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5: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第1篇

1.设置情境,学会反省

我们的德育教育会教给学生们基本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但是,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德育的基本知识,其本身还是需要社会行为实践的。学生们获得的德育教育大多是来自学校的理论教育,其基本产生因素还会受到其他学校课程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因素来帮助我们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且由低到高逐步的成长。我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很难判断正误、是非不明确、不好判断的故事,可以从学生们的分析中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来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有些故事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其情景真实,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换位思考,去体验这种道德两难的感受,在不同的道德层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各种道德观点的比较和交流,提升学生道德的深度,使得学生们学会反省。

2.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直接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学业上相互辅导、监督;分组进行劳动体验;维护学校安全卫生;为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等等。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经验,我们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实施。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生成到发展成长的。事实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体验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丰富、扩展和升华的。

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到初中去学习、生活,学生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他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还是很欠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学校,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社区,去发展实践能力、获取直接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身的实践中,思想品质会得到完善,德育意识会有所提升。我们安排学生们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贴”,在清理的过程中,不仅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小广告的危害,使学生们有社会公德的意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等,使得学生们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逐步培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第2篇

1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技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技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呢?比如在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让学生体会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可怕和不可想象的事啊!海伦?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与残疾的斗争中,她表现出了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尽管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她给我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这给我们所有视力正常者一个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提醒!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震憾,鼓舞我们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最应该珍惜的就是我们视而不见的平凡的世界和平常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必须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在语文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注重口语教学

口语教学是指以会话为基本形式,培养学生在交际中使用口头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根据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口语形式进行交际。”口语表达是人的一种直接本能的反映,并且有情感的介入,在技工学校中,学生的语文课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主要是他们对语文缺乏喜好,而口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它侧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这和技校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口语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1语文教师自身要有极高的口语水平。口语教学,首先对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好的口才能表现一个人的良好文化素养,能提高成功的效率。另外,教师要转变观念。许多学生很内向,他们不善言谈。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他们的思维不活跃,跟不上四周说话人的话题变化;另一方面,更表明他们有自卑心理,怕自己说出的话语不入时,或说话不当而被人指责或耻笑。教师不应歧视学生,要让他们参加课内外的新问题讨论,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其次,作为技校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猎取其它学科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知识,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口语教学水平,然后再去指导学生。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才能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功能,使学生的口语得到较大的提高。

2.2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多做练习。和其他课程相比,语文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没有一门功课像语文那样和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淡化语文课堂和非课堂的界限,努力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善于在学生的口语学习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课前可让其讲述见闻,课内注重多提问,让学生复述课文、朗读课文和口头作文等,还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激发学生说的喜好和欲望。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语言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正确,不能出现歧义,要克服粗话、俗语和语病。

②要思路清楚,说话要有一定的中心,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③语言要得体,要注重场合和对象。

第3篇

天、地、人,天文、地理、人文,说的就是宇宙万物各有其自在的状态和存在的本质。那么,什么是“人文”?人的自在的本质状态究竟是什么?“人文”这个概念早见于《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唐朝李贤对此解注为:“人文尤人事也。”由此看来,所谓“人文”,就是与人有关的事情,具体而言,人文就是人怎样处理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的事情,人文精神就是指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人的本质就是人之为人而存在的内在价值。

人是对象性的关系存在,其所进行的活动是对象性的活动,在对象性活动中,人将自己的本质外化于对象物,从而使对象性的现实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人在处理与“自然”这一对象关系的时候,要认识到人类只有在自然提供的现有条件下才能生存,人自身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无法和自然分开。人的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以自然为对象,也只有在和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才能体现人类自身的存在价值。但是,人类必须、也只有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为自身服务。当人类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将会得到人类的长足的发展和幸福的生活,从而证明了人自己本质的力量;人在处理与“社会”这一对象的关系的时候,实际就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我们只强调个人奋斗、个人成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其结果往往演变成为个人成功而不择手段,不惜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从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堕落甚至沦丧,人也将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存在的价值和作为人的本质的自身力量;关于人与自身的对象性关系,现代人迷恋于对自然的大肆掠夺,对金钱和权力的疯狂追逐,而唯独忘记了人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我精神的反省,作为人自身及其存在的价值属性,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最终归结到人自身问题上来。人越发展,就越会产生精神层面的要求,人是精神的主题,物质功利的追求不应该成为人精神发展的障碍,相反,应该将人类物质功利的追求作为人的精神健康发展的资源。

一切对象对人来说都是成为了人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人个性的对象,人类自身将成为一切对象性活动的最终的归结者。因此,当今时代人之为人的对象性本质,就是通过人处理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对象性关系来证明自己的本质力量,也就是说,人文精神是处理一切对象性关系的先决条件,人类如果失去了作为人自身的本质,也就失去了作为人而存在的价值。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养育

人文精神不是一个知识问题,不可以像传授技能那样传授人文精神。但是,学校教育更不可以在人文教育方面无所作为,对于受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养育,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些探讨。

1、 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力,其根本宗旨在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固然与政治、经济等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是,无论从目的、过程、还是手段来看,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把教育当成了政治工具或者经济发展的工具,就违背了教育“将人培养成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教育目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培养人,离开了培养具有人之本性和存在价值的人,就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而弘扬人文精神的主旨也正在于此。

2、课程设置。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人文学科的设置。一般来说,人文学科主要指有关于价值和意义的学科,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等。人文学科的设置在学校教育中究竟应占多大的比例,涉及到课程设置的及其复杂的问题,在这里只能一般地说,要克服“重理轻文”的现象,使人文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中占有适当的比例。需要强调的是,人文精神是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水平的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需要的变化而不断丰富,所以,人文学科的设置,其价值取向要符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

第4篇

1.1根据专业需求,突出重点

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走向临床,主要工作是护理病患,包括密切观察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协助主治医师抢救患者和实施整体护理等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和监测方法等,而生理学正是讲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指标及其正常值生理变动范围。因此,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扎实的生理学知识对于今后开展工作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一般生理学教材是在解剖学基础上,按系统进行编排,内容繁多,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过程要紧扣“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用”的关系,对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重点要精讲、细讲,如血压的正常值及其测定。

1.2抽象理论具体化

除了借助于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时,应多举一些临床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讲到呼吸系统肺表面张力时,概念比较抽象,也无法看到直观的实例。我们授课时先简单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着重强调表面张力的产生部位是气-液界面,可以举例将一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往里面慢慢倒水至玻璃杯口,请学生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生活经历,慢慢地注入水至玻璃杯口,可以形成高出杯口的液面而水不会流出,原因就在于存在表面张力。再简单讲解表面张力的成因,这样学生对于肺表面张力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形成机制。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身边生活,适时列举相关生活实例,以学生既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讲解生理相关知识点,并辅以图片和动画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基础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注重教学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错误地认为这门课程对于他们将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将来的职业作用不大;二是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复杂、难懂。因此,消除学生消极的思想是学好生理学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的观点如下:一是从自身做起,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万丈高楼平地起,但是如果没有稳固的基础,高楼也无从建起,从而使学生明白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三是能够因材施教,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巩固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四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尤为重要,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图、文、声、画等表现形式可以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由微观到宏观,不仅如此,多媒体还有助于师生获得及时的交流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一般神经细胞与肌细胞的膜电位时,无论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十分抽象、难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这部分内容是生理学的理论基础,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分层、逐渐讲述,阐明膜电位的功能及其产生机制,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同时利用动画、图片等,将重点和难点内容加以梳理,提出问题,由学生去分析、解答,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再如,讲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时,可以利用动画和动物实验视频演示心脏和血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血管系统是如何扮演着阻力和动力的角色,参与血压的生理调节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血压的概念、形成机制具有直观的印象,也为下面讲解影响血压的因素做好铺垫。另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生理学知识中抽象的概念性问题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再加上文字的讲解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2.2PBL教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即形成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针对大班教学,我们将经典PBL教学法做了一些改变。如学习胃内消化时,设置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胃溃疡的案例,学生分为8人一组,共三组。实施时,学生首先根据所给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问题,如胃壁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胃液的组成、各成分的来源、作用及其调节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病例思考胃溃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干预途径。然后学生总结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课下查看教材,并参阅课外资料,将有关问题的解答进行整理、归纳。接下来教师利用两个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其中每组有一位学生记录讨论要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仅在讨论偏离主题或难以进行下去时进行适时引导。最后,教师根据病例结合授课内容总结相关知识点,指出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模糊或错误的地方,并进一步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临床上胃溃疡病人的护理要点和饮食指导。从实施情况来看,类PBL教学法不仅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学科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或机制之前,可以先举例,根据实例提出问题,由此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概念。例如,讲内分泌系统时,可以举例有些人为什么吃得多还非常消瘦、脾气暴躁,而有些人食欲不振、胖、精神萎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其发生机制是什么?由此我们一步步揭开内分泌调节的神秘面纱,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生理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类比法教学

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也给枯燥的内容增添了趣味,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我们将心脏比为“泵”,强调了它收缩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而窦房结细胞就是驱使心泵工作的“司令员”。再比如,讲到内因子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将其比为我们的两个手臂:一只手嵌入回肠;另一只手仅仅抓住维生素B12,从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形象的比喻和肢体动作,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4分段总结法教学

神经系统内容多、重点难点集中,与解剖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记忆任务量大,尤其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部分,容易张冠李戴。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在躯体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归纳总结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按节进行分段总结知识点,并列成表格进行汇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5横向对比法教学

在讲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时,与第二章细胞生理中所讲述的一般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进行对比讲解。我们首先将生理特性分为两类: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结合图表进行逐个对比、剖析,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探讨异同点产生的机制和存在的生理意义,引导学生跟随问题的深入去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构和生理特性的不同均是为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所服务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尝试探讨如果心肌细胞或骨骼肌细胞功能异常时,会导致机体可能发生哪些变化等问题。通过横向对比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将其融会贯通,还可加深其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结论均来自于实验。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血压的测量、脑电图的引导、动作电位的产生等,通过实验教学使以上内容生动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理论课上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生理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初步接触和练习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技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我们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详细为学生讲解为何从静脉远端进针、进针的角度、入针后的落空感以及腹腔注射药物的注意事项等,严格按照相关临床技能的规范操作教授和要求学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爱伤观念,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考核方式多样化

第5篇

一、解读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受和领悟到生命的有限、唯一和不可逆转,思考生命价值的存在意义,在人生中体现其生命价值。具体来说,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生命珍贵的教育。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是短暂的,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生命又是脆弱的,鲜活的生命有可能顷刻间就划上句号。现实中,人总会碰到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或是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的压力。这时,如果能够正确对待,把种种压力看作生命必须经历的,那么,消极的因素也许能转变成积极的东西;但许多学生缺少耐挫力,所以,当他们抱怨“累”“无聊”时,其实就存在消极、懈怠心理。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找到无数的生存理由,而把非理性选择的念头一个个打消,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生命的珍贵,教育他们要怀有自爱之心,要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

(二)生命价值的教育。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前途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期许,面对与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更出色的同学,他们很可能只是普通一员,这种普通一般的状态会使他们不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另外,受错误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有的学生把生命的价值视为赚大钱,住大别墅,做大官等。这是把生命的意义视为物欲、权欲的满足和虚荣的表现。生命教育就是要矫正这些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上学不只是为进入社会之前的人生准备,还要怀抱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三)生命安全的教育。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生命的价值先是基于生命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才能完善和提升生命的价值。教育领域中,学校要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得、精神的成长,还要防止可能伤害生命的行为发生和出现,教会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事实上,大中小学生伤害生命和生命被伤害的事件经常有发生。因此,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使他们有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他们保护自己的生命不等于自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

二、汉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因素

无论是小学汉语教材还是中学汉语教材,都有关于生命教育题材的语言材料。我们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材(双语班使用)做了较为细致的统计,如表1展示的内容,系小学教材中生命教育篇目,教师在确定情感与态度目标时就可以结合生命教育去完成。汉语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这些承载着人类生命智慧的语言材料融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中,进而转化为其精神世界的—部分,达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材料时去体验生命内容,感悟生命的珍贵、生命的价值、安全的重要,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三、建议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汉语教学中

目前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课程的任务,也是我们各学科教师的任务之一,汉语教材中拥有大量的生命教育因素,因此,汉语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这个问题上责任重大。然而,提高汉语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指导教育能力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汉语教师要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相应的理论素养,要在每位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生命教育,发挥模范作用,还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但一定要注意避免直接说教,要以情动人、以境育人、以榜样服人。“生命教育”追求的教学境界是:“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赋予每一项教学活动以意义,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一)关注生命教育理念,将汉语教学的教育目标与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和谐统一起来。中小学汉语新课程目标中将情感与态度作为教育的主题之一,就意味着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强汉语学科知识中情感态度等相关内容的教育意识。中小学汉语新课程标准是基于汉语课程目标的教学,即先制定汉语教学目标,一切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定。而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则是基于过程的目标,即通过对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背景情况的分析,在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与情感目标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是将教学目标类别化、层次化、具体化的过程。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可以通过感知、感悟、感想、感受(简称“四感”)等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对生命教育中的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教育、关爱生命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等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四感”的制定和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汉语技能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做到汉语学习目标与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和谐统一。

第6篇

一、学生自我教育,遵章守纪

马卡连柯说过:“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构建民主的班集体和各类学生组织也就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学校和班主任应对这一工作进行科学指导。班集体和各类学生组织只有按民主程序建构和运作,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学生要学生集体中学会过民主生活,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机制。学生干部要实现从“班主任的助手”向“同学的代表”的角色转变,接受同学的委托、支持和监督。班级活动应以自我教育活动、自娱性活动、探究性活动和社会服务性活动为主,实现真正自主、自律的“德育”。学生个人的荣誉感、羞耻感是在集体舆论这个大背景下形成的,是个人对集体舆论的感受,有时学生之间的批评或表扬,往往比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或表扬更有效。所以,对学生的惩罚或奖励应该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的机构来执行,而不是由教师决定。在有了民主的学生集体之后,还要在学生集体中执行有道德价值的纪律。哈代?诺克斯认为,道德主要是和形成对利己冲动的自我克制有关,它和能够并且愿意怀着并非冷淡的心情或竞争的敌意而关注他人的利益有关。他认为,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越多,就会越有益于他人,并且有益于社会的美好。所以,遵守合理的规则必不可少,学生要把行为合乎规范作为自己的义务。有道德价值的纪律,能使学生产生对规范本身权威的尊重,但这种纪律不能是从上而下的规定,而需通过学生集体的约定形成。这二者虽然都属外在的纪律,而其教育的价值却大不相同。由学生集体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约定的行为规范,不仅使学生成为规范的制定者、履行者,而且使学生承担了规范执行监督者的责任。从而把对学生行为的管理与教育变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如果在学校中形成了强有力的学生集体组织和有道德价值的纪律,那么它们将使学生从他律向自律过渡。所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要从决定者、执行者向指导者转变。

二、教师合理评价,以身作则

在评价学生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班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整体上权衡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不应只是看他的学习表现和成绩,还要关注品德等其他方面。面对问题学生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不抓住问题不放,应同时看到这个学生身上积极的一面,从而和班级其他学生一起引导他通过健康的一面带动问题的转化。教师要注重对问题学生的感化,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关怀,往往会成为学生行为转化的契机。教师除了在情感方面的关怀以外,还应注重自身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心理学的实验证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比言语的影响更大。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属于强化范畴,是一种观察学习,是学生个体通过观察教师在处理刺激时的反映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未成年学生的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他们的判断力有待培养,成长中的学生一般不可能自发形成正当的价值选择。所以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甚至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学生便可能出于对某个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而按他的要求经常地做正确的事情。而学生体验到了在正确行为中获得的满足,做正确的事情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教师作为道德行为者和道德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采取道德的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一个教师的道德品格。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教师就必须和学生一样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他们必须做道德准则和美德的示范,才能把这些道德原则和美德从学生身上引发出来。

第7篇

生存教育不等同于安全教育,也不等同于生存知识的传授而是指经过有目的、有筹划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递系统的生存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和拥有生存本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成为具有珍惜生命、健康的心理和创造性智慧的人的活动。生存教育包括如下几项内容与意义:

1.传递珍惜生命的知识

生存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教给学生生存的知识和经验,以维持生命存在的基本需求能够在火灾、交通、触电、溺水、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他人伤害等事故中用学到的知识保护自己。

2.具有应对生存危机的功能

生存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危机的存在焙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自身生存意识能够在各种危机面前应付自如提升生存质量。

3.培养健康的心理

培养学生抗挫折、抗磨难面对窘境有不屈不挠地抗争到底的毅力赴学生认识生活的艰辛,知道成功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的道理;让学生认识如何待人接物与他人诚信相处、沟通的道理赴学生认识要立足社会就要有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与活泼开朗性格的道理。

4.士音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唯恐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影响升学率,不组织或不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与各类集体活动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取高分数竭尽所能,以满足孩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需舍不得让孩子吃半点苦、受半点累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要知道一个人毕竟要走进社会生活的大熔炉中,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生存教育的意义大胆让学生动手、动脑渗与各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学校里就要培养学生将来应对社会生活所具备的各种技能,为学生切实走进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目标

“一个人没有人生目标如同死人一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与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并且人生目标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可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理想更有一些短视的学生家长,为了眼前利益过早的让孩子辍学去打工那他们将来只能停留在社会的底层。可见,为了学生有一个较好的生存空间对他们进行生存教育焙养他们的目标意识是多么迫切啊!

6.掌握生活本领

人的一生就是一门经营学必须凭借自己的本领不仅要经营好生活中的吃、喝、拉、睡还要经营好自己的身体、金钱、劳动、情感与人际关系。所以要想在社会中好好生存拥有生活本领尤为重要启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存的基础。

二、开展生存教育填补德育教育空白换发德育的生机

1.学校应确立“生存教育”机制

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德育两手都要硬不能为了学校的名誉而搞教学成绩的“专线”而是要建立生存教育机制制定目标与措施把生存教育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教学与德育并驾齐驱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两不误。

2.进行生存技能教育的考核抉不搞教育形式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青少年学会生存列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学校进行自救互救培训在欧美、日韩国家都得到了积极推行。日本是亚洲急救逃生知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通过课堂普及是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通过规范的授课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使受训学生牢固掌握最起码的自救互救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突发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由于灾害、安全事故和急病引起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相比之下我们的老师往往只会教学生不能这样严禁那样从不教学生在发生灾难前后该如何避险、应急、急救等实用知识与技能而这些知识才是对生命安全最为重要的。因此教育部门要设立如像语文、数学那样考核的评价制度捉进生存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3.加强学生“生存忧患”的习惯养成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肥当前的功课学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为将来争取到更多的生存优势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为重要。首先是“忧患”的习惯对学生加强个人生存教育养成“忧患”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焙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必不可少的优良的心理品质。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其次是生活自理习惯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掌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加拖洗地板、收拾房间、自己的衣物自己清洗等平日里做事情要有条理要善始善终。这些从生活中学到的能力、形成的习惯对学生将来的生存发展意义会更加巨大。

4心理教育应成为常规课程

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备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质走向社会难免不出问题。现在的学生从小生长在一个优越的环境里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的委屈。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情感会是多么脆弱沽人云厂自古雄才多磨难纹垮子弟少伟男”。因此肥心理健康课列为学校的常规课程加同语文、数学科一样有教材开设课时聘任专职心理教师进行授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捉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开设演习与实践课程

第8篇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模范地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做,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既是知识和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特别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我们老师的自觉行动。并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传播正能量,传递真、善、美,为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好养成教育,促使良好小学生教学思想品德的形成

1.充分利用“三会”,规范学生行为。孔子曾言:“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教育孩子要经常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自己,改进、提高自己。每次班会、队会、晨会上可以就学生前一天的不良行为表现进行矫正,指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情操,在校尊敬老师,在家孝敬长者,同学之间互助友爱,邻里之间和睦相,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如不拿他人财物、拾物交公、爱惜粮食、勤俭节约,能够主动捡拾垃圾,确保校园、公共卫生整洁。从细节处着手,从细微处起步,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强化正面引导。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或学校网站、校园刊物或电子屏、学习园地或校园文化橱窗宣传校园发生的一系列好人好事,用身边的典型带动学生、教育学生。也可播报一些现代或当前的英雄与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或者借一些重要节日的庆典活动,以此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还可通过少先队校内文艺演出、对外宣传,打扫公共环境卫生、赴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现身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3.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道德认知。为了使学生接受更全面的教育,促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可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用电防火安全、校内外活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举行励志、感恩教育讲座,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扬起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理想之帆。这样便可使学生在保证安全、保证健康、胸有理想的前提下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也可以让学生参加农村的田间劳动、参观附近民营企业的正常运营,让学生感悟劳动之艰辛、收获之不易,进而珍惜自己的现在生活,尊敬父母、认真学习、快乐成长。

三、参与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教育小学生在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诸如叠被子、打扫房间卫生,整理、摆放室内外物品,养成自己穿衣、勤洗手、做简单饭菜的习惯。学校里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几次大的活动,例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的庆祝活动、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体育运动会、艺术展演活动、“五星学生”创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所向往和期待的。我们要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引导,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过分呆板,应妥善“放飞学生”“践行自我”,应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小学生的管理与发展,学校的一些校内外劳动应给学生机会,之前应讲清注意事项,如安全、劳动方式方法、动作要领等。总之,应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与艰辛,体验成功的愉悦与付出,充实自己,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净化育人环境,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1.配合执法部门,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教育青少年学生远离网吧,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

2.学校和班级应设立“监督岗”,教育学生互相监督,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避免学生沾染不良习气,远离不洁不雅的事物。

3.学校应在校园内、教室里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规范条约,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影像资料,教育、熏陶、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校纪班规,促其健康成长。

4.不仅要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还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从而使教书育人并举、教育教学同重的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5.学校应通过家长会,让家长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促使其既注重文化课学习,又不忘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也可尝试“孟母三迁”的故事,让自己的孩子融入一个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良好环境,从而接受社会大家庭的哺育,使学生受到来自良好大环境方面的感染和影响。

6.完善教师管理机制,细化师德量化考核,从严从实考核教师工作,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督促激励教职工践行教书并育人的职业道德,能够切实执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落实到学生的品德教育之中,确保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9篇

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

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语言环境,充满温情和人道的同情、关心和支持,关怀学生的生存困境与愁绪,喜爱他们的天真与幼稚,宽容他们的失误和瑕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

1.1 对学生要多一份赏识。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比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普通话说得真标准”等,给每一个发言的同学以不同的鼓励。渐渐地,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与老师、同学交流是一件简单有趣的事情,小小的讲台成了同学们向往的舞台。

1.2 学会在活动中沟通的技巧,教育的艺术应体现在吸引力。要采取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比如你可以突然问“您能说出我们教室有多少块玻璃吗?”“你知道教学楼有多少级台阶吗?”不少的学生可能会摇摇头,你叫他/她去数,回来告诉你,这样他们就会一五一十的告诉你,滔滔不绝地跟你交谈了。

2.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文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有力载体,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小学生喜欢参与、乐于表演等特点,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设计出一些能表现文章中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边讲边表演,这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雷雨之前,天气有什么变化?蜘蛛怎样了?蝉有什么表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进而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自由思索:下雨以前还会出现哪些变化?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做出自己的反应?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这样,在学习中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有的课文结尾言尽而意未了,回味无穷。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课文中具有悬念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然后以“小羊最后的命运如何”为主题展开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设交际情境,营造口语交际的大环境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特定的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图片、投影、游戏、故事等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培养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3.1 捕捉生活信息,创设交际情境。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如我们针对有些小学生不注意珍惜学习用品,经常损坏或丢失铅笔、橡皮等现象举行辩论会。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生活水平高了,有没有必要珍惜学习用品”为主题让他们展开辩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做适当的点评。通过辩论,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使他们明确节约的重要性。

3.2 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我们要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如:教学《找春天》一课,可以组织学生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郊外去春游,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呼吸大自然的空气,触摸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去寻找大自然中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动手画出来,召开以“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班会,说自己眼中的春天,以唱歌、舞蹈、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对于这些亲眼所见,亲手所画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也就更善于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

4.口语交际随机训练,立足课堂,走向课外,走向社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口语交际训练应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这就是说,在口语交际课中,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倡导走出灌输、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的教学路子。

5.说写互相结合,强化口语交际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