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创业基础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6: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创业基础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创业基础论文

第1篇

论文摘 要 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包括初创企业。然而初创企业的文化环境又具有独特性。本文对于初创企业的文化环境的理论视域进行了诠释,并对其构建进行了研究。

一、企业文化的界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包括初创企业。然而对于初创企业,因为业务模式还不成熟,还没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思想,所以无法形成自己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但这个时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阶段,就如同一个儿童开始接受各种观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这个关键阶段能够灌输优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将来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企业也是这样,比如索尼的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战败后的废墟中创立索尼时,做出了一件罕见的事情:为这个新创的公司确定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确的价值观、企业目标和管理方针,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阐述公司的理念时,称之为“索尼的先驱精神”。这种精神起源于公司创立之初,近半个世纪基本不变,成为了公司重要的指导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创业之初就为公司确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谓高瞻远瞩。

二、创业文化的界定

通常对于创业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创业文化。 从构造来看,如果说企业文化的构造有三个层次,即内层文化、幔层文化与表层文化。那么,创业文化的构造也可以看成是由价值观、组织制度与标志品牌三个部分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价值观部分是内隐的、处于深层状态的文化,是创业文化中的内核。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创业文化的群体拥有共同的创业导向,才能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体,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组织制度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二层次,即幔层文化。它发端于创业文化的深层。这一层次的文化,起着教化人的作用,它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从而使创业文化的价值观部分得以贯彻和实现;标志品牌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表露在创业者及其创业产品等相关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属于“外显文化”。这个层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创业者的行为举止上,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的言行举止上,也可以表露在产品的货真价实、创业行为的诚实守信上,表露在创业环境的可持续性的文明创业上,表露在渗透于创业者身上的求实、冒险、团结、拼搏等创业精神上。可以说,这个层次的文化实现了创业文化由内到外、由虚及实、虚实结合的形态更迭。

那么一种积极的创业文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第一鼓励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第二开拓进取,包括对于商业冒险的勇气;第三容许失败;第四团队精神;第五学习精神;第六开放与融合,在全球参与竞争与整合,使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商业精神相融合,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合,从而通过知识价值的发掘实现商业梦想。

三、初创企业的文化环境的构建

我们知道,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来自其背后具有辐射性的企业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劳斯莱斯的贵族文化、万宝路的牛仔文化、白兰地的田园文化等等。因此,创企业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创文化,企业是否能够真正创立和发展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强势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作为根基,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基业长青。这里有个观点要确立:企业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对创业者尤为重要。创业者要避开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以后才考虑的事。相反,初创企业必须找准核心理念,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统一的思想基础。对于初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重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

虽然初创企业的企业文化还在摸索和形成过程中,但是企业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核心理念。这点至关重要。没有核心理念的企业,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从而使企业发展变得盲目。而且企业要常常和员工沟通愿景。愿景是:我们企业将成为什么。而战略目标是:明确什么时间能达成什么具体目标。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好的愿景,很容易在股东、员工及相关利益者之间达成共鸣。如果没有规划共同愿景,战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项目的混乱选择中消失,而各部门的变革,会因为没有人知道变革将带领企业走向何方而变得毫无意义。给员工一个兴奋的蓝图,用愿景激发员工变革的欲望,使员工愿意提供帮助,这是战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初创企业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创业团队要充分沟通,取得利益共同点和价值观导向的一致性

创建企业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不仅可以统一思想,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整个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使团队成员的利益共同点和企业的价值观导向达成一致,这对于初创企业的健康发展将会非常有利。

(三)创业者要合理发挥企业文化缔造者的功能

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就是创业者个人能力的文化,这个时期的企业创业者在企业的决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奠定了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模式,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创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经过共同愿景的规划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种支持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就初步建立起来了,但这仅仅是开始。企业成员要从了解价值观阶段,到高度认同企业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也就是说,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执行力,有几个要素要注意:

1.领导团队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企业文化。这需要高层们以身作则,真正成为执行企业文化的先行者,并且具有对于企业文化的变革的勇气和决心。

2.绩效管理与薪酬文化要服务于企业所要确立的理念,使员工的业绩与激励的方向一致。所以企业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向员工表明,新的战略是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绩效的,让他们自然地体会到这与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联系,从而愿意坚持这种企业文化价值观。

3.创立团队的良好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职业境界。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主动协助他人和组织,实现整体工作目标,使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对于初创企业,创立团队精神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企业在初创期,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职责不太清晰,很容易导致相互推脱责任,丧失团队合作精神。针对这种状况,初创企业在进行员工考核时,要注重团队激励,加大对于团队精神的考核,并把其作为奖励和晋升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软”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充分体现良好团队精神的企业更能够基业常青。

4.注重创新学习。初创企业需要把创新学习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业文化绝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这样,将会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这种良性循环将给初创企业发展的厚积薄发带来巨大的能量和动力。

参考文献:

[1]pinchot,g. entrepreneurship.hair&row.new york.ny.1985.

[2]histrich,b.d.,peters,m.d. entrepreneurship:starting,developing and managing anw enteupdse.irwin,chicago,il.1998.

[3]antoncic,b.a.,hisfich,r.d. clarifying the intrapreneurship concept.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3.10(1):7-24.

[4]石崇宝.关于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及存在的问题./qitajingjixue/201004/361084.htm.

[5]隋枫.创业时期需要企业文化吗?edu.ch.gongchang.com/article-2150-317109.html.

[6]论创业文化的理论视域及其现实构建.sqzsh.com/article/?id=374&item=0106.

第2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基础理论概念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55-02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国家软实力竞争的时代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必要体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二次发展,对于提高产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多重的意义。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和崭新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其研究的理论成果都不多,研究的力度也不大。笔者认为,学术理论研究的前提是对基础理论概念有准确的把握。本文的重点就旨在阐明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划分。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德国的经济思想家熊彼德早在1912年就提出了“资本和劳动力已然不是影响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今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1986年也同样有经济学家罗默提出“占据市场和创造财富需要的是有创新理念在其中的新产品。”但是,当代的研究成果表明,学术界还没有达到对文化创意产业统一口径,例如文化创意在美国被称为版权产业,而在英国则叫创意产业,在中国、荷兰、新加坡、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被叫作文化产业。

究其根源,到底什么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呢?研究中国过去的文献,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在过去仅仅表现在理论也就是意识形态的层面,很多情况下都折射哲学及美学的概念,大多数的学者们忽略了其基本的属性而是批评和扩大了它的商品属性。随着近些年来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相关概念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片面的观点得到了澄清和理解,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是“依靠创意人本身的智慧、天赋、技能,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提升和创造,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以及运用,而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一定创造财富能力和就业潜力的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了文化产品、智能产权和文化服务三项内容。

在国内,北京市统计局于2006年12月联合颁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2]

综合以上定义,本文所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简洁概括为结合特有的区域环境,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结果导向,研发其巨大的潜能,从而改变文化产业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二重性。文化创意产业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既有营利性的也有非营利性的,营利性的则具备了商品的特征,揉入了其作为商品本身的价值。之所以人们创造它,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一定的精神或者是物质的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与人类的意识形态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然而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动力则是因为其在满足群众物质、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获取了一定可观的经济效益[3]。

2.创造性。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属性就是它的创新和创意,生产出以前没有的东西,冲破原有的陈规,为其受众提供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服务和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才能够体现出产业本身的价值,萌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现有的地域环境和创造者的灵感。

3.高附加值性。文化创意产业与人的意识形态领域息息相关,它与传统的第一和第二产业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多地将人文因素以及创新思维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服务的更多的是人们的精神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消费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产品与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凸显。

4.可复制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可复制性也是其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为文化产品的多媒体形式以及便捷的传播方式。它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好的文化产品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人文效益,这一点是劳动力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三、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纵观所有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献可以得到,目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和统一的定论。目前,国外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从软环境上进行研究,如影响其行业的法律法规、自身市场的需求、整个产业链的凝聚力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以及产业价值链等。在我国,则主要研究其硬性环境、如生产环境、生产效率、产品效益和劳动资源等。

1.WEF和IMD的观点。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是指其生产、设计和输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可以抢占多少可观的国际市场,在价格上是不是可以较其他国家更加具有优势。

2.祁述裕的观点。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谈是一个比较概念,是指和其他国家相比自身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出量和销售量以及占据市场份额和获取利润的能力[4]。

3.花建的观点。花建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一文中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对生产资料和相关产业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其稳定、持续的生产出相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多的文化产品,提供更优秀的文化服务,从而获取相对较多财富的能力[5]。

笔者认为从竞争力的要素出发,可以这样阐释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

1.从竞争的主体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就是特定的文化创意的产业,作为产业,其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的产品”,它既可以理解成一个产品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更能将两者结合。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也就是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否作为替代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本文是从狭义的角度进行理解。

2.从竞争的对象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原料也就是资源上的竞争;另一个是在受众,即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占有竞争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产业的产出率,使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3.从竞争能力来看。竞争能力在两者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在现实的产业竞争中,很多因素都影响着竞争能力的强弱,比如说创新软实力,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营销的策略和方式,产业的集聚规模等等,竞争力的强弱是衡量产业发展好坏最直接的指标。

4.从竞争结果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两个方面,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影响力,从侧面又制约和影响着竞争力的提高[6]。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把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定义为:某国(或某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凭借高于他国(或其他地区)的生产率水平,生产出了比他国(或其他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能够在国际(或国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创造了价值,扩大了某国的文化影响力。

四、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得知,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要素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以市场需求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开发创新产品的创新能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提高的产业可竞争力、完善的产业链及每一环节的配合、基于追求更大经济价值的产业空间集聚能力、高新技术的研发和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影响产业竞争能力的外部大环境等等。国内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成果比较少,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以下几点:产业的创新能力、产业的生产力、产业的效益、产业的资源、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的环境等。虽说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成果,但是其中的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各种因素构成的系统产生的系统化的功能性力量,各种因素在构成系统时的空间、时间、质量、数量的不同组合形式决定了竞争力的强度和影响力。

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有多种表现形式。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效率的角度,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的高低表现为在一定投入的情况下是否实现了产出的最大化;从文化创意产业系统内部要素构成的维度出发,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高低表现为了各要素的整合能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否可以带来整体能力的最大化;从对大众精神层次满足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则表现为一个国家可以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创造特色文化产品的能力。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同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显性因素,还要深度挖掘影响产业竞争力,造成竞争力差距的深层次因素,综合分析显性因素和隐形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东华.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刚,秦红玲.综合评价方法及探讨[J].节能,2004,10(267):1-15

[3]穆荣平.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初步研究[J]科研管理,2000(1).

[4]祈述裕.创意产业增加国家软实力[J].创意世界,2008,(7):45-46

第3篇

关键词:政府 全民创业 问题

创业是发展之基、振兴之道、富民之本。全民创业是指以全民为主体创办事业、创造业绩、自主创新的实践过程。科学地推动全民创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一、在推进全民创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党的十提出了促进全民创业的战略部署,各级政府通过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文化、扶持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政策、改进创业服务等措施,掀起了全民创业,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一定成效,总体上呈现出了全民参与、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推进全民创业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须引起重视的几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上存在三个误区。误区一:认为政府推进全民创业是瞎操心。总觉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是市场主体的事,全民创业主要靠市场机制去配置完成,靠创业者自身去发展,优胜劣汰,政府只要制定好相应的政策,督促政策落实到位就行。忽视了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引导、扶持、服务创业作用的重要性,忽视了在遵循市场规律的条件下,政府有效发挥顶层设计作用的重要性。误区二:认为推进全民创业就是扶持所有人创业。事实证明,所有人创业既不可能,更不现实。创业是一项集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源、资本等生产力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活动,不仅要掌握市场,而且还要懂经营、会管理、善用人、敢冒风险、心里承受能力强、有创新能力,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政府推进全民创业实际意义在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打造一流的创业环境,让有创业潜力的人创成业、创好业。创业有风险,成功率毕竟有限。因此无重点的扶持创业,必将是高成本、低效率,同时因扶持创业成功率低而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误区三:认为全民创业工作开展得好与不好,就看地方的税收情况。工作中往往过于重视纳税大户,对纳税少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关心的不够,忽视了全民创业中创业促就业的社会价值,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问题。

2.推进工作脱离实际。工作中缺乏调研,跟着感觉做事。一是工作过急、过热。如某地在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召开后,各部门热情,一些部门掀起了建设创业载体的热潮。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创业园、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农民创业园、下岗失业人员小本创业园、青年人才创业园、科技人才创业园等创业载体,如雨后春笋,到处可见,结果导致大批创业载体闲置,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又如,一些地方开展创业培训,不注意学员的筛选,全民皆兵,盲目办班,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二是推进活动交叉重复。一些部门举办的创业典型事迹征集、创业大堂、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优秀创业项目征集评选、电商培训等活动,由于部门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活动重复、参与对象重复。如,在创业典型事迹征集活动中,某创业典型同时是多个部门负责扶持的创业对象,半年中先后接受过共青团、妇联、人社、科技等多个部门关于创业事迹征集方面的采访,导致一些创业典型惧怕采访。三是人社部门牵头开展全民创业工作有待商榷。在一些地方,将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社部门,由人社部门负责全民创业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由于该部门原承担的工作量就非常大,加之受人员、编制、职能和经费的限制,在全民创业牵头工作中常常力不从心,处于尴尬境地。笔者以为,如果由政府经济综合部门负责全民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可能更为合适。

3.形式主义依然存在。一些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全民创业过程中,存在雷声大、雨点小,重轰动效应、轻实际效果,重显政绩、轻实绩情况。一是体现在制定考核项目上。明知许多工作要求不切实际,还是列入考核评估项目。如某地开展推进创业方面的一项创建活动,制定了6大体系、30个大项、100多个分项的考核评估标准,仅印发的评估表就有13页之多。这些考核评估内容大部分是通过看文件、资料及台帐来打分。参与创建地区不得不疲于应付考核,挤出大量的时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按评估表要求准备名目繁多的资料台帐,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完成务实项目所需的工作时间。二是体现在服务工作中。如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创业服务专家咨询组”及“创业成功人士志愿者服务团”,但这两个组织常常是有名无实,仅体现在书面文字上和口头汇报中,很少有人知晓和咨询。又如,一些部门开展的创业讲堂、创业观摩、创业项目大赛等创业服务活动,活动对象大多是被动参与,或者是活动主办方或承办方成员单位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多,活动常常是在媒体宣传中和表扬声中单位之间及部门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取经”。三是体现在印发的宣传材料上。如一些部门和单位精心编印的创业政策汇编、创业指南及创业典型事迹等材料,常常给领导干部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扶持对象看到得少、了解得少,相当一部分印制好的册子躺在仓库睡大觉。

4.扶持政策实施难。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并不断加以完善,对全民创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在一些地方仍有相当一部分政策未能落实到位,存在有政策无落实现象。原因一是有限的财力制约着扶持资金的筹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筹集到满足基本需求的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如某地在《扶持创业专项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中明确了首次筹集扶持创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后每年根据需要予以增补。但时至今日仍有一半的资金未能到位。二是扶持政策过多、过于零散,造成执行疲劳。综合一些地区的创业扶持政策,扶持资金兑现的渠道很多,大致可分为规费减免、税收优惠、专项资助、资金奖励、补贴等类型,其中仅补贴类一项就包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补贴、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补贴、创业实训生活补贴、创业场所租金及水电补贴、扶持创业社保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10多种。除此之外许多地方还出台了诸如扶持大学生、科技人才、农民、青年、妇女、下岗失业人员、回乡人员、退役军人、回国留学生等类型的专项创业政策,还有一些地方还出台了鼓励吸纳、扶持星级人才创业政策。这些多而散的政策,不仅会造成概念上的交叉、执行上的重复,而且会带来宣传和操作上的困难。三是扶持政策项目面广量大,全部兑现不太现实。如某地对入驻创业园区(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区两年以上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政府将给予5至10万元的资助。而现在创业者有很大比例都是大学生,如果符合条件的全部来兑现,那么一些地方有限的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将是杯水车薪。四是条件高、认定程序多,加大了兑现的难度。如许多地方为了控制贷放风险,都要求申请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对象提供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保证明,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人员申请不到这样的创业扶持贴息贷款。

二、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以上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民创业工作的有效推进,究其总体原因,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有主观因素的影响,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笔者以为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有效推进全民创业。首先要认识到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性。全民创业能促进经济发展,致富人民群众,更能扩大就业容量,实现创业促进就业倍增效应,因此,推进全民创业意义深远。其次要意识到推进全民创业是政府的工作责任。党的十报告中,将就业方针调整为“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明确了鼓励创业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第三要感觉到推进全民创业的必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促进全民创业过程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十分重要,但更不能忽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事实证明政府推进全民创业已经取得很大成效。第四要领会到推进全民创业工作的关键点。当前,推进全民创业工作的着力点应集中在:加大典型示范宣传引导力度,解决大众想创业、敢创业问题;优化服务环境,解决大众能创业、创成业问题;强化组织引导,解决大众创好业、创大业问题。

第4篇

[关键词] “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论文大赛;中药学;“阶梯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157-0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对该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通过实践培养更深理解本学科的内涵也是掌握该学科的主要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一直是大学教育中不变的主题,目前本科教学中,实践的环节集中在中药学各门课程的实验环节,并且这些实验针对本门课程中具有典型性和共性代表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教学,学生掌握的是本门课程中的基础或者共性知识的实践。相对于学科内其他特性的知识或实践内容涉及极少。针对中药学学科的特点,基于笔者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改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提出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大赛的培养模式相结合,对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进行培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在毕业后的工作或科研探索中能突显出自己的综合能力。

1 具体实施方案及取得的成绩

1.1 实施方案

1.1.1 第一阶段 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进行讲座,介绍和宣传“挑战杯”大赛目的、意义和实施内容,并组织有兴趣的同学观摩以往参赛录像和发表的论文,对同学的疑问和意见进行一对一的解答,让同学们了解、清楚和明确自己会在该项目的实施中需要掌握、了解和补充的知识和能力。

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尚未全面进行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同学们的兴趣带动下,引导其在课余时间进入到学科平台、科研实验室以及相关生产企业进行观摩,对科学研究或中药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在组建团队和项目设计过程中独立的进行创业大赛的思考或者论文的设计。

此阶段需要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3-4]。这些适度的培训和教育主要为“挑战杯”论文大赛做准备;同时,也会通过长期的项目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收益等现场实地进行学习,完善和熟悉“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各个环节和常识性内容。

1.1.2 第二阶段 通过初期阶段对“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论文大赛的基本内容与环节的熟悉和了解后,即进入到了中期阶段。该阶段主要在确定了小组成员后,选拔出团队的组长。将组织权利和实施方案由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讨论、协商和综合评价后提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再进行修订和评价实施的可能性,完善研究方案。论文大赛在此阶段后就进入了实施。

对于创业大赛,团队成员组成后还需要在此阶段进行项目背景和知识产权进行了解,以总结归纳出该团队的特色与优势。同时,创业大赛的性质决定了团队的组成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成员分担着不同领域的机构组成、制度的制定和与项目配套的设置及规划,这就要求创业大赛的团队凝聚力与分工的合理性。这些体现了团队组织者的能力与合作技巧。具备了以上能力,创业大赛在此阶段进入了实施。

“挑战杯”创业大赛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挑战杯”论文大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开展“挑战杯”论文大赛是为了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和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1.2 取得的成绩

1.2.1 “挑战杯”创业大赛取得的成绩 通过对本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在“挑战杯”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2006年度,2003级本科生李黎等康柏可创新团队,以抗菌药物为基础以《康佰克药业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获得河南大学第三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授权专利为一种天然化合物熊果酸在抗菌方面的应用同时发表了相关论文[5];2008年度,指导《康脂素责任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和银奖,同时提交了专利为一种连翘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的应用和卷柏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的应用以及穗花衫双黄酮的提取方法;2011年邢晗等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6-10]。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

1.2.2 “挑战杯”论文大赛取得的成绩 2007年度,2004级本科生王二辉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小叶女贞挥发性化学成分》,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五届和第六届挑战杯论文大赛三等奖和一等奖;2010年赵辉等[11]同学参加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

“挑战杯”大赛展示了我国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大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12]。“挑战杯”创业大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地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对参赛者的综合素质和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创业大赛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应用水平;“挑战杯”论文大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学术科技水平,增强了学生科研的严谨态度,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的科学创造观念,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挑战杯”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2.1 应试性教育使竞赛功利化

当前,应试教育在高校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对包括竞赛在内的各类赛事的渗透就是功利化倾向。此项竞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这更像是一项事关学校科研能力高低的竞赛。而主管部门对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中也包含有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其获奖情况。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学校对参赛学生都予以“保研”、奖金等刺激,这是变相的应试教育。

2.2 学生自主创新程度不高

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将参赛作品分为三类:①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占10%左右;②导师带参赛学生做的项目,占20%左右;③剩下的一半以上是在别人的科研成果或创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业包装和设计产生的[13]。

2.3 团队的合作意识欠佳

“挑战杯”大赛在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竞赛准备前期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 结论

“挑战杯”大赛科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教学工作中师生的热情,一方面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改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抵制,教科书之外的知识更受欢迎;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各种实践知识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评估有了更新的标准。“挑战杯”大赛的开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维的思考、团队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环节相结合,突出了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或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文艺,王金梅,冯文平,等.自主设计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1,27(3):55-57.

[2] 康文艺.研究性学习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0,22:182-183.

[3] 王培卿,王金梅,李昌勤.等.大学生创新性计划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3(3):144-145.

[4] 魏金凤,王金梅,李昌勤,等.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2,9:49.

[5] 康文艺,王二辉.三种中草药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7,26(3):7-8.

[6]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红树莓哈瑞特斯果实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7-228,232.

[7] 邢晗,李昌勤,康文艺,等. 6种南瓜栽培品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90-92.

[8]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树莓饮品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3-224.

[9] 李昌勤,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分析甜面大南瓜花挥发性成分[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151-152,156.

[10]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树莓哈瑞特斯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5-226.

[11] 赵辉,王巍,赵双双,等.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贵州产杏香兔耳风挥发性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135-136.

[12] 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7-94.

第5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改革

作者简介:刘汉朝(1986-),男,安徽涡阳人,江西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陆璟(1986-),男,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03-0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2]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3]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4]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采取更适合专业本身发展的毕业设计类型。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与一般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学理念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5]对“业”施教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合适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这样有助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添加创业教育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多,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学,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校面临很多竞争,其中毕业生的质量竞争日显激烈,作为衡量毕业生质量指标之一的毕业设计更成为竞争的焦点。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加大各方面投入并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对其他高校也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先奇.创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N].光明日报,2008-04-09.

[2]沈常宇.毕业设计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2).

[3]吴玉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4]黄合婷,何新荣.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践模式

1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位授予资格与学科专业水平为目的,在相关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论文设计、撰写等一系列工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检验,也是高校教学水平的直观反映。经济学作为推动国家建设进步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的重要背景下,如何有效革新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增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打造优质创新人才队伍成为各大高校经济学教学研究改革的关键环节。

以经济学专业为切入点,结合国家“双创”发展基本要求,以加强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进行有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与实践性,为其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毕业设计内容的应用价值,全面提升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确保其专业性与实践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求学、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方向转变,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落地实施,打造实用型、复合型的优质创新人才队伍。

2 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1选题缺乏应用价值

由于学科限制,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毕业实习内容相关性较差,不符合教学培养目标。全球经济发展瞬息万变,部分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时效性较差,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相脱节,忽略现实情况,在解决实际经济发展问题方面难有建树,缺少应用价值。

2.2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期间,学生面临就业、继续升学等方面的重大压力,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视有所下降。此外,学校缺少相应的意识教育与号召工作,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对待毕业设计态度较为敷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自律性,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

2.3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差

本科阶段对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的教学力度较弱,学生对相关研究方法及运算软件的掌握不足,缺乏相应的科学研究经验,系统性实践训练较少,论文局限于理论知识,缺少实证研究作支撑,文章内容稍显单薄。创新创业教育不足,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薄弱,论文独创性较差,创新点不足,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2.4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

教学指导工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辅导帮助作用较小。未合理考虑不同学生间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差异,教学指导计划过于笼统,学生个性与特点难以施展,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大纲不完善,缺少长远规划与适宜的管理考核目标,毕业设计教学与日常教学工作相脱节,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系统的教学指导。缺少相应的创新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不足。

2.5相关激励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相关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不完善,教师指导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相关教学指导模式缺乏改革创新,不满足双创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3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方法

3.1优化日常教学质量

一是根据高校自身学科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拓宽专业口径,针对财政、经济、贸易、金融等基础专业门类,科学制定招生培养指标,有效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师资配置,创新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从源头上改善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科发展。

二是依托全国高校经济学重点课程设置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师资情况,合理制定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培养计划,加强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创新课程的科学搭配,提高经济学专业教学效率。

三是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日常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与思维意识,制定科学、详尽的教学指导规范,提高经济学学生培养质量。以日常教学环节的课程论文融入为切入点,倡导将提交课程论文作为学生专业课程能力考核的最终检测形式,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推动毕业设计(论文)日常指导常B化发展。

四是紧跟全球经济研究新进展与经济发展新趋势,重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效平衡,及时更新和修改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合理吸收管理学等关联学科的教学经验与研究内容,促进经济学与管理学、社会学、数理统计、科技、能源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关注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加强课堂讨论分析;加大推进双语及全英教学,培养国际化经济人才。

3.2重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加强计量经济学、现代统计方法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力度,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SPSS、Eviews等研究工具,提高案例分析、统计模型等相关实证研究在论文中的应用比重,解决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数据支撑的突出矛盾,增强论文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快推进经济学实验室、经济学教学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科研应用与实践操作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发展战略号召,大力推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济学知识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模拟证券投资大赛等相关专业及创新活动,加大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经济学优质人才储备。

3.3加强论文选题管理

为有效解决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重理论、轻应用”的尴尬情况,应以应用目标为导向,积极推动科学化选题的顺利实施。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争取将实习内容,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实习情况与研究内容作为选题来源,增强选题实践性与应用价值。

一方面要增强学生选题自,在保证论文选题与毕业实习内容、专业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自,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论文选题审核制度,设立专门的选题审核小组,学生在确定论文题目后应及时提交《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核表》,审核小组从合理性、创新性、可行性、应用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选题进行严格的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退回修改,以此保证选题的科学、有效。

此外,在选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切合专业培养方向,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满足教学培养计划对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考核要求,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结合生产科研实践,在操作可行的基础上,尽量向毕业实习内容靠拢,保证选题具备相应的创新性与先进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毕业设计的应用价值。论文题目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新,确保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符合当下相关理论知识的发展趋势,避免老套、陈旧的选题出现,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时效性。

3.4有效区分学生能力层次

一方面,高校应建立适宜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前三年的学习表现与潜力,从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水平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因材施教。对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不能因此降低考核要求,应积极提高其毕业设计(论文)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增强其科研素养与创新意识,丰富其实践训练经验。对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应在毕业设计的合格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进一步开拓其研究思维、锻炼其科研能力,在保C质量的前提下,增强论文独创性,创造更多优秀论文,争取大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在修改完善后能在相关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

另一方面,根据区域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财政、贸易等不同研究方向,合理分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指导,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5加大监管考核力度

一是规范相关政策制度,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目标,设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小组,协助教师和本专业有关部门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监督、管理、考核等工作。对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与预期绩效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对学生论文完成情况的检查监督、毕业设计质量的考核与评定、优秀论文的选拔等等。二是加强质量管理,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加大教学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相关检查工作,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动态调整教学安排,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优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计划与管理考核目标,适当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合格标准,加强教师和学院的监督约束力度,定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测工作。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质量、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严格把关毕业论文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参考文献:

[1]武卫莉.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17-120

[2]喻永红.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76-277

[3]马洪云,黄启.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3(4):20-25

[4]费志勇,冀宏.高校“双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66-69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加强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产学研合作机制与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

第7篇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4门,共计874个课时,在整个必修课1845课时中占47.37%。从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整个体系“大而全”,贯穿了会计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说,还缺乏深度,实验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字:应用性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7-03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与学术型本科院校在教学方法上有本质的差异,学术型高校往往以讲授为主,辅之以实验,而应用型高校强调的是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沟通、外贸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迫切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为了适应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正在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形式、内容等都有了更新和发展。

根据《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目前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入学教育及专业导论、军训(含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认知实习、外贸基本技能实训、公关与礼仪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一些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等。在实践形式上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独立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如外贸基本技能实训、公关与礼仪实训;二是依托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此类实践教学既包含课内实验课时、也包含课内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教学形式;三是主要依托于本专业知识的公共实践环节,包含军训与军事理论教育、社会调查及报告、学年论文、就业指导与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虽然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验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距离培养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

二、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定位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由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我们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为:

1.总体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沟通、外贸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能在国际贸易部门、涉外企业等从事报关、报检,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基本素质目标。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经济现象的认知与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会计核算技能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至少达到“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四级水平。

3.职业能力目标。掌握国际结算、报关、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贸易政策和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具有熟练操作相关国际贸易应用软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等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

三、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笔者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三个层次上,构建“平台+模块”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

根据学生实践技能循序渐进的培养规律,我们构建了三个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和提高的实践教学平台:国贸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国贸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每个平台对学生外贸专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并逐步扩大学生知识领域、知识层次,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1 国贸基础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经济学科基础演示验证实验、国贸专业性综合设计实验,以及科研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根据国贸专业实验教学特点和内在联系,我们把国贸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划分为经济学科基础教学实验模块、国贸专业综合实验模块、科研创新实验模块,逐步增强学生国贸专业基本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1)经济学科基础教学实验模块包括经济学科基础课程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如在《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课程中增加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经济科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2)国贸专业综合实验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国际结算》、《报关实务》、《外贸函电与谈判》等核心课程、以及《农产品储运与加工》、《商务礼仪》、《公共关系》等专业方向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国贸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实验项目设计和操作能力;(3)科研创新实验模块包括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国贸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各种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企、校地等合作形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把国贸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划分为认知性实践训练模块、国贸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模块、综合性实践训练模块,从模拟到真实、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认知性实践训练模块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实习、课程实习等模拟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2)国贸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模块包括外贸基本技能实训、公关与礼仪实训、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等各种仿真实训环节,通过模拟外贸实践活动,缩短学校与外贸企业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外贸基本职业技能。其中,在校内实训环节中,《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是本专业所开设的大型综合型、设计性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模拟外贸进出口业务的演练机会。学生在模拟实训课程中,通过进出口模拟软件、外贸单证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仿真演练,内容包括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的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托运、租船定舱、投保、出口货物报验、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一系列外贸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得以结合;(3)综合性实践训练模块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真实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自主能力和创造意识。

3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该平台包括校内创新创业模拟实践、外贸行业竞赛活动,科技创业实践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我们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划分为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模块、行业竞赛活动模块、创新创业实践模块,逐步强化并提升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1)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模块包括校内创业模拟课堂、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之星实践等活动,激发和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2)外贸行业竞赛活动包括参加各种校外比赛,像英语口语竞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创业设计大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社会竞争能力。(3)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包括学生论文、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专利发明等,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一方面要培养校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报考报关员、单证员等相关业务的国家从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派遣国贸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学习、锻炼。另一方面要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担任的专职实践教师,邀请企业老总定期来学校进行业务专题讲座等。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基本原则。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4)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的层次。实践教学“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模块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会计知识大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1.实验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要构建以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现代财务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财务管理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离不开对企业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验内容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市场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如会计凭证处理、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企业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等。(2)业务实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及其主要内容可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目标测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资本预算编制、企业收益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政策制定、最佳现金余额制定、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财务报告分析、模拟证券(外汇、期货)操作等。通过财务管理业务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会计及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实验以及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技巧,模拟企业环境学会经营决策。特别是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实习实训。强化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改善实习的效果;以校内商学实验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生产实训和仿真训练等实训项目。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在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对要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环境等,要求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把握企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熟悉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习方面,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相关专业实习,学生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开设之后的假期,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全面认识,如,企业理财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企业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设立财务岗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设定理财目标、如何融资、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对相关利益者的回报、如何强化日常财务管理等。通过专业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团结协作能力。

在毕业实习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参加财务管理实务实践。毕业实习是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涉及的财务相关业务主要有: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本运营、银行、审计、税务等。通过毕业实习,不仅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也是个极好的锻炼与培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