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4: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客户关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决策体系以及客户信息收集体系。在进行完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总公司设立客户关系管理委员会。企业高层管理应该亲力亲为,制定出整个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指导政策,认真落实整个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其次,通过总公司管委会的规定,要在整个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建立起统一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必须要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来进行信息集成。从企业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要重视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通过各个渠道来收集客户信息,并且把这些客户信息录入到统一的客户信息数据库。
2.通过客户信息分析系统来了解客户。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商业数据分析系统,针对所收集到的客户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并且按照相应的分类进行整理,认真的分析出客户的交易行为,并且重点分析客户对企业的综合服务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客户,从而才能更好地发展更多新客户以及优质客户。
3.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于,分析客户对企业产品需求以及服务需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或者开发出能适应其需求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尤其是对于综合贡献度高或者潜在价值的客户,要更好地对其偏好和需求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自身企业的能力针对性的选择、组合以及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或者企业相关服务,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4.通过产品售后反馈提高客户忠诚度。企业产品销售之后,要及时地通过市场销售人员以及市场主管综合性地针对产品售后进行分析,对于针对客户所开发出的产品的售后反馈信息尤为重要。通过客户的反馈与交往,可以为产品的改进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可以提高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依赖性以及忠诚度。
二、通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占得市场先机
1.建立统一客户档案。企业与客户在进行交流过程中,需要较为深入地了解客户的各项信息,只有了解了客户,才能真正的懂得客户的需求以及分析客户的消费行为。尤其是对于企业能够带来巨大利润的“大客户”,要特别地进行了解,要为每一个与企业有交流的客户建立起相应的档案,以便企业今后对客户的识别。当前的一些档案管理系统虽然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但是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同样为山西煤矿,可能在建立客户档案时录入的是山西煤业,第二次在进行信息录入时录入的是山西煤矿,第三次信息录入时录入的是山西煤产品总公司。虽然是同一个客户,但是在系统中会被识别为三个不同的客户。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把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深层次应用。因此在进行客户档案建立时,企业应该把客户的基础性信息进行详细录入,通过客户代码、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的识别,来分析客户。而且要把每一次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内容进行记录,以便在今后企业可以更好为其提供服务。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企业客户信息系统以及客户往来的信息进行整合与转化,形成一个统一的客户信息档案,这样才能更好地识别与分析客户,才能提供更好地服务。
2.通过需求与价值进行客户分析。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但是在进行具体服务时还在采用无差别策略。对于所有的客户都以平等地对待与分析,没有针对不同客户提供有区别的服务。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从长远来分析就会容易造成一部分优质客户的流失。经过大量的研究表现,不同的客户对于企业的服务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当然给予企业所带来的利益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应该结合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利益价值进行分类,在这些不同的客户中寻找出最有价值或者最有利益潜力的客户,并且为其提供他们最为需要的企业产品或者服务,通过这样的一种资源配置,除了可以提高企业产品与服务之外,还可以稳固地抓住客户,并与其保持长远的合作关系。
3.通过客户意见征求来保持与客户的关系。企业与客户之间要保持好良好地沟通,才能不断地了解到客户对于企业的要求。而且客户的需求经常性的在产生变化,我们只有通过与客户之间保持长期的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地了解到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企业不仅要针对客户进行以往需求的了解,而且还需要通过分析客户需求来预测其未来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的一席之地。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只能通过与客户交流以及征求客户意见的过程中来实现。
4.分析客户的特殊需求推行定制服务。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出不同的产品以及服务模式。从而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从根本上实现一对一的市场营销理念,把和企业有交易的客户转化为企业的忠实客户,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可以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了解,尽可能做到留住每一位客户,并且针对最大需求的服务提供新产品以及新业务的计划,从而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内容摘要:企业需要认真审视这些行为表现及其文化成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顾客在经历产品或服务失败之后,倾向于将其归因为“缘分”、运气等不可控因素;而重视面子和讲求中庸等观念使得他们往往不愿意直接向企业投诉;集体主义等价值导向则使得他们可能会进行大量负面口碑宣传。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顾客投诉负面口碑
顾客抱怨管理是企业维护良好客户关系的关键之一,由于顾客抱怨行为受到文化的影响,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需要研究中国顾客抱怨行为的表现,并分析其文化成因,这将有利于企业开发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顾客抱怨管理策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保有率。
1中国传统文化下顾客抱怨行为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讲求缘分、重视面子、中庸、谦卑等。本文将结合顾客抱怨行为的相关研究,具体探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顾客抱怨行为的表现,并探讨其成因。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顾客相信缘分,倾向于外控制,这使得他们往往会将失败归因于环境、运气等不可控因素,不满意程度较低,从而降低了他们采取各种抱怨行为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顾客经历产品或服务失败之后,所进行的原因归属会影响其抱怨行为。顾客越是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企业,则越有可能会采取各种抱怨行为。
在西方社会,人们认为个人或企业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经历产品或服务失败时,他们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企业。而在我国,人们相信缘分,倾向于外控制,经历失败后,他们往往会将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如环境、运气等,认为一切是命中所定,是企业或个人所无法控制的,这使得我国顾客经历失败之后的不满意程度和采取各种抱怨行为的可能性都较低。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顾客重视面子,讲求谦卑和中庸原则,寻求与他人和谐相处,这一切使得他们对投诉行为的态度较消极,投诉的心理成本较高。因此,经历产品或服务失败之后,他们往往不愿意直接向企业投诉,更不太会诉诸法律。
研究表明,经历产品或服务失败之后,顾客是否直接向企业投诉,会受到整个社会对投诉行为的态度的影响,而社会对于投诉行为的态度与其文化的集体主义程度相关,一个社会越是以集体主义为导向,则其社会规范对于投诉行为的允许程度就越低,人们对于投诉行为的态度也就越消极。我国社会以集体主义文化为导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凡事替别人着想,要与人为善,和为贵;同时,中庸原则使得中国人主张凡事都不要太极端,要“不偏不倚”;谦卑这一品德则使得中国人尽量避免说“不”字。这一切使得我国顾客对于投诉行为的态度较消极,因此,经历失败之后,他们往往不愿意直接向企业投诉,更加不会诉诸法律。
同时,中国人重视面子,而直接向企业投诉会有损对方的面子,因此,是应当避免的。不仅如此,顾客在此过程中可能会被粗鲁地对待,或者有时企业还会将产品或服务失败的责任归于顾客,这些因素都进一步提高了投诉的成本,降低了顾客直接向企业投诉的可能性。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顾客以集体主义为导向,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社会联系强,这使得他们经历失败后往往会进行大量的负面口碑宣传。
研究表明,口碑传播的范围和强度受到一个社会的社会联系强度的影响。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个体内在地与他人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人们通过互惠、亲情等培育与他人的关系网络。由于这一导向,中国顾客倾向于更多地依赖非正式沟通渠道,依赖口碑来获得和传播信息。同时,亲密而稳固的人际关系使得家庭、团体成员间接触频率高,口碑的传播速度也更快。并且,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价值导向使得中国人更愿意与其他人分享信息,这是互惠的表现,是维系人际关系所必不可少的。因此,与西方顾客相比,中国顾客在经历产品或服务失败后,更加可能会在朋友、亲人等范围内进行消极的口碑宣传,一方面发泄不满,“报复”企业,另一方面也告诫他们将来避免遭遇同样的情况。
2管理我国顾客抱怨行为的文化策略
企业的抱怨管理措施不仅要能够为那些直接向企业投诉的顾客进行有效的补救,还应在理解大量不满意顾客不愿意直接向企业投诉原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直接向企业投诉,这才是防御性营销策略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将根据我国顾客抱怨行为的表现及其文化成因,具体探讨管理中国顾客抱怨行为的“文化疗法”。
(一)降低顾客投诉成本
为了降低顾客投诉成本,企业首先需要让顾客了解投诉的政策和程序,告诉顾客如何与企业取得联系,这将增加顾客的自信,降低顾客感知投诉成本。其次,培养员工“阅读”和“解码”顾客情绪线索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意愿和能力。尽管重视面子、谦卑等传统文化基因使得中国顾客不善于公开说“不”,但他们却往往会通过间接或含蓄的方式表达出其不满。企业中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一线员工可以通过顾客所表露出来的这些细微的变化来判断顾客满意与否。通过“阅读”顾客的情绪线索并进行“解码”,从而把握住顾客的真实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令顾客满意。
(二)告知顾客投诉将会带来的社会益处
受面子、中庸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国顾客对于投诉行为的态度较消极。Richins的研究表明,顾客对于因其投诉行为而产生的社会益处的感知会影响他们对待投诉的态度,如果顾客认为投诉会为社会带来益处,则会对投诉行为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顾客至上教育让顾客明白投诉是其应享有的权利,鼓励顾客投诉;一旦顾客的投诉被接受,企业应该将其在程序、政策或产品等方面由于投诉等反馈而做出的改变公布于众,使顾客知道他们做出了贡献,从而使他们对于投诉行为抱有更积极的态度。此外,如果企业能够拥有良好的服务补救形象,也会改善顾客对于投诉的态度。
(三)采取措施影响顾客对失败所进行的归因
为了鼓励顾客直接向企业投诉,企业需要采取措施,影响顾客对失败的归因,使得顾客将责任从自身转移到企业,从而增加其投诉的可能性。例如,美国PearlVision眼镜公司的成功就在于让顾客知道,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眼镜破了,就可以免费来换。这一措施最终使得PearlVision眼镜公司获得了较高的顾客保有率和市场份额。
(四)有效管理负面口碑
为了有效管理负面口碑,降低负面口碑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企业应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抱怨途径,让顾客寻找到更多的发泄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和网上调查,实时监测顾客的口碑,了解顾客的评价,并对此做出适当的回应;还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参与口碑论坛,影响顾客的口碑宣传。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企业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和实施。
(五)开发新的测量顾客满意度的标准
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国顾客经历失败之后,往往不会采取直接、公开的投诉行为。基于欧美文化背景所开发的测量顾客满意度的标准,如投诉的频率等,并不能如实反映出中国顾客对于产品或企业的态度,因此,企业需要开发其他标准来测量顾客满意度,才能了解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真实面貌,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最小化未来其他顾客的不满。
客户关系管理简称“CRM”,是一种通过不断地与客户交流,不断地了解客户的需要,并且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地改进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内涵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信息平台对客户信息进行整合,以客户为核心,实现企业营销的目的。在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客户关系的管理十分的重要。
二、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1、有利于降低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风险
客户关系从本源上可以理解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只有两者之间相互信任,诚信交流,各取所需,就能实现双赢。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在市场营销的同时,不仅要做好老客户的服务工作,也要不断地发展新的客户群体,注重对企业产品有意向的客户群体的开发,这将是一个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很重要的客户基础,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广阔客户空间。企业通过建立有效地管理机制,很好地实现客户关系的管理与维护,便于企业各项营销活动的开展与客户对于产品的意见反馈,有利于降低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风险。
2、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利润
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利润。对于客户关系的管理,首先就是要从多角度去对客户进行分析,认识到客户群体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然后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现有客户进行划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十分重要,在企业进行营销活动之前可听取客户对于营销策略的反馈意见,根据其需求进行修善,这样才能使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更加的牢靠。除了老客户的关系维护,潜在客户的开发与培养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可以再销售产品的同时,发现可能成为大客户的目标,并不断地对其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客户数量,提升客户质量。企业有效的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就会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从而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的净利润。
3、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营销中的竞争优势
在企业传统的市场营销中,企业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商品价格以及优惠活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营销活动大多是盲目的,只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促销的效果,但是跟客户之间并不能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由原来的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所转化,客户在购买商品并不在一味的强调价格问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和口碑更加被消费者看重。所以在这种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想要使自己的产品能在市场营销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就必须要注重客户关系的建立与形成。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营销中的竞争力的关键。企业与客户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管理,在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的营销活动就会受到客户关系的制约,客户也会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这样,企业为了维护客户关系,满足客户的需求,就会去不断地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和适应消费者的能力,并且在客户关系的维护过程中,企业也会推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服务。在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过程中,企业不断地得到激励并进行提升,极大促进自身在市场营销中竞争优势的形成。
三、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
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写道:“精确地说,企业的目的只有一种:创造客户。”客户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领先取得成功的顶尖公司,如在线书商亚马逊、汇丰第一直通银行,已经论证了以客户为核心的明显优势。客户关系管理能够让一个企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改善盈利能力的同时培养内部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给公司经营持续注入活力。
一、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界定
(一)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基于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以买方需求(物质的和心理的)为决策的出发点,进行客户识别和细分,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发展和保留同客户的关系,进而获得长期的客户价值的一种竞争战略。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实施可以达到差异化或市场集中的目的。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竞争战略的原因还在于它涵盖了技术、营销、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商业策略和企业文化。迈克尔·波特曾指出:“战略可以造就出好客户,公司可以影响某些客户的特征使之对自己有利——公司还可以改进产品与服务以帮助某类客户节省资金和时间——制定战略可以看作一种造就好客户的方式。”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产生的战略必然性。
(二)大客户管理的重要地位。大客户是市场上卖方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客户,大客户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重点,是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的一种策略性的管理方法。随着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实施,大客户在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大客户管理在客户关系管理战略中处于主要地位是由于大客户是企业盈利的主要贡献力量。公司80%的成长、销售和获利来自20%的客户(即我们熟知的二八原则),即说明了大客户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供应商(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对所有的客户不能平均施力,一定要区分谁是战略性重点客户,也就是大客户。
什么是大客户?目前,业界普遍认同的一种定义,是指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频率高、需求数量大、利润率高,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关键客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考察和评判大客户的重点,不是其一次购买的数量,而是其是否忠诚于企业的品牌。因为客户忠诚度越高,双方的关系就越紧密,对企业品牌的贡献就越大。
二、如何通过大客户管理赢得竞争优势
(一)大客户管理的管理模式。重点在于供应商在大客户管理中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以实现与大客户持久的双赢。这是大客户管理的战略管理能力及竞争优势。典型的大客户管理模式框架;
(二)建立大客户管理组织。按照帕累托“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建立大客户管理组织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增加供应商的收益,保持供应商的稳定发展;维系客户的忠诚度;利于供应商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实际运作涉及供应商组织的各个层面,因此各职能部门均要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积极配合大客户管理组织的工作。
(三)大客户管理的业务流程重点事项。业务流程是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销量和客情。
1、客户管理战略的制定:如分级管理等。
2、大客户服务战略的制定:服务创造价值;降低服务成本。
3、订单管理、仓库管理、运输和库存管理等。
4、员工招聘与选拔、培训。
5、大客户信息与知识管理(也包括竞争对手信息收集与分析;供应商自身资源分析)。
(四)大客户管理的绩效薪酬设计
1、通过大客户管理团队绩效指标与绩效考核,与企业的关键能力相连接,确保组织具有不断提升的竞争力。
2、绩效指标体系与薪酬设计遵循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相互协调原则、适度性原则以及动态适应性原则。
常见的考核指标有:①销售额/量;②利润率;③应收账款周转率;④销售增长率;⑤销售预测准确率;⑥客户满意度;⑦产品市场占有率;⑧新客户获得率;⑨客户留住率;⑩订单及时率/准确率。除此之外,还有业务人员考核表等。绩效与薪酬相匹配的常见模式有:①年薪制;②销售提成制;③员工持股制。
三、我国企业大客户管理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大客户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渠道网络,并在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供应商在大客户管理中遭遇尴尬处境,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对大客户的营销行为与企业战略脱节。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很多企业的大客户管理仅仅停留在营销战术行为上,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行为的高层面上来,更没有将对大客户管理的经验转化为企业必备的战略性营销管理能力。
那么,如何将大客户管理理念转化为大客户管理能力呢?首先,企业家与管理团队要有大客户管理的战略意识与思维,并将这种意识与思维传递到全体员工身上。企业上下达成共识,使大客户管理战略与企业文化相支持,提高大客户管理的执行效果;第二,需要制定大客户管理的愿景与战略目标,并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大客户管理策略与行动计划;第三,大客户不是独立于整个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之外的,要建立基于战略的大客户选择标准,要制定具体的大客户发展计划,而且这种计划要跟整个企业的其他经营发展计划相匹配。
(二)缺乏组织与流程变革的支持。大客户管理要求组织与流程设计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来决定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与流程,建立客户驱动型组织。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组织是金字塔式的职能结构,主要是以权利而不是客户来驱动组织的运行。而且,许多企业研、产、销脱节,职能部门与销售部门各自为政,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大客户管理的推行自然会遇到组织与流程的障碍。
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内部组织与流程体系需要做以下变革:第一,建立专业化的大客户职能管理部门,为大客户管理提供组织支撑;第二,建立基于客户管理流程的跨团队、跨职能的大客户支持小组,以迅速调集与配置企业资源,来满足大客户管理的需求;第三,要为大客户重新整合现有的流程。建立面向客户的而不是面向权利传递系统的流程,追求协同效率和效果最大化;第四,大客户管理需要基于内外价值链的一体化运作,建立研发、制造、营销统一于获取、维持、深化客户关系的主价值链,将大客户需求转化为内部业务责任。强化研、产、销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体化运作,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共享,通过并购重组或股权交易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策略联盟与合作,实现外部价值链的协同。
(三)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大客户管理模式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大客户的素质与能力。大客户经理要扮演“工程师+销售员+领导者”的角色。在很多时候,大客户经理角色模糊、职业化能力不足,这是目前国内企业推行大客户管理的最大障碍。
企业要培养优秀的大客户经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寻找具有潜在素质的大客户经理,建立大客户经理的素质模型;第二,要为大客户经理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依据其潜能和组织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开发;第三,建立基于大客户经理绩效特点的业绩评估体系;第四,对大客户经理进行持续有效的激励;第五,提升大客户经理在组织中的地位;第六,强化组织对大客户经理的控制,需要加强其对组织的认同感。
(四)大客户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系统管理能力短缺。大客户管理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尤其是CRM信息系统的建立。大客户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它需要有一个相对确定的基于大客户营销的经营计划与预算系统;其次企业应建立基于客户的内部沟通系统、知识管理与信息共享系统、业绩衡量系统。如果没有这些系统的支撑,企业的大客户管理就会出现孤军作战的局面,无法形成整体面向大客户的服务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客户关系管理是20世纪末期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多种关系将企业客户的有效信息收集起来并按照一定的目的需求进行汇编整理,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完整有序的客户信息资源库。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被应用于很多行业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客户关系管理变得更加有层次、有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学逐步自成体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各大电力企业不断地受到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来自国内同类企业的竞争,也包括外资企业的抢占。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的电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着突破,市场经济的体制在各大电力企业之中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逐步完成了向市场拉动企业发展的方向转变。但是在企业实现转型的同时,老旧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和电力企业的发展脚步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这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改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引入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将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相结合是近些年来比较成功的营销模式之一。这种模式指的是通过将电力企业用户的信息进行汇编,并且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来对客户进行服务。这种营销模式充分结合客户的特点,能够有效帮助电力企业建立完整的客户服务库,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模式具有降低营销成本、减少客户投诉、减少销售环节等优点,和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更加科学合理,也更能够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2客户关系管理融入电力市场营销模式的方法和战略
2.1将网络技术和客户关系相结合并建立客户信息共享平台
网络技术让客户关系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同时帮助电力企业逐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因此把网络技术应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中十分关键。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优化市场营销的过程、减少很多人力的投入,从而减少企业资金使用,并且相对于人力反应更加快速准确,效率也更高。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将客户的详细信息收集起来并运用计算机将这些信息进行合理汇编,实现计算机对客户需求的24h跟踪,随时接收客户对于电力企业的需求以及客户在用电过程中对企业的反馈情况。这种方式能够更好、更加机动灵活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减少客户的投诉。各电力企业还要积极地寻求合作,打破以往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建立客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客户信息的合理共享。这种做法能够有效拓宽电力企业的市场范围,增大电力企业的人脉,有效提高企业的收益利润,也能够实现所在地区电力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2将客户进行合理分层,实现市场细化
由于电力企业的客户来自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区域,因此将客户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非常重要。通过将客户分层可以大大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改善市场营销的质量。比如说,可以根据客户对电力企业销售额的贡献程度将其划分为VIP客户和普通用户。对于那些对用电需求比较大的VIP客户完全可以实行一对一定点服务,可以为这些客户建立业务办理的绿色通道,设立受话方付费电话,成立特殊服务小组,设立专门服务人员,将这些重要客户的需求随时反映给企业,然后企业迅速地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让VIP客户能够达到用电过程零担忧的效果。这样能够帮助企业和VIP用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将企业客户分层并不代表对于那些用电需求相对较少的客户的服务可以敷衍而过,对于这些普通用户要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服务,从而将这部分客户发展为VIP用户,以促进企业更加快速的发展。
2.3推行特色化服务和优质化服务
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要根据每一个用电客户的企业类型建立不同的服务方案,从而使服务更加贴心、到位。比如说,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用电类型和用电量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用电方案,从而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够达到用电安心、用电放心的效果。特色化服务可以有效减少客户和企业之间的摩擦,从而帮助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在推行特色化服务的同时,更要保证服务的质量,实现服务的优质化。要尽量减少客户在用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便有问题也要迅速地帮助客户解决,以免因用电问题而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特色化服务与优质化服务并行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建立长久的供求关系,实现供求平衡。
2.4建立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的辨识度
在推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电力市场营销模式的过程之中,企业要时刻牢记将自身的特色融入其中。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名片,在企业向客户服务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企业宗旨,并且不断向客户进行宣传和介绍,这样能够使客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将自身企业的宗旨牢记在心,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辨识度。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要有自己的特色,展现自己的品牌,从而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企业的品牌可以极大地提高自身的认知度,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占得市场先机,帮助企业在竞争之中取得优势。
2.5为客户提供增值业务和优惠业务
买方市场取代卖方市场后,电力服务的观念要紧随时代的变化。随着各个行业推出不同的增值业务和优惠业务以吸引客户的注意力从而扩大消费的做法日渐普遍,电力企业也可以在这些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例如,对于用电需求比较大的客户,当其用电量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又或者可以向用电企业提供有偿技术支持,帮助客户进行用电系统的优化。这样的措施既能带动客户消费的增长又能够拓宽企业的业务范围,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3结语
企业投标分为投标决策前期和决策后期。在整个投标决策中,信息收集和管理始终贯穿整个投标决策过程,施工企业是否要进行项目投标和如何投标是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否进行项目投标是企业投标决策前期应当要解决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之前,要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比如,企业同客户关系程度、投标过程中企业行为的规范、招标客户的资金流转情况等。在决策后期对如何投标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时,需要企业进行考虑的是投标企业报价或者技术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招标企业需要、客户对于造价的控制管理、项目工期的长短、同本企业一同进行竞争的其他企业所使用的投标手段以及其与客户的关系、投标企业和客户所要保有的利润点等。在投标决策最后阶段,企业要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科学的细致分析,通过建成的最大利润模型来计算出企业的最优报价和中标概率,并以此为基础对所做出的投标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投标工程是企业项目建设最初准备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决策必须从整体项目的角度加以分析,否则,就无法做出合理科学全面的投标决策。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项目施工企业要同众多的项目相关主体发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做好同这些主体的关系处理,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在进行项目的立项规划进程中,国家或政府将对于项目最为原始的意图以招标和计划指令方式传达给业主,授权业主代表其对该项目负责,对相关项目具有决定权。业主获得指令后,通过招标或者其他方式将项目教给设计方,设计方再通过对项目意图进行可行性转化,从而进入项目施工的中的招标阶段。通过招标,业主进行符合施工建设需要企业的选择,最终中标的企业对业主(即客户)负责。项目施工企业同业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二、施工企业投标客户关系处理
投标企业同客户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慢慢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干扰而导致双方之间关系的破裂。客户因为潜在项目的需要而对项目建设企业进行关注,同时,因为项目立项上的需要,施工企业开始同客户进行接触。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逐渐意识到对方具有满足自身目标所需要的能力,从而使施工企业加深对客户的了解。在招标阶段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客户根据项目施工的技术以及其他因素的需要对施工企业进行遴选来参加项目招标,客户通过对于竞争招标企业的技术要求、服务的质量以及信誉要求,对选择中标企业。中标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项目的施工,客户在这一时期对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的监督对企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项目之中客户同中标企业能否进行再次合作。正确的对客户同企业这一关系的巩固发展进程加以明确,有助于企业选择对不同阶段的营销目标的确定和市场开发思路的选择。在企业同客户的初期接触阶段,企业应当通过对自己项目技术能力的展示来吸引客户的注意,从而对企业的技术能力等进行深入了解。在招标阶段,施工企业应当注重自身对与优良投标决策等的展示,从而同客户发生直接合作关系。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应当对施工进行严格管理,将项目施工做好,保证其质量,从而使客户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的认识提高,促进客户同施工企业关系的深化,为后续工程中二者的继续合作打下基础。
三、投标决策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应用客户信息管理,将客户看做企业运作的核心,来进行与客户关系之间的开发,要对利用企业现有客户资源对新的客户关系进行开发,从而达到企业的市场开发目的。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对客户进行分析时,要对客户进行不同来源的信息搜集,包括客户市场和服务的历史信息、所持工程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等,并将搜集的信心加以分析整合,并存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内,以方便后期对其进行分段或开发处理。良好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应当能够进行新旧客户的价值对比、最重要客户的关注点、新领域客户价值的大小以及企业如果进入这一新领域的障碍等问题,并且要很据当前施工企业的业务与市场需求对原有的客户信息做出估计与评价。施工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分析过程,包括对客户对项目达成目标、客户关系、投标策略等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客户的特点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从而促施工企业同客户的良好合作。
四、应用客户管理的理念对投标决策进行支持
施工企业在前期的投标决策时面临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运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投标决策进行支持管理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对于此类决策最为主要的类型是非结构化的。在应用客户信息管理在对单项工程进行投标决策的支持时,我们应当在对客户关系发展的阶段中再加入项目立项和竣工阶段的客户关系处理,由于企业同客户关系发展阶段不同,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对投标决策进行支持的重点也有差异。工程立项阶段,客户信息管理应当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比如:该持有该项目的客户关系是否能够稳定等。这一阶段的成功,能使得施工企业的潜在客户成为现实客户。因此,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投标决策的支持在这一阶段的表现便是对客户信息的搜集和积累、对客户所持项目的信息的搜集整理、施工企业同客户关系的建立、国家政策、施工企业的运营环境等方面。对这些搜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度剖析,为准确投标决策的制定奠定基础。在项目工程招标阶段,对于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对投标决策进行商业化的合理分析和决策。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各种数据挖掘软件能够实现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保证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下产生的投标决策商业化,更能符合工程运行实施的规律要求。除此之外,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当能够对投标决策进一步量化分析处理,对投标决策中的科学性予以支持。除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些固定分析模式之外,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筹学和数学分析方法,也可以为投标决策提供准确性的支持。在最后,运用新型的技术如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软件来进行信息的挖掘和分析管理等,都确保了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持的投标决策的智能化。在项目建设阶段,施工企业同客户必须实时地进行高效率的沟通,针对施工企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等要求,同客户之间进行密切沟通,并对客户同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为施工企业未来投标决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和教训。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做好与项目建设相关主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工作,并将这些信息全部纳入到企业的投标决策的支持系统当中去。在项目进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项目竣工阶段,施工企业应当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思维,运用到工程建设中的客户满意程度研究上,并将其中客户提出建议的地方加以重视,在日后工程中加以修改。并将修改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企业未来决策的管理阶段,使得企业能够把握客户满意度,从而为下次工程合作提供指导。
五、结语
关键词: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融合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并拓展到企业边界之外,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一种)、渠道商、客户、合作伙伴,以至竞争者的外部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体的复杂体系,是由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实现的电子化的业务流程(刘璞,2007)。从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的那一天起,企业家和学者们就没有停止对电子商务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研究。Devaraj和Kohli(2003)把“抓住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即信息技术投资是如何转化成资产、资源和企业绩效的”作为对信息技术贡献方面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Mahmood等人(2004)认为对信息技术投资是否会在新的网络使能环境下产生商业价值的问题给出一个适当的答案是必要而且复杂的。
如果把EDI的研究归结为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根据对美国ASP+BSP、荷兰SDOS、美国博士论文库、我国CNKI数据库、我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等数字论文库的检索,发现在电子商务产生的价值和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最早的研究文献始于1999年,而且定性研究的文献居多,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定量分析。就研究的角度而言,定量研究文献可以分为四类:(1)分析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分析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3)分析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4)分析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应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大样本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有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进行。本文尝试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不少学者从企业业务活动的角度探寻电子商务应用如何成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源泉。George、Ray和Georgios(1999)在现实案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的方法评价了EDI对企业绩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他们对企业绩效的测量是从下订单时间、反向订货时间以及发货时间这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单独采用EDI只能在一定限度上增加主要流程(订单完成时间)的绩效,而非期望中可以很好地改善订单完成的时间。
Wu、Vijay和Sridhar(2001,2003)应用似乎不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应用对美国企业的绩效影响。他们在分析中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分解为四个方面:沟通、内部管理、订单接收和电子采购。结果显示应用电子商务并没有给企业绩效带来很显著的影响,而只在一定水平上对客户满意和关系改进的影响大些,对效率和销售绩效的影响较小。
邵兵家、蔡志刚(2005)认为企业通过将电子商务的某项活动和行为将价值增加到了产品或服务中去,使得顾客愿意比原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产品,这样企业绩效有可能会增加。因此,他们将电子商务中增加价值的活动分为四种:信息、网上交易、与顾客交流交互、与供应商经销商交互。通过对中国IT业64家上市公司的调查,他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但总体上电子商务对企业绩效存在正面的影响。
Apigian等人(2005)认为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战略需要,并和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其市场地位,增加其收入。为此,他们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互联网绩效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257个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为了实现收入增加和增进关系的战略目的,企业可以在市场渠道和与客户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增进关系,企业还可以在与供应商的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在分销、供应商互动和内部运作方面使用互联网;而为了节省时间,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进行内部运作管理。
George,Despina(2000)将销售管理活动和产品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预算、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与销售绩效和销售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调查,证实了网络的使用确实对企业营销活动和营销绩效有正面影响。
任峰,李垣,孙爱英(2003)构建了由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网络应用作为自变量、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销售业绩和市场改善作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在对广东等八个省份、12个行业、11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明了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程度和网络应用对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存在正向影响,表明中国企业通过网络确实可以改善营销活动,可以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有利于信息管理。
二、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资源的观点是战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Zhu和Kenneth(2002)认为基于资源的观点是将组织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相连接的桥梁,可用于分析电子商务价值的形成。Lumpkin和Dess(2004)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这种特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能力,增加企业绩效。尽管如此,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中只有极少数的文献采用基于资源的观点分析了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影响力的探讨电子商务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定量研究成果不多,仅限于Zhu等(2002,2004)、Chu(2004)、Zhuang和Lederer(2006)、吕兰、赵晶(2008)、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等。
Zhuang和Lederer(2006)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业务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为:信息技术资源和业务资源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有影响,而人力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结果支持了对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其增加的分销渠道、新营销媒介、加强的运营效率、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运营、改进了的客户数据收集技术、以及实时和互动的信息交换等方式影响对企业绩效的期望。
Chu(2004)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个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不同行业的250家企业的数据,采用多层回归的方法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与企业整体绩效(包括电子商务绩效、经营绩效、竞争绩效、利润和销售)的关系,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显著,不同的电子商务能力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
吕兰和赵晶(2008)根据在中国收集的175份实施电子商务的制造企业的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PLS)检验了电子采购业务中的电子商务能力、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体指标没有说明),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但对电子采购流程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产有影响。
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选择西班牙的十个行业(纺织和皮革制造、化工、电器制造、交通设备制造、手工艺品加工和贸易、零售业、旅游业、商务服务、电信和计算机服务、健康和社会服务)1010家企业作为实证调查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由在线采购成本、供应商关系、物流和库存成本表示)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从上面综述可以看出,这类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分析由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的其他能力作用所产生的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刘璞(2007)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初步证实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影响作用,证明营销能力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营销绩效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该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缺憾,而且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是对于内涵丰富的企业能力来说,尚缺乏更多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是否会采用电子商务,哪些因素会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但也有一些文献分析了影响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因素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后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如Barua等(2002),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
Barua等(2002)认为驱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和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在信息技术业务价值(ITbusinessvalue)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绩效驱动器(例如,Internet应用,流程,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准备度)和运营、财务评价指标连接起来的电子商务价值框架,认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应用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三个因素为(1)IT应用(包含顾客导向、供应商导向和企业内部导向的IT应用);(2)流程的变革(包括面向顾客、面向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流程变革);(3)就绪程度(指的是顾客和供应商电子商务就绪程度)。因此,他们认为进行电子商务转型的企业必须进行增效投资,不仅在信息技术方面分配资源,同时必须规范业务流程,分析客户和供应商的准备度,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利用了TOE框架(技术、组织和环境)分析了TOE因素是如何对信息系统创新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Iacovou等人(1995)应用TOE框架发现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直接受其与其他信息系统和流程的集成水平所影响。Ramamurthy等人(1999)认为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制约。Zhu等人(2004)利用TOE框架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准备度是对电子商务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财务资源、全球范围和监管环境同样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贡献;虽然竞争压力会驱使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但是电子商务的价值更多的是与技术集成和组织资源相关而非外部竞争。
四、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绩效影响
除了分析单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绩效影响。如Evans和Wurster(1999)认为电子商务联盟的主要利益在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更容易的保留忠实客户。Straub等人(2004)研究了电子商务下的联盟绩效。他们认为多个企业联盟能够创造更深意义的利益,像虚拟市场的网络经济能够使联盟的企业发展或者获得主要的资源信息,并且显著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Park等人(2004)在资源联盟中谈到了传统公司联盟电子商务将挖掘出新的联盟利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声誉,减少在线活动的投资,并且可以从联盟伙伴(传统的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对69家应用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盟调查发现,营销联盟所产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技术联盟产生的价值。研究的另一个结论是,与其它应用电子商务伙伴的联盟与传统意义上的伙伴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没有很大区别。陈代江(2004)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研究了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电子商务和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建立了技能型战略联盟同时应用了电子商务的国内企业以及联盟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的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联盟中的规模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新晨
五、发展展望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不管是研究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的还是研究对企业职能绩效影响的文献,都是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或者是考虑现有企业能力将对电子商务应用产生的绩效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没有考虑中介变量的影响。而根据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介变量可能是非常关键的联系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的环节。虽然国内学者刘璞(2007)分析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该研究所涉及的营销能力只是企业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他能力开展中介作用的研究。
就分析方法而言,除了Apigian等人(2005)、Zhuang&Lederer(2006)、George&Despina(2000)等少数学者应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外,其他学者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由于多重共线性和忽视测量误差的困扰,分析结论的客观性经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数据分析方法的滞后影响了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论证的严密性。
就调查对象而言,只有邵兵家、蔡志刚(2005)的研究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其他的实证研究数据几乎与中国毫无关系。而邵兵家、蔡志刚(2005)的研究只选取了6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较小。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如此重视的今天,相关研究的不足也是实证研究的一个缺憾。另外,现有研究在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以初期应用和短期绩效代替深入应用和长期绩效,只选取了企业电子商务初级应用的横截面绩效数据,而没有从纵向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应用不同阶段的企业绩效问题。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应用和实施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本身是一个与企业战略、结构、技术变革相关的过程。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步深入,企业将不断深化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同时提升相关能力,改善企业绩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初级的电子商务应用当然难以使企业经营绩效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Apigian,CharlesH.;BhanuS.Ragu-Nathan;T.S.Ragu-Hathan;AnandKunnathur.InternetTechnology:TheStrategicImperative.JournalofElectronicCommerceResearch,2005,6(2):123-145.[2]BaruaA.,KonanaP.,AndrewB.,WhinstonandYin,F.Managinge-businesstransformation:Opportunitiesandvalueassessment.CenterforResearchinElectronicCommerce,McCombsSchoolofBusiness,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Workingpaper,2002.
[3]ChuJanTowLawrence.(2004).Buildingandsustainingthesourcesofcompetitiveadvantageine-commercecapability.DoctoralDissertation,UniversityofSouthAustralia.
[4]Devaraj,Sarv;Kohli,Rajiv.PerformanceImpactsofInformationTechnology:IsActualUsagetheMissingLink?ManagementScience,2003,49(3):273-289.
[5]GeorgeJ.Avlonitis,DespinaA.Karayanni.TheImpactofInternetUseonBusiness-to-BusinessMarketing.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00(29):441-459.
[6]GeorgeM.Giaglis,RayJ.PaulandGeorgiosI.Doukidis.AssessingtheImpactofElectronicCommerceonBusinessPerformance:ASimulationExperiment.ElectronicMarkets,1999,Volume9(1/2):25-31.
[7]Soto-AcostaP,Meroo-CerdanAL.Analyzinge-businessvaluecreationfromaresource-basedperspective.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28(1):49-60.
[8]Wu,Fang.Bringing“E”ToCorporateAmerica:TheDriversofE-BusinessAdoptionandItsImpactonFirmPerformance.DisertationofPhD,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2001.
[9]Wu,Fang,VijayMahajanandSridharBalasubramanian.Ananalysisofe-businessadoptionanditsimpactonbusinessperformanc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2003,31(4):425-447.
[10]ZhuKevin,KennethL.Kraemer.E-commercemetricsfornet-enhancedorganizations:assessingthevalueofe-commercetofirmperformanceinthemanufacturingsector.InformationSystemsResearch,2002,13(3):275-295.
[11]ZhuangYoulong,A.L.Lederer.Aresource-basedviewofelectroniccommerce.Information&Management,2006(43):251-261.
[12]陈代江.技能型战略联盟中电子商务与联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刘璞.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能力的视角[D].河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14]吕兰,赵晶.基于电子商务能力的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