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景观艺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2: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景观艺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景观艺术论文

第1篇

视觉艺术的特点在于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强调真实性。视觉艺术的另一特征是它的静态的、凝固的特点,是在某一时间断面上凝固的审美客体。不过静态的视觉艺术也可以产生动态的效果。视觉艺术包括传统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环境艺术等。就环境艺术而言,大至选择师法对象的厚此薄彼,崇尚风格类型的挑肥拣瘦;小至设计色彩搭配、单体建筑、园林设计、景区规划等,可以说,在每一个环节中无一不贯穿着“视觉”这一基本因素的影响。视觉艺术是一种语言。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它们是构成一件作品的基础,相当于建一栋房屋所需要的砖、瓦、水泥、钢材等。它们是艺术家用来组织和运用基本元素传达意念的原则和方法。艺术家就是根据各种各样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和表现形式(雕塑或是绘画、具象或是抽象等),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能够传达特定信息的图像。

二、城市的视觉形象

城市视觉形象是城市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形象最有形的视觉化表现。城市的视觉形象就是城市的“一张面孔”,让一个城市与其他的城市区别开来。例如,市政府确立了“加大对环境整治的投入,以加快经济的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得到全市人民的赞同,共同努力,把建设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花园城市,而且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些城市先后都部分或全面开展了城市形象设计,显著增加了城市价值,为经营城市和管理城市创造了无形资产,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城市中能够让人们对视觉特色感受的形式有很多,城市的标志,城市的特色景观、建筑,城市空间道路中的视觉导向,公共交通中的空间布置以及视觉设计等。行走于城市中,路边的风景、脚下的道路、手边的地图、地下的地铁站等视觉城市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人与城市视觉的和谐互动是视觉城市要达到的基本功能性目的,同时也是整个城市充满人性的活生生的证明。

三、城市景观形态的视觉艺术

1.城市建筑的视觉艺术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并有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相辅,两者合起来称为城市景观。标志性建筑(含城市雕塑)对于构成城市形象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名城采用大手笔,在一个区域、一座广场、一条轴线上布置若干标志性建筑,在形成建筑艺术的同时也集中、典型地体现了城市文化特征。如巴黎从罗浮宫到德方斯大门的大轴线、华盛顿从国会山到阿林顿公墓的中心区、北京从永定门到景山的大轴线都是优秀的实例。建筑作品具有审美特征,它使人产生美感,建筑艺术的美主要在于视觉的形式美,它要用形象来表达意念,传达信息,而且其造型形式也是以抽象的几何构成为主的。对建筑的欣赏可以分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一个是深层的。表层是对这些形式美的因素总体知觉,这里包括人对建筑视觉形态的形、色、光等视觉要素的分辨与感受。一个好的建筑环境,首先使人赏心悦目,尽管不理解其更深的含义,仅仅作为一种视觉对象,它是美的,它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只能停留在初级感觉阶段。另一层次较为深入,为“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在这里,人不仅能欣赏建筑本身的形式美,同时还能从这些形式中感受到某些气氛、意境,甚至对其风格、设计意图及风格产生的文化历史背景等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2.城市道路的视觉艺术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道路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带状环境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中的景观: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和指示标牌,独具风格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车流,或漫步或急行的市民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现代的道路景观是一种动态系统,形成动态的视觉艺术,动是它的特点,也是其魅力所在。现代道路的景观空间构成要充分考虑汽车速度因素,这意味着一切景观尺度需要扩大,建筑细部尺寸要扩大,绿化方式需要改变;而且速度越高,变化越大。汽车时代产生的新视觉问题,要求设计人员用大尺度来考虑时间、空间的变化,同时环境中也需要有特殊吸引人的景观。

3.城市广场的视觉艺术

第2篇

试论艺术欣赏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摘要:职业教育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把艺术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艺术欣赏;职业教育;作用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人需求水平的提高,现代职业教育领域中,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特长的学生在就业上往往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纷纷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素养能力,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本文从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艺术欣赏现状出发,探讨艺术欣赏对推进职业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1 职业教育院校艺术欣赏现状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同时还要具备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对于职业教育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很多职业院校开设了艺术欣赏课程,但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仍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1)艺术素养不高。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多来自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生活水平低,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不高,艺术覆盖面差,很多学生来只有在进入大学后才有机会接触到电影、戏剧、画展和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艺术门类和艺术作品,因而导致职业院校学生艺术基础差,艺术素养相对不高。

(2)审美和欣赏能力落后。由于经济和文化环境影响,大中城市和城乡间在艺术课程的教育水平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上家庭对艺术的重视程度和学校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影响,学生对艺术基础知识和艺术常识了解甚少,只能通过电视或网络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然而电视或网络多样的艺术和娱乐形式经常是高雅与低俗并存,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和心理上正是世界观和审美观形成的阶段,分辨能力有限,很容易被一些低俗的、感官刺激的事物所吸引,进而导致学生对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较为落后。

(3)想象力和创造力差。城镇的一些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专业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较为缺乏,因而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正规的艺术课程教育,往往只是学习一些通俗的艺术门类,如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也仅仅是以唱歌或画画的方式来教学,忽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学生们虽然在唱歌和画画,但真正能够从音乐和美术的角度去理解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艺术欣赏就更无从谈起了。思维方式较为守旧,难以激发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艺术欣赏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开设艺术欣赏课程能够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净化思想、完善品格、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1)艺术欣赏有助于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研究发现,艺术欣赏能力在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分数不高,加之很多学生来自一些中小城镇或经济条件差的地区,上大学之前很少接触多样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活动,因而艺术素养不高。艺术欣赏课程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挥一技之长,能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为完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艺术欣赏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艺术欣赏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扩大知识领域;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让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艺术欣赏就像将一粒美的种子种植于学生的心田中,这粒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长开花,让学生一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艺术欣赏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以艺术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和欣赏周围的事物,进而去发现美、欣赏美和不断地追求美。

(3)艺术欣赏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发现,艺术欣赏能够使人精神愉悦,能够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例如,优美的音乐旋律能够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让人心情舒畅,解除疲劳。再如,美好的画面能够让人视觉愉悦,放松心情。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身体和心理承受的压力较大,枯燥乏味的专业课让学生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这些情况极易引起学生情绪波动,导致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因此,职业教育院校开展艺术欣赏课,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精神的放松,通过欣赏、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进而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3篇

植物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观赏竹相比于其他植物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对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能够为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出多元化、系统化的新思路。

1.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优势

首先,观赏竹的种类较多,而且品种差别比较大,但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如果将观赏竹看做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对象,不但可以将其当做灌木或者地被植物对待,而且有时甚至可以使其客串乔木的作用。相比于其他同类植物,观赏竹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观赏竹不仅可以依据其植物属性作为竹资源使用,而且其有一定程度上的材料属性,“竹材的运用,观赏竹与竹制的景观设施在质感、形式上的相互呼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又成为了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巨大优势”。其次,观赏竹与其他景观植物相比,具有独特的自我繁殖性和可再生性。通常情况下,乔木、灌木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其生长具有局限性,有时遭到一定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损害,其数量会减少,这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绿化植物营造美景的地方是不便推行的。相反,观赏竹却具有环境适应性,可以为设计者节约很多成本。观赏竹鲜明的特性及其极强的发散性特征,在山林和花园中都具有很好的区分度,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标志或者分界线使用。最后,观赏竹作为我国传统竹文化的典型代表,大众对其认可、接受程度都比较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竹文化有其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在古典园林中的地位更是非常牢固,甚至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小区或公共建筑周边也有出现。观赏竹的培育方法比较简单,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其生长的高度可以进行人为的管控,即使去掉一部分也不会影响竹子成活。相对于其他植物的栽培和移植,其耗费的成本更低,尤其是观赏竹的栽培,在运输环节就可节约大量的成本。

2.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劣势

第一,观赏竹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大多只能在南方种植,由于受到气候等条件的制约,适合北方种植的竹种非常少,而且即使可以成活,稍微出现自然灾害,其主干就很容易折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其就会死亡。而且,折断的主干会影响景观的美感,给游客或者路人等带来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在设计之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引进生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的竹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在享受景观的同时,确保游客的安全。第二,虽然观赏竹能够保持四季常青,但也会经历落叶的过程,掉落的竹叶需要人力进行清扫,同时要考虑落叶以后给景观带来的影响,这在无形之中会增加观赏竹的经营成本。另外,虽然观赏竹很多时候可以美化环境,但是对于道路等特殊地点则不宜种植,因为其过快地生长可能会带来阻碍交通等不利影响。

二、结语

第4篇

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概括了很多的方面。主要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和艺术构想的综合计划方案两大版块。而艺术构想的综合计划方案又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曾经这样说“,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首先在二战后的欧美得到重视。环境艺术设计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有效合理的把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完美的结合起来。

2地质景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在当今的地质景观改造中,新兴了一种艺术,那就是大地艺术。而在如今的环境景观设计行业中,许多设计师都受到大地艺术的影响,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大地艺术提醒着设计者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景观设计,即大地艺术扩展了景观设计的含义,使艺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找到灵感的源泉。大地艺术重视生态的思想开拓了景观设计师的视野,对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的提高与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是一个地质地貌丰富多彩的国度,许多环境艺术景观都是在运用了地质景观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从而变得更加的耐人寻味。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特色与自然景观。所以城市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就从本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拥有的地质地貌出发,营造环境规划与自然条件的和谐统一,展现出不同城市的面貌特色。比如我国的每个沿海城市或者频临江河的城市,都会充分利用依水优美的环境来布置城市空间,使其成为城市景观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众所周知的上海外滩就是设计者运用其依临黄浦江的优势,借助黄浦江的美,充分的展现出了港口城市的特色。又比如依山建设的城市重庆,体验了大自然的宽阔无比之后,重庆人的性格也像这城市的风格一样开放豪爽,不拘小节。到过云南丽江的人无不为丽江的古朴优雅所折服,去过高原的人都深深的被它的辽阔磅礴所震撼。可见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美化改造,使之成为城市环境景观的一部分,从而使城市整体形象由于这些元素的展示而表现出鲜明的环境特色。从以上种种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质景观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与作用非常的大,它使城市变得更具特色,提高了城市整体的环境同时也从侧面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3地质景观如何与环境艺术进行更完美的融合

当前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充分融合了当地的地质景观,展现出了城市的独特面貌,但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又会发现在城市的整体设计别是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还是有许多有待增强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从地域特征对城市园林景观的干预层面说起,从这一个角度反映出地质景观如何对城市环境进行更深层次的影响,从而达到地质景观与城市环境艺术景观的完美的融合。

3.1气候层面

各地环境景观都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就是气候的差异。气候的差异影响到城市地质地貌、水土条件的不同,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地域园林风格的形成。

3.2植物层面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也有较大的差异。植物以其多姿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园林景色的主体。城市的园林风景设计时要学会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种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并加以改良创新,成为本园林的特色,并反映出本市环境的特色景观。

3.3地貌层面

地质地貌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影响表现在分布上,不同的地区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例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等地形,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特别考虑这些情况。从中国目前已建成的园林景观来说,我们可以发现苏州园林艺术与北方的园林艺术就会因地质地貌的不同而使最后的景观特色有很大的差别。

3.4历史层面

历史遗迹作为地域特征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进行地域活动和创造建设后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是人类在与地域直接作用的最真实的反映。根据这些历史遗迹,城市环境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涂抹与泯灭。

3.5民俗风情层面

历史的遗留,地域文化的不同,生活习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各式各样民俗风情的形成。这些民俗风延续至今,也对城市景观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并在当地的景观环境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从而使城市景观从人文方面变得更加不同。

4结语

第5篇

(1)医院图书馆服务意识差,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一些医院图书馆虽然有着丰富的书籍或者是电子信息资源,但是由于书籍借阅程序繁琐,数据资源由于检索权限设置访问困难,因此造成医院无法实现各种数据资源信息的共享使用,图书丢失,逾期不还,流通不畅等情况也时有发生,造成医院馆藏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不高。

(2)医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量小

由于医院管理部门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各个职能科室部门,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因此导致用于图书馆资料文献的资金严重缺乏,大量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过于陈旧。此外,在医院的馆藏资源整理建设上,缺乏目标与规划性,对于资料的采集与书籍的购进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没有征求医护工作者的意见。而且数据库资源内容少,也未能将各种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及时汇总录入,导致馆藏资源不完善、利用效率较低。

2提高医院图书馆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措施研究

2.1医院图书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基本原则

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医院图书精细化管理必须明确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指导档案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重要措施,其具体原则如下。

(1)对于图书精细化管理应该遵循制度管理的原则。健全与完善的制度是一切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因此针对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全面完善的制度,并尽可能确保制度的切合实际与可操作性,例如最基本的书籍资料借阅归还制度、数字图书馆使用管理制度、书籍损坏赔偿制度、图书馆图书室管理制度等内容,通过制度管理与责任分工管理,确保图书馆书籍信息资料整理以及借阅查询使用有条不紊地开展。

(2)医院图书管理应该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医院图书馆管理也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医院图书馆的书籍、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码、信息资源的主题索引以及图书馆的基本配备,都应该按照国家有关的统一标准要求执行,这也是实现医院图书馆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基本前提。

(3)医院的图书管理应该遵循质量优先的原则。由于医院图书馆主要收藏医学等专业性较强的科技书刊以及文献资料,同时还有一些医院宝贵的临床资料,因此医院的图书馆也是医护工作者补充医学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所以,对于医院图书馆管理必须遵循质量优先的原则,重点确保各项书籍、报纸、期刊杂志以及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权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医护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2.2提升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水平与服务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图书馆的管理概念与服务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信息借阅查询群体热衷于使用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查询。因此为了提高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医院图书馆管理部门应该完善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通过采用计算机完成信息数据的采编与汇总,并与其他医院或者是科研院校做好数据资源的共享,丰富借阅查询信息量,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

2.3不断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医院图书馆书籍订阅、数据库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医院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其次,在医院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要重点增加高水准文献资料的馆藏量,让医院医护人员能够简单迅速地查阅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并注意紧跟医学科技动态,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形成内容储量丰富、咨询动态及时的医院特色图书馆,提高医院图书馆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3结语

第6篇

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的局面必将展开。然而我们对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更形重要。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底自省工作。希腊哲人对人生指示说:“认识你自己!”近代哲人对我们说:“改造这世界!”为了改造世界,我们先得认识。

一、意境的意义

龚定庵在北京,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中国绘画的整个精粹在这几句话里。

恽南田题唐洁庵的画说:“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将以尻轮神马,御泠风以游无穷。真所谓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尘垢0糠,绰约冰雪。时俗龌龊,又何能知洁庵游心之所在哉!”

画家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作为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l)说: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但在音乐和建筑,这时间中纯形式与空间中纯形式的艺术,却以非模仿自然的境相来表现人心中最深的不可名的意境,而舞蹈则又为综合时空的纯形式艺术,所以能为一切艺术的根本型态,这事后面再说到。)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诗:

“杨柳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相见江南。”

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元人马东漓有一首《天净沙》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云:

“大地山河微有影,

九天风露浩无声。”

明画家沈周《写怀寄僧》云:

“明河有影微云外,

清露无声万木中。”

清人盛青嵝咏《白莲》云:

“半江残月欲无影,

一岸冷云何处香。”

杨诗写函盖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世尘的幽人境、界,盛诗写风流蕴藉,流连光景的诗人胸怀。一主气象,一主幽思(禅境),一主情致。至于唐人陆龟蒙咏白莲的名句:“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却系为花传神,偏于赋体,诗境虽美,主于咏物。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二、意境与山水

元人汤采真说:“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如万顷波,未易摹写。”

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我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象轮廓能够如量表出,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恽南田题画说:“写此云山绵邈,代致相思,笔端丝纷,皆清泪也。”山水成了诗人画家抒写情思的媒介,所以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做表现和咏味的中心。和西洋自希腊以来拿人体做主要对象的艺术途径迥然不同。董其昌说得好:“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山川大地是宇宙诗心的影现;画家诗人的心灵活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它的卷舒取舍,好似太虚片云,寒塘雁迹,空灵而自然!

三、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

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泼的心灵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元代大画家黄子久说:“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为何。又往泖中通海处看急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宋画家米友仁说:‘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黄子久以狄阿理索斯(Dionysius)的热情深入宇宙的动象,米友仁却以阿波罗(Apollo)式的宁静涵映世界的广大精微,代表着艺术生活上两种最高精神形式。

在这种心境中完成的艺术境界自然能空灵动荡而又深沉幽渺。南唐董源说:“写江南山,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视之则景物灿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艺术家凭借他深静的心襟,发现宇宙间深沉的境地;他们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顽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黄子久每教人作深潭,以杂树滃之,其造境可想。

所以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米芾语)尤其是山川景物,烟云变灭,不可脑摹,须凭胸臆的创构,才能把握全景。宋画家宋迪论作山水画说:

“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朝夕视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下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景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

他这段话很可以说明中国画家所常说的“丘壑成于胸中,既寤发之于笔墨”,这和西洋印象派画家莫奈(monet)早、午、晚三时临绘同一风景至于十余次,刻意写实的态度,迥不相同。

四、禅境的表现

中国艺术家何以不满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里形容词里面的这三境层极为精妙:

“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这是直观感相的渲染)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这是活跃生命的传达)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这是最高灵境的启示)”江顺贻评之曰:“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

“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西洋艺术里面的印象主义、写实主义,是相等于第一境层。浪漫主义倾向于生命音乐性的奔放表现,古典主义倾向于生命雕象式的清明启示,都相当于第二境层。至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期印象派,它们的旨趣在于第三境层。

而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却是“澄怀观道”(晋宋画家宗炳语),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如冠九在《都转心庵词序》说得好:

“‘明月几时有’词而仙者也。‘吹皱一池春水’词而禅者也。仙不易学而禅可学。学矣而非栖神幽遐,涵趣寥旷,通拈花之妙悟,穷非树之奇想,则动而为沾滞之音矣。其何以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故词之为境也,空潭印月,上下一澈,屏知识也。清馨出尘,妙香远闻,参净因也。鸟鸣珠箔,群花自落,超圆觉也。”

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自落,是意境表现的圆成。

绘画里面也能见到这意境的层深。明画家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里说:

“凡画有三次。一曰身之所容;凡置身处非邃密,即旷朗水边林下、多景所凑处是也。(按此为身边近景)二曰目之所瞩;或奇胜,或渺迷,泉落云生,帆移鸟去是也。(按此为眺瞩之景)三曰意之所游;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处是也。(按此为无尽空间之远景)然又有意有所忽处,如写一树一石,必有草草点染取态处。(按此为有限中见取无限,传神写生之境)写长景必有意到笔不到,为神气所吞处,是非有心于忽,盖不得不忽也。(按此为借有限以表现无限,造化与心源合一,一切形象都形成了象征境界)其于佛法相宗所云极迥色极略色之谓也。”

于是绘画由丰满的色相达到最高心灵境界,所谓禅境的表现,种种境层,以此为归宿。戴醇土曾说:“恽南田以‘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诗句)、品一峰(黄子久)笔,是所谓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画也而几乎禅矣!”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雪堂和尚拾遗录》里说:“舒州太平灯禅师颇习经论,傍教说禅。白云演和尚以偈寄之曰:‘白云山头月,太平松下影,良夜无狂风,都成一片境。’灯得偈颂之,未久,于宗门方彻渊奥。”禅境借诗境表达出来。

所以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侧,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

五、道、舞、空白: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

庄子是具有艺术天才的哲学家,对于艺术境界的阐发最为精妙。在他是“道”,这形而上原理,和“艺”,能够体合无间。“道”的生命进乎技,“技”的表现启示着“道”。在《养生主》里他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若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尧乐章)之会(节也)。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棨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交错聚结处)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道”的生命和‘艺”的生命,游刃于虚,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音乐的节奏是它们的本体。所以儒家哲学也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易》云:“天地絪蕴,万物化醇。”这生生的节奏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源泉。石涛题画云:“天地氤氲秀结,四时朝暮垂垂,透过鸿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艺术家要在作品里把握到天地境界!德国诗人诺瓦理斯(noValis)说:“混沌的眼,透过秩序的网幕,闪闪地发光。”石涛也说:“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艺术要刊落一切表皮,呈显物的晶莹真境。

艺术家经过“写实”、“传神”到“妙悟”境内,由于妙悟,他们“透过鸿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这个使命是够伟大的!

那么艺术意境之表现于作品,就是要透过秩序的网幕,使鸿濛之理闪闪发光。这秩序的网幕是由各个艺术家的意匠组织线、点、光、色、形体、声音或文字成为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以表出意境。

因为这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绘,象一照像机的摄影。所以艺术家要能拿特创的“秩序的网幕”来把住那真理的闪光。音乐和建筑的秩序结构,尤能直接地启示宇宙真体的内部和谐与节奏,所以一切艺术趋向音乐的状态、建筑的意匠。

然而,尤其是“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艺术家在这时失落自己于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穷元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论画语)。“是有真宰,与之浮沉”(司空图《诗品》语),从深不可测的玄冥的体验中升化而出,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在这时只有“舞”,这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

在这舞中,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而为音乐,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而为韵律。艺术表演着宇宙的创化。所以唐代大书家张旭见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说:“庶因猛厉以通幽冥!”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上说:

“唐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吾画笔久废,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厉,以通幽冥!’旻于是脱去縗服,若常时装束,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

诗人杜甫形容诗的最高境界说:“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前句是写沉冥中的探索,透进造化的精微的机缄,后句是指着大气盘旋的创造,具象而成飞舞。深沉的静照是飞动的活力的源泉。反过来说,也只有活跃的具体的生命舞姿、音乐的韵律、艺术的形象,才能使静照中的“道”具象化、肉身化。德国诗人侯德林(Hoerdelin)有两句诗含义极深:

“谁沉冥到

那无边际的‘深’,

将热爱着

这最生动的‘生’。”

他这话使我们突然省悟中国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特点?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庄子《天地》篇有一段寓言说明只有艺“象罔”才能获得道真“玄珠”: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司马彪云:玄珠,道真也)使知(理智)索之而不得。使离朱(色也,视觉也)索之而不得。使喫诟(言辩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吕惠卿注释得好:“象则非无,罔则非有,不皦不昧,玄珠之所以得也。”非无非有,不皦不昧,这正是艺术形相的象征作用。“象”是境相,“罔”是虚幻,艺术家创造虚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际。真理闪耀于艺术形相里,玄珠的皪于象罔里。歌德曾说:“真理和神性一样,是永不肯让我们直接识知的。我们只能在反光、譬喻、象征里面观照它。”又说:“在璀灿的反光里面我们把握到生命。”生命在他就是宇宙真际。他在《浮士德》里面的诗句:“一切消逝者,只是一象征”,更说明“道”、“真的生命”是寓在一切变灭的形相里。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首诗说得好:

“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国,

君掌盛无边,

刹那含永劫。”

这诗和中国宋僧道灿的重阳诗句(译):“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都能喻无尽于有限,一切生灭者象征着永恒。

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参见拙作《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于是“舞”是它最直接、最具体的自然流露。“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首段云: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天地是舞,是诗(诗者天地之心),是音乐(大乐与天地同和)。中国绘画境界的特点建筑在这上面。画家解衣盘礴,面对着一张空白的纸(表象着舞的空间),用飞舞的草情篆意谱出宇宙万形里的音乐和诗境。照像机所摄万物形体的底层在纸上是构成一片黑影。物体轮廓线内的纹理形象模糊不清。山上草树崖石不能生动地表出他们的脉络姿态。只在大雪之后,崖石轮廓林木枝干才能显出它们各自的弈弈精神性格,恍如铺垫了一层空白纸,使万物以嵯峨突兀的线纹呈露它们的绘画状态。所以中国画家爱写雪景(王维),这里是天开图画。

中国画家面对这幅空白,不肯让物的底层黑影填实了物体的“面”,取消了空白,像西洋油画;所以直接地在这一片虚白上挥毫运墨,用各式皱文表出物的生命节奏。(石涛说:“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同时借取书法中的草情篆意或隶体表达自己心中的韵律,所绘出的是心灵所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造化和心灵的凝合。自由潇洒的笔墨,凭线纹的节奏,色彩的韵律,开径自行,养空而游,蹈光揖影,抟虚成实。(参看本文首段引方士庶语)

庄子说:“虚室生白。”又说:“唯道集虚。”中国诗词文章里都着重这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诗境、词境里面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面具同样的意境结构。

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尤能传达这空灵动荡的意境。唐张怀瓘在他的《书议》里形容王羲之的用笔说:“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然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在这里,我们见到书法的妙境通于绘画,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境。

王船山在《诗绎》里说:“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高日甫论画歌曰:“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三人的话都是注意到艺术境界里的虚空要素。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盛唐王、盂派的诗固多空花水月的禅境;北宋人词空中荡漾,绵渺无际;就是南宋词人姜白石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周草窗的“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也能以空虚衬托实景,墨气所射,四表无穷。但就它渲染的境象说,还是不及唐人绝句能“无字处皆其意”,更为高绝。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到.

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王船山又说:“工部(杜甫)之工在即物深致,无细不章。右丞(王维)之妙,在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又说;“右丞妙手能使在远者近,抟虚成实,则心自旁灵,形自当位。”这话极有意思。“心自旁灵”表现于“墨气所射,四表无穷”,“形自当位”,是“咫尺有万里之势”。“广摄四旁,圜中自显”,“使在远者近,抟虚成实”,这正是大画家大诗人王维创造意境的手法,代表着中国人于空虚中创现生命的流行,细组的气韵。

王船山论到诗中意境的创造,还有一段精深微妙的话,使我们领悟“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的终极根据。他说:“唯此窅窅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是以有取于诗。然因此而诗则又往往缘景缘事,缘以往缘未来,经年苦吟,而不能自道。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中国艺术的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唐、宋人诗词是这样,宋、元人的绘画也是这样。

尤其是在宋、元人的山水花鸟画里,我们具体地欣赏到这“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空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老子名之为“夷”、“希”、“微”。在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画家、诗人对万物一视同仁,往往很远的微小的一草一石,都用工笔画出,或在逸笔撇脱中表出微茫惨淡的意趣)万物浸在光被四表的神的爱中,宁静而深沉。深,像在一和平的梦中,给予观者的感受是一澈透灵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的领悟。

中国画的用笔,从空中直落,墨花飞舞,和画上虚白,溶成一片,画境恍如“一片云,因日成彩,光不在内,亦不在外,既无轮廓,亦无丝理,可以生无穷之情,而情了无寄”(借王船山评王俭《春诗》绝句语)。中国画的光是动荡着全幅画面的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的流行,贯彻中边,往复上下。古绢的黯然而光尤能传达这种神秘的意味。西洋传统的油画填没画底,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和气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却是飘渺天倪,化工的境界。(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这种画面的构造是植根于中国心灵里葱茏絪緼,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王船山说得好:“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这不是唐诗宋画给予我们的印象吗?

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一座空亭竟成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他有: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名句。张宣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坡《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金。”唯道集虚,中国建筑也表现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空寂中生气流行,鸢飞鱼跃,是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倪云林诗云:

“兰生幽谷中,

倒影还自照。

无人作妍嫒,

春风发微笑。”

希腊神话里水仙之神(Narciss)临水自鉴,眷恋着自己的仙姿,无限相思,憔悴以死。中国的兰生幽谷,倒影自照,孤芳自赏,虽感空寂,却有春风微笑相伴,一呼一吸,宇宙息息相关,悦怿风神,悠然自足。(中西精神的差别相)

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唐朝诗人常建的《江上琴兴》一诗最能写出艺术(琴声)这净化深化的作用:

“江上调玉琴,

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

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

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

可以徽黄金。”

中国文艺里意境高超莹洁而具有壮阔幽深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的作品也不可多见。我们可以举出宋人张于湖的一首词来,他的念奴娇《过洞庭湖》词云: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片舟一叶。素月分晖,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对空间之超脱)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对时间之超脱)”

这真是“雪涤凡响,棣通太音,万尘息吹,一真孤露。”笔者自己也曾写过一首小诗,希望能传达中国心灵的宇宙情调,不揣陋劣,附在这里,借供参证:

“飙风天际来,

绿压群峰暝。

云罅漏夕晖,

光写一川冷。

悠悠白鹭飞,

淡淡孤霞迥。

系缆月华生,

万象浴清影。”

(柏溪夏晚归棹)

第7篇

由于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使得生态文明陷入极端的困境中,因此,为了响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观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曙光。生态文明观要求全社会共同树立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有效地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发展提高到了社会文明的新高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要控制污染,在生产和发展中尽量避免对环境破坏;再次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要通过技术手段改善生态环境;进而,国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监督力度;最后,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2.1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2.1.1空间的合理规划。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要注意空间的合理规划,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根据建筑的结构设计出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这样能够使室内装修的内容和过程得到简化,并且能够减少在进行室内装修的时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1.2装修材料的减省。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既要为人类活动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也要尽量减省装修材料。这就需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者进行创新设计,多采用一些既能保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又能做到减省装修材料的新造型,切实将生态文明观落实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

2.1.3使用安全无害的装修材料。环保系数差的装修材料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室内装修材料方面一定要选择安全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的环保材料,例如竹、藤等天然材料。由于室内环境装修使用的人造板、漆等可能对人身体造成伤害的材料,因此,在选择这类材料时必须要选择达标的产品,最大程度地降低室内环境污染系数,为人类活动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

2.1.4注重装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处理好室内环境装修中产生的废弃物,避免这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要求。

2.2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2.2.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当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因此,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设计中出现的空余边角地带进行充分利用,可以设计成花圃、小草坪等等,这样既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又可以为我国城市绿化做贡献。与此同时,要对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利用植物、山石、喷泉等为人类营造一个自然化的生活环境。

2.2.2尊重设计环境中栖息动植物的自然属性。景观设计是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首先对环境进行一个大致的规划,对于环境中栖息的动植物要充分尊重,尽量进行破坏,保持它们的自然属性,把它们变成景观设计中的一个特色,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2.3节约设计成本。景观设计一定要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进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景观的设计、选址一定要科学合理,避免对建筑材料和土地造成浪费。对于这类型景观的设计形式上要进行创新设计,有效地节约设计成本。

3结语

第8篇

有人说“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生活的集中体现”,建筑的变化恰如其分的毕业论文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的改变。当人们从机器工业的狂热中逐渐冷静下来的时候,个性、风格、特色、工艺、内涵等等又成为了人们的喜爱。人们意识到了民族建筑、民族环境、民族文化的保留与延续的重要性。

1中国传统民族环境艺术

中国有着5000年古老的文明,民族众多,不论是建筑环境、服装饰品、生活用具,还是语

言、文字都非常丰富而富有特色。可以说中国是一朝天子、一朝文化、一朝建筑、一朝服饰、一朝的审美标准。中国传统民族环境艺术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与装饰图案与形式,这是与当时或当地的审美标准相适应的,在中国的老银装饰中也运用了同样的审美语言。

2怎样把中国传统民族元素——老银装饰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

2.1不能简单的把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套用到现代建筑上

在实际设计案例中,个别现代设计的民族建筑的室内外设计常常是从颜色和图案上繁复堆砌民族元素进行装饰,不但没有塑造出应有的民族氛围和历史文化的祭奠,而且显得廉价、粗糙、杂乱而没有韵味。

2,2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的装饰灵魂和装饰点在哪里

要进行民族环境艺术设计就要了解所设计的建筑或园林等的民族特性和特点,以体现出民族环境艺术的灵魂。这是由这个民族的生活风俗、历史、文化等融合而成的,体现在建筑和园林,以及室内外装饰上的风格与氛围。要了解设计民族元素的装饰点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候找到适合的切入口。

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装饰点常常为:正门两旁的镇宅兽、门上的匾额、门的包角、门的拉手、门框、窗框、窗棱、护栏的两端和支柱、屋檐、屋椽、横梁、立柱的底端和顶端、院墙上的窗(窗本身也是一种装饰)、室内的屏风挂轴、床架两旁的挂件等等。

中国的传统园林设计讲究“移步换景”,而传统绘画中讲究“虚实结合”(讲究对比),因此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应尽量避免过多过满而无任何变化的堆砌,而应从一些合适的装饰点切入。在大面积墙壁上(尤其是很近距离正对大堂门口)画满琐碎繁复又颜色艳丽的图案很多时候反而使人看不清图案的内容,倒不如在墙角、墙围的局部地区进行装饰的效果精致。

3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老银装饰的可行性分析

3.1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老银装饰是否司行?

我国发现和使用白银已有4000多年历史,银器初见于战国,发展于两汉,唐朝达到鼎盛,以银饰装扮自己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往往认为,银饰有避邪恶、驱鬼魅.保佑平安的神奇功效,是吉祥与光明的象征,又是富贵的标志。先民把保佑平安、

兴旺发达、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等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各种银器上,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宣扬和流露,形成了中国民间银器文化,可以说是民风、民俗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老银装饰是可行的

3.2老银装饰应如何应用

该怎样把其应用到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呢?

第一,可以将民间收来的老银饰品直接装饰到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去。例如,将老银的门扣等应用到相应位置,这种方法尤其可以提升公共环境或商业空问的氛围和档次(见图1)。

第二,可以将民间收来的老银饰品装饰作为单纯的装饰品运用到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去,作为镶嵌或挂饰。

第三,将老银加以改装,再运用到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去。例如,将老银扣经过穿接成珠链(见图2贵州少数民族银扣)。

3.3老银中的民族图案与形式的运用

除了直接或改装老银外,吸取老银中的民族图案与形式也是进行民族环境艺术设计的装饰方法,因为老银以它独特的形式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风俗(见图3)。

老银图案中常见的有福寿双全、福在眼前、福从天降、福禄寿喜、双喜I临门、喜得贵子、喜上眉梢、麒麟送子、和合二仙、青梅竹马、龙凤呈祥、八仙过海、岁寒三友、四位君子等。这些世代相传的民问吉祥纹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文化寄托,至今仍经久不息。银饰中的人物形象以神话和佛像题材为主,也有以现实生活人物为题材。花草纹也是银饰中十分常见的题材。以牡丹花为领衔的各种花草有几十种之多,表现形式有折枝花、莲枝花、团花、碎花、十字花、卷草花,以及大量变体形花草。民问银饰丰富的纹饰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占人的欢娱情趣和文化生活习俗,把这些图纹融合起来,犹如一幅民间民俗画卷,给世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因此,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从老银中吸取了解民俗和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进行运用。

4结束语

老银饰品不但承载了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还能体现出民族环境艺术设计的独特性,适当的点缀和应用老银饰及其图案或形式,能够提升建筑的人文气息,塑造氛围。在民族公共环境和民族商业环境中运用也能够提升档次和格调。

参考文献

[1]覃刚.花篮瑶姑娘银饰[J].中华手工,2005,2.

[2]刘天勇,曾宪阳.黔东南苗族银饰艺术——古老而纯朴的手工技艺及其审美价值[J].中华手工,2004,(2).

第9篇

胡戈正在走向失败吗?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胡戈最火,是在他单枪匹马仅仅依靠网络之时;而在他近公司、远网络之后,他的创意反而远不如前了。会不会是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不如网络这种组织形式,更适应创意经济呢?虽然不很肯定,但完全有可能!

这里涉及的第一个重要判断是关于组织形式的。“网络比公司重要”,是凯文·凯利的名言。如果这个判断成真,不光胡戈的例子可能得到解释,经济学还得改写。大家不会不记得,此前历史上每一个类似的判断,都曾引起一场巨大的观念转变和财富转移。斯密用分工专业化取代自给自足,使人类走出家庭;科斯发现了交易费用的制度意义,让全球认同公司治理。如果“网络比公司重要”成立,人们关于“市场—企业”二分的经济组织理论,将经受又一轮的考验。

这里涉及的第二个重要判断是关于创意的。创意可不可以用企业的方式来组织?长期以来,企业只是用来运作有形资产的组织;运作创意这类无形资产的最佳组织形式,还是企业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网络是否具有市场或企业那种独立的组织特征?……。种种疑惑,在拷问财富。

组织变革更重要

我们首先要认识变革,特别是识别出那些曾作为“不变要素”长期被当作理论前提的生产要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变化。显然,信息和知识,正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基础;而创意,作为创造性的信息和知识,或信息和知识的创造本身,又在编码化、网络化的技术条件下,呈现出不同于一般信息和知识生产的规律。这正是我们在讨论组织变革时,十分关心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创意,是一种典型的知识。这里说的典型,是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的。“不典型”的知识,如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必须先“有形化”—取得专利许可、品牌标识、软件形式等“看得见”的形式—才能进入经济范围,也就是说,先得把自己无形的特性,转变成有形的形式,才可能在制度上,得到与有形资产的平等对待。创意却不是这样,它在“无形”这一点上的典型性表现在,它是“活”的,是由“信息与知识”加“创造过程”构成的。创意所特有的默会知识、个人知识,只能存在于创造过程中。一旦“有形”,就不存在“创造过程”这个要件了;就成为一般的信息和知识了。

公司只适合运作前一种知识,即“脱水”后将创造过程过滤掉后的知识(显性知识、公共知识);而不适合运作后一种知识,即处于创新过程中的知识(默会知识、个人知识)。之所以如此,因为公司的基础,是产权,即权力分割。市场的基础,是契约,即权利分割。而创意本身是不可通过契约和产权分割的对象(可分割的,只是创意的结果)。

网络作为组织形式,与公司和市场的最大不同在于,公司和市场是围绕节点分割而建立的,网络是围绕节点连接而建立的。公司和市场适合对付死的东西,网络适合对付活的东西。所有活的东西,有生命性的东西,都是在最根本之处不可分割的。

当权利不可分割、权力也不可分割时,组织就要创新,就要设计另一种制度来处理类似创意这样的典型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今天我们在网络经济中遇到的种种组织变革的实质,都与此有关。

流程比功能重要

当网络比公司和市场重要时,流程就比功能重要。功能是指节点的作用,流程是指网络的作用。用契约切割权利,用产权切割权力的结果,是强化节点的专业化效果;用流程重组权利,用网络融合权力的结果,是强化网络的整合化效果。

围绕流程再造经济过程,使组织出现从机械化向有机化的转型。这样一种组织变化,特别适合于创意经济中,当生命性的、异质性的、原始性的独特成份成为组织核心价值的情况。

为此我们预言,新创意经济中,组织将发生以下的转变:

1、创意“企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依托网络的虚拟企业成为组织的主要形式。互联网上各种临时性的创意组合,将日益取代正式组织成为文化产业的主体。创意组合的生命周期比企业更短,聚散也将比企业更为频繁。创意组织通过这种方式旨在快速灵活地进行创意资源的最佳配置。

2、创意组织日益扁平化。创意组织内部的关系日益平等化,权力日益复归权利。利用有形资产和精英威权建立金字塔形结构的文化组织,竞争力越来越不如扁平化的项目小组和各种“草台班子”。创意组织的权力向着话语权(话语正当性)的方向转变。

3、创意组织的管理,向着治理(善治)、参与、公平的目标演进,向着以人为本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以知本(劳动与资本一体化)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将成为管理的核心主题。

4、创意组织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将逐步减弱。随着社会创意竞争的加剧,创意周期急剧缩短,知识产权对创意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弱;相反,正反馈机制将全面取代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创意经济的资本制度的基础。

框架比制度重要

在工业化条件下,人们对于经济组织设计,关注的主要是结构方面的问题。对网络经济来说,更为关注的将是结构本身的重构问题,考虑的是以组织的不断变化,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在网络经济中,框架比(正式)制度重要。

组织结构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组织重心的转移。组织设计的重点,从理性的“结构”(制度)转向有限理性的“框架”(习得制序)。框架与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在价值上,制度是理性的承载体(组织形式);框架是有限理性的承载体(组织形式)。第二,在方法上,制度设计以最优为终点;框架设计认为“最优”不如“满意”。第三,在认识论上,制度把普遍真理,作为决策依据;框架强调通过学习来形成组织记忆,并随时通过当下经验与组织记忆的比对形成决策。第四,在利益机制上,制度追求无限重复博弈的结果;框架强调通过有限重复博弈过程,在自发演进中形成规范,并与时俱进调整。

框架存在(或者说寄存)于网络中,是网络的组织精髓所在。

第一,框架存在于联系经验的回忆中。框架是网络中自发形成的群体智慧。对“企业”来说,框架就存在于企业文化中,未来将逐步移到独立于企业的网络“知识管理”系统中。至于这种知识管理系统,是搜索引擎、博客、社区还是其它什么形式,那只有看人工智能的发展了。

第二,框架存在于交往中的编码解码过程中。新创意经济与传统创意经济的一个主要区别,就在于新创意经济是利用数字化进行的创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