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自动化设备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即通过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系统数据的采集、分析等管理工作,以保证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但是,由于自动化设备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实际应用的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地方。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所示:
1.1依赖性强,不能完全自动化管理
就目前的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系统在很多复杂、强度大的实际运用中,自动化管理很难做到设备的完全智能化,还需要人为管理和文档管理的协助进行记录、管理设备信息,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对于目前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让自动化管理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1.2自动化管理系统设备水平低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导致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速,自动化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随着它的投入使用,人们对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也发现了其所存在的问题,如管理系统常常对新增加的数据库束手无策。
1.3管理水平与系统设计脱节
在混合模式下的自动化生产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运行性能,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需要,现代化生产设备呈现出复杂化特点,导致设计设备对设备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增高,而目前的设备管理普遍采用的一次性开发,无法兼顾企业的后续需求,直接造成管理水平与生产系统设计的发展脱节,进而加大了设备的资金投入量。
1.4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由于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受到自身开发技术的限制以及设计方面更新缓慢等因素的影响,使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在实施管理时出现反应迟缓、顾此失彼的现象,即当系统数据发生改变时,其不能为此做出相应改变,如当有新的设备进入运行或者旧的设备退出运行时,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在自动化管理系统上,为保证设备能够有效的管理工作,不仅其设计要求及时更新,而且新的数据要及时导入系统。
2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针对目前混合模式下的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中所存在的不足,并有效结合当前管理系统中的机制,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社会生产对自动化设备管理的需求,提出更有效的自动化设计管理系统的构想。
2.1系统架构分析
该系统使用客户机和服务器(Client/ServerStructs,C/S)结构,该体系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实现自动化管理工作,同时实现附件管理、备品管理以及电子文档管理,保证管理者可进行多类型的系统平台操作,并且每种自动化设备都分为静态数据管理和动态数据管理,前者主要对设备的基本技术参数进行录入和维护,而后者则主要管理设备的调动、升级和更新。在系统操作中,为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其设备人员可通过PC机控制数据库服务器来实现,使管理工作更加灵活操作,进而提高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工作的效率。同时,为方便、实时处理设备管理的操作任务,减少管理系统对人工管理的依赖,可将各种属性的自动化设备的数据库建立在一个服务器端,使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不断向智能化发展,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2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根据目前我国自动化设备的数量和类型,混合模式下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控制系统管理、电源管理、备品备件管理以及自动化设备电子文档管理等管理工作,根据研究分析,具有数据输入模块、查询修改模块、系统服务模块是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需具备的基础功能。
2.2.1数据输入模块
在数据输入模块中,通过把自动化设备的各种运行状态的数据参数输入到系统的数据库,并给每个自动化设备建立独立的电子档案,同时实时将设备在运行时各种状态的数据进行记录,是实现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第一步。
2.2.2查询修改模块
在查询修改模块中,为保证在管理系统中系统参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当有新的设备进入运行或者旧的设备退出运行时,查新修改模块需根据其状态的改变对及时记录的数据进行更新,这是实现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
2.2.3系统服务模块
在系统服务模块中,为实现数据的良好维护,需对接收的更新数据及时备份,并实时对系统加以维护,保证系统正常、安全的运行,这是实现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保障。2.3数据管理由于设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在很多领域其数据种类繁多,数据库的系统数据会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进而降低系统性能。因此,在混合模式下的自动化设备管理中,对数据的管理需用数据转存的方法,数据转存即建立一个结构类似于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历史数据库,并在当前数据库每个整理表上创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删除数据库,当需要整理数据时,删除当前数据库的数据并转存到历史数据库中,从而实现有效的数据整理。
3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以及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自动化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将人从繁重、复杂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中解救出来,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因此,自动化系统管理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其广泛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3.1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其他的领域,能否准确无误的操作机器运行直接影响技术设备是否能够开发并正常使用。因此,对于从事养护与操作的员工,必须提前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提高职业素质,要求能够灵活运用行业常识解决在自动化设备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3.2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针对系统的开发目标,建立一套易于使用和管理、易于实现数据共享的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促进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如针对自身开发在建立信息系统时,从以下几个目标得以实现:
(1)使操作平面、操作界面、数据、台长格式以及系统报表统一化,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各系统的能够独立工作,相互协调,同时,不断改进企业数据的操作,简化系统中的不必要的信息孤岛,使业务数据能够实时传递。
(2)建立一套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提供现代化自动管理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法,实现自动化管理系统又快又有效的开发和发展。
(3)完善各系统的信息,使领导能够随时动态了解各部门、财务、物流以及资金的运行状态。
(4)为各子系统间能够平滑连接,自动化系统管理需与外部Internet连接。
3.3完善开发平台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统一化的平台,为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内的设置、维修及执行等环节提供一个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集应用服务、WEB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平台,更利于其管理系统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减少项目投入生产时的花销,还能彰显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中的“人本理念”。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持续更新,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提高,但在其实际运行维护过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阻碍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2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分析
基于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必须积极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以及经济化。本文以某电力工程项目为例,简要分析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在电网运行中的实际应用。
2.1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构成
该项目主要采用JZN03型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研究文/陈刚随着计算机、通信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运行逐渐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在保障电力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现存不足,并以某电力工程项目为例,对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实现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同仁参考。摘要依据监控功能划分,该系统主要分为现场监控层、通信网络层以及系统管理层三大层面。
2.2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功能
2.2.110kV中压配电系统的监控功能实现
(1)10kV中压配电柜的监测。利用微机综合保护装置,通过网络电力仪表用通讯方式来实现对微机综合保护装置以及10kV真空断路器所提供参数与信号的实时监测,并对浏览者、管理员、操作者以及工程师的操作权限进行了相应定义。主要监测参数:三相电压/电流、零序电压/电流、电能、功率、功率因数以及频率等。主要监测信号:短路器/负荷开关状态、弹簧储能状态、自动/手动状态等状态信号;接地故障、故障跳闸、内部故障、控制回路断线等故障信号;断路器位置、接地刀位置、隔离手车位置等位置信号。
(2)变压器的监测。利用RS485通信接口,通过支持Modbus-RTU协议的现场总线用通讯方式来实现对变压器温控器的实时监测,并将相关检测参数与信号输送至监控计算机中。主要监测参数:三相绕组的温度。主要监测信号:超温报警、故障报警以及冷却风机停止/运行信号。
(3)直流屏的监测。采取类似于变压器的监测手段来实现对直流屏的实时监测。主要监测参数:输出母线电压/过电压/欠电压、蓄电池电压/电流/内阻等。主要监测信号:失电报警、单体电池失效告警、浮充/均充/预告警等报警信号;系统接地故障、直流故障、控制器故障、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故障等故障信号。
2.2.2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1)监控界面。借助友好的人机界面,便于运行人员能够更为准确地、及时地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断路器以及其它配电设备的实时工作/故障状态能够在监控界面上通过不同颜色鲜明显示出来,并且实际运行参数可供用户随时查阅。
(2)用户管理。对于用户实行分级管理,分为系统管理员、一般操作员与工程配置员3个等级,通常由系统管理员来设置运行人员的操作权限,并通过用户名与口令字来进行确认,从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
(3)事件报警。对开关的运行状态变位、故障报警、越线报警以及通讯异常报警等报警信号进行实时监测与准确记录,并第一时间内弹出相应的报警提示窗口或实现报警图形。例如,当断路器出现故障后,只有完全消除故障后,监控画面上的故障图标才会消失。
(4)报警信息查询。对报警类型、报警对象、报警内容、报警时间以及报警状态等进行有效查询,便于用户准确分析事故与高效维护系统。
3结语
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总体构建框架
1.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图1)
1.2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
简要介绍上图为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在智能建筑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六个子系统(照明、供配电、冷热源、空调、给排水、电梯)的监控,并可控制其运行。由中央控制器统一全分布式控制运行,但由于每个子系统都由路由器分开,所以也可独立运行,控制系统涉及智能建筑各个系统设备自动化控制,可实现高检测功能。
1.3各设备监控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1.3.1供配电系统
主要功能为智能建筑提供电力。楼层配电设备分布在各楼层,电设备一般放置在建筑底层。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参数、配电电源、每个电源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变化进行监控,同时对各楼层电设备电源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若发生故障会产生警报并记录故障数据。
1.3.2照明系统
主要功能是为智能建筑照明。其设备建设于建筑物的各个平面上,方便实现各角度全方位照明。照明监控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照明分为公共照明部分,通过监控可根据室外照度值设定开关时间,也可通过更改程序实现不同照明灯具的启动时间。室内照明监控可通过监控数据,采用总线控制方式,设定程序对不同场景开启不同的照度。
1.3.3冷热源系统
为智能建筑供给冷源和热源,其噪音较大,设备一般置于建筑底层地下室内。通过对冷热源系统运行数据和冷热源供给量的监控和分析,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不同季节冷热源供给量和供给时间。
1.3.4空调系统
保障智能建筑的环境温度处于适宜状态,空调设备一般置于各楼层高处位置,地下室也可以配置。控制子系统主要对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的工作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和设定主机房的温度、湿度和运行时间。同时监测子系统还具备空调漏水监视功能,可有效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漏水监测和控制。
1.3.5给排水系统
既能为智能建筑提供水源,又能排除建筑产生的污水,排水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建筑顶层,也可设置在楼宇夹层位置。监控系统可监控水泵的工作状态,并对水池的液位随时检测,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水池液位异常时,子监控系统就会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故障数据记录反馈,自动显示故障发生区域和故障详细情况。1.3.6电梯系统是为高层建筑提供上下交通的便利系统,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的垂直竖井内。电梯监控子系统主要实现对电梯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电梯启动、停止、方向等,动态显示出电梯实时状况,一旦发生故障,监控系统会对电梯设备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等进行检测,自动报警并显示故障地点、状态、时间等信息,并将故障记录记忆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2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要素
2.1各监控子系统控制功能参数明细
将上文中所述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要求进行统计和汇总,确认各子系统监控点的分布位置和分布数量,将子系统的监控点设置类型、数量、相关设备、安装需求、使用地点等详细列出,并备份保留。依据各子监控系统技术和系统设备实际特点,以系统高效性、可靠性、实用性为前提,以满足子系统功能需求为标准,以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节能环保为核心,以建筑设备维护保养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为主要指标,详细将设备子系统的各种功能参数、控制参数、技术参数列出并进行归档,为日后整体系统搭建安装提供依据。
2.2监控系统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确定
按照监控系统被控设备的控制标准和监控点数量,结合安装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控制点进行设置和筛选,设计出被控设备安装现场控制器控制区域内部的监控点分布图,并根据实际要求确定选择现场控制器。除了现场控制器,还要确定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使用标准,传感器和执行器是对被监控设备现场数据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的基本组成部分,传感器可监测设备状态和数据变化,执行器对此进行分析和反馈,可以说两者在自动监控系统中属于核心构件。根据系统设备特性,对关键设备要采用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智能型传感器和执行器,以提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质量。非关键设备上可以采用传统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此可减少成本,降低整个系统造价。
2.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网络构建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整体网络构建如上图2所示,建筑设备LON现场总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实意义上实现了分布式监控。此系统不同类型的控制器节点都具备高智能化特性和网络通讯能力。由于控制器各节点具备通讯能力,能够使节点与节点之间实现相互通讯功能,构成完整的通讯网络。系统中的控制机构和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总线现场连接为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自动化监控任务,两者可实现控制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硬件支持
智能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构建必须有硬件支持,在硬件方面,主要选用以下器件:中央监控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处理子系统反馈的综合数据下达控制指令);监控显示屏(将监控图像实时显示,便于观察和分析故障状况);键盘(更改程序或设定程序,典型的输入设备);鼠标(输入设备);不间断电源(为监控中央系统和子系统供电,保障监控系统不间断运行,保证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网络路由器(中继器、桥接器、配置型路由器等联合使用,实现网络分布);控制总线(无屏蔽双绞线、控制总线LON);控制节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2.5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支持
建筑设备自动化中央监控器软件功能具备操作级别和身份识别管理功能。软件系统采用8位通行字进行鉴别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实现权限设置,只允许有权限操作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数据浏览,并对访问者身份信息、访问时间、访问内容进行识别和记录,且具备交互式菜单,为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数据目录,节省操作时间,便于高效作业;中央控制系统设计还具备逻辑格式数据显示功能,可描述短语、数值、单位等数据,对不正常数据报警显示;具有高效数据分离终端,控制特定数据在特定端口运行,只允许一个操作人员或打印机进行处理;具备特殊指令操作功能,响应命令,逻辑显示并进行标识。
3结束语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
1 前言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我们日常的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其工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就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运行现状来看,存在着很多因素影响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进而可能导致电气自动化运行的终止,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着重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2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电气自动化的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电气自动化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了,需要用到的人员也越来越少了,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力的解放了人力资源,减少了人工消耗,但是却不利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有序运行,一旦出现问题而又无法及时解决的话就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指的是在相应环境条件下,或者是在规定时间的范围之内,可以完成,或者是可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然而,要想完成某种特定任务能力的大小及其完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高低。通常来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高低最容易在相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来。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使用范围界定还比较宽松,不管是较大的系统,还是小的设备和单元,都需要采用稳定性来加以衡量,在实际的衡量中最好采用概率来描述。一般情况下,电气自动化可以依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或者计划进行操作、控制、监视等一系列的必要功能,而且其相关设备还能在无人或者少人的状态下自动运行。由于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工作环境中,操作和管理无需更多人员,甚至不需要任何人员即可工作,所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已经成为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键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各国经济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才能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即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3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现状
关于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设备稳定性的现状分析,主要是要考虑工作环境多样化的情况下,从而形成的操作维护不当现象。众所周知,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工作环境,甚至有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实际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以便消除环境因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经实践证明,引起这些不良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索、机械作用力因素,电磁干扰因素等。
3.1 气候因素
对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湿度、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措施探究文/王宏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体现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下能达到规定功能的能力,特别是在不利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对于控制和把握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至关重要。摘要气压、温度、大气污染、厌恶等方面,此类不利的环境因素会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带来严重干扰,进而损坏电气自动化的设备结构、运动的灵活性,及其温升过高等重要环节,更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电气自动化设备完全毁坏而无法正常工作。
3.2 机械作用力因素
对机械作用力因素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在不同运载的工具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能会受到不同种类的机械作用力,比如:冲击、震荡、离心加速力等方面。在这些机械作用的严重影响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元器件容易受到损坏,参数易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元器件发生变形和断裂情况,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金属件也会因疲劳而受到严重损坏。
3.3 电磁干扰因素
对电磁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这方面的因素尽管属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但是它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通常来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运行中,同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不同程度地增大设备的输出噪声,由此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失去稳定性,甚至会形成安全事故。
4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作用
4.1 稳定性能够衡量设备质量
产品要实现其自身价值,产品质量是硬道理,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生命线,而要确保产品质量的要素,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特性上,涉及其性能、稳定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可见,稳定性在确保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主导作用,即稳定性越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发生的故障次数就越少,维修费用也越低,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一句话,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精髓所在,也是每一个企业家必须寻求的最高目标。
4.2 稳定性能够提高设备市场竞争力
当今社会,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用房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人不但要求性能比较优的产品,同时更加重视产品的稳定性能,特别是电气类产品。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优者则胜,劣者就会被淘汰,只有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才能赢得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获得公众认可和青睐。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自动化程度、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下,稳定性技术能够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5 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措施
5.1合理地制定设计方案
首先要认识和把握产品的自身特点、实际应用环境、应用条件,需要依据这三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确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由于各个厂家所生产的产品都不尽相同,他们之间会存在许多差异,所以在同一个项目当中,最好统一使用同一种常见的产品,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各个设备之间的良好协调性。
5.2 选择合适的零部件
在满足设计合理的条件下,必须选择合适的零部件,这就要考虑相关电路的实际性能,最好选择专业常见的零部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保证,不论是在产品质量上,还是在后期维护上,都能有效地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此外,选择零部件的时候,还需要高度重视零部件的使用参数。
5.3 强化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
在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温度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由于温度变化容易大大降低电气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温度变化过大也会发生严重事故。究其原因,这主要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当中不断向外散发热量造成的,如果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就会积累在较小空间内,从而使设备周边环境温度不断升高,结果不堪设想。因此,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时,要关注散热问题,合理地确认散热方式,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设备本身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入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要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全面把握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注意研究方法,坚决杜绝盲目操作的不良现象。因此,需要科学地结合国内外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新技术,根据最新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制定更加合理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一般情况下,电气自动化可以依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或者计划进行操作、控制、监视等一系列的必要功能,而且其相关设备还能在无人或者少人的状态下自动运行。由于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工作环境中,操作和管理无需更多人员,甚至不需要任何人员即可工作,所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已经成为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键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各国经济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才能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即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1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简介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指的是在相应环境条件下,或者是在规定时间的范围之内,可以完成,或者是可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然而,要想完成某种特定任务能力的大小及其完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高低。通常来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高低最容易在相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使用范围界定还比较宽松,不管是较大的系统,还是小的设备和单元,都需要采用稳定性来加以衡量,在实际的衡量中最好采用概率来描述。
2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现状
关于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设备稳定性的现状分析,主要是要考虑工作环境多样化的情况下,从而形成的操作维护不当现象。众所周知,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工作环境,甚至有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实际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以便消除环境因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经实践证明,引起这些不良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索、机械作用力因素,电磁干扰因素等。
2.1 气候因素
对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湿度、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措施探究文/王宏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体现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下能达到规定功能的能力,特别是在不利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对于控制和把握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至关重要。摘要气压、温度、大气污染、厌恶等方面,此类不利的环境因素会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带来严重干扰,进而损坏电气自动化的设备结构、运动的灵活性,及其温升过高等重要环节,更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电气自动化设备完全毁坏而无法正常工作。
2.2 机械作用力因素
对机械作用力因素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在不同运载的工具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能会受到不同种类的机械作用力,比如:冲击、震荡、离心加速力等方面。在这些机械作用的严重影响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元器件容易受到损坏,参数易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元器件发生变形和断裂情况,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金属件也会因疲劳而受到严重损坏。
2.3 电磁干扰因素
对电磁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这方面的因素尽管属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但是它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通常来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运行中,同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不同程度地增大设备的输出噪声,由此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失去稳定性,甚至会形成安全事故。
3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作用
3.1 稳定性能够衡量设备质量
产品要实现其自身价值,产品质量是硬道理,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生命线,而要确保产品质量的要素,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特性上,涉及其性能、稳定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可见,稳定性在确保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主导作用,即稳定性越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发生的故障次数就越少,维修费用也越低,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一句话,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精髓所在,也是每一个企业家必须寻求的最高目标。
3.2 稳定性能够提高设备市场竞争力
当今社会,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用房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人不但要求性能比较优的产品,同时更加重视产品的稳定性能,特别是电气类产品。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优者则胜,劣者就会被淘汰,只有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才能赢得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获得公众认可和青睐。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自动化程度、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下,稳定性技术能够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4 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措施
4.1合理地制定设计方案
首先要认识和把握产品的自身特点、实际应用环境、应用条件,需要依据这三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确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由于各个厂家所生产的产品都不尽相同,他们之间会存在许多差异,所以在同一个项目当中,最好统一使用同一种常见的产品,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各个设备之间的良好协调性。
4.2 选择合适的零部件
在满足设计合理的条件下,必须选择合适的零部件,这就要考虑相关电路的实际性能,最好选择专业常见的零部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保证,不论是在产品质量上,还是在后期维护上,都能有效地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此外,选择零部件的时候,还需要高度重视零部件的使用参数。
4.3 强化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
在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温度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由于温度变化容易大大降低电气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温度变化过大也会发生严重事故。究其原因,这主要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当中不断向外散发热量造成的,如果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就会积累在较小空间内,从而使设备周边环境温度不断升高,结果不堪设想。因此,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时,要关注散热问题,合理地确认散热方式,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设备本身
4.4电子设备的气候防护
气候条件对电子设备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电子设备容易受到潮湿空气的侵蚀,使机内元器件、印制电路板上产色和凝露现象,极容易造成绝缘材料表面电导率增加,及零部件电气短路、漏电等等情况的发生。甚至会导致覆盖层起泡至脱落,失去其保护功能。针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采用密封、浸渍、灌封等等措施进行维护,而我司就在控制电房安装了工业除湿机,使控制电房的湿度保持在安全值以内,提高了控制设备的稳定性。遭受破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入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要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全面把握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注意研究方法,坚决杜绝盲目操作的不良现象。因此,需要科学地结合国内外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新技术,根据最新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制定更加合理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费磊 .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相关分析 [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4).
关键词: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载波通讯;微波通讯;光纤通讯
一、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
(一)载波通讯设备
一个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按功能划分,大体分为调制系统、载供系统、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振铃系统和增音系统。其中前四部分是载波机的主要组成。
1.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概括起来由四部分组成:自动电平调节系统、载供系统、调制系统和振铃系统。载波机类型不同,各自系统的构成原理、实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调制系统:双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上下两个边带加载频信号,只要经过一级调制即可将原始信号搬到线路频谱;单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单边带抑制载频的信号,一般要经过两级或三级调制将原始低频信号搬往线路频谱。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此系统的设置是为补偿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传输电平的波动。在双边带载波机中,载频分量是常发送的,在接收端,将能够反映通道衰减特性变化的载频分量进行检波、整流,而后去控制高载放大器的增益,即可实现此目的;单边带载波机,设置中频调节系统,发信端的中频载频一方面送往中频调幅器,另一方面经高频调幅器的放大器送往载波通路,对方收信支路用窄带滤波器选出中频,放大后,一方面送中频解调器进行同步解调另一方面作为导频,经整流后,再去控制收信支路的增益或衰减,从而实现自动电平调节。振铃系统:为保证调度通讯的迅速可靠,电力线载波机均设置乐自动交换系统以完成振铃呼叫自动接续的任务。双边带载波机是利用载频分量实现自动呼叫,单边带载波机则设有专门的音频振铃信号。载供系统:其作用是向调制系统提供所需载频频率。在双边带载波机中,发信端根据调制系统的需要,一般设有中频载频和高频载频,而且收信端除设有一个高频载频振荡器外,中频解调器的载频则主要靠对方端送过来的中频载频,以实现载频的“最终同步”。
2.音频架、高频架。在载波通讯中,如果调度所和变电站相距较远,为了保证拨号的准确性和通讯质量,在调度所侧安装音频架,而在变电站侧安装高频架,两架之间用音频电缆连接起来。载波机按音频架、高频架分架安装后,用户线很短,通讯质量明显提高,另外给远动通路信号电平的调整也带来方便。同时,话音通路四线端亦在调度所,便于与交换机接口组成专用业务通讯网。
(二)微波通讯设备
根据微波站的作用,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微波站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站型的不同,其设备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包括以下设备:终端机、收发信机、天馈线、微波配线架、电源、蓄电池、铁塔等。
1.收、发信机。微波收、发信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群路信号与微波信号之间进行频率变换。在发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高处变(群路信号变为微波信号),即上变频。在收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低处变(微波信号变为群路信号),即下变频。
2.终端机。微波通讯系统中,必须有复用设备作为终端机,其作用是:在发信端,将各用户的话路信号,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群频话路信号;在收信端,将群频话路信号,按相应规律解出各个话路信号。
(三)光纤通讯设备
光纤通讯系统主要包括光端机和光中继机以及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通讯设备。
1.光端机。光端机是光纤通讯系统中主要设备。它由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组成。在系统中的位置介于PCM电端机和光纤传输线路之间。光发送机由输入接口、光线路码型变换和光发送电路组成。光接收机由光接收定时再生、光线路码型变换和输出接口等组成。光端机中还有其他辅助电路,如公务、监控、告警、输入分配、倒换、区间通讯、电源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端机的可靠性,往往采用热备用方法,使系统在主备状态下工作,正常情况下主用部分工作,当主用部分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部分工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主一备方式。光端机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如下:输入接口:将PCM综合业务接入系统送来的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光线路码型变换:简称码型变换,将输入接口送来的普通二进制信号变换为适于在光纤线路中传送的码型信号。光发送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和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光驱动电路将码型变换后的信号变换成光信号向对方传输。光接收电路:将通过光纤送来的光脉冲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均衡改善脉冲波形,清除码间干扰。定时再生电路:由定时提出和再生两部分组成,从均衡以后的信号流中抽取定时器,再经定时判决,产生出规则波形的线路码信号流。光线路码型反变换:简称码型反变换。将再生出来的线路信号还原成普通二进制信号流。光端机一般采用条架结构,单元框方式。不同速率下工作的光端机,单元框的组成情况也不同。
2.光中继机。在进行长距离光传输时,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衰耗等限制,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例如34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50~60km的范围,155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40~55km的范围,若传输距离超过这些范围,则通常须考虑加中继机,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这样可以将传输距离大大延长。由于光中继机的作用可知,光中继机应由光接收机、定时、再生、光发送等电路组成。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成是没有输入输出接口及线路码型正反变换的光端机背靠背的相连。因此,光中继机总的来说比光端机简单,为了实现双向传输,在中继站,每个传输方向必须设置中继,对于一个系统的光中继机的两套收、发设备,公务部分是公共的。
3.数字通讯设备。一般来说,数字通讯设备包括PCM基群和高次群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是将模拟的话音信号通过脉冲编码、调制,变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数字复接技术,将多路PCM信号变成一路基群速率为2048Mbit/s信号进行传送,以及将收到的PCM基群信号通过相反的处理过程,还原成模拟的话音信号的一种设备。
二、电力通讯网络的工作模式
通讯的目的是为了传送、交换信息。虽然信息有多种形式(如语音,图像或文字等),但一般通讯系统的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信源是指信息的产生来源,这些信息都是非电信息,要转换成电信号,需要一种变换器,即输入设备。交换设备是沟通输入设备与发送设备的接续装置。它可以经济地使用发信设备,提高发信设备的利用率。发送设备的任务是将各种信息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如调制、滤波、放大等)使之满足信道传输的要求,并经济有效地利用信道。载波通讯中,载波机的发信部分就是一种发送设备。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概括地讲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噪声和外界各种无用信号的干扰各种形式的噪声集中在一起用一个噪声源表示。接收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作用与发送设备和输入设备作用相反,它们是接收线路传输的信息,并把它恢复为原始信息形式,完成通讯。在电力工业中,现已形成以网局及省局为中心的专用通讯网,并且已开通包括全国各大城市的跨省长途通讯干线网络。在现行的通讯网中光纤通讯已占主导地位。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大电站、大机组、超高压输电线路不断增加,电网规模越来越大;通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更新周期明显缩短。数字微波、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对流层散射通讯、特高频通讯、扩展频谱通讯、数字程控交换机以及数据网等新兴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会得以逐渐推广与应用。
三、结语
在合理规划、设计和实施各种网络的基础上,如何为电力系统提供种类繁多、质量可靠的服务,就成为摆在电力通讯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建立一个综合、高效的电力系统通讯资源管理系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PLC,modbus,自动化
1、引言
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论文参考,modbus。
此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它描述了一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如果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它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
因此,Modbus协议具有适用性广泛,使用灵活,同时还具备实时纠错等多种优点,应用在打印适配板与PLC通讯中可以自如的设定其数据格式,并有效防止打印乱码等打印故障的产生。
2、设计方法
本设计采用打印适配板作为主站,S7-200 PLC做从站的方式,由打印适配板主动读取PLC中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内容来决定打印的格式、时间、打印字符内容。
2.1 modbus通讯帧的结构
本设计采用消息帧采用RTU模式,其结构如下:
① 因其消息发送至少要以3.5个字符时间的停顿间隔开始,所以其起始位为T1-T2-T3-T4。
② 设备地址标示主机下从站的地址,如可以将从站S7-200地址 设为16(如右图)。
③ 功能代码为该消息所要实现的功能
例如:一从主设备发往从设备的消息要求读一组保持寄存 器,将产生如下功能代码:
0 0 0 0 0 0 11 (十六进制03H)
对正常回应,从设备仅回应同样的功能代码。对异议回应,它返回:
1 0 0 0 0 0 11 (十六进制83H)
除功能代码因异议错误作了修改外,从设备将一独特的代码放到回应消息的数据域中,这能告诉主设备发生了什么错误。
④从主设备发给从设备消息的数据域包含附加的信息:从设备必须用于进行执行由功能代码所定义的所为。这包括了象不连续的寄存器地址,要处理项的数目,域中实际数据字节数。
⑤当选用RTU模式作字符帧,错误检测域包含一16Bits值(用两个8位的字符来实现)。错误检测域的内容是通过对消息内容进行循环冗长检测方法得出的。CRC域附加在消息的最后,添加时先是低字节然后是高字节。故CRC的高位字节是发送消息的最后一个字节。
2.2 modbus协议的通讯周期
查询消息中的功能代码告之被选中的从设备要执行何种功能。数据段包含了从设备要执行功能的任何附加信息。论文参考,modbus。论文参考,modbus。
如果从设备产生一正常的回应,在回应消息中的功能代码是在查询消息中的功能代码的回应。
2.3 PLC modbus库初始化的设置
其中:
Mode: 输入数值1将端口0指定给Modbus协议并启用协议;将输入数值0指定给PPI,并禁用Modbus协议。
Addr:S7-200作为从站的地址。论文参考,modbus。
Baud:通讯的波特率。
Parity: 0-无奇偶校验,1-奇数奇偶校验,2-偶数奇偶校验。
Delay: 数通过将指定的毫秒数增加至标准Modbus讯息超时的方法延长标准Modbus讯息结束超时条件。
MaxIQ: 参数将供Modbus地址00xxxx和01xxxx使用的I和Q点数设为0至128之间的数值。数值0禁用所有向输入和输出的读取。
MaxAI: 参数将供Modbus地址03xxx使用的字输入(AI)寄存器数目设为0至32之间的数值。数值0禁用模拟输入的读数。
MaxHold: 参数设定供Modbus地址04xxx使用的V内存中的字保持寄存器数目。
HoldStart:即打印适配板存取V内存中保持寄存器的起始地址。设置为&VB100,而MaxHold为25,所以VB100-VB200将被打印适配板所使用,编程时需避免与其冲突。
2.4 打印适配板的控制
打印适配板会持续读取VB100-200中所储存的信息,以做出其动作判断。因此,向规定地址中写入数据,就可以控制打印系统的运行。
如将”20”送入VB125,即可启动打印板的数据记录
VD136,VD140,VD144即为数据被打印适配板所读取的地址。
打印适配板将打印报表的格式固化在打印板中,接受到数据采集结束信号以后,会将本次数据储存,并在接到打印信号以后将其打印在报表的固定位置。论文参考,modbus。
3、结束语
Modbus工业协议因其适用性广泛、简单易用,通讯较为可靠等优点,在现代自动化设备与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传统的PLC数据打印方式中,数据受到干扰时微打无法判断接收的是否正确,经常造成打印异常,表现为乱码、微打不打印等故障。论文参考,modbus。采用Modbus协议以后,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需严格数据保存的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SIEMENSSIMATIC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
[2]MODBUSoverseriallinespecificationandimplementationguideV1.0modbus.org
[3]华镕编著从Modbus到透明就绪—施耐德电气工业网络的协议、设计、安装和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电磁兼容;电磁干扰来源;微机系统;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O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是在逐步的走向成熟,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通信、控制和测量领域中应用的计算机系统,电磁兼容问题较为突出。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指的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能力。电磁兼容技术是以解决实践中的电磁干扰而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角度来讲,电磁兼容技术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电气、电子设备及系统以及人类或动植物在一个共同的电磁环境中的安全共存问题。它既包括电气、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也包括自然界电磁干扰(宇宙干扰、天电干扰、雷电干扰等)对电气、电子设备、人或动植物的电磁影响或电磁效应。电磁干扰的传输有传导和辐射两种形式,归纳起来,任何电磁干扰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合而产生的,它们是电磁干扰源(或发射机)、干扰体(或接受器)、传输通道(耦合机制)。相应地对抑制所有电磁干扰的方法也应由这三要素着手解决[1]。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在获取信息和传送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感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电磁干扰的影响。例如,发电厂内强工频磁场干扰计算机监控系统使屏幕显示器的画面扭曲变形和抖动;发、变电站内使用步话机时引起继电保护误动或误发信号,或是使发电机调速器和励磁调节器的调节量大幅度摆动。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在开发研制自动化设备的同时,就要分析其抗电磁干扰的可行性,并通过完善的试验、测试和分析研究来确立相关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目前在发达国家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EMC技术工作体系,包括理论研究、试验与测试、规范标准及抗干扰技术等,欧洲几国并按照其制定的电磁兼容标准对进入其市场的电气、电子设备进行标准试验与测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临近,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在国际市场和国际招标的竞争能力,亟需加强EMC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亟需使EMC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1自动化设备电磁干扰的来源
由众多的一次系统设备和二次系统设备集合的系统称之为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作为二次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其产生的电磁干扰来源十分复杂。其中外来电磁辐射、一次系统设备、二次系统设备、二次系统设备之间、自动化设备内部元件之间、各传送通道间的电磁干扰均对自动化设备产生干扰与破坏。
2微机系统电磁兼容[2]
(1)自动化设备中包括以微机系统为核心的大规模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其中用到最多的是集成电路块、二极管、微分电路、A/D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他们既是干扰源,又是对干扰的敏感器件,尤其以CMOS、D/A最为敏感。
(2)干扰信号在微机系统表现的形态有差模与共模两种形态。电磁干扰侵入微机系统的主要途径有电源系统、传导通路、对空间电磁波的感应三方面,其中静电场、电磁场的感应在微机系统内部普遍存在,静电是CMOS电路的大敌。由于微机系统工作于低电压大电流方式(5V、几百安),电源线、输入输出线构成高速大电流回路,故有较强的电磁应。
(3)微机系统之间的系统内部传输线有延时、波形畸变、受外界干扰等三方面问题。
3电磁兼容技术的设计方法
影响微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因素见下式:
N(ω) =G(ω)C(ω)/I(ω)
式中:N(ω)——为干扰对系统(或设备)的影响;
G(ω)——为干扰的强弱;
C(ω)——为干扰传输的耦合函数;
I(ω)——为受干扰系统(或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即敏感度阀值。
显然,影响系统(或设备)受干扰严重程度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他们都是频率的函数。该数学模型提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的原理是:①切断干扰源,即减小G(ω);②减小耦合,即减小C(ω);③提高受干扰系统(或设备)的敏感度阀值,即加大I(ω)。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是三个因素综合考虑,并按①②③的顺序去采取措施,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4电磁兼容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是由微机系统(或单片机系统),D/A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电源回路、驱动电路、电路、通讯电路等构成的一个系统或者一个网络。在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问题的同时,也要对其各个构成电路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加以重点研究。目前,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3]:
(1)频率设计技术频率设计技术要解决的是频率兼容的问题,也是微机系统设计中的比较复杂的技术之一。微机系统要能使用统一频率元,保证频率特性的要求。频率设计包括电平(幅度边沿和频率)核实、最高工作频率设计以及降频和谐波分离(低频信号的频率不与高频信号成整倍数,特别是A/D转换的速率)技术;
(2)接地技术接地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源内阻分析技术,另一方面是接地点和地线设计技术。电源内阻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电源最大瞬时功率的分析。接地点和地线分析设计的原则是做到频率隔离、功率隔离。频率隔离是指高低频系统分开,功率隔离是指弱功率和大功率分开;
(3)电源技术电源技术一方面包括了电源特性的设计,例如电源要保证有适当的容性电流吸收能力和一定的功率裕度,另一方面还包括系统电源性质的选择,如使用电池还是使用整流电源,所有电源的种类,电源之间是否需要交换,集中供电还是分布式供电等;
(4)布线技术要降低各管脚和连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对分布参数加以限制。分布参数主要有系统的布线所决定,因此,布线是系统或设备电磁兼容技术的关键,也是系统或设备电磁兼容技
术设计的基本体现。布线技术包括环绕布线、线径选择、分层处理等;
(5)降频控制技术对输出的高频信号,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频率,对某些输出信号采取平滑措施(例如LED驱动电路中加入适当的电阻和电容)。对功率较大的输出信号(包括低频阶跃信号,如PWM输出等)尤其要考虑降频处理;
(6)多层板去耦技术随着微机系统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及电路的几何尺寸不断缩小,多层板电路已成为印制电路板的主要模式。多层板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大大地降低系统各连线之间的分布参数影响;
(7)软件技术方法当外界干扰窜入并破坏了程序的正常运行时,就会产生程序“跑飞”,程序走向错误,中断不响应和芯片内信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误动作等。通常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实现软件抗干扰:①加入空指令,目的是使微机的指令地址纳入正规,以便执行下面的指令;②收留井法,即在空指令后再增加处理“跑飞”的程序;③定时监视主程序;④由主程序监视中断运行情况;⑤采取容错技术,用时间冗余或信息冗余方法进行抗干扰和提高可靠性。
5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阐述,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 电磁兼容技术问题越来越突出, 必须充分注意并加以研究。结合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的特点, 阐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的特殊性, 提出了几种实用的电磁兼容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的设计很实验方法,希望能对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彬.电磁兼容与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1994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备;状态在线报警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网系统运行监测模式,通常是监控中心人工监控和微机自动化设备监控,但是由于调度自动化设备众多,结构复杂,而且整个监测系统协调性不够,使工作人员在在执行监测的时候,难免出现失误,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处理。
而经过技术改造,利用设备状态在线报警技术,优化系统结构,降低了人为工作的失误,同时也强化设备运行可靠性,简化了生产管理环节。
设计应用背景以及目的
传统的调度自动化的运行维护方式有两种:其一是调度自动化值班人员定期地对自动化机房环境、电源、空调设备、电网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系统软件进程、厂站通信状态等进行人工逐项巡查;其二是出现问题之后,等待调度、监控人员汇报缺陷后立即处理。这两种方法的弊端显而易见,前者运行人员的任务量过大,导致效率低下,而后者是失效差,虽然效率高,但是此时问题已经发生。倘若系统中某个监控软件退出,监控人员疏忽不知,导致发现和处理问题出现时间上的延误,从而影响了安全生产。
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重新设计,开发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系统运行状态的在线自动监视,提高了系统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设计思路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考虑到Internet/Intranet高科技技术对电力企业的影响,设计成为具有一体化平台的网络化、多功能系统。 在系统硬件上,采用最新的高可靠性的微型计算机硬件技术,搭建好系统系统工作服务的硬件平台。在软件上采用最新的正版操作软件Microsoft Windows等。
系统的设计思路要求。方便性:集到有用的重要信息,采集到的数据结果,按照预先设定的的报警值进行分析处理,而且报警结果可以直观明了反馈给运行人员。可靠性:系统提供了多种界面进行报警值限定,当超过上限和下限值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但是要防止系统因为设定数值设定问题导致报假警或者是频繁报警现象发生,让维护人员集中精力,关心处理重要信息。高效性:系统必须能够进行高效的实时数据处理,报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和语音电话等方式即时传送给值班人员。
设计思路架构图
三、设计结构
调度自动化设别状态报警系统采用了分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包括信息采集和变换系统,信息通信设备传送系统和信息调度中心系统。这三个模块之间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各个模块设计相对独立,某个模块的内部更改不影响另外模块的正常运行。
信息采集和交换系统
信息采集和交换系统,主要负责收集、处理电网运行实时信息,通过人机联系系统把电网运行状况集中而有选择的显示出来进行监控。电网的实时数据包括电网的总负荷、总出力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的遥测以及遥信等状态数据。这一类数据和各应用系统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先进的调度自动化设备状态报警系统具备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平台,可以统一管理各系统接口,而且个系统之间并不相互干扰,有效提高了数据获取效率。在信息交换方面,考虑了各个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对各操作系统的不同信息接口进行编程,实现了跨平台的基础架构。
信息通信设备传送系统
采集到的信息按照文件传输协议(FTP)通过根据配置文件信息,将指定的文件按照指定模式发送到指定目录。信息传送模块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配置文件,另外一部分是守护进程。通过这两个模块实现了将调度自动化状态信息上送和配置信息下传的目的。
信息调度中心系统
信息调度中心系统(系统管理模块)包括了主机配置模块、进程监控模块、报警日志模块。系统管理监视平台、文件接收监控模块等,是整个系统的大脑,提供系统管理功能。
主机模块(系统):主机数据库里面储存了系统运行所需的所有信息,可以通过主机界面停止或者开启管理应用进程。
进程管理模块(系统):进程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监控运行应用进程的运行状态,如果发现某个进程有异常,就可以立刻采取关闭或者重启该系统,并且生成报警信息。
报警日志模块(系统):该系统主要是讲日常中系统运行监视情况自动生成表格,列出详细的日志信息,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日志发现系统出现的故障问题。
系统管理监视界面:通过这个界面,运行管理人员可是实时监视目前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果出现报警就可以立刻实施处理。
另外,调度自动化设备状态在线报警系统,为了及时把系统出现的异常情况发送给指定的运行工程师,采用了一个报警系统,这个系统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当监测对象发生异常时,报警展示模块就会向用户发出手机短信息,提供报警数据。
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
系统实施关键问题
跨平台问题:调度自动化系统复杂,各个操作系统组成的软件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构成都不同,如何保证设备报警系统可以实现良好的跨平台作业,是一个关键问题。
监测对象信息获取问题:系统检测的对象较多,一般主要采用三种办法:利用监测对象提供的使用接口提取信息;通过标准商用接口直接进入数据库;通过操作系统底层应用编程接口获取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