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政治参与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3: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政治参与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政治参与论文

第1篇

有学者则指出我国当前的民主体制还不够完善,无法提供满足公民包括青年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尚未形成能吸纳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4]。这些研究虽在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却未深入分析大学生参与人大代表选举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因此,本研究将探寻大学生参与人大代表选举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彼此间的内在联系。采用问卷的方式在四川省5所“211工程”大学进行调查,运用SPSS因子分析方法,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大学生参与人大代表选举的影响因素,并借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提高大学生参与人大代表选举的积极性和政治参与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动机作为行为的动力,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具有激发、指引功能,并与行为特别是行为倾向具有一致性。因此,本研究将选举动机作为选举行为倾向的重要变量,并假设(H1)选举动机越强烈,对选举行为倾向影响越大。但是,任何动机和行为都是以认知作为前提和基础,其认知水平的高低也必然会影响动机,因此假设(H2)选举认知水平越高,选举动机越强烈,假设(H3)选举认知水平越高,选举行为倾向越大。此外,动机理论还认为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需要转化为动机后才能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

态度作为价值观之一,也必将对行为倾向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假设(H4)选举态度与选举动机呈正相关,即选举态度越正向,越积极,选举动机越强烈。美国学者Fishbein提出了理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简称TRA),该理论认为,个人表现出特定行为是受个人的行为意向影响,而行为意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个人对此行为的态度与主观规范所决定。但是由于理理论是基于理性人假设,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Ajzen加入了认知行为控制这一变量,并将其理论发展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edBehavior,简称TPB),主要用来预测和了解人类的行为,后来被广泛用于社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和消费等领域。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态度越正向,越积极,其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越小[6-8],且Katz和Stotland,Rosenberg和Hovland也曾在研究中发现,人的态度是行为反映的基础[9],因此,本研究将选举态度作为影响选举行为倾向的变量之一,假设(H5)选举态度与选举行为倾向是正相关,即选举态度越正向,越积极,其选举行为倾向就越大,反之越小。此外,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态度由情感、认知、意向三部分组成,学者洛开奇(M•Rokeach)甚至认为态度作为一种具有结构的复杂认知体系,是个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数个相关联的信念组织[10]。由此可看出,认知作为人们心理活动产生的最初来源,对态度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假设(H6)选举认知水平对态度有正相关关系。

研究方法

(一)变量界定与问卷编制

选举认知水平是指个体对人大代表选举的了解和认识程度、理解和评价能力,在本研究中,认知水平则是对人大代表选举的程序、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人大代表选举的意义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的测量,采用李克特量表,从完全不了解、不太了解、一般、比较了解到非常了解,分别赋值1至5分。选举态度指参与选举的主体对人大代表选举的评价和看法,表现为认可与否定程度,赞成与反对程度的状态。如是否能选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人大代表制度设计的合理性、透明度等,分为“完全不认同、少部分认同、一般、大部分认同、完全认同”5个程度,分别赋值1至5分。选举动机是指选举主体受外界刺激和内在需求综合作用产生的内在动力。本研究采用参加选举是否有自豪感和荣誉感以及参加选举的目的是为了选举出真正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或是行使自己的权利还是例行公事等。从完全不符合、少部分符合、一般、大部分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至5分。选举行为倾向是人们对人大代表选举所预备采取的先前反应和意向,具有预备性质,它是选举行为的直接驱动力,但不等于外显行为[11]。其量表内容包含“如果条件允许是否愿意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是否会主动参加”以及“是否会选择代表自己意愿的人”,答案“是”“否”分别赋值“1”和“0”。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为了保证问卷的质量,首先在电子科技大学进行小样本试测(N=60),并运用SPSS20.0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反复调整与修正,得到了最终问卷,共28题。最终问卷在四川省5所“211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考虑到作为“211工程”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总体更高,因而更加具代表性。我们共发放问卷750份,每所大学150份,收回701份,剔除大量未填写和真实性不足的问卷,同时采用序列均值对少量题目未填写的问卷进行缺失值处理,最终有效问卷共649份,有效率87%。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简称SEM模型),具有同时考虑和处理多个因变量、将无法直接测量的属性纳入分析以及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等优点,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AMOS20.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检验假设和分析,并用SPSS20.0进行辅助分析。

模型检验与实证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分析

在进行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之前,首先对问卷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Cronbacha来检验问卷各项的内部一致性,当Cronbacha值≥0.70时,属于高信度,0.35≤Cronbacha值<0.70是,属于尚可[12]。本问卷的信度为0.830,各项目的Cronbacha值也在0.600以上,因此问卷的可信度较高。效度采用主成份因子分析进行检验,KMO为0.793,且各因子的值也在0.6以上,同时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均大于0.50,且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法提取特征值,四个因子均大于1,说明问卷测量的项目比较准确的反映了选举认知水平、选举态度、选举动机和选举行为倾向这4个因子的特征。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二)模型检验与修正

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AMOS20.0对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模型拟合度采用公认指标[13-14]来衡量。一般认为,X2/df的值应小于3,RMR和RMSEA的值应小于0.05,GFI、AGFI、IFI和CFI的值应大于0.9,且越接近1越好,PGFI和PNFI的值应大于0.05。模型拟合结果如表3(初始模型)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要求,模型拟合度良好。但在模型假设检验中,我们发现H3、H5、H6并未通过假设检验(见表4),说明选举认知水平和选举态度对选举行为的影响不显著,选举认知水平对选举态度的影响也不显著。根据简约拟合度原则,我们去掉了H3、H5、H6三条路径,得到如图2所示的修正模型。经检验,修正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标准,且简约拟合度有所上升(见表3)。修正模型拟合标准化解如图2所示。

(三)讨论与分析

H1通过了检验假设,并且我们发现,选举动机越强烈,选举行为倾向越大,这与动机理论是相吻合的,一切需要和心理活动都要转化为动机才能真正促进人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会因确信其投票不会对投票结果产生任何影响而不愿意参加投票,但一般而言,行使公民权利所带来的满足和利益,以及不参加投票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足以促使大多数的人们参加投票活动[15]。行为科学认为,只有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再加上客观条件即诱因的刺激时,两者共同作用才能最终形成人的行为,这对选举动机与选举行为倾向的关系也具有很好的解释性。

H2通过了假设检验,即选举认知水平越高,选举动机越强烈。虽然我们所调查的都是大学生,但对人大代表选举的认知却是有差别的,它会受专业、家庭背景、政治面貌等因素的影响。虽然选举认知水平对选举动机有显著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较选举态度对选举动机的影响要弱。

H3未通过假设检验,即选举认知水平对选举行为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所以,认知水平与选举行为倾向虽有重要联系,但这种影响并非直接的、决定性的。认知要变成行为,中间还有许多中间变量和可变变量,而选举动机在本研究中即是这个重要变量。

H4通过了假设检验,即选举态度对选举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之前的理论依据“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需要转化为动机后才能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相匹配。

H5未通过假设检验,即选举态度对选举行为倾向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原因与选举认知水平对选举行为倾向的影响有相似之处,选举态度也需要作用于动机才能对选举行为产生影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受到外界环境和大学生个性特征等因素影响。这是因为相比其他社会群体而言,大学生更加理想主义,更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当他们认为选举公正、公开、民主,能选出真正让他们满意的代表时,就会有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选举动机更加强烈;反之,如果外部政治环境较差,认为选举不公正或者被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时,就会相当消极,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H6未通过假设检验,即选举认知水平对选举态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虽然调查对象均来自“211工程”大学,但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民主意识与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不成正比,选举认知水平普遍偏低,对选举以及人大代表制度的了解程度的均值都低于3分(总分5分)。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人云亦云,不认真分析也不顾是非曲直而盲目从众;同时还会受到许多固定观念的影响,导致选举认知水平对选举态度的影响不显著。

此外,我们在进行基于人口统计特征的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时还发现,在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是否为学生干部和家人是否有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群体里,各假设路径虽有微小变化,但并无显著性差别,因此,模型对于解释大学生参与选举影响因素的解释具有普遍意义。

第2篇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与日俱增,参与方式也日益多元化。本文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指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网民作为参与主体,以互联网为活动空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以期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决策从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为。对这一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从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由传统意义上的“公民”转变为身份内涵复杂的“网民”,也就是说,网络政治参与者具有现实和虚拟两种身份。

其次,从网络政治参与的对象和目标来看,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参与没有本质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政治参与是现实政治生活的延伸,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目的在于影响政府的活动,使政府及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以及政策的执行能够满足他们的利益要求。

第三,从形式和手段来看,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公民参政的渠道,扩大了直接民主的范围,公民获得信息机会的可能性增大。

二、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民众由于权力、财富、身份、地位造成的不平等状态,激发出民众平等、自由、尊重的思想观念。

1.推动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作为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对个人来说,是个人获得政治知识,形成政治信仰、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的学习过程”。网络是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之一,且网络政治参与过程本身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通过关注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掌握政治信息和政治知识,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评价和政治信仰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并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人格。

2.推动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变。阿尔蒙德根据人们在政治系统中的输入、输出以及扮演的政治角色,将政治文化分为村民政治文化、臣民政治文化和参与者政治文化。参与者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往往公开地取向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以及政治的和行政的结构与过程的一种文化”。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物质与制度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政治的兴起和发展使中国公民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参与途径,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对传统的非参与型政治文化会形成巨大的冲击。网络政治文化突破了网民的阶层局限与信息局限,调动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近年来,网络监督已经成为普通公民表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迅捷而有效的工具。

(二)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网络政治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自身具有的隐蔽性与虚拟性容易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欺骗化与非法化。

1.政治参与盲从导致公民的政治认知出现偏差。所谓政治参与盲从,是指“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既不是被一定的目的或动机所驱使,也不是由于直接迫于某种外在的压力,而是源于自身的一种盲目的本能和不自觉”。某些民意制造者雇佣“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使之按照自己的意愿批量生产“民意”。这些推手和水军往往利用“羊群效应”和“沉默的螺旋”的大众心理,以普通网民的身份留言、发帖、跟帖,对网络舆论进行恶意引导,传播“民意病毒”。由于网民难以驾驭无限的网络信息,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和辨别这些信息,导致其缺乏深思熟虑和意见多变,从而易发生政治参与盲从和非理性行为。

第3篇

关键词:农民政治参与;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民主监督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0-0038-02

农民政治参与作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我国农村成年人口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与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或政治决策,以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农民政治参与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农民的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应当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从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继续向前发展。

一、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参与意识淡薄;行贿和贿选现象普遍存在;参与假象严重,参与质量不高。

(一)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冷漠问题

在对山西省古县芦家庄村村民的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对当村干部是什么态度”时,有55.3%的村民选择“无所谓”,选择“想当,并会积极争取”的仅占15.7%;当被问及“您为什么要参加村委会选举”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村民选择“村里让我选”或“大家都选,所以我也选”,而选择“这是公民的义务”的村民仅占少数。由此可见,我国农民缺乏明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对集体事务特别是政治方面的事务漠不关心,政治责任感不强,政治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这些必然会制约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水平。

(二)行贿和贿选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对山西古县芦家庄村村民的访谈显示,村民为了获取某项权利或权益,会通过拉关系、托熟人、请客和送礼等途径与政治决策者进行权钱交易,即行贿。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中,有些村干部候选人会积极活动,搞小动作,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巴结领导、贿赂村民,从而在选举中获胜,即贿选。村民会为了在扶贫、贷款和低保收入等方面获取有利于自己的决定而行贿。村民会因为金钱或礼品、人际关系、情面等因素而轻易放弃手中神圣的选举权。这种贿选行为直接破坏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应当极力禁止。

(三)政治参与假象严重,政治参与质量不高

根据对山西古县芦家庄村村民的调查结果显示,村民的到场率及投票率是很高的,但事实上这种兴盛并不是真实的。高投票率和高到场率并非就意味着高参与率,政治参与还包括许多其他的形式,如、监督等,而农民却很少使用。在此次调查中,没有一个村民意识到“通过新闻媒介来解决自己遇到的政治问题”;大多数在外地务工的村民是委托投票,有的村民会一人一大把选票;有些农民虽然参与了选举,但大多是被动员或者是迫于村干部的压力而不得不参与。这些都导致村民的参选率失真。

二、农民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农民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制度原因,也有经济原因。

(一)农村经济依然落后

经济落后,农民生活依然贫困,这是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山西古县芦家庄村村民的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平均月收入在500元到1000元,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村民仅占少数。为了维持其生活,大多数村民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到城里打工,终年劳作。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农民整天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投票选举等政治参与活动。正如格尔哈德・伦斯基指出的:“日常生活的压力严重地限制了人口中绝大多数人的政治活动,虽然在革命时期,大多数人可能在短期内某一重要的领域中变得在政治上活跃,但由于必须要保证其生计,大多数人很快就离开了政治领域。”

(二)村民自治组织不完善

村民自治是农民政治参与的直接体现,它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主要通过自治组织村委会来行使这些权利。但是,根据访谈显示,在农村的村委会选举中还存在着贿选、宗族势力干涉的现象,这使得选出的村委会不能代表村民的利益;村里很少召开村民会议,村务也不公开。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村委会的职能异化,农民的各项自治权利得不到充分的行使,从而制约了农民有效的政治参与。

(三)农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低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农民分散经营土地,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缺乏必要的联系与合作,单家独户进入市场,从而形成了我国农民分散性较大、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的问题。因此,我国农民进行政治参与主要是以个体或小团体为主要形式,这使得农民利益表达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由于农民组织代言人的缺位,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的目标诉求不明晰,进而影响了农民的参与热情。

(四)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低

由于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因而导致其政治认知程度也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有14.9%的人从未上过学,有45.4%的人是小学文凭,有37.7%的人是初中文凭,而只有2%的人是高中文凭。农民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政治参与可能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和熟悉程度比较低,对自身政治参与的权利和参与程序也不了解,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

(五)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漫长的封建专制传统的国家,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政治思想为主线的传统政治文化,这些传统政治文化在农民的心里逐渐积淀成了“清官思想”、“依附和归属心理”、“与世无争”、“权威崇拜”等复杂的政治意识。这种意识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农民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使得农民在政治参与中表现为被动与盲从,从而制约着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三、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

第一,要因地制宜,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可以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例如芦家庄村,鉴于该村的村民以种地为生,土壤肥沃,草木茂盛,所以政府应该同时发展当地的农业和养殖业,形成集体规模,并给予村民统一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农民增收。第二,要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并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兴产业。例如芦家庄村,鉴于该村有许多特色产品,比如樱桃、连翘等,所以可以将这些产品进行深加工,获取更高的经济价值。第三,要建立农民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民相关技能的培训,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此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在民主选举方面:村民委员会要对选举中出现的贿选、拉票行为作出明确的严肃处理规定;要增加选举的透明度,通过各种形式,比如候选人开展竞选演说、公布政务目标等,让农民了解村干部候选人,保证农民选出真正维护自身利益的代言人。第二,在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方面:要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村内重大事务一律交由村民大会集体讨论,最大程度地考虑群众的意见。第三,在民主监督方面:要推行村务公开,做到公开村务的时间及时、形式规范、内容完整;要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认真审查村务公开的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是否及时等,让全体村民进行有效监督,从而真正落实村民的民主自治。

(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整体实力

“在某种程度上,农民家庭离群孤立,一个个单独地站在国家权力机构面前。”这是农民利益容易被忽视和遭受侵犯的主因之一,所以农民应该有自己的政治参与和维权组织。因此,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属于农民自己的利益组织,比如“农民协会”等,这些组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代表农民参加政治决策,以集体的力量抵御各种可能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增强农民自身的组织性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整体实力。

(四)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素质基础

第一,在乡镇建立农民夜校,开办农民文化培训班。如在芦家庄村,村干部可以组织开办识字班,把当地村民组织起来进行学习,每星期两次,每次一小时。第二,在农村创办公共文化组织和文化设施,如文化室、文化馆等;开展农民文化节,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在芦家庄村,村干部可以组织村民观看一些反映农民生活的电影,并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指导村民自己的日常生活。第三,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下乡进行义务服务,为农民进行国家政策、文化知识的讲解,以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

(五)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规范化的渠道

第一,要设立专属于农村的电视频道和广播节目,创办专属于农民的报纸和杂志等,为农民提供更为丰富的规范化政治参与渠道。第二,要创新大众媒体的表现形式,以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农民面前,如漫画形式。第三,积极引导农民向大众媒体反映影响农民自身利益的问题。如开办类似焦点访谈之类的电视节目等,通过这些大众媒体的报道和宣传,形成社会舆论,加强农民对各级村干部的监督,促使有关部门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规范化的渠道,激发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利益表达的愿望。

参考文献:

[1]王立梅,计军恒.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理论导刊,2006,(1).

[2]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利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查;学生参与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3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参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075-2

一、前言

高等学校历来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教育,而学生参与又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渠道。“教育的主要指向是学生内在的思想品德结构,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使命。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尽管几经改革,但长期以来的教学活动还是以灌输为主,教学方式、方法依然比较单一陈旧,学生处于鲜于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不能真正发挥主体性的效能。

为了能客观、全面、准确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现状,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对长春工程学院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年级、五个专业的学生,针对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参与状况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同时还有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2份,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提供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

深度是指学生参与的深刻性,主要包括学生是否自愿、情感体验和认知参与状况等。广度是指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主要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

就深度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愿意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的学生占44%,一般的占28%,其余为“看情况和不愿意”;“参与后感觉如何?”很开心,提高了认识的占35%,一般,凑热闹的占48%,根本不喜欢,认为没有用的占20%,其余为不表态。认知参与,是参与深度的一个体现,即“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实践证明,学生采取的学习策略不同就会引起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层次的深浅则意味着学生认知参与的深度。比如:不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就是引起浅层次思维的学习策略;相反,研究发现式的学习,体现的就是深层次思维的学习策略。当然为了完成思政课的学习任务,学生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等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从目前大学的整体情况看,尽管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加强,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运用较高思维层次的学习策略,但总体来看,所应用的还是以引起较低思维层次的一些学习策略。比如,在调查问卷中,有七――八成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他们主要是“以听老师讲为主”,或者“只是偶尔积极主动思考、参与讨论”,而在考前复习时,只是“以掌握书本上老师留的重点知识为主”。

就广度情况而言,一是在参与时间方面。学生“平均每节课真正投入时间”,15.8%的学生表示在“5-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上的”占44.5%,“25分钟以上的”占30.5%,“35-45分钟”的约有8%。另外,由于参与目的不同也决定着学生参与时间的长短。调查显示,比如,出于“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正是自己的需要”、“为掌握知识、学习道理”、“喜欢思政课老师”这样的目的,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占学生比例56%,相反,若因为“为应付考试”、“完成老师的要求”的目的则持续的时间就比较短,占学生比例44%。二是在参与人数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在“思政课上,愿意主动参与老师教学”的学生大致有一半多一点,而“参与愿望不强”或根本“不愿意”参与的学生也占到了近一半。可见,学生的参与广度还有待加强。

(二)学生的行为参与程度普遍较低

学生的行为参与,就是指其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投入及程度如何,分为课内参与和课外参与两个方面。

课内参与亦即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听课状况、参与讨论和主动发言等方面。首先从学生的听课情况看,有的学生虽身在课堂,但不会听课,主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类学生占35%左右;而大部分会听课的学生,主要是“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存在困惑的内容”,大约占46%;另外,有小部分学生是基本上都会集中精力听课的学生,占极少数约20%。其次,“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情况看”,有15%左右的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45.2%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其他要么视情况而定,要么根本不参与。

课外参与就是学生在课后的行为努力情况。一是课前学生的预习和准备情况。调查显示,“从不预习和准备的”学生占79.5%,“为完成老师布置任务才进行预习和准备的”学生占56.6%,还有极少数学生只有在老师下次课检查并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时,才会为应付而准备的。二是课后学生的投入。在“对待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问题上”,部分学生会认真对待,大约占38.5%,但也有55.8%的学生应付了事。“对老师布置的参考书”,基本不看的约占90%,偶尔感兴趣翻看一下的占不足10%。

(三)学生参与的条件、机会和空间有限

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参与,就必须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参与条件和机会,并提供一定的参与空间。其中,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生参与的条件和机会。

从对教学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的调查结果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参与条件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为主,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基本上还是满堂灌的占75%,“教师讲,学生听”的占22%,“教师讲得少,学生参与活动较多”的有8%。二是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比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的机会,仅有13%的学生认为“很多”,“一般”的占45%,有36%的学生反映“很少”,“从来没有”的甚至也占4%。再比如,针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辩论”的问题,认为“很多”的仅有16%,38%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很少”的也占到了35%,甚至“从来没有”的也有10%。另外还有,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时,大部分教师都会很欢迎,有的老师当场讨论,有的因课程安排等问题而留在课下研讨。当然,也有极个别教师根本不管学生的异议而是继续讲课。此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氛围的评价,认为“上课活泼、民主、轻松、和谐”的占16%,“上课比较活泼、民主、轻松松、和谐”的占32%,一般的占25%,认为“上课死板、枯燥无味”的占27%。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的个人魅力(有激情、信息量大、知识面丰富等),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条件。

可见,通过对学生参与的条件、机会和环境氛围等方面调查研究来看,当前高校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条件还不够充足,参与的机会也有待增加,环境氛围尚需改善。美国教育家亚历山大・阿斯汀的“卷入理论”指出,“学生进步的大小与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成正比,任何教育中的措施在效能上都与其促进学生参与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三、结论

总之,尽管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研究和实践推进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时效性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非真正参与现象比较严重,教学效果方面存的问题主要是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但素质能力没有得到相应发展。

当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一个复合函数,影响的变量有很多,比如: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堂氛围等,但我认为,学生是否重视参与、是否积极有效参与也是影响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变量。

参考文献:

[1]顾海良等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6.

[2]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

第5篇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能钻研教材和教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精心备课,精心授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研究新教法,新学法,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子,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增强思想政治课对德育的针对性。从1993年9月开始,我一直从事初三毕业班的思想政治科的教学工作,勤于钻研教材和命题方向,真抓实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先后在1995年、1997年和1998年三年中考成绩评比中,平均分、及格率均名列全县第一,多次在县政治科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举行教学观摩课,取得了好评。95年9月我被榜头镇党委、政府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97年12月,我参加县优质课评比,成绩优异,被教育局评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几年来,在教学改革和钻研教学新方法上,我撰写了一系列教学经验论文,在各级会议上交流,取得了一致好评。《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初三年政治科教学点滴体会》、《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的实践》、《贯彻“两全”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分别在1995年、1997年、1998年和1999年的县政治科中考质量分析会上交流并收入汇编。其中《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的实践》一文于1999年5月在省《德育》优秀教学论文专刊发表。《贯彻“两全”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一文荣获99年县中学优秀政治教学论文一等奖。我曾经在95年、97年和98年三次在竹庄中学举行现场经验介绍,取得好评。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耐心辅导学生,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融贯于日常生活中,与时事政策教育相联系,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陈丽白同学的小论文《民族之光》获县一等奖;陈汇慧同学的小论文《中华之光》荣获市三等奖;王锦敢同学的小论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克不容缓》获县二等奖;陈汇慧同学的小论文《人口警钟要长鸣》获县三等奖。

第6篇

期待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小论文,教师和学生单纯着眼于“落笔”阶段是不够的。小论文的撰写,应该以课程标准为统领,系统地贯穿于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否则,突击布置小论文作业,学生是无所适从的,也很难一下子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以下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结合几年来在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时政教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高中生普遍对课堂所提到的时事政治感兴趣,课程标准也指出,课堂教学要与“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现在教材的内容都很重视生活化,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事政策教学和实例教学,因而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要突出时政性,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态度,提高学生分析时政的能力。学生投身于时政学习,往往热情高涨,感到政治课的原理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增强了写小论文的信心。如果平时在课堂上教师不注意引入时政案例,学生因知识面过窄,缺乏社会生活的积累,写小论文时就会手足无措,或者出于交差了事,或者难以写好。课堂与时政教育相互补充,一方面为将来小论文积累素材,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在阅读评论中增强学生写作信心:时政评论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经过上一环节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时政的关注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愿意就热点问题口头谈谈自己的看法,但若诉诸文字,他们则会普遍对如何撰写政治小论文感到陌生,甚至有畏难情绪。这时,有必要指导他们阅读含有政治小论文元素的文章资源。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各类社会科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也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资源”。

“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教师平常应注意收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时政评论,在全班面前介绍,指出其中的作者观点、论证方式、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让学生熟悉别人的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可取之处在哪里,值得商榷的地方在哪里,并且张贴出来让感兴趣的学生阅读。这样,既能揭开像时政类评论等政治论文的神秘面纱,消除学生对小论文的陌生感,又能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推荐学生阅读评论,向他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政治小论文的写作并不是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的难事,只要你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勇于尝试,就能写出独具特色的政治小论文。

三、在综合探究中提炼学生朴素观点:社会现实与课本理论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曾经表示,“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实证、推想、会通、分析――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如今的高中课堂,都开设有综合探究课,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各施所长,或形成课件,或形成提纲,或形成手抄报等。在这里学生运用所学认识社会现象、适应社会规范、融入社会圈子,探索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习潜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教师应关注学生提到的初步观点,引导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及时给予分析、评价,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火花,使其在将来的政治小论文写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明晰和成熟。

四、在论文写作中规范学生严谨撰写:学生主动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第7篇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第8篇

在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过程中,淄博柴油机总公司(以下简称淄柴总公司)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注重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职工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将深奥、概念的思想政治转变成职工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能获益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提升了职工思想政治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政治与效益的双赢。

亲情式管理凝心聚力。淄柴总公司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亲情式”管理,以此增进职工与企业的感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淄柴总公司党委及下属党委、党支部根据党员和职工需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走访、帮扶、党员责任承包等工作机制,经常走访家庭和与职工谈心,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加强年轻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夏天,公司为职工发放降温饮料和药品,并安排医务人员到生产现场进行消暑降温工作指导,各党支部根据职工需求,安装了风扇、饮水机等设施,同时做好冰糕、绿豆汤、咸菜、的及时供应;冬天为职工安装微波炉、熬制稀饭、发放棉衣、棉鞋等。有的支部订阅报刊杂志,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有的支部成立困难家庭帮扶小组,送钱送物的同时定期上门服务,有的支部逢年过节都组织职工聚餐或发放过节礼品,有的支部定期到单身宿舍走访、成立民主管理小组、春节给外地职工包车,得到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据统计,六年来,各党支部组织为公司职工捐款12人次,捐款金额共计19.35万元。

职工参与同舟共济。淄柴总公司在公司管理过程中广开言路,以多种形式提高职工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

第9篇

运管所稽查大队长竞岗演讲稿-竞职演说

【我们的服务】各类演讲稿、竞聘演讲稿、述职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征文、论文(含职称论文、工商论文、公共论文 、财务论文、工科论文、社会论文、艺术论文、教育论文、财政论文、管理论文、会计论文、理科论文、文化论文、医学论文、法律论文、证券论文、经济论文、文学论文、哲学论文、政治论文、计算机论文等)、法律文书、经济研究报告、经济事务文书、英、法、德、俄等外文文书等。无论您需要哪方面的文章(包括经济、教育、政治、文化、法律... ),无论您需要哪个部门材料(党委、政府、财政、工商、公安、统计、邮电、企业... ),都可打电话(13117350608)、qq(235528730)或发电子邮件xz5151@163.com与本站联系。

【我们的承诺】依托强大的写作队伍,以市场最低的价格,为您打造最优质的原创作品。

【我们的优势】本站汇集诸多专家学者、报社编辑、各部门文秘工作者,阵容强大且具有丰富的写作基础和经验,文章质量绝对有保证。出自本站的每篇文章都属于本站作者原创而来,不存在版权纠纷问题,而且绝对为顾客保密。

【我们的流程】与本站站长联系(打电话或发邮件)-同意写作-银行汇款-写作-交稿-客户反馈

【我们的账号】 工商银行:9558801911101296371(牡丹灵通卡)收款人:许齐德 汇入城市:湖南省郴州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我叫**,现任稽查队副大队长。平时,我总是对同事说,向前、向前、再向前;但此时此刻,我却希望最后一个演讲,因为稽查队肩负着广州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生活无规无律,有的是组织,有的是协调,有的是参与,确实一言难尽,但是交通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有人修路,有人快跑,而我,甘当一颗铺路石,无怨无悔。

一、 工作成绩和不足

回顾本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1.扎扎实实做好日常稽查工作,确保道路运输秩序良好。

**作为华南重镇,运输市场资源丰富,客货运企业参差不齐。对运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大队积极探索,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个分队的积极性。以 “两站一场”为中心,稽查力量辐射广州,重点打击无牌无证,兼顾其它违章,月度定期进行客货运市场集中整治,逐步净化运输市场。

2.建章立制搞好车管工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事车辆管理,如果没有“安全第一”的意识,那么,不仅没有“安、稳、长、满、优”的可能,而且还是失职。只有安全才能有收获、有幸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稽查队人多车多,司机又有一些新手,管理任务繁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常言到“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为了不出事故,少出事故,对部多次召开会议,牵头讨论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把车辆安全工作作为每周政治学习的必备课,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3.全力以赴维护好重大节假日的交通秩序

春运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也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更是运管工作的期末大考,全体队领导和队员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年年春运受表彰;春、秋季交易会任务重、压力大,管理和服务对象广,值勤人员周密部署、热情服务,受到四海宾朋齐赞誉,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运管工作的影响力;还有百万火焰行、中巴足球对抗赛等等重大活动都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领导的培养和支持,同志们的帮助和自己辛勤的努力。不足之处是工作较多时,有时有些急躁;在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关心同事生活方面做得不够,我一定加倍努力。

二.立足本职,展望未来,稽查工作任重道远

结合稽查工作实际,我认为首先应该认清角色、摆正位置、行权不越权,到位不越位,抓重点攻难点,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具体概括为“一个原则”、“两大主题”、“三个转变”、“四个做到”,简称一二三四。

“一个原则”就是上为领导分忧,下为群众服务,并把它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