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5: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发酵工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改革实验教学形式
改革后的发酵工程实验将传统两周一次课的频率改为每周一次课,将全学期实验压缩到半学期进行,同时采用“一条龙”式实验教学形式,即在规定8周教学时间内,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微生物培养需要,系统且连续地安排实验时间,实验环环相扣、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任务。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以往只遵循上课周期而不顾微生物培养特点的弊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1.2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以往发酵工程实验开设的项目主要针对发酵工程基本操作及菌种筛选等,实验内容相对孤立,学生对发酵过程的整体认知不够全面。改革后结合我校特点,采用“一条龙”式实验体系(自然界中产酶微生物的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发酵产酶及酶的提取、酶学性质研究及改性、酶的应用等),在此实验中,涉及微生物、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工程、酶工程等实验方法和技术,形成连续而系统的实验,实现从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转变。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酵工程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某一发酵产品生产和应用的特点与关键环节,整体掌握发酵工程的系统实验知识。
1.3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按照我校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后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结合生产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典型发酵产品、酶制剂产品生产为主,将发酵实验设为发酵产酶模块、红曲米固态发酵模块和自酿自饮(风味酸乳及糯米甜酒的酿制)模块,共八个实验项目,包含液态发酵和固体发酵、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按照基础、综合、设计三个层次编制实验内容,将整个发酵实验内容,优化后的实验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结语
一、对当事人的交易缔约行为实施监管的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它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本身有其时间、空间的运行规律,构成时间、空间的程序和内容,都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施工合同是发包人与施工承包人通过法定的交易程序所选定,经双方协商一致而设定的经济法律关系。施工合同由缔约形成到合同的全部履行过程,包括:工程施工招投标、合同签订和履行。由此可见,施工合同管理包括缔约交易(招标投标)阶段管理和履约阶段管理。
按市场经济原则和我国合同法规定精神,当事人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自我决策、管理、实施,以实现合同目的经济活动。但是,根据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改革现状及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政府对工程承发包交易活动及合同履行活动依法实行监督。
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首先,政府管理体系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强调政企分开,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等单位及机构都已基本脱钩,然而,不能否认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改革政企不分所造成的旧习惯、旧观念的影响还依然存在,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思想观念远未消除;其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项目法人制度尚未完全实行,因此,凡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有资金占控股或在主导地位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对这些项目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国有资金流失、充分的发挥投资效益等问题依法实施监管显得十分必要。
再从建设项目本身特点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参与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而且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所以,政府对这些项目的施工承发包合同依法实施监管,以利强化当事人的法制观念,使其在合同活动中能全面认真地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为此,国家对这类建设项目在承发包交易阶段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工程承发包招标投标制度,就意味着对合同缔约阶段的监督又进入法制轨道。国家《招标投标法》第三条从项目性质和投资主体两个方面做出规定:
(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2)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都必须用招标的方式,遵照招投标法定程序完成缔约过程,达成合同关系。显然,政府把施工合同监管的工作重点放在依法必须招标的建设项目上。《招标法》第七条又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除了要自觉执行招标投标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外,还要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招投标活动依法实施的行政监督,有关当事人应当服从与配合,包括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如实提供资料,接受依法进行的检查,对拒不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正确理解施工招标项目合同文件的基本概念
1、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及其相互关系
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方式: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订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本质是一种合意,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合意是指当事人对合同必备条款(或者说实质性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合同订立过程即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协商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经过要约、承诺来完成的。采用招标投标方式进行工程承发包交易活动,就意味着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工程承发包交易全过程,完成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当事人(招标人)发出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招标文件并且在规定期限内向招标人递交投标文件,招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按评标标准选择中标人应向中标的投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按当事人订立合同方式来描述这一过程即为:要约邀请、要约、承诺。也就是说,工程招标投标活动是通过要约邀请、要约承诺来完成的。
要约邀请:招标人向投标人发出招标文件的行为是一种要约邀请,招标人希望投标人能响应招标文件并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一般来说,要约邀请处于合同的准备阶段,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据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文件是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复杂的法律性文件,它不仅依法规定了完整的招标程序,而且还提出了各项具体的技术标准、交易条件、评标标准,规定了拟定合同的主要内容,是投标人准备投标文件和参加投标的依据,是招标人组织评标选择中标人的依据,也是招标人与中标人拟定合同的主要内容,是投标人准备投标文件和参加投标的依据,是招标人组织评标选择中标人的依据,也是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基础性文件。因此,招标法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内容都提出了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对可能产生不公平竞争的内容做出了禁止性法律规定。
投标人在规定期限内向招标人递送投标文件的行为是一种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因为:
(1)投标文件是对招标人招标文件的响应,内容具体确定;
(2)表明了一旦接受要约招标人承诺,要约人即受意思表示约束。
招标人在投标有效期时限之内向中标的投标人发出中标通知的行为是承诺。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使合同成立的承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履约人做出;
(2)承诺须向履约人做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履约的有效期内做出。
从以上论述可以不难了解,建设工程承发包交易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引入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当事人依法进行的招标投标活动,其本身就是缔约阶段的一种合同行为。
2、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
从合同法的一般理论来讲,合同自承诺生效时成立。但是,依据我国合同法第32条“当事人使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同时,《招标法》第46条又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所以,就建设工程合同而言,尽管有了投标书和中标函,但是产生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还必须有一个当事人双方签字、盖章的协议书。
按国际惯例,协议书的主要内容:
(1)合同文件的组成内容;
(2)承包人向发包人保证按照合同文件约定的承包内容进行施工,竣工并在法定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发包人向承包人保证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合同价款及其他应当支付的款项。国家工商局、建设部的GF-99-020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示范性要求,除上述二项内容以外,还包括:工程概况、工程承包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等内容。
3、招投标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组成
(1)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书及附件;
(4)合同专用条款、通用条款;
(5)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6)图纸;
(7)标价的工程量表;
(8)双方有关工程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
由此可见,工程施工招标合同文件中的实质性内容都是形成招标投标过程通过要约承诺的方式所形成具有约束力的书面文件。所以,不论从合同活动或是招标投标活动的理论上和实践上分析,对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管或是合同缔约过程的监管,本质上属同一个主题的两种不同的提法。
按《招投标法》第46条规定精神,在此应当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当事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如果允许当事人可以再行背离招标文件和中标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则明显违背了招标投标活动的初衷,整个招标投标过程也就失去了意义,对其他未中标的投标人来讲也是不公正的,忧乱了招投标(工程承发包市场)经济活动秩序,对于这类行为必须予以禁止,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工程竞争易活动依法健康运行。
三、就当前工程承发包交易活动中,有必要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1、仅注重程序合法,对交易过程中的制假行为的监管显得力度不够。
(1)表面程序合法,暗箱串通行为依然存在
《招投标法》第五条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有些项目当事人在交易活动中违背了这一竞争性缔约基本原则,表现在表面程序合法,又在场绕着中标条件等实质性内容暗箱操作,相互串通,少数项目中标单位投标书(合同文件)或者在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签订带有垫资内容的补充协议中出现许多垫资行为,很显然,经管理和审查备案的招标文件,在通常情况下至少在当前其内容不可能要求投标人做出垫资行为的响应,这是一种进行暗箱串通而违背公开、公正原则的行为,因为这种要求未在招标文件中对所有投标人提出,并将行为的结果带进了合同文件。作为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投标书出现垫资性条款,虽然,相关法律对这种行为未作强制性禁止,但是,国家有关政策又有明确规定,1996年4月国家计委、建设部、财政部以96/347#了“关于严格禁止在工程过程中带资承包”的通知,通知精神对建设单位要求承包商带资承包,对承包商把带资承包作为竞争手段承揽工程都作了相应的禁止性规定和行政处罚措施。
(2)表面程序合法,先签约后招标行为依然存在
某建设单位在法定交易之前就已经选定了施工承包商并签订了施工承发包合同(在此,称作阴合同),当事人为了履行法定的招投标程序,通过监管进行了所谓的“招标”,结果中标单位仍为先前所定的施工承包单位,双方签订了“招标工程施工合同”(在此,称作阳合同),据了解,这一违规过程有关监管部门并不知道,在工程实施和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因阴、阳合同的约定的实质性条款发生冲突,阴合同的计价方式为平方米包干,阳合同的计价方式为总价下浮率,两者计价结果相差甚远,直接影响着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为此,合同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讼。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对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依法实施行政监管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在监管工作中仅注意程序监管还不够,还必须十分重视依法对交易过程中的制假行为的监管,一旦发现制假行为,要认真调查,在查清事实的前提下依法做出行政处罚,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以利贯彻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2、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全面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坚持建设工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首先,有必要依法规范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的行为。因为,一项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是否能公正、公平地依法运行,其中招标文件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如果招标文件中使用或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不当,提出显失公平的交易条件,忽视程序中关键性的时间要素等,那么,对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或者说竞争性合同缔约活动依法健康运行将产生负面影响。
(1)招标文件中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不当现象时有发生,主要反映在:
A、《合同法》自99年10月1日起施行(《经济合同法》已同时废止),但至今还在沿用《经济合同法》;
B、《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还在沿用过去且与现行法律有抵触的部门和地方规章。
C、国务院2000年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自2000年1月30日施行,本条例第六章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保修制度中做出了最低保修期限的强制性规定。但是,在一些招标文件中还有沿用93年就已经废止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分别于84年、87年的:建设工程保修办法(试行)和建筑工程质量责任暂行规定,有的沿用建设部93年2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显然上述三部规章中有关工程保修期限的规定与国务院2000年279号令均存在明显的抵触。
(2)招标文件中引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不当现象时有发生,99年12月建设部、国家工商局以(99)313号文通知推行使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99-0201)示范文本》,原施工合同(GF-91-0201)停止使用,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一些招标单位还在沿用GF-91-0201文本。当然,是否使用示范文本,法律没有强制性规定,如果参照使用示范文本,就不能使用又停止使用的文本,因为GF-91-0201中的部分示范文本内容不符合现行相关法律规定,比如,原文本中第30条争议。对“有管辖权的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的提法及仲裁两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同时采用都与国家仲裁法的规定有抵触。
3、应当注意增强交易时效意识,严格交易时限规则
工程承发包交易活动是当事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判定行为是否有效,行为时效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及行为时效在国际工程交易规则中重要。但是,在当前工程承发包交易过程中,有些当事人仅注重从招标文件发出至中标这一过程的时间安排,而对投标书发出后时效要求,签约时限要求等问题没有引起重视。
a、投标有效期:从招标截止日至中标通知发出所延续的时间区域称之为投标有效期。有些招标人因评、决标工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能按期(即投标有效期之内)发出中标通知,那么就应当在中标通知发出之前,以书面形式函告所有投标人,以说明投标有效期的延长,因为,当业主提出有效期延长,投标人将可能做出两种选择:
(1)投标人同意延长期,投标书在延长期内继续有效。
(2)投标人有权拒绝延长期,退出投标,为此招标人不得没收其招标保证金。其实,投标有效期的规定,应当在招标文件中加以明确。
b、签约时限:招投标法第46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发出之日起30日内订立的书面合同,当事人不能依照法定的时限要求签订合同,从法律意义上说已属违法,承发包双方未能按法定时间规定签约,应当将原因、责任等情况向监管部门书面报告,一些当事人对这一法律规定没有引起重视,因而,有些招标项目在中标通知发出后,超过法律规定时限二-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在少数。
4、必须坚持法定的交易运作程序,以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则。
一项工程的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运作程序进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目前市场存在的一些违背程序原则的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是,有必要引起重视。
中标通知未发出,就订立合同。这是市场中存在的一种不规范行为。一些合同当事人认为已经决定了,就可以订立合同。这种操作思路明显不符合法律要求,因为,中标通知发出以前,谁为中标人,仍属保密状态,同时,中标人在未接到招标人书面中标通知以前,按《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标人确定及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凡采用招标交易方式订立合同的,在程序上的必要条件是中标人收到招标人做出书面承诺的中标通知,再从合同法的意义上讲,招投标活动,中标人在接到招标人发出的中标通知前,就签订合同,也违背了要约承诺的订立合同的程序。
四、设想和几点建议:
1、研究制订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采用合同示范文本是国际工程承发包市场通行的习惯做法。它的明显优点是能既规范又合理的平衡有关各方之间的要求和利益,尤其能公平地在合同各方之间分配风险和责任以利达到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标准化要求。如试行所颁布的各种合同文本,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制订的FIDIC合同文本等,这些文本的共性是将建设工程招标的程序、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文件的组成等作为一个整体,一并纳入示范文本的范围。国家工商局、建设部根据相关法律,总结了近年来(GF-91-0201)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推行的情况及借鉴国际上一些通行的合同示范文本的基础上编制了(GF-99-0201)并于2000年出台推行,从推行的实践分析,特别是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要求,考虑我国即将加入WT0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等因素,现行(GF-99-0201)示范文本显然不够全面,未完善工程招标投标程序,招标文件编制、合同文件的组成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从建设工程招标开始直至施工合同签订,在示范文本中都应当有一个全方位、科学性、系统性的规范运行要求。
2、完善和强化中介机制在规范当事人交易行为的作用。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有完整的运行程序,环节多,经济、技术、法律等专业性强,组织工作繁杂等特点。招标机构专门从事招标投标活动,在专业人员的综合智力、市场信息、招标实践经验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招标机构为当事人所提供的优良服务,对贯彻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规范运行对工程承发包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完善的作用。但是,在招标活动中,有些事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招标人和招标机制之间在法律上是一种委托关系,有时存在过于迁就招标人的利益,主要反映在所编写的招标文件中显示的权利义务失衡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委托人应当向被人宣传和坚持公平、公正的思想理念,以保证工程施工招标活动依法、平衡运行的效果。
(2)一部分招标机构对工程竞争性承发包交易过程中应当遵循的现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等,研究之明显不够。因此,招标机构在人员组成和知识面上应当精选一个技术、经济、法律的三维知识结精空间的智力服务体系,以适应法制经济前提下的高质量服务要求。
(3)进一步树立规范到位规定。目前,有一些机构服务范围只限于到中标通知发出为止,忽视了签约生效阶段的智力。因此,反映在一些合同约定的实质性内容与招标文件、中标单位、投标书不一致或相互抵触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一部分机构,在招标活动中解决好程序性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按《招标法》规定精神,实体应当延伸落实到交易缔约依法生效的合同上。
3、建立严格的施工合同备案制度
“物料与能量衡算”、“微观过程解析”和“变化速率的数学表达”三部分内容是环境工程中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方法论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三方面进行。其中“物料与能量衡算”应是重点,因为衡算方法是环境问题分析的基本工具,方法背后所体现的衡算思维模式应该是每个环境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在环境学科,“物料与能量衡算”方法是最基本但也是最强大的工具,是许多环境行业开展技术工作的必备方法。首先,各种污染物控制工程的设计计算中,污染物及其他相关物料的衡算通常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如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时,氧气供应与消耗的衡算等;其次,环境咨询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节能审核中涉及的水平衡、能源平衡、有毒有害原辅材料平衡等都是“物料与能量衡算”范畴,是这些咨询评价工作非常重要的步骤与内容组成,衡算结果是给予评价结论的重要依据;而环境管理与监督中,各项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量核定及废弃物偷排的认定等,都可以依据某种关键物料的衡算进行,如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量的核定,主要手段就是对煤中的硫进行衡算。
2方法论教学目标的明确与侧重
方法论教学可以在穿插在相应技术原理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但在教学时应明确:相应的思维方式培养与建立也是该部分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具体的、有形的知识点的掌握,如环境工程原理的各种方程或规律,往往成为首要的教学目标。环境工程3种方法体系中的“物料与能量衡算”部分,“质量衡算”通常被总结为输入、输出、转化和积累量之间的计算方程,及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不同情况下的衡算方程式,“能量衡算”同样也有类似的计算方程模式,环境工程原理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将这些方程式作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而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也经常会认为掌握这些方程就够了。具体方程的掌握对于使用“物料与能量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仅仅掌握这些方程,只能解决常规的问题,如: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平衡、能量平衡等已经有使用先例的情况。对于未有过使用先例的新问题,若不能意识到可用此方法来解决,即便把所有方程都烂熟于心也没有用,而后者则需要学生建立起衡算的思维,有了衡算的思维方式,遇到相关问题时,才能够较敏捷地意识到可用其中涉及的物质或能量的衡算来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与掌握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所涉及的各种基本技术方程,需要有较好的高等数学、物理及化学的基础,已经属于学习的难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其背后的方法,无疑更增加了教学和学习的难度。特别是目前专业课学时普遍被缩短形势下,要达到双重教学目标,可能需要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及领悟能力较高的学生。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对技术原理知识体系深入浅出的讲解,将所涉及的方法融汇其中,在潜移默化中,领悟能力强的学生既能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也能领会其背后的方法体系,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但对于许多时候来说,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情况,因此,教学目标设定上面临一个优先序及取舍问题。环境工程原理3种方法体系中,“物料与能量衡算”,可将衡算思维方式培养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而其中涉及的各种衡算方程的掌握作为次要教学目标。只要学生能建立起衡算的思维方式,各种衡算方程也就较易被推导出来,不用刻意去掌握。涉及到“微观过程解析”和“变化速率的数学表达”2种方法的各种技术原理分析及方程,往往学习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先侧重这些技术原理等知识掌握,思维方式的培养作为辅助目标。
3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与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比较,方法论更加抽象,如何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体会和领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案例教学是比较好的手段,特别是在衡算思维方式培养方面。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案例选择是关键。首先应选择涉及的过程比较容易理解同时又可以提起同学兴趣的案例。案例因为比较贴近日常生活,很容易提起同学讨论的兴趣,还可以有更多角度提问,如:要保证甲醛不超标,排风扇换气量应设计为多少?只能允许多少人吸烟?或使用空气清新剂的话其对甲醛转化速率应达到多少等等,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愿意积极思考讨论。此案例因为比较贴近日常生活,很容易提起同学讨论的兴趣,这个案例还可以有更多角度提问,如:要保证甲醛不超标,排风扇换气量应设计为多少?只能允许多少人吸烟?或使用空气清新剂的话其对甲醛转化速率应达到多少等等,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愿意积极思考讨论。
4其他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3种方法体系外,还有一些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进行总结,如:以相同效果为衡量的等当量处理方法(利用当量长度表征管件阻力损失和当量厚度滤饼层表征过滤介质的阻力);及非充分条件下的求解使用的试错法(沉降速度计算的试差法)等。
5结语
(一)调查对象
给水排水专业11级29名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所有学生均参与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我们拟定了10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成效、项目教学对能力培养情况两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匿名调查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9份,收回问卷29份,回收率100%,每项调查内容均根据其选项人数采用百分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项目教学法的成效
针对“你认为‘项目教学’能够让你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感兴趣和更好地掌握吗?”进行提问。问题的调查结果。由图1可知,项目教学实施后,有72.2%的学生选择能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感兴趣”,16.7%的学生选择基本能够。说明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近9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兴趣,这也就为其学好该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实施后7.4%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说明通过实践,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说明还需要改进项目教学,力争让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提高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的目的。对“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的掌握”问题,由图1可知,选择“能够”的学生在项目教学实施后占75.9%,选择“基本能够”的占11.1%。说明通过项目教学的实践,有超过5/6的学生认为实施项目教学有利于“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掌握”。但也应该看到,虽然选择“说不清楚”的学生占13.0%,也说明项目教学实施过程有待于改进,力争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感受到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掌握。对项目教学“是否能够激发你对行业的兴趣”问题,63.0%的学生选择了“能够”、22.2%的人选择了“基本能够”,说明该教学方法可以使超过3/4的学生对供热行业产生兴趣,这进一步说明项目教学有助于其对该课程的学习及对供热行业的关注,这对提高其学习质量意义重大。
(二)项目教学对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情况
针对“项目教学”是否能够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调查结果见附图2。图2显示:近95%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能够或基本能够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说明本次项目教学实践,绝大部分学生都接受并认可了,这进一步说明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只有不到5%的学生不认可项目教学,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其实施过程,加强实施过程的监控,努力使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中。同时显示:有90%以上学生认为项目教学能够或基本能够有助于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但也有近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或“不能”。这充分说明项目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刻苦努力,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等良好的科学设计工作态度的工程师职业素养。在回答项目教学“是否能够能增加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时,79.6%的学生选择了“能”,13.0%的学生选择选择了“基本能够”,近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或“不能”。这充分说明项目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及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计算能力、设计软件应用能力等工程师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真正做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在回答项目教学“是否能够有助于提高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时,64.8%的学生选择了“能”,20.4%的选择选择了“基本能够”,近15%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或“不能”。这一方面说明项目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少部分学生还没有体会到项目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项目教学实施过程,加强实施过程的监控,明确每位学生任务,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中,共同完成设计项目。在回答“通过项目的学习,你的自学能力能否有提高”问题时,13.0%的学生选择了“很大提高”,81.2%的学生选择就“有一些提高”,3.7%的学生选择了“没有提高”。这一方面说明项目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大部分学生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还没有深刻认识。这说明教师需要反省项目教学实施过程,真正做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各种解决对策,在探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项目教学开展过程中,让学生正在体会到项目教学是“从做中学”,学生围绕项目这个载体,积极探索、锻炼和培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针对项目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小组成员合作精神是否重要”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附图3所示。表3显示:55.4%的学生认为“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精神”很重要,37.1%的学生认为较重要,只有3.7%的学生认为一般,1.8%的学生认为很不重要。这说明项目教学其实让学生体会到了小组成员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但也有超过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很不重要”,这进一步说明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项目教学实施过程,加强实施过程的监控,明确每位学生任务,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中,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三、结论
1工程的概念
目前有关工程的概念很多,但意思相近。普遍认为工程具有造福人类社会的目的,分歧是它究竟属于科学还是艺术范畴。目前有学者认为,工程既不是单纯的艺术,也不是单纯的科学,而是沟通艺术与科学的桥梁,存在于科学、艺术与社会的交界点之上,不是三者简单的叠加[3]。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范畴,工程具有鲜明的社会目的性,即造福人类。
2工程教育的本质
工程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由工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全面系统的影响以达到预期培养目的的社会活动过程[3-5]。它除了具有普通教育的特征外,还具有如下属性。
1)实践性:工程的社会性决定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
2)复合性:工程教育应当培养具备复合型知识背景的工程人才。
3)伦理性:工程活动必须符合法律以及伦理道德规范。
4)全球性:工程应具有全球视野,即培养出的人才能满足全球大环境的需要。
3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为了与全球工程教育接轨,我国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一些要求[6]:1)具备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2)具备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具备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所需信息的技能;5)了解国家对本专业职业和行业导向,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正确认识工程对社会的影响;6)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7)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8)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和合作的能力。从我国对工程教育的要求来看,就一门单独的课程而言,成功的工程教育必须让学生具备积极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工程过程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本文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
2过程流体机械课程的特点
1理论性强,需要良好的基础知识
要想较好地学习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学生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理论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对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知识点,紧跟教师的备课思路,就必须对这些现行课程有良好的认识和理解。
2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繁多
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机构原理、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动力学计算、结构设计、运行维护、故障诊断、总体方案设计与选型等。每一个知识点似乎都涉及一门独立的基础课或者专业课程。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听课时似乎很难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做出敏捷的反应,极大地影响课堂的互动气氛。3知识点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与工程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其理论水平远高于实际,可用于指导流体机械在企业生产应用中的稳定操作和运行,以及机器的技术改造与新机型的开发。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结合课程的学习,势必要学生开展一定的工程训练,以加强学生的工程观念,让学生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欠缺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如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由于学时短缺而被逐渐砍掉。有的课程(如流体力学)虽在开设,但由于学时短或为选修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学习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时,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内能、焓、熵等)都不知道,当涉及一些运用基础课程知识点来理解工程问题时感到非常吃力。这就导致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目前的教学形势,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出现死记硬背、不善于理解应用的学习局面。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似乎是工程教学的通病[7]。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是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必备环节,对学生工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工程性极强的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而言,实践环节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实习与实验教学环节需要加强。就本专业的实习而言,目前主要集中于化工设备制造厂和化工产品生产车间的参观和学习,基本上忽略了有关流体机械制造厂的参观和学习,导致学生对流体机械没有感官认识。而且实验学时在不断缩减,目前仅开设往复压缩机示功图测试和高速转子静平衡两个实验。离心泵汽蚀实验被砍掉,导致学生对离心泵主要性能得不到很好的理解。2)毕业设计环节需要加强。鉴于一系列原因(比如工程热力学知识的欠缺、有关流体机械书籍和标准的缺乏),目前绝大多数毕业课题仅局限于化工设备设计,基本上很少布置有关流体机械课程方面的毕业课题。这严重限制了学生对流体机械课程的进一步理解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锻炼。
3课程评价存在问题
由于课程学时的缩减,目前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评价基本上是“一锤定音”——期末考试,忽略了大作业的训练和热点研究方向文献的阅读和总结。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也很难及时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给予修正和弥补。
4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法改革思路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工程教育也是如此。大约二战时期,工程教育从工程实际技术教育过渡到工程科学教育,这就要求涉及工程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向性的,类似“学徒式”的教育,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这种教育方式仅适用于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工程教育,很难适应以科学教育为主的工程教育方式。为此,发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主动的、学习式的教学方法,即将学生视为教师的角色[8]。学生能够从教学活动过程中隐性地获取知识,而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开展有效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模糊,二者有效地完成自身的任务,即教师良好的教学任务、学生有效的学习任务。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是沿着该思路进行的。针对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现阶段工程教育的目的,下面从课程的准备、课程的讲授和课程效果评价三个阶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课程准备
首先,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这必然要求教师大量查阅和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与过程流体机械有关的国内外专著和书籍),弥补所选教材的缺点。查阅资料时,教师必须注意角色的转换,查阅资料是为了更有效、更准确、更生动地给学生讲解,而不是为了个人学习。教师通过大量地阅读文献,将教学内容给予重新组织和编排,以最合理的顺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不是照本宣科。其次,教师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前期课程的学习情况,从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弥补存在的问题,避免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在前期课程学习上存在的差异,这样分组讨论学习时便于优良搭配,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克服个人因前期课程学习不足而对本课程知识点理解带来的障碍。再次,鉴于当前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主,教师的讲解和订正为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制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对教师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前要告知学生:1)每节课要学的教学知识点;2)理解知识点需具备的基础知识;3)学生需要查阅的书籍和准备的内容;4)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中和工程实际中的重要程度。可以说,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教学是否成功,因此,备课必须要做到备内容、备学生和备方法。
2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单向传输为主的教学,而是教师根据备课时制订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教学内容,避免学生消极被动地思考教师到底在讲或者要讲什么内容。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讨论,发现和记录教学存在的不足,便于课后进一步的思考、改进和反馈。教师上课时应做到:1)上课时,教师首先要给出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2)教师要给出每节课的“引子”,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评价每组学生给出的讨论结果;3)最后教师要给出总结,要评价本节课程内容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比如“余隙容积”这个概念,如果仅是书上给出的解释“活塞行至终端止点时气缸剩余的容积”,学生很难理解,很难想象这部分空间是怎么回事;但如果将其与盖房子用到的“公摊面积”类比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二者对于用户来讲都是有害的,但是必须具备的,只能尽力减小,却不能避免。
3课程评价
教学活动的最终环节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学评价,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发现和思考教学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反馈;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课程的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出发,绝不能是仅以考试为基准“一锤定音”。为此,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1)对知识点理解的评价。通过课堂上观察学生的一系列反应,如面部表情、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释和补充;另一方面通过作业、课程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情况,便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调整和弥补不足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测试教师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明白师生间对知识点理解存在的偏差和分歧。教师应对学生的问题积极反思,对教学内容给予重新编排和阐释,以便改进教师本身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实训、大作业、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并将存在的问题汇总和分析,弥补教学存在的问题。总之,教学评价是个连续的过程,合理的教学评价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而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成绩”。
5教学改革对工程教育的促进
简单的讲,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实施,学生获得的技能基本能满足工程教育的要求。具体体现在:1)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思考、提问和讨论,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交流技术;2)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讲解,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责任感;3)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大作业的分组准备和讨论,教学在团队内相互进行,学生改进和具备了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4)通过“教”这一环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精选和重组,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5)通过一定的工程训练,学生对待工程的态度和信心发生积极的变化,增加了对工程设计过程的理解;6)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理解,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具备了终身学习的素养。
6结束语
虽然政策上已经开始允许民办院校申办硕士点,但国家资源支持力度仍较小。使得民办高校设立硕士点存在许多顾虑与制约,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持续推进民办教育公平发展,来改变社会舆论;另一方面需要举办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应以教育质量和特色来做出回答。从我国民办高校的定位看,目前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校,其研究生教育多采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即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而我国公办学校多培养学术型研究生,教学师资力量足,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较成熟。但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培养模式需要转向应用型;因此,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院校在申办专业型硕士点时起点相近。如果民办高校能在这方面做出探索,形成特色,不但能树立自己的品牌地位,也是对专业型硕士教育的贡献。因此,民办院校想继续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集有效资源和资金为一体,重点发展优势专业,才可能在申报硕士点与培养硕士研究生上有更多突破。
2、民办院校优势专业申报硕士点的不足
交通工程专业是我院的优势特色专业,以“人”为主体的研究对象,区别于以传统的“车、路”为研究主体的交通工程专业。随着长三角地区交通事故防治人才需求量的扩大,我院已重点发展交通工程专业,希望抓住申办硕士点的契机,将其打造为综合性试点专业。目前该专业距申办硕士点有以下几点不足:(1)作为硕士点来发展,专业定位主要以“人”的安全为重点,研究范围较狭窄,应发展多个研究方向。(2狮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青年教师人数比例较大,中年教师比例较小,符合硕士生导师人数不足。(3凌通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偏离申办硕士点建设,急需改革。(4)实验室资源不足,包括实验设备不足、实验人员素质不高等;在建设本科实验室的同时,应当增设满足深层次科研需求的实验室。(5)教师科研团队没有形成,科研资源不足,尤其是国家级或省级科研资源较少。由于教师代课任务较重,科研能力与精力不足,科研经费较少,导致科研动力不足。利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和灵活机制,适应于申办硕士点后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课题研究,交通工程专业将采用“校企合作联盟”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基于这一需求,我校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校企平台。教师科研力量不足,科研教师精力不够,导致交通工程专业国家级或省级课题太少或没有;因此,就需要加强硕士生导师的科研能力,完成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团队科研能力方法:首先建立适应科学研究的实验室,配以完善软硬件;其二,鼓励高职称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同时学校配套资金要及时到位;其三,积极邀请外校教师参与我院的科研课题、同时我院教师也走出去参与外校教师科研课题,通过相互参与提高科研交流。最后完善教学、科研双轨双重激励改革,完成产学研一体化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
3、基于申报专业型硕士点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建设
3.1师资力量建设
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师引进及培训计划,希望通过2一3年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团队拥有2一3名知名学科带头人,巧人以上组成多专业融合的交通工程师资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及博士生以上职称6人,60%以上教师符合硕士生导师要求,同时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比例。具体措施见表1,引进知名专家1一2人,作为学科引导人;借助安徽三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三联交通事故预防研究所的优势,将一定数量的科研工作人员作为交通工程专业教师的有益补充,进行柔性引进;针对中青年教师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比如资助部分优秀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参加各类前沿课题、会议等,提高青年教师视野和教学质量,同时提高科研能力。
3.2课程体系建设
交通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目前以应用型为主导,满足理论够用即可。但在硕士点建设时,需要形成2一3个研究方向,为满足硕士生的科研能力,这就需要加强理论课程内容。因此,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既满足本科生的就业需求,又满足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同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时,可以加上大量选修课程,满足不同需求的本科生需求。
3.3实验室模式改革建设
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偏重实践教学,专业课中实践教学占50%以上。目前交通工程专业在原有的高危环境监控实验室、驾驶员安全素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素质训练实验室和智能交通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增设道路工程测量、交通控制、交通仿真、汽车碰撞模拟等一系列的适应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的应用型实验室。在现有的实验资源基础上,我们要探索一条交通工程人才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相辅相成的教学思路,方法上逐步形成以“实物教学、案例教学、课题引人教学”的特色教学模式。实现本科生“以实践教学为引导,实现学生早进实验室、早人课题”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下一步硕士生教育模式奠定实验室基础。
3.4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建设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我院已经开展多个平台,其中包括“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等这样有利平台,这样的研究机构有利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和灵活机制,适应于申办硕士点后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课题研究,交通工程专业将采用“校企合作联盟”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基于这一需求,我校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校企平台。
3.5加强科研力量建设
1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咱员原猿暂。文献咱源暂论述了软件工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一种案例教学模式院教师事先组织、编写好案例曰然后将案例在上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曰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对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总结。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源于圆园世纪愿园年代的德国,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体现,它区别于学科体系的教学方法。从形式上看,项目教学法是把学习任务编成一个个项目和任务,通过完成项目和任务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文献咱远暂讨论了项目式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实施,作者从课程实践内容的选取、实践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的制定三个方面尝试对课程项目教学进行思考和尝试。案例式教学与项目化教学即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案例式教学法引入的案例只是为了说明某个功能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选择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案例引入课程讲解。而项目教学法是工作过程的再现,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中的任务可以掌握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因此它起到衔接真实工作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综合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如文献咱缘,苑暂提出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结合案例的讲解分析进行理论教学,然后通过模拟项目演练来进行实践教学。本人在实践中发现,将传统的案例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野软件工程冶课程教学时会出现以下不足院员冤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的复杂度受到限制,只能采用一些简化的项目。圆冤教学案例与实践项目是分开的,缺乏连续性。教学案例和学生的实践项目往往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实践。
2基于案例项目的迭代式教学法
当前,迭代已成为砸哉孕咱愿原怨暂、敏捷式开发咱员园暂等大多数现代软件开发方法的关键实践。在迭代式开发中,开发过程被组织成一系列短期小项目渊称为迭代冤,每次迭代都具有各自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部署等活动,产生一个可执行的局部系统。每次迭代都是对系统的持续扩展和精化,随着时间和一次又一次迭代的递进,系统增量式地发展完善,最终成为完整的系统。这种迭代进化式的完成任务的思路对改进软件工程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首先,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人们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往往有一个从认知到掌握到熟练应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可以按此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先讲解基本知识,使学生对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有初步认知,然后逐步增加知识深广度,同时培养应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具有按需要自己获取理论知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其次,这种进化式的软件开发思想使得我们可以将大规模的有实用意义的软件开发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和学生实践项目引入教学中。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以简化的小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或学生练习项目不能很好地说明软件工程原理,难以训练学生应用软件工程原理的能力,教学项目必须有一定的复杂度才能展示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内容对软件开发活动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教学时间和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限制,使用传统项目教学或案例教学方法时,教学项目复杂度的增加使得教学内容难以组织和实施。以迭代进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案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院通过将实际的大项目划分成一个个相互有联系的短期小项目,可以先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教学案例来完成软件全生命周期的理论讲解,而将余下的作为学生实践项目。由于这些小项目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每次迭代开发需要的时间不长,使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既有利于教学组织,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项目的迭代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与案例的迭代式开发过程协同起来,以迭代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能力进化式增长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的由三次迭代来完成,在这三次迭代中通过教师、学生、案例项目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不断演化渊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逐步过渡为指导者到评判者,学生的角色完成从知识的学习者到实践者到项目完成者的转变,项目的角色也由教学案例转变为实践项目最终成为学生的开发成果冤,分别完成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传授、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和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案例项目三种不同的教学任务,达到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迭代教学时,首先要选择好教学采用的项目。选择的项目应该是学生熟悉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还要有相当的规模。项目选好后,教师应首先对项目的功能需求进行初步调研,确定一至两个功能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结合该功能的实现过程向学生讲解将软件工程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然后再挑选一至两个功能指导学生完成,余下的功能实现由学生独立进行从需求调研到实现、测试的全部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院员冤结合案例项目的第一轮迭代进行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的案例教学。本课程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解。教学案例是软件项目的一个核心功能的实现。本轮教学要完成以下教学内容院首先,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及软件开发过程等,在此基础上探讨软件需求分析技术,然后对所选案例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写出需求文档。其次,软件的分析和设计技术,包括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哉酝蕴建模技术等。本轮教学的难点是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从需求文档得到软件模型的详细过程。第三,软件的实现技术,包括软件编码、单元测试、数据库设计等。第四,讲解软件的综合测试技术,包括测试计划的制定、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的策略选择、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测试报告的书写等。在教学中,通过结合精心选择的项目用例,以软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原理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给学生以直观、可见的操作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掌握软件工程核心要素渊方法、工具和过程冤的深刻内涵。通过本轮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对软件工程知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意义及软件开发过程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下一轮教学打下了基础。圆冤教师指导学生对案例项目进行第二轮迭代开发垣理论知识的深化讲解。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学生已有了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对软件开发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本轮教学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原理的理解,培养其应用软件工程原理的能力。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本次迭代开发任务,教学过程可概括为野所用知识提示和补充垣学生练习垣集中点评冶。首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为四到五人。分组的时候要兼顾以下原则院学习主动的同学与学习被动的同学搭配曰同宿舍的同学搭配曰不同特长的同学搭配曰男女生搭配咱员员暂。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从案例项目中选出一到两个功能,指导学生按照前面讲的方法进行实现。本次迭代开始前,教师对本阶段所要用到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布置本阶段要完成的目标曰规定每个开发阶段的完成时间点。然后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阶段的开发任务。各小组提交工作成果后,由教师进行集中点评,以使各小组之间能互相比较,共同提高。本阶段教学中,教师结合项目进展,补充软件项目管理、配置管理、设计模式等知识,以扩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现代软件技术的理解。猿冤学生独立完成案例项目的第三轮迭代开发垣理论知识的自主式学习。通过前二轮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软件工程基本原理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应用软件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因此,本轮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案例项目的第三次迭代开发,最终提交一个完整的项目。本轮教学任务由各小组自行完成,教师主要起到督促检查作用。学生开发中遇到的困难由他们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来解决。本轮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培养其独立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学生最后提交的系统将作为评定学生本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3本教学法的实施情况
我校采用野圆垣员冶教学模式,野软件工程冶课程被安排在第四学期,十八周,每周四学时,共七十二学时。教学选取野图书管理系统冶作为案例和实践项目。第一轮教学所用时间为八周左右,选择该系统的核心功能野借阅图书冶的实现作为本轮教学的教学案例,讲解需求分析技术、设计和实现技术和工具,以及创建数据库,部署和测试等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关键技术。除此之外,还简要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第二轮教学所用时间为四周,本次迭代中,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野归还图书冶功能的开发和部署。第三轮教学需时四周左右,各小组作为独立的开发团队完成图书管理系统中其余的功能模块,最后提交出功能完善、性能较好的系统。学生的总成绩由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第二、三轮教学中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理论成绩占源园豫,第二、三轮教学中的实践成绩各占猿园豫,第二、三轮教学中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践态度、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小组成员互评成绩综合评定。以上教学模式在圆园员圆和圆园员猿两届学生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通过和采用迭代式教学法之前的两届学生的对比发现,采用迭代式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的期末考试渊笔试冤的及格率和良好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反映采用迭代式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外,由于迭代教学时,理论教学到项目实践之间有了平滑的过渡以及教学案例与实践项目的连续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曲线,以及项目被划分成了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小项目,使得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实践成果等原因,学生对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之前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校近四届学生对野软件工程冶课程的教学满意度测评结果渊见图员冤也反映了这种迭代式的教学方法已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图1学生对叶软件工程曳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
4总结
1项目教学法
1.1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指导———CDIO理论指导
CDIO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起,其中C代表构思(Conceive)、D代表设计(Design)、I代表实施(Implement)、O代表运行(Operate)。基于CDIO的项目教学法以实际产品项目为依托,重在培养学生对于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在参与并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将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理念,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工程素质。CDIO理论是工程训练项目教学法有力的理论指导。
1.2项目教学法在工程训练中的实施要求
工程训练项目教学法要求工程训练的环境向准企业转型。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完成实际产品生产,实践教学环境也应该突出现场、突出实践,也就是说工程训练环境应该向模拟企业或模拟工程的方向发展。学生需要在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训练中完成具体的生产过程,进行真实产品的生产、组装、调试和运行,从而保证了学生“现在所学的”与“现在企业所用的”相一致,更进一步保证了学生“将来要做的”与“毕业时企业所要求的”相符合。
1.3项目教学法的课程目标
项目教学法要达到教学目的,对教学项目的甄选尤为重要。工程训练项目教学法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项目应该能体现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完整的构思、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及运行全过程。在构思、设计环节特别强调学生充分地发挥创新精神。通过实际项目产品的生产把以往的单机训练模式转变为由多个实践训练环节有机结合的训练模式。
1.4项目教学法的评估
项目教学法的评估即为学生的工程训练成绩,包括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参与项目的团队协调能力评价、产品生产责任感评价、产品生产效率、产品的运行情况评价等。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各项表现,给予打分,最后分数总和即为工程训练成绩。
2工艺手电筒项目实践实例
手电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学生对其结构特点比较熟悉,研发生产相对简单。工艺手电筒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2.1项目立项
工艺手电筒的项目研发要求是满足照明功能,外观设计美观大方,握持舒适,携带方便。
2.2整体结构设计,确定设计方案
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观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手电筒设计方案:第一,根据节能原理,确定选择LED灯头,耗电小,发光强;第二,根据外观要求,满足美观耐用的特点,同时还要能够形成导电回路,从而确定手电筒材质为铝合金;第三,满足握持舒适,方便携带的要求,确定手电筒整体外形尺寸为:高110mm左右,最大直径30mm左右;第四,要求能够支撑固定灯头、电源及电池,手电筒选用金属材料,结构可分为灯头、套筒、端盖3个部分,为保证各部分之间紧密相连,方便组装及更换电池,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
2.3具体零部件设计
2.3.1灯头部分高度30mm,直径28mm,一端设有台阶,用于安装玻璃罩,另一端为M30×1的内螺纹,用于与筒套连接。如图1所示。
2.3.2套筒部分高度90mm,直径28mm,外壁加工出花纹,美观的同时,还可以防滑,方便使用者握持;套筒左端为M30×1外螺纹,用于与灯头连接;距离此端25mm处有一直径9mm的电源开关孔;套筒右端为M26×1内螺纹,与端盖连接。
2.3.3端盖部分高度25mm,直径28mm,一端为M26×1的外螺纹,与筒套连接。如图3所示。
2.3.4其他配件考虑到制作成本等原因,其他配件,如LED灯头、按钮开关、电池架等、塔形弹簧等,可采用外购形式,由学生进行组装。
2.4项目实施过程
2.4.1加工灯头材料为直径32mm铝合金管材,通过普通车削加工成形,使用机床型号C6132车床,刀具为普通端面车刀、外圆车刀、内孔车刀和切断刀。螺纹用M30×1机用丝锥及自制工装进行加工。
2.4.2加工筒套材料为直径30mm铝合金管材,通过普通车削加工成形,使用机床型号C6132车床,刀具为普通端面车刀、外圆车刀、内孔车刀、滚花刀和切断刀。两端螺纹分别用M30×1板牙、M26×1机用丝锥及自制工装进行加工。电源开关孔的加工采用台式钻床和自制夹具,钻头为9mm麻花钻头。
2.4.3加工端盖材料为直径30mm铝合金棒料,通过车削加工成形,使用机床型号C6132车床,刀具为普通端面车刀、外圆车刀、内孔车刀、和切断刀。螺纹用M26×1机用丝锥及自制工装进行加工。
2.4.4测试、改装外购配件用万用表对外购的LED灯头、开关等配件进行测试,并对所购电池架进行改装。
2.4.5产品整体组装调试学生将已加工完成的手电筒及各种配件进行组装,并进行调试、检验。
2.5项目评价根据工艺手电筒产品的构思设计理念、产品外观、使用功能以及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加工操作情况,指导教师给予最终的项目评价。
3结语
一、成功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影响尤其突出,如果把学生良好的智力比作是台性能较好的机器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机器的动力。可见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和个人特征等)是发展学生智力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顺应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化学教学中,可借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创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帮其获得成功,通过成功感的满足与刺激,来激励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加大学习动力,逐渐促成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的有效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成功教育的做法
1、情感的支持是一剂精神良药。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就像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渗透学生的心田,极大程度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情感,融洽师生情谊。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关爱学生是一剂精神良药,尤其是常被冷落的后进生,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都能激起他们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而不是被抛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难易,都应认真的给予分析或引导,不挖苦,不讥讽,多赞许,多鼓励,促使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情感支持的同时产生了对教师的好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化学习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表扬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成功是人人渴望的,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起,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因而学习信心倍增。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阶梯性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力让他们经过努力后能取得成功。让低层生“吃得了”、中层生“吃得饱”、高层生“吃得好”,极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H2实验室制法时,当学生完成Fe、Zn、Mg分别与稀H2SO4反应的实验后,提出三个问题:⑴上述反应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吗?为什么?⑵制H2应选什么药品?⑶制H2应选哪些仪器?由三位不同程度学生回答,均得到良好的效果。本人认为,教师应恰当地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表扬,以激励其成功的动机。尤其是学生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功更是他们愿意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期待中,让学生不断地进步、成功。
3、激发兴趣,促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应尽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成功,让学生在成功感的激励下对学习产生兴趣,促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化学实验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从第一节绪言课我就注重利用实验的优势,一入门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魔棒点灯”己使学生惊讶万分,我有意准备几根玻璃棒让学生上台演示,在他们享受“魔棒点灯”成功喜悦的时刻,我便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学习,以后将有更多的实验等待你们亲手完成,获取成功。这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另外,在课堂上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讨论,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对产生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独立解决,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4、鼓励竞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方面。其中坚持性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来自教师的鼓励、集体的帮助、个人的荣誉感都能支持学生的坚持性。学期初,我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协助式的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竞争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竞争中相互扶持,互相促进。通过竞争使每位学生都乐于做学习的主人,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例在元素符号的教学中,为了突破熟记元素符号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自制卡片,让学生抢答,比赛谁又快又准,效果很好。在参与竞争中既有成功的希望,又有失败的可能,动力与压力并存,通过组织竞赛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和不断努力才能有更多的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5、发挥学习成就评价作用,激励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