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食品安全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6: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食品安全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食品安全论文

第1篇

1.内容与方法

(1)基线调查。首次上课前,用食品安全问卷进行调查。

(2)教育活动开展。参加食品安全选修课的106名学生为教育组,参加其他选修课的146名学生为对照组,对教育组开设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来源、食品安全防范等内容,共10讲,每周1次。

(3)教育评价。结束后用相同问卷再次调查,观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与行为的变化。

(4)评价指标。

①食品安全认识:食品安全存在问题、消费环境安全、油炸食品安全等。

②食品消费行为:消费食品环境选择、食用油炸食品频率、食品放置时间等。

2.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和调查对象培训后,填写调查问卷,上交问卷时当场核对;回收调查表后,进一步核对准确无误后,进行计算分析。

3.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双录入法进行录入,用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二、结果

1.调查对象构成情况

教育组男13人、女93人;对照组男22人、女124人,两组男女构成无显著差异(2=0.854,P>0.05),年级构成也无显著差异(2=6.011,P>0.05)。

2.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教育前两组学生对食品安全认识无明显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对食品安全存在有问题、油炸食品不安全等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校外早餐不安全、超市食品安全的认知无显著差异。

3.食品消费行为改变

教育前两组学生消费食品的行为无明显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学生每周食用3次以上油炸食品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学校用早餐、食品放置≤3天等比例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与行为存在相关性,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行为是知识掌握应用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能力强,能注意用知识指导行动,因此,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应能取得理想效果。

1.选修课教育切合学生接受知识的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教育前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不足,部分饮食消费不安全。教育后,教育组学生的认识有所提高,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也大为增多。因为选修课具有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的双重特点。选修课具有一定的教学体系,还需要进行考核,故与健康教育讲座相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知识传授有一定的体系,教学内容较丰富,授课形像生动,利于学生接受。但它又不同于正规教学,不需要讲授全部知识,形式灵活多变,通过大量视频观看、讨论等,澄清认识与行为,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这种活泼的教学方式切合学生的需要,学生能很快接受知识。

2.选修课教学促进学生知行的改变

第2篇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教学探索;食品科学;食品安全;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155-02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Food Additive" on the Food Nutrition and Detect Specialty

Duan Yanhong et al.

(Xinxiang University,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Food additiv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maj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ave strong theoretical,practical and advanced,students are difficult to grasp some knowledge,therefore,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arrying out food additiv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This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of "food additive",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gained some experience,which is of reference to colleagu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Food additives;Teaching exploration;Food science;Food safety;The teaching case

食品I养与检测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主要研究调色类、调香类、调味类、调质类食品添加剂、食品防腐剂、食品抗氧化剂、食品酶制剂、食品营养强化剂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化工、化学、生物、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营养科学、食品安全等学科及发展。《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已经初见成效,取得一定的效果。

1 教学探索和实践

1.1 选择恰当的《食品添加剂》教材和相关参考书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素材。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教材有很多版本,如食品添加剂(第二版,孙宝国,化学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李凤林,化学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高雪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食品添加剂(第三版,彭珊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高彦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迟玉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基础(第二版,高彦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郝利平,中国农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汤高奇,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等。这些教材知识点各有侧重,各有优点和缺点,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教材极其重要。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3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选择的是食品添加剂(第二版,孙宝国院士,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它涵盖了9章内容,其中也包括食品行业的主要技术和食品科技前沿方面的内容。

1.2 优化《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 优化《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大纲,在保证课程完整的情况下,尽量压缩课时,增加食品科学的新进展和新前沿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教和学生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其他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体现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有些内容采取研究性学习,如“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找到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有些内容采取分组学习,如将2013级46位学生分成8个小组去超市调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有些内容采取讨论式学习,如讨论食品添加剂是否使用,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有些内容采取探索式学习,如调色类食品添加剂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探索食品着色剂、食品护色剂、食品漂白剂的知识和使用情况。有些内容采取实践教学的方法,如去新乡学院西餐厅进行食品添加剂课程实习,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深入理解。

1.3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恰当利用 对于《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有利学生的理解。有些实验比较容易做,耗时也短,可以安排学生去做;有些实验比较难做,耗时也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能做不完,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后再做。验证性的实验可以适当减少,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可以多做。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激励,有利于提高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4 经典教学案例剖析 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部分的教学,对于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例可以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如点心中的糖精、方便面中的塑化剂、猪肉中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红心鸭蛋中的苏丹红、饮料中的柠檬黄、腐竹中的吊白块、各类食品中的防腐剂、激素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三聚氰胺牛奶事件、面粉中的增白剂和强筋剂、食品安全和抗生素检测以及木糖醇口香糖等案例,以提高学生兴趣。

1.5 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搞好和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项目之外,也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教改和科研项目中来,如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探讨、新乡学院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研究、大学生对乳制品安全认知研究、转基因食品安全认知研究、大学生食品添加剂认知研究、苹果醋研究进展、酸奶制作方法探讨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个人素质以及综合能力。2014年到2016年学生参与老师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0篇。

2 结语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其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的好坏会对大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进行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探索可以为河南省和新乡市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技能创新应用型和综合性人才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段艳红,文博.高等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本科)教改实践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6,,33(1):119-122,125.

[2]李小英,杨瑞,李延兰,等.普通生物学教学与模式改革[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3):232-233.

[3]段艳红.高等学校《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7):158-159.

[4]袁小风,柴惠,张林.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84-85.

[5]段艳红.高等院校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导入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5,6(22):154-155.

[6]孙全,舒坤贤.普通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9(2):91-92.

[7]段艳红.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改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57-359.

[8]宋贺,董召荣,魏凤珍.农业生态学专业学术型和应用型兼顾教学改革浅探[J].生物学杂志,2015,32(2):100-102.

[9]段艳红,董斌.高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7):345-346

[10]杨文权,寇建林,慕小倩.高等院校生物学综合实习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生物学杂志,2015,32(3):96-99.

[11]史刚荣,徐燕英,张铮.高师植物学综合实习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生物学杂志,2015,32(3):96-99.

[12]李能树,尹若春,张书祥,等.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以食用菌实践教学为例[J].生物学杂志,2015,32(2):110-112.

[13]夏潇潇,葛春梅,吴茜茜,等.生物工程与工艺模块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6,33(1):116-118.

[14]段艳红.高等院校本科应用型转型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67-69.

[15]孟建宇,张峰,陶羽,等.微生物学实践课程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杂志,2015,32(1):103-106.

[16]段艳红.园林本科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改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309):226,222.

第3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80-02

随着食品科技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营养、功能更加关注,这些都对食品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食品工艺学专业是一门实用性专业,专业课程多而杂。传统的培养方案内容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一些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缺少实践,并未作深入研究,而且没有专门的后续课程做深入研究,只是在某些课程中稍有体现。因此造成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相应的实践知识和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符。

一、传统培养方案的弊端

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在初入企业时不能快速地适应企业的设备与工艺,使得就业率大大降低。因此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及模式陈旧、课程设施不合理这三方面。

1.培养目标不明确。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中,1~2年级的课程设置基本为基础课程,其学习内容并不涉及专业方向的课程内容,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接触认识较迟,导致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不甚清晰,对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及专业发展状况不甚清楚,从而产生学习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并不能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要求,无法满足企业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根据现代社会对于食品加工行业人才的需求,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基本确定:主要面向食品加工、食品安全品控与食品营销等岗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湛的实践技能和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能从事乳制品、肉制品、果蔬饮料等各类食品的生产、储运、加工、质量管理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型技能型人才。

2.教学内容陈旧。传统的实验培养方案教学内容陈旧,仅局限于使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或者仅仅学会几种大型仪器的操作,造成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呈现出一些问题,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无法激发学习热情。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分析实验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向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已成为当前实验课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课程设置不合理。按照传统培养方案的教学模式,学生进校学习一、二年后才可以接触到所学专业岗位技能,才能对所学专业了解一二,但在大学1~2年级,由于对未来的职业或岗位没有概念,使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在课程设置中,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实验实习教学条件较差,导致工程类课程和实验教学课程较少,培养出的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由于涉及到实践性课程较少,专业实践技能明显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应该以实用性和适应性为原则,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在稳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大量增加实践性强的专业实验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培养可以更快适应社会需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才是当务之急。要想全面地掌握食品工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认识食品工艺学对提高食品质量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要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在食品工艺及加工方面的工艺及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食品工艺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无法提供生产企业所有的设备和工厂环境来给学生学习与了解当下最前沿的食品加工工艺学技能。

二、培养方案改革的调整与创新

1.增加食品工艺学前沿技术的实践教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行业飞速发展,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对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现状决定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成为相关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因此,针对此类问题,如表1所示,食品工艺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开设了食品品质检验及感官评价分析、焙烤工艺学、调味品工艺学,豆制品工艺学和糖果工艺学的课程,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时学习更新兴更专业的工艺技能,调整后的培养方案是以就业为导向,可以培养更适合食品行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也适合食品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2.强化理论与实践一体,知识与技能全方面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加强培养方案的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打造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三大教育模块,如表1所示,增加了一些专业课程的实验与实践,开设了感官评价分析、调味工艺学、豆制品工艺学和糖果工艺学的实验课程,此外还增加了一些专业课程的实验学时,如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饮料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目的是加重实验与实践环节,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3+1”课程体系改革。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遍采用4+3+1的教学模式,即4个学期的基础课程学习,3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1个学期的毕业设计。采用这种模式,两年基础课学习后,对多数学生而言,仍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而新型的“3+1”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采用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三年的在校学习中也非常注重实践与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年在工厂实践锻炼,把学生的毕业论文放到工厂去做,将工厂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平台,同时教师的科研与工厂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模式更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三、改革成效

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培养方案的改革,使得学生无论从理论学习还是实验操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体现在连续7年成功的举办了大学生食品节,在食品节上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了柠檬酥皮泡芙、苦荞烘培食品、猪肉蔬菜糯米肠、米酒蛋糕冻、新型发酵米酒乳、“三心二艺”冰激凌、微波核桃小蛋糕等上百种新产品,可见改革后的培养方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更加紧密,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优于传统的培养方案。

四、对2015级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

本次培养方案虽然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专业化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建议按照专业化方向分流培养学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岁楼.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314):80-82.

[2]张海生.食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62):136-139.

[3]朱新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4,(2):57-60.

[4]吴威,孙明哲.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1):178-179.

[5]孙月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4,(10):81-84.

[6]师邱毅,何雄,陈乐乐,曹小敏,王隽,史海波.高职高专食品检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9):82-8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