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城市管理创新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4: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城市管理创新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城市管理创新论文

第1篇

1.1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

因为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规划和施工中,水工建筑物也许会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而在运行时候,就会显露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因为水利工程并不是在水上作业,如果不清楚自然状况,管理方法不合时宜,就会导致很多意外情况的出现。因此,要长久监察工程,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把隐患彻底排除,从而保证安全施工,维持工程完好情况,从而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1.2水利工程的检测工作

水利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检测工作。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缘由,从而积极整改,以此加快工程运行,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也能进一步的提升。

1.3水利工程的防汛抢险工作

水利工程还牵扯到防汛抢险,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大中型的病险工程,务必要加紧平日的维护工作,才能防止危情的出现。而且,防汛抢险工作要以大洪水出发,各类防护工作要提早做好,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最大安全性。

1.4水利工程扩建和改建工作

若原有水工建筑物无法达到新的管理水平、新设备、新技术的需求,同时建筑物存在较大的缺陷,此时就需要消除隐患,就应该改扩建原有建筑物,确保工程的基础的承受力,达到工程运行管理的要求。

2、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水利工程“重建轻管”

多年来,水利工程施工的资金准备的很充分,可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经费漏洞的现象依然存在,无法保证正常的运行。关于相关规划设计基础准备充足,可是相应的管理软件资源还是不足,虽然施工硬件设施较为完善,可是设备的管理手段依然跟不上现在发展的步伐。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疑显现出建设者忽视管理的现象。2.2水利施工施工工程科技管理水平低下在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施工管理技术还是比较低下的,毫无科技含量而言,由此致使其管理效率无法提高,和现代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全方面发展需要是不匹配的。

2.3水利施工施工工程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一方面,就本质而言,工程实际建设所需要的费用和财政拨款并不适合,特别是偏远的地区,拨款很难准时到位;另一方面,收费性质所采取的界定措施混乱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维系困难的维修费用不能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经常出现挪用、浪费、截留专项资金的情况。

2.4水利施工施工工程管理权责不清

如今,部分水利施工工程的管理体制非常死板,无法实现按水系统、流域统一管理的格局,管理职责更是不清晰,不能实现施工工程的较大效益。赵振富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430060

2.5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员超编的原因很多,其主要方面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水管单位无法行使用人自,政府对于机构的管理和干预比较大,人员组织体系没有做到灵活应变。因此,要想提高我国水利施工工程管理水平,就必须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从我国水利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具有制度性、规范性、科学性、可行性的现代水利施工管理体系。

3、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创新策略

3.1工程监督管理过程的创新

当前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与以往相比,更具有技术性和科学性,施工的规模不断扩大,程序也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日趋提升。因此,要想实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制定符合本工程实际的施工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根据工程的进程不断创新发展。监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要做到客观真实,要落实责任到明确的个人;其次,建设良好的奖惩机制,对于具有创新性的管理观点进行表彰,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完善施工安全条例,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各项专门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第三,对员工的素质水平要不断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进行培养提高,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于整体过程的监管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安全。

3.2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创新

水利施工的质量水平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管理时,应该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本工程的管理方法,注重方法创新,利用更高水平的管理方法提高工程的质量。首先,建立工地例会制度,这样可以实地的采用最符合当时情况的方法进行协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其次,建立法人代表约见制度,这样在遇到质量安全问题或者是影响工程开展的问题时可以有效提高管理实效,约见法人代表可以解决工程现场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制度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规范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效率。

3.3工程成本管理的创新

第2篇

(一)DBB管理模式

现如今,DBB管理模式在我国电力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其它行业中也有所应用,比如像金融工程行业、项目咨询管理行业等。DBB管理模式之所以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有效利用,主要是因为管理模式具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并且往往会严格按照设计、招标以及建设的顺序进行管理。但是,该模式在发展中需要在完成上一阶段工作之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此外,DBB管理模式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以及应用面,并且具有规避风险以及减少投资成本的主要作用。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分析,DBB管理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项目周期比较长,管理费用比较高,会引发各种不必要的纠纷。

(二)CM管理模式

所谓的CM管理模式主要是要求项目委托人在项目开始之前聘请专业的CM管理人员对项目以的施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按照顺序的实施内容,并且在对项目进行规划以及设计的时候,往往需要受到委托人的管理形成一个联合小组,在项目的分项工程设计中对外进行招标,这种模式能够将项目建设的周期进行缩短,并且也能够降低管理费用,能够减少项目的风险,能够进一步加快项目的收益,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分析,CM管理模式在承包费用上比较高。

(三)EPC管理模式

在上个世纪末端美国建立了EPC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出现主要应用在工厂、发电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此外,该管理模式的委托方在负责项目竣工之后的验收工作,承包商主要承担了工程中的主要风险。在实际管理之中,项目委托方在通过委托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进行设计,保证工程的全面管理。

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

(一)积极采用滚动开发模式

所谓的滚动开发模式主要是在流域水电开发中所建立的一种管理模式,滚动开发模式利用专门的队伍对水电开发进行梯级式的分阶段管理,比如,专业队伍中具有一部分成员对工程的前期建设进行负责,并且专业工程队伍中的另外一部分成员则实施后期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加快工作力度,能够降低建设成本,能够提高管理水平。此外,滚动开发模式在对人力以及物力的使用方面同样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

(二)将PM模式加入到传统管理模式之中

现如今,传统管理模式对电力工程的全过程、全要素等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加入PM模式之后能够实现这一个目标。PM模式不仅可以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最大化处理,并且PM模式更加具备组织性,能够促使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得到适应化发展。

(三)积极引入EPC管理模式

现如今,EPC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电力工程管理中最为主要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其服务方式更加具备人性化,并能够提高建设效率,在缩短电力工程项目工程方面同样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将创新理念与实际现状进行结合

对于以上所提到的几种模式,均引自国外,在国外管理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引入的时候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可以构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并要求团队人员的素质水平,无论在技术、经验还是知识方面均需要得到提升。这样一来,才能进一步优化其管理模式,才能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效率。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成人永远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坚,成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而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活动不论是从研究数量、研究质量还是研究人员队伍来看都和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如研究人员队伍的逐渐减少、研究经费的逐年下降、研究条件与设备的简陋等等,都是制约成人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瓶颈。实践表明,无论是社区教育,企业的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各个专业课程的改革与教师教学的实践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都迫切需要成人高校教育的观念和理论创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创新。

一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其研究对于教学理论的完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成人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其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成人教学改革的关键。

1、“三角支架”模式

现代成人教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在成人教育区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三角支架”模式,即以职业教育为追求,以学校教育为平台,以教育者教育为主导模式。在这三方面的良性互动下,成人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原有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渐暴露出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不适应,新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渐形成,它是一种全新的以人生教育为追求、以社会教育为平台、以受教育者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从以职业教育为追求向以人生教育为追求的教育理论的转变,将使成人教育不再固守于传统的职业取向,而是转而以职业教育为其立足点,形成一个终身的、全程的、多层次的全方位新型教育观;以社会教育为平台是一种大教育的教育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教育载体平台的转换将为大量的成人提供学习准入的场所和机会,是先进的终身教育理论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旧的“三角支架”模式已经不适用时代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只有在新的“三角支架”模式的良性互动下,知识经济时代的成人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功能,为成人和整个社会服务。

2、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TeachingModel),它强调以实际出现的问题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引导学员学会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带着疑惑问题来学习的,因此特别渴望能学以致用,起到提高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竞争的作用。这就使得成人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显著的实用性特点,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强调学用结合,偏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技巧。

3、三维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三维教学模式(简称三维教学模式)是北京市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科研成果。三维教学模式明确提出以“教育效益”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前提和检验标准,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员的理论学习、生产实践与教育效益联结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在理论学习、生产实践坐标系的原点上,建立起教育效益坐标轴,形成具有立体系统结构的三维教学模式。三维教学模式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成人学员个体发展的需求,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有效选择。

成人教育三维教学模式把效益作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前提和检验标准,共内涵是指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双向参与”的方式,实现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产生教育效果和收益。

二、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创新

1、“双重性”

成人高教原本就是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她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和制度中脱胎而出,因而她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育的文明进步;同时她又是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现实劳动者、广大民众素质提高的急需而生,以其“直接…有效”的服务特性深得青睐,如此她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这就构成了成人高教的“双重性”(或称“两栖性”)。没有对传统教育制度、体系的创新,成人高教便无缘出现,更难言成长、壮大。缘于普教别于普教,正是成人高教生命的根。她将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肩负着多重服务功能,紧紧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创造“独特性”

任何事物的出现、生存、发展,不单纯是因其共性,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其鲜明个性。成人高教即是从普通高教脱胎而来,必然拥有教育的共性,但如果她完垒雷同普通高教,便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说,成人高教必须发扬、承继普高优势,创造自我,开创普高所没有的特色,磨砺出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的亮点,打造自己的优势,孕育自身内在的强劲生命力。要使成人高教超越普通高教的前提应是洞悉各自的特质、表现型态,从而扬长避短,创造自我独特的优势,赢得自我生存的价值。

3、强化时代性

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需求,伴时代而行,随时代而壮,这是成人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沃土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这一经验充分说明,成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迁、时代需求,在追逐时代潮流中发展壮大。要紧跟时代、把握时代,首先要认识时代,关注时代的变化,辨析时代的特点。当今,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已具雏形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多变”“快变”“不确定”。

成人高教要适应时代变化、适应时代要求,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响亮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优质服务效能,再塑成人高教新体系。这个新体系要以现代教育观、终身教育观为统领,以继续教育为重点,以促使人们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充实生活为内容,在优化学习手段、提供多样化学习形式为途径,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终身学习需要、促进学习化社会为目标,以自主办学、弹性管理为机制,以制度创新建设为保证。

4、关注国际性

经济的垒球化、国际化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以国际大环境为背景,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wTO表明我国已进入垒球经贸体系,教育亦随之出现垒球化、国际化的趋势。成人高教面对全球化、国际化,虽有挑战,然却有着极好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终身教育是世界潮流。成人教育被国际公认为“顶点教育”,正如《学会生存》所言:“成人教育在任何社会中再也不能是无关紧要的活动部门了,我们必须在教育政策和教育预算中给予它应有的地位。”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会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而滚滚奔涌进来,成人教育的地位、舆论环境及至相关政策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成人高教无疑会由教育的边缘走进教育的中心。成人高教正可借此机遇,乘势而起,大力开展高层次继续教育,瞄准国际化市场,迅速提升层次、品位,开拓成人高教独有的无限空间。

第4篇

论文摘要: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信息化管理的一些关键环节,最后引起档案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防范,提出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面对新形势,城建档案工作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步伐,全面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城建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城建档案的必典性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组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的各个专业部门。开发城建档案信息是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和价值的重要手段.作为城建档案的存储介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建档案的载体是纸制档案和录音、录像带等.这些传统的纸制档案存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查阅不便,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许多工程图纸也直接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电子文件中.通过管理内容数字化,新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数码信息处理技术对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合理配里、最大开发利用,实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方便了利用者,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大大方便了网上传输,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环节

档案的信息化应以现实需要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稳妥实施,重点加强对珍贵、重要、易损和利用频率商的城建档案和现行公开文件的数字化转换工作,逐步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的数字化,建立数字资源库。在信息化城建档案馆从理念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1.是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问题

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等基础性问题必须有法律依据彻底解决电子档案的接受与管理问题,否则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

2.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

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

3.是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

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城建档案馆,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三、数字化档案具备的功能

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愈义上的档案馆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它的功能特点有五化: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现代化、资源利用共享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数据结构连接化。

1.馆藏档案数字化: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使所有馆藏信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这是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

2.档案管理现代化:数字化档案馆不仅包含了传统档案馆的一切功能,它还包括:档案编目和检索自动化、档案全文储存与检索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档案业务工作管理、辅助立卷、档案标引自动化、档案馆办公自动化、档案库房管理、保护技术现代化、建立档案数据库等,这是实现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3.资源利用共享化: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将以认字形式存在于档案馆这个“信息空间”中,通过网络,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档案利用的信息资源共享。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馆的服务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标准规范的信息传递.

5.数据结构连接化:通过统一规划的,标准的,规范化的数据结构,各部门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转换。

四、.数字城建档案的安全阅.

如何保障数字城建档案馆信息安全决定着能否全面实施档案的网络服务,可采用包括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防病毒技术等在内的多种安全技术。(1)采用高安全性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采用高安全性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2)综合使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与产品,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3)采用信息加密技术与身份认证技术。(4)采用最新的防病毒产品,建立病毒检测制度.(5)加强各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及时维护,确保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及高效服务。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包括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即加强对用户的监督、审计、跟踪,同时控制上网信息范围。(6)加强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的安全保护,做到防震、防水、防火、防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

第5篇

【摘要】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酒店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成为困扰酒店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新的视角指出,酒店业应转变成本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本量利分析为手段进行成本决策,努力提高成本意识,进行全面成本管理。

【关键词】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成本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中,酒店业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转变酒店业成本管理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主导的新思路

所谓成本功能价值是指成本支出所获得的功能或效益与其成本的比值,该比值越大说明成本功能价值越大,成本支出越合理也越有必要。这是价值工程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酒店业成本管理是以抓好企业是否勤俭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支出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的成本管理要点可简单归纳为减少支出以降低成本。这是对成本理解的狭隘观念。当前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损害顾客合法利益。有一些酒店尤其是规模小、档次较低的酒店选择了舍本逐末的做法。它们随意取消服务项目甚至减少客房用品的标准性配量,采购原材料时以次充好或者在食品加工中减少配料定额等。这些短期行为最终会使酒店企业丧失信誉丢掉市场。二是降低客房用品质量。为了迅速降低成本,有些酒店尤其是流动资金不足的酒店往往喜欢在客房用品、餐具上“打主意”。采购时,不是借助科学的市场调查购买质优价廉的商品,而是试图用低价采购低档用品,以降低成本,如某些信笺、服务指南等低值易耗品早已过时,却不及时更新,影响了酒店的形象。三是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致使设施设备运行失常造成客户不满,甚至提前报废,最终影响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四是刻意压缩正常的营业费用。大型酒店的营业费用一般有25项之多,除了工资、折旧、大修理费、水电费、物料消耗等大额项目外,还包括宣传促销、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等多种费用。在不浪费的前提下,上述费用的支出都是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而不能随意削减,不少酒店经营者由于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偏偏采取了这种不明智的行为。因此,现代酒店业应树立成本功能价值观念——从产出看投入、从效益看成本的新思路,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与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酒店成本管理应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成本效益观念来看待成本管理及其费用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即努力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确定成本是否合理时,需要对其提供的功能或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即功能或效益与成本的比值最大化。只要企业的高成本投入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是可取的。价值工程分析原理说明,“合理的成本支出”与“单纯减少支出”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合理的成本支出”不只是简单地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功能/成本比值最大化理念指导酒店成本费用管理,以最合理的成本投入创造出高质量、高功能的产品与服务。例如,某一家酒店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果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比如,提供更好的会议设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这一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设计及装修改造成本,但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大大提高酒店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酒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功能价值理念的。又比如,一项节能措施的推广,虽然要增加一定的投入资金如更换节能灯泡,购买余热回收处理设备,但这能使酒店的能源成本得以降低,同时也具有社会效益,那么,这种投入与支出就是值得的。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酒店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或品牌都需要增加相应开支,但能提高酒店运营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再比如,酒店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以使企业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等等,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是“花钱是为了使企业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是为了更多地赚钱”,这就是成本功能价值理念的体现。

二、拓宽成本管理途经,以本量利分析为手段的新思路

所谓本量利分析是对企业成本、销售数量、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可以用它来分析酒店业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任意给定的客房出租率下,酒店预期利润会是多少?在下一个年度客房销售额必须增加多少时才能弥补固定费用或其它增加的必要费用,且能达到预期利润?客房出租率达到多少时才能实现预定的利润?如果客房价格变动、变动成本上升或固定成本增加的话,将会对利润产生什么影响等等。本量利分析为酒店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即理论上,酒店的营业利润(经济效益)是其成本的函数,酒店在预测效益时,应从成本角度出发,考虑怎样保证必要的成本支出且能使成本最合理化,达到最佳点,也就是上面谈到的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去满足期望达到的效益。下面以如何定房价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一家酒店有300间客房,年固定成本为3000万元,期望年目标营业利润(所得税前)为800万元,假设每间售出客房的变动成本是50元/间/天。假设经过市场综合调研后出租率大约在70%左右,即一年按售出8万间客房计算,那么这家酒店该如何定房价呢?

根据本量利方程式:

TR=Q(p-v)-F有:

p=V+(TR+F)/Q

其中:TP——(目标)营业利润额(所得税前);Q——销售量;F——固定成本;P——单位销售价格;v——单位变动成本。

代入方程式后计算出这家酒店房价应定525元才能实现营业利润目标。由此看出,客房价格是受酒店的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目标营业利润及销售数量的影响。方程式中的四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

在上例中,首先确定了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预期目标营业利润,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客房的销售价格。因此酒店在制定客房销售价格、出租率以及餐饮定价政策时,不应该单纯考虑市场因素、竞争对手因素和自身外在条件因素,而应首先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以确保达到最佳收益状态,由此反映出本量利分析中体现出来的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在分析酒店成本时,一定要深入了解酒店成本的特性,只有熟知其特性,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它、控制它。通常酒店的成本有固定成本,其中又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成本。所谓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与提供商品和服务能力有关的,对经营能力有约束力的成本。对于饭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与提供客房能力有关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照明费、取暖费、财产税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它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基础。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上需要确定的成本,是受管理者短期决策影响的成本,如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受管理决策的影响;二是与约束性固定成本相比其预算期较短,通常为一年。对于酒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不能采用降低总额的措施,只能着眼于合理利用客房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相对降低其单位分摊成本;而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可在不影响酒店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这部分支出。

另外,还有阶梯成本如客房或餐饮主管的工资就是典型的阶梯成本。如一个客房主管能监督的客房服务员人数假设最多不超过15人,则酒店就必须增加另一个主管来监督增加的更多的服务员。还有混合成本,如一家酒店委托管理公司管理会发生基本管理费和奖励管理费以及特许经营费,而奖励管理费及特许经营费在收取方式上往往采用阶梯或特定方式,有固定的部分,也有达到一定效益则提高比率的部分等。

对酒店的这些成本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其特点。只有深入分析了解其特性,才能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发现,成本控制是多方面的,如价格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成本,意味着需要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这就要求企业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与相关部门沟通,帮助他们分析怎样合理控制成本使成本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如不断地改变菜系,利用酒店业的“菜单工程”管理方式使菜品价格的提高尽量无弹性,而客人也非常愿意付出等等,让他们顺着这条思路去想办法、挖掘潜力。

三、树立全面成本管理观念,以提高成本意识为理念的新思路

酒店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现成本管理中的“三全性”,即全员、全面、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组织、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酒店成本管理应从以往单纯的经营成本内容,扩展到酒店广义的成本项目内容,要涵盖酒店全部成本费用,使酒店成本管理内容更具全面性。对酒店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使酒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不仅局限于节约、节省、单纯降低,而且要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管理方式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感觉、满意程度。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对在建酒店,在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工程分析。一座建造很豪华的酒店未必是一家适合酒店经营或经营很出色的酒店,因为它的设计功能未必是最适合酒店经营所需求的。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结合到酒店业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等。优秀人才的储备、骨干力量的培养、员工的培训等,应作为酒店企业考核总经理业绩的重要方面。

三是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如酒店改造需要做可行性研究,需要发生设计费、考察费等,如果单纯考虑成本,选择的专业机构不熟悉酒店行业,那么做出的方案可能就不是最佳方案,实际上造成了浪费,发生了不必要的损失。反之,酒店选择了一家专业机构,虽然可行性研究费用及设计费看起来高一些,但改造后的效益会给酒店带来预期甚至于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笔钱就花得值。

四是酒店应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酒店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五是在酒店内部形成员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企业的成本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驱动。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在酒店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因素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或单纯奖励的传统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6篇

1.1控制建筑工程成本

建筑工程管理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把控,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使施工过程中各环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使管理及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同时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也会实现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详细把控。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存在着严重的成本管理意识、措施落后的现象,这使得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尤为严重,依托良好的施工管理方式对项目施工进行全面管理,这样会这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经济成本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1.2降低施工风险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尤其是民用工程,对于建筑施工工期要求非常紧,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存在着重工期轻风险的现象,这也正是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借助有效的施工管理手段,可以做到施工分工明确、责任细化合理,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及时识别处理,并对工程人员进行适当的安全意识培训,降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施工成本、人员安全等风险。

1.3提高施工效率

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建筑施工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了一整套沟通方式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工程细分管理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借助有效的建筑施工可以使施工过程中工作的安排合理,人员配置到位,提升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程度,并提升施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士气,从而提高施工过程中员工的战斗力和施工效率。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质量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赶进施工工期,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重视度不高,从而导致我国持续不断的出现各种豆腐渣工程。这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管理人员的错误引导和施工人员不加思考的盲目执行,导致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把控和人员控制不是很到位,现场施工的一切指示都向施工工期看齐,这样只强调施工工期,而对施工质量不闻不问,同时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小的质量问题不闻不问,导致日后逐渐酿成更大的工程质量问题。

2.2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施工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包括施工原料、人力资源上的浪费,首先管理人员对于施工原料的把控不到位,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施工原料的节约意识不强,随意浪费施工原料,或把施工原料没有进行合理的施工而造成的见解浪费。另外对于施工过程中人员的配置和安排不到位,部分管理者官僚意识严重,只注重对人员的控制,但对人员的合理搭配没有做到很好的水平,导致施工过程中没能将权、责、利结合起来,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3施工安全控制不到位

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所在,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理念和施工安全意识较低,很多都只向施工工期负责,导致多地时常出现建筑施工安全事件,这同时也是因为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另外,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对于施工安全防范的相关政策、管理监督做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3.1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

建筑工程企业要实现自我定位的变化,把旧的包工、揽工意识去除掉,牢固树立起自己做精做细主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断加强对自身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对施工进程把控、人员优化配置都应不断的实现更高的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施工单位在提升自己经营管理水平时要做到,第一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各种政治、市场发展趋势,并据此不断修正和改善本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第二要把自己的建筑主业做大做强,同时也要把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同多元化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形成主页强势,并适合多元发展的新角色;第三重视并发挥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提升管理施工人才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3.2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

目前有较多的建筑工程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比较臃肿,导致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复杂,岗位设置呆板,不能适应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在新的时代,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适应企业多元发展的需要,应积实施扁平化管理方式,将更多的管理精力放在项目上,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进而提高管理实效;企业横向组织结构逐步实施综合化管理,改变部门工作重复设置的格局,简化专业分工。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市场化竞争方式,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由过多的在乎自己的执行力转变为对新知识、新的管理方式的求知欲。

3.3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第7篇

关键词 :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实践创新能力

2012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论文质量”①等要求。而毕业论文是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客观地剖析当前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对地方院校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当前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剖析

毕业论文过程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过程研究或设计、过程指导、撰写、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相比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流程较多,教学时间安排较长,对师生的要求也较高。但当前地方院校在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较大地制约着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及毕业论文质量。现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剖析如下:

1.部分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足

根据教与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四年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普遍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开始,并于第八学期的中后期完成。而第八学期不但是学生毕业实习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找工作就业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第八学期学生肩负着毕业实习、就业、毕业论文三座大山,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因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无法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又因多年来高校的扩招,师资紧张,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有部分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已多达10个甚至更多,同时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或工作,从而导致部分指导教师无法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即不能对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心认真的指导②。因此,部分师生由于时间、精力问题而对毕业论文各环节重视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2.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够严格规范,质量难提升

毕业论文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如学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松懈,都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但在现实中,往往就是因为毕业论文过程环节多,管理流程长,且有些环节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而造成对有些环节的管理不够严格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进程和质量。如有的学生对选题不够重视,研究到中途才发现该选题无法继续研究下去,而不得不更换其他选题再作研究,这样不但造成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的浪费,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因此而不够时间完成新选题内容的研究;又如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的审查不够严格,导致有些上进心不强的学生对毕业论文过程滋生随便应付心理,产生松懈怠慢现象,从而影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3.毕业论文的过程质量监控难推进

由于毕业论文的过程环节较多,有些过程环节的质量标准不够完善,相关管理人员不够重视,监控人力不足以及长期以来“轻过程,重结果"监控习惯的影响,导致当前有些院校对毕业论文中的选题、开题、研究进展、过程指导、答辩资格审查、答辩等环节的监控存在不及时、难到位、不全面的现象,从而促成有些责任心不强的师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态度马虎、应付了事,最终影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毕业论文质量。

4.毕业论文经费不足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因此,学生做毕业论文还需要一笔专项足额经费支持才能顺利高质完成。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前的物价已飞速上涨,而有的院校却受学校扩招,教学经费紧张等因素影响③,当前仍以多年前制定的经费标准继续下拨学生的毕业论文经费,导致下拨的专项经费难以满足毕业论文过程的实际支出需要,影响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时期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策探讨

新时期,为了有效提高地方院校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各院校应充分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严抓毕业论文管理的对策。现结合我校近年来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的管理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探讨严抓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1.要求相关师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各个教学环节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棒,正确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前提。而毕业论文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其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校、院、系级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等人员的思想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必须要求校、院、系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各个教学环节。

2.切实认真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引导工作

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的开端,选题是否合适将会大大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因此,学生选题应充分考虑学生本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完成该选题研究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经费等因素。现以我校为例,探讨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多年来,我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分为: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课题、自行设计课题三大类别。据统计,我校2013届学生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15%;选择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40%;选择自行设计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4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及选择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之和仅占55%。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应用价值,还必须进一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更多地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和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课题④,尤其是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通过学生的认真研究和教师的正确指导,其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解决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严明指导教师资格,切实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作用

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指导教师是否悉心细致的指导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做好选题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等开题工作,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实施研究方案、正确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规范撰写毕业论文,认真审查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及做好学生答辩技巧指导等工作。因此,我校要求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均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担任,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责任心较强的工程师担任。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还要求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初期、中期、末期的过程指导记录工作。实践证明,通过严明指导教师资格和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规定,较大地提高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加强了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及其质量。

4.答辩前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工作

我校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审查和内容审查两大方面。撰写格式审查主要由指导教师按该学科或专业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而毕业论文内容审查通常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查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是否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若发现有抄袭行为的,也不能参加答辩。但由于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毕业论文内容审查通常是通过阅读目测审查,往往较难发现学生的抄袭行为及其抄袭程度,所以其审查的威慑力不大。为此,为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的审查力度,在答辩前利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相似性检测工作无疑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因毕业论文内容相似性检测工作是一项开展难度较大的工作,真正操作实施在师生中会引起强烈反响,因此,为了保证相似性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在学生开始做毕业论文前,将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的具体要求,尤其是相似性比例规定要明确告知各二级学院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相关学生,让二级学院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相关学生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二是由学校统一指定“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和明确规定检测费用的支付问题;三是学校要明确规定相似性检测结果不通过的毕业论文的具体处理方法。2013年,我校为了让指导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及毕业论文质量,在2013年1月份就开始布署对2013届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随机抽测的要求,明确规定了相似性超过30%(不含30%)的检测结果为不通过,并对检测结果不通过的毕业论文作了明确的处理要求。根据要求,答辩前学校组织了13个二级学院按10%的抽测比例随机抽测学生毕业论文共413篇。经专业人员检测,初次检测相似性结果超过30%的仅有16 篇,占总抽测论文总数的3.9%。从毕业论文相似性抽测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已达到预期的目的:即通过抽测不但提高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增加了对抄袭行为的威慑力,减少了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改善了教风、学风等,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质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毕业论文内容审查中,建议进一步加大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的比例或进行全面检测,以减少学生的侥幸心理,促进全体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

5.切实组织好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毕业论文答辩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答辩环节是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平台。为保证答辩工作的公正性和突显答辩工作的严肃性,我校在组织学生答辩工作中主要要求如下:一是要求各二级学院、各系在答辩前按相关文件要求成立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且在答辩小组成员分组时,指导教师必须与所指导的学生分开;二是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答辩时间,规范答辩程序,并于答辩前一周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将安排教学督导到现场督查;三是要求在答辩现场详细做好每个学生的答辩记录,且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有4个问题的答辩记录等。

6.综合客观地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毕业论文成绩是衡量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时,应从多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定。因此,我校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明确规定毕业论文成绩必须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评分。为了体现学科或专业特点,各部分评分占总成绩的比例以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均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统一规定,如有的二级学院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5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小组评分占30%;有的二级学院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小组评分占40%等。同时要求严格控制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比例不能超过15%,严格规定不能人为地将内容未达优秀标准的毕业论文评为优秀,宁缺勿滥。如2013届我校评出的全部优秀毕业论文所占比例仅为8.9%。而对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将及时地在全校公开发文表扬,以鼓励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扬学生和教师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优良品质;至于毕业论文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只能按结业处理,并在毕业后一年内给予学生一次重做毕业论文的机会。

7.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系列管理制度

为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的操作及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地方院校必须紧紧围绕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过程指导、撰写规范、评分标准、答辩要求、成绩评定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其相应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或方法等,以期进一步提高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管理的规范性。为此,我校近三年来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论文的过程指导规定,创新性地按学科大类或专业特点完善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评分标准、答辩要求等管理制度。并于2013年制定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因该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作假行为以及各种作假行为相应的处理办法,因此,该处理办法出台后,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对那些责任心不强、有侥幸心理、马虎应对毕业论文的师生起到了重要的警醒作用。同时对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树立严谨求实的教风、学风等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8.与时俱进地投入毕业论文经费

毕业论文经费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的重要经济保障,尤其是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等过程才能完成的毕业论文更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学校应及时掌握市场经济情况,充分结合当地的物价水平,力克因扩招导致教学经费紧张的困境,多渠道筹集资金,与时俱进地调整毕业论文经费标准,保证所拨专项经费能够满足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以此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新时期,地方院校要进一步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需要校、院、系主管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等人员的协同努力和配合,需要学校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并要求相关师生在各环节中严格实施相关管理制度,才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引文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OL].教高〔2012〕4号文件,2012-3-16.

baike.baidu.com/view/8415734.htm#1.②薛彩霞.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 高教论坛,2011(11):56-58.

③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70-272.

④崔新壮,金青,董琳琳等.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05-108.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本文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目前招投标承包机制下,逐步走向了市场接受了20余年改革风雨的洗礼。人们在这长期过程中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逐步向市场观念、竞争意识转变,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逐步形成。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多大的变化,机制僵化、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改革、创新、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需要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市场将被重新瓜分,企业如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格局,使我们面临全世界范圈内的竟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正视和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与挑战。由此可见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快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

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等,这些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件,导致业主推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等。这些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需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4.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世纪50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管理的多种活动中,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减低其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网络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竟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创新原则: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地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短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需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竟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渚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将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是采用技术含量高、产业量大的新设备、器具,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促使生产力三要素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适应其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的创新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社会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滞后,那么企业产品形象将会受损获得市场就很困难。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合同项目所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该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竟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竟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是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在深度上能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竟争能力。

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不能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淘汰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

结语:很显然,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创新性发展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优化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稳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这一整体当中,观念创新就好比是前提、组织机构创新就好比是基础、机制创新就好比是重点,技术创新就好比是关键。总而言之,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翁壮夫.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创新. [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5).180-182.

[2]蒋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管理创新和后期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7).

[3]刘祥禹.关力罡.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158-158.

第9篇

论文摘 要: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头,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也面临全面更新和优化。本文在了解大学生对《旅游文化学》课程的需求的基础上,对当前旅游文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教学评估。

旅游文化课程必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如近几年持续的生态旅游热,支撑其发展的文化基础(生态文化),仍处于零散状态,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时吸收新的内容,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历史的文化为主体,对现代旅游有关的其他文化没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说,目前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仅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很不健全。

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近年来我院在进行《文化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创新:

1.问题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教学材料通过思考、探讨、交流(分析与争辩)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式常见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前后(4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或派代表发言)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讨论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学或问题(课题)式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材料应是广义的,它包括教材、资料、图表、录像、课件、采访、野外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在讨论中师生共同依据系列问题,为解决问题而研究有关信息,在研究、思考与交流中又会受到启发,提出新问题,或将问题引向深入或师生共同得出某种结论、解决某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或重要规律。讨论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

运用讨论式教学时,需避免放任自流与偏离主题的局面,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教学进度,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首先是讨论题的质量,讨论题要富于思考性、前瞻性、难易适中、切中要害、不能是无关紧要或漫无边际。其来源可以是教师拟定;或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师生共同拟定。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准备,最好提前布置课题,在各自有一定见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三是发扬民主,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包括错误的观点、方法。教师参与讨论,但不要过早做出结论,而是适时引导捕捉有利于深入解决间题的沦点,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2.案例讨论式

管理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到上世纪20年代世界旅游发达的国家已将案例教学引入了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旅游教育培训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引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学》课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案例数量也远远不够。许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课堂授课的灌输方式,教材的编写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统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对于《旅游文化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专业院校都没有现场模拟教学基地,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及教师,而旅游文化学的案例是实践经验的浓缩,是大量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提炼。案例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获得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务技能。

3.参与式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地积极投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根本特征表现在主动性和参与性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即时情景,给学生创设场合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之中,参与到学习的各种环节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和论文形式的考试。如果学生上第一堂课,老师介绍课程内容时,只讲课程体系和内容如何系统和严密,这样实际上把学生定位在只能被动学习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老师能告诉同学,这门学科并不是"天衣无缝"的,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进行科研的部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表现自己的参与潜力。所以,在课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学问"起源于"学习、问难",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问"出来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一些包括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索更好的答案。这些习题,有时则在课堂上讨论。不同答案的讨论和争辩,使得同学思想更为活跃,掌握知识更深入。

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

这门专业选修课,从开设之日起,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力争以直观的方式解读中国旅游文化。教学内容既规范又新颖,信息量大且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教学方法灵活,且极具启发性和互动性;能以散而不乱技法,娴熟、轻巧地驾驭着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制作精美的课件,文字、图像、声音、动态和谐、统一,能使抽象的旅游文化现象,演绎得直观、生动;条分缕析的图标设计,使纷繁的旅游文化现象变得简约而条理分明;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一个老师满堂灌的做法,比较注重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和新资料;形象而深刻的语言艺术追求,激发学生在美的陶冶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能主动的学习。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内容、方法和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建立可行、有效的旅游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对今后课程改进的建议如下:(1)申请增加课时,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增加景区、旅行社的实训内容,将《旅游文化学》课程直接搬到景区讲授,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零距离”,使学生首先对该专业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2)开展小班教学,每班最好20人左右,保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3)增加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4)更好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加影像资料的播放;(5)邀请一些专家做旅游文化专题演讲。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