两台巡回是否影响您的情绪(简称:兼两台巡回)。③您是否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存在质疑(简称:质疑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④您是否希望有固定的专科护士长期配合您的手术(简称:固定的专科护士)。⑤您与手术室护士的沟通能力一般能达到何种程度(简称:沟通程度)。⑥您觉得目前的医患关系怎样(简称:目前的医患关系)。⑦您需要手术室护士熟悉您的性格、操作习惯(简称:熟悉您的性格、操作习惯)。1.2.2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以科室为单位,说明填写的注意事项,被调查者集中并独立完成调查表。调查表当场收回。发放问卷154份。回收152份,剔除2份(未作答题目超过5题),有效问卷回收率96.8%。1.2.3统计学方法全部有效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进行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人口学特征与医护合作态度总分的关系(见表1)。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在影响外科医生对手术室医护合作态度总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医生在与手术室护士的合作态度总分方面高于女医生。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医护合作态度的水平越高。但在职称方面,中级外科医生的医护合作态度高于初级、高级医生。手术室专科条目与医护合作态度的关系(见表2)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兼两台巡回、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是否有固定护士长期配合您的手术、目前的医患关系对医护合作态度的总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医护合作态度的多因素分析(见表3)以医护合作态度(赋值:1为医护合作态度高,2为医护合作态度低)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技能、兼两台巡回、质疑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固定的专科护士和目前的医患关系等9项单因素分析统计学(P<0.05)的变量为自变量,应用逐步选择变量的方法,在进入水准α=0.05、剔除水准β=0.10下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存在质疑可能是影响医护合作态度的的独立危险因子;目前医患关系可能是医护合作态度的的独立保护因子。

根据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影响医护合作态度的因素有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是否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存在质疑和目前的医患关系。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医护合作态度下降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外科医生与手术室护士之间是良好合作的同事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但同时医疗与护理专业又是相对独立,不可相互替代的,在不同的工作范畴内承担着相对不同的责任。在手术过程中,对某些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不足,就会影响其医护合作态度。(2)手术室护士所面对的合作对象是全院的所有外科医生以及外院的专家。在各个专科领域里,可能相对不能熟练掌握每个外科医生的操作习惯,为此导致医护合作态度相应的下降。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存在质疑是影响医护合作态度的重要因素可能的原因有:(1)手术室作为一个专科科室,有其特定的科室文化。由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提出的文化休克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紧张综合征。分为蜜月阶段、沮丧阶段、恢复调整阶段、适应阶段[8]。低年资手术室护士在初次接触手术这个特殊的科室文化时,不能很好的融入该文化里,很容易产生许多负性心理如焦虑、恐惧、沮丧、绝望等。在工作中就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影响了医护合作态度。(2)低年资的手术室在手术室专科的技能的操作水平、应急能力相对较薄弱,容易让外科医生产生不信任感。医患环境非常紧张与医护合作态度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医患环境越紧张医护合作态度越好。可能的原因是医院是个集社会学、生物学、技术学及心理学的复杂体系,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医患之间的关系日趋微妙。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生理、社会文化、技术及心理上进行适应,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相互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新型医护关系具有一些主要特点:(1)相互并列,缺一不可。(2)相互独立,不可离开。(3)相互监督,互补不足[1]61-62。因此建议:①建立良好的沟通,互相理解并尊重对方的工作,遇到疑难特大手术时,术前1d天与医生交流其手术流程,以确保手术时能有效的配合医生。②熟练掌握手术室各项操作技能,特别是对于低年资的护士需勤加练习。平时注意观察较资历较高的手术室护士如何配合医生的手术。③低年资手术室护士在进入新环境后,需尽快适应新的文化模式,经常和同事交流,打开社会圈子,多参加科室的活动。④面对紧张的医患环境,应该更加掌握各自的职责,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第5篇

昨天下午,南京市区雨雾。在位于广州路上的南京市儿童医院门口,仍然有不少家长怀抱着孩子,或下车急急忙忙走进医院,或站在路边扬手招车。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医生上班忙‘偷菜’害死五个月婴儿”事件,并没有放慢患儿家长们来去匆匆的脚步。

11月10日下午,江苏省卫生厅和南京市卫生局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其单方面调查结果,认定值班医生没有上网玩游戏,医院对于患儿徐宝宝的救治措施完全合理,只是对孩子的病情严重性估计不足。

这一结论立即遭到患儿父母徐先生夫妇及公众的质疑。面对质疑,南京市卫生局与相关部门昨天上午成立联合调查组,成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医患纠纷调解部门、中央及省市新闻单位、综合性医院专家及网友代表等。

儿童医院:

值班医生未注册开心网

继11月7日,南京儿童医院在网上发出情况说明,第一次回应《医生上班忙“偷菜”害死五个月婴儿》之后,11月10日下午,儿童医院在江苏省卫生厅和南京市卫生局的组织下召开新闻通气会。正是在这次通气会上,儿童医院第一次谈及值班医生毛晓珺的态度问题。在新闻通气会上,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黄松明否定了绝大部分患儿家长对院方和值班医生的指责。

黄松明说,值班医生毛晓珺根本没有在开心网上注册过,值班房电脑也不具备有线上网条件。家属前去敲门时,医生正在电脑上写论文而不是网上“偷菜”,这可以请求公安部门鉴定。对网上提及毛晓珺事发当晚曾说“我们要睡觉了”以拒绝救治徐宝宝,黄松明表示,他们调查了三位当班护士,都证明毛晓

珺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也不存在患

者家属在实施抢救患儿措施前跪求医生抢救的情况。

至于婴儿的死因,黄松明表示,“蜂窝组织炎”是不常见疾病,不及时抢救死亡率较高。医院在10年间没有遇到过如此严重的病例。毛晓珺工作不到10年,主观上无过错,只是水平还不够高,对病情凶险估计不足。但医院整个救治过程及时,抢救方案合理。患儿家长:

调查未与家属核实不足信

第6篇

1.1缺乏有效的教育理念

医学教育面临很多问题,但主要是基础教学和临床应用的严重分离。基础和临床脱节主要的原因是基础和临床教师的分离,导致培养的学生也出现基础和临床的分离。这个问题不解决,医学教育改革就无法真正实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是教学理念的缺乏。没有理念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没有医学理念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同样是没有医学理念的学生。目前,乡村医生教育同样缺乏有效的教育理念,这必将导致乡村医生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不能有效结合运用。

1.2没有较好的教学体系

我国大部分乡村医生医学教育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由于学科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造成学生思维单一,知识不系统、不连贯,综合能力差。比如在临床实践中,当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发生变化时,乡村医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往往无法用整体观分析、解决问题。

1.3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系统辩证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乡村医生培训理论多于实践,因此很难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乡村医生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严重阻碍了乡村医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4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适合乡村医生可利用的有效教学资源少,质量差,乡村医生的医学教育仍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是课程的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乡村医生遇到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从而导致乡村医生所学知识明显受限。

2转化医学理念引入乡村医生教育的重要性

转化医学的实质是基础医学和临床的整合,是多学科、多层次、多靶点,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生理与病理、预防与治疗、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转化医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大量从事转化医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才,更依赖于医学院校对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任何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患者、疾病或者医生的治疗等方面,只有让转化医学理念在乡村医生教学和实践中发挥作用,乡村医生才能更迅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而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因此,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乡村医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乡村医生医学教育的策略

3.1加强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乡村医生教师队伍培养

提高乡村医生教育质量,加强乡村医生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关键。由于乡村医生学历文化素养偏低、生命意识淡薄、法律意识较差、医患沟通少、成人教育复杂多变等,加之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交流不便,同城市相比,更需要全科医学知识等特点,因此,地方医学院校要加强乡医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但要掌握乡村医生教育训练培养目标及特点,而且要通过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感受转化医学理念,从而使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在他们的教学中。

3.2加强转化医学在乡村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3.2.1整合课程,促进多学科融合,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

转化医学教育强调各学科的联系,要求基础与临床整合。通过对乡村医生的调研,在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情况后,可以将正常与异常、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有机整合,以构建适合乡村医生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或“以疾病系统为中心”教学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精简内容,增加乡村医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能促使乡医把握基础知识为临床服务的正确方向,增进乡村医生对交叉学科之间的理解与掌握,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转化医学的内涵。

3.2.2转变教学模式和方法

转化医学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乡村教育中,应重视乡村医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PBL教学、CBL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如将临床典型病例、疑难病例进行启发式、情景式、提问式、自主式、讨论式学习,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病理生理到发病特点,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及该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等进行综合学习。教学中应加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乡村医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辩证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培养出实用型高素质的乡村医学人才。

3.2.3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实提升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

转化医学强调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原则。乡村医生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医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都是在对实际病变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和综合的结果,对实际工作具有极强的普遍性指导意义,因此,要求乡村医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3.2.4注重医学人文和信息知识的渗透转化

医学强调的是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人文精神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以人性和人文理念关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人文关怀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良性互动。转化医学实施的过程中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医疗技术和医学研究成果每天都在不断涌现,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就要求师生双方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获取新的信息,教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优良的信息素养后,才能在教学中运用并传播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医学人文知识和信息知识,提高乡村医生交流、捕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

3.2.5构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

第7篇

本文作者:黎立明吕思敏工作单位: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

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中,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到位的医患沟通是处理好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利于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然而事实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一味强调专业技能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得实习生在医患沟通的实践中缺乏自信心,或在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甚至为避免医疗纠纷而有心理压力,不敢跟患者接触,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实习结束后亦难以适应医疗工作,没有独立完成医疗活动的能力。这样的现状使得对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十分迫切。

开展岗前培训在实习医生上岗前对其进行医疗法律制度、医疗纠纷防范等医疗安全教育,让实习医生加强法律意识,强化医疗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认清医疗形势的现状,自觉地遵纪守法,保障患者权益。但亦要让其明白,医患关系不是针锋相对的,相反,医患关系建立的前提是患者有寻求医疗支持的需要,医患之间为共同对付病魔而应建立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加强专业能力,规范临床技能操作实习医生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为患者分析病情、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进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以技服人,才能减少患者对实习医生的偏见,取得其信任,从而减少沟通的障碍。同时,规范的操作既是临床实践的要求,也能增加患者对实习医生的肯定。实习医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按照规范,既对自己负责,也对患者负责。注重细节,把握医患沟通技巧———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实习医生保持衣冠整洁、言行举止得体,不但是自身良好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的体现,也是对患者的尊重。良好的自我形象展示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能增加自信心,也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5]。对实习医生开展社交礼仪教育、日常行为仪表、礼节性语言文字的使用等方面的教育,能强化实习医生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有利于医患沟通。把握医患沟通的细节及技巧①倾听。是掌握患者全面可靠的临床资料的基础,也能更好地收集患者对该次就诊的意图和期望等信息,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心理的人文需求,是医生职责的一部分,也是对患者及家属的尊重的具体表现。在患者及家属诉说时,注意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不随便打断或争辩,更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如患方诉说不当,要谅解患者往往不具备医学专业素质,可待患方表达完毕再作解释,切忌与之争执。在日常接触过程中,主动询问患方“有没有什么疑问呢”,表达倾听的诚意。②语言沟通。语言是医患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医患之间相互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实习医生只有善于应用语言艺术,达到有效的医患沟通,才能使患者能理解医务人员的诊疗和配合治疗。巧于运用提问的形式对沟通的内容作一导向和一定的限制,把握沟通的主动权。语言的表达应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并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语言的交流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亦应注意细节,如称呼患者时使用得体的称呼语,而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以表尊重对方[6]。

对未明确的地方,应与带教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先行沟通,避免相互矛盾而使患方产生疑惑或不信任的心理。③正确使用肢体语言。行为科学家60年来的研究发现,面对面沟通时三大要素影响力的比率中,文字占7%,声音占38%,而肢体语言高达55%,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实习医生在医患沟通中,运用肢体语言,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对患者表示关心和帮助的诚意,既消除患者的不安,又增强患方的信赖。在医疗服务中提倡微笑服务,微笑意味着理解和友善,是社会和谐的音符,是人际关系的剂,微笑是医务人员给患者的第一良方,是医患沟通交流最有用的方式[7]。在面对有医疗争议可能时,实习医生应在患者面前认真记录,并表明会跟上级医生反映,以表重视,最大限度争取通过沟通化解医疗矛盾。总之,重视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诊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医学人才的全面培养。实习医生应端正服务态度,认真参与各种培训,在扎实掌握临床理论知识和精湛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第8篇

6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部委联合印发了《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对村卫生室的功能任务、机构设置与审批、人员配备与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保障措施进行了规范。其中对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做出明确规定,这是村卫生室管理的重要一环,对调动乡村医生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乡村医生队伍一方面面临青黄不接、人才匿乏的“断层”困境,一方面又由于村医超员、服务人口偏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足而收入较低。为改变这一现象,《办法》指出,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或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定期绩效考核,严格将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核心考核指标,考核后按其实际工作量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对实行墓本药物制度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荃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并鼓励各地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村卫生室人员的补助水平。当前,村卫生室的各项补助标准在不断提高。((办法))指出,对实施墓本药物制度的定额补偿,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街接;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乡村医生的一般诊疗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元,且一般诊疗费不低于5元,新增部分由新农合基金支付

乡村医生的待遇一直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焦点之一,它关系到这支队伍的稳定和“网底”的牢固与否,原卫生邵部长陈竺曾提出乡村医生年收入不得低于2万元的硬性指标。从现在的运行保障机制看、一个通过绩效考核,经过3个补偿渠道,享有4项待遇的乡村医生是能够得到一份合理的收入的。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实现乡村医生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确保各项补助足额到位的关键,将有力的推动村卫生室服务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塞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管理出效益规范管理就是机制创新,是激活基层资源、使村卫生室既能生存又有活力的具体措施。我国有64.86万所村卫生室,2013年诊疗人次为20.12亿,占全国的27.51%,并承担着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实施包括绩效考核在内的规范化管理,使百万乡村医生在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的同时,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保持工作积极性,编密织牢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网底”,从而在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保基本”的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9篇

为构建合理的基础医学课课程标准体系,作者对周边3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工作,通过与基层医生、临床医学专业一线教师、基础医学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后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取各课程贴近岗位需求内容,分别制定课程标准,并构成新的课程标准体系。

2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推进基础医学课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2.1构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标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新的课程标准体系构建后形成了立体网络,互通有无,从整体上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知识要点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要求。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会更加清晰及明朗。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使学生更能形成整体思维,为基层医生岗位打下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引入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理念,详细列出了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业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2课程标准体系的特点

2.2.1完整性与规律性符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规律,基础医学课课程体系构架完整。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全部学完,第一学期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第二学期为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药理学和医学基础实验技术。

2.2.2整体性与个体性课程标准体系以整体观的思维进行构建,各门课程融合在一起,依次递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门课程标准均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进行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设置。个体性反应在每门课程均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以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为例,由于学时受限,只选取了几种常见的寄生虫作为教学点,课程标准重点内容在于细菌总论和免疫学部分。

2.2.3交互性与渗透性制定时体现了交互性与渗透性的原则,使各门课程学习起来能互相联想、启发。以药理学和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为例,其中抗生素的内容在2门课程标准中均有体现,而这2门课程均排在第二学期,时间上同步,内容上有衔接,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能融会贯通,增强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理解。

2.2.4创新性与实用性各门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紧密联系临床工作,以项目为引领,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以医学基础实验技术课为例,课程标准制定时以临床工作实际操作技能为导向,设定相应实验内容,如穿刺、注射的操作训练等。此外,还设计了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2.3课程标准的构成内容本校课程标准主要构成内容如下。

2.3.1前言包括制定依据、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等。

2.3.2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其中分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

2.3.3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以表格形式列出,包括项目名称、学业达成目标、学时分布等。

2.3.4教学设计按照工学结合、项目载体、学生主体、突出能力目标等原则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3.5课程实施包括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实施、教材选用情况等。

2.3.6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教学评价和考核要求贯彻以能力为本、动态与主动结合的理念。

2.3.7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信息化教学资源、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等。

2.3.8其他说明包括本课程标准适用的学生对象、专业及修订年限说明等。

3课程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步骤

大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在发动和动员阶段,是自上而下的;在具体制定阶段,是自下而上的,教师是制定标准的主体;在修订与完善阶段,必须吸收学生的反馈建议[4]。

3.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标准体系框架依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基础医学课以综合能力分析为出发点,找准专业核心能力,确定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并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构成课程标准体系。

3.2完善课程标准内涵,制定各课课程标准作者通过3个途径进行了前期调研:(1)到周边基层医院进行充分调研;(2)与临床医学专业一线教师进行多次研讨;(3)对在校生、实习生、基层医生三类对象进行调研(分别收回有效问卷140、120、110份)。根据调研结果,依据专业核心能力确定每门课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分类及顺序构建课程标准体系;落实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细则;建立考核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出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法。确定基层医生岗位需要的能力要求及其他特殊要求后,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编制相应课程标准,见表1。

3.3边实施边完善,进一步修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编制完成后在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试用,并根据调研结果反馈,再次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以药理学为例,对常见抗生素类药物部分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了药物与临床的相互关联部分,使学生学习时更能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做到有的放矢。

4思考与探讨

4.1认清本科与专科的实质区别,更好地为专科层次学生服务本科与专科实质区别主要有三点:(1)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专科是培养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和广大农村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本科是培养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2)课程要求不一样。本科生的课程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专科生的课程强调实际操作和应用。(3)面向岗位不一样。本科生毕业后可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工作,而专科生毕业后主要是在农村基层单位工作,工作环境与待遇完全不一样。只有认清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构建课程标准体系,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2力争新课程标准体系的实用性得以实现新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形成后,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体现了以基层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特色,真正体现“基础医学知识专业化”的特点,增加了各门课程的融合度,能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打破基础医学课“理论部分过多、动手机会过少”的传统框架与模式,增加了独立的实验课,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能让学生“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4.3岗位需求进一步与课程标准进行真正有效对接根据基层医生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选取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融合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制订课程标准,力求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岗位,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药理学为例,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突出学习的过程,应用PBL教学法,组建模拟药房为实训场所,并对药理学学习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依托行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吸纳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积极鼓励教师到医院参加工作实践。以本校基础医学部为例,从2012年7月开始已有30人次利用寒暑假到医院进行了顶岗实践,另已有医学院校专家、学者及医院高级技术人员6人次到本校进行了讲座培训与教学活动。通过培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完善教学梯队,同时,为更好地实施基础医学课课程标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