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6: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移动网络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刻画出欣欣向荣的移动通信产业生态图景。移动互联网已经颠覆了传统移动通信业务模式和用户使用体验方式,并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向2020年及未来,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交互方式进一步升级,为用户提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3D)视频等更加身临其境的极致业务体验。物联网扩展了移动通信的服务范围,从人与人通信延伸到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使移动通信技术渗透至更加广阔的行业和领域。面向2020年及未来,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将会推动物联网应用爆发式增长,数以千亿的设备将接入网络,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为移动通信带来无限生机。在现有基于专用硬件的网络系统架构和组网模式下,网络体系架构僵硬、功能平面划分不合理、网络升级维护复杂,基于这一体系继续演进来应对未来业务需求挑战是非常困难的。随着IT界网络虚拟化技术思想的逐渐发展与成熟,电信网络也在尝试引入这两种技术,酝酿对网元形态、组网方式和网络架构的全面变革。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则是电信网引入虚拟化技术的整体方案。
2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简介
2.1NFV基本概念
软件功能虚拟化(NFV)改变网元功能形态,将原本封闭设备中的网络功能释放出来,统一承载在虚拟化平台之上,意在打破电信设备“黑盒子”模式。移动网络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按需部署(卸载)虚拟化的网络资源,即插即用,提高网络灵活度和可扩展性,符合移动网络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场景差异性需求。另一方面,采用工业标准化的服务器、存储和交换设备替代专用硬件设备,大大降低了组网运维成本。因此,低成本和灵活性是NFV的两大核心优势。
2.2NFV标准化进展情况
2012年10月,由AT&T、德国电信、英国电信、中国移动等13个国际主流运营商牵头,联合多家网络运营商、电信设备供应商和IT设备供应商共同推动在ETSI成立网络功能虚拟化工作组(ISG),旨在推动NFV技术框架研究和产业化发展。NFV工作组在2013年聚焦于Highlevel文档的设计,已第一批规范,包括NFVUseCases、Require-ments、ArchitecturalFramework和Terminology的V1版本,以及PoCCal(lProofofConcept)。NFV于2014年上半年了第二个版本的白皮书,主要总结NFVISG一年来各个工作组的进展、对场景、需求、架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明确提出NFVISG对于标准化和开源社区的态度。2014年下半年将UseCases、Requirements、ArchitecturalFramework和Terminology的V2版本,以及标准化Gap分析等新版标准文档。概念验证(POC)是NFV在2014年的另一项重点工作,通过CallforProposal和Evaluation等几个环节向产业界征集NFV产品原型和验证试验延时,以推动NFV产业发展。
2.3与网络虚拟化相关技术的关系
(1)NFV与网络虚拟化的关系
网络虚拟化(NV)的概念很早就已经出现。目前,通常认为网络虚拟化是对物理网络及其组件(如交换机、端口以及路由器)进行抽象,并从中分离网络业务流量的一种方式。采用网络虚拟化可以将多个物理网络抽象为一个虚拟网络,或者将一个物理网络分割为多个逻辑网络。网络虚拟化打破了网络物理设备层和逻辑业务层之间的绑定关系,每个物理设备被虚拟化的网元所取代,管理员能够对虚拟网元进行配置以满足其独特的需求。由定义可见,网络虚拟化主要是针对层二和层三的交换机、端口以及路由器等网络组件。网络功能虚拟化则是从电信网业务功能形态的角度,将原本网元设备中的一体化功能分解成多个逻辑功能组件,实现在通用硬件平台上网元功能的重构、部署和迁移。可以认为网络虚拟化技术的概念更加宏观和基础,网络功能虚拟化则面向电信网网元功能具体的需求。
(2)NFV与SDN的关系
从广义上理解,软件定义的网络(SDN)是一种全新的组网设计思想,通过网络控制与转发分离的思想,构建开放可编程的网络体系结构。SDN与NFV共同被认为是未来网络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NFV白皮书的解释,NFV与SDN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高度互补,彼此独立。NFV的实现不必依赖于SDN技术。但是两种技术方案的结合可以获得潜在的更大增益。例如,SDN所提出的控制与承载分离的理念有助于增强NFV系统性能,简化设计方案,提升与现有部署方案的兼容性和提高运维和网管效率等。同时,NFV与SDN技术在充分利用标准化硬件设备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
3基于NFV的移动网络新型体系架构设计
3.1EPC现网架构特征与不足
支持LTE接入的EPC部分实现了信令面与用户面的分离,信令面网元包括MME、PCRF、HSS等,实现终端设备的鉴权授权、移动性管理、位置更新、签约管理、策略控制和网关选择等功能;用户面网元主要包括S-GW和P-GW,实现用户会话建立、承载管理、IP地址分配等功能。EPC核心网以P-GW为统一的用户面锚点,支持多接入系统,提供统一的移动性管理。WCDMA/GPRS接入、CDMA接入和WLAN接入一侧不同的本地服务网关(SGSN、HSGW等)与P-GW建立会话,由P-GW分配唯一IP地址实现业务数据流的连续性。EPC核心网具备控制与承载分离,多接入系统统一管理、统一业务数据流锚点等功能特性,是未来移动核心网系统演进的基础。随着移动网络业务的日新月异,当前的EPC架构逐渐不能满足业务和运营需求,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架构层面划分不够合理
网络架构用户面和信令面分离的好处在于可以分别按照网络功能特性,实现核心网系统信令面集中部署,用户面边缘分布的优化,提升网络性能。但目前的层面划分中,网关节点仍承担了复杂的控制功能,与MME等信令面节点交互频繁。另外,UTRAN/GERAN、CDMA和WLAN系统接入EPC时,其信令面和用户面是合一的,增加了与E-utran协同组网的难度。
(2)多接入系统间协同能力较弱
EPC架构中实现了多接入系统基于层三IP地址的统一管理和流移动性。体现接入特性的二层则是相互独立的。运营商实际建网和运维中,每一种接入系统都是独立组网,异构系统间的资源无法共享,增加了网络OPEX和CAPEX。从用户角度看,业务数据流只能在接入系统间切换,无法实现多接入针对不同业务流要求的协同服务,再加之异构接入系统协议存在差异,信息交互,切换流程复杂,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3)网络能力的可扩展性较差
现有EPC网络由基于专用硬件的网元设备组成,硬件限定了网元功能的部署位置和性能指标。MME和P-GW设备部署在运营商核心域,汇聚层次较高,不利于降低业务时延,容易导致信令处理和流量瓶颈;移动网络业务量随时间变化特征明显,但网络规划时必须按最高业务预测设置节点能力,造成了闲时资源的极大浪费,固化的硬件节点无法随业务量变化灵活扩容和缩减,基于硬件设备和物理连接的扩容方法又导致机房组织和拓扑复杂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3.2基于NFV的新型移动网络架构设想
NFV的核心思想是网元功能的软件化,理论上任何一种网络架构都可以引入NFV技术实现网元功能的软硬件分离。具体到移动网络网元功能虚拟化,除了NFV本身所具备的优点特性外,网元功能软件化和重构给移动网络架构演进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1)形成基于虚拟化平台的通用转发面如图3所示,EPC架构中的P-GW网元除了业务数据流转发功能外,还具有IP会话和承载控制功能。网络功能虚拟化实现后,P-GW形成独立的转发功能组件和IP会话和承载控制功能组件。IP会话和承载控制功能可抽取出来,与其他控制功能组件交互实现对用户会话和承载的统一控制。仅保留转发功能的P-GW不再是流量的汇聚点,而是普通转发节点,实现接入、汇聚和核心域全局扁平化网络。(2)屏蔽底层协议栈差异的统一控制面不同接入系统的业务流程(鉴权/授权、业务接入请求、切换等)和信元类型(用户标识、位置信息、无线和连接信息、QoS等)大体相近,下层协议栈的协议各自不同(GTP、PMIP等)。硬件网元功能与协议栈的绑定造成异构系统间信息交互复杂,协同工作困难。网络功能虚拟化实现后,底层协议栈的差别可由虚拟化平台统一处理,网元功能组件之间采用统一的消息格式和数据结构传递信息,完成业务流程。这样既可以消除控制节点间协议适配造成的额外开销,也可以实现异构接入系统间全局资源共享和协同控制功能。全面提升控制面处理能力。基于上述设计思路,基于NFV的新型移动架构层面更加清晰,转发面更加扁平,可更好地适应未来移动网络业务需求。和承载控制功能,形成全网集中的控制平面。基于虚拟化平台,软件形态的功能组件可以部署到网络的任意位置,通过标准化的消息接口和数据格式交换信息,完成业务流程。实现全网信息同步、接入协同和资源调度。全网架构采用云平台实现。可快速实现网络控制功能重构,转发面行为定义,未来运营商也可以按需组合,灵活编排,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部署。云管理平台用于分配存储、计算及网络等资源,全局监控资源利用情况,根据所需动态地分配网络资源,提升网络建设和运营效率。
3.3基于NFV新型架构的关键技术
基于上述的新型网络架构,可以引入多样化的网络关键技术。(1)网元功能重构核心网网关功能可以分解为会话管理、地址分配、资源管理等控制面功能,这部分网元功能从网关设备中抽取出来,与移动性管理、PCC等构成全局控制面。控制器通过控制功能的编排形成到业务逻辑,统一控制转发面设备的行为。整个系统都可以部署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不必依赖庞杂的专用硬件和物理连接。(2)异构接入系统协同移动CDN业务对优化全网流量负载,优化业务时延有极高的价值,但如何实现内容的高效分发、用户移动性以及与不同终端能力适配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结束语
不管业内对此类数据如何解读,电视观众的日益老龄化、有价值观众的不断远离是不争的事实。人均收视时长再次下降……新媒体依然在15-34岁观众群中渗透着自己的影响力,青年观众的收视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实有没有这些数据,一线的电视媒体人都早已感受到了行业面临的逐年增强的寒意,进而忧心忡忡、悲观失望,“互联网”“新媒体”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职业梦魇。电视还能生存多久?电视是否会最终被新的媒体所取代?已经成为困扰越来越多电视人的问题。客观地说,目前电视面临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是体制上、属性上的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思路上的问题。业内许多人问:为什么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这个问题其实是伪命题,因为在目前的互联网上,电视产品依然是其高质量视频的最主要提供者。电视机构制作、的内容,它是有观众的,而且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日益增加,它的观众其实是不断增多的,只不过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通过传统电视观看而已。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视频的需求将更加呈爆炸性增长,在内容上具有绝对的质量、数量优势的电视,怎么会有生存问题呢?
二、互联网给电视带来的是财政危机
因此,电视目前出现的困境,从对迫近性来看,与其说是内容危机,倒不如说是经营收益快速下降产生的财政危机。这个财政危机的产生,除了长期以来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还有三个原因实实在在地跟互联网密切相关: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有更高要求的有价值电视观众不断流失到互联网上。⑵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广告商跟随这部分观众把广告投放转移到互联网上,2013年,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长了105%,就很说明了问题。⑶上面两个因素又促使电视机构、栏目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饮鸩止渴,向视频网站免费或廉价提供视频内容。这三个原因分薄了电视机构应有的收益,造成他们每况愈下的、似乎毫无改善可能的财政困境。于是,电视媒体将被新媒体取代的“末日论”亦真亦幻,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许多电视人真的信了,为此抑郁的还不少。那么,我们应该怨天尤人责怪互联网的出现吗?自怨自艾是无法阻挡社会技术进步的。电视应该停止对视频网站的节目输送吗?长久以来电视机构对互联网上传自己的节目所持的半推半就的态度已经使情况变得欲罢不能。这样看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让电视行业备受煎熬。事实上,如果我们能换一种视角,换一种思路,就会看到其实技术进步也为作为电子媒体的电视提供了公平的发展契机,电视应该是新技术的最热烈的创导者和推动者,尤其在面对方兴未艾的移动网络技术。在现有体制和法律环境下,电视行业能否化解新媒体的冲击?能否在移动网络时代生存发展下去?这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提升终端体验未能挽回颓势
广电行业内部业务的运作,大致可以分为内容生产、渠道传播、运作经营三大环节,其中又包含了许多子环节,如内容生产中的策划、采访、文稿、剪辑等;渠道传播的前端、发射、传输、终端等;运作经营的组织、宣传、广告、推广等。在当前面对新媒体的巨大挑战之时,电视机构这些运作了几十年的传统环节,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它们的合理性,并在把握新技术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各环节的与时俱进。传统电视的主战场是家庭的客厅,客厅是人们的温馨幸福之所,也是电视长久以来的安身立命之地。目前电视的苦恼也集中在这里:掌握着电视遥控器的,大多已经被广告商判定为价值低的人;而一些网络公司、视频网站推出的电视机顶盒、路由器使得网络视频能够进入智能电视端,也在不断蚕食着电视的收益份额;更让人焦虑的是,年轻的、有价值的观众正快速远离电视转而投奔新媒体,因为它更适合这个崇尚个性的群体。
随着近年来广告商逐步加大了在互联网上的投入,广告投放的蛋糕不会无限膨胀,这边多了,那边肯定就少了。电视要重新得到广告商的青睐,就要稳住和重新赢得有价值观众,而这些观众却早已经不耐烦只能在固定的某个时间守在客厅看自己喜欢的某个电视节目了,移动互联网能够满足他们时尚、个性、互动、随心所欲的需求,而传统电视面对这日益庞大的有价值观众群的需求却无能为力。因此,要改变移动网络时代电视的生存困境,首先要从改变终端开始。与和互联网密切相关的PC、平板、智能手机相比,电视行业似乎也很早就看到了自身在显示终端的劣势,因此,在终端满足观众交互、多媒体需求上,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等;在终端的显示质量、方式上,不断努力提升从模拟到标清、高清到3D的画面质量,最近又盯上了4K。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电视终端的节目观赏质量大幅提高的同时,依然不能阻止年轻的、有价值的观众从荧屏前不断流失,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另一方面,吊诡的是,目前互联网的视频显示质量并没有超越电视的优势,因为它们所提供的视频大多数情况下在从电视转移过来的过程中,画质会有相当大的损失,然而观众依然弃电视如敝履,投奔互联网却乐此不疲,着实令努力挽回观众的电视机构困惑不已。这样看来,清晰度、色彩等画质因素并不是这些观众优先考虑的要素。电视机构在终端上企图抓住观众的思路出现了严重偏差,之前的种种努力,以及把电视做得更大、更薄的想法,并不能满足观众的真正需求。
四、合适的移动终端是电视生存的重要方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客厅依然是电视的重要战场,但电视机构应该把主要注意力转移到移动收视的用户上来。电视寻找到能够尽快投入使用的合适的移动显示终端是生存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电视在终端显示的发展方向,应该体现出设备的便携性、节目的个性化定制、网络的互动性,以及良好的观赏感受等这些需求的兼备,才能逐步稳住和挽回观众。但这些需求当中,又存在着一些矛盾似乎不太可能同时兼得,比如观众看电视要求的良好观赏感受,这其中不但有高画质的要求,而且还有适当的显示尺寸的要求,这与设备的便携性是有冲突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电视行业曾经寄希望于可卷曲电视,但这种电视在可预见的将来,卷曲后的体积和便携性还是无法跟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相提并论的。在便携性、显示质量上,智能手机倒是最佳终端。目前的智能手机并不是电视的理想终端,然而,笔者认为它有条件能够成为电视的理想终端。未来电视的终端,能够稳住进而拓展有价值用户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应该具备五个要素:便携、交互、个性、大幕、高画质。上面我们讨论到,便携和大幕似乎是无法统一的矛盾,然而,技术的进步能够解决这一矛盾,这就是在智能手机上增加投影功能。
事实上,目前的投影技术发展也是一日千里,只是没有像移动互联网技术那样引人注目。随着技术的进步,投影的亮度、发热、噪声、微型化等问题将会得到解决。更何况,目前投影技术已经达到了与手机相结合的实用条件,但互联网因所提供的内容类型的差异,对投影的需求没有电视大,而电视行业自己乱了阵脚病急乱投医没有抓住这一关键点。笔者相信,如果在电视行业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推动智能手机与投影这两种媒介的相互融合,将会极大地促进双方的发展。当这两种前沿技术在智能手机的方寸之间完成交汇整合之时,将为电视的发展重新赢得信心、尊重以及宝贵的生存空间。同时,除了智能手机,电视行业还要密切关注前景远大、日趋成熟的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智能眼镜,虽然目前它的技术还在发展阶段,产品价格高企,对眼睛存在不确定影响,但它仍将是视频显示的另一个争夺焦点。投影手机的出现,将使电视从固定收视的家庭客厅,延伸到移动收视的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电视将从目前的终端困境中解脱出来,并因大幕、高画质完胜互联网视频提供者,当然,这仅仅是网络时代电视为生存做出改变的第一步。投影手机将为电视行业提供移动收视的终端条件,也为电视行业在获得如此重要的终端用户的前景下,倒逼行业从这个终端开始,溯信号源而上,对终端软件、信号传输、前端、节目制作、摄录设备等各环节进行一系列深刻的适应性调整、变革。
五、结语
构建测量条目是衡量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键环节,从保护投资者及降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非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出发,企业必须做到公平的信息披露,并与市场及投资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由此本文选取对话理论中的网站易用性、信息有用性及对话回路三个指标对企业投资者关系进行测度,并以2001年Taylor提出的指标体系为基准构建企业移动官网的二级评估体系,Google于2012年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消费者倾向于移动友好的界面。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吸引投资者持续浏览网站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移动网站的建设,从而使得投资者在浏览网页时能有良好的体验。网站是否链接可靠、界面友好和搜索便利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质量,因此选择网站易用性作为评测指标。移动官网是企业向投资者传递信息的主要平台,保证信息的有用性非常有必要。研究表明,如果在公司网站上找不到所需信息,61%的用户会转向其他网站,而如果对访问的网站感知良好,74%的人会再次回访。从信息披露方式的角度看,上市公司自建网站进行信息披露并不是国家法律法规所强制规定的,属于相关监管部门的推荐方式,因此网站所披露的信息内容没有强制规定。基于移动网站界面限制,结合法律规定的强制及自愿性披露信息,本文仅选取其中的必要信息作为二级指标。对话回路主要测度企业为用户提供的沟通渠道,从静态的角度来反映企业与投资者的双向互动情况。研究表明年轻投资者倾向于向网上朋友求助,若企业自身提供沟通的渠道,将有助于企业与投资者以及投资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减少不利消息的传播,并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搜索成本。对于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采用包含与不包含的二分法进行统计,即将移动官网中包含的条目标记为1,不包含的条目标记为0,取每个条目的均值作为该条目得分。一级指标得分为对应的二级指标与其权重乘积之和,该计算过程可以用公式(1)表示。42图书馆学研究2015.2
2基于三维象限分析法的IR质量测评
2.1数据收集与象限分析方法
本文以2013年财富500强公司的移动网站为评估对象,根据表1中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基于一致性原则,统一采用安卓手机分别访问各企业移动官网,检索世界500强公司的中英文名称,并查看首页结果界面,并点击进入官方网站,当网址中有字母“m”或词“mobile”等移动网站标志时,即将其标记为移动网站。国际公司以英文网站为评估对象,中国公司以中文网站为评估对象。基于上述规则,2013年财富500强公司中仅85(约17%)家公司存在移动网站,其中有6个网站无法转换为英文,2个网站访问受限,最终实际选取的网站数量为77个。需要说明的是这77家公司移动网站的选定与所使用的移动设备及评判标准有关。有些公司存在移动友好的网站,但鉴于网站自身转码的功能设置,本文并未将其纳入移动网站范畴。象限分析法是选取事物的两个重要属性作为分析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分析的一种图形分析技术。本研究对传统的二维象限分析法进行了拓展,选用“网站易用———信息有用性”作为二维基础,并增加对话回路这一测评项进行拓展,用气泡的大小表示。为了便于对比分析,还选取全球平均水平作为基准。该图由网站易用性和信息有用性组成二维空间,X轴表示网站易用性得分,Y轴表示信息有用性得分,X轴和Y轴分成4个象限。下面对4个象限所表示的意义做详细说明。象限一,根据测评结果将企业划入象限一的范畴,表明企业移动网站易用性和信息有用性得分都相对较高,表示该企业移动官网的信息服务质量较高。象限二,根据测评结果将企业划入象限二的范畴,表明企业移动网站易用性得分相对较低,但信息有用性得分相对较高,表示该企业移动官网技术支持不足,但所披露的信息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象限三,根据测评结果将企业划入象限三的范畴,表明企业移动网站易用性得分相对较低,且信息有用性得分相对较低,表示企业移动官网不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体验,同时其所披露的信息无法满足投资者需求,总体而言企业移动官网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
2.2实证结果
评指标体系对财富500强企业移动官网中选定的77个样本进行数据收集,鉴于77家企业数量偏多,不适宜采用象限分析法,在本研究中以国别为分类标准将77家企业归为13类,并采用公式(1)、(2)进行测评计算得到测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全球”表示各国的均值。第一,企业移动网络投资者关系质量测评结果主要分布于一、二、三象限,说明企业通过构建良好的移动官网能获取较好的信息披露效果,只要企业构建了移动官网,其信息有用性和网站易用性就会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有所贡献。第二,网站易用性得分相对较低的企业其信息有用性得分也偏低,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即使构建了移动官网,但如果没有对用户体验给予足够的重视,投资者能获取的有用信息也是非常受限的。第三,大气泡主要集中于第一、二象限,可推断对话回路与信息有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当信息有用性得分高时,对话回路得分也较高,这说明如果一家企业非常关注移动网站的信息质量,通常情况下也会关注与投资者的联系与互动。总体而言,在国别分布上显示了欧洲国家的企业相对而言更看重移动官网建设,较好地利用了该渠道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其他地区的企业则不然,表现得极为明显的主要为韩国、美国和日本。美国属于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韩国和日本也位列亚洲经济最发达国家之列,这3个国家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也非常发达,出现该结果可能与三国社交网络异常发达导致企业将主要精力投放到社交平台而忽视了移动官网的建设有关。
3结语
目前,4G网络标准还比较混乱,尚未完全统一,因其是从3G网络发展而来的,具备3G网络的大部分功能,故4G网络在不同国家及不同领域都能够有较好适应并获得推广使用,其具体开发技术的发展演变极为复杂。简单来说,4G标准总共有两条线路,分别为Wimax和LTE线路,其各自进行升级成功后分别为无线城域网和LTE-Advanced,后两种已经获得了国际电信联盟的认可。表面看上,4G网络标准有很多地方不能够有效统一,但是,实际上这些与我们用户关系不大,我们只需要知道中国选择了LTE-Advanced的标准中的TDD和FDD就行了。移动选择的是TDD,而电信及联通选择的是FDD,但是,在通信方面,二者差别并不大,其大部分的芯片及设备均属于多模兼容的。2013年12月4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得到工信部颁发的4G牌照,此三家运营商均能够正常运营TD-LTE技术。工信部称,未来将依据相关法定标准并参考运营商的申请明细,对LTEFDD网络技术进行正式的批准,并将由系统对LTEFDD和TD-LTE组网结合的发展形势进行验证,并将在验证成功后颁发LTEFDD牌照。
2、4G网络发展优势及劣势
2.14G网络发展优势
1)4G网络通信速率高。
因4G网络开发的主要目的便是提升通信速率,以此获得更流畅的上网体验,故高速率是4G网络给我们留下的最主要特征。
2)网络频谱宽。
4G网络在网络通信带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较之以往的CDMA2000网络,其带宽增加数倍。以往的CDMA2000网络每个信道的频谱仅有5MHZ,而LTEFDD网络每个信道的频谱能够达到100MHZ。
3)通信形式多。
以往2G时代,手机主要功能只是用来进行通话,但到了3G时代,人们能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更多的通信体验,这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当4G时代到来后,因4G网络出色的性能,人们能够通过4G网络在智能手机上体验更多上网乐趣,例如,在线进行网络游戏,在线观看实时新闻,在线进行高清视屏观看等等,将人们的生活逐渐引入智能化新时代。
4)通信质量高。
4G网络的成功应用,不仅仅能够让终端用户增加,更主要的是它能够大程度的改善通信质量,同时能够更流畅的进行流媒体传送,从而让广大使用者能够顺利进行各种下载活动。
2.24G网络发展劣势
1)相关标准多且杂:
目前世界上的移动公司在使用4G网络时,采用的并非同一种网络技术,所以至今4G网络尚未形成一致性标准,系统之间不能兼容,给移动终端用户带来较多的小麻烦。因此,4G移动通信系统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便是标准统一化问题,只有这样,全球移动通信厂商制造的产品才能够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2)通信系统容量被限制:
从理论上来理解,大约为12.5MB/s的宽带速度,较之2009年10KB/s的传输速度要快上许多,但这并不能完全成比例,这是因为通信系统容量具有局限性,其容量在短期内是有限的,当用户逐渐增多时,上网速率必定会有所下降。据专业人士透露,4G手机只有在理论下才能够做到100Mbps传输水平。
3)市场推广难度大:
目前,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4G技术很可能会演变成3G与5G之间的中间产品。
4)基础设施更新不及时:
如今的通信设施主要都是从2G及3G网络发展而来,当一味追求4G网络时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由于目前世界上移动通信相关的基础设施均是在2G及3G系统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4G时代来临时,全球通信基础设施都必须进行大量的变更,故短期内4G通信技术难以全面的打入市场。
3、4G网络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1)可能取代有线电视。
4G网络能够直接通过网络信号与各大电视节目进行链接,此趋势目前已经存在,其实,目前已经有这种趋势。
2)刺激视频网站的发展。
4G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视频网站的发展更加快速。3G时代,人们能够容易获得相关文字资讯,到了4G时代,预计视频节目也能够较容易的进行观看,故4G网络的推广能够刺激视频网站的发展。
3)加快在线教育的发展。
由于使用4G网络技术能够容易的进行网络视频浏览,故可能促进未来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实际上,目前百度、阿里、腾讯三大网络公司早早就布置好了在线教育。
4)再度冲击纸质媒体。
4G网络技术的运用将会对传统纸质媒体形成冲击,报纸印刷将可能慢慢退出市场,新时代电子化、数字化在屏幕媒体中得到广泛运用,人们更喜欢声音及视频共现的平面媒体,正如我们现在已经渐渐不喜欢打印照片了。
5)推动汽车智能化产业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已经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代步要求,联网汽车将可能会成为未来智能汽车的新品种。联网汽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通过联网,未来智能汽车还可能实现无人驾驶。
6)远程医疗等大众服务将可能出现。
4G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极可能在未来实现远程医疗等大众服务。例如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及医疗机构内使用4G网络技术,广大市民能够更快捷的获得应急援助及医疗。
7)导航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目前,各大导航产品已经深受广大使用者的欢迎,也刺激了智能手机的发展,随着目前4G网络的速率大幅度的提升,导航类产品开发商已经开始研究“真实化”的概念,即通过手机拍照功能便能够实现手机可视化数据的获取及定位信息,这种技术将可能能够普遍运用在车载系统、GPS系统中。
8)促进手机游戏产业急剧发展。
手机游戏一直都受到广大游戏爱好者青睐,4G网络技术的运用将极大促进更多智能手机游戏及社交游戏的发展。此类游戏大多需要联网活动,它们需要更顺畅的网络支持,4G网络技术正好能够满足这点,从而让广大游戏玩家们获得全新体验,享受到画面更优质、更刺激的网络游戏体验。
4、4G网络未来发展建议
目前,4G网络技术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基站附近客户时常投诉手机信号不良甚至搜不到信号。造成这一原因是因为附近居民担心基站存在辐射,故时常出现蓄意破坏基站甚至强行拆除基站的行为。而进入4G时代,该问题可能会表现的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参考目前的频率划分,4G网络的频率的传输性较之2G和3G网络均表现偏弱,这表示将来必须建立更多的基站,而基站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由于此类问题的存在,毫无疑问将限制了4G网络技术的发展,阻碍其顺利的推广,可能短期内难以全国普及,只能做到局部覆盖及使用。故笔者建议,在未来的4G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技术上更多的突破,改善4G网络技术传输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基站建立过程必须寻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对基站附近居民进行相关教育,消除其对基站建立可能带来影响的疑虑,对蓄意破坏及强行拆除基站的行为必须严惩。此外,4G网络的应用虽然解决了网络速率上的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流量的消耗,这势必造成流量费用的增加。故笔者建议,在4G网络的推广过程中,应当要降低流量费用的收取,或者采用优惠套餐形式,按月进行流量费收取,否则人们在高昂的流量费面前可能会选择少用甚至不用,那么4G网络也就失去了意义。
5、总结
从技术层面上讲它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的定义上讲它是用户使用的上网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兼具PC强大的计算功能、互联网强大的连通功能、无线通讯强大的移动功能。它不再受时间地点对信息传播的限制,实现了传播的随时性、随地性。人们可以利用一切碎片时间传播信息,与需要在固定地点接收信息的其他媒体相比,其信息与信息接收的时间非常短,基本做到即时、即时接收,不仅可以实时获得信息,同时也可以实时向别人传递信息。
随着智能手机的加速普及,移动终端和手机操作系统的激烈竞争,带动互联网产业走向从桌面互联到移动互联的变革。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在2013年手机网民将会超越PC网民,手机网民的规模将会达到7.21亿,将会超过互联网网民的7.16亿。新浪预计,未来移动终端的规模将是PC互联网终端规模的10倍。正是基于对移动互联网前景的看好,传统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等纷纷凭借其热门产品布局移动互联网。新浪凭借新浪微博强势进军移动互联网;网易全产品线谨慎布局,将其优质PC资源平移至移动互联网领域。广告模式当今用户接触信息的方式已经改变,以用户为核心的营销方式势必要随之而变,移动互联广告也正在成为企业营销中的重要选择。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测算,到2012年,移动显示广告开支将超越目前的市场领头羊短信广告,成为全美开支最大的移动广告类型。在全球市场上,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27亿美元,预计2015年这个市场会增至240亿美元的规模,接近9倍的增长空间。
APP广告。APP广告具有精准性、互动性、位置化、强用户粘性等特点,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具个性化、到达率的广告服务。有研究显示,新型智能手机的应用在用户手机使用总时间中的占比最大,达到47%,而单从下载量方面衡量,中国已经成为苹果应用服务AppStore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平均每一个用户在手机上已经超过20款的应用程序。因此,很多品牌制造商、广告公司、移动运营商和媒体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移动媒体,以实现他们的营销和广告目标。在移动应用的广告中,品牌可以通过体验的创意,让消费者愿意点击它们,甚至它还能帮助消费者解决购买的困惑。比如,对于不少女性白领而言,对O.P.I.指甲油品牌可谓并不陌生甚至倾心有加,但却常常因为不知道选择什么颜色的指甲油适合自己而苦恼,又没有时间或无法亲自去各大卖场逐瓶体验。聪明而细心的O.P.I.洞察了目标客户群的这一困惑,随后正式推出针对其产品消费体验的互动式移动广告。在此广告中,用户可方便地通过手机任意调整手机广告里手模的肤色,寻找到与自己肤色最接近的模板,然后即可通过广告里提供的色盘或者指甲油的编号来选择不同颜色的指甲油,直至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搭配效果。此广告一经推出,O.P.I.品牌好感度急速攀升,同时也树立了在目标受众群体心目中的品牌领先形象。
移动网络对讲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对讲,即像传统对讲机一样,当调节到相同频道后,实现一人发送多人收听的功能。另外,移动网络对讲系统还应该包括以下辅助功能:用户管理、频道管理和对讲管理三大部分。
(1)用户管理:实现用户的注册、登录和资料维护等功能。
(2)频道管理:建立频道,删除频道等功能。
(3)对讲管理:对讲内容,对讲内容收听,对讲内容重听,删除对讲内容等功能。
2系统概要设计
网络对讲系统的所有功能中,如何实现实时语音对讲是系统开发的难点和关键。一般说来可以通过Socket编程,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服务器中转语音发送的办法,实现一对多的语音广播。但是,这种实现方法的有如下缺点:
(1)需要使用长连接。长连接指客户端和服务器长时间保持着连接,以便随时收发对方消息。长连接的方式客户端的数据流量和功耗要求非常高,不太适合应用与移动终端的开发。
(2)开发难度大。要全完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和解决很多问题,实现困难。
(3)开发的时间成本高。
(4)系统的耦合性高,不利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那么,有没有一种已有的协议实现一对多的数据推送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MQTT协议。MQTT协议:(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是IBM开发的一个即时通讯协议,有可能成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协议支持所有平台,几乎可以把所有联网物品和外部连接起来,它被用来当做传感器和致动器的通信协议。该协议是为大量计算能力有限,且工作在低带宽、不可靠网络的远程传感器和控制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协议。
MQTT协议具有以下主要的几项特性:(1)使用/订阅消息模式。(2)对负载内容屏蔽的消息传输。(3)使用TCP/IP提供网络连接。(4)有三种消息服务质量。“至多一次”,消息完全依赖底层TCP/IP网络。会发生消息丢失或重复。这一级别可用于如下情况,环境传感器数据,丢失一次读记录无所谓,因为不久后还会有第二次发送。“至少一次”,确保消息到达,但消息重复可能会发生。“只有一次”,确保消息到达一次。这一级别可用于如下情况,在计费系统中,消息重复或丢失会导致不正确的结果。(5)小型传输,开销很小(固定长度的头部是2字节),协议交换最小化,以降低网络流量。(6)使用LastWill和Testament特性通知有关各方客户端异常中断的机制。目前,MQTT协议被大量用在移动终端客户程序的消息推送领域,相关的技术资料比较丰富。基于以上特点,在开发基于移动终端对讲系统时,使用MQTT协议作为服务器和终端的消息广播协议是非常好的选择。当然,只是MQTT协议是不够的,为实现本系统的功能还要用到其他技术包括:HTTP协议、移动终端开发技术和服务器开发技术。
3系统架构设计
移动网络对讲系统,采用松散的系统结构,整个系统由Web服务器、MQTT服务器、移动终端和PC端四部分构成。其中,Web服务器负责数据库管理、语音文件存储、提供语音下载、向MQTT服务器推送语音描述信息等功能。MQTT服务器负责语音文件描述信息;移动终端负责语音的采集与编码,语音上传,数据更新请求的发送,用户交互界面呈现等;PC终端主要负责通过服务器的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管理,对磁盘进行优化等工作。系统各部分应用的协议和数据收发关系,Web服务器也作为MQTT的一个终端和移动端共同关注MQTT服务器的某个主题(频道),当Web服务器收到移动端上传的语音后,生成包含语音长度,语音存储地址,发送人等基本信息的描述信息,然后以JSON格式发送到MQTT服务器,MQTT服务器自动将收到的语音描述信息下发到每一个移动端,从而实现语音描述信息的广播。在系统的实际工作中,系统各部分进行传递的数据格式在实际的应用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XML来替代JSON和HTML。移动网络对讲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某移动端采集语音并上传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存储语音文件并在数据库中记录语音信息,然后使用MQTT协议将语音描述信息发送给MQTT服务器的指定频道,MQTT服务器将该描述信息广播给全体关注了该频道的所有移动端,移动端收到语音描述信息后,根据描述内容到Web服务器下载语音文件并播放语音。综上所述,利用MQTT的关注/机制可以很好的实现一对多的语音文件描述消息群发,大大降低系统的开发难度。
4结束语
无线网侧对MOS值的影响及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口Uu的相关参数的检验,包括空口参数及无线环境两个方面的研究。
1.1空口数据传输质量相关参数
分析检查手机和NodeB之间的内环和外环功率控制过程。在不影响网络系统容量的情况下,手机和NodeB之间的语音信号采用适当的功率控制过程,可以有效地减少语音数据传输误码。大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系统内环和外环功率控制过程达到系统设定要求,对MOS值的影响不大。空口无线侧通过调节防止传输抖动参数Framediscard来降低误码块。针对不同的传输设备和传输中继情况,应设定与其传输条件相符的防止传输抖动参数值,从而达到减少传输误码块提高MOS值的目的。表3是定点测试时,在防止传输抖动参数设定不同值时相应的MOS值变化,可以看出该参数选取27时,对应MOS值最高为4.041,同时MOS值低于3所占的比例最小,故此种传输条件时应将该参数设置为27以提高MOS值。因此在不同的传输条件下必须要进行大量的测试,通过实验结果来选定合适的防止传输抖动参数值,进而实现MOS值的最大化。
1.2无线环境优化
MOS值的高低与无线环境好坏有直接的关系。通过现场测试发现,实现MOS值的无线侧优化关键是优化当地的无线环境,而天馈线调整是最优方法。下面通过案例来阐述无线环境对MOS值的影响。测试车辆由南向北行驶,行驶至某小区北侧约290m处时,手机RSCP为-72.55dbm左右,Ec/Io强度较差,达到-11dB左右,此时该路段经常发生各种问题。通过实际勘测分析,发现某小区基站天线挂高45m,下倾角只有3度,该路段由于距离基站较近,存在塔下黑现象,并且根据该小区覆盖图发现某小区存在明显越区覆盖现象,无线环境较差,Ec/Io普遍小于-12db。调整某小区下倾角经复测后,各小区之间接续良好,该路段Ec/Io得到增强,有明显改善,Ec/Io值都分布在-6db到-8db之间,RSCP为-67.16dbm左右,无线环境得到了优化,网络的语音质量MOS值得到提高。
2实验结果
MOS测试可以直观反映用户感知度,与以往MOS测试选择道路作为选测点不同,此次MOS测试和提升主要是集中在12个典型的用户住宅小区内,意在通过提升住宅小区的MOS值来提高网络质量。以万宝2区为例,从维护系统观察到优化后的RSCP覆盖明显优于优化前的覆盖情况,优化后电平值RSCP均大于-100dbm。表4是万宝2区优化前后Ec/Io和MOS值的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优化前该小区的MOS均值是3.709,而优化后其MOS均值为3.964,高出优化前6.88个百分点。所选的12个居民小区优化前后MOS值分布如图1,通过计算得出其优化前MOS均值为3.8173,优化后的MOS均值为3.9322,并且优化后的MOS值均高于优化前的MOS值,说明当地网络覆盖水平提高,用户感知度提高。当取采样点相近的几个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时,当采样点落在Ec/Io大于-6db比例增高时,MOS值也有所提升。而采样点落在Ec/Io小于-12db比例增高时,MOS值有所下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了实现MOS值的无线侧优化关键就是提高采样点落在Ec/Io好区间的比例,降低采样点落在Ec/Io差区间的比例,即优化当地的无线环境。通过对服务小区的基站进行天馈线优化,适当调节天线的方位角与俯仰角,可以使得无线网络覆盖更加合理,减少导频污染和覆盖盲区等问题,从而达到改善Ec/Io,提高当地无线网络覆盖,提高了MOS值,提升了用户感知度。
3结束语
网络教学的概念网络和教学,将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网络和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改变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网络教学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并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对多种媒体教学的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以此来实现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法,网络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而存在;(2)网络教学意味着把网络作为教学的一种环境,没有教师与学生之分,没有区域与时间的判别,网络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自由,还对当今高校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形式和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3G技术在网络教学应用中的特点移动网络教学是结合移动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实时交互性
3G技术将有线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集成于一体形成移动互联网。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通过移动网络终端接入互联网,查找当中大量的资源。交互的方式有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服务器教学信息,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意愿随时随地进行移动网络学习。有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角色转变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学中心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和书本上,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教师在网络教学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和监督。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指路人”。学生学习的步调、进度、内容的数量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3.教学方式的先进性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教学,一学期下来授课的都是那么几位教师,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变得狭隘。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一弊端。利用3G技术提供的语音视频服务,学生能够观看全国教师的实时在线课堂讲座,教师可以进行在线授课,并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任意观看教学节目。
4.多媒体信息的多样性
多媒体网络集多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于一体,学生可以充分利用3G业务优势,如多媒体短信业务、邮件业务、视频对话、无线点播业务、WAP浏览、互动游戏业务等,为学生提供使用无线移动设备的同时访问多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的无线通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现有移动网络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移动网络教学之所以受到各大高校的青睐,跟其本身具有的先天优势是分不开的。虽然移动网络教学在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校软件设施问题
实现移动网络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但是现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不统一,而且出于网络安全、维护成本和内容版权等的考虑,并没有给访问者足够的使用权限,或者仅仅局限在校园网内使用,极大的限制了网络资源的使用。
2.教师认知与观念问题
不少教师对移动网络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幻灯片阶段,拿电子白板当黑板用,把幻灯片当板书。台上依旧满堂灌,台下学生依旧埋头记,不仅学习兴趣没有提高,教学效果更是得不到改善。有些教师还会觉得移动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会替代自己或降低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对新科技的不适应的心理。
3.大学生的适应性与自觉性问题
高校学生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习惯了灌输式、听从式的教育方式,所有面对眼花缭乱的网络信息,面对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他们显得无所适从,无法把握。另一方面,网络资源丰富精彩,学生往往会因此而分散注意力,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无意识的浏览信息上,这样的学习反而使得网络成为教学的绊脚石。
4.学习模式问题
现有的移动网络教学虽然在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使学生可以在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但是学习内容还是紧紧围绕着课程本身,学习目标还是局限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对于教学本身来说,还是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而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21世纪,掌握知识固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学会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学习资源来自主地学习知识。
三、构建基于3G时代的移动网络教学新模式
3G技术提供的高速率数据传输和多媒体业务,为移动网络学习的开展带来了一个新的春天。3G的数据传输率将使得3G手机与3GISP、3G用户之间的大容量信息交换变得可能和可行。高校移动网络教学必将会有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鉴于高校现有移动网络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提出以下几种移动网络教学新模式:在线类移动网络教学模式在线类移动网络教学模式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3G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移动通信的速度大大提高。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连接3G网络,通信网络经过网关进入互联网,然后通过网络协议访问学习资源。
1.基于3G多媒体邮件服务的移动网络教学模式
3G提供的多媒体邮件业务是一种基于数据网络的非实时业务,通过移动网络实现的Internet上常见的电子邮件业务。邮件的内容包括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邮件系统还可以实现与因特网系统的互联通讯,提供移动终端与Internet之间的多媒体邮件互发功能。借助3G提供的多媒体邮件业务,教师能实现辅助教学;学生可以随时与因特网用户或3G网内其他用户通过邮件建立联系。多媒体邮件校短信息而言,其包含的容量更大,保密性更高。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远距离教学,如寒暑假期间、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等。
2.基于3G视频的移动网络教学模式
3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视频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传输等都已成现实。通过3G网络,教师可以随时录制并上传自己的教学视频,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轻松实现视频点播,观看全国各地教学名师的教学课程及讲座。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随时上网、随时观看、随意学习的新理念。它将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巨大冲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加适用于21世纪的快节奏的学者们。
3.基于WAP移动网络教学模式
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它为手机用户创造了访问因特网的途径。通过WAP这种技术,就可以将Internet的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PALM等无线终端之中。无论你在何地、何时只要你需要信息,你就可以打开你的WAP手机,享受无穷无尽的信息。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相比,3G采用了WAP2.0,提高了系统与个人电脑的兼容性。移动网络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手机对校园网中手机课件资源点的浏览,实现多媒体资源的传输和显示。学生在校园内通过WAP形式访问移动网络平台或进入移动课堂站点,实时参与课堂学习。这种开放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便利,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只要是需要信息,就可以随时上网查找、浏览。可以说这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模式。脱机类移动网络教学模式脱机类移动教学模式主要借助于移动设备储存设计进行的移动教学。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有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学生从移动设备通过传输设备上获取学习资源,就可以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的关键是移动设备,移动设备的存储容量和便携性决定着学习效果。
主要包括短信和网络异步下载等。
1.基于3G多媒体短消息的移动网络教学模式
3G提供的多媒体业务(MMS)可分为3种情况:即MMS终端和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多媒体消息;MMS终端和InternetE-mail服务器之间的发送与接收多媒体消息;MMS终端与Internet增值业务平台之间发送和接收多媒体消息。基于3G多媒体短消息的移动网络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实现辅助作业管理、电子答疑等,通过群发短信可以对所有学生或对某一门课程的所有学生提供激励支持和常规的管理支持服务;学生既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学活动内容、教学通知,又可以访问相关短信服务站点实现电子资料和电子答疑的查询。这种模式一般应用于通信数据少、学生分散、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是目前普遍的一种移动网络教学途径,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费用较低,用户数量也最多的。
2.基于3G的网络异步下载的移动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异步下载的移动网络教学模式是教师将教学资源共享到网络服务器中,学生可以在有3G网络的情况下将电子书、多媒体课件、图文课件、题库等数字化内容下载存储在便携式移动设备上,即便在3G流量用完或者没有3G网络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学习,既减少了对网络的依赖,同时也减轻了上网的经济负担。这种学习模式依赖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用户数量也是最多的。
四、总结与展望
1.1框架搭建
针对以上我国志愿服务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具体性问题,不难看出志愿管理体系对于志愿事业发展的局限,从而所造成的志愿人员流失。因此,下面将主要从志愿管理体系建设出发,搭建一个基于移动网络的、更具组织性的有别于现有的志愿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模块进行具体内容细分:
1)用户管理设立“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再进一步规范为“用户信息核对”、“用户分级认证”。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在用户进行注册时自动通过信息核对来将用户进行分级管理,另一方面将用户初期的注册信息通过后台数据进行汇总最终形成数据库,便于日后安排志愿服务能够利用以掌握的用户信息进行有效的志愿人员任务分派。
2)公共模块在寻找志愿者志愿信息之前先将志愿信息按照程度、规模划分为一级信息、二级信息、三级信息、四级信息,并在这四级信息模块下进行“服务到位确认”、“信息地点定位”、“虚假信息删除”、“定位信息地图标记”等信息处理。再利用“用户信息”所拥有的后台数据库确认参与的志愿者,使志愿者能够最大程度的收获最新的志愿信息,并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到相应的志愿活动当中,使志愿服务真正体现其作用。
3)重大灾害管理将模块划分为“人员召集”、“实时信息”、“社会援助管理”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在重大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将不同社会阶层、知识水平的志愿者按照不同服务能力进行召集,并根据实时反馈的信息进行援助调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潜在危险的发生。
4)其他模块在模块当中设立“求助信息判定”、“特殊情况通道”。具体而言,“求助信息判定”将是辅助于“虚假信息删除”,为信息判断提供更加准确的判断依据。而“特殊情况通道”则可以为当下社会出现的一些特殊帮助的情况,在短时间内汇集各方力量,如捐款、捐物以及类似于“新余民警帮助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小朋友圆做警察的梦想”等事件。
1.2界面设计
在系统框架下设计了移动端操作界面
1)主界面设计界面构成:主界面主要由个人中心、搜索、常用功能、热门功能、图片动态展示及导航栏组成。界面介绍:考虑到系统的易用性与通用性,用户可以自定义常用功能放置到主页面,这样就方便了用户下一次快速使用。热门功能推荐展示所有在使用本软件的用户使用次数较多的功能。
2)公共信息模块界面构成:一级信息、二级信息、三级信息、四级信息、互动交流、重要通讯录。界面介绍:将不同类型的求助等级、灾害等级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级归类,主要用来和公布最新的志愿信息。互动交流板块,主要为用户之间讨论相关话题设置的,重要通讯录则为提供最常用的联系方式,诸如: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等常用号码。
3)重大灾害模块界面构成:人员召集、实时信息、社会援助、灾害预警通知公告、现场指挥。界面介绍:人员召集:为有意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人员,提供相关信息的板块;实时信息:为相关救助活动的实时动态的板块;社会援助,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求助平台;灾害预警:相关灾害预告;通知公告:权威的救助信息;现场指挥:某个灾害现场或应急中心的网上指挥所,可提供协调、指挥等服务。重大灾害模块的实现效果如图4所示。
4)用户及其他模块界面构成:个人中心、设置中心、分享绑定、意见反馈、常见问题、使用帮助、版本更新、新版介绍、关于我们、特殊通道。界面介绍:个人中心、设置中心、分享绑定等为用户个性化软件的相关设置;意见反馈:为用户提供反馈软件使用过程中相关建议,或Bug反馈;特殊通道:在特殊情况下或危及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此通道与人工服务人员进行对接,人工服务人员,根据其反馈情况进行相关部署。用户管理及其他模块设计效果。
2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