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2 16:32: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第1篇

1.能正确朗读并能背诵。

2.借助注释、插图及工具书理解古文内容,感悟语言魅力。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

4.补充古今名人的诗作,体会觅得知音之幸与失去知音之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伯牙琴技高超

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怎么样?你们听懂了什么?

2.这首曲子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你们知道吗?(课件:俞伯牙和钟子期)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3.伯牙的琴艺到了什么程度呢?荀子《劝学》里对他的技艺是这样描述的:

(课件: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伯牙鼓琴,拉车的马都驻足倾听,难怪他被尊为“琴仙”。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伯牙的故事。

4.我们读课题。弦(正音xián)。理解“绝弦”。

【设计意图】学生也许说不清楚古筝曲《高山流水》的意境,但是好听的曲调能放松学生心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他们走进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做了很好的“暖场”。

二、正确朗读,感受古文的韵味

1.这是我们第二次学习这种体裁的课文,它叫文言文。它的遣词造句和我们现在的课文有所不同,要读好它,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课件给出画有节奏线的全文,学生自由练读。

3.有些词在我们今天的课文里,是很难看到的。你发现了吗?(哉、兮)

它们都是语气词。注意了它们,古文的韵味就能读出来了。(课件将语气词标红)

4.指名练读含有语气词的两个句子。

5.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古文不长,但读好不易。因为小学阶段的古文学习主要是感知古文的特点,为初中学习作铺垫。所以,借助节奏线和语气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能让他们感受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理解内容,展开想象,体会知音之境

环节一:自学。

1.你们读得不错,可是光会读还不行,要读懂它,我们有哪些方法呢?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理解古文的方法。(看、想、猜、查)

2.自由读课文,按照总结的方法自学,再和同桌交流,了解古文的意思。

环节二:反馈。

1.我仔细听了好些同桌对内容的理解,发现大多数同学已经读懂了课文的意思。那么,我要考考大家,课文中有个字一共出现了四次。是什么?(善)

“善”在字典里,有以下解释。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以下哪个意思?

课件出示:

(1)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2)良好的、容易,易于

(3)熟悉:面善

(4)擅长,长于

(5)赞许

2.课件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善哉”:

师:这两句中的“善”字选择哪种解释?你们是怎么夸赞别人的?(太好了,太棒了,真行,真神……)

师:对,这就是“善哉”的意思。带着这样一种欣赏,再读读这一句。

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师:子期听了伯牙的弹奏,他是怎么赞叹的?(指名读句子)

师:子期好像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师:高高的泰山和洋洋的江河就是伯牙高远的志向啊,子期都听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子期的赞叹。

3.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这两个“善”字是什么意思?(擅长)“听”指什么?(欣赏)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和老师合作读句子。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古文教学只是初步感知古文特点的教学要求,在反馈环节,没有句句落实意思,只是抓了一个字“善”,由这个字带出了对关键句的理解,希望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环节三:造境,感受知音之情。

1.师创设意境: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这种心灵相通的感觉真的很美好!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

(1)(出示皓月当空的精美画面)伯牙和子期沉浸在悠扬的乐声里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夜晚,当一轮明月升上天空,那皎皎的月光洒满大地,此情此景,令伯牙心中一动,指尖流泻出一段琴音。

你们猜伯牙想到了什么?

子期能感受到伯牙的心意吗?他会说什么?

课件提供句式:善哉,_______若_______。

(2)(出示山间流水图、薄雾绕山图、杨柳依依图)伯牙环视四周,在月光的照射下,大地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山谷显得格外清幽,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徐徐的清风拂动着岸边的依依杨柳。此情此景,让伯牙满心喜悦,又弹奏出一段乐章。

子期啊子期,你听出伯牙的心意了吗?(善哉,_______若_______。)

看,伯牙心中所想,并用音乐描绘出的画面,子期都能感受到,这就是——学生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念”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个字的意思跟它一样?(志)再读。

师:这样心意相通的朋友,我们就叫他们“知音”。(板书:知音)

2.伯牙能拥有这样一位知音,心里是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形容。

课件出示: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3.带着你的喜悦,再读。

【设计意图】借助精心选择的画面和教师的语言,希望把学生引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中,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式练说,感受知音相遇的融洽与欢乐。

环节四:感受失去知音之痛。

1.两人依依惜别,约定来年再会,到了约定的日子,伯牙千里迢迢赶来赴约,迎接他的却是一■黄土。读课文:子期死……

2.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了这样一首短歌。课件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此刻,伯牙一定在(回忆、伤心、哭泣),我们不禁要问问伯牙:你伤心什么?回忆什么?痛苦什么?

4.你能感受到此时伯牙的心情吗?用词语概括。(伤心、忧愁、绝望、痛苦……)这就是伯牙绝弦的原因。

5.你们读懂了伯牙的心声,已经成为伯牙的知音了。再读文本。

6.还记得伯牙是以什么闻名于世吗?他丢掉的,放弃的只是琴吗?破琴绝弦,让你感受到了的是什么?(悲壮、无奈、伤心欲绝)

所以,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再读课文:子期死……

【设计意图】借助伯牙的挽歌,体会他失去知音的痛苦和绝望,感知从古至今“士为知己者死”的内涵。

四、名言佳句拓展。

1.从春秋到现代,这对知音的故事被人们传诵了几千年,他们之间的情谊让你觉得怎样?

2.课件出示名言佳句。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王安石《伯牙》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鲁迅全集》

3.知音难觅,如果将来幸运的你能找到的话,一定要格外珍惜!同学们,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再走进伯牙子期的故事,体味那份真挚的情谊。读全文。

第2篇

【关键词】追求;真实;语文;教学课堂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真实”应该成为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情感等丰富意蕴的基础与生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为了追求功利而不顾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以致于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屡屡出现失真的场面。请看以下几个严重失真的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一、语文课堂呼唤真挚的情感

一次语文竞赛课,老师在执教《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为了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完整地体现课文内容与情境而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把这些小船、榕树、房屋、鸟儿、游客等塑料图片都贴到黑板上来吧。”几位学生迅速地走上讲台,将小船等塑料图片贴到了黑板上。之后,这样教师又兴致勃勃地让学生读了《鸟的天堂》中第12和第13自然段,体会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然后,问学生:这样的生态环境“美不美”、“需要不需要保护”、“如何保护”等。下课了,学生眼巴巴地望着那些鸟儿等塑料图片,满心期待着老师会将之送给他们。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教师因为这节竞赛课的教学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了,学生也已经圆满地完成了配合老师上竞赛课的使命,这位教师又要准备下一轮比赛的备课了,所以,看也没有看学生一眼,就将那些贴在黑板上的鸟儿等塑料图片通通收到塑料袋中带走了。学生的眼里顿时流露出失望的神情。

这位教师为了让自己的竞赛课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漠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而且还欺骗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课后一旦明白这位教师根本没有将鸟儿等塑料图片送给他们的意思,而教师的提问“美不美”、“需要不需要保护”、“如何保护”等,只不过是这位教师在竞赛课中展示给评委的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表面上似乎非常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学生却成了这位教师表演的道具,心里该有多么的懊恼与失望啊。这位教师如果将那些鸟儿等塑料图片送给学生,也许我们的学生会终身难忘这节课、这位老师和哪些美丽的鸟儿等图片,终身难忘在这节课中感受到的真挚情感。这么美好的事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语文课堂呼唤真实的语言

笔者在一次视导检查中发现这样一个语言失真的课例。教师在教学完了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之后,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与江南美景相关的内容。有一位学生画了一幅一位古代的官员躺在床上梦见江南的青山绿水的图画,当然,其梦境画面是用一个箭头从官员的脑袋中指示出来的。(估计是教师事先安排的)这位教师问道:“请你说说,你画的这幅画的意思,好吗”学生说:“我给这幅画题名为《梦江南》。”这位教师很有兴趣地继续问道:“请说说命名为《梦江南》的原因。”学生说:“白居易以前在江南某地做过官,后来离开了江南。白居易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回到江南欣赏那里的美景,所以连做梦都离不开江南的美景。”教师称赞道:“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同学们鼓励他。”于是全班学生一齐热烈鼓掌。那个学生高兴的坐了下来。

课后,我问班里的其他学生:“那位同学说的话好在哪里”有几位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道:“不知道。反正老师说好,我们就赞扬他了。这是老师给我们做的课堂规定。”我认为,这样的写景古典诗词,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浅吟低唱感受词的节奏美与意境美,讲讲江南美景的具体表现,画画有关江南美景的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高尚情趣就可以了,没必要刻意追求不真实的拔高,应该要让教室里充满着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

三、语文课堂呼唤真切的感悟

第3篇

一、勤学弘毅,理论引领

学习造就思想,学习使人睿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首先应是学习新教育思想的先驱者。勤于学习,善于吸收,长于舍取;学然后三思,思然后改进;敢于创新,勇于突破,这是我学习的三步曲。我每年都给自己制定一份读书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书刊,《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做最好的老师》、《为生命奠基》等等,读一本本好书,就像与一位位伟大的教育者对话,让我在理念上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树立了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使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我还充分利用利用浙江省骨干教师培训班、舟山市骨干教师培训班、教科室主任培训班以及各级专家讲座等各种机会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看书、上网浏览各地的教育信息,记笔记,下载资料,成了我最重要的业余生活。近几年来共摘读书笔记十几万字,以此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开阔视野,扎实理论基础,以前瞻的思想投身于新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除了教育理论知识,我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广泛猎及各类文学、社会等书籍,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近年来,无论在教育科研、教学实践还是文学创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典诵读促进学生道德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生作文训练有效性的研究》两项课题被立为浙江省规划课题,《“灵动协作作业”为载体,提高语文作业实践性的研究》等两项课题被立为市规划课题,主持的课题几乎每年都获普陀区优秀教研课题一等奖。

二、实践探索,优化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教学实践始终是一个教师重要的人生舞台。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地成熟。我一直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统领着我的课堂实践,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中都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体现学生的自我感悟,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力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灵动、教学思路清晰、文化内涵丰富、语文之味酣醇、学生兴趣盎然等。并成为了普陀区的教学骨干。

近年来,承担省、市、区以上公开课达10余次。《珍珠鸟》在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百人千场”教学活动中展示,在浙江省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期间作为骨干学员送教到长兴县。《伯牙绝弦》在市“金秋课堂”古诗文教学研讨会上展示,并获好评。每年在普陀区“潮涌普陀”教研活动中进行观摩课展示,每学期几乎都在校级和片级上公开课,尤其在我校“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新课题实施过程中率先上先导课,给各位老师以引领,让专家以鉴别。

三、教海无涯,笔耕不辍

学习为了提升,反思与总结更能促进自己新课程的实施水平。近年来,本人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总结。早在XX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教育博客,教育随笔、论文课题、案例设计等等,笔耕不辍,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所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等近三年就有四十几篇在全国和省市区获奖和发展。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收录于《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书。课外阅读设计《追溯魅力——走进一千零一夜》发表于《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珍珠鸟》、《伯牙绝弦》等6篇教案获浙江省优秀教案。《“铁”的温度》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XX年第6期。《醋醇语文味——语文课的追求》、《学生博客——架起作文与网络的桥梁》等多篇论文获舟山市一等奖。

第4篇

查看更多《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小学教学研究》编辑部

        无

        (1)我们在追求什么 无

        (4)本期视角:学科教育——清简: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薛法根

        (7)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展望——一种基于中观层面的分析与思考 仲广群

        (11)数学模型思想及其教学策略初探 费岭峰

        语文

        (14)关注语言形式 回归语文本色 孙宏琳

        (17)对话:在“平行”中敞亮——例谈教师话语权的理性复归 陈嬿竹

        (19)用小练笔,做大文章——对“小练笔”板块教学现状的观察与实施策略 王东明

        (22)传统美德 自主养成——略淡以团学教育促学生养成的一点做法 帅初根

        (23)文言文教学“四步曲”——以《伯牙绝弦》例谈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范式 李丽

        (25)小学语文“走学案”现象原因探析及矫正策略 贾亚东

        (27)提高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微探 陈瑶

        (30)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文学意识” 乔新

        (32)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课堂里 徐程

        数学

        (34)如何理解新课标中的教学观 孔企平

        (36)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从教学《圆的认识》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祝恒

        (37)在活动中建构数学模型——《找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无

        (40)“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及反思 刘红专

        (42)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比的定义”的解渎、思考与启示 胡逸飞

        (44)巧用变式,追求高效数学课堂 张玉琴

        (45)让小学“数学日记”物有所值 朱军

        (48)经历抽象概括,实现认知飞跃——以《用字母表尔数》的教学为例 马兰

        (50)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的几何直观“保驾护航” 林迪

        (52)学生“凑方程”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对“还可以怎样列方程”的教学反思 彭永新

        (54)深度挖掘内涵,提升数学素养——以“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的教学为例 鞠久虎

        (55)留住那悄悄溜走的数学活动经验 赵玉梅

        其他

        (58)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语学科中的渗透 郑筱睿

        (60)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徐伯权

        (62)让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学习美术 张江

        (63)放手让学生体验——小议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王晓爱

        无

        (f0002)《小学教学研究》(教

第5篇

关键词:意外;捕捉;生成;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63-02

王崧舟老师的《我的战友》――学生的一句“真是一个傻瓜”让王老师愕然!也让我们记忆犹新!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教学意外,这有时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有时则会让我们的课堂流光溢彩,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著名教授叶澜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学校研讨的省级课题――“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起初的教研中,发现在大部分教师眼里,教学意外就意味着教学设计不到位,学生配合不成功,教学效果不好。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课“做”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面对课堂中的教学意外,教师处理不当的现象总是屡屡出现:

1.漠然处之,置之不理。在我们授课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班级总有几个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的学生,往往在教师和学生研讨好某个问题后,达成共识了,他偏偏要独辟蹊径跟老师“唱反调”、“插话”、“抢答”。而老师总担心此类学生影响纪律或提出什么刁钻的问题,因而对此异类回答或插话的意外事件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漠然处之的策略。

2.委婉称赞,避而不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会自觉不自觉回避困难、绕过矛盾。有些课堂中教师

设计的环节仅仅就是为了完成质疑环节,也许预设中根本没有安排让学生回答。我想,即使用上一些时间,甚至拖点时间,也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让这位跃跃欲试的孩子发表见解,在生生切磋和教师引导中,孩子提高了质疑的能力,拥有了自我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应该也是我们在语文课中应该拥有的成就吧!

3.束手无策,胡乱回答。《将相和》的教学课堂上,学生质疑:“秦王骗取和氏璧已经失败了,为什么过了几年,又约赵王在渑池相会呢?”此问让老师语塞了,有位学生解围:“我觉得是秦王不甘心骗取和氏璧失败,他想要报复。”老师立马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回答,其实事实不然。在教学过程中,确实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即使这样,教师也绝对不能仅因意外出现就自身慌乱而胡乱回答。我们不可能无所不知,也不能敷衍学生,糊弄自己,真正解决不了的,我们应该放下身段:“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啊,老师也很想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我们一起去查找资料,下节课交流。”

4.纠缠不清,脱离目标。说到这儿,不由地想起《麻雀》一课的教学案例。教师纠缠于“这只大麻雀不一定是妈妈,也许是它的爸爸”的争论中,从而,让问题不断蔓延到“那可不一定,说不定还是麻雀爷爷呢”,结果引来的是教室内一阵哄堂大笑。很显然,教师面对始料不及的状况,缺乏随机应变的处理机智,在学生的“狂轰滥炸”下不知所措,被动应招,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学无教。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出人意料的回答,节外生枝的举止不加选择地、被动地都视为“生长源”而进行随意开发,课堂也由此陷入散漫的局面。

那如何于课堂中的那些意外中生成精彩呢?

一、允许“错误”的出现――转变观念

相信“错误”也能精彩。有一位画家,第一次创作铜板刻画,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真正的图像在印刷时是左右易位的。因此,当他看到左手握着长矛的斗牛士时候,不禁大吃一惊,画家为自己的过失几乎要毁掉那幅画。后来,他将错就错,称这幅铜板刻画为“左撇子”。这作品不但流传下来,而且在世界艺术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位画家名叫毕加索。

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是必然的,也是宝贵的。因为有时真是因为有了它,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的精彩且有活力,我们不能避而远之,如有的教师用“错了,坐下!”“不对,谁再来!”等语言直接否认学生,让孩子的心中如浇上了一盆冷水。如何唤起他们思维的跃动,激起内心的热情呢?我们应积极地采取应对策略,珍视这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机会。因为我们相信,只要处理得当,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二、课前预设充分――胸有成竹

“课堂的预设”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充分的预设是有效课堂的蓝图和先导,也是精彩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在备课时,准备得越充分,设计得越到位,考虑得越全面,就越容易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的预设是为了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曾读过资料,王崧舟老师准备《长相思》,细细读之,一时没有感觉,于是,跳出词外,他研读了几乎所有有关的评鉴文字,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评鉴笔记。由此,他又一步步走入了作者纳兰性德的世界――他的生平,他的性格,他的爱情,他的人生细节……王老师花了整整一个暑假对文本细细研读,在2005年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讨活动中一炮打响。

三、课堂意外开发――得心应手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那什么是生成呢?它根据课堂学情变化,师生共同及时接纳弹性、灵活、创新的信息,采取积极措施与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动,使课堂产生质变飞跃的过程。

1.灵活调整预设。说说我的一个教学案例――《伯牙绝弦》。我的课前预设是在学生“动情朗读伯牙的短歌,理解他的伤心欲绝”后,深入体味“绝”的不仅仅是“弦”,进而在感情升华中,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把想对伯牙说的话在课堂中交流,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诵读成背。

2.“创造性”走向“正确性”。又想起王崧舟老师的课,那个说“是傻瓜的意外”。当时,王老师来了一个瞬间反应,本能行为:“傻瓜?你才是傻瓜!坐下!”

这一反应,必然使得本已经推向的课堂进程突然一落千丈,课就这样草草收场。我们也为之遗憾。我想,王老师心里肯定是五味杂陈。

时间过去了一年,机遇巧合,王老师又上《我的战友》了。王老师期待的“傻瓜”事件又出现了,又一个男生站了起来,铿锵有力:“,假如我是你,我就打几个滚先将火灭了,说不定这个时候山上的敌人正在睡觉呢。”全场又一次愕然!气氛顿时凝固,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齐刷刷地聚焦到王老师身上。此时,王老师的内心活动难以言表,在这沉默的十秒钟里,王老师可以掌控课堂节奏,调整自己即将出招的精神状况。

“孩子,你不希望死是吗?”王老师声音缓慢而低沉,男孩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我理解你的心情,将心比心,谁想死呀?谁不希望自己能好好地活着?是吧?”男孩再次点头,脸上泛起一层被人理解的幸福和得意。

就这样一步步的,男孩的情感之门慢慢敞开,他正小心而大方地拆除着最后一道心灵的壁障,并将老师悦纳。

“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一名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此时此刻,面对自己危险处境,我相信,一定还会有另一种声音在他内心深处响起。”王老师话锋一转。课堂情势一步一步地推向。台下一片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课堂教学中,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计上心头,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将创造性的,有时甚至有悖文本的理解,转向正确的理解。

3.“反抛”策略,即缓兵之计。教学《登鹳雀楼》,当教师把鹳雀楼的图片放映在屏幕上时,有学生问:诗人已经上了楼了,但如果还要“更上一层楼”,这样楼应该有三层,但图中为什么只有两层呢?

莫非是图画错了?教师在无法及时做出解释时,就来了个缓兵之计:是图画错了?还是诗写错了?还是图和诗都没有错?教室一片寂静,学生努力地思考,教师稍缓过神来点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当时的想法,还是诗人登上一层楼后,还要登一层楼的行为?”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可能是诗人一边上楼一边想的,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楼不够高,看不到景色。”“这是诗人跟我们讲的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种想法与楼层没有关系的,即使站在二楼也有这样的想法的。”……

类似这种我们无法把握的生成,我们可以用缓兵之计,赢得时间,用智慧去捕捉可以化解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思路,为生成明确正确的方向。“反抛”是教学机智,而“反抛”之后的引导更是智慧。

课堂中的意外,若处理得当就是“有效性的生成性”。有待完善的真实的课是好课,有生成性的丰实的课更是精彩。课堂意外生成于学生现实和预设途径的矛盾,生成于多样思维和唯一结论的抗衡,生成于教学行为和目标要求的背离……但是,意外与惊喜是并存的,只要把握捕捉得恰到好处,就有可能达到教学最大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西方体验美学的超越性结构[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3][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5]胡静.把握生成资源,演绎精彩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12).

第6篇

关键词:发挥优势;提高实效;依靠却不依赖

一、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恰当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信息技术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声、像、三维动画,使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学习《月光曲》前,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学习《伯牙绝弦》时播放古曲;学习《草原》时,播放蒙古族歌曲和影像资料……学生在视听环境中穿越时空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情境,无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2.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是笔者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我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对文中“五颜六色、花花绿绿、鹅卵石”等表现美丽小路的情景感受不深,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将一条长长的、被鲜花簇拥着的花花绿绿的小路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视觉感知,十分轻松地体会到了小路的美,同时心中也燃起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恰当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如,在教学难字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合体字拆成两部分,利用多媒体设计画面“让小朋友手拿其中的一部件,以找朋友的方式,让两部分拉拉手,碰碰头,结合在一起。”学生既感兴趣,又会记忆深刻。

4.恰当借助多媒体教学突破朗读教学的难点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当“师”的角色,同时又要是“朗读家”和“表演家”。但是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易的。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一方面,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朗读训练,效果颇佳。另一方面,配乐朗读,可创设意境,调动情绪,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不当,会在语文教学中产生不良后果

1.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更具吸引力。”因此,有一些课堂充斥了大量的课件,教学活动在课件的引领下偏离了教学目标,失去了语文教学应有的功能。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统筹在教学目标之下,恰当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让语文教学失去应有的功能。

2.受制于课件,忽视学情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共享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成果是很方便的。但拿来主义不行。即使相同的文本,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有的课堂,教师受制于课件演示,不仅手忙脚乱,而且扼杀了自己的教学智慧,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成了听众、观众,而不再是课堂的参与者,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弱化了教学的实效性。教师不应成为备课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者、教学过程中不知变通的施予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丰富的课件资源有所取舍,有所变动。

第7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培训后的体会:

一、我认为“狠抓随堂练习”就是要多练

多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语文工具性的重要保证。多练,就是要练朗读水平、默读速度;多练,就是要扎实地进行识字写字训练;多练,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多练,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多练,就是要让学生感悟和运用语法修辞知识;多练,就是要训练学生布局谋篇、选材立意的本领;多练,就是要不断丰富知识,加强对知识的原始积累…… 唯如此,才能使学生做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很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基础性。 “ 练”指巩固应用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练习、复习、实验、实习等等,在课堂上引导性的、半独立性的、独立性的练和课外作业都是练,课堂上的多练可减轻课外作业的负担并提高其效果。

二、要做到讲练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我认为语文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运用语文的能力,那么,有些必要的训练是回避不了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主要研究“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重点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从而揭示“教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教”(教学策略)以及“教得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解决课堂教学中各类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我们必须承认,有些能力不指导、不训练是不能形成的。比如朗读和默读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必须通过训练才可较好形成的。抛开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文章个性,一味地强调如古人式的读书“自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会降低。因此,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和必要的能力训练正是“教学”存在价值的体现。 一节语文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在这40分钟时间内既要讲清知识要点,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落实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所谓的“三讲”就是大家熟悉的重点、难点、疑点,这三个点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讲,而且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抓住要点。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三不讲”就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永远也不会的不讲。这样才有可能安排时间进行讲练结合,否则就是一讲到底的课堂。学生练习的时间有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要确实做到保证课堂上的“三不讲”,空出时间来让学生练习这一点,就需要老师透彻了解学生特点,在课前进行有效的诊断检测,以检测结果为依据确证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又有哪些知识在现阶段学生讲了也不理解。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落实“三不讲”。 总之,教师上课时要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语言要锤炼,不讲废话,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

三、要提高随堂练习的实效性

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决不是它的附庸。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储备知识,理解与巩固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训练思维,形成能力;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化认识,升华素养。科学的、有效的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20世纪语文教学“低效”的“百年难题”。需要明确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练习应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练习。传统的练习仅是对教学的补充,对知识的机械的强化训练,方式陈旧、呆板以及大量无味的重复练习的因素,更多要求的是规范、统一,结果是学生缺少一种灵性、活泼、有趣的学习,倍感语文学习的枯燥,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而与新课程标准一致的课堂练习,不是为难学生,不是为了考学生的薄弱环节,而应重在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生成性、发展性训练。形式上,应从传统的“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转向多样化,如“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层次上,因人而异,体现差异,分层要求,尽量知识性、趣味性并重,力求人人都有信心“动”起来;内容上应从侧重“温故”转向“探究创新”,“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活用知识,培养能力,体现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在诸因素中,练习内容的选择、确定与框架构建,直接决定了练习的含金量,是提高实效性的重要一环。

四、要积极创新语文课堂练习的预设策略

要完成语文课程积累的任务,基础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其预设首先要体现针对性,这需要教师做大量的整理工作,从浩繁的材料中筛选出重点、难点、关键点,如从“读一读,写一写”和课文中筛选出重点生字、词,要求学生当堂练习注音,解释,完成识记,积累;在学习应背诵的经典名篇时,探讨或直接教给方法,要求学生练习背诵,当堂完成积累;有意识地选择易错、易混、易忘的知识点,或正面强化,或反面设陷,强化印象,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如形似字、同音字、同义词辨析、成语运用、朗读节奏划分等;其次,与教材紧扣的基础练习要力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体现出多样性和趣味性,这样的练习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做好记。教师要处理好基础性练习的预设,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还需要博览群书,注重积累,掌握丰富的练习素材,这样才能优化组合,推陈出新。面,应注意涵盖语音、字形、词义、成语积累与运用、句子、朗读等。好的内容需要科学多样的形式来突破,如同样是语音练习,可以变换成三种形式: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项;如成语的积累,可以设计为明出处、讲故事、同义比较、接龙等;枯燥的知识还可以以猜谜、对联、编故事和编顺口溜等形式来完成,如标调口诀、字的用法与含义用故事的形式展示等。学生为能求“解”,愿意去讨论,去寻求答案,学习就非常主动、有效。

第8篇

关键词:赋权增能媒介意识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现在是信息万变的时代,社会对我们教学实践工作提出更新的需求,教师专业发展日趋讲究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注重媒介意识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我校作为一线城市的省一级完全中学,在硬件上配备齐全,但在应用上,广大教师团体也经历了从观念到技术的转变。本文回顾我校过去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取得的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制定自己未来5年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规划,以此制定自己专业发展的计划。

一、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情况

学校从1999年至2003年实现了从普通中学跃升市一级学校再跃升为省一级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完善,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学主楼和办公楼,理化生实验室、地理园、生物园等,独立的四层图书馆楼(藏书15万多册,电子读物4万册以上)、科普天文台、天文科技教育活动室、历史、地理教学专用室等成为学校教学设施的特色。校园网、闭路电视、校园广播三大网络系统构成为数字化校园。具体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进行介绍。

随着资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我校日益重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发展情况具有监控数字化、学习网络化、提升智能化和教学多媒化的特点。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一)监控数字化

基于教育公平的需求,现代教育的评价体系日趋指向“科学框架的构建”。我校教师会使用EXCEL和SPSS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和考试质量分析等工作,用数字说话,务实地制定日常的计划和决策。构建科学评估框架,架设高效教学桥梁。

(二)学习网络化

当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深层价值取向是“解放理性”或者“解放兴趣”。学生赋权参与是个体的主体性彰显的条件和手段。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掌握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参与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不断“自我赋权”的历程中,不断重构对自我、环境、学校和文本等的认知,发展掌握自己行动以及影响周围人、事和物的权利和能力。

(三)提升智能化

纵观国内外教育改革,学生与教师的赋权与参与,是相互联系并融会到整个教育改革潮流之中的。因而,我校的“师生合作”、“家校合作”与“院校合作”以及“社区―家庭―学校伙伴关系”,在网络智能系统提供的资源的推动下,得以创生并不断发展。

(四)教学多媒化

多媒体的使用早已是各所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步伐,我校的日常教学不仅印刷学案和使用多媒体授课,还不惜重金购买液晶电子白板,通过多信媒多感官协同作用,展现课堂互动性强的一面。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问题

(一)华而不实,本末倒置

课堂上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华工附小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视频,这《伯牙绝弦》以其精美的制作,而且图文并茂一举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等奖。毋庸置疑这节课的课件制作精美绝伦,带给人多感官享受。可是立体的课件和流畅的课堂背后,引发了对教学设计程式化,有作秀之嫌;华而不实,曲解主旨的反思。伯牙所弹的《高山流水》乃阳春白雪之作,正是因为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他才那么珍视和钟子期之间的友情。而此课的部分,学生一听就懂,还能马上在3D屏幕上作画,结论成了高科技让俞伯牙在现代并不缺少知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多媒体在这一课上的使用忽视了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这种纯粹为了展示3D屏幕的画板功能而使用多媒体的教学环节设置,会割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样,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多少纯粹为了展示多媒体功能而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成了画蛇添足之举?如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或者美术课等泛语文课程,轻则看得孩子眼花缭乱,重则曲解课文主旨,本末倒置。造成这种误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老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而在于多媒体使用与学科教学在观念上的整合是否合理,对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的取舍其实只在一念之差,有效教学的准绳往往隐藏在我们平凡而朴实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

(二)设施老化,资源浪费

伴随着新课改的春风,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需要,ppt和实物投影的使用无疑为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但这些仪器的寿命都不长,没几年就老化,需要不断地维修。一方面,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换代。从2003年到2008年短短的五年间,我们老师的桌面上的电脑就从旧式的CRT显示器更换为液晶显示器,操作系统也从win95更新为win xp。昔日那引以为豪的硬件设备,如课室里的显像管电视机和台式电脑,眨眼就可以送进博物馆尘封,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另一方面,题海战术无疑是当今应对各科笔试的致胜法宝,但各种练习、学案的使用也会往往也会存在不少副作用,除了印刷机的损耗外,还伴有学生保管资料不当易丢失,老师考虑或校对不周造成资源浪费等情况。每年我校单是印刷的开支高达十多万,面对庞大的开支,我们应该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环保意识的缺失。因而本人认为应将“节约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议程,一方面要有主人公意识,印刷费用开支和我们的福利待遇密切相关,每次印刷前多讨论一下,校对清楚,减少犯错也就是在降低的成本;另一方面要有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物归原处的收集资料习惯,不轻易替他们重印资料。教育、教学的艺术并不是用资料的多少来衡量,而在于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到知识技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

(三)管理缺失,技术滞后

作为基础设施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尚且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更新,在这信息千变万化的时代,软件发展日新月异,这样的设备难以跟上潮流。与同期的教育强省相比,我们广州市大部分公立学校都没有专门的课件制作室,学校也没有为教师在网上下载课件、资料等电子资源提供便利途径。这个问题的主要成因是资金、技术和人力缺乏。但这些都难不倒我们热爱教学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是自力更生,创造条件。时下很多教学资源网站为我们教学教育交流互动提供很好的平台,前文所述,多媒体的使用有其负作用,因而我们语文学科也会倡导返璞归真,回归文本也不失是一种环保的选择。这些做法都没有跟高效教学构成任何抵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增高:高初中毕业班屡屡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或海珠区初中毕业班一等奖。从我校辉煌的教学质量可看出,当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之时,催生出一种更为卓越的管理技术――人性化的管理。

三、我校未来5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学校办学目标明确,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基于“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争创名优学校”的办学思想;制定了“认真、严谨、勤奋、刻苦”的校风和“爱生、律己、严教、精业”的教风。1998年起学校开展了以“自主教育”为主旨的教育改革,2005年9月,我校“自主教育模式”科研课题获广州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6月我校承担的国家级“十五”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研究》获省的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海珠区科研先进单位”。2008年12月我校承担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研究已于2011年7月结题。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开发中学天文科技STSE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已经通过中期汇报,正在准备结题。学校是全国百所特色高中之一,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科普基地、广州市青科协天文专业委员会基地、海珠区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基地、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并已成功申报广东省科技特色学校,天文、无线电、机器人是我校科技三大特色。学校被评为2009-2011年海珠区教育系统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自1979年以来,学校坚持在师生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坚持把“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雷锋精神与时俱进”已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学校被共青团广州市委命名为“广州市青少年学雷锋活动教育基地”。现在学校正逐步迈向一条“德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之路。

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继承和发扬我校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和超越,建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师资精良、质量领先、特色鲜明的名优学校。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们会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行使赋权增能的权利和义务;挑战自我勇于创新,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利用网络共同交流,共同营造高品味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崔向平、常咏梅、杨彦军、邬晓梅、肖志君“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影响[J].江西:开放教育研究 2012 年第18卷第5期,2012.2

[2]张倩苇 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教育信息化,总第311,2012.12

[3]张学礼、王玉芹、赵敬艳 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的思考[J].信息技术

[4]张屹、范福兰、杨宗凯、周平红 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评与预测[J].武汉:加快教育信息化2012 年第 475期(总第 232891 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