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规划建设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行业专用网络规划首先是各分支机构的局域网规划,然后是将所有局域网连接起来的广域网规划。涉及如下关键技术:(1)网络拓扑结构———规划、选取一种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来构建行业专用网络,即包括局域网又包括广域网。(2)IP规划———规划适合的IP网段划分及IP地址分配。(3)网络安全规划———规划适合的网络安全技术,确保行业专用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
2拓扑结构
2.1局域网拓扑
局域网拓扑规划需要根据各分支机构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通常根据各分支机构在地域上分布划分以下3类:(1)楼层———小型分支机构,分布在一个完整或部分楼层。由于规模、空间分布小,通常只规划接入交换设备,用户终端直接连接接入交换设备,接入交换设备相连接,构成整个局域网。(2)楼宇———中型分支机构,分布在整个或部分楼宇。在每个楼层规划多个边缘接入交换设备,汇总到楼层的汇聚交换设备,再由楼层的汇聚交换设备接入到核心交换设备。(3)楼宇间———大型分支机构,分布在多个楼宇之间。楼宇间拓扑结构的规划基于(2)楼宇的拓扑结构,为多个楼宇各自的局域网接入到中心交换设备的拓扑结构。
2.2广域网拓扑
广域网拓扑规划主要规划各分支机构局域网,如何利用路由设备将空间上分布在各地的局域网相连接形成广域网,通常行业专用网络采用与其组织结构图相匹配的树状分层结构。由于广域网连接需要依托网络运营商,所以规划时首先考虑的是各级之间网络带宽的分配,其次考虑重点分支机构网络回路的建设,以提高广域局的可靠性。网络带宽规划一般采用上层大于下层带宽均值,小于下层带宽之和的模式,如公式1所示。M下层平均≤M上层≤M下层之和公式1网络回路规划对于保证重点分支机构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互通是必须的,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负载均衡与STP规划。
3IP规划
行业专用网络IP规划主要是选择IP网段并进行划分,在划分时即要规划合适的子网段,不浪费IP地址网段,又要充分考虑行业专用网络的成长,为各分支机构及下属部门的发展预留充足的IP地址。
3.1IP规划
根据IP地址的类别(Class)进行IP地址分配的方法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为了解决分类IP地址划分带来的地址浪费,就需要使用子网划分(Subnetting)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子网划分技术,将二级IP地址通过子网划分为三级IP地址。在划分中遵守以下原则:(1)假设子网的主机号位数为N,则可用地址数为2N-2个,主机号全1为广播地址,主机号全0为网络地址。(2)假设每个子网需要划分Y个IP地址,并且满足2N-1≤Y≤2N,则主机号位数为N,子网掩码位数为32-N。(3)假设子网号位数为M,则子网数为2M个。(4)假设需要划分X个子网,每个子网包括尽可能多的主机,并且满足2M-1≤X≤2M,则子网号位数为M。
3.2VLSM与CIDR
VLSM和CIDR可以进一步提高地址利用效率,缓解地址数量不足的问题。子网划分存在以下的局限性:无法实现把网络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子网,常常会浪费许多主机地址。VLSM(VariableLengthSubnet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允许使用多个子网掩码划分子网,使组织的IP地址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CIDR(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无类域间路由),可以消除了自然分类地址和子网划分的界限,将网络前缀相同的连续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同时支持强化地址汇聚。4.3NAT技术行业专用网络是基于私有网络做IP规划的,优势是私有网络内的IP地址可以选择任何私有网段进行灵活划分,但这样的私有网络由于IP地址与公网IP地址相冲突,所以是无法直接接入互联网的。私有地址用户若要访问互联网,就需要利用NAT技术提供私有地址到公有地址的转换。NAT服务规划在行业专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接的路由设备上,通过BasicNAT实现私有用户通过行业专用网络的固定公网IP访问互联网。通过规划EasyIP实现私网用户通过浮动公网IP访问互联网。通过规划NATServer实现公网用户访问行业专用网络私网中的特定设备。
4安全规划
行业专用网络由于运行、存储着大量高价值信息,往往是黑客的重点攻击目标,所以行业专用网络在规划时就必须考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安全规划是行业专用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6-8]。
4.1防火墙
防火墙部署在行业专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或行业专用网内部不同信息安全级别网络之间,执行网络间通信安全策略。防火墙可以阻止行业专用网来自不可信网络的攻击,保护行业专用网络中关键数据的完整性。防火墙技术的功能是:控制进出网络的信息流向和数据包,过滤不安全的服务;隐藏内部IP地址及网络结构的细节;提供使用和流量的日志和审计功能,部署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逻辑隔离内部网段,对外提供Web和FTP;实现集中的安全管理,提供VPN功能。
4.2IDS
入侵探测设备以旁路方式部署在行业专用网络的重要部分,它自动检测入侵行为,监测网络流量和主机中的操作,通过基于特征或异常进行入侵行为分析,并按预定的规则做出响应,阻止指定的行为。入侵探测设备往往与防火墙配合部署,以连动方式共同保护行业专用网络的安全。
4.3病毒防治
行业专用网络的病毒防治,主要是行业网络内部部署网络版的系统漏洞补丁的分发和病毒查杀的病毒防治系统。即行业专用网络内部所有终端、服务器设备全部安装病毒防治系统,管理人员通过病毒防治系统管理后台规划补丁升级、病毒查杀。
4.4容灾备份
容灾备份实现行业专用网络中核心数据、系统的高可靠备份与恢复,它在行业专用网络的规划中主要考虑:如何在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尽可能小地减少核心数据的损失。由于数据备份需要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系统备份相当于重建另一套系统,所以容灾备份的规模与频度并不是越大越快就越好,在它的建设中就要选择一个成本与功能适合的合点,常用的选择是: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安全备份。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关键词:物流园区; 信息平台; 规划; 德令哈市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科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黄金产业。物流园区作为承载物流产业及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它通过低成本、高效率、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对加速经济循环、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流园区作为承载物流产业及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同时,物流园区对市场化要求高,投入资金大,占用土地面积大,要作好这样一个具有引擎作用的、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就要求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为做好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本文以德令哈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为例,从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出发解决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的提出,将对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经济意义。
1园区概况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区东南,德令哈工业园区东北侧,规划范围西起德尕路,北至青藏铁路线,南到315国道,东至青藏铁路南侧山体,规划用地面积430.7 hm2。物流园区所处区域整体用地性质较为简单,地势相对比较平坦,目前规划范围内已建设用地较少,现状土地利用性质主要为牧草地。当前园区内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薄弱,无法满足园区发展需要,区域生态景观要求较高,园区要处理好与生态发展的关系。
2 物流园区功能分析及市场定位
2.1 物流园区功能分析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基本功能包括:运输、配送、转运、存储、包装、装卸、加工等,满足生产商与销售商、供应商与生产企业的配送、生产商销售商与超市门店的配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服务。确立“城内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现代化商贸发展模式,在物流园区建设家居建材、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和工业原材料、零配件、生活消费品的交易配送中心,形成德令哈市重要的商贸基地。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物流延伸功能包括:设立商品展示厅,吸引生产企业或商贸企业来此参加贸易与会展,开展批发、零售等贸易服务;打造对内提高员工素质,对外宣传、业务交流、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谈判和对外招商设施环境。
良好的服务系统是生产运输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德令哈市物流园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以及充沛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提供商务、金融、设备检修等服务设施以及为货车、客户提供生活休息、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
2.2 物流园区市场分析
据德令哈市有关统计数据,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9年的4.7:51.7:43.6调整为2010年的5.42:52.24:42.34,第二产业增长明显加快,必将促使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另外,德令哈市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急需物流产业为其配套,德令哈工业园区已入驻青海碱业、青海昆仑碱业、青海瑞金矿业、海西化建、青海金峰实业等大中型企业。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一批煤化、盐化、天然气化工等重点项目。随着工业园区的企业产能不断提升,原材料,产成品的物流量不断加大,缺乏高效的物流服务,将严重制约园区企业的发展。因此德令哈物流园区将重点考虑全市及周边资源状况、德令哈市工业园区需求进行行业选择,主要包括:农产品及食品行业;盐碱化工行业;建筑建材行业;煤化工行业;金属冶炼行业;商贸流通业;仓储和货运业。
物流园区的主要服务范围为德令哈市、德令哈市周边以及柴达木地区。
3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
3.1 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有工业企业、运输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广泛参与,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与物流运作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政策法规信息、物流市场供求信息、海关信息、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和环境信息等;还包括企业自身管理的信息需求,包括数据统计汇总、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若干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等。因此,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无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货主、运输企业或者仓储企业、分销商都需要一定的信息交换,需要一个建设一个信息平台解决各种交流中的繁琐问题。
3.2 功能需求分析
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及系统总体体系结构的设计应以满足总体功能要求为依据。根据物流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应有如下内容:
1、基本功能
数据交换功能。这是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
信息服务功能。该功能以Web站点的形式实现,这类信息主要包括水、陆运输价格、新闻和公告、政务指南、货源和运力、航班船期、空车配载、铁路车次、适箱货源、联盟会员、职业培训、政策法规等。
会员服务功能。为注册会员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
在线交易功能。交易系统为供方和需方提供一个虚拟交易市场,双方可和查询供需信息,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可与者进一步洽谈,交易系统可以为双方进行交易撮合。
2、扩展功能
智能配送功能。利用物流中心的运输资源、商家的供货信息和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进行最优化配送,使配送成本最低,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
货物跟踪功能。采用GPS/GIS系统跟踪货物的状态和位置。状态和位置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 CallCenier或Web站点获得跟踪信息。
库存管理功能。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使库存量能在满足客户服务的条件下达到最低库存。
决策分析功能。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
金融服务功能。在相应制度及技术进一步完善后,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网络实现金融服务,如保险、银行、税务、外汇等。
3.3 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
1、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由星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结合在一起的混和型网络结构,这样的拓扑结构兼顾了星型网络与总线型网络的优点,解决了星型网络在传输距离上的局限,而同时又解决了总线型网络在连接用户数量的限制。
2、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
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共分为四层,即基础设施层、数据交换层、应用支持层、应用服务层。其中应用支持层提供呼叫中心、CA认证中心、GPS、GIS等功能,为其上的应用层提供必要的支持;应用服务层包含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以及各类物流信息的等功能,通过提取各个系统的信息为不同的物流实体提供相应的本地物流、区域物流乃至国际物流服务的支持,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各种物流服务;信息安全体系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中采用的安全技术包括SSL协议、网络防火墙、安全数据库登录、用户跟踪记录、传输数据加密等保证物流过程安全。
3、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信息属性和技术可实现的方法,德令哈市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由管理中心、信息子平台、注册企业物流业务子平台、电子政务信息子平台、公共信息子平台和基础设施子平台构成。
管理中心信息平台主要提供给物流信息平台的营运管理组织使用,基本功能包括办公、会员管理、物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企业物流业务平台提供基础的物流业务服务,其功能模块可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需要和战略目标而定制选择。企业信息平台可由企业租用或参与承建;电子政务平台是一个广域的、开放的信息平台,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建立网上行政协同办公系统,减少企业办公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公共信息平台是面向所有用户的,为社会各类用户提供WEB浏览、信息查询、信息等基本功能;基础设施平台由网络软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通讯传输设备组成,是支撑平台。
4 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
4.1 规划思路
物流园区应与上位规划及相关政策相结合,在区域范围内依据物流产业导向、交通融合及市场需求,确定物流平台的建设以及职能定位与土地布局结合的科学性,同时要注重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效益评估,从而形成“五位一体、层层链接、软硬配套”的基本思路。
五位一体。把握“物流导向”、“职能定位”、“平台规划”、“空间布局”、“配套服务”五个规划的关键节点,并通过物流产业导向及循环经济体系有机贯穿起来。
层层链接。按照“物流导向—职能定位—平台规划—空间布局—配套服务”的顺序层层递推、有机链接,并在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分散设置,更加突出物流产业的特点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协调等要素规划。
软硬配套。形成以物流发展需求为核心的软硬件配套规划建设,软件方面包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金融体系及物流网络建设等,硬件方面包括管理机构、商业服务中心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布局设计、基本战略定位、组织网络架构和营运策略设计等几个不同的方面。除物流园区功能分区之外,还应考虑作业层次、作业管理层次、策支援层次、经营管理层次等。
4.2 规划手法
1、根据物流产品种类和功能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为针对市区及周边的商贸型物流;二是为德令哈工业园区服务的生产性物流。要从整个园区货物构成内容、流通特点、场所需要等大量特征性的信息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功能构成、用地布局以及物流交通流线,增加后续规划的针对性与现实操作性。
2、紧密结合用地条件进行针对性的用地规划布局
结合园区物流定位,确定以动能复合、用地紧凑、资源集约为主要的规划原则。同时根据物流产业链的关联和延伸,布置适应现代化综合发展物流的物流设施,如信息管理平台、会展设施、大型仓储式交易市场以及提供展销贸易、货代、保险、中介等关联业务的商务办公设施等,以提升功能、适应区域型物流园区的发展。
3、采取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弹性指标体系
合理集约利用土地,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具体而言,适当提高容积率控制上限,一般仓储用地控制在0.6左右,对于仓储式配送交易市场控制在1.5左右,鼓励多层立体化仓库的建造。
4、通过双向对接方法实现用地平衡
预测各项用地的比例,落实物流用地;落实延伸产业的用地布局要求,进行其他用地布局,并根据预测的比例进行论证,达到各项用地比例合理平衡。
4.3 总体布局特点
1、整合现有物流节点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规划对园区与德令哈市区及德令哈工业园区、火车站、周边道路等相关因素进行了通盘考虑,既有利于货物实现直接、快速装机,减少仓储和管理费用,也有利于整合装运,包装等不同功能,实现通过一次中转即可完成物流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
2、考虑规划节点既要满足现代物流需求又能引导未来物流需求
为发挥物流业作为生产业和生活业的服务功能,布置服务于成片,建设生产及生活型物流节点,通过物流节点的操作平台功能推动物流向供应链转型,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降低物流企业的库存成本,管理成本。
3、与德令哈城区以及工业园区规划相协调
与德令哈城区现状及德令哈工业园区规划相协调,满足优化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通过靠近对外交通布置物流节点,有利于加快仓库周转率,提高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提高物流节点及其占用土地的使用效率,内部分区明确,主要对外作用的配送、交易等功能靠近对外交通布置,避免了交通流线交叉,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保证园区人员安全
4.4 功能布局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根据服务对象整体形成两大片区,即生活型物流区和生产型物流区,依据规划区地形地貌、周边环境以及功能要求形成“一心、一环、两轴、四区”的功能结构:
一心:在园区西部靠近尕海路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提供行政办公、信息管理、商业金融等服务,同时围绕管理中心配备建设建设商检、工商、担保、税务等服务。
一环:依托园区规划主干道形成的环形绿化带。
两轴:沿园区内部纵向及横向规划主干路形成的两条发展轴线。
四区:流通加工区、分拨配送区、交易展示区、专业仓储区。其中:流通加工区在园区西北侧,依托G315与尕海路的交通优势建设公路及铁路站场,形成公铁联运体系,主要承担货物的流通、中转、包装、原材料加工以及汽配维修等服务;分拨配送区在管理服务区南侧靠近尕海路,为园区提供分拨调度、临时仓储、包装加工、中转配送等功能;交易展示区主要是对外服务,建设集商品展示、商务会展、期货交易、地区性大型商务活动为一体的大型交易市场,在进行产品交易的同时能起到宣传作用;专业仓储区根据服务对象建设相应的仓储区域,同时与信息管理中心紧密结合,主要承接各种专业产品的物流服务,与德令哈工业园区产品相结合。
4.5 物流园区用地布局
用地布局采用双向对接的思路,首先根据物流园区的特点,预测各项用地的比例,落实物流用地。其次落实延伸产业的用地布局要求,再进行其他用地布局,并根据预测的比例进行论证,达到各项用地比例合理平衡。
参考文献:
周文专.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及评价研究[硕士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7.
孙承芳.特产园区信息平台研究[硕士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6.
潘安文.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关键字】城市,无线网络,建设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目前世界上大约有六百个城市已经开始或者计划建设无线城市网络,从而满足人们的宽带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现在无线城市网络建设开始在中国内地兴起,并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且中国的无线城市网络建设方案中提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时青岛等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无线城市网络建设的试点工作。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无线城市网络建设的运动,各个大小城市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建设或者是论证工作。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无线城市网络建设并不是由电信部门主导的,而是由政府发起的。原因是目前的无线城市网络建设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很多的电信运营商就望而却步了。因此,本文主要是从无线城市网络的特点出发,提出建设无线城市网络的策略。
二.无线网络城市的特点分析
无线城市网络具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主要是在与有线宽带对比的得出的,大体可以将其特点概括为:各个城市的无线网络建设,从其城市的基本经济结构、区域布局,以及各个城市的无线网络建设的策略出发,将城市的无线网络建设成为一个,任何人、任何的事物、在任何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毫无阻碍的连接通信,实现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社会。当然我们可以将其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网络随处都有
包括高速的宽带网络、高覆盖的移动网络、传感器网络以及3I/3C融合网络等,这些网络必须要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连接到。
2.无线网络的服务无处不在
也就是说无线网络的必须是全方位的,具体的服务包括人性化电子政务、智能化增值服务、多类型信息内容服务等。
三.无线网络城市的应用
网络主要是用来应用的,无线网络也是如此这样。许多的电信运营商都将应用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无线网络的应用也是无线城市网络建设的重点。当今的无线城市网络的应用范围很广,但是主要总结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
1.政府方面的应用
无线城市网络在政府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应用于公共服务,即应用于公共图书馆无线网络接入以及资料搜索、还有实时的道路交通的影像信息,也就是我们说的电子眼。
(二)应用于公共安全,即无线网络应用于公共场所的监控。对于紧急事件的无线通信以及对于警务的实时查询等。
(三)应用于教育服务领域,通过无线城市网络就可以容易的进行远程教育、远程视频讲座及进行远程的学习交流直播。
(四)应用于电子政务领域,无线城市网络可以有效的帮助政府进行现场办公,进行有关资料表格的实时无线下载。
2.企业方面的应用
(一)应用于企业的零售、物流领域,无线城市网络可以帮助企业现场为客户服务,现场查询货单,现场进行库存管理。
(二)应用于制造业领域,无线城市网络可以对制造企业的厂房进行实时监控,对设备进行实时的维护,以及对工厂进行有效的实时在线管理。
(三)应用于金融保险业领域,无线城市网络可以实时进行报单的提交,实时进行金融查询和交易。
3.个人方面的应用
(一)可以即时通信,无线城市网络可以方便人们进行上网,进行QQ、MSN等通信软件的即时接入,方便人们的通信。
(二)方便人们商务办公,无线城市网络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无线的网络办公,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洽谈生意,随时进行股票交易等。
(三)方便人们获取资讯,无线城市网络可以使人们随时了解新闻,随时关注时事,进行资料搜索,随时随地掌握最新资讯。
(四)方便人们休闲娱乐,人们可以利用无线城市网络看视频,打游戏,网络聊天等。
四.无线城市网络的建设策略分析
一直以来,无线城市都被定义为是利用WiFi、WiMAX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建设覆盖整个城市或城市主要地区的宽带接入网。众所周知,自2004年以来,就一直延续这个模式在进行无线城市的建设,结果可想而知,一败涂地。
WiFi,本来就是局部热点覆盖的技术。WiMAX也只是广域覆盖的技术,都不是全程全网的技术。WiFi相对而言.发展较好,现在基本每台笔记本都内置WiFi。大部分智能手机也有WiFi的功能。WiFi上网非常方便,但是WiFi的维护困难,没有集中的网管,而且由于覆盖范围的问题,经常放在一些公共的设施,如道路电线杆、书包亭上。坏了,不知道;搬动了,也不知道,没法管理。而且供电也是问题。WiMAX虽是广域覆盖的技术,但是产业发展成为瓶颈,曾经刮起一片热潮。
此外,澳大利亚也放弃全国原有的WiMAX建设导致整个WiMAX阵营基本全军覆没。没有订单,就意味着没有前景。所以单一采用WiFi、WiMAX技术建设出的“无线城市”经无数实例证明是错误的,这个模式下建设的无线城市无成功案例可寻。综合考察无线城市的需求、特点,无线城市的建网方案如下:
1. WiFi热点接入
无线城市发展的第一步是要满足热点区域的覆盖,如街道办事处、医院、学校、政府办事处、机场、会展、酒店、连锁餐饮、写字楼、学校、商场、图书馆,楼宇等,这与WiFi技术的特点相契合。即固定区域高速覆盖。
2.移动网广覆盖
在无线城市发展的中后期。从挖掘市场潜力以及保证用户使用粘性的角度来看,无线城市必须提供全程全网的覆盖及业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就中国电信而言,CDMA本身就是为个人客户而设计的,可无缝切换漫游。同时技术成熟、产业完善、聚合各大运营商强大的技术支撑团队,可有力地挖掘和提升移动网络的使用发展空间,如终端的定制、设备的规格制定及组织研发等。
下面以中国电信的移动网络为例,从网络覆盖的角度说明WiFi与移动网如何共同覆盖的组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WiFi区域热点覆盖。CDMA2000 1X全网无缝覆盖。CDMA2000 1X EV―DO Rev.A部分热点区域广覆盖。当然目前来看。在大城市所建设的无线城市中,CDMA2000 1XEV―DO Rev.A也是全覆盖的网络。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一 WiFi与移动网共同组网示意图
3.移动网+WiFi的融合
中国电信在获取C网业务经营牌照后,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将综合WLAN的局部热点优势和C网掌上宽带的覆盖优势。做好两者的融合,拓展多元化接入手段,实现无线信号城市全方位立体覆盖,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推荐采用移动网络加WiFi的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避免出现单一WiFi或WiMAX建设无线城市的误区。
五.结束语
无线城市网络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无线网络城市在中国的建设,必将对中国的城市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国豪 无线城市建设策略与WLAN网络规划部署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2010 -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
[2]潘毅明 陈文 沈世锦 无线城市的覆盖策略研究 (被引用 5 次) [期刊论文] 《电信科学》 ISTIC PKU -2008年5期
[3]高颖 面向共用信息平台的交通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2004 - 吉林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黄沛江 王斌 温庆华 TD-LTE无线规划建设策略初探 [会议论文] 2011 - 2011 TD-LTE 网络创新研讨会
[5]陈佳阳 以合作方式共建运营商WLAN网络的方案及运营模式探讨 [期刊论文] 《移动通信》 ISTIC -2012年7期
关键词:地下物流系统;集装箱运输方式;动态及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03-01
1 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针对城市成为现代物流产生负面影响的集中地,把地下物流作为可持续物流研究的一个焦点,提出了地下物流观点。
目前对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和标准还不统一。在国内的翻译也不是很统一,本文采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地下物流系统是除传统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路运输之外的第五类运输和供应系统。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是基于区分城内运输和城外运输的概念下,把城外的货物运输到城市边缘处的物流基地或园区,经处理后由物流基地或园区通过地下物流系统配送到各个终端,这些终端包括超市、工厂和中转站,与城内运送货物的反向物流类似。
2 地下物流发展情况
地下物流从其发展来看,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国、美国、荷兰和日本四个国家。在世界最早的地下物流系统雏形是1853年英国伦敦的城市管道邮政系统。1927年英国建立了全城的全自动双轨邮件运输系统。这是全世界最早的连接全城的地下物流系统。荷兰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地下物流系统理论。在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立了管道舱体物流系统研究中心,标志美国地下物流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我国,地下物流的实际应用是很少的,最早应用的是在2004年,广州从瑞典引进技术,规划建设地下垃圾管道输送系统,2005底已完成勘测和设计。2005年,北京市区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完成,上海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得到市政府批准。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地下物流的发展中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地下物流系统刚刚起步。一致认为地下物流是成为解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
3 国内地下物流的研究
2002年,开始有文章介绍国外地下物流的相关研究(杨涛等);聂小方、田津新主要介绍了地下物流的概念及对城市的作用。2004年,钱七虎首次明确提出地下物流系统可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新思路,介绍了国外地下物流发展及对我国城市的作用并结合北京实际研究,标志着我国地下物流系统应用研究的全面展开。陈志军(2005)《发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统初探》对北京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标志着我国关于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已从单一的理论分析探讨阶段步入与城市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阶段。同年,中国地质大学进行了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课题――“城市地下管道自动化快捷物流系统基础研究”。(马保松)2006年: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研究》(黄欧龙)对发展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上海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基础研究》课题(郭东军)获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
目前国内介绍地下物流图书共11本,2007年钱七虎《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导论》该书对地下物流系统的网络构架、经济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期刊文章29篇,会议论文6篇,均为在期刊上已发表的。
国内对地下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物流的前景和作用、地下物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几方面,特别提出集装箱运输方式将成为地下物流的主要开发方式。
4 地下物流系统研究动态及趋势
4.1 研究动态
(1)网络构架研究:网络规划及地下物流系统网络的评价。
(2)风险评价:目前没有成熟的地下物流系统,只能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估计风险发生概率。
(3)法规方面。
(4)大直径地下集装箱运输。
4.2 研究趋势
技术方面:各国都处在基于对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的概念设计。
应用领域:城市内或城市间的长距离运输。
未来研究方向:降低地下物流的投资和维护费,获得更好的经济性;进行可靠的经济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价。
5 结论
国外学者运用大量的项目实证研究,成功地总结了地下物流对城市发展的长远作用。国内外对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研究极少。从目前的研究和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地下物流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世界上还没有建成一条正式商业运行的现代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虽然近年来研究发展很快,但基本上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不多。希望能通过对国内地下物流研究的不足找寻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来进行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研究,为我国开展地下物流系统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正,黄欧龙.地下物流系统开发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07,(9).
[2]郭东军,陈志龙,钱七虎.发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统初探[J].地下空间,2005,(1).
[3]马祖军.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及其设计[J].物流技术,2004,(10).
关键词:生态城市; 生态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making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some overseas cities have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plan, and into practice,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has obtained the certain of succ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ystematic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summarized the ecological city several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examples, illustrates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experience.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Ecological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资源日益枯竭以及环境的破坏严重,打破了城市原有的生态平衡,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地下降,为了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人们必须重新的审视和分析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促进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通过借鉴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同时,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创造舒适的、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要以科学,切合实际的城市生态建设为目标,把建设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作为城市规划的对象,综合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科学、合理的手段规划设计出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寻找出一个最佳的生态位,规划出人与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优化方案。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环境、生态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城市的自身条件,协调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合理的布置生态城市的建设体系,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济、环境、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
(1)国外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70年代俄科学家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之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的和方法,如今已有诸多国家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计划开始付诸行动,并在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向巴西的库里蒂巴,美国的伯克利,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以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它们从土地利用、社区管理模式以及城市空间的绿色等方面,为各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2) 国内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以来发展尤为迅速,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现代生态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国外生态城市规划实践的成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城市规划的建设理论和方法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起步较晚,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实践方面的经验,而且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的功能结构单一,城市的生态建设严重不足。为了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
四、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1)发展紧凑型的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紧凑型城市是指采用密集开发的策略,把人们的住所建设在其工作和所需的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的周围,着重强调城市在时间、空间的内在紧密性。紧凑型城市的建立,一方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另一方面,一些关于城市生态化的措施也能确保顺利的实施。
(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人们过度使用机动车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一些获得巨大成功的生态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效减少了私人汽车的使用率。巴西的库里蒂巴市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尽管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但是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并没有引发交通堵塞的现象。
(3)重视城市生态网络建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国外一些国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如享有世界“花园城市”美誉的新加坡,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来提高本国的城市生活质量,由于城市生态生态系统网络的建设,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生态系统的得以紧密结合。
(4)大量运用绿色技术,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从国外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的实践经验可知,城市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重视城市的各种资源,同时推广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建筑节能、可循环的材料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五、生态城市规划的典型案例分析
巴西的库里蒂巴市被世人认为是最接近生态城市的城市,该市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出的城市受到全世界的美誉,特别是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尤为让人称道,同时废旧物品的回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一系列举措同时受到相应国际机构的嘉奖,1990年联合国授予库里蒂巴“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的称号。库里蒂巴的城市规划建设具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做法,首先沿着交通沿线对城区进行大范围的改造;确立“以人为本的”的思想,确保优先发展的设施顺利的实施;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社会公益方面,通过建设图书馆系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提供各种简单使用的培训技巧;最后,在社会公众的教育方面,在全社会普及与环境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六、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验总结
(1)制定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和发展措施。 生态城市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据各国城市的发展的情况,规划出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建设措施,如丹麦的哥本哈根。
(2)编订科学的、系统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城市规划时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城市的建设已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的一部分,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之中。
(3)依据不同的国情选择不同的城市规划模式。由于各国的国情,自然状况以及社会条件的不尽相同,因此,应该规划出适合自己城市的情况的建设道路。
(4)强调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生态城市的规划应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建设城市的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园的面积,从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如亚洲的新加坡。
(5)保证充足的资金支持。由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依然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的主要的承担对象,因此,需要政府与企业加强合作,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七、结论
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不同的国家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生态城市的建设的重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要根据自身城市的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生态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经验以及典型的实例分析,使我们加深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锦滔.长沙市生态市建设与规划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沈超.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做法探讨.城市观察.2011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随着人口增长,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保有量出行量增速加快,道路拥堵成为城市的硬伤。拥堵给城市道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通压力,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提出新的问题。上述问题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屡见不鲜,逐步扩散到中小城市,由于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的供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
二.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纵多大城市都加大了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但是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高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增加速度。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供应无法满通的需求,导致供求关系失衡产生交通拥挤。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除了要满足眼前的交通需求,还应该适应远期以及近期城市道路交通发展需要。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存在着许多问题:
1. 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空间功能的规划,轻视城市道路环境功能的规划
现代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包括3个方面:交通功能、空间功能以及环境功能。在以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通常只重视道路的线型设计、路网布置、路面结构形式、车道数等交通功能与空间功能,而忽视了环境功能。在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要把城市道路交通的环境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城市道路交通的设计、规划、管理、建设都应该从城市环境的整体出发,依据不同地域要求,就景观风貌、空间组合、道路横断面、特色建筑等实施综合性的规划设计,使各构筑物组成的尺寸比例、空间轮廓、色彩线条等和谐美观、相互协调。从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道路环境的整体水平,给人以安逸、舒适和美的享受,也能够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的景观风貌功能,从而满足人们对环境和交通的要求。
2. 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轻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不仅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还应有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很多城市都正在致力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及规划,提出建立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系统,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但是却较少重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在于全面系统的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模式,确立城市道路交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缺乏明确的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导致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十分混杂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研究城市特色乃至当前及今后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方向,明确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条件、背景以及制约因素,制定出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以及政策措施。
3.重视拓宽城市道路和规划新路建设,轻视对有人文特色、历史价值老城区的保护规划
为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的支撑作用,我国许多城市都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作为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以及改变城市面貌的突破口。这一过程中,拆迁老旧道路房屋拓宽新建道路成为一种趋势。拆迁使城市特色和人文资源丧失。而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不能简单归因于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城市道路面积率低等。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网络总体建设水平取得良好发展,但也带来了城市特色和人文资源的丧失。尽管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是好事,但有些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却违背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导致子孙后代不能享用历史留存下来的人文资源,只有借助于文献资料才可以了解到城市历史文化历程。
4.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近期规划建设,轻视远景道路规划
当前,我们以分析预测为依据来制定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案,由于对未来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高度重视路网规划中对系统的应变能力,这种缺乏弹性的路网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更加难以应付各种可能的突发。尤其一些中等城市,由于用地扩展非常快,系统的稳定性也就相对较差,城市发展方向受到区域基础设施以及区域环境影响十分明显,有些之前处在城市边缘的地区,因为上述牵动因素带来的作用会逐步发展而成为衔接老城区核心的重要地区。对这些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发展环境因素以及人口发展的论证不足,通常会导致城市设计标准不当、用地布局不当、路网规划弹性不足,产生新的交通集束。所以,在城市布局方面应尽量避免区域间交通生成的不平衡,防止局部区域产生过多的交通量。在进行规划时应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为城市道路网系统的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5.重视规划城市道路沿线土地利用,轻视分析土地开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分析城市既有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研究规划预测交通量对适度、合理、可持续土地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尽量均衡区域内道路交通量的分布,有效控制城市道路的交通分配。土地利用的开发强度和性质改变了整个城市的道路交通量分布, 任何一个开发项目都可能带来新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在土地利用十分密集的地区,一定要进行系统的交通评估,将所带来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当前有些地方政府急于扩大城市框架,热心于修建城市大马路,以期待可以将大马路沿线两侧的土地去进行拍卖。在土地拍卖完后由于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穷尽城市道路沿线单体建筑容量,没有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的承载能力而进行超负荷的土地开发,而没有分析土地开发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
6.重视城市道路车行道规划,轻视城市道路交叉口节点的渠化规划
我国的城市交叉口大部分都是平面交叉口。就平面交叉口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路段通过能力与交叉口的通过能力相匹配,为此还应该做好路口的设计渠化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管理。在城里由于受到人文、自然、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进行城市道路大幅度的加密以及拓宽道路全线显得不大现实,只有通过增大利用交叉口的空间资源才可以弥补时间资源带来的损失。所以为了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为了合理利用城市道路的时空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城市道路设施,应该加强交叉口渠化建设和交通组织管理规划。
7.重视城市道路景观或绿化规划,轻视城市道路配套设及施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核心是绿化设计。良好的绿化构成大方、简洁、自然、鲜明、开放的景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重视景观规划及道路绿化是很必要的,但是不能忽略城市道路配套设施、静态交通设施以及规划公共场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很少考虑到为市民提供自由活动的场所。缺少人行空间,把街头广场变成了停车场等,人们在城市道路上基本找不到能够安全停留的空间,更不用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了。随着城市机动化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配套设施、静态交通设施相对滞后。由于缺乏公交保养场、公共停车场,导致大量的车辆占道停车。此外,由于占道经营而导致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大大降低,加上长期以来规划中并没有考虑到路边停车,容易造成车辆的随意停放,进而影响到行人、车辆的通行,降低城市道路系统的效率,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环境,造成城区范围内停车难、行车难、养车难等一系列问题,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结束语
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的感知除了涉及路面本身外,还包括有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广场景色、行道树、立交桥、广告牌等等。在这一系列事物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城市道路的整体形象,其中任何一项内容规划质量的不足,都会影响到整个城市道路的形象,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总而言之,规划城市道路交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政府及城市的职能部门应该做好规划任务,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召宜.渠爱雪.沈山.试论地方小交通及其构建问题[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2.高红建.李韩娟.道路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一体化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江苏交通 2003(06)
3.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课题组扬州市城市客运交通规划 2003
4.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 2000
5.陆锡明.王祥.朱洪.综合交通规划 2003
6.王炜.徐吉谦.杨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 1998
7. 蒙志军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0)
8. 陈振泽.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若干问题――结合三明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和产业2008,8(4)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城市规划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房地产业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而不断的凸显出来,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当前国内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工作
有些规划管理部门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法律观念不强在工作过程中做不到公平、公正、公开,出现问题无法可依使个利益方的矛盾不能公正、合理的解决导致出现突发问题频发影响了政府的公正形象。
对下级规划部门建立监督机制,并对相关事宜要及时的沟通。下级规划管理部门对上一级的相关指示要进行深入理解,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上一级管理部门对下级要经常进行监督管理。
2、当前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缺失
我国城市规划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持,规划的干预缺乏力度,城市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的裁量权自由度过大,自由裁量权限较大,导致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当前我国城市各个行政单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能力,规划局在“规划审批权”的行使上会因政府部门的要求而放弃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规划原则,即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严重影响到规划局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虽然在权力监督机制上备案制度可以发挥一定的监督、管控作用,但仍存在着及时性的问题,从而造成监督乏力,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也缺乏公众监督。
在我国,由于部分地区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大部分的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往往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限集中在政府主要领导或规划专家手上,缺乏对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监督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规划领域的具体应用
1、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一般可以理解为以共享资源为目的,通过数据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和服务器互联互通而形成的系统。近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在规划领域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现有规划领域的系统几乎都是以C/S或者B/S模式开发的系统,而这些系统最基本的硬件基础就是网络。通过网络,客户机和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数据的入库、分析和查询等服务。如GIS系统,门户网站,电子邮件,Ftp文件传输等。这些服务为数据的共享、更新、管理和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2、3S技术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应用叫做3S技术。遥感技术是当今空间信息获取和更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通过这项技术获取信息速度快,范围广,精度高,而且遥感信息中有地理信息系统所需的各类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所以遥感技术必然会和GIS技术相结合,它实际上完成了GIS技术中最基础的数据入库工作。同时遥感技术中的地面采样、导向和定位功能是以GPS定位系统为基础的,GPS技术的应用是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前提条件。同时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又对GPS技术提出了新的应用和需求。从GPS系统的定位,到遥感技术的数据采集,再到最后GIS系统的分析和可视化结果显示,这3项技术构成了空间技术的基础。
3、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
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测量仪器,通过外业测量采集高精度的电子数据,然后直接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成图的技术。它具有精度高、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简化了传统的作业方法,降低了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成果精度。
4、CAD技术
CA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研究用计算机及其设备和图形输入输出设备帮助人们进行工程和产品设计的技术。CAD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电子、化工和建筑领域。目前规划行业中的规划图纸基本上采用CAD进行设计和验收。
5、三维虚拟实现技术
虚拟实现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通过使用传感设备与之相互作用的新技术。人们通过各种设备感觉信息空间所反映的生动形象的现实世界。
三、某区级城乡规划管理局在信息化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1、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规划局通过网络技术将规划信息进行和展现的具体应用。它通过B/S方式,以图文、视频、矢量图等多种形式向外各类规划信息和成果。目前主要包括工作动态、规划文摘、规划公示、规划展览、办事指南、资料下载、政民互动和政策法规等栏目,直接公开信息并与公众进行互动。它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和组成环节,是直接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窗口和平台。
2、局内办公系统
业务办公系统采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B/S架构),集成了地形图、管线图、栅格图、地下管网图、地籍图、规划图等多源数据,形成“现状一张图”、“规划一张图”数据库。在建设项目审批时,将设计方案、施工图等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入库,利用日照分析软件、总平图审查软件、控规编制应用软件等专业设计审查软件进行规划、控制指标的计算、汇总、分析,为项目审批提供准确、实时的技术服务。
3、局内三维辅助决策系统
利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将城市现状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进行现状三维建模,将控规编制成果三维可视化,建立规划三维模型,以最新的航摄影像图为底图,将现状、规划三维模型数据到政务信息网,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建设项目审批时,将重点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效果图)进行规划建模,放入三维场景中,支持方案比选,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结束语
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城市规划领域的各个方面,它的发展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准确性,已经成为当代规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014―2017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4,03:45-52.
论文摘要:校园网是开放教育的一项基拙设施,是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也是衡童学校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校园网来说,其应用是核心,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根本,而利用网络的人是关健。
一、硬件基础建设
校园网的建设采用局域网络技术,以小网组大网的形式组成全校校园网络系统。网络的主干系统由多台应用服务器及中心三层交换机承担;校园网下设校园网管理中心、学生电脑室子网、多媒体教学子网、教室教学子网、电子备课子网、教务教学办公子网、电子图书阅览子网、语音教学子网、食堂管理子网、学生宿舍子网等。
在硬件拓扑上,楼宇之间、服务器与中心交换机之间采用千兆光纤连接,楼栋交换机、学生电脑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学室等通信量大的结点有条件的可以用l00M光纤与中心交换机连接,以保证资源流动畅通无阻;各工作区结点设计为双纹线百兆交换到桌面。
在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制定详尽的拓扑结构图(含各设备主要技术参数、网络设置参数),以备将来管理、维护之用。
二、资源建设
校园网主要为师生提供是备课资源、试题资源、教研教改相关资源、休闲影音资源、课外电子读物等等.要完善这些资源在校园网中的存储,主要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一是从市场购卖成套产品,如课件库、图片素材库、电子图书库、影视库等。优点是自成系统,易维护、好使用,不足是软件价格较贵,内容适应性不强。我校主要购置有《超级图霸》图库、教学用《腾图资源库》。
二是在与外单位协商后通过Internet线路外连相关资源库。如在学校WEB页上链接兄弟学校的资源库、县局网站的资源库等。这样充分利用了已有资源,且费用较便宜,不足的是使用资源时需要即时下载,速度较慢,且资源可用性依赖于外单位。
三是学校师生自建资源库.后续运行阶段,学校自建资源非常重要,是积累优秀教师智慧的最佳途径。我校就将所有老师个人制作的教案、试题、课件、讲座录音、课堂录像、论文等全部收集在PTP服务器上,通过设定适当的权限供每位师生查阅调用。
三、应用建设
校园网各软硬件设施的合理充分应用是建设校园网的最直接也是最终的目的。开展应用建设就是在硬件建设后马上要考虑的问题。应用建设时,首先是选用购置合适的功能软件平台,再将其合理地集成在相关服务器中,并到校园网上。
一般来说,有些网络服务可以组合由一台服务器提供,比如我校校园网就作了如下安排:一台专用服务器同时提供DNS,WINS,DHCP服务,一台服务器安提供Internet服务,并设为边缘防火墙,同时提供Web, FTP, Email服务。但有些数据流量大的应用还是独立使用服务器较好,如腾图资凉库服务、浙大校校通服务、影视点播服务等。
四、队伍建设
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各校应成立一个校园网管理工作小组,并通过送训、组内研讨等形式提高小组成员的网络管理素质,把校园网按地理区域或功能区域分工到人,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
更主要的使用人的队伍建设。使用校园网的用户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在读学生,对他们的培训可以采用典型带动、引导鼓励等办法,主要是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资源下载、资源使用、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能力。我校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讲来供大家借鉴.
(I)全体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我们学校规定每周五下午为学习电脑日,要求教师掌握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要让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教案、试卷,使学校的计算机、校园网真正成为老师教学的好帮手,而不是拦路虎。
(2)组织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带头将网络系统应用于教学。最先”由浅人深”采用“拿来主义”,借鉴和使用现成的VCD、录相带、教学辅助软件、其他兄弟学校的课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3)组织成立课件制作组,分工协作,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负责设计教学程序,由精通方正奥思、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的老师负责软件操作,有时还可请美术教师进行美工设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并通过校园网系统辅助教学,再将课件加入资源库丰富了校园网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