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护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2: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护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护论文

第1篇

1.1治疗方法两组均连续护理7d为1疗程。

1.1.1对照组常规护理。

1.1.2护理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中医特色治疗胃脘疼痛:穴位贴敷、按摩,耳穴埋豆,选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艾灸、拔火罐、药熨;脾胃虚寒: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胃脘胀满: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腹部按摩。嗳气、反酸:遵医嘱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艾灸;纳呆: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选脾、胃、肝、小肠、心、交感。辨证食疗肝胃气滞证:金桔山药粟米粥;肝胃郁热证:饮;脾胃湿热证:赤豆粥;脾胃气虚证:莲子山药粥等;脾胃虚寒证:桂圆糯米粥;胃阴不足证:山药百合大枣粥、山药枸杞薏米粥等;胃络瘀阻证:大枣赤豆莲藕粥。每周食疗方2~3次。

运动康复养胃护胃保健操,第一步,扭脊,一手搭肩部,一手搭髋部。第二步,背后弯,双手托腰底,以腰为中心向后弯,前腹肌有抻拉感觉。第三步,转腰,手叉腰顺时针转100次,逆时针100次。第四步,摩腹,双手掌围脐做顺时针摩腹,手微微用力,按腹。20min/次,2次/d。健康指导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制定推荐食谱,改正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1.2观测指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连续护理2疗程(14d),判定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胃脘痛所有症状消失未再复发。有效:胃脘痛明显缓解部分症状消失,发作次数减少。无效:胃脘痛缓解不明显,症状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基线资料纳入样本120例均为广西隆安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

2.2退出病例观察期间无退出病例。

2.3脱落病例观察期间无脱落病例。

2.4临床疗效连续护理2疗程(14d),临床疗效护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5不良反应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

3讨论

第2篇

1.1患儿

从患者方面来说,由于儿童病情复杂多变,且容易反复,造成护理工作繁重,有时没有时间来及时、仔细的解答家属的问题,就会使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和误解;患儿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各项检查,尤其是带有创始性的检查时因为疼痛不能很好的配合;患儿因为年龄小、自身认知能力差、不能正确地诉说自己的症状,加上儿科病情变化快,以至于不能对病情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应对。

1.2患儿家属

随着人们认识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孩子很是娇贵,一旦生病,全家人都紧张。特别是当患儿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危险的时候,一旦医护人员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发泄到医护人员的身上。

1.3护理人员风险因素的来源

总的来说还是出自于我们医护人员本身,总结下来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患儿年龄小且重视度高,一旦出现失误,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就难以接受,往往会引起矛盾纠纷。这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操作时的水平。

(2)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

(3)法制观念淡薄。护理记录不真实,护理记录不完整,护理记录依赖医嘱性强,一旦发生纠纷,这些现象都会使护理人员处于不利的位置。

1.4在医院管理方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实施抢救用品准备不全、医疗仪器发生故障未及时维修、新仪器的使用不当等原因而耽误治疗,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病房管理,这些都可以引起纠纷。此外,没有落实到位的规章制度,不能保证护理工作地有序进行,护理质量也会深受影响,在产生纠纷的时候不能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

2应对风险的干预措施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

医院应该专门组织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增强法制意识,以便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护理工作,这是杜绝护理纠纷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谨慎从事技术操作,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2)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儿科的患者都是特殊的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增强要积极、细致、全面地为患儿及家长服务的意识只有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患儿,才能在医疗服务的行为过程中取得病人的信任,杜绝矛盾及纠纷的发生。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技能

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防范医疗风险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地参加一些临床技能培训班、护患沟通技巧学习班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外多学习一些关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特点,掌握护理的原则和重点,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中熟练的处理与运用。对新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不但要会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还应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尽量避免因为盲目操作给患儿带来痛苦或者损伤。

(4)掌握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变化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心理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对患儿在患病期间在心理上所发生的变化特点也要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以便于找准合理的护理方式,还要洞悉家属的心理活动规律,从他们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才能在工作的时候得到患儿及家长的认可。例如在患儿入院后,护士们就要尽可能及早向家长说明病情的特点,对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加以说明,特别是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医疗护理处置更应首先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才能得到其配合进行操作,这样也才能减少医患之间的误解及矛盾。

3总结

第3篇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教学、医疗、保健、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包括1名护士长、多名护理工作人员、多名主管护师、多名护士、多名助理护士。

1.2方法

①转变护理理念2013年5月,我院管理和领导阶层开始聘请著名护理专家在全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医护一体化层级责任制护理管理培训。并选派骨干护士、科室护士长外出学习,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对层级护理岗位进行设置根据施工科室工作需求,设置了具体的护理岗位,并对资质要求进行规定,根据工作年限、职称、处理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技术水平等现状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分层安排。要求护理组长具有护理专业专科以上的文凭、高年资护师或者主管护师资质,并且具备相对较强的本专业工作能力。能够对危重患者或者疑难患者进行抢救,具有较强的科研以及教学能力。要求护理组长具有专科以上文凭、专业工作能力相对较强、能够通过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助理护士一般是未取得护师执业证,或者经过考试之后等待拿证的人,具有一定的护理技能以及基础性的护理知识。实施具体的各级责任护士上岗竞聘制度、制定竞聘上岗考核以及相关细则。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采取自愿报名、竞聘上岗、择优录取的工作制度。

③制定并完善各班工作流程以及职责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护士排班工作模式、一级危重患者、新技术、新业务等护理工作是由护理组长负责,还要督导组内护理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工作,对本组护理工作质量负责,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责任护士长主要负责病情较轻的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患者;助理护士要同上级护士共同完成本组患者的外出陪检、基础护理工作。各个级别的责任护士长要做好分管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出入院护理、专科护理、治疗观察、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护理记录、健康教育工作,各组护理工作人员要对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在进行科学分工的基础之上提升合作水平,从而保证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称、专业以及连续的优质服务。

④实施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把科室医护工作人员分成不同的医护一体化责任工作小组,并由医护工作人员对同一组患者进行分管。每个小组都是由一线医生、二线医生、二级以及一级责任护士、护理护士构成,从而保证患者在具体的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共同配合。医生与护士共同管理患者、查房,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从而对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沟通,保证患者的各项治疗、检查、护理措施得到准确、及时的执行。每位责任护理共同分管6~8例患者,每个小组的床位较为固定,从而尽可能改变过去的护理工作作业的现象。对排班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护士长要根据患者总数、危重患者数等工作量进行科学的评估,增加薄弱环节以及薄弱时段的护理人力,从而提升护理的安全以及质量。

⑤对护理人员的绩效分配方案进行制定按照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需求对绩效分配系数进行设置,还要安排三级质控组织每个月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实施考核,根据量化考核的最终得分发放相关的绩效工资。

2结果

通过实施医护一体化层级责任制护理措施,能够从根本上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住院患者对科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存在较为明显的提升,提升医护工作人员互相配合的程度、保证责任小组成员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群体综合素质。

3讨论

第4篇

1.1医生对中医护理缺乏认识中医院虽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但医生热衷开中药汤剂内服,或是中药制剂输液,而忽视中医传统的穴位按摩、刮痧、拔火罐、中药熏洗、耳穴压豆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即使护士想使用中医传统疗法,也要有医嘱护士才能执行。一些医生还认为,按摩、刮痧等有专门的康复理疗师,护士没有这种资格,导致中医护理人才无用武之地,中医护理技术越来越生疏,最终被忽略甚至淘汰。

1.2科研薄弱由于中医护理起步晚、学历偏低、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2],尤其基层护理人员临床应用中医的机会不多等,导致中医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淡薄,能力不强,质量不高。加上护理科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且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故而难以得到相关支持,从而阻碍了中医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

1.3中医护理业务开展受到制约中医院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临床后,其所学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没有实践的机会[3]。因为医院有专门的康复医生和康复技师,且他们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而护士没有。医生和护士也想使用一些简、便、易、廉的中医疗法,但却怕承担无资质操作的责任,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导致尽量采取其他方法替代。

1.4中医护理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中医护理的发展要给护理人员一颗定心丸,要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医疗行为规范的许可。然而《中医药条例》和《护士条例》都没有中医护理方面的内容[4,5]。尽管《中医护理学》教材有中医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但中医护理人员的从业资格没有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几乎全部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内容,涉及中医护理的很少甚至没有,导致中医院校护生的知识不断西医化,这将阻碍中医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6]。

1.5护理队伍自身原因由于中医理论深奥、抽象、枯燥难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加上护士资格考试基本为现代护理内容,导致中医护理人员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护理操作实训方面,多数中医院校购进了现代护理技术所需设备,而中医护理技术设备则很少购进,甚至根本没有[6]。护理操作技能竞赛也大多是现代护理操作项目,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很难体现,导致中医护理人员逐渐走向西医化。

2对策

2.1加强继续教育针对中医护理人员缺乏和中医理论基础薄弱的现状,护理部应制定继续教育分层次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强化学习。①邀请本院多名老中医分批授课,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②开展中医护理师承教育,资深中医护理专业人员带徒,每半年组织一次师承教育考核,对出色完成师承教育计划的老师给予奖励。③选送护理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学习。④运用视频,反复观看穴位讲解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⑤请理疗科的医师进行手把手教学。⑥情景模拟,互做模特,相互演练,共同交流。⑦科内应以《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7]为标准,制定培训计划。⑧护理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不定期深入科室现场指导和考核,使全院护理人员形成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氛围。

2.2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的护理特色和优势对防病治病、预防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各科室应根据本科的优势病种,对疾病进行分型辨证,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如腹部术后腹胀患者,取足三里、支沟等穴进行按摩,以通经活络,调理脾胃,生发胃气,从而减轻腹胀[8]。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取神门和皮质下耳穴进行压豆,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通过传统疗法,不仅可以体现中医护理优势,还可以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3取得领导支持等级中医医院达标是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护理部应抓住机遇,向领导多争取、多汇报,赢得领导的支持。①引进中医护理人才,充实护理队伍。②每个护理单元建立中医治疗室,配备中医护理技术设备。③从经济上对中医诊疗项目进行倾斜。医院应按收费项目的30%给科室以补贴,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对各科住院患者开展中医辨证施护,中医操作开展项目有十余项,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也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4依靠国家政策支持中医护理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支持。①应提高中医服务项目价格,体现中医护理技术的服务价值。②应利用新农合和医保系统的惠民政策,适当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护理诊疗项目的报销比例,促进中医护理服务的发展。③应给中医护理开辟“绿色通道”,将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权利与义务纳入《护士管理办法》和相关行政法规,也可采取考核、颁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资格证等方式规范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行为[9]。④国家应对中医院的中医护理人员编制有强制规定,要求其达到一定比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2011~2015年)》指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0]。这如同给中医护理打了一针兴奋剂,对中医护理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重视护理科研各级管理部门在科研招标项目中,应设立中医护理专项,以鼓励中医护理科研。同时应设专职护理科研人员,深入开展护理科学研究,让中医护理科研成果进入西医院,走出国门。

2.6转变观念,加强护理队伍自身建设作为中医院的护理管理者,既要加强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更要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医经典文化深入挖掘、发扬光大,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优势。①统一思想,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她们充分认识中医护理在医学领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②建立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考核标准,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对中医特色护理内容也要作为护理的考核指标,护理部不定期深入病房,掌握中医护理实施进度,如询问患者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等中医特色健康指导内容掌握程度,了解采取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效果,使中医护理真正落到实处。③根据疾病辨证分型不同,各科室制定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患者或家属,同时给予具体讲解,这样既有利于患者理解和重视,又有利于中医护理内容修订和完善。④开展现代护理知识与技能比赛活动,同时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比赛活动,使两者结合起来,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第5篇

1.1中医护理诊断

中医护理诊断是以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通过中医护理评估,确立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4]。如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

1.2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进行全面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根据不同体质、疾病不同阶段制定计划。如急性胰腺炎(胰瘅),中医辨证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急性期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卧床休息、使用通腑泄热法为宜;缓解期以畅情志、防外感时邪、适当下床活动、清淡饮食、补气健脾为主。

1.3中医健康教育措施

1.3.1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志与人的健康关系极大。《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就是要保持内心平静,排除杂念,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泄,如此,疾病就不会发生。反之,情志刺激过大过久,超越机体的调节力度,就要伤人体正气,干扰气血运行,损伤脏腑功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5]。如慢性胃炎患者,因长期胃脘部疼痛,涨满不适,常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如此使气机条达,营卫调和,经脉通利,心神安和,有利于健康。1.3.2生活起居护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要求我们在生活起居方面做适当的节制和调整。在春季,虽气温开始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寒气尚存,宜早睡早起,告知患者注意肩部、颈部、头顶保暖,防寒邪。外出可踏青以达到调节目的。1.3.3饮食护理:饮食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是人体血津液的来源,也是中医非常重视的环节,如对食管瘅患者,告知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饮食结构合理,做到荤素兼顾,粗细搭配,不偏食挑食,夜间睡前4h不得进食等,如此利于康复。1.3.4用药护理:有效的用药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疗效。药物的煎煮及给药时间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煎药器具以砂锅、瓦罐、陶瓷品为佳;药物煎煮根据药量、药质决定。矿石类、贝壳类等质地坚硬,宜先煎;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如薄荷、木香等宜后下;大黄、番泻叶、钩藤不宜久煎;花粉类中药宜包煎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之,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说明不同疾病给药方法差异很大。如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1.4中医健康教育评价

成立专门的中医护理评价小组,按中医护理特色评价内容对病区120例病例进行效果评价。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深入临床:一看,护理病历书写内容及质量;二知,患者症状、感受及对自身疾病健康指导掌握情况;三问,责任护士对患者九掌握;四征求,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征求。护士长组织召开评价结果分析会,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小结

第6篇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主要诊断方式,而这种区别于西医的特殊诊断方式也体现出辩证的哲学思想并被运用到中医护理当中。进一步讲,医生借助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并将上述种种状况综合考量来辨识症候,查出患病的部位,明晰疾病的性质,总结患病的原因,这种独特诊断方式乃是中医护理中辩证思想的外在体现。所谓施护,就是指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依据辩证结论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由此可见,辩证乃是中医护理的基础与前提,其决定着施护能否达到最佳效果。依照正确的辩证结论进行扶助正气、祛除病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等合理施护对于维护被护理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中医护理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

2.1整体观在临床中的应用对于治愈疾病我国自古便提倡“三分治、七分养”,这也与中医护理的辩证施护理念相契合,当然,优化生活环境,舒畅情志,进行合理的膳食和相应功能的锻炼也是中医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总之,整体观乃是使得被护理人得到科学护理的保证。而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分析症候,查出患病部位、明晰疾病的性质、总结患病的原因乃是对因人制宜得出科学护理方案的手段。实际上,中医护理的科学之处便在于其能够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进一步讲,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也可能采用不用的护理方法,反之亦然。就以发热作为例子,外感发热邪气在卫分,所以,在治疗时采取解表并通过保暖、避风、药后多穿衣物、多盖被子、取微汗降温等方式进行护理最佳;但中暑所造成的发热则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为此时邪气已经入气营,最突出的症状便是高热和口渴,因此在护理时最好采用降温的方式来祛病,比如,注意通风、多让患者引用西瓜汁等清凉食物进行解暑最佳。综上所述,整体辩证施护不啻为带动护理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中医护理的非常重要的特色所在。

2.2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众所周知,人类疾病存在着病因繁多,种类繁多的特点,而这也恰恰使得中医护理单单依靠整体性还不能达成最佳效果,故此,在临床中应用辩证施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护理中辩证观的价值尤为突出,比方说,对于惯性胃痛患者,中医护理在临床中会因病制宜采用不用的护理措施。进一步讲,倘若胃痛是因寒性刺激而引起,则采用局部温热的措施进行护理,进而达到驱寒与止痛的效果;倘若胃痛是因情绪不稳和情志不舒而引起,则采用心理干预的疗法来缓解患者的压力,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3结语

第7篇

在高职教育护理专业所有的课程设置中,中医护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它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临床操作技能,是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

中医护理;临床研究;临床护理

笔者从事西医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学已有数年,现简要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思维方式的转变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和独特中医护理技术的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中医药基本理论内容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对初学者来说,尤其是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西医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时学生已经学完西医基础课程和部分临床课程,形成了固定的医学思维模式。当学生们首次接触中医学的时候,由于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辨证原则与西医截然不同,对中医这种源于生活实践的直观并在此基础上带有形而上学抽象归纳推演的整体思维特征不能理解,不同的理论体系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学习尤其不易,尤其是初学者。在教学中强调思维方式的转变尤其重要,在中医教学中,尤其是基础理论的教学环节,需善于引领学生走出形而下的思维,从生活中、实践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形而上的思维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日常实践中体会到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朴素而又生动的思维方式,从而接受中医的理念。

2搁置争议,区别对待

中医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中医理论中的某些命题,不但抽象玄奥,而且从现在的观点看来,部分观点已不符合现代科学。对于这些观点,笔者认为需区分对待。第一,对于阴阳五行这类中医基本理论构建框架这类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基本理论,在讲述中需告诉学生,古人在最初认识事物时朴素而简洁,采用的也是形而上的思维方式。第二,对于中医中与哲学紧密结合的观点,如天人合一、运气学说,哲学性强,但具体到某些细节上过于机械和理想化,甚至脱离了实践,有臆测的成分。第三,诸如“格物致知”的方法在中医学中多有体现,牛膝似膝骨,因此补益关节;豆似腰子,所以益肾,诸如此类的推理在中药药理中随处可见,很显然,这是由药物表象到药物疗效的直接跳跃,中间加以毫无根据的意会,这种分析方法只能用于对已知药性、药效的药物自圆其说,不能用于新药物的临床疗效探索。

3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护理专业招收的学生年龄大多在20~24岁。大部分学生由于多年现代科学的教育,基本具有推理演绎能力,但还不能熟练地使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与西医有很大不同。中医学以形而上学的方法,从最原始的形象思维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导,重视辨证思维和归纳演绎,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内容抽象、枯燥乏味,理解、记忆困难,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吃力,产生畏惧情绪[1]。

4重视直观教学

中医中的部分理论讲解时虽然较为艰难晦涩,但在教学中,若是重视直观教学的应用,有时可事半功倍,例如经络部分,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经络的走行及其循环规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

5加强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学的课程设置是30个课时,但在课程分配中,主要的课程安排集中在基础理论的教授,临床课程不足50%,临床实践课程更少,主要集中在针灸、穴位的教学安排上,对于基础用药等部分内容,基本上属于了解的对象,对于学生日后临床实践帮助不大,除了个别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考试过后,就将抽象枯燥的中医基础理论置于脑后,在临床实践中根本应用不上。

6强调具体病症的教学

通过几千年的积累,中医在某些病证中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和丰富且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有着良好的群众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应侧重于此类病证的教授与实践。就笔者的临床经验而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及成人的脾胃功能调理、女性月经疾病的调理、孕产前后的中医调理、冬病夏治、脑血管意外后期的康复,中医都有独特的优势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者临床经验,对于这类疾病重点教授,不但有助于学生日后的临床工作,还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真正理解和认识中医,从而引导其对中医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7加强中西医结合

由于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中医学与西医学有明显的差异,对疾病的论述有固有的特点。西医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日后大多数会从事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因此讲授中医护理学时要注意授课时紧密结合西医知识,让学生能体会到临床治疗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更深刻地理解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将来在临床更好地应用、推广和发展中医。同时注意在教学时客观地评价中西医学各自的优缺点,如对脑血管意外的治疗,在疾病初期,中医没有明显优势,但对于后期的恢复,中医能起到主导作用。教学时实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才能使人信服[3]。

8总结

总之,在目前以西医为主的医学教育中,中医作为辅助和从属的教学地位已基本不可改变,但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终身教育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作为一个中医教学者,笔者认为教授的重点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时中引领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奥妙,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领略中医临床疗效和治疗方法。

作者:徐一慧 单位:江苏大学附属昆山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参考文献

第8篇

两组均对产妇给予每周2次的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通过面谈、电话以及家访的形式,全面收集患者资料,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心理背景,运用沟通技巧,提供情感宣泄渠道,对其心理模式进行恰当评估,使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治疗性关系,找出其中不切实际的非理性成分,帮助患者分析那些不恰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缺陷,制定有意义的行动方案,让患者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家属鼓励患者,多给产妇正确积极的评价和心理支持,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重点强调抑郁情绪给母婴的危害,帮助患者认同母亲角色。让产妇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工作及生活的变化,使产妇能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让患者掌握心理放松技术,如呼吸调节、肌松训练、音乐治疗等,激发自身活力,释放被压抑的情绪;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增加患者的责任感。西药组:帕罗西汀片(国药准字H10950043),每日早餐时20mg顿服。中医护理干预组:对患者进行辨证,采取中医汤药治疗。

1.心气不足:精神不振,情绪易于激动,心中烦乱,睡眠不安,发作时哭笑无常,不能自主,大便结,舌质红,苔少,脉细弱略数。治宜甘润滋补,养心益脾。方选甘麦大枣汤加味:小麦30g,甘草15g,大枣3枚,酸枣仁12g,柏子仁12g。2.肝气郁结:心情抑郁,心神不安,夜不能眠,或噩梦纷纷,易惊易醒,恶露色紫有块,善太息,苔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镇静安神,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g,陈皮12g,川芎12g,香附12g,白芍12g。3.心肾不交: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甚则意识蒙胧,舌质红,脉细数。治宜补养肝肾,养心安神。方选天王补心丹:生地黄12g,人参12g,玄参12g,天冬12g,麦冬12g,丹参12g,当归12g,党参12g,茯苓12g,石菖蒲12g,远志12g,柏子仁12g,五味子9g,桔梗12g。会阴伤疼痛及皲裂用大黄芒硝散(生大黄、芒硝各30g,研末,加入少量凡士林油膏),敷于红肿部位,每日换药3次。

二、结果

疗效标准:采用爱丁堡产褥期抑郁症评定量表(EPDS)进行评定[3]:治愈:症状全部消失,EPDS<13分。好转:大部分症状消失,EPDS评分较前下降5分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变,EPDS评分较前下降<5分。两组治疗前EPD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两组EPD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护理干预组服药3周后与西药组比较,疗效更佳。两组对比,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表明中医护理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

三、讨论

第9篇

1.1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4]: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③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符合以上第1条~第4条或第4条、第5条者,可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1.2排除标准①患有肺气肿、气胸、心源性哮喘等其他导致呼吸困难疾病的患儿;②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患的患儿;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④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儿;⑤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患儿;⑥恶性肿瘤的患儿。

1.3护理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病情及生命体征监测,雾化及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控制静脉输注速度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整体性、辩证性的指导观念予以中医护理[5],主要包括:①辨证施护:综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结果,判断患儿的体质及疾病性质,然后确立证型及已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供相对应的护理方法和健康指导;②饮食、起居护理:根据患儿的具体证型指导患儿的饮食、起居,如寒哮患儿应多食温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少受风寒,避阴冷潮湿环境等;③情志护理:哮喘病人具有依赖性强、较被动、敏感、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希望被别人照顾等特点[6]。可以多与患儿进行沟通,及时安抚不良情绪,以利于患儿保持心情愉悦、舒畅,积极配合治疗;④穴位贴敷及红外线治疗的护理:适当选取肺俞、心俞、膈俞、定喘等穴位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或红外线辅助治疗,详细告知患儿相关注意事项,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1.4观察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儿护理满意度情况;收集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出院后随访6个月,每月1次St-George’s呼吸问卷调查,评定患儿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主要包括3大功能区:呼吸功能(咳嗽、喘鸣、呼吸困难等),活动受限(爬坡、穿衣、家务等),疾病影响(焦虑、不安、失眠等),一共50题,总分100分,分值和患儿的健康状况成反比,越高代表患儿健康状况越差[9]。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病人住院天数为7.42d±2.21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8.31d±3.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42例,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满意40例,满意度为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比较

3讨论

中医学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强调“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原则。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表现为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体自身的有机整体关系,实施辨证施护。综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信息,运用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了解患儿的体质、病情、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并确立患儿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尽量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转变,避免加重病情。

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由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失调致痰饮伏肺,复感外邪、饮食失调、冷暖不当或情志不畅而诱发,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反复发作、病情迁延终致肺、脾、肾亏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所以,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触外邪而发,因此除了药物的对症治疗,还应未病先防,加强内在调理,引导患儿强体质、慎饮食、适寒暖、畅情志,从而长期控制支气管哮喘,避免病情反复发作。临床上,多数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其家长缺乏哮喘的基本知识,对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不够重视,又因对疾病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家长和患儿本身怀有悲观、焦虑的情绪,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这些都会影响治疗效果。中医护理以整体性、辩证性为指导观念,认识到了个体、饮食、起居、情志护理及治未病的重要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从而尽量控制哮喘发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儿痛苦。本次研究选取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病程等基线资料上分布相似,具有可比性,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保证了实验观察的严谨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