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4: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早期护理干预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第1篇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写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呢?不要着急,本文主要是针对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和范例来给大家介绍,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7(1):

[2]王翠茹.压疮的临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6,14(1):58-59.

[3]郑清月,秦惠基.美国褥疮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5:204.

[4]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5]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6]王爱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4:115.

[7]袁长蓉.褥疮护理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3):104-106

[8]黄峰.褥疮护理近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5-197

[9]王新华.压疮护理新进展及护理干预性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9):

[10]王彩风,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5-77.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广平.鲍金艳.压疮的康复护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伤残医学2010(2).

[2]李香玉.褥疮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10(12).

[3]张翠芬.赵慧英.38例高龄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7).

[4]周金英.陈彦红.高媛.霍玉娥.王杏薇.神经科患者压疮易患因素分析与预防.[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1).

[5]胡向云.护理干预对神经科患者压疮发生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8(8).

[6]魏忠梅.安聪娟.张林会.王秀丽.桑琳霞.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2008(9).

[7]魏忠梅.安聪娟.王秀丽.桑琳霞.卢金菊.自制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与Braden量表信度与效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24).

[8]钱瑞莲.徐建珍.屠丽君.神经科病人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测评估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研究2008(13).

[9]夏厚萍.溃疡期褥疮对症处理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7(2).

[10]徐建珍.钱瑞莲.赵卫红.屠丽君.麻丽萍.徐国彬.成月花.王红.吴明琴Braden评分预测神经科患者压疮的准确性及影响准确性因素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

[11]钟慧欣.李海英.碘伏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护理杂志2006(3).

第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ICU;下肢深静脉血栓

所谓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简称DVT,指的是患者的血液在深静脉内发生非正常的凝结和阻塞的情况,血液的凝结和管腔的阻塞导致静脉回流存在障碍,这是一种ICU患者常见的急性病[1]。要防治下肢DVT,就要对ICU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一年内治疗的重症患者60例,其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39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4岁,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意识清醒的患者有22例,意识模糊的患者有38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有8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2例,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有13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值大于0.05,没有对比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如下所示:护士要向患者介绍下肢DVT形成的危害,在ICU患者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指导和协助ICU患者翻身,变化患者的卧床,翻身的频率为每2个小时翻身一次。加强ICU患者的静脉输液通路的疏通管理,防止患者出现静脉穿刺,保持患者输液通路的通畅。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如下所示:首先,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一样,进行上述常规ICU的护理,其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包括预防护理和治疗护理。

预防护理过程中,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评估,护士要对患者进行下肢DVT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和讲解,从而引起患者的重视,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ICU治疗护理。宣传ICU治疗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帮助和指导患者下肢进行活动,保证患者卧床时,抬高下肢,并与病床形成20到25度的角,保证下肢的温度,患者的室温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保护患者的静脉血管,对患者的静脉血管进行干预护理,避免进行有刺激性药物的静脉注射,避免患者出现静脉穿刺,一旦出现穿刺情况,重新建立新的静脉通道。采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进行局部的湿敷,红外线照射静脉血管局部出现硬结的患者,照射的频率为每日3次,每次照射的时间持续30分钟[2]。

治疗护理中,观察ICU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等基本的生命体征情况,对患者下肢在同一平面处进行每日至少2次的周径测量,观察患者的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情况。观察患者下肢静脉出现凝血的趋向,给予下肢深静脉出现凝血倾向的患者服用溶栓药物和抗凝血药物,检测患者凝血的时间,对进行了导管溶栓手术的患者,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在进行溶栓手术之后下肢的温度、颜色,测量下肢的周径[3]。

1.3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并采用X2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统计学差异用p值表示,当p小于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上述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护理干预进行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形成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相比,观察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仅有2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与对照组形成了明显的差异,p值小于0.05,统计学有意义。具体对比如表1所示。

3讨论

ICU,即重症监护室,在重症监护室诊治的患者,在治疗疾病和恢复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DVT疾病是ICU患者最常见的病发疾病之一,DVT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患者的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疼痛、下肢皮肤温度升高等,DVT严重者会出现肢体苍白、发绀等情况,甚至是出现静脉性的肢体坏死[4]。

DVT的形成严重影响了ICU患者的病情的恢复,对ICU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要提高ICU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的恢复情况,就要预防好ICU患者下肢DVT,对ICU患者患者的护理就显得越发重要。

在治疗ICU患者下肢DVT的过程中,关键的一点在于及早发现患者的DVT病情,只有及早发现病情才能及早治疗。在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的长期卧床,十分容易导致患者形成下肢DVT,出现下肢DVT疾病时,护理人员要给ICU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做好基础护理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早期系统护理干预,一方面,要做好DVT的预防,另一方面,也要做好DVT的相关治疗工作。护理干预在ICU患者的护理中,有效的防治了DVT,提高了ICU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静;段文超.术前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心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1,14(10):17-18

[2]蒋珊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状态焦虑评定和护理干预[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19(17):7-9

第3篇

【关键词】 面部皮肤癌; 手术;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110-02

皮肤癌有很多的种类,面部发生的皮肤癌多以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为主。发现疾病后患者多会有恐惧、紧张、绝望的心理状态,其不良心理状态会对疾病有不良影响[1-3]。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对应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向预期目标转变。心理干预的措施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康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4-6]。2012年5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66例面部皮肤癌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探讨心理干预对面部皮肤癌患者实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66例面部皮肤癌患者,其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28~67岁,平均(36.4±5.3)岁。66例患者皮肤癌均处于面颊部。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30~67岁,平均(35.4±4.8)岁,对照组患者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28~65岁,平均(37.1±5.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避免让患者阳光暴晒,避免接触紫外线灯射线,保持患者局部的清洁,避免患者发生感染,饮食方面应告知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的食物,出现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干预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首先了解患者各自的情况,因疾病在患者面部,故一些患者非常在意,尤其是女性患者,其会担心自己的容貌被毁,从而生出抑郁、恐惧的心理,自我封闭,不愿和其他人接触。护理人员应多与其沟通,告知患者此疾病的特点,手术治疗的好处,让患者多与其他人接触,消除自身的抑郁心理,在治疗中给予配合,以利于疾病治疗。一些患者听闻自己得了癌症,非常惧怕,认为得了不治之症,从而生出轻生的想法,有些患者甚至会拒绝治疗,不给予配合。针对此类患者的情况应重点宣教手术治疗的知识,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让患者重拾信心,配合各项治疗措施。癌症治疗费用巨大,需要长期经济支持,故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药物,在不影响患者疗效的情况下降低患者的经济花费。

1.3 效果评价

所有患者经2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评分数据,以评价患者心理情况。所有患者的出院时均进行满意度的调查,调查表分为满意、不满意、一般三项。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干预组满意30例,不满意无,一般1例,满意度为97.0%,对照组满意25例,不满意2例,一般6例,满意度为75.8%,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 分

组别 HAMA评分 HAMD评分

干预组(n=33) 9.5±2.4 8.9±2.5

对照组(n=33) 19.2±4.2 18.9±4.6

3 讨论

皮肤癌为发病率比较低的疾病,此疾病在白色人种中发病率较高,其中又以基底细胞癌常见。头面部作为全身的暴露部位,是皮肤癌的好发区域,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其中以头颈部皮肤癌为主。早期患者多会出现红斑状皮损,并伴有痂皮形成或鳞片状脱屑等表现。此疾病早期易于和湿疹、牛皮癣等疾病混淆,病理检查是此疾病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皮肤癌的病因还没有研究清楚,但其多和以下几点有很大关系:(1)患者经常曝晒或长期接触紫外线照射。(2)患者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3)患者患有慢性炎症长期受到刺激。(4)患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7-9]。皮肤癌的治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治疗中的护理质量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护理工作亦是皮肤癌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对应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向预期目标转变。癌症患者多会有很明显的心理改变,尤其是面部皮肤癌患者,因其癌症部位在面部,会影响其容貌,从而生出抑郁、恐惧的心理,自我封闭,不愿和其他人接触,一些患者听闻自己得了癌症,非常惧怕,认为得了不治之症,从而生出轻生的想法,有些患者甚至会拒绝治疗,不给予配合。这些心理表现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护理人员此时的任务应将心理干预加入护理任务中,多与其沟通,强化手术治疗的优势,让患者了解此疾病的各项治疗程序,告知患者不良的心理表现会影响疾病治疗,应拿出勇气勇于面对疾病,消除自身的抑郁心理,在治疗中给予配合,以利于疾病治疗[10-15]。

本组研究显示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心理表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均很高。所有患者的出院时均进行满意度的调查,调查表分为满意、不满意、一般三项,干预组满意度为97.0%,对照组满意度为75.8%,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因护理人员经常沟通,故患者对护理人员很信任,满意度也很高,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故信任度不是很高。以上表明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且可增加患者的 满意度。

综上所述,面部皮肤癌患者易于出现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表现,甚至会产生厌世的心态,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改善心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文玉敏.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颜面部皮损的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91-93.

[2]麦北梅,甄洁.内镜下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行前中颅底沟通瘤切除术13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124-126.

[3]于雪梅.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45-46.

[4]康晓芳.腹腔镜下良性卵巢瘤切除术48例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9(4):71-73.

[5]齐晓红,聂远超.头面部皮肤癌放射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4-55.

[6]唐莎.头面部皮肤癌患者放疗期间的心理干预[J].医学信息,2008,21(8):20-22.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患者意识清楚,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昏迷、精神异常者以及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排除近1个月内有抗焦虑、抑郁药物服用史者。共入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6~69岁,平均(56.4±5.7)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7例,初中及以下28例。研究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3~66岁,平均(55.2±7.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本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气道管理、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①气道管理: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卧床患者交代家属定期翻身、扣背,辅助患者咳痰,有必要者可进行吸痰,并遵医嘱行氧气雾化吸入,3次/d,保持气道湿润通畅;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式,讲解生活饮食注意事项;③康复指导:向患者强调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作息制度及康复训练计划,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关节功能锻炼,并严格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绪管理。①信心支持:向患者描述治疗康复良好的病例资料,并肯定患者在病情恢复方面的进步,增强其进一步治疗的信心,并鼓励病友交流使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②音乐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及喜好等,帮助患者选择相关的音乐或电台等,利于舒缓焦虑抑郁情绪;③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通过移情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组织收看各类电视节目,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从而避免患者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疾病方面,以减轻抑郁,保持心情愉悦;④安神静志:指导患者每天静坐、静卧等舒缓紧张情绪,引导患者通过语言、活动等疏解内心压力,肯定患者的进步,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⑤放松训练:在保持病室安静的前提下,使患者感觉轻松自然,闭目进行深呼吸,并自足部开始直至头部,依次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训练,直到患者掌握放松方法。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2]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其中HAMA、HAMD分别包括14、24个项目,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评分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PSQI量表包括7个维度,18个条目,总分0~25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但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1)。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由于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常出现焦虑抑郁情况,文献[4]报道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可达80%左右,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主要与心理应激、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康复效果,导致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5]。因此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外,还有必要进行情绪管理,加强心理功能的康复。

另外,睡眠障碍也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刘国军等[6]报道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数日或数周内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可达95%,并且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噩梦等,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神经功能的康复,并且使复发的风险加大。此外睡眠障碍与负性情绪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王宁群[7]研究显示,脑梗死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多数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同时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最终引起睡眠结构紊乱。

本研究中对研究组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情绪管理,首先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讲解疾病相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关知识,列举康复成功案例,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患者本身感兴趣的活动节目等转移注意力;通过睡前放松训练使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在肌肉放松的基础上,让患者暂时忘记不适症状,保持心情放松[8]。另外根据患者的喜好进行音乐干预,有研究[9]显示,音乐可以振奋患者的精神,舒缓情绪,激励正常行为,提高患者的应急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HAMA、HAMD、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并且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情绪管理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情绪管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情况,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可进行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护士;研究;文献分析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所在工作环境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评价,即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人员的流失,甚至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外自1940年起就开始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开始注意到护士的流失率,将流失率当作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70年代后,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具体环境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包括对急诊科护士、助产士、ICU护士、康复护士和社区护士等的研究。但对聘用制护士(俗称合同护士)的满意度则关注较少。

为了解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笔者收集我国1997—2065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论文25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网3个光盘检索系统检索1997 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

1.2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就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见表1

表1结果示,国内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基础理论或参考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且未经信、效度验证,而信、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测验的客观性又是决定一个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59.3%的研究结果是值得我们质疑的;而使用的标准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有14.8%的研究论文是直接根据国外量表设计问卷的,由于国内、外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医疗保健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直接引用国外量表易导致问卷内容不符我国国情;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一套标准的、可被推广应用研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2.2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1研究对象:76%是集中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24%是关于精神科、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研究,其中仅有2篇是关于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者对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还不够重视;绝大多数针对女性护士,极少数针对男性护士,说明目前护士群体中仍以女性为主体,再者男性护士还没有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对男性护士的关注极少;仅有8%的研究是主要针对聘用制护士(即合同护士),92%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在编护士,说明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合同护士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对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其他如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均是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各个层次。

2.2.2抽样方法:其中24%的论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研究对象,而76%的论文均未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说明绝大多数研究均未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此所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绝大多数均采用SPSS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处理。

4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资及福利待遇;②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③工作负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主权;⑥工作被称赞和认可;⑦社会、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⑧与共事者(医生、护士、管理者)及患者的关系;⑨工作环境和条件;⑩工作/职业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科室、班次及从事护理工作的目的等也会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2。

表2示,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面,说明目前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还比较低而护士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尤其是合同护士,因此表现为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心理严重不平衡,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及人身安全问题等工作/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急诊科及精神科护士,说明我国目前护理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护士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满足她们低层次的需求;护士对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低,说明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乏经济支持,护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和撰写护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认为管理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倡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5对策

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缺乏干预性研究,多数属于推测性对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奖金报酬分配方面:应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按工作质量、效率、职责合理分配,做到奖罚分明。②帮助护士实现自我:管理层应大力开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使她们能顺利提职、晋升,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③培养护士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完成紧张工作后善于调整自我心理,如进行自我放松,召开讨论会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④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工作情况及护士的能力、特点合理配置人员,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弹性排班,兼顾护士的个体需要,使工作与个人需要的矛盾降至最低;⑥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的凝聚力。护理管理者应该把握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按管理规律实施护理领导,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士气和护理工作质量。

第6篇

关键词:跟骨骨折;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2.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73-01

跟骨骨折比较常见,以往在治疗的时候都是进行保守治疗的,但是患者常常会出现神经肌腱卡压、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所以近几年很多患者都是进行手术治疗的。跟骨的生物学特点、解剖结构都比较复杂,而且骨折形态也比较多样,而随着这些些影像学技术、骨科材料的不断应用,这也为临床治疗提高了新的内固定器材。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到2012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进行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内固定的跟骨骨折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中,男性有34例,女性有18例,年龄在24到38岁之间。21例患者伤在右侧,20例伤在左侧,11例伤在双侧,所有患者都是因为高处坠落而骨折的,在手术开始前进行了X线摄片。

1.2方法

心理护理:患者手术多数都是意外伤,因此患者就会有焦虑、恐惧心理,这样就会影响到治疗、护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细致、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手术知识,比如说麻醉方式、注意事项、手术目的、术中配合等,告诉患者手术使用的是新材料,治疗效果会更好,同时举一些成功手术例子,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让患者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皮肤护理:由于跟骨折的出血量比较大,因此在伤处周围的软组织就很多出现肿胀,所以在24到48小时时患者的踝部、足部就会有张力性水泡,这时就可以在无菌情况下抽取水泡下缘液。为了防止术后感染[1]。术中缝合困难,因此要在患者伤后的6到8小时肿胀消失以后再进行手术。在手术前常规的做好一切准备,为患者剪去趾甲,在术前晚和手术当天清晨,让患者在100ml的聚维酮碘液(0.25%)中浸泡30分钟,然后使用无菌巾进行包扎。

预防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我们足部软组织的弹性比较差,而且在骨折以后会大量出血,因此就会增高骨筋膜室压力,从而压迫软组织,出现软组织水肿。渗出问题,而且会造成神经损伤、微循环障碍。通常来说,在肢体缺陷12到24小时就会出现血管神经伤、永久性的痉挛,所以在患者伤后的24小时里一定要观察患者患肢末梢的温度、肿胀、色泽、感觉以及足趾活动、足动脉搏动情况。比如患者足部出现了高度的肿胀[2],而且剧烈疼痛,还有持续性的刺痛、跳痛,患者出现了疼痛程度和伤情并不符合,在给予止痛剂以后也无效,在牵拉患者足趾的时候疼痛会加剧,病情足趾有麻木感、颜色苍白,那么就要立即的报告医生,这可能是发生了骨筋膜室综合征。

预防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在手术以后很容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拆线的时候发现有切口裂开问题,还有1例患者皮缘坏死,在进行相应处理以后在20到35天内切口愈合。患者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术中术后的时候局部渗血比较多,而且跟骨外侧的软组织比较薄,其血运比较差,在缝合的时候张力比较大,而且患者没有摄入足够的营养,因此就很容易出现切口裂开、皮缘坏死等问题。皮肤坏死早期的表现就是皮缘颜色变浅,因此要加强引流,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延长拆线的时间,也可以间断的拆1到2针[3],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嘱咐患者多食高蛋白的食物,从而让创口可以尽早愈合。

保证引流通畅:在手术以后要将患者的患足抬高到20到30°,保证其功能位,避免切口内有积血,在手术以后放置闭式的引流器,要确保引流管顺畅,注意不要出现引流管扭曲、脱落问题。要保证引流器始终都是负压状态的,通常都是在手术后的24到48小时拔除引流管。假如引流量比较少,那么创口内就会有积血,那么就会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问题;假如引流量比较多[4],那么创口就会活动性出血,在每小时引流量在200ml以上的时候,那么就要及时的汇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2 结果

52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以后都已康复出院,对所有患者随访了3到12个月,有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问题,1例有1例患者皮缘坏死,在换药以后愈合。根据足部的评分系统,44例患者术后功能优,6例良,2例可,优良率是96.15%。

3 讨论

跟骨折的部位比较特殊,进行保守治疗会出现跟痛、畸形等后遗症,因此对跟骨折患者可以进行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但是在术前术后都要做好护理工作,从而减少发生切口裂开、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出现关节僵硬、组织粘连、肌肉萎缩等问题。在手术以后,患者会因为疼痛、惧怕心理等问题而不愿进行功能锻炼,对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耐心解释进行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明白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提高手术效果,通常在术后一周以后就可以拄拐行走,在手术3个月的时候,根据患者情况可以适当的负重行走。总之,对于进行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内固定的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预防出现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而让患者可以尽快痊愈。

参考文献:

[1] 武理国;祝海炳;肖曦;马利杰;王建超;王旭;马昕;;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A];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17(4):187-192.

[2] 韩建华,陈明,李之斌,乔利亚,阮建伟;足部外伤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治[J];临床骨科杂志;2007,3(11):134-136.

第7篇

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

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

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

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

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

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8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

82、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83、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84、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8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

86、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87、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88、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

89、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

90、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护理

9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92、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93、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94、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95、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96、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97、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98、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99、康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00、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101、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102、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

103、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10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05、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106、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10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108、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09、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

110、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111、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12、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1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114、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11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护理效果观察

116、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11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18、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119、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

120、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2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12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12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12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

12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126、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

127、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128、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129、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

130、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

131、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

132、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

133、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

134、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35、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137、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13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139、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140、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14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142、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

143、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144、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45、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

146、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47、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148、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第8篇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脑梗塞;肢体功能;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11-02

脑梗塞是临床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08年,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达200/100万,每年死于脑梗死的患者则高达130万[1]。存活者中,也有70%以上的患者存在各种残疾[2]。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脑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遗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3]。为降低病后致残率,必须保持良好的肢体功能位,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意味着在中枢神经损伤后修复过程发生的早期,就积极创造重建运动反射的条件,抓住早期可塑性强的特点,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不仅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且可缩短恢复时间,节约费用,同时避免再次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存在着脑梗塞患者及家属对肢体功能锻炼缺乏正确认知,因此不能很好地配合肢体功能锻炼,直接影响康复治疗效果。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提高生活质量[4]。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及家属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否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10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或)MRI证实,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均为神志清楚的脑梗塞患者,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且表示愿意参加本论文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5±11.6岁;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8±11.8岁。两组病例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伴发疾病积分及既往史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不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只做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接受早期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科学的认知行为干预。

1.2.1 干预方法

1.2.1.1 认知行为干预

1.2.1.1.1 认知干预 ①个体心理教育:首先取得患者的信任,倾听患者诉说其痛苦和委屈,了解患者在学习、工作、恋爱及婚姻家庭中的一些矛盾冲突、应对方式、情绪反应以及对本病的感受和认识,同患者一起讨论症状与自己认识之间的关系,让患者逐步找出自己错误的认知,并布置家庭作业,以强化认知概念,最终达到正确认知的重建。②团体心理教育:给患者讲解脑梗塞相关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让患者互相交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1.2 行为干预

1.2.1.1.2.1 肢体功能锻炼早期进行,以防发生废用性肌萎缩 脑梗塞患者若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病变不再进展,则在发病后24h就开始进行肢体按摩和关节活动,病情严重者可选择在患者渡过危险期后的1周进行。①翻身、按摩:指导并督促患者家属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变换为仰卧位侧卧位半俯卧位,交替更换。在变动后,应及时将患者的肢体置于功能位上,同时用足托防止足下垂。并做好家属的交接班。给患侧上下轻柔而有节律的按摩使其放松,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及压疮。②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操作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活动瘫痪肢体的肌肉,防止关节肌肉废用性萎缩。一般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运动的幅度从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包括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每次30min。帮助患者做患肢肘关节屈伸旋转,肩关节外展内旋,踝关节内外旋,膝关节屈伸,髋关节伸展及内旋,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同时教患者将自己的健腿置于患腿之下,沿小腿往下滑至踝处,用健肢带动患肢上下活动。③在床上活动瘫痪肢体:训练患者在床上翻身,鼓励其锻炼患肢,如把手挪到胸前,用手擦脸,反复屈伸肘关节。用健身球练手指的屈伸关节,恢复手指的肌力、灵活度、协调性。反复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等。

1.2.1.1.2.2 床旁肢体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由卧位坐位立位站立行走。①自我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健肢主动运动或协助患肢被动活动;患肢主动运动是用意志支配发生神经冲动,使瘫痪肌肉收缩,然后做助力运动,进而做主动运动:鼓励患者练习翻身及向上下左右移动身躯,翻身或移动身体时用健侧肢体抓住床边或床栏或在他人协助下练习起坐。②坐起训练:由于病人长期卧位全身状态不佳,突然坐起可发生面色苍白,眩晕等不适症状。为避免上述症状发生,可由护理人员协助坐起,一般用活动靠背进行训练,床头角度由30°开始,每天增加5°-10°到80°为止,每天坐起时间从5min增加至30min开始,每天坐起次数及坐起时间,需靠背坐起有一定耐力后,改为不用靠背独立坐起。③立位训练:先使患者在帮助下扶支撑物站立,并多次重复至最后徒手站立;由坐位自己起立时,起立时先俯身向前,然后挺直躯干;两下肢分开先健侧后患侧轮流支持体重,基本稳定后,即可转入步行训练。④行走训练:患腿肌力已达IV级时,可开始用步行辅助器训练步行,护理人员训练患者站立行走时要站在其的患侧,借助护理人员的内侧腿拖带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行走,并可用绷带系于患者足部用健手将患肢前拉。

1.2.1.2 发放宣传资料 包括脑梗塞的发病原因及诱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治疗方法、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手法、护理要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等内容。

1.2.1.3 家庭成员的教育 在康复治疗当中,我们要关注家庭的心理康复。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是最多的。而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看法及行为则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及行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心、理解,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主要要素。因此,家庭成员在患者的日常生活当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家人对患者要热情关心,多与他们交谈并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让患者尽情倾诉,暴露出心理矛盾和冲突,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患者痛苦和症状的所在,另一方面使患者体会到家人的关心,使其感觉每交流一次就多一个精神支柱。②家人对患者要适当给予帮助如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等,在这些过程中不要有任何不耐烦的情感,不要说任何伤感情的话。使患者感到不孤单,有继续生活的勇气。③鼓励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避免养成患者依赖心理,重塑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并把有关知识传授于家属,使其帮助患者遵从教育计划,协助患者做好早期的康复训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配合,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1.3 评价指标 ①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评分方法。②肌力:每日观察记录患者的肌力并记录。肌力评定采用0-5六级肌力评定法。③功能独立性评定:功能独立分级标准为:108-126分为独立,54-107分为部分依赖,18-53分为完全依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肌力和功能独立性的比较采用行乘列联表的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采用t检验的方式进行比较。

2 结 果

2.1 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干预组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4,标准差为8.01,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5.83,标准差为7.59,两组患者的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 论

以往大多数教育只局限在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而忽略对患者认知和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忽略了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患者在功能锻炼中存在的错误认知得不到及时纠正,因此就不能主动而有序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影响康复效果。

3.1 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脑梗塞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主动配合肢体功能锻炼 在日常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有关疾病知识的讲授使患者了解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护理人员的演示使患者知道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明确了康复训练目的,所以患者及家属能早期、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知识宣教使患者知道如何变换;行为演示与强化策略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正确率,即讲授后要求患者反复演示学到的康复训练的方法,并且不定时的进行检查,予以正性鼓励,不断强化,从而确保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正确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帮助减轻患者由于缺乏信息而导致的自卑、自责和内疚等对待疾病的不良态度,主动配合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3.2 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认知行为干预能满足患者对病情的信息需求,消除患者对病情的不确定感,帮助减轻由于缺乏信息而导致的恐惧、焦虑和悲观情绪。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入手,进行“一对一”的干预,改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使之充分认识到过度的恐惧、焦虑、悲观对患者的预后是没有帮助的,使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增强对疾病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3个月内,实践证明,脑梗塞在发病的半年之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切不可忽视,要重视合理的康复治疗,尽早进行。脑梗塞的肢体功能锻炼要根据病情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5]。康复治疗在脑梗塞发病后前3个月效果最显著,如不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肢体的运动可呈现异常行走模式,即误用综合征或废用综合征的形成,出院后再进行康复,常常事倍功半,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残疾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肌力和功能独立性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唐佩琴.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9-10.

[2] 石丽.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84-85.

[3] 南登昆,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8-212.

第9篇

【关键词】 骨折 心理干预 饮食指导 职称论文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09年4月~200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年龄20~55岁,小学文化有15人,初中文化有55人,高中及以上有50人。

2 背景及意义

根据国内外一些骨折病例,会发现关于一些因心理因素或饮食不当而造成患者会留下许多骨折后遗症,骨折后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会出现负氮平衡和钾、磷、钙丢失。尤其长期卧床的病人,此现象愈加明显,所以尽早对患者实施最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3文献回顾

3.1全身因素(1)年龄:小儿因其组织再生和塑形能力强,因此,骨折愈合速度较成人快,功能恢复好(2)全身情况: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病人,则骨折愈合延迟。(3)个体差异:骨折愈合速度可有差异。

3.2局部因素(1)骨折类型:螺旋形和斜形骨折,因骨折断面接触大,有部分新生骨痂生长,所以骨折愈合快。横行骨折骨折断面接触小,虽有新生骨痂形成,但需要较多的成熟骨痂才能临床愈合,故愈合相对较慢。(2)骨折段血液供给情况:骨折端血液供应较好的,骨折愈合快;远折段血供差,骨折愈合慢 3)软组织损伤程度:损伤重,骨折愈合较慢。损伤较轻,骨折愈合较快4)软组织嵌入:若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不仅影响复位,还妨碍骨折端的对位,使骨折难以愈合或不愈合而发生骨不连。(5)感染的影响: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或死骨形成,骨折断端充血脱钙,骨折愈合很慢。

3.3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方法是使患肢肌肉作舒缩活动,但骨折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或轻微活动。下肢骨折时可作股四头肌舒缩训练或足趾活动。应循序渐进,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以不痛为原则,忌粗暴被动活动。(2)骨折中期伤后3~4周后,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外,在医务人员帮助下逐步活动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动作缓慢,至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3)骨折后期骨折已临床愈合,以加强伤肢各关节的活动为重点,下肢着重负重训练。配合中药熏洗、按摩、推拿等手法。

3.4饮食 同健康人的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高营养、易消化吸收食物,忌辛辣品。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软食,食物少渣,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切碎煮软,不宜油煎炸。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 4 护理方法

首先将符合条件的120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特殊饮食(实验组);二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具体情况如下:

4.1实验组每天起床后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进行上肢伸展运动;听轻音乐或患者喜欢的音乐;1个小时后回病房进行常规治疗并有家人陪伴聊天;每周一和周三14:00—16:00在病房进行心理干预,每次15—20人。内容包括:(1)医务人员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和用录像、图片、画册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外伤骨折知识,持续20—30分钟;(2)患者或患者家属之间自由开放地谈论有关外伤骨折的问题,包括受伤经历、治疗过程的感受及担忧,请心理状态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的经验,持续30—40分钟;(3)医务人员就患者的问题给予指导,病区护士长做总结,持续10—20分钟;(4)集体放松、唱歌、读报、听音乐,持续5—10分钟;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均有营养师为其准备的合理营养套餐。

4.2 对照组每天只进行输液、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八周后应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进行X线片检查。

5 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焦虑抑郁明显降低。两个月后拍摄x片显示:实验组的全部患者x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20名患者骨折线消失40名患者骨折线近似消失;对照组的35名患者x片显示骨不连现象,骨折线清晰可见,其他25名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线近似消失.

6 结论

心理护理是提高骨折患者生命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说明有效心理干预能改变骨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满足患者安全的生理需要,证明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进行心理干预后不仅调动了患者积极性,还增强了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使患者成为康复主体,从而促进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加快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