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3: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第1篇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组合时,要逐渐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界限,以汽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按照功能任务的不同组合新型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个任务划分为几个小型任务,让学生化整为零的掌握所有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水平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只传授课本知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多动脑;而教师需要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配备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加强自主研发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践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供教学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自主研发教学设备,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而学生在此过程,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其自主研发能力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三、引进实践经验,打造校外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付诸实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此,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践岗位,建立学校专用的、为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实践基地。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一支雄厚的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队伍。最后要求具备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每个学生的客观能力为出发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培养方案,而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缺乏实用性的教学计划,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四、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2篇

论文摘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的维修企业人才结构及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走模块教学道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发展也十分迅猛。继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后,2007年超过870万辆,2008年达到930余万辆,今年1至5月,汽车产销483.77万辆和495.68万辆,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大关。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6962.6万辆。同时,汽车技术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电子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微机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净化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各方面,正逐步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 这给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现代汽车维修对技术人才的要求

作为第三产业的汽车维修业,其技术发展虽滞后于新车开发,但也紧随汽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迈入了高科技领域,传统的维修设备和检测手段将被现代汽车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所替代,各种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和新的维修技术应运而生。面对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直接参与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既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员,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当然,同时也需要有实践经验,会利用各种工具及设备检修或更换各零部件的技术工人,要求技术工人逐步向“一专多能,机电合一”的方向发展。

2 我国维修企业人才结构及高职教育现状

2.1 我国维修企业的人才现状

从我国汽修行业的人才结构来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文化基础落后,技术素质不高,大量未经任何培训或学习的人员从事汽修技术岗位。调查数据显示:汽修行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为38.5% ,高中阶段51.5% ,专科及以上10% ,并且目前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中,有22.4%无任何技术证书,且技师和高级技工比例偏低,仅为8% ,这就导致我国汽修人才还是以初级人才占多数,中、高级人才紧缺,复合型优秀人才稀缺的局面!

2.2 现行教育体制滞后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汽车医生”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和高等职业教育各种因素的局限,现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不仅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而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

3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设想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维修企业,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学改革上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模块教学新模式。

在划分模块时,从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入手,把最重要的、基础的、必须的内容提出来,打通各种知识,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成多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不求多而全,只求精而专。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成有所专,专有所用。

3.1 实施模块教学的意义

从现实和长远两个角度来看,实施“模块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思想、行为等四个方面的限制,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倡导“双师型”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集团,将每一知识集团的前期教学与后期专业技能实训、实操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技能培养之间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二,通过精简整合课程,缩减了课堂教学时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实训、技能实操、专业实习等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动手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尽快地找到工作、适应工作要求。第三,这种模式可以一定程度克服现行单向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被动性,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自主学习、自行组织实操活动,既有利于在现阶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长远自我发展的方法、能力。

3.2 推行模块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第3篇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车维修,教学技术,实践

我国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但是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较大,教材更新的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需求的变迁,因此存在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和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职业技能的考核仍停留在老东风、老解放货车的基础上。因此,在办学规模、培养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

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相对应的汽车维修工作任务是:汽车维护、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总成、系统)维修及汽车专项技术服务等。按照汽车维修工作任务和汽车维修知识技能的构建规律,重构有利于“订单式”人才培养、具有“基本、综合、特色”技能和“模块化、特色化、平台化”特点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进行完善,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校要积极引进知名汽车维修企业进校园,开办4S店;校企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需求调查、学生就业、课程开发、“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相互兼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合作,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在现有基础上,深化大众和先行“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实施。

二、工学结合,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实施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维修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学习。推行教学的一体化,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实操等教学方式,实行仿真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实践型学习、生产型学习。

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工学结合,组成由校企双方人员参加的课程模块教学小组,鼓励教师到企业收集项目、任务和参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将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如“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汽车快修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单元和专项技术的教学放到企业现场,结合企业岗位、特色技术和企业文化进行学习。

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汽车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面向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估。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采取“任务法”,用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全面评估学生。将课程或技能分解成一些过程指标,通过试卷、作品、任务(步骤)、过程见证等方式,进行连续多次的评估,不以一次考核定“终身”。

三、教学与管理

现代汽车的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汽车维修人员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液压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对现代汽车的故障进行检测与维修。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机电一休化的特征以及汽车产业的需要。

同时在管理和教学方面学校应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体现技能为主,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汽车维修业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及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表面式”教学方式,使学员动脑动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够一同培养;开办汽车维修专业的技工学校,应切实加大投入,以求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学校应有专业教室、实习实验场所,通过对汽车各类电控系统和检测诊断仪器的实习,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汽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需符合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教学规律,具有鲜明的特色,并恰的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使其交学教学效果颇为显著。

2.培养学生理论实际相结合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坚持教学内容前沿性,体现创新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原则是教学的目标。于此同时也要尽力满足后续课程的基本要求,增添新知识、新技术等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与结构进行调整与充实,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实践的良好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教学改革,搞好分层次教学、多方式实践的特色教学。

五、教学课程建设方案

1.高职教学理念。教学既要满足职业、行业同时也要顾及职业生涯的需求;教学目标突出就业目标;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按照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注重实用的要求,课程模式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要面向一个专门的领域行业。各专业具有相通性,使课程的导向具有更广泛的就业范围,体现了以就业导向原则,课程内容应该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

2.整合现有教材。首先对教学的范本教材进行科学整合,发挥教材的引导性。教材毕竟花费了编著者们大量的心血,有着本专业的系统性特点。另外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除旧加新。由于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因此教材会有它不可避免的滞后性。所以在教材整合时,要打破传统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分,以技能知识为中心,把教材中的过去式的知识略去,同时把相关的文化科学和新的技术知识融入进去。还要打破原有的常规学科教材,考虑实际教学的要求,将教材按照不同的技能划分为多个模块,各个模块既要包含了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插入了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再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以供学生练习和教学效果检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教材更贴紧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更具实用性和可读性。

3.强化实践教学示范作用。高职学生对刚接触的实践可能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除了要进行教学讲解外,还要进行实践示范。如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基地,了解各种元器件、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功能、型号和使用方法,既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这比课堂上讲课程任务和要求要生动得多,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对新知识的探索。示范时要注意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一方面可加强示范与讲解的协调,从而促进动作映像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动作原理。教师在做示范时关键部分要着重示范,较难的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要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新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体化

[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江洪、王国明

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作为从事该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以适应和创新思想来诠释新的办学理念,即必需以完善教学计划、实施网络资源和师资共享、加大实践教学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注重技能考核与技能竞赛、加大技能学习与就业的合理转化、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来促进高职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社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许多高职院校都争相开设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但是,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和人们对修理行业认识浅显,因而造成在具体办学上对它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甚至有的高职院校还是完全集中于课堂理论教学,并没有真正办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高职特色,因此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学生也不能及时胜任自己的工作。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和更进一步完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呢?下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一、完善教学计划,确定专业分方向学习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职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重组并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据此在原教学计划上,重组并创建了基础课程知识、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专业课程知识等三大教学模块,在学时安排上将实践环节学时量提高到整个学时总数的60%-65%。

同时根据市场和岗位群的需要和现代汽车技术发展情况,在充分调研和研讨下,经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该专业以“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陪”、“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课程为专业课发展平台,并根据市场调查与企业的反馈信息,以此平台构筑符合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我院有关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从2005年以来,对本专业实施了实质性的教学计划改革,缩减了部分理论课的学时数,预留出一些时间,安排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同时根据汽车技术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确立汽车专业分方向学习,即在原有汽车检测与修理基础上,分为汽车检测与修理、汽车营销与管理等两大专业方向。在课程知识方面,进一步删除了陈旧的知识,及时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引进课堂。例如将原来以国产解放汽车作为主要教学车型改为以桑塔纳和丰田两大车系为主,并融合市场上其他常见车型进行教学。此外,在汽车构造方面,减少了化油器等传统技术内容的授课学时,注重于电子燃油喷射、气体燃料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无级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环保和安全气囊等方面的有关汽车新技术等内容教学。在设备购置方面,大力购买不同类型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教学设备,并购置凌志400等多系统示教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为进一步贯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授并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牢牢掌握实用性知识,并培养和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基础课程方面,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横向整合,如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汽车材料”、“公差测量”合并为“汽车机械基础”,通过多年教学来看,效果非常良好。而对简单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细化为“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底盘电子控制技术”、“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等三大模块。近年来,随着汽车维修和服务业中四位一体、三位一体和社区服务快速发展,汽车维护中故障诊断成为修理中的关键步骤,传统的零件修复工艺已被互换法所代替,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如专业课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新型汽车结构、原理、维护和故障诊断上,压缩了传统汽车修理工艺等内容,适应了汽车技术、故障检测与维修方式的发展。同时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或“多证书制度”,实现了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我校自2000年以来,该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拿到专科毕业证、汽车中高级工修理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A/B级证,同时可以拿到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证、物流管理证、普通话等级证等。

二、实施网络精品课程教育和教师资源共享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应该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题。在这方面,正好可以发挥高职教育制度上的优越性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进行集中建设和广泛共享。一方面抓精品教材建设,必须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体系,即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另一方面抓优质课程建设。利用教育部要建设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点建设15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共享平台为契机,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关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精品课程课件。我们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高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等优质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所以我们在建设的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使用其它院校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在学习“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修理”等课程,我们克服课堂教学的缺点,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精品课件进行教学。同时同一地区进行学校之间或校企之间师资的共享,即聘任具有高级技能企业技术人才或选聘同类院校优秀教师作为客座教授。今天,在该专业的发展中,已经实施网络精品课程教育教学和专业教师资源共享。

三、改善实践设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能力来自于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但是,由于当前我院不同专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当前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是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制约该专业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汽车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因此必须加强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营销等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

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和汽车车型的增多,在实践环节内容上必须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同是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克服演示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保证正常有效的实践教学,必须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并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努力为该专业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条件,给他们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同时要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要倡导产学研结合,积极拓展校企之问、校校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并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我院在这方面已经成立由教学主管院长牵头,教务处、教学督导科主抓,系部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协管的多重教学质量监管机制。

四、努力开展第二课堂

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这一项目是我们在成立汽车科技协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场所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更是学生提前进入课程实习和顶岗就业的关键环节。具体来讲,其内容包括参加汽车行业发展讲座、参观汽车生产企业、直接到维修厂参与汽车修理、深人实验室进行强化练习、参与汽车电子产品设计、汽车营销培训、网络交流等专业性知识学习。

五、注重技能考核,技能竞赛

汽车修理等级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某项技能掌握的情况认证,我们在普及汽车修理中级水平考核基础上,选拔一批优秀学员直接参加高一级别的考核。通过技能考核,我们可以了解作为汽车修理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这一技术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同时更进一步彰显出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存在什么缺陷,我们的教学与社会、行业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所以技能考核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参加技能竞赛,其目的在于比较,在于认识,在于发展。根据竞赛级别不同,交流和学习的范围不同,参加技能竞赛不仅考核我们的学员,更重要考核我们的办学质量。所以在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发展上,我们必须注重技能考核和技能竞赛两大环节。

六、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因而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我院于2007年在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教学首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完成资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6步内容,这一方法主要将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改为以工作和工位为主的设置,这样更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中注重实践教学的特色,而这种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

七、切实做好专业学习和就业的合理转化

学生就业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体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更是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程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尤其做好针对性教学的实习环节,因为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所以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学生就业和学习必须是一体的,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所以毕业生在取得学历毕业证书的同时,应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就业,已经形成教师专业知识教学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也就是说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师个人与其社会关系相结合,主要考虑教师本身的社会关系,利用教师个人关系为学生营造就业氛围;学生技能培养与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就业不仅仅是技能的体现,更应该是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认知社会,如何适应社会,那么这个从认知到适应的过程必须由老师的理性教育到学生个人的自我认识去实现。近年来,我们已经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形势教育课程,这些特殊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走人社会、认知社会和适应社会。

八、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继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考察,大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同时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应参加其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

第5篇

摘 要:2006年9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 “北京奔驰汽车技术培训中心”,随着合作的深入,2011年9月学院与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根据奔驰售后服务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该领域的职业能力,通过对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分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为校企合作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 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造就了一大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设置的专业往往涉及某个技术领域或某个行业,涵盖多种职业,这些职业往往对技能的要求较高。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主动适应汽车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突出汽车职业教育特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学校自2006年起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奔驰售后服务实验班(以下简称奔驰售后班)。奔驰售后班面向奔驰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相应的职业是奔驰汽车维修接待员、维修工、保修员、调度员、配件管理员与工具管理员,主要从事奔驰汽车维修接待、维修保养、保修、调度、配件管理与工具管理等岗位工作。因此,奔驰售后班提出以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准,并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重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一、奔驰售后班职业能力培养特点

从职业能力的结构上分析,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包括三个层面,呈现金字塔式。职业能力的基层是面对所有职业必备的关键能力,如:交流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我实现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逻辑运算与空间想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形成框架是定向的通用职业能力,即某种职业领域一般应有的、具有共性的普通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专门的特定职业能力,即形成在专门职业岗位上,在专业范围内,符合专门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岗位的最终表现。奔驰售后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层面,分别为关键能力和奔驰售后服务职业领域一般应具有的专业能力。前者为职业核心能力、素质能力,也被称为非专业能力,后者被称为专业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

奔驰售后班主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良好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中英文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等。奔驰售后班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能够独自完成奔驰汽车A、B类维护保养,能够使用奔驰专用诊断仪STAR-D对车辆进行快速检查,能够独自完成奔驰新车检查(PDI),能够熟练使用WIS(车间信息系统),能够使用EPC(配件管理系统)和ASRA(工时计算系统)等。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奔驰售后班采用“2.5+0.5”的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其中前五个学期主要在校学习,第二至第五学期中每学期在奔驰4S店实习三周,第六学期到4S店进行顶岗实习。在此基础上,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原则,进行反向设计,制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奔驰售后班在校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课

奔驰售后班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汽车机械基础和电工电子基础。

(1)汽车机械基础课以制作F1赛车为载体,融入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以及液压传动的部分理论知识。通过制作F1赛车,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画线、锯削、锉削、钻孔和攻套螺纹等基本技能。

(2)电工电子基础课以制作万用表为载体,根据实用性、适度性、严密性和职业性的原则选择部分理论知识。通过制作万用表,掌握电烙铁、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电路绘图、读图和焊接等基本技能。

2.专业课程

奔驰售后班打破传统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将其内容结合奔驰汽车技术特点进行重组,该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奔驰汽车非技术、汽车保养、汽车电器、奔驰发动机构造与管理系统、制动系、传动系和行驶系。

(1)奔驰汽车非技术课主要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的历史、车型与底盘的分类、WIS系统、ASRA系统、EPC系统和DAS(诊断辅助系统)。通过对各个系统的反复操作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奔驰各个系统。

(2)汽车保养课包括奔驰汽车的各种保养油品和辅料、新车PDI、A级与B级保养、ASSYST/ASSYST PLUS(主动保养/升级版主动保养提示)系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与保养练习,学生能够独自完成奔驰汽车的新车PDI及车辆A级与B级保养。

(3)汽车电器课主要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启动机、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汽车电路、TELEMACTIC(娱乐影音)系统、CAN(控制器局域网)通讯系统和DAS(进入许可)系统等内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了解奔驰汽车各个电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能够利用奔驰专用诊断仪STAR-D完成各个电器系统的保养、检测与基本故障的排除。

(4)奔驰发动机构造与管理系统课以奔驰M272发动机为例,详细学习发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整体拆装、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总成的检测、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管理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奔驰发动机的解体与组装,能够完成部分零件及总成的测量,并能够利用STAR-D、万用表和HMS990对管理系统进行检测与故障诊断。

(5)制动系课以奔驰汽车制动系统为例,学习制动基础、ABS(制动防抱死系统)与ASR(驱动防滑系统)、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BAS(制动辅助系统)、SBC(电磁感应制动系统)和ABR(自适应制动系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制动器及电液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进行拆装,了解各个电液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能够利用STAR-D对各个电液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并排除常见故障。

(6)传动系课以奔驰汽车传动系统为例,主要讲解离合器、万向传动装置、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驱动桥等内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传动系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拆装各个主要部件,并能够利用专用工具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查与故障排除。

(7)行驶系课以奔驰汽车行驶系统为例,主要讲解悬架、空气悬架、ADS(可调式悬架系统)、ABC(主动车身控制)系统、助力转向系统、车轮与轮胎和四轮定位。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奔驰汽车行驶系统各个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够拆装各个主要部件,并能够利用奔驰专用诊断仪对各个电控系统进行检查与故障排除,能够对奔驰汽车进行四轮定位。

3.实践课程

奔驰售后班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4S店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4S店实习安排在第二至第五学期,共四次,每次三周。通过4S店实习,学生认识奔驰4S店的车间环境、修理工具,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要求,了解奔驰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程序及经营管理部门的组成,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生产实践,参与保养项目、发动机大修、自动变速器大修、空调系统的检测与故障排除等在学校难以遇到的典型工作项目,并对4S店常见工作项目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工作效率。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通过之前的4S店实习,此时学生对奔驰4S店及各个岗位已经熟悉,4S店对某些学生也已经有一定了解。学生经过与4S店双向选择,确定顶岗实习地点与实习岗位,并能够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管理。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题目必须与顶岗实习岗位相关,由学校教师指导完成。

三、关键能力培养

关键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奔驰售后班非常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甚至可以说所有专业课程是在以培养专业能力为载体,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专业课的学习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分组学习、分组工作,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合作意识;通过阅读英文专业技术资料,完成工作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英文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通过查询WIS,完成工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安全与环保意识;通过小组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与准确表达的能力。

四、效果反馈

第6篇

【关键词】汽车构造 教学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新结构,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普及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高等院校中悄然走俏。《汽车构造》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他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汽车汽车构造的教学得到了广大专业教师的关注。然而,由于课程本身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不好理解等特点,加之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难以进行。

作为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只是还要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所必需的专业认知和基本操作能力,对“汽车构造”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工作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学会本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需要,合理选择教材

从汽车类人才的培养出发,掌握必须的汽车构造课程是成为现代汽车维修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原来代用的适合机电类学生采用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需要凋整,教学方式需要改革,要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选择―本适合汽车类专业学生使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材刻不容缓。

在教材选用方面,保证基本知识点的选取以“必须”、“够用”为度,没有过多的理论推导,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和教学的开展。

二、注意后续课程的连续性,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典型网络教学

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汽车构造》主要是为汽车专业《底盘构造》、《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底盘拆装》服务的,教师若能理解和熟悉本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适合本专业的教学重点,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点和要点之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再者,使学生较早地了解一些整车中有关的机构和零部件,也有益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为体现汽车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了许多汽车维修实例,利用网络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汽车构造的整体机构,使学生能将实践实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变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方法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教学工作其实是综合应用各方法的过程。

(一)运用对比法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汽车构造》中,有许多内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在教学中。将一些既有差异又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辨析异同,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例如汽油机供给系统与柴油机供给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燃油的种类不同;燃烧的方式不同;油气的混合方式和压力不同;但燃烧室的结构可以相同;供油的机构可以部分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汽油机供油系统基础上更快地掌握柴油机供油系统,也便于学生记忆喷油器的机构。深化对喷油器的理解。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找出异同,进而学会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倡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学习方法的载体,讲解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知识向学生介绍分析问题、解决同题的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仅限于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做到活学活用。

(三)倡导理论与实验结合,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汽车构造》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每个知识点后面,安排相应的操作类内容,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起。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验现象也可揭示本质,从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实验中―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一环集中体现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在实践环节中,能够适时地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于尝试探索。往往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发动机功率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大输入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二者是否一直是大小成比例而波形一致?事实显然不是,因为发动机功率在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值时,必然会进入到饱和区,从而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波形不一致而发生畸变。这样的提问―方向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已学知识合理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机会,另一方可加深学生对于发动机功率的理解。

(四)教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恩,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新教师除了通过听课和与老教师交流。从而不断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外,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教学反思,既是教学的课后经验总结,也是成败的纪录,更为上好下一节课作了准备,为今后的课前准备积累宝贵的参考经验。在避免犯类似错误的同时,也有助于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块化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53-0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正呈良好态势快速发展,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培养出的适合社会需求和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较少。专业模块化教学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普遍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模块化教学的教法与学法均强调知行一体,是集中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学习理论知识和培训操作技能相辅相成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的建设实施,通过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岗位能力分析,结合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课程建设。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试点探索实施了模块化教学,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共同探索解决。

一、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

(一)确立专业模块化教学目标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宗旨是服务各层次的职业类学生,实现中职到高职、高职到本科的快速衔接,促进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模式发展。也可承接汽车技能社会培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实施模块化教学,建立淘汰机制,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维修、服务能力,使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自主创业人数明显提高,形成专业特色,提升汽车类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品牌形象。

(二)专业模块设置

模块设置要立足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素养和能力本位为出发点。汽车工程系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学制的学生使用一套教学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模块化教学。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设置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模块设置与技能考核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将专业教学内容分为九个模块(见表1),各模块的时间分配按模块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划分。

将学生分成9组,分别进入9个模块学习,各模块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学生轮替循环进行各模块的学习。学生进入模块,教师告知本模块的操作规程、安全事项、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学生正常学完9个模块共需72周,剩余时间为论文、就业指导模块。2学年在校学习期间结束。

(三)模块化课堂教学实施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操为主,理论为辅,理实结合一体化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行分组管理,采用组组竞争、人人竞争的学习方式,将压力施加于每一位学生身上。最大程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做到自觉学习,自我约束,文明规范。

每个教学模块在相应的模块教学区实施,并将其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每一个教学任务在实施前,教师须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学生须完成对应的学习计划,选定学习方法。任务结束,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表现填写评估单,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一个完整的模块学习结束后,请第三方进行测评,并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二、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问题

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要具体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难题,就必须打破传统学科教学体系,建立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破旧立新,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核心难题。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要考虑培养目标是否明确,课程体系主线是否明确,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与行业是否脱轨。新的课程体系要顾及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优化,能指导新且具体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是否健全,影响模块化教学推进速度和实施质量。

(二)模块化教材问题

相应的模块化教材对教学能否实施也尤为重要。目前,各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块化教学各自为政,专业、行业内没有出台权威且标准的模块内容,这导致模块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这给专业教学造成很多障碍,影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三)模块化教学设施问题

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 “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学硬件的投入要求较高,教学设备、教学软件、检修设备工具和耗材的质量和数量要有保证,教学软、硬件的先进性及配套性要有保证,教学场地(实训室和理论教室)及多媒体设备要有保证,多媒体教学资源要有保证,这样,才能较好地实施模块化教学。

(四)模块化教学师资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执行者、指挥协调者。模块化教学对专业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帮助专业教师更加专业化和精英化,挑战是新的教学模式下的适应性。模块化教学要求“双师型”师资的职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更高,模块化教学要求专业教师更新专业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模块化实施要求专业教师理论通、善操作且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

(五)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

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模块与模块之间是各自独立的环节,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模块与模块教学之间没有衔接的过程,很难把不同的模块联系在一起,这对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有一定影响,部分简单问题,反而会混淆。

(六)模块内容难易不均问题

由于各模块的难度不一,各模块同时开始,有些学生一开始就学习难度较大的模块,没用相关理论基础。

三、模块化教学改进策略

(一)建立灵活多变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保障。不同模块之间包含相互关联的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基于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建立的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须对当下行业、企业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相应模块的具体目标,明确各模块各任务应知应会的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并行,综合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效果。

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要灵活。为满足不同学制、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要,为实现中高职、高职到本科教学衔接及学历提升,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同一模块时要在难易程度、知识深度、掌握熟练程度等方面有所区别,形成层层递进的教学长效机制。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不同模块,以发动机电控模块举例说明本模块具体对应课程及任务分解如图1 所示。

(二)校企联合编写模块化教材

教材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内涵建设、专业特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质量的高低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保证。建立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本位的新教材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趋势。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深知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依托企业,校企联合开发模块化教学教材,教材的开发编写由汽车维修企业的有一定学历层次高级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结合二者的优势,弥补相互不足,共同开发制定教材大纲。模块化教学的教材编写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秉承够用、实用原则,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性的体现实践能力培养,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岗位能力标准,体现模块化课程教学理念,紧扣模块教学目标。我们要明确,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是去做研究,也不是简单的一线操作工人,而是既能从事生产又能解决生产设备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可以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等级考试内容、岗位技能要求按照各大模块分成具体学习任务,进行任务编写后汇总成独立模块教材。编写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须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探讨,初稿完成后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审定,以保证教材能够结合当下的新技术,避免闭门造车情况出现。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要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并能促进思考、拓展眼界、激发兴趣为目的,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模块学习空间。

(三)完善模块化教学场地及配套设施

教学场地及配套设施应能满足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创新综合训练三个层次,互成体系,层层递进。

以汽车维修工程实训中心为核心,建设模块化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通过有计划和侧重点的投入建设经费,确保建设有真实过程的训练学习环境。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场地及配套设施要接近企业的真实环境且适于教学的开展,技术应与企业现状同步且适当超前,以适应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在技术、工艺及规范等方面的发展创新能力,并能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核心且能提供专业群平台,实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相结合。对现有的实训车间和一体化教室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划,按照上述九大模块建设模块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现已建成汽车发动机模块一体化教室、汽车底盘模块一体化教室、汽车电气模块一体化教室、汽车发动机电控模块一体化教室、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模块一体化教室等。各个一体化教室按照模块负责专业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的要求进行工位配备,设备、工具、耗材、教学软件及教学资源进行配置,要求满足本模块教学的实施。

(四)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打破企业、学校用人界限,采用专职+兼职、技师(工程师)+教师的方式聘用教学人员,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和学位进修、技能资格认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实行专业教学管理和企业实践的双教研室主任制度,聘用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导师,满足模块化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需求。同时,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岗位能力调研,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双师”素质。多管齐下,建设适合模块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引入过渡性课程及学制互补

对于模块间的衔接与难易不均问题,在开学初期,未实施模块教学前引入汽车概论和汽车认识实习环节,先建立基础的专业整体性概念,为后续模块衔接做铺垫。在一个模块实施后,安排整车教学模块课程,让学生走出独立学习模块,进行各个模块之间的交流和组合。可以把汽车模块分解成各独立模块再组合,这样把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器、汽车底盘、汽车空调等有机联系到一起,形成整车概念,这样既巩固了模块教学内容,也将不同模块有效衔接到一起,也解决了难易不均问题。再者,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三年制和五年制之别,三年制大专未接触过专业知识学习,可从简单、基础的模块开始,五年制学生在大专阶段已经学习过基础层次的专业课,因此可以直接从复杂的、难度较大的模块开始,这也有效避免了难易不均的问题。

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提高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技能鉴定的通过率、企业满意度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1]乔仁铭,任珊.有关动画专业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构筑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2):75-16.

第8篇

【关键词】汽车应用 人才培养 教学成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80-03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广西继食品产业之后第二个千亿元产业,其发展势头迅速,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国家已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列为国家紧缺性人才之一。广西作为西部地区,办学条件相对薄弱,伴随着高校持续的扩招,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矛盾与困难,必须依照现代高职教育规律探索出一套形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笔者等教师完成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电气系统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高专汽车专业‘双证书’制度推进及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研究与实践”及相关区级教改项目为推力,科学革新,努力实践,历时六年,探索出一套在职业资格框架下的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辐射并带动其它院校汽车专业方向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思路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指引下,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全面发展的能力观以及生命发展的基础观等新职教思潮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高职高专掀起了一场空前职改革命,许多高职高专乘此良机,在教育部推动的“211”高职示范院校、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学团队、国家教学名师,以及100所骨干职业院校建设等方面收获颇丰,他们改变了观念,壮大自己,赢得了市场与生源。在这场职改竞赛中,其核心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打破原来重知识的学科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实施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工学交替,走教学做一体化之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近年来已经建成万人大学,学院各方面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汽车专业由原来的一个专业建成现在由4个专业所组成的专业群,每年招生人数达到300人,但随之而来的是专业人数增长过快带来招生生源质量不高、学生上课听不懂、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用人单位调查等方式,反复论证查找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行业需求结合不高,从而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二是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三是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够创新,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四是师资建设整体不协调,滞后于课程改革;五是实践环节与职业教育要求相距甚大,职业资格在内涵建设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整套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又适应职业资格取证的需要。所谓“一体”就是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主体方向构建课程体系主体。“两翼”是指大专学历教育的文化知识结构与中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

二、教学改革实践

(一)在职业资格的框架下按职教规律重构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课程体系。实行“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资格的框架下,按现代高职教育先进理念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要素,革新教学手段与方法。首先,确定以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培养方案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其次,在课程的整合与开发上,将专业主干课程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把学历教育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相互融合,把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学历教育的内涵,引入到教学中来,根据中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实现“双证融合”;再次,通过“课题带动、项目拉动、比赛促进、迎评促建”,建设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最后,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分步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目前我们对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美容四门课程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理实一体化改革。

(二)强化实践教学,多平台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结合区情、校情及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特别是近四年来,学校加大实践环节的投入力度,按汽车4S店的标准,打造“校中厂”,按课程建设需要,构建了“课堂实验实训+多平台整周综合实训+拓展性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课堂实践教学。第一,增加课堂实践教学的时数,要求专业基础课程每门都应有课内实验实训课,应用性课程试验实训课不少于25%。第二,既要开设汽车常规保养、内饰拆装、汽车悬架拆检、汽车清洗等技能型的实训课,也要开设汽车油耗检测、汽车排放检测与分析、汽车测滑性能检测等原理性实验课程,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多平台搭建综合实训。我们依据就业方向,在实践环节我们分为五个模块,即为汽车机修方向、汽车电工方向、汽车美容养护、汽车销售与保险理赔,且为每个模块方向都构建了多平台的多维度的实践体系。如汽车电工方向,我们有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电控技术实验室、整车故障实训室来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层次与过程对实践环节的要求。

(三)解放思想,内培外优,打造双肩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强化内训,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要求专业教师既要能讲,还要能做,有较强的课程组织能力,有较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做主导,又要做辅助工作,实现角色的转变,突显学生主体的地位。我们的做法是“转变观念,敢于挑战,勇于承担”,即深入掌握职业教育内涵,注重学生全面提升,敢于到企业中磨练自我,提升技能,敢于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转换角色,言传身教,学生受益,自身提高。

同时,我们从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一线聘请能言技优的骨干技师来校承担一定量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

(四)校企共建,实施“全过程多维度的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统一部署下,以“深圳美鹏订单式”、“中国博士培训”合作为契机,由学校、行业、企业3方联动,全面合作办学、全程合作育人、全员合作就业。基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实施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校企共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实施专业教学、校企共同开展教学评价、校企共同负责学生就业等多维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达到多方共赢,校企合作发展的目标。

(五)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建设,全方位打造机制与制度保障

在纵深推行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中,各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职院校过于强调课程体系解构与重构,而忽视建构一套与课程改革方案相适应系统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行工学交替、能力递进“332”模式,即在课程安排上我们采用将学生三年分为八个时间段,利用寒暑假,灵活安排学生在生产旺季(下半年)和企业中实践,生产淡季在学校学习。安排见表1所示。

同时,我们针对理一体化课程、校内实验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的需要,不断的改革探索,成功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与制度,见表2所示。

三、教学改革成果

(一)推进了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

项目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学校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高质量教学平台的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已建成广西特色专业;建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构造等3门区级、校级精品课程;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美容教材被列为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立项建设了汽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荣获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获得50万元资金资助,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及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被认定特色课程。这些平台建设为高素质应用型高素质汽车应用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推进了学校实践环节建设,改革实践教学

经过多年建设,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专业先后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2项,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项,加学校持续投入,总计近五年来投入达到了600万元,实践场地达到6000平方米。实验室正从传统的汽车实验室中过渡到适应社会发展的培养现代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2010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三)促进学校汽车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与好评。学生组队连续参加了二次广西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0年荣获第四名,2011年在全区16个参赛学校中荣获第三名。

职业技能鉴定方面成果喜人:2007年申请并获得批准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2007年培训与考证人数为250人,2008年培训与考证人数为310人,2009年培训与考证人数为365人,2010年培训与考证人数达到400人,成为桂林市汽车方面最大的培训与鉴定机构;鉴定站每年被桂林市劳动局评为“职业鉴定先进单位”,培训教师多次荣获“职业鉴定先进个人”称号。

汽车专业毕业生历年来都达到并超额完成就业指标,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位居广西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前列,学校每年荣获自治区就业先进单位,并获国家就业先进单位一次。

在2003年的迎评及2012年申本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汽车专业作为学校拳头专业,其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学校首批6个本科专业之一。

(三)研究成果受到关注和好评

课题组成员完成了广西教育厅的相关教改课题2项,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鉴定和验收,项目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在研区级教改项目2项,公开出版规划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广西优刊6篇,其学术观点多次被学术界引用;课题组撰写的“产、学、研三结合开发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型人才”获《中国汽车报》主办的首届中国汽车人才论文评比二等奖,获奖论文己收藏于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汽车创新与人才战略》论文集。多年实践与探索而形成的“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受到兄弟院校与企业的高度赞扬,其中广西师范大学(汽车专业大专层面)、桂林市交通学校、桂林市技师学院在汽车人才培养方面也借鉴了该教学成果。

四、成果的创新点

第一,汽车应用人才培养从地方院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社会、服务面向广西的实际出发,较早进行了课程改革实践,充分把握现代职教理念,工学结合,在职业资格框架下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校情及区域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对核心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按高职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成立理实一体化教室,以企业典型工作案例为载体,按照由易至难的排序,分阶段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情境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开发相应的学习工作单、教学实施计划、助学课件及互动式网络学习平台。

第9篇

Yang Yonghai

(Yantai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llege,Yantai 264006,China)

摘要: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与创新,是各职业院校展示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技能大赛已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Abstract: Skills competition, as a major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showing learning outcome for vocational school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th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authorities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lls competition has played a distinctive role in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and has got a positive effect.

关键词:技能大赛 实训基地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

Key words: skill competition;practice training base;cultivation mode;reform in education;teachers troop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91-02

0引言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山东省政府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部署要求,确定今后每年在全省范围内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我校通过开展技能大赛,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推动汽车专业建设的步伐。

1技能大赛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1.1 自2008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要求今后的专业建设必须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并为大赛划拨专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近两年汽车专业根据高职技能大赛,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先后动用设备专项资金38万元,购置了丰田卡罗拉1.6AT、奇瑞A3整车试验台,桑塔纳2000、帕萨特1.8T发动机综合试验台,以及故障解码仪等专用设备,基本满足了技能大赛训练和学生日常综合技能训练的需要。另外,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引入大企业进行校企共建,为实现“三级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

1.1.1 与烟台永弘机械有限公司共建“永弘订单班”,与集大公司共建集大员工培训基地,为裕华公司及其他售后服务公司培养专门的汽车维修人才,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培训,实现就业顶岗的“订单式”联合办学体系。

1.1.2 与烟台三重公司、烟台奔腾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烟台汽车车身整形修复培训中心,由学校提供场地、教室等基本教学资源,由企业提供四套价值150万元的设备,师资、教材及耗材,不仅用于烟台地区三重公司、奔腾公司的企业培训,还为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与企业培训完全一样的高质量理论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就业的品牌及品质。

1.1.3 与广本山东有限公司合作,探索校企共同经营和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新模式。利用该公司在山东地区的10几家汽车4S店的维护保养及修理任务,完成“三级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的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的岗位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效果:建成后的校内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新增面积3000平方米,新增生产性设备值180万元。形成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与电子、车身、整车5个功能区,满足学生静态实训4人/组,动态实训6人/组的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要求;并把企业的规范操作、本田的5S理念引入到实训中心来,充分体现规范性、标准性和示范性。每年承接汽车专业600名在校生的汽车维护及拆装实训,承接汽车运输、维修、检测及保险行业培训300人次。大学生创业基地,完成汽车各类维修保养200台次/年,满足学生校内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的要求,使学生的技能达到中级工维修的水平。投资35万元建成的山东省汽车维修工仿真考试基地,将考评系统用于600名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考核;完成烟台市汽车维修高级工和技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500人。

1.2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具有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5个,如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裕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集大公司、广本山东公司等。经过2年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工学交替、产学合作机制、突出校企共同培养特色,将新增校外顶岗实习基地5个,重点建设4个。按每个企业提供5个岗位,每年4轮实训,可满足400名学生校外顶岗实习。

2构建“三级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高职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分为理论综合知识、发动机检修调整技能、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三项内容。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时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必须分级递进培养的特点,结合国家汽车维修职业标准,构建了“三级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制)。其内涵如下: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双线并行,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②根据本专业技能培养目标(高级)和汽车维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将本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分为初级技能、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三级”,分别在3个年度从低到高递进式完成培养目标,第一学年技能培养目标为初级,第二学年技能培养目标为中级,第三学年技能培养目标为高级。③“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中, 第一学年,在进行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完成汽车维修初级技能(汽车拆装和维护)的培养,使学生达到汽车维修初级工的技能水平;第二学年,在完成汽车维修中级技能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同时,上学期交替完成汽车维修初级工顶岗实习,下学期交替完成汽车维修中级工顶岗实习;第三学年,上学期完成汽车维修高级技能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并通过汽车维修“高级工”职业资格鉴定,下学期根据顶岗实习协议到企业完成汽车维修“高级工”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④学生每次到企业顶岗实习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企业不需对学生进行二次培训,不仅合作企业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时的工资待遇。同时通过考核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送到相应的4S店进行专项训练3个月,最后一个月再回校进行综合理论和技能强化训练,参加省级大赛。

通过“三级”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汽车专业学生(每年约380人)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人数、高级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3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3.1 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竞赛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能力,属于结果性考核。因此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以建成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为目标,以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为导向,以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准绳,建设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了一套理论与实践一体、以项目(任务)为基本单元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控地盘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综合故障检修》、《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检测》5门特色教材,并与企业共同研发教学软件或教学课件。

3.2 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灵活掌握。通过企业调研,以企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技能点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实施“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我们建设了汽车电控发动机、汽车电控底盘、汽车电器设备,共6个一体化教室,每个专业教室满足8个学习小组(每组4~6名学生),按照项目进行教学,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完全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我们建设了1个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实验室,专业课程《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检测》采取CDIO教学模式,首先按5-6人一组,分成学习小组,从设计一件机电产品开始入手,进行教学,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能力。整个过程贯穿一学期,最后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答辩,评定成绩。最终选出的优秀产品直接参加省级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全部课程都是在实验室完成。在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而设计的单片机控制赛车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弱化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将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对单片机的控制原理和控制形式的理解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上,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能进一步的增强对单片机在汽车上应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进行了《单片机对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单片机对继电器的控制》、《汽车电脑芯片的检测与维修》等实验,这几个实验的选取,主要是结合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应用进行的,既让学生了解了单片机,又让学生认识到单片机在汽车上起到的控制作用。并让他们熟悉掌握电路的搭建,形成相应的控制思维,为后期的产品设计、芯片检测、维修打下基础。

4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打造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队伍,两年来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了2名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以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重点培养了5名中青年教师,使其学术水平在省内达到较高水平、能够独立开发课程、承担教研项目、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每年都利用假期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和项目调研,并考取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和技能大赛的培训教师,学生实习有任务,实习结束有考核。并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工作。最终打造一支教学理念先进,能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技术应用和技术改造方面具有开拓性业绩;在操作技能方面有精湛技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一支既能满足技能大赛需要,又能从事职业教育、汽车应用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和生产的师资队伍。

5建设效果

两年来,借助技能大赛促进了我校汽车专业的建设。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已经初见成效。2010年被命名为院级特色专业、其教学团队被命名为院级教学团队;有两门课程《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与维修》、《汽车电气系统结构与维修》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汽车专业模块教学改革与创新》2010年获山东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汽车电控冷却系统》2010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个专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修复技术专业群的发展,参加省级技能大赛也取得好成绩。2010年、2011年参加山东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2010年参加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2011年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选手获得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芯片级检测与维修项目技能大赛的资格。技能大赛促进了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又为技能大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46.

[2]刘存明.对全国技能大赛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03.

[3]廖传林,凌良星,刘小宁.技能大赛促进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7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