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1: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临床护理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本文选取98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有56例男性,42例女性;年龄为42~81,平均年龄为58岁。该9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合并肾衰,25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脑出血;21例合并脑梗塞。通过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精心临床护理学,所有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
2临床护理学
2.1饮食临床护理学
高血压病患者在饮食中需要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取<5g的盐量,动物内脏、脂肪以及鱼子等食物应当限制食用,需要适量的蛋白质补充。患者应当戒烟,并限制饮酒。需要对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保证足够,如钾、钙、镁等。新鲜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可尽量多食用,如芹菜、荸荠、黑木耳、苹果、香蕉等。由于用力排便可能导致血压上升,甚至导致血管破裂,因此患者应当预防便秘。若患者为肥胖者应当对体重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对每日总热量减少。
2.2休息临床护理学
高血压病患者在进行体育活动中应当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而引起疲劳,特别是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应当选择有氧运动,如太极拳等,同时需要劳逸结合。若患有严重高血压,则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必须绝对卧床,并住院进行治疗观察。
2.3应用药物治疗临床护理学
2.3.1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Ca2+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强的受体阻断作用,且降压时间持久,但是其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如哌唑嗪、酚苄明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明显的对顽固性高血压进行降压,但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蛋白尿、膜性肾病等并发症,该类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Ca2+通道阻滞剂能够增强交感神经的反射性,但在用药中可能导致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下肢浮肿、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如尼群地平、拉西地平;β-受体阻滞剂能够对心肌收缩力进行抑制,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可导致支气管痉挛、心率减慢、末梢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如阿替洛尔、拉贝洛尔等;利尿剂能够通过排钠利尿从而进行降压,但若不当应用则可能血脂代谢紊乱、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如氢氯噻嗪。
2.3.2用药注意事项
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应当叮嘱患者从小剂量开始,若需要对剂量进行调整需要遵医嘱;在降压时不宜过快过低,若在服药后出现恶心、晕厥以及乏力,应当立即对患者取头高脚低位进行卧床休息,以此来使脑部血流量增加。若患者为老年患者,则在服药后不宜站立太久,长久站立宜导致晕厥。在患者服药期间进行有效指导,患者起床不宜太快,动作尽量缓慢,避免头晕加重;严重高血压患者在外出活动时应当有人陪伴,防止由于晕倒而引起受伤情况的发生。
在用药临床护理学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用药的时间临床护理学。时间临床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指的是临床护理学人员在对患者心理、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用药时间等进行临床护理学时根据人体本身的生理节律来进行。据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昼夜不同时间段人体动脉血压昼均有较强的时辰节律,在夜间2:00~3:00正常人的血压处于低谷,急骤上升时间在凌晨6:00~8:00,最高峰时间在早上8:00左右,基本上在白昼血压相对较高,但表现很平坦,波动较小,血压缓慢下降时间在下午18:00。因此降压药在早上6:00左右服用效果最好,此时服用降压药物能够正好能够对控制峰值时的血压,使降压效果得到大大提高,因此需要加强对用药时间的临床护理学。
2.4心理临床护理学
大部分的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其患病而都具有焦虑、抑郁、易激动的心理,因此临床护理学人员应当耐心、亲切、和蔼、周到的对待患者,根据患者自身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将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向患者解释,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对人对事都能宽容处理的人,由此而使心理刺激降低,并需要给予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2.5健康指导
2.5.1疾病知识指导
将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广泛宣传,使患者引起高度重视,能够认识到高血压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能自觉的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由此进一步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2.5.2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叮嘱高血压病是一个需要长期、终身、规则进行治疗和保健临床护理学的疾病,在服药过程中必须按照医嘱合理用药,不可擅自进行加量和停药,避免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要学会自我观察和临床护理学。
在临床护理学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口服给药,二是静脉给药。
1.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较轻和较重的患者,经静脉给药治疗病情稳定以后,需继续治疗者,应用口服给药可起到维持治疗和避免急性发作作用。
1.2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能很快达到血管浓度,其治疗效果也比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快,特别是对病情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和病程较长的一般患者因某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发作,静脉输液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2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2.1穿刺部位的选择:心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少,因此选择手前臂、手背及指背静脉较适宜。手的静脉血一般由掌侧流向背侧,大部分自手背静脉网回流。对于消瘦、体胖、水肿等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手前臂的及手背较显露的血管常被破坏,加上穿刺失败造成的瘀血、水肿等原因使手前臂及手背显露有弹性的静脉无法穿刺时,可采用手背、指背细小静脉作为穿刺的部位[3,4]。
2.2针头的选择:选择针头的大小,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部位的深浅而定,一般手背及手前臂较明显的静脉选用6.5~7号针头,手背、指背较细小的静脉选用4.5~6.5头皮针较适宜。
2.3进针方法: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进针手法,采用直刺法较好,手背、指背细小静脉穿刺,止血带扎在穿刺点近心端5~7cm或手腕部,右手拇指向近心端前推,使静脉充盈再固定静脉。水肿患者皮下组织疏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组织压力高,血管不显现,脆弱,无触及感。行静脉穿刺时先用左手拇指沿静脉走行解剖部位压迫局部组织,使组织水分被推挤到静脉两侧,这时静脉可显现。然后绷紧皮肤,但用力不可太大,在欲穿刺的静脉下方0.5~1cm处,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放平针头潜行1~1.5cm或针头进入1/3时,向下刺入血管内。穿刺的整个过程要做到轻、稳、准、迅速,对细小静脉,进针要掌握“宁浅勿深,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原则。原因:细小静脉表浅不滑动腔内血量少,回血较缓慢,见有回血有明针尖斜面全部进入小静脉腔内。如果见回血继续进针就会穿破血管,使穿刺失败[5]。
2.4手指穿刺针头固定法:手指关节多,活动度大,面积小,静脉输入时,如胶布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不当,手一活动就会出现液体外漏或针头穿破小血管,而导致输液失败。因此,固定针头时动作要轻柔,以牢固、滴注通畅为度,除按常规固定针头外,还要将手指固定好,不让其弯曲活动,可采用光滑的棉签两根(不去前端棉花),长度以手指长度相等或稍长1cm,放在手指掌侧,有棉花一端在指根部,另一端与指尖平齐,以三条胶布分别绕贴指尖、指根及中部,使手指呈伸直位,固定胶布松紧要适宜,以不影响血液循环和输液通畅为标准[6]。
①术后患者将进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行常规吸氧;让患者处于平卧状,并将其头部偏向一边,避免出现窒息;另外还需要检测患者的尿量情况,而输液量可根据患者尿量情况进行适当调整。②口腔护理。患者在禁食期间需进行口腔护理,2次/d;患者在可以进食之后,在三餐之后均需要用漱口液漱口;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不能下咽唾液,进而避免因唾液细菌进入食管后引起感染,严重时可导致口瘘。③术后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切口处是否存在裂开、感染、渗血等情况,另外还需要保持敷料的清洁度。
2胃肠减压管护理
为了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可加强胃肠减压管护理,术后4d内都需要持续给予患者胃肠减压,在降压过程中需详细观察、记录胃肠减压的性质和引流液的量及性质,若有必要可低压冲洗胃管(一般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以此来保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性,进而有效降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术后24~48h患者胃肠减压管引流液中若出现大量血液,同时患者伴有脉搏加快、烦躁、血压下降或者尿量减少症状时,其表示可能出现吻合口出血,此时需立即报告医生并叮嘱患者禁食。
3饮食指导
术后待患者恢复肠蠕动及排气后便可将胃管拔除,然后可让患者少量引用温水,若患者未出现腹胀或呕吐症状则可在第2d少量进流质饮食,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有流质饮食——半流质——软食,在食物中尽量多食用含有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患者的饮食原则最好以“少量多餐”为主。
4健康指导
由于临床行食管癌手术,其手术的自身原因及对食管癌患者机体的影响,使得在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将出现急剧下滑现象。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一方面术后需要做好呼吸道准备工作,另外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咳痰、咳嗽方法,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等),并叮嘱患者注意保暖以及保持口腔卫生。除上述以外,还可指导患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腹式深呼吸或肺功能锻炼活动。
5结果
本组选取的42例病例,其住院时间为14~40d,平均为(28±3.5)d。其中有1例患者并发吻合口瘘,但经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均治愈。本组患者的切口恢复情况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均较高。
要将病患安置在隔离区,并每天用500mg/l的的含氟消毒剂来清理床位,床周围的桌椅等东西,并用动态空气消毒剂来对病患病房进行消毒,(早晚各消毒一次),每天都应该保证有30分钟的开窗时间,病患所用过的医疗、生活品都需要合理存放,严格分类,并对此做出一定的标识,不同的垃圾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存放。例如,生活垃圾用黑色的专用袋之后,那么医疗垃圾就应用其他颜色的专用袋,并展开统一存放和管理,病患每天在检查时用过的血压计、听诊器、监护仪等都务必要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氟消毒液进行卫生清理,对于病患在做痰培养过程中的一系列工具,最好是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后及时对其进行清洗,并做焚烧处理,要定期对物体进行检测,观察其细菌状况,并隔6天开展一次细菌培养。对于护患人员的探视次数和时间,探视人数在探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医院的制度办事,并穿上隔离衣、戴口罩。
2手部清洁卫生
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防止感染的最重要的屏障,对于医护人员来讲,治疗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洗手与执行无菌技术都是避免操作中传播细菌的重点内容,现阶段,很多医务人员还不具备较强的手卫生依从性,并对病患的所处病区的医生、护士、护理员、保洁员等手卫生引起重视,做到适时隔离防护,并设专人监督管理,对于国家卫生部提出的“六步洗手法”,一定要严格执行,以此来预防医护人员在进行检查操作时随着手部在病患的身体上随处定植,医护人员操作时一定要佩戴手套,并勤更换。
3专科临床护理学
3.1吸痰护理
3例病患在入院时均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痰较多,入院后又在病患的痰里面检查出了鲍曼不动杆菌,所以,就需要对吸痰临床护理引起高度重视,尽可能的采取措施减少感染几率,病患所使用的吸痰管、吸痰盒务必要用一次性使用材质,并及时更换,专管专用,保证其病区内干净、清洁。
3.2鼻饲护理
在开展鼻饲护理时,病患所用的一切容器等都需要通过含氟消毒剂消毒,每顿饭消毒一次。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46例冠心病患者,男24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均在34~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2.3岁。患者到院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确症为冠心病。
1.2治疗的方法
现目前对该病的有效和最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CI),该治疗方法能有效的重建血液系统,促使血液循环机制得到充分的改善,使血液恢复健康的血流状态。该治疗方法痛苦较轻、创伤面较小,手术之后恢复较快,因此在临床上很容易被患者认同和接受。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还是见于老年人,且发病较快、病情较重,常有较多的并发症,因此,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临床上的常规临床护理学。
2临床临床护理
2.1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首先,基本知识的教育。对临床护理学人员和非专业的人士要进行有关冠心病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充分的了解该病之后再进行治疗,以便患者能及时的认清自己的病情,更好的配合医生。其次,让患者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该病的常见的病因有:高血脂、高龄、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遗传、过度的肥胖、饮食的不规律等。
2.2调整日常饮食习惯
对患者饮食的调整是治疗和预防冠心病最基本的方法。饮食是直接关系着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临床护理学人员根据医生所开的处方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调整饮食的具体措施和意义,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科学的调整其进食的材料和进餐的次数和量,尽可能的做到少食多餐(3~5次/d)、定时定量(6~7成饱)。同时还要注重饮食材料的丰富化,但需要强调的是:进食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等的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喝浓茶、浓咖啡,防止心跳加快。针对有吸烟喝酒不良习惯的患者定要做到戒烟戒酒。针对肥胖的患者要控制自己的食欲和量,避免加重心脏的负荷,从而影响其心脏的功能。因此,在临床上通过调整患者饮食的习惯,对改善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还能有效的延缓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2.3注重药物的治疗
药物治疗冠心病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医生要清楚药物的药效、药性、用药的原则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合理的给药,尤其是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控制液体的滴流速度。其次,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清楚药的用量、用法、副作用等。口服给药的时候要是注意给药的剂量、方法和时间。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出院之后要叮嘱继续服用地高辛,但是由于该药的治疗量和中毒量比较接近,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同时还要叮嘱患者:定期要医院监测脉搏,患者的脉搏不能<65次/min;还有若是出现了恶心、头晕、心病加重等现象,需要即刻到院救治。
3冠心病的分型临床护理学
冠心病在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猜疑型、焦虑性、恐惧性、孤独型。
3.1猜疑型
本类型的患者是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它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和认识,导致患者对周围的事物过分的敏感,严重化自己的病情,同时不相信医生护士和家属;在情绪上往往表现为消极、暗沉、重疑心。临床护理学该类型的患者,主要是进行关心、照顾、疏导。通过优质的临床护理学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能博得患者的信任。同时临床护理学人员在患者面前说话要自信、大方,避免患者产生猜疑的心理。在生活上、精神上要对患者进行贴心的照顾,及时的向患者见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并鼓励其学会自我的调节,以便保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3.2焦虑型
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主要是因为对该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的效果、家庭所能承受的经济状况等产生的一种焦虑、不安、烦躁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临床护理学人员要主动的接近患者,与其进行交谈,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作为临床护理学人员,在生活上、精神上要处处为患者着想,多给予鼓励、关心。日常生活中为患者提供缓解情绪的轻音乐、书刊等,以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
3.3恐惧型
这类患者主要是因为病情突然转危,加之对冠心病的认识不足而产生的恐惧心态。因此临床护理学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种安静、舒适、清爽的治疗环境,使用温暖、热情的语言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的恐惧。以优质的服务、责任心、熟练的技术等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患者早日的康复。
在临床护理学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口服给药,二是静脉给药。
1.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较轻和较重的患者,经静脉给药治疗病情稳定以后,需继续治疗者,应用口服给药可起到维持治疗和避免急性发作作用。
1.2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能很快达到血管浓度,其治疗效果也比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快,特别是对病情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和病程较长的一般患者因某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发作,静脉输液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2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2.1穿刺部位的选择:心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少,因此选择手前臂、手背及指背静脉较适宜。手的静脉血一般由掌侧流向背侧,大部分自手背静脉网回流。对于消瘦、体胖、水肿等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手前臂的及手背较显露的血管常被破坏,加上穿刺失败造成的瘀血、水肿等原因使手前臂及手背显露有弹性的静脉无法穿刺时,可采用手背、指背细小静脉作为穿刺的部位[3,4]。
2.2针头的选择:选择针头的大小,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部位的深浅而定,一般手背及手前臂较明显的静脉选用6.5~7号针头,手背、指背较细小的静脉选用4.5~6.5头皮针较适宜。
2.3进针方法: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进针手法,采用直刺法较好,手背、指背细小静脉穿刺,止血带扎在穿刺点近心端5~7cm或手腕部,右手拇指向近心端前推,使静脉充盈再固定静脉。水肿患者皮下组织疏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组织压力高,血管不显现,脆弱,无触及感。行静脉穿刺时先用左手拇指沿静脉走行解剖部位压迫局部组织,使组织水分被推挤到静脉两侧,这时静脉可显现。然后绷紧皮肤,但用力不可太大,在欲穿刺的静脉下方0.5~1cm处,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放平针头潜行1~1.5cm或针头进入1/3时,向下刺入血管内。穿刺的整个过程要做到轻、稳、准、迅速,对细小静脉,进针要掌握“宁浅勿深,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原则。原因:细小静脉表浅不滑动腔内血量少,回血较缓慢,见有回血有明针尖斜面全部进入小静脉腔内。如果见回血继续进针就会穿破血管,使穿刺失败[5]。
沟通技巧也是需要我们尤为关注的,这也是使病人满意,让治疗工作更加顺利所不可或缺的。在沟通过程当中,应当尽量注意语言的亲切得体,给患者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病人的自尊心,在回答和询问过程当中,用语应当包含同情和关心,用礼貌而热情贴心的话语拉近与病人的关系,反之,生冷、硬、粗俗的话收到的则是完全相反的结果。[2]自然坦诚的和病人交谈,不装腔作势,不模凌两可,言语的通俗易懂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交谈和沟通效果。其次,对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各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也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和病人之间的沟通,面部的微笑可以让病人感觉到亲切,握手和轻轻拍肩等动作同样可以使得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怀,以此减轻病人在患病期间的孤独感,配合治疗。充分考虑到病人的需要,将服务进行于病人开口之前,给病人以更为贴心的感觉,这些都是护士在工作当中所需要关注的要点和努力的方向。
二、生活护理是关键
伴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提升,生活护理则应当成为护理过程中的所需要尤为关注的地方,也是整个护理的关键所在。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特点,在饮食当中应当符合低脂低盐的治疗性饮食要求,部分老年人对此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对于已经习惯吃较咸食物的农村病人尤为反对。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述,让他们了解低脂低盐饮食的重要性,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早日康复。另外,由于年龄原因,老年人都存在味觉减退和牙齿松动等情况。所以,在老年人的饮食提供上,应当尽量保证食物的柔软,为老年人提供易消化和咀嚼且饱含纤维的多样化食物。同时还应根据老人情况适当的使用缓泻剂,达到防止便秘和促进粪便软化排出的目的,针对心梗病人还应当对其加强嘱咐,让他们排便不宜用力,避免对病情的加重。在强化生活临床护理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对病人用药之后的各种反应做出密切观察和记录,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对中年和老年患者来说有较多的区别,因此,我们应当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等等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严格控制剂量,仔细观察变化,重视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从而实现辅助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三、健康指导是辅助
“人人要健康,健康为人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句话,对病人实施各方面的健康教育也是临床护理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为了让健康教育发挥作用,辅助治疗和康复,我们应当将其融入整个护理工作当中并持之以恒的开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和患病情况,我们可以就具体情况采用示范教育、文字教育以及口头和形象教育等,也可以将多种教育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这样的教育过程,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也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患病相关的一些医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住院期间的配合治疗,同时这些简单医疗知识的普及对病人出院后对疾病的良好防范也有了极大的效果,减少了相关疾病的复发率,实现保护健康的目的。
1.1试验组采用情景与案例联合教学法。虽然,护生在学校里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进入临床实习,但并不能立即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如对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的处理等,遇到问题往往无所适从。因此,我科设计了情景与案例联合的教学方式。入科后每周一下午由带教老师依据产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危重症设计相关的场景,并结合典型的案例讲解,在场景中学习常见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入科实习由临床带教老师与护生实行“一对一”跟班带教。
1.1.1案例分析每周一下午由教学老师或护士长选取近年度的相关具有代表性的病历,涉及常见的产科危重症如子痫、急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复苏,每周选取其中之一,以多媒体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的观念评估病情,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判断,教师将重点的内容和技能训练的要点在常见的案例中加以概括说明,更直观地体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1.1.2情景设计每周一下午在讲解案例分析之后,依据案例中的情景,并由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老师精心参与设计,指导学生在营造的抢救场景中训练,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模拟的病例场景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练,重点培训护生观察和首次评估患者病情的能力,初步分析问题能力和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教师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导护生对患者做出快速评估,准备抢救药品、物品,动手操作常用仪器如输液泵、氧气装置、简易复苏器、心电监护仪等的使用以及必要急救措施。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协作分工,轮流动手操作演练。在情景模拟抢救中学习如何执行口头医嘱、如何给药、如何保留和整理安瓶、如何记录抢救经过和书写重症记录等。培训内容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纠纷的处理等方面[3]。
1.1.3师生互动课程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本次案例,学生可轮流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共同讨论不理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教师可最后总结答疑,补漏并点评,矫正学生共性的错误,进一步加深课程理解。从而,有助于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化地掌握。例如学生可根据情景演练,主动自己归纳总结抢救的流程,进而加深印象,而非死记硬背似的记忆。
1.2教学评价出科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别采用百分制。理论知识考核常用药品、疾病护理要点、抢救流程、病例分析等,占100分;操作技能考核其产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及仪器设备使用熟练程度,占100分,60分以上为及格。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经x2检验,试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此联合教学法的实施,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而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环境,带教教师充分发挥了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大胆地提问,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加了学习兴趣,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理论知识引用到常见的临床案例中讲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同时在情景演练中教师便于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利于集中指导,矫正错误。由表1可见,试验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情景与案例联合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效。理论与实践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原来单向教学过程转变为双向、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把护生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由死记硬背转变为分析-理解-实践-巩固[2]。
3.2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产科工作的特点,要求护士动手实践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较强,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一些理论知识较抽象、枯燥,情景与案例结合的教学方式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脱节,能更多地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积累间接经验,尤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
3.3增强了护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提升了职业自豪感。在此联合教学法中,通过在情景中演练,学生们亲身体会到,合格的护士不但要具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在抢救中要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从抢救成功的案例中,增加了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敬业之情。
4小结
为验证护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而客观评测,从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首先对试卷进行评价。
1.1信度考试的信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反映考试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试卷的信度与考试结果受随机因素影响程度呈反比,信度的高低能保证学生考分真实可靠。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卷信度>0.50表明信度好,>0.80信度很好。信度系数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公式计算[2]。α=(k/k-1)(1-∑Si2/St2)(其中: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考试总分的方差),α的范围为[-1,1]。本次试卷信度为0.53,可认为该试卷的信度良好,考试成绩可以信赖。
1.2难度试卷的难度系数P采用平均分方法计算,即P=x/W(x为学生的平均分,W为试卷的满分)。两个班级总人数为481,平均分为69.4分,难度为0.69,一般认为P值介于0.4~0.7之间,试题的难易程度较适中,该考试试卷难度较为适中。
1.3区分度将考生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把成绩列前27%和成绩居后27%的考生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2组每题的难度,即PH和PL,则D=PH~PL(又称两端法)[3]。结果显示,本次考试区分度较好,能够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区分开。本次考试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表1。
2ICU班与普护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总体情况对比ICU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45~98分(73.10±10.99)分,全距54分;普护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39~96分(67.30±10.81)分,全距57分。结果显示,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考试成绩总体优于未采取教学改革的普护班,见表2。
2.2各类型得分情况对比通过对比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的得分情况,发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在各个题型平均得分高于普护班。
3讨论
3.1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卷面成绩显示,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各题型平均分,ICU班明显优于普护班,表明进行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以后,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用药护理过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等方式,提高了护生学习护理药理学的兴趣,激发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护生初步具备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能力及用药监护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物知识咨询、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质量检查、配伍禁忌检查的能力,为步入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今后,可以进一步将改革成果普及到所有的护生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3.2知识点掌握情况有待提高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平均分统计结果可知,名词解释、单选、填空、简答平均成绩相差分别为1.4分、0.9分、0.8分、2.5分。名词解释和简答成绩相差较大,说明通过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改革注重从宏观层面的知识串联,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单选和填空平均成绩相差较小说明对相关零散的、细节性的知识点强调不够,导致学生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