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路面工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对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中,对施工有效性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能够帮助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对自身情况做到充分的掌握,进而做出正确的工作决策,然而不足的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导致对未来公路工程情况估计失误,导致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产生了盲目性的变化,造成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的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对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控制是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发展工作的必要手段,需要得到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的管理层及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
1.2路面的使用以及混凝土技术不够级别对混凝土的黏性造成损耗
在路面公路工程的混凝土建设中,会加大力度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控制与对其黏性进行塑造,保证路面建筑的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固性,但是随着路面的使用以及混凝土技术不够级别,会对路面建筑中混凝土的黏性造成损耗,导致混凝土设施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路面建筑的施工质量可靠性。混凝土黏性下降所导致的破坏是路面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破坏模式之一,主要产生原因是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设施的使用超过了本身承载能力与承载负荷,导致黏性裂缝在地基部分出现,逐渐向上蔓延,对路面混凝土的损坏达到最大程度,由最开始的局部破坏,最终引发路面建筑质量可靠性遭到完全性破坏。
2探究加强我国公路工程路面压实工作有效性的手段与措施
2.1加大对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的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力度
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战略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实施战略行政监督的手段,最大程度加强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有效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技术管理的手段,对于这类监督体系,必须要保证由专业性的技术管理人员来进行,加强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具体情况的控制,保证了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行政工作的正常有效发展,还可以通过完善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的年度工作管理,来保证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当然加强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最基本手段还是加强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聘用,技术管理人员是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的重要人员组成部分,完善招聘体系是加强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重要方式,需要得到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与关注。
2.2建立公路工程设备保养的制度
通常由公路工程企业的管理部门制定维修制度,对保养公路工程设备的年限以及规格进行规定,对维修队伍的建设有监督性的作用,对维修设备的标准也做出明确规定,保证了公路工程设备保养的有效性。并且在进行公路工程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制度是监督公路工程设备维护有效性的最有力措施,也是保障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最佳方法。
2.3完善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对于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规章与制度
在进行具体的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改革工作前,要注意对管理手段的制度建立与规章控制,才能从基础上实际加强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效果,因此对于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而言,在进行实际手段完善之前,要加强对制度与规章的控制,才能最大程度完善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手段。在进行制度管理时,可以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控制,说明对于工作人员工作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进行管理,从基层完善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有效性,完善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的经济结构,改革路面压实施工优化工作的手段,全面带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企业技术管理改革的进程。
2.4把握好加强建筑技术的专业要领
通过对不同建筑技术的认识,在路面公路工程中利用适当的技术来进行建筑,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并且可以通过加强公路工程的材料使用,使用高强度的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加入不同的辅助材料,从根本上大幅度提高公路工程强度与硬度,使得路面建筑的公路工程质量能够得到全面的缓解。
3结语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1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
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经久耐用、节省造价和造型美观”的原则。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与防护、综合防护等几种类型。
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植草或植树,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植物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调节边坡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而且又比较简单、经济。一般来说,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必须适宜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边坡比较平缓,坡高不大。在高速公路上,常用的植物防护有植草、铺草皮和植树等。
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以及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等,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即设置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的类型有护面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锚杆防护、挡土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柔性支护与防护主要包括三维植被网、钢绳网主动防护等防护形式。
2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如出现塌方、滑坡以及可能出现失稳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强度方面)和安全性(变形方面)。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3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处治,首先要从地质条件上弄清岩溶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然后再慎重确定处治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对局部严重的、大型的、不易搞清楚的岩溶地段,应尽量设法绕避;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
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路基上方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采用排水沟将水截流至路基外。对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设置集水明沟或渗沟,将水排出路基。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洞内宜采用干砌片石填塞。位于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当洞的体积不大、深度较浅时,宜予以回填夯实;当洞的体积较大或深度较深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对于有顶板但顶板强度不足的干溶洞,可炸除顶板后进行回填,或设构造物跨越。通过溶洞围岩分级或计算判断下伏溶洞有坍塌可能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洞径大、洞内施工条件好的无充填溶洞,宜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墙、支撑柱进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内加固时,宜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可能的破坏区;对于顶板较薄的溶洞,当采用地表构造物跨越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炸除顶板,按明洞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有充填物的溶洞,宜优先采用注浆法、旋喷法进行加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如需保持洞内流水通畅时,应设置排水通道。
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土洞应先判明土洞是否仍在发展。对于已停止发展的土洞可按一般地基进行评价,需加固时宜采用注浆、复合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还在发展中的土洞,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4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由于开采时间与开采结束后上伏岩土体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都较长,以致于采空区对路基影响与危害持续时间也较长。对采空区路基的治理,首先应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及发展情况,然后再慎重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治理方案。
开挖回填处理的浅采空区的治理范围,其治理长度为公路轴向采空区实际分布长度,处治宽度为路基底面宽度或构造物的宽度,处治深度为底板风化岩位置。公路采空区路基的处治设计应根据采空区的形成时间、埋深、采空厚度、采煤方法、顶板岩性及其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选择治理方案。采空区路基的处治应从路基处治、开采协调两个方面来进行。
(1)从路基处治角度来说,主要有开挖回填、充填、桥跨和注浆等四种。
①开挖回填:对于路基挖方边坡上的采空区宜采用开挖回填方案。
②充填:采空区充填能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陷破坏程度。有条件时采用水砂充填,能保证公路安全无损。采深不大时,可采用覆岩离层充填,加固采动覆岩破坏区,限制地表沉陷破坏。对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尚未垮落的采空区,可采用非注浆充填方案,包括干砌片石、浆砌片石、井下回填、钻孔干湿料回填等方案。干砌(浆砌)片石适用于采空区未完全塌落、空间较大、埋深小、通风良好,并具备人工作业和材料运输条件的采空区治理。一般路段路基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0MPa干砌片石回填;对有构造物路段,应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浆砌片石回填。
③桥跨:煤层开采规模较小、开采深度小于100m的采空区,可采用桥跨方案。
④注浆:采空区上覆岩层在有条件时会出现离层,离层经历产生、发展、达到最大高度及最终离层闭合的移动过程。在离层带中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控制地表总的下沉量,减缓地表动态变形值,达到保护公路的目的。对于煤层开采规模较大、开采深度(埋深)小于250m的采空区,宜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法。对于埋深大于250m的采空区,宜根据其开采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是否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案。
(2)从开采协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混凝土路面由于温度或湿度变化及硬化时收缩的原因,会出现胀、缩和翘曲。设置接缝可减少混凝土板变形受约束影响而产生的内应力,增加路面板抵抗各种变形的能力。
②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采深与采厚比较大且地表变形连续时,高等级道路可设置这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增强整个路面的抗变形能力。
③合理安排开采时间。使地表剧烈变形破坏期避开冬季低温期,以使路面材料变形适应采动地表变形。(温度的降低使路面材料的脆性加大,收缩系数增大,抗变形能力降低,路面易于开裂,路面承载能力降低。)
④限制一次开采高度,沿公路轴向大面积协调开采。这种方法已在铁路下开采煤层有成功的经验,一般可以将地表位移变形降低到50%以下。由于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处治方案灵活多样,应针对采空区的具体情况,将几种方案联合使用,达到经济合理的最佳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向池,柏松平等.高原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J].公路,2002,(7).
[2]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先学后做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精心设计系列任务,覆盖课程,推进学习。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独立。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强化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建设成区别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内容陈旧。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未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未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授课方式单一。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课经常存在围绕知识不断探讨、不做任务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课讲,下课练”“先学后做”“讲一半、练一半”“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师讲生做,害怕出错,不善示范”的形式。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配套足够大的室外实训场及室内实训室,实践教学环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而且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去锻炼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教材讲授、课件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实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反馈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发现,路基路面工程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学会“工作”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的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对道桥与市政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路基路面的工作任务,明确培养学生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的目标,制定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内容)。以实际工程过程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的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学:通过路基及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分析路基、路面结构形式的确定方法;完成路面无机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做:边学边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基本的理论知识。
4.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的情境布置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课程尽量全在实训室上课,大班改成小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若干个子项目串成一个大项目,将整门课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本门课以路基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两个项目为导向,将项目分解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7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顺序,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系统化设计任务,创设工作情境。
4.2多种方式结合,突出工程性
除了校内的课程实训、实践,学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参与道路放线、设计、施工、检测的工艺流程,这对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路基路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非常有益。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学名师、一线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开展讲座,结合他们经历的重要案例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介绍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成就和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上对建筑行业各种注册工程师需求量旺盛,根据道桥与市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课堂中融入一些考试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想把学生培养好,学校首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施工一线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应增加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4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应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修改,制定出符合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新大纲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
4.5更新教材
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及时更新教材,对于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
4.6课程考核方案
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模式,引入小组过程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过程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阶段性完成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小组总结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总结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总结性评价体系(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项目最后的总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
5结语
摊铺施工看似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对各项技术要求指标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其中最基本的当属摊铺的各项科学数据,主要对摊铺施工的厚、宽、高以及平整度和中线平面偏位等集合数据给出了精准的参考数据,另外在摊铺和碾压过程中,应该由施工技术人员对每项施工进行质量控制。比如说,压实度是否达标,接缝处是否紧密连接,是否可能出现裂缝漏水状况,这些都是在施工时,需要具体考量的工作流程。
2摊铺与碾压设备影响路面摊铺质量的因素
2.1操作人员素质的影响机械操作人员的素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在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施工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施工作业训练,不了解施工流程的技术节点,不能有效地把握施工注意事项。除此之外,也不乏一些操作人员的个人修养有待提高,自身技术操作水平有限,又缺乏使命和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尽职尽责。
2.2摊铺设备和操作方法的影响在进行摊铺作业的时候,摊铺机的操作速度需要控制,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不变的数据范围内运转,这样才不至于不同路段的铺设材料不够均匀,压实找平的工作受阻;还有就是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准确,不能有效保证原料的温度,也不能完全按照既定的施工规范去作业。2.3供料不及时的影响主要是肉为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运输供应等环节出问题无法保证摊铺工作连续性,经常出现摊铺机待料现象,出现停顿,导致速度下降,使平整度和压实度均匀性受到影响,在熨平板停止位置出现一条很难消除的隆起带,从而影响路面质量。
3加强机械设备操作手的培训工作
在施工技术人员上岗之前,应该有相应管理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专项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讲明具体的施工责任制度,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使其认识到这一工作并不是个人行为,乃是关系到企业形象,道路质量安全等诸多问题。
4正确合理调整摊铺机和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落实操作方法
4.1摊铺机自身的条件及操作对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有影响在选用的摊铺机进入施工现场以前,一定要做好机械设备的质量检测工作,不同性能标准的摊铺机都会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特别是摊铺机的主要部件,比如说履带、供料装置等等,如果做好检查检验工作,那么可以及时更换和处理,否则将在不同程度对施工质量,对路面的平整度产生破坏。
4.2摊铺速度要恒定在规定时间内熨平板底部混合料的数量的供给是每个路层相同厚度和标准压实度的重要干扰数据,这一变化是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此中情况主要是摊铺机在进行作业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速度行进,路面下层的速度不得低于两米每rain,也不得高于六米每rain,路面上层应该控制在一到三米的范围内,如果在施工开始时确定了一个速度,那么就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准确地按照这一速度进行作业,一旦出现设备短时间停止运转或者是倒退亦或者是有脉冲,那么都将直接导致路面的铺设质量受到影响。严格的控制铺设机的速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厚度一致,压实度平整度得以保障。
5总结
在含水量一部分已经提到过压实过程对含水量的影响。压路机的重量变化和碾压通数的变化都将会导致含水量发生改变。其变化规律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土或路面材料的最佳含水量会随着压路机重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最大干容重则随重量增加而不断增加。但这种含水量降低和干容重增大现象也有着限度,当达到这一限度时,无论如何改变压实过程,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也就不会再发生太大变化。因此必须根据这一特性合理选择恰当的压实设备以适应公路压实施工的实际情况,以求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使含水量达到最佳,工程质量达到保障。
2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技术措施
2.1压实作业工作必须做好
首先要保持压实速度和碾压段长度之间的稳定关系,对二者做好协调工作。其中一些情况需要得到特别关注。气温、风速等也会对碾压段长度的确定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碾压长度会随温度增高而增长,而风速增大时碾压长度则需要相应变短一些。其次在碾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沥青混合料黏附在轮子上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通常可以通过洒水在碾压轮上的方法得到解决。再者绝对不可以把机械设备、矿料油料放置于刚刚碾压还未冷却的路面沥青混合料面层上,以避免对路段造成损害。有些路段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无法开展压路机压实工作,此时的压实作业工作则需要振动夯板的帮助。最后碾压段长度的确定必须还要考虑路面沥青的出场温度、材料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多方面因素方可以保证确定碾压段长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压实质量的检测必须完备
目前实际生产中对压实质量进行检测通常采取的方法主要有核子密度仪法和灌砂法两种。
2.2.1核子密度仪法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质量检测通常采用核子密度仪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被检测层厚度不能超过20cm。目前在沥青表面层的压实密度的测定工作中,散射法测定发挥重要作用,而直接透射则应用于土基层材料的压实质量的测定工作中。核子密度仪法的实际操作步骤通常分为以下三步:
①确定仪器检测位置并预热仪器。目前测试位置的确定多采用随机取样法,将仪器放置在待检测位置,保持其能够稳定进行测试;
②开始测量并收集测量数据。测量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仪器说明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严格遵循测量方案,避免出现误差,测量数据的收集要求做到准确无误;
③测试结束后将仪器妥善保管,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2.2灌砂法目前路面压实质量检测的标准方法就是灌砂法。但此法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填石路堤的路基路面的测量并不可以采取此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均匀砂自由落体至测试洞口中,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路面压实检测。方法简便易行,结果较为准确,目前得到广泛应用。
3压实度控制的措施
3.1路基填土或路面结构材料需符合的要求
在选择路基填土时应该综合考虑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塑性指标(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有机质的含量等多方面因素,并与所建公路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经济适宜、性质优良、符合路基用土要求的土料。为了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路面结构材料则必须具备较好的强度和适配性。只有这样方可保证路面结构的密实度和强度。
3.2地基和下基层需符合的要求
地基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方可开展下一步施工工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地区地基尚不符合基本要求,还需要对其进行碾压工作。而对于一些尤为湿软的地基,碾压工作面临更大问题,此时必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加固地基。目前在地基加固过程中主要采用换填土层、强夯、振冲、挤密桩等方法来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效果也较为明显。
3.3含水量需符合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对路面进行含水量和标准击实试验。含水量试验。目前常用于公路施工的含水量检测方法主要有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两种。两种方法使用的范围也存在一些差异。黏性土、砂性土和有机质土类的含水量测试通常采用烘干法。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酒精燃烧法能够快速地测定含水量且较为简单,目前得到较广泛的使用。标准击实试验。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定选择恰当的试验方法,目前标准击实有轻型和重型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加水法进行测定,加水法也被称为干法,具备土可以循环使用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而湿法则应用于含水量较高的土中,以避免干燥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4压实机具的选择和压实方法的确定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土体强度,选用压实机时须满足先轻后重的特点要求,而在碾压速度方面为了减少被机械推走样土造成的损失,速度应满足先慢后快的特点。与此同时为达到规定压实度的要求还要对土的含水量和密实度进行检查,并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含水量和密实度达到最佳状态。在实际路段施工中,还需要注意压实机工作路线的合理性,保持直线段先两侧后中间的施工顺序和弯道先低后高碾压的顺序。为了避免产生漏压现象,还需要采取人工或小型机械对边角进行夯实处理。
4结语
基层施工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这个环节中我们一般会把标高与横坡度的合格率提高,从而能进一步将之前所有出现的放样不准确等相关问题进行克服。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十分严谨的设立控制桩,必要时要用线绳来进一步加密控制点来提升精度。
2工程中的机械管理
要顺利完成一项工程,除了有充足的人员配备之外,工程机械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条件,同时完善的机械配备也是现代化施工中所必不可少的,它能直接影响路面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方面。随着中国公路建设机械化能力的日益提高,日常的机械管理工作也显得日益重要。不管在什么工程中,我们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质量第一”,只有与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工程的建设才有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到对机械的管理更加严格,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们工程质量。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从机制上完善,来保证我们工程机械能够被很好的管理,一般而言,要开展全员管理的机制。运用这一机制的好处,运用一系列的技术、经济与组织管理措施,对施工机械设备实行全过程综合管理之方法。其目的在于努力实现施工机械寿命周期的费用最低化与综合效能的最高化,强调的是经济性;其手段在于是综合应用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及管理等学科内容及方法,强调的是科学性;其范围包括了从施工机械的选择、应用,一直到宣告报废的整个过程,强调的是全面性;它的参与人员关键是有施工工人、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强调的是全员性。
3公路路面工程相关的质量管理
3.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与质量检验机制
要安排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并要实现了在施工管理以及施工的工艺方面进行改进。同时,我们相关的质检人员也要严格进行质量自检管理工作,将重点放在质量控制的实施过程控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每月进行一个有条理性的奖惩制度,坚持奖罚分明,这样才能进一步坚持自我控制和自我检查,才能更加完善这一自检系统。使之能所有的质量问题可以得到消除于生产之中,以避免质量问题或事故,促进该项目到一个新水平的质量品质。并且,在自控系统并没有建立建全没有有效和充分的工作情况,不可以过早的进行路面施工方面的工程。
3.2提前设置好路面施工的控制桩
路面施工动工之前,为了进一步控制好路面标高和平面位置,更加有利施工放样以及后续的检查验收工作的开展,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施工路面的精度的调整。在正式开工之前必须要在验收的路基上设置好控制桩,按照具体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一定要将控制桩设置于路面的中轴线上;其次要在控制桩埋没的过程。最后是对控制桩的放置不管是标高,还是在平面位置上,一定要保证一定的精度。在设置好之后,我们还要进行现场的复测,来保证定位的准确,来保证控制桩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4路面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对于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施工的现场安全能不能得到办证有绝大部分是与现场作业的交通状况是否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在复杂的施工路面作业过程中,一定要维系好现场施工车辆的秩序,这样确保现场作业的人员的生命安全,具体的维护管理措施有:
4.1现场作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身着亮色的工作服
一般以橘色的安全服为主,并且在作业的现场也应该配备专门的安全员和交通管理员来维持秩序。一般而言,专职的安全员要负责管理和监督现场的安全设置及时对交通进行疏导和管理,保证现场的作业能够正常开展。根据长期的施工情况而言,作业现场至少有四个安全员,并且还穿着橙色反光标志服,所有的安全官员要分开实施24h的道路施工安全检查。交通督导员主要负责有效地指挥交通。所示对突发的交通情况进行应对。
4.2在路面的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作业现场的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不可在作业区外的区域,特别是超出交通安全安全设施之外的没有封闭的道路上走动。要防止因为车多和路障的因素形成人员的伤亡事件的发生。
4.3作业现场的各类工程车都必须贴上黄色的警示标
按规定将工程车辆停放在制定的区域内,要杜绝乱停乱放的现象的出现,在进出施工地点的时候,一定要无条件的服从于现场的管理人员的指挥。同时,我们的施工单位还应该在施工现场摆置安全方向标、警示灯以及彩旗,这样才能给现场的工程车辆以警示,以避免施工车辆在上空跨越安全设施上方进入未封闭道路,造成危险。
5结语
摘要: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有效节约项目成本的开支,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利润。
关键词:控制;路面工程;
成本管理;措施把控制成本的观念融入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去,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预案的范围之内。
1、成本管理的相关要点
路面工程项目主要有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垫层。本项目成本控制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成品料、沥青混凝土的用油量、基层水泥用量、机械设备人工费用。
1.1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约60%~70%,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
1)降低采购成本:对项目的主要材料实行多家采购,确保质量、数量与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严把进货关:严格控制入场料的质量,如在沥青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石料矿粉质量不合格,必然导致用油量增加。
3)认真计量签收:尤其在雨天进石料时,必须测定含水量,及时扣除水分。
4)现场堆放合理:尽可能减少二次搬运,减少损耗。
5)工程所用材料要注意完善材料日常管理工作,应分部位、分项目详细列出用量计划,作为采购的依据。在与材料供应商订合同时,应对其产品质量、价格、服务、验收方法、交货时间、规格材料配合比等有明确的规定。
1.2成品料的控制
1)在材料规格型号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拌和机或人为因素造成过多废料,拌和机与相应配套设备的要及时保养与维护。
2)加强粉料的防护措施,避免由于粉料过湿、过粘、过脏而造成拌和无法正常进行及出现含水量不正常现象。
3)由专人对生产出的混合料每车进行记录并测量混合料温度,保证拌和出的成品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松散料、无粗细料,避免导致严重离析、结团结块现象。对于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中含水量,应根据材料的干湿程度不同,结合当天不同时间段的气候、气温、风力等因素选择最佳含水量。
4)加大试验检测频率,对于沥青混合料应检测当天成品料的油石比及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度、流值等,做到省油保质。对于水泥稳定基层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1.3沥青混凝土的用油量
沥青混合料用油量主要来源于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做好沥青组成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沥青面层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达标,如集料的粘附性达不到要求将会直接影响路面稳定性及抗车辙能力。针片状材料压碎后比表面积增大造成断面没有沥青包裹,会使路面因水损坏较严重。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将直接影响了沥青用量。
2)0.3~0.6mm范围内不得出驼峰,宜适当减少公称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料和0.6mm细粉的用量,使中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曲线,以确保高温抗辙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
3)控制好沥青混合的粉胶比,粉胶比一般控制在0.8~1.2之间。
4)控制好0.075mm、4.75mm、2.36mm这三个筛孔通过率在级配中值附近。
5)沥青配合比一般采用1~3组设计级配曲线,一般为中线、上线、下线分别进行组成设计。
6)选择一种保质保量又经济的组成设计以指导路面施工。
1.4基层水泥用量
做好水泥稳定碎石组成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理的合成级配曲线。
2)制作好无侧限抗压试件。
3)做好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的养护。
4)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选用最低的水泥用量。
1.5人工及机械设备费
1)人工成本的有效管理主要是用工单价及数量的确定,通过对在建工程和已建工程积累的各工序结构形式下实际用工单价及数量的原始资料积累确定最佳用工。
2)机械成本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使机械成本与操作人员利益分配相挂钩,最大限度降低损耗。完善机械设备台帐,加强用油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及人为的漏洞。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将工作段连成片,便于流水作业施工,避免由于单段施工而造成工序间的非正常调配,所导致的调运费的增加。在工程量大的情况下,采取工程量承包制。
2、结语
【关键词】路桥工程;桥面铺装层施工;问题;解决措施
一、路桥桥面铺装的概述
桥面铺装是桥面板上面为了能够将车轮的集中荷载分散并可以保护桥面板的一个部位,为了防止车辆车轮以及履带式车辆或者机械直接对桥面板造成损害磨耗,避免梁板遭受雨水侵蚀,分散车轮集中荷载,通常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者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铺筑在桥面板上的保护层。我省大多情况下都是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为桥面铺装材料的。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公路桥梁桥面铺装病害主要有表面产生不规则网状裂缝、由于桥面板铰缝产生较长且比较规则的纵、横裂缝或裂纹、局部碎裂等。分析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设计不尽合理以及施工不规范,同时许多大型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超载也是导致铺装层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路桥工程桥面铺装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铺装层的厚度不够
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加,薄弱的桥面铺装层无法承受超载超重的车辆的重载负荷,致使出现坍塌、下沉的情况,通常情况下12cm的铺装层比12cm 以下铺装层的接应力高出一些。
2、混凝土质量低
混凝土的水灰比例过大,会导致铺装层出现损坏;混凝土不具备应用的强度和耐磨性能,也会致使铺装层出现问题;由于气温的不断升高,水分会被快速的蒸发流失,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会致使铺装层出现裂纹,此外,混凝土配筋量小可引起表面收缩开裂现象。
3、铺装层和行车道板粘结性较差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不按照相关的要求对行车道和拉槽进行处理,在进行桥面铺装之前也没有进行冲洗或清洗的不够干净,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铺装层与行车道板之间事物粘结性。此外,防水层的设置对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4、钢筋的锈蚀
工地进行施工的工作人员没有钢筋防护的意识,不严格依照规定对钢筋涂层、没有满足钢筋的防腐要求、把钢筋放置在腐蚀物较多的地方。有些时候工作人员在运输或储存的时候破坏了涂层,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导致钢筋出现锈蚀的情况。
5、桥面排水设计不合理
桥面的纵坡、横坡设置不合理,纵坡过小,可桥面雨水汇流时间加长;纵坡过大则会使雨水口的截流率变小,影响桥梁桥面的排水效果;泄水口的间距过大或数量不够,可造成桥面积水;设计桥梁桥面排水系统时常常忽略进水口和碎石盲沟周边的防水层设计,很容易出现排水不畅或者防水层渗水的现象。
三、针对路桥工程桥面铺装层施工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严格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
施工材料是影响公路桥梁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尤为必要。首先应依据公路桥梁桥面铺装层施工具体要求规范进行材料购置操作,在此基础上对施工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其次在应用于施工操作之前还要对其质量进行再次审核,符合施工相关标准规范后方可进入铺装层施工场地,对于质量不达标以及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2、做好防水及桥面排水设计
以施工设计相关规范为依据进行防水层施工模型设计,并对防水层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全面考虑影响防水层受力大小的因素,从而对防水层施工做出科学规划,保证桥梁桥面防水层施工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科学合理确定排水排水管的数量、桥面纵坡和横坡的形式及跑水管的设置。按照径流面积来计算确定排水管数目,每平方米的桥面宜设排水管面积为300mm2,直径不宜小于100mm;根据桥梁断面形式进行确定桥面排水方式。
3、强化施工过程控制力度
(1)钢筋的施工
合理控制钢筋数量,结合铺装层受力情况设置(10-12)×10cm的钢筋网,并在铺装层受拉区进行钢筋网加密,使其产生强大的合力;在进行桥面钢筋的绑扎工作的时候,钢筋的下方要放置大量的和铺装层标号相同的石子垫块,预防钢筋的股价及局部出现下挠的情况;在对钢筋进行焊点时,如果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1级,要把钢筋网两边的横向钢筋和受力钢筋的交点焊接到一起;如果出现焊接网具有两个方向的受力钢筋,应将钢筋网周围的两根钢筋所有的相交点都焊接到一起。
(2)模板施工
模板进行制作的时候,严格遵守模板的工艺要求,依据桥面铺装层的实际情况展开制作工作。根据实际的需求,模板的高度和混凝土的层板厚度应该是一样的纵向的设置型钢,设计好标高,为了保障铺装栓的厚度,可以把振动梁放在型钢的上面。为了避免出现漏浆的情况,各个缝隙间必须进行严密的赌塞。
(3)混凝土浇筑
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对梁板顶面混凝土表面的浮浆以及松动的砂石进行彻底清理采用人工凿毛,并用水车喷射高压水,完成对梁面的清洁工作。同时在梁板上进行洒水,待到梁板的顶面彻底湿透之后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可以运用跨为单位对其展开整体的浇筑。
(4)切缝
把桥面的铺装横向缩缝设置在墩顶的每隔10D15m的位置。设置的时候必须哈防撞栏的缩缝对齐,所设置的深度控制在2cm左右。可以依据混凝土刚开始凝固的气温来掌控其切缝的时间,最后运用专业的填缝设备进行灌缝。
(5)养护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运用淋水及养护剂对其进行养护。养护的时间由运用的养护方式所决定。一般情况下,选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时大约14d,运用早强水泥为2d.养护主要是为了确保桥面的混凝土在交通正式动用前的质量和强度。在进行养护的时期,为了避免出现收缩和裂缝,必须保障混凝土的水分不被蒸发和风干的情况;可以运用塑料薄膜及草袋等覆盖的方法确保其具有恒温,以预防混凝土出现较大的温度;必须限制交通,避免人力及车辆对其造成桥面的混凝土损坏的情况。
结束语:
由于路桥项目数量的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车辆超载等问题对于桥梁的损坏也在日益加剧。因此,加强路桥桥面铺装技术的研究,确保车辆正常的运行,避免人们的生命安全不受影响,也有利于桥梁维修技术的提升。虽然公路桥桥面铺装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路桥桥面铺装层施工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以此提高整个路桥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大修,设计,施工,措施
1.路面大修的设计
路面接近使用年限、已承受设计的累计标准轴载、路面破损严重。造成服务能力下降,不能满足必要的服务功能。需要采取路面大修的方式使路面性能得到全面的修复或提升。
1.1在路面修复设计阶段的修复方案的设计原则一般包括如下几点:
1.1.1根据交通量及路面的使用要求、使用性质。并结合气候、水文、地质、材料,遵循因地制宜、方便施工和养护,合理选择路面结构类型,并以满足路面强度、刚度、水稳性的要求进行路面修复设计。
1.1.2路面修复设计以路标弯沉为设计依据,同时根据路面实际破损情况及钻孔资料对路面结构及处治方式进行修正。论文大全。最后根据开挖方式适当调整。
1.2由于修复工程比新建工程复杂、繁琐、变化因素多,针对路面的修复工程特点,应充分考虑各种不定因素。提高修复设计的可操作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2.1病害的及早调查
若路面修复在交通不中断的情况下进行.为了保证路面修复设计可靠和保持施工期间交通顺畅,必须在修复前进行路面病害调查,确定病害产生原因及影响范围,为维修方案的确定提供支持。
在路面病害调查结束后,抓紧进行病害处理方案制定及维修,若不进行路面维修,由于路面修复工期较长,在此期间内病害进一步恶化,不利于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且路面性能与修复设计采用的路面性能不一致,导致设计与施工出入较大,影响修复工期。
1.2.2旧路资源利用
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需要大量的沥青及石料,将面临巨大的资源压力。采用沥青再生技术。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再生利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国内外已经在旧沥青冷再生及热再生方面取得一些成果资料。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作为公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阶段有现实意义。
1.2.3排水设计
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的改善,路面的破损很多时候和车轮荷载下的水在沥青混合料内部产生的动水压力有很大关系.目前很多路面实践应用的ATPB排水基层及碎石路肩对于渗入路面结构内部水的排除具有指导意义。如果在修复设计中。对排水考虑不彻底,容易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
在大修施工时,是由上至下开挖路面.再由下至上铺筑。这样在开挖时造成坑槽,若施工不及时,雨水容易进入路面内部,因此需要考虑施工的临时排水设计。
最终的方案比选的指导思想应该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综合修复道路的服务寿命、工程造价、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影响等进行考虑。如半刚性基层施工后养生期长,但造价低于沥青稳定基层,但养生期间的交通管制造成的损失及影响以及使用寿命上的考虑就不如沥青稳定基层。
2.大修施工特殊时段的组织管理
2.1雨季期:大修工程应比新建工程更注重雨季施工防护措施。特别是大量旧路面翻修挖除的工程.雨季和台风多发季节的施工防、排水措施更显得重要。
项目部加强对天气预报信息的收集.使各单位及时掌握天气动态;贯彻快速施工原则,工作面不能铺长,且应迅速完成,这需要各方面工序紧凑,流水作业;预备防雨物资如塑料薄膜、抽水机、排水管等;堆料场的防排水整理如场地硬化,排水沟渠等以保证拌和机的生产效率。
在降雨时对已开挖的工作面覆盖防水材料。并压住边角防止渗水,由路表漫流排水,尽量减少积水。
水泥稳定段落,在下雨时停止施工并加紧碾压,完成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沥青混合料被雨淋湿后应坚决废弃,此时的沥青混合料温度降低已不适丁碾压。
2.2高温期:高温季节野外作业,路面热量反射导致公路气温更高。主要应注意防暑降温、改善工作条件。对于水稳料采取措施减少温缩裂缝。
沥青摊铺现场应安排现场人员的轮班作业、休息,确保施工人员的健康。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避开高温时段,选择早晚气温较低时为主要施工时间。
在半刚性基层设计时采取增加粗集料.采用低温缩系数的方法降低温缩效应,养护成型后尽早铺设上层。防止暴晒。
2.3夜间施工
在较大交通量的高等级公路上进行大修工程,为了减少交通封闭和交通管制对公众造成的不便和财运营收入的影响,或为了工期要求.一般需要安排夜间施工。
夜间施工要取得路政交警等相关部门的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做好协调工作。
夜间施工的交通管制方案应提前在报纸等媒体及人口处通告。
夜间施工一定要配备足够的安全员24小时巡视路面.检查安全标志牌、反光锥等安全设施.及时扶正、补充、更换至正确位置。
在施工现场的足够的照明设施及备用装置及灯具。
施工作业区的两端设置明显的路栏、施工标志灯.半幅施工区与行车道口间设置红白相间的隔离栅。在施工作业区间有足够的反光锥。
进入路面施工区的人员一律着反光服.经过施工区路段的车辆严格控制车速。
工人夜间施工容易疲劳.夜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更重要,汽车司机和机械操作员必须换班作业,禁止过度疲劳驾驶和操作。对于现场施工人员项目部要有必要的后勤保障措施及工作激励措施,保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4节假日特殊时期:此时为交通高峰期,原则上应停止施工,个别的对交通基本影响不大的附属工程可以经协调后继续施工。论文大全。
在交通流量增幅不大的地段可以组织施工.但更应注重安全设施的布设,规范设置和管理交通导向标志和警示标志,并在各入口设置告示牌,现场配置安全员协助疏导交通。
施工单位在节前临时修补好还未进行的公路的重大缺陷,确保节日期间交通畅通与安全.也可防止开放交通时路面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对于铺筑完水稳的应及时铺设封层防止开放交通损害基层,对于排水的柔性基层也应封层防止车轮荷载产生的水损害。
3.结论
路面大修施工伴随着部分高速公路到达设计年限,或者出现早期病害而呈现增长,如何确保大修后路面的使用寿命,应不断地积累各种路面数据,因地制宜的从角度考虑设计方案,可以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减少开挖,降低造价。论文大全。设计时也应考虑利于施工组织、交通管理和环境保护,减少对交通和社会的影响。
大修时的施工组织应该重视雨季防水措施,改善高温时期的施工作业条件,做全夜间施工的安全措施,不能全封闭交通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组织与疏导。
参考文献
1.袁波.勾新平.《深汕高速公路西段路面大修工程设计方案》.《山西建筑》.2009年第35卷第12期
2. 陆鼎中,程家驹,《路基路面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