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4 03:48: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界面设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界面符号人机工程环境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1农机车载电子设备常用界面简介
农业现场的电子设备通常以监测控制为主,监测和控制设备一般是在农机运行前进行参数设置,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数据显示,在很多情况下监测和控制是合二为一的,因此要求界面是非阻塞式的,能在各种状态下方便的相互切换,并可以通过菜单项选择实现一定的功能(如:启动,停止)。农业上常用的计量单位标准尚不统一,通常还需实现计量单位切换功能。工业控制常用的界面分为5种类型:菜单屏、变量屏、选择屏、设定屏和显示屏[5]。与之类似将界面类型分为:菜单选择屏、静态文本屏、动态文本屏和参数设定屏。各个类型界面的功能见表1。基于以上界面类型,参照一般人机交互的按键系统考虑到通用性及便捷性,系统设计时采用7键制,分别为:上、下、左、右、确定、设置、返回。以下介绍各界面的元素类型和操作分析:菜单选择界面主要用于自顶向下的树状界面操作,为界面设计中常用的类型,用户通过此类界面进行界面跳转,功能设定。静态标签一般为提示性文字,静态选项为带被选择功能文字。菜单选择界面的一般操作为:上下键变更选项,左右键翻页,确定键进入下一界面,或实现某一功能,返回键返回上一界面,设置键的功能一般不使用。静态文本界面主要用于显示固定的内容,一般用于信息提示,帮助文档,版权信息的显示,即它只包含静态标签。因为静态文本界面本身操作较少,所以其按键响应也相对简单,只包含滚屏和返回,操作方法与菜单选择界面类似。动态文本界面主要用于变量数据,运行状态的实时显示,用户主要通过这类界面实现对系统实时状态的了解,其界面由静态标签和动态标签组成,而动态标签又由固定文字,变量文字组成。像静态文本界面一样动态文本界面本身并不需要太多操作,所以其按键响应也相对简单与静态文本界面相同。参数设定界面也是用户界面中常用的界面,主要用于用户对系统中的变量进行设置。它包含了几乎所有的界面常用功能,其组成如图1所示。这里的动态选项指的是既可以被选中,又会因变量和单位的改变而变化显示内容的选项。参数设定界面的操作相对复杂,因其有两种状态,即选项切换和变量修改,其操作逻辑如图2所示。以上分析了界面的组成和操作。在操作上采用了和目前大多数手持设备相仿的操作模式,并且在各种类型界面间保持了操作风格的统一。
2农机车载电子设备界面的数据结构设计
目前常见的界面框架数据结构都以菜单为单位,缺少对菜单项的精细化分,这使得界面显示和操作函数对各种类型的菜单很难做到通用,而基于菜单项的菜单组织结构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将以上分析抽象为实际的数据结构,则形成菜单和项两种数据结构,其中项是菜单的子结构,为了适应较小的屏幕,并简化显示和操作函数,一项即实际屏幕显示中的一行。
2.1项数据结构设计项中含有文本内容,即格式化字符串,用于格式化输出的字符串;含有数据变量地址和单位变量地址,用于填入格式化字符串中的变量内容;含有项状态标志,用于区别项的类型,以便在显示和操作时加以区分;含有跳转菜单指针,用于表明该项所应该跳转的菜单。特别指出将数据变量类型定义为无类型指针,从而使得同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实现多种数据变量类型的表示。其中第一个元素表示了要显示的数据和变量元素的显示格式;第二、三个元素分别是数据变量地址和单位字符串首地址,在设置模式时可以利用这些指针修改变量原始值,实现数据设置和单位更改;第四个元素是项状态标志,表示该项是可选中项,用于区分标题和选项;最后一个元素表示选择此项后跳转的目标菜单。通常定义项数据时是定义一个项数组用来组成一个菜单,以减少存储空间,并实现随机存储。
2.2菜单数据结构设计菜单是用于表达一个界面内容和状态的数据结构。它应该含有项数组首地址,用于表示界面显示的内容;含有界面状态标志位,用于表明界面的状态和界面的功能;含有被选项,用于表明当前界面的被选项;含有页顶项,用于控制界面视图位置;含有最大项数,用于防止项数组越界;含有按键响应函数,用于相应按键操作。其中按键响应函数采用带参函数指针形式,利用界面的状态和按键共同决定需要执行的操作,既实现了统一接口,又增强了可扩展性。菜单间的关系只由项与菜单的指针决定,而与项的顺序无关。一个常见的菜单数据其中第一个元素表示了该菜单对应的项数据数组;第二个元素是菜单状态标志,表示该菜单是参数设置类型,该元素也可以在运行过程中被改为正在设置状态;第三、四个元素默认填充0,在程序实际运行中可更改,以变更选项或视图;第五个元素是菜单最大项,与项数据数组长度相当;第六个元素是操作响应函数,对应的函数为参数设定界面的操作函数。
3农机车载电子设备界面框架实现
3.1菜单显示将以上数据结构作为基础,菜单的操作实现也呼之欲出。界面显示函数,每次从PageTopSelect对应项开始显示,显示接下来的若干项到屏幕(受屏幕显示最大行影响),显示项数据时,先分析项字符串中的变量类型和显示宽度,再将项数据中对应的变量插入到显示字符串中。同时可以利用MenuSelect变量值反显选中行。如此可以显示超过屏幕长度本身的菜单,每次只显示对应屏幕大小的一部分内容,相当于扩展了屏幕。具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
3.2操作功能实现树状菜单结构使用堆栈,即主界面为栈底,每次执行菜单跳转时执行压栈操作,菜单返回时执行出栈操作,并且堆栈操作都使用指针方式实现,这样既可以较少的代价实现多级菜单跳转,又将菜单的操作和菜单数据本身分离,使得在修改菜单数据时避免了对其他菜单关系的影响。每个菜单可以使用不同的按键响应函数,相同类型菜单之间还可以共用响应函数,兼顾了灵活性与复用性。将菜单显示和操作分开,用户可以将显示刷新放在定时中断中,将操作放在外部中断中,增强了编程的灵活性。一个典型的界面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菜单操作对应的软件实现方式见表2。
3.3菜单修改对于已经编写好的菜单对其修改非常简单,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菜单修改方式:(1)要增加(删除)菜单中某项,直接增加(删除)该项数据,并修改相关菜单数据的最大项参数即可。(2)要修改项数据显示格式,直接修改项数据中的格式化字符串即可。(3)要调节菜单项顺序,直接调整项数组的顺序而不用修改其他数据内容。(4)要修改某项跳转的菜单,直接替换掉该项数据后的跳转菜单指针。(5)要修改某项显示的变量,直接修改该项数据中的变量指针指向即可。(6)要将菜单中的某项移至同类型其他菜单,直接将相关项数据移至目标菜单项数组,并修改两个菜单数据的最大项参数即可。(7)要增加(删除)某菜单只需将与其相关的项数据同时增加(删除),并修改相关菜单数据的最大项参数即可。这些修改完全不涉及整个菜单的结构调整,项与项,菜单与菜单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在修改时也不会相互影响。
4结语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路桥过渡段设计质量影响着道路桥梁的日常行车安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进行路桥过渡段路面路基结构设计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防止设计不合理而造成路桥过渡段出现变形现象发生。同时,技术人员需对道路桥梁过渡段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从而为道路桥梁的性能提供保障。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当前,各个地区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路桥建设步伐,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就必须对路桥工程进行进一步设计,促使工程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满足新时期路桥运输要求。针对路桥过渡段而言,结构设计对于路桥的安全性、稳定性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满足路桥工程稳定性要求,就必须增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的常见问题
2.1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设计不当。针对桥头引道路基过渡段而言,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有粗粒填筑、加筋土、钢筋混凝土过渡板法等[1]。上述方式难以避免桥头跳车现象,通过研究发现,桥头跳车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没有找到可行的定型搭板处理计算方式。同时,搭板的长度不符合规定也会导致这一现象发生。2.2桥头引道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开展图纸设计过程中,如果设置的地质钻孔比较少,钻探的深度不符合标准规定,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很难明确路基深度和范围,也难以探明软土路基性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软土路基段出现沉降,从而导致桥头跳车。进行设计过程中,针对软土地基,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会导致路基设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3桥头引道路堤边坡防护措施不合理。雨水侵袭,道路桥梁会受到一定影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降雨比较多,因此,需要对桥头引道路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但是,若防护措施不够合理,即便实施相应的道路桥梁防水、排水工作,也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进而使台背填土冲刷流失,进一步降低了路基的强度,从而引发桥头跳车现象。
3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措施
3.1无搭板设计方案。近年来,路桥过渡段结构设计中,搭板设计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路基沉降发生率。在采用该方式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使施工质量得到提高,采用不设置搭板的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转移设计重心,重点设计填筑工程,对其进行适当的填筑和加固,促使道路桥梁的性能以及路面、路基面承载力得到提升。相关单位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压实力度,进而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3.2有搭板设计方案。路桥过渡段沉降问题相对普遍,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桥头位置设置搭板,从而防止桥头跳车情况发生。此外,对桥台搭板进行进一步分析,其长度主要是以坡度值作为依据进行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障其有能力承担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带来的负荷,从而有效降低沉降发生率[2]。采用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快捷,但不是全部的路桥工程均能够使用这一方式。对于路桥过渡段,设置相应的桥头搭板,以防止桥头出现沉降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一定弊端。例如,一些承受较大交通压力的路桥,如果为其设置搭板,跳车现象就难以解决,导致这一路段被磨损,若路堤台衔接处发生沉降问题,逐渐向其他方位转移,会促使局部位置出现沉降问题。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需将实际工程情况作为依据,从而对搭板进行合理化设计。图1为搭板设置示意图。对桥梁搭板的宽度进行设置,对搭板的宽度以及桥面的宽度进行控制,要求宽度一致,采用这一方式进行设计,能够有效防止行车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针对桥梁板的边缘位置,两者之间要设置0.5m的差距。这种情况下,相应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需针对搭板厚度进行科学设置,并且充分考虑位移情况,设置的搭板厚度越大,出现的位移就会越小。在对桥梁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控制搭板厚度。在我国,一些小型路桥搭板厚度在20~36cm之间。但是对大型搭板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厚度做进行一定调整,一般情况下,其厚度被控制在30~40cm之间[3]。设计人员进行搭板设计过程中,需进一步研究搭板的长度,从而避免搭板设计缺乏合理性。同时,可以利用锚固栓连接台顶和塔板,从而有效降低沉降情况。此外,结合桥台实际情况,对搭板筋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有效提升过渡段性能。3.3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压实设计。对路桥过渡段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同时对路桥台背和桥坡填实和填土,采用这一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沉降现象的发生。同时,结合相关施工方案对其进行具体施工,也可以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对每一层的厚实度进行合理控制,按照相关规定对不同环节进行具体施工,首先将土卸下车,然后使用推土机推平,此后对路面进行洒水[4]。相应施工人员要使用专用工具对路面进行填平,然后使用压路机实施具体的压实操作。
4结语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如道路和桥梁的过渡段位置,结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并对路桥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我国路桥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出行环境。
作者:史龙 单位:石家庄宏业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范明亮.浅谈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9):219.
[2]赵玉国.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病害及主要应对措施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9):62-63.
1、界面的限定与组构
与建筑的外墙截然不同,界面的特殊性表现在界面层次的不同。室内由多个空间组成,界面伴随空间的形成而产生,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界面。界面的分隔关系根据空间的性质必然反映出各异的角色,无论按照流线的时序还是空间的关系,界面都将产生位置的前后、远近关系,形成界面的空间层次。所以,界面的层次性反映的是空间和界面的序列关系、主从关系、渐进的层次关系。确定不同元素界面的归属,同种界面的形成,多个界面或场所的组成,界面表达意义的差别等,表述的是界面的层次性。空间的布局要层次分明,在渐进的空间变化中来体现层次性。它们共同作用形成具有相同性质的一个整体意义上的界面,表达空间意义。界面的形成离不开界面的限定要素,一般情况下,界面是通过具体的有形物形成的,但有时形成界面的要素会是一些只能感觉到或看到而无法触及的东西,如光线对界面的限定,就脱离了常规意义上的具体物的形体方式。因此,界面的组构要素可分为有形实体要素和无形虚体要素两类。有型的实体要素指界定的要素本身是有质量的实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具体的形体、恒定的位置,是常见的一般性界面限定构成方式。在室内空间中主要的界定因素有墙体、楼板、幕墙等结构与构筑要素,也有帷幕、花坛、树木、台阶等陈设与装饰要素。无型虚体要素指界定要素本身没有质量的虚体,形体和位置会随着外界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多存在于一些特殊空间中,是创造独特空间感受时所运用的特殊手法。如通过空间距离的远近、光影的变化等方法进行空间的限定就属于此类。在建筑空间中大多数情况下实体要素出现的频率比虚体要素出现的频率要高得多,并且实体要素对人行为的影响比虚体要素要大得多。界面的组构要素可按其存在特性,分为固定性、半固定性和非固定性3种。固定特征因素指固定的,或变化很少、缓慢的因素。建筑的墙体、地面、楼板都属于这一范围,是构成空间的重要物质因素。它们的面积、位置、顺序等等表现了空间的基本属性。固定特定征因素的固定性决定了作为空间界面的第一特征,是空间界面轮廓的主要承载体,是最具功能和空间意义的层面,包含了最基本的界面意义。界面的半固特征因素,就室内空间而言主要包括各类室内家具、陈设品、窗帘布幔、活动灯具、挂件与艺术品、室内景观设施、橱窗陈设等,这些室内空间中到处可见的部品等能够相当迅速且容易地加以改变。它们在固定特征因素形成的空间结构基础上,常常对空间进行再次的结构划分,丰富了空间的内容,增加了界面的层次性。正因为半固定特征因素形式多样,位置、顺序易变的特征,才使得半固定特征因素要比固定特征因素更多地与人取得联系。非固定特征因素指环境的主体——人,也即空间场所的使用者。人在空间环境中的各种状态,所在空间的位置、从事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与固定和半固定特征因素的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人”是一类特殊的界面形式,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的界定的范围、大小以及界面存在的具置,构成了室内界面的特殊组构层次。所以非固定性因素是空间中最复杂的界面因素,作为空间界面的设计对象,对人的行为与心理研究不仅构成了设计的目的,也是界面设计的本身。
2、空间中的界面生成因素
按照各种实体要素在空间中排布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界面的形成方式分为三类:点的形式、线的形式和面的形式。点的形式是界面的一种最基本的构成方式,其特点是界面要素处于空间的中央,由它而产生的空间或者说是场所是发散形的,是由中心向四周的。点的形式的界面元素往往随机地、无规律地排列,所界定出的空间具有朴素、简明和不渗透的特性,具有建筑空间最基本的意义。点的界面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某种体量,如一个柱子、一把椅子、一个悬挂体,它们在环境中所形成的界面形式都可以被看作是点的形式。当点的界面独立存在时往往表现出纪念性,对形成室内空间的特殊视觉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要保持这种空间的纪念特性就必须在一定范围以内维持点的唯一性。线的形式指一系列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所形成的一种界面形式。其特点在于各界面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布置。线性空间界面具有较强韵律感,一般出现在几何规则明确的空间体量中。由于线形序列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在空间中多起到主体背景效果,容易产生视觉记忆,在空间的分割以及有意识地引导人流活动方面都有较强作用,所以在交通系统中的定位与定向上多被使用。线的形式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由于所产生的理性的秩序感,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工业效果,在现代的装饰中多被采用,成为空间的界面形成中的主要方法。大型室内空间以及人流较多的聚集场所等地方,这种界面的处理方式比较常见。线的形式的元素大多数情况下是同种元素,有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种元素排列的情况,两者所产生的空间效果有很大的差别。面的形式指由点和线的形式组合而成,其特点是所包含的要素的数量或种类较多,所界定的空间也较大。或者面的界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执行着分割它周边空间的功能,在这个空间的边界区域同样也存在着限定它的点元素或线元素。因而,无论这些元素或其他元素是否在空间的中央同时出现,任何一个面形式都可以进行拆分,最终把它还原成点或线的形式。结语:界面的建构是关联建筑与室内的中间环节,也是形成空间形式的主要方面。从界面入手,对建筑与室内的关联性做形式与手法的解释,对于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研究建筑与室内的关系,必须研究界面;研究界面,是研究建筑与室内的关系的主体。
作者:都伟 张楠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系 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
人类所从事的传播活动其历史比较久远,与之前传播的历史进行比较,如今传播已经发生急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势必也会让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相应也呈现诸多新特征,以下首先分析新媒介信息传播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随后分析新媒介信息上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传播特征.
1.1新媒介信息传播特征
由于当前新媒介信息传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等技术条件综合运用的条件下,导致呈现新的面貌在信息的、接受、反馈的整个过程,与传统媒介进行比较拥有巨大的优势.一是拥有比较广的信息覆盖范围.通过对新媒介所进行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到,其在信息的过程中则采用的是超文本格式文件进行实施,伴随着发展的技术,这就导致新媒介不仅具备特别广的信息覆盖范围,而且受众范围也显得特别广泛,在此基础上,也就会让世界逐步成为“地球村”,让整个世界交流更为频繁.二是提供无限性信息.新媒介技术所具备的超文本链接方法与非线性特点,可以使用一种更为变化与灵活的方式将信息向读者呈现,处于互联网上的Web站点当中的广告可以提供不受限制的信息数量,广告主能够将数以千页记的说明与信息进行提供.三是传播方面呈现出综合性感官刺激.通过与传统媒介进行比较,新媒介所体现出的技术成分与传统技术进行比较往往会显得更多,这种新媒介就能够充分的将诸多媒体优势有效融合,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就可以了解到其具备的功能则是将动画、图片、声音、文字等功能进行综合,还具备实时性、动态性、交互性等特征.四是交互性传递信息.处于新媒介下的人们在互动模式就能够有效的主动性与选择性接受传播的信息,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新媒介还能够做到及时的将信息进行反馈,这就使得人们在信息的获取过程完全可以做到按照自己的个人喜好,并不如同过去传统受众被动接受与单向传播信息.
1.2新媒介信息上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传播特征
由于新媒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这是有效结合艺术和技术,可以综合传统媒介优势,传播方式所具备的技术与知识内涵特别高,那么信息传播中立足新媒介技术所产生的平面设计呈现出现的特征.一方面是传播信息是点对点,绝大多数传统媒介进行传播都是属于点对面,相对来说信息传播在新媒介条件下相应也会显得更为灵活,新媒介传播的形式从传播的受者和传者两个层面进行总结,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个人之间、多人之间、个人与多人之间、多人与个人之间等;将传播放在传播信息时间与接受信息时间来看,可以是异步也可以是同步.另一方面是传播信息多元化与数字化.数字化就是不管是哪种信息或者是传播内容能够通过计算机可读的0与1数位形式保存下来过程,借助数码相机、计算机等设备创造与汇聚视频、音频、数据、文本等信息,由于转译程序同样也能够做到有效的实施传输信息,使得整个传输的信息可以做到有效的流动.从本质上来看,所谓的新媒介技术则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听等等综合表现方式实现,电子空间能够借助一个个数字字节流传播声音、图形、文字等,比如网页界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从这可以了解到,通过比较值钱的设计范围,新媒介平面设计已经将以往传统的范畴进行有效突破,根据笔者的观点来看,这种做法势必使得未来信息传播发展肯定会呈现纵向的数字化和多元化态势,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就能够了解到,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是更为纵深的数字化与多样化,这种趋势已经部分得到证明.
2新媒介的平面设计视觉语言表现形式
时间观念在逐步发展的技术条件下肯定会做到注入现代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相关表现要素,通过总结就可以了解到传播环节肯定会体现出更为广阔互动空间.除此之外,更为明显的就是能够实现综合表现听觉、视觉等这些器官,而在以往的传统媒介当中,确实不能将所具备的这些优势进行有效体现.一是从静至动四维表现.由于新媒介平面设计环节这已经突破印刷媒介范畴,视觉信息能够借助故事情节形式生动表现某一个概念.新媒介平面设计继承与采纳电影中跳跃性故事线、铺垫、并列、蒙太奇等语言,设计环节还融合贯穿三维、音频、视频、文字、影像等元素.从表现上来看字体设计运用新媒介,不仅能够运用传统手段,更为关键的体现从静到动以及运动轨迹环节导致的识读体验,所有跳跃与旋转的文字,可以将特定意义和情绪进行表达.二是互动性与主动性的视觉认知、传播.新媒介传播的主要一个特征就是互动性,能够将更大选择权力赋予受众.基于这样的模式,新媒介逐步发展成为信息发送者发送信息与接收者接收信息的交换站,两者互动借助新媒介,并且所处位置可以互换.由于新媒介传播信息的互动性,将受众选择能力和机会极大增强.三是综合表现听觉与视觉.人们相互之间主要信息沟通实现的方式就是听觉与视觉,新媒介综合感官运用听觉与视觉受到技术特点影响,这样就可以让受众积极参与各类经济交流活动中,将以往传统媒介下屏幕设计视觉语言纯视觉识读进行改变.
3新媒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心理
受众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现象在传播活动显得纷繁复杂,媒介信息与符号不同会影响与制约受众的行为、心理.一是受众认知心理特征.基于新媒介传播,与传统媒介相比,呈现特别大的变化在信息表现形式、存储、发送、接收、生产等方面,势必让广大信息传播的受者造成极其亚洲的肯定会影响受众认知心理.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到,首要的就是通过新媒介平面设计的数字化,借助新媒介向受众传达,通过与传统媒介下信息进行比较,大容量存储方式与丰富内容可以持续便捷的满足还可以将其烟草大改革;其次是注意选择层面.与传统媒介的强制性注意进行比较,新媒介信息在图像、文字、声音、图形等媒介符号负载,在受众感觉器官作用,相应的通过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其具备的选择权力更为广泛,按照自身需要决定对信息内容是否实施进一步理解.最后是加工信息层面.只有加工原始信息就能够有用,新媒介传播过程借助显示屏呈现视觉符号,有效融合视觉、静态、听觉、动态等表现方式,协助受众接受信息,多方面刺激人的感觉神经,将传达效果增强.二是审美心理特征.新媒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有效结合新媒介下平面设计与传统平面设计中美的形式规律,以便所有单独媒体并不存在的意义产生,这就造成艺术欣赏上新的审美趣味与创作上新的艺术追求.其次是新媒介平面设计背景下的传播特征不但将存在的环境模式改变,还会造就新的视觉语言传播方式,深刻变革人们审美意识.新媒介下已经变革显示方式和信息接收方式,将人们传统阅读方式改变,这种与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介不同的阅读体验产生.最后是交互性的新媒介平面设计还为变化的艺术活动实现.人们并不被动固定空间与时间对相同信息接受,受众能够对信息选择性与主动性接受,将用户不同审美需求满足.平面设计应该对既定美学原则遵循,从本质上艺术美并不局限于形式美,这也是人伦美与人文美.有鉴于此,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基于新媒介技术背景下补单可以将多样性的艺术手法与形式鼓励承认,还应该对新艺术形式下的内涵进行探寻,积极探寻共同创作原则与方式,基本认识美学这是其前提.有效结合新媒介技术具体问题与传统设计美学,将新媒介平面设计美感增加,使得大众审美需求满足.
4结语
“设计”正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企业界的人向外寻找学习的标杆,他们发现,韩国三星通过设计改变了其低廉产品的品牌形象。时尚产业早已经把一切都称为设计,一件设计品会被标上其实际价值的几十倍甚至更离谱的价格。这样的策略也似乎可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在基本的功能需求被满足之后,中国消费者开始想要更好的产品,那些紧跟潮流的人已被像苹果iPod这样的酷产品所吸引,ALESSI这样的家居设计品也成为话题。
尽管现在还只是在很小的范围里传播,但看起来,设计有潜力成为又一个中国企业界人人谈论的能改变一切的“魔法棒”。外界的声音也在推动着这股潮流,《商业周刊》亚洲版试图在题为《中国设计(ChinaDesign)》的封面文章中回答:“中国大陆如何成为热门产品的全球中心?”菲利普·多德(PhilipDodd),英国创意机构“中国制造”(MadeinChina)的主席,则在东西方媒体上都强调着这样的观点:“现在每个人都还认为,创意工业属于西方。看着吧,用不了多久,英国人就该学会如何去适应中国创意风行全球的局面。”
以前在企业界流行过不少“魔法棒”,比如质量、技术、品牌、学习型组织、互联网、韦尔奇等等,它们都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我们都会发现,它们并不是神奇的魔法棒,不会立竿见影。过去的魔法棒的命运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在失去表面的作用之后就被迅速抛弃,一种是成为无所不包的东西,它可以被用来解释所有的问题,却无法发挥什么实际作用。设计的流行可能是好事,它能够把中国企业的注意力稍稍从自主创新的一个方面——技术上稍稍移开,使得它们意识到,创新除了核心技术以外,还有设计这一条支柱。但是,如果我们希望从设计中获益,那么在设计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流行词汇之前,我们不妨自问一下这样的问题,设计是什么?
设计包罗万象
提到“设计”这个词,我们会联想起什么?美、酷、新奇、让人眼前一亮,这大概是对设计的普遍期待,它常常被等同于美的外观。设计被视为塑造品牌形象的工具,是漂亮的标识、包装、场所,或者其他一些可以被用来营销的概念。设计也常常让人联想起由艺术家组成的设计团队,设计被看成艺术天才的大脑的神奇产物。设计也常常和奢华联系在一起,它通常意味着更高的价格……这一切是设计,又不是设计。改变产品、品牌的外在形象的确是设计的力量能立刻展现出来的地方。外形上的美是我们可以一下子发现的,产品是美的也逐渐像质量一样变成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设计不仅仅是这些。
所有人都看到了苹果和Google的设计,但是,把产品颜色变成苹果的略带透明的白色,或者把网站界面设计成类似Google那样的简洁样式就可以获得它们的设计感吗?答案很显然是“不”。在我看来,技术决定提供的顾客的功能,而设计决定如何把这些功能提供给顾客,它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外形、产品与顾客的交互界面,包括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意象,包括对提供哪些功能给顾客、而不提供哪些的决策,它涵括顾客在与产品和服务交互时的所有体验。
这正是为什么家居用品、时尚产业不是企业在试图改善设计时能找到多少借鉴的领域。虽然它们有很多非常美的产品、被认为是设计最多的地方,也有着最多的设计界明星,但是,问题在于,它们的功能本质上都非常简单,因而设计师把几乎全部力量都用在外形之上。企业界过多地向它们借鉴只会误入歧途。
交互的体验界面
在把设计视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这一层面上,以强调设计的易用性闻名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纳德·诺曼(DonaldNorman)曾这样分析道,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产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
对功能和外形的平衡,我们可以看看处在另一极端的例子:Google。在后台,Google的服务器收集网络上几乎所有的信息,以复杂的公式进行运算、排序,但对用户而言,我们只需要在它那个简洁的页面中输入一个或几个要搜索的词,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2002年飞利浦公司把公司围绕“simplicity”(简单)这个词重新定位,它所采用的中文广告语是“精于心,简于形”。Google首页的设计师玛丽莎·梅耶(MarissaMayer)这样阐释它的成功:“在你想要的时候,给你你所要的,而不是给你所有你可能要的,甚至在你并不需要它的时候。”
当然,Google和这两个例子所说的并不是说设计就应当是“少就是多”(LessisMore)、追求所谓极简主义,而是说设计应当与功能匹配,为顾客创造好的用户体验。Google的成功与其强大的搜索性能有关,也与其简洁的首页界面有关,它的成功更由于它强大的功能和简洁界面是匹配的。针对“少就是多”,著名设计师米尔顿·格拉塞(MiltonGlaser)曾说:“少不是多,恰恰够才是多。”但不管怎样,总的来说,对于产品界面的设计,世界知名的产品设计公司IDEO总经理汤姆·凯利(TomKelly)的一句话值得记住:我们其实都在的寻找各自的“简单明了的界面”。
在设计产品或服务与用户交互界面时,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形:尽管用户根本不会用上很多繁复的功能和界面,但他们希望拥有感觉。比如很多人就用微软的Word软件录入文字,但他们仍希望用有着各种用不上的复杂功能的软件,尽管他们绝大部分时候用不上英特尔最新CPU的性能,但只要有可能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计算机装的是最快的CPU。按分类广告网站客奇集(Kijiji)中国总经理王建硕的说法,我们仔细分辨,用户是“喜欢有之,还是希望用之”。
如果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再美的设计也是无效的。把设计称为“新企业的灵魂”的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TomPeters)非常痛恨一些酒店的设计,虽然那些酒店有着美轮美奂的设计。彼得斯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进行商务旅行,他往往要在酒店房间坐着工作4-6个小时,但是,尽管酒店提供了舒适的睡椅和大衣橱,却没有舒适的写字台和椅子。很多星级酒店特别是针对商务人士的酒店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房间实际上是“办公室”。
功能与纽带
设计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因而很多时候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被视为设计的第一步。在三星的设计中心,他们会请普通消费者将几大袋食品装进冰箱,设计师会记录下各种食品所摆放的位置,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产品。明基公司的设计团队有这样四个小组进行趋势研究:宏观社会趋势研究小组、研究生活和行为的微观小组、设计调研小组以及产品进入市场后观察消费者反应的市场调研小组。
这些用户调查显然是我们在改进设计时应该做的,但知名设计公司ZIBA所推崇的用户研究方法也值得关注:它不再是观察人们的一举一动,而是去挖掘他们这样做的最初动因。比如说,苹果的iPod并不只是代表音乐,用iPod听音乐的真正含义更接近于成为某一群人中的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轿车并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在它之上往往负载了很多别的意义。这大概是ZIBA公司总裁梭罗·凡史杰(SohrabVossoughi)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宣称“设计已死”的原因,他紧接着解释道,“我指的是那些只是美的、差异化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设计除了在产品与用户之间充当实际存在的联系纽带之外,还应该是意义的纽带。在ZIBA总裁梭罗·凡史杰看来,设计伟大的产品是建立联系的过程,与人们的需求建立联系,与人们的渴望建立联系,与他们的文化和所处的世界建立联系,有的时候,帮助人们在他们的情感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这常常被视为品牌的领域,但它也是设计能够发挥效能的地方——好的产品、把产品交给客户的方式、客户每一次和企业接触的体验——这些都是设计的领地。
网页应用是指用网页语言编写的程序通过浏览器来运行的软件,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站或互联网。由于网页语言程序可以直接应用于各个PC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不需要像其他应用软件进行升级或运行前安装复杂的程序,深受用户的青睐,例如,较常见的有基于计算机终端的网络论坛、网络游戏、网络超市等,也有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APP、网页浏览等应用。虽然我国网络化快速发展,但是,网页界面的情感化设计起步较晚,最早的网页界面概念是由国外发达国家提出来的,在国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如欧美、日本等国家一方面提出了网页界面设计的理论基础,如依据艺术设计理论和社会心理、人机交互理论等理论进行情感化设计;另一方面,还要遵循简约化、一致性、统一性、均衡性等原则。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发展主要是针对网站的文字、色彩等视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设计,但总体上缺乏对情感化设计的深入探究。
二、网页应用界面的情感化设计分析
“情感”是人们对自身周围的事物以及对自身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体反映。根据唐纳德教授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的论述,情感化设计分为本能、行为以及反思三个层次。本能层次是用户通过外界的刺激而做出的第一反应,具有先天性,因此,在对网页界面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本能层次的物理特性,将本能层次的特征融入设计的界面当中。行为层次主要是指利用简单有趣的设计为用户提供最方便网页浏览布局和清晰明确的操作导向,使用户在运用中在情感上得到体验。反思层次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最高的情感水平。网络用户通过浏览网页界面后产生的更深层次的感知和情感,往往受到不同主体认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情感变化。通常反思层次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建立起用户与产品的长期联系。情感设计的三个层次相互影响,在本能层次得到满足后,产生行为层次,然后体验后,产生对网络界面的反思层次,在对网络应用界面设计中应当注意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将情感化设计贯穿于三个层次中,提高用户的认知度,为用户带来情感愉悦和舒服的体验。
三、我国网页应用界面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情感化网页设计起步相对较晚,缺乏理论依据,存在着众多不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方面的问题
通常网站网页是进行信息传播的承载体,往往包含了众多的内容,但在国内的一些网站网页设计时内容相对混乱,分不清主次。还有一些网站为了向用户传达更多的信息,对网页界面嵌入各种软件以及各种各样的内容,使用户感觉杂乱无章,忽略了页面设计的整体性和主次感。此外,还有一些网站为了商业利润,在网页界面中填充了大量的广告,容易让用户在使用时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了情感化的体验效果,同时,网页广告界面往往自动弹出,强制用户“消费”,缺乏对用户的尊重。
2.网页界面板式雷同化严重,缺乏创新
网页应用界面在设计上大多都是遵照一种设计样式,除一些网站在设计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界面内容进行分栏分类,对色彩字体进行搭配,其他大多数设计的版本内容布局高度雷同化,缺乏创新,使用户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很难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降低了情感化的体验。
3.网页应用界面设计普遍缺乏情感
情感化的网页设计能提高用户在浏览网页时的舒服程度,还能提高用户的自我标识,但是在实际的网站网页界面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追求界面的效果,忽略了在网页中添加情感因素,在视觉色彩的应用上也相对混乱,造成用户情感体验的效果不明显。
四、网页应用界面的情感化设计
通常进行网页界面的情感化设计需要明确进行网络界面设计的目的,即构建一个使用户在视觉上产业愉悦的网站,以提高用户对该网站的忠诚度。一般来讲,网页界面设计目的包括实现网站服务、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及可行性和易用性三方面。因此,网站的网页界面的情感化设计需要围绕着上述的三个目的展开。
1.色彩的设计
网页的应用界面的色调通常包含了文字的颜色、主板的色彩、所含图片的色调等几个方面。首先,图片的设计是将抽象化的物体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效果,图片的色调可以直接进入用户的视觉体验,进而产生本能层次的情感,因此,图片色调的选择要符合主题内容,与整个网页的风格相匹配。其次,文字色调的设计,文字是传达网页内容的主要方式,是网页界面的主体,其字体的颜色需要与整个网页界面的设计搭配,使用户在阅读时不产生疲劳感;最后,主色调的设计,主色调是整个网页界面的背景,在对主色调设计时要遵照使用户舒服的原则,防止色调太强,而影响文字主体阅读的困难。
2.合理统一的布局
对网页界面合理统一的布局是指在网页界面有限的空间内,对文字、图片、色彩等元素进行统一的设计编排,使整个界面显得和谐统一,不至于出现内容混乱的局面。因此,在对网页界面设计中,既要加入人的情感因素,同时又要进行合理的布局,这样才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依赖。
3.方便易用的操作功能
通常网页界面设计要以方便易于操作的功能为前提,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操作,并接受该功能的应用。
4.对网页界面的情感化设计的创新
创新是设计的动力源泉,一方面,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提出新的需求,另一发面,创新是人们劳动性的创造,将情感和抽象思维相融合,设计到网页界面的布局中去,提高用户网页界面体验的情感效率。
5.和谐统一的人机交互
(二)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在近乎持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平面设计者不得不与他们的客户尽量保持同步;客户所经历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趋向更多样化劳动力对象的转变,这个变化在近十多年尤为激烈。从而,人们在设计方面不得不尝试面向大众,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把不同民族图像通过需要进行再组合,力求把所有新的成分因素考虑在内,设计描绘面尽可能的宽广,以达到传达多样性文化信息的目的。
90年代,电信国际化以及相应的商业国际性特征,在理解文化及国家差异这一问题上赋予了新的意义。尤其当各国在金融及贸易交往中相互依赖中变的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同时在文化方面,尤其是青年文化,变的越来越全球化,音乐和广告都成为了特别强大的力量,伴随它们的则是那种能跟随国家变化而自我更新观念的能力。由各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设计图像的结合,进入到各国的交流活动中,甚至于引领了更具融合性的年轻一代。在平面设计领域,图形是其视觉语言,它给人们的感受是共同的,它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国际视野,使设计具备一流品质。而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对图形的创造,思考角度,大众理解提出了合理化的认知观。在构思和表现上现代平面设计的语言表述是一致的。“简练、达意、巧妙、智慧,观看世界现代设计的走势,研究现代社会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对保持敏锐的设计思维和使作品和现代世界设计接轨显得十分需要。
(三)时空化设计需求。平面设计所处的地位与从前已大不相同。而在观看方式方面,无论是通过眼睛还是用鼠标去点击,深入设计空间的方式也不同了,最主要的是速度比从前快了。平面设计以往多在二维状态中进行创作。在经历二维程式化的设计之后,设计师在探索新的界面,力求打开新的思维空间。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延伸,平面设计也逐步从二维向三维到四维空间延展,设计中的时空化与科技化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空间符号。宇宙之外的奥秘,天际星体的存在。东、西方空间想象因式,设计图象的叠加、透视、错位、渐变等仿佛将我们带到立体思维的大空间。符合了平面设计界较早提出的超越和突破二维平面的提法。在视觉空间上创造失控景观,以平面版式为例,20世纪80年代传统期刊设计者在同样字体的版面内往往通过改变大标题和副标题的行列来突出文章要点,用字体的大小及其外形来区分大小标题,而不是把大标题中的所有文字都列在一起,并将它们与大小标题分开。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以各种各样方式排列的标题:有的位于页面的边缘,有的斜掠过整整一页或横贯两页,有的竖立在文章的旁边,还有的紧靠甚至是陷入正文里面,这些排列无疑会使版面给人一种立体感,在平面设计者跨入其他媒介设计过程中,超越二维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需求。
另外,重点内容的突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设计者不再把整个标题制造得比正文字体大,相反,标题中文字的大小可有多种不同。设计者打破的这种设计规则,使他们可以以任何一种自认为恰当的新样式来设计一行行的文字,通过这样的设计,文字图形便形象生动的跳跃在页面上,屏幕上,包装盒面上,瓶子标签上或更多地方,这种动态感觉是印刷品和交互式制图作品的典型特征代表,是新时代设计的需求。
(四)地域本土化设计需求,所指的实际是设计师在本土所处环境通过思考,而逐渐形成的设计思想。无论设计多么入流,由于地域,思维,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设计风格,本土的文化对其设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设计师所处地域成长决定了它对设计的认知观。设计师若能立足于本土文化来完成平面设计作品,其创作的图像就带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独立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样,令人们领悟到历史发展的文脉。现代设计观念无论形态还是形式上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与中国传统视觉造型元素还是有着一定的渊源的。我们知道现代平面设计的诸多流派均来源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绘画风格,而这些西方近现代派绘画在其启蒙时或多或少地受了东方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所强调的散点透视,虚实疏密,留白等形式和形态上的处理方法,对于它们的启示是不容置疑的。通过这样的梳理,应该说找到旧有造型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并对前者的改良更应是顺理成章的。对于具有中国地域特色旧有造型元素其形态上的改造,则使元素不仅传递了现代设计观念,更使旧有元素能够真正传递载体的现代信息,符合现代设计的功用,从而摆脱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与语意上的偏差。对本土设计师来说,守一方水土研究自成体系的平面设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五)人性化设计需求与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是21世纪设计的主题,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年轻人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者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者则怀着一股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所有设计其实都是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要展开的,平面设计也不例外,刺激消费的美学观念曾经成为现代平面设计唯一的评判标准,从而导致能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失调。工业文
明带来的危机正在唤醒越来越多的人。
绿色设计需求给平面设计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它强调在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作为平面设计行业与其外沿,无论从意念到表现,都会给设计带来新的生命内涵,随着时展,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设计作品一方面完善实用功能,从需求上获得满足,另一方面,顺现代审美潮流,追求美的情调。往常盲目的视觉刺激行为,往往造成视觉灾难。人类被围困在强烈的色彩,呆板的图形中。因此,视觉上运用绿色设计观念,让平面设计维持合理的视觉秩序,制止视觉污染,完善设计作品与人类的协调非常必要,另一方面,通过传达对环境的关注与自然相关的图象以及单字,词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平面设计专业语也已开始逐渐适应这些变化,设计师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在纸张耗费与污染技术应用方面所扮演的主要决策人的角色。1996年,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院出版了“平面设计中环境责任指南”。又为某纸张制造商起草“设计之生态学”手册,为美国设计师提供了关于减少对环境冲击的指导方针。在中国,人们也已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将会是中国平面设计发展历程的长期需求。
在经历了分解与重构后的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未来的设计将着眼于与平面设计相关环境的设计上,其关系是相连的,内在的,互动的,广义的。当然,要设计师们和企业家们立即改变观念,设计出符合未来标准的作品决非易事。这将面临太大的难度。特别是在当今刺激消费,市场经济的大形势笼罩着整个世界的气氛下,要做一点真正有利于人类长远利益的好的设计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不过,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正在唤醒越来越多的有良知的人。从每天用的各类设计产品,到自认摩登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必要的?。“合理消费”,“道德经济”变是必然。也是未来人类自救的方向。未来,平面设计的职责就是维护伦理性和道德性。
好的设计,将是未来正确价值观的体现。
---------------------------------------
参考书目
《边缘设计》凯恩.费舍尔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非物质社会》滕守尧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艺术文化学》丁亚平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今日先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摘要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1概述
我国90%以上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和底基层采用半刚性材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
在七·五期间,国家组织开展了“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重交通道路沥青面层和抗滑表层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沥青面层的开裂机理、车辙和疲劳、抗滑表层设计和应用、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特性和收缩特性,组成设计要求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报告,为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证。
由于现行的《柔性路面设计规范》颁布于1986年,随着国家对交通运输业的日益重视和人们筑路经验的不断提高,一致认为1986年版的《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已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需要。由于对半刚性基层认识不足,使得设计结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设计结果要么过分保守,要么因路面结构设计不当而产生早期破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利用七·五国家攻关项目取得的成果,结合近十年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根据实际使用效果,提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路面结构,对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更新和路面实际使用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江苏、安徽、浙江高等级公路的实际,江苏在镇江、无锡、苏州、徐州、连云港共计4线10段进行调查,安徽在合肥、马鞍山、淮南三市调查了3线8段,浙江在嘉兴和杭州调查了2线5段共计9线23段。调查的路面结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2国内外研究概况
2.1国外国道主干线基层的结构特点
国外国道主干线基层结构有以下特点:
(1)多数采用结合料稳定的粒料(包括各种细粒土和中粒土)及稳定细粒土(如水泥土、石灰土等)只能用作底基层,有的国家只用作路基改善层。法国和西班牙在重交通的高速公路上,要求路面底基层也用结合料处治材料。
(2)使用最广泛的结合料是水泥和沥青,石灰使用得较少。此外,还使用当地的低活性慢凝材料和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粒状矿渣等。
(3)有的国家用沥青稳定碎石做基层的上层,而且用沥青做结合料的结构层的总厚度(面层+基层的上层)常大于20cm。
经过几十年的总结,国外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上虽有所改进,但半刚性材料仍是常采用的基层和底基层材料。
2.2国外典型结构示例
国外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已经提出了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法,并且许多国家提出了典型结构设计方法,表1给出了法国典型结构一个范例。
表1
土的等级
交通等级
PF1
PF2
PF3
To(750-2000)
7BB+7BB+25GC+25GC
7BB+7BB+25GC+20GC
7BB+7BB+25GC+25GC
T1(300-750)
8BB+25GC+25GC
8BB+25GC+20GC
8BB+20GC+20GC
T2(150-300)
6BB+25GC+22GC
6BB+22GC+20GC
6BB+20GC+18GC
T3(50-150)
6BB+22GC+20GC
6BB+18GC+18GC
6BB+15GC+15GC
注:(1)交通等级栏下括号内的数值指一个车道上的日交通量,以载重5t以上的车计;
(2)PF1,PF2和PF3指土的种类和土基的潮湿状态,PF1相当于一般的土基;
(3)BB指沥青混凝土,GC指水泥粒料;
(4)表中数字单位为cm。
一些国家在高等级公路上实际采用过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见表2。
一些国家在高等级公路上实际采用过的半刚性基层沥青结构表表2
国家
沥青层厚度(cm)
半刚性材料层厚度(cm)
备注
日本
20~30
水泥碎石,30~20
荷兰
20~26
水泥碎石,40~15
西德
30
贫混凝土,15
另有防冻层
英国
9.5~16.9
贫混凝土,15另
有底基层
瑞典
12.5
水泥粒料
南非
17.5
水泥砂砾,30
西班牙
8
水泥粒料
当前的规定
2.3其它高速公路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表3
道路名称
长度
(km)
路面结构
面层(cm)
基层(cm)
底基层(cm)
广佛路
15.7
4中粒式
5细粒式
25水泥碎石或
31水泥石屑
25-28水泥土
沈大路
375
4中粒式
5细粒式
6沥青碎石
25水泥碎石
京津塘
142.5
5中粒式
6细粒式
12沥青碎石
25水泥碎石
30石灰土
京石
14
4中粒式
8沥青碎石
15二灰碎石
40石灰土
济青路
15-18开级配中粒式
38-40二灰碎石
42石灰土
正在建设的沪宁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如表4。
表4
标段
结构
层
A1
B4
B5
B7
C1
C4
C5
C2
D1
D6
D7
D9
E1
E5
F1
F6
F7
G1
G2
G4
G5
G6
面层
16
AC
16
AC
16
AC
16
AC
16
AC
16
AC
16
AC
16
AC
16
AC
16
AC
16
AC
基层
30
LFA
30
LFA
25
LFA
25
LFA
40
LFA
38
LFA
30
LFA
20
LFA
18
LFA
20
LFA
20
LFA
底基层
30
LF
30
LFS
33
LS
33
LFS
18
LF
20
LFS
33
LFS
40
LFS
36
FS
40
LFS
40
LFD
注:AC-沥青面层(4cm中粒式,6cm粗粒式,6cm中粒式);
LFA-二灰碎石,LF-二灰,LS-石灰土;
LFS-二灰土,LFD-二灰砂。
国内七·五期间修筑的主要几条试验路的结构、实体工程及正在建设的一些高等级公路的结构表明,半刚性基层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结构类型,同时,不同设计人员所提出的结构组合相差较大,甚至,对同一条路,不同设计单位设计的路面结构相差也很大。因此,根据设计与施工经验提出的适应不同地区的典型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路面结构调查
典型结构调查要求选择的路线及路段具有典型性,公路等级要求是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者由专业队伍承担施工任务。施工质量检查比较严格,如有相应的试验路段,尽可能根据当时试验目的及原始测试数据进行跟踪调查。选择的调查路段使用年限应达到三年以上,并有一定的交通量。路段应包括不同的路基结构(即填控情况)不同的地带类型,不同的路面结构(含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不同的使用状态(如完好,临界和破坏)和不同的交通量。被选择的路段的基层结构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即不是用稳定细粒土或悬浮式石灰土粒料做的基层。路段长度在100~500m之间。为此,浙江、江苏和安徽分别选择320国道嘉兴段,104国道萧山段,206国道淮南段,205国道马鞍山段,合蚌路,312国道镇江、无锡、苏州段,310国道新墟段、徐丰线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测试。
根据选择路段的基本情况,本次典型结构调查路段选择具有以下特点:
(1)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的道路修建水平;
(2)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的路面结构组合类型;
(3)包括了表处,贯入式等一般二级公路采用的结构,也包括了高速公路采用的结构;(4)包括中间夹有级配碎石连结层的路面结构;
(5)反映了经济和地区水平的差异;
(6)包括了不同地区主要使用的半刚性基层材料。
3.1路段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
本次路况测试主要包括:外观、平整度、车辙、弯沉、摩擦系数及构造深度。外观测试是裂缝、松散、变形等破坏的定量描述;弯沉由标准黄河车(后轴重10t)及5.4m(或3.6m)弯沉仪测试;摩擦系数由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试;构造深度由25ml标准砂(粒径0.15~0.3mm)摊铺得;平整度为3m直尺每100m路段连续测10尺所得统计结果;车辙是3m直尺在轮迹带上所测沉陷深度。
3.2数据采集方法
(1)合理性检验。由于实测数据存在偶然误差,因此,在进行误差分析之前,须去除观测数据中那些不合理的数据,代之以较合理的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
实际工作中常用3σ原则和戈氏准则,3σ原则较近似,戈氏准则较合理。
(2)代表值的确定。代表值是在最不利情况下可能取得的值:
97.7%的保证率,α取2.0;95%的保证率,α取1.645。
在后面计算中,代表值确定如下:弯沉取;平整度、车辙为;摩擦系数、构造深度为X=-1645S。
3.3路面使用品质分析
3.3.1平整度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不的道路等级对平整度有不同的要求。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各路段的平整度与结构层组合与施工组织状况有关。由于选择路段路面结构使用了沥青贯入式,沥青贯入式是一种多孔隙结构,整体性较差,在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被再压实,导致纵向出现不平整现象。同时施工时各层纵向平整度的严格控制对路面表面平整度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2车辙
沥青路面车辙是高等级公路重要病害之一。国外设计方法中AⅠ法以控制土基顶面压应变为指标,shell设计方法则通过分层总和法直接从沥青面层厚度及面层材料诸方面控制车辙。我国还没有采用车辙指标,作为设计控制值,而是通过材料动稳定度或其它指标达到减少车辙的目的。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土基顶面压应力较小,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土基产生的再压实的剪切流动引起的。在调查路段,沥青贯入式结构由于其级配较差,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剪切流动和再压实,同时其高温稳定性较差,调查路段车辙量较大。
3.3.3抗滑能力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方法主要是测定面层的摩擦系数和纹理(构造)深度。沥青面层纹理深度与矿料的抗磨能力(磨光值指标)和沥青混合料高温时的内摩阻力和粘聚力有关。纹理深度达到要求必须合理选定矿料级配、沥青材料满足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调查路段面层矿质材料为石灰岩,磨光值只有37左右,达不到高等级公路和大于42的要求。面层磨擦系数普遍较小,不满足抗滑性要求。
3.4路面结构强度分析
调查路段经过两年的弯沉及交通量实测,结果表明:不同调查路段由于承受的交通量不同,虽然路面结构相同,但强度系数不同。因此,只有根据强度系数才能判别路面结构是否达到使用寿命。同时,有些路段其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质量较差,因此必须调整设计厚度及结构组合。
3.5沪宁高速公路无锡试验路综合调查
沪宁高速公路无锡试验路段是本次调查唯一针对高速公路特点的路面结构,通过近三年的运行和观察,对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1)半刚性基层路段弯沉在(2.13~8.25)(1/100mm)范围,级配碎石段(X、XⅠ)弯沉为0.122mm和0.135mm,但在裂缝边缘弯沉值明显大于没有裂缝处的弯沉,裂缝边缘弯沉最大达20(1/100mm)。因此,在试验路段弯沉绝对值能满足高速公路强度要求,但必须注意裂缝对半刚性路面结构强度影响。
(2)路面平整度基本没有改变,并能满足要求。
(3)1994年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1994年观测结果表明,试验路段车辙较1993年基本没有变化。
(4)路表面在行车碾压作用下,行车带渗水很小或根本不渗水。
(5)从路面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二方面分析,面层摩擦系数较1993年减少约(9~14),在1993年新铺路段,摩擦系数从65.4(LK-15A),61.9(LH-20Ⅰ’)分别减少到35.4和32.0,减少约30。对同一级配来说,LH-20Ⅰ’玄武岩径一年行车碾压后的摩擦系数值比行车碾压二年后砂岩(LH-20Ⅰ’)的摩擦系数值还要小,说明玄武岩的抗摩擦能力小于砂岩。对LK-15A加铺层段,LK-15A段的摩擦系数LH-20Ⅰ’加铺层路段摩擦系数大。
(6)对比英国产摩擦系数仪,英国产摩擦仪测试结果较国产摩擦仪增大范围是:(16.6~23.65)平均约21.0,其回归关系式为
f上=1.13×f东+16.9。
式中:f上为上海测试值;f东为东南大学测试值。
(7)半刚性路面裂缝较为严重,经二年运行,裂缝间距宽约为70~90m,窄的约为15~25m。裂缝宽度在1~10mm之间。而在''''层的开裂是面层开裂的主要原因。
3.6调查路段综合结论
(1)本次调查涉及高速公路结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因此,调查工作可靠,对提出典型结构具有指导意义。
(2)调查路段路面结构有许多贯入式结构。虽然这种结构整体稳定性不好,但调查结果表明,由半刚性材料引起的反射裂缝也相应减少。
(3)对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面层厚度12~16cm,基层底基层厚度50~60cm。
(4)对一级公路路面结构,面层厚度8~12cm,基层底基层总厚度40~55cm1。
(5)对二级公路路面结构,面层厚度6~10cm,基层底基层厚度35~45cm。
4土基等级划分
土基是影响沥青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结构层厚度和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土基的强弱直接影响路表弯沉值的大小和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长短。路面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回弹弯沉值绝大部分是由土基引起的。合理划分土基等级,保证土基施工质量对路面弯沉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柔规》规定土基必须处于中湿状态以上,Eo的建议值根据土的相对含水量及土质确定。实际上,土基的回弹模量(Eo)值随土的特性、密实度、含水量、路基所处的干湿状态以及加荷方式和受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土基回弹模量Eo值规定以30径刚性承载板在不利季节测定、在现场测定。柔性路面设计规范中的Eo建议表,就是根据全国各地旧路上不利季节在路面完好处,分层得出E1,E0,并在土基测点中心钻孔取土测ρd、WWP,同时用手钻在板旁取W校正,得出80cm范围内的平均值,整理得出EP的建议值。该表采用6g锤的液限值,现改用100g锤测定液限。
如果用相对含水量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对重型击实标准,可将原建议值提高30%。如华东地区中湿状态土基加强弹模量最小值23MPa。则高等级公路路基的回弹模量最小值为23×1.3=30MPa这再一次证明土基回弹模量低限取30MPa是合理的。如果路基回弹模量最小值达不到要求,要求采取某种处治方法进行处治。
第二种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的方法是通过压实度和土的稠度来计算土基的回弹模量。对比土的相对含水量与稠度的关系曲线,当Wc=1.0,0.75和0.50时,相当于地下水对路基湿度影响有关的临界高度的分界相对含水量W1、W2、W3,即当Wc<0.5时,相当于过湿状态,Wc=0.5~0.75时,相当于潮湿状态,Wc=0.75~1.00时,相当于中湿状态,Wc>1.00时,相当于处于干燥状态。
土基强度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必须使土基处中湿成干燥状态,否则要作适当处理。如果根据CBR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则第三种方法根据室内试验,用E0=6.4CBR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
综上所述,土基强度等级划分为S1、S2、S3三个等级与各参数间相互关系见
表5
土基强度等级表5
土基强度等级
回弹模量范围(MPa)
承载比范围(CBR)
S1
30~45
4.5~7.0
S2
45~65
7.0~10.0
S3
>65
>10.0
5交通量等级的划分
影响一条公路的交通量的因素既多又复杂,每个因素的不确定性又较大。因此,不可能较准确地知道公路开放时的平均日交通量,也不可能较可靠地确定交通组成和各自的平均年增长率。其结果是实际交通量与路面结构设计时预估的交通量有很大差异。
5.1高等级公路交通量取值范围
高等级公路泛指二级汽车专用道以上的公路,二级汽车专用道第一年日平均当量次最小值一般为500,如以8%的增长率增长,15年累计作用次,对于小于该作用次数的公路将不作高等级公路处理。对高速公路而言,通行能力(混合交通)应大于25000辆/日,标准轴次一般为6000~8000辆/日,因而,若以5%的增长率增长,5年最大累计作用次数一般为15~1806次左右。
5.2划分办法及具体结果
交通等级划分将以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对容许弯沉的均等影响为依据进行划分。交通量等级划分结果见表6。
交通等级划分结果表6
等级
标准
T1
T2
T3
T4
累计标准轴次(次)
第一年日平均当
量轴次(次)
<500
500~800
800~1200
>1200
注: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由标准累计作用次数计算得,设计年限取为15年,增长率取为8%,
且以单车道计。
6典型结构图式
6.1典型结构推荐的基本原则
结合结合调查路段的路面结构和实际的使用状况,以及国内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实体工程设计成果,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主要依靠半刚性基层。因此承载能力改变时主要通过改变基层的厚度来实现。沥青面层的厚薄主要考虑道路等级(交通量)的影响,为此,可得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厚度改变的基本原则。
(1)沥青面层总厚度控制在6~16cm。对相同交通等级,不同的路基等级,基层(或底基层)厚度不同,不同的交通等级,相同的土基等级改变沥青面层的厚度。
(2)基层(或底基层)厚度变化尽可能考虑施工因素,即施工作业次数最小。
(3)不同的交通等级,主要改变基层或底基层的厚度,并且综合考虑造价因素。
(4)材料选择应结合华东片区实际,基层采用二灰碎石和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则采用石灰土和二灰土(二灰)
(5)为减少面层开裂,推荐结构提出采用级配碎石过渡层。
6.2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根据参数分析,推荐的基本原则及国内外路面结构设计原则,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共推荐60种典型结构,供有关单位设计时直接选用,表7是其中之一。
重交通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图表7
交通量
土基强度
等级
T1
T2
T3
T4
S1
8~10AC
20LFGA
30LFS
10~12AC
20LFGA
35LFS
12~14AC
20LFGA
37LFS
14~16AC
20LFGA
40LFS
S2
8~10AC
18LFGA
30LFS
10~12AC
20LFGA
30LFS
12~14AC
20LFGA
32LFS
14~16AC
20LFGA
35LFS
S3
8~10AC
20LFGA
20LFS
10~12AC
18LFGA
30LFS
12~14AC
18LFGA
32LFS
14~16AC
20LFGA
32LFS
注:AC——沥青混凝土;LFGA——二灰碎石;LFS——二灰土。
6.3构推荐和验算的几点说明
(1)沥青面层厚度在8~15cm之间,这主要根据调查结果及我国道路建设的现状和水平。
(2)基层和底基层的厚度充分反映了结构的受力特性和结构层的经济合理性要求。
(3)推荐的底基层厚度在三种验算方法计算厚度之间,并反映了当前我国路面结构的现状和水平。
(4)基层采用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粒料。由材料的变形特性的分析(见第8节)可知,水泥稳定粒料干缩、温缩系数均大于二灰碎石,从减少开裂的角度以而言,建议优先选用二灰碎石。
(5)从施工最小工序数,公路投资最小的角度,尽可能通过改变底基层厚度
来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7结论
本课题通过对3省9线22段及沪宁高速公路无锡试验段(11000m)的调查、测试、分析和总结,提出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图及其它注意事项。
主要结论如下:
(1)详细、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采用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或底基层的经验,进一步说明在现阶段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仍是高等级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
(2)调查路段结构及功能状况表明:沥青贯入式结构不宜作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某一结构层,但沥青贯入式结构对减少反射裂缝有益;石灰岩不能用作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否则不能保证抗滑要求;必须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作为沥青路面上面层,且其孔隙率应在3~6%的范围之内;裂缝问题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路面结构强度、使用性能及渗水状况;级配碎石有利于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南方地区,半刚性基层的收缩与温缩而形成的反射裂缝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3)结合调查结果、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提出了土基模量分级及土基模量的三种确定方法,即野外承载板、CBR及现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取值放大30%。
(4)室内通过CBR试验及弹性模量试验,提出了CBR与E0的关系,即E0=6.4CBR
(5)根据调查结果及强度验算,提出了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图,选择典型结构时应根据土基、交通量状况及路面使用材料确定典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