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15:43: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 工作总结
1、XX年暑期,举办了两期“生命如花绽放”心智成长主题夏令营即中小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供辅导学员35人。夏令营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拓展训练等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习珍惜和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独有价值。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尤其是互动中的体验和同伴分享给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学员们通过活动加深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10月10日,参加了城区妇联主办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开展了现场咨询、版面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免费发放等活动,帮助市民更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同时,也扩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应基教科要求,为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了题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培训。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介绍了台湾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为学校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随基教科对全区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进
行了一次排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工作做了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的个人资料收集工作。
6、从11月9日开始,为满足学校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动义务送讲座下校。先后为城区职高、英雄街小学、惠丰小学、淮海小学、站前路小学、华丰路小学等六所学校送去七场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7、自觉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提升业务能力。暑期先后赴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和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理念与技术及时应用到学生团体辅导和教师及家长的各类培训中。
8、继续完善了咨询部档案并做对外宣传报道。
二、 工作反思
1、有时候想问题理想化,脱离实际,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为城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点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实际状况。为此,以后还需要更主动深入学校,这样才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为做好辅导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还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时追求实效。
3、在扩大心理与教育咨询部的知名度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被更多人知晓,才能为更多人服务。
三、 工作计划
(一)完成咨询部本职工作,扩大咨询部社会影响。
1、立足活动中心,发挥公益资源优势,做好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推广
亲职教育公益讲堂,坚持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服务。
2、继续搞好学生心智成长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辅导。
3、做好课题研究。申请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并发展有积极性和有能力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尝试走出一条边学边研,以研促教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4、完善资料归档留存,为明年文明城市验收检查打基础。
5、完成咨询部室软硬件建设。
6、做好咨询部对外报道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沙龙运作机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模式。
1、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持续开展培训和学习,让我们的心理老师有一个团队支持系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争取在五年之内,帮助我区心理老师有理念、会技术、能研究,在所在学校生动、活泼、有效、多渠道、多形式、独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以心理教师为主体,通过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等形式,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班级教学实验,探索形成我区学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我区学校应用的《生活素质教育》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
3、主动对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和帮助。选择有兴趣、有潜力的重点学校重点辅导。
一、思想认识
在本学年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准,时常观看和收听广播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和时事动态,能正确处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关系,积极形成教育合力,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的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好同志。
工作态度: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组织每天的课间操和课余训练工作,精心计划、筹备每次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尽力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时刻为学生的活动安全着想,及时维护有隐患得体育设施和场地。作为体育组的一员,通过其他教师和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本校田径运动会径运组织工作,增加了全校师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强化了师生们的团结拼搏意识。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我克服了自己单身居住等许多困难,在考勤、例会以及值班等情况没有无故缺席过一次,在值班时,能够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工作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教学工作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学生,能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热爱学习,发挥特长,培养其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
3.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组织每天的课间操和课余训练工作,精心计划、筹备每次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尽力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在这一学年里,在全组老师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给国家数据库上报《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的工作。通过的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终于把数据上报成功。时刻为学生的活动安全着想,及时维护有隐患得体育设施和场地。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抓好每天的“课间操”检查和体育锻炼。作为体育组的一员,通过其他教师和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本校田径运动会径运组织工作,增加了全校师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强化了师生们的团结拼搏意识。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学期里我克服了许多困难,在考勤、例会没有无故缺席过一次。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4.因材施教: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科研方面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一、前言
中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是教育发挥影响和作用最大的阶段,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对基础教育认识的深化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逐渐从接受、认识走向探索、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更科学地认识、更系统地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电子杂志全文数据总库中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浏览了48篇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问题的文章,拣选其中32篇研究成果显著论点鲜明见解独到有力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整理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展望。
总体看来,1999年至2005年左右,学者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索相对集中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现状、成因,以及初步的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至今,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专业化模式的探索,也有更多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资料,提供更为专业的论点。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
首先涉及心理健康的标准,从1999年起教育部逐渐颁布一系列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研究者们首先定睛于如何界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如美国奥尔波特六个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十条标准为依托,从不同侧重点具体把握从不同需要把握如何划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如杨建飞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5]中提出应系统综合地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研究者提出应结合我国传统价值观和正确的主导社会价值观来本土化心理健康的标准[1]。笔者认为,处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者适用不同教育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把握基本标准下有所侧重有所添加,才能使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更好地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的研究探讨结论相对一致,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爆发的比率逐年上涨,并且呈现多样性、集中性、年龄阶段性等特征,多体现在学习障碍、行为问题、社交问题、性心理问题、适应问题[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向内、外两个因素,内部因素指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所囊括的人事物等方方面面,小到班级环境,大到教育机制缺陷,时代变革。
三、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现状研究
2002年到2005年,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巨大进展,以下主要方式在中小学校中发展起来:1开设心理健康课;2建立心理咨询室;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渗透于学科教育之中;5建立学校-家庭合作通道;6搭建同辈互助咨询机平台[2]。
有研究者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样本学校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不足,包括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以及心理咨询开放时间供不应求,并提出了改善建议[3]。
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还有待发展,可以从更多角度进行研究,例如以受教育者为研究对象、以纵向研究或聚合交叉研究为研究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做深,做实。
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探索
(一)系统化趋势
1、以教育系统提升为依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学者们越来越意识到单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只是表面上缓解了矛盾,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4]。在教育机制、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学生心理问题的爆发不可能完全杜绝。只有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置于其背后的教育系统的大背景下,才能更深刻更彻底地找到问题根源,叫停连锁反应。
2、提倡构建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由家庭、学校、社会构成的环境网络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外部因素,三者环环相扣密切联系互相作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问题最终可以归于环境适应问题。在处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逐渐达成的共识。
3、涉及学生个体、同辈、家长、老师、辅导员的人际互动网络
人际因素也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并通过环境因素起作用。人际因素的运用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很多研究者尤其提倡让孩子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体验健康向上的力量,达到自己成长,自我提升的目的。基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同辈、家长和老师在人际因素中是关键。
4、专业化趋势
不少研究者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根于具体的方法研究上,对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了研究。例如同辈咨询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利因素[6],表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发展方向。理论研究上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渠道,实践运用上也提高了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要求。
五、现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虽然从1999年起我国才开始提倡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我国有着优良的德育传统与和谐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已有深厚的基础,这就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方向引导和理论支撑。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逐步拓宽、深化,初见规模,指引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但不少研究还是有稍显空泛的问题,如所提对策缺乏具体的可行性方案,没有通过实验验证的理论构建,缺少正反面的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经验研究,现有理论与实际脱节,宏观指导多微观指导少,实践性研究相对缺乏等问题。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用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而逐渐发展的,需要广大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者发表自己的认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感性材料。
六、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展望
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拓道路:1进行实地调查,更多获取直接数据,揭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完整面貌;2开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以适应广大中小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需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技术支持;3密切联系一线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理论与实践互为指导,共同促进;最后,还要继续加强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构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定湾,何凡,刘碧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9).
[2]沈永江,邓亚琴.论中小学生"预防-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2,(12).
[3]刘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1,(9).
[4]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5]杨建飞.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3,(5).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我们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心理素质。因此,加大整个学生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时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水平而且着眼于学生未来,促进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然而,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多旨在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完善素质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1)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引导学生阅读《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时,不仅要向学生讲述文中人物的故事情节和知识,亦可以向学生表述徐悲鸿从小树立志向并为之坚持不懈,无论遇到如何大的困难都能勇敢面对的精神,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样既有效地完成教学的内容,又慢慢地让学生建立起健康心理的概念。
(2)鼓励和支持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组织一些读后感交流、课后阅读研讨会等活动,加深小学生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建立健康心理的意识。
(3)加强师生交流,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了解学生的最好方式就是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课上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是课后师生间的谈心。力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教学时严厉认真,课后平易近人,关怀备至的亦师亦友的形象。
2.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品德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品德,不仅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氛围,缩小学生与教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经常举一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康人格的事例或者名言警句,让小学生体会伟人的高尚节操并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大志。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打开学生心扉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自然是百般疼爱要什么就给什么,这就滋养了小学生的娇气和自私的不良品性。积极地组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能够让小学生打开心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课外读书有感等活动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互爱、友善的品格,让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所言、所想、所虑,大胆地与老师、同学间分享自己的心理思想。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过分夸大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因此夸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似乎己经到了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也是值得怀疑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养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川。同时,由于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不一,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统一取样不当,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统计结果有许多是相互矛盾的,这不利于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形成消极影响,误导人们对小学生身心全而发展的评价。
(二)缺乏相关辅导教材
在教材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辅导内容。市场上和网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芬不齐,内容过于随愈,往往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小学老师要在短时间内编写教材难度又很大,且科学性存在着很大的疑问。这些都不利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有时候会带来副作用。
(三)缺少必要的活动场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也没有规定的教学方法.但它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和领悟。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体验法、讨沦分析法、游戏活动法等。这需要有一个与平时上其它科目不一样的环境。比如,桌椅板凳的摆放、一些必要的设备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在本班教室进标一些活动很难顺利成功地进行开展,受到一定空间上的限制,也不能保证侮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体验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没有体验活动中蕴含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活动的设计就将流于形二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就七法达到。在组织活动时应给学生的体验过程留有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在体验中获得的感受。
二、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调查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从其心理调查工作做起,只有全面,细致的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教育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对于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诲,抵触心理非常强,如果无法从其心理特点入手,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会造成与其相反的不良结果。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教师会选择用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在总结了调查结果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其生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引导与帮助,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国家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己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尽管如止匕仍然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或错误的认识还在严重地影响甚至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或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是心理专家和医生的事,或简单地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开展或不能向纵深推进。
(三)利用童话、寓言等故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话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话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叫一以根据小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心理困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期。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小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心理冲突,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出现。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小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释放天性,快乐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新时代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迫切。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尚未发展成熟,在面对各种困扰时很难正确地处理,如果教师不能对其进行适时地引导,可能会诱发其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的小学生存在自私、孤僻、冷漠、骄傲、虚荣、盲目等心理问题,尽管我国不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家长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力度不够,校内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缺乏专业训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但部分教师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执教方法落后,对学生缺乏尊重,甚至存在挖苦讽刺、恐吓威胁等现象。
(二)缺乏相应课程设置
教育部门及教材未对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明确要求,所以大多小学未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表,缺乏一套专业系统的配套教材。
(三)缺乏配套设施
完善的配套设施可以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起到辅助作用,如心理活动室、咨询室等。
(四)缺乏教育资金支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进行的各项活动需要教育资金的支持,如心理活动室的构建、教师的专业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才能进行。
二、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结合家庭教育,加强心理辅导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除了要加强学校教育以外,还要结合家庭教育开展心理辅导,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唯有结合家庭教育,教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首先,学校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可以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方式联络家长,教师要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此外,学校还要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收获最佳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健全考核机制
学校要加强对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使教师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评估的能力,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心理教育。另外,由于小学生还没有经历过生活或学习上的压力,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学生学业的考核上,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梳理问题,解决困扰,保护小学生敏感、脆弱的心灵,消除师生隔阂,引导小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倾诉。而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考核内容之中,教师在考核时关注心理教育的实施情况,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教育形式
校园文化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利用校内资源,创建积极的校园氛围,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实施教育,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这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无形力量,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广播相关内容、开设心理活动的专栏、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等,通过多样形式实施心理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抗挫能力,帮助小学生释放天性,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宝晶,曹锭.关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1(10).
[2]王朝晖.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07).
一、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农村学生思想意识的局限性,缺少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表达出内心的烦躁与压抑,学生又长期处于高压的学习状态,而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老师也往往只重视小学生的文化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小学生厌学、缺乏正常的兴趣爱好、情感脆弱、个性化得不到健康发展等问题。
2.缺少专业老师,心理健康辅导极度缺乏。部分农村小学虽然在课程里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是由于地方经济、教育体制、周边环境、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心理健康课程授课老师缺少,相关资源不足,导致课程枯燥无味,甚至偏离教学目标。部分农村小学虽然也有相关的心理教育兼职老师,但他们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面对现实、个体的学生时却一脸茫然,加之学生对老师的角色看待,更是让学生在老师面前不能敞开心扉展示真实的自我。
3.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不能落到实处。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没有实际效果,存在走过场、应付差事,过于形式化。
4.农村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文化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但是实际生活中,一部分家庭的父母受文化素养限制,在这个方面不能有效引导和教育子女。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都外出务工,小学生都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只是在电话里听到父母亲的关心,而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爷爷奶奶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不能为孩子辅导功课或者帮助完成一些相关作业,甚至沟通有阻碍。再加上当今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一些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已经开始失去精神食粮,导致孩子厌学、辍学,甚至影响了将来的生活和个人感情的正常发展。
二、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建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关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1.建立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领导组,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既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及时予以指导。从学校领导到每个教师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营造课内外,校内外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辅导水平,而广大农村学校条件艰苦,经费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簿弱。我们必须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学习和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敢于实践、探索和总结,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意识。教师应与学生多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上多给一丝微笑,多给一份关注,多给一句赞扬,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和谐、幸福的氛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言行影响子女。在社会层面上,继续发挥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按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开设心理知识讲座,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学校教育
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家长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市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河南大学33名心理咨询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在各小学的实习反馈结果显示,开封市各小学都已建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与过去实施条件普遍偏差,时效性不高,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大改善。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重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开封市迎宾小学为例对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对其以后人生的工作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归因方式、情绪表达方式、人格类型、个体素质等都是在小学阶段逐渐发展确立的,一旦该阶段学生遭遇到重大变故或长期处于不良成长环境(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长期留守、家庭贫困、过分骄纵、隔代抚养等),心理未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教育,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以理性、积极的态度看待压力性生活事件,在经历挫折后调节行动策略、坚持自己的目标,发展心理弹性,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全体学生参与
大多数小学只对3-5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认为低年级学生的意识发展还不健全,思维层次较低,课程起不到作用;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教育,心理教育可以缓一缓。小学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须知识和技能的必备阶段,是学生勤奋感的获得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连贯,都会阻碍心理品质的逐步改善,甚至会造成已获得的良好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2.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我们观察到学生有压力、烦恼时更多选择与同学交流,很少主动向老师反应,没有学生主动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学生往往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是有问题的学生,被咨询者也会担心被其他同学嘲笑,甚至会有羞耻感。而小学阶段由于上课时间固定,班级人数少,学生好奇心重等因素,保密性工作不能得到保证,这可能会造成被咨询学生更大的心理负担,也可能引起其他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和排斥。
3.心理问题干预的延迟与不足
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业、情绪、人际交往各方面了解比较多的是班主任,他们能及时发现学生状态的改变,非常重视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并在教育过程中提供帮助。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和系统的心理辅导方案,同时担任多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使得班主任提供心理援助延迟或不能提供心理援助。其次,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快速发现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心理干预的实施,第三,学校领导、各科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都很重视,但定位不分明,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加上学校制度的不合理也会造成心理问题干预大延迟。
三、关于以上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儿童的必修课程
我们观察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受小学生欢迎,在课程设置中主要以心理小游戏、心灵活动为主,家庭作业多是通过采取行动、言语形式完成(如:拥抱爸妈,赞美他人等),不仅不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反而通过课程获得的心灵愉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儿童的必须课程是十分有利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根据班级特点设计课堂内容,不能硬板教材,事倍功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生活适应五个维度,仅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2.建立完善小学三级教育系统
第一级由学校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从教育管理方面支持、协助和督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第二级由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组成,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和技能培训,提高学校老师心理辅导技能,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开展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第三级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家长组成,学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密切配合,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构建完整的家庭与学校链接。完善的教育结构对促进心理
3.实行导师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学校所有老师(包括校领导)都要带一定数量的学生,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组建心理互助小组,老师不随学生年级增高而变动,学生随机分配也不随班级变动更换导师。依据学生特点灵活设计小组成长方案,商定小组协议(小组成员互相保密,按时参加等),每周固定交流时间,总结一周情绪状况,首先能了解到不同时期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反馈给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次小组内学生互相协助解决学习、人际、生活适应等问题,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发挥学生能动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第三小组内部互相保密,营造安全感和彼此的信任,促使学生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能逐渐转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于将教育者的科学辅导建立在小学生的主动要求和参与的基础上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展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普及,教育部门、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愈加重视。截至目前,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以上问题,但相比过去已经有了极大改善,相信合理的课程设置、完善的教育体系、规律的心理援助对将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全明,黄希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9,02:274-277.
[2]汪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心理科学,2001,01:87-89.
[3]傅亚强,魏旋.心理弹性、压力认知和应对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5:735-738.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教育教育环境途径
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
和谐的教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心理辅导室
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信箱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心理健康专题广播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4.橱窗宣传
运用橱窗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橱窗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橱窗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的紧密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时甚至上课想小便时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教师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教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十一”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以上是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