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药学科研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4: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药学科研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药学科研论文

第1篇

高校组织制度的创新进程不断影响着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以至于其责任也出现多元发展趋势,教师不仅要依据专业特长,积累理论知识,还要将课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实践知识,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实践培养人才。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行为已经不能满足对药学人才的培养,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教师失责的问题。科研责任的缺失科学研究是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教师为主体的科学研究推动着高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科研的意义在于立足研究现状、发现问题、设计思路、构建研究措施,最终达到对现有知识的更新与再造[4]。近年来,由于药品专利法的实施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我国越来越注重新药的研制,而复合型药学人才也变得炙手可热。这就要求药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发展科研能力。但目前在科研的定位上,出现了功利性较为突出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很多教师只是为应付专项检查、职称评审等开展科研课题与研究,缺少理性、持续和甘于奉献的科研精神。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使科研过程出现前期工作积累不足与延展性差等问题。另外,在药学专业科研实施中,往往存在理论研究过多,使基础性研究严重脱离实用和创新。因此,要关注药学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科研理念的渗透、科研意识的创建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师科研责任的缺失问题。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失衡高校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高校教师通过履行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责来实现高校对社会与学生责任的承诺。药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为药学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教学工作能使教师对药学基础理论更加融会贯通,对其科研工作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药学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也能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反映药学专业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但由于科研与教学两者的性质不同、教师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性等原因,使教学与科研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衡的现象。不仅表现为一些教师认为科研距离实用太远,看不到科研的影响力和创造力,只满足于教好书,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作为高校学者应当负有的科学研究、创新知识等责任,也表现为部分教师只顾科研所带来的现实利益,而忽视了科研在教学中的影响力,并未及时将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不能达到以研促教,实现教研相长[5]。这些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药学专业的学术特性,影响了药学专业学生科研水平的进步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教学与科研的互利

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是不踏实的科研。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并推进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能够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科研促进教学当前,生物技术产业已经迅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渗透到医药行业的各个部分,也对药学专业的各个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尖端技术大量涌现的药学领域对复合型药学人才的需求,造成我国制药行业在质量上、规模上都远逊于发达国家。下文将从药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阐述科研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价值[6]。加强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药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围绕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教学外,还要注重科研成果和科技最新发展动态的渗透[7],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最大程度地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成就整合并融入到教学中去。此外,对于药学这个交叉性极强的专业而言,学生仅拥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实践能力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药学创新人才的要求,可持续地发展药业,还需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药剂学的制剂新技术时,及时地将自身在科研工作中创新设计的靶向性释药系统构建的思路及实验结果,用幻灯片展现给学生,将最新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生动地融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能及时掌握药学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又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科研方法与实验教学的交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实验教学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将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方法相结合,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减少单一性、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优化并充实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实验室使用情况,实行部分实验室开放式管理,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器材进行自主实验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再次,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让其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亲身参与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强化其创新意识。教学指导科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科研而轻视教学,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地讲授和回答学生从不同角度所提出的问题,对基础理论更加融会贯通,不断增强自身科研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扎实的基础知识,能指导其在科研时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如在设计合成新药物的科研中,常常会运用药物分析教学中鉴定药物的手段,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分析法等跟踪、分析、鉴定新药物的合成,使科研实验方案系统化、完善化。因此,教学中,可适量采取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围绕所学基础理论的关键知识点去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其在科研中的指导作用,实现教学内容向科研应用的转化,这样,既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及工作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2篇

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

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要认真研究导师和所在院所相关导师的科研论文、科研方法和成果等,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去,及时关注现有的研究新进展、研究中遇到的科研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通过对文献资料整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统计及科研论文的撰写,主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熟悉科学研究步骤,学到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4]。在科研过程中,要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学术态度的培养,严格及时书写每天的实验记录,同时认真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哪些问题是实验过程中人为疏忽造成的,哪些问题是实验本身造成的。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与导师、课题组成员商量,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定期向课题组汇报实验的进展情况,撰写研究工作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营造学术创新氛围

导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学术论坛、学术讲座、课题评审会、课题答辩会等,积极创造机会和平台使研究生有机会聆听国内外学者的学术历程、学术经验、学术成果,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扩展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路、增长学术见识[6],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发掘独特地研究视角,这些都使得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加活跃;多鼓励学生参加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汲取别人的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同时也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促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全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搭建科研合作平台

研究生在做科研期间,如果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实验室,科研思维可能会局限于所在的学科,但是随着新兴学科的不断兴起,研究方法不断在创新,在面对一些新的交叉学科的问题和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生往往无从下手。这些知识如果仅靠研究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与一些科研单位的科研合作将是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要让研究生多走出去,多和其他科研单位开展交流学习。导师可以将部分实验委托科研单位来承担,同时选派研究生去该科研单位实习协助完成实验。在实习期间研究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来做科研,除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的实验,还要积极协助实习单位的其他课题工作,促进研究生和实习单位的友好合作交流。实习不仅让研究生学到更多更全面新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同时也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交际合作能力。也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在现代化创新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7]。

第3篇

一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二小结与重点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总体科研素质相比较弱,如何个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小范围的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基础/起点培养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探索,能够充分发掘出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激发出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潜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为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进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吴建章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第4篇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第5篇

在实验中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换药的目的”“换药应遵循的原则”“换药时间”“换药的注意事项”等忘记了或不能清楚的表达,如果不掌握这些陈述性知识或不在正确的护理知识指导下练习动作技能,学生只能是很机械地模仿学习实验操作步骤或一段时间后遗忘操作步骤及相关实验内容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教师示范动作是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以正常速度完成的,学生对于连续的若干个局部动作的视觉观察及模仿能力不强,就很难通过教师的一次示教就掌握动作要点,往往会出现不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或会顾此失彼,如做到正确取下污染敷料,却忘了两把镊子不可接触,造成污染等。

2无菌观念不强

尽管在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时已经学习并考核了无菌技术,但是在实验课上,仍然有不少学生无菌观念差,表现为不会正确取用及使用无菌器械、不会合理摆放物品、不会正确消毒、跨越无菌区域等。

3应对策略

3.1合理分组

在示教阶段时,小组人员太多,学生看不清楚,不利于模仿学习,人员太少没有充裕的教师进行示教,故每组12人~15人较为合理;而在分组练习阶段时,每组5人或6人较为合理,保证每名学生都有充裕的练习时间。

3.2重视课堂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4个阶段[2]。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即要求学生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课堂理论教学时可观看“外科换药”教学录像,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外科换药”是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可以准确而清晰的有效调节和控制实际操作活动。操作的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故任何操作技能都有理论基础,只有在掌握陈述性知识或正确的护理知识指导下练习动作技能,才能在操作中理解并牢记理论知识,真正达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融会贯通。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布置作业等方式对学生实验理论知识学习情况的了解。当然开放式课外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学生达到操作技能的高级阶段即操作的熟练阶段的主要途径,又是解决学时不足的最好方法。

3.3创设问题情境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主张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用奖赏或竞争等外在动机的收效是有限的,也不能保持长久。由此他主张围绕兴趣组织学生学习,引发其学习动机[3]。怎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呢?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如果问题太易或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问题的创设需要充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提出,并且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问题的提出既可以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也可通过实验报告、学生日常经验引进。该实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笔者从“生活中你受伤会怎么处理”“不处理会怎么样”“什么时间需要外科换药”“外科换药注意事项”等问题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

3.4用物预处理的教学

医疗垃圾分类在临床上是非常普遍又极为重要的,不会正确进行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常常导致疾病的感染和传播,造成医疗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外科换药”实验课中模拟医院临床实际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不仅学会医疗垃圾的分类,还知道正确规范的处理,从而减少了学生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3.5课后评价

实验课教学效果的评价,重点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可以取得学生反馈信息,掌握学生的操作情况,有利于学生了解操作要点和实践难点。评价体系可以将每个实验操作按护理程序分为几个部分,并将各部分分解为许多步骤,对每一步骤都给出评价标准,操作后给予评价并依据评价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讲评、纠正、总结[4]。笔者课后评价方式主要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发现并纠正操作中错误的手法或程序,而且会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么操作”“可以这么做吗”等问题,从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为了增强学生临床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注意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实验考核,如“破伤风病人的换药”,“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换药”等案例。

3.6编制《外科护理学实训指导》

任何一种动作技能都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一定的空间结构,目前使用的教科书以文字形式为主,配有少量手绘黑白图片,操作以流程形式描述,不直观,这不利于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教师示教是对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很难看清楚关键动作,在练习课中,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练习。制作关键技能动作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能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点;制作配有文字的操作流程图,能让学生在练习当中知道如何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而不是进行机械式操作;制作适合于学生互评的操作评分表,能让学生在练习时互相指导,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实现互教互学[5]。

3.7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

第6篇

【关键词】民族预科;入学教育;重要性

民族预科新生从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活步入预科院校,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学习和生活后再结业进入目标院校,这个过程是特殊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预科新生能否在入校后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对其能否顺利完成预科学习并进入目标院校,乃至对其今后的一生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预科新生在入校后要加快转换角色,准确定立位置,和谐融入新环境,培养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以积极全新的面貌应对新的环境。然而,角色的转换与环境的融入需要一个过程,它是入校新生不断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结果。入学教育,是预科新生入校后所接受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学习,在其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预科新生人际交往、学习及生活这三个方面分析做好民族预科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预科新生入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

1.1人际交往方面

对于新生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是陌生的校园、生疏的新群体,多数学生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以及其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在与他人交往中有意无意地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增加了交往的难度。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不能马上交上新的朋友,知心的话无处说,常常陷入不为人所理解的孤独感之中。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就曾遇到过类似的案例。有的学生刚刚开学,人生地不熟,普通话又说不好,一开口别人就会觉得语音怪异,使其产生不愿张口,不敢开口的心理阴影,导致预科生一年都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对其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毕业后工作都造成不良影响。

1.2学习方面

预科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不齐,就如,有些地区的学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高考前就学习了VB等编程语言,而有的地区学生连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课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就导致学生在预科入学后学习重点及学习方的不同。而基础知识弱的学生自然而然产生自卑、学习压力大的心理,这对其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及自信心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中学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会指定教材,指定学习方法,上课细腻,面面俱到。而进入预科后,教师会从全局着想,教学方法不同于中学,授课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且只阐述重点难点,其它内容需要学生自觉地完成。这样一来,对于刚刚迈出中学的预科新生来说,很难摆脱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也很难适应预科的学习重点,一时会显得不知所措、无法应对。

1.3生活方面

新生刚入校,难免会想家、思念家人和朋友,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南北差异的饮食习惯,很容易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并且,现在预科新生都为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处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来到预科院校,面对新环境,要迅速进入独立生活的状态,学生很难适应,加之接踵而来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生活、学习两方面都不如意,进而产生厌学的现象。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类似的案例,新生刚刚入学,觉得生活条件及学习环境都不如家里及高中的好,在失落及对外界的不满中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去适应环境,经常旷课,甚至天天吃泡面或者外卖,在多次考试中都不及格,最后,虽勉强结业,但因为在校成绩不理想,没能选到如意的专业。预科新生若刚入校,在不了解周围同学,没有融入到班级的情况下就迅速进入课程学习阶段,不仅不会对其学习有所帮助,还很有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将不利于其日后的学习及生活。

以上问题,在预科新生中普遍存在,若发现不及时,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会使预科新生在入学后无法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而导致自我定位不明确,这对其以后的学习及生活将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对预科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非常必要。

2预科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预科新生从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活步入空虚而又多梦的大学校园,一切都是未知的。无论是周围的环境还是周围的人,从学习到日常生活,从角色到责任都发生了改变,它需要刚入校的大学新生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快转换角色,准确定位,尽快融入和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然而,角色的转换与环境的适应是一个过程,它需要入校新生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预科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新生适应新生活的关键,对于教育新生明确预科学习目的,了解预科学习特点,了解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法纪观念,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素质,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有着积极的影响。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对新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预科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生活、与人相处,确立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顺利完成预科学业,为以后的大学学习与生活铺平道路。

从教学经验来看,成功的入学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坚定学习信念、顺利完成学业,还往往使其终身难忘并终身受益。所以,入学教育至关重要,应根据预科新生的特点、教育内容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入学教育的时间和形式,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及新的生活状态。

3结语

预科学习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基础,而成功的入学教育是预科学习成功的必要过程,作为专职的民族教育工作人员,深知做好民族预科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全面扎实系统的入学教育学习,使每一届预科新生都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环境,实现人生新角色的转变,为他们很好地完成大学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预科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做好民族预科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我们民族预科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腾蛟.简论民族预科教育的方法和时机[J].高教论坛,2009(1).

[2]贾玉敏.大学新生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入学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2).

[3]文敏.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7).

第7篇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对象、性质、研究方法等等。通过对旅游管理的几个角度来诠释旅游管理的内容。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着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视具体研究问题的不同,分别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

    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到定量分析描述问题,这是一门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标志。在信息时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统计学、经济数学、管理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问题,以推动旅游管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醒华 .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39-42 .

    田里 .旅游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姚行正 .对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浅层分析(J).企业导报.2009(07):153 .

    颜醒华 .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造.2007(01):21-24 .

    颜醒华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总体思路(J).旅游专刊.1999(09):42-46 .

第8篇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上,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应试教学造成讲风过盛。数学课也照样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掌握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我在低年级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像测量这样的操作,我重视让学生到现场去练习,实地演练的效果更好。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线段图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如:在教9加几与8加几时,我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9加几与8加几的计算方法相同,都用凑十法。不同点是9加几想9加1等于10,把另一个加数拆成1和几;而8加几想8加2等于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拆成2和几。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如3.14×1,3.14×2……),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小学低中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一年级学写等号不用格尺,既要规范又要快。再如规范地书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一题多解则是体操中常用的动作了。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教给学生一题多解的方法。如在教归一应用题时,我教给学生24种解答方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但必须指出的是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从中选出最优方法来解答。

第9篇

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只有从感情中使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以情感人、用情育人,达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授业解惑,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感情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迫于应试教育,很多教师在课上过于强调知识点,反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教师在课堂上应极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大胆地和教师进行沟通、讨论,表达个人的想法与情感,从而建立起一种“学习伙伴”的关系。对于课堂上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表扬,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回答有误区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嘉奖其勇气。

无论是课本内容还是一部文学作品,一经完成,都会注入作者个人的中心思想和情感。但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如,在《三个儿子》这篇课文中,对于三个迥然不同的儿子,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儿子。”这时,有的学生可能喜欢会翻跟头的大儿子;有的学生会喜欢唱歌好听的二儿子;当然,很多学生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会喜欢懂事挑水的三儿子。对于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教师要表示理解。语文课程的教学在于培养“活的灵魂”,而不是只会学习不会思考的“机器”。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懂得尊重每个学生的自我情感,不同的人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和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否定或者略过“喜欢大儿子、二儿子”的回答,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打消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不敢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的聆听、积极的肯定是给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时最好的尊重。

语文的教育不在于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一样,这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要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是绝对可以的。

情感体验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见解,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