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交通信息与安全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VSM;静态标志;协调设置
中图分类号:U284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VMS按照所传递信息的状态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静态标志所依据的条件是不变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VMS在动态的交通条件下信息来提升道路的服务水平,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弥补了静态交通标志信息内容固定不变的不足。但是VMS设置的随意性不仅使其发挥不到应有的功能,更影响了静态标志功能的发挥。因此,深入分析VMS和静态标志的作用、区别及互补性,提出科学合理的协调设置方法是很重要的。
1 VMS和静态标志概述
1.1 VMS
VMS是交通诱导系统中实现公众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通过显示图形或文字来提供道路交通状况和气象信息以及服务区的设置情况,以改善交通流,使之均匀稳定,提高道路运用效率,为驾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确保行车安全。在交通条件对于驾驶人是未知的情况下VMS信息的作用尤其明显,它可以帮助驾驶人选择合适的路径以避开交通堵塞和减少驾驶员的焦虑。
1.2 静态交通标志
静态交通标志是通过预先装载于标志牌面上的一组特定信息,即一组特定的图形、符号或文字,向道路交通使用者传递交通信息,以保障车辆安全、畅通行驶。
1.3 VMS和静态标志互补性分析
图形式VMS实际上还具有指路标志的功能,与某些静态交通标志如立交图形指路标志信息相似。这种相似性通常会造成一定的信息重复和冗余。在夜间阴雨天雾天等因光线不好,静态标志的可视性降低,由于VMS具有自动发光、亮度自动调节等特点,使得静态标志信息的部分失效得到一定的弥补,体现了一定的互补性。
2 VMS和静态标志协调设置方法
通过以上对VMS与静态标志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分析,再结合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一般原则,得到VMS与静态标志协调设置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2.1 VMS和静态标志的协调设置原则
(1)VMS与静态标志的统一、完整性原则。
(2)尽量使用静态标志的原则。
(3)突出功能实效的原则。
(4)VMS和静态标志互不干扰的原则。
2.2 VMS与静态标志的整体协调设置
VMS的设置首先应该从道路网系统的整体出发,保证VMS信息的系统性、连续性与完整性。在整个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流顺畅要求下,VMS标志系统的设置思路可以采取面线点的渐进模式来完成。
如果发现有静态标志设置不完整的情况,应及时提出补充的方案。如果发现VMS标志信息与静态标志重复的情况,则应考虑合并设置的方案。而在设图形VMS的地方,指路标志的设置数量在不影响信息完备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可酌情减少。
2.3 VMS与静态标志的局部协调设置
VMS与静态标志的局部协调设置主要指具置的协调。由于驾驶人视觉及驾驶行为特性具有相同的空间几何规律,有可能计算出的VMS位置与静态标志的位置相重合,在实际设置中需考虑将二者的距离拉开。VMS与静态交通标志的局部协调设置还有一种需要考虑的就是限速标志与可变限速标志的协调。可变限速标志主要用于雨雪天的限速,而普通限速标志则用于正常情况下特殊路段的限速。协调的方法是在可变限速标志的下方以辅助标志加以说明。
3 实例分析
北京三环共有VMS34处,其中南三环已经设置和正在设置的VMS共11处。按信息显示分类,有文字式2个,半可变图形式5个,图形和文字交替显的图文混合式3个,图形和文字并同显示的图文混合式1个。按支撑方式分类,有门架式3个,悬臂式8个。
3.1 VMS和静态标志的整体协调设置评价
南三环11处VMS中纯文字式只有2处,其余均为图形式和图文混合式VMS,图形信息均以红色表示拥堵,黄色表示行驶缓慢,绿色表示畅通来为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实时交通状况,实现交通流的诱导。11处可变信息中有9处图形式和图文混合式VMS,也就是说大部分VMS除了具有对交通流的诱导功能外,同时兼具指路的功能,VMS在进行交通诱导的同时代替了静态指路标志,大大避免了静态指路标志与可变标志共同设置造成的信息复杂和冗余。
3.2 VMS和静态标志的局部协调设置评价
除2处纯文字VMS外,南三环其它VMS实施交通诱导的同时兼具指路功能,在这些可变标志旁均未再设有信息重复的静态指路标志,这符合交通信息传达简明不冗余的要求。在图中描述了1号和10号VMS附近的静态标志设置情况,这两处VMS本身存在前置距离不足的问题,若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改变位置,则应考虑是否能与附近的静态标志合并设置。综合考虑应该合理地把静态标志与VMS合并设置,使VMS与其它静态标志布局整齐明了,易于驾驶人接收,或是将两者的距离拉开, 避免互相遮挡和信息过多驾驶人难于接收的问题。所以1号VMS可以考虑与前方3 m处的旅游区标志合并设置,10号VMS可以考虑与并排的指示标志合并设置。
4 结论
VMS和静态标志的协调设置对交通信息的统一性、连续性、完备性意义重大,两者的协调统一体现在整体和局部两方面。整体协调要求两者分工协作,共同满足驾驶人的交通信息需求,保障交通信息的连续性、完备性。局部协调要求两者设置位置合理,互不干扰,信息互不矛盾,不冗余。两者的协调设置应体现“保障安全、提供服务、利于管理”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朱松坚.VMS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2] 刘伟铭,李雯.高速公路VMS的一些问题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11.14(1)
[3] 王建军,董刚.VMS设置原则探讨[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10.4
关键词:ZigBee,智能交通,无线传感器网络
Abstract: aim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our country, big cars, traffic more chaotic phenomenon, focuses on how to use ZigBee technology to build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ultimately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desig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then it introduce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ystem structure, adopt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as the carrier, by this way as a foundation, analyzed the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 network node type and network topology structure, etc, an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networking ZigBee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N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交通系统要想完善和可靠,就必须要有一个有效且准确地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将从底层采集到的实时交通信息数据迅速而且准确地传送给监控中心,然后由它将新的控制决策重新下载到各个监控器中来对交通参数完成优化。所以说,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是实时的和历史统计的交通流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交通信息领域的应用当中极具有创新性和非常广阔的前景。
具有功耗低、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安全、可靠等特点的短距离无线通信ZigBee技术就极其适合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将各种交通设备(包括交通检测器)通过ZigBee块进行无线联网,从而可以建立一个可靠、实时和大范围内可发挥作用的交通系统。由于ZigBee技术的成本很低,能量消耗也不大,比现有的其它无线技术拥有更多的应用优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般是由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 node)还有就是管理节点(manager node)这三种节点组成。我们在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采用的是自组织方式,很多随机布置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一个一个的进行传输,并在此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会到达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再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把数据传输给管理节点。用户对传感器网络进行的配置与管理操作是通过管理节点来进行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管理节点监测任务和收集监测数据。如图1所示:
图1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示意图
系统实现方案
本系统总体要实现的功能是,在十字路口的每一个入口处布设有众多传感器,进行交通数据的检测,并根据相邻路口车流量情况以及数据库里保存的以往记录进行综合考虑,对交叉口的信号灯时间合理分配,完成对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同时将检测结果回馈至其他路口并上传至数据库。
图2 系统整体工作图
本系统我们采用的是星型拓扑。它是将每个十字路口看做一个节点,以节点为中心构造现场交通数据采集的小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完成交通数据采集的功能。本系统选择用来进行交通信息的检测的是巨磁阻传感器,因为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当有车辆通过时,周围的地磁场发生变化,两个相距5-10cm的磁阻传感器开始采集信号,将变化的磁场信号经放大后,再经过A/D转换器后送入微处理器,处理器立即启用定时器记录下车辆通过的时刻。然后,处理器接着开始采集后端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当检测到车辆后,计时器停止计时。车辆计数工作重新开始,继续检测下一辆车。系统是利用两组传感器来判断车辆行驶的方向。最后,采集到的交通信息经处理后传输至收发单元,收发单元再将信号发送给无线传感器汇聚节点。最后,采集到的交通信息经处理后传输至收发单元,收发单元再将信号发送给无线传感器汇聚节点。利用安装在道路边上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我们不止可以对车道上行经的车辆进行实时检测,还可以实时检测停留在车道上的排队车辆长度。传感器节点将监测到的这些信息实时的发送给无线传感器汇聚节点。无线传感器汇聚节点最终综合以上信息,对交通信号进行控制。收发单元则使用无线射频模块,利用高频电磁波进行远距离传输。
结论
本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以及由交通信号灯显示控制结果等基本的功能于一体的传感器智能化设计,具有良好可拓展性。我们选用的巨磁阻传感器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成本低、精度高、故障率低等优点。但本论文的设计研究只是一个开端,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朱劲松.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5,12(07):66-67.
尤三伟.高速公路常用车辆检测器的性能比较.甘肃科技,2008,24(l):83-85
孙利民,李建中,陈渝等.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1.作者介绍:张程源(1988-),男,河南南阳人,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系统
关键词:交通,智能交通,ITS,GIS,GPS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交通工程学科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交通学科中的道路运输系统是有人、车、路、环境等几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
一、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问题
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是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工程学科必须应对的问题。探讨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至少需要涉及的学科有系统工程、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移植、渗透与融合等,关键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城市交通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智能交通系统于90年代至21世纪初被引入交通工程领域,重点研究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并逐渐成为解决交通工程关键问题的主要方法。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定义为:在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地面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地面运输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按照组成部分来划分,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交通检测技术:通过感应圈、红外、微波、闭路电视摄像、卫星定位技术,对交通车辆、道路进行检测,收集交通数据和图像信息;
(2)交通控制技术:包括先进的交通信号系统,匝道信号控制、信号灯控制等技术;
(3)通讯技术:包括高密度波分复用技术,光纤传输及接入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
(4)数据处理:车流数据、收费数据、监控信息数据等数据的处理;
(5)信息提供:提供出行信息,如交通状况、最佳行车路线等;
三、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的主要功能
(1)信息采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提供与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联接和数据接口,从各应用系统中提取各类相关信息,用于后续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所提取的信息通常不是各应用系统的原始信息,而是经过各系统处理后的二次信息。这样一方面能减少平台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另外也能节省信息存储空间。
目前在交通工程领域采集数据主要利用传感技术,具体如下:
利用红外线,超声波,微波雷达,感应圈等传感器,对通过道路某一点的车辆,其数量、大小、重量、速度等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浮动车系统,可以通过安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公交车或计程车了解到该车辆通过某路段的时间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推测出当前路面的交通状况。但是由于所获取的交通数据,其采样精度及密度均受制于有限的GPS设备,且无法获得浮动车以外其他车辆、行人等的交通数据,该技术对于微观交通行为的分析、管理优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利用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线摄像机等视频传感器,不仅能够对路段上车辆的通行状况,比如通过数量、大小、速度、颜色、车牌号等进行定量地统计,同时能够对某些特定行为,比如闯红灯、倒车、转弯, 交通事故等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动检测。特别是利用视频数据可以对这些特定行为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
激光扫描仪是一种新兴的传感器。与视频等技术相比,激光测距扫描仪及其应用技术还大多处于研发阶段。
(2)信息处理:采用分类、统计、关联、序列分析等方法,将从各应用系统提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标准化,生成满足应用系统需要的特定格式的信息。
(3)信息存储:对各类交通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组织方式进行保存,便于数据的查询、更新和维护。信息存储的形式可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方式,也可以采用数据仓库方式。另外,由于交通信息大多与地理属性有关,因此,利用GIS技术对部分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显示,可以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
(4)信息服务: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最终目的是为各应用系统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由于不同的用户和应用系统可以获取或访问的信息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分层管理和权限管理,对无权获取特定信息的用户进行信息屏蔽,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同时确保各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过程的安全性。
四、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
1.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智能化交通监控系统,集成起来就构成了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部分。
智能化的信号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设在路上的传感器,检测路段和路口的交通状态,根据路口各个方向以及周围相邻路口的交通状态,改变路口各方向红绿灯信号的持续时间,使得路口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智能化交通监控系统就是为此开发。它包括安装在主要交通干线上的摄像机和传感器(如电磁感应检测器、微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激光检测器等)、通信和传输系统、交通监控中心(包括数据存储、信息处理与显示、指挥控制等子系统)、信息系统和执行系统等。其功能主要包括:(1)对道路上的交通信息以及与交通相关信息的采集应该是尽量完整和实时的;(2)交通参与者(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等)、交通管理者、交通工具、道路管理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做到实时和高效;(3)控制中心对执行系统的控制是强制和高效的(4)交通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包括城市、高速公路的监控中心、运输管理中心等)配备有功能强大的软件和数据库,具备自学习、自适应的能力。
2.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简称ETC)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之一,主要应用技术是自动车辆识别技术(英文简称AVI)。使用该种收费方式的用户必须在事前购买专用的电子标签并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当车辆驶入收费区域时,该系统安装在门架上或路侧的微波天线查询车载电子标签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如电子标签ID号码、车型、车主等信息,以辨别车辆是否可以通过不停车收费车道。在采用封闭式收费制式的高速公路上,在进入高速公路时,车道天线要向电子标签写入入口车站信息,在离开高速公路时,再读出入口信息以便系统计算通行费。
自动车型分类系统利用装在车道内和车道周围的各种传感器装置来测定通过车辆的类型,并与车载电子标签存储的车型数据进行核对,防止故意换卡违章使用,保障电脑系统按照正确的车型实现收费。
3.基于GPS和GIS的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是利用分布在高空的多颗人造卫星对地面上的目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定位和导航,它用于对船舶和飞机及其它飞行物的导航、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定时和定位、地面和空中的交通管制以及空间和地面的灾害监测等。
GPS可以用于车辆导航,实现的主要功能有:车辆跟踪、航线设计、按计划航线进行导航、查询功能等。车辆导航系统主要由GPS接收机、微处理器、显示器、车辆导航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组成。GPS用于车辆运营管理,实现的主要功能有,查询功能、多屏幕,多车辆跟踪功能、指挥与车辆跟踪相结合、报警与意外处理等。
GIS(Geography Transportation System)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了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地理学、几何学等技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和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从而为存放和管理定位导航信息提供信息服务。GIS用于车辆导航与监控,实现的功能包括,电子地图显示功能、标注当前车位、地物信息分类索引、最佳路径选择、行车路线导航等。
GIS用于道路实网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分路段的方式和地理坐标联系起来,可以对路面质量、路况和路面维护进行管理,另外也可以对桥梁、隧道及其他各种道路管理设施如信号装置、可变情报板等进行测量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设施正常运转,交通管理和控制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在基于GPS+GIS的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及应用方面,比较有市场前景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终端设备提供;二是增值运营服务。这两者相辅相成,终端设备市场的规模形成,离不开增值运营网络的建成与内容服务的增加,而增值运营服务的提供,最终又需要通过终端设备传递给用户。
目前,在国内增值运营服务这个市场正在逐渐为产业界所关注,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目前缺少的是内容提供,而内容提供的瓶颈在于数据收集的手段有限。
五、结论
智能交通系统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同时实践也证明,智能交通系统是缓解现代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智能交通系统将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
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善,信息服务将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细化发展;技术水平也将越来越高,系统处理、处置水平智能化程度将更高;系统的运营方式也将日趋多样化,系统运营将更加高效经济。
总之,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整合速度逐渐加快,多出行方式相关的ITS整合速度也将加快;智能化交通设施将得到逐步的发展;交通信息提供将更倾向于智能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晓春. 现代科学跨学科研究的模式探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1).
[2]鲁兴启,王琴.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形成机制研究[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4).
[3]文洪朝. 跨学科研究―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关键词: 标志 ;设置 ;交通 ;优化
中图分类号: U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作为交通信息的载体,标志标线在交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直观的路况,指导驾驶者做出交通判断行为,规范了出行行为,保障了出行安全。为行驶提供指引信息,路况和行车环境的告知等作用。在交通拥挤的今天,标志标线的合理使用使交通状况得以改善,将道路的作用完美发挥出来。
标志标线的投入比例较小,根据资料显示,不到工程总造价2%。但却在道路中可以提高道路使用率达30%,且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在一些特殊地段和山区道路,事故发生率占到总发生率的70%,所以应对这些地方的标志标线进行优化,以保障出行安全。
1 设置作用
1.1标志的设置作用
交通标志采用主标志和辅助标志配合使用方式,在使用条件受限制时可以减少辅助标志。主标志主要有六个:一、警告标志——警告驾驶员某些交通隐患, 一般为黄底黑边黑图案;二、禁令标志——禁止或者限制行车人某些交通行为,一般为白底红圈黑图案;三、指示标志——指示行车交通方向,一般为蓝底白图;四、指路标志——指示道路方向、位置、距离等交通信息,一般为蓝底白图,山区高速公路一般为绿底白图;五、旅游区标志——通往旅游景点的山区道路大多会设置,一般为白色、棕色图案;六、道路施工安全标志——提醒行车人前方有施工区域,一般以蓝色为主,也有黄色、黑色和白色的道路施工安全标志。辅助标志主要起到辅助说明,分为表示时间、车辆种类、区域或距离、警告、禁令理由等类型,如图1所示,附加说明连续弯路长度的辅助标志。
图1连续弯路长度的辅助标志
公路标志的作用是利用文字和图案组合提供最直观的路况,提供交通的判断信息,加强对车辆的行驶引导而不产生方向错误,并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有效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标志广泛采用反光膜,提供了夜间行车的视认性,保证驾驶员夜间能够获得驾驶信息。标志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标线配合使用。配合使用时,应互为补充或一致,不应产生歧义。
对于公路标志的设置,应结合公路的整体状况,进行统一布局。标志的布设要保证连贯性和一致性,并且应合理应用,避免在局部路段或同一地点出现信息过载。应以初次进入这一路网体系的车辆驾驶人为对象,为其顺利提供全面的道路交通信息,引导驾驶过程,正确无误抵达目的地。在同一地点需设置不同的标志时,可以利用同一根柱来安装,但不应超过四种,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排列。标志要就有好的视认性,应设置在车辆正面行进方向,且最易于发现的地方,避免绿化带遮挡。对于重要的信息,应给予重复显示的机会。
1.2 标线的设置作用
道路标线是由施划或安装于道路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图案及立面标记、实体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设施,它的作用是向道路使用者传递有关道路交通的规则、警告、指引等信息,可以与标致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标线形式分为三大类别:一、指示标志——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人行道及路面边缘等的标线;二、警告标线——告示道路交通的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规定的标线;三、警告标线——促使道路使用者了解路上的特殊情况,提高警觉准备应变防范措施的标线。
交通标线最主要作用是渠化交通,车辆在道路上有行驶秩序,确保道路的有效使用面积。标线使道路前进方向轮廓分明,引导车辆驾驶人视线,规范化管理和疏导车辆、指引车辆在汇合或分流前进入合适的车道,改善车流行驶条件,提高道路通车能力。对维护交通秩序、保障行车安全、以及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 标志标线设置优化
2.1标志优化
标志的设置要使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有效的获得标志的信息为前提,根据信息内容做出反应并完成动作为结果。以下图2为例说明,驾驶员在距离标志B处能够清晰地认读标志承载的信息,为了保证驾驶员读完标志信息,在标志消失的E点同B点行驶时间内能够读完标志信息,必须满足通过B点同E点距离的行驶时间大于或等于驾驶员读取信息时间。在获得信息之后,做出思考,在D点做出行动,到达F点完成标志信息内容。
图2 标志设置示意图
由于道路具有一定的宽度,在标志设置过程中,采用柱式、悬臂式、门架式还是附着式的视觉效果有很大差异,应考虑影响合理计算设置位置。除满足距离要求外还要考虑位置满足一定的路侧安全要求,且保持驾驶员从发现点开始可以连续的看见标志,就能保证标志在各种道路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效果。
2.2标线设置
在山区道路,交通环境复杂的双车道,标线设置上应充分体现对行驶车辆的渠化作用,限制可能照成意外的交通行为。主要体现为:在特殊路段限制超车,中心标线施画单黄实线或双黄实线或导流线。转弯处应提前设置中心标线,宽度允许要增大对向车流间距时,可以设置中心导流线。道路界限外的险要路段,须设置边缘线,宽度允许要增大车辆距路侧距离时,设置路侧边缘导流线。保证标线设计后的行车道线形平顺,与相邻路段的行车道平滑衔接,设置标线宽度的缓和段,作为中心标线和路侧边缘线宽度的渐变段。
3 结 语
标志标线在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设置上的要求的严格性。在国标中,标志标线的制作要求和设置方式做了规范,但由于其适用面广,不能准确确定在特殊路段的设置位置。所以在设计和设置标志标线时应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应用。确定好标志和标线之间设置相互影响关系,共同作用,达到合理的利用道路有效面积,改善车流行驶条件,增加道路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金龙.山区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68一199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M].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6.
【关键词】高速公路 道路监控系统 控制措施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们知道交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保障,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交通一定是十分发达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或者军事,畅通的交通运输才是它们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当前交通道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加强了对交通道路的投入,交通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多,交通道路拥堵越来越严重,目前在我国已经成为了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高速公路安全事故频发,已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受路网构成、交通量、道路条件、气象条件以及车辆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道路监控设施规划对象是公路网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对高速公路预测交通量、道路条件以及气象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按近、远期两个阶段对交通事件(如事故、拥挤或阻塞等)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以确定监控设施在各阶段的监控策略及系统相应的设置规模,从而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更好的发挥高速公路(网)安全、通畅、舒适的特点。综上,为了提高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保证道路的畅通,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不断的完善我国道路监控系统,不断的加强对交通道路的控制。
二.我国的高速公路监控的作用
1.高速公路道路监控可以及时的采集到交通道路、交通运行环境以及交通沿线的各种设施的状态信息;
2.交通道路监控系统可以依据收集的信息,做出系统合理的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可以有效的优化控制质量,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3.通过交通监控体系,可以方便快捷的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优化交通管理方法,使交通能够正常运行。
4.通过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对交通道路的重要地段及设施实施专项的实时监控,全天候的了解重要部位的交通状况
5.利用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加快交通管理的效率,当出现交通事故时,可以保证交通管理部门做出快速的响应,快速的提供救援,可以有效的减少损失。
6.通过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建立起完善的道路交通数掘库,能够方便快捷的了解用户对交通道路状况的信息反馈,可以高效率的改善道路条件。
三.我国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构成
1.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
该系统的功能是获取交通信息原始数据及图像。通过车辆检测器(视频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线圈车辆检测器、雷达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站(器)等设备组成的交通量采集子系统,获得各段道路的交通量数据及被监测地区的能见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雪等气象数据;通过在互通立交区、服务区、停车区、特大桥等特殊构造物的重点监控区域和路线不利线形区段、长大下坡、急弯陡坡、避险车道等事故多发区域设置的监控摄像机、事件检测器等备获取该地段的监控视频。
2.视频及数据的传输子系统
外场监控设备视频及数据的传输主要是通过传输设备用光缆经由通信系统提供的传输通路进入监控管理所再上传监控中心。
3.交通状态检测子系统
根据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原始数据,计算机利用程序求得各路段的交通状态参数,并利用交通流理论分析该路段的交通状态。在分析所获得交通流参量的基础上,判定该值在通行能力即依据交通流模型判断交通流状态。
4.交通控制子系统
高速公路交通控制是对一些主要交通参数,如交通量,交通密度,速度,占有率,堵塞程度以及交通状况、路面状况和气象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测,根据交通参数及交通条件的历史数据或实时采集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定的性能准则来调节高速路上的交通参数,从而使道路自动的保持最佳的通行状态。根据各路段的交通状态和气象条件,交通控制方式可分为匝道控制、主线控制和通道控制三大类。
5.交通诱导子系统
当道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时,交通道路检测子系统可以快速的检测到交通事故状况,通过对具体状况的分析交通控制系统能快速的提出解决救援方案,可以分析计算一系列的准确的控制参数,这就为车辆提供了准确的诱导信息,通过路段可变信息情报板(门架式、悬臂式和立柱式可变信息情报板等)或服务区信息大屏的,诱导交通,保证了道路的畅通。
6.计算机网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应用,计算机系统在交通监控系统中广泛应用且至关重要。高速公路的一系列子系统是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各个分散的子系统根本无法完成全程的监控任务,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子系统是一个信息的汇集处理处,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关键。
四.高速公路主要控制策略
匝道的控制可以说是高速公路控制的重点,匝道的控制即出入口的控制,我们知道高速公路的车辆密集程度并不是越密集越好,其平均车速也不是固定的,要使车流量达到最大必须要使车辆的密集程度和车速达到最佳的组合,要实现这种的最佳组合状态就必须控制好匝道的车流量,匝道是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和出高速公路的地方,在匝道做好车辆的监控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高速道路上的车流量。其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可变车速控制在道路按照一定间距设置门架式、悬臂式或立柱式的可变车速标志。当前方路段由于事故,维修等原因而发生车辆拥挤时,可变车速标志根据时间空间关系,指示汽车驾驶者采用不同的车速,实现车速的均匀变化,避免尾端冲撞事故。一般可使事故降低18%~50%。
2.车道封闭或标志控制。这种控制采用设标志方法,标志通常在每一车道上显示一垂直向下的绿色箭头,如某一车道前方由于事故或维修而受阻时,则该车道上面的绿色箭头显示,将改变为红色的斜十字叉形(显示×),表示该车道关闭,这种标志被认为是高速公路必需的一种措施。
3.驶出匝道控制。驶出匝道调节并非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惟一的好处是解除了接近干线交叉口的拥塞,但这将以牺牲干道安全为代价,可能产生尾撞。驶出匝道的关闭,可明显地减少交织,对干道交通是有利的。
4.进口匝道控制。其目的是减轻主干路负荷、减少在高速干道上所有车辆的行程时间:减少在匝道车辆与干道车辆交汇过程中的冲突和事敏;由于实现平顺的交通流,减少了车辆汇人及环境干扰。进口匝道控制又可分为4种控制形式:
(1)关闭匝道。当互通式立交间彼此非常接近,交织问题严重,附近有可供通行的道路,可采用关闭匝道的方法。一般可采取设置手动栅栏或电动栅栏等措施来实现。
(2)定时调节是最简单的控制方法,用来限制进入高速干道交通量,可以改善道路的交通状况,增进行车的安全。
(3)独立的交通感应调节控制通过设置在高速干道上、匝道上和汇合区的各种检测器测得各种交通参数。根据这些不同的交通参数调整信号配对进行控制。
(4)整体系统的运行调节控制在一系列匝道集中考虑的情况下,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情况进行调节。考虑的是整个系统而不仅仅是限于直接的上游和下游的匝道。其优点可兼顾整个系统。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车辆越来越多,给我国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拥挤十分严重,交通事故频繁的发生。所以交通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点问题,在我国的交通管理工作尤为复杂困难,交通管理部门面临这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解决。交通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则会给国家和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在交通道路的管理工作上我们要充公的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遵循交通管理的具体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地提高我国交通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交通更加的畅通,使我国交通能够有序的正常运行,提高交通运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参考文献:
[1]耿驰远 崔优凯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灾害应急备用体系的建设 [期刊论文] 《公路》 ISTIC PKU -2011年8期
【关键词】 通信系统 高速公路 网络冲突 数据
一、绪论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集合各种交通信息、监控、语音、数据、地图等业务的一个软件平台,系非常适用于车主的一个网络通信平台。由于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差异,使得各地在高速公路通信网的规划和设计、应用集成和数据库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可靠性、开放性不足。利用通信系统结合高速公路运营各个业务特点寻求一种适合高速公路系统运行的通信平台非常重要[1]。
二、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配套机电工程项目和基本组成部分,它为高速公路各级部门的运营、管理以及沿线设立的收费、监控系统提供语音、图像、数据的传输,是实现高速公路快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三、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通信网络的主要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利用还比较局限,也缺乏集中数据处理,网络冲突也影响着通信系统的运行。由于各个地区的技术水平以及经济水平和地形情况差异比较大,监控设施的不完善出现局部正常与非正常的现象。各类数据的采集和集中处理不能够完全实施,交通系统的安装、维护费用也比较高使得某些地区的监控设施并不能够发挥相应的用途。目前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通信系统的复杂化,高速公路通信网承担着高速公路管理、收费监控部门之间多种信息的交换业务,应尽可能的做到中心交换大容量,一次转换、少汇接和端所双归属,以利于网络优化和扩展[2]。2、通信网络中由于所应用的技术限制,并不能充分利用传输宽带,导致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大等级输送功率。3、接入网络的可扩展性不足,通信网络所提供的综合业务平台中并未有开放和统一标准,同时在容错性、安全性以及可管理性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通信系统管理复杂、混乱而且成本较高,并不能满足高速公路通信大众化、简约化。高速通信系统是高速正常运行的主要核心,故通信系统必须满足高速运行的正常需求,确保道路的畅通、安全以及车主对该路段的了解。第一,必须保证信息传输的畅通和不间断。第二,必须满足高速的管理和运营的需求。第三,通信系统必须保证全天候的不间断服务。第四、保证此通信系统的延展性以满足高速发展的需求。最后,合理的经济投资是此通信平台能够建立的根本因素。
由此可见减少网络的转换或者网络转换区段化,保证快速传递信息数据并降低成本,预留系统后续发展空间,是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发展的趋势。必须结合以往的通信系统优势和弊端,研究出更加适合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IP结构的通信系统建成不仅实现了人们的意愿还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人们的路途安全[3]。
四、IP结构的通信系统在高速公路运行中的应用及优势
IP结构的通信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将分析处理后的交通数据信息,借助网络、调频广播台和无线通讯技术等媒介,使车主在出行过程中随时了解所需交通信息,选择最佳路线,最好的实时交通路况以及最经济的行驶费用。IP结构的通信系统与以往的系统相比,更具有延展性,适合最新的发展趋势,用户范围更广,要求更高。随着信息形式越来越丰富和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需要更适合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IP结构的收费系统是电子收费系统。它首先是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在收费站安装感应器,并建立微波通讯。电子收费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银行后台结算分析数据实现车辆通过收费站不停车的功能,车道安装此技术可以提升好几倍的车道通行能力。解除车主们迫切的心情,减少因服务而造成的矛盾。随着IP结构通信系统逐渐投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系统信息的处理和的实时性越来越高,实现了信息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集约化。IP结构的通信系统综合管理将收费、交通、路政、监控、养护等系统联合在一个信息高度共享、集成性高的综合管理系统中。以公路采集数据为基础,以业务管理为核心,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和规范化、集约化。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将功能扩充到高速公路管理局、交通厅、政府监管部门。
五、结论
总之,随着IP网路技术的发展,IP结构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将不断得到推广。IP结构的通信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应用,实现了高速公路各信息的合并,更好的管理,更快了解各个区段的路段信息,更快的处理交通事故。IP结构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将会是一个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新一代通信网络。
参 考 文 献
[1]董悦.孙大跃.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速公路IP语音系统[M].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论文集,2008年
【关键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指挥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是保证城市交通指挥的首要前提,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二、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建立起的能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现代社会的交通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能最有效率的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为人类提供最为便捷和安全的生活,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一直是社会与科学技术领域的焦点。同时,信息技术用于解决现代城市的交通问题,如道路的拥塞,定位,跟踪,收费与罚款等,也促进了 ITS 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合理的交通需求分配和管理,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汽车自动引路系统、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TCS)、视频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迅速提高,实安全、快速、便捷运输目的的一种交通综合治理方案。也就是说,智能交通系统能将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经交通管理中心处理后,传输到公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驾驶员、居民、警察局、停车场、运输公司、医院、救护排障等部门),出行者可实时选择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管理部门可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调度,提高公路运输系统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三、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及工作原理
1、系统组成
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控制机、光端机或调制解调器、通信主机、监控主机等组成,具有单点固定时制控制、多时段控制、多方案选择控制、感应控制、无缆线控功能。它将多个信号控制机通过光端机或调制解调器连成通信信号控制网络。
2、基本功能
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控制系统可实现以下基本功能。可编程的16相位控制;可控硅输出,每路可控2个信号灯;路环型线圈车辆检测;相位冲突监视和控制,信号灯故障检测及报警;具有自动、手动、遥控及远程控制方式,具有强制、黄闪、四面红功能;具有固定时段、多时段(工作日/特殊节假日)、多方案(工作日多时段/星期多时段/特殊节假日多时段)、感应控制、无缆线控、有缆线控等多种控制方式;在线修改配时参数,在线显示各相位状态、故障状态;时段划分多达24个时段,可存储100种控制方案;提供三个RS-232接口、一个RS-485接口,可实现电话线、专线、光纤、无线等多种方式的通信;适合于单路口控制、主干道控制、区域控制,出现故障自动降级使用;时钟、日历在线显示和修改;自动排风、加热功能;具有防雷、漏电保护功能;提供4路行人过街输入接口。
3、信号控制机工作原理
信号机采用单片机技术,通过串行通信取得初始化数据,并将初始化数据存放在内存中指定的区域。信号机根据串行通信取得的初始化数据自动运行,驱动交通信号设备正常运行。串行通信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通过笔记本电脑在信号机安装位置通过微处理器单元上的RS -232通讯端口通信,另一种通过光端机或调制解调器在当地交通指挥中心远程通信。前一种方式适合没有组网的城市,信号机进行单点控制,后一种适用于线控和区域控制。
信号机不但可以自动运行,还可以通过在信号机安装地点手动控制运行。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人员可以通过信号机上的键盘或遥控器手柄对信号机的运行进行人为的干预,使它能够满足路口正常运行的需要。工作人员还可以在当地的指挥中心通过远程通信对信号机进行远程控制,使大范围的交通控制趋于合理。若路口埋没了车辆检测线圈,可以将信号机的工作方式设定在感应控制方式,信号机会根据路口的车流量自动调节各相位的绿灯时间。
四、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城市交通指挥中的应用
1、交通指挥一体化
指挥人员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能够全面掌握哪里发生交通警情和堵塞,事发现场周边有多少警力和交通管理设备,从而使指挥中心做到掌握全局、运筹帷幄。指挥人员点击交通警情图标可以查看警情内容和直接处理警情;选取信号控制、交通监控、交通诱导等设备图标,双击启动控制客户端可以直接操作控制该设备;将鼠标定位在GIS-T警车的图标上时,可浮动显示警车的基本信息,通过车载电话与警车上的执勤民警通话,还可通过警车定位终端的MDT!发送警情和指令,接收民警工作状态信息,实现交通指挥一体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发现快、出警快、处警快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了交警指挥部门协调应变作用和信息功能。
2、交通决策可视化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正在着手建立交通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建成后可通过专题地图进行可视化的决策分析:基于对公安交通管理的各类数据和各种复杂现象进行趋势关联分析,通过建立图元或标注的专题地图,向各级决策人员直观反馈复杂的分析结果,从而使决策人员更高效率地作出准确判断,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决策水平。一定日期内的交通警情、交通流量及警力数据作叠加处理,形成点密度专题、二维专题等各种专题地图,帮助决策人员分析警力安排科学性,制定最优警力配置策略,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跟着流量走 。
3、信息服务人性化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正在建设交通信息网站,通过网站专用的电子地图向广大出行者显示实时路况的电子地图、交通诱导信息、交通视频网上直播等形式多样的交通信息。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交通设施管理系统建立了地图维护更新工具,广州市交警部门可利用该工具,自行维护交通管理业务专用地理信息和交通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在交通设施管理系统进行日常交通设施维护,相应的地图数据同时也得到更新,保证了地图数据鲜活有效(由于基础地理信息的维护需要专业测绘,需委托专业部门维护)。鲜活有效的地理数据为车载导航、最优行车路线选择等高层交通信息服务提供了基础。
五、结束语
从实践出发对当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综上分析,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优化城市交通指挥中。
参考文献
[1]康维调查.我国智能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2008
[2]秦小虎。城市交通紧急事件处理与安全系统模型及应用研究:重庆大学,2005
[3]杨兆升.智能运输系统概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论文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系统开发应用背景
1.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1)交通管理。交通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检测、控制、诱导交通流量,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对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2)养护管理。养护管理的任务是对高速公路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设施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保养和修复,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
(3)收费管理。收费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按国家批准的收费政策和价格向通行车辆收取足够的通行费,同时对营私舞弊、偷逃通行费的行为进行稽查。
(4)路政管理。路政管理的任务是贯彻实施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高速公路路产完整,维护高速公路路权不受侵犯,保护高速公路设施不受破坏。
(5)服务区管理。服务区管理的目的是利用高速公路已有的餐饮、住宿、休息、娱乐、购物、加油、维修、停车、通信等设施,向用户提供舒适、方便的全天候服务。
2.系统基本组成概述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是发挥道路设施控制与管理功能的主要辅助系统,是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实施现代化管埋(实时和数据管理)的主要工具。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是包含多个子系统,以电子、电气、控制、通信、机械和交通工程等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大系统,它由控制、收费、通信、照明、供配电和安全运行保障等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间由通信网联系,其中,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光缆数字通信连结成远程计算机网络,各网络间信息共享。
二、机电设备管理内容
1.处理
设备的滑动、转动部分要根据设备的工作需求上油,如:打印机打印头的滑动轴,要上轻质油,用干净的纱布涂擦,且油不可过多,以免造成污染。设备机械转动轴有打油孔的要上油,室外手动栏杆和自动栏杆的转轴要上脂。
2.防水处理
设备的电路部分,要经常检查有无进水的可能性。收费亭是否进水,外场设备的防水橡皮垫是否完整,空调温度是否设置适宜。如果湿度大,开启频繁的房间(如收费亭),温度太低导致设备内部产生凝结水,水是导体,会导致设备工作不正常,甚至烧毁设备。如发现进水或线路板潮湿,立即停机断电,并及时用热吹风筒除去潮气后,方可再次投入运行;温度太高对设备也不利。防水重点是收费亭,收费亭内安装的设备较多,一定要保证运行正常,运行的数据都保存在工控机内。造成收费亭漏水的原因主要有:收费亭设计不合理,亭上有积水,排水不畅通;安装在亭顶的空调的冷凝水排路不畅通,造成亭顶积水;安装在亭顶的空调固定设计不合理,直接打孔用膨胀螺栓固定,打孔造成防水层的破坏,造成漏水;在亭顶安装报警器,钻孔走线,防水处理不好,造成漏水,以上所涉及的几个工艺环节,要经常检查,以免因漏水造成设备的损坏。
3.经常检查降温风扇运转是否正常
降温风扇主要位置有:工控机、计算机、UPS、稳压器、硬盘、录像机等,如工控机经常死机,需检查CPU的降温风扇转动是否正常,如果发现不正常,应立即停机修理。要经常检查并保证设备的散热风扇工作正常,如散热风扇停转,必须立即处理。
4.防锈处理
外场设备由于雨淋日晒易被氧化生锈,要定期进行防锈处理。如:手动栏杆的转轴、设备的地脚固定螺栓、设备与固定装置的连接螺栓等要涂抹防锈油。锈蚀不但会对设备造成损坏,而且会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铁质金属被腐蚀严重,采取必要措施防锈,常见的问题是:金属件防锈镀锌层薄,造成锈蚀,更换符合防锈要求的金属件;检查收费雨棚车道照明灯及雨棚信号灯紧固件及安装螺栓是否锈蚀严重,如已失去功能,需更换以免掉下来造成人身损伤。
5.电源系统供电
首先检查电源供给是否正常,对于用集成电路组成的板路,检查电压是否正常,要从集成块上测量,逐步向电源模块,检查电源模块输入/输输出状态。对于由于电阻烧毁、电容击穿再次更换时,电阻要提出电压,而后检查信号的输入/输出状态,对于由于电阻烧毁、电容击穿再次更换时,电阻要提高功率,电容要提高耐压程度。
三、系统结构和模块功能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对各机电设备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与控制指标比较后,做出控制决策,下达控制指令,由执行机构准确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要深入了解控制的全过程,需要对组成控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其特点和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1.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
包括主计算机、交通信息计算机、彩色图形显示计算机等。整个系统通过快速以太网将各个计算机联成网络,各计算机与外场设备的连接方式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并利用光环路载波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通信传输。这种局域网及其通信方式的优点是:通信灵活方便,网络结构简单、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强、实时性好,可消除通信中的"瓶颈"现象。计算机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使用其安装的应用软件控制、浏览数据以及图像等信息。
2.控制中心软件系统
控制中心软件系统为高速公路控制核心处理系统,其功能包括:系统配置模块、信息查询与报表打印模块、信息等模块。具体构成各模块的功能为:
(1)系统配置模块程序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设备信息、数据管理。
(2)信息查询与报表打印包括:系统结构与配置信息查询处理;设备基本信息查询处理;
(3)设备运行状态查询处理;设备报警信息查询处理;各外场设备检测信息查询;用户信息查询;人工输入事件查询处理;操作员操作日志报表查询。
(4)信息模块包括:可变情报板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编辑。
3.系统运行应用
(1)信息采集
需要采集的信息按性质可分为:数据、图像、语音三种类型。从信息反应的功能归属为环境干扰、设备状态金额故障部位三大类。信息采集方法由信息的特点决定。数据信息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将电量转换成电量再输出。
(2)信息处理
要取得良好的信息系统管理效果,必须对机电设备状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机电设备的某些状态无法直接测出,只能凭借已测出的参数去估计、判断,状况的出现与否、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都无法直接测出,只能根据已测出的各种变量,采取一定的数学分析方法去识别、判断。
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依靠科技创新解决交通问题,构建更加便捷、高效、节能、畅通、安全的交通,并通过高技术交通解决方案推动经济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紧迫的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
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智能车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借助各种科技手段和设备,对各种交通情况进行协调和处理,建立起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从而使交通设施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最终使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智能化,实现交通运输的集约式发展[1]。
ITS通过提升传统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智能
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程度,保障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机动性、安全性、可达性、经济性,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作用。经过10多年的应用和实践,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国际公认解决现有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专家、学者等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1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的成立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
政府部门、产业界以及科研机构的推动和协调配合。按照美洲地区、欧洲和非洲地区、亚太地区划分,分别由美国智能交通协会(ITS America)、欧洲智能交通协会(ERTICO-ITS Europe)和日本智能交通协会(ITS Japan)负责世界智能交通大会的协调组织工作[2],同时引领着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这也是国际上最早成立智能交通协会的三大国际组织。为促进智能交通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智能交通协会,各国智能交通协会也是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理事会的成员,代表本国出席各种国际技术交流活动。我国的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分别成立了各自的地区智能交通协会,并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活动[2]。
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主要由多个政府部门联
合推动,为更好地协调全国智能交通工作,根据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2000年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原国家计委、原经贸委、公安部、原交通部、铁道部等10多个部委,联合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2005年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协调指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财政部、原建设部、原民航总局和总后勤部4个新成员单位。“十五”
期间,协调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在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鉴于协调指导小组是由政府部门组成的临时
机构,开展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特别是在国际会议和交流合作方面有诸多不便,为更好地协调全国智能交通工作,我国交通主管部门多次建议希望由科技部牵头,在“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适应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此,成立了由科技部、公安部、原建设部、原交通部、铁道部、原民航总局等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的中国智能交通学会筹备工作组。
2007年3月,科技部向民政部正式提出申请成立“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07年11月,民政部批复同意科技部正式开展协会筹备工作。2008年5月14日,由科技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共同发起,经民政部批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的成立不仅是中国智能交
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智能交通事业在依靠创新机制更好更快发展的新起点。近年来,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组织了多次国内外重要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2 历届会议议题
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自2005年举办以来,已经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功举办了7届,议题始终聚焦ITS的主要领域,紧密跟随国家政策引导方向,围绕当前智能交通所面临的问题和技术发展趋势开展研讨,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1)2005年12月9日,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高层论坛和学术研讨2部分组成,第一届会议共录用国内外论文165篇,参会人员300多人。会议议题涉及ITS现状和发展规划、ITS解决方案设计、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行为诱导、交通智能控制、电子不停车收费、公交一卡通等内容。
(2)2006年12月20日,第二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ITS的现状与未来”。重点围绕ITS战略与政策、智能交通技术、ITS建设成果与产业发展、ITS新理论与新技术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此届会议规模空前,共有500余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共聚一堂,并首次邀请了来自日本、韩国和欧洲交通协会的代表参加并做大会报告,加深了同国际智能交通协会组织的沟通和交流,扩大了年会的影响力[3-4]。
(3)2007年12月14日,第三届年会在南京召开,主题为:“智能交通让城市更畅通”。重点探讨了我国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成果和经验,以及国外先进理念对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启示。重点围绕ITS战略与政策、城市公交智能化技术,基于ITS的道路交通管理、控制与安全技术,智能交通技术、ITS成果与产业等专题开展研讨和交流。
(4)2008年9月26日,第四届年会在青岛召开,主题为“交通安全”。主要针对智能交通发展、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交通节能减排、智能车辆、交通出行服务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会议
共举办学术交流会6场,征集论文245篇,录用140篇。
(5)2009年12月11日,第五届年会在深圳召开,主题为“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创造出行新方式”。代表们就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国家政策及发展规划、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等进行了广泛研讨。同时,本次年会以促进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进步和协同发展为目标,并首次与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一并举办,为全面展示我国智能交通与新能源汽车的最新技术成果,积极推动我国智能交通和汽车先进技术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5]。
(6)2011年9月6日,第六届年会在北京举办,年会首次引入了新能源的主题:“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低碳绿色出行”[6]。与第五届年会一样,也同期举办了中国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和第七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此届会议还表彰了对智能交通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单位,旨在呼吁更多人为年会的发展献言献策,为我国智能交通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同时还举行了《中国智能交通发展年鉴》(2010)仪式,这是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智能交通年鉴。
(7)2012年9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年会,以“智能交通———感知新生活”为主题,并同期举办了中国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大会上同时还举行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基金捐赠仪式暨首届智能交通科技奖颁奖仪式,该奖项旨在推动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激励利用科技力量促进行业发展。
3 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的意义
智能交通年会的如期举办,为国内外专家、学
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为政府、企业提供了一个需求和展示的平台,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广我国智能交通的成果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见证了中国智能交通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开启了一扇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智能交通,使中国智能交通走向世界的大门。
定期举办年会是行业内政府、企业、科研院校
的共同心声,也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进程中的大势所趋,对于推动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理论知识研究以及产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在智能交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具有应用价值的重大成果,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为促进低碳高效交通装备的战略转型,提升综合交通安全和运输效率做出了积极贡献[7]。
4 结语
我国自20世纪末开始推进和发展智能交通
系统技术以来,国家一直重视和支持智能交通的发展。从“十五”期间科技部智能交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实施,到“十一五”期间科技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一系列项目的部署,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科技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为智能交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奠定了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基础,培育形成了智能交通产业。
未来5年,将是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重
要提升阶段。这更需要智能交通人在年会提供的广阔平台下加强技术交流,在重点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在关键技术领域内取得具有应用价值的重大成果,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