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2: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要求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改变育人模式,提高人才的素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不像以前的教学大纲那样,把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单独地加以限定,而是在课改理念下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把更多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掌握和理解上,摆脱了传统的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语文教学目标的战略性转移。

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语文知识是语文现象与规律的科学概括和语文学习方法的科学总结,是进行语文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途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认知十分重要,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意识。初中生的生活阅历还很浅,很少经历生活中的坎坷和艰辛,对课本中的社会现实的描写可能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帮助他们理解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和境界,而不只是侧重对知识的传授,否则学生就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语文教学应该以知识为主导,以实践为教学主体,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对很多知识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和理解,做不到学以致用,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在小学阶段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和语文教学的方式有关。初中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语文需要加强对各种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呆板。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过渡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教学时期,教师应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是,教师为了图方便或者教学观念落后,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得不到更新,学生感到厌烦也是正常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学生读写的能力不强。网络技术的推广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冲击,他们经常选择在网上寻找文章,最常见的就是作文部分,他们往往倾向于向网络寻求帮助,不自己动脑去写,最终导致他们读写能力的下降。

三、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似乎就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缺少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将教学变为学生问答一体、教师补充的新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答疑解难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语文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2.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就是改变教学模式和手段,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修养、总结教学经验外,还应该结合工作的实际,实事求是的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并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和再提高,要学会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主要培养的就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问题,因材施教是必要的,不能把所有学生放在一个层次上,因为他们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兼顾全体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

3.创新教学环节。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答疑解难,但是也应该重视教学环节的创新,要改变教学环节局限于课本、照本宣科的现象,避免所有的教学环节由一人主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喜欢的,要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学习知识记忆深刻,通过脑、口、心的训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之前课程教学过分注重书本知识、机械训练、教条主义的教学缺点,教材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方法的引导,课本上的课文注释和练习应该少而精,发掘课本中的精华,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避烦从简,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要认识到语文不像历史、地理那样只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需要他们的理解和体会。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引言

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五育教育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在德智体美劳的五个部分的教育中,体育教育是保证学生健康的身体所必不可少的。而由于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使得该部分的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对其进行改革就显得尤其重要。

1.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师以及教学的设备和场地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了不同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

1.1在教材的选取方面不全面准确

在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教材进行选取的时候,许多学校的做法是由任课的教师自行的进行解决,所以很多的时候教材就是在教师个人的喜好下进行选择的。因为体育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类型,该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教师的示范动作的指引。体育教学的过程需要教师逐步的对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和示范,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再不断的通过模仿和练习进行学习[1]。因为很多的教师个人的喜好,在对动作进行示范的时候,常常会选择那些个人比较熟悉和擅长的动作进行讲解示范,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狭隘,学习得不到发展,基本的动作技能无法满足,就谈不上对动作进行创造了。

1.2教师的年龄太高

由于学校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很多初中学校的体育老师都是快临近退休年纪的。这样,教师在对动作进行示范的时候有的是示范的不够标准,有的是根本无法示范,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基本动作的学习产生偏差,学生也就无法的掌握动作的精髓,体育教育的质量当然就跟不上了。

1.3班级学生太多,动作示范要重复进行

由于现在的体育教学都是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很多的学院都是整个学院好几百个人一起进行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新动作的示范和讲解的时候要对单一的动作进行重复的讲解示范,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教师工作的效率,还加大了教师的负担,体育教学的效益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事倍功半。

1.4学校以及教师没有对体育教学赋予足够的重视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很多的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使得其在日常的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在考试或者是很多的时候,体育课程经常会被别的课程给霸占掉。

2.改革初中体育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2.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对初中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并不是说要对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改革,而是要在科学的观念指导下,吸取原有的体育教学中的优质部分,并且对原先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进和创新,因此在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都需要在沿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2]。

2.2全面贯彻新课改的体育教学目标

初中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时候,要全面的落实和贯彻新一代课程教学改革下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在理解这些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贯彻。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的总要求是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实现快乐的体育教学。在对这些教育的目标进行落实的时候,要突出重点,将发展学生的体能作为最首要的目标,从而实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目标。其次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动作技能,让学生学习丰富的体育教学的资源。

2.3采用丰富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对初中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就需要采用具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授学生单手肩上的投篮动作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是计算机来为学生展示乔丹等篮球明星的投篮视频来进行,使得学生产生对这些技巧的向往和学习的激情。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投入对该技巧的学习[3]。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采用合作式的教学方法、问题的教学法以及游戏的教学法来几番学生学习的热情。

2.4丰富体育教学的器材

在体育教学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教学的器材,由于目前的初中学校在体育教学设备方面都很欠缺。因此,学校就需要加大对体育设备的投入,或者是发挥学校的优势,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利用空的饮料瓶,将其装满沙子来制作沙瓶,或者是将其作为学生跑步时候的接力棒等[4]。这样就可以在最小的消耗下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并且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3.结语

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迫切的改革。而以上的几种方法可以作为是抛砖引玉,为后续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夏峰.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09,(7).

[2] 汪晓赞,季浏,金燕.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6)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教程中相关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机械行业成为了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机械行业的发展迅速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要基地,是提高机械行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基础教材中存在相应的问题,影响了中职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相应实践技能的提高,在更高的层面上说影响了整个机械制造业的长足发展,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是第一生产力,而教材是中职教育承载知识的载体,教材的改革和发展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中职机械基础教程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生产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熟练技术工人和相关的操作人员,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相应的,中职学生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强的技能,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基础教材设置对人才的培养未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特色,中职的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

1、中职机械类基础教材理论性知识多而实践性知识少

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类基础教材理论性知识多、抽象概念多,实践性和实用性知识较少教育教学论文,而中职的教育模式偏向与实践性和实用化较多,教材的编制和难以满足中职的教育和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当前中职所使用的教材抽象理论和机械原理成为了教材的主体,而应用与实践的理论和知识则很少,那么学生在这样的教材指导和学习之下成为理论型人才的可能性较大,学生对教材把握程度越深越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然而却不能将从教材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不利。教材的理论性强导致了中职的教学与社会生产脱节,

学生缺乏相应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2、中职机械基础教材的针对性不强

中职机械基础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说也是由于中职机械基础教程中理论性强而实践性较弱,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机械实践能力建立在理论性较强的教材基础之上,而不是基于学生对教材理解转化为自身知识结构和相应的实践经验之上。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以及中职学校学生质量的下降,不利于中职学校的持续发展。同时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材使用中专以及大专人才培养模式选取的教材,没有考虑到具体教材与当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未对相应的企业岗位对相应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相应的调查,因此中职毕业生的能力依旧与企业岗位所需人才无法匹配。

3、中职机械基础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与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不符

中职机械基础教材未得到及时的更新致使机械基础教材沿用过去的中专大专教材体系结构,从而基础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与社会对中职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相符合,从而导致了中职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相应岗位的需要,依旧得重新学习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在中职所受到的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理论支撑作用。教材内容的陈旧落后致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建立在落后的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之上,从而对中职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二、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具体改革措施

1、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设置应以教学大纲为准

教学大纲是教育部制订的教学指导的纲领性文件,是中职指导教学、安排教学的依据,也是机械基础课程进行考核的依据。因此,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设置应以教学大纲为准。虽然市场上的教材大致依照教学大纲进行编制,但由于相应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和编写层次和角度的不同,这些教程大多不能针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存在理论型强、抽象概念和理论原理占据整个教材的较多篇幅,然而实践性和实用性知识则较少甚至一笔带过等现象,不符合中职教育对培养人才的真正需要。 首先教育教学论文,教材的编者应依据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由浅入深的逻辑对教材进行相应的编辑和内容的优化,其次相应的编者可针对中职的特殊性和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合适的教材,从而实现中职有针对性的教育。

2、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编写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编写和中职机械教学的教程选择应具有相应的针对性,而不能一致沿用过去中专、大专的相应教材,应针对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相应的选择和编写,适当减少理论性的知识和原理的讲述,在构建学生基本而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基础之上增加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知识的编写,构建新的教程体系,掌握相应的教程的难易程度。同时在对教程的编写进行改革的同时中职教师可在教学中对相应的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构架,从而形成与学生理解能力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体系。同时也可分发课程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也可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编写应注重教材的更新和时效性

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相应问题可从教程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弥补,但教程的编写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编写应注重教材的更新,使中职学生的学习与相应的能力锻炼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与企业和岗位相互适应的实践技能,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使学生真正适应相应岗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