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4: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设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学生公寓;居住空间;行为;心理;情感化
大学生的起居生活在都在学生公寓进行的,当然不止起居,它还是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依附场所。所以基于学生公寓的空间设计相对于其他会有不同的特殊的情感需求,空间功能布局更趋于人性化。
一、大学生公寓居住空间设计的现状
1.建筑形式及内部功能布局单一:着眼全国高校公寓建筑,基本都是一种模式复制下来,其内部各类使用空间功能不完善,进而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储存、个人空间也不完善,嘈杂拥挤的居住空间环境很难满足当代各专业学生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2.整体空间布局不适用:上下布局,即学生全部在上铺休息,生活设施等都放置在下铺,下面的书桌、书柜、衣柜等功能设置能够满足的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上铺由于距离墙顶较近,学生在铺设被褥等极为不便,所以怎样人性化的考虑这种使用关系我么应当考虑的。空间纵向布局,动静皆宜,空间较为开敞,学生休息学习互不干扰;缺点是学生缺乏私密性的领域,集体共占整个公共休息空间。如果横向布局,优点是学习区域不仅光线好,剩余的空间还可作为研讨、相互交流和娱乐等集体性活动的地方;不足之处是两个床铺之间的空间较紧密,储藏空间严重缺乏,学生生活起居等行为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国内大学生对公寓居住空间设计的情感需求
1.大学生特殊的生活方式
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融入集体独立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在进行大学生公寓空间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结合他们的情感,进而有方向、有指示的完善他们目前的居住环境。“如果没有另外一些兴奋点让他们从这些个人忧虑当中排解出来,仅靠心理辅导是作用不大的。这个公共生活的欠缺如果继续存在的话,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当代大学生的课下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充满一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青春精神”。从客观上看,大学生活中,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相关条例去进行时间上的安排,上课学习与休息、娱乐的时间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从主观上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时间是由自己支配和把握的,从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社会交流与人建立沟通的能力等。所以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按行为科学来分析,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规律性与多样性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学生公寓是重要的课余生活区域。学习、休息、集体活动等均在生活区内进行。大学生的生活有其规律性,学习与起居的时间学校是有明确规定的。同时,大学生活也是丰富而多姿多彩的。所以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导致行为的多样化。然而这就要求提供多种设施与这些行为活动相适应,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可能。(2)集体性与私密性大学生不仅在指定的教室进行集体学习及研讨,在日常生活中,集体的生活对学生全方位兴趣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社会非常注重团队精神,不要说公司,就是在大学你搞研究,都是形成各种各样的团队。有些人很有天分,但是他不善于与别人交流,也就不善于与别人合作,这就无法担当大任。”因此,学生公寓的设计要创造多种层次的集体交往空间,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集体需求。虽然大学生活中应注重集体协作精神,但是大部分时间是靠个人支配的,需要有私密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及钻研。我们比较常见的在学生公寓中学生安装布帘的现象映衬了私密空间设置的必要性。
2.大学生在公寓空间中的心理特点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与心理发展的理论,“需要的层次越高就越涉及他人与社会。”大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自我意识逐步成熟:“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随着自身身心的发展,他们不愿因循守旧,勇于变革创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旺盛的精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注重社会交往: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18-25岁是容易接受别人亲密关系的时期。所以这一阶段是大学生进行周边关系交往的最佳时期。
三、大学生公寓情感化设计体现
1.适宜大学生生活交流的空间布局以及功能分区
大学生在居住空间内进行的多样化的基本活动也就体现了着他们居住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以及多样化,需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具有较开放的集体公共空间和较为私密的个人空间,创造出动静皆宜的空间。从使用的频率基本上来说包括休息空间、集体学习空间、娱乐空间、个人生活空间(储藏空间等)和生活辅助空间(包括阳台和通道等)。为了更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它们当中可以有重叠和穿插。
2.情感化空间设计考虑婚姻情况
2004年教育部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校大学生只要符合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即可结婚。因此,学校应考虑已婚在校大学生在使用学生公寓空间功能布局上和其他学生的不同,适当为已婚学生公寓进行人性化设计,例如增添一些必要的生活空间以及必要的生活设施,例如厨房等空间以方便已婚学生生活的需要。“已婚和未婚的学生分开居住,便于校方后勤管理,也是人性化制度的体现。”
3.情感化空间设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情感化的居住空间设计,理工科专业和艺术专业的性格各异,这就要求我们挖掘他们各专业的兴趣点,在居住空间设计的色彩以及功能布局、家具配备上都体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能够满足他们对自己起居空间的基本需求。可以适当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住宿分配上能够科学的分配一起,例如,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和视觉传达的学生如果能在一起生活学习、一起交流,便于这种多学科进行交叉性学习,更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总结通过对大学生公寓环境,生理和心理,行为不同方面的影响,考虑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特性,讲究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人性化进行方案的设计。
作者:秦方 郜四勤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曲毅,我国高校学生公寓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分析[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测评;WebService;;SQLServer2005;B/S
引言
该系统解决了信息传递不便捷等问题,实现学生管理网络化,方便教师、学生等在网上快速查询学生个人各种信息。使用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无纸化”,改变学生素质管理的落后现状,实现评价现代化。
通过分析测评结果,可以总结教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作为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的参考和依据。此外,综合测评结果可以使每个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为大学生潜在素质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一、应用技术介绍
1.1WebService技术简介WebService指的是一种基于Web的分布式技术,可以接收从Internet或其它系统中传递过来的请求;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可以、定位、进行Web调用、执行从简单的请求到复杂商务处理的任何功能;是一种无需购买并部署的组件,它被一次部署到Internet中,其它Web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
技术概述.NET是通过中间语言(IntermediateLanguage,IL)和通用语言运行环境(CommonLanguageRuntime,CLR)方式解决跨语言类库、跨硬件操作系统运行、变量边界检查、资源自动回收问题的软件开发、运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更容易地建立网络应用程序、网络服务、窗口应用程序以及主控制台应用程序。
技术介绍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NET的环境,可以用任何与.NET兼容的语言(包括、C#和等)创作应用程序,可以无缝地与WYSIWYGHTML编辑器和其他编程工具(包括)一起工作。这不仅使得Web开发更加方便,而且还能提供这些工具的所有优点,包括开发人员可以用来将服务器控件拖放到Web页的GUI和完全集成的调试支持。另外,任何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整个.NETFramework,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技术的优点,其中包括托管的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
与WebService的结合由主程序负责内部商务逻辑的运算以及数据源的维护,而由Web窗体页和XMLWebServices分别公布系统的对外接口,Web窗体页负责向用户呈现系统数据,而XMLWebServices则负责呈现系统的对外接口以便于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以及以后开发客户端的需要,构成一个Web应用的完整的对外数据交换体系。
1.5B/S模式基于Web的B/S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只不过它的客户端是浏览器。B/S结构是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在系统的性能方面,B/S占有优势的是其灵活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系统的终端。
二、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功能设计
2.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需要完成主要功能模块有:
2.1.1系统维护管理模块(包括①代码管理;②用户管理;③系统维护)。
2.1.2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输入模块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思想道德成绩信息、学习成绩信息、拓展素质信息的录入、修改等。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性别、出生日期等;思想道德信息包括各项指标的成绩;学习成绩信息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的成绩及课程所占学分,包括补考学生的补考成绩;拓展素质信息包括图展素质指标各项成绩。
2.1.3数据计算模块按照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各表内的及各表之间的数据,并按要求将数据输入指定表。依据学生的各项信息,计算学生的思想道德分数、学习成绩、拓展素质分数和综合测评成绩。各项测评的结果作为学生在校的综合排名和各方面素质排名,作为各种奖学金评定发放的依据。
2.1.4数据查询和打印输出模块数据查询和打印输出模块提供数据的查询和打印输出,学生管理人员通过对学生信息检索达到查询学生信息的目的。
2.2系统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主要是依据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建立的数据模型,通过进行数据内部以及外在关系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通常称为表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的数据量、数据流量、及响应速度的估算分析。
2.2.1数据库完整性设计(1)数据库完整性规划:①实体完整性。②参照完整性。③用户自定义完整性。(2)造成数据不完整的原因分析:①网络或设备故障造成。②应用程序设计不完善造成。③多个事物并发执行造成。④人为因素。
2.2.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设计系统数据库架构如下:①学生基本信息表,存储学生基本信息;②学生学习成绩表,存储学生学习成绩信息;③学生德育成绩表,存储学生德育成绩信息;④学生拓展成绩表,存储学生拓展成绩信息;⑤学生综合测评成绩表,存储学生综合测评成绩;⑥学生、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表,存储反馈信息;⑦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指标权重表;⑧学生课程表;⑨用户登陆信息表。
2.3系统权重体系设计在指标体系中,根据每项指标所包含的不同内容,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每项指标考核时的分值、方法及具体情况确定每个指标的分值范围;根据每项指标的复杂程度,确定指标的级数,每项指标具体所占的权重。学生综合测评总成绩=思想道德成绩×20%+学习成绩÷(∑必修课学分+0.8∑选修课学分)×60%+拓展素质成绩
三、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1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山东经济学院综合测评系统的修改和维护工作,该功能模块主要由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日志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3.1.1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增加、查询编辑功能。用户使用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
3.1.2权限管理模块的实现(1)角色增加。角色增加模块让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为系统增加新的角色权限,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2)角色查询编辑。角色查询编辑模块是针对角色信息的修改,维护角色名称、角色描述以及修改角色权限。
3.1.3基础信息维护(1)班级信息增加模块的代码实现。班级增加功能包括:班级名称、年级、人数、班级代码、学院、专业等。(2)班级信息编辑模块的代码实现。班级信息编辑模块的功能包括查询指定班级、返回符合查询的班级列表、显示班级的基本信息。
3.2学生信息模块本模块是为了方便用户查找学生的基本信息而提供的,在这里用户可以方便的得到学生的联系方式,班级等内容,方便学生的管理。:
3.3数据计算模块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数据的核算以及计算系数的设定,分为两个子模块综合测评信息查询和权重系数设定模块。权重系数设定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设定测评成绩的计算系数,使系统能够适用各种学校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的特殊要求。
3.4数据录入数据录入模块是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录入的功能,其中包括四个主模块,每个主模块各包含信息录入和查询编辑两个子模块。学生成绩的查询编辑模块与上面的成绩录入模块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与对数据库的操作由新增改成了更新。
四、总结
该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信息的共享、公开,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①基于B/S模式开发的Web服务,节省大量的信息资源,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复用性;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③系统易于管理维护;④使用方便,易学易用;⑤良好的性能价格比;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外部接口清晰而标准。本系统今后主要还要考虑通用性问题、跨操作系统平台所可能面临的一些数据共享问题、并发性问题,多采纳组件技术,在开放性方面考虑跨平台后可能面临的并发性问题,同时对安全性能方面考虑采纳一些结合硬件加密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郑小平核心WebService服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51-54.
[2]李晖,李正刚.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重构及实施保障机制的建立.经济师,2006,(7):11-12.
[3]王黎.微软公司战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4-26.
[4]面向对象编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2-25.
[5]微软公司.标准教材.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6]李安渝.WebServices技术与实现.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40-42.
[7]盖江南,王勇.Java,XML,Web服务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6-27.
[8]张文斌.基于WebService的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技术.北京:电于工业出版社,2002:22-24.
1.1对学习的专业不喜欢
高考后,学生开始填报志愿,此时,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可能因为分数原因,他们不能被录取,服从调剂,导致被调剂到了做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还有部分家长决定孩子选择的专业,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这种强硬的方式也导致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入学之后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同学,在填报志愿之前,没有对专业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导致他们最终填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专业学习兴趣低。
1.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也不端正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没有教师的管控,再加上他们自控能力不高,容易被网络、游戏或者是社团活动等影响,从而造成他们的学习时间较少,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此外,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初中高中不同,教师不会像初中和高中那样,安排他们的学习计划,布置课后作业等,学生一时不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性不高,从而降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1.3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
部分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没有危机意识,十分迷茫,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每天只知道盲目的上课。还有的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将来的工作什么的根本不用自己发愁,这也导致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不高。
1.4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不合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及时,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的知识内容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不高,在未来的工作中用处不大,直接忽略部分课程的学习。
1.5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大学教师除了对一些课程进行讲授之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的科研工作,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己的讲课水平和专业水平较低,在讲课的过程中缺乏激情,并且所讲的内容相对浅显,和学生交流较少,导致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兴趣不高。
1.6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紧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家更加重视任务结果而不是探索的过程。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缺乏相应的器材,学生的实践课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策略
2.1对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将来就业的压力,学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让他们认清我国的发展形势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意识到人才的激烈竞争程度,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2.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有需求才会有动力,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产生需求感。教师在讲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所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已经成年,经过多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更新教材内容,讲解该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内容,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此外,学校还要注重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及时改变课程结构,全面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的讲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讲课风趣幽默,学生容易被课堂知识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充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创造融洽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寓教于情,进一步积极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此外,学生也要学会自主学习,安排学习计划,根据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在图书馆或者是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探究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5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职业规划由于大学的管理比较松懈,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未来有足够的认识,做好职业规划。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规划实现的第一步,所以,学生有了职业发展方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就会主动学习,会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课程,专业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培养,并逐步和将来的发展相联系,努力向上,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2.6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该更多的和实践相联系,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强和实际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用处,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可以增加资金投入,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让他们进行积极探索,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如“挑战杯”赛,开拓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分析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当中,许多以前无人注意或未经开发的职业正在兴起,在这一转变中很多工作者都在尝试从事新的职业,并在新的职业领域进行了创新改革。面对企业的变革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工作环境的不断变换,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开创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而且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创业成为可能。
3.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扩大自身的招生力度,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正在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很多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攀比、盲目跟风等不良就业心态,还有部分大学生具有过强的依赖心理,想要通过家长、教师、同学的推荐就业上岗,坐等就业机会送到眼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大学生为了逃避激烈的就业竞争选择了考研、报考公务员,延缓自身的就业时间,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逃避或放弃就业,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处于失业状态或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非常淡薄,缺乏较强的创业能力,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非常少。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支持学生的创业事业,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就业现象。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社会、企业、政府、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整合多方资源,与企业、政府紧密结合,做好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
1.艺术感染力弱
大学生公益广告很多时候是为了广告而广告,内容缺乏信服力,说教意味浓重,广告语和宣传方式也没有感染力,很难达到公益宣传的效果。在公益广告中,没有商业广告中完美的构图、动人的广告语、甚至电影化的镜头语言,而是干涩的“喊口号”,缺乏艺术感染力是大学生公益广告的通病。
2.过于注重表现形式
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公益广告表现形式独特,这类广告要比纯文字形式的广告吸引力强也能使一部分人暂时将它记住,但是还是难以深入人的内心。比如城市公交广告,“选择了公交,就选择了城市的未来”,招贴中的广告画面由三个透明气泡构成,气泡中的影像分别是人与自行车、人与汽车、人与公交车,当受众在看这幅作品时会感觉是在看图说话,因为人们会对气泡中画面影像产生比较,虽然这幅画面形式感有所提升,但是该广告还是由于缺乏创意而不能快速准确的传达出“公交出行”的广告信息。
3.公益广告信息传达不明晰
目前,许多广告作品想说的太多,不惜将想要传达的信息全部塞给观众,最终导致广告的画面信息杂乱,主体信息不明晰,使受众感到看这样的广告就好似雾里看花,摸不清广告到底要表达什么内容。
二、公益广告的创意方法
1.内容创新
任何一则广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广告内容的主旨,应先确定向受众传达什么广告信息,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受众的群体特点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告内容的针对性更强,才能使受众对广告内容产生共鸣。因此,广告内容的主旨不能随意捏造,而是需要设计师对客观事务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分析并对受众的心理进行深入的洞察之后才能对主旨内容作出准确把握。从主题内容上来看大都是社会性题材,归纳起来,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环境保护现已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2013年1月中国多地连日雾霾天气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监测数据“爆表”,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北京、武汉、石家庄等多地的各大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以致口罩疯狂出售。这一现象表明人类最基本的享有新鲜空气的呼吸权正在遭到剥夺,所以环境保护题材的广告在设计时须以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为主旨进行创意。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发展,为子孙留下许多优良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美德可以促进社会新风尚的形成,从而使人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如:“尊老爱幼、诚信互助、忠义仁勇、清廉爱民、”等题材已成为公益广告宣传的主要内容,所以传统美德题材的广告在设计时须以引领人的道德回归为主旨进行创意。
2.艺术形式创新
公益广告要想快速传达广告意图,就需要将广告内容设计的简单易懂,如果在作品中再融入一些诙谐的元素,则会使广告画面简洁幽默。比如一则反腐倡廉大学生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个卡通形象的鱼,接受了其他鱼类的食物,结果越来越胖越来越胖;最后失去活动能力而悲伤死去。这则广告形象简洁诙谐,表达的主题内涵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真实性是信任感建立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提炼创意元素,因为脱离生活的创意必然平庸肤浅。正如“詹姆士•韦伯•扬所描述的:“广告人就如同乳牛一般,不放牧,就没有牛奶。”他强调了设计师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于广告创意的重要性。优秀的广告创意均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实践证明,越是贴近社会群众生活的广告,其影响力就越强。因此,广告信息本身和作品所流露的感情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建立信任力求感化”的创意方法感动性强,能深深打动受众,但不能作为常用的广告创意手段,应根据广告主题与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酌情而定。
三、总结
1.1队伍建设充分调研成绩好的兄弟院校的实际做法,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了校竞赛组委会和校教练组,并由主管教学副校长给校聘教练颁发教练证书。组委会主任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和实验中心副主任担任,教练组组长由热衷实践教学、长期担任竞赛教练的教师担任,组织历届电子设计校聘教练及各学院教练以及有关实验课程老师,成立研究小组。研究教练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方案,使教练队伍可持续、稳定发展,使学科竞赛良性运行。
1.2成立校学科竞赛实训基地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本着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加大研讨,深入研究,探索加强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相关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制度,切实落实本科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成立了校学科竞赛实训基地,设立研究基金及改革研究项目,以全校本科教学大讨论为契机,以项目研究为驱动,将学生的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与实验内容紧密结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形成学生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保障学生大面积受益。
1.3自主创新实验室及题库建设依托与国际知名公司联合的实验室成立了3个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成立了13个俱乐部,5~8组/个俱乐部,3人/组。针对历届电子设计竞赛题目以及我校培训题目、内容等,与时俱进,紧跟各类题目技术发展方向,建设各类题目题库及设计方案指南,并将题目题库及设计方案指南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扩大受益面,做到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不断线。学生在竞赛基地及自主创新实验室活动的部分场面如图1所示。
1.4参赛学生选拔机制改革历届参赛学生选拔是通过理论考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法带来的弊端很多,主要表现在选人不准、意志力看不清、半途逃避等,给竞赛培训带来了困难,浪费了其他同学锻炼的机会。在总结历届电子设计竞赛组织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对组织、选拔、组队培训、参赛等过程与管理体制进行了完善,要求各实验室结合课改、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训练,记2学分,形成长效机制,对创新能力强、能吃苦耐劳且意志力坚强的学生推荐到校竞赛实训基地进行强化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具体选拨参赛学生机制如图2所示。
1.5培训指导思想与方法教练队伍、竞赛基地、题目题库等健全后,重点应落在学生课外的培训中,其培训指导思想为积极认真参与,丰富学生科技活动,推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培养学生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锻炼学生意志品德,树立协作精神。方法路线为:(1)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继承性和前瞻性。(2)培训分阶段进行,兼顾知识梯度与受众面。(3)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4)强化综合技能培养,激发创新能力。(5)注意培养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2实践教学内容与竞赛知识点融合,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学科竞赛特点及知识点,在学校实践教学体系总框架下,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研究、探索实践教学内容与电子设计竞赛有机结合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面向本科生开设了电源设计、功率电子设计、自主创新实验等选修课程,在电路实验中增加了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简单测量,模拟电子线路实验中增加了程控增益放大器的设计,射频电子线路实验中增加谐振放大器的设计,数字电路实验中增加FPGA设计,微机原理实验要与单片机有机结合,增加DDS信号产生设计、输入输出控制设计等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与电子设计竞赛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初探如图3所示。
3结合改革内容具体培训及发现的问题
经有关实验课程内容改革实施,加之各实验室教师选拔,推荐到竞赛实训基地进行培训的学生,经一个月单人单组基本知识点强化培训与实践,结合每个学生硬件、软件设计能力特长,3人一组组队,每队再根据3人综合特长,选择1-2个竞赛题目方向,进行系统训练,训练题目难度、技术要求、设计步骤与方法等严格按照国家竞赛要求进行。训练作品之一如图4所示;组队培训的具体内容与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如表2所示。
4成效
4.1实验课受益面学生从认知到研究、从单元到系统,对实验内容和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真能学到很多知识,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校80%以上专业和90%的近万名/年学生四年中均受益。实现了“大面积成才,强化优秀生培养,促进拔尖生脱颖而出”分类培养目标。
4.2竞赛实训基地受益面在实训基地,学生自由组成科技兴趣俱乐部更加活跃了创新氛围,常年在俱乐部参加课外自主创新实践活动达500余人,出现了课外实验室的场地难求局面,寒暑假“俱乐部”也是灯火通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本科生及其科技作品,低年级学生被高年级的创新作品深深吸引,90%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科技活动,把竞赛实训基地、俱乐部及自主创新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
4.3参赛成绩我校选拔了25支队伍参加了2013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其中获全国一等奖7个,二等奖3个,获陕西省一等奖1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3个。全国一等奖成绩名列第四,其中一人获瑞萨特别奖。2013年竞赛成绩与2011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如表3所示。
5结语
摘要:大学生科技竞赛;课程建设;练习组织;创新人才
一.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课程建设
1.分层次开设各类科技竞赛选修课
学校在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时,遵循“两个导向”原则摘要:一是科普性导向,即竞赛要面向广大同学,使更多同学了解科技竞赛并参和进来;二是科研性导向,即各教学单位举办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科技竞赛。因此在选修课开设方面,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开设科技竞赛选修课。如面向没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基础班,采用大班教学形式,一般120~140人左右,以普及科技竞赛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喜好为目的;而对于具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则开设电子设计提高班,采用中班教学形式,一般60~80人左右,以提高科技竞赛能力为目的;另外,对达到电子设计提高班水平且有初步参赛意向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竞赛班,采用小班教学形式,一般为40~50人左右,以培养竞赛选手为目的。
2.面向竞赛学生开设科技竞赛练习课
练习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练习借鉴“商品超市”和“菜单选择”的管理理念分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如计算机程序编程、设计规划、论文撰写、信息处理、团队分工协作、案例分析、实战练习等模块,竞赛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部分课程模块重点练习。部分课程模块用于强化练习,部分课程模块用于基础练习。集中练习课由经验丰富的竞赛指导教师主讲,以课堂讲授和练习为主,对竞赛学生的应战能力进行统一培养和集训。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对最终参赛的选手进行所有模块的综合练习。
分散练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自学过程中,碰到疑问或困难时,竞赛指导老师负责答疑指导。
3.合理布置各类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学内容
竞赛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侧重将竞赛思想和内容融入其课程教学中。如在高等数学、概率论等课程中,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其中;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中,可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教学。
选修课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面向对象,各有侧重。基础班侧重竞赛基本知识的普及教学,以激发学习喜好为目的;提高班侧重竞赛基本技能提高,能进行简单的竞赛设计,以提高科技竞赛能力为目的;竞赛班侧重竞赛实战内容的辅导,以培养竞赛选手为目的。
练习课侧重竞赛内容的强化和竞赛辅助技能技巧的练习。
除合理布置各类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学内容外,学校还鼓励竞赛指导教师自编竞赛教材和讲义,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中吸取竞赛内容和经验,适当引进国外原版专业教材并采用双语教学,使竞赛教育向多形式,高层次发展。
4.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应用于教学领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学的适应性得以加强。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建设100门网络课程,其中就包含了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科技竞赛网络课程的建设。
科技竞赛网络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包含教学文件、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课外自学课件、课堂作业习题、课外综合习题、模拟考试平台、在线讨论(留言板)区、历届学生竞赛获奖成果等内容。目前已建成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网络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网站,学生的课堂作业、课外练习通过网络进行,模拟网上考试已通过测试,预备逐步推广使用。
针对科技竞赛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学校明确要求网站内容每学期必须有更新,非凡是作业和试题每学期要有30%的内容调整;在线讨论必须经常关注,及时答复;每次竞赛完成后,相关内容应在4周内完成上传。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练习组织
1.建立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站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科技竞赛,学校建立了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站。在整合、扩充原有竞赛网站的基础上,建成了竞赛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并兼具互动交流功能的网络空间。网站包含竞赛种类、类别、竞赛时间、历届竞赛等基本介绍,学生竞赛成果展示,竞赛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历、探究方向、教学探究成果等基本团队情况介绍,统计、分析、撰写等竞赛技能知识介绍,在线提问和交流等,并能和学校相关科技竞赛网络课程网站快速链接,让学生能全面深入了解各类科技竞赛。网站深受同学好评,成为学校科技竞赛的最佳前沿阵地和宣传窗口。
2.加强练习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科技竞赛练习指导教师的培育和团队建设工作。在教学业务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教学研讨,集体讨论教学大纲、编写练习教材、完善教学文件、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通过练习指导教师的共同参和,确定了各类课程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定位。鼓励并支持练习指导教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
我们还采取“1+1”练习指导教师培养方式,即每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带一名新指导教师,通过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教学指导功能。同时,“1+1”培养方式也保证了练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稳定。
3.加强竞赛技巧练习
学校通过开设练习课,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长期竞赛练习,在竞赛相关技巧练习中,有三个技巧非凡需要重视和加强。
(1)信息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通过网络可以快速获取各个领域的知识,但哪些信息对竞赛更有效以及如何选择信息,却让很多学生头疼。加强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的和必须把握的信息,建立信息评价标准体系,学会选择有意义的信息,将对竞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论文撰写。竞赛最后提交的成果形式是科技论文(部分需设计作品),因此,论文撰写质量直接关系着科技竞赛的成绩,加强论文撰写的规范性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设置了科技论文的撰写模版,对论文的结构布置、撰写格式、文法和表达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3)团队协作。每组参赛队设立一个指挥员,每个队员在竞赛中各有分工。在设计策划中,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默契配合,要求队员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能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使整个竞赛有条不紊。
4.参赛选手培养程序
通过分层次开设选修课,学校有了一支相对固定的竞赛选手队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摘要:竞赛选手在提高班中产生,根据学生在提高班中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对其总平均成绩进行排名,在学生有参赛意愿的前提下,择优录取,组成竞赛班。通过竞赛班的实战练习,学生对相关科技竞赛的内容、设计思路有所了解,也具有了一定的竞赛技能。同时,要求竞赛班的所有学生均需参加练习课的集中学习,但可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相关练习模块;空余时间可以通过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站进行分散自学。参赛选手在竞赛班中产生,根据学生在竞赛班中的成绩排名,择优录取。参赛选手必须经过练习班所有模块的集中强化学习,组队时兼顾学生不同的技能特长,做到优势互补。
三、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积极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喜好和能力,搭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
为了更好地掌握“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现状,探讨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实现的方法与途径,我们对河北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当代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的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笔谈和访谈为辅。运用典型抽样方法,在河北省内抽取了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六所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所做问卷调查的对象覆盖文科、理科和工科专业的各个年级,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注意性别比例、政治面貌比例等情况。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填写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数量3000份。回收问卷2850份,回收率95%,问卷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问卷总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反应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类别、政治面貌、年级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涉及经济价值观取向、诚信观、竞争观、金钱观、消费观五个方面内容,每方面三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赞同、基本赞同、不赞同三个答案,如表2所示。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受社会转型的影响,当代“90后”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90后”大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既有积极又有消极的影响,根据整理的调查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1.经济价值观取向功利化,理想模糊化在对待金钱和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社会地位的问题上,分别有51.56%、69.41%、58.81%的大学生反对“一切向钱看,理想是次要的”“改善经济状况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经济条件的优劣是社会地位的体现”这些观点,这说明大部分“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他们希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分别有48.44%、30.59%、41.19%的大学生赞同或基本赞同这些观点。说明当代“90后”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2.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对“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言必信,行必果”“宁可失钱,不可失信”问题的回答中,有89.36%、93.78%、88.29%的大学生给予了赞同或者基本赞同的回答,有10.64%、6.22%、11.71%的大学生给予了否定回答。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3.竞争观念不断增强在对“在竞争中求生存”“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好方式就是竞争”问题的回答中,有98.33%、77.75%的大学生给出了赞同或基本赞同的答案,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仍有1.67%、22.25%的学生对这些问题持否定态度。在回答“公平是竞争的必要条件”这一问题时,99.03%学生持赞同或基本赞同的态度,0.9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说明“90后”大学生认识到公平是竞争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挖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4.金钱观趋于理性对“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的回答上,有96.07%的学生给出了赞同或基本赞同的答案,只有3.93%的学生持不赞同的观点。说明“90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物质基础的重要性,这对于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对“努力寻找各种赚钱的方法”这一问题的回答,77.87%的学生持有赞同或基本赞同的看法,22.13%的学生持不赞同观点,说明在如何采用合理和合法的途径和方法获取经济利益,很多学生认识不清。在“收入水平体现个人能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84.23%的学生给出了赞同和基本赞同的观点,15.77%持不赞同的观点。说明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把收入看成了衡量自身能力的重要标准,这可能导致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平衡。5.消费观念多元化在“只要有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追求时尚和名牌消费”问题的回答中,72.34%和84.76%的学生持有赞同或基本赞同的观点,27.66%和15.24%的学生持不赞同的观点。说明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淡薄,攀比、享乐思想严重。在对“毕业后考虑贷款买车、买房”这一问题的回答中,84.76%的学生给出了赞同或基本赞同的答案,15.24%的学生给出了不赞同的答案。说明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已经充分的认识了社会现实,并做好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准备。
(二)“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产生了双重影响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效率经济、竞争经济、法制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自发性和逐利性的特点。所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对“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产生了双重影响。(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强调每一个经济主体的价值和独立性,这就为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场经济的这种要求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重视自我、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完成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从宏观角度讲,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这种竞争已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调查结果来看,“90后”已经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他们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得更深、更广的发展。“90后”大学生的公平意识在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它为每一个经济主体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每一个经济主体根据自身经济利益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能够使经济主体的效率尽可能发挥到最大。正是市场经济的这种本质要求为“90后”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使得每个人平等的享有抓住机遇的权利。(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经济体制模式存在很多限制自由竞争的因素,比如原有的国有企业垄断带来的行业间的资源占有、员工收入差距等问题,在社会中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现象使“90后”大学生的竞争观念发生了扭曲。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党、评奖过程中寻找各种捷径。2.高校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经济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教学中,教学内容要根据实际变化不断调整,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失信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反腐败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公平、竞争等相关内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教学方法上,仍然以传统的灌输方式为主,缺乏增加师生的互动,实践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仅限于课堂学习,不能真正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学生不能够独立的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觉的意识。考核方法上,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突击的方式过关,影响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90后”大学生价值观体系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思维较为活跃,敢于创新,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所以成长环境的不同和个性化差异都会导致其产生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如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金钱观等等。从青少年思想形成过程来看,“90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比较强烈,他们注重学习生活的独立性、追求自我、要求公平竞争,这是他们思想逐渐成熟的表现,但是崇尚独立、追求自我容易形成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这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背道而驰,只有不断加以正确引导,才能真正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让他们在经济价值观的形成上存在很多弱点。进入大学校园,各种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弱点暴露无遗,显示出与社会现实的不协调。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已有的价值观体系和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经济价值观的对策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是比较健康成熟的,但也存在着官本位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经济价值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处理好金钱、权力与理想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评价标准。帮助他们培养经济自控能力,强调获得财富的合理化和合法化,形成正确的经济价值手段。
(一)加强信仰教育
针对“90后”大学生理想模糊的现状,高校应加强信仰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教育他们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相统一,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服务社会。对“90后”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同时,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充分利用高校各种校园文化形式、网络等手段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准,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主体的需要。
(二)转变经济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转型,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变化通过课堂传达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实际变化不断调整,使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适度消费,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如何正确处理公平和竞争的关系等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体系。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加强师生的互动,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河北大学开展的微电影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可以将考核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三)拓宽高校进行经济价值观教育的渠道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借助于宿舍文化建设、学校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开展经济价值观教育,加强经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引进来”即采用报告和讲座的形式,将学者、知名企业家请入校园,以亲身经历讲述市场经济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帮助学生加强市场经济意识。“走出去”即走出校园,深入企事业单位,亲身体验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主体的决策过程,感受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四)引导自我教育,挖掘受教育者的内在潜力
摘要:大学生就业压力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等学校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和目标,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推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文章从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在高等学校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和目标,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并能够推进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
1 确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和事业成就的向往和追求。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迈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目标引领未来,目标激发潜力。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观点,人要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取得多大的成就,常常取决于人是否有明确的理想目标。
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引导和教育在新生入学后就应该展开。大学新生需要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围绕该专业可能涉及到的职业、职位进一步的认识和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而初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在初步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后,应该围绕选择的职业,制定职业体验计划,对今后欲从事的职业和职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通过职业体验和职业访谈,对这个行业和相关的职位进一步分析和了解,熟悉这一职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根据职业体验和职业访谈的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原来的职业规划目标。
2 推进开放性教学
随着职业理想和目标的逐渐清晰,大学生要紧紧围绕自身职业发展这条主线,进行有目的的知识积累、职业素质积累和职业能力培养,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习生涯规划,改变原来学习的盲目性、被动性、静态性,职业和学习规划也随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2.1 课程体系的柔性化。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过于整齐划一,刚性有余,弹性不足。一本教学计划往往一定下来就是若干年不变。僵化单一的教学计划不仅束缚了教师的活力,也淹没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性,“学分制”是实行弹性教学计划、倡导学习自由的最好选择。“学分制”作为国际上通行的教学管理方法,特点就是学生自主自由选科、选课、选师和选学。然而,现在一些学校的“学分制”有些名不副实,它们往往只是在原有学年制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部分加以修改而成,必修课太多,选修课比例太少,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自由选择的余地。
2.2 教学内容的时代化。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是50年代向苏联学习后形成的模式。近几十年来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框。而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导致传统学科的高度分化,出现许多互相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许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这一巨大的变化。由于大学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太慢,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
2.3 社会实践的职业导向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广大学生进一步发挥专业所长,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同时也了解社会对职业的要求,找准自身差距,明确学习方向。探索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组织运行机制,是符合现在大学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关注焦点的,这样的社会实践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3 培养准职业人才
受长期“学历教育”思想影响的大学生,希望在轻闲中靠学历拿工资,认为仅凭一个学历就能得到所有待遇,而用人单位则要求:要凭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学识水平,为单位创造价值,学生的学识、能力、素质应该拿到单位就能直接派上用场,用人单位直接购买的就是这种能力,这导致学生的就业观与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对接、学生的择业观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不对接、学生的学业观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对接。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因素。
为了应对当前出现的这些问题,大学生需要尽早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走出校门之前,把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准职业人”。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工作岗位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即将进入职场的人。因此准职业人不仅应该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熟悉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可以直接上岗,为单位创造价值。
合格的准职业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六种基础职业能力,这是企业选择人才的普遍标准,但要想最终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生还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尽管职场环境千变万化,但是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掌握职场主动权。
“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在国际经济竞争的舞台上,企业要想获得生存空间必须享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竞争优势。人生职场的竞争同样如此,不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什么职业,你都必须具有别人无法取代的优势,在某个方面别人无法超越,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职场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工介入模式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具体到服务对象为高校大学生,即运用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克服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更好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即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就是既要帮助学生接受适当教育保持身心健康,还要加强学生、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完整人格的发展。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大学生群体受到各种观念的影响和干扰,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元化特点。相关调查显示,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入学适应问题、学习能力问题、人际关系交往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一些学者也表示当今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焦虑、自卑、社交退缩等方面。从社会角度来看,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具有社会性,大众传媒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以上问题若单纯依靠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或单一的心理辅导是难以完全应对的,因此发挥学校社会工作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社工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优势及意义
(一)作为多方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我国高等院校承载的任务太多表现出管理能力不足的特点,而学校社会工作者在管理与协调学生、老师、家长、学校之间的各种矛盾关系中发挥着为学校减轻负担的重要作用。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实施专业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运用社工专业知识和技巧参与到学生内外在环境进行沟通了解,找出其中重要人员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将个人环境与周围环境因素做到了有效结合。在协调多方关系的同时直接增进了教育功能,有效避免了高校关门教育、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也帮助学生个人及老师家长拓宽了获取资源或解决矛盾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实际生存发展的高级需求。
(二)提高个体的自助能力和发展个人社会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社会工作的共同目标是帮助人们提高个体应对与解决困难的能力,而立足于向学校社工的专业方法,增权就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直接指导和实践维度。增权主要发挥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干预作用,这种干预模式强调为大学生个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调动周围一切关系和资源,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则是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其自身的资源与能力,让学生和家庭担负起共同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责任。
再来,学校社会工作是学生个人社会化的切实需要。学生在学校中除了要获得知识技的训练外,还要顺利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人的主要社会化就是与各种类型的环境协调和适应的过程,具体到大学生群体表现为大学生在群体生活中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协调互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则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导致大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出现难度,所以专业的学校社工通过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监护模式,帮助大学生在心理上适应社会并健康成长。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根据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和基本理念如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潜能、助人自助等理念去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目的是使大学生释放最大的潜能,走出心理无助、迷茫、自卑等状态,为他们提供信心和积极动力,调动他们发现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主动性。相对于传统咨询治疗单从认知障碍或行为障碍入手,社工更容易与服务对象建立友好关系,增加学生们主动求助的意识。而在这其中也会充分展示和运用社会工作的人道主义的原则,强调案主自决,社工的方法弥补了心理咨询和高校辅导工作的漏洞和不足,更人性化的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侧重与学生个体行为去解决,可以采用预防性、治疗性、发展性工作模式等。具体到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来说,个案工作主可以从大学生的个人情感、认知、行为方面进行介入,全面关注学生个体的内在与外在的情感变化和需求。小组或团体工作则是通过开展有目的有意义的小组专题活动,回应大学生群体共同的诉求,立足于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接纳自我,充分地让他们理解他人和换位思考,通过小组过程和小组动力获得能力。社区工作就是要在校内外构建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建立起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机制,让学校协助社区建设与发展,妥善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学校服务,学校社工透过社区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从而调动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改善其心理状况。
四、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事实证明在实务中仍会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弊端。首先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的模糊性问题,就目前中国行业发展而言,学校社会工作者还未完全纳入学校岗位体系,人们常把他们与心理辅导老师混淆。其次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缺乏专业性,加之社会工作本土化状况不理想、本土理论建构不完善,高校社会工作者大多数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也缺乏实务经验。再来,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也亟需构建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督导模式,这部分缺陷表现于整个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全局中,无论是对学校社会工作者个体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还是从整个行业发展角度看,有效的督导机制去控制和引导学校社工的未来发展是必要的。综上,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校社会工作者队伍是当前及日后一项需要努力践行的任务,同时国家还必须加大力度投入于该学科和领域的专业建设和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陆士桢,王碉.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侯童,玉禾.优势视角的学校社会工作辅导策略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