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5: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培育综合素质

一、人文精神阐释

人文在原初意义上,指人从纯粹的自然界中脱离出来,与动物的本质属性相对,把自然界当作一个对象来认识。近代带有强烈工具理性色彩的自然科学兴起以后,科学与人文逐渐分野,科学知识教育占据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一席。但是对科学实用层面的过分张扬带来了一系列严峻后果,引发了人类对纯粹技术和纯科学的深刻反思。今天,很多人意识到,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其价值精神的培养应当重新回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其实,科学与人文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区别和水火不容的矛盾。从始源上讲,古希腊的哲学家也就是自然科学家,17世纪西欧兴起的科学本身是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的;从认识上看,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对对象世界的认识,都蕴含着人的理性和情感。所以,那种人为划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做法并不妥当,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文知识课程任务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人文和科学只是一种学科分类,以便于人们科学研究或其他需要。人文与科学都体现了人类的情感、精神和认识水平,都是人类在追求自由心灵和生命意义上的探索,本质上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求真、人文寻善是狭义的认识。求真的目的如果背离了善,就会使科学走入惟科学歧途,从而失去了人本身;同样,人文知识也源于生活,源于人类的实践,人文的创造也需要尊重客观的实际、本质与规律。狭义的人文和科学其实是某种文化发展到比较充分的阶段后,形成的一套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系和技术器物体系,即我们常说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人文精神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构建各种制度、规范与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观念、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它是文化‘形而上’部分的最高层次,包括维持人类正常生活的价值追求、伦理观念、群体意识、生命激情、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包括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反省意识、远大理想、民族精神以及政治信仰”①。

二、人文精神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此具有很高的要求。而无论哪一个方面的教育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和培养。

首先,人文精神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更要教育他们学会做人。仅仅教给他们实用知识,仅仅为他们提供就业准备,是难以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既有人性又有灵性,既有道德责任感又有社会义务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能使他们的责任感得到陶冶,心灵得以升华,精神境界纯洁而神圣,个性人格健康而完善。因为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善、求真、求美的统一,可以给他们许多直接或间接的人生经验、人生哲理,帮助他们了解自我、了解国家、了解世界。

其次,人文精神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主要环节。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与科技教育相交融,可缓解高科技对人性的扭曲,体现现代科学理性和科技伦理的结合,使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全面发展。在价值观念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举,能使学生降低科技工具理性的种种不良反映;在培养目标上,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统一,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性境界,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人力水准,并使两者融为一体;在学习内容上,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融合,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知识经济时代必备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现代性危机中的人文关怀情愫。

再次,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形成良好专业素质的航标。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成人的必要条件,而人文精神能从研究方法、治学态度和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产生影响。研究方法和治学态度反映一个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及哲学素养,研究方向则反映鉴识能力。

最后,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扩张趋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渐狭窄;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倾向和功利化,使人文学科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和隔绝;自然科学自诩的道德中立,使得很多科学家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②。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很多人心理素质差,社会适应能力弱,对人类的终极价值缺乏思考,对宇宙、自然缺乏敬畏,残害动物、损害同类甚至摧残自己,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发挥人文精神在疏导心理、重视人性、完善人格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成为既有生活目标和审美情趣又能创造并热爱生活的人。

三、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施途径

1、树立培育目标。

大学是引领社会文明的轴心之一。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带有强烈的功利意识,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中又有意无意地跟随学生需求,偏重学生专业技术的教育,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所以,我国高等学校应树立人文精神培育目标,以改变这种不正常状况。

2、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阐释和渗透人文精神。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笔者曾指出当前存在人为划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认为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知识课程任务的错误认识。其实,人文精神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论是关于自然、社会还是人本身的教育,都应当在其中阐释和渗透人文精神,这是当前高等学校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和应当承担的崇高责任。

首先,教育管理者应当具有自觉意识和反省意识,在管理中渗透人文精神,例如志存高远的创一流意识、坚持真理的大无畏气度、自尊自信自豪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高超的组织领导方法、深厚的人文底蕴。

其次,挖掘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的人文精神。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直接表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人文关怀更浓,所以高等学校应充分挖掘潜藏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人文精神。例如,社会进步赖以存在的基础需要社会成员具有某种反思精神,它的典型意义是去除陈腐的信条,达成新的信仰。但是反思精神的养成必须经过哲学思想及其方法的训练熏陶。再如,生命的个体性决定了人的孤独和软弱,受到伤害时需要慰藉和温暖,而宗教在抚慰人的心灵上起到一种光、一份温暖、一线希望、一块精神馅饼的作用。伦理学使人思考“一个人应当怎样行为?”“人怎样生活才是善?”美学使人在平常事物中寻觅到圣洁和神奇。

再次,提炼专业知识中的人文精神,结合专业教育进行人文教育。专业教育起于知识,但学科专业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例如讲授学科、专业的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的社会价值;介绍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献身真理的感人事迹,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介绍学科中与当前国计民生相关联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献身于造福人类与社会的热情。专业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以自己的人格熏陶感染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3、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要以关心学生、关心同事、以心比心激发学生的关心意识,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与时俱进、善于创造、敢于拼搏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要深入研究“什么是教育?怎么教?怎么学?”等教育的基本问题。如果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仅仅是“我是教知识的,教专业的”,那么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必然只是“我是学知识的,学专业的”。教育的过程就失去了智慧、灵魂、思想。

再次,认真学习,广泛阅读,形成自己多方位、宽领域的知识结构。要对当代人类的重大问题有敏锐的感受与认识;要努力拓宽知识面,形成开放的知识结构,切勿固守专业疆域;要学习传统文化,阅读《老子》、《论语》等经典名著,积淀人文素养。

4、优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牛津、剑桥等都拥有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北京大学因在现代中国风云变幻中的巨大影响而成为许多中国青年的精神圣殿。当然,并非每一所高校都有载入史册、留芳千古的名事名典,但许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与教师的感人事迹也能成为后来师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应认真梳理积淀。另外,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合理规划校园,加大绿化力度,也是优化校园环境的重要内容。

注释:

第2篇

关键词: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身体素质;变化;对策

当今世界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运转,如何在社会的洪流中生存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学的专业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专业技能,教会了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生存下来。但是仅仅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关乎到学院每名学生的未来。

1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分析

1.1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我们在学校体育部随机抽查了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每个年级抽查300名学生,一共900名学生。通过对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大学期间身体素质的得分起伏较大。大一时,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得分最低,大二时得分达到最高,大三时得分位于大一和大二之间。虽然大二时身体素质平均得分最高,但是标准差也达到了最大值,为14.4;大二和大三身体素质平均得分不高,但是标准差也相对不高。综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我们又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别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根据数据显示,大二和大三时的显著性差异分析P=0.150,说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大一和大三的显著性差异分析P=0.033,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大一和大二的显著性差异分析为P=0.005,这说明两者之间的显著性差异非常明显。1.2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研究结果1.2.1大一时身体素质较差高中时学习负担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身体锻炼方面严重缺乏,这是刚进入学校时学生的一般状态。而大一新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校园,还未能适应新的校园环境。但是随着对新校园的了解,学校学习的舒适状态会让大一新生更多地参加运动。1.2.2大二时身体素质有很大提升,但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大学期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也有更多空闲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加上没有了新生的陌生感、也没有大三学生的就业压力,他们的体育活动会不断增多。同时,不同于中学时代,大学里有很多社团可以参加,高职学生通过参加社团举办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也加强了体育锻炼,提高了个人的身体素质。但是进入大二,不同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可能是每天在球场打球健身;有的可能只是偶尔散散步;更有的可能是整天呆在寝室,生活以打游戏为主,吃饭以泡面为主。这种不同的兴趣爱好导致了大二时期学生的身体素质差距较大。1.2.3大三时身体素质总体下降一方面,进入大三阶段,学校的体育课已经不再继续,学生的体育活动主要依靠个人兴趣和自身的努力。而大三学生必须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进入大三,也就意味着面临毕业,除了毕业论文,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必须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填写简历表、投递简历表、寻找对口企业上,自我锻炼的时间只可能越来越少,锻炼的积极性也在不断降低。1.2.4当前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经过问卷调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篮球、足球、排球、游泳、武术、羽毛球等运动都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爱好。但是在目前条件下,除了学校的篮球场、足球场和田径场地外,其他体育设施建设都表现出极其不完善。学校的体育设场地过小、设备数量少、种类单一,业余时间及周末不对学生开放,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甚至阻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2提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2.1国家民族的要求提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不仅是国家的要求,更是民族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7月18日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硬性标准。如果在各项测试中未能及格的,不予参加评优、评奖和毕业,除因病或残疾外。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力量,身体素质不强甚至太差,民族又怎么能发展起来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大学生的强健体魄,能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对振兴中华意义重大。2.2社会的要求21世纪,社会上需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社会节奏和压力日益加大,对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要求特别严厉。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肯定难以承受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最后只能被社会淘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下去,最终在社会上生存下来。2.3学校的要求现代教育不是需要一群死读书、读死书的“呆子”,而是追求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学生。高职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中学,它有各式各样社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群体、个人群体,还有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团体竞赛,更重要的,它不再是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作为奋斗目标,高职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让学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面前找到自己的出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有效增加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2.4个人发展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国家、民族、社会和学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个人发展的要求。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身体素质差,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变差。而提高身体素质,能有效改善体温调节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同时,长期的锻炼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造血能力,进而提高了身体对病毒、病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能有效地帮助身体抵抗各种疾病。除此之外,长期进行身体锻炼还能够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帮助我们在遭遇危险或者遇到困难时及时解决问题。因此,提高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当前发展个人的必经之路。

3提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3.1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不同的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很多学生在准备进行体育锻炼时,都因为没有合适的运动场地或好的运动器材而放弃体育锻炼。国家应给予学校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方便学校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修建一批符合学生要求的基础运动设施,相对应修建室内综合馆并增设运动器材,针对广大在校学生免费或者是低价开放,让学生们在想要运动的时候能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自觉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3.2举办趣味性体育活动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体育运动的关注,高职学校对体育活动也开始重视起来。虽然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但是传统教育对高职体育活动的举办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举办体育活动,重要的不是举办何种体育活动,重要的是用何种方法举办。当前条件下,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对症下药,通过举办一些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适时举办一些类似“趣味运动会”“男生、女生大PK”之类的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一方面,这种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在参加时容易被活动吸引,真正做到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这种活动重在游戏本身,对名次的追求显得不会特别重要,娱乐性极强,学生在参与时没有心理负担。通过举办各式各样活泼有趣的体育活动,一定能吸引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积极前来参加,真正帮助学生做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体育、走向健康人生。3.3加强宣传、改善生活习惯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应加强身体素质方面的宣传,通过拍摄一些微型宣传片和公益广告,鼓励学生进行健身运动,让学生从现在做起,改善生活习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同时,要积极发扬健康的宿舍文化,改变当前游戏为主的宿舍氛围,让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4个人积极参与健身锻炼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本身就是学生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关键之处并不在学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参与健身锻炼。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练活动不仅能有效锻炼身体,更能够全面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学生在早晨要养成早起的习惯,积极参加晨练活动、科学进行晨练活动,在晨练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除此之外,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并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仍然不高,学生的体育锻炼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满足国家、民族、社会、学校及个人发展的需求,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多举办趣味性体育活动、加强宣传,改善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学生个人要积极参与健身锻炼活动,走出寝室、走向体育、走向健康人生。

参考文献:

[1]王记生.河南高职学生大学期间身体素质变化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5(4):100-101.

[2]郭浩,杨丽琴.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发展变化分析——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学生为例[J].科技信息,2011(34):10-11.

第3篇

关键词:提高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215-01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学习生活,也与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各高校及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应予以高度重视,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迫在眉睫。

1 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0年9月联合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 m跑、男生1000 m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我国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进一步下降,与五年前相比,19-22岁年龄组男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 m跑以及握力成绩均显示下降,女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 m以及50 m跑成绩也都呈现下降趋势。

2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入学前因素:尽管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把体育考试纳入了中考内容,但是进入高中后学生为了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高中三年不得不开始高强度的学习生活,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中为了提高大学升学率也把繁重的课业压在了学生的头上,课余活动可以说的少之又少,所以高中三年并没有为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们打好良好的身体基础。(2)自身因素:初入大学时的军训给新生带来一些锻炼,但对于四年的大学生涯来说只是车水杯薪。在高校里学生没有了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强烈;没有了家长的照顾、老师的监督,学生的作息生活往往很没规律,玩电脑游戏、唱歌、聚会等娱乐休闲活动占用学生绝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慢慢下降,身体素质随之也会下降。(3)高校因素:①高校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除了某些高校体育学院的学生大学四年都有体育课外,绝大部分的高校其公共体育课都只在大一、大二时期开设,每周也只有一至二节,学校对体育的概念也仅仅是停留在体育课的层次上,学生的体育锻炼得不到保证,近年来某些高校甚至取消了运动会中的长跑项目,原有的冬季长跑或者是元旦长跑也被无限期的禁止,这种过度的保护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反而得不偿失。②体育课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每周一至二节的体育课根本没法满足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要求,而且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体育教师无法更好的顾及每一位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需求,现在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够新颖,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了制约,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更加消极。③体育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体育器材老化、不足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学校的篮球场地不足,跑道年久缺少保养等因素都是造成学生运动兴趣下降的原因,并且运动器材的缺乏也是阻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下,几十人的体育课却只有十几个篮球,这是多么煞风景的一件事。(4)家庭因素:从小家长就给孩子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数奥、英语等课程就像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对体育锻炼的不够重视,使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入大学后,父母也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健康两个方面,对孩子的体育锻炼依然不够重视。(5)社会因素: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都面临毕业意味着失业的问题,所以从大三、大四开始,学生就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一系列的考试,再加上实习、毕业论文与论文答辩,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其次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缺乏让学生放假在家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从而使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严重脱节。

3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思想,增强锻炼意识:体育意识是对体育锻炼的自觉反应,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因。只有培养大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内因发生本质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不积极、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现状,改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增加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许多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不积极,并不是没有正确的体育观念,也不是没有较强的锻炼意识,而是因为学校的体育活动项目形式较为单一,没有找到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没法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所以高校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展一些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从而提高积极性,增大锻炼兴趣。(3)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教育的学习: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但是缺少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学生无法正确的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应当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体育运动,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减少学生因锻炼不当而造成的运动损伤。(4)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改变体育课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是高校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第一步。高校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地方,也是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直接场所,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配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改善活动场地的条件,不断更新体育器材,改变现有的体育课教学方式,应多与学生沟通,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中,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5)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大学生体育运动也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培养,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可长期用来作为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使全体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努力探索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面的途径和方法。(6)坚持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一项战略举措。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大学生应该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4 结语

体育锻炼是体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体质的必由之路。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栋梁之才,因此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锻炼意识,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素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U Zhixing, SUN Wenmin

(School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sit the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 the educators to provide feasible frame of reference.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method

2007年5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同时还强调了高等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为了贯彻中央精神,就必须对大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运动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研究我校学生近三年学生体质现状,分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对我校的800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大量有关身体素质的文献资料,并参考了多篇相关科研论文和学术论文。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2)走访调查法。走访调查了我校的部分学生,并向他们及家长咨询了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状况。(3)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抽样调查结果

对我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全面下降,各项指标分别平均下降:50米跑0.76秒, 坐位体前屈4.5cm,立定跳远8.5cm, 握力(女生)4.35次,引体向上(男生)3.96次,仰卧起坐4.85次,800米跑(女生)23.17秒,1000米跑(男生)22.12秒,我校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状况令人担忧。

2.2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2.2.1 主观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学生摄入食物热量超高且营养充分,一半以上的学生喜欢肉类、快餐、甜食油炸类、膨化食品等高热量食物。这是导致学生体重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有部分学生不吃或不及时吃早餐,造成学生上午体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晚餐吃得过饱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量过多,造成学生不易消化,影响夜晚睡眠质量,同时导致体重增加。

2.2.2 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学校连续扩招,人数在急速增加的同时,运动场地拥挤不堪,每周锻炼时间势必会受影响,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所以运动场地、器材也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其次,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形式忽视了结果,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机能。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练习中,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训练。

3.1 力量素质的训练

发展力量素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使身体更加结实,还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减少运动损伤。力量素质的练习,可以根据锻炼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力量练习方法。锻炼上肢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运动,也可借助哑铃、握力器等器械;锻炼腰腹力量可选择仰卧起坐、团身跳等运动。锻炼下肢可选择蹲起、单足跳、跨步跳、蛙跳、跳台阶、侧跨跳等运动。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还应注意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

3.2 速度素质的训练

发展速度素质,能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做动作更加迅速。发展速度素质,一般采用大强度、时间持续短的练习,并且要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情况下交替进行各种练习。同时要注重与其他素质训练结合起来,注意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发展速度的方法有很多,如原地单足跳,听哨声快速做加速跑;背对起跑方向做原地高抬腿,听信号快速转身做加速跑,几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60米、100米、变速跑(直道加速弯道慢跑,弯道加速直道慢跑)等练习。

3.3 耐力素质的训练

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水平,还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应以进行有氧训练为主,耐力素质训练方法:12分钟计时跑,长跑 800米、1000米等,逐渐过渡到更长距离的跑,这些运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氧耐力运动还有游泳、登山、有氧健身操等。

3.4 柔韧素质的训练

发展柔韧素质,能增加学生关节的灵活性,避免运动时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动力性和静力性拉伸;动力性练习:行进间各种踢腿练习(正踢、斜踢、侧踢、外摆、里合、后踢)、直腿并腿连续纵跳、直腿单腿连续纵等;静力性练习:肋木上各种压腿练习(正压、测压、背屈压腿等)、横竖叉、压肩、坐位体前屈、前俯腰等,将肌肉软组织拉开后,并在拉到一定程度时保持一定时间(8~10s),重复练习,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3.5 灵敏素质的训练

发展灵敏素质,能提高人体大脑皮层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促进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在跑中迅速做改变方向的各种跑、急停急起以及迅速转体练习;专门设计的各种练习的组合;如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四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做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应答反应的游戏。

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4.1 在学校建立各种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

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利用课余特定时间在教师及体育骨干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学习和锻炼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自主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4.2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

学校应把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放在首位,然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家庭环境也影响着学生体育思想的树立,家长也要重视孩子平时的体育锻炼。使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校和家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氛围,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5 结论

目前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令人担忧,另外学生自身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对对于体育场馆建设与器材投入的不足,学校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课外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的不合理,都影响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的提高。要全面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对策。首先,采取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并合理地有计划的安排身体素质锻炼;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合理地安排学生膳食。切实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状况,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跃进,王珊.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7(12).

[2] 金婕,应芳娟.中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忧[J].好家长,2007(19).

[3] 孟建云.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

第5篇

论文摘要: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采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有较大提高,有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远等身体素质成绩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1研究目的

2007年4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组的体质健康标准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不及格率较高,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差,如何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体育教学又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主要的途径。本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制定出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人数30人,平均年龄20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有关实验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等各方面的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权威网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2.2实验法

实验从2008年3月开始到2008年7月结束,共十六个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引体向上、1000米、立定跳远等体质健康指标的测试,对两次测试的成绩和得分进行对比。

2.2.3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制标准的软件进行查分,并用spssl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3.1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质测试的结果,分析他们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新的教学模式(见表1),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改变了以前以专项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3.2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3.2.1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为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师要在体育课授课的第一节课给学生讲述体育锻炼的益处,介绍每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性、标准和要求。并且要把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计人体育课成绩,占体育课总成绩的20%。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按“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暂行规定”要求,大学生一周至少进行两次身体锻炼,时间每次在30一60分钟。为了督促学生参加课余锻炼,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组,组长监督该组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做好考勤,纳人体育课的平时成绩,除此之外,体育教师最好监督一次学生课余锻炼并给予指导。

3.2.2新体育教学模式授课过程的要求

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授课时,课的开始部分做准备活动时要把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开,减少在上课过程中的运动损伤;课的基本部分专项学习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身体素质要全面、合理的安排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各方面的练习,每节课不少于两种类型的身体素质练习,并且要在实验后测试的前两周把身体素质内容全部安排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身体素质内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和负荷强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不断的作出调整,还要科学的安排身体素质练习的先后顺序。力量素质练习主要安排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内容,上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俯卧撑、指卧撑、卧推哑铃、推小车等方法;下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深蹲起、负重跑、蛙跳、鸭子走路等方法;腰腹肌力量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仰卧起坐、收腹举腿等方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接加速跑等方法;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1分钟立卧撑、3分钟跳绳、1分钟原地高抬腿跑、长跑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男生的上肢力量较差,下肢爆发力和肺活量也不够理想,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不断的改变练习方法和强度。身体素质练习通常是比较乏味的,为了避免学生的枯燥感,要多以游戏的形式安排,如推小车、鸭子走路、负重跑等可安排为接力游戏。如果是女学生要多安排一些健美操、韵律操的内容,如果是男学生要多安排足球比赛和篮球三对三比赛来发展身体素质。课的结束部分,主要是针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进行放松。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要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各身体素质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讲述给学生,并在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4结果与分析

4.1实验前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情况的对比分析

体质达标情况以达标率对各年级学生的体质总体状况的综合评价,能够比较直观、简明、概括地反映出大学生体质现状和规律。

由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比实验前总体达标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优秀率由原来的3.33%提高到了10。00%,良好率由原来的6.67%提高到了23.33%,及格率由原来的43.33%提高到了60,00%,特别是不及格率由原来的46.67%降低到了6.67%.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作用。

4.2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分析

身高是反应人体长度,反应骨骼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体重是反应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等重量综合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身高、体重身体形态没有太大变化,实验后,身高几乎没有变化,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身高体重分数有所提高,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实验对象已经是成年人,发育基本成熟有关系,也与新的教学模式中身体素质练习时间达不到有氧运动时间的要求,对减轻体重没有明显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4.3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因为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和胸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时采用的是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的。

由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大学生肺活量较实验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新教学模式中耐力训练以及其他身体素质训练都有助于肺活量的提高,加上实验后学生体重有所降低所以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

4.4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评价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来是反应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这是因为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人的运动水平,而且与人的健康、高效的生活、娱乐和工作都有密切的关系。

由表5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反应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典型指标引体向上成绩和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后反应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1000米成绩和得分和实验前相比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反应爆发力的测试项目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得分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其一,新教学模式中每节课的身体素质练习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其二,测试的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相应的身体锻炼容易得到提高;其三,根据大学生体制测试结果显示,引体向上的成绩最差,引起了学生的重视;1000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中所占比重最大(占30%),标准中还强调如果耐力成绩不及格,测试总成绩就不及格,学生非常重视;而立定跳远的成绩与立定跳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有关系,大部分学生在实验前测试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方法,真实的下肢爆发力和弹跳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在体育课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实验后学生平均身高几乎没有改变,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肺活量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成绩;统计调查

1.目的及意义

本文为了解我校2010级―2013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锻炼程度等基本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为开展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体育项目做准备。并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2013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找出规律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更新体育教学和健身观念,有效增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文、理科与体育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体育学院相比文理科学院人数较少,体育学院的样本我们选取了从2009年到2013年的全部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综合成绩,并利用excel表格的公式功能计算出平均分;

理科学院我选取了土木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与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这四个学院,并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学院抽取200人,样本总量共800人。文科学院我选取了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与文学院这四个学院,同样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学院抽取200人,样本总量共80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体质健康调查方法的学习和其结果的了解,将对西北民族大学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其进行对比,看出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2.2.2调查法

a、数理统计:将要用的数据进行统计整合

b、抽样法:分层抽样:针对4个文科学院和4个理科学院于2009~2013年体质健康成绩分别抽取200份样本。

随机抽样:文、理科学院学生成绩随机抽样。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学院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3.1.1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3.1.1.1表格概况

下表1-1是我校2009年至2013年体育学院、理科学院与文科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综合成绩的平均成绩

3.1.1.2目的与作用

用以比较不同学科性质的学院之间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各自学院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身体素质状况的变化

3.1.1.3抽样与统计方法

按照上文抽样方法得到的样本量比较大,利用excel公式对样本的平均成绩进行了平均分的计算,得到下表。(注: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1体育学院、理科学院与文科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综合成绩的平均成绩一览表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学院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从2009-2012学年均为83分左右,而2012-2013学年为88分,体育学院的身体素质状况为良好及优秀而文理科学院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均在72-73分左右,身体素质状况为合格。

3.1.2不同学院随着学年增长的身体素质变化的折线图

下图1-2是根据表格1-1制作出体育学院、理科学院与文科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综合成绩平均分随着学年增长的变化图。

1-2不同学院随着学年增长的身体素质变化的折线图

从上图可看出,体育学院学生从2009年到2012年体质健康测试的平均成绩均在83分左右,而2012年到2013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大幅度提高到88分,而文科学院与理科学院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从2009年到2013年的变化幅度不大,均在72-73分左右。

3.1.2不同学院之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对比

下图1-3是根据表格1-1制作出来的从2009年到2013年体育学院与理科学院和文科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综合成绩的平均分的对比图

1-3不同学院之间体质健康测试平均成绩的条形图

由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从2009年到2013年这四个学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的平均成绩,体育学院远远高于理科学院与文科学院,而文科学院与理科学院的平均成绩相差不大,身体素质基本相同。

4.结论与建议

4.1调查研究结论:

根据对2009-2013学年不同学院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统计对比和分析,以及对于2012-2013学年不同学院男女生跳远成绩的对比分析结果来看,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远不如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仅为合格,而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为良好及优秀,说明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魄,提高身体素质,我们要提高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

4.2对于增强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些建议:

4.2.1从学校层次来说

(一)加大身体素质练习在教学时间上的比例

以我校来说,体育课为每周一次,而且只有大学一二年级开展体育课程,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程,在一二年级的体育课程中,一年级为基础的体育素质锻炼,二年级为按兴趣选择体育项目进行训练,在二年级的课程中身体素质练习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延长体育课程的学年时间,延长至大学三年级,而且加大身体素质练习在教学时间上的比例。

(二)多开展趣味性的体育竞技类的比赛

学校应该鼓励开展体育竞技类的比赛,增强同学凝聚力,培养活力,强身健体,而体育竞技多枯燥劳累,应该增强比赛的趣味性,打破原来单一的跑步、跳远、跳高等传统项目,加入如老汉推车,三人两脚等普及性高,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项目比赛活动。

(二)加强体育场馆等基本设施建设

拿我校来说,现在建有体育场、篮球馆、篮球排球场、后操场、舞体馆、羽乒馆,基本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只是场地的开放时间有限,场地的容纳量有限,而我校学生数量庞大,建议延长各体育活动场馆的开放时间,并提供体育器材(如网球拍、羽毛拍等)的租借服务。

4.2.2从学生个人来说

保持合理的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来,心智年龄各方面趋于成熟,由于距离家较远,受到父母的管制和约束较少,大学的管理模式也不像中学时代的严格和苛刻,不少学生喜欢喝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熬夜打游戏,上网,唱歌等,不合理的作息习惯和规律对于身体体质的危害较大,我们学生自己要自觉养成合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早睡早起生活作息规律。

(二)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户外运动

由于现在交通通讯工具的发达,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大量的“宅男”“宅女”,他们吃饭叫外卖,有些外卖甚至可以送到寝室宿舍里,购物靠淘宝,终日呆在屋内不进行运动与锻炼,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蓬勃的气质和活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如每天跑步,和同伴打球,爬山踏青等户外活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坚,刘立清,韩飞.中美两国学校体质健康研究现状的比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4):86.88硕士学位论文

[2]翁永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高校体育课改效应的检验指标川.’湖北体育科技.2005(2):124-126硕士学位论文

第7篇

关键词:汉族大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形态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7—0062-04

我国近几年的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为了全面了解和监控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联合发出通知,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对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工作,旨在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预防各种突发性重大疾病。为了研究汉族在校大学生体质的发展情况,本课题以黑龙江省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1985—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学生体质进行跟踪测试和分析,将该研究与全国汉族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揭示学生的体质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在黑龙江省内抽取哈尔滨市7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市2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科大学);牡丹江1所大学(牡丹江大学);佳木斯1所大学(佳木斯大学);大庆1所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收集这具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学1985—2009年共计163254名在校汉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张冰先生,和黑龙江省各所大学体育教学部相关领导,了解体质健康监测的具体实施情况。

1.2.2 数据采集通过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采集黑龙江省12所大学1985—2009年具有年代代表性的共计163254名在校汉族大学生的能够基本反映人体体质基础状况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3类指标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其中包括: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2)身体机能:肺活量。3)身体素质:速度(50m跑);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力量(握力);耐力(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柔韧性(立位体前屈)。

1.2.4 数理统计法对测试得到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分析。(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维尔维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采集结果黑龙江省12所大学共计163254名在校汉族大学生各年代、各年级段各项指标综合情况。1985年大一至大四学生为1985当年入学的1985级学生入校后,直至毕业时每一年的体质变化形态,1985级大学生代表着1980年代大学生整体情况,1995年和2005年都是当年人校学生的4年体质变化形态,相应代表着90年代和2000年新世纪后(表1-表3)。

2.2 基本情况分析1985—2009年黑龙江省12所高校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发展的基本状况检验(表4-表6,图1)。

2.2.1 身体形态发展水平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20年间学生的身高和胸围变化不大,但是体重是明显增大。反映出生活条件提高了,饮食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到了2005年入校后的大学生,男学生的体重有上升的趋势,女生的体重是逐渐下降的。此现象反映出现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男生由于缺少运动,沉迷于网络游戏,饮食结构中摄入量明显大于输出量,导致体重逐渐加大,而女学生为了追寻“苗条”,而刻意的去减肥,导致体重下降很快。

从身体形态发育的维尔维克指数上看,男生90年代比80年代指数数值有所提高,2000年后明显提高,女生总体变化不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男生在后10年体重持续增长,而身高和胸围变化不大所致。女生由于前10年身高停滞发展、体重略微上升、胸围有所下降,造成指数数值浮动很小。

2.2.2 身体机能发展水平分析20多年来黑龙江省男、女学生的整体肺功能发展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反映在后10年。从单一指标(肺活量)看,前10年男生的发展基本上呈停滞状态,女生略有下降。后10年男女学生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综合指标(肺活量指数)看,由于20年来男生的体重呈持续增长趋势,而肺活量明显下降,造成整体肺功能水平明显下降。特别是后10年的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前10年的水平,女生后10年体重变化不大,而肺活量急剧下降,同样造成肺功能水平明显下降。

2.2.3 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分析20多年来黑龙江省男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发展状况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大部分素质指标前10年大于后10年。后10年的大学生各项指标下降了一个层次,身体素质明显下降。2000年后大学生多数指标都低于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肥胖群体、超“苗条”群体、疾病群体、弱体质群体不断的增加,在整体比例中占据很大比重,导致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握力、耐力跑、立位体前屈等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很大,是影响2000年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主要因素。

从总体来看,20年间的黑龙江省汉族大学生与全国汉族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相比,形态发育水平呈先提高后下降的状态,营养状况持续改善,肺功能水平和体能素质的部分指标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社会因素代表80年代特点的85届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错,但当时的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械还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从调研的数据能够看出,学生从入学后,各项指数都相应的不断提高,反映出当时在黑龙江省各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效果良好,学生也自觉的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但学生到大四阶段有所下降多数原因是因为就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等等因素所导致。到了90年代,黑龙江省各高校的体育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馆、体操馆等场地设施陆续建成规模,这样学生增强体质的体育课程种类得到增多,并且训练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外加高校的食堂的伙食得到很大改善,进而代表90年代的95届学生各项身体素质都比85届学生提高许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到了2000年新世纪后,黑龙江省各大高校的体育卫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例如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地的加入和学校食堂数量、菜品种类的增多,使得黑龙江省各大高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但是2000年后入学的学生多为80后的独生子女高峰群体,家长的溺爱、大量饮食垃圾食品和自身的惰性等因素,使得代表2000年代的05届学生身体素质与之前2个年代相比整体下降一个层次。肥胖群体、超“苗条”群体、疾病群体、弱体质群体等占据很高比例,影响了整体水平。

3.1.2 教育因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数据表明全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直接原因与目前学生的学习负担量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学生缺乏体育意识和卫生保健意识等诸多因素有关。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数据表明全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出现上升拐点,柔韧性出现好转,耐力素质出现止“跌”。黑龙江省汉族大学生的数据表明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指标数值处于下降或不变的状态,说明黑龙江省各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没有取得成效。黑龙江省各高校坚决贯彻两个《条例》、实施两个《标准》、完善体质、健康检测的基础上,体育卫生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以进一步改善、提高、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中心,坚持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点,以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为主体,配以丰富的各种体育活动,将体育卫生、保健融合在一体。

3.1.3 自我意识因素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主要是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工作在施加社会学因素的基础上而注重教育学因素的结果,这种教育学因素的某些方面包括体育教学中的素质锻炼、身体素质考评和达标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效果和体育成绩,这种成绩又直接影响整体学业的评估。在这种非主观意识指导下的体育锻炼,虽然造成了某些方面的积极效果,但是也产生了其它方面的不足。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主观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锻炼身体,是我们现今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制度化 运动等级 学分制

前言

身体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素质,其主要体现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 201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大学生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及跑、跳、投等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育部在2014年4月至7月间连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组合”出击,从学生、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多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一直以来制约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1]

目前,国外学者开始从生态学角度对青少年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即从群体干预较多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学生锻炼行为受个体、人际和团体、制度、社会和政策等5个因素之间相互交错,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的行为。[2]由于青少年锻炼行为是体质健康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从生态学理论角度看,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不仅受到个体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和环境等的影响。因此,从多维角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理论的基础。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生态学因素

1.个人因素

如今,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许多大学生宁可在宿舍玩游戏或休息也不愿意参加运动。从个人角度看,大学生不能很好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一是对锻炼的益处没有充分认识;二是对于体育锻炼的行为不能很好的坚持,即缺乏长效机制;三是学生很难短时间内看到锻炼的益处;四是没有形成锻炼的氛围。久而久之,体育活动越来越少,最后导致身体素质迅速下降。

通过深层次分析发现,最终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的动力,即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看,多数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需求。因此,需要学校应通过说服教育、大力宣传和组织制度等外界因素给予足够多的刺激,使其体育锻炼的外在动力最终转换为内在的体育锻炼的需求和动力。

2.学校因素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对大学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学校对于学生体质测试效果的考评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持续性,即制度对其体育行为的影响。学校体育锻炼设施和锻炼环境状况以及场地是否满足学生需求等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和爱好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通过不完全统计和观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经常性地到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学生凤毛麟角。每周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不到10%。这说明,学生中体育人口数量非常少。

从课程设置看,学校对大学生的体育课仅仅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两个学年进行设置。每周一次的大学体育课课时也在缩减。如咸阳某所高校由原来的34个学时缩减为32个学时。课时的压缩是对学生体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观点和今后的体育行为也有着间接影响。

从教学角度看,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和同一项目设置缺乏层次性是导致体育课程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的深层次原因。所谓层次性主要指同一项目的开设应根据学习难度或学生实际水平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如把学生分为初级、提高班两种形式,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该因素很可能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从学校每年举办的体育活动次数,包括与体育活动相关文件的制定上看,每次学生的体质测试达标率基本可以反应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然而,我校每年达标率仅43%左右。北京清华大学的体质测试达标率达到80%以上。

然而,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运动会也只是仅有的运动精英们的运动会,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也不喜欢去看运动会。每年的篮球、排球联赛也是很少一部分学生的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活动可有可无。因此,建议学校在举办体育活动时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体育活动从竞技化向趣味化转变。同时,延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文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锻炼环境,如锻炼的氛围、锻炼场所的条件等。

(1)锻炼场所和环境。如咸阳某高校。目前,学校拥有体育馆一栋,但是主要为教学使用,课外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室外场地篮球场11块、排球场9块、足球场1块、网球场6块、乒乓球88块、羽毛球26块。在校学生有1万4千人左右,因此场地资源较为紧张。由于室外场地较多,故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多变的天气和过热过冷的天气是使体育课的难度增大,使学生产生上体育课的负面情绪。因此,建议学校加大体育经费的投资力度,改善学校的体育活动场所环境。(2)锻炼氛围。锻炼氛围反映了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水平,也反映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体育人口数量、场地的使用率、学校或社团开展体育活动次数的多少等指标可以反映锻炼氛围的状况。

文献资料表明,某高校约50%以上的学生每周锻炼1-2次,30%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达到3次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的学生站到95%,[3]这说明学校体育人口数量较少。结合对该校每年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该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比较差。同时,也可以认为该校锻炼氛围较好,但“准体育人口”数量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和锻炼的负荷强度及运动时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很大,建议该校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素养,使其锻炼更加科学化。

社团举行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活动参与人群多少以及活动的举行效果反映了该校的锻炼氛围。这一标准可作为社团考核的标准。通过了解发现,多数社团对不举行体育活动,且体育社团举行体育活动次数也很有限。另外,社团举办的体育活动参赛人群规模小。以上说明,组织或者社团在体育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策略

1.通过宣传和说服教育等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大学生的体育观受到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体育观的形成和建立非常重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其向每一位学生诠释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建议学校通过宣传、说服教育、案例教育等方式,使学生对体育功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成立相应部门帮助体育锻炼的“懒惰者”尽早地形成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习惯。

2.增加体育社团数量,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社团是一群有共同爱好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计划和活动。体育社团也是一群有着不同体育项目爱好者的聚集地。

通过完善学校社团的建立条件,如对各个社团的体育活动的组织次数进行规定。同时,要求体育社团定期举办体育摄影、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知识进行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体育观和体育行为。

3.建立运动员等级学分制

学校为每位入学的大学生建立运动电子档案,并建立运动员等级学分制,体育运动学分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毕业,用这种方式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运动,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每次体能测试的结果,为每位学生设置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学生只要参与运动,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表现突出的可以实行加分制。例如每学期都进行体能测试,对每次的测试成绩与上一学期进行比对,用这种形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使运动员等级学分制落到实处,用强制性的制度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4.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

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主要是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约束、激励等措施强迫或激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但是以下原则不可忽视:

第一,实行院(系)体育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故各个院(系)应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作为任务之一。树立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并服务于社会这样一种身体教育理念。建议建立、健全院(系)体育考核的制度化,并逐步加大学生在体育综合素质评比中的分值比例。这也是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院(系)应从新生入学时就设立体育考核制度,强制性地让大学生在制度的监管下进行运动。首先,要求院系领导老师必须带头参加晨练。其次,要对出勤的学生进行考勤和考核,对于没有出勤学或不积极参加这种活动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第三,把学生体育活动的出勤和考核情况纳入学生入党或申报奖学金、助学金时的评审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EB/OL].http:///xin_wen_dong_tai_890/20140526/t20140526_1119702.shtml。

[2] 张戈:《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个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11,6。

[3]朱伟:《咸阳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锻炼行为研究》,咸阳师范学院,2015,6。

第9篇

摘 要: 以PSPP身体自尊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和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684名不同专项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 运动专项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产生的影响显著高于性别的影响,选择不同运动项目的 大学生在身体自尊的各维度有较大的差异,并且身体自尊各个维度对身体自我满意感的回归 系数与项目本身关系密切。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3-0087-0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hysical Selfesteem between Sport Maj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Events

JIN Tao

(P.E. Colleg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 a)

Abstract: By the scale of physical selfesteem (PSPP), 684 sports maj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events from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Tianjin Institution of Physi cal Edu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and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are mea sured. It is found that impact of sport events on sport major students' physical selfesteem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exual factor; students of differ ent sport events have a great difference in all the physical dimension of self esteem and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each dimension of physical selfesteem is close to the event itself.

Key words: sport major;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selfesteem; compari son

自尊是自我领域的一个有评价性质的成分,即一个人对其自我或人格的重要品质所作评价的 综合感觉,或者说是对个人价值所作的整体性情感评价(Blascovich & Tomaka,1997)。身体 自尊(physical self-esteem)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 或不满意”(Secord&Tourard,1953),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1]。

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体育运动与身体自尊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的考察,发现利用实验的 方法研究运动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涉及武术、健美操、网球、篮球等众多体育项目,然而 不同的研究,结果却不尽统一,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所采用的量表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也 可能与实验控制有关,比如参与锻炼时间的长短、个体身体自尊的差异、测量误差等。

本研究将试图以最节省的路径降低研究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误差,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项目 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自尊问题。

1) 当样本足够大,大学生群体的整体身体自尊水平应当呈正态分布。假设本研究所抽取 的大学生不从事体育运动,是从整个大学生群体随机抽取,则群体与群体之间应无明显差异 。

2) 根据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和实践,不同类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要求不尽相同。

因此,当研究长期(一般都有3~7 a)以某一项运动为生活学习方式的大学生时,如果群体 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则相信,该项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拟解决的问题:1) 不同的体育项目学生会在身体自尊的哪些维度产生差异。

2) 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自尊次领域的各维度在何种程度上会对身体自我价值 感产生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根据项群训练理论(田麦久,1997),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的分类体系,对北京体 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系、民族传统体育系;上海体育学院竞 技体育系、武术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科学系、武术系按年级和专项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抽取684名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以下简称体育单招生)(表1)。

1.2.1 研究工具

身体自尊量表(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PSPP)(徐霞(2001)修订)。该量表 是基于运动的用于测量人们在自己身体各方面所获得的主观身体能力。包括主领域的一般的 身体自我满意感(PSW)和次领域的运动能力(SC)、身体状况(PC)、身体吸引力(AB)和身 体素质(PF),采用4级李科特量表。

1.2.2 统计工具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对所

投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金涛,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和运动专项双重影响因素对身体自尊各维度的比较

对身体自尊的相关文献进行考察发现,国内外的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男女青少年在身体自尊 的某些领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对以项目为因素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性别和项目 做一个影响因素的双重分析,通过对684名体育单招生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

Eta2可以描述每个因素对变量总变差贡献的大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身体自尊的五个维度 中,性别与项目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均有影响,由 Eta2(运动项目)> Eta2(性别),交互作 用的效能均少于1,因此,身体自尊各个维度值主要由运动项目的变差引起。

大学生长期从事某一项体育运动,该项体育运动的特征和对心理的特殊要求是否会对运动员 造成不同的身体自尊各维度上的不同,以下是对该问题的研究结果。

2.2 不同运动专项大学生身体自尊各维度比较

对八个类别的不同专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在①、③ 、⑤、⑥类项目上,本研究与众多的研究结果较一致,即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上呈现出 显著性差异,且男生在各个维度明显高于女生。其他项目则在个别维度上男、女生无明显差 异,如长跑类项目身体状况(PC)维度、体操、艺术体操与健美操类项目的身体自我满意感( PSW)、柔道类等同场对抗类项目的身体状况(PC)、身体吸引力(AB)和身体素质(PF)维度, 尤其是导引养生类的所有维度男女生均表现出一致性。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否与运动专项 的特点有关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以运动专项为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限于篇幅,将五个表格合 并),五个维度 各包括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总变差、均方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显示不同运动项 目间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呈显著性。为了找出不同项目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在身体自尊 的各维度做组间比较,为了节省篇幅,将组间差异不显著的项目组别列出,结果如表5所示 。

从表5可以看出,在一般的身体自我描述领域,短跑项目与篮、足球项目学生,长跑与小球 项目学生,举重类与柔道类等项目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运动能力(SC)维度,长跑等 项目学生与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足球学生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状况(PC)维度,举重 等项目学生与柔道和导引养生类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体操类学生与导引养生类学生亦无明显 差异;在身体吸引力(AB)维度,举重类项目学生、导引养生项目学生与柔道等项目学生无显 著性差异;在身体素质(PF)维度,小球类项目学生、举重类项目学生与格斗类项目学生无显 著性差异。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有关,各具体项目对身体自尊不同维度的心 理依赖和强化程度尚未得到证实。

2.3 不同运动项目各维度对整体自尊的贡献率

对各项目的身体自尊四个维度和一般身体满意感维度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在显著性水平a=0. 05下,各维度与PSW都有显著性关系,采用全部变量引入法求回归方程,结果发现,除了篮 球、足球一组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性外,另外七类项目均有未包含进方程的维度,因此,对其 他七类采用逐步回归法重建方程,回归方程系数如下表:

从表6可以看出,对于体能主导类项目,包括快速力量型、速度型和耐力型项目的大学生“ 运动能力(SC)”和“身体素质(PF)”对身体自我满意感贡献率最高,其中举重、投掷等快 速力量型项目学生的“身体状况(PC)”和长跑等表现耐力性项目学生的“身体吸引力(AB)” 的贡献率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技能主导类项目中,除了“身体素质(PF)”对各类型运动项目均表现出贡献显著以外,其他 维度未表现出共同特征。体操等表现难美性的项目中“身体吸引力(AB)”维度所占的比重最 大,乒乓球、羽毛球等等隔网对抗项目大学生“运动能力(SC)”对身体自我满意感最重要 ,而足球等同场对抗类项目的大学生在四个身体自尊维度均表现出显著性。摔跤等格斗类项 目大学生“身体素质(PF)”维度贡献率最高,导引养生类项目大学生“身体状况(PC)”所占 的比重最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1) 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男女在身体自尊的各个维度差异显著,然而,偏Eta2 结果显示,对长期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言,相比性别的影响,运动专项对身体 自尊的各个维度的解释力更高。

2) 八个类别运动专项的大学生中,在身体自尊的五个领域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而耐力 性项目的身体状况(PC)维度,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等项目的身体自我满意感(PSW)维 度,柔道等同场对抗类项目的身体吸引力(AB)和身体素质(PF)维度及导引养生类的五个维度 上无明显差异。

3) 对体育单招生这个特殊群体,身体自尊的总体满意度并不是全由次级领域的四个维度 引起,四个维度的贡献率随着项目不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3.2 建议1) 身体自尊是近几年来运动心理学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运动项目和身体自尊 的关系研究多采用实验方法,但受教学实验的限制,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导致研究结果不 一致,因此,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变得非常有意义。

2) 已有众多学者研究表明,次级领域身体自尊的提高会促进整体自尊的提高,因此,进 一步研究运动项目对身体自尊的具体影响,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以运动手段促进和强化青少 年的自尊水平。

3) 本文讨论的身体价值更多的基于能力的维度,而更多的研究(Harter,1985)证明能 力和自我接受是自尊有所区别的两个主要维度,也有研究指出(Fox,K.R,1997)身体本身的 特征如体型、身高等对整体自我的贡献更大一些,关于接受维度的自尊和能力维度的自尊 的相互关系及如何影响整体自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 :78-81.

[2] Mendelson, B. K.& White, D. R.(1982). Relation between body-esteem and sel f- esteem of obese and normal children [J].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54,899-9 05.

[3] 田录梅.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6 6.

[4] 何颖,徐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2002,(1):65-68.

[5] 何玲,张力为.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 2002,25(3):320-323,330.

[6] 何颖,季浏.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 模型[J].体育与科学,2003,(4):58-66.

[7] 谢琴,吴佑年.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 (5):46-48.

[8] 田录梅,等.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 3,(4):55-58.

[9] 陈岩,等.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的研究现状分析[J].西安体育学报,2004,(5):113-11 5.

[10] 段艳萍.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的编制与检验[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 0.

[11] 薛林峰,徐金尧.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7):916-917.

[12] 袁艳.健美操与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4):34-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