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1 10:41: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言教案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学习象声词,感受象声词的模仿性和趣味性。
2、能理解画面内容,并大胆讲述。
3、初步接触重点字词:亲亲、小鱼、小猪。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一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和自然界的声音。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头饰(小鱼、小猪、小雨、小花)。
3、环境准备: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样玩具带到幼儿园,相互介绍并让玩具交朋友。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线上活动建议:送字回家。教师将大字卡散放在线内,再与幼儿一起念儿歌:“小小字,真淘气,出门玩,不回去,哭鼻子,找妈咪。小小字,别着急,我送你,回家去。”幼儿将线内的字卡拿起来大声读一读,再放到教师手上。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活动
1、教师:小朋友,当你碰到自己很喜欢的人,你会怎么做?幼儿自由回答。我喜欢小朋友,我想亲亲你们,让我来亲亲你们吧!有一首诗歌的名字就叫“亲亲”(出示大字卡“亲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认真倾听诗歌。
三、理解活动
1、教师请幼儿翻开书到诗歌“亲亲”,自主阅读。
2、师幼共同阅读。
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说说挂图上有什么。
学习象声词。
四、体验活动
1、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看书划指跟读诗歌。
2、幼儿分组带头饰进行表演朗读。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收书,整理桌椅。
1、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地创造神奇的汽车。
2、利用制作汽车锻炼幼儿剪剪、拼拼、贴贴的技能。
3.通过想象,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丰富有关汽车的知识,范图。
2.白纸、铅画纸,勾线笔、硬板纸、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导入活动,了解汽车的不同特征。
教师:小朋友,你们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汽车,谁来说一说,你见过的什么汽车?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汽车有好多种,他们的名字不同,车身也有着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过他们都有轮子,车灯、窗户、门等。不同的汽车还有着它不同的功能。汽车作用真大,假如有一辆神奇的汽车就更好了。大三班有个小朋友设计了几辆神奇的汽车,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神奇在哪里。
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分析并大胆设计。
⒈教师:你们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制作了汽车,神奇在哪里呢?
引导幼儿描述汽车,并从造型、图案、功能等方面说出其神奇。
师小结:我们可以改变汽车的造型、图案、特别是添置一些特异的本领,那就是一辆神奇的汽车。
请幼儿谈谈你想设计一辆怎么样的神奇汽车?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
师小结:小朋友设计的汽车这么神奇,有那么多的功能,有会跑的,会飞的,会游的,会跳的,会说话的,它们都有门、窗、轮子。现在就请小朋友把你想的神奇的汽车画下来,然后在硬板纸上画出分解图再剪下来贴在铅画纸上。
三、幼儿设计并制作神奇的汽车。
师提示:画分解图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1、主要的部分要先画,而且要大2、要合理按排,不要浪费纸、3、每个部分都要分解画下来4、一样大小的东西可以重叠剪。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作画,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制作版画。
四、评价活动:
师:(先完成的小朋友自由讲述给同伴或老师听)谁来讲讲你设计的汽车神奇在哪里?
活动准备:
《方脸和圆脸》背景图,前期家具的熟知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参与讨论故事情节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两故事人物分与合的心理变化。
2.体会一家人在一起和睦、开心地生活才是快乐。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请来了两位朋友?(老爷爷、老奶奶)
2、给他们取个名字,(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
二、讲故事,找出方和圆
1、“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到“好,就这么定啦,分吧。”
2、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东西是圆的。幼儿找好后,请幼儿到前面说说。----思维清楚
3、你们真聪明,都帮老公公和老婆婆找到了他们各自的东西。
三、引导幼儿讨论“是分好还是不分好”。
1、那么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分的呢?“老公公站在院子里一看”到“褂子是方的,袖子是圆的!”
2、这可怎么办呢?他们老两口分了一上午,越分越分不清。请小朋友帮帮他们,你觉得方和圆分得开吗?桌子和钉子能分开吗?为什么?-----大胆表述
3、那老公公和老婆婆能分开吗?为什么?幼儿讨论。---举牌互动。
四、一家人在一起才开心。
1、小朋友们都替老公公和老婆婆想了办法,有同意分的,有不同意分的。“老两口再互相一看,又发现……到结尾。”
2、“老公公和老婆婆分开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讲出一家人在一起才开心)
3、原来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得才快乐。
五、开心的家温暖的家
1、这里还有三个家,你们看看,觉得他们开心吗?原来是*的家。你们怎么看出来他们很开心?*小朋友你们家开心吗?那以前有没有不开心的事情啊?原来只要我们相亲相爱就会永远开心的。
2、第三个家你们猜会是开心的家吗?是哦。那么又会是哪个小朋友的家呢?想想你们家人是不是相亲相爱?或许第三个开心的家就是你的喔!
语言是人类交往、思维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根据幼儿园《纲要》的精神,在幼儿园 阶段对幼儿语言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此阶段学前班儿童已积累了了一定量的词汇,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反义词,认识反义词,这样即丰富幼儿的词汇,又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认识几对反义词。
2、喜欢找生活中的反义词丰富词汇。
3、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反义词的意思。
难点:找出生活中反义词
活动准备
带有各种运动的 图片 、字卡(远、近,快、慢,笑、哭,多、少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按顺序出示各种运动的图片,如跑步、跳高、游 泳 、滑冰、射箭等,幼儿看后说词。
师:小朋友们反应真快,看一眼就说对了,真了不起!小朋友图片上的这些运动你们喜欢吗,我们玩点简单的好吗?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赶紧站成两队吧!
师:介绍各队成员:组长、成员
二、基本部分:
现在我们先看一下两队的情况,哪个队的队员多,那个少?来,我们一起数一数吧!(分出多和少)
小结:像“多”和“少”这样意思相反的词,就把它们叫反义词。
现在我们两队开始行动
第一个游戏是:学青蛙跳
规则:每队出一名小朋友,学着青蛙的样子,从起点算 起,比谁跳得远。第一得字卡“远”,第二得字卡“近”老师记时间。
一声令下行动开始了。
第一个游戏结束后,小结:
1、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你 跳得怎么样,得到什么字?
2、幼儿演示离老师远和近的过程。
3、 3、告诉我你们得到“远”和“近”两字是什么词呢?
师:好玩吗?接下来玩第二个游戏:穿衣服
规则:每队出一名小朋友,在一定的时间里看谁把衣服穿得又快又整齐。第一得字卡“快”,第二得字卡“慢”老师记时间。
第二个游戏结束后小结:
第二个游戏 1、 1、 1、小朋友谁愿意告诉我你把衣服穿得怎样,得到了哪个字?希望得到“快”字的小朋友不要骄傲继续加油!得到“慢”字的小朋友不要泄气,继续努力,老师可一直再为你们加油!
2、你们得到的快字和慢字这两字又是什么词呢?
两项比赛结束了,我想问问刚才得第一的小朋友高兴吗?高兴的时候怎么样?(笑),那么伤心时呢?(哭), 所 以笑的反义词是?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如老师长得(高),你们长得(矮)、冬天天气(冷)、夏天天气(热)等等。现在请大家细心观察,多动脑筋,找出反义词。1、电脑出示图片,幼儿说图片上的反义词。2、幼儿自己 说说身边的反义词。
三、结束部分
下面我们一起做接话游戏结束这节课好吗?(我说上句,大家用反义词来回答下句)
楼房高,平房( )。大象大,老鼠( )。雪是白的,媒是( )。马跑得快,乌龟爬得( )。棉花轻,铁块( )。夏天热,冬天( ).糖是甜的,盐是( )。大象的腿粗,仙鹤的腿( )。地毯是软的,木头是( )。爸爸是男的,妈妈是( )。妈妈手大,我的手( )。
四、活动提升
老师希望大家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再找一些反义词,下次比比看谁找得多。
教学反思
大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操作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请小朋友用眼睛看数一数的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 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 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 设计了五个环节:
1.激发幼儿学习反义词的兴趣。
2.利用站队、学青蛙跳、穿衣服等游戏,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3.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反的词
4.组织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关键词:小学语文;形声字;形旁;声旁
在小学语文形声字教学中,只有采用合理的、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小学生在学习形声字的过程中读准字音、写对字形、记住字义。以下是尝试的几种方法:
一、模仿教学法
模仿教学法就是在形声字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模仿课程中心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利用形声字的相关规律扎实掌握汉字。例如,在讲授以“虫”“鸟”“鱼”和“犭”为形旁有关的形声字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组,并分别命名为“昆虫组”“鸟儿组”“鱼儿组”和“野兽组”。课前各小组同学准备本组形声字的字卡、有关资料及图片。课上各小组分别以图片做面具,每名成员模仿一个动物或昆虫,自我介绍。比如,“昆虫组”成员模仿蜻蜓、蜜蜂、蚊子、苍蝇、螳螂、蚂蚁、蝉、蝴蝶……“鸟儿组”成员模仿黄鹂、杜鹃、鸽子、海鸥、老鹰、鸵鸟、喜鹊、鹦鹉……“鱼儿组”成员模仿鲸鱼、鲨鱼、鲤鱼、鲮鱼、鲈鱼、鲶鱼、鳄鱼……“野兽组”成员模仿狐狸、狮子、猩猩、猫、猪、狗、狼、猴……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昆虫组”中蜻蜓、蜂、蚊、蝇、螳螂、蚂蚁、蝉、蝴蝶等字都是虫字旁的。同理,同学们也能轻松总结出“鸟儿组”“鱼儿组”和“野兽组”中的形旁分别是“鸟”“鱼”和“犭”。这样,学生通过图片、表演、归纳总结扎实掌握了与以“虫”“鸟”“鱼”和“犭”为形旁有关的形声字。
二、情景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自身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不同的声音、鲜艳的颜色、夸张的动作等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芬芳”的芳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天公园里鲜花、绿草等美丽景色,伴着轻快的音乐,色彩鲜艳的画面,再加上可爱小动物会给孩子们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了莫大的兴趣,然后再出示一簇鲜花,让学生闻一闻,亲身体验,然后学生就明白了“芬芳”一词的意思,是指花草的香气,也能帮助学生记清字形,“芬芳”是指植物的香气,所以用草字头。然后总结与草字头相关的形声字“药、英、花、菜、荷、萍、苦、落、艺”等。创设活泼、和谐、平等的课堂情境,学生才能兴趣浓,积极性高,畅所欲言,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三、游戏教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应用游戏、谜语等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进行形声字教学。例如,在教授与三点水相关的形声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水滴找亲戚”的游戏,让同学们分别用三点水和其他偏旁部首组成形声字,如,“江、海、湖、酒、汽、汁、油……”同时,同学们能轻松总结出三点水表示与水、液体相关的事物,从而能猜出“源、洗、消”等字的意义。在区分易混形声字时还可以应用顺口溜,如“吵”字――“口”“少”说几句就不会吵,“炒”――在很“少”的时间内用“火”把菜烧熟。
总之,只要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深层次探究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再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挖掘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自主学习法,就一定能帮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形声字的音、形、义,去体会汉字的美妙。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C语言 结构化编程 互联网
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非图形模式下的结构化编程能力,是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作者通过三年的努力,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训设计、网站建设和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学习论坛、编程工具、学习资料等,整合成为学习网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论坛程序不同版本,实施案例驱动,课后通过QQ群进行辅导答疑,通过论坛、电子邮件进行作业提交批改,建立了基于案例驱动的结构化编程教学模式。本文具体论述了基于案例驱动的高职C语言结构化编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计上,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制短,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条线两阶段,三结构四循环”的教学模式。
“一条线”是指在一年级的编程教学课中,贯彻C语言一条线。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编程语言教学,直接从面向对象语言开始学习,可以节约时间。但是,70%的企业依然要求学生具备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编程能力。考虑到企业的需求,结合后续的课程安排,我们决定在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上,贯彻C语言“一条线”,即在第一学期,开设“程序设计基础”,第二学期,开设面向过程的“C语言程序设计”。
“两阶段’指课程安排分为“程序设计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两个阶段。“程序设计基础”解决程序的基本结构,重点在建立学生的结构化程序的基本框架和概念;以C语言为基本语言,使学生能有实际操作的平台,但准确把握“把C语言作为伪语言”的原则,不让学生陷入C语言多变的泥淖,而把注意力放在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上。“C语言程序设计”放在解决C语言的使用上,把握“C语言”是编程工具而不是研究对象的原则,根据企业的编程规范,对“C语言”进行简化,重点是如何使用C语言解决一般复杂程度的结构化编程问题。
“三结构”是指在一年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三个成绩管理软件的编程,分别是基于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动态结构数组。从企业实际应用来看,动态空间的使用,可以用动态数组解决。因此我们去掉了链表,重点是让学生写出有工程实际意义的结构化程序。
“四循环”是指编写基于“三结构”的每一个成绩管理软件过程中,教师四个以上的程序版本,引导学生改写、增加函数,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软件的功能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建立起结构化程序的框架是很困难的。一个简单的成绩管理软件,代码就超过300行。对初学者来说,看懂超过100行的程序就需要很长时间,学生又如何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通过增加/改写函数来增加功能呢?这也就是很多学生学完了C语言程序设计,依然不能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通过论坛程序版本,利用工具软件BeyondCompare,比较不同的程序版本之间的差异,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软件的功能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如图1所示。程序的第一个版本,就是一个主函数,不超过10行,只显示程序的几项功能菜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然后通过第二个、第三个版本,每一个版本实现或改进一个菜单的功能,直到最后版本。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功能的增加是由哪些代码实现的,而通过不断反复的比较,学生就可以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版本,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复杂的程序功能是如何由简单的函数一个一个构成的。学生经过“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基本掌握主函数与模块函数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可以看懂超过100行的C语言源程序,理解基于一维数组的成绩管理系统;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中,学生对主函数与模块函数的理解更加深入,可以看懂超过300行的C语言源程序,理解基于动态结构数组的成绩管理系统,掌握主函数的设计方法,并按照规范的格式写出自己的函数。回想三年前,因为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只要是超过20行的程序,学生就普遍反映看不懂。由此可见,采用新的方法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十分明显。
2 教材建设
2004年9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主编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程序设计基础》,教材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强调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程序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能够编写实用的程序
在教材编写思想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为程序并进行处理的能力,强调转变讲授思路,推行引导学生首先想清楚“我要做什么?”,然后才教给学生“如何做”,最后上机进行验证的三步教学法。
在教材的编写风格上,对全书所有的例题进行了通盘的考虑,在循环、数组、函数和结构化设计等单元,所有的例子都有前后的联系,强调内容的前后衔接,特别注意工程规范的引入,在变量的命名、程序格式方面,均按工程要求进行。在案例选择上,全部采用工程实际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2)提出了以“三大区域”为特色的c程序的基本框架
通过把一个基本的C程序从上到下分成预处理区、变量声明区、执行语句区“三大区域”为特色的C程序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程序格式与规范。“三大区域”概念的提出,明确规定了程序的基本框架,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按固定的格式进行编程,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3)提出了使用函数的“三大步九要素”的基本方法,建立使用函数的清晰框架
我们提出的使用函数的“三大步九要素”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三大步”,是指我们在使用自定义的函数时,对函数进行声明、定义和调用。三大步按顺序进行。
所谓“九要素”,是分别指函数声明、定义、调用各有三要素共九点:函数声明的三要素:返回值的类型、函数的名字、形式参数。函数定义的三要素:形式参数、功能、返回值。函数调用的三要素:名字、实际参数、返回值。通过对“九要素”的理解掌握,学生能够建立起使用函数的清晰框架。
3 实训设计
对高职学小的技能培养,实训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思想来设计实训项目,每一单元的实训,都是构成最终程序的不同版本,在“程序设计基础”头程序版本8个,“C语言程序设计”共程序版本10个,构成了实用的软件框架,学生相当于参与了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软件开发,积累了经验。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完全可以以此为模板,进行结构化程序的开发。
4 网站建设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学习资源。2003年建立了“光华之窗”教学网站,在网站平台上,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学习论坛,编程工具、学习资料等,整合成为学习网站,设计了“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论坛,两年来积累了完整的教学过程资料。可以说,网站的建设和运行,为课程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避免了“课随老师走”的问题。
5 考核方式
本文在分析新疆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动因、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研究,提出了推进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建议,以期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个案研究
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使用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方言或者其他的语言变体进行交流的情况。本文所指的课堂语码转换是指以英语课堂教学为背景,教师以英语为目标语,汉语或维吾尔语为母语,把课堂上出现的两种或者多种语言的使用情况。这种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展开。二语习得的研究者们把社会语言学领域内的语码转换研究成果成功地运用到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上来称为课堂语码转换。Guthrie,Flyman-Matsson&Burenhult,Brice&Roseberry-McKibbin,Hancock,Polio&Duff,Rolin-Ianziti&Brownlie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调查的目的是以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教育分院英语专业教师为例,在了解其课堂语码转换的类型、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研究,进一步分析新疆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现状,为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一、英语教师基本情况与课堂语码转换态度调查分析
笔者采用关于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所持的有关课堂语码转换的态度,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课堂录音形式进一步了解和分析课堂语码转换的形式与特征。问卷调查采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五个等级的Liker-scale进行设计,并随机对4名教师进行个案分析。
表1提供的是四位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资料和所持的有关课堂语码转换的态度。为尊重研究对象,这4位教师的姓名用教师A、教师B、教师C和教师D表示。其中“人数”为听课时研究对象授课的班级人数;笔者听课前没有事先和任课教师沟通,属于“推门听课”。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无论是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资深副教授还是学历为本科的年轻讲师,都认为课堂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授课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师,应尽可能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不要让母语干扰到英语的学习,不能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母语保持依赖性。在给低起点的民族班授课过程中,鉴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程度的影响,教师会或多或少的使用三语进行语码转换,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备有完整教案,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英语教师注重使用目的语进行课堂导入。通常会选用自己比较熟悉、学生比较感兴趣、或者直接铺垫于新的教学内容和下一步教学环节的方式作为课堂导入的手段,且时间基本上都控制在五分钟之内。这种全英文的课堂导入法,营造了良好的课堂语言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3、在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对语言点的讲授和基本专业知识的强化和应用。因此在讲解课文、教授词汇和语法以及实践听说读写等教学技能时,教师的课堂语码转换就会发生。尤其是在翻译句子或者翻译段落的情况下,教师常常会借助母语达到学习目标语的目的。具体来讲,在英语阅读课中,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中都有使用课堂语码转换的情况发生。
二、教学建议及思考
1、主张尽可能的使用目的语授课
四名教师都认可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存在性和普遍性,主张尽可能的使用目的语授课。在实际教授中,鉴于教学内容的不同难易程度、学生的不同语言水平、教学课时的有限性和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扩充等原因,课堂语码转换基本上使用于每一堂课中。因此,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注重每一步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做到语言准确、精练,注意内容的衔接与连贯。
2、在授课过程中,课堂语码转换需遵循适量适时原则
本课题组在进行大量的听课评课之后发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适当使用中文进行对词汇短语的强化和应用以及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讲解,反而更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促进英语学习。相反,完全使用英语,忽视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作用,会阻碍新语言点的输入,从而对语言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英语教师需认识到课堂语码转换的两面性,在授课过程中需遵循适量适时原则。
3、教师用语码转换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课堂语码转换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课堂教学功能,实际上,还可以把语码转换作为交际策略进行使用。教师可以通过语码转换发出指令,还可以表扬或鼓励学生,缓轻学生的焦虑情绪,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用语码转换来纠正错误或者婉转的表达自己的不满,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今后改进。与此同时,教师用语码转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目的语与母语之间适时适量地转换语码可以加强语言知识的输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增加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调查的局限性在于未能探究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中文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因此,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量的问题依然值得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发勇.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2]罗亦兰.课堂中的语码转换教.学研究,2009.30.
[3]林甜甜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调查的分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4]胡文华夏晓梅.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9.
一、训练厅
1.教你一招:什么叫轻声?
普通话里的音节分别属于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有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使用的时候,失去原来的调值,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如“别扭”( biè·niu) 中的“扭”,“结实” (jiē·shi)中的“实”,“漂亮” (piào·liɑnɡ) 中的“亮”。含有轻声音节的词就是轻声词。有的词读轻声和不读轻声意思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如“太阳”、“粮食”、“西瓜”;有的词读轻声和不读轻声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大意”读轻声的意思是“疏忽”,不读轻声是“大概的意思”;有的词则必须读成轻声,“别扭”、“老实”、“漂亮”否则就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
轻声现象虽然在普通话里广泛存在,但是不宜将轻声音节看做一种声调而归为一个调类,因为读轻声的音节都有本调,只是在特定位置上出现的时候才读为轻声。把轻声看做一种音变现象是比较合适的。
轻声音节的主要特点是“轻”和“短”。“轻”是因为发音弱,使音节的高低变化十分模糊,“短”是因为音节失去了高低变化的余地。
2.轻声训练
普通话中的音节一般要读为轻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气词。例:走吧、写阿他呢、就是嘛、好吗
(2)助词。例:吃的、高兴地、说得(好)、看着、写了
(3)叠音词和重叠动词末一个音节。例:妈妈、姐姐、星星、娃娃、走走、练练
(4)表示趋向的动词。例:进来、出去、拿回来、跳过去、黑下来
(5)表示方位的词或语素。例:山上、地下、屋里、那边、后面
(6)某些词的后缀。例:剪子、车子、木头、石头、我们、先生们
(7)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
二、欣赏苑
父爱的高度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耻,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 “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不去?”
“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欣赏小提示]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2.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操作台
要求:读课文,讲故事
1.把课文互相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听故事。
3.你能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同桌听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5.你有过相同的经历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实践园
1.绕口令练习(鼻韵母练习)
山前有个严圆眼,山后有个严眼圆,二人山前来比眼,不知是严圆眼的眼圆,还是严眼圆比严圆眼的眼圆?
2.经典诵读练习
(1)三衢道中
(2)江畔独步寻花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2.学习课文从不同方面写出燕子特点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燕子(看图学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到了,在树林、在山野、在城市、在农村,随处可以看到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你们谁见过小燕子,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能给大家说说吗?
让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预习
请大家看图,读课文,想想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俊俏:(相貌)好看。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聚拢:聚集。
偶尔:间或,有时候。
看图,你从哪儿看出是春天?小燕子有什么特点?
四、读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思考大意。
2.指名读,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春天来了,燕子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机。
第3自然段:燕子在空中飞舞。
第4自然段:燕子为春天谱写出一支美丽的赞歌。
3.再读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回忆,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全文,思考课文都写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思考: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活泼机灵羽毛翅膀尾巴
4.朗读第1自然段。(要求:有语气。)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活泼可爱的燕子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机。
看图:图中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让学生看图,对照第2自然段内容说说。
指名读第2自然段,有语气。
重点体会:“聚拢”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说一说你的感受。
写出了活泼、充满生机的小燕子。
2.仔细体会。(对照插图和文字。)
①看图,小燕子到哪儿去了,它是什么样的?
②读文,体会小燕子生机勃勃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杆上。
2.课文中把小燕子比作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说一说。
3.为什么说燕子“正在谱写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