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2: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业需求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的图书馆专业是包含与图书文献的采购、分编、收藏、保管、开发、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密切相关的学科。如图书采访、图书编目、图书分类、图书典藏、图书保护、文献检索、读者服务等。我国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是建立在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在上世纪的90年代前,图书馆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着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来进行的。这一教育的特点,是围绕知识的载体——图书文献的外部形态的相关知识来确定图书馆学专业的范畴。随着实践的发展,图书馆学专业开始逐步吸纳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如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课题服务、信息服务有关的信息学、情报学、文献描述学,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与图书文献的管理、数据库、多媒体文献、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备、图书馆内部设计等有关的建筑学、环境学、美学,与图书馆图书文献的典藏、保管等有关的物理学、化学、力学,甚至气象学等,学科内容不断拓展。时代越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本身越深入,图书馆学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专业也就越多。这种发展趋势是和人类所有的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各学科知识门类越分越细、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一总的发展趋势一致的。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深化传统图书馆学专业的前提下逐步吸纳了与之相关、相近的其他专业学科。与此同时,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出现了由单纯对知识载体的依赖——书的管理对“书”的内容知识本身的研究、梳理发展的态势。所有这些都是由图书馆职业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
二、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延伸
从我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从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逐步转变为多媒体视听的当代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这些变化改变了读者的阅读形态,从看纸质文献到看缩微胶片、电子屏幕等,减小了知识贮藏的体积;从书架典藏到光盘、数据存储等,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从普通阅读到多感官的虚拟阅读等,读者对知识信息的搜集更加便捷,从检索卡片目录到计算机搜索、网络搜索等。所有这些变化,扩大了图书馆学的内涵,图书馆学专业成为一个涉及各门学科专业的“广博”专业,没有哪一个专业能够比得上图书馆学所具有的巨大包容性,也决定了服务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从图书馆的职业需要来看,不仅需要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的专家,更需要熟悉其他某一知识领域的专家。因为图书馆是“管书”的,“书”的内容是包罗万象,图书馆人的任务不仅对书的外部载体形态(包括书皮、书名、编者、版式、提要等)的管理,更重要的将是对书的具体内容——知识的本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纯、加工和完善。给读者提供的就不仅仅是目录、索引或是某本特定的图书、某些相关的文献,而是给读者提供更多书中的内容——知识。与此同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资料,而且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不同知识门类、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这样,图书馆人对社会的贡献就会与日俱增。因此,培养造就更多的图书馆学专家,不仅是当代图书馆职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来看,应该发展成包含各学科、各专业、各种人才相互融合的图书馆。一是在服务内容方面,图书馆的知识要涵盖一切,尤其是要具有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关注的热点难点内容,才能满足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知识需求。二是在人才方面,图书馆的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既需要复合型人才,又需要对某一知识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型人才。有了这样既“博”又“专”的人才结构,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满足各层次、各类型、各种读者需求奠定牢固的人才保障。三是在服务方式方面,图书馆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要搞好馆内服务,还要主动走出去,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为广大读者服务,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在管理方面,要强化机制建设,调动图书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图书馆的价值不仅仅是把图书馆中“死”的书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还在于把图书馆馆藏书中的内容——人类创造的“活”的知识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这就需要把管理书的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图书馆人的所长,进一步解放图书馆的生产力。因此,图书馆面对社会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广泛需求,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加快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扩大的知识需要。
三、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作用与图书馆职业需求
高职教育,正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可见,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互为补充,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高等职业教育既要摆脱“重理论、轻应用”倾向,又要走出“重技能,轻能力”的误区,而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准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工学结合,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高职学生要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高职学生要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对自己有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客观认识和分析自己,并充分了解工作岗位的工作特性以及职业发展对人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清晰认识职业核心能力对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要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但要积极参与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环节中,更要利用好第二课堂,参与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等,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多方位、多渠道地加强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3)要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现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基本上都是实行职业能力的分层化教育模式,他们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包含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和专业的结合。在培养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工作过程或岗位标准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其中渗透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素、指标,并分成可量化的等级标准,便于操作和考核;其次,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灵活使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更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最后,教师要把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实践中,会直接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使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来解决问题。职业核心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培养与锻炼,自然会逐渐提高。因此,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最好平台。
(4)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注重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仍然相对薄弱,这也是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由此,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改进实验实训设备,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与企业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开发课程等;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在外实习期间的管理,选择与专业相对吻合的岗位实习,避免学生的放任自流或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切实保证学生专业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三者有机地结合。
(5)优化专业设置
首先,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要摆脱依据学科设置专业的做法,要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动态,深入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开展调研,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其次,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要充分考虑到服务于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合理设置各类专业,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能够寻找到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使这些专业的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高职院校要注重本地区、本行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脱离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
(6)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作为学生走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体育教育阶段,高职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提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体系是未来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主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训练,能够促使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设计训练计划,并形成良好的终身锻炼思想。二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后的能力需求,针对其职业特点进行有目的的专业训练。三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避免一些职业病的形成,使其更加健康的发展自己的职业前途。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定位呢?在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和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其次,要重视度体育内容的传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最后,要将文化与体育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2.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理念
2.1高职体育教育的课堂模式改变在经过多年来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不难发现,体育教育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下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堂体育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基础阶段以及结束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当中,教师可以进行内容上的讲解,以及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最后一个结束环节就是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内容上的整理。然而随着这种固定模式的不断应用,会对学生造成一种较大的负面作用,学生不断失去了以往的兴趣,开始厌倦甚至是排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单项交流,所以使得高职体育没有达到教育的要求。而改进的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安排相应的课堂模式,减缓课上强度,通过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这种模式不被固定成任何一种结构,而是一种立体综合式的课堂模式。
2.2高职体育教育评分体系的改变目前所应用的高职体育教育评分体系是由高职院校进行考核,对学生打分,根据分数制定下来的标准,这种方式并不全面,而且也不符合现代化高职教育的核心思想。因为高职学生的各项运动情况以及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必须采用更为全面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打分。比如说可以构建三个评价标准,分别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运动成绩以及学习态度进行打分,综合以上内容给出相应的分数。而那些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应该继续努力学习、参加训练,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3.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结构的组建
之所以要以职业需求为中心来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并促使高校教育和社会、企业充分的联系在一起,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开辟更宽阔的道路,使其从学校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因此在组建这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并加强对其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必须要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体育技术技巧的培训,加强体育卫生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整体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在具体以组建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要树立课堂教学的核心领导地位,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不仅要育体,还要育心,要将体育教育当做一个重要的育人事业来看待。另外,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设置的游戏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职业品质和综合素养,以充分发挥高职体育教学的作用。当然,高职教育中,师资队伍的作用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体育技能,掌握较多的体育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能力,要能够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使其综合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还要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理念中,因为只有树立这一理念,才能将体育作为一项事业发展下去,而不是为了学习体育而学习,为了工作而体育。只有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求知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走的更远,才能将体育变成终身受用的财富。然而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并没有这种意识,且学习压力较大,心理负担也很重,会忽视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扭转错误观念,并在体育运行中调节心理,从而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
4.结束语
制造业的物流模式从根本上来说与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基本属性是一样的。从管理学范畴去看,它的实质仍是运作管理的分支。解决的仍是物料采购、库存、供给、生产计划安排、配送、实施布置、流程优化等一系列的运作问题。但它与传统的生产运作管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它更多是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去考虑资源的利用,以最低的总成本去达到最优的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科技是其核心能力。制造业企业物流研究的目标,就是使一定数量不同特征的物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按照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经过不受交叉干扰的最短路线,达到物料高效经济流动的目的。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有两种:
①生产物流,即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②废弃物物流,即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制造业企业外部的物流包括三种;①供应物流,即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实体流动;
②销售物流,即生产制造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制造业企业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③回收物流,即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制造业企业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2制造业物流模式转型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企业都在尝试采用先进的物流模式,比如:看板供货生产物流模式、信号灯要料生产物流模式、准时化生产、顺序供货生产和糖果人供货生产。然而,只有少数企业真正将这些生产模式运用得合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错误地界定生产物流模式的应用范围。不同的生产物流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具体行业、零部件及相对应的生产方式。例如,JIT生产方式适用于品种多、价值高、体积大的物品,比如说汽车零部件。而以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去看,生产物流模式方法在选择上考虑的问题和因素会更多,如果以单一的方法去确定应用范围,可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
②供应商的能力不足。当前的物流公司大部分都在采取先进的物流生产模式,但效果不一。因为,各个供应商的能力是不一的。例如,大部分供应商采用的是低价、多供应商的模式,没有关注供应商的品质战略素养,很难吸引核心供应商来周边建厂,因此先进的生产物流模式推进速度缓慢。
③使用效果不良。当前,我国的制造企业都在不断地探索、追随新的生产物流模式,但推进的力度有限。因为,没有将先进的生产物流模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确实推进,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生产物流模式的潜能,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
④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我国制造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的起步较晚,许多企业只有简单的订单处理,而没有切实地做好物流需求计划,系统对预测、排产和物料供应等业务的支持力度不够,原有的系统无法满足新的生产物流模式需求。所以,当前大力推行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非常必要,必须要有完善的ERP系统,并能将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应用于整个供应商网络,甚至小型的供应型企业。
3面向顾客需求的制造业物流模式转型
①增强服务功能。面向顾客需求的制造业物流模式不再只是纯粹的供应、仓储和运输等物流环节,而是向供应链的两端去延伸,充分得到服务的融合,加大服务业务比重,增强服务功能,使顾客能充分得到来自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利益。
②使顾客全程参与到物流模式的转型。在先进的制造业物流模式中,顾客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服务者,而是企业的“合作生产者”。顾客不仅参与到物流模式的运作中来,而且共同完成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创新,主动参与物流模式的转型,与企业互利共赢地创造价值。
③加大附加值高的服务。先进的制造业物流模式的整体价值链应该呈现“微笑曲线”。在呈现“微笑曲线”的价值链中,中间部分是附加值较低的基础物流服务,例如仓储配送管理、包装和分拣等。两端则是附加值较高的生产型服务,比如物料需求计划设计、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和后端的金融服务、送货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成为了增值的关键。由于高附加值环节从基础物流服务转向其两端的服务环节,通过开展物流模式转型可使制造企业摆脱或缓解单纯“有形产品提供商”角色面临的产品同质化、过度竞争、低附加价值和薄利的局面。
4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系统化工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学在职业类院校的定位应该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我们培养的是处于基层和服务前沿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法律人才。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法律专业发展来看,我们逐步完善着专业的设置,朝着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三年学习成果检验手段之一的毕业论文环节却存在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高职法律专业的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职业分工的细化,社会对高等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法律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建立和发展起来。高职法律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历史沿革和专业发展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伴随着我国1999年开始高考扩招,法律专业如雨后春笋在各高职院校开设,这样的繁荣景象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对这个“高大上”专业的向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呼职院)开设了法律专业(包括法律事务和法律文秘专业)。高职院校培养的法律专业学生与本科院校不同,后者更侧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对法律专业的定位主要表现在:1.法律高职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管理、服务及生活紧密联系,侧重应用。法律高职的专业要根据社会需求定位,社会对法律职业需求什么岗位,就设置什么专业,如经济法律事务、司法文秘、法律英语等专业的设置,就充分体现了“应需而设”的特点。2.法律高职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法律职业的需要。所谓法律职业,是指各种与法律有关的工作的总称;又指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即法律职业者。换言之,法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我们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正如张卫平教授所言“从法学教育观念上来讲,一直比较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在法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上,没有把培养具有法律操作技能的法律实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二、高职法律专业毕业论文的设置目的
毕业论文对于大多数文科专业来讲,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是学校提高专业教育水平的参考要素之一。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教育理念的高职法律专业中,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写作能力和分析技能提升的过程。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法律专业为例,我们在大学三年级时往往会给出学生一个写作论文的大致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并拟定具体写作目标。在论文题目范围的设定上,我们往往偏重于对具体的或有争论性的问题进行拟题。对学生而言,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各种平台和媒介寻找自己论文的基础支撑材料,然后根据具体写作目标进行甄别和思考,最后形成论文写作的大纲和思路。这是一个 “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学生在形成思路的过程中既能复习以往学到的知识,还能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学生的专业写作水平和文书写作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也得以反馈。综上所述,在高职法律专业设置毕业论文这个环节是有必要的,应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同高职教育的培养理念和方案紧密结合,以期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操技能。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既是对学校、学生学风的检验,也会对学生将来的职业道路养成产生深远影响。
三、呼职院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指导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法律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至今,我发现学生在论文的选题、写作和答辩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涉及到学生的态度、能力、论文的形式、论文的内容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在给定的题目索引里,学生毕业论文题目、题材选择过于集中,论文题目选择重复率高
很多学生在选择写什么方面的论文时并未仔细思索自己是否有兴趣并擅长或有能力创新,而是选择一些成熟甚至陈旧的内容,理由是这样的文章多已成型,观点表述上不会出现大的风险且答辩的时候能够对答如流。这样会导致一届甚至连续几届的毕业论文中“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等论文题目的“上镜率”很高。
(二)论文的内容陈旧、缺乏新意、没有创造性,科研精神缺失
论文格式不规范,甚至有的学生在出了两稿后论文的字体、行间距等基本规范问题仍未改正。有的学生在论文中的引例缺乏代表性,引用的法律规范内容存在滞后性,论文的内容在逻辑结构上不成体系,参考文献不规范。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在毕业论文中提出对一个法律问题的自我认识或对现行法律法规如何完善提出建设性建议。
(三)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不端正,出现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的行为
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中,有的抄袭他人作品,但未做标注或说明,有的将几篇文章进行拼凑形成自己的论文,最为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全文搬用他人作品。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诚信缺失、学风不严谨、不求勤奋上进与求真务实、缺乏锐意创新等道德层面的问题。这样低水平的复制式论文写作完全与论文答辩的设置背道而驰,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四)学校和教师在就业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学生的论文失范行为
学校虽制定了毕业论文答辩的管理文件,但针对学生的失范行为缺乏必要的惩戒措施。很多学生虽知抄袭论文的做法不正确,但这样的行为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照样答辩毕业。因此,法律专业学生“不守法”的论文失范现象与有效的惩治机制不健全不无关系。
(五)学生论文写作中资料查找途径单一,论文缺乏有力基础支撑
大部分同学在毕业论文写作时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甚至直接将要写作的内容从百度等搜索引擎中全文下载“引用”,对资料的真实性及原始性缺乏必要的甄别和考证。学生在资料搜索方面存在知识欠缺问题,缺失学习的主动性。
四、呼职院法律专业毕业论文的改进对策探析
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当下国家对法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深化对毕业论文存在意义的探析,改进毕业论文的写作,确立符合实践需要的目标
职业院校的法律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和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授课内容上的不同,实践技能的侧重培养使我们对学生在理论层面的知识要求程度要低一些,在毕业论文中的映射就是我们在对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设计的时候也应该偏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目前,我们的论文题目索引给定的题目并未表现出这一特点。因此,在课程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重新确立论文题目库,给出学生偏实践性的指引。其实,除了现有的毕业论文写作方式,我们还可以运用调研报告或法律建议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结业考察。换言之,学生在最后一年的学习中,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或实训单一或组成团队针对感兴趣的法律问题进行调研,然后形成5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或法律建议书。这个过程既能使学生全程参与也能体现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或法律建议书教师可以在答辩或交流过程中与其进行沟通并给出成绩。
(二)强化学术道德建设,净化校园学习环境,建立诚信校园
学术道德建设的强化路径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初的教育培训中体现,也可以在日常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学术道德的建设和学校的学习环境息息相关,诚信校园建立后,大家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诚信做人、诚信做事。长此以往,心存侥幸的同学就会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感到羞耻,从而纠正存在的学术失范问题,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完成大学期间的最后考核。
(三)建立失信论文惩治机制,保障毕业论文设置目的的实现
学生自我诚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任重道远。除此之外,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出台管理文件,对于在毕业论文环节态度不端、行为失范的学生进行教育、纠正和惩治。就业率的确能体现出学校的成绩,但我们给社会培养和输送的应该是优秀的人才,优秀不仅体现在技能上,还体现在职业道德上,职业道德又会受到在校期间的道德体系的影响。因此,通过对论文中存在严重学术问题的学生给予延迟毕业或重新组织答辩等形式的惩治是有必要的。一个完整科学的惩罚和有效纠正机制的建立能够为失范行为的约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发挥指导教师的督导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完成论文写作
教师,身肩“传道、授业、解惑”之大任,为人师表者必先正其身。因此,教师的学术良知和学术创新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近些年来,职称评审条件高门槛及的高难度导致在学界出现了诸多学术失范行为,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换言之,教师学术声誉的重建和学术责任的承担能够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另外,学生分配给导师之后,导师要能够时刻起到督导作用,无论从论文题目的遴选还是论文逻辑的架构以及论文内容的创作上都需要认真对待、实时关注,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逐渐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五)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毕业论文;创新实践;
高职教育具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性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已经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成为学生毕业的重要指标,但是商务英语、文秘、电子商务等文科以及商科类专业还一直采用着传统的专业论文写作的形式。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使得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毕业论文写作模式的弊端
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表明, 传统的写作模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很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以及归纳等创新思维能力,难以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等预期效果。
首先,学生重工作而轻论文写作。论文写作一般都安排在顶岗实习的学期,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期间找工作比写论文更重要。为了能顺利毕业,在关键时候,一些学生从网上截取几篇与自己专业相契合的论文,然后七拼八凑,略作加工,形成自己的论文,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其次,学生在论文的选题方面缺乏自主创新,选题范围狭窄,思路不宽泛。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也容易引导学生依照教师个人的专业方向选题撰写论文,而忽略了高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即使做到了论文内容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仍没能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
再次,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科研论文撰写知识了解甚少, 同时自身的语言基础、逻辑思维、布局构篇的能力欠佳,因此论文质量较差。这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英语论文的写作指导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为了让毕业论文写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能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笔者所在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指导进行了多元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多元化的毕业写作和设计模式创新
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因之一是认为论文写作仅仅是学校的毕业要求,与找工作和提高职业技能没有关系。如何使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成为创新与实践的“瓶颈”。经过研究和讨论,从2010 届开始,我院将过去单一的专业论文写作的模式改为了专业论文写作、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商务项目设计和商务翻译及评述多种形式,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总结本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情况,发现选择市场调查报告和商务项目设计的学生较少, 主要是因为在校期间对这两种形式的写作接触少,缺乏训练。特别是商务项目设计, 虽然与工作实践联系密切,但是要求综合能力强,难度大,不是特别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而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和商务翻译及评述的写作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专业或职业工作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广泛选择紧密结合岗位并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主题展开设计写作。比如,在某涉外公司从事秘书工作实习的学生可以就秘书的特点、要求、所需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现阶段仍欠缺的知识或技能等方面撰写个人论文。再如,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学生可以就校内所学与岗位实际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距撰写个人的理解和看法。为了防止学生将研究报告写成工作总结,我们要求学生在初稿前提交一个写作实施方案(表格形式), 要求务必指出相关的职业岗位或工作职能名称、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着重于某一个方面)以及为解决问题拟定的思路和方案。写作实施方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按步骤完成写作任务。同时在指导过程中, 指导教师提供方案样本、论文格式样本等,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该项写作的目的、形式、特点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方案查找资料和相关理论、总结或借鉴经验,通过对相关要点的扩展、例证及归纳,就能写出一份不少于4000 字的研究报告。由于研究内容是针对自己的实习岗位,不会空洞和脱离实际。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实践, 找到自己原先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研究报告,继续为今后的业务工作提供借鉴,一举两得,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届毕业生写出了诸如《艺术陶瓷的发展及其对外贸易前景》、《纺织业外贸跟单员的作用》、《长沙市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方向》、《关于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处理投诉》、《国际商务谈判中英语语言的运用》等与自身实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优秀论文, 虽然可能在研究的系统性、结构的严谨性等方面有不足,但我们认为,这些选题和写作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商务资料翻译及方法评述
商务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周桂凤.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5
[2]王冬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
[3]吕亚君.“商务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
[4]蔡华妹.商务礼仪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4
[5]苏陈艳.浅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培养[J].校园英语,2014(21):84.
[6]徐小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188-189.
[7]石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8]陆娟,杨晓嫱,张婵依.外语专业商务礼仪教学必要性及教学改革具体操作设想[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29-130.
商务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吕冬梅.商务礼仪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7(21):136-137.
[2]王冬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4):146-147.
[3]李湘棱.电子商务实务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教学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7):140-141.
[4]李军莉.远程教育中《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改革研究——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为例[J].才智,2014(33):43,45.
[5]宁艳珍.《商务礼仪》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5(7):222-223,226.
[6]颜莉虹.面向高职学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90-94.
[7]严军.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93-94.
[8]何剑霞.情景化教学法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6):132-133.
商务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宋峻峰从当前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32):123-124
[2]朱颖高职商务礼仪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7):145-146
[3]莫少红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6):148-149
[4]罗金凤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1):120-121,122
[5]刘秀荣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5(27):72-75
[6]向立志,崔晓莉从企业需求探讨高职文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82-84
[7]萧琳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3(36):138-140
[8]张淑英商品经济市场环境下关于商务礼仪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商贸,2014(19):214-215
[9]史锋,张徽商贸类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1(2):142-145
[10]邹亮商务礼仪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110-112
论文题目:论述重要性原则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提纲)
论文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论文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成本会计,运用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 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 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 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 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2〕金未.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发展研究,2006(4).
〔3〕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谢词:
相关推荐:
计算机毕业论文提纲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基础差、厌学、盲从、随心所欲是他们的主要个性特点。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已十分不容易。究其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更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 教师角色没有转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随心所欲是他们的主要个性特点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基础差、厌学、盲从、随心所欲是他们的主要个性特点。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已十分不容易。究其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更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 教师角色没有转化。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 灌输式、填鸭式地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被扼杀, 主动性、积极性无从发挥, 学习的潜力得不到开发。我认为,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入手,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 使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充分协调。
一、课堂教学必须把握主体性的内涵学生的主体性, 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 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学生的主体性的外部表现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内部心理特征为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所以, 培养学生主体发展的能力和主体意识是课堂教学开发学生最具潜能的根本任务。教师要传授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知识、培养其主动发展的能力, 为未来打基础, 而不仅仅把目标锁定在学生的分数上, 或全力培养听话的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奴性化教育, 纠正教学行为上的偏差,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做到帮助学生改变对权威的崇拜, 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的空间, 让学生养成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自觉性, 主动性。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是时代精神的要求。人是教育的中心, 是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在交往与活动中开展, 人在教育的交往与活动中成长。人是教育的基本, 也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 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建立“以人为本”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把学生置于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中, 把满足个人需求和潜力发挥作为关注重点, 传播人文价值和标准, 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性人才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态度、标准和实践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 进而形成“发展需求驱动”。因此, 个人发展需求也应成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内驱力。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拉动学生自身需求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的根本点。追求以人为本, 应坚持“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学会尊重学生主体的发展权利, 学会尊重学生主体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权利。学生从发展走向成熟, 是主体自身内部变化与进步的过程, 应该是主体学习与实践的结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以人的发展为目的, 以知识传授为载体,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和发挥,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article/65/3219.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