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英国饮食文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1: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英国饮食文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英国饮食文化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想了解每道菜名的含义、使用原料、烹饪方法等。因此,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译中式菜肴,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层次上的进一步转换。

中式菜肴的翻译尤其要注意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许多中式菜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而且许多菜点的命名为食客添情助兴。比如,许多菜肴常以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或带有民间色彩,或带有艺术性,力求雅典、美妙,富于文采,用以迎合食客们审美的食趣,寓意吉祥的祝愿。通过菜肴名称这一窗口,食客可以领略中国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领略到中国烹饪的浩瀚繁杂,博大精深。因此,翻译中式菜肴时我们需要做到“再现源语文化特征和再现源语文化信息”。

一、烹饪文化及烹饪方法的英译

中国菜烹饪的过程复杂,包括备料、刀工、火候、烹法等方面。要熟练而准确地将中式菜肴英译,除了熟知菜肴常用原料的英译外,还必须对菜的加工、烹饪及其在英语中的对应语了如指掌。

1.刀工(cutting

中国烹饪,刀工十分讲究,历来有“三分原料,七分加工”的说法,厨师总是因料施刀,根据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切割法,横刀、直刀、厚刀、薄刀、切花等,刀法对菜的质量有莫大的影响。譬如切猪、牛肉,猪、牛肉是有纹理的,顺着文理切,纤维长,炒出来的肉就韧。所以,炒肉片的肉,切时要横着纹理切。

翻译工作者为了译好菜名,应该了解中国菜的一些刀法。

有些中国菜的原料正式开切前,要有所加工,如去鳞( scaling)、剥皮(skinning)、剔骨(boning)、脱壳(shelling )、腌制(pick-ling)等。去鳞鱼译为(scaled rsh)、去皮肉(skinned pork ) ,剔骨鸡(boned chicken)、虾仁(shelled shrimp)、咸蛋(salted egg)、皮蛋( preserved egg)、酸菜(pickled vegetables),等等。

切中国菜常用的刀法有:切片(slicing)、切丝(shredding) ,切丁(dicing)、切柳(rlleting )、切方块(cubing )、剁碎(mining)、捣烂(mashing) ,酿( stuffing)等。刀法英译时往往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或是名词表达。如:肉片(sliced pork或pork slices )、鸡丁(diced chicken或chicken dices)、肉饼(mined meat或meat mince)、蒜泥(mashed garlic或garlic mash)、等等。

2.火候(cooking temperatures)

烹饪中国菜,掌握火候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菜的原料结构迥然不同,有的软,有的硬,有的脆,有的韧;另一方面,切的形状各异,块、片、丝、条,厚薄不等,长短不一。因此,生菜下锅,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必须恰到好处,才能使菜鲜美可口,保证菜的质量。中国烹饪的火候有文火(slow rre; gentle heat)、武火(high heat)和文武火(moderate temperature )之分。用什么样的火进行烹饪取决于什么样的原料和形状的菜。以鸡为例,如果是嫩鸡并切片,就宜高温快炒,这样炒出来的鸡肉鲜嫩可口;要是用慢火煮,鸡肉就会硬而韧。如果是老鸡,只能炯或炖,若炒食,鸡肉会咬不动。

3.烹饪方法(cooking techniques)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很多,为了方便翻译,可把中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作如下分类。

一是煲、煮、炖。煲、煮、炖的共同特点是把食物置于有水的炊具中,然后加温,使食物变熟。煲(stewed ):把食物放人一个煲中,加水加温煮。如,煲牛脯( Stew Brisket or Stewed Brisket)。煮(boiled ):把食物放在有水的锅里煮。如,煮鸡蛋(Boiled Egg)。煮有快煮和慢煮(instant boiling/quick一boiling and slow一boiling)两种。炖( stewed ):垠煮食品使之熟烂。如,炖肉(Stewed Pork ) 。

二是煎、炒、炸。煎、炒、炸的共同之处是烹制食品不用水,只用油。将油置于锅内,加高温使食物至熟。“煎、炒、炸”译为英语时均用场( - ing)一词,只是加不同的修饰语。煎(fried or pan一fried )锅里放少量的油加热,把食物置于其中使表面至黄。如,煎鱼(Fried Fish)。炒(sti;一fried ):锅里放少量的油加热,后放人食物并不停翻炒直至熟。如,炒鱿鱼(Stir一fried Sliced Squid)。然而,“炒蛋”的英译却是Scrambled Egg,不译Sti:一fried Egg。另有一词是“爆" ( quick一fried),"爆”是炒的一种方式,快速的炒使食物至熟。如,爆牛肉(Quick一fried Beef )。炸(deep一fried ):把食物放进滚沸的油里使之熟。炸有“干炸”(dry deep一fried )、软炸(soft deep一fried)和酥炸(crisp deep一fried)之分,翻译时,一般均译为deep一fried。如,炸排骨(Deep一fried Spareribs)。

三是烧、炯、扒。烧(braised ):先用油炸,后加进酱油等作料烧。如,红烧鲤鱼(Braised Carp with Brown Sauce )。炯( braised ):紧盖锅盖,用文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烂。如,黄炯鸭块( Braised Duck with Brown Sauce )。扒(stewed or braised ):用文火将食物喂或炖烂。如,扒羊肉(Stewed or Braised Mutton ) 。

四是烘、烤、焙。烘、烤、焙共同之处是食物与明火直接接触或放在铁架上烧,或者放在烤箱里烤。烘(baked ):用火或热气使食物变热、变干至熟。如,烘面包(Baked Bread )。烤( roast , barbecued ):食物在火上烤使之干、至熟。如,烤鸭( Roast Duck,这是唯一不用过去分词的译法)叉烤肉(Barbe-cued Pork)。焙(baked):用干热使食物变至熟。如、焙土豆片(Baked Potato Chips)。

五是蒸、熏、灼(余)、酿(填)。蒸( steamed ):利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热至熟。如,粉蒸肉(Steamed Pork with RiceFlour) 。熏(smoked):用烟熏来调制食品,使其有一种特殊味道。如,熏鱼(Smoked Fish)。灼、余( scalded ):如,白灼基围虾 ( Scalded Shrimps ) ,永花生米(Scalded Peanut ) 。酿、填 ( stuffed ):如,酿豆腐(Bean Curd Stuffed with Minced Pork ) ,酉良 卿鱼(Stewed Carp Stuffed with Minced Pork)。

以上列举的是中国菜的一些主要烹饪方法。只要熟悉这 些技法,翻译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二、饮食文化与菜肴英译的技巧

现今的中国菜肴英译方法普遍采用音译、直译(写实)、意译(写意)和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但有一趋向值得注意,即崇尚“写意”型,也就是另一意义上的“写实”型,一味摒弃菜名中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行话隐语”,只图使人了解菜式的实际意义,而忽略了其中寓含的文化精华,有人说这样就可以避免使人被复杂古怪的菜名搞的一头雾水,食欲大减。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会使食客食欲大减,而且还会使对中国文化神往不已的外国朋友们大失所望。菜名的英译,应尽可能保留其富含的文化色彩。以下从保留中国文化色彩与中菜命名这两个方面来探讨中菜英译的技巧。

第一,以菜式原料和烹饪方法命名的中菜,即所谓的“写实型”,大都可以采用直译法。中国饮食资源极其丰富,烹饪方法更是难以计数,大都是国外未必有的,所以在这一情况下直译当然也可以保留文化色彩。这一观点在现今翻译界也是大都认同的。如:

清蒸甲鱼Steamed Turtle菠萝鸭片Sliced Duck with Pine-apple红烧全鱼Fish with Brown Sauce香菇蒸鸡Steamed Chicken with Mushroom。此类菜名的英译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烹饪方法一般以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出现;二是一个菜式中如果不止一种原料,翻译时一般译作“烹饪方式+主料+with+其他配料”。如:青椒牛肉丝Stir一fried Shredded Beef with Green Pepper。三是一个菜式中,如采用特别的酱料和作料,可在译名后加“within +酱(作)料”。例如:油浸绍鱼Steamed Pomfret in Oil;蚝油鸡球Chicken Balls with Oyster Sauce。四是有些菜式,烹饪方法并不十分重要,可以不译出来。如:蟹粉鱼唇Shark’s Lip with Crabmeat。

第二,以地名命名的菜式在英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本土文化,反映地方特色烹饪技艺和风味。此类菜名可有三种译法。一是直译地名原料法。如:广东香肠Guangdong Sausage。二是菜名反映地方风味时,英译时可在地名后加style(风味)。如:京酱牛肉Beef Cooked with Soy Sauce, Beijing Style。三是菜名中的原料为地方特产时,其译名为:烹饪方法+地名+原料。如:南京板鸭Steamed Nanjing Duck。

有些菜式各地皆有,而某处的特别独到有名,英译时即使原菜名中无地名,也可在后面加上地名,如粤菜有一名菜叉烧,是香料腌制的一种烤瘦肉,为广东特有。如果译为一般的烤肉,译文就未尽菜谱之意。因此,叉烧可译为Roast印iced Filletof Pork , Guangdong Style。又如潮洲烧雁鹅,可译为ChaozhouRoast Goose或Roast Goose,Chaozhou Style。

第三,中国独有的特色食品的英译,音译法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如饺子、粽子、点心、锅贴、测羊肉都可音译为Jiaozi,Zongzi , Dianxin , Guotie , Shuanyangrou,再辅以简明解释。

第四,以药膳命名者。中药是我国独有的宝贵财富,自古 以来,人们就知道与饮食巧妙的结合起来,制成药膳,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药膳的营养、保健、治病和延年益寿的作用,各大餐厅饭店里均有药膳菜肴。做好此类菜名的英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常见的药膳菜肴有:构祀粥,西洋参炖鸡,双鞭壮阳汤,杜仲腰花,当归炖羊 肉等。药膳菜名的翻译有一定难度,因为绝大多数中药材没有相对应的英文名,如果直译为拉丁学名,如把当归译成Angeli casinensis,天麻译成Gastrodiaelata,绝大多数食客不会知道是什么药物,更不用说知道它们的疗效和滋补作用了。所以,我们应简译药名,除少数相应英文名或较为熟悉几种药物外,一般都译作herbs(药草),如“天麻炖鸡”可译为Stewed Chicken with Herbs,然后将疗效及滋补作用译出附在菜名后面。对于某些形象不雅的中药,如“牛鞭”,按字面意思译成whips既不雅,又令人迷惑。有人将其译为ox一tail,采用委婉语,以求与中文“牛鞭”的委婉语一致,笔者认为是可取的。

第五,以历史典故命名的菜名的英译。在中式菜肴中,有 一部分是由某个人创始,或与某人有关,因而以其姓名命名,如 东坡肉、狗不理包子、麻婆豆腐等。有一部分则是与某个历史 事件或传说有关而直接以该事件或传说而命名,如佛跳墙、大救驾(安徽寿县名点。传说赵匡胤围困寿县九个月才得以占领,进城后劳累过度致病。厨师以猪油、面粉、果仁等精制一圆饼进呈,赵食后不久即康复。赵匡胤当皇帝后,赐该点心名“大救驾”。这类菜名一般比较复杂,不可以大而化之以某一固定译法为定则,应当灵活处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这些深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典故,让外国食客吃得香,“想”得美。这类菜名的英译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办法。

一是以人名及其典故命名的,人名用音译或直译,菜名用直译方法。例如:东坡肉Dongpo Braised Pork麻婆豆腐MapoBean Curd宋嫂鱼羹Sister Song’s Fish Potage叫化鸡Beggar’s chicken;在译名后还可以辅以典故的解释,如“宫保鸡丁”,传统译法通常为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and Peanuts in Hot Sauce(invented by Gong Bao in the Qing Dynasty),虽然后面括号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典故,保留了部分文化色彩,但仍给人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反不如译为:Gong Bao Diced Chicken(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and peanuts in hot sauce,invented by Gong Bao in the Qing Dynasty)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直译法辅以简单解释的方法。 二是以传说、典故命名者,传统译法也是按“写实”型菜名译法直接译出该菜式的原料及烹调方法,然后用括号加上该菜的直译。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反宾为主的做法,只让外国客人了解了菜肴所包含的浅文化层次的外在表象,而把让客人了解其深文化层次的内在表现放在了次位,其实这些外在表现客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而有所了解的,而其内在表现你不讲,客人是无从知晓的,而这内在表现又是尤其重要的,所以此种译法是不妥的。而先直译或音译,保留浓重的文化特色,再在括号里辅以“写实”型菜名译法直接译出原料、烹法是更可取的。如“佛跳墙”,原先译作Assorted Meat and Vegetables Cooked in Embers(Fotiaoqiang一lured by its smell,even the Buddha jump the wall );不如译作Fotiaoqiang一The Buddha Jumped the Wall for Luring by Its Smell( Assorted meat and vegeta-tiles cooked in emb。二),这样岂不更加明了,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还有前面讲的“大救驾”,译作Dajiujia—A Kernel Pastry Snack of Shouxian ( A town),that once came to the rescue of an Emperor。

三是由于这类菜式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短短的菜名翻译无法解释得透彻,刘增羽先生的意见颇有道理,“在英译名之外再提供一个简短的背景说明”,以便食客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随着当今世界学汉语的热潮再次升温,像此类含典故的名菜可以偏向于先音译后解释的方法,如上所说的佛跳墙、大救驾、东坡肉等。

第六,以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者及以吉祥语命名者。在中式菜谱里,以“龙”、“凤”、“鸳鸯”、“如意”、“芙蓉”、“翡翠”、“元宝”、“荷包”等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的菜名比比皆是。如“凤凰展翅”、“祥龙献瑞”、“龙凤呈样”、 “鸳鸯鱿鱼”、“芙蓉鸡片”、“元宝鱼翅”、“翡翠妒鱼卷”等。菜 名悦耳动听,象征着吉祥如意,荣华富贵。以吉祥语命名的菜 名往往用来表示祝福,多用于节日、生日、结婚等喜筵上,反映了中国人民趋吉的文化心理如“全家福”(山东名菜。由二十多种原料组成,主要有海参、鲍鱼、鱼肚、鸡、鸭、冬菇、菜心等。在山东各地多用老年寿诞、新婚喜庆、婴儿满月、合家团圆的喜庆宴席,以取吉祥之意)。这类菜名还有”老少平安’。等:此类菜名的英译,不少人崇尚所谓某些原料的“转译”,比如“凤凰玉米羹”中的“凤凰”,不译成英语意为长生鸟的“凤凰”( phoenix ),而转译作其真实原料“鸡蛋”( egg ),甚至于粤菜的“西湖牛肉羹”中的“西湖”,也被人转译为所谓真面目的“’鸡蛋”。如此,“凤凰”所代表的吉祥如意便不可知,“鸡蛋牛肉羹”中的鸡蛋在其中也无法使人联想起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所以将“凤凰玉米羹”译作Phoenix ( egg ) Corn Thick Soup ,“西湖牛肉羹”译作West Lake ( egg) Beef Soup较好。还有人将“凤凰拼盘”译作Assorted Cold Dishes in the Shape of a Phoe-nix,也是好的例子。还有一个“龙虎凤大烩”,人们一般将“龙虎凤”转译为三种原材料“蛇猫鸡”,即Thick Soup of Snake,Cat and Chicken,笔者认为,这种译法是叫人大倒胃口的,“龙虎凤”,多么漂亮吉祥的名字,却译作“蛇猫鸡”下三滥般的名字,所以还是译作Soup of Dragon ( snake ) Tiger ( cat ) and Phoenix ( chicken)好。有人认为“一卵孵双凤”不可译为Two Phoenix Hatched from One Egg,应译作Chicken Steamed in Water Melon,为什么不把二者结合起来呢?译为Two Phoenix Hatched from One Egg (tow chicken steamed in water melon )。还有含有“芙蓉”这类美丽事物的菜名如“‘芙蓉鸡片”、“甜芙蓉燕窝”、“出水芙蓉鸭”和“芙蓉蟹片”的芙蓉都被转译为其原材料“蛋白”( egg一white ),不能不说是使这些菜肴大失色彩,大减魅力。有人将一芙蓉海参”译为Sea Cucumber in the Shape and Colour of H363SCUS,将“鸳鸯菜汤”译为W ater一shield with Floating Manda-rin Duck就很贴切,有美感,笔者认为很值得借鉴。以上谈的是以吉祥事物命名的菜名,再看看以吉祥语命名的中菜的译法。人们通常采用意译为主,后加注释的方法,如菜名“老少平安”译为Steamed Bean Curd and Minced Fish( the whole family is well ),而从我们关于中国文化与中菜英译的关系来看,使人们领略到更深层次文化的内在表现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译出菜名所蕴含的祝福含义更重要,而菜肴本身的原料和制法便在次要,所以不如译为The Whole Family Is Well ( steamed bean curd and minced fish )。还有菜名“全家福”便可译作Happiness to the Whole Family(stewed assorted meats/hotchpotch,mixed with sea cucumber, squid, abdomen of fish,chicken,duck,fish ball, shrimp, black mushrooms and fungus etc.)。

第七,以一些美丽漂亮有趣的事物或形象情景命名的菜式。对于这类菜名的英译,不少人认为可摒弃中文菜名中美好形象和韵味,而只要使外国朋友明白菜是由什么做的,怎么做的就行了,笔者认为这只是停留在表现菜名的外在表象文化上,所以是不可取的。有些人认为“白雪映红梅”(蒸虾蟹肉饼,面上点缀着蟹卵)不可以译作Red Plums Reflected on White Snow,要译成Steamed Patties of Crabmeat and Minced Shrimp with Crab Roe on Top;“金华玉树鸡”(浙江金华特产火腿而著名,青菜形似玉树,即火腿青菜鸡)不可以译成Chicken Cooked with Golden Flower and Jade Tree,要译成Sliced Chicken and Ham with Greens;"翡翠虾仁”只可以译成Stir一fried Shrimps with Peas;“百花酿北菇”应译成Mushrooms Stuffed with Minced Shrimps ;“雪积银钟”应译成Stewed Mushrooms Stuffed with White Fungus;“雪耳余架装”只能译为Scalded White Fungus wish Veiled Lady ;“蚂蚁上树”应译成Bean Vermicelli wish Spicy Meat Sauce。这类译法要么完全不保留菜名的美丽丰韵,要么扭曲这种美丽丰韵,都是对中国美文化的损害。笔者认为可以找到保留这些美丽丰韵的方法:

白雪映红梅Red Plums Reflected White Snow( steamed patties of crabmeat and minced shrimp with crab roe on top)金华玉树鸡Sliced Chicken with Golden Flower(Jinhua ham)and JadeTree(greens)翡翠虾仁Stir一fried Shrimps with Jade ( peas )百花酿北菇North Mushrooms Stuffed with Flowers( mined fungus) 雪积银钟White一snow on Silver Clock ( stewed mushrooms staffed with fungus)雪耳余架装White一snow Ear Lady ( scalded white with veil)蚂蚁上树Ants Climb Tree ( bean vermicelliwith spicy meat)有人将“红烧狮子头”译为Lions Head Casserole ,“白雪蟹斗”译为Snow一white Crab in Shell也是绝好的例子。

第2篇

论文摘要:今天人们意识到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与继承还需要提高。文章提出了中国丈化因素在英语课堂中参与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因素参与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风俗、法律、艺术、道德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它能力和习惯。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因此,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沟通以及双向的性质决定了英语的学习者必须要学好英语的文化,同时也不能忽视本国语文化。然而,人们发现在实际的沟通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富含中国文化的语言存在空白,即使是学历较高的博士也是如此。因此有人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是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提出很多高学历的学生,如博士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有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却没有文化大国学者应有的独立的文化人格。与外国人的交流中无法体现一种独立的文化人格。不懂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词语的英文表达,不知道“Confucius”就是中国的圣贤孔子,不懂得红楼梦的英文表达。背诵了十来年的英语单词,不懂得油条、包子的说法比比皆是。因此他呼吁:要重视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以便培养英语学习者的独立文化人格,在对外的交流中能有效地传输中国文化。深人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更好地进行沟通。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开设汉语课程,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作为对外文化交流主体力量的大学生,更有必要学好中国文化,以便在实际的沟通中更好地排除不必要的误解,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本文试图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角度探索如何进行中国文化因素的渗透。

二、高职高专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此类学生经过了正规的高中学习,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英语总体水平不高;另一类是从中专、职业高中升人高职院校的学生,这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偏低,英语基础尤为薄弱。他们的专业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可能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也多。但是由于很多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因此英语语法的知识还需要巩固与提高。笔者对所执教的医学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包括口头、书面的中国文化素质调查后发现:他们对于文化知识,包括英语国家文化以及中国文化有着较浓的兴趣,但是对于文化词汇的了解还很少。笔者调查了英语护理系以及口腔医学系的100名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平时阅读或者书本中出现的文化词语如:春节、瓷器、中秋、剪纸等正确率最高,而对于馒头、油条、中药、玉器、佛教、孔子等知之甚少,对于海峡两岸、三好学生、三个代表、四大发明等几乎一无所知。而这些词汇都是选出来的比较常用的中国文化词汇。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会尽量地用可能的表达写出与中国文化词汇相近的意思,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一片空白。在其中一个班级调查时笔者只让他们写出英文单词,而另外一个班级则提示他们可以尽量通过猜测写出意思,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结果发现第一个班级学生只写出平时书本出现或者他们记住的单词,而在另外一个班级,学生则发挥了最大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写下已学过的词汇外,还各显神通,有很多学生翻译得还比较靠近。

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承担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任务。而我校英语护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雅思考试到英语国家从事护理工作,有很多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机会,因此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 以及在英语课中学习中国文化也显得更为紧迫而重要。通过文化知识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培养独立的文化人格,以及更好地学习不同语言的文化。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高校应开设一定的人文学科公共选修课,举办人文讲座、演讲,举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高校可以考虑开设一门真正让学生学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的较高收视率说明了在当前情况下各个层次、各种职业的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提高。大学生应注重自身人文修养,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另外,大学生应消除“功利主义”的思想,花点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人文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

第二,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对中国文化重视不够的原因外,还有课堂中缺乏中国文化因素的英语学习内容,使得他们接触的中国文化的内容非常有限。对于非常重视考试成绩的他们在考试中也没有中国文化知识方面的测试,因此,学生没有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压力。英语教材中没有中国文化的信息使得教学大纲改革的很有必要。只有教学大纲带动教材以及相关测试的改动,才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第三,教师可以在课堂增加中国文化知识的输人。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轮流做一个简短的PPT,介绍中国的文化精徽,可以介绍各自家乡的特色建筑、手工艺、饮食以及民俗风情,或者介绍中国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笔者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发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有所增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主要起着一个引导作用,因此学生只要课后能坚持学习,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教师还可以以补充材料的形式,选择优秀的描写中国文化的素材作为教材,或者是中国文学的译文。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大地》,华裔作品《喜福会》,中国作家用英文写的作品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等,还可以阅读英美国家人士对中国典籍的翻译作品,比如,理雅各、辜鸿铭、卫利等翻译的《论语),还有其它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的翻译作品等。

第3篇

【关键词】外资银行 本土化 应对措施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获准进入北京设立代表处,这标志着外资银行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至此,外资银行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0多年,但是外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外资银行在华本土化进程。当今,我国对外资银行限制逐渐放松,外资银行应抓住机遇,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面临的问题,制定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推动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

一、外资银行在华发展面临的本土化问题

(一)高素质金融人才流失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外资银行对争夺金融人才的争夺被视为是中资银行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情况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据普华永道自2005年至今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调查可知,发掘和留住优秀的金融人才已经成为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外资银行高层纷纷选择跳槽中资银行。中资银行的薪水及业务竞争力的提高,对外资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外资银行原有的对人才的吸引力消退。普华永道曾调查多家在华外资银行,员工流动率均在10%~20%之间。

(二)银行覆盖区域较小

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机构数量较少,且大多数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汇丰银行是中国区域规模最大、网点最多的外资银行,截至2010年年底,汇丰银行在中国只有106个网点,其中23分行主要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其他外资银行的网点数最多也就三四十家。2009年年底,中国城市银行中较大的北京银行在北京地区就有150家支行和一家村镇银行,相比之下,外资银行的弱势显而易见。

(三)沟通成本较高,难以发挥优势

中资银行与中国企业有着相同的成长文化背景和长期合作的丰富经验,使得中资银行比较熟悉中国企业的的沟通方式以及对其服务的流程,两者之间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关系。大部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短,对中国企业的需求和沟通服务方式的了解程度不够,使外资银行的一些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外资银行有着高端理财优势,外币投融资、理财等业务一向是外资银行的强项,然而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纷纷出现零效益和负收益,引起了不少中国客护质疑。中资银行具有长时间积累的人脉关系和客户数据,并且一贯深受我国各级政府及管理层的信任,这些都是外资银行所不具有的优势。

二、外资银行实现本土化的策略

(一)提高员工忠诚度,防止人才流失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从人才的招聘、培养、维持等各方面做起。员工忠诚度的培养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要提供不同的管理政策以提高员工满意程度,从而降低人才流失率。要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报酬、建立良好的奖金福利制度;绩效评估要与其他人力资源模块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人才成长体系;建立离职员工面试制度,了解员工离职原因,并且要知道离职员工去了什么公司以及员工去该公司的原因。

(二)提高网点覆盖率,多方位构建渠道

首先,外资银行要积极与中资银行进行合作,而并购中资银行无疑是外资银行本土化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仍然有一定的限制,一家外资银行要入股中资银行最多不能超过两家,使其收购中资银行有一定限制。外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各有各的优势,外资银行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与中资银行加强合作,吸取经验,尽量实现本土化。其次,外资银行要扩大金融市场。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广大农村一直被金融机构所忽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政府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但是中资银行在村镇银行上的布局不积极,这对外资银行进军农村市场十分有利。花旗银行自2009年以来就建立了多家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村民及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打造本土化品牌,联系实际发挥自身优势

外资银行在本国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畴不可能完全复制到中国来,因此外资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自身具有优势的,并且符合中国宏观经济策略的以及符合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业务范围和产品类型,以便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外资银行要树立品牌意识,从中国当地市场特点和人文环境切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购物习惯、心理需求,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定位,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来扩大消费市场和带动业务发展。与此同时,外资银行在外币投资、理财产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外资银行可结合当地村民的需求及金融政策发挥这些优势。

三、结语

纵观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要实现本土化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一些外资银行不太熟悉中国金融环境,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短,缺乏对中国国情及文化历史的了解,使其难以真正融入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因此,外资银行应该深入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扬长避短,优化服务,不断创新,努力解决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推动外资银行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彦,张文娟.中小型韩资银行本土化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10.

第4篇

关键词: 中国菜谱 文化 翻译策略 归化 异化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外交流日愈频繁,中国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中国菜名作为传递饮食文化的负载词,生动、优美,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因此,使用正确策略并准确翻译中国菜名,对促进和繁荣中外文化和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语言和翻译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特征之一,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价值的总和。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现象,每个国家都有特定文化,不同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同一社会群体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文化也有变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研究成为翻译领域新的方向。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存在于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形成和发展文化的因素有许多,比如语言、宗教、价值、教育、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等。其中,语言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英国学者Susan Bassnett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给出了生动的描述:语言是文化的心脏,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使得生命能量源源不断[1]。要了解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反之亦然。语言根植于文化,反映着文化,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文化和翻译的紧密联系。翻译不仅是纯语言活动,而且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和两种文化的移植。在今天国际交流步伐加速的情况下,从文化视角研究翻译成为新的趋势。好的翻译应该是同时把源语文字和文化意义传达到目的语当中,使得目的语读者能拥有和源语读者相同的体验。翻译的意义在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通过对其他文明的文化发展的了解,丰富自己的文化[2],这使得人们更能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3]。

二、中国饮食文化和菜名分析

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物质。饮食文化不仅仅指食物本身,更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文化的一部分。饮食反映文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4]。正如文化的特点,不同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特点。在全球各种各样的菜肴中,中菜以独特风格在世界享有美誉。中国菜肴同时是一种艺术――色、香、味、型、意,传达着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菜名作为菜肴一部分,在传递信息和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特色,这种独特性也存在于菜名中。难怪有些美国人说,吃中国菜肴确实是一种享受,不仅可以犒劳自己一顿美餐,而且可以有机会欣赏菜肴的名字[5]。悠久的中国文化及多种多样的菜肴意味着菜名的文化性和多样性。中国的菜肴命名方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自述”方式命名。

在中国菜名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菜肴是根据材料、配料、烹调方法、容器、颜色、形状、香味、口感和地名来命名的。这类菜名属于“自述”方式,即食客可以没有障碍地直接从名称中了解菜肴。比如:“松仁香菇”、“蜜汁鸭胸”、“白灼时蔬”、“汽锅鸡”、“北京烤鸭”等。

(二)以修辞方式命名。

修辞常常制造出生动的效果,引发想象。因此,在中国菜名中,修辞的使用可以进一步美化菜肴,激起食客的食欲。比喻、类比、谐音、缩写等修辞方法经常用在菜肴命名中,传达出文化背景。材料、烹饪方法、颜色、味道、形状等常常是被描述的对象。如:“松鼠黄鱼”、“太极芋泥”、“金玉满堂”、“蚂蚁上树”、“天长(肠)地久(韭)”、“炒三冬”等。

(三)以人名、典故和传说等命名。

这类菜名借鉴了典故、历史或传说来传达其文化内涵。比如:“大救驾”、“霸王别姬”、“佛跳墙”、“过桥米线”等。此外,有些菜名以人名来命名,以此纪念和歌颂发明菜肴的人,或历史上相关的人物,这也是中国菜名的特点之一。例如:“毛氏红烧肉”、“麻婆豆腐”、“东坡肉”和“宫保鸡丁”等。

三、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

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有两个基本策略:归化和异化,孰优孰劣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早在1813年,德国神学家兼翻译家F.施莱尔马赫提出,在翻译中,译者要么尽可能地不打扰原文作者,让读者向原文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地不打扰读者,让原文作者向译文读者靠拢[6]。在施莱尔马赫的基础上,1995年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它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运用易于接受的目的语文化表达法,使译文通俗易懂。异化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以源语作者为中心,尽力再现原文的异国情调,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奈达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 “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提倡动态对等,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使源语文化在目的语读者中产生相同的反应。韦努蒂作为异化的代表人却认为翻译应该强调源语文化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性,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7]。译者需力求再现的正是原文本中那些“诋毁”或抵制目的文化中盛行的形式和价值观念的特征,因而允许译者忠于原文本的某些方面但仍参与影响目的语文化的变革[8]。

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及读者需求的影响与制约。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及读者对象,归化和异化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都有存在价值[9]。从表面上看,归化的译法是把两种文化和语言的距离拉近了,异化的译法造成了两种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扦格,但通过对语言翻译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发现,归化的译法恰恰是把一种文化和语言与另一种文化和语言隔开了,即使后者多少能获得前者的某些信息,也是残缺模糊的,两种文化和语言之间基本上还是互不相干。异化的译法则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它们之间的融合[10]。

在中国近半个世纪中,归化翻译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最近二十年,由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异化翻译的重要性日愈凸显。孙致礼在《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一文中明确提出,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和“风味”,主张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异化;在难以异化的情况下则应退而求其次,进行必要的归化。简而言之,可能时尽量异化,必要时尽量归化[11]。

中国菜名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体现方式之一。在选择翻译策略的时候,归化让西方食客在享受美食的时候没有任何理解障碍,因此常常成为译者的首选。但从中国菜名的特点看,菜名翻译不但是告诉食客吃什么,而且是一项传播中国文化的活动。并且,由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今天的西方食客已经不再满足于知道食物本身,而且好奇并乐于了解菜肴的美学和文化意义。因此,用异化翻译中国菜名不仅有利于保护和发展中国语言文化,而且能够丰富英语语言文化,促成全球文化多样化。

四、 归化和异化在中国菜名翻译中的运用

(一)异化在中国菜名翻译中的应用

用于异化策略翻译中国菜名的具体翻译方法有:直译、直译加注解、零翻译及零翻译加注解。

1.直译

直译可以最大限度以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直译并非死译。虽然西餐和中餐大不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相似之处。比如说,中餐以其精细的烹饪方法和种类繁多的烹饪材料著称,但烹饪方法诸如炖,煮,煎,炸和许多烹饪材料等也为西方人所熟知。而且,在中国菜谱中,很大一部分菜名是属于“自述”性的――以烹饪方法、材料、颜色、香味、地名等命名。在这些情况下,只需使用直译。比如:

松仁香菇 Black Mushrooms with Pine Nuts

姜汁鲜鱿 Fresh Squid in Ginger Sauce

软炸里脊 Soft-Fried Pork Tenderloin

砂锅滑鸡 Stewed Chicken and Vegetables in Casserole

北京烤鸭 Beijing Roast Duck; Roast Duck,Beijing Style

2.直译+注解

正如上文谈及,有些中国菜名包含了非常鲜明的中国语言和文化特色。因此,有些时候要找到相应的英语语言来描述是不大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完全用直译的方法,就会让那些并不熟悉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西方人产生误解或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翻译文化元素多的菜名时,直译加注解的方法比较可行。例如:

糟溜三白 Sautéed Three White Slices

(Chicken,Fish and Bamboo Shoots) with Rice Wine Sauce

蚂蚁上树 Ants Climbing the Tree

(Sautéed 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东坡肉 Dongpo Pork

(Stewed Pork Invented by the Famous Poet Su Dongpo in Song Dynasty)

夫妻肺片 Couple’s Beef Lung Slices

(Sliced Ox-Tripe and Tongue with Hot Sauce,Created by an Industrious and Innovative Couple)

全家福 Happy Family

(Mixed Meat & Vegetables)

天麻炖鸡Stewed Chicken with Gastraodia Turber

(Gastraodia Turber is a kind of herbs,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invigorating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3.零翻译和零翻译+注释

零翻译是异化策略的一种特殊的翻译方法。它将源语和源语文化直接移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中。中国菜名中,有一部分为中国语言和文化所独有。要将这些独有的元素精确地译入英语语言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现在这样快速发展的世界中,我们可以通过零翻译加强跨文化交际。从交流的角度看,它易于理解,不失为一种节约时间和空间的好方法。例如:豆腐―― Tofu,油条 ――Youtiao,馄饨――Won Ton,粽子――Zongzi,烧卖――Shaomai。

上述例子属于中国传统食品,已经被绝大多数的西方人接受,不需要注释说明。但如果说菜肴名称相对陌生的话,相关的注释就是有必要的。例如:

佛跳墙 Fotiaoqing

(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

木须肉 Moo Shu Pork

(Fried Pork with Scrambled Eggs and Fungus)

(二)归化在中国菜名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翻译使得译文顺畅易懂,但这样的顺畅却是以丢失源语文化元素为前提的。这并不意味着异化翻译在中国菜名英译中是完全可行的。当异化有可能产生歧义或者无法恰当传达出中国文化时,可选择归化。

一般用于归化的方法是意译。意译放弃了源语中难理解的文化障碍,采取“意对意”,而非“字对字”。在翻译中国菜名时,意译放弃了某些汉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意象,在英语中寻求对等。因此,意译是在直译不能使用的时候的第二选择。例如:

红烧狮子头 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琥珀核桃 Honeyed Walnuts

九转大肠 Braised Intestines in Brown Sauce

水晶鸭舌 Duck Tongue Aspic

结语

全球化及因特网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今天的人们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熟知的文化,更好奇于其他异质文化,作为一个译者,应该相信读者的能力并提供他们欣赏源语文化的机会。 “我们的译论家应该很清醒,不要盲目跟随某些英美译论家的论调。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自我,每个人有责任捍卫民族文化的自” [12]。因此,在中国菜单翻译中,应该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保护并发展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1]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22.

[2][4]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85,97.

[3]Bassnett,Susan,and Lefevere,A.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 [M].London: Cassell,1990,48.

[5]徐熊.美国饮食文化趣谈[Z].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

[6][7][8]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5:12-13.

[9]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J].外国语,1998,第2,12.

[10]谭惠娟.从文化的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中国翻译,1999,第1期,46.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职院校进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探讨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1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基本情况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存在语言知识教学多、文化知识教学少,对语言能力关注多、对实际交际能力关注少,课本知识教学多、课外知识延伸少等问题。很多课堂英语教学没有做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教学,却往往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实际应用,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化知识教学。造成这样的教学状况,不仅有外部的影响因素,也有一些内部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时少,而实际教学内容又比较多,很多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科,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都不足一年半,部分专业甚至更少。这就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教师只能相对的专注于英语精读以及听力训练。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及时进行更新,也没有建立起实际教材知识联系文化语言的模式。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不重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专注于专业课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训练,为的只是毕业之后能有一个合适的工作,这就使得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英语学习。以上几方面影响因素,决定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缺少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在未来时间里,如何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2高职院校进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2.1英语跨文化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

我国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训练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语言知识的运用,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所以教师必须要进行文化导入,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化文化素养以及对文化的敏感性以及洞察力,这样才能在本质上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强英语知识的听说能力。

2.2高职院校跨文化教学是语言交际的客观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学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语言知识、语言文化以及语言交际,三者是有机结合的,不可分割。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语言知识教学以及语言文化教学的越深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就会越强,就会越少犯文化知识的错误。所以笔者认为,文化差异所造成学生的交际障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没有掌握英语交际规则以及英语交际模式的基本知识。其次,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会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实际交流沟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一般只停留在单词以及语法知识上面,对于各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历史以及生活习惯等缺少相应的了解,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各方面差异更是知之甚少。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难以正确地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文化的输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以及面对不同的对象时,都能够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如果教师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学,那么即使学生语法知识掌握的再全面,单词背得再多,专业技术知识再过硬,由于缺乏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那么在学生进行实际语言交流时,还是会出现沟通障碍以及文化失语现象。

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原则3.1要遵循关联性原则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文化教学内容要和实际所学内容相一致,在介绍或者讲解文化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教学内容来开展,要合理运用相关的跨文化语言材料,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文化渗透。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阔,所以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文化知识的导入,要密切联系学生日常交际情况,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文化的动力。随着学生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学生的学习量将会越来越多,学习的效率也会有所提升,跨文化意识也会慢慢得到培养。

3.2要遵循引导促进原则

在高职院校英语学科教学中,文化教学不只是单独的教学活动,它是从属于语言教学的,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之中,使得文化教学起到改善和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文化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因为,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太过于重视文化教学,那么就会削弱语言教学的地位。所以教师必须要合理的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正常学习。

3.3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开展文化教学的时候,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以及领悟能力,来确定相应的文化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或者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这需要教师认真对待,教师必须要联系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联系学生的知识兴趣点,才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在文化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以侧重的介绍一些简单有趣的文化知识,比如说西方国家的日常行为模式以及西方的风俗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对西方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慢慢开始对西方文化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知识给学生,比如说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变革以及宗教信仰等。

4高职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主要方法

4.1重视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内容里面包含了很多话题,其中有很多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主要涉及了西方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以及价值观念等多方面领域。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内容来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还可以使用小组式讨论学习以及写作等方法来进行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比较。通过教师一系列的主动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文化敏感性,深刻感受到西方国家文化的内涵,促使学生的文化知识有效积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说笔者在讲到“Food”一课时,我先在课程导入部分以西方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为切入点,然后通过电脑幻灯片来展示西方国家的饮食特色,比如说pizza、hot dog、steak、hamburger等,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下中国的传统特色饮食,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比如说jiaozi、 zongzi、mooncake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来总结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西方国家饮食文化知识。再比如在日常交际用语上面,也存在着很多的文化知识。比如说笔者在讲到“Greetings”一课时,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也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同学们,我们中国人见面的问候方式很有趣,通常都是:你吃了么?”但是英国人在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通常会关心天气情况,这是因为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均降雨量十分大,所以经常会下雨,所以英国人总是特别的关心天气情况,就好比我们中国人特别关心吃饭问题一样。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跨文化知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

4.2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手段也不断多元化,不仅可以使用电视、视频录像以及幻灯片等教学方式,还可以选用放电影、听音乐等手段,来促使学生掌握西方国家英语文化知识。比如说笔者在讲到“Music”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中西方音乐的差异,我在电脑幻灯片上面展示了西方国家的音乐乐器图片,然后再配上相应的乐器音乐,还顺便介绍了一下一些乐器的著名演奏家等,通过实际图片以及实际声音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本质内涵,解决了书本上知识的单调和枯燥问题。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西方国家音乐文化,我还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看了电影“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是一个经典的音乐剧,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我向同学们介绍了电影的故事背景,以及发生的时代。在电影播放的同时,对于电影中的一些西方文化知识进行了相应的讲解,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及时进行解释,对于影片中女主角所唱的英文歌曲进行相应的中文解释,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内容,然后在电影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影片的讨论分享,对于不懂的地方以及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实际课堂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了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跨文化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杨裕珍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章益静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现状和培养策略[J].新课程(初中版),2007(7)

第6篇

澳大利亚人友善热情,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教育水平世界公认,是留学及旅游的理想国家。

城市特色

悉尼

悉尼,常常被称为雪梨。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位于围绕杰克逊湾的低丘之上,是用当时英国内务大臣悉尼子爵的名字命名的。2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原,经过两个世纪的艰辛开拓与经营,它已成为澳大利亚最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有“南半球纽约”之称。

当地气候宜人,终年阳光灿烂,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繁花似锦,与碧水蓝天相映。悉尼歌剧院以它特别的造型吸引着游客。旁边的悉尼大桥非常雄伟,把河两边的生活连接起来。悉尼塔、情人港、中国城、岩石区、维多利亚女王大厦、BONDY海滩等多处名胜,数不胜数,强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

悉尼的中国花园在澳洲是独一无二的。它完全是根据中国南方园林的特点建造的。市内英国维多利亚式、欧洲文艺复兴式的百年大厦与平地拔起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使市容富有历史与时代气息。悉尼是全国重要文化中心,有全国创办最早的悉尼大学(1852年建)和澳大利亚博物馆(1836年建)。她拥有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UTS(悉尼科技大学)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他们在世界知名度都很高。

墨尔本

墨尔本位于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海港,濒菲利普港湾顶端的亚拉河口,犬牙交错般的海岸延绵200多公里,惊涛拍岸,海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是维多利亚州的首府,市区占地800余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悉尼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由于它集多元文化于一身,既有频繁的商业活动,亦有静谧的郊外风光,花团锦簇的花园,绿树婆娑的大道,古色古香的咖啡馆,有维多利亚式、哥特式和现代风格的各式建筑,它被列为全世界最适合居住的三大城市之一,以“花园之都”闻名世界,市区周围环绕着翠绿的公园,美不胜收。 墨尔本美食节不仅是澳大利亚,同时也是南半球甚至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美食文化活动,它成功地将墨尔本的饮食文化、独特生活方式展现于世人,使墨尔本成为无可争议的澳大利亚“美食之都”。FlowerDrum(万寿宫)被誉为澳大利亚最好的中国餐馆,以粤菜吸引世界各地无数食客,1982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诸多包括老布什等国际名人,为了保证品质,20多年来独唐人街一家,没有分店。考林街被称为金融街,是澳洲的经济金融中心。在商业街――斯旺斯顿街你可以买到最时髦的衣服,最现代化的家用电器。

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被称为阳光之城,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四季如春的气候。她位于黄金海岸附近,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由于布里斯班的发展要晚于墨尔本和悉尼,它为居民所提供的服务基础就比较分散,但却便于享用。例如,布里斯班的4所大学中至少有3所,不论学生居住在哪个区域都便于就读。布里斯班有许多市立的和私立的学校,学费要比墨尔本和悉尼的同档次学校便宜数百元。中国留学生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友善的社会环境、温和宜人的自然环境、较低的消费和优质的教育水平。

铁路把布里斯班与澳大利亚各州首府连结在一起。火车费用比公共汽车的费用要便宜,火车线路从布里斯班中心火车站放射状向外扩展,线路发达。出租车是最方便的交通手段,但费用较高。

布里斯班有许多华人餐馆,它们大多分布在市中心和中国城(China Town)。尤其在中国城,您能看到具有许多地方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留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尽享到家乡的风味。

高等教育概况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综合性大学、专门技术学院(又称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及私立商业专门学校。澳大利亚共有大学42所,其中36所是纳入国家育体系的公办大学。四所是联邦政府办的特种高等专业学校。两所为私立大学。

面对众多的学校,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以下是几所声誉较好的澳大利亚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

University of Adelaide 阿得雷德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SouthWales 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University of Melb 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Qld 昆士兰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西悉尼大学(UWA)

Monash University Clayton 摩那实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一所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以科研为主的大学。并且招生以研究生为主,如果你是一名理论研究者,想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这里就是首选了。除此之外呢,你应该选择位于悉尼或者墨尔本的大学,例如悉尼大学。这两个城市人口多,商业活跃,工作机会也就多。喜欢电脑,打算读IT的朋友,你不妨来悉尼。因为许多有名的大公司都有总部设在这里。你将很容易获得交流、学习、实践和工作的机会。澳洲的大学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比如,UNSW是以工程类而著名的学校,悉尼大学是澳洲最古老最综合的大学、UTS的计算机很有声望等等。

海外留学生英语专修课程(ELI-COS)专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英语培训及有关服务,全澳总共有一百多所注册认可的ELICOS 学院。从签证角度出发,中国学生不能只在澳洲学英文,ELICOS 课程必须作为一个正式课程的预备课程。

澳大利亚的大学提供的课程包括大学课程及研究生课程:大学课程――包括文凭及学士学位课程,研究生课程――包括研究生文凭及证书、讲授硕士课程、研究硕士课程及博士学位课程。

学士学位课程学制一般为三年,有些课程(通常如医学和建筑学)可长达五年。澳大利亚设有“荣誉学位”(Honors Degree)。获准就读者通常为在普通学士课程学习过程中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获得荣誉学位须在完成学士学位后再加读一年,但此学位仍属于学士课程阶段。

攻读硕士学位课程的学生可以选择以研究(by research)或以授课(by course work)方式进修。以授课为主的硕士课程学习年限为一年到一年半,在完成学业前要完成毕业论文;以研究为主的硕士课程学制为一年半到两年。澳大利亚的硕士文凭课程学制为一年,这一课程主要是让学士学位获得者(如果申请人有相关专业的丰富工作经验而未取得学士学位,学校也可以考虑录取)以密集课程学习到专业知识并获取资格。这一类课程通常为硕士学位课程的第一年,因此如果继续学习半年至一年一般可以获得硕士学位。

第7篇

一、素食主义简介

(一)素食主义定义及其分类

素食主义者,俗称“吃素的”,即只吃蔬菜而不吃荤菜的人。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称为素食主义者。他们不食用一切有生命和感情的动物之肉,包括家畜、飞禽、鱼类、海鲜等,但一般可以食用蛋、奶、黄油、奶酪等奶制品。

素食主义可以说世界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在全球素食主义人群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严格素食、蛋奶素食、健康素食、动物保护主义素食等。

(1)严格素食 :严格素食主义者不但不食用任何有生命动物的肉,而且连蛋、奶制品甚至蜂蜜都排斥在外,也就是说,只靠植物类食品维持生命,凡来源于动物的食品一律不沾。除了食物之外,严格素食主义者也不使用动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衣、皮鞋、皮带、皮包等皮制品和含动物体成份的化妆品。

(2)蛋奶素食: 蛋奶素食也称为"不严格"素食,这类素食主义者不吃肉,但会食用奶类蛋类和其相关产品,像奶酪、奶油或酸奶以及蛋类。

(3)健康素食主义:新素食主义者并非完全拒绝荤食,他们坚持的是基本吃素,坚持动植物食品混食的饮食原则,这也是他们和传统吃素的饮食的最大区别。

(4)动物保护素食主义:为了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动物保护素食主义反对屠杀饲养或野生动物,拒绝肉食,他们大多崇尚有机食品和天然营养产品。

(二)素食的缘由

(1)宗教因素

可以说大部分素食主义都是由原先的杂食主义转到素食主义的,这就和素食的缘由大有关联。

国内本土的佛教从古至今都大讲素食修行,佛教主张不杀生,按照六道轮回的理论,人与动物等会互相转生,因此动物也可看作是暂时堕落的人,杀害它们、吃它们的肉是太不慈悲的事情。

基督教在旧约的创世纪中提到“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唯独肉带着血,那就是他的生命,你们不可吃!”基督教提倡人们不要杀生,有早期的素食主义的观点。

印度教同样是奉行素食主义,素食主义作为非暴力、不杀生(ahimsa)教理的一部分深深扎根于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之中,印度教的《摩奴法论》中说:“不杀生是无法获得肉食的,鉴于杀生违反了ahimsa 的原则,所以人应该放弃肉食。”

伊斯兰教的圣典《古兰经》中,真主对人们说:“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非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觚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但宰后才死的,仍然可吃;禁止你们吃在神石上宰杀的;禁止你们求签,那是罪恶……。”伊斯兰教讲究的是特殊的饮食观念,把不洁净的食物剔除掉,以洁净信徒的生活。

倡导素食的宗教还有很多,如:古希腊的奥尔弗斯教,毕达哥拉斯教等。

(2)健康

现代社会,以大量肉食为代表的饮食方式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正在逐渐威胁人类的生存。“富贵病”人群日益增多,肿瘤,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动物种族的数量日渐萎缩,自然环境被不断破坏,疯牛病、非典、禽流感、甲流接踵而至……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了对“吃”的反省。如何吃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个社会现象,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甚至关系国计民生。

(3)其它缘由

对于素食的缘由,有一些人是出于对动物的保护,他们为了保护动物的权力,提倡万物平等,而呼吁人类不要食用动物,而且也提倡减少动物皮毛等产品的使用。

也有人出于对环境保护而提出素食主义的,认为素食能够引导低碳生活,从而为地球生态做出贡献,使地球生态环境朝良性发展。

二、素食主义的发展

《地球公民》中有句话,真理被人接受往往经历3个阶段:嘲讽―极度反对―逐渐接受。素食主义虽然还未被大家公认为真理,我觉得最终会被大家所接受并且践行。

素食主义运动正式诞生于1809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当时,有一些基督教教会的成员一起发誓禁食酒肉。1847年,这个修行团体脱离了教会并成立了素食者协会。随后在80年代早期素食协会的成员发展到超过2000人。1889年英国估计有52个素食餐馆,其中有34个在伦敦。1889年甘地成为伦敦素食协会的一名成员。同一时期,素食主义运动也相继在其它西方国家开展起来。美国于1850年,德国于1867年,法国于1899年分别成立了素食者协会。1908年,国际素食者联合会在北爱尔兰成立。1949年,美国素食者联合会成立,1960年,美国严格素食者协会成立,它们都被国际素食者联合会接纳为分支机构。

如今,全球袭来素食风潮,世界素食人口持续增加,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素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2012年7月的一项盖洛普(Gallup)民意调查显示,5%的美国成年人认为自己是素食主义者,而自认为是纯素食主义者──不吃一切肉类和奶制品的人──的人口比例为2%。六分之一的英国人已经开始吃素,素食成为社会主流的一部分。意大利素食者比例是8%,450万。德国8%,700万,素食连锁店遍布大街小巷。在印度,由于各种主张素食的宗教十分盛行,素食者一亿五千万,使之成为世界上素食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香港,200多家素食馆生意兴隆。台湾,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吃素。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20%的运动员都是素食者。我国的素食热潮正如雨后春笋,不断成长,全国有200多家素食餐厅,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北大,清华,中山,浙大等高校出现了素食窗口或学生素食组织。由此可见,人们的素食健康,爱护动物,环境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三、素质主义的益处

我所提倡的素食并不是让你“永生不知肉味”,而是让你树立一种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的理念。经过科学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素食主义有很多益处,如下所述:

(一)素食与生态环境

联合国报告指出:畜牧养殖业是造成当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的主因之一。根据研究数据表明,畜牧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所有的车,卡车,船,火车与飞机的总排放量。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有65%来自肉食,而一氧化二氮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96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甲烷有37%来自肉食,而甲烷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3倍。肉类的生产,包装,运输和烹饪所消耗的能量要比植物性食物多很多,其对引发地球的温室效应为所占人类行为的比重高过25%。此外,肉类生产消耗着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制造了大量的水污染,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并且不断增加着对玉米,豆类和其他谷物的浪费,而这种浪费要由砍伐热带雨林而开垦耕地来弥补,这样一来,造成了环境破坏,也使生态失去了平衡。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现实,人类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才能挽救。如果大多数人采取素食,或者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加入素食的队伍,那么我们的生态环境会逐步有所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都会朝有益的,可持续的方向去发展。

(二)素食与国计民生

畜牧业是毁林的主要驱动因素。畜牧业占用了全球陆地面积30%(除去冻土面积)。亚马逊平原有70%的森林用来放牧,砍去树木的土壤失去稳定性,土壤遭到大量的牛羊践踏,导致土壤硬化板结,造成大范围土地沙漠化。如果我们停止肉食的话,只需30%的土地,就可以喂养我们所有的人口,而且无须使用化学肥料。土地将得以再度喘息,恢复生机与活力。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显示:一公顷土地能喂养的人数,是22个吃土豆的人或19个吃大米的人。但如果吃肉的话,就只能养活2个吃羊肉的人或1个吃牛肉的人。

地球上有将近十亿人正在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之苦,每年有四千万人死于饥饿,其中大部分是小孩。尽管如此,世界上却有36%的谷物,74%的大豆不来供应人吃,而是用来饲养牲畜。在美国,牲畜就吃掉了70%的谷物收成。目前全世界用于喂养牲畜的谷物足以供20亿人食用。吃素每年可节省7亿吨谷物,这将是全球粮食的一半。不仅如此,畜牧业是对地球日益稀少的水资源破坏最大的部门之一,直接导致地球水污染,富营养化和珊瑚礁的退化。一公斤的牛肉耗水量为20000公升,鸡肉为3500公升,黄豆是2000公升,米为1912公升,而小麦只需900公升,马铃薯更少,只要500而已,牛肉是其40倍。这是很鲜明的对比。

素食主义可以流行起来的话,从小的方面讲,不仅缓解世界性贫困问题,也会减少了水资源污染和破坏。从大的方面讲,素食关系着国计民生,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素食与营养健康

说到营养,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只吃素,也许会造成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最终造成营养不良。但经过权威的科学研究,事实却刚好相反。哥伦比亚大学韩汀博士和瑞典科学家林内指出:人类身体构造天生为素食设计,牙齿和曲肠都是用来咀嚼和消化谷类和植物的。植物的营养是第一手转化自太阳的能量或蛋白,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蔬菜中的钙质就比牛奶中钙质更好被人体利用,用蔬菜代替动物制品来补充蛋白质,能非常有效的降低人体钙质的流失,这也是素食者比肉食者拥有更强壮骨骼的原因。

另外,素食可以降低体内的酸性,从而使身体呈弱碱性,达到降低胆固醇、血压的含量,并减少癌症的发病率。素食可以增强免疫力,减轻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可以使体魄更加的趋于自然的平衡。

所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健康,也最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慢性疾病;而已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肿瘤等。肉食者过于肥胖的几率,比素食者高出9倍。素食者比非素食者平均寿命高达15年,有效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预防中风,改善动脉硬化,降低五成心脏病风险,强化免役系统,预防许多种类的癌症。2012年上海市调查了100多位百岁老人,也大多以素食为主。

(四)素食与道德

《地球公民》中有句话,“如果屠宰场的墙是玻璃的,那所有人都能变成素食者。”我们餐桌上吃的牛羊猪肉,它们生前在屠宰场受到的是怎样的虐待和?它们死前又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挣扎?我们又是否知道猪在被扔进滚烫的沸水中褪毛时还没有死透?我们又是否听到过屠宰场中垂死牲畜发出的凄厉哀嚎?天下众生皆平等,人们有什么权利如此的对待动物?……正如我们的身体在恐惧、愤怒或紧张时会得病一样,动物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体内会产生极大的生化异变。当它们见到同类惨遭屠宰,为了活命而极度挣扎时,体内的多种荷尔蒙尤其是肾上腺素, 会异常分泌,死后,大量的荷尔蒙便留在了肉中,随后毒害食用者的身体。美国营养机构早已指出:动物死尸是富含大量毒素的物质。为了防腐,肉类中的化学添加物(比如硝酸盐等)及食肉者肠内微生物的变异,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人类大量的食用动物,不仅无视了动物的生命以及权利,甚至也危机了人类自身。所以,不管是为了保护动物还是人类自身的安全健康,素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素食与智力

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参与试验者发现:经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儿童时代智商较高的,由于偏好肉食,其智商没有太大提高。而喜欢进食蔬菜的儿童,智商有明显的提高。各种调查结果显示:素食儿童一般较少病痛,智力较高,寿命较长,人迹关系较佳,精神与耐力也较佳。

很多世界名人也都是素食者,并且他们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曾说:“如果全世界都采取素食,就可以改变人类的命运。”而美国的发明之父富兰克林说:“我拒绝吃肉有时会造成不便,经常有人说我是怪人。但吃素这种负担较轻的饮食,使我的思绪越来越清晰,理解的速度也更快。”智商最高,超过200的达芬奇则说:“我在年轻的时候便开始吃素。”奥运会获得9枚金牌的卡尔 刘易斯很明确的表示:“实际上,在田径赛中,我最好的参赛成绩是在吃素后的第一年。”不管是巧合还是素食与智力真的有一定的关联,仍然需要科学的进一步验证,但是素食对人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四、总结

第8篇

李俊玲的父亲是老北京天桥有名的拳师,她自幼受家庭熏陶,热爱武术,20多岁时,就开始在公园免费传授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李俊玲退休前做了多年医护工作,目睹了患者的疾苦,深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要。退休后,她全身心做健身教练,义务传授中国传统功法技能,不仅在天坛公园给中外学生传授太极拳、太极剑,还到老外家里送课上门当家教。

退休后成为职业教练

退休后,李俊玲通过功法演练、论文答辩等考核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真正的国家级太极拳健身教练。北京体协请她做天坛气功辅导站站长,她开始了退休后的专业教练生活,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天坛南门,她给自己定的原则是:学生们谁都可以迟到或不来,我不能。

在音乐声中,李老师带着大家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以意带力,悉心感受太极拳的精妙神韵。起初,李老师练习太极拳时,常常有老外们伸出手脚跟着比划模仿,总有老外插班生加入,她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去给他们上门当太极家教。1992年,一次太极表演刚结束,就有位金发女子来邀请她上门授课。自此,李老师在天坛传授太极拳之余,又开始了“中国太极大妈”给老外当家教的经历,让她的退休生活更加充满乐趣。

这些年,李老师不知不觉已经向近万人传授了太极功法,来自韩国、西班牙、美国、英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的洋徒弟也有100多位,洋粉丝无数。走在马路上经常有人和她打招呼,她都记不住是谁了。有一次在超市,一位洋小伙亲切地喊“李老师”,她想起来了,这位英国小伙曾和她学了一段时间太极拳,从体弱抑郁的孩子练成健壮开朗的男子汉。在公交车上,一位白发洋老太给她让座,看着李老师惊讶的眼神,洋老太客气地说:“亲爱的李,我是您的学生呀!”李俊玲想起来了,这位美国老太希博丽是个太极迷。曾经常到天坛公园跟着她学太极拳、太极剑,忽然有一天,伤感地说:“我以后不能来了,我先生瘫痪了,我必须守护着他。”李俊玲非常同情她,当即决定送课上门,这令希博丽非常感动。李俊玲每天早晨在天坛授课,下午就去她家做家教。希博丽说:“我的女儿和儿子以后来中国,我要鼓励他们也来学打太极拳。”

退休做教练,给老外当家教,李老师收获了多少这样的幸福?她说,太多了,钵盈盆满。

给老外当老师,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语言障碍,李俊玲教外国学生特别需要耐心,一个步位,一个手势,她会反反复复连续示范十几遍,直到洋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套动作为止。洋学生们开心地说:“有些动作虽无法从语言上理解,但是我会用心跟老师学,慢慢领悟。”

非洲小伙达米尼克学习太极拳已有半年时间了,他笑着说:“太极拳很漂亮、很舒服、很养生。练习太极,让我更加冷静、谦和,还能舒缓压力、放松身体,使我精神饱满!”他的女友芬尼亚也成了李老师的粉丝。

武侠神仙高手+中国派高手

有一个清晨,在天坛南门,一位散步老人突发心梗倒地,人们围上去紧张无比。曾做过多年医生的李俊玲当即阻止人们搬动老人,观察了一下,她拿出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给老人服下,120救护车赶来后,老人得以救治,急救中心的医生说:“幸亏李老师冷静处理,否则再迟两分钟,老人就没救了。”

在李俊玲看来,这是一件简单小事,却在天坛健身群中传为佳话,老外们更为崇拜这位中国太极老太:绝对是来自中国武侠故事中的神仙高手啊!目睹了紧急救人现场的洋粉丝塔米莉,特邀李老师上门做家教,传授中国太极。

塔米莉随她先生在中国生活,平时要带两个孩子,不能每天来天坛学习,就邀请李老师每周两个下午上门传授。一个气温骤降的秋日,李俊玲冒雨去上课,穿着雨衣站在塔米莉家门口时身上还在滴着水,脸也冻紫了。塔米莉和先生看着有些不忍,学习结束后,塔米莉专门给她30美元,李老师笑着告诉她,在中国,这是友情赠送,不需要付小费,入乡随俗吧。这让塔米莉非常感动。她真诚地下厨为李老师制作丰盛漂亮的英式点心款待她。

礼尚往来,下次上课,李老师带着食材上门,下课后,她亲自动手,在塔米莉家的厨房做了一锅菜团子,老外一家吃得喷喷香,塔米莉竖起大拇指:“亲爱的李老师,你做的‘中国派’太棒了!”李老师还教塔米莉夫妇喝交杯酒,他俩乐得像两个顽皮的孩子。

一年后,塔米莉夫妇要回国了,在告别晚宴上,他们把电子邮箱地址写给李老师,塔米莉说:“亲爱的中国李大妈,我们会非常想你的,也会想念你的‘中国派’,一定要保持联系啊。”

李俊玲先后给6位老外当家教,她给老外包饺子、菜团子、馅儿饼,洋徒弟赞她是“中国派高手”。传授中国太极拳的同时,让洋徒弟们近距离接触中国饮食文化,把一份中国心意裹进了馅料里,李俊玲觉得幸福极了。

第9篇

【关键词】禁忌语 跨文化交际 汉英语言比较

I.引言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禁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个人到整个社会生活,禁忌现象无处不在。禁忌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也有着自己的民族性,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传统观念、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分析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正确、更自由地使用语言进行文化交流。掌握这些差异,不仅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的做法,使跨文化交际更成功。

本文拟对中英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写禁忌语的定义,并从饮食,颜色,数字等方面来分析中英禁忌语之间的差异。第二部分主要是讨论了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如何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禁忌语,使读者能对英语和汉语禁忌语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Ⅱ.禁忌语的定义与分类

在以前的时代,由于人的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限,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会产生偏差和错误,这也可以解释某些程度的禁忌的起源。在古代,人们不明白火山、地震、闪电风暴、月全食发生等其他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而这些逐渐成为一些迷信的人恐惧但却无法解释的现象,为了缓解和避免这种恐惧,他们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想象创造神。人们把自己的未来和希望像上帝祷告,因此人们无限尊重上帝,人们需要定时的崇拜和敬仰。而那些与神的关系越来越少的人,就被列为禁忌文化的一部分。

其实禁忌一词源于汤加语。汤加语是位于南太平洋汤加群岛上的居民使用的语言。禁忌指的是神圣的、被禁止的或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人、事物或者活动。禁忌现象不止存在于汤加群岛,而是广泛地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被禁忌的人、事物或者活动不允许被提到,或者只能以委婉的方式提及。与社会禁忌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被称为禁忌语。禁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反映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文化现象。

如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频繁。然而,由于文化之间存在的很多不同,跨文化交际变得极具挑战性。禁忌语是这些不同之处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可能对于特定语境中什么应该禁忌什么不该禁忌有着不同的看法。对禁忌的认识不足或误用,会导致误解甚至冲突,结果是交际失败。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禁忌种类有些是共同的,有些则是有差异的,有关禁忌的分类方法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在这里,根据禁忌的不同性质,禁忌语分为语言禁忌和文化禁忌两类。其中根据不同的对象,语言禁忌分类为生活语言禁忌、禁忌语、禁忌话题和社会语言禁忌。文化禁忌分类为宗教禁忌、色彩禁忌、饮食禁忌、动植物禁忌、礼仪禁忌与禁忌。在西方交流的过程中,一个人很大一部分的交际失败是由语言和文化中的禁忌文化差异造成的。本论文从饮食禁忌,颜色禁忌,数字禁忌,日常交际禁忌方面的比较,深化对禁忌文化的理解,双方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误解的沟通和互动,从而提高文化交流,达到沟通的目的。

2.1 饮食禁忌

饮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或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但饮食禁忌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禁忌包括饮食的内容或饮食行为或方式。我们都知道,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印度教不吃牛肉,佛教徒不吃各种肉类。此外,我们也知道有各种规则。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并且西方人吃饭避免刀和叉碰撞发出声音,而东方人用筷子也有各种各样的禁忌,如中国也避免使用筷子打板或碗。在饮食方式上,西方人在餐馆吃东西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吃饭时,他们也要注意吃的慢,不要狼吞虎咽。在自助餐厅,不要留下太多的食物在自己的盘子里,这样是对其他人不礼貌。而在中国,晚餐座位的安排是非常讲究的,只能是长辈或身份尊贵人坐在主位,在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直接插在米饭碗里,因为死者的祭品是这样放置的,这在中国是极其不吉利的表现。

2.2 颜色禁忌

自然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所以颜色在不同民族的心灵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中西方在一些颜色的意义上区别还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红色是中国最善于使用的颜色,也是中国国旗的主要颜色。所以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人对红色有着特别的依恋。当婚礼等重大事件,几乎总是红色,红色的背景、红色的衣服,中国也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了国家尊重红色文化心理。但红色不仅仅只代表这些,在某些场合也是一种禁忌,比如说中国人在葬礼上穿红色衣服是禁忌,表示不尊重死者,是不礼貌的。还有在日常考试中不能用红色书写答题。有时,红色是用来标记不能或被禁止的东西,这些都是红色的禁忌表现。在西方,红色代表幸福,但也有许多西方国家不尊重中国人如此红。他们认为,红色是危险的象征。西方人对红有轻微的反感,因为红色会让人联想起脸上的愤怒,或是新鲜的颜色,它代表的是生命的威胁、不祥的含义。与中国人不同,西方人在婚礼上用白色的婚礼。在英语“白”的意思是“干净”、“纯”,婚礼选择白色代表纯洁的爱,这些含义都是赞美的。中西方在葬礼上的色彩选择,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是白色的,而西方是最常用的黑色。这主要是由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和不同的决定。

2.3 数字禁忌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更喜欢特定的数字和日期中的数字,虽然这是一种迷信,但对一些数字和日期的信任和禁忌仍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中国文化中,“4”这个数字谐音类似于“死”,被认为是不幸的数字。所以在一些医院为了满足病人的心理禁忌,一般没有第四号楼或第四号房间;一些地方的公交也没有4路。在西方最神秘和迷信忌讳的数字是“13”,据说它源于宗教典故:出卖耶稣的犹大是耶稣的第十三个弟子,于是人们对“13”心生厌恶。又由于耶稣受难在星期五,因此西方人在既是13号又是星期五的那一天一般不举行活动。甚至门牌号、旅馆房号、层号、宴会桌号都要避开“13”这个数字。英国剧院中找不到13排13号的座位,美国的剧院即使有13号也以半价出售。人们做任何重要的事情都不愿意满足十三,有些航空公司则没有第十三航班,酒店没有第十三号房间。然而,非基督教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并不特别忌讳十三。

Ⅲ.文化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

在日常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对象对文化禁忌知识掌握不足造成交际失误的现象十分普遍。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文化间所存在的极大差异必然表现在交际对象对文化禁忌的理解不足上。如果交际双方对交际对象所在国家或民族文化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甚至是一无所知时,就很容易造成交际失误,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不满。例如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拜访就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禁忌文化。在中国,拜访之前是不需要告知对方,可以直接登门拜访。但在西方这一点是十分需要注意的。西方文化中对家和隐私的定义就意味着在登门拜访或做客之前一定要事先预约,将拜访的行程提前告知对方以征得同意,在时间上也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适当控制。

Ⅳ.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

无论在什么场合触犯别人的忌讳,都会让人觉得缺乏素养、令人讨厌,影响人际关系。禁忌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它与民族、历史文化等关系密切。我们在与外国人交谈时,通常对于他们在语法、语音等方面的错误不甚在意,但是如果出现了禁忌语,我们则认为是对我们的不尊重。通过深入学习、认真分析汉英禁忌语的差异,以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解决交际中的困难,才能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委婉语是运用委婉曲折的方法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手法,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委婉语主要指将新的字词使用在原本有负面意涵、无法大声张扬、具有攻击性或在社会脉络中有禁忌的地方。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总是希望人们的语言交际语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思,了解自己的意图,进行沟通并建立起交际双方的良好人际关系。

委婉语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我们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我们在说上厕所这一事件时,中国人一般使用“去洗手间”,英语中经常用 “powder her nose 、wash one’s hand”等委婉语来代替。日常生活中人们谈及怀孕这一现象,通常不会太直白地表达出来,一般会说“我妻子有喜了”、“她快要当妈妈了”等等;英语中表达怀孕的委婉语更为丰富,如 to be in the family way,to be mother 等等。

V.结论

本文通过饮食禁忌、颜色禁忌、数字禁忌等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使读者能够对汉英两种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有更深的了解,明白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想避免使用禁忌语,你应该尽量使用委婉语来避免尴尬。而对于其他语言和文化现象,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包容的态度,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错误。总之,禁忌是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发展和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化,我们还应分析禁忌语在未来发展中的趋势,促进跨文化对话的发展。

【Bibliography】

[1] Elizabeth,Gage. Taboo[M]. London: Corgi Books, 1993.

[2] Freud, Sigmund. Totem and Taboo[M ] Routledge, 2001.

[3]Macdonald, James. Dictionary of Obscenity, Taboo and Euphemism[Z].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Philip, Thody. Don’t Do It: A Dictionary of the Forbidden[M]. London: The Athlon

Press, 1997.

[5] Thomas, J. Applied Linguistics [M]. London: Macmillan, 1983.

[6]李玮.中西方禁忌语比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141-143.

[7]吴亚曼.从中英禁忌语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14-115.

[8]许爱兵.从英汉禁忌语透视中西文化的异同[J].今日南国, 2009,(11):106-10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