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大专毕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2: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大专毕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大专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 应用型人才 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稳步发展,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格局日益明显,将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学校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越来越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共性选择。近年来,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者。旅游管理本科院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出现了相较于高职高专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诸多短板。因此,旅游管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已成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经过 30 年的发展,旅游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完善,现已形成了大专(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博士)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至2012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共计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职业技术学校1139所。2012年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在校生共计107.34万人,其中旅游高等在校生数为57.62万人;旅游职业学校在校生数为49.72万人[1]。虽然旅游教育以本科生人数居多,但是在现实中本科以上人才培养及就业都处于尴尬的局面。

业界普遍认为旅游专业本科人才不好用,实际操作能力不如高职高专,理论程度不如硕士。这种旅游专业本科生“专而不专,能而不能”的尴尬局面使得就业比例越来越低,历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人数比例一般仅在10%-20%之间,从而也导致近几年旅游本科专业院校和专业办学萎缩的局面[2]。

二、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多元的知识结构

旅游人才多元的知识结构包括:1.深厚的基础知识,掌握深厚的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是日后得以进一步发展与创造的基础;2.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想在旅游行业中有所作为,成为有用的旅游人才,就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应有的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旅游服务的程序、操作规范和技能;3.广博的相关性知识,在旅游一线,各种突发性、应急性问题会经常出现,这就要求旅游人才不仅具备精深的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管理学、心理学、人际交流和沟通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所遇到的问题处变不惊,迎刃而解。

(二)完善的能力结构

现代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瞬息万变,知识更新频率加快,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所学旅游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在旅游职业领域成功立足。能够把丰富的旅游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转化应用于实际问题,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具有胜任旅游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旅游技术创新和二次开发的创新能力。此外,还要有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应变能力,这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能力。

(三)全面的综合素质

旅游应用型人才的素质不仅包括德智体美的基本素质,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旅游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够在旅游职业领域成功立足,能进行旅游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的创新。必须要有创新的个性特质,在组织创新氛围的影响下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创意的产生和创新的推进。

三、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四阶段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逐步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学术”四阶段式课程体系。第一学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第二学年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三学年开设的课程重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第四学年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等培养学生的学术水平。通过四年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得以提升。

(二)优化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应用性人才

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自我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开设带有研究性质的实验课,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纳入某项课程的研究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旅游活动深层次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综合的研究能力。

多引入探讨式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方法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向多样化的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发展。使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和参与精神;运用电子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地教学,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实务感;引入角色模拟教学法,可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角色体验,增强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采用专题研讨教学法,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学术探索精神。

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内外实践基地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职业能力培养不只是操作技能或者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包括知识的应用、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积累、职业意识、习惯态度的养成与职业创新等。同时,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其就业上岗后的服务和管理行为大多是相互联系的群体活动,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对学生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行业有真实的认知。

(三)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很多院校现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从相关学科通过一定的短期培训或自学方式转入本专业的,所学知识不系统,再加上没有从事过实际旅游工作,很难胜任他们所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承担大型的科研任务,必将影响到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要求旅游院校推行“双师制”,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旅游院校也可以从旅游企业中选聘兼职教师,增加专业课“现场教学”的学时比例,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和应用能力,突出外向性特色。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2]宋大为.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30):31-33.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双语教学

矿产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的会破坏土地和生态环境,土地复垦便应运而生。当前,土地资源的紧张导致国家对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日益重视;2011年3月5日,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工作日益常态化,人才需求量大。因此,《土地复垦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在各大专院校陆续开设,如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成为面向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开设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为学生就业开辟途径。

《土地复垦学》自1994年首次在中国矿业大学开课,已有16年的历史。随着土地复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教学改革从未停止。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土地复垦学》是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土地复垦学的教学宗旨是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了解土地复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土地复垦的政策与各种实用技术如土地复垦的管理技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技术、露天矿复垦技术、煤矸石山绿化技术和微生物复垦技术;另外,也培养学生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胜任土地复垦的日常工作。

二、教学内容的完善

《土地复垦学》开课之初没有教材,没有平台,教学内容以国外和教师实践经验介绍为主,辅以现场需求,不成体系。

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土地复垦的概念和采煤沉陷地及露天矿的复垦工作,重点是介绍国外的土地复垦技术和我国的需求。随着我国土地复垦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定区域的土地复垦技术日趋成熟,但也引发了新的土地复垦技术需求;随着土地科学、测绘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紧抓交叉学科中取得的成绩,逐渐澄清了土地复垦的概念与内涵,建立了土地复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向土地复垦学方向发展。土地复垦技术拓展到矸石山复垦、采石场复垦、污染土壤治理等,并紧密结合国家投资土地复垦项目、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等,逐步完善《土地复垦学》的教学内容,同时提出在教学中体现“少而精”与“宽而新”的原则,即在基本原理上注重体现“少而精”,而在介绍土地复垦学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体现“宽而新”。如今,本课程已形成集课堂教学、上机、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五位一体七个环节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也基本确定,相关科研成果包含在“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综合治理技术”中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我国煤矿土地复垦方面的国家级最高科技奖励。

1.教材改革

课程开设之初,没有教材,只有教师的讲义。随着课程的讲授,采用了张国良教授的专著《矿区环境与土地复垦》(ISBN:9787810405867,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做为教材,初步形成了课程教学体系。随后,矿业类院校如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先后开设《土地复垦学》课程,目前,一些农业类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也开设了本课程,致使对本课程的定位、内容、教材等的需求日趋迫切。自2006年,胡振琪教授组织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个高校撰写了矿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8月正式出版。据出版社统计,该书已售出4200册,反映效果良好。同时,编写了辅助教材《土地整理概论》,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7出版,并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教学手段改革

《土地复垦学》课程内容涉及土地、测绘、生态、地质、采矿等多方面内容,实践性强、新内容不断出现,因此,教学组从2000年开始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同时收集国内外土地复垦方面的录像资料,配合课程内容利用毕业设计制作模拟动画,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将课件、图片、声音、动画、录像等资料集于一体,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另外,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精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录像、上机、实验等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安排。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挖掘学生潜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来自山西、山东等国家大型煤矿区的学生,学过本课程之后,积极的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采煤破坏土地的复垦出谋划策,激发他们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信心。

3.教学方法改革

(1)“研究型”教学方法

本课程一改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体做法:一是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有相当研究和准备,并紧密结合科研的新进展;二是教材严格按照学术研究的规范和要求来编写,多提供参考书和论文,在没有教材时编写出讲义试用;三是课堂讲授以探讨问题为主,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所探讨问题的发展沿革和前沿状况,使学生从诸家研究的比较之中得出自己的独特而可靠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专门安排研讨课,对专门的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两三个具体题目。讲课还采用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以及3D模拟等讲授方式,使学生在教室就能对复垦技术和复垦工程的实际情况有感性认识。

(2)双语教学

国外土地复垦技术较先进和成熟,一直以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因此,逐渐将双语教学引入本课程,成为本专业2门双语课程之一。不仅教学组成员均有出国访问经历,而且多次邀请国外专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拓宽了本校学生在土地复垦领域的视野,并将其引入课堂。2008年邀请3位美国、英国的土地复垦专家走进课堂为本科生授课4学时。

(3)优秀学生提前培养

在对所有学生都尽心尽责培养教育的同时,在实践和研讨教学中注重选拔突出学生重点培养,探讨培养尖子人才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对选中的苗子进入具体科研项目参加研究,同时由于土地复垦国际交流多,我们重点培养可以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才,往往通过安排接待外国专家和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增加英文交流和科研的能力,通过重点培养,在2006届毕业设计中本人指导的汤世璐同学首次用英文撰写了毕业论文,并用英文进行学士论文答辩,在中国矿业大学的本科教育中开创了先例,荣获学校2006届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四、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此外,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上机和实验辅助环节,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尚属首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规划设计实例,动手操作仪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际教学中,上机和实验开始之前,学生一般无从下手,也说明学生对课堂精讲内容的认识不够深入,上机与实验完成后,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个小区域的复垦规划与设计,对基本实验设备能熟练操作,学生反应很好,更加印证了实践课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2.结合学校建设和科研实践构建教学平台

2005年,课程教学组将土地复垦学课程实践环节与学校“十五”211建设相结合,建立了400m的土地复垦专业实验室,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温室;结合土地复垦的科研需要自主设计了复垦土壤构造模拟装置、不同土壤基质污染性渗滤试验装置和复垦介质透气性试验装置等多种复垦技术试验或模拟设备,其中“用于自燃矸石山隔离层透气性测试的方法与设备”已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8 2 0123452.9)。上述装置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不仅用于学生的实验、而且作为学生参观教育和参与科研的有效设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结合暑假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开展土地复垦的实践教学。2003年9月1日与山东省兖州市国土资源局签订了长达15年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在这里,学生可以参观到井工开采煤矿导致的多种土地破坏形式,如坡地、裂缝、积水等,而且,该地有3个国家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可供参观,复垦工程全面,学生可以获得非常直观的认识。由本教学组教师指导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学生均到矿山企业实习,也可以参观矿山破坏土地及复垦工程。此外,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绿色北京”建设,在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面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全面的合作,重点是建立实习基地和参与其“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

3.科研促进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组成员均是在土地复垦领域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人胡振琪教授,做为我国第一个中外联合培养的土地复垦博士,是土地复垦领域的领军人物,因此,教学组除注重教学研究以外,十分注重结合科研开展教学,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上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本课程体系确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依托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增加了课外教学实践机会,例如,从科研课题中为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同时设计成果充实到教学当中,形成良性循环。

五、教学改革的效果

经过16年的教学,本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取得了卓越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完成了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七个环节的教学体系;

②编写了专用教材和辅助教材;

③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板书、挂图、理论教学模式逐步过渡为多媒体、录像等,开展“研究型”、优秀生提前培养等探讨;

④加强了实践教学,搭建了教学平台,尤其是自主设计设备应用与实习基地建设;

⑤逐步进行双语教学;

⑥将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人才。

第3篇

“工程”是指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1]。如: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也指用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城市改建工程、京九铁路工程、“菜蓝子”工程等。我国大学所设有关工程类的专业就有土木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材料工程专业等。“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分支也很多,如:工商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化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从《工程管理》字面上来看,很容易使人产生如下疑问:比如是对什么“工程”进行管理?或者学成后会“管理”什么工程?国内有些学者把“工程管理”定义为研究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专职管理。从建设项目的周期来讲,工程管理就是研究。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准备、设计、施工)的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运营阶段的设备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的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第三届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一九九九年七月西安)认为:工程管理专业一般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及物业管理五个方向。为此,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一般工科专业所必修的基础课程以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设置为:主要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主要专业课有工程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投资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风险与保险、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评估、项目融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索赔、国际工程专业英语(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国际公司理财等。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际为跨土木工程与管理工程的交叉学科,适合有足够土木工程方面与管理学方面师资力量的学校设置。

从学生的修业科目来分析,上述主修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已有36门,再加上公共课程:高等数学、外语、政治、体育、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机械原理、电工学等总共有47门之多,有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外语等要学习两个学期。如果学制定为四年,第八个学期学生即要寻找工作还要完成毕业论文,47门课要用7个学期来完成,平均每学期学习近7门课。所以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学制宜定为5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掌握土木工程方面的技术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学生工作后即使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技术专业水平也不会低于相应专业的大专水平,同时也会把所学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如果条件允许,应把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和管理方面的论文结合起来做,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形成过程强化理解,对如何发现“工程”方面的管理问题、解决“工程”上的管理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的统计资料: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和工程管理相近的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率为:工商管理类78.05%、经济学类72.72%、土建类84.91%、管理工程类82.73%、管理类Ⅰ51.82%。根据新华社2003年6月4日统计资料,黑龙江省200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不足50%,明显低于2002年。据了解,除了受非典的影响,一些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被迫中止和取消,部分毕业生无法进行正常的面试、体检和签约以外,目前社会的需求形势也不容乐观。作为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之一的国有企业,由于受经济不景气(包括改制)的影响,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幅度下降。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在2001年为21.6%,2002年为13.8%,2003年很难增长。政府和事业单位受编制所限,特别是今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全面铺开,毕业生需求量也会减少。而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非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渠道在一些地方还不畅通。这些原因导致了毕业生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华商报2003年2月20日报道,在长安大学举行的“2003年毕业生双向选择会”上。公路桥梁专业的毕业生今年供不应求,此专业的学生很多在年前就已经找到单位。八成用人单位招聘桥梁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专业学生。河南洛阳一研究所原打算招收10名桥梁工程本科生,结果一上午只有一名学生递交了推荐表。长安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红红分析介绍说,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桥梁、隧道的建设急需人才,而设置公路桥梁专业的高校并不是很多,长安大学公路桥梁专业的供需比例去年是1:8,今年这个比例会进一步拉大。

与桥梁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专业的学生非常走俏相比,公路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却没有那么幸运。一位招聘工作人员说,管理和监理都必须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是不会将管理工作直接让新来的大学生担当的。2003年我校管理学院毕业生的一次性签约率约为50%,土木工程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几乎为100%。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好找到工作的原因,除了受“非典”与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多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外,其专业本身也存在某些欠缺,下面就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所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参加工作后,需要一到二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独当一面。而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工作,即使自己努力恐怕也不会有哪家设计院敢委以工程设计任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如果力学基础和工程结构理论不系统、不扎实,充其量也只能做到按图施工,而发现施工图中的错误,不盲目地按图施工等则难以做到。到建设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应该是比较对口的,可以充分发挥工程管理专业视野广,知识面宽的优势,但建设单位的工作是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建设费用的增加和消减往往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此时此刻的技术问题又有可能是一些技术难题,显然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处理技术难题又显准备不足。由于政府机构超编严重,每年能吸纳工程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也会有限。#p#分页标题#e#

一般来讲,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擅长于经济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擅长于财务工作,而没有哪一个专业可以做到从学校毕业就可以胜任管理工作或领导工作的,管理工作或领导工作水平除了受教育程度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经验的积累与其在组织中威信的树立。中小型公司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同学到了公司,领导问,“你会做什么?”回答:“我会管理。”问:“你会管什么?”答:“我会管理建设项目。”很显然,这样的回答比较空洞。因为对于新毕业的学生来说工作是很具体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学过财务管理,但却当不了会计;虽然学过质量控制而技术规程又不精通,人家在眼皮底下作假,却看不出来;虽然学过领导、指挥的知识而又没有什么功绩与特长足以服人,而且公司又不承担培养人的义务,所以管理专业的新毕业生寻找工作会有一些障碍。但是,如果学生技术水平比较高,以技术工作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则相应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做管理性工作,会在知识上、心理上以及工作方法上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更胜一筹。

第4篇

[关键词]台湾 高等教育 学生管理

专业培养台湾的高等教育是在1945年后,基于日本人建立的4所大专学校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截止2004年,公立和私立大学已增加到168所。与内地的1396所高等学校相比,台湾高等院校的数目和在校人数量都比较少,但是由于台湾的高等教育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教育理念的共同影响,存在着其特殊的教育方式和体制。关于两岸高等教育宏观体制、教育改革、教学评鉴等方面的比较,已有学者进行一定的研究。笔者在此以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从高等教育的重心――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方式着手谈谈台湾的高等教育。

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培养和教育主要包括个人生活,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的发展三个领域。在内地的高校中,主要由学生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辅助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而在台湾的高等学校中,这些工作主要由教官,辅导人员和专职教师完成。之间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点。在两岸“三通”开始实施的初期,了解台湾高等教育中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从中得出借鉴和互补,有助于对内地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思考和改革。

一、台湾与大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上的比较

台湾高等学校中学生的管理主要由学生事务处负责,由学务长统管。相对内地的学生管理比较自主、自由、灵活。学生事务处下面分设生活辅导组,咨询辅导组,毕业辅导组等。其基本功能与内地的学生工作处及下设的学生管理科,学生思想教育科,招生就业科等相似,但功能和职责上还是有比较明确的区别。

(一)生活辅导

台湾高等学校中学生的生活辅导包含学生的住宿管理,助学贷款申请和兵役申请等事宜。

台湾高校学生的个人生活相对自由。住宿可以选择在学校住宿和租住民房,除军校外学生的出入和作息没有专人管理。相对而言,住宿在学校的宿舍价格比较便宜,尤其是公立大学,每学期的住宿费用为新台币6000~7000元(约合人民币1500元),而住宿在外的费用至少是1倍以上。但由于台湾的大学近来也存在扩大招生的问题,所以学校的宿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通过抽签方式来决定是否可以住宿学校宿舍。

助学贷款是台湾学生解决学费的一个主要途径。生活辅导组主要负责帮助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由于台湾银行的联网系统和信用记录非常健全,所以学生在毕业后基本都能及时还清贷款,已确保自己的信用记录。使得助学贷款的运作比较顺畅。

生活辅导组的事物主要由教官负责。教官是台湾教学体系中保留的传统部分,早期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与早期内地大学中的舍监和现代大学中辅导员的职责有相似之处。但目前教官的职责已逐步由管制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协助学生顺利进行大学生活的角色。除负责学生的军训外,主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事物进行指导。

(二)心理辅导

与内地的高校相同,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健康在台湾高等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角色。这些任务由咨询辅导组完成。咨询辅导组的成员包括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兼职的各院系心理辅导老师和专门的精神科医生。咨询辅导内容包括: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感情关系,情绪管理,学习生涯发展,自我探索等方面。

相对国内大学的心理辅导专线和日常辅导员及班主任式的管理方式,台湾大学的咨询辅导团体更大,咨询辅导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其从学校到院系,以及宿舍区,都能找到心理咨询辅导人员的身影。所以,虽然台湾高等学校中的学生宿舍和生活管理相对松散,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较少。这一点是内地高校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毕业辅导

台湾高等学校的毕业辅导涵盖较广,除各类毕业生需求信息外,还包括暑假的培训,公读机会,以及为求职所办的各种讲座和准备。其功能和内地高校的就业科有些类似。毕业辅导组的固定教职员很少,多由校友组成。职业生涯的讲座也是邀请在相关行业从业的校友回校进行,并提供面试和求职简历准备等的指导。内地高校的就业指导多在为学生提供招聘的信息,而关于简历和面试都是学生自己摸索。现在有些高校将这些内容作为一门选修课进行,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对于内地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台湾高校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压力要小一些。应届毕业生中约有20~30%会继续升学,20%左右会进行相关的商业活动。所以相对于就业机会而言,一般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但起薪较低,一般为2~2.5万新台币/月。

二、台湾与大陆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模式上的比较

台湾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大致分为两类: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又分别涵盖选修和必修。台湾高校的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比例为4:6,学生除可以学习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课程。

(一)通识教育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与内地高校培养方案中的通识平台相近,课程包含共同课程和通识课程两种,在各校所占比重不同,大约占全部学分的25%。共同课程多包括:国文、英文、历史和宪法四科。而通识课程主要有以下领域选择几门课:自然科学,文学艺术与人文,社会与行为科学。作为专业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台湾的通识课程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课程门类、内容和学时的设置上与专业课程还存在矛盾,目前各校都在与专业课程的资源进一步协调,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内地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近年来在通识平台中也加入语文和人文修养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还处于试点阶段,效果的优劣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教学效果评价。

(二)专业教育

台湾高校专业教育课程中设置的必修课程门数相对较少,学生有较多的选择权利。中山大学化学系学生专业必修课程只有57学分,必选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大于12学分。

中山大学化学系学生化学基础的四大课程所占比例较重,而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都放在选修课程中,更体现出“厚基础,宽专业”的特色;同时四年级没有必修课程,便于学生自由安排考研究生和找工作的时间。

台湾高等教育中专业课程教学的另一个典型特色是全部使用原版教材,所以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训练专业英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不需要单设专业英文课程和双语教学。

(三)专题研究

台湾高等教育中与内地高校有较大差别的方面是专题研究。台湾的专题研究与内地大学中的综合训练和毕业论文有相近的功能,目的是针对本学科领域中某一研究课题,运用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与内地高校的综合训练和毕业论文相比,专题研究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入门早

专题研究在台湾的高校中是一门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课的情况选择专题研究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暑假就进入专题研究。目的是在大学三年级结束时已给导师有较强的印象,便于推荐成为本校或其他学校的研究生。

2.时间灵活

台湾高校的专题研究与内地本科教育中的综合训练或毕业论文最大区别在于没有将固定整块的时间用于单一课程的学习,而是每周学生利用课堂学习以外的时间到实验室安排实验和研究工作。这样可以促进实验室资源的最大利用,也能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和消化。

3.考核方式多样

台湾的专题研究考核方式由教师决定。通常是通过对问题调研,解决和实验全过程的综合评价,并无像内地高校那样要求采用论文和答辩结合的形式完成。学生在专题研究中主要锻炼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对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没有统一的要求。带来的问题是部分高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文字综合能力较差的问题。

三、启示与展望

(一)启示

台湾高等教育对学生的管理存在“制定制度规则,学生主动执行,学校辅助指导”的情况。与内地的专职辅导员管理相比,节省人力资源,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台湾教育与美国教育相似,注重通才教育。但是对于内地需求技能和专业知识较细的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台湾的高等教育并不是非常适合,可能需要从专业选修课程的角度给予加强和指导;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加强,及台湾、内地高等教育的改革,两岸高等教育会朝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方向更好地前进。

(二)展望

台湾与祖国内地同一文化根基,同一教育传统,双方的高等教育(包括面临的问题)具有更多的相似性甚至相同性,“内地是台湾教育的文化母体,也是台湾教育发展最大的腹地”。两岸的一些知名公立大学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如两岸都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这些大学秉承共同的校训,甚至在系所设置上也大同小异而互相借鉴,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体现出国家尚未统一时的特征。内地与台湾的某些过去的差异正在缩小,这与两岸相同的传统文化与近20年来的社会和经济互动有关。展望未来,两岸的合作交流必然越来越密切,这是因为台湾的教育市场必然向世界放开,而最便捷的开放是对内地的开放;高等教育国际化,加速了高等教育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合作交流顺乎人情民意;汉语世界要争得发言权,特别是台湾要避免成为“文化殖民地”,必须与内地合作交流,使两岸共兴共荣;内地改革开放成就令世人瞩目,对台湾有巨大的吸引力;内地已经开放了对台湾高等教育的绿灯,台湾赴内地读书的学生日渐增多。我们既要和国际接轨,就必然有其超越民族、国界的通用性;同时,我们需要的是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吴言荪.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J].高教探索,2007,(2):77-79.

[2]王涛.略论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8):68-71.

[3]林慧.两岸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比较与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25-127.

[4]王孙禺,蓝劲松,江丕权.祖国大陆与台湾高等教育体制的宏观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2):27-33.45.

[5]赵慧珠,刘文达.内地、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与借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54-160.

[6]金诚.台湾大学院校评鉴及其新趋势[J].大学教育科学,2005,(6):10-12.

第5篇

【关键词】特色专业课 环境工程 本科生 教学 矿业

1973年,国务院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我国高校从1977年开始设立环境类本科专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在高校扩招大背景下,结合目前国内外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社会对环境类本科专业的需求增加,造成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环境类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尤其典型)。随着竞争加剧、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出现,一些学校开设紧缩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出现了部分高校环境类专业一度停止招生的现象。因此,结合传统优势和行业特色对进行专业定位是关系到专业发展水平和前途的关键。而特色专业课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构建专业特色、明确主攻和服务方向上的作用,必将对专业的发展将直至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普遍致力于培养可从事企事业、城乡、区域及全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可在各级政府机关环境保护部门、规划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管理、教育、环境监测与评价、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课设置一般分三部分,即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不同高校的课程开设情况,总体有代表性课程设置见下表(化学类、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公共性专业基础课除外)。

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三大部分中,专业基础课重点介绍主要的环境学原理、环境与生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知识,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专业必修课则基本上各高校均为围绕水、气、固等环境工程重点方向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并结合环境监测和微生物学等基础测试评价体系和微生物学知识,对本科生在重点方向上的基本专业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培养与训练;专业选修课则囊括了环境评价、质量分析、环境信息系统等现行的环境工程主要内容、方法和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领域以及手段。以上三个部分由基础带动专业,基于原理和方法论来解决环境工程的主要分支方向具体问题,从问题的产生到新技术、新思维支持下的环境与生态相关问题的解决与处置。再辅以相关教学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素质和技能,以达到培养计划的要求。

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的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体系,大体能满足本科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纵观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共性为主,虽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与学校传统优势或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农业生态工程课程),但总体说来,全国高校依旧普遍缺乏在主干课程体系支撑下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与沟通发现矿业类高校大部分学生对矿山、煤矿利用加工企业等存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等普遍缺乏基本知识和认识,不清楚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与其他学校相比优势与特色所在,定位不明,这对于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而言,无法突出其为行业服务,有目的、有方向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特点和优势。

2 特色专业课开设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重共性的特点,应有计划、按办学重点和侧重点逐步开设相关的特色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工作中的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众所周知,特色决定优势,这一点在本科生教育中也有明确的实例体现。如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矿业类大学(学院)的特色专业,经历了数次辉煌与沿革,其本科生招生分数近5年屡创新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100%,居学院几大专业中就业率之首,甚至出现其他专业本科生考研不少同学转考矿物加工工程的情况。环境工程专业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的过程,部分教师和人员转自传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因此开设基于传统优势学科的特色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借鉴矿物加工工程等成熟、高水平的传统特色专业的发展模式,环境工程专业也应着力发展特色,如矿业类高校应着眼行业特点,立足厂矿及相关研究院所、教育机构等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殊要求,以特色专业课的开设为契机,结合与相关厂矿企业的交流、实践,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水平,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可为行业服务,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突出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尤其在我国高校环境相关专业本科生招生数量高居不下的客观形势下,找准特色、突出优势、明确定位必将对不同行业、不同优势学科高校环境工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积极推进特色专业课建设,全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水平

基于现行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主干课程体系,在完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基本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在矿业类高校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环节开设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或矿业环境保护)、煤化学、矿山环境问题及实用修复技术类讲座,结合与矿区相关的社会实践环节,同时改革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优先开展与矿区生态和环境问题相关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工作,如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开发与设备研制、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与工程设计等,全方位开设立体、有侧重点的特色专业课带动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培养体系。

各高校从2005、2006年开始分批按专业大类招收本科生,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按环境大类招生,入学前2年修同一课程,从第3年开始自主选择专业。这就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开始有针对性地相应调整、完善各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以特色突出优势、以优势体现水平,为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专业技能、社会竞争力、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宏,吴春笃,诸金宇.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4):69-72.

第6篇

1.概念及形态特征

优秀农民工自立门户创办微小型企业成为企业主,本文称之为农民工老板。由农民工老板和农民工雇员构成的企业,本文规定为纯农民工企业。农民工老板创办的多数是纯农民工企业。纯农民工企业目前观察到有六种发展形态。(1)跑单帮———农民工老板本人是转手贸易的独脚侠,有些微小型企业只是一个跑单帮者在运作。(2)夫妻店———多为丈夫业务较为稳定,雇有15个以上农民工时,需要妻子管理财和物。(3)家庭手工作坊式———以夫妻一方血亲如兄弟姐妹父子母女发展而成。(4)家族手工作坊式———家庭成员加间接亲,或远亲近邻、同学以及他们的亲友,按照与老板的血亲近亲、旧部老乡顺序获得发展机会和待遇。(5)组合作坊式工场———志同道合的农民工拉出一帮旧同事加各自亲友凑合,创业时帮派已经存在。少数作坊企业努力学习现代工商知识,引进人才正在设法或已经转换成为制造业工厂或开始走品牌企业之路。(6)“品牌”企业。这是逐渐模仿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成长的结果。这些品牌企业虽然大多数还是“注册商标”而已,少数已经发展壮大至过亿年营业额的企业成为榜样。这些榜样企业也部分摆脱了农民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朝向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选拔、配置、激励、培养和使用所需雇员的系列工作。农民工老板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基本未经过训练,凭着经验、感觉和模仿在烦恼多、快乐少的混沌日子里艰难前行。

2.人才培养:师徒制

纯农民工企业不懂也不做人才培养,现有人才培养方式还处在“自然状态”,依然是农业社会的民间师徒制。其优势是企业不需付出直接培训资金。纯农民工企业传授经验方式的师徒制,适合于农民工经验感性思维和务实求验的小农文化;劣势是培训不系统,知识局限,小农意识浓。无法发展形成企业统一的工艺技术,熟手和师傅可以任意跳槽流失。易产生帮派,对师傅形成依赖。高价挖熟手或师傅,越挖越贵,实际上成为业内相互支付培训资金。迄今为止,我国某些行业(如皮具)没有一家正规的培训机构,企业只好靠“挖人才”。纯农民工企业并不大懂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训练方法,往往在企业内部运用民间师徒制培养人才,这至少要5年才会得到合用的技术、管理或贸易人才。常常听到抱怨“苦心培养了3~4年,这人就这样被挖走了”,严重挫伤皮具企业培育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农民工还只好回到原来的路上:自我设法寻找师傅学习的民间师徒制。皮具等行业人才缺乏,真正人才职业发展前景看好。

3.小农意识遗存

小农意识主要包括四个内容:经济上勤俭持家,政治上安分守己,勤俭持家安分守己二者综合后集中体现为自私自利,平均主义与等级观念同时并存。封闭的生产和生活,形成中国农民个体微观精明而总体宏观愚昧。有限开放的生活和生产,形成中国农民工总体精明而个体在面对复杂事物时却仍然显得愚昧。农民工一产生就打上了农民数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胎记,从而继续影响农民工进城后的思维和行为,纯农民工企业里小农意识浓,深深影响着农民工人才成长和农民工老板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其优势在于农民工的自然认同,劣势则是阻碍企业形成现代工商业管理所需的企业文化。

二、纯农民工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农民工老板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基本未经过训练,凭着经验、感觉和对同行的模仿,使得纯农民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出五个特别模式:三等级模式,平均主义模式,小圈子模式,私工制与模仿模式等。基本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无关。

1.三等级模式

农民工老板是十分忙碌的,忙于模仿学习忙于日常应对,亲力亲为掌管一切,因此纯农民工企业核心成员永远只是农民工老板自己或至亲。农民工老板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通常分为重要成员、一般职员和普通员工三个等级。工资福利待遇三个等级有明显差距。第一等级为几个重要成员,农民工老板以家庭长工对待,通常得到高工资和高福利待遇。对外说是铁杆朋友,冠以炫耀字眼头衔,尽量满足其虚荣心。工商企业管理素质不高的农民工老板,带同这些同样或更差素质的重要成员,管理纯农民工企业,造成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率低利润,员工低工资低福利,劳资纠纷、产品质量差、出货期延迟和环境污染等等投诉多。纯农民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这些重要成员,虽缺乏科学性但花样百出。其常用方法有以下6种:(1)实行所谓的绩效管理,实际是年终目的利润分成,因为不懂阶段目标的设立、评估和过程中的激励。(2)年终利润分成激励,有些可能是口头许愿、假装重用或直接哄骗。(3)有老板想搞赛马制,可惜只有骡子和叫驴是没法赛出马的。(4)“太监式管理”,这种办法往往能成功毁灭老板与重要成员的信任。(5)半隐性谈判工资。薪酬的不公平性和不合理结构造成重要成员不稳定,直接影响企业应有的竞争优势。(6)关心到家,使其感恩戴德,长期追随。第二等级为总人数15%~35%的所谓职员,是农民工中的“白领阶层”、“知识分子”。职员在办公条件、住房伙食及培训等福利接近第一等级靠拢。第三等级为初级农民工,一般是低文化素质低工艺技能还缺乏沟通技能的生产线工人。农民工老板对他们较明显地处以短工心态,尽可能压低成本,榨取利润。看似公平多劳多得的计件工资,单价不高且因类似承包责任制,而管理服务极差管制性极强,实际上可能成为血汗工资。三等级模式的优势是等级分明,促使上进;劣势是关注重要成员看似抓住了主要矛盾实际成效甚微。因为重要成员实际只是某些工艺的师傅而已,他们对管理技能只是略知一二,管理水平与班组长或司机几乎相同。纯农民工企业不懂得做智力资产积累,师傅一走一切工艺经验也带走了,甚至出现个别这样的师傅要挟企业。被这些所谓的手艺师傅精英们要挟,农民工老板群体很是不爽,但由于没有将隐性经验积累为显性智力资产的意识或者不懂得方法,无可奈何。

2.平均主义模式

农民工群体等级观念与平均主义并存,这是农民工对自己周围社会环境的思想道德和理想。同等级内,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也要求别的同等级农民工不能得到,公司内部的共同事务中攀比求一律,同地位同待遇,平均主义成为规范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准则。纯农民工企业在工资待遇上会对相同岗位给予100%相同的形式公平,而不论初中未毕业与职高学历者能力差别、没有考虑受职高教育者的发展潜力的事实不公平因而难以留住稍好人才。调查7家农民工企业的跟单员、裁床工、仓管员、QC等属于100%相同的形式公平———同岗同酬。纯农民工企业的此类同岗同酬形成小范围大锅饭,工资水平攀高工作水平比低。其优势是农民工易认同,管理者省事;劣势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均主义使公司后继乏人,无法形成人才梯队。有时平均主义模式表现为,用集体主义的名义抹煞优秀员工的待遇要求,同时抹煞了其积极性。

3.小圈子模式

以农民工老板家庭或者主要管理者家族或旧部为核心,家族或旧部由亲至疏一圈圈排开去。小圈子是小农意识在纯农民工企业中遗存的明显表现,对于小圈子内农民工人才、圈外农民工分别以长工、短工对待。农民工对有限资源所获得的利益和权利的意识浓,特别是管理上运用计件工资等承包模式时,时刻地明显地表现出勤俭持“家”,维护小圈子利益但不顾及整体。农民工对高层特别是老板的管理意志屈从,等级观念承认“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威权,但权力私相授受,靠近不同圈子所获权力待遇不同,察言观色者易得势,非正式组织盛行,自然形成帮派小圈子,内耗严重。核心圈外农民工成立自己的私工制小圈子应对,组长或主管的乡党或师徒制产生的个人队伍尤如以来形成的私兵制度。私工制可以集体怠工谈价,甚至要挟,要挟不成则集体跳槽。其优势是,如果调理得法,小圈子队伍内有人愿意承担困难工作,内部沟通效率高,保密和监督成本低;劣势是小圈子保护低劣者,排斥圈外优秀人才。

4.私工制

私工制是由组长或主管的乡党或师徒制产生的个人队伍,尤如旧时代的私兵制。私工制可以集体怠工谈价,甚至要挟,要挟不成则可能集体跳槽,导致工厂猝死。以制衣企业为例,私工制首先最为突出的表现在招聘阶段,如果你带来15至30人你就是组长或领班,如果你带来60人至90人你就是主管,你带来的人归你指挥,提成归你所有。这与私兵制度的兵归将有是如出一辙。其次就是工作中内耗。帮派是天然,争执是明的天天发生,暗斗时刻准备,企业力量在内讧中消磨。再次是人身威胁、恶语相向,甚至闹到罢工,并导致损坏机器设备。私工制阻碍农民工企业成长为真正的企业,使之永远处于作坊状态,阻碍农民工成长为现代工商职业人士。虽然看起来是科层级管理,实际上没有私工头领———师傅同意,上级指挥无效。老板直接出面会有效,因而老板必须事事出面时时出面,离了老板企业就运转不了,所以这类企业永远做不大。通常180人以下效率高,350人左右管理成本特别高,人才层次也无法得以提升。

5.模仿模式

严格地说模仿不是一种模式,但这是现实中所有纯农民工企业普遍的管理模式。农民工老板创业和经营都来自模仿,通过农民工老板和重要成员这两个对等圈子层面,从类似公司那里实行拿来主义。大多数纯农民工企业没有较完整的基本管理制度,如果部分有的话,也来自抄袭式模仿,因此模仿从管理制度、工艺和流程经验、职务职位名称、工资待遇类别和数量、工资和奖励的发放时间直至食堂菜谱。人力资源管理的低层次模仿即简单人事管理,导致企业文化也类似甚至雷同。其优势是模仿学习高效率低成本,劣势是大家同质性很高只可惜水平都不高,东抄西抄常常变来换去,但永远不能达成科学系统性,无法独成体系自我发展,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打造农民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多数纯农民工企业是应该被淘汰的企业,名为有限公司实为小农作坊。农民工老板在人力资源管理常见的常识局限,导致经营坎坷,难以发展壮大,农民工老板以及重要成员负有主要责任,这是二元社会结构农村教育薄弱的结果。现阶段微小企业主的基础文化知识至少要达到大专水平,否则就不能有效地从事企业各项实践活动。农民工老板未到大专文化教育程度,也不大懂得人力资源管理,不熟悉如何与大学生或更高级人才打交道。要使纯农民工企业从以上5种模式的混沌中摆脱出来,有可能成长为现代企业,需要外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更需要创立中国农民工职业大学。

1.创新外部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这可能是目前唯一快速解决纯农民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瓶颈的方法之一,平台模型如图1。农民工老板忙而且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绝不是几个月就能达成大专水平,因此不是短期内能出成效的,必须依靠外部专业力量。要使纯农民工企业低成本得到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发扬其优势克服其劣势,应建立纯农民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协会这个交流沟通平台。纯农民工企业或者老板个人注册加入协会。协会可宣导政府政策,联络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专家获取方向指导。更急需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实操专家的诊断和现场教练,因为笔者经验纯农民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手把手地教和联系企业实际管理中的现场问题一步步练习才能成长,当然要较长期的跟进并提供系统还应依靠管理顾问公司的辅导团队。政府应倾斜政策支持这些服务于纯农民工企业的公司或者辅导团队。建议纯农民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给专业的管理顾问公司或者类似于律师的长期人力资源管理顾问,低成本获取高水平专业服务,减少浪费,防止严重问题发生。在外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逐步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则有可能走向现代企业。

2.创立农民工职业大学

第7篇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82-03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断深化的形势下,给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崭新课题。“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人的发展对教育需求多样化”,因此,高等教育应该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道路。环境类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涉及面广泛的新兴学科,由于不同高等院校的发展理念与原始基础的差异,使得环境类专业在各个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上有较大差别。很长时间以来,各高校环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大多强调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特色的环境专项技术人才。但是,目前国家教育部对环境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强调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方向的环境类复合型人才,并将人才知识结构定位为厚基础、宽口径、全目标培养、有限目标发展;使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泛、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学生毕业后具有从事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设备研发和环境工程管理以及环境工程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然而就目前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现状和教育背景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需求。本文就环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实施环境类本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及措施。

一、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分析

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规格上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样化人才培养已成为了国内许多高校的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目标;尽管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差异,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需要多样化人才。在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多目标、多样化、多标准、多规格的。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竞争全球化,以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等现状,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适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需求、办学理念、教育对象、办学机构等多样化格局正在形成,高等教育必须尽可能多地来满足人们对接受不同教育的需求,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人才多方向、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因此,必须加速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2.科学技术的腾飞需要多样化人才。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和具体,许多崭新的职业大量涌现出来,因此,需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适时改进和变化:一是适应学科交叉、渗透、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二是高新技术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在持续创新的高动态知识经济背景下,根据人才发展的需要,应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应体现多元化的发展1]。

3.多样化人才适应就业制度改革。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就业困难,但是许多企事业单位又急需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学生就业和择业制度、理念以及范围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科技水平和不同岗位的差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如何适应和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人才需求等问题。在人才交流市场上,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择原则、性质和构成的多样化,不少新兴产业需求的人才是跨行业、跨学科的,如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等;形成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目前即使是同一学科专业的毕业生,既要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共性需求,也要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个性需求。另外,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认可也在发生着变化,文凭价值的唯一性在逐渐下降,用人单位的科学性逐渐提高,全面考察能力及素质、根据岗位的需要寻找合适人才的意识逐渐加强,这既是对多样化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适应了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改革[2]。

4.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人才多样化培养。高校管理体制和体系的改革,社会力量兴办高等院校,高教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等,都使得高等院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各种新兴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的巨大变化,主要就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另外,高校既要努力做到教学计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专业方向等的多样化,还要努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层次、规格上实现多样化立体办学。因此,解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僵化和缺乏实用的模式,构建科学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多样化模式迫在眉睫。

5.学生的成长需要多样化人才培养。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高校生源质量和来源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新生教育基础差距较大、新生来源区域范围扩充等;学生知识基础与文化素质发生了变化,如外语、计算机水平普遍提高,但实践动手能力下降;学生在校学习方式、态度的变化,如参加课外活动、勤工俭学、上网交流等。根据高校生源复杂多样、毕业生去向范围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层次也需要多样化,在教学改革中按照不同需求和层次改革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色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性、能动性。

二、环境类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教育应该以培养“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为主,注重基础教育、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在获得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全方位、多方面发展。这样才能与市场经济的需求适应,既有利于学生择业,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造。环境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评价、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设计、流体力学、环境工程施工、环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研发等多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因此各高校环境类专业教学应该注重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满足环境类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1.培养宽厚型环境类专业技术人才。环境类专业可以实行“以大类招生,按专业分流”的原则,实施“1+2+1”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级学习全校性公共课,二、三年级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性课程和科技创新活动,四年级全面参与生产实践,特别是可以结合导师课题,选择毕业论文和设计的内容;另外,可以灵活安排实行主辅修制,鼓励学生在学好主导专业的同时,拓展辅修第二专业知识;按环境类专业大类设置基本统一的专业基础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阶段设置若干专业方向课程。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参与教师科研和生产实践,运用大量的创业实证启发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适应性强、创新性强的宽厚型环境类专业人才。

2.全方位培养,提高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使环境类学科的毕业生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高素质,首先必须加强和充实厚重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拓宽专业知识面,尤其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力争做到使学生具有扎实和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面向和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的专业教学的时间、体制和规范,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加强课程设置与教学理论研究,强化学生对本专业全范围多渠道的基础培养。其次是实行灵活的开放式教学计划和管理,实行有目的有弹性的学分制改革,营造良好和丰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兴趣,实现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理念和态度,使学生高效地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培养计划自主选课,允许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一定考核后可免听或免试。

3.建立多样化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普遍存在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较小或开设时间不合理等缺点,导致环境类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单一僵化,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和素质培养。优化课程体系,能够培养适应多行业、多方向工作需求的“一专多能型”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灵活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以使本校的学生具有鲜明特色。多样性课程设置即体现了多样的培养目标,丰富的课程体系,塑造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的需要,也反映了不同的专业教学方向和重点。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自身特色、结合经济发展的需求,灵活地设置专业教学重点和方向,制订柔性结构的多样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单一方向,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都会涉及。课程设置过于僵化和单一,知识面过窄,即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拓宽思路和创新精神培养。很多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发现,很多课时量很大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后用处并不大,而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知识课程和课时都很少。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类专业课程整合与重组,突出环境专业重点课程。多设选修课,扩大选课的自由度。课程设置既要保持学科体系,又要让学生自由的灵活选择,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励其潜能发挥到最大3]。

4.积极开展产学研办学,构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规划的重点,与用人单位和各类环境机构建立长期广泛的联系;毕业设计和论文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出发,建立产学研教学实验基地。促进产学研良性互动循环,专业教师参加科学研究、产业和产品开发以及环境管理,并将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技动态反馈到课堂教学上,使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及时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参与科研与生产单位的实际工作,优化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方向与内容,并且围绕这些研究方向与内容选修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世纪环境类专业高等教育的改革应朝着宽基础、大专业以及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的方向努力。环境类专业属于综合性新兴学科,对多样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迫切,各高校应积极探索环境类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环保事业输送高质量的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宏.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的战略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66-69.

[2]白波,张应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52-154.

[3]杜秋虹,陈舒怀.成人高等教育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86-87.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要基础课和核心课教学课件开发及应用研究”(JY2009036)。

第8篇

关键词: 会计人才; 培养; 实践教学; 模拟实验;硕士论文

 

会计是一门务实性的学科,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本人的调研及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培养具备会计工作能力的学生。

 

一、实行专业课程教材改革

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会计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传统的会计教材主要偏重于理论上的阐述,较少顾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条文性解释多,直观性图表少,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与技能。《会计学原理》(有的学校使用《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基础学科,会计工作最基本的技能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审核、传递与保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与结账等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初学者不易理解,所以最好结合具有操作性较强的教材(如《会计操作实务》)进行教学。如在《会计学原理》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填制的章节中,只是条文性地列出填制原始凭证应该注意四点要求,即内容必须真实,数字必须准确,填制必须及时,手续必须完备,但是没有介绍应该具体如何填制原始凭证。而《会计操作实务》除了介绍上面的要求外,还详细介绍了原始凭证的填写规范,如书写使用的墨水、标准数码的填写、汉字大写金额的书写、支票日期的规范填写;介绍了红字发票的使用、原始凭证的分割、原始凭证遗失处理等,这些都是会计日常工作常常碰到的情况。如果学生仅仅学习《会计学原理》,而不结合《会计操作实务》,往往还不会规范填写支票日期,不懂规范书写凭证汉字大写金额,甚至出现象$50.00元这样的低级书写错误。学生通过结合学习,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就能心中有数,上岗后就能很快达到工作要求。

因此,不管是中专、大专还是注重会计理论培养的本科教育,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都要注意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会计实务教材的选择,都要注意贴近实际。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都会把刚毕业的学生放在会计最基层的岗位,如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而不会放在财务管理、会计主管岗位。所以会计专业课程教材改革应该以培养具有会计理论又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为基本要求。

 

二、实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更加剧烈,市场要求企业提供更加规范、具有可比性与参考作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在提供决策信息、引导投资方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该掌握我国会计法律法规,掌握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学校应该增加会计法律法规的课程。增加会计法律法规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会计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法律,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会计法》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等方面进行规范。会计人员应当熟悉《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维护职权。《会计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学习《会计法》,对于会计人员制定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有序,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遵循《会计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规范,如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会计监督等。尤其针对会计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地方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有些刚毕业的学生不会规范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如对原始凭证进行涂改、挖补;用“白条”充当原始凭证;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明细账户没有结计累计数额;年终结账对有余额的账户,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等。因此,会计人员应当掌握有关会计基础规范知识,规范地进行账务处理,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

 

(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财政部针对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问题,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货币资金、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成本费用、筹资、担保、实物资产等环节或项目进行具体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强调的是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要经过授权批准,进行岗位分工与复查核对,建立标准化(一般包括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六个步骤)业务处理程序。加强内部管理,以防疏忽、舞弊发生。一些毕业生对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淡薄,不了解内部控制措施,如不知道借款需要经过审批,支付款项需要经过审批、复核等控制措施,容易被不法之人利用,发生失职事件。

 

(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目前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的会计实务课程都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是针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很少提及。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就职,但不管是对进入事业单位还是进入企业单位的毕业生,了解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都十分必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具有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学生。高等教育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广东省教育厅制订的《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中,鼓励高校向社会招聘“兼任教师”,有条件的高校兼职教师可占教师总数四分之一。尤其鼓励“高校、产业部门、科研机构”互聘专家教授任课讲学、协作科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也鼓励高校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说明社会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一些51lunwen.com/accountingauditting/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直接从大学毕业分配而来,理论水平较高,但从来没有到会计岗位真正实践过,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知之甚少,对于单据的填制

--> 、账薄的登记、备查账、卡片账的设置及运用等实际知识缺乏;对于社会经济案例的分析能力、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知识比较肤浅。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会计实务课程老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对于《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会计实务课程,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进行授课。

 

四、实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经过调查,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对我国会计教育有同感:学校里学的会计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呈断层现象。这反映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书本知识严重脱离实际。所以在会计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社会实践,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等的含义与应用,是十分抽象与难以理解的,因此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如在学习《会计学原理》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时,教师可以出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与通用凭证,使学生接触实际,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把案例分录做在实际使用的记账凭证上,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了记账凭证填制技能。同样,在学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时,在介绍编制方法后,应当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在计算固定资产合计数时,应以固定资产净值而非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还是往往搞不清),否则资产负债表左右半表合计数不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加深学生对资产定义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能。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会计学科除了财务管理课程涉及比较复杂深奥的计算外,其他的都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往往会出错,不是会计分录做错就是累加数字算错。所以学生一定要自己动手操作,才能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账务处理技巧。现在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由于学生的社会关系较简单,加之会计资料涉及到单位的商业秘密,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所以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即使找到,由于单位避免出错和泄漏商业秘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使实习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以弥补实习缺乏的不足。会计模拟实验通过创造一个模拟企业,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人员等,练习假币识别、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核签字等。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财政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内部会计控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珏,顾玉芳.会计操作实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

第9篇

“我要把脸整成张柏芝,我男朋友非常支持,因为我承诺变脸后不见异思迁。”“我要整成宫雪花后参选亚洲小姐选美,做中老年服装的代言人。”自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与成都都市生活频道联合推出西南地区首次女性大型免费整形活动以来,报名者络绎不绝。据悉,目前报名总人数已有七百余人,有两位报名者更是直接提出要将自己整成和张柏芝、宫雪花一样。对此社会学专家无奈地表示,整明星脸现象折射出的是社会的浮躁风气和急功近利。

“我要把《西游记》拍得和《指环王》《哈利波特》一样。”近日,正在筹拍新版《西游记》的张纪中在江苏卫视《绝对唱响》的星光课堂上这样说。在他的计划中,新版《西游记》不仅会有好莱坞的高手加盟,更会邀请到李亚鹏、周迅、范冰冰、李冰冰、胡军等全明星阵容的加盟,并把那边的造型师、化妆师请过来,让《西游记》里的人物也能有震撼的视觉效果。“我觉得《指环王》里很多妖魔鬼怪的造型都很丰富,这可以给《西游记》提供借鉴。”

气候变化是近期的热点问题,丹麦一位艺术家埃瓦里斯蒂为了引起世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决定把欧洲最高峰勃朗峰的顶峰涂成红色。为了实现这个大胆的计划,埃瓦里斯蒂已经找了15名身强力壮的人,将1200升混合着水的生物可降解染料拖上了勃朗峰。在正式把山顶染成红色之前,他已经在较低的山谷尝试涂了一部分。不过埃瓦里斯蒂最终没有来得及实现他的想法。近日,法国警方将他逮捕了。警方发言人表示,埃瓦里斯蒂将因为破坏环境的罪名受到。

“一共才1公里,却收了6060元拖车费,连保险公司都说是天价!”不久前,北京广源京达托运站人李先生在法庭上忿忿地说。因认为北京新通联合汽车救援服务公司的拖车收费不合理,托运站将其告上法院,要求退还部分拖救费用5860元。但令人意外的是,原告的诉讼被宣武区法院当庭驳回。法院指出,依照我国价格法的规定,车辆救援不执行国家定价,没有固定标准,完全由市场杠杆调节,因此,法院对新通公司的收费高低与否,不予置评。

“200元寻某小学领导咨询孩子上学问题”、“200元找政府部门的朋友打乒乓球”、“8000元找工商局的人要回被扣车辆”……最近,一家自称“国内首家人脉关系交易平台”的网站屡屡推出类似的帖子。正是这项“商业创意”,引发争议纷纷。被质疑的是后者,“悬赏找关系”的内容,除了“企业界朋友”、“拜师求教”、“广告客户”外,还出现了“找政府部门”的字眼。这家网站是否创新且不讲,最重要的问题是,它“是否打了法律的球”。

只要有创意什么都能卖,宜兰一位大学生颇具创意,他把爆炸头假发套在了安全帽上,做成“爆炸头安全帽”,让安全帽不但具有保护的作用,还有造型效果,戴上它上街,感觉超劲爆。而为了抓住年轻消费群,这位大专生还拍了一些搞笑照片发到网络上,没想到订单更多,还差点缺货。 还在宜兰读大学的谢明宪表示,当初就是觉得安全帽太简单,才会把创意发挥在安全帽上,制作出爆炸头安全帽。“现在可能我戴这安全帽人家觉得很奇怪,可是以后一定是一种流行”。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交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大学已经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的硬指标。学生即使没能,也能毕业。人大校长纪宝成提出,现在许多学校的“论文指标”都是自行规定的,只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避免“混文凭”。有专家认为毕业论文是否取消这一问题,反映出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应该依靠高等教育改革解决。

近日在长沙火车站QQ电脑城广场,湖南省音协与长沙市音协举办的“校园恋歌”第3场预选赛现场,出现一个穿金黄色连衣裙的漂亮女孩,胸前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下岗女宋祖英小师妹寻明星‘包养’出名建希望艺术学校”。此行为吸引了举办方的注意,然后对此参赛女子进行了详细了解。 原来此女子名叫佘某,现年20岁,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在读学生。当问及为何有此异常举动时,佘某很直白地说:“我想成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天赋。”呵呵,这也算天赋?!

“从《天下无贼》开始,我都在进行转型实验,我认为实验很成功,票房很好。”近日,冯小刚在复旦大学和大学生进行交流。被聘为复旦大学客座教授的冯小刚遭遇了无数尖锐问题,面对学生直言“不喜欢《夜宴》”,他称提倡言论自由,同时也进行“劝导”,认为大家应改掉对中国大片的仇恨心理:“《卧虎藏龙》刚上的时候,内地观众说怎么怎么不好,结果人家得奥斯卡了,《无极》等出来后大家也骂。总之,对大片的仇恨心理没有道理,必须扭转这种想法。”

芙蓉姐姐作风一向怪异,现在又有新花招了,在进军演艺圈之后,现在又传出她还打算要竞选亚姐!让不少民众傻眼,也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看看其他参赛者个个年轻貌美,也难怪芙蓉姐姐的出现会引来这么多讨论了。 芙蓉姐姐一直以来对自己可是自信满满,日前还参加了电影“出水芙蓉”的选拔赛,甚至当场伸出手邀请演员共舞,并对田亮表达爱慕之意,不过却被田亮当场拒绝,这让芙蓉姐姐有点尴尬。

随着空调销售旺季的到来,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打着“健康”旗号的空调产品。上海近日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购买空调谨防被“杀菌”“氧吧”“健康”等概念忽悠。根据国家标准,空调的基本功能为制冷、制热、除湿、空气循环和通风。 专家分析说,目前,家用立柜式和分体式空调大多采用内循环空气调节模式,其本身并不具备制造“新鲜氧气”的功能。因此,部分空调经营者宣称所谓“氧吧”“健康空调”,有炒作之嫌。

不久前,陶戳料嗌虾N他的演唱会造势,尽管歌迷的热情高涨,票房也惊人地一路走高,但对于当下的音乐市场,陶椿故鞘分失望,甚至大胆直言“这是个变态的市场”。也正因如此,陶床鸥加坚定了朝电影方向的转型。“现在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变态的市场,虽然越来越大,但好的东西却很少。”就连奖项,陶吹目捶ㄒ灿肫渌歌手不同:“很多颁奖典礼,我看来就是一个娱乐性的节目,不用那么在乎。我的成绩只由同行、歌迷来认同,不来自这些评委。”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2005年我国出生每100名女婴数对应男婴数性别比为118.88,与正常值104―107有严重的偏离。江西、广东、海南、安徽、河南五省的出生性别比甚至超过130。“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刻不容缓!”近日在北京举行的“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与制度创新研讨会”上,与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发出如是呼吁,并提出“招赘婚姻”为之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提倡。

“脑白金里有金砖,送礼就送脑白金”,从2006年开始,这句广告词便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然而,脑白金产品中真有“金砖”吗?一些消费者纷纷购买脑白金产品,但是他们没有发现所谓的金砖。 于是,郑州市民葛某一纸诉状将河南某药房以及某药业公司告上了法庭,并要求二被告赔偿金砖一块(纯度99.99%)或现金5000元;赔偿原告交通费、误工费及精神抚慰金1000元。不承想,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葛某的诉讼请求。

花前月下,一个男生抱着吉他仰望心仪女生的窗台,轻轻吟唱着抒情歌曲……罗曼蒂克的求爱场景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连日来,一组标榜为“大学惊现史上最牛的求爱!”的组照在一些知名网站的社区流传开来,青岛理工大学一男学生在数百名学生围观之下向女生示爱,但另类的求爱遭到保安驱散,而且换来一纸处分。学校的做法引发网上爱情晒客猛烈抨击:浪漫爱情宣言搞成了糗事,不仅会扼杀大学生的创造力,还剥夺了自由表达的权利。

近日,在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来自湖南的女孩儿何芳芳(化名)对某记者说:“长得丑,难道是我的错?我高中时就获过全国文学比赛一等奖,我的计算机水平令很多高手都自愧不如,为什么就有那么多的用人单位因为我的脸而不要我?” 有着姣好身材的芳芳,脸上有一块烧伤遗留下来的无法遮掩的伤疤。“脸”成了芳芳进入职场的一道“门槛”,无论在哪个城市,总是被拒之门外,至今已有上千次。 被逼无奈的芳芳只好考虑整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