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5: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教育专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第1篇

1.1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需要

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质。足球运动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理和智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着高校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师生积极参与到足球这一传统项目。这需要在体育专业课中培养出一批具有足球裁判能力的学生裁判员来完成足球竞赛裁判工作。

1.2社会的需要

全民健身运动使体育活动进入千家万户,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进入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也是一个快速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捷径。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组织竞赛的各项规则,他们在才能够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张显足球的魅力。快速提高所在单位和周围人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从而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鉴于上述需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加强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足球裁判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高校有专业的定向老师,学习材料较为齐全,观看比赛和裁判实践的机会较多,并且有自己实践的场地。所以,培养体育教育学生的足球裁判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2.1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高校的体育教师大都是由体育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或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留校组成。他们都经过了多年的系统学习,也经过体育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理论的学习。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规律,并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的能力。高校的体育老师还有很多的机会参与各个级别的足球比赛的组织工作。在担任裁判员的过程中,有丰富的临场执法经验和技巧,很强的实践执法能力。这些都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现代足球裁判知识打下了基础。2.1.1加强对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论教授充实的足球理论知识是做好足球裁判工作的重要前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熟知理论,并把掌握的理论渗透到实际操作中。在面对规则(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授因此而显得更加重要。教师通过讲授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消化吸收规则的速度。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足球裁判规则。在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授。首先,在足球普修课一开始就应使每个学生明确认识到裁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让学生真正地对足球规则和裁判法重视起来。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对枯燥理论的排斥情绪等困难。其次,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分清相关概念。概念的梳理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规则和裁判法;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规则和裁判法。再次,强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多变性和灵活性。随着足球运动技战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规则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要求同学们随时掌握规则的动态,最快的接受新的规则并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判断,遇到困难时才能从容不迫地解决。2.1.2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足球裁判专门的技术、技巧辅导足球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很多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技巧。如哨音、手势、跑位、视野范围、判罚尺度、执法心态。教师在这些细节上应多加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组,两组进行比赛,一组进行裁判工作,定时交换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及时发现其自身的不足,积极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裁判工作,并给予现场指导。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列举比赛中的一些正误判例作为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强调经常练习及熟练掌握的重要性,以使学生在执法比赛中表现出裁判员应有的气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哨音的响亮与哨音的节奏感,其次要规范裁判的基本手势,再次,要把握好特定的跑动路线,第四,要让学生多多实践,积累起丰富的经验,第五,要教授一些心理学知识,辅助学生对技能、技巧的掌握。利于学生排除焦躁、慌张、迟疑、涣散等消极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稳定的、恒常的心理品质。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这几个要素,才能培养一个执法能力出众的裁判员2.1.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在裁判工作中勤于实践,及时总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足球裁判,但实际上每个人参与裁判工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同学们必须在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后,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际锻炼。不能因为害怕失误或判罚不够准确,而不敢吹哨。其实这是一个每一个裁判员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只要通过多次练习来慢慢克服自身的缺陷,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裁判员。其次交流和总结是足球裁判员提高执法水平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赛前,同学们要注意集中进行针对性学习,再熟悉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统一比赛的判罚尺度,大家讨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讨论处理意见。大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鉴别能力,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和电视的观摩,自己找出不足,几位同学之间就可以组成互纠小组,互相指出各自的不足,互相鼓励、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2高校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积极创造外部条件

高等师范院校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也要积极的创造机会与外部条件来为培养高水平足球裁判创造条件2.2.1定期举办培训班、讲习课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平时有繁重的课业负担,老师也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光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所以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举办培训班、讲习课。在培训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要讲练结合,然后给学生自主练习。学生们在组织临场裁判实习时,以哨音、手势、移动等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逐渐掌握判罚的准确性及尺度的合理性。“同时,可以邀请资深裁判前来讲课,传授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足球裁判员的正规训练。并且在培训班结束时,可以通过足球裁判等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个大致了解。2.2.2定期进行观摩,老师讲解,学生体会定期进行电视观摩,有条件的可以外出观摩,提供良好的经济保障,并安排一些省、市级的比赛现场观摩,让学生走出去,留心观察并记录印象最深的正误判例,讲解临场裁判执法尺度,这既增加了学生们的经验,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要利用电化教学,加强直观性。“走出去”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充分的锻炼自己。同学们参与各种不同级别的比赛,担任不同的裁判工作,可以积累丰富的执法经验,从中找出不足,循序渐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裁判能力。2.2.3建立裁判员组织高校可以组织成立足球裁判协会或成立足球协会,在足球协会下开设一个裁判部。由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定期指导;由协会承办赛事,学生组织比赛的编排工作,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收对足球裁判工作有兴趣的学生,使足球裁判员的队伍发展壮大。

3结论

第2篇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各个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专业实践实习能力是学生今后能否顺利进入工作角色的根本,是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增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能力、课间活动组织能力、竞技比赛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加强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也是学校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学校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从而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

2.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做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因此,加强对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对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不够重视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弊端。而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更好的运动技术水平。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就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校对学生实习环节的忽视或走过场,会导致学生知识僵化,不能学以致用。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较为薄弱

部分学校存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管理较松懈、实习考核评分不严等问题,造成多数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积极性带动不起来,不能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目标。还有很多学校将见习和实习都安排在大四进行,在这一阶段里大多数学生都在准备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来好好地完成教育实践和实习,严重影响了教育实践的效果、实习的质量。

3.课堂实践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只起到理论灌输的作用,以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忽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影响学生实践的质量,有大部分学生的实践与理论不能融会贯通。而在一些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又将专业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术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导致部分学生只懂技术,而讲解不到位,更有部分学生只讲解不做示范。

4.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比较浅

现在许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并没有对实习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使他们在体验学生这一角色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实习质量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不清晰,实习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指导不全面,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不把实习放在自己的规划之中,所以导致现在大学生的实习工作没办法顺利完成,很多大学生的实习都是由学校强制约束完成的,而并不是自愿完成的。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途径

1.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课的时间和上课次数,给予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时间上的保障,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大量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要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程的考核体系,将书面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相结合,明确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就个性张扬、不拘小节,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是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把握住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便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促使学生更喜欢体育活动。

3.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对于他们的学习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一项身体和心理相结合的运动,大多数活动不仅仅讲究的是体力,更需要智力的配合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理论技术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对该学科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积极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督促学生们不断努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消极被动的思想状况却会使大学生迷茫、彷徨、消沉,最后导致学生没有自信心,一事无成。

4.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工作,并尽快确定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方法

第3篇

1.1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传统体操教学方式为一讲解、二示范、三分解、四纠正、五组合,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和唯一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直以来,体操教学都是将传授技术动作放在首位,忽视体操的其他特性。近年来,受创新思维影响,人们开始注重体操的健身、娱乐功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涉及不多。缺乏创新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拓展和学生学习体操的欲望,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1.2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娱乐性

当前普通高校体操教学目标仍以提高学生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为核心,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娱乐性和创新性,在体操技能方面缺少兴趣教学内容;过分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忽略体操运动本身的娱乐功能,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体操教学中增加娱乐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完成紧张、复杂的动作技术学习,否则会使学生被动学习,甚至抵触学习,使预定教学任务和目标无法完成,体操教学的指导思想得不到体现。

1.3教学评价失衡,缺乏合理性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评价仍以技术动作考核为主,理论与技能考核内容少且范围窄。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体操锻炼意识养成等因素,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部分身体素质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不理想,导致其对体操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倦、恐惧心理。因此,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不完整、不科学的,没有结合客观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标准是不规范、不严谨的。应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思想,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1.4教师教学理念滞后,缺乏更新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体操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新的教学理念是否被引入教学。目前普通高校体操教学中,教师仍存在以下教学行为:(1)注重技术动作传授,忽略体育教学和体操健身能力培养,单一教学模式影响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思考和理解。(2)注重学生体操专业素质,忽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操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体操的教育、娱乐、健身功能以及学生对技能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样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方面。

2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措施

2.1坚持现行教育教学理念,注重体操教学的多方位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娱乐和消遣已逐渐成为健身活动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改变传统和过时的教学观念,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努力践行素质教育和终身锻炼教育理念,始终坚持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意识[2]。所以,高校体操教学改革应结合实际情况,既要保证学生动作技术学习以及身体素质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为此,体操教学应从单一教学目标向多方位教学目标转化,将体操健身性、娱乐性与竞技性相结合并融入体操教学中,拓展体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体操教学的内容和内涵,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操综合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2重视理论教学,构建科学、完整的体操教学体系

传统体育教学思想重实践、轻理论,实际授课中理论教学薄弱,体操教学过程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3]。因此,要想完全纠正过时的教学思想,就要切实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传授。体操动作技术的学习需要完成带有复杂性和危险性的动作。体操动作是由一个个独立技术动作组合而成,既独立又统一。每个体操动作的自动化形态都要经过不断泛化与分化,进而达到巩固与定型。因此,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其复杂性起到有效的梳理和归类作用,同时对其危险性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消除。理论知识的储备将影响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分析。同时,体操的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体操运动技术的基础和关键,是发扬和传承体育文化的积极动力。体操文化包含古今中外许多哲学思想和理念,体操理论知识教学可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对体操运动有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3丰富体操教学内容,全面体现体操运动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特点

教学内容是体操教学改革关键所在,应在教学中挑选技术性强的典型动作,配合多媒体和体育挂图等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在完成动作技术的同时掌握体操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对各种动作技术的延伸产生理解。同时,引入带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强的动作技术,让学生在学习难度动作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样既能反映体操技术的特点,也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健身性与实用性是体操运动的主要特点,也是今后体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人们对体操的认识和理解来源于实践,传统体操发展的局限在于竞技技能主导一切,而体操的拓展、辅助功能一直被人们忽略。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是当前体育教学所提倡和主导的教学理念,所以在体操教学中要设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内容,既要有个人形式,也要有集体形式[4]。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强调体操运动的健身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了解体操健身知识,学会如何利用技能去健身。

2.4构建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当前普通高校对学生体操教学评价主要为技术技能考核,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应结合体操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体操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因此,改革现行体操教学评价体系,转变体操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首先将技术考核形式变为课堂评价形式,将技术考核重心转移到综合能力方面。其次,将课堂综合评价与考核成绩结合,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最后,重视学生互评和自评,科学结合不同层次的评价结果,全面评价学生的体操学习情况和综合应用能力。构建科学的体操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5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在创新教学思维、敢于实践应用

高校体操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创新思维,敢于实践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关系到体操教学目标能否达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的重要环节,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体操教学质量的关键[5]。所以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寻找针对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体操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能使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通过开发与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操学习中获得更大收益。因此,理解教育内涵是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的基础,由此开发的教学方法必将适合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现代体操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实验 体育教育专业 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场所,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单位增加,除了办学悠久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办也较普遍,体育类专业办学竞争越发激烈,培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毕业论文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其中还谈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提出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本科最后阶段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2.1 选题困难且缺乏新意

国内学者黄汉升口]研究近年来国内体育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发现存在题目过大、缺乏准备、随意性大、题目不知所云等问题。通过查阅近五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作为地方院校,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首先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目。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极为薄弱,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对理论也不够重视,当毕业年碰到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工作,很多学生选题显得极为迷茫,不能选出适当的题目。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除个别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爱好发现研究专题外,很多学生选题更多求助于教师,有些人盲目选题,如同完成普通作业任务,并不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个别人甚至在数据库上寻找体育学术论文题目直接挪用,没考虑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围。此类选题如果及时被导师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选题指导,问题尚可解决,问题是个别指导教师学术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开题通过,将导致学生后期无法完成论文,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强通过,敷衍了事。

其次论文选题严重重复,近五届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尽管强调不得重复,但由于学生选题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选题重复严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上届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下界学生就选择调查其他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还有学生拟定一个唐山市区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尽管学生可能在实践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严格进行调查分析,但这样的题目无新意,而且学生的论述内容大同小异,结果是学生很难通过论文写作获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难以达到培养质量。另外学生选题集中在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反复研究,思维不能发散,个别学生选择在体育产业和运动训练领域挖掘新题目,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极少有人挖掘题目,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实验室完成论文。

最后是选题缺乏监控,一般学校都是学生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分配指导教师,但随着体育专业的扩招,每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院校指导教师负担普遍超负荷,导致个别导师缺乏对学生选题的监控,直接结果就是题目过大或者选题偏离培养大纲,从而导致学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见的实验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

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

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

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

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第5篇

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基于体育专业“术科”的特点,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各单元确定的主题知识点为学习目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积极而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学习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后便进入到下个单元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好实现教育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操作程序及理论化的教学结构.它完整地展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科学研究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通过研究所获的证据而进一步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同时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构建科学观念、体会理解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事实上,在本质上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探究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发展自身的探究能力及意识。

二、“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1.体育教育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鉴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轨,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体育与健康型中小学体育人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理论与技能并重,并能胜任教学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亟需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方面的专门人才。体育方法学主要包括教学方法、训练方法、锻炼方法、保健方法、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方面的知识密切关系实践活动,这也侧面反映了以前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上缺乏所需的知识、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专门传递文明的人员,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人员.在当今学习化的社会中,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而最有用的能力可谓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把之前“讲课就是灌输知识”的观点转变为“学习教学方法”的观点.作为体育教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的劳动行业又有着独特的特点,必须把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健身的方法作为重点,而不是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重视体育教学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及自由去探索课程所具备的的知识,从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较多的方法学知识,养成终生学习无止尽的习惯。

2.术科的单位探究教学模式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本身是一种科学活动,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培训老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必然趋势,也将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后,老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也需要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教学与研究本身存在着内在联系,研究的确可以促进教学,也可以通过研究得到最新的知识,及时掌握所教科目的第一线,提高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从教学工作以前的“经验型”向“教学和研究模型。”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研发能力,科研意识强,教学不断反思研究,努力探索规律的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研究探讨,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学校“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继续提高,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能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体育教育专业术科,但也能适应其他的专业和学科。以适应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教学改革来创新人才是不可避免的。

3.体育专业的术科教育课程教学时间缩短,提供了客观条件为术科“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发展。

知识的海洋没有边际,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的不断变化,人们都在不断学习。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课时显著降低。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不再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再完全按照竞技体育模式继续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没有那么多时间,使我们更难能够做到这一点。改变的实际情况,迫使我们对老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就是讲学习方法,如何应用理论和体育健身项目的嘴,让学生在具体的技术训练方法对学生的课堂经验进行自我比喻,使课内和课外的整合,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育的连续性,以弥补减少的时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的。为了满足我们的体育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由“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是证明了可行的。

三、结语

第6篇

2. XX地区优质幼儿园入园孩子家庭背景调查与思考

3. 高入园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区为例

4. XX地区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调研

5. XX地区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化调研

6. XX地区各社会阶层的幼儿教育机会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7. XX地区城乡幼儿教育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向调研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9. 幼师生教育实习与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成长研究

10. 就职最初三年与幼儿园教师的生涯发展

11. 艺术素养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12. 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13. 幼教职业的德性价值研究

14.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15. 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16.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就职初期的表现比较研究

17. 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比较研究

18.儿童参与理念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19.从绘本到活动------有意义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20.有效教学原理与学前教学活动的设计

21.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评价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23.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4.英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5.加拿大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6.澳大利亚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7.新西兰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8.幼儿园特殊教育个案研究(观察与实践)

29.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进展概念、功能、儿童观、教育观等选择一个研究

30.幼儿园蒙氏教育生态的个案研究

31.灾难事件后儿童心理的调试和康复

32.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3.受忽视幼儿的成因及教育

34、儿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儿教师的三重身份家长、老师、朋友

36、幼儿图画书研究

37、幼儿语言教育的演进

38、语言学视野中的语言教学活动

39、阅读研究与早期阅读

40、图画书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幼儿图画书教学实践研究)

41、民间童话研究(建议结合文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

42、幼儿童话作家论

43、语言修辞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44、幼儿园经典诵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45、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46、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47、幼儿园文化研究

48、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研究

49、学前儿童英语教师培训研究

50、幼儿英语故事教学

51、文化教育与幼儿英语教学的结合

52、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学调查

53、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4、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55、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56、幼儿园网页制作

57、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58、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59、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60、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2、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63、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64、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65、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67、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68、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69、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题目参考

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7篇

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社会活动。因此,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教育中“以人为本”更能体现和符合现代教育的本质规律,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产物。所谓人文精神,是人性——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表现在这种追求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1]何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人个性的教育,精神超越性的教育。教育作为一种人性的培养活动,从来都应以人性的全面发展、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拥有和占领为其内容,故拉伯雷、席勒宣称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和谐的全知全能的人。[2]所以在体教专业田径教学中首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性的教育,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2人文教育在体教专业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2.1人文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师具有主导地位,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用忽视,更应该重视。在传统的体教专业田径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处于绝对的话语权,教师教什么,以及安排学生怎么样学习基本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听从地位,主体地位基本没有得到重视与体现。人文教育则强调在教育中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应该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通过人文教育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2人文教育有利于丰富田径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体教专业田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多大变化。总体来讲,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以及乏味。田径教学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也是现代大学体育中田径项目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在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学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生活,更加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以及个性培养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通过人文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单调无味的田径教学内容生活化。

2.3人文教育有利于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通过在体教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学内容丰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内在因素。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便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学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入使学生更愿意学习田径,将极大地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2.4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田径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田径教育长久以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了害怕甚至恐惧心理。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根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但人文教育的融入将有效改善这种状态。因为人文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将学生田径的技能达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在田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学生的态度与进度等方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田径,从而将大大提高学生田径的兴趣。

2.5人文教育有利于改善田径课堂气氛

在体育项目中,大部分人对田径教学的观点都是枯燥无味,田径课堂单调、累人以及压力大,课堂气氛紧张。但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入,在田径教学中不再强调技术技能的唯一性,而改变为关注学生情感、个性、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将田径技术技能教育与学生的人的发展因素紧密联系,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

3体教专业田径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

人文教育并不是一句口号,应该真正融入到教育中来,尤其是长久以来枯燥的田径教学。在体教专业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文教育观念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田径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所有环节都应该体现人文教育的理念,尤其是田径教师自身要加强人文素养的提高。其次是注意在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传统以来田径技术技能占有绝对的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注意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社会适应以及综合素养提高方面的内容,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但也不能完全丢弃田径技术技能,而是将其与学生人的发展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加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灵活应用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出教与学的平等地位。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要真正体现人文教育的理念。长期以来田径教学都是以田径技术技能的达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这是不符合人文教育精神的。因此,必须改变这种评价方式,将评价内容多元化、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个性发展以及各人文精神。

第8篇

求学网为您提供“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解决您在写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中的难题

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9篇

体育、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想真正对他们因材施教,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级。陈晚姑(2009)等则建议对这类特殊专业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并对分级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及教学保障提出了具体内容。每一届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摸底考试,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再参照高考英语成绩,把学生分成提高班、普通班、基础班三类。提高班约占总人数的15%,入学时已经掌握基本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掌握约1500个单词,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普通班约占总人数的70%,有一定的语音、语法知识,但不扎实,听、说、读、写能力较弱。基础班,约占总人数15%,基本语法和词汇甚至未达到基本要求,词汇量低于800。依据三类生不同的英语基础,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班级的程度,对教学过程做出明确安排,科学选择教学方式。针对提高班学生,教师是引导,可以采用任务型、体验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听说及综合技能的训练,拓宽学生的阅读量、词汇量和文化视野。针对普通班学生,教师与学生并重,以精讲为主,语言训练为辅,采用激发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用英语自由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基础班学生应注重夯实学生基础,缩小与普通班的差距,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的学习习惯。分级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即强调学习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通过四级为目标,对《要求》所规定的分类多样化要求则较少重视。这一现象已引起部分高校和学者的重视,且已经就体育、艺术大学生英语教学展开相应研究和实践,并已取得部分理论成果。如王严,田慧(2011)等则提出了体育专业学生教学的目标、重点及相关措施,探讨了大学英语大班课的主要弊端并提出一些对策;我们利用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并提出其对三级后英语教学有关师资、课程设置及教材等问题的观点;建立科学的、有新意的大学英语课评价体系,是推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学教学评价必须是全面的,实事求是的,着眼于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学生是否达掌握知识、了解文化、是否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要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三级成绩、四级成绩为标准,以检测、考试、竞赛为方式的局限性评价。建立以大学英语基础知识、技能、、人文素质、课堂表现、考勤等综合评价的标准,形成教学过程、成绩测试、竞赛和学生自评、互评同步进行的综合性和形成性评价体系。

三、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体育、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比较活跃,采取“满堂灌”方式是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须进行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他们在英语课上集中精力的时间往往比较短,所以在45分钟的课堂中不能一味地讲授课本上的英语内容,需要适时穿插一些与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并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加强学习策略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吃透教材,备好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下,其结果往往是费时低效,英语水平很难提高的。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而美术系的学生,对于画面比较敏感,可以选择些名画或者画面比较优美的电影,让学生用英语来评析这些东西。对于音乐系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表演天赋和欲望都比较强,所以上课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些这样的机会,比如表演英语歌曲,英语戏剧等等再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呈现更多视觉上的刺激。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比较好动,所以英语课堂上尽量在他们失去耐性之前,讲些和他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像奥运会比赛项目英语或者可以让他们课后查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的资料,上课用英语和同学们交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