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4: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皮鞋营销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内容摘要:数据库营销作为目前一种全新营销模式,顺应了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现代化的统计手段与先进的营销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营销的效率,成为数据库营销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数据库营销的内涵
数据库营销是指营销者通过建立、维持和利用顾客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产品、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与客户进行接触和成交的过程。笔者认为,数据库营销是统计、数据库与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它通过市场调查,搜集、整理消费者和其他同类企业的大量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和处理,预测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概率以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据此选择、确定企业的目标消费者群及正确的营销策略,以便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合适的价格、销售渠道、促销方式销售产品,并通过相关的售后服务,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市场调查一整理、分析、处理信息一预测一决策是数据库营销的生命线,而这一系列程序恰恰也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数据库营销与统计的结合,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数据库营销的优势
(一)降低营销成本
企业运用消费者数据库能够准确找出某种产品的目标消费者,这样就避免了使用昂贵的大众传播媒体,从而能以更为经济的促销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营销效果,增强竞争力。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运用数据库技术筛选消费者后,其邮寄宣传品的反馈率较高。
传统营销方式的营销效果一般很难直接测定,而运用中间商和竞争者数据库,每次数据库营销的效果比较容易测定。因为顾客可通过回复卡、电话等方式进行查询、订货或付款,管理人员获取顾客的反馈信息非常方便。
(二)准确识别目标顾客的需求及其数量
由于顾客数据库是在顾客个体层次上建立和整理的,因而营销者可以从质量和数量上很精确地确定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而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即制造大量定做产品以满足个别顾客的需求。
据1997年11月的《幸福》报道,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CONNECTICUT)的CUSTOMFOOT公司利用数据库营销实施“大规模定制”策略,效益显著。顾客在公司的六家连锁鞋店里,自己选择鞋样、颜色和皮革,并由电子扫瞄仪精确测出顾客左右两脚的尺寸。所有这些个性化的资料都被输入电脑,然后经由中央数据库处理,再传输到公司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办事处,最后再分别下单给意大利六家为世界顶尖品牌加工的鞋厂制作。顾客一般在三周内就可以取到自己参与设计的皮鞋。
(三)有助于增强顾客的信任感和信赖感
运用数据库营销,经常与消费者保持沟通和联系,可以维持和增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并且,企业根据数据库的信息能够分析出顾客是些什么人,采取什么措施可以留住顾客。另外,运用储存的消费记录来推测其未来消费者行为具有相当精确性,从而使企业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忠实的用户。
在当前,顾客服务(CUSTOMERSERVICE)也是一个较为关键的营销变量,甚至可以与营销学中传统的4PS’相提并论。对一个营销者来说,已有的顾客数据库加上顾客服务环节中形成的数据是取得卓越和高效的顾客服务的关键资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顾客数据库包括了每一位顾客的地理位置、家庭状况和心理特点以及购买家用电器的历史等信息。这些数据为有效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使营销者能与其顾客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纽带。多智网校诚招全国各地市独家线下商,共同开发网上教育市场。多智教育()!
论文关键词:数据库营销效率优势统计
内容摘要:数据库营销作为目前一种全新营销模式,顺应了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现代化的统计手段与先进的营销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营销的效率,成为数据库营销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数据库营销的内涵
数据库营销是指营销者通过建立、维持和利用顾客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产品、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与客户进行接触和成交的过程。笔者认为,数据库营销是统计、数据库与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它通过市场调查,搜集、整理消费者和其他同类企业的大量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和处理,预测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概率以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据此选择、确定企业的目标消费者群及正确的营销策略,以便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合适的价格、销售渠道、促销方式销售产品,并通过相关的售后服务,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市场调查一整理、分析、处理信息一预测一决策是数据库营销的生命线,而这一系列程序恰恰也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数据库营销与统计的结合,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数据库营销的优势
(一)降低营销成本
企业运用消费者数据库能够准确找出某种产品的目标消费者,这样就避免了使用昂贵的大众传播媒体,从而能以更为经济的促销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营销效果,增强竞争力。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运用数据库技术筛选消费者后,其邮寄宣传品的反馈率较高。
传统营销方式的营销效果一般很难直接测定,而运用中间商和竞争者数据库,每次数据库营销的效果比较容易测定。因为顾客可通过回复卡、电话等方式进行查询、订货或付款,管理人员获取顾客的反馈信息非常方便。
(二)准确识别目标顾客的需求及其数量
由于顾客数据库是在顾客个体层次上建立和整理的,因而营销者可以从质量和数量上很精确地确定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而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即制造大量定做产品以满足个别顾客的需求。
据1997年11月的《幸福》报道,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CONNECTICUT)的CUSTOMFOOT公司利用数据库营销实施“大规模定制”策略,效益显著。顾客在公司的六家连锁鞋店里,自己选择鞋样、颜色和皮革,并由电子扫瞄仪精确测出顾客左右两脚的尺寸。所有这些个性化的资料都被输入电脑,然后经由中央数据库处理,再传输到公司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办事处,最后再分别下单给意大利六家为世界顶尖品牌加工的鞋厂制作。顾客一般在三周内就可以取到自己参与设计的皮鞋。
(三)有助于增强顾客的信任感和信赖感
在西方国家,不仅认为企业存在着市场营销活动,而且认为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的组织和团体的活动也与市场营销有着共同之处,市场营销学的应用事实上已经超出了经济活动的范围。这样,"市场营销"就有了一个最一般的定义:任何以营利或不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或组织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对变化着的环境做出反应的动态过程。根据这一定义来认识企业的市场营销是无不可,但未免过于抽象,流于一般。
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推销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推销是企业营销人员的职能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职能;如果企业搞好市场营销研究,了解购买者的需要,按照购买者的需要来设计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合理定价,做好渠道选择、销售促进等市场营销工作,那么这些产品就能顺利地销售出去。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定义委员会1960年给市场营销下过这样的一个定义:"市场营销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的企业商务活动过程"这一解释尽管较之"营销=销售(推销)"的认识进了一步,但仍然是失之于偏狭,仍不能全面概括和准确表述现代企业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事实上,为了占领市场,扩大销售,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企业不只是要进行引导流向消费者或用户这一段的经济活动,而是还要进行"产前活动"(如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和"售后活动"(如售后服务、收集反映)。这就是说,市场营销活动既包括企业在流通过程结束后的售后活动,不仅要以顾客为全过程的终点,更重要的是以顾客为全过程的起点。
由此看来,所谓市场营销,就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产品促销、产品储存和运输、产品销售、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市场营销去过程的质的规定性,则是商品交换过程。
理解市场营销的定义要把握以下几点:
1.营销活动的主题是营销者即企业。企业是交换的主动者和积极的一方,千方百计促成交换。也就是说企业在千方百计地想把产品销售出去,而不是消费者千方百计想购买。
2.消费者和用户是企业营销的对象,营销活动的核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谋划"、"筹划"的核心问题是识别、确定并满足消费者和客户的需要。这是市场营销的最主要、最精微的含义,也是企业经营的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把消费者称为"上帝"。
3.市场营销是一个商务活动过程,它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和建立、产品促销、产品储存和运输、提供服务等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绝不仅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具体、瞬间行为。这种具体、瞬间行为只是市场营销的结果(甚至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完成交换之后还有售后服务等)。它在市场营销中不但不是全部内容而且其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一系列有计划的营销活动完成好以后,具体的交割手续是自然而然的事。企业谋划的是消费者需求是什么,怎样才能满足这种需求,而不是怎么办理买卖手续。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场营销使得交易本身变得微不足道。
二、市场营销的功能
市场营销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努力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各种分离、差异和矛盾,使得生产者方面各种不同的供给与消费者或用户方面各种不同的需要与欲望相适应,具体地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因而,市场营销在求得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市场营销的功能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便利功能。便利功能系指便利交换、便利物流的功能,包括资金融通、风险承担、信息沟通、产品标准化和分级等。借助资金融通和商业信用,可以控制或改变产品的流向和流量,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给买卖双方带来交易上的方便和利益。风险承担,是指在产品交易和产品储运中,必然要承担的某些财务损失,如产品积压而不得不削价出售;产品损坏、短少、腐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对于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或用户都是重要的,没有信息的沟通,其他功能都难以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和分等分级,可以大大简化和加快交换过程,不但方便储存与运输,也方便顾客购买。
2.市场需求探测功能。企业面临的是动态市场,市场环境在一刻不停地变化着。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比如服装,年年推出流行色,随时可能流行新款式;刚推出的"时髦"皮鞋,很快就在消费眼里变得"俗气"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中,要准确识别、确定甚至根据趋势成功地预测消费者需求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对企业来说,不能随时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就意味着不能获取它、满足它。更谈不上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则可以成为"市场需求探测器",使企业清楚地了解消费者需求的方向、结构及其分布,从而为企业指明生存、发展的机会。
3.产品开发推进器。企业之所以要不断改进原有产品,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进行产品更新换代,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新产品开发承担者的科研、技术部门就会变成瞎子、聋子。迷失方向,失去动力。有效的市场营销通过市场需求信息的反馈为产品改进、产品开发、产品换代指明方向。客观上也督促、推动着产品开发系统的快速运转。正是从这个意义,我们把市场营销称作"产品开发推进器"。
4.维护客户的凝聚器。市场营销不仅把握并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而且通过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以及不断横向扩展服务范围,对顾客形成吸引力,是顾客自发地向企业靠拢,保持和增加对企业或品牌的忠诚度,扩大产品的潜在市场。这种维持和增加消费者忠诚度的任务在供需矛盾突出的买方市场上非常艰巨,有非常重要,只能依靠市场营销这个凝聚器来完成。
此外,市场营销的信息沟通功能把市场需求具体地反馈给生产者,有助于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对产品形态效用的创造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Keefe,LisaM."Whatisthemeaningof’marketing",MarketingNews,Sept.15,2004.
[2]PhilipKotler,Marketingmanagement,TheMillenniumEditionPrenticeHallPress,2000.
[3]王秀村,冯珊.走出4P--市场营销的新概念.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4.
销方式,文章对中小企业开展微博营销进行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并由此为中小企业提出可行性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微博 营销 策略 SWOT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我国网民主流人群的视野。自此以后,微博开始火爆起来,由此也催生了微博营销。就目前而言,微博营销已受到众多企业的追捧。
1 中小企业微博营销的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成本低。微博营销并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只需要建一个账号,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把微博利用好,就可以花很少的钱达到营销的目的。可以说在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小企业缩小了和大企业之间的“资本”差距。[2]
1.1.2 立体传播。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不能像大牌企业那样大打广告宣传牌。往往在宣传中,不能打出组合拳,只能采用单一的传播形式。但是在微博里企业可以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传播,进行品牌推广。
1.2 劣势
1.2.1 没有人气。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过微博:你的粉丝如果超过1百,你就是一本内刊;如果超过1千,你就是一个布告栏;如果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发行杂志;如果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如果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如果超过1000万,你就是一家电视台;如果超过1亿,你就是CCTV;如果超过10亿,你就是一台“春晚”了。由此可见,有没有人气在微博中是最重要的。对于微博用户来说,每时每刻都会被海量的信息所充斥着,他们不可能去关注所有的信息,他们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人气高的微博用户自然更容易吸引他人的关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知名度不高,也没有像王石、史玉柱这样的企业精英吸引粉丝的注意力,所以往往粉丝不多,没有什么人气。
1.2.2 营销能力差。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就算是在国外,也还是处于发展阶段。而营销能力差恰恰是很多中小企业的先天缺陷,这些企业在进行微博营销时,盲目跟风,一味模仿,没有结合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进行精心策划,只是单方面的大量信息,失去了微博营销的功能。
1.3 机会
1.3.1 吸引关注。很多中小企业名气比较小,所处地理位置也比较偏远,很难获得消费者的关注。而通过微博,可以增加人气,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1.3.2 受众忠诚度高。传统的口碑营销偏重于相识的人群之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相信网络社区上不认识的“亲朋好友”的评价。在微博字数有限制从而比较零碎和片断化的情况下,粉丝们更关注实际有效的信息,一旦某个微博主得到受众信任,他就会成为受众锁定的信息提供源,形成比较稳定的“关注与被关注”关系。[3]
1.4 威胁
1.4.1 容易引发公关危机。微博的信息传播是一种病毒式的传播,一旦企业在微博中信息不当,将会在极短时间内一传十,十传百,从而引发公关危机。而中小企业在微博的舆论监测和危机公关处理能力上,都稍显逊色。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会让企业陷入困境。
1.4.2 效果不佳。企业做微博营销,是希望通过微博这种方式吸引大量粉丝的关注,进而使这些粉丝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在微博投的广告或者促销,并把这些信息转发出去。企业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切行为能够影响这些粉丝成为潜在消费者,刺激购买欲望,并把购买欲望转化成真正的购买行为。然而,事实证明,中小企业的信息往往不足以吸引大量粉丝关注。而且还有很多粉丝只是在跟风而根本就没有什么购买欲望,没有让微博的转发转化为实际的销售量,微博的营销效果不佳。
2 中小企业微博营销的策略
2.1 定位准确
首先要定位准确,解决“我是谁”这个问题。形象定位清晰了,微博运营也就成功了一半。建议从商业和营销传播的需要出发设计形象定位。譬如杜蕾斯的定位就是有一点绅士,有一点坏,懂生活又很会玩的人,就像夜店里的翩翩公子。星巴克官方微博的形象定位是一个有点小资,有亲和力懂得生活的服务员。[4]
2.2 找对搭档
定位准确是第一步的话,那么找准搭档就是第二步。因为“我是谁”定位好了,就得看能不能吸引你的用户关注这个“我”了。在这点上,有没有找准搭档就显得非常关键了。比如Vancl 就找准了新浪微博这个搭档。因为新浪微博的相当一部分人不仅是微博的用户群,同时也是网购服装的准用户群。Vancl选择与新浪搭档,就能够在后台通过对这些微博用户的语义分析、人口属性、参与话题、加入的社群、关注的品牌等等,筛选出哪些用户可能就是Vancl的潜在消费者。
2.3 内容充足
中小企业在微博营销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内容不充实,把发微博当成是发新闻稿,发促销海报。微博的核心就在于内容营销和关系营销,而众多中小企业在缺乏市场策划的情况下实施微博营销,只是模仿了那些新商品或人气商品,但是收到商品后必须在人人网的个人主页上发表试穿日记,并附上自己的试穿照片[5]。但是有相关调查显示,粉丝不是很关注互动性的活动,而是希望获得更良好的用户体验。促销虽然很吸引人,但是毕竟获得奖励的还是少数人,当奖励很丰盛时,它给予未能获得促销奖励的用户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并且过度的产品促销,会和信息爆炸一样打击消费者的信心。微博的沟通和设置都应该更加的人性化和个性化,要和用户建立朋友关系。[6]
怎么和用户建立起朋友关系呢?中小企业往往比较急功近利,而微博营销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取得成就。那么应该放长线,钓大鱼,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企业微博可以是轻松活泼、诙谐幽默地和用户聊天唠嗑,与用户一起来分享每天的喜闻乐见。
杜蕾斯成功利用微博进行品牌推广的案例就值得很多企业借鉴。2011年6月23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雨,杜蕾斯官方微博就这么一条帖子———“北京今日暴雨,幸亏钱包里还有两只杜蕾斯。”除了文字说明外,还特意附上了一个男孩在雨天为了保护皮鞋不受伤,把套在鞋上的图片。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7万多次,在表现产品性能的同时,还狠狠地幽默了一把。很多网友看到后,一笑而过,也记住了“杜蕾斯”。这种微博营销的理念就是记忆刷新。[7]
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在探索如何借助这种手段来推广品牌,提升名气。中小企业如果能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采取合适的策略,必然能享受到微博营销带来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微博.http:///view/1567099.htm.
[2]鲁永奇.企业,该如何经营好你的微博?[J].新领军,2011(2).
[3]杨自强.基于SWOT分析的微博营销策略探究[J].商业经济,2012(10).
[4]赵春芳.浅谈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微博营销困境[J].现代商业,2012(21).
[5]王利锋.走出中小企业微博营销误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2).
[6]武茜茜,张颖越.戴尔微博营销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启示[J].市场周刊,2012(5).
[7]韦婉辰.浅析网络营销策略之微博营销[J].科技信息,2011(20).
作者简介:
宁萍(1980-),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关键字:在华泰国企业;国际营销;营销策略;皮制品行业
一、绪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跨国公司获得空前发展。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经济环境稳定、生产成本比较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对跨国公司具有较大吸引力。泰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逐步蔓延,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谋求海外发展,由于两国的临近的地理位置,几百年的经济做基础,随着中国--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步伐加快,中国将成为泰国对外投资的理想地区。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分析泰国企业在中国国际营销的现状和案例,找出对于泰国A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所面临营销问题及其成因:出口市场销售额增长缓慢,销售利润逐年下滑。从而考虑在中国市场的环境下,怎样调整营销策略使得企业得到更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而使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
二、文献理论综述
1963年美国每周商务杂志对跨国企业公司做了描述性定义:“跨国公司是指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公司。第一,它至少要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家设定生产点或是争取其他形态的直接投资;第二,具有名副其实的世界性预测能力,其经营者在市场开发、生产和研发等方面,能作出适用于世界各国的多种多样的基本决策。”
菲利普.R.凯特奥拉在《国际市场营销学》一书中对国际营销的定义,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的国家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换言之,国际营销是指一国的企业跨越了本国的国界,以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定价、分销、促销活动,通过主动交换以满足需求、获取利润的行为和过程。黄英亮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集科技、娱乐一身的舞蹈机器人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利用PEST分析法,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具体分析,发现高校舞蹈机器人表演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张璇在论文《奥运场馆鸟巢之赛后运营研究》中,从鸟巢赛后运营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以此对鸟巢的赛后运营提出建议。薛琳丽在论文《沈阳康师傅运动饮料营销战略研究》中,首先进行了外部环境分析,重点阐述了对饮料行业有重要影响的总体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能力及消费意识的变化,并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的竞争环境,对比了卖方、买方、替代品、潜在进入者和行业内竞争对手等各方面对企业及行业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李明翰在论文中,旅游景区景点营销,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与游客之间的信息沟通,掌握市场需求变化,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发展企业。文章运用STP理论,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分析,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确定产品的品牌定位,制定出该景区的市场营销策略。张晓兰(2003)指出,在市场营销组合产品策略中,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应该根据国外市场和顾客的要求对产品做出改进和调整。产品创新在国际营销中同样重要,这是一项代价昂贵但报酬客观的策略。在促销策略中,同样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公司在国内采用的广告合促销策略在国外市场都要做出适当调整,必要情况下,甚至完全更新。在跨国企业中,产品策略主要趋势是价格升级,这根跨国存在的运费、关税、多环保市值波动风险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在分销渠道方面,企业进入某一市场必须要适应地区的分销渠道,做到更有利于让这一市场的消费者接受企业产品。温敏慧(2012)分析泰国工艺品昆明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中指出,在泰国工艺品在昆明市场销售的问题中,提到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对销售工艺品的中小企业管理不完善,销售商市场信息不对称。因此很多销售商没有得到政府保护,使得信息不对称。二则,宣传不到位,市场地位薄弱。多数泰国工艺品销售对泰国工艺品的销售宣传比较保守,市面上很难见到相关泰国工艺品的宣传海报、产品介绍等公众信息。这也是泰国工艺品品种复杂多样,价格区间不稳定,市场需求不完善等。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文采用案例、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在公开的案例和书籍理论中取得;二是从年鉴、统计报表等公开资料中获得,主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和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网站收集最新数据;三是对相关网站的信息整理。四是通过对泰国A企业的实地考察,与公司负责人访谈和大量书籍报刊杂志,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对A企业进行分析,以找出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中国市场环境下的威胁和机会,为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模式提供依据,分析内容是访谈记录和文献资料。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泰国企业在华情况
2003-2012年中国实际利用亚洲42个国家及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排名中,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投资位居第一,日本、新加坡分别位于第二、三位。泰国位居第11位,2003年到2012年,泰国对华投资的金额持续波动上升,从整体看直接投资活动较为频繁。泰国对华投资行业主要有:农产品,电子业,信息技术和电信,农林牧渔业,制造业,财产业,服务业,汽车业和汽车零配件行业等。
泰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从泰国在中国投资行业的扩大而言,已由“三来一补”的加工业、农业,扩展到房地产、银行、商业、旅游服务业,以及能源、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其中投资较多的是利用中国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又是泰国较有优势的产业项目,主要有饲料、食品、塑胶、电力、交通机械等工业项目,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业,房地产和土地开发等。其中,制造业对华投资比重最大,占总数的63.75%。其中,制造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7.92%,比例最高。
(二) 泰国企业在华国际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中泰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人们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从泰国方面说,对中国的国情不了解,营销策略具有盲目性;泰国企业对中国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了解,遇到问题难以解决。
2.中国投资环境并非像泰国企业人想象的那么完美。他们有时只考虑到中国劳动力便宜,却忽视了其他提高成本的因素。
3.在全球经济疲软的今天,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被许多跨国企业视为最后的稻草。不幸的是,这个“淘金场”已经变成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竞技场。在中国市场上,有美国、欧洲、日本的高手云集,本土品牌厂商也毫不示弱地显示他们的锐意进取和精明手段。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同行业的竞争给企业带来个很大压力,怎样保持市场增长,利润的获得。影响企业国际营销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作为不可控的因素,大部分企业是无法干预的,但企业可以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动,适当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接下来的笔者将分析A企业,通过宏观经济的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五力分析,对市场的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准确的定位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应该注意的问题及问题的改善办法。
(三)A企业案例分析
Z集团是著名的鳄鱼养殖、研究、生产、旅游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本研究报告只对A企业进行研究,集团及其他分支机构不在本研究报告研究范围之内。研究报告PEST、SWOT、五力分析、结合访问分析如下:
中国皮革行业最惠国进口税率已按WTO承诺完成,与2010年进口关税相同。2012年皮革行业产品最惠国平均进口关税为12.14%。中国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关税优惠条款幅度和范围继续加大,中国对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地区的产品实施协定税率,其关税税率低于优惠税率。2012年,中国皮革行业产品的协定进口关税与上半年相比,除继续对秘鲁、中国台湾、智利、新西兰、巴基斯坦等自贸区的进口关税下调外,与哥斯达黎加又签订了自贸协定,对从哥斯达黎加进口的皮革产品关税有了较大优惠。其中,2012年中国对从亚太进口的皮革行业平均进口关税为10.32%,比最惠国平均进口关税低1.82个百分比,比上半年下调0.05个百分点。这为泰国企业皮革制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创造机遇。泰国皮革制品联合会主席刘英杰表示“目前泰国皮革工业经营者正遭受严重困扰,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随石油价格上涨20%―30%,还有皮革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泰国皮革业者无法调高产品价格。有许多皮革原料价格上涨幅度偏大。虽然2004年泰国皮革出口增长2%,但形势仍令人担忧。
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经济大国,作为跨国企业,进入第二方国家的市场,近几年,欧洲的经济危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冲击,此时的中国式在世界范围内,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近几年,中国的GDP持续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建立子公司,把目标市场投放中国。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皮包已经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饰品。人们要求皮包产品不仅在实用性上有所加强,装饰性也要有所拓展。根据消费者品位的改变,箱包的材质更加多样化,真皮、PU、涤纶、帆布、棉麻等质地箱包引领时尚潮流。同时,在越来越标榜个性的时代,简约、复古、卡通等各类风格也从不同侧面迎合时尚人士张扬个性的需求。在皮制品中,有不少企业为了争抢有限的客户资源,同类型企业经常会打出价格战,相互压低价格,使得行业利润空间极大地被压榨。A企业的兄弟企业M,是作为全球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具有几十年丰富鳄鱼养殖企业M,为A企业皮革制品的原材料做坚强后盾。A企业聘请意大利和法国鞣革与制革专家驻厂,指导加工技术。作为一个时尚行业来说,设汁的元素非常重要。鳄鱼皮革制作工艺的提升,一直是全球皮革行业致力攻克的难题。
笔者认为,通过对A企业内外条件进行分析,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明朗。总结如下:企业很重视产品的开发,对产品的种类,新产品的推出,专业人员对鳄鱼皮娴熟的加工技术,价格优势是A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比拟的。张先生在平时赞助小学,关心下一代,还与红十字会联络,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无形增加了企业的知名度。但在国际营销中,运输成本的上升,经营管理的问题,在陌生的城市如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对于员工缺乏激励制度。同时,也面对机会和威胁。中泰两国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的下调为可信赖的伙伴(中国)的经济往来带来了机会。但是,贸易技术壁垒、成本的上升都给投资者敲醒警钟。
A企业的购买者议价能力和供应商议价能力都不高,主要是因为A企业的鳄鱼制品原材料完全来自企业内部的养殖基地,这使得他们的价格比同行业的更加便宜,消费者的议价显然也就是不高。潜在进入者威胁不大,因为对鳄鱼的养殖,皮革切割要求比其他皮革更加严格,鳄鱼皮具行业入行门槛高,投入资金高,使得更多想要进入者更加谨慎。对于同行业竞争和替代品竞争对A企业威胁更大。同行业来说,高端奢侈品牌的品牌效应和中低端的仿真鳄鱼皮具的价格优惠都对A企业造成不小的影响。而替代品来说,由于现在市面是箱包材质的不同和赋予产品各种创新理念,使鳄鱼皮具造成一定威胁。
可以根据地理市场细分,消费者心理,产品用途和购买方式五个变量,分四部分分析。在地理方面,根据中国大陆市场的南北方进行划分。中国南方无论在环境气候还是人们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与泰国市场都有相似之处。南方地区,A企业利用同属集团下的N公园作为A企业的一个销售途径。张先生经过实地考察,选择在中国海南三亚建立N公园的中国第一所分园。使企业之间相互盈利。在心理细分中,根据购买者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或个性特点,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在同一人文统计群体的人可能表现出差异极大的心理特性。根据产品特点,要求消费者具有拥有较高资源水平的群体。而具有较高资源水平的群体有四类:创新者、思考者、成就者和体验者。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用途来看,一般分为自用和送礼两个用途,这里细分为:作为家居摆设,生活日用品,礼品赠送。从调查数据得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属性理念的提升消费者购买多为自用。 目前,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方式主要有:特色商店,网上购买,零售店散货购买等。其中,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比重较大。
目标市场的选择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首先要看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投资能否收回,效益是否理想,最主要的是靠市场需求。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应当是中小型出口企业首要考的。其次是对市场环境中机会与威胁的析,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均要考虑。根据鳄鱼皮具行业客户类型、品牌倾向和产品类别将产品市场分成了高、中、低三档,分析和评价这些细分市场,为企业正确把握市场,找到有利的市场发展方向提供依据。这有利于A公司明确自身定位,提供符合定位市场的产品。
市场定位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与消费行为,企业资源能力和竞争环境为依据。通过以上分析,并根据以上选择避强定位策略。泰国A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要加强宣传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才能避开竞争对手的竞争。泰国鳄鱼产品与中国现有鳄鱼产品相比,属于高质量产品,高品质服务,适宜的价位。
A企业产品营销组合策略
在泰国鳄鱼产品市场以及其他鳄鱼相关产品市场上,大多数同类企业采取传统营销方式,而且在大多数鳄鱼相关产品主要针对生活质量较高的人群。因此,A企业抓住这一点,充分控制产品原材料的养殖阶段,保证产品的质量优势,加强对鳄鱼产品的宣传和服务,实现产品的差异化。针对A企业,主要是产品原材料的差异化和工艺差异化。为了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可以在产品宽度上做考虑,考察开发新产品。A企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有:钱包,皮包,皮带,表带,手机套,高尔夫手提包、公文包、拉杆箱、皮鞋、手抓包、斜跨包、名片夹、皮凉鞋、烟盒、火机盒、电脑包、小挂饰、小配饰、方向盘套、锁匙包、锁匙扣、手镯等二十多种产品。
首先可以参考A企业在泰国的定价,由于销售地点的差异化,考虑到中国鳄鱼产品的供求条件,市场特征以及运输及税率差异产生的价格变化;同时我们也要参考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的定价,减少定价风险,又使企业容易或得合理的收益。企业产品与同行业相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由于鳄鱼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对生长环境条件极为苛刻,皮料的选择,制作过程都考验着一个公司的综合能力。A企业的兄弟企业M本身就是以一个著名的鳄鱼养殖基地,掌握稀缺的鳄鱼皮料资源,为A企业提供最有力最快速的支持,保证消费者以最优的价格获得最佳的产品体验。但一定要考虑到价格具有一定空间的利润率能较好抵抗风险及抵御外币升值和退税率政策调整;其产品和企业形象在市场中的位置,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使客户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客户心中占据特殊的位置。
第一,泰国A企业同属集团的N公园中国建立分园位于海南三亚。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国外销售子公司或制造商。第二,泰国A企业与中国深圳市美鳄缘投资有限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鳄鱼产业链的公司共同合作。第三,寻求海外分销商或商。营销渠道管理是保证所有的营销渠道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要对分销商和营销渠道做全面的调查和评价,如子分销商支付能力,经营同业竞争产品情况,对公司产品重要程度,执行公司销售政策,不良记录等方面,及时更正对于营销不利的渠道。同时,也要随时考虑到分销商的利益,以保持他们销售产品的积极性。
主要通过广告促销、人员促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这四个形式进行促销。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户外广告都属于广告促销。在电视广告方面,泰国A企业创建人张先生曾在中央电视台CCTV-4《城市一对一》节目中接受做企业专访。人员促销是企业人员与消费者或者其他沟通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具有以下特点:有很多人际接触,培养与沟通对象的关系,对客户做出快速反应,人员沟通的长期性投入等。人员沟通需要建立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销售团队,并通过不断培训提高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公共关系是为提高或保护公司的形象或产品而设计的宣传方案和宣传活动,具有高可信度,间接影响的特点,主要形式有记者报道,研讨会,慈善捐助赞助,社区关系,政府关系等。企业创建人张先生也经常赞助是拉差畜牧场附近的一所小学。每年都给小学送些礼物,如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给优秀生发奖金。对农场的职工子女,他每年都在大会上表彰优秀学生,并发给奖金,鼓励先进,赢得职工赞扬。所以小学老师说:有农场董事长的资助和关心,学校教育发展有保障。
五、研究结论
首先,解决A企业市场增长缓慢的问题,需要一个明确的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目标市场定位,使得公司能有效的采用不同的产品去面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以及树立正确的产品推广策略。A企业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场,这需采用相应的产品线来适应不同的高中低三档产品。而不是采取所有产品面对同一目标市场进行的推广方式。把三类产品所针对的市场细分化,找到目标市场。
其次,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市场的定位,A企业需要明确树立新的竞争策略。针对高端市场,采用市场挑战的地位竞争策略;对于中端市场,采用领先地位的竞争策略。再者,A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已开发为主导来带动销售额的增长。
最后,解决A企业市场增长缓慢的问题,最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营销组合来实现。这些市场策略组合包括:完善产品多样性,保持产品差异化;建立和培养完善的产品分销渠道;有效的人员推销,电视促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的建立;促进销售的组合价格策略。
参考文献:
[1]柴成(2011),,《现代营销》,第8期,页35一37.
[2]陈君、刘永宏、谢和书(2012),《市场营销策划》,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页89一149.
[3]范秀成,杜建刚译,卡尔.迈克丹尼尔和罗杰.盖兹著(2010),《市场调研精要》(第6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李棋、梁璐(2010),《非常营销非常道》,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页159-162.
[5]孟宪忠(2010),,北京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
[6]马述忠(2010),《国际企业管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谷银行(2010),,《谷银行》,经济研究文章
[8]王慧(2010),,《消费导刊》,第2期,页82一83.
[9]肖栗(2010),《C公司箱包出口营销策略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报告。
[10]叶香菊(2012),,《中国工业报》(第B04版)。
[11]GaryArmstrong,&PhilKotler(2009).《MarketingManagement》(13thEdition).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页25-46.
[12]Gary Armstrong,&Philip Kotler(2010).《Marketing:n Introduction》(Ninth Edition).Prentice Hall.页393-407.
【论文摘要】奢侈消费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人的奢侈消费速度之快已经引起全球瞩目。文章分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特点,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现在,中国人是路易·威登的第四大客户群,是古驰的第五大客户群。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可能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
1、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奢侈品消费之所以能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直接的原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2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中,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被列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外汇储备达106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国富而民强,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拥有了更大的消费能力,从而使奢侈消费具有了可能性。根据社会学家分析,当人们面临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释放,那种一掷千金的消费方式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但是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自然的心理需求。
2、虚荣心和面子消费观的驱使
虚荣心的驱使一直是奢侈品消费的一个主要动力。“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不论自己是否喜欢、在不在意,也要考虑他人会怎么看自己。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人们之间的交际功能,所以在消费中不能不讲面子。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许多人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的标志,认为这样才能被人看得起。由于虚荣心作祟,有人甚至省吃俭用也要买名牌。奢侈品市场所代表的中国“新富阶层”,对中国中低层经济收入者原本平静如水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新富阶层”和“成功人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光辉形象”刺激着中产阶级脆弱的神经,迫使他们做出“宁有包,不食肉”的准坡似的举动。
3、年轻人的及时行乐观念
一项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高品质物品。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时无刻不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压迫。他们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说明他们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表现自己。此外暴富后对财产拥有的心理不确定性也是新富们及时行乐的内在原因。
4、制度层面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由过去的对外排斥和保守中脱离出来,人们也慢慢地从思想管束中解放出来,中国的市场也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一般说来,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时,社会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全面升级,将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新富阶层形成,这是中国奢侈品消费日趋高涨的社会结构背景。
5、商家的商业宣传渲染着高消费的氛围
商家为了追逐丰厚的利润,在商业活动中总是不遗余力的推崇物质文明。奢侈品牌生意的秘密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制造对于奢侈的渴望”,其传播之道就是“通过精准而持续一致的传播,巧妙地运用消费者和媒体对于奢侈的‘渴望’”。这类广告诉求核心在于表现豪华场景尊贵气质,它们用最豪华绚丽的场景、最浪漫温馨的情感、最崇高伟大的理想、最功成名就的人士竭力描绘一幅贵族生活,刺激人们追求商家所营造的那种高消费的生活,对追求“新、奇、多样化、高档化”消费心理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6、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
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传媒的商品意识更加突出。一些媒体在“贩卖”信息时爱用夸张的手法,呈现出一种以极端形态吸引受众的趋势。在有关奢侈消费的报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天价”、“最富有”等字眼颇受记者编辑的欢迎。在媒体的大力渲染下人们也会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这些外国产品,追求所谓的品位生活。
7、疏解压力的要求
奢侈消费正向大众层面转移,虽不是富人,也可以用偶尔的奢侈品消费来犒赏自己。购买那些质优价高的名牌,也是一种缓解工作生活中的紧张感、压力感和艰难感的途径。消费的核心不是区分社会地位,而是情感流露。这是一种与“旧奢侈”不同的“新奢侈”,又被称为“趋优消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人(96.2%)都愿意为至少一种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多花钱,70%的人确定了多达10种他们愿意花巨额消费的产品类型,近一半的消费者愿为某一特定产品进行狂飙消费。
8、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近几年来,全球奢侈品市场相当低迷,原本作为奢侈品最大市场的欧洲、美国和日本,在这几年并没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要努力开拓新兴的市场。在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国的奢侈品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建立了详细的中国市场战略计划并开始实施。
9、新的消费手段的出现
信用卡、电视网络购物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在诱惑、强制人们消费。层出不穷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的推出,使借钱过日子成为一种时尚,这同时也表明银行正在经历一场“从生产信贷”为主转为“消费信贷”为主的“市场经济”大革命。随着信贷消费品种的猛增,信贷条件的放宽,使得那些原本不具有奢侈消费能力的人有了提前进入高消费行列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众提前进行高消费。
10、受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世界的消费模式成为国人消费模式的典型参照系,对部分群体发挥着淋漓尽致的消费刚性效应。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特点
1、年轻化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岁,月收入在5000至1万元之间,他们经常在奢侈品打折时消费,而在发达国家,主导奢侈品市场的是40到70岁的中老年人,万事达卡亚太地区奢侈品市场报告指出,到2016年,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589亿美元,将其中年轻富裕族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334亿美元,年轻富裕族成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主力。
2、阶层型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在新富阶层。西方奢侈品消费者多为贵族,这个阶层有着卓越的审美观念,能从产品的享用中找到高尚的文化品味。而在中国的富豪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没有读完小学,因此,他们缺乏城市新贵的优雅、品味。
3、物质性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更重产品,而非体验。从真实物质的满足到精神消费的满足,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真正的奢侈“生活”需要物质的支撑,却又在物质之外,相对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它更意味着“超前意识”。
4、个体性
中国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最大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更追求个人的“人生奢侈”,而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由此可见。中国即使真的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那也只是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离奢侈“生活”还太远。
5、低端化
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这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高但绝对价格低,在我国很多主力消费者的所购买的第一件奢侈品就是以上品类。而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才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三、结论
中国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因为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中老年人有钱才表明一个社会真正富裕。因此,目前的奢侈品消费带有某种畸形心态。都市中蜂巢式的生活状态又容易让人攀比,助长奢靡之风。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更加凸现的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崇拜,促使洋奢侈品的品牌崇拜也在中国市场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部分高消费人群的高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也容易使一部分低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引发人们的“仇富”心理,造成紧张的社会关系,并影响民众对社会主义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度。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是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因此,务必要形成一种“绿色奢侈品消费”的理念。
新富阶层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在基尼系数达0.47的情况下(警戒线为0.4),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美国的GDP是中国的5倍左右,但捐助在慈善事业的钱却是中国的500倍,由于大部分的中国富豪都是一夜暴富,没有捐献的意识,于是大量的钱就用在了购买奢侈品上。新富阶层应当学会自己支配财富,在合理限度内享受财富生活,而不是被财富支配,仅仅为了炫耀财富而使自己成为财富的奴隶,丧失一个真正富人对财富的从容不迫。
在奢侈品消费过程中,存在着“消费升级”的趋势。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而随着年龄、收入增长以及奢侈品消费心理的成熟,消费取向就会逐渐转向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中级奢侈品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大多数人的消费止步与此,对于千万富豪来说,他们的消费会继续升级,豪华车、豪宅等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建立健全的个人破产制度和个人信用记录。使一些高负债消费者考虑到会上银行“黑名单”而不敢过度消费。政府应采取措施,调节高消费。对于高消费,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节,如通过对奢侈品征收超高额税收,或是通过一定范围的限制高消费,以做到社会消费的一定平衡,我国湖南省发出首个“限制高消费令”,虽然这个法令的初衷是降低债务人的社会公信力,让不讲诚信的“老赖”成过街老鼠,以促使债务人主动、自觉的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人的借贷、借债进行的高消费。对公款消费进行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包括制定消费的标准,限制追逐高消费的行为与范围,查处违法、违纪的消费行为等。
在国际品牌倚仗其品牌威力和资金实力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大举扩张的背景之下,中国的传统产业必须以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自身品牌的生存发展之道,这就是“走高端,做精品”。作为行业,有必要实行资源集中、品牌集中,大力扶持知名品牌、重点品牌;作为企业,则必须迅速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实现品位升级。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奢侈消费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人的奢侈消费速度之快已经引起全球瞩目。文章分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特点,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现在,中国人是路易·威登的第四大客户群,是古驰的第五大客户群。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可能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
1、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奢侈品消费之所以能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直接的原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2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中,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被列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外汇储备达106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国富而民强,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拥有了更大的消费能力,从而使奢侈消费具有了可能性。根据社会学家分析,当人们面临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释放,那种一掷千金的消费方式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但是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自然的心理需求。
2、虚荣心和面子消费观的驱使
虚荣心的驱使一直是奢侈品消费的一个主要动力。“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不论自己是否喜欢、在不在意,也要考虑他人会怎么看自己。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人们之间的交际功能,所以在消费中不能不讲面子。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许多人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的标志,认为这样才能被人看得起。由于虚荣心作祟,有人甚至省吃俭用也要买名牌。奢侈品市场所代表的中国“新富阶层”,对中国中低层经济收入者原本平静如水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新富阶层”和“成功人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光辉形象”刺激着中产阶级脆弱的神经,迫使他们做出“宁有包,不食肉”的准坡似的举动。
3、年轻人的及时行乐观念
一项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高品质物品。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时无刻不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压迫。他们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说明他们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表现自己。此外暴富后对财产拥有的心理不确定性也是新富们及时行乐的内在原因。
4、制度层面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由过去的对外排斥和保守中脱离出来,人们也慢慢地从思想管束中解放出来,中国的市场也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一般说来,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时,社会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全面升级,将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新富阶层形成,这是中国奢侈品消费日趋高涨的社会结构背景。
5、商家的商业宣传渲染着高消费的氛围
商家为了追逐丰厚的利润,在商业活动中总是不遗余力的推崇物质文明。奢侈品牌生意的秘密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制造对于奢侈的渴望”,其传播之道就是“通过精准而持续一致的传播,巧妙地运用消费者和媒体对于奢侈的‘渴望’”。这类广告诉求核心在于表现豪华场景尊贵气质,它们用最豪华绚丽的场景、最浪漫温馨的情感、最崇高伟大的理想、最功成名就的人士竭力描绘一幅贵族生活,刺激人们追求商家所营造的那种高消费的生活,对追求“新、奇、多样化、高档化”消费心理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6、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
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传媒的商品意识更加突出。一些媒体在“贩卖”信息时爱用夸张的手法,呈现出一种以极端形态吸引受众的趋势。在有关奢侈消费的报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天价”、“最富有”等字眼颇受记者编辑的欢迎。在媒体的大力渲染下人们也会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这些外国产品,追求所谓的品位生活。
7、疏解压力的要求
奢侈消费正向大众层面转移,虽不是富人,也可以用偶尔的奢侈品消费来犒赏自己。购买那些质优价高的名牌,也是一种缓解工作生活中的紧张感、压力感和艰难感的途径。消费的核心不是区分社会地位,而是情感流露。这是一种与“旧奢侈”不同的“新奢侈”,又被称为“趋优消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人(96.2%)都愿意为至少一种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多花钱,70%的人确定了多达10种他们愿意花巨额消费的产品类型,近一半的消费者愿为某一特定产品进行狂飙消费。
8、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近几年来,全球奢侈品市场相当低迷,原本作为奢侈品最大市场的欧洲、美国和日本,在这几年并没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要努力开拓新兴的市场。在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国的奢侈品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建立了详细的中国市场战略计划并开始实施。
9、新的消费手段的出现
信用卡、电视网络购物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在诱惑、强制人们消费。层出不穷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的推出,使借钱过日子成为一种时尚,这同时也表明银行正在经历一场“从生产信贷”为主转为“消费信贷”为主的“市场经济”大革命。随着信贷消费品种的猛增,信贷条件的放宽,使得那些原本不具有奢侈消费能力的人有了提前进入高消费行列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众提前进行高消费。
10、受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世界的消费模式成为国人消费模式的典型参照系,对部分群体发挥着淋漓尽致的消费刚性效应。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特点
1、年轻化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岁,月收入在5000至1万元之间,他们经常在奢侈品打折时消费,而在发达国家,主导奢侈品市场的是40到70岁的中老年人,万事达卡亚太地区奢侈品市场报告指出,到2016年,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589亿美元,将其中年轻富裕族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334亿美元,年轻富裕族成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主力。
2、阶层型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在新富阶层。西方奢侈品消费者多为贵族,这个阶层有着卓越的审美观念,能从产品的享用中找到高尚的文化品味。而在中国的富豪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没有读完小学,因此,他们缺乏城市新贵的优雅、品味。
3、物质性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更重产品,而非体验。从真实物质的满足到精神消费的满足,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真正的奢侈“生活”需要物质的支撑,却又在物质之外,相对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它更意味着“超前意识”。
4、个体性
中国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最大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更追求个人的“人生奢侈”,而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由此可见。中国即使真的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那也只是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离奢侈“生活”还太远。
5、低端化
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这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高但绝对价格低,在我国很多主力消费者的所购买的第一件奢侈品就是以上品类。而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才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三、结论
中国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因为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中老年人有钱才表明一个社会真正富裕。因此,目前的奢侈品消费带有某种畸形心态。都市中蜂巢式的生活状态又容易让人攀比,助长奢靡之风。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更加凸现的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崇拜,促使洋奢侈品的品牌崇拜也在中国市场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部分高消费人群的高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也容易使一部分低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引发人们的“仇富”心理,造成紧张的社会关系,并影响民众对社会主义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度。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是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因此,务必要形成一种“绿色奢侈品消费”的理念。
新富阶层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在基尼系数达0.47的情况下(警戒线为0.4),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美国的GDP是中国的5倍左右,但捐助在慈善事业的钱却是中国的500倍,由于大部分的中国富豪都是一夜暴富,没有捐献的意识,于是大量的钱就用在了购买奢侈品上。新富阶层应当学会自己支配财富,在合理限度内享受财富生活,而不是被财富支配,仅仅为了炫耀财富而使自己成为财富的奴隶,丧失一个真正富人对财富的从容不迫。
在奢侈品消费过程中,存在着“消费升级”的趋势。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而随着年龄、收入增长以及奢侈品消费心理的成熟,消费取向就会逐渐转向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中级奢侈品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大多数人的消费止步与此,对于千万富豪来说,他们的消费会继续升级,豪华车、豪宅等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建立健全的个人破产制度和个人信用记录。使一些高负债消费者考虑到会上银行“黑名单”而不敢过度消费。政府应采取措施,调节高消费。对于高消费,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节,如通过对奢侈品征收超高额税收,或是通过一定范围的限制高消费,以做到社会消费的一定平衡,我国湖南省发出首个“限制高消费令”,虽然这个法令的初衷是降低债务人的社会公信力,让不讲诚信的“老赖”成过街老鼠,以促使债务人主动、自觉的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人的借贷、借债进行的高消费。对公款消费进行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包括制定消费的标准,限制追逐高消费的行为与范围,查处违法、违纪的消费行为等。
在国际品牌倚仗其品牌威力和资金实力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大举扩张的背景之下,中国的传统产业必须以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自身品牌的生存发展之道,这就是“走高端,做精品”。作为行业,有必要实行资源集中、品牌集中,大力扶持知名品牌、重点品牌;作为企业,则必须迅速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实现品位升级。
【参考文献】
[论文摘 要] 企业经营开发中的特色化要求主体具有新思维,其目的在于通过由此及彼的多向开发,使企业经营超凡出众,实现最大的增值效益。本文试图探索出企业在经营特色化开发中的新方法。
一、扇形开发新思维
扇形开发新思维——发散思维,它是在一段时期内不拘一格地朝着多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维模。由于它较少受传统观念束缚,不轻易苟同于一种现成的说法或不急于归一,且往往能因此出现一些奇思异想,所以也称作“开放式思维”。发散思维,使思维从一种事物发散到多种事物,从而跳出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有助于启发经营,创造灵感。一些企业家借助和运用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出了一种扇形开发的经营开拓方式,取得了非同凡响的功效。如美国历经百年风化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200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地承包了这件苦差事。他把废料进行分类使用,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币、废铅铝做纪念尺、水泥块整理成小石碑、把朽木泥巴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作为有意义的纪念品选购。这样一来,一文不值、难以处理的垃圾,顿时身价百倍,人们争相选购,200吨垃圾争抢一空,斯塔克也由此大获其利。从这一实例中不难看出,斯塔克就是借助和运用了发散思维,从垃圾这一点,伸展出多向利用的放射线,使开发呈现出扇形状态,从而拓宽了经营开发范围,创出了变废为宝的佳话。
发散思维与扇形开发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不仅仅限于产品开发,在产品营销、人才的多向培养与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可借助和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扇形开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企业负责人,还未跳出人们固有的单向思维定势,不善于窥一斑而知全豹。在企业经营中,不能由此及彼,因此,市场难以不断拓展扩大,人才难以不断涌现,企业经济效益难以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要搞好企业各方面的开发,厂长、经理就必须注重自身思维方式的改造,努力跳出固有的那种狭窄、单向的僵化思维定势,学会进行科学的发散思维,在企业经营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维由一点发散到多点,从而培养起由一事物到多事物的由此及彼、扇形开发的多向思维能力。
二、杂交开发新思维
杂交开发新思维——辐合思维,它是以已有的事实或命题为起点,遵循传统思维逻辑,沿着归一的或单一的方向进行推导,并找到一种合意的答案,这种呈集中型或直线型的思维模式。由于它是在已知前提下从一些事实中引出惟一的或习俗上可接受的最好的结果,所以也称作“求同思维”。辐合思维使思维主体将多路思维集中向一个中心点,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这种创新思维对于开拓新特色,创出超凡出众的新优势,具有点石成金之功效。因此,它得到了许多企业家的青睐,尤其在新产品开发中运用较多,成效卓著。如江苏省宝应市的一些厂家,运用辐合思维进行杂交开发,他们掌握了消费者日益重视自身保健和食品需求不断增加两则信息。本来,曾有过利用这两则信息分别研制适销产品的打算,后来,运用辐合思维,将两路思维引向一个交结点,杂交创新,培育出了药膳疗效食品。投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这的广泛欢迎,并飘扬过海,出口创汇。此外,如把人们爱香、爱美和服装日趋高档化引出的开发思维辐集到一点,杂交培育出既香又美的微囊上香剂羽绒服;把富裕起来的人们爱旅游和爱美容两则信息勾起的开发思维辐集到一点,杂交培育出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旅游化妆盒;把城市环境污染亟待清除和建筑材料正朝隔音、保温、抗压方向发展引出的开发思维,辐集到一点,杂交培育出一种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等等。
运用辐合思维杂交创新,需要掌握抽象、概括、判断的基本功,还要有能力把遐想千里的各路思维牵引回来,在思维交结点发起攻势。在思维攻势中,还要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深度思考,不但在时间上要连续不断,而且在空间上还要组织好“火力网”。不少企业家,善于运用辐合思维,使经营谋划中纷繁复杂的思维资料,得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挥出提纲挈领、收拢梳理、集中使用的功能,进而使思路逐步清晰、理顺,本质渐渐显露,最终在一点上取得突破。
辐合思维对于企业确定营销地域、扩大外引横联、制定发展战略和实施多角化经营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因此,目前对辐合思维的运用偏狭,影响了企业经营创造性的广度开发和深度延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撼。好在许多企业已看到了这一点。随着创新思维在企业经营中越来越多地运用,辐合思维、杂交创新的领域定会越来越宽广,在企业经营的创造性活动中,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反求开发新思维
反求开发新思维——逆反思维,它是经营者根据人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逆反心理,进行不同于常规的经营变革,并贯穿始终的思维。逆反思维广泛存在于人类思维所涉及的一切认识领域和创造性活动范围之中。比如自然语言中的反问、反语、反讽、反驳等形式,直接表现着逆反思维方式;生活中的居安思危、存不忘亡、从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等格言,也同样反映着逆反思维;科学研究中的反证法、归谬法、溯因法、证伪法等方法,也属于对逆反思维的运用。从人类认识史上看,逆反思维的表现也是十分普遍的。历史上许多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的学说、思想,往往都是运用逆反思维方式提出并建立起来的。比如哥白尼的日新说逆反于地心说;卢梭关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逆反于封建专制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逆反于传统心理学和传统道德规范等等。在中国思想史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则最突出地运用了逆反思维。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有为”、“柔弱胜刚强”的“弱者”哲学,导致了在社会价值观、人生哲学、处事原则等方面逆反于儒家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心态,从反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中,逆反思维的应用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公安干警对案情的反向推理;企业产品设计者对竞争产品进行拆卸、破坏的反求工程试验;政治、军事中的以退为进、声东击西、欲擒故纵、以柔克刚、无为而治、不战而胜等等均为运用逆反思维的典型例证。
这种思维不同于常人常规的正向思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思维方向的独特,所以在经营中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在消化和引进技术时,它的应用更有非凡的功效。如有一家工厂,在引进工作中,注重通过逆反思维进行反求,对引进的德国先进产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科学分析和研究,从而洞察了该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装配和包装使用等各系统的内部状况,掌握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并根据掌握的技术自觉向其他产品转移,在大量的反求工程中举一反三,开发出了不少新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引进效益。逆反思维与反求开发,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进一步知其所以然的科学分析和研究。要掌握这门技术,既要坚持全面分析研究,对尽可能多的同类产品进行反求;又要坚持系统分析研究,对一个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装配和包装使用等各系统都进行反求;还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仅看外观,同时运用一切科学测试和分析手段,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通过破坏性研究作深入反求。特别要大力加强测试、分析、计算技术,以求掌握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精髓,并融会贯通,在增强消化机能、提高引进效益中,真正发挥点石成金的积极作用。
四、个性开发新思维
个性开发新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思维方式,是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独特答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其核心在于相同当中找不同,统一当中找差别。所以,它更加关注现象之间的不同性、特殊性,更加关注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的不一致性;它善于打破和超越思维常规,对一些“完善”的事物或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清理和更新,不惟权威、不惟书本、不惟经验、不惟众。求异常常表现为方法的另辟蹊径、对异常的敏感性以及思维的独立性。
求异思维在企业经营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且运用范围也比较广泛,特别在一些企业的个性化经营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如十分精于新产品开发和销售的德国企业,就很注重运用求异思维指导个性开发。该国有一个补齐公司,专门生产和出售消费者在别处无法买到的商品,如六指头手套、少一只袖子的西装、跛足者皮鞋、断腿者裤子等,都可以在那里补齐。这种迥别于他人的特异经营,收到了良好效果,许多特异消费者慕名前来,企业生意很是兴隆。由此可见,求异思维指导下的个性开发,的确是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高招。它非同于寻常和有异于传统的开发方式,带有明显的创造性特色,取得了“以特为贵,以异为俏”的市场竞争优势。
求异思维与个性开发技艺,说出来并不神秘。在企业创造实践中,外延很大,除指产品的功能、款式创新外,还包括质量优、价格廉等等。通俗地讲,这一技艺,就是企业界都很熟悉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廉”的竞争术,不过它在许多方面更多地采用了“人弃我取”的经营方针,因而,更有效地坚持了求异思维的创造真谛。近来,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又创出了“人易我难”的求异思维路子,他们上的新品,都是别人很难上得去的高新技术含量产品,因而站到了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使产品的个性化特色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利用创出名牌这一新潮竞争手段制胜市场,也是新形势下求异思维和个性开发的好路子。
反求开发新思维——逆反思维,它是经营者根据人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逆反心理,进行不同于常规的经营变革,并贯穿始终的思维。逆反思维广泛存在于人类思维所涉及的一切认识领域和创造性活动范围之中。比如自然语言中的反问、反语、反讽、反驳等形式,直接表现着逆反思维方式;生活中的居安思危、存不忘亡、从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等格言,也同样反映着逆反思维;科学研究中的反证法、归谬法、溯因法、证伪法等方法,也属于对逆反思维的运用。从人类认识史上看,逆反思维的表现也是十分普遍的。历史上许多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的学说、思想,往往都是运用逆反思维方式提出并建立起来的。比如哥白尼的日新说逆反于地心说;卢梭关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逆反于封建专制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逆反于传统心理学和传统道德规范等等。在中国思想史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则最突出地运用了逆反思维。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有为”、“柔弱胜刚强”的“弱者”哲学,导致了在社会价值观、人生哲学、处事原则等方面逆反于儒家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心态,从反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中,逆反思维的应用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公安干警对案情的反向推理;企业产品设计者对竞争产品进行拆卸、破坏的反求工程试验;政治、军事中的以退为进、声东击西、欲擒故纵、以柔克刚、无为而治、不战而胜等等均为运用逆反思维的典型例证。
这种思维不同于常人常规的正向思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思维方向的独特,所以在经营中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在消化和引进技术时,它的应用更有非凡的功效。如有一家工厂,在引进工作中,注重通过逆反思维进行反求,对引进的德国先进产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科学分析和研究,从而洞察了该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装配和包装使用等各系统的内部状况,掌握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并根据掌握的技术自觉向其他产品转移,在大量的反求工程中举一反三,开发出了不少新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引进效益。逆反思维与反求开发,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进一步知其所以然的科学分析和研究。要掌握这门技术,既要坚持全面分析研究,对尽可能多的同类产品进行反求;又要坚持系统分析研究,对一个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装配和包装使用等各系统都进行反求;还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仅看外观,同时运用一切科学测试和分析手段,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通过破坏性研究作深入反求。特别要大力加强测试、分析、计算技术,以求掌握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精髓,并融会贯通,在增强消化机能、提高引进效益中,真正发挥点石成金的积极作用。
四、个性开发新思维
个性开发新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思维方式,是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独特答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其核心在于相同当中找不同,统一当中找差别。所以,它更加关注现象之间的不同性、特殊性,更加关注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的不一致性;它善于打破和超越思维常规,对一些“完善”的事物或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清理和更新,不惟权威、不惟书本、不惟经验、不惟众。求异常常表现为方法的另辟蹊径、对异常的敏感性以及思维的独立性。
论文摘要:品牌延伸已成为服装企业盔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然而,品牌延伸策略存在诸多风险,如何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有效规避这些风险,从而实现企业资产增值,将是服装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服饰品牌延伸存在的风险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服饰品牌延伸的风险规避对策。
二十一世纪将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延伸已成为服装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然而,品牌延伸策略存在诸多风险。要知道正确的、理性的品牌延伸,是服装企业发展的加速器,盲目的品牌延伸,不仅会导致新产品推广失利,还会导致企业亏损的巨大代价。因此,服装行业有必要对服饰品牌延伸进行理性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甚至规避品牌延伸的潜在风险,以扩大企业的产销能力,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一、服饰品牌延伸存在的风险
据调查,目前国外新开发的品牌有95%是通过品牌延伸进人市场的。现在一些国内服装企业在推出新产品、进人新领域时也广泛采用这种策略。尽管品牌延伸有诸多优势,但是许多服装企业在品牌延伸后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甚至损失惨重,为此服装行业必须理性韵、全面地考虑品牌延伸自身特定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
(一)损害服饰品牌形象,可能最终导致“株连效应”。
服饰品牌延伸不当,将损害品牌形象,从而丧失品牌忠诚度、信誉度,造成“株连效应”。所谓“株连效应”,即企业在实施同一品牌延伸时,如果延伸产品在市场占据优势,所有产品都会受益;反之,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某一环节某一产品经营受挫,那么将会影响其他品牌产品的信誉,造成消费者对企业所在同一产品的“全盘否定”。以更深的层面分析,企业真正的无形资产是品牌忠诚度。要是没有忠诚的品牌消费者,品牌不过就是一件普通的商标或一个识别标记。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品牌价值与忠诚度密切相关,企业保有一个老顾客的费用仅仅是吸引一个新的消费者所需花费的1/4。一些热衷于品牌延伸的企业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新消费群体上,在吸引新客户的同时却忽略了维系老主顾,结果顾此失败,像翘翘板,这头起来,那头却下去了。
(二)新产品定位不准,偏离了目标消费者的心理定位。
新产品定位主要是为产品创造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和偏好。在品牌延伸过程中,如果产品之间的市场定位相距甚远,那么品牌的整体形象力将会受到极大影响。服装品牌延伸要注意其新产品定位,尤其是品牌向下延伸,风险很大可能造成消费者对原有品牌风格、内涵及档次定位的否定,从而会严重伤害品牌资产。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曾推出女装皮具,偏离了“金利来’,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心理定位,结果不了了之。著名女装品牌贝拉维拉,一直深得白领女士为主体的青睐.在实施品牌延伸中推出了男装品牌格林维拉,虽然做了大量的广告推广,格林维拉品牌还是一直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最终只得放弃。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服装品牌延伸时,对其内涵的把握与消费者的心理定位更显重要。
(三)服饰品牌延伸时机不成熟,导致品牌延伸失败
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直接关系着产品的延伸是否成功。一般而言,当产品处于开发期时,应采用新品牌而不宜于进行品牌延伸,因为新产品市场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风险较大,如果品牌延伸失败,就会极大影响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形象和信誉度。如紫澜门以做女式大衣出名。在创业初期,品牌管理非常混乱,当时紫澜门包括了各种女装,尽管款式、产品质量均有口碑,但却没有一个主打产品,后来调整了营销策略,紫澜门专做大衣,哪怕在夏季也只做女式大衣,并成为同行中的领军品牌。这时紫澜门再度扩张,实施品牌延伸,做起了四季女装,推出了紫迪、金紫澜新品牌,在市场运作后,由于时机不成熟,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至今都没有任何起色。
二、服饰品牌延伸的风险规避对策分析
在服饰品牌延伸时,如何跳出品牌延伸陷阱,降低品牌延伸风险,笔者试从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出有益的启尔。
(一)关于“以消费者为核心战略”,模型
在品牌延伸战略理论研究中,服装企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是三个实体角色,而服装企业与竞争对手则是通过品牌及品牌延伸与消费者形成互动关系,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合称“以消费者为核心战略”。
(二)以消费者为核心战略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讲,企业是品牌的所有权者,品牌延伸纯粹是企业经营行为,但是企业任何产品都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其最终决定者是消费者。因此,成功的品牌延伸首先原品牌应该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定。原品牌是否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忠诚度和信誉度是决定品牌延伸的关键,其主要体现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上。团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是消费者对服饰品牌的理解和概括,它可以刻画产品的价值,消费者本身,还可以刻画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一般说来,原品牌的核心价值能包容延伸产品且属性不相冲突,就可以进行品牌延伸。如一个服饰品牌被定位于某个特定消费群体且非常成功,那么它的延伸产品再定位也只能围绕该群体来开发新产品,从而保证新产品与原产品市场定位的一致性。
从“以消费者为核心战略”模型来看,拥有大量的消费者是品牌竞争成功的关键,因此,服装业应该不断对消费者进行详细的调查,充分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针对消费者心理定位不断开发新产品。在相同条件下,产品服务差异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应注重竞争与合作,既要相互竞争又要更多的关注消费者,共同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把品牌延伸的思路融人消费者价值的创造中,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三)服饰品牌延伸风险规避对策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消费者是整个品牌竞争的灵魂,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一与信赖是服饰品牌延伸的关键。因此,服饰品牌延伸策略实施过程中,为避免品牌延伸风险,可采用以下具体对策:1.不断提升原品牌档次,关注消费者对原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正确把握品牌延伸的时机
服饰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必须拥有成熟的强势品牌,且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后才能进行。在不断提升原品牌的档次的同时,关注消费者对原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确定了服饰品牌有利的地位与较强的市场支配能力,形成品牌优势,才能进行品牌延伸。如果在原品牌地位尚未确立时进行品牌延伸,非但无法达到品牌延伸的预期效果,还可以淡化原品牌的品牌价值,削弱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在品牌延伸时,既要重视原品牌,又要坚持不断完善老品牌和不断创立新品牌。对于一些新兴的服装品牌不宜盲目进行品牌延伸,应集中企业的资源,做好对已有品牌内涵的塑造,待时机成熟时自然能享受品牌延伸的硕果。例如POLO代表一种美国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又渗透到家庭的每个角落。它延伸到不同的家庭产品领域,并保持设计风格、设计概念和品质的一致性。以POLO,RALPHLAUREN为中心,商标进行不同组合,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发展不同的品牌。借用核心品牌的驱动作用,又不损害主导品牌形象。产品延伸到男套装、女时装、内衣、泳装、运动装、服饰,童装,甚至床上用品、珠宝、餐具、浴室用品和家庭装饰品,产品涵盖目标顾客的吃、穿、住、用等全方位生活。
2.正确把握消费者心理定位,充分体现服饰品牌的核心价值
众所周知,服饰品牌定位是品牌延伸的灵魂,品牌延伸产品的市场定位必须正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定位,充分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在品牌延伸过程中,如果产品之间的市场定位相距甚远,那么品牌的整体形象力将会受到极大影响。一般而言,延伸产品与原产品在技术、设计、销售、产品类别上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延伸品牌不能稀释原有品牌的个性。比如万宝路从香烟延伸到牛仔服、牛仔裤、鸭舌帽、腰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说到底是因为品牌核心价值能包容表面上看上去相去甚远的系列产品。登喜路(Dunhill)、都彭(S.T.Dupont)、华伦天奴砰alentino)等奢侈消费品品牌魔下的产品一般都有西装、衬衫、领带、T恤、皮鞋、皮包、皮带等,有的甚至还有眼镜、手表、打火机、钢笔、香烟等夸度很大、关联度很低的产品,但也能共用一个品牌。因为这些产品虽然物理属性、原始用途相差甚远,但都能提供一种共同的效用,即身份的象征、达官贵人的标志,能让人获得高度的自尊和满足感。阎购买都彭打火机者所追求的不是点火的效用,而是让消费者感受顶级品牌带来的无尚荣耀,买都彭皮包、领带也是为了这份。感觉而不是追求皮包、领带的原始功能。此类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文化与象征意义,主要由情感性与自我表现型利益构成,故能包容物理属性、产品类别相差甚远的产品,只要这些产品能成为品牌文化的载体。超级秘书网
3.充分考虑服饰品牌延伸产品与原品牌的关联度,避免过度延伸
服饰品牌延伸不可盲目,必须注意延伸产品和原品牌的关联度,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和认可程度。应尽可能在相关产品领域中发展产品线和产品项目,如鞋业、帽业、首饰业等,既能给企业多元化经营留有足够的空间,又能发挥品牌优势和企业经营能力的优势。市场调查显示,许多服装企业未加以理性分析,看到新产业、新的市场利益点就盲目进行品牌延伸,最终落人品牌延伸陷阱。一般而言,当延伸的产品符合或强化了品牌资产,则该新产品才适合进行品牌延伸。如世界最大的服装商美国VF公司,其年净收人达500多亿元,它的成功主要在于品牌延伸严格遵守相关性原则,通过并购美国和欧洲的服装企业或品牌,VF经营牛仔、工装服饰、内衣、童装和户外运动服,建立旗下包括Lee,Wrangler,TheNorthFace和Nautica,LilyofFrance,Bestform在内的五十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服装王国。
4.努力实施以主品牌为主导的主副品牌策略
论文内容摘要:发展区域品牌已成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区域品牌作为一定行政或地理区域范围内企业族群共享的公共品牌,具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外部性、资产性、规模效益性、与区域企业品牌互动性、与区域文化互动性等特征,这导致了企业使用区域品牌的“搭便车”现象以及区域品牌供给的不足。本文提出,发展区域品牌,政府要发挥指导作用,提供政策保障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信用文化建设;行业协会要发挥引导作用,建立产品质量、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形象标识等行业标准;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创新技术与产品,提升企业品牌;同时,区域品牌的发展还必须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争力已不单单取决于企业自身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取决于企业所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区域比较优势等中观层面的因素。在品牌方面,与此相适应,企业之间的品牌竞争也上升到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域品牌之间的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围绕某种产品的生产经营逐步形成的规模化产业集群。但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竞争压力的增大,不少产业集群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减弱。基于这种现实,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认识到发展区域品牌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区域内企业产品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义,并期望通过发展区域品牌引领地方经济走出困境走向繁荣。
区域品牌的内涵及分类
(一)区域品牌的内涵
与私人品牌(Private Brand)相对,区域品牌(Public Brand)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得到普遍使用的一个经济概念。目前国内研究者关于区域品牌概念的理解可总结为五种观点:区域品牌是地域的信息载体与经济文化的象征;区域品牌是区分某个区域内的一群生产者所用的标志,是区域形象品牌;区域品牌是某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是由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的市场声誉与影响力;区域品牌是在特定的地域生产出的产品经过促销形成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区域品牌是城市的“特有资产”,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经济技术等要素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某种最具典型意义的称谓。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只反映了区域品牌的某个方面的特征或涵义,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未能反映区域品牌的本质特性和价值形成的基础。
本文认为,区域品牌即区域企业公共品牌(Enterprises Public Brand),是指一定行政或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以区域内某一比较优势为核心价值的、区域内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族群共享的公共品牌。区域品牌对区域内企业、产品、服务或资源等给予定位,并通过营销传播使这一定位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综合体现该区域企业的信誉、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也体现该区域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区域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关键在于具有良好的声誉。
企业品牌(Enterprise Brand)是拥有该品牌的企业的私有财产,而区域品牌是区域内企业族群的共享资产,其主体是复数企业,即区域内的企业族群。企业族群的结构可能是以一家大企业为轴心的众多中小企业拱卫环绕的轮轴式结构,可能是由若干个大企业组成的寡头式结构,也可能是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的网状结构。区域品牌不是区域内的单个企业品牌的简单叠加,而是区域内相互独立的企业品牌的有机合成。区域内的企业既是区域品牌建设的主体,也是区域品牌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区域品牌价值的形成基础首先是区域内的企业,脱离企业与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就是无本之木。其次是区域内产业集群的价值。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能提高分工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率,能降低交易费用,并能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能力决定了区域品牌的价值形成。最后是区域本身的比较优势,这包括先天资源禀赋优势和后天比较优势。先天资源禀赋优势包括由地理位置、交通、通讯等综合作用而成的区位优势与由气候、土壤、矿产资源等形成的自然资源环境优势;后天比较优势包括由财政、货币、投资、产业政策等形成的政策优势、由经济基础、资金和市场等形成的经济优势、由社会关系网络、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等形成的社会经济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优势。
区域品牌的表现形式通常以区域或区域的特定要素作为区域品牌的名称。区域品牌命名与定位的关键是建立区域与特定产品的关联。例如,“中国瓷都-景德镇” 、“中国小商品城-浙江义乌” 、“温州打火机” 、“西湖龙井茶叶” 、“绍兴黄酒” 、“巴黎香水” 、“瑞士手表” 、“意大利皮装” 、“日本电器” 、“美国好莱坞”、“美国硅谷IT产品”等。
(二)区域品牌的分类
从我国各地区域品牌的形成来看,区域品牌可以区分出企业主导型区域品牌和政府主导型区域品牌。企业主导型区域品牌,就是企业自主发展品牌,企业所在区域后来获得有关部门授予的“区域品牌”称号。例如,1990年福建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有制鞋相关企业474家,形成了“鞋材一条街”,1999年晋江市在陈埭镇举办首届国际鞋业博览会,标志着陈埭制鞋产业集群地位的确立,2001年中国皮革与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制鞋工业信息中心等4家单位联合授予晋江市“中国鞋都”(运动鞋)的称号。“中国鞋都”就是未注册的区域品牌。政府主导型区域品牌,就是政府部门在区域品牌建设中起主导和推动作用,在企业品牌基础上打造“区域品牌”。例如,1984年浙江嵊州市诞生了第一家领带企业,历届市政府均高度重视领带产业集群发展,持续不断地打造“嵊州领带”区域品牌,到2005年共有领带企业千余家,年产领带3亿条,占全球领带市场份额40%以上。
而按照注册与否,区域品牌可以分为未注册的区域品牌与注册的区域品牌。在注册的区域品牌中,可以区分出产品注册和地理标志注册。产品注册通常是由行业协会注册集体商标,特许有关企业使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温州劣质皮鞋在许多地方受到抵制,温州市政府认识到低质量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企业生产皮鞋的质量监督管理,2001年温州被命名为“中国鞋都”,温州市鞋革工业协会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了“中国鞋都”集体商标,并在26种鞋革相关类别中分别注册。“中国鞋都名品”成为温州市的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在经评委会审定认可后可被授予“中国鞋都名品”称号,并可以使用“中国鞋都名品”专用标志。地理标志注册通常是由行业协会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供区域内企业使用。例如,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实施农业产业化政策,引导农民种植大桃,通过举办平谷国际桃节等措施提高“平谷桃”这一区域品牌的知名度。近两年来,平谷桃出口额占全国鲜桃出口的40%左右,在平谷区果品产销协会的带动下,2002年注册了“平谷桃”地理标志,平谷区的企业、农户在国内外销售大桃时都使用“平谷桃”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的特性分析
作为品牌,区域品牌具有企业品牌的一般特性,即独特性、易分辨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差异制胜”。同时,区域品牌还具有以下特性:
(一)非竞争性
一般而言,区域品牌的使用具有非竞争性。对于任意一个给定的区域品牌,增加额外一个区域内企业使用该区域品牌并不会引起区域品牌成本的任何增加,即区域内使用区域品牌的企业数目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等于零。例如,北京“平谷桃”这一区域品牌,由于地理因素等条件决定了“平谷桃”的独特品质,区域内众多企业、农户共同使用着这一品牌。但平谷地区桃产业中再增加一个企业或农户来使用这一品牌,也不会引起区域品牌的创建成本的任何增加。区域品牌的非竞争性决定了区域品牌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具有了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之一。
(二)非排它性
区域品牌的非排它性是指要排除区域内任何一个企业使用区域品牌,其成本很高或者不可能。对于未注册的区域品牌,要排除区域内企业使用区域品牌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对于注册的区域品牌,通常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区域内所有企业都可以使用注册的区域品牌,在此情形下区域品牌显然具有非排它性;二是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经过注册人准许后可以使用区域品牌,在此情形下区域品牌显然具有弱非排它性,即对于众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区域品牌没有排它性,但是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具有排它性。
区域品牌的非排它性决定了区域品牌的使用将会存在“搭便车”现象,其行为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企业搭政府的便车,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出资打造区域品牌,区域内企业使用区域品牌不付费用,却享受区域品牌带来的利益;二是中小企业搭大企业的便车,在以一家大企业为轴心的众多中小企业拱卫环绕的轮轴式企业族群结构下,会出现中小企业搭大企业便车的“智猪搏弈”现象。
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的产品称为纯公共产品。由以上分析可见,区域品牌属于公共产品,而非一般私人物品。公共产品的非排它性导致市场失灵,即供给不足。一家企业对区域品牌投资,其它企业却可以不劳而获,因此企业不愿意对区域品牌进行投资。区域品牌通过市场方式无法提供或者提供不足,决定了地方政府有必要对区域品牌进行投资、并提供区域品牌。
(三)外部性
区域内企业使用区域品牌的行为具有外部性。当区域内的某个企业由于技术创新等原因发展壮大时,其企业品牌价值的提高带动区域品牌价值的提高,其它企业将因此受益。当区域内的某个企业以劣充优滥用区域品牌时,其败德行为将导致区域品牌价值下降,区域的其他企业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2003年11月,金华个别火腿生产企业采用敌敌畏浸泡火腿防苍蝇的行为就引发了“金华火腿”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原产地区域品牌多米诺骨牌式的品牌株连危机。一个良好的区域品牌具有正外部性和“晕轮效应”,有助于区域内企业品牌的成长和成功,而一个糟糕的区域品牌具有负外部性,会危害甚至扼杀某些企业品牌。
(四)资产性
区域品牌代表了区域内企业族群的形象,传递着企业族群产品与服务价值的信息,对顾客能够产生购买欲望,并引导顾客购买,因此区域品牌代表着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为区域内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品牌资产价值由企业自身因素决定;区域品牌资产价值则是由区域内企业族群、区域本身比较优势等多重因素决定。
(五)规模效益性
区域品牌具有规模效益特性。企业品牌只覆盖企业本身的产品,大企业生产规模大,市场份额高,对品牌进行投资具有规模效益。但是大企业打造企业品牌进行的巨额投资具有极高的商业风险。而中小企业受生产规模限制,对产品品牌投资是不经济的,也具有商业风险。因此,大量的中小企业的产品没有品牌或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销售产品。而区域品牌覆盖区域内企业族群的各种产品,由区域内企业族群、政府、行业协会等合力共同打造,具有成本分担、风险分散、收益分享的特点,区域品牌投资具有显著的规模效益优势。
(六)与企业品牌互动性
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具有互动性。区域品牌是在区域内众多企业品牌的高度浓缩和提炼,是区域内众多企业共同努力树立的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是区域品牌的基础,区域品牌是企业品牌的代表。一个响亮的区域品牌一般由区域内一两个著名企业品牌所带动,但同时还必须集合一批与其质量、信誉相一致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生产能力的产业集群,发挥地域企业族群的规模经济、资源共享、市场共享的优势。例如,温州不仅拥有康奈、东艺、吉尔达三个驰名商标,而且有奥康、红蜻蜓等20家企业产品获国家免检,有近100家企业(占全国的2/3)佩挂真皮标志,于是成就了“中国鞋都”。同时,良好的区域品牌会带动区域内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区域品牌通过发挥市场“聚焦”效应、产业资本筛选集中效应、价值信息传递效应与关联产业带动效应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共享区域品牌的众多企业高度集中在同一地区生产同一产品及提供配套服务,为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地理集中形成了良好的资源、技术产销、网络分工体系、信息溢出优势、专业化的供应商与熟练的劳动力市场,而这些又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品牌价值的提高。
(七)与区域文化互动性
区域品牌是一个区域的象征,以某一特定的区域为载体,建立在区域相对优势基础上的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公共品牌,是区分某个区域的一群生产者的标志。区域品牌下的产品或者具有深远的文化背景、或者根据区域消费特征定性研发、或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往往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区域社会文化特征,挖掘出了区域特色资源,发挥了区域特长。例如,北京中关村等地区利用其丰富社会经济资源,形成了高尖端技术产业的区域品牌。如同由地理位置形成的文化圈派生出美学方位的差异,普遍沿袭的行为习惯和文化观念使每个区域具有独特的物质资本、历史传承和人文精神。
此外,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区域地方文化赋予区域品牌更加独特和突出的优势。例如,反映潮汕文化精华的潮汕瓷艺、刺绣、木雕,通过凸显区域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人文历史渊源等区域文化,不断升华其内涵,形成了很难被模仿的竞争优势。
区域品牌的发展策略
发展区域品牌已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区域品牌应坚持“政府指导、协会引导、企业主导、法律保障”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指导
加强区域品牌的管理、发展区域品牌应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必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区域品牌属于公共产品,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市场不会提供区域品牌,因此政府对区域品牌的提供进行干预十分必要。发展区域品牌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政府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完善环境、发展基础设施等措施塑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促进区域内企业发展,最终将促进政府税收收入的增长。区域品牌的成长过程表明,在初期绝大多数区域品牌是自发形成的,但是其持续发展和不断升级却需要政府的指导、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
首先,地方政府要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采取资金注入、税收减免、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生产和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其次,加强区域硬、软环境建设,提供企业发展必需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发展能源、交通、通讯等方面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内企业与外界沟通和信息交换的能力;吸引区域内外人才、资本、技术集中于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高区域内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发展区域品牌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次,加强区域文化建设,提升区域品牌文化附加值。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竞争力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提升、协调、辐射作用。培育区域信用文化,推动区域内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地方政府要根据区域内物质资本和人文特色充分挖掘区域品牌文化内涵,利用区域个性文化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温州举办的“早茶会”、南宁举办的民族服饰博览会、佛山建造佛山陶瓷文化博物馆等举措都有利于区域文化与区域品牌的融合,促进产业文化建设,提升区域品牌文化附加值。
最后,地方政府还必须把区域品牌建设当作政府的一个重要公共管理项目,安排专门机构管理,投入资金进行媒体宣传和公关活动,树立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使区域产品成为区域精神文明的物质载体,成为该地域的品牌形象和区域名片。
(二)协会引导
通过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构建标准,完善品牌共享机制与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发展区域品牌。发展区域品牌过程中许多专业化的工作需要一大批高层次中介机构提供引导和支持服务,主要包括政策协凋、标准制定、区域品牌商标权使用资格认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惩处机制以及资质担保(如贷款担保)等。这就要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政府的参谋,企业的“婆家”功能,承担行业自律、维权、组展、服务、协调、管理等任务。
一个好的区域品牌必须有包括产品质量、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形象标识、人员培训及原材料采购等方面系统完善的标准作为技术性支撑,以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监督与管理,产品规范化及认证认可工作,提升区域品牌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行业协会要从国际接轨的角度,加强对产业集群内各门类体系的主要产品、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佛山就通过制定推广“佛山陶瓷”品牌标准,建立“佛山陶瓷”的认证机构,增加了“佛山陶瓷”的含金量。
发展区域品牌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共担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品牌共享机制,即按照市场规律、产业集群态势和营销策略界定行业政策的范围,形成族群企业一致行动的准则和与之配套的费用预算及分摊机制,并严格进入门槛以杜绝利用区域品牌进行掠夺性经营、低价竞销、大肆生产、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等破坏区域品牌形象的短期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增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区域品牌形象。但这种区域品牌共享机制不可能由企业群自发作用形成,也不可能通过行政性手段强制产生,只能通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力量在协调区域内各企业的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国皮革之乡河北辛集就在政府指导下由皮革协会成立了“打假办公室”和“消费者投诉站”。
同时,由于区域品牌的公共产品属性,行业共性技术及配套技术以及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技术不可能通过区域内单个企业实现发展。而政府由于资金、人员的有限对这方面的支持也较为薄弱。只有通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介入,建立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和地区间的技术跨越。
(三)企业主导
企业既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也是区域品牌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因此,企业应成为区域品牌发展的主导者,培育区域品牌、发展区域品牌要成为企业品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商业经营行为,发展区域品牌需要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品牌的参与和支撑。公共品牌要靠企业品牌来支撑。只有区域内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培育区域品牌对整个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和对企业自身产生的切实利益,企业才有激励加强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强营销管理,区域品牌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强势的品牌忠诚度和较高的区域品牌竞争力。
企业要发挥在发展区域品牌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在行业中做到产品质量领先、营销管理领先和技术领先。其中,质量领先是基础,营销管理领先是关键,技术领先是核心。过硬的产品、服务质量是区域品牌成功的第一步,是最根本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区域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可能。
而要使区域品牌形成较高的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不断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经营成本,从质上改善区域内企业所支配的经营资源。在此基础上,区域内企业还要采用现代化营销管理理念和方式、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在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加强公共产品体系的营销推广;要与区域内相关企业一起研究和把握市场,利用论坛节会、展会经济资源整合公共关系、营销传播。而实现这三个领先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全面实施“产学研”模式,企业在技术改造、管理改进的过程中,应与区域内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合作研发,结合生产和科研进行互动创新。如“中国鞋都”产业园管委会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共同组建了“浙江工贸学院—中国鞋都培训中心”。在“产学研” 模式下,企业拥有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才能有效降低企业开发创新的成本,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并提高科技向生产的转化率,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科技含量,促进技术、品牌形象价值和品牌营销管理的提升。温州低压电器产业的正泰学院、服装产业的服装学院都已成为培养产业优势的孵化器。
(四)法律保障
区域品牌虽然是公共产品,但是其所有权必须进行明晰,并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所有权模糊不清,是区域品牌被滥用的主要原因。科斯(Ronald Coase)认为,外部性是没有或不能确立产权的结果,如果允许排它的产权确立,外部性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区域品牌所有权明晰化并不是要求所有权单一化或私有化,而是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地方政府部门所有、行业协会所有、区域内企业共有、区域内若干企业共有等。
区域品牌所有权明晰后,应依法注册,取得法律保护。区域品牌注册后还应加强区域品牌使用的管理。区域品牌如果未能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就会出现某些企业假冒和盗用区域品牌产品的行为,这不仅有损区域品牌权利人的利益,破坏了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也不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有关商标、品牌的法律保护措施不断完善,这为实施区域品牌法律保护创造了条件。2001年我国参照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以及《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和完善,使保护地理标志权、区域品牌有法可依。法律对区域品牌的保护,为发展区域品牌提供了激励,有利于各个地区依据自身条件发展适宜的产业集群,推动全社会都重视区域品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振娜,我国区域(城市)品牌研究综述[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韦光,左停.初探农业集群发展中“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建设:中国产业集群[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杨丽.我国皮革行业的品牌战略研究[J]. 中国皮革, 2004(7)-4-7
4.刘茜,李蔚. 珠三角区域品牌瓶颈亟待破解[N].南方日报,200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