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1: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土建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土建外墙结构施工中应掌握其施工技术要点,施工前需要认真详细了解有关技术问题,以尽可能对施工质量起到保障作用。在施工中对于专业结构风道应严格遵循施工规范,采用结构外墙用于正压送风风道,在消防系统施工中,排烟及卫生间送风通道也应注意其采用的施工技术,将钢丝网制作完成后固定于设计位置,并根据有关比例配合胶水和水泥后粉刷。在土建施工中机械设备甩口位置、方式及截面应特别注意,认真对比建筑楼板上预留洞孔与设计图纸中位置并进行必要的复核,将得到的有关数据认真记录后形成会议纪要,在需要时可迅速便捷地查找到。除上述几方面工作应严格实施外,还应检查好管口焊接。焊接若达不到设计要求,也将产生比较重要的质量问题。对于新安装位于立管上口的风口也应认真检测是否与设计总体要求相符,对与质量标准不符的,应认真采取措施整改以达到设计要求标准。
2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配合
土建施工过程中应有效配合各工种,一是将配合重点放在排水专业施工上,应明确提供找平层与屋面隔热层的具体厚度,土建施工只有数据提供准确详实才能确保准确的下水口施工位置,进而确保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二是配合好空调与暖通方面的施工,在此方面也需要详细说明具置及标高。对于外墙风口及百叶窗在安装与装修时应要统一进行,这样利于控制材料及标高;三是在配合施工电气方面,应尤其注意铺设好照明线路和线槽,若遇到高层建筑应将防雷均压环安装好,并每隔三层至少安装一个,这才能明显提高土建施工建筑物的防雷效果。
3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监管
3.1在施工中建立监督责任制土建施工中,应制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建立合理地监管责任制度并付诸实施,监管人负责监管土建施工的整个过程,并明确监管责任人的具体权限及相应职责,监管人按照自己拥有的权限监管土建施工各环节。按照上述步骤严格进行实施才能有效监管建筑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实施情况,并监管建筑过程的备案情况,对项目监管的有关报表进行督促后向项目监管责任人报送,以严格履行其相应职责。在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若发现土建施工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及时要求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若不改正则应及时报告至有关人员,并根据施工企业相应规定,追究负责此施工任务管理人员的相应责任。
3.2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不断提高素质尽管在近年来,我国土建施工中逐渐应用了很多的先进技术,有效改善了土建工程质量,但在一些土建施工项目中,还不能妥善解决技术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也经常对土建施工技术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进而造成一些土建施工问题屡次发生。结合近年来有关土建施工质量问题的一些案例研究分析,可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有效避免,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施工人员不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从事土建施工的很多人员都是利用农闲时节进城务工城的农民工,这部分施工人员只关注个人的工资待遇,而不重视施工质量,认为这与其个人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不住这些施工的建筑物,施工人员由于整体素质不高而存在的这些思想将容易导致在土建施工中发生很多不可预料的质量问题。所以,施工企业若想提高施工质量,以免发生任何质量问题,提高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就应加强教育土建施工人员,以提高其整体素质,对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培训措施,使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不断健全企业内部监督考核的相关制度,定期对有关人员考核,以此作为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一种手段。
4总结
1.1煤矿土建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类项目工程不同,煤矿土建工程项目对质量要求更高[1],倘若存在安全隐患或发生危险,其后果极为严重。可见,确保煤矿土建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非常必要和重要。然而,当前煤矿土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管理中存在不足。首先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程质量意识不高,在项目工程质量检查、监督方面存在懈怠或忽视的现象,使监管及检测效果下降,致使工程项目存在安全隐患。其二是工程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且管理内容极为单一,通常只关注项目工程的经济成本及进度、工期,常为减少成本或缩短工期而无视工程项目质量。其三是管理缺乏执行力,未能有效执行上级主管布置的任务,许多设计、要求没能有效落实,责任意识淡薄,致使项目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最后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煤矿土建工程项目监管体系不完善,致使项目监管缺失,不合规、不达标工程大有常住,造成煤矿土建工程项目的效率不高,且质量较低。
1.2煤矿土建工程项目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煤矿土建工程项目建设技术设计缺乏合理性,存在交叉现象,工程设计中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场区和地貌地形,浪费现象严重。通常,施工设计中污染严重,未能采取有效的污染防范措施,施工前准备工作不足。项目施工未能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安全保障系数低,使得项目工程的整体安全性下降,质量不高。
2完善煤矿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及技术的措施
2.1项目管理方面
其一是煤矿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完善首先应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升其职业素养。为此,需要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及管理知识培训,利用培训、微信平台、微博等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强化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培训,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以有效提升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而提升工程质量。其二是搜集和管理好项目相关资料,以确保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若资料管理混乱或资料残缺,项目计算就难以实现精准性。但是在搜集资料时不仅要重视其完整性,还要强调信息的质量,存在事故信息及质量缺陷的必须进行定期统计,依据项目合同及进度标注好需要长期跟进的项目资料,整理好各类文件、图纸,使其完整归档。其三是在项目各项审批环节中,必须完善审批体现,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资料人员对信息及资料进行记录和搜集,并将其整理后上传给监理工程师,向其提供相应的改善建议或意见。施工场地监理工程师对该材料实施审查,审理环节中提出的意见及存在的问题则需要上报给总监理工程师,由其进行终审,并签发及做出审批结果,进而完成整个项目审批环节。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审批过程中若遇到特殊或重大项目,相关的意见及资料均要上报建设单位或其相关管理部门,由其批示后方能签发。最后是完善监督体系,煤矿土建工程项目较为复杂和特殊,对其监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完善其监管体系,确保监管的有效性。监管过程中要定期考核检测人员,使其全面了解和认识项目监管的重要性,督促其坚守监管原则,经得住金钱和权力的诱惑。同时还要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以调动监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监管风气的良好发展。此外,要严惩贿赂及行为,做到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进而确保煤矿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安全。当然,也要对领导者进行强化管理,重用原则性强且无私无畏的领导,使其带头做好监管工作,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带动其他监管人员依规监管,进而提升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2.2技术措施
在技术层面上,首先应选择优秀的工艺设计,确保其符合生产流程。设计运输路线时必须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交叉现象的出现,且对分配好功能区职责并进行明确。矿井设计施工中,要按照井口地面生产情况、具置、辅设施等勘察其自然地貌,依据勘察的实际结构布置土建工程项目。其二消除相关安全隐患,对于断层、滑坡、溶洞等地段,设计时要极力避免,场区地面布置要紧凑,合理有效地利用地貌地形,科学地布置施工项目,以尽量降低工程土方量和节省土地面积。其三是防范污染,工程项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合理设置安全建筑物卫生及采光,以避免或减少施工中环境的污染。煤矿施工建设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要做好相应的开工前准备,依据设计标准及要求平整施工现场,将施工土方运到指定点,且要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及二次拉运等问题。最后是设置施工的整套程序,以确保施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及正常生活,确保项目施工按期有序完成。
3结语
总之,煤矿土建工程项目较为复杂,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较高,要强化监督管理和技术工艺,以提升其管理及技术水平,从而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作者:宋英杰 单位: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
1.设置学术交流场所
图书馆不仅是保存以及借阅文献的场地,更是兼有学术交流的功能。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报告厅、交流厅等,并配以先进的设备,以促进学术交流研讨。
2.图书馆现代化设备建设
应在每间馆室进门处设置信息检索站,其功能在于更加便利的为读者查询书籍。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配有网络接口和计算机,方便读者上网查询。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还应考虑综合布线,预埋照明、网络、消防等接口,为以后的设备安装预留可能性。2.4合理规划馆内交通流图书馆中最常见的三种交通流分别为:读者流、图书流以及工作人员流。馆内布局交通组织合理通畅,做到读者、工作人员与卸运书籍互不干涉,平面交通尽量避免台阶。
二、图书馆人性化建设的需要
图书馆是工作学习的场所,许多读者和工作人员在这里度过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因此,对于图书馆不仅是典藏书籍文献的场所,更应该在设计时考虑人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1.书柜桌椅的布置选择
图书馆中书柜以及桌椅的配置直接影响读者的使用舒适性和便利性。如书架的最高排和最低排应考虑人体行为的特征。桌椅的布置类型有成排布置、单个布置等,在材质上也分木质、金属、塑料、皮革等。许多读者反映金属座椅在移动时会有刺耳的声音,冬天入座太冷,人体感觉不舒服。对于报刊休闲类书籍,读者更倾向于倚靠沙发阅读。所以,在布置时如果能够注意这些细节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2.阅览室的隔音及采光
图书馆中阅览室的隔音及采光也十分重要,适当的噪音值是必要的,否则,读者容易在缺少刺激的环境中产生厌烦心理和睡意。另外,在采光方面,应着重考虑自然采光,平面布置中应争取阅览室有良好的朝向,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入室,需再设置窗帘,或采用可调式百页光帘,兼作通风。
3.阅览室颜色的选择
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效果是不同的。暖色调能赋予人活力、使人产生激情。冷色调使人安静,减轻眼睛的疲劳。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人处于冷色环境中,能使人放松心情。普遍的图书馆都会采用白色墙壁为主基调,这样的设计少了些许用心,在专业性较强的阅览室可偏用暖色调,在较为轻松的休闲阅览室可以偏用冷色调。
三、图书馆的建筑节能
随着人们对节约能源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节能需求在设计中被考虑。对于图书馆而言,在设计时应避免过分追求超高层建筑,前期设计时减少采用玻璃幕墙,减少全空调设备以及全人工照明的布置。这些设计要素不仅会造成前期投资巨大,对于后续的运营成本也是负担。所以,对于图书馆的建筑节能如果在设计时能够从以下几点考虑会对能耗下降大有益处。
1.建筑布局合理
在规划选址时,应充分考虑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考虑建筑南北朝向的同时,并需结合考虑日照、风向等因素,以便在设计时能运用好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
2.建筑材料的运用
建筑保温性能的良好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以及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首先,对于建筑外墙应该选择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其次,选择节能效果良好的窗框如断热型铝合金、PVC等型材,玻璃选择中空、热反射等,都有助于保温,减少热量的损失。
3.设备能耗的有效控制
图书馆的供暖和制冷消耗图书馆近一半的能源,而不同空调机组的供暖和制冷功率相差悬殊,因此,空调系统的有效控制对于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的设计方案以及精心的运行管理对空调的系统节能十分重要。空调制冷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以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依靠自然通风。合理布置照明,也是节能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应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础上,辅助以人工照明,照明灯具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
4.窗墙比的合理设计
自然采光依赖于窗户,因此窗户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考虑因素,大面积的采用玻璃幕墙虽然能提高图书馆建筑的美观度和现代化程度,但是由于玻璃的传热系数大,不利于采暖和防热。而且在阅览空间,大面积的使用玻璃幕墙会使室内照度均匀度极差,易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在满足自然光的前提下,应可能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通过控制窗户面积能够降低能耗。
5.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太阳能具有清洁,安全可靠,取之不竭的优点。可以在图书馆顶层或者图书馆的停车场安装光伏板,既可以作为停车场的遮阳棚,而且光伏板还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供给图书馆。我国南方夏季较长,因此在南方实用性较强,这一方案也能缓解资源消耗的压力。
四、总结
论文摘要: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一种承受压力的空间曲杆体系,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稳定问题。随着钢管混凝土跨径不断的增大,对于其稳定性计算必须考虑非线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介绍当拱桥稳定性计算理论及非线性分析理论。
随着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研究不断深入,施工工艺的大幅度改进,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自从1990年我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成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或在建钢管混凝土拱桥有200多座。钢管混凝土拱桥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施工方便,节省费用;(2)有较成熟的施工技术作支撑;(3)跨越能力大,适应能力强;(4)造型优美,体现了民族特色;(5)大直径钢管卷制工业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
随着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跨径的增大,刚度越来越柔,作为以受压为主的结构,稳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少学者根据不同的拱桥形式在不同的参数下,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推导出了很多简化的稳定公式。这些稳定公式将为有限元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是对拱桥稳定计算理论进行简单的阐述。
1 稳定计算理论
1.1 概述
稳定问题是桥梁工程常常遇到的问题,与强度问题同等重要。但是,结构的稳定问题不问于强度问题,结构的失稳与材料的强度没有密切的关系。结构失稳是指结构在外力增加到某一量值时,稳定性平衡状态开始伤失,稍有挠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从而使结构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在桥梁工程中,总是要求其保持稳定平衡,也即沿各个方向都是稳定的。
在工程结构中,构件、部件及整个结构体系都不允许发生失稳。屈曲不仅使工程结构发生过大的变形,而且往往导致结构的破坏。现代工程结构中,不断利用高强轻质材料,在大跨度和高层结构中,稳定向题显得尤为突出。
根据上程结构失稳时平衡状态的变化特征,存在若干类稳定问题。土建工程结构中,主要是下列两类:
(1) 第一类稳定问题(分枝点失稳):以小位移理论为基础。
(2) 第二类稳定问题(极值点失稳):以大位移非线性理论的基础。
实际工程中的稳定问题一般都表现为第二类问题,但是,由于第一类稳定问题是特征值问题,求解方便,在许多情况下两类问题的临界值又相差不大,因此研究第一类稳定问题仍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
研究压杆屈曲稳定问题常用的方法有静力平衡法((Eular方法)、能量法(Timosheko方法)、缺陷法和振动法。
静力平衡法:是从平衡状态来研究压杆屈曲特征的,即研究荷载达到多大时,弹性系统可以发生失稳的平衡状态,其实质是求弹性系统的平衡路径(曲线)的分支点所对应的荷载值(临界荷载)。
能量法:表示当弹性系统的势能为正定时,平衡是稳定的;当势能为不正定时,平衡是不稳定的;当势能为0时,平衡是中性的,即临界状态。
缺陷法:认为完善而无缺陷的力学中心受压直杆是不存在的。由于缺陷的影响,杆件开始受力时即产生弯曲变形,其值要视其缺陷程度而定。在一般条件下,缺陷总是很小的,弯曲变形不显著,只是当荷载接近完善系统的临界值时,变形才迅速增大,由此确定其失稳条件。
振动法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压杆稳定问题,当压杆在给定的压力下,受到一定的初始扰动后,必将产生自由振动,如果振动随时间的增加是收敛的,则压杆是稳定的。
以上四种方法对于欧拉压杆而言,得到的临界荷载是相同的。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可以发现它们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静力平衡法的结论只能指出,当P=P1、 P2、…、Pn时,压杆可能发生屈曲现象,至于哪种最有可能,并无抉择的条件。同时在P≠P1, P2,…、Pn时,屈曲的变形形式根本不能平衡,因此无法回答极限系数的平衡是不稳定的问题。
缺陷法的结论也只能指出当P=P1、P2 ,…、Pn时,杆件将发生无限变形,所以是不稳定的。但对于P在P1、P2…、Pn各值之间时压杆是否稳定的问题也不能解释。
能量法和振动法都指出,P>P1之后不论P值有多大,压杆直线形式的平衡都是不稳定的。这个结论和事实完全一致。
由于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复杂性,不可能单依靠上述方法来解决稳定问题,日前大量使用的是稳定问题的近似求解方法。归结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从微分方程出发,通过数学上的各种近似方法求解,如逐次渐进法;另一种是基于能量变分原理的近似法,如Ritz法。有限元方法可以看作为Ritz法的特殊形式。当今非线性力学把有限元与计算机结合,使得可以将稳定问题当作非线性力学的特殊问题,用计算机程序实现求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2 第一类稳定有限元分析
根据有限元平衡方程可以表达结构失稳的物理现象。在T.L列式下,结构增量形式的平衡方程为:
(1-1)
0[K]0——单元刚度矩阵;
0[K]σ——单元初应力刚度矩阵;
0[K]L——单元初位移刚度矩阵或单元大位移刚度矩阵;
0[K]T——单元切线刚度矩阵。
U.L列式下,结构的平衡方程为:
(1-2)
发生第一类稳定前,结构处于初始构形线性平衡状态,因此式(1-1)中大位移矩阵。0[K]T为零。在U.L列式中,不再考虑每个荷载增量步引起的构形变化,所以,不论T.L还是U.L列式,结构的平衡方程的表达形式是统一的:
(1-3)
在结构处于临界状态下,即使{AR}0,{u}也有非零解,按线性代数理论,必有:
(1-4)
在小变形情况下,[K]σ与应力水平成正比。由于假定发生第一类失稳前结构是线性的,多数情况下应力与外荷载也为线性关系,因此,若某种参考荷载{ }对应的几何刚度矩阵为[ ]σ,临界荷载为{P}cr=λ{ },那么在临界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几何刚度矩阵为:
(1-5)
于是(1-4)为
(1-6)
式(1-6)就是第一类线弹性稳定问题的控制方程。稳定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的最小特征值问题。
一般来说,结构的问题是相对于某种特定荷载而言的。在桥梁结构中,结构内力一般由施工过程确定的恒载内力(这部分必须按施工过程逐阶段计算)和后期荷载(如二期恒载·活载·风载)引起的内力两部分组成。因此,[K]σ也可以分成一期恒载的几何刚度矩阵 [Kl]σ和后期恒载的几何刚度矩阵[K2]σ,两部分。当计算是一期恒载稳定问题时,[Kl]σ=0。[K]σ可直接用恒载来计算,这样通过式(3-6)算出的 λ就是一期恒载的稳定安全系数;当计算的是后期荷载的稳定问题时,恒载[K]σ可近似为一常量,式((1 - 6)改写成:
(1-7)
形成和求解式(1-7)的步骤可简单归结为:
1)按施工过程,计算结构恒载内力和恒载几何刚度矩阵[Kl]σ。;
2)用后期荷载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求出结构初应力(内力);
3)形成结构几何刚度矩阵[K2]σ和式(1-7)
4)计算式(1-7)的最小特征值问题。
这样,求得的最小特征值兄就是后期荷载的安全系数,相应的特征向量就是失稳模态。
1.2 第二类稳定有限元分析
第二类稳定是指结构在不断增加的外载作用下,结构刚度发生不断变化,当外载产生的应力使结构切线刚度矩阵趋于奇异时,结构承载能力就达到了极限,稳定性平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挠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
从力学分析角度看,分析结构的第二类稳定性,就是通过不断求解计入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结构平衡方程,寻找结构极限荷载的过程。
全过程分析法是用于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的一种计算方法,通过逐级增加
工作荷载集度来考察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征,一直计算至结构发生破坏。
2拱桥的平面屈曲
2. 1拱桥平面屈曲的基本概念
图1 拱顶的竖直变位v及水平变位u与外荷载q的关系曲线
当拱所承担的荷载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在竖向平面内,拱轴线偏离初始纯压或主要为受压的对称变形状态,向反对称的弯压平面挠曲转化,称为拱的面内屈曲。拱的面内屈曲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屈曲临界荷载前后,拱的挠曲线发生急剧变化如图1所示,可看作是具有分支点问题的形式,桥梁结构中使用的拱,在体系和构造上多是对称的。当荷载对称的满布于桥上时,如果拱轴线和压力线是吻合的,则在失稳前的平衡状态只有压缩而没有弯曲变形。当荷载逐渐增加至临界值时,平衡就出现由弯曲变形的分支,拱开始发生屈曲。
第二种屈曲形式:在非对称荷载作用下,拱在发生竖向位移的同时也产生了水平变位。随着荷载的增加,二个方向的变位在变形形式没有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继续增加。当荷载达到了极大值,即临界荷载之后,变位将迅速增加,这类失稳为极值点失稳。求解这类稳定问题的极限荷载,需要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
在实际结构中,当满布对称荷载时,拱轴线和压力线也不一定完全吻合,此时拱一开始加载就可能出现带有对称弯曲变形的平衡状态。然而当荷载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拱仍然会发生分支点失稳现象。理论研究表明:初始的对称弯曲变形对拱的反对称屈曲的临界荷载的影响很小。因此,研究拱的平面屈曲时,我们可以近似的假设拱轴线与压力线是吻合的,采用分支点屈曲理论。
2. 2拱桥的平面屈曲
2. 2.1圆弧拱及抛物线拱的屈曲
(1)圆弧拱的屈曲荷载
圆弧拱轴线线形简单(如图2),全拱曲率相同,施工方便。其拱轴线方程:
图2 受径向均布荷载的圆弧拱
由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可以推导出屈曲微分方程:
(2-1)
解此微分方程,并代入边界,ψ=0,υ=0;ψ=2α,υ=0得两铰拱临界应力
把拱看成当量的压杆,引入有效屈曲长度的概念,转化为中心压杆的欧拉公式的标准形式
(2-2)
归结成求拱的计算长度的问题,也就是涉及到边界条件。
经过理论计算,加之经验和概率论数理统计,就得到了桥涵设计规范4.3.7给出的拱圈纵向稳定时的计算长度取值。
为了实用的方便也可转化为矢跨比和跨度作为影响因子
(2-3)
(2-4)
同理可得到无铰拱和三铰拱的临界荷载。
将结果K1、K1’按矢跨比做成表格,这就得到了拱桥设计手册上的表值。
通过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拱桥的稳定性随铰数的增加而降低,无铰拱稳定性好于两铰拱;再则,各种拱的临界荷载都在矢跨比0. 25~0. 3左右达到各自的最大值,因为在EIx和L相同的情况下,若矢跨比很小,则拱弧长虽短,但均布荷载所产生的压力大,反之,若矢跨比很大,则压力虽小,但弧长较长。
(2)抛物线拱的屈曲荷载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拱的合理拱轴线是二次抛物线。故对于恒载分布比较接近均匀的拱桥,可以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拱轴线。其轴线方程为:
(2-5)
在均布竖向铅垂荷载作用下,虽然拱只承受轴向压力而没有弯矩,但是压力沿拱轴线是变化的,并且拱的曲率也是变化的,因而其平衡微分方程是变系数的,直接求解比较困难,一般只能用数值法进行计算。同圆弧拱一样,抛物线拱的临界荷载可按下式计算:
(2-6)
式中K1,为稳定系数,它的值可以查表得到。
2.2.2拱桥的平面压屈
大跨度拱桥的拱上结构常布置连续的加劲梁。这样当拱屈曲时,加劲梁将随同弯曲,因而增加拱的稳定性。要获得这类结构的临界荷载解析解是相当困难的,一般只能求得其数值解。
如果拱桥的立柱刚度远比拱圈和梁的刚度小,可以假定各立柱上下端均系铰结,以简化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可把数值这种简化结构的临界荷载近似地写成:
(2-7)
式中:K1一只有拱时的临界荷载系数;
Elb一加劲梁的抗弯刚度;
EIa一拱平面抗弯刚度。
对于上承式柔拱刚梁组合体系,临界荷载可仿上式写成:
(2-8)
在这种体系中,除按上式验算总体平面屈曲外,尚须同时验算拱在立柱间的局部弯曲。
如果拱的矢跨比很小,即通常所说的扁拱。式(2-8)可化为如下临界水平推力的计算公式:
(2-9)
2.2.3拱桥的侧倾失稳
(1)单拱的侧倾
若拱在面外没有受到横向荷载的作用,对于横向刚度较小的拱,当拱所承受的面内荷载达到临界值使拱轴线向竖平面之外偏离而出现侧倾时,由于这一失稳过程中出现了平衡分枝,所以它属于第一类稳定问题。当临界状态下的应力小于屈服应力时,即为面外弹性屈曲,由于属于空间问题,所以精确解就更为困难,只能采用近似解法。
平
面的拱轴,在侧倾后是一个空间的曲线,其位移与几何关系·由曲线坐标(如图2)所示:
图2侧倾变形后的拱
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可以推导出空间弯扭侧倾失稳微分方程:
(2-10)
相对面内屈曲,此方程更难获得解析解,一般都采用数值方法。
研究发现拱桥的侧倾稳定性随矢跨比的增加而提高;再则,用圆弧拱代替抛物线拱计算侧倾临界荷载,对坦拱是足够精确的。
(2)组拼拱的侧倾
组拼拱是指用横向联结系组拼起来的双肋拱或多肋拱,也称横撑拱。这类拱的侧倾临界荷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撑架的刚度和布置方式。
对于组拼拱,以往一般采用“当量压杆法”验算其侧倾稳定性。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忽略拱的矢跨比、拱肋的抗扭刚度和横撑绕顺桥向水平轴线的抗弯刚度,将拱轴拉直,近似地把它视为一当量的中心压杆并按有缀板的组合压杆屈曲临界荷载公式计算组拼拱的侧向屈曲临界轴力,通常取较大的稳定系数以保证桥梁的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当量压杆法计算结果过于粗略,且偏于不安全。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对于平式横撑连接的双肋拱,采用能量法推导其侧倾临界荷载。
沿拱轴环向设置了一系列切向平放的横撑的组拼拱,当组拼拱在外荷载作用下发生侧倾失稳时,二根拱肋除发生了整体变形外,每根平式横撑将在切向平面内发生S形的弯曲变形,同时拱肋还发生了局部挠曲变形。
1.拱的整体变形能
通常组拼拱的横向联接系比较弱,在计算整体变形能时,只考虑二根拱肋独立产生的横向弯曲和扭转变形能,略去二根拱肋可能产生的轴向伸缩形成的拱截面整体弯曲变形能。一般组拼拱的二拱肋大小是相等的,故可只讨论单根拱肋的变形能
(2-11)
2.局部弯曲变形能
组拼拱侧倾后,拱肋点体变形绕Y轴的转角γ,设拱肋由于在节间内的局部变形在节点转动了γ2角,则由于刚性节点上各杆的夹角保持不变,横撑在节点的转角γ=γ-γ2。可推导出局部弯曲变形势能
(2-12)
3.外力势能
受径向均布荷载的圆弧拱,发生侧倾后,拱轴位置下降了v,外力势能T于q在V上所作的功的负值
(2-13)
4.临界荷载
组拚拱在侧倾时产生的总势能
(2-14)
利用最小能量驻值原理,对关于C的泛函取变分,考虑曲率影响,在拱肋局部变形部分乘上拱度影响系数,推导出平式横撑联结下临界荷载
(2-15)
上式中的前一项反映了横撑的刚度与其间距d对稳定性的影响,减小横撑间距和增大横撑刚度都有利于提高双肋拱的侧倾稳定性。
同样方法得到立式横撑、一般横撑连接的双肋拱的侧倾临界荷载。由于理论求解非常复杂,大部分形式的拱桥只能采用数值法求得近似值,建议采用空间有限元程序求解。
通过理论分析可以看出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在拱顶或拱顶附近的区段设置关键性的几根立式横撑,以约束扭转角和拱顶位移,而其余区段则布置平式横撑。
3非线性分析理论
在钢管混凝土拱桥工程实践中,恒载压力线与拱轴线的偏离、施工预拱度的设置、施工偏差导致的初变形、非对称加载等因素使实际拱桥的失稳形态大部分属于第二类失稳,即极值点失稳问题。一般来说屈曲理论过高估计拱的临界力。正确的应考虑拱的变形影响和材料弹塑性的影响,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理论来求得拱桥的失稳极限荷载,也通常称为压溃荷载。钢管混凝土拱桥随着跨径的增大、材料强度的提高,在第二类失稳破坏时结构表现出大位移、大应变的特点。因此应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问题。
3.1几何非线性分析
对线性问题,一般是假设结构发生小位移,根据变形前的位置来建立平衡方程。几何非线性问题通常是由于结构的位移已相当大,以致必须按照变形后的几何位置建立平衡方程。严格地说,所有平衡问题都应采用变形后的几何位置写出其平衡方程。不过,如果位移很微小,使得变形或位移对平衡条件影响可以忽略时,则可利用变形前的几何位置来建立平衡条件。由于位移变化产生的二次内力不能忽略,放弃小位移的假设,从几何上严格分析单元体的尺寸、形状变化,整个结构的平衡方程应按变形以后的位置来建立,荷载一变形为非线性,此时叠加原理不再适用。
不同理论导出的两种方法T.L列式与U.L列式,分别是采用参照描述和相关描述的方法,都是以已知位形为基准的,都属于Lagrangian描述,只是选取的基准有所不同。写成T. L列式
(3-1)
式中大变形刚度矩阵,
由于U.L列式中,平衡方程中的积分在t时刻单元体积内完成,因此代表大挠度的刚度矩阵可以省略,这是T.L列式与U.L列式最大的区别
(3-2)
3.2材料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是由材料的非线性应力一应变关系引起基本控制方程的非线性问题。这种非线性特点是材料不满足胡克定律。结构在承受超载时部分材料应力超过比例极限,进入塑性变形范围,破坏与损伤从这些区域开始,导致最终结构失稳。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弹性模量E不再是常数,而是成为应力的函数,导致基本控制方程的非线性。研究材料非线性问题,对于分析结构极限承载力,解冷桥粱非绘性稳宁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煮义。
考虑材料非线性后,弹性矩阵[D]将不再是常数,而是应变{ε}的函数,从而也是位移{d}的函数
(3-3)
其表达式为
(3-4)
材料非线性问题分析求解时,单元的EI,EA随受力历程不断发生变化,因而[k]不为常量,结构的整体平衡方程是如下的非线性方程组
(3-5)
式中: ——不平衡力; ——与位移相关的刚度矩阵;——节点位移列阵; ——节点荷载列阵。
3.3求解方法
求解非线性问题的方法基本可分为三类:迭代法,增量法和混合法。
(1)迭代法
迭代法(总荷载法),即对总荷载进行线性化处理。采用循环减小内外不平衡力差值,不断逼近极限荷载,直到差值小到规定的值。其中有直接迭代法(割线法)、Newton-Raphson法(切线刚度法)、修正的Newton-Raphson法(初始刚度法)、拟Newton-Raphson法(割线刚度矩阵迭代法的主要应用)等等。
直接迭代法较为简单,但收敛速度慢,且可能出现迭代过程的不稳定,实际中较少采用此法。切线刚度法在求解下一个荷载步时会修正结构刚度矩阵,而初始刚度法则克服了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必须解全部新方程的困难,使用初始的刚度矩阵,但这样做收敛较慢。
用迭代法求解非线性问题时,一次施加全部荷载,然后逐步调整刚度,使基本方程得到满足。迭代法的计算量相对小一些,对计算精度也能加以控制。但迭代法不能给出荷载—位移过程曲线,适用范围也小一些。
在迭代法计算中,为了中止迭代过程,必须确定一个收敛的标准。实际应用中,有两种量是常用的:一个是用不平衡节点力;另一个是用位移增量。
(2)增量法
增量法(逐步法),即对增量进行线性化处理。将整个荷载变形过程划分为一连串增量段,每一增量段中结构的荷载反应被近似地线性化。增量法实质是用一系列线性问题去近似非线性问题,用分段线性的折线去代替非线性曲线,逐步求解过程就是累积线性弹性解的过程。增量法的主要缺点是无法判断其解偏离精确解的近似程度。
常见的有荷载增量法、挠度增量法和曲率增量法,其中用后两种方法较易获得曲线的下降段。在荷载增量法中主要有:Euler-Cauchy法、修正的Euler-Cauchy法、半增量法等。
增量法的一个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泛,即其通用性强;另一个优点是它可提供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但增量法不知道近似解与真解相差多少。
(3)混合法
混合法则是对同一非线性方程组混合使用增量法和迭代法。如Euler-Newton法、Euler-修正的Newton法、Euler-拟Newton法、Eule一次迭代法,等等。混合法综合了迭代法和增量法的优点,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各自的缺点,虽然计算量更大,但计算精度提高了,而且可以判断每一增量步终了时刻解的近似程度,尤其在荷载,变形的全过程分析中,需要比较准确的输出每一荷载增量末的位移值,此时采用混合法是较好的选择。
4结语
众所周知,实际拱的失稳大部分属于第二类稳定,二类失稳实际是非线性作用的结果,目前采用的线弹性理论会过高的估计安全系数。所以,精确地给出计入非线性后对稳定计算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拱桥跨度越来越大,原有的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对拱桥稳定性考虑非线性计算,已成为桥梁学者研究的方向。本文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稳定性计算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存权.结构稳定和稳定内力.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
2. 李国豪.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10
3. 郭钰瑜.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稳定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5
4. 林力成.大跨度拱桥稳定性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5. 沈尧兴等.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稳定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12
6. 云迪.大跨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静力及抗震性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论文,2008
7 陈少峰.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监控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 徐波.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拱桥爆管成因分析与构造改进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以某高层建筑剪力墙工程为例,为保证该工程土木施工的质量水平,在施工之前有必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整个施工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确定各种级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最佳砂率,然后选定“LZ”引气剂掺量,并通过混凝土性能的试验,完成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方面在保持各种级配混凝土用水量和水灰比恒定的情况下,试配试验不同砂率的混凝土,工程经试验分析,确定各种级配混凝土的最佳砂率、用水量、强度比。另一方面需要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当中掺入适量的引气剂,而掺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泌水问题,经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含气量需要控制在3%左右,而此时一级配混凝土、二级配混凝土、三级配混凝土的引气剂掺量分别为0.05%,0.08%,0.12%。在水灰比不同的情况下,每一种级配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中一级配混凝土的用水量为148kg/m3~153kg/m3,二级配混凝土的用水量为128kg/m3~133kg/m3,三级配混凝土的用水量为103kg/m3~108kg/m3。另外通过混凝土水灰比与抗压强度的回归分析,可看出两者之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为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2某高层建筑剪力墙工程土木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
案例工程的土木施工内容,主要是混凝土施工,其中温控技术和质量检验技术是工程技术应用的重点,结合本工程土木施工的背景概况,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应用建议。
2.1混凝土温控技术
本工程历经一年半的施工,期间在夏天和冬天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提高特殊季节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1)夏季时温控技术。本工程夏季主要采用冷混凝土浇筑的方法,从混凝土的运输开始,需要分别在自卸车和搅拌车罐体之上覆盖一层帆布遮阳篷和隔热层,减少混凝土在太阳直射下温度过高,同时将彩布条覆盖在刚浇筑好的混凝土上方,同时采用喷雾的方法,降低仓面的温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尽量选择在早晚时间段施工,同时控制好浇筑层的高度的浇筑间歇时间,原则上浇筑层高在1m~2m之间,而上层浇筑和下层浇筑的间歇时间,以5d~10d为宜,这样就能够为混凝土浇筑提供较为良好的散热条件。2)冬季时温控技术。本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使用蒸汽或者电热加热混凝土,然后在浇筑时采用保温模板,尽量减少混凝土表面长期暴露,以免受到低温冻裂,并在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另外侧面的模板尽量不要拆除,需要拆除时,则需张挂EPE保温板。
2.2质量检验技术
在剪力墙钢筋浇筑好之后,混凝土质量的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同时也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过关的关键。本工程采用回弹法,其检验技术具体如下:1)检验条件。采用回弹法来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要求被检测的混凝土内外部质地均匀,如果混凝土外表和内部质地有不均匀情况,比如煅烧后内部呈蜂窝状孔洞、遭受过冰冻或腐蚀等混凝土,不适用采用这类检测方法的,另外由于剪力墙施工的复杂性,被检测的混凝土比较潮湿,不能够即刻采用回弹法检测,需要在干燥后方可检测;2)检测要点。在应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时候,要掌握操作过程的要点,符合操作规范,并按照正确的流程操作,才能保证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一方面是选择检测范围选择要检测的区域并做好布置工作。一般的做法是在一个4.5m×0.3m的区域内选择大概5个~10个测试点,每两个测点的距离保持在2m以内,测试点与构件末尾处的距离宜保持在0.2m~0.5m之间,并用砂轮清除掉被测区域表面的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和蜂窝麻面,保持被测区域的平整性和干燥性。被测区域,最好选择在构件的两个对称侧面上,同样的测试区域宜确定在混凝土浇筑体的边面上,或是在作业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在混凝土浇筑的表面和底部,而且须避开预埋件。另一方面是大批量检测,在进行大批量检测的时候,由于检测现场存在大量的尘埃和回弹仪自身质量问题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导致检测出来的数据低于标准状态时的数据。在进行大批量检测的时候,回弹仪的率定值前后会有较大的差异,使得检测的结果偏低。所以,在检测的过程中应同步使用标准的钢砧,用于检测率定值。在检测的过程中,要保持回弹仪的轴线与结构或构件的检测面垂直,如果有偏差的话将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
3本工程土木施工经验总结
本工程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其土木施工基本原则为“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通过整个施工流程的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施工经验:1)原材料的高标准把关。混凝土的配置科学与否,是决定混凝土性能水平高低的关键,而原材料是配置混凝土不可或缺的唯一资源,在选择原材料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置标准,还应该建立严格的采购、保管、应用机制,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配置要求;2)在制备混凝土的工程中,包括材料用量、强度、坍落度、抗渗性、和易性等性能,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配合比,但由于剪力墙工程的受力件不同,对混凝土的制备会有一定的差异性。笔者建议在制备混凝土之前,展开全方位的试验研究,确定适用于本工程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3)混凝土的搅拌,对混凝土的应用水平保证同样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要严格计量原材料,而且还需要根据不同浇筑部位的具体要求,确定最佳配合比,而在搅拌过程中,应该以先后顺序倒入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以及保证搅拌后的混凝土不会存在泌水现象,如有问题,应该予以及时纠正;4)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清理干净模板,将模板上面的缝隙和孔洞堵住,并适量洒水湿润,可适当试铺一层水泥砂浆;在浇筑混凝土时,以分层浇筑振捣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下料的均匀,同时要求密切关注模板是否存在位移、变形、堵塞等情况;5)混凝土拆模。拆模对时间的要求最高,如果未能准确拿捏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轻则使得混凝土结构缺棱掉角,重则导致混凝土结构倒塌毁损,在此笔者认为拆模时,要实时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状态,不能一味为了节约拆模成本,而盲目地提前拆模;6)混凝土养护。本工程混凝土养护重点关注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而不同厚度的混凝土结构,温度和湿度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建议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尽可能减少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
4结语
①界址点与宗地线(图1)宗地线上附着的界址点。界址点参与重生成界址线。界址点的最终标定精度影响界址线(由入库软件依据原始的界址点和宗地线绘制成)的重生成质量。②宗地权属线与接边处理(图1)宗地线需要接边。接边处的宗地线在同一处的描述表达,决定接边处理的质量。接边成果参与重生成界址线。接边处理不到位会导致不必要甚至错误的宗地边界线段。③界址点与接边处理(图1)界址点参与接边工作。接边处界址点个数、位置等要素的一致与否影响着接边质量。接边成果决定界址点的取舍。不必要或错误的接边成果导入后期入库软件后,检查处理时软件会提示甚至强制建库员改动界址点(例如加界址点),否则无法成功入库。④微短线由上分析可知,界址点、宗地线、接边处理三者相互影响问题的症结在于微短线。微短线的存在,有数据接边处处理时产生的,也有MapGIS软件处理时产生的。消除微短线,以上问题就解决了。
2基础空间数据优化处理方案
优化处理伴随基础空间数据的生产过程。
2.1原始数据准备1———现有资料收集与分析为保证调查结果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有效衔接,所需资料:①1:5000比例尺DOM可作为权属调查的外业工作底图;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用来提取各级行政界线以及与权属界线有关的主要地物;③原有的权属登记资料可用来确权的;④各等级控制点成果、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包括数字化)、最新的二调成果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分幅图、国有土地报批和林权证发证资料及原始档案、权属界限协议等历史档案资料。
2.2原始数据准备2———调查路线和数据采集处理办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2.1①中所指调查工作底图,实地调查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址点和界址线。影像清晰的可直接在工作底图上进行判读,标绘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和宗地权利人;影像难以判读或地物发生明显变化的,采用RTK获取界址点的坐标数据,测绘权属界线。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模式数据采集方案:白天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宗地权属界线调查,由村民小组长或代表人、人正确指明权属范围线位置,专业作业员判绘完成所有权原始数据采集;晚上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和野外记录在计算机上运用MapGIS软件进行上图和必要的属性录入。保证矢量数据与外业调绘结果一致。
2.3优化处理1———界址点的制作依据设定界址点位置的“三原则”(宗地权属线相交处、宗地权属线大拐弯处、地类变化处),在野外调查时在工作底图标绘界址点,内业上图时制作成点文件“.WT”。点制作优化处理:①MapGIS中不易在线交汇处和线节点处绝对捕捉点,所以转入CAD软件操作是个好办法,可逐一移点至绝对捕捉到位并改变颜色,全部完成后依据颜色提取移好的成果点。但是需要注意:⑴不能漏移点,⑵要放大视图,将点正确移至线交汇处。②MapGIS中同位置的界址点不能重复或偏位,偏位会产生后期重生成的界址线与原宗地线间存在缝隙,或入库软件报出界址点不在界址线的错误。③一条权属线上两界址点过近(此多为不必要的点),会导致入库后产生微短界址线。
2.4优化处理2———宗地线的制作依调查结果,绘制宗地线文件“.WL”。线制作优化处理:①放大影像底图,依据外业成果绘制宗地线,宗地线的矢量化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界址点的定位精度。同时,线需要有充足节点,以保证宗地线的光滑。②对于宗地线交汇处,宗地线上的节点不能离此太近且不能使相交的宗地线空间上形成小角度尖角的情况。这样做的原因是:提高后续移动界址点(绝对捕捉到位)的正确性及库中生成的界址线准确性;解决后续数据库中“SYQ融合成DJZQ”、“DJZQ融合成DJQ”时出现“倒刺”现象(图3)。③MapGIS绘制宗地线时,不能保存线拓扑检查结果(避免线的微小偏移),否则接边处会产生缝隙。④正确方法处理完宗地线中微短线,可提高后续工作效率:在MapGIS的线工作区属性检查(图4)中,点击长度字段,双击右侧的长度值列表中的微短值,定位到对应宗地线,结合影像底图合理处理。
2.5优化处理3———宗地面的制作宗地线绘制无误后,可使用线转弧段功能,制作宗地面。面制作优化处理:①先处理微小碎图斑,同样可提高后续工作效率:在MapGIS的区工作区属性检查(图5)中,点击面积字段,双击右侧的面积值列表中的微小值,定位到对应宗地块。此情况多为宗地线尚存在微短值,故转而处理微短宗地线,处理完毕后,重新生成宗地面,结合影像底图重新检查处理微小面,直至无。②为属性挂接操作方便,将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预编宗地号、宗地统一编码、宗地四至、权属单位代码、权属单位名称、坐落单位代码、坐落单位名称、权属性质等分别制作成点文件,保证文字注记的左下角点位于对应闭合宗地线内,然后可完成点与区合并步骤。③对于宗地面文件里的权属单位代码、坐落单位代码两字段,需要提前制作好权属单位代码表,根据制作结果对应对宗地块赋值正确的代码。权属单位名称采用“xx乡xx村xx组”形式,杜绝全县内有同名村名情况,方便后期数据区分与统计。④面(点、线的也可)的其他属性字段都可用MapGIS的空间赋值(图6)或条件检索(图7)功能赋值成功,或者通过ArcGIS属性匹配挂接实现。⑤各文件里的属性字段中是否有空值,可通过工作区属性检查来查询。
2.6优化处理4———空间数据的接边数据接边,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数据库建设质量及数据处理的难易度和效率。数据接边的几点操作要领:①线状地物的宗地线的对接要保证质量,着重处理掉微短线,否则残留的微短线,会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②数据衔接处界址点要特别注意保持一致(个数、空间位置),并结合影像底图检核界址点设置的合理性。③宗地线的接边处不能产生线或宗地块的冲突,抑或存在缝隙现象,并保证图形和属性要素的逻辑一致性。④数据接边处需要检核宗地面属性字段内容的合理性,特别注意与外调结果的一致性、与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结果的相符性。
2.7数据成果的ArcGIS拓扑查错将MapGIS基础空间数据转换为shape格式,导入入库软件里,并融入地籍区地籍子区属性信息,由入库软件导出MDB数据。在ArcGIS软件ArcCatalog工具中依质检要求的拓扑规则,对MDB数据进行质检(图8)。图9中显示了质检结果:宗地面有3处空隙,地籍子区有5处空隙,宗地面和地籍区间有11处不重合,宗地面与地籍子区间有14处不重合,地籍区域地籍子区间有5处不重合。界址线与宗地面的宗地界线间有79处不重合,界址点有9处不在宗地面的宗地界线上。总体来说,拥有1.8万多宗的基础空间数据在MapGIS阶段处理结果质量较好。
3总结
(1)道路边坡固坡工程处理技术:道路挖方边坡是土石相间的山体边坡。坡面极易受暴雨冲刷,产生强烈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复杂地形、地质结构区,具有裂隙和节理发育,坡体岩土层不完整,存在潜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必须进行工程加固或支挡,确保沿线坡体稳定和行车安全。研究表明[10],框架锚杆或混凝土骨架梁支护技术适用于结构面发育、岩体风化破碎、坡体中元不良结构面和土质的路堑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梁加固防护技术适用于裂隙和断层发育的岩石路堑高陡边坡及易滑坡地段、软硬质岩互层路堑高边坡;易坍塌滑坡的土质、软岩或顺层高边坡,宜将抗滑桩与框架锚索防滑加固工程结合使用;风化较严重边坡和坡面稳定的较高土质边坡、路堤边坡,宜采用格子梁护坡。此外,铺挂镀锌铁丝网和锚杆技术,抗拉力强度大,能有效地防止坍塌和碎石掉落,确保道路安全。在满足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下,宜将边坡工程防护与土壤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尽量避免混凝土封盖、浆砌石护面,以影响生态景观。(2)道路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山体边坡具有土壤剖面的完整性。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应根据岩土层次和边坡高度,选择不同的土壤生态修复施工技术。表1说明,低矮土质边坡或填方边坡,可直接喷播灌草种;高陡土质边坡挂EM3(三层三维土工网垫)网喷混植生;强风化层挂三维网客土喷混植生;弱风化层或局部岩石层,采取锚杆挂铁丝网、客土喷混植生技术。坡面喷射植生基材前,采取挂三维网、EM(三维土工网垫)网、铁丝网(镀锌或过塑)、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以及铺CF(椰丝纤维)网或植被草毯等,并用锚杆固定。(3)植物选择与种群配置技术:植物种群结构是道路边坡土壤修复重要环节[11,13-14]。经研究,植物种类选择及种群配置的成熟技术主要有:①按气候地带性规律选择植物品种,北方以落叶树种为主,如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紫穗槐(Amorphafruticos)等;南方以常绿树为主,如银合欢(Acaciaglauca)、美国刺(Leucaenaleucocephala)、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等(表2),以充分利用南方水光热条件。②南方土壤生态重建应坚持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以灌木为主,乔灌草藤结合。③针对路域土壤实际,应以豆科植物为主,多科属配置,以维护低肥力下种群植物养分的常态循环。④以地方植物品种为主,以适应当地生物气候环境,提高成活率。⑤植物应立体配置,形态共生互补,并与周边生态景观相协调。2002年云南元(江)磨(黑)高速公路,我们以坡柳(Dodonaea)、银合欢等为主,灌草结合,第一次做出了乔、灌、草混植示范样板,现与周边热带雨林融为一体,为扭转全国高速公路单一草被生态作出了贡献。(4)可规模化、机械化施工的喷混植生创新技术:路域工程土壤生态修复规模大,工程量多,时限紧。我们自主研发的喷混植生技术,从质量、速率和效益上,适应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需求,已在全国推广。其主体技术优势:①灌草种多品种混合喷播;②添加有机基材、营养物质、粘结剂、保水剂,有利于维护种苗安全生长环境;③增厚客土层,对缺少表土的风化层或母质层更适用。喷混物料厚度10~15cm,每天喷混500~800m28h-1。(5)道路边坡土壤植被后养护技术:“两高”道路建设是国家重点工程,要求土壤生态修复养护期长,一般达2~3年,待植被层稳定后方能工程验收。多年工程实践表明,节水浇灌是后养护主要技术。因此,①在500m内找好固定水源,否则宜打井,寻找地下水源;②配装高压抽水和灌溉机械,抽水系统是固定的,排灌可移动;③前期勤浇,后期间歇。出苗期一天两次,齐苗后一天一次,嗣后逐步减少;④南方湿暖气候下,前期灌溉量3kgm-2左右,后期灌溉量2kgm-2左右,养护2年约需水量800kgm-2,若1×104m2工作面,即需水8000t。一般养护1~2年即可依靠自然雨水维护水分和养分循环。(6)道路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效果的后观察:近两年,对15年来已完成的2000×104m2南方道路边坡土壤生态修复多项工程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定点抽样观测(表3),表明:①生物群落的演替总趋势。植物群落是由草本植物群落—灌草混生群落—乔灌草立体群落演变。植物群落立体配置技术,是保持边坡人工植被群落可持续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②草被生态的演替过程。20世纪末,多种草种单纯喷播工程,有海南西线、昆玉、玉元、漳龙早期参与的高速公路,人工草被寿命短,3~5年后逐渐被芒箕(Dicranopterispedata)侵化,夹有少量山苍子(Litseacubeba)、黄栀(GardeniajasminoidesEllis)、野茉莉(Styraxjaponicus)丛。可见,道路边坡不宜单纯植草,草本植物水光热利用率极低,植被易退化,延长向自然立体生态演替过程。③乔、灌、草立体生态模式的稳定性。后期考察的相关工程有广惠、开阳、揭普、元磨、昆石、福宁、成南、粤赣粤北段、宁杭、清平等高速主干道,采用乔、灌、草混喷,乔灌木生长茂盛,林下草退化无几,外来侵入种极少。特别提及的种群组合中的金合欢(Acaciafarnesiana)、银合欢、山毛豆(Tephrosiacandida)等强结实植物,种子成熟后散落地面,产生了多代演替,已成永久性植被。
2城镇化建设中山体土壤生态修复问题
2.1采石过程破坏城市生态景观
2012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均在95%以上,美国是97%,中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但当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对石料、石材、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的大量需求,在城市周边山体,形成了大量废弃采石场和巍耸的高陡岩石边坡。以深圳为例,城市化初期1953km2的国土面积一度拥有669家采石场,其中3000m2以上456座,边坡总面积超过1000hm2。无序开采曾对城市生态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城市和人居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海南省三亚市是旅游岛建设的重点城市,目前周边有49个废弃的采石场,总面积达250×104m2,其中荔枝沟Ⅱ号采石场面积6.3×104m2,正处于城市发展中央区,边坡高陡,岩石,曾给当地城市景观和生态文明带来严重破坏。这些采石场亟需政府整治和覆绿,但城市岩石边坡,土壤破坏彻底,缺乏水肥土等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土壤生态修复难度极大[12,16],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热点和工程难点[15-20]。
2.2城市山体岩石边坡特征
(1)城市岩体边坡成型特征:从城市岩体边坡成型特征看,①城市房建工程需用大量石料耗材,考虑运输成本,以就地取材为主的采石场,大多以城市中央为轴心,散乱分布在城市近郊或城乡结合部,地势较陡峭、岩体外露的高丘或山地。②采石场石壁、山体宕口多为爆炸成型,采用垂直开采方式,自上而下挖掘,机械与人工结合环形开挖,石壁坡面凹凸不平。边坡坡度在80~90°之间,形成巨大的高低不平的断崖层面,甚至倒坡,岩体相对高度多在80~130m。③为方便石材、石料运输,废弃采石场多呈半环形边坡。坡面受炸药震力作用,局部多有裂痕或节理,但整体岩层结构并未破坏,石壁稳固和安全。(2)岩体边坡立地环境:从边坡环境特征看,采石场立地条件恶劣,高陡石壁坡面缺少平台或平台窄小,残存土壤极少,原生植被破坏,缺乏植被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必须从工程措施上,多途径解决回填种植土问题。同时,采石场环形开采的微地形环境,造成石宕内小气候差异性,形成阴阳坡,坡面温度、蒸发量、辐射热等差异显著,石壁阳坡夏季温度可达50℃以上,阴坡低5~10℃。在南方亚热带气候生物循环旺盛条件下,应利用采石场生物小气候特点,在土壤生态修复和种植养护技术上,加以优势利用。(3)水土流失趋向:从水土保持学特征看,采石场选址确定后,首先采用大型推土机和挖掘机,将土层推平运出,直见结实的岩石层。因此,岩体边坡早期存在水土流失,并出现高峰,但土层清场后,随着采石深度的下移,水土流失趋势减弱。而废弃采石场即使暴雨也只有水的流失,几乎没有土的流失。而且环形盆底容量很大,遇渍水也可通过周边渗漏,对下游区域不构成水土冲刷威胁,保障了下游农田和人居安全。(4)岩体边坡剖面形态:从土壤发生学特征看,采石场边坡不具有完整的剖面特征,腐殖质层(O层)、表土层(A层)及淋溶淀积层(B层)基本被机械铲除,只剩残余的弱风化层(BC)和母岩层(C层)。我们从深圳和三亚观察到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城市岩体边坡,其周边残留体剖面乔灌植被覆盖良好,表土层(A层)深1~1.5m,风化层(B层)厚度3~4m,母岩层(C层)埋藏在5~6m以下。现状岩体边坡,90%为C层,BC层很薄。因此土壤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靠外来土源输入,既要修接纳槽体,又要全面挂网锚固,工序复杂,工程成本较高,现市场价格达350~400元m-2。但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下,技术市场需求仍然广阔。(5)岩体边坡力学性质:从岩体结构力学特征分析,采石场岩体多为近直立的花岗岩高边坡,岩体强度较高。受爆炸及开挖等外力卸荷作用影响,岩体内产生大量节理、裂隙,原生或构造节理张开。在各种节理裂隙作用下,岩体被切割成大块状,坡面岩体结构较破碎,具有危岩落石发生的可能。岩体破坏模式主要为倾倒、坠落及局部崩(滑)塌破坏,造成边坡局部失稳,形成大面积碎石流,采用工程防护措施时应注意这一特点。这增加了城市环境安全治理和生态施工的技术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山体边坡,特别是道路创伤边坡,采石场岩石边坡生态修复的难度更大。
2.3城市高陡岩石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1)城市岩体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实践表明,岩体边坡视角景观特别是俯视景观太差,生态修复技术难度太大。主要采取:①应以生物遮挡为主,辅以全面覆盖;②以种植苗木为主,结合灌草种子坡面混播;③充分利用边坡及坡底平台,种植高大乔木,以促早成林,发挥绿色遮挡效果;④坡面纵向间隔2m沿等高线设置植生槽,回填营养土;⑤充分利用槽内土壤资源栽植大苗木,建好植生带。(2)V型槽+挂网喷混技术模式:针对80~90°坡度和土肥水皆无的城市高陡岩体边坡的特殊性,单用挂网喷草或喷混植生技术效果很差。采用V型槽技术加挂网喷混植生技术模式,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在垂直坡面上创造植物生长的微环境或植生带。V型槽的作用:①V型槽由钢筋混凝土现浇,深度约80cm,面宽约70cm,并与坡面成45°,2m间距等高线布设,主要功能是接纳回填土和营养土;②分层切割坡面铁丝网和喷植层重力下垂拉力,减少灾害性拉力崩塌;③充分利用V型槽有限土壤资源,种植大苗,建立多层次植物生长带。(3)V型槽技术模式的工艺流程[12]:包括:坡面乱石清理挂铁丝网锚杆固网构筑钢筋混凝土V型槽(搭设脚手架钻孔锚杆制作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槽内回填种植土喷混植生(种植基材配置喷基底土层喷播种子无纺布覆盖)V型槽栽种大苗植物带建滴灌系统养护。(4)垂直岩体坡面喷混植生关键技术:南方80~90°岩石坡面推广喷混植生,宜采取:①挂双层铁丝网,并用长、短锚杆固网;②在有机基材混合料中添加粘结剂,为降低成本,粘结剂可用国产胶粉,甚至可用硅酸盐产品替代;③在网下垫草把或喷PE(聚乙烯)丝,可增加喷植层孔隙度和粘结力;④保障喷混层厚度10~15cm,可分2~3次喷基底,待物料凝结后再喷,以避免泻底;⑤在喷播灌草种过程中,宜加入少量藤本种子,以加快覆绿,并攀缘局部倒岩。(5)V型槽种植带建植技术:根据深圳、广州南沙、海南三亚8个岩体边坡治理工程实践认为:①在回填土中加入营养基质,由腐殖质土、禽畜有机肥、复合肥、蘑菇肥及保水剂等组成,创造良好的根际土壤肥力环境;②针对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特点,种植带建植坚持生物多样性,强调以豆科、灌木、常绿及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表2),增强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③加大藤本植物配置比例,组成乔、灌、藤、草人工生物群落;④提倡高密度种植,大苗、袋苗移栽。槽内分两排进行种植,内侧种植爬藤类,间距20cm;外侧间隔50cm栽植灌木袋苗,每米段栽植苗木株数5~7株,主栽苗木为台湾相思、小叶榕(Ficusmicrocarpa)、勒杜鹃(Bougainvilleaglabra)等,藤本植物包括爬山虎(Parthenocissusplanch)和葛藤(Puerariaphaseoloides)。(6)节水滴灌养护技术:水肥管理是V型槽及边坡植物生长的安全保障。V型槽种植和喷混施工完成后,原工作台、架拆除,养护工作困难,且不安全。因此,采用节水滴灌技术势在必行。节水滴灌系统由高压抽水泵站,蓄水池,PC(聚碳酸酯)主管、分管及滴水支管组成。蓄水池多设在山顶,以增加下泄压力,或自流灌溉,直接将水滴送入植物根际。必要时可添加水溶性复合肥,水利用率高、工作方便,非常适合采石场边坡水肥调节。同时做好缺苗修补、雨后追肥、防治病虫鼠害等。养护2~3年,即可依靠自然雨水维护植被生长。
3结论
1.1开放性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对其所在地区的公民免费开放服务。为了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往往都较为开阔且极具灵活性,在空间功能方面也较为连贯。有一些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建筑内部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及图书阅览室,且会应用灵活隔断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以此带给阅览者一种相对开放性的体验。
1.2生态性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
绿色生态建筑,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公共图书馆建筑应体现出生态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阅读空间,使图书馆建筑与自然共生。应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同时营造优雅的馆外环境和配置足够的植物和人文景观,使之与周围建筑群之间自然联系。如在一些公共图书馆建筑中,其屋顶位置安装大块玻璃进行良好的采光,并运用百叶窗对建筑内部的光线进行合理调试。我国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在规范标准中,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的生态方面问题较为重视,如对防尘、防潮及防污染等制定了明确的规范标准。
2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要求
2.1应充分体现开放性
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也是其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图书馆是集学习、交流、培训、研究、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其开放程度直接影响这一功能的发挥。首先,公共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开放性能够带给读者一种亲切的感觉,有效缩短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楼层不宜太多,且给人的整体感知不可过于突兀,便于读者对图书馆的观察使用。其次,公共图书馆建筑可以适当地设立一些景观式的广场,打破其整体的封闭状态,实现开放性。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中的出入通道进行合理增加,进一步加强其开放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中将其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开放式的管理相互结合,增强其自身的灵活便利性,充分体现开放化的理念。较为合理的方式是把图书馆按不同职能的空间进行分区,然后按不同的功能块进行分区模数化设计,分区确定荷载、分区设计柱网、分区确定层高。这些分区都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既保证了使用上的灵活性,又降低了建造成本。模块式的建筑设计是对公共图书馆整体功能的科学划分,能够将有限的空间灵活运用,促使公共图书馆的整体适用功能得到有效加强。公共图书馆建筑要合理利用自然性的通风和采光,以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2应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进行完美结合
公共图书馆建筑的传统建筑工艺与现代工艺相互融合主要是指,在图书馆内的图书放置以及其流动方面,应确保其加工工艺的连贯流通性、图书馆建筑服务的灵活简便性以及读者流线的快捷性。公共图书馆建筑优良性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指其整体建筑工艺的科学合理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基本要求,应始终确保其功能的重要及关键性作用,而不是将外观形式放置在第一位,避免本末倒置。
2.3应将自然采光及人工照明相结合
公共图书馆建筑中最重要的使用功能主要是指内部的通风及采光情况。在设计公共图书馆建筑时,应坚持自然采光、通风的基本性原则不动摇,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辅助运用人工照明。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开架式阅览室中,应将自然性采光作为主要部分,适当地运用人工照明方式。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空间,便可使用人工照明与空调设备相结合。在公共图书馆建筑中,还应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日照、方位方面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公共图书馆建筑在每个区域都具有较为优良的通风及采光。
2.4应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建筑整体环境的创造
公共图书馆是不断发展的一个有机体,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还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未来将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而言,应确保其既能满足现阶段时期的相应需要,同时又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不应将其内部中各部分分割开来,而是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公共图书馆相关的建筑工艺,也不能因为社会前进发展的缘由而遭到不必要的破坏。
3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注重的问题
3.1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选址
在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着重关注图书馆建筑选址方面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需将其建筑的目标任务作为重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选址则会对其使用目的及任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着重关注其地址的选择问题。公共图书馆往往肩负着双重任务:服务于生产科研以及服务于人民群众。公共图书馆的自身性质、特点及其任务使得其选址方面的考量对于其所在区域而言也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应选址在人口集中、公交便利、环境良好、相对安静的地区,同时满足各类公共图书馆合理服务半径的要求。另外,还要符合当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公共文化事业专项规划,布局合理;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如有可能的话,公共图书馆可以将地址放置在各大院校或科研单位等机构数量较多的地段,使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整个区域。
3.2公共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
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其整体造型的设计可以方便人们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直观性了解,因此其建筑造型在整体设计理念中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图书馆的外型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外部设计的优良性通常由两方面所决定:第一,公共图书馆建筑是否将其标志性进行了有效的突出,其外表建筑是否蕴涵着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建筑设计中又是否将公共图书馆的特征进行了表现。第二,公共图书馆建筑应注重其整体的功能适用性,应确保其外观形态与内部的各类设置维持在同步及统一的状态下,使得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特点。公共图书馆的建筑外形设计应将其功能适用性作为首要的关注点、前提及基础,在此基础上使得其充分体现出建筑物的独特美感,体现其文化底蕴。
3.3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及其布局
3.3.1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
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主要是指其设计理念中的结构部分,结构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应从其自身的具体作用方面出发,保持一个相对开放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其布局应充分地将图书馆的服务型功能进行体现以及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相对开放性以及多功能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中,应确保其全面开放性,尽可能减少隔断墙面的设置。如遇到必要情况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选取一些轻体材料或是玻璃,甚至采用可移动拉链做分隔的方法,形成分区,实现一室多能,使建筑结构形成大空间、大容量的以阅为主、藏阅结合、借中有阅、阅中有借的格局。此外,所设计的结构还应满足不同载体、不同文献类型存放要求的不同和不同读者对象、不同服务功能、服务手段对服务方式要求的不同。
3.3.2公共图书馆建筑布局
第一是对混凝土进行拌合,在对材料进行确定之后,必须做好抽样调查来对配合比进行检验,对于传统经验的配比要避免,在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之后要对其进行拌合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含水率进行调整,然后向搅拌机当中放入材料时应该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内。第二是混凝土的运输,在对混凝土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运输,垂直运输的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提升架等,在现场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手推车。在楼面上进行运输主要采用的是手推车,运输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其均匀性,以免使其流动性降低。第三是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之前必须要对钢筋以及模板进行检查,以此来保证具有混凝土浇筑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合理。在浇筑时应该满足混凝土的下落高度不小于三米,要是采取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钢筋的密集程度特点进行结合,对每一层的高度进行决定。第四是混凝土的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振捣,其作用主要使混凝土充满到模板的每一个角落,进而使其密实度能够获得最大。第五是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凝固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从而使混凝土的硬化能够有所增加。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处在一个湿润的情况下,通常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洒水,同时要在上面盖上草帘,养护的时间通常是在十四天以上。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1对质量影响的因素分析
第一混凝土的配合比,关于混凝土的质量其影响之一就是配合比,并且要满足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要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以此来保证施工的质量。然而关于一些科学部门所配合出来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不是就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如果混凝土的运输设备以及温度等方面出现变化的时候,那么必须要根据所发生变化的情况来对配合比进行及时的调整。第二是混凝土的和易性,其主要就是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出现流动性以及保水性等性能的综合。要是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出现离析的情况,或者出现混凝土的振捣不实等情况。只有在混凝土具有着良好的和易性才能够方便对其进行振实,同时也能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离析的情况。第三是在振捣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实,那么将会对混凝土最后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振实,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情况。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混凝土的振捣情况,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同时在振捣的过程中必须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以此来保证混凝土能够振实。
2.2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第一是对供应商进行控制,在对商品混凝土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资质高的供应商,同时要安排好混凝土的搅拌桩和施工单位的距离进行计算好,要选择一些合理的路线以及车辆,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第二是对施工操作进行控制,必须要根据科学合理的安排建筑施工的速度,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操作要严格的根据有关程序进行操作,严谨出现盲目的赶工。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以踩踏钢筋,同时也要不对预埋的线管进行移动,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操作质量。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