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2: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全国纺织工业现从业人数2000多万;80%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批命名的全国39个特色地区中,嘉兴独揽了其中的6个纺织产业基地市、特色名镇:嘉兴平湖出口服装基地市,海宁纺织基地市、海宁布艺名镇、海宁经编名镇、濮院羊毛衫名镇、油车港静电植绒名镇。在嘉兴地区,涌现了茉织华、多凌集团、新成达、嘉欣丝绸、埃迪尔等一批领头羊企业。加上海宁皮革产业和市场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在国外享有声誉,这些都反映了嘉兴服装强市的实力。嘉兴地区服装原料充足,地理位置优良,作为嘉兴地区的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嘉兴区域纺织服装将逐步开发深加工高档精细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尤其要尽快攻克印染后整理处理技术关;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档次;加强外贸专业知识培训、英语能力培训,实现市场多元化、产品品种多元化、贸易形式多样化等。企业对能进行车间管理、纺织、印染生产工艺调整能力及引进设备的消化与管理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
2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开发
我国的高职教育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课程体系开发也应随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高职高专现代纺织技术培养从事纺织产品的开发,车间工艺技术、设备管理、运转操作管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纺织品营销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针对目前嘉兴市及周边地区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进一步深入调研。通过网络、毕业生回访、走访企业等,进一步确定目前纺织行业所急需的工作岗位,并做好调研报告。为了能更好服务嘉兴市及周边地区纺织行业,根据企业调研得到的工作岗位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本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同时,根据工作岗位任务确定培养人才所必须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努力培养出“全能型并能服务嘉兴市及周边地区纺织行业”的高职专业人才。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以应用为目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由企业人员和校内专任教师,融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共同制订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为理念,构建“工学结合”课程教学体系。依据企业纺织品设计与染色工作过程开展课程整体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开发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毕业生实践操作规范,达到“零距离”上岗的人才培养要求。
3总结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开发
职业教育曾利用电视教育这种很先进的技术办学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时至今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不同程度的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教育领域更是首当其冲。昨日先进的办学技术,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现代教学媒体开发是实现远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几年,随着国外远程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国内高中等院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实践,我们应对现代教育媒体开发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我院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一、专业教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开发
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可行的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新一代知识智能媒体的发展,产生了网络大学(虚拟大学),这是远程教育的重要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承载教学媒体的信息可简单的分为实时性和非实时性两类。多媒体信息则非常适应非实时性的传输要求,且价格较低,利用非实时性传输中有一定的延时的特点。像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就可以在低速网上通过电话进行传输。Internet和Intranet上大多采用这种非实时性信息传输方式浏览信息,这非常适合具有交互性的多媒体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前景以及精品课件的建立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课件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已势在必行。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先进的、诱人的教学媒体,不仅在媒体形式上独具风格,更深层的意义恐怕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包括我们现有的电教模式)和教育观念都带来变革。尽管课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主媒体(如文字教材)和更直接的面授教学,但它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如交互性带来的个别化学习;多媒体信息产生的视、听觉等多重学习刺激;教训内容的有机关联形成的完整的知识链;及时纠正陷阱构造的手把手教学环境,模拟实习(作业)建立仿真实验、练习和自测及其适时批阅带来快速测试反馈等等都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效
近些年来,诸多职业学校为了推进教学环境的改革与创新,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多媒体、校园网已像校舍、教学仪器一样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透过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繁荣现象,作为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科――语文,也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
受益者之一。与传统的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相比,可以自豪地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正在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步
前行。
笔者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线的语文教师,理性地分析其成效,不难发现,与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教师根据学校所能提供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来设计
语文教学,或者说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在上古典诗词,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
梅》的时候,以教师泛读、引导分析并板书为主。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后,笔者设计了多媒体教学。首先把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监督引导,并检查笔记完成情况;其次教师下载视频朗读,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同时容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加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再次是利用PPT
课件上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最后是利用一些辅资料,强化学生的学习效
果,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学生聆听乐曲并学唱,学生喜而乐之。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容量大,学生喜欢,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佳。
二、教学信息资源的统整优化了语文教学资源
陈至立同志强调,“要把教育信息源建设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筛选和梳理网上的有关信息;二是发掘、整合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设适用的教育网站和信息资料库。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要以此为原则。”
用我们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做例子。我校根据这一精神指示,从2005年前后就进一步开发并完善适合我校的校园网站,2008年前后就开始着力整合各学科的教学信息资源。平时教师授课需要的精品信息、分类信息、鲜活信息源源不断,足以进行日常教学,甚至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我校网络教育信息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教学信息,是精选且多样的。二是教和学的参考或备用资料,这是大量且有序的。并且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优势实现的。其充分体现我校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呈现。这样,无论从质或量上都对传统的教材、教参、习题集等产生巨大的超越。
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条件的改革与授
课方式的创新,大大改善了师生关系
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是我们一贯的追求。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中的失败者。由于屡屡失利,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特别对文化课甚至产生了恐惧感,见到科任老师尽量避而远之。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目光都不敢正视老师,更害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学条件的改革与授课方式的创新,模糊了师生界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辅导者。这样,教师对每个实践操作的学生个体或学习团队可以全方位的掌控,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不会拒绝老师的引导,而是有问题时都能积极主动的询问。
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环境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了课内,延伸了课外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底蕴都相对薄弱。教学信息化后,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内外的教学。最基本的教学中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可以被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等所取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提升了课内,也延伸了课外。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就有了可持续发展。
再者,职业学校因材施教或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宏富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可能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计算机网络可以递进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学生个性化发展会得以更好实现。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基于“十”的召开,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教育一定会向繁花似锦的职教大道继续大步前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也将成为职业教育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业教育;教育史;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取得快速发展,先后有吴玉琦的《中国职业教育史》、张正身和郝炳军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王萍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刘桂林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闻友信和杨金梅的《职业教育史》、周谈辉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谢长法的《中国职业教育史》以及米靖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相继问世。
吴玉琦的《中国职业教育史》一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与专题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在系统地挖掘整理丰富的史料基础上,首先归纳了从古代到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规律。随后,已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主要线索,依照其逐步建立的一整套以职业学校、职业补习学校、在普通学校中兼施职业教育、农村改进及职业指导等几个环节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结构,先后分章节进行著述。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一文是刘桂林的博士论文。该书把近代职业教育思想运动分成三个部分:实业教育思潮,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民国初年,形成我国近代实业教育制度;职业教育思潮,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为形成标志,以导向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确立为主要目的的;30年代的职业教育思潮,以1932年《职业学校法》的颁布为界。该书以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发生、发展的历程作为研究对象,论述前后三次思潮的演变,阐明他们的共同点是实用精神的张扬,还着力展示职业教育思潮与职业教育实践存在的密切联系,提出近代职业教育思潮的演变是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中国化的过程。著作观点独特新颖,论据充分。
谢长法的《中国职业教育史》一书,全书较为全面的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状况,从实业教育的引入制度的确立为出发点,深入的展示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并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关键做用的人物进行了深入介绍,利用较多的篇幅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核心人物进行剖析,并对其观点进行深入比较。该书相对完善的阐明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的研究,在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学书籍中也有专门章节形式出现,或散落在诸如中国教育史等一类的教科书和一般著述之中。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毛礼锐的《中国教育史简编》、郝新生和袁吉林等主编的《比较职业教育》、石伟平的《比较职业技术教育》、高奇的《职业教育概论》、周明星的《职业教育学通论》。这些书籍中所涉及的职业技术教育史,多以描述史实为主要形式出现,篇幅较短,内容简洁,通常不是作为专题史来研究,其深度和广度上受到限制。
关于中国职业教育的起源及发展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就有职业技术教育,历史久远,可称之为“古代职教说”,国内部分学者持此观点。如米靖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一书就采取的这种观点,米靖老师的观点则认为“古代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以隐性的形式存在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古代的学校教育则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其核心内容为经史之学,与之相关的大量历史文献也就无法承载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表现在当时专门以技艺为业的有农家、兵家、技家等,他们重视生产、劳动等应用型的教育,由此观之,认定中国古代缺少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偏颇之处,另一种观点认为,到了近代机器的工业的工业时期,中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可称之为“近代职教说”。谢长法的《中国职业教育史》就采取的这样的观点,谢长法老师的主要观点认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在于清朝末年的实业教育的发展,包括实业教育制度的引入以及确立,以及职业教育理念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生产方式主要是自然经济,技艺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学徒制,当时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都与机器工业生产无关,因此古代所谓的教育都不能被认为是职业教育,应该算是专业教育。由此看出,这些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界定的标准,内涵和特征认识上的不同而导致的不同观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未来研究的趋势收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人们强调应对人物思想史进行深入研究,应该重视普通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只有加强对他们所处的历史角色的详细分析研究和考证,才能更鲜活的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还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专题研究。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开放包容的,各朝代各时期与外域均有频繁额交往历史。中国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影响过外域,同时我们也在汲取着他人的长处,采用中外不同的文化角度去比较和研究历史,会使职业技术教育史的研究更加全面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炳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历史反思》,《教育学报》2005年第2期。
[2]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吴玉琦:《中国职业教育史》,吉林出版社,1991年。
[4]李蔺田、王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5]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6]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7]田正平:《黄炎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8]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6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9]孙培青:《中国教育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0]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11]张兰馨:《张眷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作者:莫文水 陈广生 唐慧羽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根据本院校当地的环境和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培养,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现状,提出了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及其培养方法。
教师作为一种创造性、能动性的人力资源,其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和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增多,且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巨增。然而,这类院校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远远跟不上学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偏弱,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问题,也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主导,教师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建设一支实力强大的实践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已是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迫切、首要问题。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应用技术、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系统而科学的问题。下面就以我们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方面来谈几点看法。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属偏远、落后地区,这类地区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都是近几年才成立。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首先,我院是两所成人高校和一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并于2003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备案。大多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不错,但没有受过职业师资的专业训练,也未参加过系统、严格的各种专业技能资格鉴定,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中专阶段,教学观念、方法和教学水平还是中专水平,从而形成了“理论强、实践差”的格局,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有一定的认识,但“抓理论、重技能”的高职教学管理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对实践教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其次,学院引进教师人才较单一。近几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年增长,为了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我院采取了社会招考、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选拔、高薪聘请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但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属河池市,河池市地域较为偏僻,经济相对落后,吸引师资的难度大,缓解师资数量不足的主要途径是从本科院校引进应届毕业生。我们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有专任教师169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79人,占全院教师46.74%。在79名青年教师当中,工程师1人,占1.26%;助理工程师1人,占1.26%;技师4人,占5.06%。
总体看来这些青年教师基本素质较好、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但他们大多数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接受实践的机会不多,积累的实践经验不够,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普遍较低,需要培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第三,教育的投资机制不合理。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时间较晚,近几年来学院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量的扩张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要不断接受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其培训费用非常高,对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河池经济较为落后,财政收入较低,政府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学院主要靠相对较低的学费收入运转,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缺口较大,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
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强化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践教学,其基本特征是淡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了解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在形式上要求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引导他们重视对学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作为对学生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争取政府支持,搞好帮扶活动
由于我们河池市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等都相对滞后,要搞好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就要积极向政府部门和教育厅汇报我院的实际情况,争取得到政府部门和教育厅的支持和帮助,一是在经费上给以一定的保障,每年要有专项经费投入到教师的培养当中,保障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二是学院要主动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科研院所联系,或请政府和教育厅出面联系,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组成帮扶对象,在人力物力上帮助我院培养青年教师。
(三)立足本校实际,采取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如企业实践模式、企业引进模式、校企业组合模式等是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普遍采用的形式。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学校单纯地采用这些模式是不易实现,必需通过多种形式的结合方可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河池市地势较偏远,经济发展滞后,上规模的企业本身就很少,这些企业高技术人才相对也很少,要派批量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一线顶岗工作是很难实现,要请企业高技术人才到学校从事实践教学就更加难。如果要派批量青年教师到其他地市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也是不可取,例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非常紧缺,培训经费很少,如此以来,不仅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还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培养呢?我们认为可以吸纳各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取长补短。第一,以短期培训为主。短期培训是职前培养教育,主要包括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年青教师进行普及实践技能的培训,了解本专业实践基地的基本情况。定期请企业或其他高职院校的学者、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学院作学术报告、传授专业技术和生产经验、承担或指导专业教学等,让专业教师及时了解本行业生产、技术、科技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使专业教学紧跟科技前沿,促进专业教师的素质提高。第二,长期培训为辅。长期培训是要定期安排青年教师下到厂、企业或技术部门挂职锻炼,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服务,获取生产实践经验。政府或学校组织骨干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年以上实践,人数不一定多,保证每个专业有一至两名。然后通过这些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的方法,全面提高其他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三,青年教师自我更新专业发展为补。以教师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主,每学年分两次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实习锻炼一到两个月,或者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以利于他们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学院在政策上要给予支持,在经费上要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字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性。此外,可对年青专业教师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岗位轮换,年青教师不仅能上理论课,还能管理实践教学基地,还能下厂带学生实习,这样年青教师就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岗位,培养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
(四)为青年教师参加实践创造条件
实践教学基地需要维护,并不更新改造,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或承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让教师到学校训练中心参加工程实践训练。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可以鼓励青年教师从事与自己专业相近的社会兼职工作。通过这些方法,使教师对本专业的各项实践工作都有所了解,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使他们具备相关的动手操作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作打基础,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做到凡是有青年教师参加的科研立项、经费及评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为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五)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大赛)。现在各种职业技能大赛蓬勃发展,为各专业的老师提供了良好的锻炼,交流平台,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然要求,此举不仅关系到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温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参考文献:
[1]项目导向式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J],张丽萍当代职业教育,2013.12
[2]《酒店管理》,郑向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3]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想,张丽萍,2009.6
[4]酒店管理专业现场教学模式的探讨,王小娟,现代企业教育,2010.1
参考文献
[1],酒店/会所管理系统.广东省,中山大学,2008-01-01.
[2]谢琪,酒店信息管理系统.江苏省,南京大学银河软件开发中心,2002-01-01.
[3],酒店电脑网络管理系统.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2004-01-01.
[4]王联国,酒店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利用研究.甘肃省,甘肃农业大学计算中心,1999-10-01.
参考文献:
[1]张一恒,李晚春,岳桂貞.市场需求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以陕西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01):31-32.
[2]张一君.就业视角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51-53.
[3]苏日娜,汤健.后骨干校时期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3):246-247.
[4]酒店管理专业[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65.
[5]金永光.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303-304.
参考文献:
[1]邵东风.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7):113-113.
[2]薛驰宇.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4,22:126.
[3]高晓艳.关于新时期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33):97-98
【论文关键词】黄炎培 职业教育理论 启示
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
黄炎培因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行职业教育而闻名于世。在黄炎培所处的时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一方面学校毕业生学不致用,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经济生产领域急需各种技术人才奇缺。黄炎培针对当时现状,改良中国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从理论价值来讲在于;“谋人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生产力之准备”。从对社会影响来讲,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的职业素质,使学校培养之材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到良好训练。从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来讲,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困难、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进而使国家每一个公民享受到基本的自由权利。在当时现状的中国,黄炎培的主张虽然充满了幻想,但的确表达了他力求改变中国教育和社会现状的美好心愿。
(二)职业教育的目的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职教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但他又意识到职教在使受教育者获得谋生并服务于社会的同时,还须注重其个性的发展。而后,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的现代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是从人与社会的双重意义来阐述的。即对个人来说,职业教育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意义;对社会来说,职业教育具有利国富民的意义。
(三)职业教育的方针
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黄炎培还远见卓识地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是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所谓社会化,在他看来即“办理职业教育,并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所谓科学化,是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并用科学管理方法组织职业教育机构自身建设,力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用科学之态度处理职教的种种问题。所谓平民化,是指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这说明了他把职业教育的对象关注到广大平民的身上,已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
(四)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黄炎培在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结合职业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倡导且努力贯彻实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主张,来作为职业教育中开展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的教学原则。他发现办学的弊端在于学校功课设置重理论轻实习,学生富于欲望而贫于能力。于是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想达到这种境界,需手脑并用。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他批评了过去实业教育中“重理论而轻实习”、学生“有读书之惯习,无服劳之惯习”。黄炎培从课程设置、师资聘用等各个环节加强了应用与动手的分量。如学生行半工半读,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在三十多年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其中一些理论成果在今天看来依然十分具有前瞻性,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改变旧的社会观念
由于传统的封建陈腐观念残留,因此,教育体制的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封建思想,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蔓延到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应提高人们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改变在人才、劳动就业上的旧观念,使职业技术教育扎根于社会。
(二)顺应社会需求
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都是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组织、生产企业之间,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社会性。黄炎培认为,在生产中,绝大部门所需要的,必须是受过职业训练的中等技术人员。只有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熟练技艺和高超手艺的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实际运用,才能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职业学校应培养社会和用人单位急需的有用人才,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职业生活中得到充分应用。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
整个教育都有一个现代化的要求,这是世界性的趋势,职业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科技革命的发展,特别是各个领域知识的不断更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具体反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在教学内容上,不管是文化基础学科,还是专业基础学科,都应该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反映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增加基础理论知识的比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扩大学生学习容量,培养提高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更好的帮助读者在阅读论文的时候了解作者的学术研究论点,从而发现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借鉴。
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领:《“资深员工激励和管理困境”专题研究综述》,《领导科学》,2016(4);
[2]郭彤梅:《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经济问题》,2016(10);
[3]唐小玲:《基于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财会学习》,2016(11)
[4]贾雅茹.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激励机制比较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03):102-107.
[5]王晶昕.浅谈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0):259.
[6]陈勇.创新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几点设想[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4):36-37.
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矫利艳,陈明岩.试论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1):76-78
[2]焦平,徐琳,王小亚,张华.新世纪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中重塑良好激励机制的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76-79
[3]左勇.激励机制在地矿勘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37-138
[4]王玉.激励机制在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5(12):75-76+85
[5]夏柏军.浅谈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78
[6]程东霞,李龙,隋晓雨,邢晨.人才激励机制在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5(07)197
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黄颖.研发团队培育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付红章.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3]朱镇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难题成因与破解——基于三圈理论视角[J].职教论坛,2016(19).
[4]张锋.关于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以株洲市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4).
[5]郭文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6]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7]吴何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职能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2).
[8]王金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3).
[9]许丽君.试论事业单位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实施[J].管理学家,2013,(16).
《职业时空》,主管部门: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13-1349/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963,邮发代号18-347,半月刊,正刊。创刊于1995.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该刊是04年度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要栏目:现代职业新理念、职场宏观管理、职业政策研究、职业心理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法制建设、主题论坛、高管论坛、争鸣、观点辑要、国外研究与借鉴、调查与探索等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并请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4000字,一个版面24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来稿特别约定
1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7个工作日内共同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我们联系确认。
2.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3.请作者自留备份稿,不退稿。
4.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册。