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成本核算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4: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成本核算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成本核算论文

第1篇

(一)银行等金融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尚不科学

分步法与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重复、生产单一产品品种的企业。银行等金融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更不同于生产企业。目前,分批法是该类企业实施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方法。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金融企业仍然采用分步法和品种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银行等金融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不够规范

成本核算对象是指企业在成本核算与分析中,应对企业的哪些成本进行核算和归集。成本核算对象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目前,我国很多银行等金融企业都未实际认识到成本核算对象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成本核算中,没有对金融产品的品种和规格以及具体数量等问题进行充分分析与明确。企业所做的成本核算对象仅是以同一个核算对象作为依据。这样的成本归集势必不正确,也必然会导致金融企业会计期末所计算出的损益与实际数值之间差异较大。

(三)银行等金融企业费用分配方法不合理

企业在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归集中,常会遇到一些“共同费用/成本”支出。很多金融企业面对这些共同消耗的成本费用,并没有制定一个恰当的分配标准,而是不管产品的数量、特点等因素,将当期的所有成本费用开支均全部分配给完工产品。这样的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无疑会导致企业产品成本虚增,成本费用分配的方法明显缺乏合理性。

二、完善银行等金融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要点”分析

(一)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

成本核算与管理无法一蹴而就。尤其是对银行这类金融企业而言,该体系的实现更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与耗费,并且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改与完善。因此,笔者建议银行这类金融企业,可以以工序成本法为前提,由粗到细确定产品分类,循序渐进地取得产品成本的详细资料。其次,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多部门协作方能实现。唯有各个部门都重视成本节约与有效管理,方能最终实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的目的。

(二)银行等金融企业应根据市场金融环境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现代金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能否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尤其是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金融企业应将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与成本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提高。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应密切关注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和行业规划,了解竞争对手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威胁,从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现状并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战略。另外,金融企业要注意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理念,注意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潜在变化,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信息传递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企业对于信息传递的要求则更甚。日常经营中,金融企业应注意对于企业内部、行业市场、竞争对手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搜集,要做到全面且多样。同时,金融企业应建立自身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对市场行情变化、竞争对手动向等信息的重视,强调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速度和质量,注重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有利于公司领导层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加强成本控制。

(四)强调对于成本控制的监督和考评

加强金融企业对于成本的监控是企业最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首先,企业应时时关注大额资金的动向,对企业的大额开支要实行动态监控。严格大额支出的审批管理,检查该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有效。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纠正,确保成本管控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合理合法的;其次,金融企业应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企业应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成本预算体系,该体系可以将成本预算具体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部门再根据本部门的岗位设置等情况将部门预算分解到每一个人员,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的成本预算负责,进而建立起一套覆盖全企业各个岗位的成本管理控制网,使成本管控落到实处;再次,金融企业要加强成本管控考核,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考评,再将考评结果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以切实的奖惩提高每一个员工对成本控制的执行力度;最后,企业应注意对成本控制结果的分析,注意对于各职能部门成本管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成本管理的第一手资料,研究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给公司高层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同时,各部门领导应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对前一阶段的成本费用情况加以分析和总结,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经营成本。

(五)适当引用高科技方法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第2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1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是中国石油企业实现新世纪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石油生产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在充分认识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前提下,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是中国石油产业在新世纪开始最迫切的任务。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挑战来自多个方面,一方面国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而同时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应对这种竞争的实力。在中国石油产业传统的政府规制体制下,石油产业的主要业务由中央政府垄断经营,也就造成石油生产企业长期以来是事实上的自然垄断行业。但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石油工业必将受到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贸壁垒将被拆除,中国的原油开采将随国际油价波动。国内外市场接轨后,通过石油进出口,中国国内的油价与国际市场油价会相互影响,通过市场的机制和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接轨。由于国际石油市场容量和交易规模极大,这种相互影响将主要表现为国内油价追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动,并受国际市场制约。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状况,将因国际石油贸易量和交易价格的波动处于不稳定状态,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大。而且国内的原油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后,由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没有直接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而只能被动接受国际价格,因此,国际油价波动将能够直接影响上游企业的收益;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一些实力强劲的跨国石油企业已经开始进军中国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直接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展开上游竞争。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壳牌、埃克森、美孚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等一些外国公司进一步深入参与了我国陆地、海上油气项目的勘探开发。这对于长期以来在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一些石油生产企业来讲,无疑是非常大的冲击;

第三,国内石油缺口逐渐变大,出于国家战略考虑,对石油生产企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石油需求量也是节节攀升,并且国内石油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2000年我国的原油进口曾达到7027万t,创下最高纪录,此后2001年、2002年原油进口数量都有所下降。按照200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4380万t计算,2003年全年的原油进口量估计会突破8000

万t。正是由于原油缺口逐渐变大,国内石油企业必然将承受在降低消耗的前提下提高原油产出的巨大压力。因此,石油生产企业也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中石油和中石化相继将“低成本”和“走出去”战略作为新世纪的重点发展战略,试图进入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国际石油开发市场。同时对投资者承诺,将大幅削减操作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从本质来看所有这些战略都是围绕一点进行,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最终增强企业应对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降低油气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新世纪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到中国石油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

2对产量的片面追求和成本考核的不合理是石油企业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

最近1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外石油公司的生产操作成本发展趋势是稳中有降,保持在2~4美元/桶之间,低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5美元左右的水平。从综合生产成本来看,国外石油公司基本稳定在10~12美元/桶左右,而2003年中石化石油企业年均17.8美元/桶,折合人民币约950元/t,并且在中原等部分开发较早的老油田区块,综合生产成本还在逐年上升。国内石油企业生产成本远高于国外企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的两点在于:对石油产量的片面追求和成本考核体制的不合理。

2.1过分注重产量而不是经济效益使企业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由于石油的重要意义,多年来在石油企业内部始终都是“成本服从于产量”,不论是在前期勘探还是后期开发环节,都将产量的保持和提升作为资源投入的最重要的核定标准。尤其中石化和中石油上市后,各大油田更是感觉到了保持和提升产量的巨大压力。而且在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一般基层生产者的绩效考核中,产量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但是对于一个应当以盈利为目的的现代企业来讲,过分注重产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一些油田和区块经过了几十年的勘探开发,本身已经进入了正常的产量递减期,勘探和开发的难度将逐渐加大。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国外公司对高操作成本的油田和油井一般进行废弃处理,而国内企业注重产量,为了稳产和高产往往会加大成本投入而忽视由此产生的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影响,大量采用增产措施。这些措施所发生的费用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维修费用,其强度要远远超出一般的维修费用。在油田(区块)开采的中后期,措施费用要占到操作成本的30%~40%。

由于目前开采技术的限制,对于很多老区块的高投入往往很难收到高产出。过分注重产量而不顾开发的经济效益,最终造成了对资源投入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估,无法规避和降低投资风险。再加上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石油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机制,使得石油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缺少和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竞争的实力。

2.2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国内石油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做到对投资效果的科学评估,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美国石油公司的油气成本核算方法———成果法堪称世界上最为成熟、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油气成本核算体系和技术方法。根据美国SEC颁布的《SX4—10条例》的规定,油气生产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相应的油气成本也分为矿区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四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基本定义和主要构成如下所述:①矿区取得成本。是指购买、租赁或以其他方式取得矿区(即矿产权)时发生的成本。包括租赁定金、购买或租赁矿区选择权的成本土地租金、经纪人手续费、登记费用和法律费用以及为获得矿产权发生的其他成本。②勘探成本。是指发生在可以保证勘查的确定区域和被认为具有油气储量前景的正在勘查的特定区域的成本。勘探成本可以发生在取得矿产权之前或以后。其主要类型有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成本、未开发矿区的持产和保留成本、干井贡献和井底贡献、钻井和准备钻探井的成本以及勘探型参数井的钻探费用。③开发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接近探明储量的机会和为建设用于开采、处理、集输和存储石油和天然气的设施而发生的成本。特别是为建立提高采收率系统的成本也包括在开发成本中。④生产成本。是指运行和维持井与有关设备和设施而发生的成本,换言之,是指为把石油和天然气提升到地面并对其进行处理、集输和储存的成本。其内容主要有运行井和有关设备与设施的人工成本、修理和维持费用、材料及供应品和消耗的燃料及动力、探明矿区及其之上的井及有关设备与设施的财产税和保险税、生产税。

成果法与我们石油企业核算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外勘探开发的资本化支出(不含辅助设备支出)是按生产的油气产量逐年折耗、摊销,投资回收与产量挂钩。在这种核算方式下,投资的效果直接反映在石油产量上,可以科学合理地对投资效果进行量化和考核,从而决定投资的合理性,能够更为有效地决定资源分配比例和流向。是把资本化的采油气井、注水井及地面设施等固定资产,按规定的年限计提折旧,没有与产量挂钩,使油气产出与成本不相匹配,造成油田高产时效益虚增,低产时成本压力加大。考核方式的不科学使得在确定投资效果时,无法真实反映单位产量的成本消耗以及不同区块之间、不同油井之间的成本分摊情况,而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和范围内成本消耗和产量情况。这就造成在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后评估时,很难得到准确的信息,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是非常不利的。

3对石油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几点思考

3.1对勘探开发资本化成本应按“产量法”摊销

目前,很多油田以及区块已经进入开发后期,含水量大,开发困难。但是在原有的成本核算体制下,很难真正反映出这部分区块的勘探开发成本消耗,从而给企业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油气成本核算方式与国际通用方式的接轨,有利于客观考核油气生产活动的经营状况,保障降低成本措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同时对于石油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评估和决策体系,增大勘探开发的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应逐步由注重产量向注重经济效益转变

原有的过分注重产量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提出的严格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将重点放在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由于大量油区的老化和减产,如果产量大幅下滑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石油企业拓展勘探开发领域,在更大的范围寻找优质储量。获得高品位的经济可采储量,既是增强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更是从源头降低油气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从企业长远效益出发,必须拓展勘探开发领域,力求在新的勘探领域寻找到优质储量。

在拓展可开采区域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消耗。利用Solow模型对大庆、胜利等石油管理局的历年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国内石油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最好也就是48%左右,而国外大公司一般可以达到80%以上。石化集团公司创造1元利润需投入的管理费和销售费为国外公司的8~9倍。中国石化拥有员工比世界前四大公司员工总数还要多,人均创利仅为壳牌公司的1%。因此,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求不断提升技术创效能力,同时不断降低人工成本,精简机构和管理层次,提高组织效率,最终培育石油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萧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朱国宏,刘子馨.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第3篇

1.不合理使用材料,以至严重浪费

现今,我国大多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材料浪费。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现今企业的材料审批制度不够完善,也没有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限制材料的使用和发放,以至于用料程度没能够达到最大化和材料使用不够合理。第二是在材料使用的过程中,对消耗的控制力度相对比较薄弱,而且企业材料回收利用率低。

2.库存不合理使材料严重堆积,管理成本增加

一些企业为了保证能够正常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免不了堆积大量的材料,因此,企业库存管理成本大大的增加,不能充分的利用有效资金。在保证企业能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材料的库存,才能减少材料堆积成本。

3.材料库管不够严格,导致难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材料的质量是企业产品的根本,重视材料质量的审核已成为企业保证生产出好产品的保障。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材料库管和审核没有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材料入库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验收,材料出库时也没有采取相应的程序进行严格把关,导致不能够有效保证材料的质量。

4.材料账务核算不够规范

财务管理人员采用不当的处理方法,以至材料成本核算不切实际。在审核领料单、验收单、调拨单、购货清单、购货发票、购货合同的过程中,财务人员不够仔细认真,导致所处理的票据与材料实际流通量不相符、与相应的财经制度不相符,甚至由于金额计算的差额导致材料账务核算不实。因此,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端正工作态度。在审计监不够严格的情况下,企业甚至虚拟操纵材料出入库,进而获取相应的利益,例如库房虚拟增加入库,然后同时出库,财务账挂应付账款或暂估材料,作出库成本,已达到非法获取利润的目的,也有减少出库,达到虚增利润造成潜亏的情况发生。现今,我国的企业材料管理的过程中还有着比较大的不足,企业相关部门不能做到仔细的盘查库存材料,企业材料账目做得不够规范,以至于企业材料管理不能够顺利有序的展开工作。又因为企业的生产状况与材料管理严重的脱节,材料浪费的情况日益严重,以至于企业没能够最大化的实现经济效益价值。

二、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加大材料采购的控制力度

顺利地开展企业材料采购的工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首先是验收要先分析材料市场的具体情况,且把握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两者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制定出相应可行的采购计划;然后是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采购人员进行从业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的了解自身的工作从而知其重要性,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最后是需要完善相应的验收入库出库制度。做好材料入库的验收,并做好相应的报告,在获得质量部门的批准之后才能进库,同时,应该做好出库材料的登记和检查,保证出库材料记录的有效性。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需要保证材料的质量。

2.科学地管理库存,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在不断地完善,企业材料市场相对比较成熟,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需要结合内部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积压库存模式进行改进,完善企业发展的库存制度。同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材料的库存量要适当地增加。科学地管理库存,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企业仓库管理的成本降低,确保企业的有效资金达到利用最大化。

3.完善材料的使用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浪费

为了保证能够提高企业材料的高效利用率,需要完善的材料使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现今,我国大多企业材料使用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要完善企业材料使用管理制度,需要制定合理的材料定额、进行科学的材料预算管理、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和合理的产品材料用量等方面的改革。因此,企业要一材料使用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企业在生产中利用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的有效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企业资源回收的利用率不高,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材料成本,还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了环境,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引进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的废弃物回收环节中,对废弃物进行合理适当的处理,实现回收再利用。

4.要有严格的对账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对账制度在会计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对账是把账本记录数据与库存数据进行核对,能够确保账本记录的真实准确性和正确性。企业必须对库存实物进行定期的盘点统计并编制材料分类盘点报表,还要与其相关材料的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在对账的过程中,需要审计等相关人员在场进行监督,以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账能够确保材料出入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利用材料出入库操纵从中获取利益的不良行为。

三、结语

第4篇

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应做好“成本、质量、工期”三控制,向投资者(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笔者认为通过建立质量成本的核算体系,及时如实地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可以把风险排除或减少到最小。

建筑产品的制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生产过程,它集中了各部门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产品质量则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和管理基础的综合反映。目前,我国建筑业经过多年的整顿和努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总结建设质量经验和学习海外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现阶段,尚有不少施工企业在建设质量中总存在重大矛盾,重视了建筑产品质量,则放松了成本核算;反之,加强了成本控制则使产品质量有所下降,有些施工企业甚至尚未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施工企业对质量成本的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内容和方法尚未掌握。尽管在建筑产品中质量成本占总造价的5%左右,但建筑业还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施工企业仍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就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作一些阐述和探讨。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所谓质量成本,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对建筑业来说,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由于工程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建筑企业质量成本也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组成。但由于建筑企业的特点,在具体内容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预防成本

指为使建筑产品故障减少到最少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1.质量管理人员人工费用;2.质量宣传费用;3.质量评审费用;4.质量信誉费用;5.质量培训费用;6.质量奖励费用;7.质量改进费用;8.供方质量保证费用。

(二)鉴定成本

指原材料进场检验、各分部分项和建筑产品全面完工后的验收和为质量鉴定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1.检验人员的人工费用;2.质量检验部门的办公费用;3.试验检验费用;4.检测设备维修、校验和折旧等费用;5.工程移交费用。

(三)内部损失成本

指出现的不合格在分部分项工程交验前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包括:1.内部返修损失;2.内部返工损失;3.内部停工损失;4.质量故障分析处理费用;5.材料降级损失;6.加固成本。

(四)外部损失成本

指出现的不合格在分部分项工程交验后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包括1.外部返修损失;2.外部返工损失;3.外部停工损失;4.保修费用;5.索赔费用;6.质量罚金。

二、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特征

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少施工企业已认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把质量搞上去,要以质量优势在竞争中求胜。作为兼有监督、评价、鉴证职能的企业财会部门,应适应企业对质量和效益的双重要求,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从分析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入手,延伸检查有关质量成本的情况,从而尽快找到确保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关于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工作,在我国还只是初步尝试,以下本文先分析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由于建筑产品自身具有体积大、价值大、生产周期长、位置固定、生产设计单一、参与人员多等特性,使其质量影响因素多而复杂。质量不合格所带来的影响巨大,使建筑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有其显著的特征:

(一)质量成本分层核算

建筑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法施工管理》的指导下组建多个项目部,每个项目部独立核算,因此质量成本核算也应该相应地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面进行。这两个层面有对应关系,在出年终质量成本报告时,公司应将各项目有机汇总。

(二)阶段点质量成本控制

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使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工作历时较长。一个工程项目完整的质量成本数据往往要等到一个项目保修期结束以后才能得到,因此阶段点的质量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将一个项目分成若干阶段,特别以分部分项作为阶段点是顺利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设立质量成本核算的三级科目也更加科学与完善。

(三)以单项工程进行质量成本归集

建筑企业的产品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周期长、协作配套广、原材料消耗多、资金占用高,以单项工程进行质量成本归集便于核算和分析。

三、质量成本核算原则及核算方法

(一)进行有效的质量成本核算必须遵循的原则

1.建立质量成本核算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实行分级管理。其中财务部门具体负责核算综合反映质量成本的最终结果。2.质量成本核算,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其原始凭证和报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归集整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3.确立质量成本经济性的思想原则。为了使建筑产品满足设计、施工、质量诸规范的要求,适应业主的需要,同时又使质量成本最低,必须考虑成本与质量保证值之间的最佳平衡。4.严格报告质量成本责任制。在工程质量成本核查工作中,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要明确,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工作有标准,从而便于对质量的考核。

(二)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具有品种多、批量小、周期长、协作广、材料消耗多、资金占用高的特点,这就使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和内容有别于其它的行业。施工企业一般应以单项工程进行质量成本归集,以便于核算和分析。

施工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前,首先应根据本企业的历史资料和建筑产品结构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确定质量成本的最佳水平,并按质量成本项目进行分解。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基本与成本核算相同,即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成本费用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的明细科目归集,然后确定出各个时期各项质量成本发生的情况。质量成本的明细科目,可根据前述各项成本的构成,依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确定。财务部门根据会计凭证和质量成本记账凭证等有关资料,建立质量成本台账,逐月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送质量管理部门,以便使他们了解质量保证活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下面就质量成本的核算内容简述如下:

1.施工质量成本。项目部根据各班组实际发生的质量成本原始凭单,逐月进行统计汇总,并加盖“质量成本”印章,统计表由质量保证部门进行核对。2.施工企业建后质量服务成本发生一般较少,如该成本呈上升趋势,那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影响已经取得的经营市场。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密切注意建后质量服务成本的发展动向。3.外部损失成本。施工企业外部损失成本不是每月都发生的,但如果外部损失成本呈上升趋势,那将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信誉,影响开拓市场。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密切注意外部损失成本的发展动向。外部损失成本一般由设备材料部、经营部统计。4.预防成本。在一般情况下,预防成本只占质量总成本的10%左右,它与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相比属于不可避免成本,尽管发生额较小,但对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发生额的控制却能够起到积极作用。预防成本由质量保证部、工程技术部、经营部逐月统计。5.鉴定成本。鉴定成本一般由质量保证部和工程技术部统计。6.质量成本报告。各项目部和有关部门根据原始资料填写报表后,财务部据此进行核算统计,并汇总填写当月质量成本总报表。

四、关于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体制运作程序的建议

(一)依据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设置表和质量成本核算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建立质量成本核算账薄

(二)依据财务会计明细科目调整表,调整企业财务会计明细科目

(三)财务会计核算期间,利用原始凭证返修单(内外部)、返工单(内外部)、停工单(内外部)、材料降级处理报告单统计核算内部返修损失、外部返修损失、内部返工损失、外部返工损失、内部停工损失、外部停工损失、材料降级损失等质量成本三级科目,并记录于质量成本核算账簿中的相关账户

(四)财务会计核算期末,依据财务会计明细科目调整表,利用相关财务会计明细分类账记录,启用质量成本会计核算账薄,建立相关的质量成本明细分类账记录

(五)进行最终汇总,形成质量成本报表

第5篇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即在一定阶段中将企业运营当中所耗用的资金费用,结合其性质及所耗费的地点,分类归集、分类汇总、分类核算,分类计算出此一阶段内生产经营费用产生总额与分别运算出每类产品的真实成本与单位成本之管理活动。

(二)成本核算的意义

成本核算即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构成部分,其可谓企业平时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在现实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相当关键性的作用。其把企业于生产经营当中产生的各类耗费依据一定的对象实施分配与归集,进而运算总成本及单位成本。借助成本核算,能够审查、监督和考评预算计划与成本计划的落实状况,针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与成本管理水平予以检查与测量,进而评定成本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探究如何能够减低成本,实施持续改进。所谓成本核算过程,即对企业生产经营当中各类耗费真实体现的过程,亦是为愈来愈好地采取成本管理实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所以,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成本计划的落实、对于企业成本水平的控制以及对于企业目标成本的达到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进入市场若求得生存与发展,就一定要强化财务成本核算管理,充分有效发挥财务成本核算在现实生活中所起到的功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成本计算的主要目标

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即为企业提供信息、参与企业管理,可在并非相同的层面又能够划分成总体与具体两方面目标。

(一)成本管理总体目标

此目标是替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服务,综合来讲,包含为企业内部外部的有关利益人提供其所需的各类成本信息,以更好地为企业决策以及各项经济工作、各项技术工作、各种组织方法等达到控制成本水平。

(二)成本管理具体目标

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能够划分成成本计算与控制两方面目标。1.成本计算目标即为全部的信息利用人提供成本信息。包含外、内两部分利用人提供成本信息。外部信息利用人需要的信息主要是相关资产价值与盈亏状况的,所以成本计算的目标即确立盈亏以及存货价值,也就是依据成本会计制度规定,运算财务成本,适应编汇资产负债表的要求。内部信息使用人使用成本信息,不仅要掌握资产以及盈亏状况外,主要用在经营管理方面,所以成本运算的目标也就是借助向管理者呈报成本信息,以此增强全员的成本意识,借助成本差异分析,评定管理者的业绩,督促管理者实施改进措施;借助盈亏平衡结果等手段,呈报管理成本信息,充分适应经营决策对成本信息的所需。2.成本控制目标即降低成本水平。成本控制目标实现要历经借助提升工作效率与减轻浪费来减低成本;借助提升成本效益比来减低成本;借助持续竞争强势来减低成本等若干过程。

三、目前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现状问题

当前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现状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成本核算管理观念不能满足新的经济发展要求

部分企业只重视产品制造环节,而忽略了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等前后过程的成本核算。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产品生产的周期已大大缩小,产品制造成本于产品总成本组成中占据的比重已大大降低,产品开发研制、产品设计、企业经营管理、产品销售及其售后服务等生产成本比例明显提升。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本身,成本管理的动力源自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可是有部分企业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方面,成本管理只局限在国家实施的财务法律法规有关的成本条例的遵循与落实方面,忽略了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强调降低支出,节省原材料的利用应结合企业的实情,该降则降,该增则增,不能强求。当前,许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依旧局限在过去的核算模式上,仅仅关注生产制造环节而忽略非制造环节,未能提供即真实又正确的成本信息,未能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二)财务成本核算方法与时展环境不相适宜

企业生产模式与成本核算模式不相适应。许多企业未根据本身的实情选择适应的核算模式,不同的生产模式具备不同的核算模式。当前许多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仍然比较陈旧,明显已不能与新的经济环境相适宜。

(三)成本控制意识不强,财务成本核算信息工作重核算轻管理

部分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通常会产生注重核算忽略管理的现象,给现在企业带来许多不同问题与影响,约束了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成本核算信息数据统计不够全面,不明确,给企业成本核算整理数据工作带来困难;2.报表信息达不到精确,会计搜集整理的信息不够全面、具体。

四、完善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对策与建议

企业要以强化企业成本核算为手段方法,推动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有效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成本考评系统,降低耗费,促效益增长。具体主要应注重搞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企业成本意识,全员参与财务成本核算管理

企业应当确立先进的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对企业成本实施系统对方位立体管理,让成本核算渗透企业产品的全部寿命周期,将实际中产品所耗费的成本全都思考在内,不但只关注生产环节的成本核算,而且应估计设计所利用的成本方面、售后服务方面、维护方面等同产品相关的一整套的资源耗费的成本核算。企业全面的成本管理不但具备生产环节所耗用的人员、材料、机器等,而且还具备无形的因素。譬如企业规模和企业结构等。要不断强化监督机制,企业应搞好协调工作,各机构应共同努力,领导应注重使用人才,让具备才能的财务工作者拥有自身发挥的空间,只有贯通企业每一个环节,方能让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行之有效。

(二)强化成本控制,创新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等具备“知本”典型的新型生产元素于成本构成中不难固化,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与管理也亟待创新。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现代企业不再将重心依旧置于生产制造成本管理层面,而将其转移到产品开发生产环节的管控中来,企业控制成本的中心也应从旧的管理制造成本向管理生产作业成本方向转化。

(三)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

伴随企业生产的进一步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经营的品种也呈多样化、小批量化以及复杂化,根据直接材料与人工以及制造费用此三个成本项目归集成本,同时把很多具备间接、共同等性质的固定成本通常以简单的分配基础,分配给各类产品,进而取得产品成本信息的传统成本核算手段业已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要,核算的产品成本信息业已同企业现实成本不相符。企业要紧密关注整个市场与竞争者的动向,以此来察觉问题,及时整合与变更企业自身的战略战术。各不同的企业要结合企业本身的实情,选择适应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

(四)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者的技能培训

企业要强化培训工作,提升财务工作者的技能,定期对财务工作者采取成本核算方面的培训和引导,让财务工作者不仅能熟悉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懂得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升财务工作者积极性与参与能力,学会运用领先技术的管理方法,保障成本核算正确可靠,为提升企业效益奠定基础。

五、结语

第6篇

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界有相当多的学者主张建立一套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笔者认为,针对目前我国石油开发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石油行业中重新建立这样一套所谓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所需要的理论条件和实践条件都不成熟。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试图在不改变目前石油企业会计制度的情况下,对石油开发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作一些改进和补充,以适应向有关方面提供环境成本信息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核算思路。

二、石油开发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思路之一——在现有的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单独核算

我国石油企业应在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下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在相关科目下增加环境费用类和环境资产类明细科目,分述如下:

第一,在“固定资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及“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下分别设置明细科目“环境资产”,分别用于核算石油开发企业生产部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设备以及管理部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设备。如油水分离器、垃圾焚烧设备以及相关技术改造支出等,均可以在“生产用固定资产”某一设备资产下的“环境资产”明细科目核算。“生产用固定资产”及“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下面可设置三个三级子目。

第二,在“制造费用”下的“设备折旧费”中设置“环境资产折旧费”。按照石油企业目前的会计核算制度。设备折旧费用首先在成本类科目下的“制造费用”中归集,再按照石油产品班组分配进入生产成本,环境资产的折旧费也按照这一程序来处理。

第三,在“生产成本”下设置“环境支出”明细科目,用以核算生产用固定资产在生产中直接发生的环境费用。

第四,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下设置“长期待摊环境费用”明细科目,对于受益期超过一年的环境费用计入该明细科目,如发生的环境证书认证费用等,然后按受益期摊销进入生产成本。

第五,将“管理费用”科目下的“绿化费”、“排污费”合并成“环境费用”明细科目,用以核算公司管理机构发生的环境费用以及无法以合理方式分配进入生产成本的其他环境费用。

第六,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下设置“环境支出”明细科目,核算发生的因环境污染损害赔款等较大的环境费用。

第七,对发生环境污染可能性较高的石油开发企业,可事前在“预提费用”科目下设立“预提环境费用”明细科目,计提环境负债,以防备突发性的大额环境损害赔偿的情况,从而真实反映公司所承担的环境风险。

上面所建议的石油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改进是为企业最终对外提供环境信息报告给予支持的,环境成本是这份报告的主要部分。

通过上述有关环境成本科目的设置。可以将石油企业发生的各种环境支出纳入核算范围,而不影响目前石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模式。对上述各科目的数据进行汇总可以得到企业一定期间发生的环境成本,从而为企业提供较准确的环境成本信息。

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在科目设置上简单,不改变原来的核算体系,但缺点是对环境信息的核算还是不够详尽,其主要可适用于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石油开发企业或者小型的石油企业等不需要详细反映环境信息的企业。

三、石油开发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思路之二——新增会计科目单独核算

(一)账户设置

为了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设置一个“环境成本”账户,“环境成本”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当期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的支出以及分配计入本期的环境成本。平时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本期实际的环境成本,期末,该科目借方累计数额全部从其贷方转入“本年利润”会计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没有余额。该账户可设置二级账户。(二)账务处理

1本期发生的与本期相关的环境支出

在发生环境支出时的会计处理:

借:环境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原材料等

2本期发生的与本期不相关的环境支出

(1)先预提后支付。如果石油开发企业一旦存在某种污染(如漏油)并且已经对周围其他有关方造成危害,将来可能发生赔偿和治理义务时,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案例或者律师的意见合理预提环境费用。具体来说其和一般传统会计的预提费用会计处理方式一样,当企业出现预提环境成本时,会计处理为:

借:环境成本

贷:预提费用

待实际付款或者结清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2)先预付后摊销。石油开发企业的某种污染在未发生前,政府环保机关要求企业进行预防性的自行治理,或企业出资由政府集中治理或者联合有关方面共同治理,通常先根据政府环保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拟订的治理预算方案来支付治理费。如果待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以内。发生时:

借:待摊费用—环境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摊销时:

借:环境成本

贷:待摊费用——环境支出

如果摊销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只需要将“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科目换成“长期待摊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上述相同。

借:长期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分期摊销时:

借:环境成本

贷:长期待摊费用—环境支出

3对于石油开发企业发生的上述环境支出业务到会计期末结转损益时,会计处理:

借:本年利润

贷:环境成本一环境补偿成本

一环境维持成本等

第7篇

1.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主体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主体过于单一,极易导致核算的内容不全面,从而使会计成本核算不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而核算主体较为单一化,则会影响核算数据的有效性,进而不能为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为企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问题和提高企业隐患发生的几率。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关键,而核算工作不能做到有效性,则会给企业的会计工作带去极大的不便,不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也容易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2.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

我国煤炭企业多为大中型企业,进而使企业更为复杂,而有待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数据信息等较为复杂。因此,给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首先,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煤炭企业长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复杂的数据,而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则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所以加大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其次,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进而使工作人员的核算工作需要反复进行,不仅浪费工作人员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实现简洁性和高效性。

3.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内容较为片面

煤炭企业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对其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更应该注重内容的全面性,然而,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内容较为片面。影响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因素有许多,所以在煤炭企业进行核算工作时,要注重对方方面面影响因素的考虑,如果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不能充分考虑到全面的内容,则难以保证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煤炭企业的结构虽然比较复杂,要想做到核算工作的全面性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有全面的认识,则较为容易将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得更为有效。

4.煤炭企业缺乏会计成本核算意识

煤炭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则会为企业引发较多的问题,而且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对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会使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和难以解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中,较多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都不重视,从而导致企业不能更好的把握核算工作内容,也不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更会给煤炭企业加重不必要的负担。此外,企业缺乏会计成本核算意识,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进而影响到企业员工的道德水准,因此,企业不能更好的实现发展目标。

二、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突破

1.完善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主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的规模迅速壮大,所以,煤炭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更好的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我国煤炭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其主体过于单一,因而需要企业丰富核算的主客体,以确保核算更具有效性。首先,煤炭企业应该采取放权的对策,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放在适合核算的部门进行,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整体的核算成本和核算难度,而且可以促使下属单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其次,丰富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核算工作时,考虑到方方面面,从而确保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优化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

首先,煤炭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确保核算内容的全面性,进而可以提高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其次,煤炭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企业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核算工作,才能确保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最后,要明确会计成本核算的对象,尽可能的采取简单的措施和手段进行核算工作,既提高核算的有效性,又可以使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充分发挥真正的价值。

3.提高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

我国煤炭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十分重要,对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那么就可以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反之则不然。然而,企业要想做好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职业水准,因此,提高煤炭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更好发展。首先,对会计成本核算人员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其次,煤炭企业在吸纳人才阶段,不仅要注重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而且要注重应聘者的能力,进而确保企业吸纳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我国煤炭企业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促进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更加有效。

三、结语

第8篇

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关物流服务时,商品在流动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包括活劳动、物化劳动和时间资源的货币表现,具体指运输、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储存等活动中支出的人力、物力的价值总和。物流成本核算是指企业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如生产批次、加工步骤、产品品种等,采用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分批法、分步法与品种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在正确且清晰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不同产品、不同期间等不同费用界限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物流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计算出物流环节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与实际单位成本。

2我国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核算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的含义、其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如何核算十分模糊,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时大多依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的理解来确定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及核算方式,导致从行业、宏观环境来看,核算内容不一致、反映出来的核算结果缺少可比性,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国家对物流市场与企业物流成本的宏观调节与控制,这从我国宏观统计的数据可见一斑,我国关于企业物流管理以及物流市场方面一直都没有详细系统的数据与分析,只有粗略的总和,而这与核算标准模糊不规范有必然联系。笔者认为导致企业核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模糊的原因有:截至目前,我国颁布的关于规范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条文只有《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且该条文大多是原则性规定,如物流成本应包含哪些内容,核算物流成本应使用哪些方法,仅在选择范围上作出限制,并未对具体操作、如何落实等细节方面作出规定;同时,物流成本核算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多且杂,而物流成本并没有专设的会计科目,而是并入其他成本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有些企业将促销费用并入物流成本,而有些企业仍计入销售费用;有些企业将过量生产、过量进货所产生的超额仓储费用、运输费用等计入物流成本,而有些则计入生产成本,这无疑降低了核算结果的有效性与可比性,也不利于物流成本进行针对性强且全面系统的分析,增加了对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2.2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仍陷于传统观念

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是为了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但是目前,企业花费大量精力,耗费人力物力计算物流成本,却限制了其用途,往往只停留在知道物流成本大概多大,限于传统会计对核算和反映成本的层次,还远远没有意识到核算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出的数据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因根据核算结果将管理会计中的有关方法应用到归集和分配物流成本,并将核算结果与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经营决策等领域结合起来,对企业未来进行预测,并进一步调整企业策略与目标。而由于其适用范围不大,导致企业对核算物流成本的积极性不高。事实上,物流成本的核算如果没有以明确的核算目的为前提,做到有的放矢,是不能起到真正作用的。

2.3缺乏物流成本核算的专业人才

目前,企业在职会计人员大多缺乏核算与控制物流成本的理念,物流成本大多与企业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等混为一谈,不利于物流成本核算的发展。这是由于,虽然物流成本核算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但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断层,目前在职的会计专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专门正规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教育与培养,而这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的核算与运用中面临的较大阻碍,只有尽快加强财会人员对基本物流知识的掌握、提高其专业素养,才能保证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与理念框架的发展。

3物流管理中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统一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一方面,从物流成本核算标准的细化和强化开始,明确物流成本包含的物流子系统中及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建立科学系统的物流成本构成与核算体系,加强核算标准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解决物流成本核算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物流成本核算标准间的技术性冲突,使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和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合起来消除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困惑。

3.2单独核算物流成本

单独核算物流成本既是指将物流成本从传统销售成本、制造成本等成本项目中分离出来;也是指赋予核算出的物流成本以决策、管理的作用。企业将物流成本从传统成本中分离出来有两种方法:一是设置专门的“物流成本”账户,并在“物流成本”科目下设置相关的二级科目与明细科目,如“物流成本-运输费用”等;另一种是在按照现行会计制度核算成本的同时,设置物流成本的账簿,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另外的核算,两者平行登记。两种方法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前者有助于降低工作量,并且在只使用一套核算记录体系的情况下不易发生混乱,会计信息的质量更高;后者与前者相比不会与现行的会计制度发生冲突,只需另开一账户,但是物流成本信息易与其他成本信息混在一起,影响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以及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盈利能力、负债能力等的判断。

3.3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物流成本知识的培训

物流成本的核算能否正确实行不仅在于核算标准、核算内容是否得到完善与统一,企业的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也担负着重要责任,缺乏专业素养的会计人员是无法正确全面地核算物流成本的。因此,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使他们真正掌握如何正确核算物流成本、理解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与意义,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水平,使物流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可比性发挥出来。

4结论

第9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探讨

1基本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是指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中实际的费用支出,它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原材料: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材料,如坑木、坑木代用品、炸药、雷管、大型材料、专用工具、配件、劳保用品等,但不包括用于煤矿安全及环境治理方面的材料消耗。②电力: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力,不包括维简工程消耗的电力和其他非生产用电。③生产工人薪酬:是指煤炭企业为获得生产工人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主要包括:生产工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④折旧:指与生产有关的固定资产应提取的折旧费。⑤其他支出。在将“安全成本”和“环境成本”单独核算后,就可将井巷工程基金、维护费、修理费纳入安全成本的核算内容,将地面塌陷赔偿费纳入环境成本的核算内容,同时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工资和职工福利费合并为生产工人薪酬,也弥补了目前煤炭成本中人工成本项目不全。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可按明细项目直接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或先记入“制造费用”,再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

2安全成本

安全成本就是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即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安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与安全有关的费用占当前煤炭成本的比例已达20%以上,并且还在逐步提高。但由于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没有单独核算和管理,致使安全工作的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脱节,从而使安全工作在煤炭生产中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而目前有关煤矿的安全成本散见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管理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等核算中。为加强安全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应设置“安全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置“安全工程费用”“安全预防费用”和“安全损失费用”三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其相应的内容。

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费用项目:为构建和安装安全工程、设施所耗用的材料费、人工费;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器等支出的费用;安全工程的设计费、评审费;安全工程、设施的维护检修费;井巷工程基金、维简费、修理费。

安全预防费用是指运营安全工程和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以及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费用项目: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制订安全工作计划所需的费用;安全专职人员的薪酬;安全专项奖;安全宣传资料费;安全培训教育费用;安全情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储存等费用。

安全损失费用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产生的损失。安全损失费用包括直接安全损失费用和间接安全损失费用。直接安全损失费用,主要是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所带来的赔偿费用、医疗费用、抚恤费用、处理费用、财产损失、恢复生产费用、停产损失等各种直接影响损失以及职业病防治中发生的检查费用、治疗费用、陪护人员薪酬等损失。间接安全损失费用主要是指因安全事故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损失、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

3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3.1传统会计核算方式的局限

传统会计核算办法对于企业成本只计算经济成本,主要内容是产品成本核算,其归集了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再按成本计算对象分配费用,最后得出各个品种的产品成本。这种核算是以产品的形成过程为成本起因的,目的是确定产品的劳动耗费。从传统成本核算内容上来看,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和补偿没有计入成本,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投入和环境容量的投入等,没有在市场价格和体系中得到充分反映和体现。相对传统成本核算而言,环境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其范围很广,有企业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即不仅包括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成本,还包括与产品无关的环境成本,可见,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经不适应环境成本的要求,其环境成本信息丧失了相关性、准确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核算系统已成必然。如果不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会造成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和透支未来为代价而忽视社会环境效益,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和国民经济指标虚增的情况,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了无尽的后患。为了保护环境资源、正确衡量企业利润指标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实行环境成本核算已成为必然。

3.2煤炭环境成本核算

(1)煤炭环境成本。它应包括:煤炭资源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内容。为准确地核算煤炭环境成本,应设置“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置“煤炭资源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级科目进行相应的核算。

(2)煤炭资源成本。煤矿不仅要出资取得探矿权、采矿权,而且要对取得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精查,进行矿井设计和施工,这些获取资源支出和勘查前期费用就构成了煤炭的资源成本。

对发生的这部分支出,在发生时可先记入“递耗资产”,然后根据每期的实际开采量乘以单位产品的折耗费用,记入“环境成本-煤炭资源成本”即借记“环境成本-煤炭资源成本”,贷记“递耗资产累计折耗”。

(3)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煤炭生产活动不仅占用和消耗煤炭资源,还会引起其他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破坏。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不受损害,避免环境污染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就构成了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

(4)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该项成本主要由治理费用和弥补破坏、污染所造成损失的补偿两部分组成。对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及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在发生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先计入“固定资产-环保设备”,然后通过计提折旧再计入各期环境成本;对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在发生时可直接计入当期环境成本;对于发生时间和金额不确定,且又不能予以资本化的,也可按一定的标准计提专项基金,计提时借记“环境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或“环境成本-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贷记“应付环保基金”;发生相关的费用支出时借记“应付环保基金”,贷记相关科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