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络传媒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5: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传媒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网络传媒论文

第1篇

1.网络传媒的虚拟性使高职院校学生网上交往缺乏诚信

在一定程度上,非道德行为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大肆流行,遵守“诚实”的价值认同,“信仰”的标准在互联网上会大大降低,自得其乐,使用随机的互联网很受欢迎。上网聊天,主要是高职院校学生交往的形式,但在聊天中,高职院校学生不会不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和地址,不健康聊天的话题和内容对他们来说没有道德约束。

2.网络传媒行为主体的无约束性淡化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感

在网络媒体中是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之分,没有贫困和歧视,那里的人们摆脱现实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摆脱道德和社会舆论的限制,使高职院校学生为所欲为的冲动。高职院校学生在网上,很容易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有做一些不道德和非法行为的冲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传媒诱错现象的有效性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完整的内涵包括:一是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目标,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设计的实施方法的教育环境,遵循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发展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媒体健康教育活动;二是高职院校学生要认识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增强自控力;三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意志和信念的过程,产生积极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行为。

1.预防网络传媒诱错现象基本原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媒体诱错现象在进行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网络媒体诱错现象能进行解释。故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能预防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传媒诱错现象学生发生。网络媒体引起的诱错现象是人类社会使用网络资源引起的,产生和存在是社会不然的结果,它是人类和社会本身的缺陷。网络媒体中引起诱错现象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成反比,人与社会,不断自我改进和发展,能有效的避免网络媒体诱错现象。因此,预防网络媒体诱错现象,应着眼于一个人的自我完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与网络传媒诱错现象预防基本原理的契合

为了有效预防的网络媒体传媒诱错现象,关键在于个人自我完善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境界的良性发展,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在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认同和遵守。心理健康教育是世界观的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适应的道德和行为的社会需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传媒诱错现象的措施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优化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的目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教育部门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室、宿舍、班级和学生社团为载体,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认知教育,培养学生情绪稳定,优化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发现、判断和解决现有的网络信息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成长。

2.优化网络环境

目前,网络环境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的速度,强度,深度和广度。网络的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也能有负面的影响。如何避免网络传媒的诱错行为,首先教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上网的指导和培训,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其次,使网络教育进课堂,网络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作为教材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主动识别互联网上的信息;最后是让网络教育进行学生活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特点,有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专业知识。

四、结论

第2篇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IPTV、手机等信息网络和各种数字技术的新型媒体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新型的媒体形态在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专业化的传播内容以及数据存储的高质量和大容量等方面拥有众多的优点。这些特点能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活动和受众需求。这种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化,为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从而使得媒介市场格局逐渐由单一媒体垄断转化为多种媒体并存发展。造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是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得到了增加,同时受众需求也变得各不相同,最后导致了传统电视受众的注意力严重稀释。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受众的分化浪潮,传统的电视媒体是否毫无对策?“随着市场的发展,分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局限于传统指标划分受众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将态度、行为等能够体现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受众。”在这样一个多元化时代,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断定传统电视的受众群体一定会分裂或减少,它会随着新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发生时间或空间上的位移。比如,受众可以根据相同的兴趣,通过网络流媒体以直播或点播的方式欣赏到电视台的节目。传统电视的受众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只是在新的媒体平台上实现了重新聚合,而正是这种重聚,将成为媒介融合的受众基础。

二、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资源整合

虽然与各种新兴的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存在着许多的缺点,但是它同时还保持着一些优点。例如权威优势,它在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要。一般的电视媒体都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首先让人们觉得可靠、可信,由此牢牢地吸引住已有的受众群和新的受众。品牌优势。电视和其它传统媒体相比,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应该说是惊人的。具有最广泛社会基础与强大的影响力。电视品牌在我国现阶段还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它包括传播形式、手段、覆盖、名牌栏目、节目、主持人、受众群等等。电视媒体在竞争中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应该抢先利用市场手段,整合有效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形成以广告信息产业为主,多元化产业运营并存的发展格局。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进行整合的过程如下:第一:对媒体的受众进行调研。每个媒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定位,这直接决定了各个媒体的受众结构。与西方家相比,我国的电视媒体是一个宣传与经营的混合系统。一方面,它依托于各级政府而存在,一级媒体代表一级权威,是各级政府的宣传平台。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商业台和公共台之分,基本上,二、三千个频道都可以播放广告。由于不同级别的媒体,代表不同层级的行政权威,它们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力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级别的广告传播平台。第二:进行行业细分。实际就是将读者资源深度挖掘细分,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进行整合资源的第二步——目标市场选择。整合资源是为了进行产业化运作,所以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受众结构特点,结合各个行业的发展选择自己的产业化运作方向第三:实现立体化传播。在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单独依靠个体媒介形态很难形成传播优势,它要求新旧媒体互相联合,构建起立体化的播出平台和组织构架,为客户提供多通路、多形式的营销服务。整合营销不是仅仅让用户能够在多种平台上找到一样的内容,更是为了充分发挥出多平台的固有属性,更好地形成互补结构,发挥跨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使品牌的传播效益最大化首先要根据播出平台的特点创新节目形态和编排方式。其次要将传统电视媒体的单向传播与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优势相结合,发挥网络人际传播优势,弥补传统电视传播的缺陷。第四:打造“市场链”。媒体整合资源的关键是打造各个行业的“市场链”。很多产业完全可以和相应的版面结合,既为媒体增加新闻素材,又可以串起一条条“市场链”,把读者资源、媒体资源、行业厂商资源等彻底串联起来,打造利益共同体平台。由于媒体在市场运作中处于公立地位,行业厂商更愿加盟由媒体牵头的这种顾问机构。媒体整合资源进行产业化运营并非单纯创收,它使媒体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受众。

第3篇

1.1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图形学英文名字ComputerGraphics,简称CG,是数字媒体技术理论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它是一种能够使用数学算法进行图形转化的科学,主要目的是利用计算机产生真是图形感受。计算机图形学在企业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掌握二维和三维图形在计算机中的表现和运算,是一种能够将图像显示和处理的相关算法。CG的内容研究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光栅图形生成算法,真实、非真实感绘制,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操作,这需要在软件开发中不断的研究和琢磨。在国外,计算机图形学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科技领域,通过对图形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数字媒体也起步虽晚,但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已将CG作为入门级课程进行教学,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大力发扬了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作用,使得企业的各项信息以更加贴切,更加逼真的方式表现出来。

1.2动画设计与动画技术

计算机动画技术也是数字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动画企业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表现。随着动画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随着增长。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计算机动画已经在游戏、动漫等领域有了突出表现,MAYA、3DSMAX等知名软件公司更是在动画技术制作上有着不小造诣。根据对市场的观察,我们发现掌握2D与3D动画技术是当下最为重要的,懂得此技能的人才可以说非常抢手。

2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应用目标

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应用目标主要表现在对数字传媒设计、网页设计和维护等方面,开展高校教学计划和设计实施的前提,同样也是确定组织学习形式和选择知识发展的方向,更关系着高校学习内容、管理、方法、评价等多个方面体系的设定,是一切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保障。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方具备软件工程与数字媒体的共性和个性,要求相关人才拥有软件开发、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三方面要求。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方向人才培养上,应该以学习理论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以独立从事新媒体应用为目标,适应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应用目标。

“面向数字媒体领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掌握传统软件设计与开发的技能。具体可以将企业需求概括为以下几点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涯开展的基础;知识范围,人才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需要多掌握一些实践案例进行知识补充;掌握软件工程与数字媒体知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相关主流工具;数系程序设计,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是数字媒体技术得以发展和创新的有效保障。

研究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应用目标是为了明确和掌握有关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让今后的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工作更加的心应手。学校方面可以以此为依据,开展实践环节,增加对学生的科学技术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结语

第4篇

>> 浅析传统媒体网络化的发展与融合 网络评论与传统媒体评论的异同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 网络带来传统媒体发展的“新转型”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转型 传统媒体转型的社交化路径 浅析传统媒体转型的原因、难点与路径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传统营销模式的网络化转型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创新的思考 媒体融合下的网络文艺评论 传统媒体转型的框架探析 传统媒体转型的思路研究 微博评论对传统媒体的启发 论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理性传播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与新媒体的平台化发展 传统媒体的网络梦想等 传统媒体转型初探 网络新闻发展对传统媒体转型的影响与启示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路径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7年1月5日。

③于双、杨竞:《专家学者研讨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更要接地气》,《辽宁日报》,2016年9月23日第14版。

④潘治琦、靖鸣:《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突围》,《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6期。

⑤李宝华:《“狂欢”理论视域下新一代网红传播学解读》,《今传媒》,2016年第8期。

⑥夏潮:《全媒体时代语境下文艺评论的机遇与挑战》,《艺术百家》,2015年第1期。

第5篇

网络媒介的偏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因特网不仅是一个信息资源、一种通信工具,还是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是完全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传统三大传媒,独立于三大传媒之外的‘第四媒体’,或者说是‘新媒体’‘、网络媒体’。”

在当下这个多种媒体共同发展的时代,网络作为新媒介在其中具有主力军的作用,同时它也成为美剧在我国的传播和流行的一个主要渠道和平台。由于电视台审查程序的复杂繁琐,导致美剧引进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而网络传播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特殊魅力,它的时效性、目标性、双向互动性、个体化等特点,不仅弥补了电视台引进程序本身的缺陷,而且更加满足了美剧受众群的大众需求。

就现阶段来说,美剧稳定的受众群一般具有文化程度高、中青年为主、上网时间长、喜欢自主性选择、娱乐渠道多等特点,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令他们感觉舒适自由的网络媒体来观看美剧。首先,央视等台在引进美剧时,考虑到收视率和大众普及等因素,在题材的选择上,会选择适合大众的、具有大众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社会文化”的美剧播出,而一些流行的带有“小众文化”如玄幻、青春等题材的美剧就受到限制,而这些美剧往往是中青年为主的受众所感兴趣的热捧剧,它们的播映只能通过信息传递强大的网络媒体来进行传播,从而在网络上隐秘流行。其次,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较高,加上英语的普及,很多粉丝剧迷对外国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喜欢欣赏原汁原味的美式英语,而电视台在引进时由于有配音译制组的加入,他们在情感的把握上会有所欠缺,对于“暴力”、“性”等隐讳话题也会避开不译,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美剧迷更喜欢在网络上寻找中文字幕帮助下带有热情的原声剧集。最后,由于网络具有自由自主的选择性和多平台、多角度、多链接的交互性,这就吸引了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美剧迷们的喜爱和追捧。他们可以自由支配业余时间,脱离旧模式的束缚,可以随意地快进快退,就算因为事情耽误了当天的播出收看,也会在随后的时间自主选择。此外,受众在网络上可以因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如男女主角的爱情命运,和其他观众,甚至是内容供应商、制作商等展开一系列互动讨论,达到舆论引导的同时,发挥网络传播极大的自由评论性。

高额的引进成本

美剧中很多剧集的拍摄,不仅手法上如电影一样讲究,在制作投资上也如电影一般大手笔高投入,呈现美剧“电影化”的趋势。校园歌舞剧《Glee》单集制作费是500万,而艾美奖的热门剧集如《冰与火之歌》第一季10集制作费是5000多万美元,《大西洋帝国》更是高达一集1800万美元……这种制作上的高额投入,成为了各大电视台高额引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没有保证较高稳定的收视率的情况下,如果引进的美剧没有稳定的收视群,没有制造出相关的话题新闻,没有高额的广告投入,电视台一定会慎重选择,择优判断。

地区文化差异的限制

除了高额的引进成本外,由于受到异地文化差异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约,央视等电视台更加倾向于引进日、韩、泰、新等亚洲地区的电视剧,而非代表着资本主义电视行业飞速发达、具有美国等异域特色文化的美剧。对于日韩等地电视剧中阐释的文化,中国大部分观众普遍能够接受,因为其表现和蕴含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价值理念都和中国比较类似和接近,如《人鱼小姐》、《看了又看》等韩国肥皂剧,大多展现的都是女人温柔贤惠,男人有责任懂担当的形象,体现的大都是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生活状态。而美剧由于是好莱坞模式在电视荧屏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如《绯闻女孩》类的时尚校园剧、《别对我说谎》类的科普侦探剧、《越狱》类的犯罪探险剧、《吸血鬼日记》类的青春玄幻剧等等。形式上的多样性为内容表达上的多样,因此美剧无论是从以普通人为视角的平民化角度出发,还是代表着崇拜敬仰的英雄主义,无一例外地表现着美国的人情世故、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这些虽然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受众群易于理解,但对于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年龄层相对较大的大众来说,却难以认同。“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是只有少数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

电视剧作为最通俗的大众艺术,注重传播主流文化及其意识形态。因此,对于美剧中体现的地区文化差异,在交流与碰撞之后,只能取其能够与中国文化融合的部分进行沟通交流,而其他相差太远的则只能限制,这也导致了美剧在很大程度上在网络环境下火爆传播现象的形成。

美剧“重网络、轻电视”存在的问题

(一)版权的问题

高额的引进成本,使得电视台在美剧的版权购买上只能选择一小部分,或者放弃。版权的放弃,也就意味着不能在央视等电视台正常播出,人们只能通过网络、DVD盗版光盘等其他渠道获得观看,而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网络媒介。经过字幕组的再制作,无论是优酷、土豆等在线观看,还是BT、迅雷等下载观看,低成本甚至零投入的同时,获取渠道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在网络环境下形成一个范围内的局部流行。然而,这样在网络上的流行和传播,到底不具备“官方承认权”,即没有明文的版权规定。早在2009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就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对于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在这之后相继一段时间里,许多相关规定都就网络传播的版权问题对国外电视剧特别是美剧进行了封锁和打压。虽然对网络版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力打击了网络中一些非法传播,但对于美剧仅在网络环境中的广泛传播和美剧迷免费观看美剧的途径,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传播质量得不得保障

“打开一扇窗户,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的同时,一些苍蝇也会飞进来。”任何一项事物的引进,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会夹杂着劣质的、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东西。美剧的引进也不例外。美剧中新鲜新颖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引起国人的兴趣和关注,它们不同于中国的西方文化,往往得到中国剧迷的认同和赞扬。但其中连带的诸如暴力、性、宗教歧视等偏激的、片面的文化也同样会通过网络环境传播过来,这就导致了优秀美剧中夹带一些质量低下的、水准不高的“垃圾”剧集,阻碍剧迷选择优秀剧集的同时,也深受其低下的文化的影响,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一个有害无益的冲击。

除了文化传播上无法确保稳定的进步文化引进外,在同类型的美剧引进中也存在一定的质量保障。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视剧产业受谍战片《潜伏》的影响,导致电视剧产生了严重的模仿跟风,电视荧屏“谍谍不休”的现象层出不穷,仅仅半年出现了如《风语》、《风声传奇》、《旗袍》等50多部“换汤不换药”的谍战剧,造成了电视小荧屏内容形式的单一,观众在那一时间段也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对于美剧在网络媒介上的隐秘传播也同样如此。随着《越狱》第一季掀起的1800万人次的收视狂潮,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监狱探险片,如《OZ》等。类似的发生场景和故事情节,只是演员上的重新调动,毫无新意的制作技巧和创作内容,使其成为无聊空洞的跟风片。网络新媒介环境下美剧隐秘传播带来的负面性,传播上注重了量而非质,这影响着受众的判断,在业余娱乐生活中或许由于选择的失误浪费了时间,从而带来视觉上和精神上的审美单一和审美疲劳。

美剧“广泛化传播”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美剧中的文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格局的推演,电视剧文化的多元性也成为一个趋势,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首次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其实也是在倡导电视剧领域各国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受众,他们一部分认为,美剧的网络传播和隐秘流行,是美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侵蚀和诱导,渗透和霸占。其实不然,它并非文化侵略的武器。从早年的启蒙剧《成长的烦恼》,到近几年大热的《越狱》、《迷失》、《绯闻女孩》等,都是在向受众展示一个不同于中国的美国生活方式和人文故事,从而传播了他们的思想理念和文化价值。文化的差异很正常,而无论是电视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介,亦或者网络这样的新媒介,都需要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性化。在保证我国自身传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在维护我国民族多彩文化权益的背景下,吸收和借鉴外来剧中优秀的先进文化,补充和丰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再制作的融合,题材的择优筛选

电视作为大众艺术,其广阔的受众群是各个年龄阶层的普通观众,而非只关注于网络传播的美剧粉丝。因此,电视等大众媒介对于美剧的广泛传播,可以借鉴电视和网络的特点,做到“择其优者而从之”。一方面,虽然在译制过程中无法达到“不删减、忠实原句”的理想程度,却可以委婉地改成有趣的译制,加入当下网络流行的元素,如“我晕”、“你老妈喊你回家吃饭”。另一方面,对于美剧题材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得当。虽然在文化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但“地球村”却拥有同一片土壤,积极向上、清新的剧集的引进,会为电视小荧屏添彩不少,如《实习医生格蕾》、《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而带有浓重灰暗色彩的,充斥着暴力、性、犯罪等阴暗面的美剧,还是要慎重选择。

第6篇

【关键词】自媒体 体育新闻 论坛 博客 微博

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跨过以门户网站的发展为代表的WEB1.0时代后,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关注者,新闻不再是大众媒体的专利。网民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突破了传统媒体对社会话语权的垄断,开始了WEB2.0时代,扩张自身对媒体权利的探索。而体育新闻作为网络传播的宠儿,也毫无悬念地成为全民狂欢时代媒体权利扩张中被网民努力争取的阵地。

一、什么是网络自媒体

(一)概念界定

所谓网络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二)主要形式

1、论坛(BBS):是一种并交换信息的在线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进行网上交谈、消息、讨论问题、传送文件、学习交流和游戏等的机会和空间。

2、博客(Blog):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文章、并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是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

3、微博(Micro-blogging):即微型博客的简称。相比传统博客那种需要考虑文题、组织语言修辞来叙述的长篇大论,最多140字的微博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和感悟,或者某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这样的即时表述显然更加迎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二、伴随着体育新闻传播一路走来的网络自媒体

(一)论坛时代――自媒体发展的第一时期

网络自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引起网民关注的自媒体形式非BBS论坛莫属。而在网络媒体中,体育新闻的传播从一开始就是支柱性的组成部分,这也和论坛的作用是分不开的。1997年10月31日,世界杯亚洲十强赛,中国队在大连金州主场败于卡塔尔队,第六次冲击世界杯失利,使无数球迷伤心之至。次日凌晨2点15分,网友老榕在四通利方体育沙龙发表了《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48小时之内就被阅读了两万多次,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迄今最有影响的中文帖子之一。两周后,11月14日的《南方周末》用了一个整版刊登了这篇文章,同时还对四通利方体育沙龙作了相关介绍。这件事使大家第一次感到论坛的巨大力量和影响,传统媒体也真正意识到了网络、网友和网络文化的存在与影响。自此,以BBS论坛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由此开始崭露头角。

(二)博客时代――自媒体发展的第二时期

兴盛于2005年的博客,不仅为网民展现自我、交流沟通、传播信息、普及知识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还为网络时代体育新闻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网络自媒体发展的高峰期。

其一,为体育新闻评论奠定了更为泼辣、犀利又幽默的文风。如著名体育评论员李承鹏的博客,就以此文风见长――“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的倒退,不仅是因为有一个根本不该管理足球的体育总局在上面,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始于1952年的高于体育总局的体育理念。中国体育,其实是一种向政治经济的谄媚。”这样的言论是很难不被传统媒体拒绝,只有网络自媒体几乎“零门槛”才不会阻碍此类文章的传播。

其二,体育名人开博提供了网民对其更深层次了解的新途径。中国的受众一向对那些在世界级大赛中“一战天下知”的体育明星们有着极大的追捧欲,但这种对体育明星多方面信息的渴求欲,往往由于传统媒体报道尺度的限制或报道内容的偏差而无法充分得到满足。于是,体育名人博客、冠军博客等自媒体形式就成了人们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工具。

(三)微博时代――自媒体发展的第三时期

2009年8月,一种新的自媒体形式――微博,在中国网络界横空出世。只言片语,几个表情,最多140字的微博,被网民亲切地冠以“围脖”的昵称。这样的风潮也毫无疑问地席卷了体育新闻的报道领域。其一,从报道对象看,相对于国外运动员的幽默风趣,大多数中国运动员习惯了被动采访和报道,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埋头训练的运动员们也开始主动向媒体靠拢,忙中偷闲地织起了“围脖”。其二,从报道内容看,运动员们在微博中的直抒胸臆,往往也意味着有新闻发生。2010年11月7日,2010赛季中超联赛落幕,长沙金德队黯然降级。当晚,队长汪强在微博上哀伤地写道:“看到队友一个个走了,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或许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希望我的队友们能够有个美好的未来……”通过这条微博追根溯源,媒体很快挖出了金德甩卖球员,甚至主场都要搬离长沙的消息。其三,从报道形式看,一是微博的字数限制,使体育新闻报道产生了浓缩在140个字以内的“微新闻”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大篇章,凸显了新闻的看点,更符合当代人快节奏生活下阅读和接受的习惯。

三、从近期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看网络自媒体的介入

(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授权网络等新媒体参与宣传报道,网络媒体利用自身优势为相关奥运报道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可与传统媒体比肩的新闻传播领域的生力军。其中,以论坛、留言板、博客、播客等作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自媒体,通过整合网络受众资源,提高网民的参与度,其传播效果在奥运报道中大放异彩。如人民网的奥运频道推出了“我对他说”大型互动栏目,设置我国知名运动员与团队的留言板,特别是夺金运动员的留言板,与赛程同步汇总精编网友留言。

(二)2010年世界杯

2010年南非世界杯,央视买断电视以及多媒体等直播权,使得一向在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不甘落后的网络媒体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此时,炙手可热的微博成了网络媒体抢占世界杯报道阵地的有力新武器。这个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正悄悄改变着球迷们的看球习惯。每当遇到进球等突发事件,微博的量就会剧增,而且每秒的量纪录也一再被刷新。据万瑞监测数据显示,就在德国和阿根廷交锋的两个小时内,新浪微博发帖量高达惊人的300万条,峰值达到3000条/秒。上至足联主席,下至草根球迷,全民正在一起“织围脖(微博)”,微博俨然成为了世界杯球迷评球、交流的新时尚。

四、网络自媒体介入体育新闻传播的利弊

(一)有利的一面

1、平民化的参与者丰富了体育新闻传播主体的构成。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受众喜爱的体育类新闻也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在网络自媒体中过把瘾,尝尝作为体育新闻者的滋味,充实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

2、个性化的内容打破了传统体育新闻文体的限制。当人们可以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时,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写作训练的运动员或体育迷们很难用严谨规范的新闻文体标准来限制自己的传播热情。大家更希望在“自己的媒体”上随兴发挥,表达个性,同时丰富体育新闻多样化的报道形式。

3、交互性的传播方式摆脱了传统媒体对新闻话语权的控制。依托于网络媒介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相对于传统媒体对新闻话语权的控制,自媒体以更平等、更开放的方式帮助网民构建自己的话语空间。

(二)凸显的弊端

1、信息的“零门槛”导致自媒体公信力欠佳。网络自媒体信息的“零门槛”,使信息内容无法被网站有效监管,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作用在自媒体中几乎失效,其社会公信力受到质疑。

2、信息的即时、自由导致自媒体内容过度泛滥。不需要渊博的学识,不需要艰深难懂的语句,人人都能在自媒体中抒发感情,发表意见。论坛帖子不断翻新,博客文章频频更新,微博信息按秒刷新……信息数量的泛滥难免让网民对这些冗余、重复的信息产生厌倦甚至排斥的心理。

3、信息发表的共享性导致自媒体易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网络自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其信息的共享性使不少利益集团看中了这块广告前景诱人的大蛋糕,利用夸张甚至不实的信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丧失了原有的公正、客观的媒体属性。

结语

也许相对于西方“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自媒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并不影响张扬不羁的中国网民对网络自媒体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断发展完善的网络自媒体终将成为支撑现代传播的擎天之柱。■

参考文献

①胥晓璇,《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J].济南:《青年记者》,2009(5)

②陈彤、曾祥雪:《新浪之道》[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③屈涛,《网络体育新闻娱乐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④李承鹏,《总局搞不好职业足球――中国足球原罪九评之一》[OL].?tj=1

⑤王艳艳,《我国网络媒体奥运报道的特色》[J].济南:《青年记者》,2008(11)

⑥吴帆,《从新浪2010世界杯报道看媒介融合趋势》[J].济南:《青年记者》,2010(9)

第7篇

【关键词】网络;播音主持;现状;特点

1、引言

随着近些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播音主持人作为媒体与观众的直接纽带,早已经称为了媒体竞争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对于媒体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诚如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徐光春在一次学术年会上所言:“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在广播电视大发展的形势下是大有可为的,责任重大。从某种程度上,广播电视工作水平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水平[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在当下的传媒环境中已经成长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核心仍然与播音主持人息息相关,网络播音主持很大程度上依赖播音人员的专业能力、文化能力、采编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对于网络传媒设备的认知和网络本身的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传媒的质量。

2、目前网络播音主持的主要人群

2.1依托网络平台的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

目前无论是地方广播电视台亦或是中央广播媒体,都充分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了网络平台作为自身的必要补充与支撑,这也导致媒体传播途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但这类播音主持人并不能单纯的归纳为网络播音主持,因为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只是被动的换了一个传播平台,其风格与内容并未与传统传媒有明显区别,中国很少有网络电视台拥有自身的专职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网络平台与电视台的简单关系。目前我国网络电视节目绝大多数数字资源都是来自中央电视台,或是少数地方电视台的链接,除开数字资源,因为网络传媒的多样性,也有很多节目逐渐采取微博、短信等作为互动的平台,以期提高节目质量并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这些都是网络传媒的衍生,但其主要作用仍然只是辅助或者是补充,极少有传媒集团以此为传播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2]

2.2利用网络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个体及专业群体

当下的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为了抢占传媒市场,积极扩大自身在国内的影响力,大多数都有开设播客平台。这种新颖的传媒方式吸引了一大批普通受众参与其中,他们或利用自身的摄像设备及录音设备,或采取与媒体集团合作的方式,进行音频视频素材的创作或再创作。客观来讲,这些作品肯定会与专业制作有质量上的差距,但通过网络媒体的放大作用,其播音主持人已经彰显了自足够的个人魅力。这个群体中也可以细分为专业群体和业余爱好者两个部分,专业群体主要来自一些企业或门户网站设置的播音或主持人员,例如在广大网民中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大鹏及罗振宇等等,业余爱好者则是这个群体的生力军,虽然无法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有所作为,但在某些领域有着不菲的声望,例如众多知名游戏解说及语音平台的主播。

3、网络播音主持的特点与要求

3.1现场即时性

网络播音主持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现场即时性,因为对于节目的拍摄制作质量要求没那么高,故而允许播音主持人或者素材采集人员利用随身便携设备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即时播报,并且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便携设备正在朝着高质量、高普及性的方面发展。甚至目前已经出现播音主持人与观众群体联合采集素材的网络传媒形式,观众的数量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保证突发事件的可直播性,例如在最近的几次地震灾情中,广大群众及志愿者愿意积极配合网络媒体随时对救灾援助进行第一时间的播报,使得很多第一手信息并不是通过传统的电视广播才被全国人民所了解,这就是网络传媒力量的初步体现。

3.2恒久的不确定性

固然网络传媒有现场即时性,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导致网络传媒有其恒久的不确定性,这就对于网络播音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带来极大的考验。网络作为一个对全世界人民开放的公共场合,容纳着各种思想、心态与价值观,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敏感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引起一定的共鸣,一旦这种共鸣为更多的受众传播渲染,很容易变成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一些容易爆发群众情绪的问题,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重大的影响,这就对网络播音人员的政治素养和思辨能力有更高的实践要求。

3.3交际能力和亲和力

网络传播与传统传媒形式的另一个巨大的区别体现在传播方式上。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大众平台,所有观众都有在网络上表达观点的自由,也都有传播语音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对于媒介的选择,网络上的观众更有自,故而想要在网络传媒上做好播音主持工作,交际能力和亲和力必不可少,甚至可以说网络播音主持的传播方式就是人际传播。但也有一些网络播音主持人错误的认为亲和力即是无底线的和观众打成一片,甚至为了迎合一部分观众而做出不合符公众人物形象的举止言行,这显然不是网络播音主持的正确理解,如何在做到亲和平易又不失播音主持人的素质涵养,是值得每一个网络播音主持人员深思的问题。

3.4舆论引导者兼顾制造者

播音主持人在传统媒体节目中只能在局限的环境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参与节目的观众进行沟通交流,而现场观众或者嘉宾必然无法代表所有观看节目的人的看法和思想,甚至都并不是所有参与节目录制人员都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导致节目的大多数话语权在播音主持人手里,更多执行的是引导舆论。网络传媒更重要的是全民的参与,也正因为前文所言观众的多样性、思潮及价值观的多样性,导致网络播音主持人除了为社会国家的大局观来引导舆论,还可以在开放式的网络上面把握舆论的制造权,尤其在社会热点问题即将成为焦点时,可以积极利用舆论制造的优势进行适当的、符合大局观的干预,分散参与者的注意力,这些都需要网络播音主持人对于自身的定位有明确的认知。

4、总结

网络媒体的兴起严格将讲来也就十年不到的时间,很多网络传媒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全,对于网络传媒的理论研究甚至还很缺乏,网络播音主持专业学习更是只能凭借工作者自身的理解和钻研来进行,这既是对相关从业者的挑战,也是给及这些挑战者的机遇,君不见网络上几人兴起几人浮沉。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充实自身的涵养素质,培养自身播音主持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当今网络平台上游刃有余,推动网络传媒积极发展的同时推动自身播音主持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广电网络 电气技术 电子技术 应用

前言:电气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了生活、生产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网络传媒的发展。近几年随着电气技术及电子技术在网络传媒中的应用,对网络传媒整体效能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对电气技术及电子技术在网络传媒中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广电网络中电气技术

1.1照明电气技术

就当前广电网络中来看,其在演播室、控制室均需要照明电器技术的支持。目前,广电网络已经将电器照明技术应用在整个设备中[1]。广电网络在照明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坚持以构建应急照明系统为主,降低由于紧急停电而造成的内部供电中断的现象。广电网络整个照明电气技术按照48h紧急供电中断的照明计算方法对其整体应用供电体系实施构建,进而从根本上保障照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2防雷电气技术

防雷电气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在保障基础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防雷系统实施保护和构建[2]。由于广电网络传媒中心的整体特殊性,在其综合防雷电气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采用了当类装置等电位链接,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防雷到点系统,对整个系统的线路实施布置,有效的预防雷电电磁波脉冲对广电网络电流和电压带来的影响,进而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广电网络还利用防雷电气技术实现了消防联动系统的构建,实现24H监测联动消防指令,进而为广电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1.3变电电气技术

变电控制是维持广电网络电源稳定,实现广电网络中心合理用电的关键。其在变电控制的过程中利用电气技术实现了核心变电控制系统,对整个广电网络中心计算机的系统和各个演播室、演播厅的用电实时集中配置,以保障高强度符合支撑。此外,广电网络在变电电气技术的应用上还是实现了高低电压系统等级控制系统,进而对供电故障时电流和电压突然降低和故障排除后电流电压突然升高带来了供电系统稳定性实施技术处理,实现变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二、广电网络中电子技术

2.1双向改造电子技术

双向改造电子技术主要是利用FTTH技术和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实现光纤到户和纯介质网络传输的一种电子技术。广电网络应用双向改造电子技术将内部的数据传输实现光波传输,加强了数据协议灵活性,进而优化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实现网络透明化安全传输。便给利用无光源网络PON技术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电磁波对传输网络造成的影响,实现多兆为双向改造。广电网络应用双向改造电子技术进一步对内部网络的传输和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就当前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电子技术的应用来看,其实现有线电视服务下的单向下行广播传输方式就是利用了双向改造电子技术。

2.2 HFC电子技术

HFC电子技术是利用大容量传输实现双向传输的一种电子技术,广电网络利用HFC电子技术实现了光纤与同轴电缆结合的传输技术构建,实现了帧频变换,多兆位数据服务的功能,进而完成了电子技术工作的开展。此外,广电在应用HFC电子技术的过程中利用工作人员全程根本实现了视频服务和IP服务技术改进,提高了整体网络视频的输出质量和输出纠错能力。

2.3数据传输电子技术

广电网络中应用数据传输电子技术主要是对网络内信号、音频、视频等实现基本数据传输凭条的构建[3]。在数据传输电子技术的应用下广电网络实现了射频总线与双绞线结合的长距离、大范围数据传输,保障了不同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距离。

2.4智能化电子技术

智能化电子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广电网络智能化发展,从网络运营的角度,实现了整个广电IT系统的智能化设计,进而优化了广电网络的工作效率,为广电网络传媒的发展提供了业务升级。

三、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广电网路技术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应用了照明、防雷和变电电气技术,并且结合了双向改造、HFC、数据传输和智能化电子技术,为广电传媒的安全、运行和传输等提供了保障,进一步优化了而广电网络核心技术,优化了广电网络在传媒领域的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为我国网络传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 考 文 献

[1]万志豪.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4(24):243.

第9篇

论文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涌现出来,在现金的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已经不容易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很多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开始出现在大众的眼前,网络媒体也成为最广泛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所以本文就以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为例,来研究新媒体下心为传播模式的转型。

网络媒体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都是飞速的,而网络媒体涉及的范围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研究网络媒体能够扎稳脚跟的原因和它本身的优缺点,加强网络媒体的监管,保证社会的稳定,势在必行。针对我国的网络媒体的发展状况及发展的前景,来进行新媒体下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研究。

1 新媒体中的生力军——网络媒体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用超文本和超链接等完成的,这是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所谓的超链接,就是点和点之间通过一种关系链进行连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信息网络。信息的交换和存储与原来的那种具有顺序性和线性的限制不同,这种方式能够通过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个地方快速的到达另一个地方,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快捷的检索。而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能够让网络媒体具有很大的特点,比如,在网络中的信息结构都是网状的,能够按照查询条件的不同来进行链接,这也是网络媒体强大的检索功能,另外,在网络中能够多个窗口进行编辑,能够是网络编辑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各种各样多种的元素。

综合而言,网络媒体就是依附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然后利用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来进行商业行为或者是公共行为的一种与传统的媒体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2 网络媒体能够建立并且发展的优势

1)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传统传媒方式弊端的显现,政府也急于寻找新的传媒方式,而网络正是最好的对象,所以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大力支持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国家网络媒体有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2)传播对象的小众化。无论是传统的媒体还是新兴的媒体,其目的都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对象,传播信息,网络媒体依靠强大的网络资源,丰富了信息的多样化,增加了信息的趣味性,进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3)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比较强。和传统媒体单向性的信息传播不同,网络媒体有选择性和参与性,并且可以与参与者进行网络互动,增强了网络媒体的个性化,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内容,跟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4)先进的技术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又具有强大的技术水平,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方式上更加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能做出更加满足受众的信息,吸引受众的眼球。

3 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优缺点

3.1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优点

1)节约经费。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比,网络传媒既不需要发射塔也不需要建立转播站,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备,消耗的能源特别的少,只是简单的升级和维护就可以保障基本的运营,这样大大的节省了经费,缓解了经济的紧张;

2)有利于人才的分配。看传统的传播方式不难发现,很多节目的制作大多采编播用的是同一个人,这样虽然效率提高了,但是这样会造成人才的富余。而网络传媒则可以更好的处理人才,比如可以让有采编能力的人担任网站的编辑,让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加入到编辑的队伍中,时刻保持整个媒体的创作活力;

3)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的网络媒体可以及时的把优秀的 作品和比较重要的新闻很及时的转化成文字到网页上,做到信息资源的即时共享,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3.2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缺点

1)信息的复杂性,难以辨别性。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是一个新兴的事物,还没有更多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它,这就造成了现在我国的网络充斥着很多不实的报道和虚假的新闻,给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

2)受众的人数比较小。我国有着13亿人口,虽然人口众多,可是由于传统的媒体,比如电视,在人们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网络时代还一下子难以被接受,所以网络媒体只是在一小部分人中发展起来;

3)受众的知识水平达不到网络媒体发展的标准。由于网络媒体发展的时间段,技术先进,所以网络媒体只是在以下部分具有一定文化的人身上还有学生的身上得到有效地利用。现在虽然网络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不会使用网络媒体的人还是很多的。

4 对网络媒体这一新兴事物的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型的科技也迅猛发展,有了互联网,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媒体,比如人人网、微博等等,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交流经验和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引领者社会的舆论走向,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不够,所以网络上会出现很多误导人们价值取向的负面的言论,一些比较经典的建议和意见总是能够让一些煽动性的言论将舆论推向极端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通过网络的夸大描述和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的大力渲染之后,就会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和符合,随后在网络中就能够集合起来,然后迅速升温,人们受到网络上这些不良情绪和信息的影响,放弃了自主的判断力,盲目的效仿别人的言行,这也是网络媒体对人们的不利影响。

所以,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要正确认识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走势,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府加强互联网的管理体制,普及网络知识,大力提倡文明上网,鼓励人们理性讨论,引领网络的舆论导向向着正规的方向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先进的网络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