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流媒体技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1: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流媒体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流媒体技术论文

第1篇

本文在引言部分阐述了流媒体技术的基础:流媒体的一般概念及相关的概念。在正文部分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原理以及媒体服务器的硬件平台。最后主要的介绍了流媒体技术了两种教育应用:校园网视频系统的解决方案和远程多媒体教学方案。

关键字:流媒体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校园网视频系统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一、引言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A/V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延迟也很大。流式传输时,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数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声音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内继续下载。流式不仅使启动延时成十倍、百倍地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从Internet上下载才能观看的缺点。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式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流式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讨论流媒体的技术基础,以及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流媒体技术基础

1、流媒体技术的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启动A/V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

A/VHelper程序及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A/V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与CD播放机或VCRs所提供的功能相似,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程序(一般可认为客户程序等同于Helper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式传输中,使用RTP/UDP和RTSP/TCP两种不同的通信协议与A/V服务器建立联系,是为了能够把服务器的输出重定向到一个不同于运行A/VHelper程序所在客户机的目的地址。实现流式传输一般都需要专用服务器和播放器,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流式传输的基本原理

2、媒体服务器硬件平台

视频服务器把存储在存储系统中的视频信息以视频流的形式通过网络接口发送给相应的客户,响应客户的交互请求,保证视频流的连续输出。视频信息具有同步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以恒定的速率播放,否则引起画面的抖动,如MPEG-1视频标准要求以1.5Mb/s左右的速度播放视频流。另一方面,在视频流中包含的多种信号必须保持同步,如画面的配音必须和口型相一致。另外,视频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一个经MPEG-1压缩的90min的电影,长度约为1GB,它在存储系统上的存放方式,直接影响视频服务器提供的交互服务,如快进和快倒等功能的实现。视频服务器必须解决视频流特性提出的要求。

视频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是当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视频流后,从存储系统读入一部分视频数据到对应于这个视频流的特定的缓存中,然后此缓存中的内容送入网络接口发送到客户。当一个新的客户请求视频服务时,服务器根据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决定是否响应此请求。系统的资源包括存储I/O的带宽、网络带宽、内存大小和CPU的使用率。

三、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多媒体新闻、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应是相关软硬件的完美集成,它大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容采集、视音频捕获和压缩编码、内容编辑、内容存储和播放、应用服务器内容管理及用户管理等。

下面就介绍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上的两个具体的应用方案。

1、校园网视频系统

校园网的建设随着教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逐渐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媒体传输技术的突破,使网络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现在已经有许多的成熟的产品可以用来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解决方案。

一般一个校园网视频系统的要求有:

(1)通过校园网实现音、视频实况转播、视频预订,制作并存储节目。

(2)在校园网上实现VOD教学。

图2.校园网系统方案

每个教室安装相应的软件及视频卡,摄像头,麦克风,可以把教室实时的声音和图象通过校园网传到监控中心。在存储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可以存贮传输过来的实时图象。在点播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存储视频节目。

虽然现在校园网络硬件水平和质量现在都非常高,但是,困惑也随之而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校园网投入大,但没有用在教育主业上。

B、网络仅用在办公自动化中,投资效益低。

C、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即享受好的教育资源的学生很有限;同样的课程需要年复一年的教授;同样的问题需要一次次重复回答;材质差异明显的学生按同一模式接受教育,做不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计算机界对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思考。教学模式在网络条件下最终会变化成什么样子?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网络技术发展到底能导致产生哪些更富成效的教育手段,逐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2、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人们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必须转变成一个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过程。网上教育突破了传统"面授"教学的局限,为求知者提供了时间分散、资源共享、地域广阔、交互式的教学新方式,因而广受人们观注。

从远程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下列三方面的内涵:学生与教师的分离,学生与学生的分离,利用传播媒体和传输系统组织教学。从技术上讲,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传媒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它通过现代的通信网络将教师的图象、声音和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学生的图象、声音回送给教师,从而模拟出学校教育的授课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建立虚拟的班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鉴于远程教育的深远意义,我们的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有:实现教学课件的点播(VOD),教学直播,网络课堂等等。

在IP网上开展远程教学活动,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音频、视频流信息的传送以及它们与数据之间的同步。由于音频、视频信息的带宽比较宽,不可能让学生将所有的节目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后再播放,必须要采用先进网络播放技术来实现边发送边播放。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使用电子教案来辅助教学,比如用PowerPoint,而电子教案的展示与音频、视频流之间有严格的时间同步关系,这就要求在传输过程中我们仍然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同步关系。

图3.远程教育网络结构

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输入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将送给MPEG4的编码器进行编码,编码器输出的节目流既可以存入存储设备也可以直接送给MediaServer,MediaServ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节目流的播出。MediaServer播出的节目有三个来源,它可能是保存在存储设备中的ASF文件,也可以是编码器实时传送来的节目,它播出的节目还可以从其它的MediaServer上获取。普通的用户可以通过LAN或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到该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1]曹功靖,王晖,吴玲达Real流媒体技术及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

第2篇

1.1流媒体定义

所谓的流媒体技术,是指在互联网的传输中采用的流式传输技术中的连续时基传输。通俗的将就是按照我们当前的网络习惯,通常是通过web服务请求,在通过逻辑层和数据层,最后数据层将结果传输给浏览器。在这种情形下只有能将文件传送到后才可使用。而通过流媒体技术可一边下载一边看视频,而不需要等整个过程都传输完后方可使用。通过流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用户播放视频或者是音频等的时间,并不需要太多的缓存。

1.2流媒体技术的原理

流媒体技术其基本的原理,是利用TCP协议和UDP协议之间的差异,采用HTTP/TCP作为传输控制,用RTP/UDP来进行实施数据的传输。其具体的传输的过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是用户在选择流媒体的服务之后,通过Web浏览器的数据请求,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检索;其次是在当Web浏览器在将音视频的客户程序进行启动之后,将相关检索到的参数进行初始化,这些参数则主要包括音频数据的编码、服务器地址等;再次是通过实时流协议,实现对视频、音频的播放、暂停等操作;最后是音频播放器通过RTP/UDP协议将相关的视频数据传递给客户端,并开始进行播放。

2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英语在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设计针对大学生英语在线教学系统,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从而实现对网络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在该系统中,将充分发挥FlashMediaServe流媒体服务的优势。同时为更好的实现英语教学,在视频播放中必须支持多种不同形式的视频播放格式,并可支持web浏览器播放。因此,我们在本设计中采用XML用例分析,将整个系统的用户设定为学生、老师、管理员三个不同的角色。同时我们对系统的用户进行用例分析,根据不同的角色,其所涉及的权限也就不同。其具体的用例分析如图2所示。英语在线教学系统用于针对校园内学生英语学习,其具体的功能则为学生提供英语课堂视频、英语教学课件等资料。因此,通过上述的用例分析,我们对不同的角色设置不同的权限。在个人用例分析中,教师和学生作为系统的主要的参与者,其功能需求的分析不同。其中教师对视频、音频等英语课件进行管理,同时必须借助学校的教务平台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查看,同时还必须具备对相关资料的删除、添加等;学生则作为英语在线平台的受体,可进行视频点播和交流等功能。在这其中,管理员的最大的角色是充当系统的维护和对成员权限的配置。在对该系统中学生角色的设计中,为方便广大学生的使用,采用B/S架构,使得学生只需要安装web浏览器即可使用,同时也方便英语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教学。

2.2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根据上述的功能需求分析,我们同时本着实用、简洁、安全的原则,将整个系统的框架进行如图3设计。在线课堂是将英语教师上课的录像或是相关的音频信息转变为流媒体文件的格式,以此为广大的学生提供在线点播和课后重播,方便学生对高校英语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在该模块中,最主要的是视频流模块。课件点播系统功能是为广大的英语爱好者提供在线的视频颠簸的功能,通过该系统,学生可查看各种格式的多媒体英语课件。播放器的主要的功能则是播放正在直播的课程,同时还可通过播放器辩驳其他的课件。后期编辑器主要是为广大教师提供视频编辑、剪切等功能,从而使得英语教学课件能够达到最为完美的教学效果。而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是AdobeAIR的RichFLv。同时在该系统中,我们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系统进行开发,以C++为编程语言,SQLServer2008作为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同时采用基于校园网络对整个系统进行搭建,从而使得学生和老师不需要安装客户机,通过IE浏览器对系统进行使用。而对页面的实现我们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常用到jsp技术进行实现。

2.3服务器的实现

对本服务器的配置,是在FlashMediaServer服务器平台上进行搭建。而FMS是采用独特的边缘策略,使得其可有效的解决在网路传输中的流服务的负载问题。其具体的服务器拓扑图如图4所示。2.4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对该设计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对数据库的实现。而以在线课堂为例,我们将其数据库表设计为教师记录表、课堂记录表、课件记录表三个表格。其具体的E-R关系简略图如图5所示。在搭建好服务器和程序设计之后,通过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和集成测试,可在校园内进行正常的运行。

3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流媒体;P2P:系统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1-0088-02

一、引言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又称流式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互联网上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用户可以边接收边播放。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最初的模式是C/S模式,但随着用户量的激增,很多公司的服务器难以支持巨大的用户量和高昂的带宽费用,最终被迫倒闭或寻求新的解决方案。P2P模式就是为了解决C/S模式的弊端而产生的,很多人认为这种模式必将取代C/S模式。然而随着其追随者的不断增多,这种模式也暴露出了严重的弊端,即版权纠纷问题。严格地说U前国内流媒体公司中大多数公司都无法保证其资源不会被盗取。因此目前C/S模式与P2P模式各有优缺点,还很难说某一种模式具有绝对的优势。

二、两种模式的应用现状

1.基于C/S架构的流媒体系统

在基于C/S架构的流媒体系统中,客户端直接从服务器下载媒体资源。服务器通常由集群组成,并且能提供极高的网络带宽。为了支持这一模式的运营,企业通常需要维护庞大的服务器集群,并支付高额的网络带宽费用。优酷网和土豆网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不但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每月的带宽费用就高达上千万。由于这两个原因很多企业放弃了这一模式转而采用P2P模式。

对C/S模式贡献最大的是Adobe公司,旗下拥有rtmp、rtsp、rtp、rtep等流媒体协议及rap4、flv、f4v等文件格式。Adobe的基本思想是在文件格式中加入流化信息(数据打包),通过流媒体协议列数据进行传输(流式传输),协议中带有流控信息,能够充分保证客户的播放质量(QoS)。有Adobe公司作为C/S模式的后盾,相信C/S模式必然会前途无量。Adobe的方案对于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都适用。流式传输的控制机制是时间戳,每一个数据包都带有一个时间戳。当点播(直播)开始时,服务器通过判断时间戳向客户端发送数据。这一机制保证了数据均匀地流向客户端,减少了服务器端的压力,当客户端带宽不足以播放媒体数据时,流媒体协议会通过丢弃一部分数据包(非关键帧)的方式以保证客户端能够流畅播放。时间戳的计算方法通常是一个随机值加上一个相对时间得到。这就决定了即使两个客户端点播同一个媒体资源,其时间戳也是不同的。所以这种思想无法被运用于P2P模式,因为P2P模式要求共享的数据必须是相同的。

C/S模式一般只支持客户端观看,而不支持下载影片。因为下载影片会造成版权纠纷,而这一点在很多P2P模式的流媒体系统中很难得到保障。在P2P模式中为了保证数据分享率,很多公司会强迫客户存储文件内容,甚至是客户根本就不会看到的文件。而文件内容一旦被下载,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加密方式,很容易遭到盗版。其中一个反而实例就是QVOD软件,这款软件在提供在线观看的同时也会下载影片,完全不能提供版权保障,可以说QVOD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盗版平台。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C/S模式相对于P2P模式是有一定优势的。

2.基于P2P架构的流媒体系统

P2P(Peer to、Peer)技术又称为对等网络技术,它是一种用于不同电脑的用户之间共享数据信息的技术。P2P技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成功的案例有很多,然而应用于流媒体行业的时间还很短,采样P2P模式的流媒体系统只需要提供位数不多的服务器,就可以支持几百万至几千万的客户点播、一方面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另一方面大大节省了带宽费用。通常情况下数据分享率能达到95%以上,也就意味着只有不到5%的数据是从公司服务器流出。由于P2P流媒体对服务器和带宽资源的需求低,也就降低了进入这个市场的门槛,这样,就涌现了一批从事P2P流媒体运营的企业。

P2P模式的流媒体系统一般分为两个部分:CDN网和P2P网CDN网是内容分发网,由服务器集群组成。它提供了一套内容分发机制,保证了无论客户端从CDN网的哪个点接人都能流畅地获取数据。P2P是由内部服务器及客户端组成,观看同一资源的客户端彼此之间共享数据。只有少数客户端能够从CDN网获取到数据,其他客户端都是从彼此之间获取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分享率足够高,有些公司甚至会将媒体数据提前部署到客户端,当然这一举动是在客户端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日前P2P模式的流媒体公司大多只注重盈利而不注重标准的研发,没有像Adobe一样的公司能够提供一套标准的解决方案。人多数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而这些方案或多或少存在缺点。例如迅雷网,其数据传输完全采用私有协议。影片点播类似丁文件传输,先将影片无数据传送到客户端,后续数据只需顺序传送到客户端就可以实现在线播放。这一思想实现起来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码率并不稳定,很容易给服务器端造成压力。为了解决码率问题,必须加入一些其他机制,这一点与时间戳机制相差甚远。而且对于点播和直播通常会有两套不同的解决方案,增加了维护的难度。

三、两种模式的对比结果

从两利-模式的对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目前C/S模式和P2P模式的运用是各占半壁江山。C/S模式是传统模式,虽然其维护成本较高,但是不会造成版权纠纷。从长远来看其生命力依然旺盛。P2P模式是后起之秀,从运用角度来讲更适合一个企业的发展,但是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创造出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并解决版权问题,就很难成为国际级企业。比方说2010年上市的优酷网,由于其采用了Adobe的解决方案,完全避免了版权纠纷。而在国内采用P2P模式的公司中,很多公司无法解决版权纠纷,甚至根本没有解决版权问题,这就决定了这些企业很难成为国际级企业,只能在国内发展。总之两种模式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展望

随着硬件设备的性能和自动化运维技术的不断提升,C/S模式的弊端会不断减少。目前国内的带宽费用非常高,带宽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差甚远。小过相信随着我国制度的不断健全,网络带宽费用会大幅下调。C/S模式仍将是一个主流的选样。P2P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从其诞生到现在经历的路程还十分短暂。相信经过几年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公司支持这一模式,也会有更完美的解决方案诞生。

参考文献:

[1]陈一帅P2P流媒体系统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韩志杰基于P2P的流媒体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3]刘晓琴P2P流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杜绍斌,P2P流媒体s公司发展策略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贾学锋P2P网络中的NAT穿透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任超P2P结构化覆盖网络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4篇

原文

一、绪论

随着Web应用的不断增加,Web站点上所包含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量也在飞速增长。因此,Web用户需要有一种方法来方便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一个Web站点能够提供可定制特性或个性化内容以便能为站点浏览者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那么它将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1.个性化网站

1.1什么是站点个性化

什么是站点个性化?简单地说,站点个性化就是为特定的用户指定特定的Web内容和应用,即Web内容开发人员基于某些条件为特定的个人或用户组而裁剪信息或一个应用。它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首先收集和存储站点访问者的信息,然后对信息做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内容提交给每个访问者。在将一个Web站点个性化时,需要区分每个访问者,这主要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为了匹配内容(信息),二是为了提交特定的信息和应用程序给访问者并在所能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相应改变应用的处理流程。

1.2使用个性化技术的好处

一般地说,使用个性化技术有以下好处:

1.访问者将在站点逗留时间更长;

2.并将经常回到此站点;

3.站点变得更易使用;

4.站点内容与每个访问者相关;

5.使站点对访问者来说更有用;

6.站点会变得更有趣,从而会吸引更多的访问者。

1.3如何应用个性化

如何应用个性化?

1.明确你的需求。站点的需求是什么,希望定位什么样的用户。

2.定义你的用户和内容模型。需要什么样的概况信息来对站点访问者分类,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类别来达到定位目的。许多站点通过HTML输入表格来获得用户需求和喜好,输入表格中的信息既有很少变化的(如用户名和地址),又有需要随时更新的(如需求等)。内容即Web页上显示的格式化数据,当对一个站点实施个性化时,不需要对页面中所有元素都实行定制;

......

目录

一、绪论

1.个性化网站

1.1什么是站点个性化

1.2使用个性化技术的好处

1.3如何应用个性化

2.流媒体技术

2.1以个性化形式将流媒体技术引入远程教育

2.2什么是流媒体技术

2.3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好处

二、网络软件技术与流媒体技术

1.网络软件技术

1.1Dreamweaver

1.1.1灵活的设计

1.1.2方便的代码编写

1.2MacromediaFlashX

1.2.1工作流程

1.2.2多种媒体支持

1.2.3软件的集成

1.2.4学习资源

1.2.5应用开发

2.流媒体软件技术

2.1三大主流流媒体技术对比

2.2流媒体的兴起及介绍

2.3解决方案

三流媒体文件的应用范围及必要性

3.1应用范围

3.1.1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

3.1.2宽带网视频点播

3.1.3互联网直播

3.1.4视频会议

3.2在个性化网站上使用流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四模块实例

4.1VOD视频点播系统

4.1.1MadereMaderMediaSmartVOD软件价格及硬件价格

4.1.2页面实例

4.2FLASH制作

4.2.1制作过程

4.2.2利用模板制作

五、总结

六、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FlashMX完全手册》BrianUnderdahl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循序渐进——FlashMX基础与技巧》宇风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FlashMX的帮助文档

《流媒体技术大全》张丽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流媒体技术与创作》孙力,钱维莹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流媒体宝典》迈克电子工业出版社

《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与应用》吴国勇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文版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入门与进阶教程》王克杰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请求路由算法,请求重定向,缓存辅助CDN,光纤辅助CDN,对等网辅助CDN

 

1 引言在CDN网络中,请求路由技术选择离终端用户“最近”的节点来服务终端用户请求,决定着内容分发服务的质量好坏。因此,请求路由技术的好坏,决定着CDN网络进行内容分发性能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总结近10年来 CDN网络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采用的请求路由技术,清晰勾勒各种请求路由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请求路由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2 请求路由技术概况图1是CDN网络的请求路由系统结构图。从图中可知,CDN进行内容服务的过程为:终端用户向CDN网络发送对内容的请求;CDN请求路由系统的资源定位算法先根据该内容请求和网络条件,采用一定算法对所需资源进行定位(如图中的边服务器1);之后,请求路由系统将该请求引导到定位结果上(如引导到边服务器1上);最后由该服务器进行内容服务。

根据图1的请求路由实现过程,可以将路由技术分为资源定位算法和请求重定向两大类[1]。其中,资源定位算法包括自适应定位算法和非自适应定位算法;请求重定向技术分为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GSLB),DNS-based请求路由,HTTP重定向,URL重写,Anycasting和CDN peering [2] [3] [4]。

图1 CDN请求路由模型

3 CDN请求路由技术发展3.1 第一代CDN请求路由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网站负载增大,可能造成网站架构中诸如前端Web服务器、网络设备或者使用带宽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各种技术,最后产生了第一代CDN网络,即缓存辅助CDN。1998年,MIT的一群教授和学生组建了第一个CDN网络,并以该网络为基础组建了Akamai CDN网络[4]。该网络利用其在全球范围内Internet边缘网络中架设的服务器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请求,主要分发内容是Web文本和图片等静态内容。这一时期的内容路由技术主要是解决如何实现内容分发由中央式转变为分布式、如何实现内容请求的快速响应和如何实现由服务器分布而造成的负载不均等问题。

在CDN网络发展之初,网络规模不大,其目的主要是实现请求的快速响应和服务,较少考虑到其他因素,路由算法主要有轮询、基于Clusters和Cisco的非自适应资源定位算法[1]。由于CDN技术还不成熟,请求重定向技术大多在已有重定向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有基于DNS的请求路由和URL重写两类[4]。论文大全。

3.2 第二代CDN请求路由技术随着Internet网络的快速发展,CDN网络需要分发流媒体、大文件等内容,出现了以Limelight CDN为代表的第二代CDN网络-----光纤辅助对等网络。这一时期CDN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分散的边服务器资源有效组织起来,以便更有效的完成内容分发任务;如何将客户需要分发的资源更好的存储起来,以便进行分发服务;相应的,请求路由技术需要解决如何在网络环境多变的情况下顺利实现内容分发任务,即鲁棒性;如何实现随着网络扩展环境下内容分发服务,即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问题。

这一时期的请求路由技术基本上是在已有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如Andrews等人在基于C/S延迟的基础上对cluster资源定位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clusters的自适应算法[6]。Globule以networkproximity为准则提出一种自适应算法来选择最佳服务器[3]。请求重定向技术主要以提高引导效率和保证整个CDN网络负载平衡为核心思想,表现为改进DNS路由技术和基于全局的负载均衡路由机制[3] 5]。论文大全。

3.3 第三代CDN请求路由技术随着用户对以视频为主的流媒体内容的快速增长和要求的提高,导致流媒体直播、大文件下载服务成为CDN分发内容的最大来源。这些内容的分发会消耗大量的网络资源,特别是带宽,甚至影响到CDN的服务质量和扩展性,使CDN边缘服务器资源再一次成为瓶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DN引入P2P技术来补充边缘服务能力的不足,2005年出现以CacheLogic为代表的第三代CDN网络,即对等网辅助CDN [7]。

CDN网络为典型的分级控制模式,每个边服务器的分发采用中央控制模式。当边服务器服务终端用户增多时,特别是服务内容为流媒体等极占带宽的资源时,边服务器的带宽成为内容分发的瓶颈。此时,将P2P技术引入到CDN网络中,取各自所长而避其所短,很好的解决CDN边服务器资源不足的瓶颈。根据CDN与P2P在网络中结合的位置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终端用户型CDN-P2P和边服务器型CDN-P2P[3]。但由于CDN与P2P采用不同请求路由技术,如何将二者很好融合,并能实现各种优点,则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3.4 三代CDN请求路由技术总结由上文可以看出CDN请求技术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从网络发展来看,无论那一代CDN网络的出现,都是由现实需求决定的。由于网络流量的快速增加,导致中央服务器成为中央服务模式的瓶颈。这时候,在网络边缘部署服务器,用来服务请求,从而产生了CDN网络。而随着CDN网络快速扩展,服务流量、服务内容的增加,小型的、区域CDN网络不能满足内容分发任务的要求,将这些小的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CDN网络就成了必然,第二代CDN应运而生。但当CDN网络分发的内容中视频、流媒体等极其消耗带宽的内容占据主要份额时,边服务器到终端用户以及边服务器到中心服务器之间就出现带宽不足的问题。论文大全。此时,将CDN技术与P2P技术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现在的第三代CDN网络。

·2、从技术上看,CDN请求路由技术实际上是解决当时面临的问题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单服务器C/S模式不能满足要求时,第一代CDN出现。此时,请求路由技术需要解决如何在地理位置分布的网络中选择“最佳”边服务器来服务请求;而CDN网络进入第二代,需要将众多小的CDN网络组成更大的CDN网络时,不再像小CDN网络那样网络环境单一,而且分发的内容也变得更为复杂。此时,请求路由技术表现为解决选择边服务器的算法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就有了众多的自适应请求路由算法;第三代CDN网络主要是解决高清、流媒体等极耗资源和带宽的内容,采用CDN与P2P相结合的方式,希望借助两者优点来很好解决这一瓶颈。此时,请求路由技术重点解决的是如何将二者不同的路由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

4 小结本文对不同时期CDN网络及其对应的请求路由技术进行了整理,使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各种请求路由技术的本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发的内容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DN也开始与P2P进行结合。但从上述CDN-P2P结构来看,当前CDN与P2P的结合还处在很松散的阶段,如何更好结合二者,使之能够取长补短,成为今后CDN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彭湘凯. CDN网络及其应用.cdnunion. com/htmldata/1/2006_02/CDNWangLuoJiQiYingYong31_1.html.2008-11-25

[2] 刘雪宁. CDN-P2P混合结构流媒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08.10(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3] G. Peng. CDN: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ecsl.cs. sunysb.edu/tr/rpe13.ps.gz. 2008.11.25

[4] A. Vakali and G. Pallis, Content DeliveryNetworks: Status and Trends,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Vol.: 7, pp. 68-74,2003.

[5] G. Pierre and M. van.Steen. Globule: a collaborative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44, pp. 127-133 ,2006.

[6] M. Andrews, et cl. Clustering and server selectionusing passive monitoring. 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FOCOM’02, 2002.

[7] L. Xuening, et cl, A Novel and High-QualityMeasurement Study of Commercial CDN-P2P Live Streaming.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Vol.: 3,pages: 325-329,2009

第6篇

摘 要

随着国内社区网络的发展,对于社区网络增值服务的需求日渐增多。这些网络上的增值服务,对于社区网络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宽带多媒体社区网络资源管理系统(BroadCenter)是北京市科委基金项目。BroadCenter是采用了CORBA技术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它针对社区网络资源的特点,将对应用的管理和传统的对网络设备的管理结合起来。但是由于以前版本中采用的CORBA事件服务固有的一些缺陷,使得BroadCenter对于社区网络资源中的多媒体内容无法进行处理,这成为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制约。

本文讨论了在BroadCenter中通过采用CORBA通知服务来替代事件服务,以此来增强系统的对新的应用的支持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流媒体技术的特点和在BroadCenter中基于通知服务的流媒体应用。

本文涉及的研究工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结合事件服务的特点,分析了BroadCenter前一版本中的不足。

第二部分深入研究通知服务,在此基础上以通知服务替代BroadCenter中使用的事件服务。

第三部分通过对典型流媒体文件格式的分析,结合结构化事件的特点在BroadCenter中引入基于通知服务的流事件服务,对其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流媒体;CORBA;通知服务;社区网络;

:21000多字的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图等、 没有程序及参考文献、有小结

价格:200元

第7篇

关键词:流媒体 流技术 网络传输

0 引言

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网络从最初的传播文字、图片等资料到现在的各种形式的网络视频和三维动画,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上网人数的增加和网络设备的局限性直接让文件的大小成为网络传输过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方面:在网络上看到生动、清晰的多媒体信息演示;另一方面:网络速度制约着文件的下载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流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多媒体文件的媒体,实质是应用流技术在网络上传输的多媒体文件,数据从发送源端同时向目的接收端传输,它可以作为连续实时流在目的地被接收。其原理是将连续的多媒体文件或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它不是一门单一的技术,融合了多种网络技术和其他计算机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编码、存储、网络传输和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

1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现在,流媒体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有专家预言,流媒体将成为未来因特网上应用的主流,实现沟通和传播的多向性,使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新闻出版、证券、娱乐、电子商务、远程培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总结起来有三大应用。

1.1 网络视频直播 目前,流媒体技术作为第四代媒体技术中的一种,很多大型的新闻娱乐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等,都在互联网上提供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节目,目前流媒体的视频直播应用突破了网络带宽的限制,实现了在低带宽的环境下的高质量影音传输,其中的智能流技术保证不同连接速率下的用户,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应用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观看多媒体信息。

1.2 远程教育 Internet的使用开创了远程教育的里程碑,它促进了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传递日趋现代化,这种教育形式能跨越校界、区界甚至国界。流媒体技术应用突破传统的远程教育以文本为主、没有声音和视频,解决了教学模式单一、交互性差的问题。教学模式多样化体现在教师的在线直播授课和授课视频观看,学员可以由针对性的选择想要学习的章节和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节省时间。此外,流媒体技术也使远程教育的交互从单向通信的方式,如通过Email、在线聊天、BBS等。采用流媒体技术,把流式视频、音频加入答疑系统将提高它的完整性和交互能力。流媒体的VOD技术还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像Flash、Shockwave等技术就经常应用到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学习经验。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对员工进行培训。

1.3 视频点播及电视电话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指互联网上或者其它数据网络上开展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通信业务。视频会议系统与流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良好的可访问性、可扩展性和对带宽的有效利用性,实现视频会议内容的广播和录播,并且由于流媒体终端播放软件大多是免费的,因此利用流媒体机制:点对点(unicast)、多址广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可以很好地满足视频会议的如上需求:首先可以使大量的授权流媒体用户参加到视频会议中,扩大了会议的规模和覆盖面;而且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记录功能,视频会议在召开完以后可以实时存储,流媒体用户就可以通过点播的方式来访问会议的内容。

流媒体进行PHP的通信,最常见的就是可视电话。只要两端都有一台接入Internet的电脑和一个摄像头,在世界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音视频通信。此外,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的视频会议系统来组织跨地区的会议和讨论。

2 流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

目前,流媒体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编码器(编码技术)、播放器(播放支持)和流服务器,三者缺一不可。在数据网络上传输流媒体,需要解决从音/视频源的编码/解码、存储,到网络端的媒体服务、媒体流传输,到用户端的播放一系列问题。

怎样使较好质量的流媒体实时播放,需要考虑媒体流传输的各个环节。其中,影响传输质量的三个最关键的因素是:编码和压缩的性能、媒体服务器的性能、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

2.1 编码及压缩:流媒体文件需要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因此必须考虑传输中数据丢失对解码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先进的编码技术,例如错误弹性编码(ErrorResilient Encoding):在编码中通过适当的控制使得发生数据丢失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质量的影响。此外,媒体流的压缩/编码还需要考虑速率调节的能力,网络的拥塞状况是实时改变的,流媒体的编码应该最大限度适应网络速率的变化。

2.2 服务器的性能提高:流媒体应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流媒体服务器的性能也成为制约流媒体服务扩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包括CPU能力提高,I/O总线带宽和传输速度,存储带宽扩展等。

2.3 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由于流媒体传输对网络带宽、延迟、丢失率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提高流媒体系统的整体扩展性和降低单个服务器性能要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此外还有流媒体技术研究还有流媒体传输协议和流媒体文件格式的兼容和压缩的研究上,流媒体在网络上传输需要合适的协议,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流媒体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多媒体数据,流媒体中协议有三种:实时传输协议RTP与RTCP;实时流协议RTSP;资源预订协议RSVP。流媒体文件的格式主要有三类:RealSystem的RealMedia文件格式;微软高级流格式ASF简介;QuickTime电影(Movie)文件格式。针对流媒体传输协议的研究和文件格式的转换上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方向。

3 结论

流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以网络和互联网为平台,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于丰富多彩流媒体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流媒体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主流媒体形式之一,而新兴3G业务的推广也将成为驱动流媒体发展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高奎.实时流媒体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7.(02).

第8篇

电子邮件作为Internet网信息交流方式为人们广泛采用,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听媒体信息交流有了更多的要求。目前,以电子邮件发送视、听媒体信息采用2种方式实现:1.视、听媒体以附件发送;2.视、听媒体信息存放地址的超链接,通过超链接可以下载或点播观看。以上方式不足的是:需求收发方邮箱都有大的附件空间;媒体信息私密性弱;邮件系统视、邮件系统视、听功能集成度弱。

我们设计的视、听邮件系统,实现了视听收发功能的集成。克服了目前电子邮件系统发送视、听媒体信息的不足。系统的基本工作模式是:在客户端完成采集、编码、加密媒体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媒体信息到邮件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在邮件接收客户端,通过帐号、口令到邮件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接收邮件,邮件中如有媒体信息的话直接点击就可以通过流媒体服务器直接传输并在接收客户端播放。该系统是我们提出的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邮件系统,系统已经设计实现,并已通过项目专家组的验收。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

系统建立在流媒体技术基础上,具有在线观看音、视频信件的电子邮件系统,包括:客户端、邮件服务器与媒体服务器三部分组成。邮件客户端完成邮件编辑、音视频数据采集、音视频数据压缩/加密,上传至媒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存储媒体数据并返回媒体访问信息,发信端接收并处理媒体访问信息,然后将信送至邮件服务器。

接收邮件客户端,登入邮件服务器后收到发来的邮件,邮件的媒体内容保存在媒体服务器上。邮件客户端收到的仅仅是媒体内容在媒体服务器上的存储信息,通过点播连接客户端与服务器,内容以ASF(AdvancedStreamingFormat(ASF)/高级流格式)流从服务器传到客户端实时播放。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2系统结构

系统由三部分构成:邮件客户端、流媒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如图2所示。

2.2.1邮件客户端模块

由10个子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2.2.2流媒体服务器模块

由文件接收模块、WindowsMediaServer组件、多媒体数据库组成。文件接收模块运行在流媒体服务器上,实现文件的接收功能。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软件上传的文件。并把接收到的文件放置在流媒体服务器上,供流媒体服务处理。

文件接收模块框图,如图4所示:

2.3系统实现

2.3.1开发环境与运行平台

邮件客户端运行在Windows2000或以上操作系统平台,流媒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模块运行在WindowsServer2000操作系统平台。开发环境有WindowsMedia9、WinMail4.2、Delphi7.0开发平台。

2.3.2系统运行界面

1.邮件客户端界面:

2.视频采集界面:

3系统设计技术问题

3.1媒体文件接收模块

WindowsMedia服务器能够用.asf、.wma、.MP3和.wav格式向邮件客户端提供多媒体内容。ASF是建议的流格式,若选择传送流式化.wav或.MP3格式文件,服务器性能会受影响。ASF是一种支持在各类网络和协议下进行数据传递的公开标准。ASF是一种数据格式,适于通过网络发送多媒体流,也同样适于在本地播放。

文件接收模块运行在流媒体服务器上,实现媒体文件的接收、媒体文件数据标记、媒体文件的传输与管理功能。媒体文件接收模块框图,如图4所示,与WindowsMedia服务器同时启动,监听服务端口:5555,程序源代码略。

3.2媒体信息的编码/解码

在邮件客户端媒体信息的采集、上传与接受播放是系统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与系统结构密切相关。流媒体的使用,客户端经过网络接收媒体内容并通过客户端媒体解码功能,实时播放媒体内容。流媒体大大减少了客户端上的等待时间和存储需求。

WindowsMediaTools/WindowsMedia工具,是一套用来为WindowsMedia服务创建ASF内容的工具。这些工具包含WindowsMedia编码器、WindowsMediaAuthor和WindowsMediaASF索引程序;转换实用工具VidToASF和WavToASF;以及文件工具ASFCheck和ASFChop。

邮件客户端模块通过控件直接调用WindowsMedia编码器采集、编码完成媒体信息的采集编码,也可通过编码器完成媒体文件格式的转换。对媒体信息编码为ASF流,它可按任何基础网络传输协议传输。ASF流通过多播或单播从WindowsMedia服务器流向客户端。

对ASF流媒体文件测试,视频(分辨度:800×600;比特率:42kbps;帧/秒:8),音频(比特率:32kbps),编码与分辨度和时间成正比,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4结束语

视听电子邮件系统作为对传统邮件的创新,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出系统构造的可行性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实现。我们主要设计、编码完成了邮件客户端模块;媒体文件接收模块等程序模块。系统通过测试、运行达到了功能要求,并通过了项目演示和验收。

随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今后工作有如下展望:(1)使系统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应用需求;(2)在视听电子邮件系统开发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视听系统。

论文关键词:视听邮件系统结构媒体服务器ASF

论文摘要:视听电子邮件系统是针对传统电子邮件系统的创新,文章叙述了系统构思、系统结构和系统设计中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对其中的邮件客户端模块、媒体文件接收模块等主要程序模块的工作原理,模块结构,功能详细介绍。最后,对系统开发作了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1]WindowsMedia服务帮助文件[Z]

[2]MediaFoundationProgrammingGuide,MicrosoftMediaFoundationSDK[Z]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朱亮.Delphi7多媒体应用技术与实例[M].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第9篇

【论文摘 要】随着新兴媒体在我国高校校园内的普及,以及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普遍提高,高校校园逐渐成为了了信息传播的热点和焦点。但由于对传播学理论的认知不足,高校内主流媒体在对公关处理的反应上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大多数人仍然将校园媒体简单地当作:学校新闻的载体,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工具,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而没有注意到校内媒体在平息不良舆论、处理公关危机中的作用。

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对我国当代高校主流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的发挥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校内人群分类和行为习惯等分析,展示高校校园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校内主要媒体的职能属性。

随着新兴媒体在我国高校校园内的普及,以及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普遍提高,高校校园逐渐成为了了信息传播的热点和焦点。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于校园内的半封闭环境、学生年龄段集中、学生密度大、群体活跃程度高等特点,学校往往是潜在负面信息爆发危机比较高的单位。

但由于对传播学理论的认知不足,高校内主流媒体在对公关处理的反应上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大多数人仍然将校园媒体简单地当作:学校新闻的载体,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工具,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而没有注意到校内媒体在平息不良舆论、处理公关危机中的作用。尤其在负面消息利用互联网论坛、网络聊天工具、短信、印刷品等快速传播,并造成公关危机的时候,校园的主要舆论机构却反应迟钝,让“小道消息”在传播中愈加占据了主要的传播渠道,并演变成高校的公关灾难。

因此,改变人们对校园内主流媒体作用的认知、依托现有资源建立以校内媒体为主力军的公关危机应急机制,更好的发挥校园内主流媒体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成为我国高校宣传与信息建设的重点之一。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几个特点。

首先,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时代特点。网络媒体(其中包括手机上网)由于其更新速度快、直观、廉价、便于获取等特点已经取代了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成为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第二,校园主要媒体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当网络渠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获取的主要途径时,学校官方网站没能与时俱进,没有发挥信息量大、更新快、内容直观生动、成本低廉的特点,占据信息宣传的主要阵地。其信息传播作用仍然排在在校园报纸、校园广播、海报张贴等传统媒体之后,地位边缘化。

第三,学校主流媒体由于其内容乏味、语言枯燥、实用性不强等原因,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不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上,与学生产生互动和正常信息交流。

第四,在遇到负面信息传播的情况下,由于对校园主流媒体使用模式单一,过于强调其政治性和所谓的内容积极向上,对负面信息采取“堵”的方式,而忽略了主流媒体对负面信息的疏导职能。在遇到关于本校的负面信息传播时,校园主流媒体大多选择忽略该信息的存在,不做任何形式的说明。就算有个别学校试图利用媒体进行危机公关的时候,其内容样式往往刻板,说教敢强烈,内容含糊不清,外交辞令味道十足,使得学生接受度非常低。由于方式不当,往往事与愿违,令学生产生不信任感,从而使效果背道而驰。

二、高校媒体的公关职能被忽视

高校校内主流媒体的职能属性上,除了舆论性、学术性和育人功能外,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其处理负面公共关系危机的职能。

新时期,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各种思想复杂交错发挥作用,我国高等教育方式也面临转型的关键时间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高校学生年龄段集中,思想活跃度高而情绪不稳定,易于受到社会外来思想影响,容易产生较极端的思想或行为。当负面情绪或行为发生后,又容易通过口口相传或网络传播等方式互相传染,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触发群体性事件,从而爆发公关危机。因此高校很容易成为公关危机集中爆发的场所。

面对这样的现状,当前校园主流媒体的主要功能仍仅仅定位在:学术交流平台、以树立先进典型为主要方式进行正确舆论导向的平台、校园内日常学习和工作的信息平台等,却忽略了利用校园内主流媒体处置公关危机这一重要职能。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传播学理论,完全阻止小道消息的传播是不可能的,任何组织的内部和组织之间,都会有小道消息以“葡萄藤”式的复杂交错的路径进行传播。尤其在网络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那种“天知地知”的态度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网络传播的爆炸扩张效应可以使消息在短时间内遍布天下。原本为控制消息散播范围所采用的信息封闭模式,由于堵塞了最直接的信息渠道,反而更容易激发消息在其他渠道的扩散效应,制造了大量的无法控制的,经过传播节点多次传播后扭曲后失真的信息。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由于方法不当造成的对信息控制力缺失,已经大大伤害了当代高校的公信力和形象,并在社会媒体的放大下,又反过来给高校带来了深刻的隐患。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媒体的可能引发的负面作用,仅仅靠“堵”无疑只会火上浇油。作为可以被完全控制并加以利用的高校主流媒体,应当也完全有能力在这场“危机公关大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人文关怀是高校危机公关意识的核心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的两点值得我们深思。1、非营利性机构的被公众的接受程度也适用于市场营销理论。2..根据市场营销学原理,当顾客对某一产品出现过不良体验的时候,就会产生所谓的心理选择性扭曲。

换言之,高校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如何获取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正面性接受,是可以遵循市场营销理论的。此外,当学生在使用校内主流媒体过程中对其产生过不良体验之后,就会丧失对该媒体的信任,当学校通过该媒体任何信息的时候,都会被学生们的心理潜意识所扭曲,不自觉的产生不信任感和其他负面印象。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当出现公关危机时,学校试图利用主流媒体信息并引导舆论健康发展的时候,以社会媒体为代表的外部公众和以师生为主体的内部公众大多会选择对主流媒体的不信任,同时宁可相信非官方信息和口口相传的小道消息。所以,要想进一步发挥校园主流媒体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首先就是要重新获取内外部公众的信任感。

因此,要想利用校园主流媒体答应这场“危机公关大战”,第一要务是高校工作人员本身端正态度,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而不是简单的隐瞒回避,推卸责任,从而在危机出现的第一时间赢得内外部公众的信任,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这一原则对高校危机公关尤其重要。高校作为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来就承载着育人育德的责任,人们对高校的期望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应是精神道德的榜样,高校对危机事件的反应和处理的态度会成为外部社会舆论和校内师生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往往被上升到道德层面进行评判。在高校危机公关中,高校的处理方式应当表现出足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风尚。以高校为主体的公关危机处理中,人文关怀是危机公关意识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李世雄,朱华桂.从翁安事件探析网络传播危机管理[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