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质量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3: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质量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质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建筑节能

1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作用

1.1积极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在具体的完善工作中,需要对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合理,并根据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对应的监督管理,最后将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地对质量监督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而且,由于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贯穿,充分地对每个环节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以责任主体的行为以及工程的具体施工为监督核心,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此外,通过对某建筑节能工程的分析资料显示,积极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为建筑质量提供保障的同时,为建筑节能工程的发展提供帮助。1.2完善建筑质量检测体系在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之后,需要为监督管理工作的成效进行鉴定,也就是利用检测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根据鉴定的结果判断建筑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在具体的完善工作中,由于需要准确的检测数据来进行判定,所以对应的检测仪器的精准度必须进行提升,从而为判定的工作提供保障。而通过对某工程当前的检测体系来看,并为针对建筑节能工程本身制定对应的检测体系。相对来说,存在的部分检测体系的精准度以及检测效果并不能够准确地为建筑建筑质量提供保障。所以,对于建筑检测体系必须进行完善,从而在有效提升检测体系的同时为建筑质量提供保障。

2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作用分析

通过对某建筑工程提供的数据显示,要想有效地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就必须依附于其核心主旨建立一套核心的体系。如监督站。根据国家命令推行的相关政策《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的表示:“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集齐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实施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所以,无论是建筑工程的建设还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体系下进行。而对应的监督站也应该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根据国家命令推行的法律能够制定对应法律法规以及相对规范性的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在围绕工程进行开展的同时,实施多方位以及多角度地深入对建筑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地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来看,除了要建立核心的监督站外,也要根据建筑质量的实体形式为参考,并将其分为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三个方面。通过全面介入建筑的施工过程,从而有效地为建筑质量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1施工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从对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监督情况来看,建筑企业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承担责任的主体,当建筑工程质量发生问题时,直接受到影响的也同样是建筑企业本身。所以,想要有效保障建筑的质量,就必须要求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贯穿建筑工程的始终。首先是对工程单位的监督,建筑单位直接负责着建筑工程的设计、材料选用、造价控制以及建筑选型,而这些方面所存在的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对建筑质量造成影响。而且,根据某工程提供的监督管理的经验来看,在应用于建筑节能工作中时,需要对监督建设单位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探讨,并确定其是在基于建筑节能工作为核心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此外,在施工前对工程质量单位的监督工作中,需要明确工程建筑的核心。在开展节能项目时,必须在满足建筑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而由于实际情况而不得不进行修改时候,则需要充分地对其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2.2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一般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对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工作则体现在施工工艺、节能材料等方面。其一,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安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工艺的高低。所以,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监督工作人员则需要根据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节能工程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并且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按照施工工艺进行,从而有效保障建筑的质量以及节能工程的开展。其二,节能材料。建筑企业想要有效开展建筑节能工程,就必须对节能材料方面进行重视。而且,节能材料在建筑节能工程中也占据着相对较多的比重。此外,在对施工中对节能工程质量监督中,则需要对使用的节能材料、构配件、材料规格、性能以及审查合格的相关文件,在确保节能材料质量以及性能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再进行施工。

2.3施工后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需要开展的监督工作大多体现在整体质量检测方面,通过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建筑工程进行检验,并为施工前、施工时的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保障。而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以建筑节能工程以及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指标为核心,以及根据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性进行分析,并合理选用恰当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此外,由于建筑节能工程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检测方法选择时,则需要根据检测方法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尽量避免由于选用不合适的检测方法而对建筑本身的质量造成影响。众所周知,随着建筑体系的不断发展,对应的检测方法也同样在提升,无论是种类还是检测性能,这些因素都是需要分析的种类,根据建筑节能工作的特性而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从而有效地为建筑工程的监督质量提供保障。

3结语

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随着对资源保护意识的提升,对于节能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但是,需要在基于建筑本身的性能以及质量为前提下进行,所以对于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就有必要进行提升,在对建筑质量提供保障的同时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此外,通过对我国部分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来看,并不能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所以,想要有效的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建筑节能的工作,就必须对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更提升和完善,从而在保障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同时,实现我国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者:李红宾 赵娟娟 单位:叶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参考文献:

[1]于宝太.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分析与管理研究[J].工程质量,2014(S2):153-155.

第2篇

对节能工程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督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建筑节能效果,在建筑节能工程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要把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同地基、基础、主体机构验收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可以推行建筑节能工程检验批样板制,过程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保证建筑节能工程的节能效果。

1.1门窗、幕墙工程检查现阶段,先进的幕墙和门窗技术快速发展,相关节能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现阶段主要对门窗、幕墙的抗雨水渗透能力和抗风压能力,以及门窗、幕墙的变形能力进检查的较多,对于门窗、幕墙的节能以及气密性能没有过多关注。对于门窗、幕墙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金属门窗主要检查门窗隔断热桥措施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对于热断接点要检查是否连接牢固,并能够发挥效用,隔断热桥措施可靠。

2)门窗工程中所使用的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且中空玻璃的密封性能和中空层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要求。玻璃密封条物理性能指标应该符合建筑所在地的地方规定。

3)门窗与周边墙体的密封应该采用密封性和耐候性良好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4)门窗幕墙隔热材料的选用应该确保型材的结构安全,现场使用的门窗幕墙型材应该具有生产厂家出具的对于耐老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检测报告。对于现场的使用的材料按照要求需要复检的应该严格按照求执行。

5)对于建筑结构的构造缝、幕墙结构单元的接缝、断热节点、热桥部位、幕墙门窗保温隔热材料的填充,幕墙通风换气装置的安装以及凝结水排放和收集结构的隐蔽工程,应该加强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1.2新型墙体检查现阶段新型节能墙体的种类较多,主要有空心小型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砖等几个大类,由于生产厂家规模和生产工艺的限制,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在墙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往往也存在着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在节能型新型墙体的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手段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1)砌块进场应对砌块龄期进行检查,未满28d龄期的砌块严禁使用,施工现场进场新型节能型砌块不得露天堆放,并加以苫盖防止雨淋,进场墙体砌块除了对抗压强度、含水率等指标进行控制以外,还要对抗渗性、干燥收缩率以及干密度进行检测,从而保证砌块砌筑质量。

2)对墙体抹灰应要求施工单位有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对于电线线槽、不同材料交接处进行挂防裂网进行处理,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加强隐蔽工程的质量抽查,并对墙体开裂的质量通病开展联合检查进行预控。

1.3外墙和屋面保温系统监管现阶段外墙保温系统主要是由聚苯颗粒保温灰浆以及EPS保温板组成,由于外墙保温技术推广较晚,对于外墙保温的防火、渗漏,以及饰面开裂还没有统一而又完善的治理措施。对于外墙保温的监督管理主要以预控为主。

1)外墙保温施工采用成套技术或者成套产品时,施工单位施工中使用的产品应该具备耐候性检测报告,对于非成套采用的外墙保温材料,也要求施工单位对其耐候性进行抽样检测。对于黏结性材料(保温砂浆),必须具备检测报告,并严格按照厂家使用说明的配比进行施工。

2)加强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的抽查和监督,如:保温材料锚固件的连接、保温墙板和预制保温板的构造节点和板逢的处理、外墙体加强网的布设、保温墙体材料的固定和黏贴、重要节点和热桥部位的处理、抗裂分隔缝的设置。

3)屋面保温材料采用挤塑板或者聚苯板的应适当设置排气孔排气道,以利于屋面内水汽的排除,上人屋面应该浇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40mm,铺设屋面保温材料的防水方式应采用倒置式。

2结语

第3篇

1.1确定检测项目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人们可以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也不断的增多,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需要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根据建筑材料自身的不同性能,可以将建筑材料主要分为建筑功能材料、墙体材料和结构材料。在建筑材料未被订购之前,需要根据有关的质量规范,严格要求建筑材料的质量,并且需要检测和试验施工质量,所以为了使建筑材料质量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总体要求,且能够与施工标准相符合,必须依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对于所有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1.2取样试验

由于建筑材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所以不可能对每一个材料都进行检测,只能对于同一类材料进行取样试验,为了保证材料数量方面的问题,应该使用科学的措施来进行材料取样,并且按照严格标准进行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为了对试验的整体准确性不造成影响,在取样时必须选择最好的样品,而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材料,需要随机选择不同的部位,并且按照规定抽取一定数量的材料样品,取样的方法、数量以及部位一定要依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同时,在进行材料的取样试验时,其数量、方法以及部位都不能出现任何程度的偏差。

1.3环境的影响

许多因素都能够对建筑材料的性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所以为了让试验的结果能够更加科学和准确,建筑材料测试的环境问题和养护条件都有着明确规定,相关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例如,在进行防水材料的试验时,拉伸试验的室内温度必须控制在23℃上下,避免环境温度对其性能的过度影响,对于同一母体内的弹性体改性的防水卷材选取样品,然后制作成几组作为抗拉力试验的样本,从结果上就能够发现,这个试验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不同的温度湿度对于取样试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4试验误差

在工程的检测试验时,人为原因经常会造成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现象发生,这和检测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检测经验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防止试验结果产生误差或者与相关规定不相符合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误差,这种情况基本上都发生在钢筋试验中,试验中需要把钢筋拉到断裂的时候,才能够获得准确的结果,但是有些试验人员只是把钢筋拉长到劲缩的状态后就停止了试验,这样就与准确的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1.5数据处理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在其试验结果的数据取舍方面也不同,为了有效的避免材料在检测结果中出现较大程度的离散性,并且直接导致检测结果和相关标准存在巨大的差异,相关人员在试验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试验结果的数值经常会高于或者低于期望的结果,相同材料的实验数据也会出现相差悬殊的情况,不同材料样品的取舍方式都有着一定的标准,所以一定不能把简单相加得到的结果作为数据的最终结果,需要认真对待整个试验的各个环节,查明真实原因,最大程度的降低误差。

2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2.1进场前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所需的相关材料进场前,一定要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把关,仔细阅读和理解与工程相关的设计图纸、施工文件以及工程材料文件,了解工程所需材料的不同型号、强度等级以及规格要求,这样在购买材料的时候,才能保证及时供货以及材料质量。在进场前控制好材料的质量,不仅能够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还能更好的控制住项目的成本。

2.2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与施工相关的材料进场的时候,有关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做好检查工作。不仅要确认好材料的品种、型号以及规格等各种信息,还要将其与施工材料做详细的对比,判断二者是否符合。对于已经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配件以及构件等应该查看好编号、日期以及质量证书等,一定要有质量合格证,如果发现材料的标注不够清晰,需要进行重新检测或者直接要求相关厂商退货。

2.3进场后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在进入工程现场前,已经做好了提前的测试工作,检测合格才能进入施工现场。为了使工作人员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和质量追踪,需要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放置的所有材料进行专门管理,不同的材料在放置时一定不要混在一起,应该按照不同类别进行不同的堆放,工程材料的型号、品种、以及规格编号等必须与工程的要求保持一致,不能将与工程无关的物品存放在施工现场。

3结语

第4篇

由于行业不断的前行,并且出现了非常多的全新的建筑工艺以及物资,在已有的问题无法有效应对的前提下,又出现了许多全新的问题。这就在无形中给建设工作增添了许多难度,因此,当前形势下,认真的开展品质控制活动具有非常显著地意义,接下来深入的分析相关问题的构成要素以及应对方法。

导致问题发生的要素简介

通过分析问题的厉害关系,我们常见其分成两类。一类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不是非常严重的。另一类是对建筑的使用有非常不利影响的要素。因为目前我国的建筑建设活动大多数还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所以,要想彻底的应对这些问题在一时间还是非常艰难的。导致问题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设计或者是物资等。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我们发现,建设品质不合理在所有的问题中占据大约二分之一的比例。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前应对问题的关键点要放到建设活动上,通过合理的控制建设品质进而降低问题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对于导致问题的别的一些要素也应该认真地分析,主要是因为其他的一些要素也占据一定比例,对其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1没有认真的开展设计工作

众所周知,设计是活动的先行。假如设计出现问题的话,我们就会面对非常不利的局面,而其对于品质问题的出现通常是基础性的。常见的问题有图纸设计不合理,导致建设失去正常的参考信息。如当前许多工程的外饰面被窗台流下的污水污染,就是由于设计施工图纸不详引起的,特别是圆形窗下,施工图上没有充分考虑圆形窗台下窗台经过雨后,雨水和窗台上积下的灰尘混合流下,造成外墙饰面严重污染。由于设计导致的问题在所有的问题中占据的比例非常大,所以,要高度的关注此项问题。

2使用的材料和机械等品质不良,没有认真地控制建设活动

除了上述的设计以外,导致问题的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物资以及机械的品质不合理。比如,一些刚完成的项目在后续的短暂的时间中就发生变色等问题,大多数是因为涂料的品质不达标导致的。除此之外,使用的机械品质不高,并且没有对建设品质高效的控制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3没有正确的控制项目成本

工程造价过低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与工程造价成反比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工程造价越低工程质量通病出现的就越多。首先,当工程造价过低时,会增加承包方的经营压力,承包方在资金的压力下往往会为了节约资金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疏忽管理,使用劣质材料等。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理论上应严格控制,防止资金的流失和不必要的浪费,但也不能教条式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盲目的降低工程发的造价,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针对问题开展的应对方法

1认真地把控建设物资的品质,对于不达标的物资要也退回厂商,在使用的时候,要按照先检查后使用的顺序来进行。在实际活动中可以按照如下的一些内容来开展活动。结合当前的具体国情,对于一些成本太低的项目进行必要的提升,此举可以起到一定的提升品质的作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不过由于受到一些不利要素的影响,一些项目的造价还是按照旧有的模式进行,在今后里对这些工程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可给予适当提高。、严格控制材料的选购渠道。施工材料要从正规厂家采购,质量要经过严格检测,要择优选购,对于质量不摸底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等不予采购。、对购入的材料在使用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2切实提升建设工艺水平

从我国目前统计得知,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通病占据质量通病的80%左右。因此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素质,对减少工程质量通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让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通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科学分析,掌握工程质量通病形成的原因并有效预防。改善施工工艺,对现有的施工工艺进行科学的改进,使之更加有效的减少施工中质量通病,对某些容易形成工程质量通病的施工工艺或工程部位增强管理力度。

3认真开展设计活动

不合理的设计也是导致问题的一个关键的要素。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切实做好工程质量分析工作,系统研究。对于由于设计欠佳而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通病问题的进行认真的研究,合理改进。在工程设计方面,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并仔细听取他们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图纸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使设计切合实际。作为设计人员时常要深入一线工地,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积累设计经验外,最大限度的将工程设计做到尽善尽美,从而降低因设计不当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通病问题。

第5篇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工程质量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程质量是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弊端,对完善我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进行了法律思考。

一、我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有关工程质量监管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相继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责任意识普遍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以及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监督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然而,2007年6月15日广东江门的九江大桥坍塌事故、同年8月13日湖南湘西凤凰至贵州铜仁大兴机场的二级公路堤溪段300多米长的沱江4跨石拱桥坍塌事件再次说明:建设工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技术难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工程质量已从单纯注重安全性上升到舒适性、建筑节能以及全寿命周期质量等全方位的需求。工程建设的现状给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势在必行。

二、我国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及其弊端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的法律依据最早可以追溯至1983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条例》和1984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4]123号)文件。20多年来,围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增补、修订了大量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其中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建筑法》和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实施对规范市场行为,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工程质量水平起了重要作用,更为现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目前我国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包括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两个方面。纵向管理是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所进行的监督管理,它具体由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授权机构实施;横向管理是指工程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所建工程的管理。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待完善。

1、法律法规不完善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一直是我国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的立法工作也一直为工程建设法规的立法重点。现行的主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其中第六章即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是《建筑法》的配套法规之一,它对建设行为主体的有关责任和义务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此外,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也相继颁发了建设行政规章及一般规范性文件。如:《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工作规定》(1985年)、《关于确保工程质量的几项措施》(1986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1990年)、《关于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规定》(1992年)、《关于建筑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意见》(1995年)、《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2002年)等。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对我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工程质量监管的实践仍面临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力和对法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问题,尤其是缺乏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的程序性规定。这种立法现状致使监管者的监管行为缺乏外在制约,被监管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极易发生、、收受贿赂等违法犯罪现象,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监督管理机构权责不明确

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仍存在着政府主管部门不作为、滥作为、运动员与裁判员角色经常混淆不清,工效不高和分割管理,封闭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首长(政府)工程,献礼工程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不按科学规律和技术标准,盲目组织施工,经常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抢工期赶进度,造成了许多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全国各地的各类开发区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大多存在较严重的各自为政,封闭管理,自行管理,管理不严,存在隐患等问题。

3、监督管理体系不科学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包括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两个方面。一方面,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实行多部门多专业管理,政出多门,相互间职能划分不清,看上去层层把关,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职责不清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的扯皮掣肘,而且也给立法和监督执法造成了困难,还加重地方及企业负担。另一方面,统一的监督机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设立的工程质量监督站由于其编制、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等均由当地管理,人员配备不尽合理,各地发展不均衡,导致对其有效监控明显不足。没有自上而下对其统一的管理机构,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4、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我国现有各类监管机构所配备的人员尚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首先表现在人员素质上,长期以来,由于编制和管理方式等原因,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中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素质参差不齐,与“既要对法律法规非常熟悉,又要对强制性技术标准非常熟悉”的要求甚远,级别较低的县级监督机构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其次表现在设备上,技术装备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检测手段,监督方法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水平,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难以适应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所有这些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

三、对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法律思考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为进一步改革政府质量监督工作,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工程质量水平和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提出几点法律思考。

1、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一些规定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的客观实际,迫切需要修改和完善。国务院2007年立法工作的意见已把《建筑法》列入“需要抓紧研究、待条件成熟时提出的立法项目”的133件之一。作为建筑法律体系母法的《建筑法》及与之配套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对其逐步完善过程中,应对具有相关执业资格和岗位资格等人员的行为做出法律规定,把一些相关质量责任主体依法纳入管理范畴,对工程合理使用期满后的质量确认以及使用中遇到意外损害后的质量确认建立相应法律制度,尽快构筑质量监管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迫在眉睫。

2、转变角色,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产生巨大影响,对政府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法制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转变角色就是要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授权执法向委托执法转变;由实体质量的环环把关向随机抽查转变;由“看、问”式现场检查向采用科学仪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的权威性监督转变;由直接审验工程质量等级向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转变;由以施工现场对承包商的监督为主向全面、全过程监督转变。通过角色转变使政府监督机构恢复执法地位,承担监督责任,依法对所有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实施公正、威慑的执法监督,使各建设主体依法承担起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的有效落实,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大执法力度,整顿规范建设市场

监督法规的实施和执行,建立统一的执法实体。主要包括:一是对招标、投标弄虚作假,工程项目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和欺诈等违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二是依法建立承包商、供应商市场准入制度,实现有形建筑市场与政府部门机构分设和职能分离;三是在贯彻落实《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基础上,通过法律的形式建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和建筑工程竣工备案制度。工程设计审核和竣工备案应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委托国家认可的非官方机构(如协会或学会)进行;四是实行强制性的以承包履约担保和业主支付担保为核心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凡涉及工程建设活动的各方,如业主、总承包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均应向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而保险公司则要求各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委托一个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机构进行质量检查监督。委托机构接受委托后,从工程的设计、施工、招投标开始,直到工程竣工,最后提交工程质量评价报告送与工程建设的有关各方,并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建设中债务拖欠、责任不清等问题。超级秘书网

4、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依法行政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都很强的知识型管理工作。《建筑法》第14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政府的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法律对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规定要求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技术专业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了解建设工程经济知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2]刘应宗、郭汉丁、孟俊娜:我国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转变[J].建筑经济,2002(2).

[3]黄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制的构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孙礼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M].法律出版社,2001.

[5]葛志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特征及其矛盾的协调思路[J].中国建筑,2003(4).

[6]冯淑萍: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措施[J].建筑工程研究,2003(11).

[7]韩志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使命[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8]李永丰: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现状及应对策略[J].工程研究,2003(2).

第7篇

1.设计质量问题。在设计上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第一,将安全指数不达标的饰面砖作为材料应用在高层饰面层外的保温系统上。众所周知,在超高层或高层建筑上的外挂重量要低于35kg/m2。外保温系统都有自己的安全系数以及自重,一旦外挂重量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高层建筑中要求的是柔性摆动,而饰面砖是一种刚性材料。这样一来,就极其容易造成外保温饰面层发生起皮、裂纹、剥离、开裂等系列问题。第二,在设计外墙保温时,常常会因为单单只采用了塑板(XPS)作为保温材料而忽略加强材料的使用导致工程中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比如说脱落以及开裂。我们知道,挤塑板拥有非常好的抗冲击、高亚抗以及防潮抗湿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加强材料,粘结保温板的胶粘剂就很难被挤塑板吸收。这样墙体与挤塑板的粘贴附着性就会大大降低。第三,高层建筑高于20m地,为了能够帮助抗风压进行固定,避免因负风压出现的一系列振动问题,因此常常会设置锚栓。不过设置了过多的锚栓也会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比如脱落还有冷桥等。第四,在外墙保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中对窗节点的设计有明确的要求。建筑能耗中,窗节点占据很大一部分。为了防止保温断点现象的出现,必须对窗节点的设计进行妥善处理。一旦窗节点处理不好常常会有开裂、缓霜、霉斑等问题出现在窗口处。

2.材料质量问题。材料上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因为是用来不合格的外保温胶粘剂,常常会造成外墙保温墙体出现渗水、脱落、开裂等质量问题。其次,没有重视保温板的质量。保温板必须要经过六周的自然养生陈化才能投入使用。否则就会因过高的保温板的收缩率,造成局部的温差应力不均匀以及发生收缩。久而久之,板间接缝处极易发生开裂,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再次,在保温板的选取上,一些厂家或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就投机取巧。常常使用廉价的不符合要求的保温板来冒充好的保温板。这样一来,市场上的保温板就越发的混杂,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更重要的是,对外墙保温工程会造成巨大的质量问题和事故。最后,对于玻纤网格布没有进行合理的施工。为了提高墙体抹面层的抗裂性,常常会使用到玻纤网格布。廉价的劣质玻纤网格布的使用对抹面层的耐碱性和抗撞击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的水泥碱性能够极大地腐蚀抹面层。这样时间一久,抹面层会因为抗拉强度降低造成一系列的剥离和龟裂问题。

3.施工质量问题。外墙保温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因于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在外墙保温工程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没有根据规范的程序以及比例来配置合物砂浆;安装保温板时由于其切割规格不符合标准,从而造成一些列问题;没有充分对保温浆料进行搅拌以及出现了一系列的抹面砂浆和粘胶剂问题,因为不能充分地进行私结涂抹;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网格单位面积的质量和断裂强力不能达标,从而出现了布埋填方面峰问题。

二、对建筑外墙保温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以及系列措施

1.对外墙保温工程进行基层处理。在外墙保温工程中,作为第一道工序的外墙基层表面处理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墙体保温质量直接受基层表面处理的影响,所以对于外墙保温工程的基层处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首先,要清理干净基层表面的脱模剂以及油垢。其次,要找平和清理干净基层表面有疏松、空鼓以及起鼓的地方。再次,为了充分保证墙体和保温板之间的紧密粘结,要打磨光滑的部位并对其进行拉毛处理。

2.选择保温板及其施工。首先,在选择保温板时,一般将EPS膨胀聚苯板(或挤塑板)保温材料应用在建筑为B2防火等级的外墙保温工程中。在施工途中,首先将EPS膨胀聚苯板(或挤塑板)涂刷在墙体基层砂浆上;然后再按照要求采用粘结砂浆把已经进过拉毛了的EPS膨胀聚苯板(或挤塑板)粘贴到墙上,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对其进行加固,还要使用到到塑料膨胀螺钉;再将聚合物水泥砂浆涂抹到挤塑板表面。为了对裂砂浆形成保护层,要加强耐碱涂塑玻纤网格布的连接。最后,改变涂料以及腻子的装饰面层(比方说,当采用瓷砖作为装饰面层时,就要相应地采用专门的瓷砖粘结剂和勾缝剂,并且采用镀锌钢丝网)。在实行保温工程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人为的操作原因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些年,外墙保温工程施工的防火问题引起了国家及人民的极大重视。国家有关条例中明确指出:禁止采用可燃或易燃材料作为墙体扩建、改建以及新建时的外保温材料。住房城乡建设部跟有关部门要经过共同商议。一是要对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修订;二是要抓紧研发防火性能良好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并加以推广;三是为了减少火灾的发生,必须系列严格的管理以及技术措施来对建筑外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进行提高。其次,应该采用酚醛保温板作为高层建筑、商场、医院等建筑物的保温材料。应为这些场所的防火要求相对较高。醛泡沫作为酚醛保温板的制作材料具有防火低烟、新型不燃、抗高温抗变形等优点。除了应用在传统外墙保温系统上,酚醛保温板还能够和饰面层进行复合。这样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就出现了。不仅如此,酚醛保温板也能够作为防火隔离带应用在聚苯板和挤塑板之间。通常,我们采用粘钉结合法或者是砂浆粘接法来对酚醛保温板内外墙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温:从支撑部位起,采用聚合物将裂砂浆进行粘结,将酚醛保温板从下至上地粘贴到墙面上。粘接面积应不能低于35%,首层不能低于50%。粘结24小时后,再对保护层金施工。施工完成后再过24小时,才能对外饰面进行施工。在外护层较重的地方,需要将4-6个保温钉钉到每平方米上。此外,经过21天的熟化后才可以使用新生产的酚醛板。

3.对玻璃纤维网格布以及钢丝网和细节进行正确的施工。要在胶结层内压制钢扮网或者铺贴上网格布。要将网格布或钢扮网中完全填满防裂砂浆。系统如果具有薄抹面层,则要控制其护层不大于3mm或者不小于6mm。要将厚5-7mm的丝网加设在装饰面的保温板中加以保护。要是防裂砂浆的厚度太厚是非常容易发生裂缝的。这时小巧的网格布或钢丝网就能起到帮助。要将加强网设置在有些阴阳角部以及门窗洞口四周。对细节点的施工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XPS板装饰造型、基层小同构造、小同材料结合处以及阳台、女儿墙、雨蓬、勒脚、窗周边、檐口、穿墙管线洞口等尽端。为了提高四角和门窗洞口周边的抗冲击性,可以增设加强网的铺设。要整块的XPS板切割拼接在门窗洞口四角处,同时墙角的XPS板要相互交错。在对XPS进行接缝时,需要与角部保持至少200mm的距离。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外墙涂饰质量

一、城市建筑物外墙涂饰出新的重要性

近来,南京的报刊、电视等传媒对城市亮化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城市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环境,并且将某些规划设计方案放置在公共广场,向广大市民公示以征集合理化建议。同时政府又成立了相应的城市亮化与环境改造整治专门职能机构。通过对老城改造、环境整治,将城市主干道两侧的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性的个体建筑物,用色彩、灯光进行特殊的亮化处理,再现“通古达今”的近代与现代优秀建筑的历史风采。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矗立于主干道两侧高耸的风格色彩多样的建筑物,有高层商务楼、多层住宅、中高层企事业单位的自有建筑物,它们构成都市美丽的风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常说,城市的外衣是建筑物,而建筑物的外衣是装饰色彩各异的外墙。说到建筑物外墙,它不但对建筑物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在外墙上采用不同的覆盖表层,还起到美观、装饰建筑物外观的效果。据报道,在欧美发达国家高层建筑采用高级外墙涂料装饰已高达90%,在日本亦已达到80%以上,在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高层建筑外墙必须采用涂料装饰已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在我国,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人们常用各种抹灰和镶贴块料覆盖在外墙表面。目前,我国正在新建的高层建筑物外墙用料已开始逐步由块料面层(磁砖、马赛克)转向外墙涂料。对于使用了多年的以磁砖、马赛克为主的这类外墙面,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粉化、裂纹和各种粘污,即使经常清洗也难以恢复原貌,所以需要对外墙进行重新涂饰,赋于新的色彩。现在市场上出现了瓷砖翻新这一施工新技术,改块料面层为各色涂饰面层,为旧的建筑物外墙出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如上海申莱公司SCA瓷砖粘结涂料。但是无论是对新建筑物外墙进行涂饰,还是对旧建筑物外墙进行出新,都不能忽视建筑物外墙涂饰处理时应注意的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主要有哪些呢?其主要有外墙块料面层、涂料基层的裂缝、粉化、脱落、退色、渗漏,使用年限短等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那么,出新只是短期行为。

二、外墙质量通病的形成与危害以及如何克服

我们所指的外墙质量通病,主要是指外墙墙体表面所采用的装饰覆盖层的基层与面层的质量通病。它们既是外墙体的保护层,又是外墙建筑物的装饰层。

外墙涂饰材料基层和面层的龟裂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质量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基层、面层所用材料本身原因:选用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例如,材料的空隙率比较大,容易含水,属于亲水性材料,抗渗、抗冻性能差,导致外墙基面层材料的强度降低、体积膨胀,不能抵抗大气的风化。降低了外墙材料使用的耐久性。

第二、施工原因:外墙在施工时,新墙体或基层水份未干透,就立即覆盖涂饰,待基层风干时,产生收缩缝隙,或是外墙施工基层抹灰厚薄不均,产生不均匀收缩,贴块料有空鼓,缝隙未填实,施工形成空洞等,例如:泛水、雨蓬、以及门窗临边处未做防水处理等因施工问题造成的外墙质量通病,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第三、环境因素的原因:外墙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受到自然因素和使用因素的破坏。天然的石材、陶瓷砂浆与砼都属于亲水性材料,长期暴露在外,受到空气中潮湿水份和有害物质的物理与化学作用。温度和干湿的交替变化引起外墙基层、面层材料的膨胀和收缩,长期反复的交替作用,会使基面层材料逐渐被破坏,产生裂缝、起壳、小块脱落。在材料遭到破坏后又不及时加以保护处理,侵蚀会顺着裂缝深入,使外墙内粉刷遭到破坏,导致外墙体色彩变色、发黑,在湿度高的地区会发生霉变,失去光泽,从而失去装饰性和使用功能。第四、使用因素的原因:人为的机械作用,同样对外墙造成伤害。例如:在外墙表面凿洞、打孔安装空调,在门窗临边安装防盗铁栅金属网,在外墙与屋顶墙上安装广告牌等。防水处理不好,会渗漏;对金属的保护不好产生锈蚀,污染了外墙表面,造成人为的侵害。

上述这些因素对外墙的伤害不仅使建筑物失去外观形象,且大大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针对外墙涂饰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对外墙进行涂饰与出新处理时,应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注意以下几点。

1、在外墙涂饰材料的选用上应尽量考虑材料的耐久性,注重涂饰材料在各方面枝术指标的优良性,选用弹性、抗裂、防水好的材料作为外墙涂饰材料。

2、外墙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同时要将外墙防水项目逐步列入施工要求,在建筑物上设置广告牌应慎重考虑统一规划安排,减少人为破坏。

3、可根据外墙的使用情况和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设法减轻大气或周围介质对装饰材料的破坏。提高材料本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作用。

4、及时做好已遭到侵蚀破坏外墙表面的保护修复工作。采用先进的材料进行保护处理。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叫做ADCON的外墙涂液,它对已有裂缝(3MM以内)并粉化脱落的表面进行喷涂,能起到固化、防水、修补裂缝的作用,增加了外墙表面强度,延长了外墙使用寿命。

5、在对新旧建筑物进行外墙处理时应注意处理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以及材料价格性能比,减少重复投资与劳动。

总之,对外墙涂饰质量通病的防治,虽然困难比较大、比较多,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成熟,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建筑物外墙装饰的质量问题会很快得到重视,并且在政府和更多有识人士的支持下,会有更多很好的解决方法。

第9篇

中国地震局专家表示,此次云南景谷地震之所以伤亡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地木结构房屋抗震能力强。景谷因为森林较多,当地很多房屋都是穿斗式木结构房,即先用木头搭建房子的框架,然后再建土坯墙的房屋,而且景谷地区的木梁多沿袭了古建筑中榫卯等方式衔接,使得木梁较为结实。木结构通过在允许范围内的变形和错动来消耗地震的能量,这样就能保证结构的的整体安全,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

不仅传统木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优势,现代轻型木结构也具有同样的优良性能。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四川地区建了三所轻型木结构公共建筑(都江堰向峨小学,绵阳残疾人学校和北川红枫敬老院),这三栋建筑经历该地区多次强度较大余震和潮湿天气,表现出了极佳的抗震和防潮性能。并且在当地援建的轻型木结构农房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续使用反馈也发现,住户对于木结构的农房有较高的满意度。此外,在世界范围内的几次大地震中,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也是稳定且明显的。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地震,1971年加利福尼亚州圣佛南多地区6.7级地震,1987年新西兰艾几坎比6.3级地震,1988年加拿大魁北克萨坤内5.7级地震,1989年加利福尼亚州洛马•普里埃塔地震7.1级地震,1994年加利福尼亚州北岭6.7级地震,1995年日本神户6.8级地震,20世纪以来的历次大地震中,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证明。加拿大国家林产工业研究所结合这六次地震中木结构防御的表现,发现因为木结构(现代轻型木结构)的破坏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几乎为零。并且,轻型木结构的房屋较相同体量的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没有明显和致命的破坏。另外,木结构墙体不会像砌体填充墙那样破坏并大面积的砸落引起伤害事故。

二、木结构建筑为何抗震

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和砖体房屋,木结构建筑的抗震优势在于它的韧性大,且因木结构的箱式结构将力均分,自身结构轻,又有很强的弹性回复性,对于瞬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所以在大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小,结构在基础发生位移时可由自身的弹性复位而不至于发生折断、倒塌或松脱,能够实现“以柔克刚”。

三、对木结构地震地区建筑认识的三大误区

1、认为推广木结构建筑会对林业资源造成破坏

建筑业在选材上开始依赖于水泥和钢材,并由此形成了使用木材会破坏环境的思想。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大量使用木材作为新建住宅材料,非但不会使森林资源减少,反而能够促进人工林的快速发展。如同苏北,20世纪80年代以前,其森林覆盖率不到2%。90年代,由于人造板工业发展,促进了林业发展,现在森林覆盖率超过30%,部分地区甚至已达到近50%。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许多木材工业发达的地区,林业发展也都非常迅速。从国外看,北美、欧洲、新西兰等也都是由于木材需求的刺激,林业不断发展,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都在不断增长。所以,其实只要做到科学管理森林资源,合理砍伐森林,就能以树木的成才周期(少则5-6年,多则20-30年)为循环,周而复始地源源不断地得到上等建筑材料。

2、认为木结构房屋是落后的产物,推广木结构建筑是一种倒退

受农村传统木屋印象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村镇居民认为现在还建木结构房屋是一种落后的表现,唯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才是现代化的象征。其实,现代意义上的木结构建筑是将生态、环保、个性化、美学及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的结合,是具有现代气息的多功能建筑。而且,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高碳排放和高建筑垃圾产生量相比,木结构建筑不但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没有建筑垃圾产生,而且建筑过程中使用的木材是可以再生的,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木结构建筑是更适应时代需要的建筑,是与城市以及村镇未来的生态化发展相一致的。

3、认为木结构在防火、防虫、防潮耐腐方面的性能差

现代意义上的木结构建筑较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良,除延续了传统木结构抗震的优良性能外,也具有良好的防火、防虫、防潮、防腐能力。现代的木制建筑结构用木材均采用水基性阻燃处理剂进行阻燃处理,具炭化效应,遇火时,木表面会形成炭化层,其低传导性可有效阻止火焰向内蔓延,从而保证整个木结构体在很长时间内不受破坏。木结构房屋完全可以做到防虫、防潮和防腐。通过烘干处理,建筑用材的含水率可以达19%以下,此时,虫子就不能存活,并且其防潮性能甚至可以达到砖混结构的10倍左右。同时,可采用ACQ、BAC等防腐剂对木材进行浸渍的防腐处理,采用天然植物油做表面涂层,来防止水侵蚀。事实上,与其他常用建筑材料相比木材更不容易因为偶尔浸湿而受到永久损坏。在多雨或潮湿地方的木结构建筑物依然有良好的表现。

四、在地震地区建筑多发区推广木结构建筑的建议

一是建议成立地震多发区木结构建筑及技术推广领导小组

制定地震多发区木结构建筑及技术推广工作计划,研究有关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开展工程试点示范,组织推广工作。

二是要做好调查研究

处于地震多发区的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文化传统等特点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应用成熟、经济可行的木结构及混合木结构房屋建造技术,制定适应本地区的木结构及混合木结构建造技术细则。

三是在地震多发区开展木结构房屋示范

在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震多发省(区)各选择一处进行试点示范,总结出适宜在当地推广的技术方法和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农村地区的木结构房屋建设可考虑结合各地政府农房建设的支持资金开展此项工作。

四是加大对木结构建筑优良性能的宣传推广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