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生体育健康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3: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生体育健康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生体育健康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径和方法。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

2.2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

2.3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3.2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3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4.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4.1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2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学生素质,体育竞技

 

一、传统小学体育课的弊端简析

(一)课程设计的不合理

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仍是沿用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其内容仅仅为不断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忽略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男生与女生在体育爱好方面是有较大差异的,男生通常偏向一些剧烈运动,例如足球、篮球之类;而对于女生而言则更喜欢温和的体育运动,如羽毛球、跳绳等。因此,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不能将全班同学等同视之,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而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

(二)体育目标的不合理定位

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来看,时至今日,不乏大型体育盛会的举办,但仍存在不少人对体育活动存在误解。他们总把体育归为一种单纯的竞技项目,而忽略的体育活动的本质,即身体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不仅应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个人成就,而是更加关注它给我们带来的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亦是如此,体育教师不应单纯地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该变传统以分数衡量体育成果的观念,而是应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课地位的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这尤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论文格式,体育竞技。当代的学生为了升学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挤压其课余活动时间,小学生亦难逃与此。更有甚者,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小学生小升初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也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小学体育课对学生素质培养若干建议

(一)重视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1、对小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随着世界上各重大体育盛会的连连举办,各小学的体育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这就为小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不难发现,由于我国对体育的认知并不成熟,大多数人在观看这些竞技活动时总是忽略运动给选手带来的快乐而关注各选手的运动成绩。论文格式,体育竞技。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容易影响小学生对体育的看法,造成他们在体育中一位求胜的心态,从而忽略了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进取心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教导小学生不应一味看中比赛成绩,当然,成绩可以反映竞赛的一方面,但不是竞赛的全部,我们应通过竞赛的成绩激励自身奋发向上。2、加强对小学生顽强意志的锻炼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锻炼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见的,而是要通过长时期的锻炼才可达到的。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顽强的意志品质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对于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在体育锻炼或是竞技中,小学生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同时必然也要面对承受失败的压力。论文格式,体育竞技。由此可知,在校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勇敢面对失败后,其意志品质必然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对小学生意志的锻炼,鼓励其在失败中仍能享受体育的乐趣。(二)在追求身体满足的同时关注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1、帮助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体育并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就能达成其效果的,而是要求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应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教小学生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之余多加关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生长的萌芽期,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仍要依靠外界的正确引导,同时,由于其年龄小的特点,造成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团队精神。针对这些,体育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体育竞技活动,如拔河、球类比赛等,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团队精神的力量并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3、指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继续营养的补充以及强悍的身体。论文格式,体育竞技。由于上面提到的,体育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多参加课余的体育活动,但仍应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指引小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以免造成身体损伤等不良后果。论文格式,体育竞技。

三、小结

综上所述,注重体育课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论文格式,体育竞技。因此,各小学、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小学生积极开展他们所爱好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劳逸结合,从而促进文化课成绩的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当前兰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竺航;;对奉化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3]周坤;论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第3篇

一、概述

(一)关键名词的界定

兴趣(心理学百科全书):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并且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心理。

运动兴趣《体育科学大百科词典》: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体育兴趣(季浏,《体育心理学》,2010):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

(二)理论简介及分类

1.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兴趣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在对运动用品的兴趣。

精神兴趣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在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2.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能促使人们产生愉,如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

间接兴趣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强身健体等。

3.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广泛兴趣是对多项体育运动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感兴趣。

中心兴趣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体育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4.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二、研究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高级检索,输入“体育兴趣”,查阅了2000―2014年相关的硕博士论文444篇,再输入“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在结果中检索,得出硕博士论文0篇,而检索到相关期刊7篇。总的来看,关于体育兴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运动能力的现状与对策、影响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体育兴趣等方面。

徐霞琴在《对新课标理念下苏州市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另外,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也下降。

余贞凯等在《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一文中认为,影响中小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包含内容的形式,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人们对体育的理解等方面;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等措施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贾海涛在《中小学体育课学生兴趣培养研究》认为,影响中小学体育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有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学校组织管理、体育成绩加分等;主观因素有教师的认知、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学生自身状况对体育学习的影响等。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体育兴趣的研究主要是提高学生体育的运动能力,以及影响培养体育兴趣的因素,几乎没有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各个因素对体育兴趣维度的关系研究,本文对两者是否有关系以及关系性程度进行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

男女学生的体育兴趣差别较大,现实生活中,女生体育兴趣相对较差,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之间的体育兴趣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分别构建体育学习兴趣模型。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多采用描述性的理论研究和综述性的研究居多,干预性和实地调查、实验性的研究较少,没有充分的论据进行验证。

2.对于实验性的论文,对研究所提出的对策没有实际性的、可具体操作的具体办法,也没有进行反复验证,只是空谈。

(三)研究工具

1.关于体育学习兴趣的评价工具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研究者多根据主观判断与研究需要侧重于某些指标,使得无论在体育学习兴趣的测量维度还是测量结果方面有很大的主观判断。

2.依据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体育学习兴趣类别与本质,虽然众多研究进行了相关体育学习兴趣测量工具的制定及对测量工具的本土化修订,但各种测量工具的指标维度、信度、效度不一,?y量结果差异较大。

四、研究建议

(一)电子信息时代,如下载APP体育小游戏,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和设备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体育意识,是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卫生;健康

School of health and health education on pupils' health and the health.

Chi Tian yi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income, health problems become the most concern of the people, especially elementary student's health and the health, has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Governments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 in China and also gave attention to them but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cannot be ignored.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of health and health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to find and improve the method and thinking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 health

1.论文研究的目的

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小培养,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人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注重这方面对孩子的培养,"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小学生由于年龄低,对卫生和健康的概念非常的模糊,更谈不上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师和家长就要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培养和教育,防止不好的卫生习惯渗入孩子的思想,那时在改变就会非常的困难。从小学生就抓起他们的健康教育,让良好的习惯伴随他们的一生。[1]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和研究小学生卫生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的策略,为以后这方面的卫生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论文是以我国的小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中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本文的论题,选取了学校一至六年级的部分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卫生健康方面的专家和医生作为访谈对象,重点是结合本文的论题进行更广泛的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是从各种报刊资料以及对图书馆查阅,法规及历届的相关论文,同时还查阅大量有关学校卫生健康方面教育的案例,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培养等文献书籍。

2.2.2.访谈法

本人到小学生的家里对家长和小孩的一些卫生习惯实地进行了走访;对此类学校的小学生卫生健康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与上小学生卫生课的教师进行交流,在社会上做一个小学生的卫生情况的调查,以便更好的了解小学生卫生健康教育的情况。

2.2.3系统分析法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利用卫生与健康重要性、小学生各册三生课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提出各种有效可行的对策,选择最佳措施和策略。

3.小学生卫生与健康的调查结果

3.1成长阶段卫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有五分之一是学生,这当中小学生就有一半。他们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保证,是我国人才储备的希望[1]。只有加强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卫生、健康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培养出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够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更好的去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2加强宣传和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阶段,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非常的强,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如果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帮助下,他们能够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出健康的体魄,有着丰富的卫生健康知识。[2]因此,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去积极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学校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保证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家庭、社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也是如此,深入的开展和普及保健知识,全社会也要去开展这项活动,为我们下一代的身体素质,健康的成长奠定基础。

4.小学生存在的卫生与健康分析

4.1学生常见病问题

当前我国的许多地方的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常见病症,主要表现在视力下降,体能跟不上,农村孩子营养不良等。结合体育老师调查的数据得知,许多小学生肺活量、爆发力以及体能都在逐年的下降,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原因有很多,但是课业负担重、体育课程的减少、体育锻炼跟不上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就是孩子的饮食无规律,摄入了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和垃圾食品,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没有有效的截至,也是孩子营养不好的原因。

4.2小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健康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健康也是关键和重点,因为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对他们的性格的形成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造成影响[2]。我国当前社会节奏快,人们的观念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也在增加,每年都在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受社会的影响和课业负担的影响,他们的情绪低落、不善与人沟通,容易和他人发生矛盾。学习不积极,困惑等多种表现。这其中包括了社会、教育部门、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跟不上,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父母没有能够好好的引导,三是孩子自身的性格因素等等。

4.3学生个人卫生习惯问题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个人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修养和文化水平高低的体现。[3]我国的教育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小学层面上的教育更是如此,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表现出来的,孩子在吃饭和饮食的过程中不洗手,直接用脏手去拿食物。手指甲过长,衣服不经常换洗,袖口、领口非常的脏。还有时写字和看书时的姿势不正确。还有就是孩子的公共卫生意识非常差,随地吐痰,乱让瓜果皮屑,喝不干净的饮用水等。

4.4学生运动时间不足问题

学生的运动时间不足也是问题的根源,学校和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总是要求他们学习,报一些课外补习班。增加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造成了运动时间的不足。有些教师甚至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知识学生的好活动时间减少,还有就是有的学校缺少场地,导致学生们对运动缺少兴趣。体育器械的落后和不足也是问题之一。只有教育部门和社会、家庭转变观念,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小学生卫生健康淡薄,常见病发生多。小学生卫生习惯极差,缺乏健康知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造成体质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疾病等健康问题。

5.1.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这其一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

5.1.3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及锻炼时间不足。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没有形成,很随意,很邋遢。学生每日的锻炼时间不足,原因有二,其一是课业负担过重,其二就是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情况更为明显。

5.2建议

5.2.1针对学生体能、视力、营养不良的问题,加强其危害性的宣传和教育。

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让他们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从己做起,多运动、注意用眼卫生和饮食;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常见疾病的监控,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的改变和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政府部门也要增加财政的补贴力度,改变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姿势[4];国家应该继续实施给小学生的营养餐计划,并把这项工程持续下去,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周边小卖部的监督力度,对一些三无食品严格监督,杜绝上市;教育部门应该督促到位,教师应该减少课外作业和家庭作业的数量,增加孩子的活动时间,。家长要控制好孩子对网络游戏、电视、电脑的依赖,增加他们的体育锻炼。

5.2.2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每个小学都应该贯彻实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设立专门的学校卫生人员。建立学校里面的心理咨询室,及时和老师沟通,发现孩子出现心理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4]。增加课外活动,让学生多锻炼舒缓他们的课业压力。经常组织班会让学生多发言、多交流,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不要让家长过分的要求学分,给孩子以充分的空间去发挥,培养他们独立的性格。

5.2.3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社会、学校等公开场所进行大量的宣传。也可以进行专门的个人卫生习惯知识讲座,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教育环境,也可以利用板报和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表彰个人卫生好的个人,鼓励卫生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荣辱观。参加社会层面的卫生、健康活动,让学生参与更为广泛的卫生宣传,培养他们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观念。

5.2.4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学校还要建设宽敞的健身环境,购置花样繁多的建设器材,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积极锻炼。在户外可设置健身休闲设施如上肢牵引器、单双杠、扭腰踏步机等等,有了到处可见的体育运动器材,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致和意志就会增强。学校还可以组织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组建学生体育运动社团,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安排一些运动类的比赛项目如跑步接力赛、拔河、球类等。学校还可以鼓励老师和学生一起创编出活泼有趣又安全可行的体育游戏、健美体操等。

6.结语

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今后应该认真注重宣传教育,注重实践体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努力上好每一节卫生与健康课,不断提高学校卫生健康工作质量,让全体师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卫生纰漏引起疾病的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校卫生预防工作,使全体师生讲卫生、有健康、懂健康,能够度过一个安康、祥和的岁月。

参考文献

[1] 侯虹霞.谁为中小学生的健康买单[J].山西教育,2009(12).

[2]徐春英.中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究[J].职业与健康,2009(9).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篮球,教学,系统教学,心理素质

 

一 引言

中小学篮球教学是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健康,培养意志,但据我对初中同学的了解,他们普遍反映在教学中对此项目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训练不系统不规律;另一方面没有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没能够锻炼出学生的意志品质。本文对中小学篮球教学的系统性,以及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提高中小学篮球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 问题的存在与解决方法

1教学形式与内容上的问题

1.1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教学,应作为一门学科

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体育教学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篮球教学训练的兴趣也能更好的培养提高。

1.1.1中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课,篮球教学训练中应注意“教”与“玩”的结合

爱玩儿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中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在篮球教学课程中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儿,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月了中体现出教学内容,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1.1.2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课、篮球教学中应重视兴趣的培养,“教”与“玩”结合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较小,韧性大,容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容易疲劳。这些都表明了,青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体育课,篮球教学来掌握技能,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篮球教学课中,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所以,在篮球教学安排中,只安排熟悉球性和简单的技能练习,基础练习即可。

1.1.3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课、篮球教学中“教”与“玩”结合

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中的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兴起,头头是道的,而学生却似懂非懂,尤其是篮球基础练习中细化的技术理论,很多学生是不能理解的,稍微好些的也是一知半解的情况,这就说明在体育课、篮球教学中只强调教学中单纯的“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中的篮球游戏,徒手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1.1.4中小学篮球教学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目的的完成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课程安排中篮球教学训练的目的、原则、方法,在教学中安排玩的内容,游戏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篮球教学训练最能体现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协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1.1.5中小学篮球教学训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篮球教学训练,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兴趣特点和心理要求,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融合,使学生更自觉、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热爱篮球运动。篮球教学还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教学中穿插的篮球游戏或者徒手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两增加,篮球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耐力,促进了体能的增加。促进了学生智力的提高,并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情趣,锻炼了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及良好品质的发展。

1.2 社会对中小学篮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人们总是认为学生去打篮球就是在玩,不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根本没有注意到篮球运动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作用: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适当的运动能够有效的提高课上地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同步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综上所述,篮球活动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努力,将中小学篮球运动广泛开展,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1.3学校对中小学篮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经费资金不足

教学训练课不系统不规律,虽然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校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没把体育教育提高一个层次。免费论文参考网。篮球是体育项目中最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主要运动项目,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各个方面。篮球对中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应该把这项运动重视起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到篮球运动中去。

1.4教师对中小学篮球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只把体育课当成是为学生调节心情辅助理论学习的一门课程,没很系统的教学,一切随着学生的心情,这种现象几乎遍布所有的中小学。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学生的篮球学习活动,让学生对篮球没有产生概念,意识不到篮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产生不了学习篮球的乐趣,对学生今后产生运动的乐趣十分不利。

1.5学生对篮球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及教师等观点的影响,学生在掌握篮球运动时并不会产生成就感、优越感,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下降了,以致渐渐不去学习篮球运动,从而使此项运动无法广泛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篮球运动的同时必定会花掉一定时间,在大家都对文化课比较重视的情况下,学生必定会选择理论学习。

2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问题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但它的后几种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至于是硬任务,为了抓智育而可以不管或少管体育教学。可是我们应该知道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挥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2.1耐心进行思想教育

篮球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出现这种情况后,应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少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马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用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是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的含义。

2.2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做“猎人打猎”游戏(用投篮球来代替猎枪)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相互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但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免费论文参考网。

三 结论

3.1 系统教学能有力的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助于篮球运动的发展普及

3.2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运动的乐趣,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 建议

4.1 广泛开展大众化体育活动,提高大众参与体育的乐趣,并让家长教师意识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加强中小学生篮球运动的开展。免费论文参考网。

4.2 鼓励广泛开展体育课,支持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完备体育教学器材及场馆设施,提高体育教师师资队伍,使篮球教学活动能够系统广泛的开展,同时在篮球教学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0-60

[2] 李剑萍,魏薇.教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6.70-90

[3]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50

[6]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168

[7] 高卫等.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M].西安:西安体院学报编辑部,1989.1-45

[8] 刘天锡.最新篮球运动[M].上海:北心书局,1953.45-130

[9] 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0-200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1-0346-01

一、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

习惯是指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也是指与完成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相联系的、并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而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自动参加体育活动,经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高度自觉和生活化了的行为取向,是后天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内在需要的、比较稳固的自动化行为模式。简言之,体育锻炼习惯是后天形成的自动化行为。

二、影响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学校体育因素,主要是从体育教师、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训练、体育器材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家庭因素,主要是从父母的体育观念、父母对子女的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社区因素,主要是从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进行研究;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社会媒体因素,主要是从观看体育赛事、收听体育广播、张贴体育用品类广告牌、以及体育名人的成就、个性、体育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

三、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具体方法

1.学校应注重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体育老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符合中小学学生年龄和性格特征的且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材,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教学内容应合理搭配并适合于学生的体质发展,如果教师所选用的教材难度太大、太复杂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丧失自信心,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必须遵循能让大部分学生接受并喜爱的原则。体育竞赛应该与教学相结合,尤其是学校运动会,运动会鲜明的优胜劣汰特点,正是适应了中小学学生增强好顺的心理特征,通过运动会,他们不光收获了运动成绩、肯定了自我,也培养了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体育竞赛中体现的个人和团体的拼搏精神,激发中小学学生把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看成一种责任和使命。

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学校将体育课时一再缩短,在邻近期末考或是入学考期间,老师们甚至将体育课直接用于学习文化课,或是让学生自习,这种现象在一些特优班更为明显。填鸭式的被动教学形式使很多中小学学生长期处于巨大的学习紧张和压力之中,从而使他们从心里上缺乏对体育运动的意识和兴趣;同时,重大的学习环境压力之下,很多中小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埋头苦学的状态中,从而导致眼睛近视、弓腰驼背、身体肥胖等身体疾病。面对这样的情形,学校除了保证每节体育课的安质、按量、按时开展外,还应用大课间操以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而进一步达到学生舒压放松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上,学校应该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完善体育场馆的设施管理,以基本保障学生对体育活动场所的需要,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2.家庭应注重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家庭作为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将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家长的参与体育锻炼无疑是培养孩子良好体育习惯最好的榜样,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自己并没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如果家长能亲自陪同孩子参加锻炼,或是监督、支持孩子参加,例如支持孩子购买体育用品、参加体育辅导班、去收费运动场馆练习、家里有适合孩子锻炼的体育器材、杂志和书籍等,将对孩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社区应为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提供条件。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组织活动项目以拳操类、气功类、舞蹈类占主导地位,这些项目具有明显的非竞技性、保健性、表演性;且活动时间长、对场地(器械)要求不高等特点。从这些活动项目的特性来看,适合于社区老年居民健身、保健的需求。但事实上,现有的这些项目很难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育需求。要保证更多的中小学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单靠宣传引导还不够,而是要增设活动项目,因此社区体育组织必须改变现有活动项目群体性单一的现象,让更多的中小学学生有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吸引他们自觉地参与进来。

另外,社区邀请专业人士来社区开展体育方面的讲座,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或比赛、中小学学生在体育锻炼时有专人指导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他们的锻炼兴趣和保证锻炼的效果。

4.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媒体影响

当代中小学学生生活中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媒体事件已深入人心,在社会媒体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影响因素,且立足于社会现状提出的建议措施,其后继性和预见性较强,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其普遍意义更高。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观看体育赛事、收听体育广播很容易就会被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及运动员成功时那份荣誉感所吸引、被成功背后的故事所感动和激励。体育用品类广告牌、广告词以及体育名人的成就、个性、传递的体育精神等方面的信息都对着中小学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四、结束语

将“健康在于科学的运动”和“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的观念扎根于中小学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所以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应该视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来践行,应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学校应为中小学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提供优异的条件,家庭应为中小学学生良好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应为中小学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提供协助。

参考文献:

附二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文飞.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1).

[2]许朝晖.福建省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的调查研究.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3]郑佩芬.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之研究.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

[4]陆志成.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上海体育科研,2003(1).

[5]王海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1).

[5]林生华.刘新兰上海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成就取向[期刊论文]-体育学刊 2003(01)

[6]杨学军.陈周业中美两国部分青少年学生余暇体育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03)

[7]曲宗湖.尚大光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 2000

[8]吴向东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解释[期刊论文]-教学与研究 2004(01)

[9]王崇喜受教育程度与健身意识和行为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体育科学 2004(08)

第7篇

心理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寓教于乐,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六(1)班学生黄梓铭同学,在谈上校本心理辅导课体会时谈到:“这样的课让我知道了许多人生当中的道理,如每个同学都要有上进心;自己要知道和谁比。我又知道,学习不能放弃,应该从小打好成功的基础。”“上这样的课,让我有了勇气,一种不怕放弃、失败的感觉。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小学生理所应当做的事情。”

1.有助于班级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只是学困的原因不同而已,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既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心理转化与发展。如五(5)班的一位学生,缺乏自信,导致上课发呆、作业一个字也不写。班主任周苹老师采用“故事启发”、“语言鼓励”“心理暗示”等方法,使这位同学树立了自信,上课敢于积极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五(7)班的一位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养成了纪律松懈、行为粗鲁、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写作业的习惯,在班主任李斌老师的正确引导、爱心传递、信心鼓励下,该同学原有的不良习惯亦有所改变,学习也进步了。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12年11月,林炜发明的“盲人楼梯扶手”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二等奖;夏洁发明的“能显示落点的训练用安全标枪”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特等奖;贾程鹏、姜阳阳、陈雨生、夏洁小发明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B组一等奖;辛晓涵的科学幻想画“污水转化站”获昆山市一等奖。2012年10月,五(7)班学生龚衡越同学获“新华杯”摄影比赛二等奖。在苏州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的“法治格言”征集活动评比中,五(7)班的龚梓欣荣获二等奖,同时获昆山市一等奖,五(2)班的李子邑荣获昆山市三等奖。2012年11月,施彤、胡梦婷、黄景轩、何蕾、陆杰等同学荣获昆山市第二届“德泰杯”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三等奖。昆山市第五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数学报竞赛中,1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3名。2013年1月,黄梓铭荣获昆山市第六届“阅读之星”一等奖。2013年5月,王奕楠的故事《学法之途一路欢歌》在昆山市法制教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

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8篇

关键词:青少年 校外体育活动 服务管理模式

青少年在学校以外接受的系统性的体育校外教育,就是校外体育活动。它有着较广泛的范畴,包括青少年在社会机构、社会团体、培训基地、可与实践的体育活动等。由于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校外体育活动,且校外体育活动的效果不显著,难以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因此,必须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提高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的效率。

一、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当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耐力、运动量等都有不足,为了改善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并提高体育活动的效率。但是,校内的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得到的锻炼也是有限的,需要借助校外体育活动的方式,适当青少年进行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丰富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

小学生对体育活动是认识不足时其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思想原因。由于学生的认识存在较多粗浅、感性的部分,再加上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导致学生参与到校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且效率不高。部分学生任务自己的身体素质很好,不必进行体育活动,甚至将校外的体育活动看作是一种负担。而单一的体育活动形式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校外体育活动的服务管理原则

小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相关安排应尽量科学合理,既能够提高他们进行校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又能保证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在对校外体育活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坚持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安全第一的服务原则

小学生在进行校内与校外的体育活动的时候,应当是安全的,教师等在进行体育活动管理时的第一要务便是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在确保场地、设施等安全可靠的同事,还要确保所选择的体育活动也是安全的、符合小学生的运动特点的。体育活动的安排应当遵循科学规律,做到合理、安全的安排,避免小学生在校外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

2.全面发展的服务原则

校外体育活动应注重内容的多样化,与校内的体育活动想成良好的互补。对于在校内学生难以得到锻炼,或者锻炼较少的活动,在课外的体育活动中应注重加强,适当增加活动的分量。通过全面的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

3.循序渐进原则

在对青少年的校外体育活动进行管理时,应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合理的安排,采用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运动方式。在开始阶段可选择难度小、运动量较少的校外活动进行锻炼。随着学生锻炼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锻炼的难度和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由于不同学生的运动兴趣、特点等具有不同的特点,管理服务人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对校外的体育活动进行安排,尽量照顾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校外体育活动的服务管理模式分析

学生只有在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中,才能才能够得到挖掘、锻炼和发挥,校外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才能够体现出来。校外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如寒暑假、周末等。在体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公共体育中心或者社区活动中心的基础设施,进行内容多样的体育锻炼。并发挥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支持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服务管理模式。具体介绍如下:

1.互动活动模式

小学生的体育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特长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鼓励兴趣爱好相同、性格相近的学生接班参加相同的体育活动,增加彼此的交流,并展开互助合作,提高彼此的体育素质。

2.比赛模式

在社区,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一些多样化的体育比赛,例如,乒乓球赛、足球赛等,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体育激情,并提高学生的净胜意识和良好的比赛意识。在社区的活动中,通过比赛的活动形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他们互助友爱、积极进取的高尚品质。

3.家庭活动模式

家庭成员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采用家庭活动的方式既能够增进学生与家庭尘缘之间的感情,也能够对学生的体育习惯进行培养。家长可以在周末带领学生到体育馆、活动中心等才加相应的体育活动或亲子活动。在寒暑假,家长可以带领学生旅游、爬山、健身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4.针对锻炼的服务管理模式

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身体状况,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校外体育活动计划,并根据计划对学生进行指导,将体育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告知学生,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法。还可对学生的体育特长等进行早期的开发与培养,为学生今后的体育发展做好铺垫。

四、小结

综上所述,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服务管理活动当中,应该坚持、安全、有效、循序渐进等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模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郑治灵,刘静.张掖市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场地设施的调查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

[2]于梅子,钮文异,文湘田.北京市某综合大学在校本科生运动健康教育效果配对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

[3]陈建平.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公共哲学的话语指向――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解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

第9篇

关键词:张家口市; 坝上与坝下; 中、小学生; 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R1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67-001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张家口市(7-16岁)在校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地理位置和国民经济状况选择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区坝下的万全县、崇礼县、桥西区,坝上张北、尚义五个县、区的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对各监测点人群按上述分类方法进行了分类。每个县(区)测试对象中分为了坝上地区、坝下地区,按性别和中、小学年龄组分为八类样本,每个年龄组30个样本,共计240个,五个县(区)成年人样本量共计1200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体育政策法规方面的资料,及《体育统计》《体育测量与评价》等专业书籍和《体质监测报告》《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等相关书籍,收集、整理体质监测相关科研论文100多篇。

2.2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7-16岁少年、儿童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体质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张家口坝上与坝下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分析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劳动、学习和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以下从构成体质内涵素质方面,将张家口坝上与坝下地区中、小学生体质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1.1坝上与坝下地区中、小学生体质特征及分析。身体素质是指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等能力在内的机能能力,它是体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评价体质强弱不可缺少的方面。

调查显示,坝上地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中,握力指标均高于坝下地区中、小学生,表现出坝下地区中小学生握力较弱,而腰腹肌力量较强的力量特点,说明肌肉力量的提高,除了肌肉工作练习以外,还受到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坐位体前屈是通过直接测试静止状态下人体的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肌肉和韧带的综合幅度,来衡量人体的伸展性和柔韧性。坝上地区和坝下地区中小学生的柔韧性素质,柔韧性相差不大。闭眼单脚站立主要用于检查人体的平衡能力,也用于评价位置感觉,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的协调能力。从以上数据反映出坝上地区中、小学生平衡能力相差无几,但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张家口市开展体操,技巧、跳水等一些对平衡能力要求较高的竞技项目难度会更大一些。

10×4往返跑、俯卧撑等指标反映的是人体的运动能力,从数据上总体分析坝上地区中学生的成绩略好于坝下地区,这与坝上地区中小学生的运动时间较长和经常参加农业劳动有关系。

三、结论

1.自然环境对坝上与坝下地区中、小学生体质体质的影响

张家口市自然气候条件具有典型的北方地理气候特征,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漫长,坝上地区纬度比坝下地区高,气候更加干旱、寒冷。因此坝上地区的中学生的体型已经表现出北方人群的高大、粗壮的特征、身体发育水平和机能水平也高于坝下学生。

2.体育锻炼对坝上与坝下地区中、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近几年来张家口市县乡教育资源整合,坝上地区中小学生基本都是住校进行学习,学校条件也日益改善,但是由于体育场地、器材、教师等原因,体育教育还处于薄弱地位,但是坝上地区学生学习压力较小,在校室外体育活动时间较长,坝下地区经济较发达,各种娱乐设施较完善,但是学生课业负担重,每天的室外体育活动时间少于坝上地区。

四、建议

1.加强中小学校膳食营养搭配研究,达到基本的热量供应的同时,使每个在校生能每天最少吃一颗鸡蛋,喝半斤牛奶。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物质基础。

2.在坝下中、小学实现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每天在教师指导下,科学体育锻炼一小时,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体质。减少坝下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减少玩计算机游戏和上网的时间,防止肥胖和营养过剩。

该文为张家口市第九届社会科学立项研究课题《张家口市坝上与坝下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项目编号:B201101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S].2002,7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S].2006

[3]张宗国 影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主客观因素分析[J] 体育科学2009.29(9)87-9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